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

2024-04-28

测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测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清市自忠中学 王洪刚

一、设计理念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以此为依据,形成了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理念:

理念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意义不能给予,只能发现。探究式学习方法能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亦是物理素养形成的过程。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测量灯泡电阻的探究性过程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意识,感受到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

理念二: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重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要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主体上要重视学生参与评价;评价除重视终结性评价外,还要重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评价方式与方法注重“量化”的同时重视“质性”评价;评价手段要体现最新评价思想;评价实施过程应具有灵活性与动态性。本节课教师注重改变了以前只看结果的单一评价体系,在探究过程当中不断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实验结束后,培养学生有主动进行自我评价的意识,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新问题,善于主动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是在以前的教学中所忽略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电学的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板书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今天,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测量小灯泡电阻,二是根据测量数据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请同学们翻开书,书上已给出了电路图,我们用给定的电路图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2.板画电路图,边画边问,学生齐答。

3.提问:根据已给的电路图,怎样测电阻呢?

4.引导大家考虑如何选择电表的量程?

5.我们做实验还应有实验步骤,记录表格以及结论。

这几个问题都要同学们通过实验来解决,实验之前商量一下如何分工,实验中请注意把实验步骤和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同时思考实验中需注意什么问题?

(三)学生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

(四)分析和论证

1.请几组同学到讲台上来和大家交流他们的实验过程。

2.鼓励学生今后进行这样大胆的尝试。

3.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这几个问号。

1.量程选择: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2.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2)接入电路的R调到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U额);

4)计算小灯泡阻值。

3.记录表格:用实物投影打出学生的一组较标准的。

(五)评估

1.请同学们观察其中的一组数据,结合你自己测量的数据有没有发现什么新的问题?

同学回答:数据有较大的差异。

2.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以认真的态度完成实验,对于各组实验数据差别较大,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这是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希望今后能够继续保持,但是有的同学对数据差别较大有些疑惑,请大家联系实验所得数据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3.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4.结论

现象: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原因:温度升高,电阻增大。

怎样得结论:

1)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阻值求平均值不妥。

2)在额定电压下取几组数据求平均值,测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阻。

(六)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其内容应该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并与其他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课外自助实验时间探究电流表内接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还学习了进行实验的基本步骤,体验了测电阻的过程。同时我们学会了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反思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会了通过对结论的讨论,发现新的问题。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够继续这样探讨下去。

四、板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一、用给定电路图测量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量程选择:?

实验步骤:?

记录表格:?

结 论:?

二、反思实验过程

1.量程选择: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

2.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2)接入电路的R调到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U额)

4)计算小灯泡阻值

3.记录表格:用实物投影打出学生的一组较标准的 4.结论:

现象: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原因:温度升高,电阻增大

怎样得结论:

1)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阻值求平均值不妥

2)在额定电压下取几组数据求平均值,测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阻

六、教学结构图

篇2:测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

理念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意义不能给予,只能发现。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测量灯泡电阻的探究性过程中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摸索,然后通过反思实验过程来改进错误,从而获取知识(与过去不同的是先讲规范的条例,再让学生操作,那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只是机械的操作),感受到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

理念二: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在探究过程当中不断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重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的评定,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自我评价的意识,努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新问题,善于主动与他人交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⑵会计录实验数据,学会从数据信息结合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⑶了解灯丝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设计实验电路图,自主实验操作,并对实验过程反思,从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⑵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⑶初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二、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三、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若干导线 分组

四、教学过程 ㈠提出问题

在电学中学了三个很重要的物理,分别是电流、电压、电阻。电流的测量我们用电流表,电压的测量我们用电压表,要测导体的电阻如何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测小灯泡的电阻(板书)。

目标叙述:

1、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方法,体验测量过程。

2、根据测量数据提出新问题,分析并得出结论。㈡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测量方法

[提问]大家想一下,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测小灯泡的电阻?(鼓励学生有多种回答方式)

引导到伏安法,今天就学习这种办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板:伏安法)

2、原理

欧姆定律I= U/R 变形R= U/I(板书引导提出)

[过渡]依据上面的原理,大家能否自选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图呢?

3、电路图

学生活动:一位同学上黑板设计,其它同学交流并设计。师:巡回观察,留有一段时间

规范黑板上的电路,征求学生是否有不同的画法(给予鼓励)。[过渡]通过我们讨论得出一个规范的电路图,现在依据这个电路图,大家能否按这个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小灯泡电阻呢?

提醒边做边思考: 量程? 实验步骤? 记录表格? 结论?

学生开始做实验,并记录数据和实验步骤。㈢学生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巡回观察,随时指导学生的不规范操作。㈣分析与论证

做完后征集部分组的成果,给予评价,即看来大家认真做了实验,并且发现大家有能力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我相信大家在今后有信心象这样大胆的尝试,我们要想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要想获取更多知识的话,我们就需要对整个实验进行反思。

二、反思实验过程(板书)

量程:电压表:0-3V 电流表: 0-0.6A 依据为小灯泡上所标的数值,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取小量程,这样更精确。

实验步骤:(展示一组较规范的步骤,集体讨论得出一个完整的实验步骤)

⑴断开开关,连接电路(引导连接时的技巧,并适当演示); ⑵滑片滑到连入阻值最大端(为了保护电路);

⑶闭合开关,调节滑片,读数并记录几组U、I值(U≤V额)(引导并提醒调节技巧);

⑷计算小灯泡电阻值。㈤评估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就得到一个规范的步骤。记录表格:(投影一组,引导完善一组数据)通过与学生讨论、修改,得到一张比较完善的表格。结论:(必要时利用课件模拟一下实验中的现象)

引导学生从数据中发现问题,即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大的现象;每次测量的电阻值差距比较大。

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可能是电压、电流、灯泡亮度的影响,分析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不受电压、电流的影响,而是灯泡亮度的影响;灯泡变亮了,它的温度就升高了,则可得出。

得结论: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若前面表格中,有求平均值一项),引导在不同温下代表不同的阻值,这里取平均值是不妥的。

每次测量的阻值,只能代表在一定电压下的阻值,比如此灯泡的额定电压下,阻值为从表中读取,为了减小误差,应在额定电压下多次测量阻值,再取平均值。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了测小灯泡电阻的方法,体验了测小灯泡电阻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的反思来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能从数据信息中分析发现新的问题。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够继续这样探讨下去。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案,探讨内接法,又会有怎样的结果,与其它组同学交流。

整理器材:拆下导线捋直,器材摆放整齐,并把各器材旋扭旋紧。板书设计: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一、测量

1、方法:伏安法

2、原理:欧姆定律I= U/R 变形R=U/I

3、电路图: 量程? 实验步骤? 记录表格? 结论?

二、反思实验过程

1、量程: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

2、实验步骤:

⑴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⑵滑片滑到连入电路阻值最大端;

⑶闭合开关,调节R,读数记录几组U、I值(U≤U额); ⑷计算小灯泡的电阻值。

3、记录表格

4、结论

篇3:“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实验有感

在一次听课中, 授课教师在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求出灯丝的电阻.并且在实验改进中, 提出通过缩小电压的变化范围, 测出几组数据, 求平均值得到灯丝的电阻.我觉得此法欠妥,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是针对同一物体而言, 对同一物体的某一个量进行多次测量, 然后求平均值, 从而减小误差.实验中, 当温度变化后, 灯丝在微微发红和正常发光时, 灯丝电阻已经发生变化, 不能用不同灯丝的电阻相加求平均值.听了这节课, 使我感悟到:新教材改变了,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教材改变的目的, 才能更好地处理教材, 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最重要的电学实验之一.在旧教材 (人教版) 中“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一结论, 学生较难理解.而在新教材中, 把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 在研究“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知识中, 只是探究了“电阻大小与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有关, 把与“温度”的关系放到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这对学生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大有益处,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实验之后,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结论, 我建议让学生描出“定值电阻”的U—I图像 (如图1) 与“灯丝电阻”的U—I图像 (如图2) , 并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 可让学生对“电阻大小受温度影响”这一结论理解更为透彻.在近两年的中考中, “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相关电学计算题, 也陆陆续续在各地的中考试题中出现.如:小明利用标有“6 V 6 W”的灯泡L1和“6 V 3 W”的灯泡L2进行实验.

(1) 当L1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多少A?

篇4:测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

关键词:主动参与 思维参与 四个层次

【中图分类号】G634.7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行为特征及发展规律为依据,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前提,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唤起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为核心,以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为基本特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主动参与和主动发展机会的一种教学模式。

以《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为例。传统的教学的步骤一般是:

①明确实验活动的目的→②讲授实验的过程→③实验注意点分析→④学生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⑤实验数据纪录处理

这种模式的教学,仅仅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动作参与(即实验、观察)和浅层的思维参与,无论学生学习还是教师讲授都是十分机械的,不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生成。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两个主要因素,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以上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太小,影响课堂效率。

根据现代心理学对人的活动的研究,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分为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操作及感性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则是学生主体通过头脑中完成的“动作”对串一物的映象和观念进行操作的一种“无形活动”。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统一存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之中,相互联系并促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外部活动的参与,更要注重内部活动的参与。

针对这学生内外活动五方面的参与,笔者对《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流程做如下安排:

教学流程 学生参与

⑴回忆欧姆定律,再认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与作用。 [记忆参与]

⑵明确实验活动的目的

⑶教师演示实验

⑷实验注意点交流、讨论 [思维参与][语言参与] ⑸安全教育 [情感参与]

⑹小竞赛:谁连接的实验电路又快又正确 [思维参与][动作参与]

[情感参与]

⑺学生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 [动作参与]

⑻实验数据纪录处理

⑼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语言参与]

⑽教师评价

从教学过程的观察以及课后教学效果的評价来看,这样的教学的体现了虽然学生的参与,但主要存在的缺陷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的关键——思维参与的程度不高。学生思维主动参与的主要有四个层次:模仿式思维参与、尝试性思维参与、选择性思维参与、创造性思维参与。四个层次参与水平逐级提高。而在以上教学实例中,从教师的演示实验,到学生动手实验活动,体现了模仿式思维参与;而实验注意点的讨论也仅仅是尝试性思维参与。明显的是,科学课程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思维参与并没有本质体现。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又对《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主要教学流程做如下变更:

教学流程

⑴回忆欧姆定律,再认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与作用。

⑵明确实验活动的目的

⑶学生设计实验,然后让学生相互评价实验设计。

这个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参与,而且让学生通过相互评价,对实验方案的优劣选择判断,体现了选择性思维参与,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⑷评价课本上的实验方案

书本上的经典实验有其经典的魅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案的评价,再对书本方案的比对,思维有一次质的飞跃。

⑸教师演示实验

⑹常见电路故障分析

教师在演示时,模拟各种常见的电路故障,通过竞赛的教学组织方式,让学生主动判断,思考如何判断电路故障,如何解决电路故障。

⑺实验注意点交流、讨论

⑻安全教育

⑼电路元件的选择

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记忆参与,即对原来电流表、电压表的选择进行回忆,并且通过测量电功率实验,进行综合分析运用,体现了选择性思维参与。

⑽小竞赛:谁连接的实验电路又快又正确

⑾学生进行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

⑿实验数据纪录处理

⒀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从前面的模仿到本环节自己方案的实施,这是思维参与的一个升华。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必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活动激发了自身思维去主动解决。

⒂学生总结实验得失

⒃教师评价

(注:粗体字表示改进环节)

通过上述教学的再实践,课堂的深度大大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效果,尤其是学生思维参与的程度也大大增加。但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是:在增加思维参与的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催化剂。这样对教学时间来说,一课时是远远不够的。

这样对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来说,为了给予学生充分的生成空间,教师应该突破课时的界限。

参考文献:

⑴《中学科学教学论》 陈志伟、陈秉初

⑵《主动参与教学模式》 刘宏武

篇5:教学设计: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九年制学校吴传奇

一、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二、课程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欧姆定律》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三、设计思想: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以此为依据,形成了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如下理念:

理念一: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意义不能给予,只能发现。探究式学习方法能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亦是物理素养形成的过程。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测量灯泡电阻的探究性过程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创新的意识,感受到从错误逐步走向正确,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

理念二: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重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

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要重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评价主体上要重视学生参与评价;评价除重视终结性评价外,还要重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评价方式与方法注重“量化”的同时重视“质性”评价;评价手段要体现最新评价思想;评价实施过程应具有灵活性与动态性。本节课教师注重改变了以前只看结果的单一评价体系,在探究过程当中不断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实验结束后,培养学生有主动进行自我评价的意识,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发现新问题,善于主动与他人交流,听取他人意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些都是在以前的教学中所忽略的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有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领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初步形成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培养初步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初步培养合作交流的愿望,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电学的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我们已经知道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么用什么方法测量电阻呢?

板书课题: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今天,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测量小灯泡电阻,二是根据测量数据提出新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 请同学们翻开书,书上已给出了电路图,我们用给定的电路图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板书:

一、用给定电路图测量

2. 板画电路图,边画边问,学生齐答。

板书: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3. 提问:根据已给的电路图,怎样测电阻呢?

4. 引导大家考虑如何选择电表的量程?

5. 我们做实验还应有实验步骤,记录表格以及结论。

板书:量程选择:?

实验步骤:?

记录表格:?

结论:?

这几个问题都要同学们通过实验来解决,实验之前商量一下如何分工,实验中请注意把实验步骤和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同时思考实验中需注意什么问题?

(三)学生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

(四)分析和论证

1.请几组同学到讲台上来和大家交流他们的实验过程。

2.鼓励学生今后进行这样大胆的尝试。

3.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这几个问号。

板书:

二、反思实验过程

1.量程选择:电流表:0~0.6A 电压表:0~3V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有合作精神,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以及滑动变阻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能通过反思来获取更多的知识,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2.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2)接入电路的R调到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U额)

4)计算小灯泡阻值

3.记录表格:用实物投影打出学生的一组较标准的

(五)评估

1.请同学们观察其中的一组数据,结合你自己测量的数据有没有发现什么新的问题?

同学回答:数据有较大的差异。

2.鼓励学生并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同学们以认真的态度完成实验,对于各组实验数据差别较大,能够尊重事实,如实记录,这是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希望今后能够继续保持,但是有的同学对数据差别较大有些疑惑,请大家联系实验所得数据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来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板书:

4.结论

现象: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原因:温度升高,电阻增大

怎样得结论:

1)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阻值求平均值不妥

2)在额定电压下取几组数据求平均值,测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阻

(六)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其内容应该包括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结论,并与其他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课外自助实验时间探究电流表内接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怎样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还学习了进行实验的基本步骤,体验了测电阻的过程。同时我们学会了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反思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会了通过对结论的讨论,发现新的问题。希望今后同学们能够继续这样探讨下去。

六、板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一、用给定电路图测量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量程选择:?

实验步骤:?

记录表格:?

结 论:?

二、反思实验过程

1.量程选择:电流表:0~0.6A 电压表:0~3V

2.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2)接入电路的R调到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U额)

4)计算小灯泡阻值

3.记录表格:用实物投影打出学生的一组较标准的

4.结论:

现象: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原因:温度升高,电阻增大

怎样得结论:

1)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阻值求平均值不妥

2)在额定电压下取几组数据求平均值,测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阻

七、教学结构图

八、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节课时,考虑到学生对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相对比较熟悉,因此直接由学生回答电流电压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引入新课。但由于学生对设计电路图和分析数据比较困难。

为了能让学生投入到探究课中,能动手、动脑,在每个环节中,我都由浅入深提问引导。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我都第一时间给他们指导解决,这目的是为了不让学生气馁,感到实验很有趣。而进行数据分析时,也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建议。实验后让学生自评和互评,这一点在整节课中我感到最理想的。

课堂练习这样设计有两个目的:一巩固这节课、二复习前几课的内容。学生也掌握得不错。

整节课我认为还有些没有处理好,如:学生做实验的时间没有控制好、最后的数据分

篇6:《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反思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是电学中一种基本的测量电阻的方法。以前的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是对定值电阻进行测量,最后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本节安排了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要求学生“多测几组数据”、“比较计算出的答案”,从而“能看出其中的规律”。这两种安排都能使学生学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常用电学器材综合使用的机会,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但不同的是,所测量出来的数据,会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从不同方面加深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对于学生的方法学习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同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只对操作感兴趣,对于分析实验数据得结论、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这两个环节不感兴趣。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这节课的问题,举了一些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的例子,很多规律和发明并不是有意去研究得出的,而是科学家们在研究问题时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无意得到的,正所谓“无意插柳柳成荫”。生活中也是如此,不少的小分明都是在使用过程中感觉不好用,有心人发现了才发明出更好用的。同学们如果坚持去分析评估,养成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说不定你们也能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或者是有新的发明创造。这样激励学生去分析评估。

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这样的`问题,多引导学生去分析,我相信,学生的能力一定会提高,将来的发明家中就会有我们的学生。

篇7:测量小灯泡电阻评课稿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景:

兴趣是人要求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它对于顺利取得知识,推动不断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助推剂。上课伊始邹老师运用一个小仙女棒导入,优美的音乐,华丽的彩灯在小电动机的带动下徐徐转动,给学生的感觉——美。接着老师从容地给串联的灯丝加热,音乐声音减小,彩灯转动变慢,学生的求知欲也被调动了起来。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二、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整堂课从发现问题、猜想、到猜想的评估、设计实验、评价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总结规律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引导作用,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而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如:实验电路图的得出,是有学生自己设计,两种方案:一种是通过改变电源电压的途径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来实现多次测量;一种是通过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两端电压来实现。不是告诉学生应该用哪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去分析哪种方法更好。学生变成实验的设计者,而不是操作者!

在学生讨论“为什么相同规格的灯泡电阻不同”的时候,邹老师注意了解不同小组的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先让猜想不合理的小组交流,通过同学们的评价,将不合理的猜想一一排除,最后让学生交流“可能是灯泡的亮度对电阻产生了影响”,猜想是否成立,可以通过实验去验证。这样使学生的交流具有层次性,给足学生思维和体验的空间。

三、课堂设计之巧妙

巧妙的课堂设计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潜能,更能轻松地突破难点,它应该说就是一堂优秀的课的亮点所在。本节课邹老师在给学生总结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的时候,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说然后归纳,而是让学生做小医生,通过剖析已经连接好的电路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简单明了地让学生知道了连接电路应该注意的问题,设计——巧。邹老师在设计第一个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将传统2.5V规格的灯泡换成了3.8V,实验一的环节中给不同小组分别安排一节、两节、三节电池。加三节电池也不会烧坏灯泡。通过这一改变,使得各小组所测的电阻差异更加明显,学生更易发现问题。实验二的环节中,使小灯泡的电压的变化范围增大,让学生更容易的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设计——妙。在突破难点:小灯泡的电阻变化时由于温度的原因的时候,邹老师利用测温枪测量不同亮度的小灯泡的温度,这样做要比用手来感受更准确、更直观,引导学生快速有效地得出实验结论,新颖独到!设计——新!靓!

当然邹老师的课也存在一些瑕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突发情况准备不是很充分,如:当学生出现实验电路图不太熟悉的时候,课堂有点慌乱.

二、整堂课的节奏存在前松后紧的问题,在后期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实验的时间不够充分,有点赶时间的嫌疑。课堂时间掌控还需加强!

篇8:测小灯泡电阻教学设计

关键词:“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动率”实验,常见电路故障分析,排查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动率”实验(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是初中电学实验中使用器材最多、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操作能力要求最高的实验,也是历年中考中考点最多的实验。该实验中如何判断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又是学生感到最棘手的问题,也是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还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实验技能。现将该实验中常见电路故障归纳分析如下:

故障一: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

分析:因为电流表的示数为零,所以故障可能是电路中有断路。

又因为电压表的示数为零,所以故障可能是电压表的测量范围以外有断路。

排查方法:(1)检查滑动变阻器是否断路;(2)检查电流表是否断路;(3)检查开关接线是否松动或虚接。

故障二: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无读数。

分析: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灯泡短路;二是电路中有断路。因为电流表有读数,所以,我们可以排除电路中有断路,则电路故障应为灯泡短路。因为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当灯泡短路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零,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为零。

排查方法:检查灯泡两端的接线是否直接相连造成灯泡短路。

故障三: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流表无读数,电压表有读数。

分析:如前所述,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的原因有二:一是灯泡短路;二是电路中有断路。因为电流表无读数,所以,电路故障可能为断路。又因为电压表有读数,所以,电压表测量范围以外为通路。只能是电压表测量范围以内断路,即灯泡断路。

排查方法:(1)检查灯泡与底座接触是否良好;(2)检查灯座接线是否松动或虚接;(3)检查灯丝是否完好。

故障四:闭合开关后,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指针向无刻度方向(或负方向)偏转。

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有严格要求,必须满足电流由“+”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若“+”“-”接线柱接反了,则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指针会向无刻度方向(或负方向)偏转。

排查方法:调换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接线,使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接线柱与电源正极那端相接,负接线柱与电源负极那端相接。

故障五:闭合开关后,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指针摆过了最大刻度线。

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之一就是所测电流和电压不能超过它们的最大测量值。学生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学生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实验电表前应先估测,若不能估测,则先用大量程试触,若没有估测或估测不准,也没有试触,所测电流或电压超过了最大测量值,则闭合开关后电表指针会摆过最大刻度线。

排查方法:改用大量程。

故障六: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摆动幅度大,灯泡发光强烈,移动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及灯泡亮度随之改变。

分析:该实验中,为了保护电路元件和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电路中串联了一个滑动变阻器,而为了使滑动变阻器分担较大的电压,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在开关闭合前,滑片要移到最大阻值处,即远离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端。若开关闭合前,滑片没有移到最大阻值处,则闭合开关后,因为电路中电阻较小,电流较大,同时,灯泡两端电压较高,所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摆动幅度较大,灯泡发光强烈,甚至会烧坏。移动滑片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灯泡两端的电压、灯泡的亮度都随之改变。所以,该故障为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移到最大阻值处。

排查方法:检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是哪两个接线柱(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线方法是一“上”一“下”),将滑片移到远离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的一端。

故障七:闭合开关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摆动幅度较大,灯泡发光强烈,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及灯泡亮度都不变。

分析:灯泡发光强烈,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电路中的电阻太小,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的阻值太小,电压表的示数较大,说明灯泡分担电压较大,滑动变阻器分担电压较小或没有分担电压。因为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及灯泡亮度都不变,所以滑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由此可判断电路故障为:滑动变阻器接线有误———将滑动变阻器的两上接线柱接入了电路。此时,滑动变阻器只连入了阻值几乎为零的金属棒,电阻线未连入电路,不起变阻作用。

排查方法:将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改为一“上”一“下”,同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远离连入电路的“下”接线柱端。

故障八: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流表、电压表均有读数,但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灯泡不亮,两表的示数均不变。

分析:电流表有读数,则说明电路没有断路,电压表有读数,则说明小灯泡也没有短路;而灯泡不亮,就说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太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阻太大,即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太大。又根据无论怎样移动滑片,两表的示数均不变,可知滑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因此,可以判定该电路的故障为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有误———将两个“下”线柱接入了电路,此时,相当于在电路中接入了一个定值电阻,并不能起到变阻作用。

排除方法:将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改为一“上”一“下”,并将滑片移到远离下接线柱端。

上一篇:桂庄学校2011—2012学年幼儿园工作计划下一篇:机构改革说明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