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2024-04-28

平定县第二实验小学校(共9篇)

篇1:平定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永定县实验幼儿园

2010年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规划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现代教育技术在扩大教育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信息化担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面对急剧变化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我们必须适应现代社会和教改发展的形势,必须加快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建设步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化和现代创新教育的办学模式提供适时的优良环境。现结合本园的实际,特制订我园2010年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开展以信息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巩固和发展多种媒体优化组合教学,积极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及辅助教学。以信息化教育科研为先导,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结合我园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实验。坚持“实事求是,积极应用”的原则,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作用,围绕建设一流福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总体目标,努力把握教育现代化的新机遇,构筑我园现代化的新平台。

二、发展目标

(一)基本目标

大力推动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和实验,探讨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学校信息化管理,着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二)具体目标

我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将从四个层面分步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在学校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推进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第二个层面是大力加强课题研究,通过“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各各领域有机整合的实践和研究”,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快乐发展;第三个层面是通过“信息技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桥梁”,加强家园合作,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第四个层面是逐步将学校现代教育信息资源优势向姊妹学校、向社区辐射,初步形成现代教育信息的高地。

三、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年”活动领导小组,督促、指导深入开展管理应用活动:

组长:卢建琴

副组长:黄宝珍

成员:赖攀秀 卢骅 沈红蕾 徐晓萌 江毅华

(二)工作职责要求

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责任,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强化对活动的管理、督促和指导。各部门职责要求如下:

黄宝珍:分管教育技术装备“建、配、管、用”工作。

赖攀秀:检查、督促、指导各类器材的使用和管理。

卢骅:检查、督促、指导落实信息技术课教学常规;

徐晓萌:负责指导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信息网络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沈红蕾: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的正常运行、维护保养、易耗品补充以及人员培训等。

江毅华:组织课件制作、幼儿各类竞赛等活动。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素质

重视实验教师、图书管理员、网管人员和器材专管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全员培训工作,并将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之中,确保科学实验教师参加县组织的业务培训。全面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以提升教师的整合水平为目的,以转变教师理念为根本,以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为重点,以培训和实践相结合为主要手段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师全员培训。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讲求实际、实用和实效。

(一)调整和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网络,加大管理力度。

1、完善各项制度,保障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电教工作的成败,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充实电教管理人员,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计算机使用、多媒体教室使用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教师网络行为。制订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发展规划、培训计划、考核制度,把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

2、用好管好现有的各种电教设备,使完好率和使用率处于优良状态。更新现有的陈旧设备,增加新的电教设备,以提高我校的信息化硬件水平,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3、力争购置齐全各学科配置的投影、录音、录像资料和电子书籍。配备幼儿园主题活动、领域活动相关教学配套软件,以及财务、学籍、教务等管理软件。在引进的同时,尝试进行自我开发,组建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依靠骨干教师自行开发幼儿园各领域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录像教材等。

(二)、切实加快电教的软环境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争取做到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及网络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1、继续做好园本培训工作,进一步让教师掌握好各种设备的使用技巧和软件的使用,课件的制作技巧等,使教师愿意用经常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2、重视素材库、资源库的建设。把幼儿园各领域的学习参考资料,研究性学习的素材资料等汇集,并放在校园网上共享。积极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搞好校园网建设,大力开发各类信息资源,不断丰富网上信息。

3、继续抓好每位老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教师课活动。继续开展电教与示范课相结合,进行课程整合的实际操作,带动我园电教工作的发展。

4、本学期,我们还将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有关考核奖励制度,对教师进行一定物质、精神奖励。并与教学评价、职称评定等挂钩。

5、开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评比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大赛,加强对教师掌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评价、考核。

(三)结合省级电教课题,扎实开展电教教科研工作。

我园省级电教课题《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各领域有机整合的实践和研究》开题至今,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本学期,广大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基点,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必须把学会使用计算机深化为计算机学习。针对课程,针对教育,针对幼儿园各教学领域,尤其是针对幼儿,着力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之间的关联和主次,建议教师认真开展案例研究,继续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及时总结实验成果并加以推广。

(四)其它工作

1、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量化评估管理,抓好制度落实,加强活动参与。现代教育技术处要积极做好资料的积累、归档工作。

2、完善校园网站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站的管理功能,继续使用好校园网进行校主页的改版美化工作,扩大知名度。本学期重点是网站建设和培训工作,使电教工作更上一层楼。

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推广使用“网卫平台”,严防黑、黄等有害信息,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4、建立起学校、家庭、校际间的网上交流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做到学校与班级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家长和学校之间进行相关教育信息交流、资源共享。

5、依托班级网络空间定期发布幼儿在园学习生活情况及班级活动信息,让幼儿园教育教学透明化。

总之,面临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下阶段我们将迎难而上,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把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做为常项工作来抓,脚踏实地,深化改革,开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篇2:浙江省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

学校立足实际,提出了“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活教育”的办学理念,努力从锻造“活力教师”、打造“活力课堂”、构建“活力校园”入手,积极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多彩的活动天地、文明的校园氛围和融洽的人际环境。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获得省示范性小学、省标准化一类学校、省科技先进集体、省绿色学校等一系列荣誉。曾连续六年三届获得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并喜获省教科研孵化基地。

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适合的发展,我校以“小人物”俱乐部模式深入实施活力学生培养工程。俱乐部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开展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从海选俱乐部项目到开放俱乐部项目,从精选俱乐部项目到自产俱乐部部长,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民主推选部长、副部长,成立组织,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在“小人物”俱乐部里有学生的规则与评判标准,有学生的乐趣和追求的目标,更透着学生的理想与进取精神:机器人喜获全国一等奖出征印尼;舞蹈项目获省一等奖;国际跳棋获省女子(小学乙组)冠军;排球项目获嘉兴市第一;足球项目获嘉兴市第一等;田径项目蝉联县冠军;女篮项目两度获得县第一名。

篇3:第二实验小学启航文学社

我依稀听见它们都在说着“你好”,于是我也调皮地一笑,在心中默默地回一句:“生活,你好!”

清晨,你好!调皮的你,每天披着黎明的薄纱,蹑手蹑脚地走到我的床前,俯身吻我的双眼,无奈地,我便无法追求梦呓。一天又一天,我早已习惯了你的存在,习惯了睁开眼,满室的阳光灿烂。起床,穿衣,趁着时间还早,站在窗前,静静地看着你——看着你给树叶镀上一层毛茸茸的金边,若是下雨,我就静听着你雨打芭蕉的声音,呆呆地站着……直到你带着一抹微笑消失。

上午,你好!记不清多少次,在紧挨窗边的座位上,蓦然回首,万里无云的天空,蓝得不能化开,阳光普照,打在学校旁的房顶上,红色的瓦片泛起朦胧的光彩。假期中,喜欢坐在客厅中翻看小说,时不时把书放下,看着窗外忙忙碌碌或是干脆一闪而逝的身影,嘴角不禁勾起一抹弧度:“上午,你好!”

正午的钟声响了近一个钟头了。午后的时光,实在是令人发困。静静地趴在桌子上补觉,醒来时,慵懒地道出一声:“下午,你好!”夏天,听着午后的蝉鸣,再无睡意;秋天或冬天,沐浴着一抹暖阳;而在春天的午后,则看风在云中流淌,在花上跳舞,在水中荡漾。

偶尔,猛地从淡蓝与暗玫瑰色交织的梦境中醒来,周围静得可怕,身旁一片漆黑。钟声响了,一共12下,擦去头上的冷汗,我又躺了下去,却不得成眠——午夜,你好!

清新而有味的生活,你好!世界,你好!

篇4: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简介

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始建于1951年10月13日,前身是太原重型机器厂职工子弟学校。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悠久历史,60多年来,学校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铸就了独立的办学风格和特色,为两万多名莘莘学子夯实了做人和求知的基础,知名校友遍及全国各届,其中有被誉为“天安门城墙”的女排国手周晓兰、“铿锵玫瑰”女足主力金嫣等。

学校曾得到全国原政协主席、原太重厂老厂长贾庆林同志的亲切关怀和赞誉,六十年校庆之际,贾庆林亲笔题写:“祝贺太原市万柏林区第二实验小学建校六十周年,祝愿全体少先队员健康成长,并向全体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学校还得到了顾秀莲的关爱与希望,并欣然题词“品德与智慧共存,品位与品质同成”。

先后获得了山西省义务教育示范学校、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太原市文明单位、太原市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太原市“三育人”先进集体、太原市模范职工之家等诸多荣誉称号,完美地诠释了学校全体师生求真务实、合力创新的无限精彩。

篇5: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主题研究课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主题研究课,就是在一个研究主题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多学科的研究。而这个主题,全凭孩子们的兴趣而定,可以是身边的四合院,可以是远方的母亲河,可以是“我眼中的金融危机”,也可以是“我来新编《弟子规》”等。主题研究课还被纳入课程表,每周两课时,同年级任教的所有教师均参与其中。他们还经常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激发出学科融合的火花。主题研究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改变了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师不再仅仅关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关注教育孩子的全过程。

例如,以“水”为中心的主题研究课上,学生们通过组建研究团队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学生们不仅在研究中发明了由装着水的水杯的“水琴”,还利用它为学生们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旋律;从语文角度,研究了“水”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体写法,明白了从象形字到现在写法的历程;从数学角度,孩子们发现,水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容积,例如灯泡,明白了“做事不但能用直接方法,还要学会用间接方法”;从科学角度,孩子们研究了水的固、液、气形态,明白了“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研究完成后,学生还需填写“研究报告”,由各学科教师来进行“验收”,并给他们印上了各具特色的红色“水滴印章”,集齐9枚印章,还能兑换“综合章”。

篇6:平定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关键词:课程整合,问题,反思

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在中小学设立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相关问题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仅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我国课程改革的美好愿景。理论研究者和一线工作者积极投身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并对其基本问题达成共识。但是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视野狭隘,缺乏现实的问题意识,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又遭遇种种障碍,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负效应。反思课程整合的误区,确立课程整合的发展方向,把握课程整合的实质,成为当今课程整合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一、中小学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综观我国近年来的课程整合研究,在理论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理论研究的局限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课程整合认识的不断深化,相关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在课程整合实施的过程中,理论研究总不能给予实践恰如其分的指导。理论研究本身的局限性是理论与实践难以融合的重要因素。第一,理论研究追求普适性和真理性,较少考虑课程实施中的现实客观因素,而真实的课程处于一个有机的系统中,受学生认知水平、班风校风、硬件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很难达到理想化的理论期望。第二,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以改革创新为目的,并不过多考虑实践效果,所以其成果不适合直接运用于实践。第三,课程整合理论的研究对象往往是实践的某一部分,并不是完整的实践,而课程实践中往往用不完整的理论指导实践,造成理解和操作的误区。不仅如此,在当前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中也存在不足。一方面,理论研究者使用的术语和概念内涵不同,不同层面的概念交叉重复,研究者在课程整合的基本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导致课程整合缺乏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不仅造成理解上的混乱,还容易使实践走向无序;另一方面,国内研究者引入国外课程整合理论的过程中,并未过多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及教育体制的差异,将国外理论未经本土化改造就介绍到中国,这种“生搬硬套”的理论推广方式使课程整合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

2.实践认识的偏差

课程整合不仅是组织学科内容的技术或重新安排学习计划的方法,也是一种兼容并蓄的课程设计理论,包含着对学校教育目的、学习的本质、知识的组织和使用、教育经验的意义等观点[1]。从目前课程整合的实践状况来看,学校和教师对课程整合认识不足是制约课程整合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一,学校将课程整合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或者综合课程。部分学校将课程整合与分科课程简单地对立,认为课程整合就是要将多门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门新的课程,构建课程时仅注意吸纳多方课程资源,对课程目标与学生发展的一致性考虑较少,课程内容繁多且杂乱无章,课程整合成了“大杂烩”,导致学生陷入更深的思维误区。第二,教师对待课程整合的态度不端正。课程整合的实施大都依靠学校行政的强力推动,大多数教师缺乏参与课程整合的内在动机,盲目模仿和消极应付的现象普遍存在,更有甚者为了“走捷径”,探索出某门学科课程整合的“万能模版”,以备学校检查之需。第三,教师为“节约课时”而整合。部分教师用“多考多讲,少考少讲”的方式进行课程整合,将节省出来的课时变成习题课,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第四,教师的理论意识淡薄。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将课程整合当作一种课程组织形式而不是课程理念,只想了解课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步骤,不愿意深入学习钻研教育理论,不愿意想“为什么”,只想知道“怎么做”,课程实施简单随意,缺乏理论的规范和约束。

3.整合机制零散低效

虽然课程整合的价值和功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效能已得到证实,但是不完善的课程实践机制令课程整合的效果差强人意。第一,学校缺乏宏观的、整体的课程架构。在课程整合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多偏重课程理念的宣讲,但是课程理念笼统抽象,教师无法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造成了课程实施中的手足无措。此外,学校规划课程实施的流程过于粗略,对操作中的细节问题考虑较少,缺乏必要的操作指引。第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大多学校进行课程整合都只关注课程如何整合而不关心教师如何协作,时常出现不同教师重复讲述同一知识点的现象。第三,学校缺少统一的课时规划安排。教师常常“迁就”原有课表进行课程整合,原本精心设计的课程常由于时间问题变得凌乱、仓促,许多富有创意的课程整合案例只能停留在文本上,无法实施。第四,教研培训针对性不强。大多数学校都会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对教师进行相关的教研培训,但研修的内容五花八门,缺乏针对性,重理论宣讲,轻实践指导。第五,学校课程质量评价机制缺失。很多学校只注重课程整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忽略对课程整合效果的科学评价,出现课程整合有始无终、虎头蛇尾的情况。

4.操作策略单一机械

课程整合策略单一机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课程目标模糊泛化,仅仅列出整合的内容和粗略流程,涉及具体操作过程内容和整合意图的较少,导致课程实施随意性较大。第二,课程资源选择受教材局限,许多教师都无法突破固有的学科本位的思想,课程整合的实施多是调整教材内容的篇目顺序或将不同版本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拼接,无法打破学科疆域,拓展课程资源的视野。第三,课程资源的编排过于随意,课程内容大多是“想当然”的组合,科学的理论规范过少,教师的主观意愿过多,课程的连贯性不强。如有的美术教师下雪天让学生画雪景,下雨天让学生画雨景,完全不考虑课程资源与课程目标的匹配程度,使课程过多地受教师主观意志支配。第四,课程实施的“活动化”倾向严重,课程整合赋予教师编制课程的权利,并不代表课程完全脱离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的约束。为了突出课程整合,部分教师将过多的歌曲、影视作品和游戏加入课程,一味追求课堂气氛,削弱课程的有效性。

二、中小学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分析

许多学校在推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问题,梁山第二实验小学也曾面临相似的问题。梁山第二实验小学地处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该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学校也并非省、市级重点学校。在物质条件并不充裕的条件下,梁山第二实验小学也曾遇到课程整合的机制零散低效、操作策略单一机械等问题,但是困难并未能阻挡前进的步伐,梁山第二实验小学立足自身实际,针对课程整合的各种问题,积极调整应对策略,探索出一条促进全校师生共同发展的深化路径。

1.制定学校课程整合的系统规划方案

梁山第二实验小学本着“整合课程体系、促进内涵发展”的课程理念,将国家基础性课程、课外拓展内容和综合实践活动统一起来,构建出独具特色的“1+1+1”的课程体系。即将单元整合的国家课程、内容拓展的学科课程和主题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形成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在不增加课时、不加重师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科学地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2]。

在该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梁山第二实验小学对课程功能、课程目标、课程资源、教师资源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例如,“珍惜自然、保护环境”这一目标,不仅出现在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还出现在品德与社会和科学课中,学校在不同学科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创设以“珍惜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单元教学,并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营企业,了解本地环境保护的现状,充分利用学校、自然和社会的课程资源,充实国家课程的内容,增强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打破课程整合的学科壁垒

打破课程整合的学科壁垒不仅要打破学科知识间的学科壁垒,还要整合教师资源,打破人员上的学科壁垒,扬长避短,协调一致,共同培养学生的整合思维,促进学生的优质发展。

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关键在于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资源,打破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挖掘不同学科的共通之处,以统一的主题连接不同学科的内容,让学生体验不同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原他们完整的经验世界。在跨学科的课程整合中,找准不同学科的契合点是关键,这不仅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厘清不同学科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需要不同学科教师的沟通与协作。教师应该打破年级和教研组的界限积极配合,克服功利思想,进行跨学科的合作教研。针对这一问题,该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集中教研,不同学科的教师集思广益,针对同一主题分别提出不同的整合方案,经过不断磋商,结合课程实施的效果,规划进一步改进措施。集体教研不仅能够调动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整合的积极性,还能够共同商讨不同学科内容分配的权重和顺序问题,有效避免由课程整合带来的课程内容重讲或漏讲的弊端。如梁山第二实验小学以“劳动者的荣耀”为主题将语文和品德与社会进行课程整合,通过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郑稼先、雷锋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体会为国默默奉献的老一辈革命家、建设者的高尚情怀,形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既增加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又使品德与社会不再流于枯燥的讲解。

3.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探索中稳步提升

师资的质量直接决定学校课程整合的成效。课程整合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更高。因此,教师应当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更新课程观念,强化专业知识,完善理论素养,提升科研能力,以适应课程整合的需要。

梁山第二实验小学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对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培训,让教师在了解修改后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整合的思路对教材内容重新定位。同时,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邀请专家和名师来校讲座,拓宽教师的思路和视野,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倡导校本合作教研,培养教师协同合作的能力。课程整合实施后,上课不再是教师的“单打独斗”,而是不同教师间的交流协作。学校通过集体备课、组内评课、同课异构等方式促进教师进行跨学科集体教研,同时开展“名师带徒”工程,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好地实现全员参与、全员研讨、团队协作的目的。再次,主动申请课题,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不但积极申请各级各类的课题,而且创立校级课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并且加强与高校的联系,邀请高校学者为教师答疑解惑,推动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型。

4.课程整合分层次逐步推进

课程整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学校应该摒弃功利主义的思想,正确进行自我定位,明确自身所处的课程整合的阶段,选择适合现阶段课程整合的运行策略,稳中求进,逐步推动课程整合的进程。

课程整合包括三个层次:宏观的课程整合、中观的课程整合和微观的课程整合。宏观的课程整合是指学科课程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的整合;中观的课程整合是指相关学科的课程整合及学科性质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如人文学科之间的整合或自然学科之间的整合;微观的课程整合指的是学科内部的整合。初涉课程整合的学校应该由微观的课程整合入手,逐步向中观和宏观的课程整合过渡。梁山第二实验小学在课程整合之初,也曾遭遇课程整合“无从下手”的困境,通过总结课程整合的失败经验,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共同制定出“先微观———再中观———后宏观”的课程整合策略。首先,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探索出学科内课程整合的方案,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探索,初步了解课程整合的涵义,明确自己所教学科课程整合的策略。其次,由不同学科带头人经过多次交流和探讨,由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牵头试水实施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在深入分析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反复实践后,推广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成功课例。最后,由学校行政部门在各个跨学科课程整合课例中,选择教学效果较好的、课程内容相关度较强的案例,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进行宏观的课程整合的建设。

三、中小学课程整合的未来走向

虽然中小学课程整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遇到各种问题,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研究者和实践探索者在课程整合的基本问题上已逐渐达成共识。课程整合是未来学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学校应该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树立统一的课程理念,始终将学生发展置于课程整合的核心,不断减轻学生负担,多角度地引进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与世界对话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树立学校课程一体化整合理念

学校构建课程体系应该从整体出发,吸收各种资源,采纳多方建议,关注细节问题,确保课程实施的可行性。首先,创建完善的课程整合机制。从课程理念的设立、课程实施的规划、课时的安排,到课程质量的评价都应得到保障,确保课程整合落到实处。其次,整体规划教师资源。学校应鼓励不同年级和学科组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教研,集思广益,确保课程质量,提高课程效率,避免由教师沟通不畅导致的课程内容的断层或重复。最后,多渠道获取课程资源。学校应以开放的心态将社会中的各种资源纳入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一种大课程意识,综合考虑本校的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打造最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

2.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和评价标准

课程整合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是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课程整合实施效果最根本的评判标准。学校应该正确分析本校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综合社会各方力量,构建真正能够促进本校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师应该明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式进行课程整合,实现课程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应将学生经验纳入课程体系,深入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力求实现课程体系与学生经验的完美融合。同时,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了分科课程,课程整合实施的初期可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无法很好地融入课程,教师应为学生留下适应时间,实现由分科课程到课程整合的良性过渡。

3.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

当前的课程整合由于学校对课程整合的理解偏差,策略选择不当,导致课程形式的泛化和功能的浅化,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增加,学校和教师的功利性目的突出。要扭转课程整合“只叠加无整合”的现状,必须要遵循减负增效的原则。

首先,教师应该改变课程整合追求数量的观念,关注课程效率。课程整合不是将课程内容毫无选择、加工地一味堆砌,而是通过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减少课程内容中的重复,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打通不同知识之间的鸿沟,让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更便捷的方式进行学习。其次,教师应该精选课程内容,在保证课程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消除课程体系中的空隙和隔离,删除课程内容的冗余,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挖掘,避免浅表化的课程整合。再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努力挣脱学科本位的思维局限,克服功利主义思想,创设适合课程整合的新评价方式。最后,学校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改变通过课程整合创名牌学校的观念,扎实稳健地推动课程整合的科学深化。

4.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

当前课程整合的研究应该转变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各自为政”的倾向。理论研究要根植于实践,给予实践积极的指导,实践操作也要受到理论研究的规范和约束,向科学化方向发展。第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都应明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区别。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异质性,理论研究只能为实践操作提供理论观念上的指导,具体的实践策略必须由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校客观条件等因素来制定,才具有可行性。第二,中小学应加强与高校研究者的深度合作。中小学应当转变观念,不要仅满足于请高校研究者做学术报告,还应请研究者指导本校教师进行行动研究,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高校研究者也要转变观念,不仅作为指导者进入中小学,更应该将中小学的课程整合当成研究对象,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第三,科学引入国外理论。在引入国外理论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进行本土化改造,使外来理论更容易被实践者理解,进而更好地为我国课程整合的实践服务。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的效率是任何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课程整合无疑是实现此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课程整合实施的过程中应当突破课程整合理论的局限和现实的误区,不断探索和尝试,为学生构建完整而有序的科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美]James A.Bane.课程整合[M].单文经,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篇7:平定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说课教师通过现场展示、PPT演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讲述了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克服的手段,运用新装备、新技术、新方式,通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改进原有教学方法,增强教师授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实验教学说课活动是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的创新活动,第65届装备展上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得到了参赛教师和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不仅有助于促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的探索和研究,鼓励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教学方法、选用材料及使用仪器进行创新、改进和完善,而且有助于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融合,提高各学科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共有94节课参赛,其中小学组15节、初中组43节、高中组36节,内容涉及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科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学科。

本届活动共邀请六位专家对说课教师进行问辩、点评,共评出一等奖29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25名。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长毅在评审总结发言时指出: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实验目标设定清晰到位,无论是探究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都能以学生为主,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方法;改进的实验方法和创新的实验仪器构思巧妙,特别是对教材编排实验仪器的改进给与会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充分体现了教师们的聪明才智。同时他也指出了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和认识顺序,改进实验仪器还要根据知识层次的不同,把握“了解、理解、掌握”的区别;需要注意设计实验时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减少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和实验操作的误差等问题。

篇8:平定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一、建构的背景1.教育行走于文化边缘。目前大多的学校教育日渐不接地气, 主客观原因很多, 而其中有一点值得同行深思, 即校园文化几近一片荒芜。不少乡镇学校, 草地无人修剪, 树木无人培育, 墙壁无物可观, 教室一张纸贴了三年依旧, 放学后学校更像一个工厂, 垃圾满地, 直观感觉没有文化信息, 没有文化氛围。这种现象, 背离了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即承载文化、传承文化。学校的发展脱离了文化内涵、文化品质, 教师也没有了文化情怀、学生生活更脱离了文化气质——教育行走在文化的边缘。2.家长经济“富农”, 孩子文化“贫农”。富裕的生活条件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忙碌于赚钱或享乐而无暇顾及对孩子的管教, 导致孩子从小就习惯家长放羊式的管理;娇生惯养的子女, 对学习没有上进心, 缺乏自主性, 自然学习成绩乃至各方面的发展均不是很理想。3.教育价值观的错位。家长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不在少数, 总觉得无论读多少书最终都是为了金钱, 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在这种思想熏陶下, 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已深埋病根, 导致厌学严重, 叛逆心强。4.办学方向不明确^当前更多的学校侧重于升学率, 宁愿囿于短期效应, 争取一些口碑, 而舍去百年基业的文化积淀, 存在着却没有定位, 互相竞争又缺乏自我觉醒。教师埋怨环境差, 生源基础差, 没有成就感, 自然学校越办越艰难。5.学校管理的应然选择。思源学校主要招收来自偏远的农村子弟, 留守儿童多, 学习基础差, 厌学非常严重。面对问题学生, 我们不能轻易放弃, 思源学校肩负着教育扶贫移民的重任, 为每位学生的成长搭好桥梁, 为每位学生的奔跑制作合脚的鞋子。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 学校只有不断努力创新, 提升教育的效能, 走文化育人的道路势在必行。·二、确定核心思想、多线条发展1.明确中轴线——博雅文化。面对当地的社会背景文化, 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师开始研究学校和确定学校的文化定位, 以创办“花园学校”、“博雅校园”、“和谐校园”、“品质校园”为具体目标, 以“博纳励新、雅行致远”为核心思想。学校使命: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博雅学子校训:博纳于微, 雅贯于行办学策略:尊重个性, 提供选择。开发潜能, 鼓励超长。中外融合, 多元发展。2.多线条、多举措落实发展。思想引领, 有改变才有发展。当地教师很重感情, 有喜欢在大街上、江边喝茶的习惯, 极少有教师阅读。学校决定创办书吧, 让教师一边品茶、一边读书或交流。而书吧的创办完全由教师代表来策划、布局、经营。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花园式校园里主要体现在中央广场的方圆布局, 花草树木的栽种完全由学校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力量来完成, 既避免了财物上的浪费, 又给广大教师展示自己聪慧才智的平台。拓展资源, 学校成立发展委员会。学校的发展光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 因此我校于去年成立学校发展委员会, 积极倡导会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逐渐初见成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中央广场的植树土方、石头搬运及雕刻文字、树种赠送等, 没花学校一分钱。与省老年书协、县书协联合会办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量身定制作品格局、数量, 由书法家免费创作书画作品, 再由学校装裱镜框, 在教室走廊创建书法长廊。三、初显雏形、立竿见影校园文化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显性文化和隐形文化。1.显性文化。 (1) 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让每一面板块都有文化内涵。最能从直观上给人视觉上的冲击, 达成灌输、默化的手段等莫过于墙壁文化。我校的墙壁文化主要有建筑楼体标语、浮雕、窗橱、学习园地等构成, 主体文化有两方面:建筑楼体标语和浮雕。建筑楼体标语文化是从三个层面来阐述的, 最上层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布局上用两处板面来表述。中间层面主要体现学校的办学方略, 布局设计主要集中在教学楼, 共从四个方面来表述:一是核心思想:博纳励新, 雅行致远;二是办学策略:尊重个性, 提供选择, 开发潜能, 鼓励超常, 中外融合, 多元发展;三是学校使命:培养具有中国灵魂, 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博雅学子;四是校训:博纳于微, 雅贯于行。最后层面是师生共勉警句, 各栋楼都有分布。各个文化布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针对性却又不分割整体性, 都是围绕学校基建布局而律动, 以方形中央广场为轴心, 整体格局形成四合院式, 表达的意思是方正和规矩。木刻浮雕共23块组成, 漆色主要以青铜色为主, 寓意青铜文化的延续。从内容上可分两类, 一类是古、近代名人的

典故, 一类是古近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孟子、陶行知等人的塑像。这样的布局, 使校园里充满了中华文明的浩瀚与灿烂, 激励学生认识历史、学习先贤、立志报国。 (2) 让每一块草地都能蕴情, 让每一棵树都能启发。我校的草地从一开始种植就承包到各班级来管理, 安排学生去拔杂草、浇水。学生在劳动过程中, 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和爱护花草的情趣;从管理的角度来说, 教育无小事, 事事能育人, 我校的草地都是平平整整、绿茵茵的, 长得精神养眼。中央广场的文化建设是经教师的集思广益, 最后形成方园文化和龙文化。32棵香樟树配以圆形花坛, 18棵金钱榕配以方形花坛。圆形代表和谐、圆满;方形代表规矩、端正, 是雅文化的又一力证。而其中18棵金钱榕为龙的造型, 寓意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每个人都能腾飞、积极向上、立志高远、胸怀天下, 正好诠释博文化。 (3) 让每一条校道成为乐园、让每一簇花都能育人。寄宿制学校管理最大的难处是给学生提供精神寄托的场所。因此打造每条校道, 为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活动场地, “诗意”成为我们的主题, 校道两边的三角梅, 姹紫嫣红, 唤醒学生们对生活要乐观向上, 笑脸相迎。我校从瓦窑里购置了大批形状各异的坛坛罐罐, 甚至从农村回收被历史遗忘的石磨、石白、农具等置放于校道、树底, 添上土方种上花籽, 微风一抚, 煞是惊艳。当今于世, 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泥瓦坛罐 (临高东江) 、石磨、石臼 (临高角) 已走入历史的角落。几近从孩子一代眼前消逝, 然而那是中华民族发展生活史的产物和见证。所以挖掘老物件, 重新认识和教育, 使我校的文化走向更深的层次。花开是雅, 坛罐盛装的是博。2.隐性文化。 (1) 制度文化:坐班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班签到采用指纹机确认, 签退采用人工签字的方式。起始, 受临高地域休闲文化的影响, 老师们上完课就走人, 但实施了制度以后, 教师们都把脚步留在学校, 坐在办公室里备课、改作业、处理事务, 校风有了180。的转变, 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了落实。 (2) 课堂纪律巡查制度——每节课有专人查岗考勤, 主要对教师上课纪律情况进行考核, 规定教师无特殊情况不能坐着上课、不许抽烟、打电话或玩手机, 考核结果纳人评优评先、绩效工资的使用。巡查制度的实施, 有效地约束了教师们上课拖沓、随意性强的不良作风。 (3) 常规检查制度——每月一次教学常规例行检查, 有力地督促和考评教师在备课, 批改作业、听课、评课等方面不作为或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深入挖掘了“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卓越”的文化理念。 (4) 教研制度——教研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 规范和打造教研文化制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保障, 同时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主要做法:教师的课堂要有效、校本教研要真实、师徒结对要实在、课题研究要坚持 (5) 感恩文化:定期组织师生到临高角解放公园缅怀革命烈士,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定期召开感恩家长茶话会, 集体演唱《感恩的心》, 让学生代表做感恩为主题的发言;每年一次举行感恩演讲活动, 建校至今分别邀请县关工委领导、青年演讲家王海童、火山老师等到我校做精彩演讲;学校举行“饮水思源、感恩言爱”中小学生演讲比赛;让学生从中学会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父母。 (6) 行为规范文化:行为规范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琐碎的、富有曲折性的工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反弹性强, 不易巩固。首先制定相关的制度, 诸如《就餐制度》、《住宿制度》、《做操制度》、《卫生制度》、《课堂条例》等, 形成常规工作日日管、日日查、日日评, 不断加强, 不断巩固。经过两年的积累, 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7) 活动文化一A.每学期, 各处室根据校历安排, 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一月讲传统, 二月讲团结, 三月讲植树, 四月讲惜时, 五月讲劳动, 六月讲幸福, 七月讲爱党, 八月讲拥军, 九月讲尊师, 十月讲爰国, 十一月讲勤学, 十二月讲文明。同时还举办多个主题的文化活动, 把成才与理想教育, 纪律与法治教育, 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等渗透到文化活动中。B·举办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清扫马路劳动, 到消防大队参观军营宿舍内务, 开展贫困家庭调查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 学会感恩, 幸福成长。C.文体活动, 寓教于乐。开展了班与班之间的篮球、排球比赛, 广播操比赛, 歌咏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 有效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结合起来, 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四、与时俱进, 凸显个性特色文化的建设, 重点考虑时代要求与当地实情, 绝不能“千校一面”。1.双语文化。创校伊始, 根据当地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的现状, 结合思源学校捐资人邢先生的前瞻性要求——饭堂餐桌每一张桌面都配以图文并茂的英文单词, 让学生边吃饭、边学习。利用校园广播每天下午活动时间, 播放简单易懂的日常英语对话。把墙上的每一句警语都配以英语, 每一栋宿舍楼的宿舍门牌、温馨用语, 采用英汉对译, 目的是营造了良好的英语语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2·地域文化。每个人从骨髓里都喜爱自己的地域母语, 每个人都有抹不掉的家乡情结, 所以地域文化伴随人的一生。我校就是看中了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开发了以临高方言演唱形式的校歌, 让我们的学生喜闻乐见, 激发学生热爱故土的情感。3·国粹文化。临高的社会文化书法气氛浓厚。我校以此为契机, 与省县老年书协达成联合办学机制。决定在我校开设书法兴趣班, 由当地书法家定期到校教学。学校还把书法家的作品装裱起来, 挂在每个教室门口。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 每天都浸润在书画文化的氛围里, 他们的信念和追求不知不觉中发生质的变化。在学校管理中, 校长管理是家长式管理, 既不民主也不科学;制度管理刚性太强, 缺少服务, 人文不足;文化管理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施以文化管理, 走向文化自觉。

篇9:安全第一 实验第二

关键词:学校;实验安全;预防;监督;处理;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4

2006年四川某校化学气相实验室由于实验员操作不当导致氢气瓶发生爆炸,造成一名教师死亡,一名学生重伤,一名学生轻伤。2008年3月,南京某校实验楼发生大火,大火燃烧两个小时,近30个房间被烧毁,其中就有近10间是实验室,实验室内老教授精心研究多年的学术资料付之一炬、实验设备全部被烧毁。2008年11月7日上午,云南某校微生物实验室内发生爆炸,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博士研究生被炸成重伤,面部伤口深达骨头,左手手掌严重损伤,只留下一个大拇指……纵观这些事故的原因,无外乎是师生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安全守则和操作规程所致。所以,学校实验安全问题是历任校领导、教职工、甚至公安部门非常重视的一个大问题,而此问题在中职学校尤为突出。因为中职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学生做大量实验,这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大量的实验,在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给学校、家庭、社会甚至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机会,尤其是化学类实验,其本身就存在高危险性。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迫使他们以更高的警惕性、更强的责任心投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去,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实验室工作者,应把实验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要做好此项工作,本人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预防工作,远离安全事故隐患。

做好预防工作,排除安全隐患是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重中之重,而这项工作又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首先,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操作规程,以及每次实验的操作要点、步骤、注意事项等。再者,要收好管好各种试剂、仪器,特别是化学类实验所用到的有毒有害试剂,如果管理不到位,流入到社会上后果不堪设想。例如:有毒有害试剂(溴、苯、四氯化碳等)、腐蚀性较强的试剂(浓硫酸、浓硝酸等)应该做到专人专柜管理,用多少取多少,杜绝由于乱摆乱放,使学生及其它无关人员随手拿到。社会上经常发生浓硫酸伤人事件,造成多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给多少个家庭带来无尽的伤痛?对于易燃易爆试剂(大多是有机物)要做到放置于安全条件下(温度、湿度、压力等)的安全环境中。如金属钠、钾应存放于与空气隔绝的密闭容器中的煤油中,远离火源、水源。苯、四氯化碳、醚类等试剂应密封后存于通风、防火、避光的条件下保存等等。对于精密仪器,做好防尘、防潮湿、防腐蚀工作。而玻璃仪器是易碎品,最易伤到人,摆放应根据操作台的大小、按安全的方式、顺序摆放。每个实验室还应配备灭火设备,例如根据不同火源配备不同类型的灭火器(干粉、泡沫)、砂袋等。另外还需准备一个卫生小药箱,用来处理小面积的意外伤口。实验室的水龙头、电源开关用完即关好,这是最基本的工作习惯。其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从思想上要让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并结合各类实验的特点教给学生防火、防毒、防意外伤害的基本知识,以讲故事的方式,谈教训,谈心得。努力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除了做好安全教育外,在行为上也要对他们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禁止穿拖鞋,带入食物,长头发拢好扎好,衣服衣扣扣好;禁止穿大摆衣裙,禁止袒胸露背,禁止把实验仪器当玩具、禁止在实验室里打闹……。从最细小的工作做起,使学生们高兴进实验室,平安出实验室。

二、严格监督检查,责任落实到个人。

前面的预防工作做好后,就万事大吉了吗?不是的!我认为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做到“谁主管,谁负责。”校长是全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实验室主任是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贯彻和执行人,专门负责实验室的实验安全管理。实验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是这项安全工作的最终执行人,负责做好各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假若领导不重视、不支持、不监督,工作就无法开展起来,下面的工作人员也会敷衍了事,瞒天过海,最终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到那时再追究责任为时已晚。所以,领导首先要重视这项工作,除建立安全事故责任制外,还要建立追究责任制。将责任层层落实,分级签定安全责任状,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管,目标明确,杜绝管理漏洞。领导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安全工作做得好的人员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做的不好或不到位的人员必须严肃批评教育,追查责任到个人,查到谁处理谁,决不姑息,奖罚分明,这样才能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学生实验过程中,由于人数众多,人员密集,更是要小心又小心,教师和实验员要轮流巡回观察,不放过每个细节,随时纠正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每一项不正确操作,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言传身教。

三、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

预防和监督工作做好后,并不是100%安全了,仍然还会有一些意外安全事故发生,如割伤、烧伤、烫伤甚至触电等事故。这些事故防不甚防,非常难避免。就拿割伤来说,化学实验中玻璃仪器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在组装或拆卸时一不小心打破、损坏,断面划伤手指或皮肤的事件是经常发生的,教师经常会有这种小意外发生,何况是学生!此时,为防止感染,备用的小药箱就能派上用场了,及时清理伤口中的碎玻璃,止血,消毒,包扎等。至于烧、烫伤,实验过程中也是经常发生的意外小事件,许多被加热的溶液若温度控制不仔细,高温液体从容器中溢、溅出,或高温蒸汽直接作用于皮肤上造成烫伤,教师应根据伤情用冷水或冰水或酒精及时处理,稍重者应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治疗。笔者在组织学生实验中发现,学生在使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时,无意间将硝溶液溅到手上,操作时并未发觉,但经过几个小时后双手皮肤逐渐变黑,才知有试剂溅到了手上,此时再来清洗是很难清洗干净的。所以,每当用到硝酸银标准液的实验,我都会事先配好一瓶食盐水,以供学生做完实验后清洗双手用,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硝酸银接触皮肤变成“黑手”的几率,防患于未然。

上一篇:车辆段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朱苏铺小学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