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面对危险的时候作文

2024-04-28

当我面对危险的时候作文(共14篇)

篇1:当我面对危险的时候作文

作文:

学习了《为学》,我们懂得了天下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的道理,知道了穷和尚面对困难立志、实践、成功的故事。当你面对生命中的某一个细节、一段历程时,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

当我面对 的时候

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如:成功、进步、荣誉、失败、挫折、困难、退步、失望、批评、误解、意外、危险、黑暗、选择、离别、重逢、疑惑、生活、竞争、阳光、星空、书本、美食、陌生人等等

2、任选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鉴于同学们不善于在选材的基础上把握中心、提炼中心、深化中心,所写文章就事论事没有深度、不会点题等问题,特提供以下范文,每篇值得学习的方面各有不同,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当我面对阳光的时候

阳光射入窗内,照在我的身上,静静地坐着,接受着阳光的洗礼,把心交给阳光把一切烦恼都拒之门外。阳光,使你的心安适;阳光使你的梦飞扬;阳光使你的情陶醉„„

我醉了,当我面对阳光的时候。阳光射入深林,迷人的光,温雅的光,淡淡的光,枫叶如火,绿树成荫,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阳光亦是有,但谁又知道,阳光射入窗内,又经历了多少磨难,穿过重云,穿过灰尘,穿过林荫。中华上下有多少英雄豪杰,如这火红的太阳一般,克服重重困难,冲过道道难关,为了国家的兴亡,为了民族的兴衰,心中永远装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的决心。长江、黄河哺育了中华人民,而太阳,却哺育了世界万物。阳光哺育了人民,我们感激阳光对人们的恩泽。太阳是神圣的,是高贵的,它更是无私的,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喷向世间,令我们感叹,令我们敬畏,又有多少人同它一样无私。居里夫妇无私奉献,放弃荣华富贵,为科学而奉献,为世界人民而奉献,他们的心容下了整个世界。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束阳光,我们也能用阳光铺垫自己不同的道路,生命决定于父母,而人生却决定于自己。面对阳光,你会发现力量,你会发现光明。在一条一望无边的道路上,有人伤心沮丧,而有人却吟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情决定于自己,有时,太阳时暗淡无光的,心情却是阳光明媚。有时,太阳是明媚的,心情却是暗淡无光。心晴日便晴,心阴日便阴,心中的太阳永远明亮着,那么天空便是万里无云,心中要让阳光永远明媚。

我面对着阳光,想着,想着„„阳光移动了,小屋内一片黑暗,心中的阳光永远明媚着,在这阳光中,我不愿醒来„„

当我面对挫败的时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每遇到挫折,我总会想起这句话,这不是我的座右铭,只是一句简单的真理,很少有人会理解。

在我四年级时,因为我的成绩很差,所以被骂已经成了习惯,不过,自从我苦命的去补习了作文了之后,当时我很不习惯,被老师夸奖是多么奢华的一件事啊,而我却通过我每天挑灯夜战,过上了这样奢华的日子,我被诱惑了,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一直这样,我不要再听见老师刺耳的叫骂声。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在这“奢华”的日子里游戏,沉溺,无法自拔,一切是那么的安静,仿佛是厄运来临的前夕,安静的可怕,仿佛是毒药,一旦吃了就不会再脱离,我怕一不小心失去,小心的保护着,可是老天仿佛也不是那么仁慈,要来的始终还是来了。

11月12日语文期中考试,我们的作文叫《最美的景色》,要求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为最美的景色来写一篇作文,可我没读完题目,就写,当时我写的是家乡的牡丹花。讽刺啊,我夜夜苦练作文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的同桌也犯了一样的错误,他平时是我们班的第一名,我想他也要放弃了吧,自尊心肯定受创。可是没有,他练习作文却更勤快了,我起初以为他傻,可是到了最后,他的作文竟然得奖,这是我万万想不到的,我又开始有了一些自信,我开始努力,也有了成果。

挫折与人生相伴,看你怎样看,如果当时没有我那位同桌,我可能也„„呵呵,不过,我至少懂了,挫折让人成长,也让人蜕变,他是磨砺宝剑的铁锤,是梅花香气的源泉。

当我面对失败的时候

我天生就是个自信主义者,当面对失败的时候,“我能行”三个字常常在我的耳畔响起。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经过一次次失败后,我终于长大了。

记得那是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美术老师选我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大赛”老师说我画的画儿想象丰富,颜色搭配好,细致……面对这一串的赞扬,自信在我心中悄然而生。我认为自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我先花了一份草图,经老师批改后我才认真上色。当这幅画完成后,我心里高兴得吃了蜜一样甜。

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过去了,为什麽还没有通知是否获奖?又过了几天,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老师告诉我我并没有获奖。这对我来说就像一个晴天霹雳,怎莫会这样呢?我如此认真的画为什麽没有获奖?想着,我的心如刀绞,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我回到教室,趴在桌子上失声痛哭起来。面对失败,我第一次失去信心。

回到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宝贝儿,别伤心,你没有获奖,是因为你的画还有美中不足的地方,你应该高兴才对!”听了妈妈的话,不知何时,我心里又涌出一份信心。我每天都在练习画画。一年过去了,我又被选中参加艺术节比赛,我的画在房山区小学组里获一等奖,在市里的比赛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当时的我兴奋极了。

现在,我已经不再学习美术了。但如果有时间,我还会经常拿起笔来画一画。

哭过才知道笑的可贵;苦过才知道甜的滋味。当我面对失败的时候,我曾经气馁过,但自信却始终像一盏启明灯,为我照亮前进的方向。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

蓝天因为有了白云而变得多彩,生活因为有了困难而变得多姿,克服困难就像春天穿越寒冬一般快乐!“谁出的这么难的题呀,比登天还难。”我气愤道,我这又被数学题给难住了。

“爸爸!”我习惯性地喊道,“过来教我做题。”

“来了来了!”爸爸连忙应和着。转眼间,爸爸已拿起我的课课练,仔细端详着,不到片刻就回答道:“这道题太简单了,你自己想吧!” “什么人呀?”我抱怨道。

“儿子,人生的道路上会碰到许多困难,是不可避免的。爸爸不能每次都替你排忧解难,你要学会自力更生,以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次我就考验考验你,加油!”说完转身走了。

切,这能难倒我吗?我自有办法。

“喂,是燕冉家吗,燕冉,那道难题会吗„„不会呀,算了算了拜拜。” 心里犹如晴空霹雳,一下子被打倒了第18层地狱。电话求助这招算是没用了,呜呼吾要完了,制胜法宝也走了,看来,数学题真得靠我自己完成了,但是我可能做出来吗?

一看我就从没有靠自己力量做过难题。人家大数学家,冥思苦想憋青了脸,弄得脑缺氧。我悠哉的很,一会儿喝一口水,一会儿吃口面包,一会儿挠挠头,一会儿扭扭腰,分明是在消遣。但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难题就被我吃面包吃出来了。原因是,那道应用题也是吃面包,我按照题目要求,把面包一吃,答案就出来了。有句话说的好:“思考是需要充足的物质条件的。”

想出题后,我欣喜若狂的给全班同学打电话,主动把解题思路“送货上门”。第二天数学课,卜老师问:“你们全班怎么都做对了,这道题很有难度呀!”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袁大师所赐!”随即笑成一片。但谁也没有我笑得很,因为这是第一道凭我自己的力量做出来的数学难题。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困难,但他却引出一个真谛: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我们做事时常常会遇到困难,只要克服它,就会成功。如果在困难面前退缩,只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要记住:遇到困难不用怕,顽强拼搏克服它!

当我面对失败的时候

人的一生总是会经历许多的失败,但只有不断的克服困难,找出失败的原因,就会一步一步地向成功走去。

在前几年的一次数学测验中,我经历了我学习史上最大的一个失败——78分。当这个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成绩传入耳中时,不只是我,还有许多其他的同学也大吃一惊。我当时就好像被闪电狠狠地劈了一下,愣愣的拿回卷子,然后就坐在座位上发呆。对于一名好学生来说,这莫过于最大的失败„„

卷子发完了,但我还是低着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我也无法去面对男生们嘲笑的目光、女生们惊异的目光,以及老师严厉的目光,我还无法从这沉重的打击中走出来。在恍惚中,第一题讲完了,可我的精神依旧淡到极点。但在讲第二题和第三题时,我虽然还只是低着头看卷子,但却已经开始认真地听老师讲题目的要点,我已经意识到,作为一名好学生,最起码要好好听课,好好订正,虽没考好,但也不能忘记这一点呀!

渐渐地,我的态度再次发生了转折,在讲第五题时,我慢慢抬起了头,勇敢的面对着老师的目光,因为我已经彻底醒悟了。测验测验,就是要检测这块知识学习的怎么样,我没考好,就说明我的那块知识没有掌握好,还需要更加努力才行。但是,我只要找出错误,并努力去改正,以此来警告自已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不就行了吗?我又何必因此而消沉下去呢?低着头,只是失败者逃避失败的一种错误的方法,既然我这次失败了,没考好,但我一定要勇敢得去面对它,改正它,这不就行了吗„„

这节课,我听得格外认真,特别是老师讲到我错的题时,我就会分析我错的地方,并想出纠正它的好方法。下课时,我已经把错题分析得十分透彻了„„

当面对失败时,我们一定要克服它,并以胜利的姿态向成功招手。

当我面对失望的时候

希望源于失望,奋起始于忧患,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有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机感的人一定进步快。

日子总是像指尖渡过的细沙,在不轻易间悄然滑落了许多许多。那些往日的忧愁和悲伤,在似水流年的荡涤下,随波轻轻的逝去,而留下的欢笑和笑脸,就在“希望与失望”中徘徊,在它们深处历久弥新。

经过了许多个来来回回的人生旅程,走过了许许多多年的风雨,走过了无数失望,经过了无数希望但又有失望,我终于明白:„一次无奈的哭泣,便函是失望的所有沧桑,一次小小的挫折,便函是希望的所有彷徨。

七年级我学了这样一篇诗歌,他的名字叫《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想看到大海不能只翻过一座山,而是要翻过无数座山。有时候我也会怀着隐秘的相望,爬上那一座座山,去寻找大海,但最后总是徒劳,妈妈告诉我那是因为我还没长大。

五年级我学过这样一篇文章《生死攸关的烛光》他就告诉我们眼看就没有生的希望时,一盏灯又给老人的生的希望。

老师曾这样说过:面对失望,别在树下徘徊,别在雨中沉思,别在黑暗中落泪。向前看,不要回头,希望就在前方,只要你勇敢抬起头,就会发现,分数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向前看,还有一片明亮的天,不会使人感到彷徨。”这句话一直是我受益匪浅。

面对失望要努力进取,就算只有一点光明,一线希望,他也可能是成功的开始。生命的潮汐、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他是而平静如镜,时而巨浪冲天,人们经历了更多的失望迎到更多的希望,往往会更加坚强。

柔和的阳光斜挂在苍松翠柏不凋的枝叶上,显得那么安静肃穆,绿色的草坪和白色的水泥道冒然而上,脚步是那么轻起轻落,大家的心中却是那么的激动与思绪波涌。

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徘徊不定过,不是吗?

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

在人生的漫长旅途中,有许多困难时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去克服的。人生的道路坎坷而艰难,一波三折,我们要勇敢地挑战不计其数的困难,好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在狂风暴雨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谈笑风生,在烈日炎炎的大沙漠中悠闲自在地旅行……

记得那是一个狂风呼啸的冬天,妈妈为了让我强身健体,保证身体健康,苦口婆心地劝我游泳。我最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了,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天,妈妈兴高采烈地开着小汽车,把我载进了游泳场。当时我做了数不胜数的热身运动,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几分钟后,换上游泳衣后的我站在游泳池边,心里一直在拼命打鼓。我先蹲下来摸了摸池水,我觉得水好冷啊。你想想看,就连用手碰碰水都觉得冷,那如果整个身体都处在这个温度的池水里,那会怎样?正当我左思右想、犹豫不决的时候,旁边的一些朋友已经陆续跳进泳池了,其中还有比我小的呢。我深呼吸了一口气,心想:连比我小的朋友都做得到,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这样想着,我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行!我“扑通”一声地跳进了泳池里。冰冷的池水顿时冷到了骨头里,我感觉好像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又感觉要是再冷一点儿,这池面准会结冰。冰冷的水快要吸完我身上的热气了,我赶忙游起了自由泳。看到朋友们都比我快,我也不甘示弱,大家你追我赶的,可热闹了!顷刻间,原本像镜子一样平静的泳池开始水花四溅。大家都一心留意着谁最慢,自然也就没有在意游了多少。这次的经历让我念念不忘,总是缠着妈妈,让她再带我去冬泳。因为我觉得冬天游玩泳后,会感觉到皮肤的最上面好凉,好凉,可舒服了。

我的第二次经历还是关于游泳,只是时间变成了暑假。暑假里,我参加了三乡游泳队,每天都要在泳池里游上三千多米。我平时在地上跑步,连一千米都跑不了,怎么可能游三千米呢?原本这对我来说,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事。可是,我每天都增加一百米的游泳量,日积月累,在暑假里完成了每天三千米的游泳量。完成了这次的挑战,我感到十分自豪,因为别人都游不到一千米,我却可以大声地告诉别人:“我一天可以游三千米!”我还可以响亮地告诉别人:“蝶仰蛙自,你是不是都会啊?”别人都会这样回答“不是。”这时候,我就自豪地告诉别人:“我都会,而且还游得很好。”别人就会用那种敬佩的目光望着我,这时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自豪、激动,融为一体。

【面对母亲,正如面对一棵树,心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言 ;面对父亲,可以瞬间镇定;面对朋友,可以坦诚相待;面对老师,可以用心交流„„ 】

当我面对母亲的时候

面对母亲,正如面对一棵树,心情如水,如倾听叶落的声言„„

——题记

早春,柳树

早的二月正如母亲一般,历经一个寒冬的孕育后,一个小生命的诞生了。她好奇的打量者整个世界,好奇的凝视着身前的女人,孰不知正是这位女人给了她生命,给了她世界„„她第一次面对母亲,如此新鲜,如此好奇,如此美丽。正如面对柳树一般,在早春的二月吐露出了第一枝新芽,第一枝绽放出了生命的光彩„„

仲夏,榕树

仲夏的来历,她的生命又多了一份精彩。6岁的夏天,母亲将她放在了钢琴前,望着黑白相间的琴键,她凝视着母亲,刚想开口,母亲却说:“学琴吧,孩子。”她转身看了看窗后的大榕树,茂盛的枝叶遮住了整片蓝天,只剩下点点光斑。回头面对母亲,目光中多了分严厉,少了分柔和„„

9岁的夏天,母亲又递给她一支毛笔,一张宣纸,一个墨盘,教她在纸上勾出山的巍峨,水的妩媚;教她如何用心体味自然,品味人生„„从此,她也试着用画笔品味生命的真谛。突然间,她面对画中的榕树,心中绽放出了一朵鲜花,激起了一层涟漪,恬静,美伦美奂„„

深秋,枫树

深秋,拿着一份感恩,一份激情一面走来,她也长大了不少,成长了不少。十四年的岁月,让她从幼稚走向成熟,母亲在她心中也少了几分唯一,她心中又多了几个朋友,几位老师。十四岁的她,站在青春的起点,心中多了几分叛逆,几分轻狂„„母亲却在她身后句句叮嘱,句句叨念,字字句句中有些爱意,有些教益。她不想也不敢面对母爱,母亲也在此刻沉默„„直到有一天,她站在枫树下,踏着片片洒落的枫叶,心中有多了份感激。再次抬起头透过那薄薄秋雾,她终于看见了片片红枫叶,如此美丽„„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了母亲的爱,就如枫叶那般火红,那般美丽,那般迷人„„ 寒冬,腊月

冬天,寒风凛冽,有一股刺骨的冷,而此刻却有一株腊梅悄然绽放„„那天,她和母亲一同翻着旧相片,回忆起点点滴滴的往事,不禁一同欢乐,又一同感叹。母亲合上相册,轻轻说了句:“时间过得真快呀„„”她面对着母亲,看出了几分平淡,几分无奈,几分欢笑,几分泪水。

夜伴,她自在灯下看书,她母亲忽然看见书中有句话“母亲是美人中的美人。”抬头看着星空,看遍了,却没发现哪里比母亲的容颜更灿烂„„

忽然明白,母亲就是皑皑白雪中那珠腊梅,幽香缕缕,当,永不会断„„

面对母亲的时候,也许目光中会少些新奇,少些恐惧,少些叛逆;而多些爱意,多些感激。

也许,面对母亲,正如面对一棵树,心情如水,才能倾听叶落的声音„„

篇2:当我面对危险的时候作文

回想童年,那时的我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像一匹小野马,永远那样天真可爱。

独自一人,躲在房间,抱着玩具,没有一丝顾虑的玩了起来,时而欢乐,时而疯狂,时而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的我,在床上蹿来跳去,突然又变成安静的美女子,

双腿盘坐,跟娃娃说起话来……有时甚至还被自己的行为逗乐,总之玩的不亦乐乎,那时的我从不感到孤独,只是充满童真罢了。

“小精灵来喽”,这五个字何尝不倾入我耳中,每当我到外婆家,车还没停稳,左邻右舍的小孩就纷纷围过来,像看稀奇似的,隔着窗哈哈的冲我做怪脸。那时的我贪玩的不得了――一根棍,一张网,便可以捉蝴蝶,捕大鱼。不经意间,溜的一下,摔的四脚朝天,碟鱼没补到,倒收获了满满一身泥巴,不好意思的我只好低着头,傻傻的笑。接着,挽起衣裤,又下田去“干活”柔嫩的小脚丫轻轻地踩在疏松的土壤上,一步一个脚印,童年也许就是这样雕刻的,不可抹去的。

那时的我还很无赖,特别是撒娇。别人都说,爷爷最惯孙女了,

还真对!有一次,我无意经过他的房间,发现桌上的糖果,心中便泛起了“小偷之窃”,见没人看我,便快速装进口袋,跑到角落,准备偷吃时,不料,一只重手落在了我肩上,“完了,被发现了,早该想到这点的”我的心一下子凝固,但始终还是要面对现实。我微微侧转身来,对爷爷一笑,双眼眨巴眨,嘟着嘴,冲爷爷卖乖。他无赖的摇了摇头,二话没说地走了。

也许,童年是快乐的,是无限美好的,是令人流连忘返的,但童年再怎么有趣,也无法回去,与其回望、懊悔时间的流逝,不如张开双手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篇3:当我拿到压岁钱的时候

我的老家在偏僻的农村,爷爷奶奶都是农民,爷爷靠补鞋为生。现在爷爷患病,家里上上下下都靠奶奶打理。因为我们怕奶奶不方便,每年新年我们都会在老家过。

小时候,我什么都不懂。过年时,一直睡到自然醒才起床,也顾不上洗脸,只是拖着拖鞋,一路狂奔找奶奶要红包。我马马虎虎道完贺,接到压岁钱时看都不看,只是拿来放在口袋里。我得到红包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一上午都不见我人影。因为我拿着红包,和邻居小孩一起去小店买东西了,趁机也炫耀一番。那时过年简直是在天堂里过日子。

上小学后,大年初一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玩乐日。早上起床,给家人拜年成为最令我头疼的事,因为他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提到我的成绩。我甚至想过不起床,可屋内的摆钟总是不停地催我。无奈之下我只好起床,不情愿地走到爷爷奶奶面前说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那几年拿压岁钱,我一直是背对着的,依旧不看,直接塞在口袋。反正也要充公一大半。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长大了,开朗了。每年过年也不再和奶奶一起睡了,为的是给他们一个惊喜。过年这一天,我会早早起床,算准了时间,估摸着他们也该醒了,就动身拜年,从妈妈房里到奶奶房里的路上,一直唱着《恭喜发财》的歌曲(给他们提个醒),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便两手握拳弯腰道贺说着:“祝您身体健康,财源滚滚来。”接过压岁钱后,我的脸上还荡漾着久违的红晕。我第一次仔细看了压岁钱,这幅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它是由一只粗糙的黑手递过来的。钱被大红色的纸包着,遮着的,还带着体温,再抬头,迎接我的是一张微笑着的苍老的脸,和那如盛开的花朵般灿烂的明亮的眼睛。我缓缓接过那红包,转头就走,因为我怕自己会哭出来。红包里包着220元,是奶奶今年积蓄的1/6,家里的钱大部分都给爷爷看病了,平时还要为爷爷买补品和药,就没剩下来多少。我顿时感到自己以前是多么不懂事。

当我拿到压岁钱时,小时候是喜悦,长大些是不情愿,现在是心疼。

【简评】

作者按时间顺序写出了拿压岁钱的事。细致地描写了现在拿压岁钱的经过,“粗糙的黑手,苍老的脸,带着体温的压岁钱……”令人感触较深。这份沉甸甸的爱,我们要铭记心间。等将来长大了,我们要回报更多的爱给我们最尊敬的长辈。他们是世上最淳朴无私的人。

篇4:当我面对 母亲 的时候

面对母亲,正如面对一棵树,我们心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音……

——题记

早 春

“哇哇哇……”一个女婴诞生了!此刻,母亲把她从一个漆黑的世界带到了一个富丽堂皇的世界。她第一次面对母亲——眼前这个女人是如此美丽,正如早春的柳树绽放出第一枝新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仲 夏

仲夏的来临,她的生命增添了一份精彩。那年,她6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于是母亲经常做些鱼肉之类的好菜帮她补身体。每次吃鱼,她吃得津津有味,而最后,只留下无人问津的鱼头给母亲。

面对母亲,她只会索取,只会享受。正如在炎炎烈日下索取大榕树的阴凉,心中是无尽的舒适,恬静……

深 秋

深秋中,她长大了不少。十四岁的年华,站在青春的起跑线上,多了几分轻狂,几分叛逆,母亲也不再是她的唯一。她会变,母亲却不会变,依然在她身后句句叮嘱,句句叨念:“吃饭前洗手,洗手!”“几点了,还上网,快去睡觉!”“别老吃零食,说多少次了!”……她却不断地抵触,躲避……

面对母亲,正如面对一棵枫树,透过薄薄秋雾,她看到母爱如枫叶般红火、迷人……

寒 冬

冬天,寒风凛冽,房子里却堆满了温暖的故事。母亲怕她受凉,便睡在她的床上,被窝变得暖洋洋,寒冷驱之而去,在被窝里,她感受到了母爱的温度。看着窗外夜空,却找不到比母亲的容颜更灿烂的星宿……

面对母亲,就像面对寒冬中的一株腊梅,幽香缕缕,不断,不断……

篇5:当我面对眼泪的时候作文

是谁给了我眼泪?

我不知道眼泪是不是懦弱者的品味。

只知道当晶莹的泪珠滚落的时候,

温润了母亲柔软的手背。

是母亲给了我眼泪?

因为面对母亲的抚爱我会流泪。

但当我流泪的时候,

母亲给了我更精心的.呵护与安慰。

是父亲给了我眼泪?

因为面对父亲的责备我偷偷落泪。

但当我流泪的时候,

是因为看到了父亲的驼背。

是祖母给了我眼泪?

因为面对祖母的拐杖我暗自流泪。

但当祖母拄着拐杖挪步的时候,

我心里却得到了一些安慰。

是祖父给了我眼泪?

因为面对祖父的离去我满脸是泪。

但当祖父在我身边的时候,

总是笑语满天飞。

是亲人给了我眼泪?

因为面对亲人的关怀我曾经流泪。

但当亲人到来的时候,

却总带来节日般的珍贵。

是朋友给了我眼泪?

因为面对朋友的重逢我眼含热泪。

但当朋友重逢时,

泪水却不是快乐的累赘。

当我面对眼泪的时候,

我忘记了亲友的教诲。

他们教我做个坚强的人,

因为坚强的人不会流泪。

当我面对眼泪的时候,

我了解到坚强也有疲惫。

阅读心灵我豁然开朗,

坚强,热血,眼泪。当我面对眼泪的时候作文400字

篇6:当我面对月光的时候作文

作为一只“书虫”的我,每天做完作业后就是看书,有时候连叫我吃饭都没听见,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对于我热爱阅读,爸妈非常支持,在我提出要买书时,他们总会毫不吝惜地满足我。在我们家,每个人喜欢的书也不一样。我喜欢文学历史和小说,杨红樱、郑渊洁、沈石溪、伍美珍……都是我崇拜的作家。爸爸是个摄影爱好者,摄影书自然是他最爱看的书。姐姐在国外,每次回国都会给他带来国外的摄影书,更是让他爱不释手。妈妈是一名税务工作者,在空闲的时候,她总会翻阅业务书,按照她的话说,就是要与时俱进。

因为爱看书,我家还闹出了许多笑话,其中一件让我记忆犹新。

在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爸妈一起去买书。一进书城,大家就直奔自己喜欢的书籍区域。大家都如愿以偿地找到了爱看的书,并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转眼间,天幕暗了下来,可我们却丝毫没有察觉。终于,奶奶打来了电话:“怎么还不回来?都快九点了!”我们这才想起,家里还有两个老人等着我们开饭呢!

篇7:当我面对阳光的时候作文

面对阳光,心中涌起一阵阵的兴奋与失落。

因为阳光告诉我:昨天已经过去,不该总计较昨天的得与失,功与过,快乐与痛苦。新的一天已经开始,应该努力拼搏,珍视现在,好好把握这崭新的一天。阳光给了我奋发的动力,给了我更新站起来的勇气,所以我会感到兴奋。

然而,阳光同时又在暗示我:时间一天天在眼前晃过,岁月无情地从身旁悄然逝去。我失去了本该拥有的一天,失去了该倍加珍惜的一天,又失去了本该奋力拼搏的一天。因此,一股莫名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阳光赋予我最多的是一如既往的拼搏,矢志不移的奋进精神。不管前面是荆棘丛生,还是千难万险,我都要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不管经历多少次失败,我都要像阳光一样,一如既往的、永不停息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不知何时,一缕阳光透过玻璃,射在我的床头。我一骨碌从梦中醒来,站在窗口,只见一轮新的太阳徐徐升上天空,穿透厚厚的云层,染红美丽的云霞,努力地向上、向上……

于是我重整行囊,抖去身上的尘埃,把昔日的虚幻换成凝重,用曾经的坚定在脚下踏出深深的印迹。迈进、向着前方……

篇8:当我赶到终点的时候你正离开

高二那年最冷的冬天里,有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霓虹闪烁,荧光棒挥舞,黎果站在小礼堂的舞台上唱了一首庾澄庆的《情非得已》:“难以忘记初次见你,一双迷人的眼睛,在我脑海里你的身影,挥散不去……”

浪漫又温柔的歌声不断回响,张潇潇硬拉着我一起上台“敬献”黎果自己事先准备好的花,一边走一边小声地自我鄙夷:“妈蛋,我怎么以前没发现他那么帅?”

黎果帅吗?个子不高,五官扁平,是我们年级出了名的“流动红旗”——到哪个班都是班丑。或许让那时候肤浅的张潇潇动心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由,动人的歌声和充满活力的舞台,就可以将她这个小粉丝的爱慕一锤定音。

春天的时候,张潇潇换上浅紫色套装,佯装情窦初开的娇羞小女生,去找黎果表白。张潇潇站在黎果面前,盯着他的眼睛说:“你喜不喜欢我都没有关系,我反正喜欢你,我愿意等你回头。”

表白之后,张潇潇明目张胆地对黎果示好,有什么好吃、好玩的都第一时间跟他分享。黎果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掉进张潇潇的“陷阱”的,越想头越昏。

黎果提笔做试卷,发现笔杆上有只可爱的米老鼠,那是张潇潇塞到他手里的;半夜,黎果在寝室打手电看物理题,肚子咕噜一阵叫,随手抓起一包薯片,那是张潇潇送来的;他很不好意思地关掉手电,借着楼道的光,发现手电上不知何时被贴上了粉色的防水贴纸……

张潇潇占领了黎果的每一个角落,黎果妥协了。那是一段甜蜜得让所有旁观者都羡慕的恋情。

高三,张潇潇的妈妈要送她去英国上大学。张潇潇得知这个消息时的第一反应是:“我的爱情在这里,我哪儿也不去。”年轻的时候,我们誓死捍卫爱情的决心,在长辈看来永远是理想主义加意气用事,父母只把她的话当成笑话来听,依旧有条不紊地帮她办着各种手续。

“我才不要出国,我要留下来陪你。”张潇潇家附近的小公园里,她向黎果表示决心,周围的空气静得几乎可以听见两个人的呼吸声。黎果也说:“我们永远不分开!”

张潇潇跟父母打了一场硬仗,被禁足几天后,张爸爸甩下一句“我再也不管你”。她放弃出国深造,她甚至想好要跟黎果考同一所大学,过以后的人生,就像当初的那些米老鼠笔、薯片还有粉红色贴纸一样黏着他,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再也离不开。

几周后,黎果竟开始劝张潇潇:“你还是出国读书吧,你应该有更广阔的未来,你父母帮你争取这个机会很不容易。我们以后还是朋友,你可以给我打电话、发邮件……”

“谁要你当朋友?!”任凭张潇潇又哭又闹,黎果都不再多说。

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填报志愿,黎果都没有跟张潇潇说过一句话,也不肯把自己的志愿给任何一个同学看。张潇潇像她原来设想的那样报了本地的大学。高考结束后,班主任才透露黎果要去北京上大学的消息。

张潇潇懵了,她在黎果回家的路上堵他。黎果说:“我们太年轻,我承担不起你的梦想,我能做的只有一直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爱情也不可以行云流水。”张潇潇难过了很久,没有再去找过黎果,也没去英国看什么更广阔的世界。

后来再说起黎果,张潇潇说,五六岁的时候想要一个漂亮的玩具,10岁的时候希望有一条白色的纱纱公主裙,14岁希望有人生的第一双高跟鞋……成长的过程里,每个人都有过那么多的梦想,她也有过,而且很多后来都轻易实现了。

篇9: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

——题记

以前的我,活跃大胆也有点自负,可那一次的打击击垮了我所有的自信,让我变得沉默,甚至还有些许的自卑,我把自己埋在书海里,不想出来,也不敢出来。我怕外面的世界再一次打击我。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一本书,它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中主人公保尔小时候就当过童工,饱受折磨和侮辱,他知道只有推翻旧世界,才能过上真正平等、幸福的生活,他把这个种子埋在心里,直到后来有个人让他心中的种子发芽生根,这个人就是朱赫来。在他的影响下,保尔逐步走上革命的道路。保尔是无私的,只因他总把祖国放在第一位,即使经历了那么多挫折,哪怕伤病夺走了他的健康,他也从未向命运屈服,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生命的誓言。

我曾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的坚强勇敢是我所渴望的。一连几天我都舍不得放下这本书。“保尔是一个英雄!”我常这样说。其实我还想说,“我也要这样坚强。”

我开始慢慢尝试上课听讲,认真写作业,不过因为前段时间沉醉于游戏,所以听老师讲课,仿佛在听天书;写作业,我认为在看天书;读单词,更是要命。但我说过:“我要坚强!”于是,别人回家后玩,我回家后疯狂地学习;别人只做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做完作业后还要找一堆课外资料继续巩固知识;别人背20分钟英语,我背40分钟。有好几次我看见别人在玩,差点忍不住想要放弃,可我不甘心就这样,因为保尔的精神激励着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获得了我理想的学习名次,那个经过我努力,而获得的学习名次。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不悔,因为我曾经奋斗过;我不羞,因为我走出了那个把我困住的圈;我不怕,因为我心中有奋斗的目标。

点评

小作者叙写了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表达了面对挫折“我要堅强”的中心。全文语言流畅,遣词造句也灵活熟练,颇具文采。是一篇立意深刻的读后感。

(刘军)

篇10: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作文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侯,我学会了坚强。记得是我8岁时的那个寒假,我初学滑冰,由于年龄小,没有劲又没有掌握要领,总是刚站起来就又摔倒了。一次、两次......每天要摔倒八九次。三天下来,脚踝既红肿又疼痛,大腿已经酸得几乎失去知觉。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有忍着坚持着,经过六天的练习,我终于学会了滑冰。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我拥有了智慧。那是五年级下学期,妈妈给我买了本奥数题集,我便一道一道地开始了“攻关”。这个方法不行,可以换另一种。我使出浑身解数来应付这些“烫手山芋”。经过几次“交锋”,我终于找出了关键―――方程。只要它们“化身”为“x”,那么再棘手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当我面对困难的时候,我放手去拼搏。电子琴九级考试就要到了,我甚是紧张,每天练习几个小时,还觉得不够。直到考级前一天,我放松了,一天都很紧张,但就是没有练习。考级时,我面对考官,心情反而不紧张了:都到这一步了,放手一搏吧!我深吸了一口气,稳住心神,流畅地把曲目弹秦完毕,最后终于通过了。

篇11:当我面对失败的时候作文

我从小就是班里的尖子生,记得在三年级的一段时间,我的成绩下降了,当时我认为自己期末能考个好成绩,当上“五星级学生”,可期末成绩出来后,令我意想不到。

那次考试,我的成绩直线下降,竟考了七十多分,而且得了个“三星级学生”。顿时,我非常失落,从此上课便不认真听课,而是坐在那里,心不在焉,也从不回答问题,放学回家后也不写作业,只是看电视,对那些学习优秀的同学,心里充满了嫉妒和仇恨,从没想到过要去超过他们。妈妈看到我这样,心里很不舒服,便对我说:“女儿啊!你这是怎么了?学习一点儿也不认真了,你应该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失败,去超过别人。”我只是默不作声,妈妈看到我这样,非常生气,临走时说了一句话:“与其嫉妒别人,不如用实际行动超越别人。”正是这句话,给了我无限的启发,这句话说的太有道理了,从那以后,我便认真学习,上课认真听课,总是比别付出的多,因为我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果然,我的成绩又回到了第一名的位置。

“与其嫉妒别人,不如用实际行动去超越别人。”这句话将会成为我的座佑铭,时刻地激励着我,使我遇到困难时永不退缩,勇敢地去面对。现在的我,比原来成熟了很多也懂事了很多,当再一次遇到失败的时候,我不会俱怕、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去战胜困难。“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从今以后,我不会像小时候的我一样脆弱,经不起打击,我会坦然地面对困难,战胜它,这样,我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成为一个胜利者。

篇12:当我面对失败的时候作文

人生中难免会有不如意,不称心的事,得,上个星期二的时候我还恨自己的无庸。

记得上个星期二下午有节体育课,我们个个都兴高采烈地到操场上集合。我以为体育老师会像平时一样说声“解散”,可我万万没想到体育老师要让我们跑50成8米,首先有我们女生开个头正好我又是“排头”,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去,一看,哇!高手如云,有田径队的王旖旎,有飞毛腿的刁苏粤,还有年年校运会跑步都得第一的魏懿萱,她们个个都摩拳擦掌,我一直好强,虽然我跑步不太好,但我还一直逞能――学她们的动作,“预备”!我们下意识地摆好动作,“开始”,同学们你争我抢地跑第一,惟独我,跟不上她们的脚步,连100多斤的叶鑫怡都比我快呢,我不禁心灰意冷,可我不甘心,慢慢地,跑了三2,3圈,同学们都跟着我的脚步跑,嗯……原来这种比赛是考耐力的,好,看他们气喘吁吁的,我得意了起来,可我没放松警惕,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夺冠,再那里呼气急促地喘着粗气,下面看热闹的同学却说我还有一圈,我又赶紧开跑,最终得了第2,我恨我的无庸,可是失败乃成功之母,与其恨我的无庸,还不如相信我下次会做得更好,有了我们的“铺垫”,下面的同学们都抱着欲欲越试的心态上了场。

我失败了,可这并不可怕,志在参与嘛,我相信我下次一定会夺冠的!

篇13:中国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考察今天美国的情况,可能会让我们更为警策,更加清醒。除经济总量之外,美国在军事、科技、管理、教育、文化等众多层面均领先于世界各国。支撑这个世界第一领跑能力的当然是实力。而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的背后,不言而喻是人才。从每年获得诺贝尔奖各种奖项的人数,以及世界科技新闻,就可以看出美国巨大、雄厚的人才实力。同样,在文化、体育、艺术、学术等方面,美国也具有巨大的人才储备。

人才由教育培养出来。人才的培养大约是三十年一代人。今日在校学生到2049年时则为中国社会中坚。从这个角度省察中国今日的教育能否为此承担历史重任,是刻不容缓的战略思考。

毋庸讳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成就巨大,尤其是普及教育的成果,令世界刮目。然而,新中国教育原先存在的根本观念和体制问题,现在已经出现灾难性后果,而且积重难返。对于今天中国教育面临巨大危机,很多人估计远远不足。因为教育不同于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处理不当会马上产生后果,立竿见影。教育造成的后果大约三十年以后才能出来。教育涉及每个个体的一生,涉及群体的是一代人。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古训是人们总结的真理。我们现在出现的社会问题,根源至少在三十年前。而我们当前更严重的教育问题,大概到三十年后会爆发为社会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对于教育立即作出根本的战略性调整,则未来之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无异于羊入狼群,后果令人不堪设想。

尖锐的两大现实问题

庞大的教育规模后面是世界一流人才断缺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和菲尔茨奖是公认的当今世界科学水准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国大陆至今无人获得这两个奖项,说明中国大陆现有的自然科学家属于世界一流的几乎没有。每年世界发布的十大科技新闻,至今也与中国无缘。这个现象常被人们提起,也成为国人的一个心结。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反思一个特殊的现象会让我们不寒而栗:迄今为止所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菲尔茨奖的中国人(包括华裔外国人):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丘成桐、陶哲轩等人,都没有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 大陆上过 学。反过 来说 ,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受教育的中国人数以亿计,至今却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奖、菲尔茨奖获得者。

当然,中国科学家在某些领域(例如人工合成胰岛素)曾经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而从事“两弹一星”和其他某些工程研究的科学家,不少应该属于世界一流,例如钱学森、华罗庚等人。然而,这些科学家都不是新中国培养的,基本上也都是欧美的留学生。

1949年后中国仍然不断派遣留学生,上世纪80年代后留学生更多。今日中国已经或曾经在海外留学的人员有3百万之多,归国者上百万。按照一般规律,一个人从事科学创造的黄金年龄是30~40岁。如果说1970年代之前中国教育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那么在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改革开放以后,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培养的学生包括留学生达到这个黄金时段的中国人至少几千万。但是,其中至今仍然没有出现世界一流科学家。

简单归纳一下以上信息,我们可知:第一,中国人有能力成为世界一流科学家;第二,1949年以后我们自己却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科学家。结论自然指向一个总根源:教育。

这就是钱学森不断提问的要害:为什么我们的大学不能培养世界一流人才?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由于国际战略的因素,今后中国不可能从外国引进顶尖的科技人才,必须靠自己培养。像1950年代大批海外科学家归国的情景,是一去不会复返了。

可能也有极少数例外:陈景润的成就应该是世界一流。最近张益唐关于“孪生素数”证明的成果也达到世界一流。但是这两个个案不能从根本上回答中国教育在科技人才培养上的尖锐问题,即“钱学森之问”。

中国当前也在追赶世界科学技术前沿,航天和军事科技犹为瞩目。但是,这些都属于模仿和追踪,尽管是世界第二、第三,仍然不是领先。科技不能领先,成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大国的中国何以应对世界?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哲学社会科学的绝大多数领域,占据最高学术地位的仍然是“五四”一代学者。虽然哲学社会科学每年都有很多“成果”,也有国家重大项目和课题,但是,其学术水平实在乏善可陈。少数学科例如考古学,由于新材料的发现而有所推进;经济学由于现实问题而拓展了一些新的思考和对策。但是在学术水准上,仍然没有重大突破。

反观今日之中国学校,尤其是大中城市,从幼儿园到大学,其规模之大,设备之新,可谓空前。全国“985”大学39所,“211”大学100多所,省市重点中学、小学更是无法统计。国家的教育投入虽然只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4%,但比起当年的西南联大,甚至民国时期的北大、清华的投入,可谓天壤之别。此外,今日中国基础教育基本普及,文盲基本消除。从每个家庭来说,子女教育可能是家庭除了买房之外的第二大投资,可谓不惜血本。社会上的课外教育是当前中国巨大的产业。教育,实际上得到举国重视。然而,为什么中国不能出现世界一流人才?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大批留学生中也没有世界一流人才。这与20世纪初的中国留学生人才辈出的现象,形成鲜明对照。原因在哪里?

社会道德失去底线,人格教育失败

人类社会总是从野蛮走向文明。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实现这一目标,培养社会公民的文明素养。每个个体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接受教育。这些教育的成果,对于每个个体会产生终生的影响。因此,在社会生活的长河中,教育是上游。如果上游污染了,下游是无论如何清除不了的。

当下中国社会出现种种空前严重的道德缺失事件,也从根本上暴露出教育的深刻危机。下面只提及一些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现象,这些现象虽然与一般的违法犯罪相关,但本文重在揭示这些事件背后深层的道德空缺。

首先是社会性的欺诈。几乎所有的成年中国人都有遭遇诈骗的经历,例如电话、手机信息、Email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诈骗活动几乎天天发生,肆无忌惮。中国制造品的造假范围和程度绝对世界第一,而且大面积涉及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突破安全底线……这些概括说明发生在中国的欺诈行为具有一种“社会性”。社会性欺诈表明进行这些欺诈行为的人对于道德的淡漠和蔑视,更从广度上表明道德感缺失的社会普遍性、整体性。

其次是一些令人尊重行业的职业性犯罪。例如产科医生贩卖婴儿,教师奸污、猥亵幼女,医生奸污病人,法官犯法,等等。医生、教师、法官的职业本身就具有道德的含义。所有这些犯罪人员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因此,这些行为不仅仅是犯罪,实质是丧尽天良,表明道德缺失前所未有的深度。

最后是校园血案频发,更让人们心惊胆战。从1990年代开始,在校学生自杀和他杀的案件大幅度上升。一度在大学生中盛传“感谢不杀之恩”成为毕业用语。这其中轰动全国的是“马加爵杀人案”“付成励杀人案”等,轰动世界的是“朱令铊中毒案”。

校园生活应该是人生最美好的生活,有什么理由要毁弃、自杀?师生、同学之情是最珍贵的情感之一,有什么仇恨要相互残杀?我们很难完整统计近20年来中国校园血案的次数,也很难描绘具体的情景。仅从上面描述的情况来看,有一点可以肯定,今日中国校园发生的血案决不能看成是偶然。校园血案展示了在校学生心理和人格扭曲的极致,反映了当下学校人格教育的深层失败。当然,古今中外也有校园血案,美国校园枪击案也令人震惊。但是我们绝不能将此与中国校园血案混为一谈。设想一下,如果今日中国的学生像美国学生那样手里有枪,校园情景我们能够想象吗?

社会对于每个人的约束分为刚性与柔性、内在与外在。法律、法规、上司、家长、老师等等的约束是刚性的、外在的。道德、信仰等约束是柔性的、内在的。我们社会如果只有刚性的、外在的约束,失去柔性的、内在的约束,也一定会崩溃。如果说,连受教育者甚至受高等教育者都没有道德自律,社会的道德底线则绝无保障。更何况受教育者带着心灵的创痛,扭曲的人格,他们的社会行为如何能有道德底线!

由以上两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分析,足以证明当下中国教育在深层次上的失败。

“应试教育”模式之恶果

任何教育都是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的。中国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与这个教育规律逆反。

具体说,当下的中国教育的很多弊病是由“应试”而来。人才与道德断缺的直接原因是当下的“应试教育”模式。

“应试教育”模式对于科学人才的摧残

任何一流人才的出现都基于两个条件,即天赋和兴趣。不能说新中国的天才学生比民国时期少,更不能说新中国没有天才学生。从教育普及程度与人口增长可以推断,新中国的天才学生只能比民国时期多,而且多很多倍。没有出现像钱学森、华罗庚等那样的一流人才,原因只能是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的整体缺失。这种对于科学创造强烈兴趣的丧失,是“应试教育”直接恶果。现在的中、小学生们处于“时刻准备着”的状态,繁重的课程和作业,各种各样的考试,甚至周末还有各种补习。当他们进入大学或者熬到博士的时候,对于科学的真正兴趣已经消磨殆尽了。一个重要的现象是:在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等比赛中,中国常居第一。然而,这些拿了金、银牌的学生在进入理想的大学之后,却失去继续探讨科学奥秘的热情。利用自己的知识来挣钱、做官、过好日子,是这些孩子的大致出路。我们的教育消磨了学生追求知识、探究真理的强烈兴趣,是我们教育毁坏人才的根本所在。

此外,“应试教育”模式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着重技能训练,实质上与马戏团的驯兽没有实质区别。这对于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的伤害是彻底的,如同釜底抽薪。高考的题型及回答技巧,已经深深嵌入学生的思维之中。可怕的是,越是高考获得高分的学生,进入这个陷阱就越深,伤害越大。他们是考试的高手,却是科学创造的低能儿。笔者深切感到,近几年来这个现象在北大已经非常突出地展现出来。

“应试教育”模式是道德教育的灾难

“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是灾难性的。为了高考,升学率是中国每个中、小学追求的目标。高考是个必须要过的独木桥,因此,分数是硬道理。为了升学率,中、小学教育之首恶是伤害、戕害了“大多数”。中、小学里的优秀师资主要用在少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质言之,我们的中学就是为这些少数人办的,而遗忘了大多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这种为了培养“少数”而让“大多数”带着心灵的创伤走出校门的教育,本质上是反教育的。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受到的负面影响,对于个人是影响人的一生,对于社会则影响到道德伦理、社会风气甚至犯罪等多种领域,其危害性是难以估计的。让走出校门的“大多数”成为这个社会冷漠无情、甚至是具有对抗心理的公民,是中国中、小学教育真正的失败。

而那些学习优秀的少数学生,也没有得到真正的道德教育。由于学习成绩被当作衡量一个孩子全部素质和能力的唯一标准,学习好的孩子,即使有任性、自私、懒惰等缺点也不被在意。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即使有节俭、勤劳、乐于助人等很多优点,也被忽略不见。出现在大学里的问题,例如大学生的精神问题甚至高校血案,其实是这些中、小学德育缺失的直接后果。

由于“应试教育”这个根本的原因,现在中、小学的德育和素质教育基本形同虚设。因为,与分数相比,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等这些东西能值几何?而礼义廉耻又何从谈起?中国教育的失去正是这一根本指向,把教育混同于学手艺的工匠学徒。可以推想,一个初中毕业生也受过9年的国家义务教育,至于大学、硕士、博士受的教育更多。但是,漫长的学龄与人格教育无关。从根本上说,受过教育的学生只是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的人,或者说,只是过去意义上的手艺人。因此,举目中国社会,从农民工到企业家、政府官员、大学教授,在学校都没有受到严格、完善的人格教育。他们其中很多人没有基本的文明意识,例如不敬业,不能平等待人,等等。中国旅客糟糕的世界形象是各色人等的缩影,而校园血案则表现出人格扭曲的烈度。

“应试教育”导致家庭教育扭曲

应该强调的是,形成中国目前顽固的“应试教育”模式,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学校,还有很多其他社会因素。限于篇幅,本文略谈一点:狭隘的“望子成龙”的社会观念,也为“应试教育”模式推波助澜,使之愈演愈烈不可遏制。

大多数中国人把孩子的未来当作家庭的唯一一重心。即使是生活在农村的贫困家庭亦是如此,甚至这个观念更加强烈。而且,孩子未来的关键就是高考。这种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让学生和学校都处于泰山压顶之下,变得畸形。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社会现实,让学校的压力更是雪上加霜。这种压力不仅直接体现在中、小学老师身上,而且更加沉重地落在中、小学校长身上。任何学校,如果升学率不行,优秀的生源则会干涸。学校因而经费短缺,老师待遇下降,严重的则会关门大吉。升学率高的学校则完全相反。全国的中、小学面临这一同样现实,它们也别无退路,只有“华山一条道”:不惜一切追求升学率。由此也产生一些奇特的现象:一些个别中学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数竟然占全省的80%以上!然而学生生活之单调、刻板令人难以忍受,甚至为高考开誓师大会,口号是“拼尽最后一滴血”,被称之为“高考集中营”。但是,这种教育史上空前的怪胎却得到社会仰慕,仍然生源滚滚,十分红火,成为中学生及其家长圆梦之地。

独生子女政策强化了“望子成龙”的观念,导致家庭教育观念极度扭曲。中国几千年优良的家教传统,例如教育孩子节俭、勤劳、忍让等,今日已经所剩无几,或可谓荡然无存。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能获得社会和家长的赞赏。他们在学校、社会和家庭重重压力之下,悲观消沉,于是利用上网等各种形式叛逆家庭,造成了很多家庭和社会悲剧。有各种中、小学生残害自己父母或其他亲属的报道,就是佐证。

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教育改革?

古今中外的学校都有考试的设置。学生学习不能没有考试,学校招生也不能没有考试。但是,像今日中国这样的“应试教育”模式,不是教育的常态。问题在于,现实的教育问题如此尖锐,真正的学者痛心疾首,社会批判不绝于耳,而现状却依然如故。教育行政部门熟视无睹,我行我素。真正的教育改革为何如此艰难?

与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教育改革的阻力也来自巨大的利益集团。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有一个巨大的教育既得利益集团,顽固坚守着旧有体制,阻挡中国教育的真正改革。

这个利益集团中之最庞大、也是最要害的,是教育官僚集团。中国教育的“官本位”体制,是个不争的事实。“官本位”体制对于中国教育的扼杀与危害,简单说就是把学校变成政府衙门。衙门的实质就是谁官大谁说了算。离开现行的教育体制,这个官僚集团中大部分人就要转岗或下岗。他们的全部身家性命与这个体制是一体的。而无论教育的现实问题如何严重、尖锐,都不会丝毫影响到这个官僚集团的私人利益。这个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首先是升官。具体分析一下,现有39所“985大学”的校长和书记都是副部级干部,而很多“985大学”的校长书记都是从教育部的厅局长直接空降任命的。教育部近百个副部级位置,给教育官僚们留下了巨大的升迁空间。不仅是副部级位置,还有厅局级、处级位置等等。全国的教育行政官僚人数我们是可以想象和估算的。其次是经济的利益。由于“官本位”体制,教育官僚的权利之大、好处之多是秘而不宣和人所共知的。随着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多,这个官僚集团掌握的巨额资金越来越多,他们的个人利益反而会越来越好。因此,教育官僚集团在现行的体制中如鱼得水,滋润无比。他们绝不想改变现状。梳理一下近20年来教育部进行的所有“改革”措施,人们不禁会发现有一个本质特征:越是“改革”,教育行政部门权利越大。例如,无论是把高考从一次变成多次,还是英语减分、语文加分等等,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利丝毫不受影响。所以,他们热衷的正是这样无关痛痒的“改革”。这恰恰与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反其道而行之。相反,对于任何损害教育行政部门权力的改革,对于真正进行教育改革探索的社会举措(例如南方科技大学的模式),教育官僚集团都会自发本能地反对,坚决将其扑灭、扼杀。从这些事件中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官方发言,即可看出其语言之刁钻,态度之蛮横,理由之荒唐。人们不难发现这种情景与刘志军时期铁道部所作所为,如出一辙。

第二个既得利益集团是巨大的教育商业体系,包括出版社、报纸、电视、民办学校、系列的补习班等。他们是依附于这个体制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附庸。现在人们认识到,赚孩子的钱是最容易的,也是有暴利可图。过去被称为“电子一条街”的北京中关村,现在则电子业萧条,而课外教育红火。从到处闪烁的高楼上巨大的广告,人们都知道这里已经成为“课外教育一条街”了。而早已在美国上市的“新东方”,不仅成为家喻户晓的著名企业,而且也是青年人励志的模本。这个教育商业集团不仅利用现行教育体制进行商业运作,还不时与教育官僚集团相互呼应,运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推波助澜,共谋巨利。其中最突出的是垄断大、中、小学各种教材的出版、发行。

第三个既得利益集团是这个体制指定、认定的“专家”“学者”。这些人绝大多数既不是纯粹学者,也难说是纯粹官僚。他们以学者的身份出现在官场,以官僚的身份出现在学界。他们是官僚身份和学者身份两位一体。这种两栖的身份使他们获取双重的好处:进而能做官,成为纯粹的官僚;退而能为学,继续在学界颐指气使。他们在这个体制内得到的好处,甚至不亚于官员。因此,他们经常以“专家”“学者”身份为这个教育体制辩护,效果比教育官僚的说服力更大,因而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由此可见,虽然现行的中国教育与教育规律逆行,其灾难性现状和巨大的危机已经暴露无遗,但是,撼山易,撼中国教育难!因为,这个巨大的利益集团形成的阻力不是一般的社会力量能够冲破的。而寄希望于现行的教育行政部门来进行任何实质性的教育改革,只能是幼稚和妄想。

中国教育改革的唯一出路:市场化

从根本上说,中国现行的“官本位”教育体制,是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体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本位”教育体制,已经远远落后于中国经济、文化建设的现实。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改革前的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基本一样。当我们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无法从内部突破时,只能运用市场的杠杆从外部消解。市场经济不仅滋生、壮大了民间企业,也改造了国营企业。对于现行中国的教育体制,只有运用“市场”的杠杆和力量,才能革除它的痼疾,让“官本位”釜底抽薪,恢复教育原本的功能。因此,中国教育要进入常态的唯一办法是:真正实现民间资金进入国家教育,开放私立大学。

中国学生的高考情结及其变态现象,主要是由国内大学尤其是优秀大学数量极少造成的。除了北京、上海、天津以及具有南京、西安、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的省份,一般省份的中学生考入“985大学”大约为几十万分之一,考入“211大学”的中学生也是几万分之一。惨烈的竞争是导致高考扭曲、变态的直接原因。这可以说是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指出这个现状,就自然知道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依靠简单的高考改革是解决不了的。无论是一次高考还是多次高考,只要升学的比例不变,对于中学生和老师的压力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实质上是把过一次鬼门关变成多次过鬼门关,最终还是增加中学生压力和负担。解决这个矛盾的出路实质上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力兴建大学,大力兴建高水平的大学,增大中学生升学比例,尤其是增大升入优秀大学的中学生比例。除此之外,别无他途。一切异想天开和花拳绣腿的做法,不是欺人,就是自欺,有害而无益。

但是,兴建大学仅仅依靠政府的财力则远远不够。现有中国教育主要依靠政府财力支持。2013年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宣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由此推算大约每年国家的教育投入是15590亿元人民币。但是,很多大、中、小学经费仍然严重不足,尤其是非重点的学校,更不用说是大批兴建大学了。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近年外流的教育经费却令人触目惊心!中国目前出现了留学大潮。可以说正是国内高水平大学太少而将大批中学生挤出了国门。数据显示海外中国留学生总数为309.54万人,除去回国的大约100多万,仍在海外的约有200万。自费留学占到整体人数的90%以上。如果按照一个学生的年费用20万元人民币计算,全部留学生的金额可达4000亿人民币。我们为什么不用新的政策、法规,让这笔巨大经费发展我们自己的教育?

设想,如果中国再由民间资金新建100所“985大学” , 1000所“211大学” , 中学生上 大学的比 例达到75%~80%,上名牌大 学的比例 达到30%~40%,中学生和老师为高考还会这样玩命吗?出国留学还是这样火热吗?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应试教育”的弊病,中国教育的广阔前景才会展现出来。

教育还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如此大规模的新建大学出现,能够解决各方面的人才就业。需要的教学人员就有几十万,可以吸引大批的海外留学人员归国任教。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也要几十万,相关的建材、设备和服务人员,更是不可胜数。

用市场的规律不仅会在中国兴建起一批世界一流的私立大学,而且还能盘活我们的国立大学。实际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例如哈佛、斯坦福、牛津、剑桥、早稻田等都是私立的。这是全世界尤其是发达国家办教育的共同经验。只有引进这个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模式。

假如燕京大学还存在

我们再作一个个案分析。很多人并不知道,现在北大的校园原是燕京大学的旧址。燕京大学的前身是由美英四个教会资助的不知名学校,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校长后,把学校更名为燕京大学,并立即对学校进行改革,开始建设燕园新校 区。经过 几年的努 力 , 到1929年便正式设立了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总共有近20个系。这时期的燕大,有最充足的外汇经费,有第一流的教授,有风景幽美的校园,成为当时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燕大被撤销,并入北大、清华等,它的存在时间只有33年。

33年虽短,却为中国培养了很多杰出人才。仅举一例:1979年邓小平访美,21人的代表团中有7名是燕大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两院院士当中,燕大学生多达几十人。其他方面的杰出人才我们不能一一举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

司徒雷登在不到十年之内,把燕京大学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办学校,建成为与北大、清华齐名、国际知名的一流综合性大学。他凭什么?首先,在教学思想上,虽然燕大是教会资助学校,但司徒雷登不强调基督教教育,实行自由教学。其次是师资,司徒雷登用高薪聘请最好的教授,如顾颉刚、邓之诚、容庚、钱穆、郭绍虞、吴其昌、吴文藻、洪谦等位,都是学界翘楚、学术精英。周作人当时是北大著名教授,也被聘去兼燕大副教授。著名的《西行漫记》作者斯诺三十年代中期就在燕大。第三,有充足的经费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燕大和美国学术界的关系极为密切,法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有协作关系,得到经济援助,可以互换教师。文学院与哈佛大学有协约,得到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其他院系与纽约协和神学院、哥伦比亚大学等都有关系。因而燕大的经费、学术和人才交流,都是有保障的。

司徒雷登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说是老生常谈,我们的大学校长们对此无不烂熟于心。问题是:我们的校长们为什么不能做呢?说到底,还是一个大学的自主权问题,一个制度与管理问题。燕京大学的成功经验证明,办好一所大学,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包括教育立法和体制,其次要有一个真正教育家的校长。两者缺一不可。这也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关系,国家的教育管理机构要给教育家创造机遇和条件,教育家要善于适应和利用国家教育机构的体制和资源。当前中国大学校长中不能说完全没有教育家,或者说整个中国就完全没有教育家,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

只有真正的教育市场化,才能带来大学真正健康的发展,带来中国教育、科学、学术的真正健康发展。应该强调的是,中国大陆现在的民办大学不具有真正私立大学的性质。因为,真正的私立大学是捐资兴建的,非盈利的,而我们现在的民办大学都是投资建立的,盈利的,它实质上就是公司。因此,它不是按照教育的规律办学,而是按照经济规律办学;它不可能让教育家来管理,而是让企业家来管理。因此,它既不可能成气候,也不能培养出真正的杰出人才。

成功的私立大学在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中举足轻重,成功的私立大学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只要想到燕京大学、南开大学、辅仁大学、同济大学等等,就会知道私立大学对于中国教育曾经做过的巨大贡献。唯有打破国家垄断教育的体制,在办学、招生的根本制度上作出改革,同时也必须实行税收制度改革,建立民间的教育基金会,实现真正的教育市场化,才能带来大学真正健康的发展,带来中国教育、科学、学术的真正建康发展。这样,中国教育才能回到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常态,才有希望。

篇14:当我面对五星红旗的时候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響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题 记

我总是会很骄傲地仰头注视着它,敬着军礼,在洪亮的国歌声中,看着它缓缓升起,心中不禁涌起一份感动与激情。

从小,就听爷爷讲,那五星红旗啊,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耳畔时常响起爷爷教我唱的那支歌:“红星闪闪,放光芒……”上了小学,就听老师说,我脖子上的那红领巾啊,是五星红旗的一角,自然,它也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我至今还记得,小学班主任亲手为我系上红领巾的那一刻,我是多么自豪。

步入初中,我有幸成为一名升旗手,每到星期一的早晨,旗队队员整装待发在操场集合。一次次迈着齐刷刷的步子,昂首挺胸,将国旗护送上旗杆。我感觉那一刻,我肩上的使命与责任就像天安门前的旗手那样光荣伟大,它是祖国赋予我的使命。我把右手举到齐眉处,庄严地敬着军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国旗在晨曦中升起,它是那么耀眼,耳边是嘹亮的国歌。我常会想象,自己置身于天安门前,我就站在离祖国心脏最近的地方。

五星红旗,它是我们祖国的象征啊,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凝聚,是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标志。

我总是能够看到它:地震后的四川,那一顶顶临时搭建的帐篷前,五星红旗迎风飞扬。世界最高峰峰顶上,我国登峰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将五星红旗插上了珠峰。钓鱼岛上,中国保钓队员不畏艰险,将五星红旗在钓鱼岛上高高飘扬,向世人印证:钓鱼岛是中国的!神秘的月球上,我国航天人员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那一面五星红旗飘扬在宇宙……

我又一次站在五星红旗下,我看到了毛主席,看到了邓爷爷。他们看着中国的领土,笑着,笑着。他们看到了气势恢弘的鸟巢,四通八达的高铁,美仑美奂的世博馆……他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我对他们低喃,又像带着一种坚定的语气向他们发誓,我们一定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有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就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就像那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后 记

上一篇:讲名人故事 话精彩人生下一篇:家秘和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