白 鹿 原 读后感

2024-04-25

白 鹿 原 读后感(精选14篇)

篇1:白 鹿 原 读后感

全书都是荒诞过分。一直以为白嘉轩是白鹿,结果在后面发现他只是一个正直有聪明的农民,尤其在自己儿媳妇生不出孩子,萌生出要休掉儿媳妇的做法上。这个一直以来,作为白鹿原的族长,代表着白鹿原精神的人也有无法消除的封建思想。

再看看白鹿原这几个青壮年,作为白鹿原的后代,白灵和鹿兆鹏参加共产党,后来白灵在知道鹿兆鹏有妻子以及鹿兆鹏知道自己的弟弟非白灵不娶的情况下,还是在一起了。鹿兆鹏这个人,敢于挑战不公平,但是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不负责任的人。不敢反抗自己的父亲,致使自己的妻子发疯。黑娃从土匪到一求正道结果却替他人做了嫁衣。白子文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卑鄙小人。只有老实本分的孝武以及忠肝义胆的鹿兆海以及黑娃才算得上人。

白鹿原上的白鹿大概是朱先生吧。一个集孔子和诸葛亮唯一身的学者。一直在白嘉轩身边提点他,助他稳住白鹿原,最终,他伴随着白鹿离开。

这是一本看完之后你会对很多角色都喜欢不起来的书。每个人的缺点都这么可怕。这本书结局并不讨喜,嘴脸最丑恶的人没有应有的报应,踩着兄弟的尸体,成功上位。不负责任的人被委以重任。那些正直无私的人却都死的死伤的伤……

这样的书,不想再读第二遍。因为太悲伤,也太过分。

篇2:白 鹿 原 读后感

我被里面形形色色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折服。曾看到过一句话:“由一个作家构造出来的人物,实际上已经不属于这个作家,而属于人物自己,他在后续章节的言行举止不是作者挖空心思的创造,而仅仅是作者跟在人物身后的记录。”此书达到了这种境界,不管是一辈子刚刚正正宽宏大度的白嘉轩,还是一辈子投机取巧爱算计的鹿子霖,还有其他人物,他们选择的每个下一步,身为读者的我们都可以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因为这些人物那么鲜活、朴素、真实,仿佛能看透他们的一生。

其次是书中通过一个小小白鹿原而展现的气势恢宏的民族血泪史。没有着重描写毁天灭地的日本侵略者,没有腥风血雨血肉横飞的战场描写,更没有开国伟人们改天换日的壮举,仅仅是原上几个旧得不能再旧的遗民,几个小小的地下共产党员,几个姓国的芝麻官,但我从中却读出了许多以前不了解的历史,而且是从书里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的角度看到的,才感觉,原来我一直以为背的很熟的历史书上讲清楚的过去,其实并没有那么清楚,原来那个许多书里都提到的文革时期,比我想象的要残忍一万倍……

再然后是我对人的命运转换的一种感慨,曾濒临死亡的白孝文,还有曾十恶不赦的黑娃,最后的结局都那么出人意料,感觉其实这些也不一定只出现在戏剧里,其实现实也是比比皆是。

篇3:《白鹿原》中的白鹿精神探究

关键词:封建礼教,白鹿精神,价值取向,白鹿原

《白鹿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长篇巨著, 是当代小说创作的一个里程碑, 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大众文化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而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其作者陈忠实也因这部小说而在当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白鹿原》是一部长篇著作, 小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色彩斑斓、触目惊心, 被视为“陕军东征”的先驱。当下对《白鹿原》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在小说出版之时引起的评议热潮之后, 2012年电影《白鹿原》的上映, 又一次将《白鹿原》与其作者陈忠实推向了评论的高潮。

“白鹿精神”尽管有一定的封建色彩, 但是它的合理部分是值得我们充分肯定与学习的。有一位评论家说过生活在白鹿原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白鹿”, 因为他们都具有“白鹿精神”。但是分析文本, 这一说法有明显的错误, 生活在白鹿原上的人并不是都具有“白鹿精神”, 相反他们的一些做法与白鹿精神背道而驰, 由此不难推测, 作者陈忠实安排这些反面人物出现就是为了表现“白鹿精神”的现实遭遇。同时还有一些人物也具有“白鹿精神”, 但是却与主人公白嘉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白鹿精神”有一定的差异, 这是因为他们所经历的时代不同, 他们身上的“白鹿精神”是经过时代洗礼过的。

从“仁义”方面来看, 白鹿精神的代表性人物白嘉轩本身是一个地主、乡绅, 但是他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形象与传统观念中的反面的地主形象完全不同, 甚而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论语》有言“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他作为族长, 在这方面做得可说是仁至义尽。在资本主义初期的雇佣关系中长工是属于比较弱势的群体, 属于被剥削的阶层, 但白嘉轩和长工鹿三之间的关系并不如一般意义上地主和长工之间那样压迫与被压迫, 反而是比较亲近、和谐、互助的表现, 这也是封建礼教下的资本主义关系的比较具有典型性的现象。文本中送黑娃去读书、在旱灾来临时没有清退长工, 这些个表现也无不表明着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农民阶层的延续性, 所谓“仁”、“仁者爱人”在这中间很多方面已经很大程度上淡化了阶级性了。虽然孔子所谈的“大同世界”与柏拉图所谈“理想国”是几乎不可以实现的, 但在其间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是可以达到协调的。这个精神笔者认为是可以与西方所谈真、善、美相提并论的。《礼记》中的“仁义”为仁爱之心且公平正义。从本应该冰冷的雇佣关系背后, 我们看到的是血浓于水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关爱。这也就是“白鹿精神”的仁义, 也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的宣扬。

如果仅仅作为一种生命状态来说, “质朴”是很值得当代大多数人追求的, 作品中白嘉轩也的确是把这种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老成世故, 练达世事。在封建的旧中国, 阶级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在以白嘉轩为首的白鹿原中这种阶级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被人性淡化, 白嘉轩对待鹿三的儿子就像对自己的儿子一样, 丝毫没有因为有阶层观念而瞧不起黑娃, 这也表现出白佳轩所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中纯朴, 敦厚的一方面。一个时代, 时代中的个人, 一些观念意识形态中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白嘉轩在里面所表现出的作为“上位者”的得情与体恤, 即使是与所谈儒家的“亲亲之爱、人人之爱、物物之爱”也不外如是。他的这一系列的做法无不体现着“白鹿精神”的精髓: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他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熏陶下的慈祥老人的形象, 也正体现了“白鹿精神”崇高质朴的本质。

儒家文化的宽容在《荀子·非十二子》中得到了首次解释, “遇贱而少者, 则修告导宽容之义。”宽容的解释即包容;忍耐;体谅。人对朋友、家人的宽容是相对容易的, 难能可贵的是对敌人、伤害过自己的人的宽容。白嘉轩对待黑娃伤害他的态度, 则表现了“白鹿精神”最大的宽容。

勤劳是传统文明延续的东西的表现之一。白嘉轩虽是地主, 但是本质里他是一个勤劳的农民, 并不像现当代作品中的其他地主形态那样只收税不劳作。他自己也亲自耕田种地, 扎棉花拉粪。以及在被黑娃打断腰之后, 倍受疼痛折磨的他依然坚持下地劳动, 随处走走看看。他不想坐以待毙, 他也不能容忍自己像闲人一样无事可做。在他腰断之后一次家庭成员开会时他说他不怕坏人害他, 他也不怕土匪洗劫他, 他不怕下地干活, 不怕晚睡, 不怕早起, 他怕自己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等人伺候。按常理, 大多数地主都是自己坐着等着人伺候, 然而白嘉轩却愿意辛勤劳动。由此, 不难看出“白鹿精神”中勤劳致富的传统国人的观念。

当然“白鹿精神”也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这同样也是映衬着一个“人”的形象的存在。莎士比亚在灵魂、仪表、行为、智慧等方面虽然对人作出了很高的论断, 但在《哈姆雷特》里面仍然以悲剧的视角表现出某些人性的不足。就如论语中一些文字所表现出的孔子亦有缺点的形象, 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为自己建立精神与理想的家园, 而不能把一切都建立在对自然原则的理解上, 这也是康德以“人是目的本身”为座右铭的原因。所谓白鹿精神, 笔者认为是一切对人对社会的正能量。对他人仁慈、宽容, 对事公正严明、公私分明, 对婚姻爱情忠贞不渝, 为理解而坚持执着……

“白鹿精神”, 在现代社会, 用习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改革才是进步的方向。从小的方面来看学术方面虽然流派众多, 争论众多, 总的来看也是在斗争, 思想如此, 传统如此。大的方面来看, 社会的进步, 时代的更替甚至是朝代的轮换其中都是有着两方面角色的斗争。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存在形态, 正如马克思所言, “每个时代、社会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 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文中所谈众人不免都会有一些这方面的作用。诚然, 众人所处的阶级局限性也不可忽视, 传统观念和道德价值的层次, 历史性局限的层次, 而《白鹿原》中处于传统观念层次的人物大都以死亡为终结, 也表现出来了旧事物的历史性。

篇4:没有白鹿的《白鹿原》

在当下,许多所谓的大导演和大电影,都围绕着商业疯狂地跳着舞,如张艺谋左一个《三枪》又一个《金陵十三钗》,陈凯歌前一个《无极》又一个《搜索》,冯小刚上一个《夜宴》下一个《非诚勿扰》等,让娱乐至死的精神泄了一地之余,更让观众咂摸出了股股浓郁的方孔兄气息。

《白鹿原》的最大“另类”也正在此——似乎不屑一顾当前电影所秉持的屡试不爽的“娱乐至死”的精神,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踩到了脚下。而其实,这,也恰恰是该片的卖点——在严肃中寻找精神家园,在竞争中寻找文化价值。尤其,在拜金主义渗透、物欲横流猛钻的当下,这种具有文化含量和文化承载的电影,与其说该片故意摈弃娱乐至死的风潮,不如说是在寻找一种渐行渐远的价值回归和思想反刍。正如陕西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张阿利所言,《白鹿原》的意义就是打破中国电影娱乐化的格局,反思和倡导一种电影新文化。

有精神力量的电影,更容易扎根到人心里。如《活着》《霸王别姬》等电影,都曾引起一阵轰动,它们都没娱乐至死,却都生命力极强。《白鹿原》也一样,它将史诗般的作品和影像完美结合,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魄力的行为,承载的是文化使命担当,也让西部电影形象得以重塑。这种从电影本身渗透出来的精神力量,更让观众发自肺腑地共鸣,其价值远比那些嘻嘻哈哈一笑而过的娱乐电影更厚重,更有思考价值,更能沉淀出蘸满情感和历史的味道。 不娱乐至死,照样活。没有白鹿的《白鹿原》,注定是朵精彩的奇葩。

篇5:白鹿原读后感

遇到特惠电影卷30元,就去看了这场电影,小说白鹿原我很多年前就已经读过了,感觉改编成电影故事有些不真实了,脱离了小说原著的本来梗概,不如原作书写的那么好看。电影没有将小说本有年代跨度中所要说的事情:白家与鹿家的恩怨交代清楚,也少了白灵、朱先生这几个重要人物,少了一些鲜明的对比就难以显示出白嘉轩的好男人形象。本应该是拍成一部史诗般的作品,反应中国农民生活状态的史诗,最后确成为了描写田小娥受孽的一部自传。

原著的白嘉轩可是白鹿原最厉害响当当的人物,有计谋,能忍耐!在电影中唯一能看出来的就是他,沉稳威严、凌然义气,维护祠堂的威严不让黑娃进祠堂、白孝文出了过错鞭打他、不能为鬼修庙并修塔震慑明知有自己的子孙魂魄也要将他押在塔下、对军阀的慷慨陈词。对鹿三的描写够大气确有些多,还有那个鹿子霖,书中描写鹿家男子是深眼窝长睫毛的帅哥胚子。电影的人物形象怎么看上去都有一些猥亵。也是啊缺少一些人物的改编电影里就只能用它的无耻和下作去衬托白嘉轩的伟岸高大。

田小娥是一个漂亮的女人,我也这么认为。她的屈辱史就是中国各代历史时期浓缩的背影,见证了历史变迁中每个年代的兴衰变化。不同时期的男人有的刚毅、有的懦弱、有的奸诈、有的还有点傻。

篇6:《白鹿原》读后感

断断续续读完了版的《白鹿原》,虽意犹未尽,却没到直达内心的程度,究其原因我想是因我缺乏文学素养,读不懂书中的人性。全书中的人物每个拿出来似乎都无法用好坏对错来评价。淫荡又可怜的田小娥,可恨又可悲的鹿子霖…虽然人物的多面可以塑造人物的真实性,但我对文章中的是非观还是有些模糊:鹿子霖,他狡猾、自大,见风使舵,居心叵测,但是否最终一定要落得精神失常,生理失禁的地步才算对此人物的圆满设计?反观白嘉轩,他设计换了鹿家长有白鹿的地,因女儿是共党便死生不相见,因长子有辱门风就不顾其死活,这究竟是凸显了他的正派,还是说明了他的不近人情?

在白孝文的堕落过程中,这个父亲是否有推波助澜的嫌疑?这与得知鹿兆鹏是共党便觉颜面扫地的鹿子霖有多大差别?白鹿原中鹿兆鹏是原上共党的关键人物,他对革命的贡献未直接表明,但显然举足轻重,遗憾的是这个人似乎生下来就是为了革命,他从来意识不到自己是个儿子,是个丈夫,像是冷血的革命机器,与那个对黑娃友好,对白灵热情的有血肉的青年仿佛是割裂的,让我深感费解。

《白鹿原》以国共斗争为线索,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但从文章内容上看,我党之所以取得胜利,只是因为国民党后期比之更黑暗,我理解胜利过程中的种.种曲折,却不明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书中的价值观却是抬高保守的朱先生、白嘉轩、冷先生类人物,反应给读者的只是共党中冒失极端的黑娃、革命思想不成熟的鹿兆鹏,以及共党一次次的错误决定,甚至还要带上文化革命。文章不一定要凸显主流价值观,但至少要让人看得到希望,这样的《白鹿原》虽然真实,但将之放置当今社会,却未必是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篇7:白鹿原读后感

鹿兆鹏的结果是什么?鹿子霖一辈子昧着良心作孽作恶,看到同类坏人田福贤等人的下场吓得变成疯子,有灵性的灵魂被抽走,生不如死,屈辱孤独地死去,这结果真叫人拍手称快。而跟鹿子霖一类人的白孝文最后却妥妥地当了县长,有点让人不能接受,更能让人接受的还是鹿兆鹏来当这个县长,即能满足人们对于好人有好报和他为革命奋斗一辈子应享受这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的愿望之外,又能满足人们对于白鹿原的劳动人民能够摆脱一直以来受清廷政府和民国政府腐败官员压榨的局面,从而有一个好领导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殷盼。然而鹿兆鹏却疑似为革命捐躯或者有其他的不明下落了。

不禁让人产生遐想,总希望他一切安好!或许他们的结果大概是作者想传达读者一种前人作孽,后人遭殃,前人积福,泽荫后人的因果报应的思想吧。小说描写的人性阴暗面的种种不堪,恰恰映衬出白嘉轩、朱先生等人的精神更加珍贵,使得豁达大度,嫉恶如仇,低调朴实,有责任感和有可为有可不为等等这些精神品质熠熠生辉,而白嘉轩以及朱先生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正是我们应当从文中汲取的精神营养!

篇8:《白鹿原》读后感

我奇怪的是,这部小说以前为什么没看过呢。不过细想,也再正常不过。本来也没看过多少小说。近期想起来看,纯粹是偶然看到这部电视剧,煲剧完了就好奇到底原著如何,之间有多少差别。

抛开作品本身,把影视和原著结合起来欣赏这种形式,是一个挺有趣的经历。

电视剧宣传时说保持了80%以上原著情节,还是有点折扣的,不过可能个人标准不太一样。有些情节重要有些情节无关紧要,个人理解不一。

总体来说,电影还是美好些,不及原著冷酷。比如增加了白灵和鹿兆鹏的情感戏。比如把白嘉轩的形象塑造得更完美。比如把鹿兆鹏的形象也塑造得更加高大。尤其是几个重要人物的结局,如鹿子霖。

看原著时的情感高潮是来自朱先生对于后来几十年世事的预测,也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然而剧中去掉了。同样去掉的,还有白灵的死因(或者说太过隐晦),鹿兆海的死因,对黑娃的处决等等。删减这些,就少掉了很多内涵。每个人存于世间,有三个层面的影响,个人性格和气质,社会大小环境,以及以万物为刍狗的天地。

篇9:《白鹿原》读后感

真的,很多东西都是在不经意间得到的,如果不是去别人家偶然看到电视剧的话,不知道自己何时才会看这本的。由此想来,又有多少值得我们观看的东西在我们不经意的念头之下遗漏了呢?

读来更多的是乡里乡亲人物的画像的,真实而具体,那些大事小事的经历也许我们都能有相似的感受的,而我们却又在这样平淡却不失激昂的事件之中切实体会到了历史无情的进程以及人不断的反抗。

书中的人物都有鲜明的特点,给了我那么多的感受,单独说却又很难讲他们的经历多我所造成的冲击说清楚的。

读来,让我最深的感触就是时间的无情与人的可变的。误入歧途,浪子回头的戏码其实更多的是对自己生活轨迹的调整,不过路平不平,以及他人喜好或厌恶而已。不管你在风光抑或是再落魄,人生都只是一生而已,都将是一剖黄土罢了。而我们对于整个家族,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来说,都只是牛车上的一根车轴而已,我们好或不好,对于整个牛车前进的路线来说其实改变都不大的,总有人会替代自己的位置的。所以呀,自私点的,少理会别人的,各人都有各人的过活法,人生已经这么短了,再留下一堆遗憾,再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那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

篇10:《白鹿原》读后感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在《白鹿原》的扉页上,作者陈忠实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这句话。

只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细细品味,才觉得作者的用心写作好比一块口香糖嚼在嘴里越嚼越有味,恨不得一口气看完这本书。

这篇小说发生在陕西省蓝田县西蕴藏着浓郁的关中风情。反映的是中国文化,反映农村人的心理素养,尤其存在着半个时期漫长历史,沉淀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组成白、鹿两大家族。通过故事人物的描述,如此真实、透明、写得实事求是。

白、鹿两大家族世世代代在这块土地生存繁衍。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大家族以及周围所发生的各种变化而改变不同的命运。

一书主人白嘉轩是个典型淳朴、善良、地道的庄稼汉,是个循规蹈矩的保守派,是两大家族的代表族长。他虽然文化不高,但明白事理,受过封建思想的洗礼,有担当、有责任感。自己没有文化如果遇到最积极不能解决的事,则请教有文化有见识的人作参谋。白老汉尊重有文化的人,要求自己的子女从小读书,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之理。我喜欢老实巴交的白嘉轩。

篇11:《白鹿原》读后感

白嘉轩太看重面子,让外人没话说,是个成功的大家长,但不是个体贴的好父亲。鹿子霖虽然是个鄙俗小人,把利益都往自家捞,却对孩子百般好。冷先生是个传统的君子,朱先生是能应对时局的知识分子,这两人的格局也是有差别的。这本书对女性的描写有些太多色情成分,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故意这样吸引读者,或者对女性有偏见,或者只是照实写,反正我看了有点不舒服。充满了悲观的气息,或者现实就是这样,总之作者笔下冲破了传统的人没有好下场。

但冷先生的女儿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一直没有弄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封建礼教对人的压抑?还是人要变通才能活下去?总之这本书生动地写出了存活的艰难,那些死了的人,除了白嘉轩的前老婆们是身体原因之外,性格方面都有一些不利于存活的特点。比如田小娥,黑娃,过于单纯不懂人心险恶,还有百灵,也是单纯,把信仰当做一切,甚至冷先生的女儿也是这样,太过一根筋。活着是非常复杂和险恶的,这些人还没有深刻地理解就已经葬送了生命。

篇12:《白鹿原》读后感

伴随着白嘉轩娶的七个妻子,或者文中提到谁结婚,陈老先生从不放过,或多或少,从杂从简,咱都描述两句,为勤奋坚持读下去的那些观众们来点掌声,不过不能不提陈老师不足的地方就是,当然是我的主观观点:老师,您描述的花样忒少啦,80以后的观众看着都腻歪了。不过其实也可以原谅,你说让80以后的同学来改遍这部小说,他们肯定会把床事描述的淋漓尽致,分为各种阶段来叙述,使读者回味不绝,从此湿去。但陈老毕竟是陈老,白鹿原毕竟还是白鹿原,小说的主线是这几十年,这几十年显然是怎么活下去的。而不是怎么日过来的。(注意,日是陈老用的词汇,在描述兆鹏媳妇儿也就是冷先生他闺女的时候粗线,而不是我用不敬的词汇。)

我从5月份开始读,好像读到6月下旬,工作开始没时间了,然后就在上礼拜回唐山后,我继续读了下来,目前还剩两章没看,我想留着,因为我读小说的过程中总是想把书看的快一点,而读到结尾的时候,我有吝惜的想把这本书读的慢一点,或许你也一样,因为你也是人。说实话读这本书我没学到什么东西,但是我应该像陈老学习,陈老作为一个作家,他敢描写床事,甚至用一些下流的语言,对我来说这就是他的成功,而不是那些整天想着把文中提到的脏词如何美化美化在美化的衣冠作家,他陈老敢写,因为他敢写实,这群下里巴人就是这些词儿的代表,只是思想不落后而已。

这本书获奖,我也很有疑问,是因为文中多线人物人生描述的好,还是跟陈老提的这些房事有关呢,你看现在国产电影哪个没点镜头,陈老会不会在几十年前就想到了呢?

论书中的人物,其实真是没学到什么,如果说平凡世界给我带来的是不要认怂、穆斯林葬礼带来的是善待爱情,那么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就是《白鹿原》是陈忠实写的。

可能是它离我生活的年代太久远了,离我生活的地方太遥远了!

篇13:白鹿原读后感

白鹿原这书,我从一开始的读不懂,到有兴趣读,读到一半感觉快坚持不下去,到最后一章一章读完,看到结局我真的是在反思,白鹿两家的争斗上升到国共两党的争斗,让我觉得这样的对比在合适不过了,白嘉轩属于为民请命的类型,归为共,鹿子霖属于狡猾的资产阶级,归为国,用这两家的明争暗斗,拉开历史大戏,真的是精彩,小人物里看到大格局。

我意外白孝文从当初的文弱教书先生变成最后子弹穿过别人脑袋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披着羊皮的狼。怜悯黑娃有血有肉的浪子回头了却落得吃枪子的下场。叹息鹿兆海痴心一片换不回白灵的一颗共产党红心最终分道扬镳。不平田小娥只是想追求属于自己的平凡生活为何落得惨死别人刀下连亡灵都还被当作邪气镇压的下场。鹿三一代忠仆却被混蛋的封建思想束缚了自己,也束缚了黑娃,最终被反噬了生命。鹿子霖,是我最意外的结局,最后死的连畜生都不如,真的是悲哀……

这么多鲜活的人物,看到最后真的是让我惊讶于那个时代,变革的社会变革的人性,我们现在的人到底是多幸福能活在现在这个时代,还在为柴米油盐,工作挣钱感到枯燥,感到疲惫嘛?根本没有那个资格!

篇14:《白鹿原》读后感

看长篇小说看到最后,我总会很急躁,很想快点终结阅读这本书的进程。读到后头,书前头的许多内容我其实已经不太记得,只是把书里主要的冲突化为图片和情景剧储存在记忆深处。

白灵是迷人的,她是兆海心中永远的女神和心灵深处的支柱,然而一切仿佛是注定的,年少时他们信仰相反,成熟后他们交换了信仰,仍是相反,大概这就是生活有趣的地方。很多时候你以为现在的这个人就是未来相濡以沫的人,你付出全部心血,甚至遍体鳞伤,最后现实生活告诉你,你俩不适合彼此,有意思。

田小娥的命运,牵扯着鹿三、鹿兆谦、鹿子霖的命运;仙草和白赵氏临死也没有实现自己的心愿;白孝文是一个让人忍不住大声唾骂、很不能用世上最残酷的刑罚处死的人;鹿兆鹏胆大聪敏,有谋略有才干,他真正算得上是鹿家门里的状元,白灵看上他,眼光真好。

朱先生,白嘉轩,冷先生,真正的老一辈,但各有各自老的方向。

朱白氏大概是那个年代女性的代表人物,她的典型事例是为丈夫朱先生剃头和举行葬礼的所作所为,意想不到的冷静和大局观。朱先生观目识人,真牛!

纵观如今的生活,离书中的环境和情形相距甚远,可书中人物却跟从未与世界脱节似的,那么清晰鲜活,好像某个邻居、某个同事、某个家人甚至某个自己。

上一篇:花点心教学实录下一篇:我的习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