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电影英语观后感

2024-04-10

刮痧电影英语观后感(共6篇)

篇1:刮痧电影英语观后感

Great Cultur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fter I saw the film Guasha, I was astonished by the great different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In fact, we should find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in the conflict of these two nations.

In Xu Datong’s family, his son Dennis is totally accepted the American culture. Datong and his wife know American rules and their way of thinking, but the still keep many Chinese habitats and Chinese thoughts. Datong’s father, however, is totally a Chinese. He didn’t know American rules at all even he is profound in China.

We can see that after Dennis fight with the son of Datong’s boss, Datong hit Dennis. It’s totally a Chinese’s way. American don’t hit their child or they think it’s a kind of mistreat. Obviously, this action became one the proof that Datong mistreated Dennis when they were in the court.

John acknowledged that Datong used to hit Dennis. He told truth but Datong was crazy about John “betrayed” him. Here is another aspect. In Chinese’s mind, friends should always help him even tell lie for him, while Americans distinct friendship and justice clearly.

They wouldn’t tell lie in the court. After Datong lost, he vented his angry on John and want to resign for his self-respect. Because Chinese always treat “face” very important. Next the most interesting conflict appeared,

Datong and John argued about why he hit Dennis. Datong said that he hit Dennis to show his respect to John, to save his face. John confused and cried what kind of twisted Chinese logic! Maybe it’s the most different thing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which Americans would never realize.

Another point is in the court, Datong called John to be his lawyer. John thought it’s not comfortable because he is an interlecture property lawyer.

He suggested Datong to find a qualified one. But Datong said John is his best friend and best lawyer, he should know how Datong love his son and John should surely help him. Here is one point.

When somebody in the trouble, Chinese always find friends first whether he is professional or not. Friends would certainly help him. But Americans think that it’s better to find a stranger who can truly help him, rather than a good friend but can’t help him. Another point is after John told Datong he was not a family lawyer, but an interlecture property lawyer,。

Datong said that Dennis was his best creation, so it’s in John’s field. Actually, many Chinese hold the thought that child is parents’ property. They created their children and give birth to their children, so they can do everything to him, even hit them.

However, Americans do not think so. From their perspective, children are equal to adults. They are not parents’ property. So they would never say the same thing as Datong.

There are countless aspects sh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uch as logic, habitat,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act.

We can see a lot of typical examples in Guasha. As a English major, I should learn more ab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cceptance of their logic is a important way to learn English.

篇2:刮痧电影英语观后感

电影《刮痧》讲述了一对移民美国的中国夫妇因中美文化差异而导致差点丧失其子抚养权的故事。对于美国所谓的人权保护还有对儿童的保护早就有所耳闻。一直都知道在美国家长是不能随便打孩子的,会被警方介入而且后果很严重。在中国人看来,当儿子做错事的时候,父亲打儿子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来说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的。父亲打儿子也有爱儿子的意思,打在孩子身上,痛在父母心上啊。打者爱也。同时也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但是,在美国人看来,父母无论如何是不能打孩子的,打孩子是一种虐待儿童的行为,是违反法律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美国的人权主义太强了,在中国人看来是家庭事,坡见人无法插手的,可到了美国就不一样了,变成了国家的事了。(在我看来其实是小题大做,这可能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吧!)在美国,大人晚上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也是犯罪。

在中国,孩子生病了,大人用偏方给孩子治病是司空见惯的了。比如电影中的老爷爷帮他孙子刮痧,这是帮孩子治病,天经地义的,是爱孩子的表现。刮痧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了,基本上是家喻户晓的偏方,效果很好。但是于美国,他们只是看到外表,而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以为是孩子收到虐待,就要把好好的一个家庭给破坏掉,太残酷了。简直是不可理喻,没有经过调查就断然下结论。

电影中的主人翁许大同虽然在美国住了八年,事业在美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被美国人所认可,但是他骨子里面的中国传统文化仍然与美国的文化格格不入。刮痧在中国已经好几千年了,可是一到美国就说不清了。其实说不清的又何止是刮痧呢?他们竟然说孙悟空是一个没有道德,没有责任感的人,仅仅只因为孙悟空偷了蟠桃?!

而他们对于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中国解放前的情景,中国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人还穿着长袍马挂等。现在其实中国人的事情在美国经常发生。当大同送完他爸被警察逮捕的时候,掉在地下的猴子受到践踏,难道仅仅只是这只玩具吗?恐怕还有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吧!

电影最后结局圆满,可是我却很伤感,对于自己所不了解的文化肆意的批驳,连了解一下都不屑,真的是那个自由的国度,是那个民族文化融合的地方吗?

剧中,许大同在讲五脏六腑,七经八脉这些刮痧的基本原理是我的心情很低落,因为他用英文讲不出来这些知识。我希望中国传统的医学能够更加科学化,世界化,从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那些自以为是的人了解中医,爱上中医。

篇3:从电影《刮痧》看中美文化的交融

故事中以生活在美国八年的许大同三口之家为故事主线, 代表了一个已经适应了美国文化的中国移民群体, 他们即使在自己的家里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 只是希望孩子能够无时无刻的在英语氛围中成长, 以便很好的融入到美国文化当中。而许父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化的代表来到美国, 势必会与美国文化产生差异化的碰撞, 这就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如后面, 在老霍面前, 许父感慨:“我在北京好歹也是个知识分子, 怎么到了这里就什么也说不清楚了呢?”影片中多次借用许父的口来表达传统的中国文化对于美国文化的不解, 直到最后许父黯然离开了美国, 暗示了传统中国式文化在与美国文化交融过程中都需要相互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和改进, 否则很难融合其中。

1 教育

故事以许大同获奖为开始, 在获奖典礼上, 许的儿子与老板的儿子在打游戏过程中发生了争执, 并且由于老板的儿子在言语上对许大同不敬, 许的儿子丹丹动手打了老板的儿子, 许大同过来执意要丹丹道歉, 在他看来, 这是对老板的尊重, 所以在丹丹执拗不去道歉的情况下, 他动手打了自己的儿子, 这在老板昆兰看来不可理解, 他更认为这是小孩子之间的事情, 应该由小孩子自己来解决, 而对于后来许大同提出的什么给他面子之类的理由, 昆兰觉得是不可思议的。这是本片中中美文化的第一次碰撞, 这次碰撞主要是关于教育方面。

影片中情节的发展是合理的, 由于丹丹被父亲打了以后, 许父赞许并提出了“当面教子背地教妻”、“打是疼骂是爱”的中国传统思想, 使丹丹懵懵懂懂的认为“打是爱”, 于是, 他在学校出手打了自己的好朋友, 并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我喜欢他”。许大同接孩子之后对于孩子所说的同学笑话他尿裤子, 又给出了我们传统的一种“拖延式”教育方法——“等你将来娶了老婆就会好的, 爸爸也是娶了妈妈之后不尿裤子的”。这种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 这是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势必会产生的不同, 有不同的地方才会产生交融, 这就为后面故事的圆满结局埋下了伏笔。

在丹丹生病的时候, 许父在家里为丹丹做了刮痧, 这是一种中国文化中传统的中医方法, 但是会由于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留下貌似伤痕的痕迹。而在美国文化中的医疗方法, 这是不可思议的, 这是一次医学方面的碰撞。在影片中多次强调“刮痧乃至中医是中国数千年智慧与经验的结晶”, 是中国对于世界医学的巨大贡献, 虽说在西方也开始对中医有了新的认识, 针灸师、按摩师也可以在一些国家拿到行医资格, 但这些治疗方法仍没有得到西方主流医学的认可。正如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 对于“刮痧”一词, 从普通的美国民众到法官都一无所知, 更觉得不可思议。因此这次碰撞是非常有力的, 也为后续中美文化的交融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大同去接许父的时候, 他将丹丹独自留在了家里, 这在美国法律中是不允许的, 而在中国文化中, 将孩子留在家里, 在道义和义务中是不合适的, 但并没有提升到法律的层面, 因此在中国人传统的思想中, 并不会把这当做多么大的事情。而如果没有丹丹撞破头, 一切都不会发生, 但是导演巧妙地将情节合情合理的发展, 丹丹在医院检查的时候, 被发现了背后的伤痕, 医院认定这是被虐待留下的伤痕并马上进行了报案, 为了让孩子不受虐待, 其他人都极力出庭作证。这是一次中美文化中关于法律观点的碰撞, 在中国乃至亚洲, 作为父母体罚孩子并不是多么少见的事情, 虽然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父母逐渐的朝着“教育为主”的方向发展, 但要在这些国家说到打孩子是违法的, 绝对是一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说法, 实际上电影《刮痧》也在暗示着应该采取尊重和引导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2 友谊

在大同与昆兰之间也出现关于友情的中美文化差异的碰撞, 大同希望昆兰来担任自己的辩护律师, 虽然昆兰只是个版权方面的律师, 但出于对朋友的信任, 大同还是竭力邀请昆兰来帮助自己。而昆兰在看到丹丹背后伤痕的照片后, 马上就做出来不同的举动——出任原告方的证人, 这在他看来, 是要保护孩子。而大同则认为是昆兰背叛了他, 并不惜辞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辞职时, 大同首先指责昆兰:“我一直把你当做朋友, 可你却在法庭上出卖了我”, 这就是典型的一种中国式的思维, 是一种中国人对“朋友”、“友情”的定义——无论我是对是错, 你都要帮我。昆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想法中包含了委屈和不解:“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你确实打了孩子。”这是一种典型的美国式的思维方式:虽然美国人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重视友情, 但是他们却极少地维系很深的长时间的关系。在美国人心目中, 追求的友情是建立在自然发生、相互吸引等基础上, 在此基础上, 人们来选择自己的朋友, 而同时, 他们会把朋友与工作明确的分开, 不会让朋友感情影响到工作以及其他方面。然后, 大同又提到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这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友情观:朋友就应该帮助朋友, 不管什么事情都应该同心协力。为了朋友两肋插刀, 甚至于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求同日生, 但求同日死”。在中国人看来, 亲情和友情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关系好的人要给“面子”, 这是一种对于感情的认可, 也是对朋友的尊重。但是美国文化中总是对事不对人, 首先考虑的是事情的合法性, 因此这是一种碰撞, 但是对于友情, 中美文化也有共同点, 就是要帮助朋友, 当昆兰从许父处得知刮痧是一种中医疗法后, 也可以为了帮助朋友去亲身求证刮痧, 并不惜深夜去找相关人员进行陈诉以洗清大同的不白之冤。可以说这是一次中美文化的交融, 暗示了在美国文化中可以包容其他文化, 只要是对的文化和事物, 能够经过验证是真实及正确的,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 是可以融合到美国文化当中的。

最后在圣诞节, 大同趴着楼外的排水管, 艰难的为丹丹送上圣诞惊喜时, 楼外的路人因为大同的惊险行为而不断地惊呼, 当大同圆满的完成“圣诞送礼”时, 路人为他送上了掌声, 完美的结局, 这一刻, 中美文化完成了完美的交融。说明了不管文化差异有多大, 亲情都会感动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人。

文化包含了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国与美国由于历史、政治方面的不同, 在法律、道德观、习俗、信仰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差异, 但是只要双方能够求同存异, 在有益的地方进行最大化的交融, 势必会对中美文化的合作和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电影《刮痧》中以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中医疗法“刮痧”在美国却被认为虐待儿童的罪证的冲突为主线, 讲述了中美文化之间的不同。本文通过许大同一家的行为表现分析中美文化的差异, 以及走向二元共存、相互交融。

关键词: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冲突

参考文献

[1]顾家祖.跨文化交际[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张继英.从电影《刮痧》看中外文化差异[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4) .

[3]李丽虹, 王丹丹.浅析电影《刮痧》中的中美文化差异[J].电影文学, 2011. (4) .

[4]王进.话语选择与身份政治-重读电影《刮痧》的文化冲突问题[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6. (1) .

篇4:刮痧电影英语观后感

一、法律价值观的概念

法律价值观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法律价值主体——人以其需要系统为基础,对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法律自身价值(如平等、自由、秩序等)整合而成的观念体系。法律价值观作为法律价值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又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人们科学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进步。任何与时代不符合的法律价值观都会被社会所摈弃。中西方的法律价值观受到各自传统文化的极大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

二、影片所体现出的中西法律价值观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传统必然导致法律文化的差异性,这也就使得一定地域的法律文化圈的产生成为可能。影片《刮痧》最主要的情节就是围绕“许大同是否虐待儿子”来展开的。案件的被告一方就是这个在美国只待了不到十年的深受东方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许大同,而控方律师则是地地道道的、血液里浸满了西方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美国佬。根据影片中案件经历的整个过程来看,双方当事人的法律价值观念典型地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文化体系,当事人之间的内心冲突的根源和对抗方式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在法律价值观层面的差异。

(一)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

传统中国的法律文化是法天、法地、法自然而成的。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道法自然”。人作为天、地自然间的一物,从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传统中国法律文化以无讼为其价值取向不是选择的结果,法自然的文化不存在选择,只有效法自然,一切才能自然而然,功成事满;违背自然,只能自取灭亡。[2]另外,自古以来,农业生产一直是中华民族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这种稳定、内向、封闭的生产方式导致产生了一系列的后果。最主要的后果是以血缘关系为联系纽带的家族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即以伦理关系作为处理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其他的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向这个关系靠拢。在这种传统背景下,中国社会整个就是一个熟人社会、人情社会、面子社会,人与人之间是否有比较亲密的关系、有没有“关系”可以利用成为人们之间交往所第一个考虑的最基本的要素。所以,人们通常对于法律表现得是不信任的态度,在“运用法律”和“运用关系”之间,一般都会选择后者。不到非不得已的情况,他们都是不会把事情搬到法庭上去理论的。中国人的眼里,好人是不会当被告的,当了被告是会丢人的,即使是当控方律师,在法庭上也会觉得不是太光彩的事。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中国民众在潜意识里对法律有一种抗拒心理。

而西方则正好相反,从古希腊法哲学的鼻祖海西奥德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再到中世纪神学大师托马斯•阿奎那,他们都把法律当成一种正义,是对权力的保证和对自由的拯救。对正义的追求构成了一条贯穿西方法学发展的红线。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古希腊,古希腊对西方文明影响最深远的是理性思想。历史表明,是古希腊思想家在西方文明史上首先发明和使用了自然、理性、正义与法律这些概念,在它们之间建立起有机的逻辑联系,形成系统的理性思想。[2]西方人将法律的本质定性为理性或“合理意志”,将其视为对权力的保障。所以在西方,运用法律、法庭争取正当权益是最普通最平常不过的事。

在美国法庭,作伪证的后果非常严重,如果一个人在法庭上讲假话,就可能被控伪证罪而坐牢。许大同作为被告,作为与案件有着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在案件过程中,他向律师隐瞒了替儿子刮痧的其实是老父亲的事实真相。许大同重视和父亲的亲情关系,不忍心年迈的老人在法庭上接受质询,于是果断坦然地把罪名背负在自己身上。

西方人注重证据,擅长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分析事情。影片中有一个很感人的情节,老板因为出庭作证说了实话,而遭到许大同的破口大骂之后,为了证明许大同的老父亲给小孙子背上因刮痧而留下的伤痕不是人为故意的虐待,他放下工作,只身一人去到中国,到了那里,让医生在他背上做实验。而在亲身体验了刮痧之后,他明白了刮痧是一种治疗方法,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也正是因为这个证据的提出,才使得许大同最后和家人团聚。老板昆兰是一个典型的西方人,他心里是信任大同的为人的,当他决定为大同做点什么的时候,他到中国取证,用事实证明了大同的无罪。

(二)家族本位和个人本位

在个人主义的文化里,个人的目标重于集体的目标;而在集体主义的文化里,则刚好相反。[3]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是把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国家是家族的扩大形态,国家、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体的所有行为都必须以家庭集体的利益为最高准则。在这种价值原则的指导下,忽视个体利益和个人权利价值,通过限制个体利益的方法来维护特定的社会整体秩序的家族集体本位观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最基本的特点。电影《刮痧》中,许大同说儿子是生命的延续,并且版权归其所有,以及许父对许大同说的“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家庭观。

中国家庭强调家族、血亲之爱,中国人常常说:“虎毒不食子”,所以在面对儿童福利局指控他虐待儿子时,许大同觉得此项指控不可思议,他对妻子说:“父亲爱儿子,天经地义,还用得着发表证据,发表声明?你不觉得荒唐吗?”

中国家庭道德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孝顺”,孝道是儒家传统哲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儒家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孝经》说:“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4]影片中,正在家抽烟的老父亲看到许大同夫妇突然回家后面露惊慌之色,赶紧将烟藏到了身后。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推测出来简宁是强烈反对有人在家抽烟的。简宁深知父亲是由于思念孙子才抽烟的,而且她知道如果不让老父亲在家里抽烟,势必让孝顺的丈夫反感,聪明的简宁不但没有阻止,反而跟父亲说:“爸爸,你抽吧。”在这一情景中,夫妇俩虽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他们都没有阻止,这是孝顺父母的表现。假设这是一对美国夫妇,那么当他们看到老父亲在抽烟时,势必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不要在家中抽烟。

西方社会民众的法律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个人权利本位。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公民,即法律上的自然人,这种自然人是有法律人格的。西方人的道德指向是个人,向自己负责,强调个人奋斗,信奉个人本位、自我中心。在美国的家庭关系中,个人的利益和愿望是首位的,父母不能将没有自制能力的儿童单独留在家中,不能打骂儿童。

影片中,当儿子丹尼斯与小伙伴保罗发生冲突的时候,许大同当着老板昆兰的面动手打了儿子,引起了昆兰的极大震惊和不安。在美国,父母动手打孩子是违法的,而且孩子有权向法庭控告父母这一行为。但许大同生长在中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许大同觉得自己打儿子是教育儿子,儿子如果不服管教,那是儿子“不孝”的表现。而当丹尼斯的爷爷看到孙子不太高兴并了解了原因后,便说道:“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爱不成材。”而大同的老板昆兰却认为打小孩是侵犯了小孩的权利。

西方人强调人权,影片中,广慈医院的妇产科医生在法庭上提到,当年简宁分娩时,许大同不但不在场,而且在情况危急时医生询问他时,他让医生“保大人”,不顾孩子。她认为东方人不顾孩子的行径非常野蛮。而许大同的解释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只能保住一个人的话,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他的夫人。这是为大局考虑的,但在西方人看来,这是不尊重一个新生儿的权利,虽然孩子未降生,但在他们看来已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独立的人都有属于他们的权利,没有人可以剥夺他们的这份权利。

三、结语

我们相信,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缤纷美丽,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有理解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5]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有普世的价值,有共同的规则,法律也需要一点宽容的情怀,建立一种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机制。既然法律的标签上贴着平等和公正,法律又是一套可操作的规则体系,并且,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法治化后,法律有着使最大多数人信奉和依赖的力量,那么,法律应该成为这种平等对话和交流机制的构建者。法律既要建立在每一种文化价值观的独特性上,又要建立在与其他文化相互沟通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法律中跨文化的价值观念的冲突和障碍。

[1]张江艺.在情感和文化之间的失衡——从另一个角度看《刮痧》[J].当代电影,2001,(04).

[2]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326,363.

[3]胡超.跨文化交流[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3~45.

[4]李晨阳.道与西方的相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8~130.

篇5:刮痧电影观后感

刮痧电影观后感1

《刮痧》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主要是介绍一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觉得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了解得太少,他们的教育与法律有点特别,对孩子有特殊的保护,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

片中的男主角梁家伟(许大同)把父亲接来美国同住,儿子丹尼斯却因背上凸显爷爷刮痧留下了瘀红。这些美国人看来触目惊心的“伤痕”,对中国人来说只是家喻户晓的一种治疗方法。许大同不得不背上虐儿的罪名,不得与儿子相见。可他无法向法庭证明刮痧是一种合法的医疗手段,因为美国时间和兴趣去了解地球另一面的文化根源,他们只按自己的判断行事。

在与当局要回孩子的诉讼中,一个个矛盾像串鞭炮快速爆炸。比如说,丹尼斯在游戏中兴起打了上司的孩子,大同要求儿子道歉未果,出于教育孩子,也由于在老板及其家人面前无法下台,便打了儿子。他认为这是给老板面子,是尊重朋友,是教子有方。爷爷见了也很赞同:“当面教子,背后教妻”“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而美国人斩钉截铁的坚持:打孩子的父亲是恶魔,为尊重他人却要打骂孩子的父亲更是不可理喻。

由此可见,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观点,往往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该片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场误会,一场法律纠纷,但实际上所展现的是两种不同文化所产生的碰撞和纠纷,一种亲情至上的中国文化和只相信客观事实美国法律之间的冲突,然而我们谁都没有权利去指责是中国错还是美国不对,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每个国家的发展速度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渊源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传统习惯,这种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碰撞也在所难免了。

所以对于《刮痧》,如果我们不站在文化差异上剖析,而是选择从亲情这一主调来看,其实这部片也有不少温馨动人的场面的,比如一个父亲,当他要举例证明他有多爱自己儿子时,他有多么焦躁,那一刻我想我们和他都明白,爱是只能感受,而难以说出来的。当他载着自己的儿子,虽被好几辆警车团团围住,却依然满足地笑时,他只是,想用一个游戏逗儿子开心。当他的父亲为了他家庭的完整而甘愿骨肉分离,写给他的信更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而已时,我想他那句“再让我好好看看你,我不想忘了你长什么样子”已深深地烙印在我心底。

我觉得也许真的没有必要很理性地去看待《刮痧》,因为真实的住美生活我并未经历,我觉得它就是一部电影,也无需把它放到探求文化冲突那么高的高度来鉴赏,它有真挚得打动人心的东西,这就够了。

如果有时间的话,真的希望大家能好好观赏一下《刮痧》这部电影,它的确是一部好片。

刮痧电影观后感2

这也是当今社会不同法律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在互相交往中都可能面对的一个问题,这也为法社会学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刮痧》中选取了一个很好的角度来表现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民众之间缺乏互相了解和认识导致的一些麻烦和争端,影片中的一家四口在美国的生活非常能表现很多华人到了美国定居后所面临的一些文化差异和问题,同时也表现出美国的主流社会的主流文化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接纳东方文化,而是坚持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问题。影片中的父母比较成功的融入了美国社会,但是这也不能否认其与西方社会文化存在排斥性,而儿子在美国出生成长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完全融入了美国社会,但是其传统文化和家庭文化或多或少的也会有一些矛盾体现出来。

我认为影片所体现的主题在于比较法文化,而通过法文化的差异又引申出中美文化中的一些冲突矛盾焦点,如关于教育的看法、方式等的冲突;关于友谊看法和理解的冲突;关于传统文化的冲突,而其中最为重要也是矛盾集中点就是传统文化的冲突。

一、关于教育的看法、方式的冲突

影片中许大同为了儿子丹尼斯和老板的儿子打架的事情,而要求儿子向对方道歉,在儿子拒绝之后就动手打了儿子,后面也说要儿子道歉是为了给他老板的面子,这里的打儿子和给面子在中国来说就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而在美国文化中就觉得不可思议。在美国人眼里甚至是许大同在美国出生成长完全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儿子来说是不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里教育子女所奉行的“打是亲、骂是爱”以及“爱之深、责之切”的文化内涵,也是不会赞同以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子女,而甚至于别人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子女他们也会介入其中予以阻止。这些都是体现了中美两国文化中对于教育的看法和方式存在很大的冲突的例证。

二、关于友谊的看法、理解的冲突

影片中许大同的老板站在许大同的对立方作证,也可以说是造成小丹尼斯没能顺利回家的一个原因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方面宣称是很好的朋友,另一方面又站在对立方的立场上而不帮助自己,这样的事情在中国是很难想象和很难理解的,然而在美国文化中把情与理、情与法能够很好的分开以至于这样的事情是很平常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友情和义气,而在美国主流社会这是不可能得到认同的,也就是两国的文化差异太大,民间又缺乏沟通和了解导致两种文化的人之间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矛盾经常性上演。这些也就是中美两国文化中关于友谊的看法和理解存在很大冲突的例证,同时也说明不同文化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提升文化认同是非常重要的。

三、影片中体现最大的主题就是两国文化的差异

这种差异包括上述关于教育、友谊和冲突也都是源于文化差异,其中文化的差异和互相不理解不认同导致影片中对于刮痧这一种在中国非常普遍的事情在美国却会引起一场官司,而且还是一场私权利对抗公权力的官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冲突。

其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中医在美国主流社会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和尊重,当然这也说明我国医学人才应该努力将中医推广到世界,让全世界承认并尊重中医的`同时也让全世界的人受益。其二是中美两国现实国情差异很大、其法律与法律制度差异很大。其中现实国情中中国的家长把孩子放到家中自行外出是和平常的事情,有的人因为谋生出远门很长时间把孩子留在家中也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这在中国是很平常但其中也有很多无奈的因素;然而相同的事情在美国就可能构成违法或者犯罪,这在中国社会是不能理解的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其中两国的法律文化差异也很大,中国对于除了涉及刑事犯罪的问题会由国家机关强行介入之外基本上都奉行不告不理的原则,而美国司法机关对于很多问题都会主动介入,其中也包括一些社会性的组织介入,这种差异在影片中的表现是比较深刻的。

总体来说,影片所表现的主题是由于两国的文化差异所孕育出的不同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这也是法社会学派比较关注的比较法文化和比较法律制度的两个点。而影片的结局还是比较好的,也为我们在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提供了一些思考和办法,也启示我们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应该加强联系和交流,以期达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世界。

刮痧电影观后感3

刮痧是由郑晓龙执导,梁家辉、蒋雯丽、朱旭主演。该片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故事。

中国由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开始,到汉代的独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伦理观,讲究尊老爱幼,讲究祖先崇拜,讲究后代的繁衍,由此也形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观念,只有在我们这个国土之上生长起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内涵。影片中许大同的儿子小丹尼斯对此就是一个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断。这个是家庭伦理上中西文化的差异。

另外一个,医学上的差异也是让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的刮痧治疗术。在法庭上,许大同说到中医的脉络,律师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实,别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即便是中医医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何况时外国人呢?

按“百家讲坛”中王新陆教授的《解读中医》的讲座来说,中西方在开始的时候,医学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从生产生活种积累起来的经验,都讲究整体论治,起初都是巫医不分。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在后来才逐渐逐渐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论体系。西方从盖伦的《子宫图谱解剖》走向了实证论,走向了微观;我国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基础。

其实这部电影也可以让我们思索一下中医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由于中医学的时间长,且需记的特别多,悟性亦很重要,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经式微的中医学再度焕发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赢得普遍的认可,尤其显得艰难和意义重大!

可幸的是,中医学在治疗好些疑难杂症的疗效上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关注,它的个性化治疗亦逐渐受到了重视。

刮痧电影观后感4

总是认为,在美国的中国人只要解决了绿卡的问题,那么就相当于在那里定足了,稳定了。但是看完《刮痧》之后,就不觉得了,更多的知道的是在异国国人的艰辛。

许大同有了荣誉有了房子有了车子,老婆和儿子都有,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种族差异是其中最主要的,这里面的文化问题是不可逾越的,不可解决的,这是几千年下来的问题。刮痧,在身上刮出一条一条的,片中所说的,像烤牛排一样鲜红的印子。就是这样的印迹,就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

在我这个土生土长的从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孩子来说,完全不能想象地域文化差异带来的种种问题。但是看了这部片子之后,却会觉得在一个文化相通的地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这部片子的感情特别细腻,一路下来扣住观众的心,丝毫不放松。100分钟下来,欢笑、泪水,从未停歇。至少,我可以明确的感受到这里面表达的情感。在异乡巨大的压力之下的无奈和苦苦忍耐;面对文化差异的无能为力。觉得这部片子不容易,就像人生。

刮痧最让我感触的就是那里面的父爱了吧。那种男人之间的爱。是那么的深厚,是责任和承担。就像刮痧,一下一下,最开始没感觉,慢慢的,身体会感受到热,最后身上留下触目的印迹,但是换来的却是一身的轻松。男人之间就是这样吧,不着痕迹,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父爱,就是这样,深厚却不言语。但是,回首是一片的触目惊心,那都是动人的场景。所以,父爱也总是外人看得真切,就像刮痧。

老许和许大同之间的父爱是老北京男人的爱。是承担和隐忍。

老徐来美国,是应了许大同的邀请吧,也想看看自己的孙子。一个在中国也是知识分子的老人只身一人来到美国,一句抱怨也没有,哪怕听不懂,不能说,但是用自己的眼睛,慢慢观察,细细相处。这样的男人是充满智慧的,他看明了,也只是抽烟,也许这样他可以沉默,他可以更加想清楚,想透彻。但是他不是没有缺点的,第一次看见老霍,竟高兴的用北京的爷们性格给他一拍,满天的黄色的粉,这是爽朗,但是细细想来,这也是不够大气的表现,不顾场合,不识大体。但是,这样的情感是真切的,直爽的。再而就是自负,自诩自己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到了美国却没有想过要学习英语,只是用他觉得足够丰富的人生经验处事。最后就是他的毛病,抽烟,抽烟的频率实在是太大,不论场合,不论地点都抽。哪怕媳妇再不喜欢也要偷偷的抽,就就是他的不识趣了。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不喜欢他而挑刺,更是因为喜欢他,喜欢他的有血有肉,喜欢他的父爱情深。就是这样一个优缺点都明朗的人,才让我更加感受到父亲的宽厚,固执,聪明。

他给丹尼斯刮痧,最后没想到会扯上这么多事,他主动儿子上司家里解释,他不懂英语,搭车过也只是一张纸片,但是他有他的聪明,最后他还是让上司知道刮痧不是许大同做的。最后,让我佩服的是,上司开车送他回家,不管是上司的礼貌还是什么,至少证明他是有人格魅力的,不然没有人会乐意这么远送人回家,特别是在美国这个注重时间的地方。

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他选择离开美国,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许大同送他。他心里惦记的依旧是许大同一家三口的事,最后许大同提出要带着他和丹尼斯一起回国,但是他骂了他。他更懂得责任,他知道责任,就要勇敢的承担,他的肩膀宽厚,他承担了很多,也希望儿子明白,人生就是这样,不是你不喜欢,你不能适应了,就逃避了。而是承担,因为他是男人,更要肩负一个家庭,没有他,就没有了顶梁柱,家就不是家。他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但是却履行了一个完整的家男性的角色。

他回国,满心忙碌着寻找刮痧这件中国国粹的事,复印给美国的儿子,就是为了弥补自己无心犯的错,他是爱许大同的,他是一个有责任的父亲。

这样的父爱,总让我想起身后那个宽大的身影,那个父亲,那个不管我犯了什么错都愿意原谅我,愿意包容我,让我成长,看我长大的父亲。

许大同,更是戏剧化,他的坏脾气,他的爱,是一个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丝毫不掩饰,有了很多美国的气息,更多的直接和鲜明的表达。

在丹尼斯和保罗打架,他硬生生的给了丹尼斯一掌,他在用中国的方式表示了他对上司的尊重,但是他不知道,文化差异是一件多么夸张的事情。最后他也是向上司狂吼,你不是中国人。他太固执,但是又不能不说有原则。

儿子不能回家,他心力交瘁,他用中国的方式求上司,求朋友,但是美国是个讲求原则和证据的地方,不是这样就可以解决的,但是,这样一个把自尊看得很重的男人,还是了。为自己写证词,证明自己多么多么爱孩子,组织了无数次,在听证会上他是有感而发,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是真挚的,善良的。

对方的律师对孙悟空的故意扭曲使他生气,因为他觉得他就是孙悟空,那就是他的道德典范。那个虽则意气用事,但是真的猴子,那个为了帮助师傅被误解也不抛弃任务的猴子,他就是猴子,看似乖张,心里却都是爱。他难免不发飙,但是为了儿子他在后面答应了和妻子分居,那是低头。在外人面前怎么也要强势,在背后为了自己爱的人低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人形象。

他确实非常鲁莽的,送父亲离国,也是可以做出一些不合规则的行动来。他擅自带着丹尼斯到飞机场,企图带着他和父亲回家。对他而言,家是很重要的,就是重要所以当它破碎的时候,却只能想到逃脱。是父亲的话让他清醒,他知道了责任,就像那只猴子,原来只会打妖怪,只会冲动,可以后来,越来越明白,有时候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也知道承担这份自己的任务了。他长大了。

他开车带着儿子抚养院,他不想让儿子年幼就知道一些不好的事,一些触及法律的事,他假装轻松的带着儿子和警察玩游戏,一路上他看着儿子的笑脸,自己深处的苦也就这样一点点的消散了。最后儿子睡熟了,他也到了,警察逮捕了他,那只猴子被众人踩在脚下,那是丹尼斯最爱的玩具。

圣诞节,就是美国的信念,一家人等待他的团聚,哪怕简宁知道他怕是回不来了,但是他在电话里说,他会,而且会给丹尼斯一份大的圣诞礼物。

他在公园里,迎着寒风,自己做了一个有孙悟空面相的熊仔,在公园被打劫,二话不说的把钱包给他,但是劫犯伸手抢走他的熊仔时,他奋力的扑上,好像什么都不怕,差一点把他打死,这样的勇猛也是爱的表现。

最后,他化身圣诞老人企图进入家里,但是被发现,他竟想着从外排水管爬上,幸好法院撤销他的分居事宜,不然他这样进又是违法。最后,他和丹尼斯,简宁团聚。这是最好的结局。

新年快乐。

爸爸,你为什么从窗户里进来啊。

因为我们家没有烟囱。

他到最后也没有告诉丹尼斯真相,这样也好,这样宽厚和承担是一个父亲给儿子最好的礼物。

中国的父亲,全天下的父亲都是这样,为了孩子可以做很多很多他们以为做不到的事,父爱也许不及母爱那样细腻。但他就像孙悟空,不管前途多么艰辛,他依旧会对你笑,一眼嬉戏的带着你千山万水,不然你看出他的疲倦。父爱,深深感动。

篇6:电影《刮痧》观后感

——反思文化差异下个人发展

《刮痧》电影放映于2001年,到现在已相隔9年之久,然而看后的人都会为之一振。究其原因之一,是因为身居在国内的大众很少有机会切身感受到电影中的文化冲突。显然,《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差异的片子。该文化差异首先在于对幼童的教育和保护。片中,大同(男主人公)在领奖的那天,儿子丹尼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打了他老板(美国人)的儿子。他让丹尼斯道歉,可是儿子却执拗不肯,于是他就当着老板夫妻以及妻子的面抽了丹尼斯,让他认错。在中国,这种当面训子的方式可是说是司空见惯,因为子女犯了错,而“子不教父之过”。父亲当面体罚自己的孩子,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其对“子不教”的抱歉,换言之,这是对儿子一种深沉的爱,是要让儿子在面对过错时主动去承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示对被触犯方的尊重,即丹尼斯打了老板的儿子,会让老板感觉很没面子,同样,大同选择了出手打自己儿子有损自己的尊严来弥补可能造成的心理上的失衡(事实上老板没有)。这样的一种逻辑,是受所谓“当面教子背地教妻”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其次,该影片的导火线即大同将儿子抱去医院急诊,却被美国医院发现儿子背后刮痧的痕迹,形似施虐,此事立刻引发了当地儿童福利局的重视。并因此根据法律而暂时剥夺了夫妻俩对丹尼斯的监护权,因为他们被控涉嫌虐待儿童,证据是孩子身上刮痧印痕。而在中国,刮痧本是一个拥有一两千年历史的民间中医治病之道。那些形似施虐的印痕也只是在刮痧过程中疏风活络,打通精神气脉留下来的,跟施虐、暴力根本扯不上关系。接着,在法庭上的辩论更是将中西文化冲突推向了高潮,尤其源于儿童福利局辩护律师一人对《西游记》的歪曲解释。他在企图赢得官司的同时,践踏的却是中国传统宝贵文化的精髓。他用他美国人的思维去理解中国文化中的孙悟空,一个本该是具有高度正义感、敢作敢为的模范,在他看来,却是一个小偷、恐怖分子,不恪守法律法规的暴力型罪犯。相信所有在看完这个片段的中国观众都会像大同一样,直接把本子扔在他脸上,最好在好好给他一顿训才解气。因为他是在挑衅我们的文化传统,故意扭曲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典范,是在考验中国大众的忍耐力。

最后,故事进一步恶化了传统的中国思维和处理方式在美国文化包围下的弱势。夫妻俩被迫分居才夺回了丹尼斯的监护权。只是,这一切的牺牲实在是太大,大同因误解老板而辞职、父亲也因受不了美国文化的种种而回国、夫妻俩也被迫分居而且不能在有儿子的场合见面,否则大同就会被捕。

可见,在全片中,除了开头大同在领奖时的豪言是依赖于美国精神,其后他的所言所行都还是一个深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在面对文化冲突的时候,他显得多么的捉襟见肘,如刮痧、丹田、经脉等中医术语在英语里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单词解释,法官也听不懂;他不顾自己面子为保老板的面子而当面抽打丹尼斯,却被老板或者整个美国法律认为是施加暴力;他主动替父亲承担为儿子刮痧的法律责任而为帮其申请绿卡,这种父子之爱让老板困惑有余;大同因家庭事务弄得一团糟,以及在法庭上老板作为对方证人指认其当面抽打丹尼斯而深感友谊的背叛,无奈辞职时受到老板的劝阻,说“这时候你更应该保住这份工作”,但最终两者发生口角,大同抛下这么一句话“道不同不相谋”。这句话我认为点出了中美文化的差异在根本上是不可苟同的。文化差异是客观而真实的存在,只是作为一般人没有这种境地去感受。

跳出这部电影,我们看现在。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和谐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强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谁都不希望这种文化的冲突一次次的重演,以致酿出那么多的悲剧。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其他民族的、国家的文化到中国总会受到很好的理解和接受,因为我们包容。可是,慈悲的中国却很少考虑到一旦我们的文化输出又会受到别人怎样的待遇?难道不担忧会像影片中的大同一样?好在最终在大同老板的举证下,证明刮痧确实是一种治病疗法而非虐待,才得以使故事得到圆满的结束。可见,文化差异在不可调合之时却是可以被理解和共享的。我们需要的只是更多系统而科学的宣传,适当的吸收和借鉴,而不能固执的把着自己的传统不放,不先去理解他人,固步自封。以下是就这部影片对处在文化差异中的个人发展的一些启示:

首先,全盘掌握,思维要活。片中主人公悲剧的根源在于其对美国文化的片面掌握。他认可美国精神在个人成功中所起的激励作用,而且以身践行,在开发游戏软件领域取得了成功。可美国精神也只是美国文化中的一个精髓,不可忽略的还有其相应的国家制度、法律法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尤其美国是一个守法的国家,一切事件都要以事实为依据,强调的是个“理”字,而非“情”;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严格的执行,是一种直线思维。而在中国,人们处理问题上有时显的没有原则,“人情味”太重,导致法律程序的不严格执行。就影片中,大同的老板明明通晓的是房地产领域的法律,与其所需的儿童监护权律师是风马牛不相及。可大同却一味的认为,老板懂法律,关键还是自己的朋友,所以无论何时肯定会帮他。可孰知老板在法律面前也只能述以其抽打孩子的事实,反而变成了对方律师的证人。所以,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要正确的对待与外国友人之间的友谊限度,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

此外,从宏观上,个人还要知道美国精神强调锐意进取、着重效率、是一种强势文化,而中国人的处事却相对温和、回旋余地大、避免正面冲突、面子重、效率次之。如片中,对方律师为了故意激怒大同,以使法官失去对他的青睐,而不惜当众扭曲《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即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大同则是一忍再忍,直到被迫就范,让其诡计得逞。所以个人在面对文化冲突时,摆在首位的是要保持理智,冷静地对待。

其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于个人发展,尤其指对个人人格的完善,应该对于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用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的观点看,事物都是有两面性。文化也有分精华和糟粕。哪怕是我们根植于的中华文化,我们也要认真的反思其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在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中已经得到很好的清算。而作为一个人格欲健全完善的人,更多的就是在实践中反思和改正。同样,对于外国文化,我们更是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以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关系为例,中国社会提倡的是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个人价值次之,当两者发生冲突时甚至可以牺牲个人的利益来保全集体的利益。而在美国,个人主义则是其文化的核心,强调个人主义,个人权利是天赋的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所以美国私人拥有枪支为合法,因为是出于自卫的需要。而在中国,这就是违法。

但笔者在这里想要说的是,生活在哪种文化背景下,就得去适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另外一个文化精神深处的合理性。即虽说过分强调个人主义是错误的,但是个人可以在不违背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以追求个性的发展为指导,积极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完善自己的人格。

第三,好好掌握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生成和发展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通过语言的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掌握不同文化的具体内容。同时,对于文化背景的掌握又将会更好促进对其他语言的领悟和运用。对于语言的掌握也是兼顾两个文化体系,首先,个人必须对本民族的语言有着良好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使本民族文化输出过程中更加的“原汁原味”;其次,要精通第二语言,只有这样才能用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诠释本民族的文化,方便其理解和吸收。正如二战时期,中国的抗日战争颇需要外国的物资援助,于是当时**宋美龄女士义不容辞地飞往美国,并在美国国会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且宋女士通过这次演讲成功争取到了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扶持。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宋女士地道的美语,她将自己的政治意图以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表达出来,从而使得在场的人觉得中国的抗战就是美国的抗战,因此帮助中国是美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职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上一篇:武夷山作文下一篇:道路施工合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