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教学案

2024-04-10

1沁园春雪教学案(精选8篇)

篇1:1沁园春雪教学案

《沁园春·雪》教学案

设计者 兼馨 施教者

学习目标及重点:

一、学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

二、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三、培养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四、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步骤: 第一课时

一.背景链接: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二.课前预习

1.正音:分 娆 逊 数 汗

2.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3有感情熟读全词,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重点学习与训练

(一)老师导学: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二)学习上阕内容。

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思考讨论一下,上阕分几层意思?有几个写景顺序? 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名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2.分组学习,逐层分析上阕结构内容: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万 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

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第二课时

(一)学习下阕 先朗读和齐读,思考一下:下阕可分几层?

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二)逐层理解下阕:

1、思考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2、“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3、我们该如何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呢

主旨句,“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我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

3、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三)齐读背诵这首词两遍

(四)梳理、总结、扩展

1、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2、比较阅读。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

5、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篇2:1沁园春雪教学案

01、《沁园春 雪》教学案 姓名: 班级: 日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8个重点生字的音、形,理解本课重点词语的含义。

2、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的意思。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2分钟)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检查预习,双基训练。(5分钟)(学生课前完成,上课

第 1 页 时小组互评。)

1、注音或写汉字。

分外妖娆()惟余莽莽()稍逊风骚()成吉思汗()顿失tāotāo()

红zhuāng素裹()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

2、找出课文中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字或词并写下来。

3、查找下列词语含义。

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顿失滔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研讨、学生展示。)

(一)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齐读一遍。

3.教师讲解,学生明确: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第 2 页 必胜信念。

(二)小组合作,学生探究完成下列各题。

1.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2.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3、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4.逐层理解下阕:

①问题: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③“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四、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或学生总结。)

五、反复朗诵,熟练成诵。(15分钟)(学生读记,小组进行

第 3 页 背诵比赛展示。)

篇3:说说《沁园春雪》的教学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雄奇雪景;“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互文见义,意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这里写出了天地茫茫,纯然一色。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得好,视野辽阔,色泽净美,动静交织,情趣豪迈,雄伟壮丽,生气勃勃。

“封”字用得好,此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用得好,此字显得轻盈柔美。

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七句具体写雪中山河的壮丽。

“望”字统领七个句子,描写了广袤无垠土地上的壮丽山河,气象雄伟,意境磅礴。

“长城内外”写从南到北,“大河上下”写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旬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和“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写得好,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动感、美感丰富。“舞”和“驰”这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雪景以“白”为特征,词中却未写一个“白”字,而用“冰”“雪”“银”“蜡”“素”等,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红装素裹”指素淡无华的衣着衬上艳红适中的化妆,显得十分大方和漂亮。“妖娆”指少女的婀娜多姿艳丽动人。这里也运用了拟人手法。把雪后景象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得好,它于想象之中表现了北国景色的壮阔、雄健、纯美,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写想象中的雪后天晴、红日高照的美好景象时用一个“看”字,把诗人欣然观赏之状、无限赞叹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全词浑然一体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竞折腰”,写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江山美好,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

“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七句评论历史上的帝王形象。

“惜”字用得好,它领起七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纵想千年古史、评说封建帝王的超凡气概。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对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很是惋惜的意味,而且因“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三句抒发诗人心中的豪情。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写得好,表达、升华了词的主题。它是深刻的议论,又是豪壮的抒情,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前无古人的伟大情怀。

“俱往矣”三字,将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笔带过,转而歌颂“今朝”的“风流人物”,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深刻表现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本词上阕写景为主,前三旬是总写,概括力极强。中间七句是具体描写,形象生动,写得较详。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写得较略。此中有详有略,有静态有动态,有实写有虚写,有比喻有拟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捕写,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下阕议论抒情为主。前两句承接上文的写景而转入议论。中间七句具体评价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杰出人物。这些评价为结尾部分抒发无产阶级的英雄豪情作了充分的铺垫。最后三句是抒发这种英雄豪情的顶峰,是全词的高潮。

此课的教学创意:以朗读为线索,分步品读《沁园春雪》。

导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画面壮阔,意境雄浑,气势磅礴,雄健豪放,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毛泽东诗词中,评价最高、影响最大的,非它莫属。

铺垫之一:

词:由古诗发展而来的可配乐歌唱的文言诗歌体裁。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沁园春”。

词题:词牌下面用来表示词的内容的题目。如“雪”。

阕:曲终叫做“阕”。大多数词分为前后两“阕”,也叫上阕、下阕或上片、下片。

铺垫之二:

《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正是红军渡河东征、出师抗日期间。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柳亚子索句,毛泽东手书此词以赠。

教学步骤一,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朗读训练:吐字要有力度

1.同学们反复诵读、高声诵读课文。

2.教师朗读示范,同学们听读。

3.同学们再朗读。

在朗读中感受词中雄伟瑰丽的景物描写、诗人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议论百代评说帝王的气魄。

4.请同学们自选内容、自定角度,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同学们发言,教师顺势点示出课文内容的语言之美、音韵之美、结构之美、手法之美、描写之美、抒情之美……点示课文的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议论抒情的表达特点。

教学步骤二,朗读,理解课文文意。

朗读训练:语速疾徐有致

1.教师指导同学们朗读课文。着重训练读好“望”和“惜”两个领字。

2.教师示例:理解这首词的文意,可以用“联语”的方式来进行。如——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风流豪壮。

3.请同学们以“联语”的方式,概说课文内容。

同学们可以说:

上阕写景,情景交融。

下阕议论,评古论今。

上阕写景,画面壮美。

下阕议论,气势恢宏。

上阕写景,洋溢着热烈奔放的情感。

下阕议论,展现出前无古人的气概。

上阕描写无边雪景,展现山河的壮丽。

下阕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诗人的豪情。

上阕写景,侧重写空间,展现了北国冬景奇雄壮丽的画卷。

下阕议论,侧重写时间,表现了俯仰古今豪情满怀的气概。

上阕写景,句句都洋溢着热爱祖国江山的激情,令人心气豪爽。

下阕议论,句句用意深刻,表现出崇高而又博大的革命者的胸怀。

教师进行活动小结。

教学步骤三,朗读,欣赏课文语言。

朗读训练:豪迈激情演读

1.教师指导朗读。

2.指导学生进行词句揣摩。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进行“一句话品析”。请同学们自由品析,说说这首词中哪些字用得好,哪些词用得好,什么句写得好。如,“封”字用得好,此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用得好,此字显得舒展飘逸……

3.同学们品读课文,表达自己的见解。师生对话。

(师生欣赏的内容,可以被前面的赏析短文所涵盖。)

篇4:1沁园春雪教学案

(二)明确任务,目标引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上课伊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这节课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

1、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2、品味精炼优美的语言特色

(三)资料助读,检查预习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首先指名学生介绍关于词的相关知识和有关时代背景、影响,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争取由学生自主介绍完整,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阅读

1、了解一些有关词的知识(看大屏幕,请一名学生朗读)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这首

词写于1936年2月,公开发表在1945年,看这两个特定的时代背景,(看大屏幕,请一名学生朗读)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3、这首词的公开问世,曾在重庆的文坛和政坛引起极大的反响(播放有关“重庆谈判及这首词公开后在当时的政坛和文坛引起强烈反响”的一段视频)

过渡:这首词到底有怎样的气势和魅力呢?我们来听听艺术家方明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范读(学生看视频,注意模仿)

2、下面我们来学习朗诵这首词:看要求,先试读,自由读,然后分别请同学单个读、齐读朗读要求: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注意停顿、速度、节奏

请同学们朗读时,注意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片: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五)合作探究,问题研讨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以多媒体出示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从而对课文加深了理解,进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这节课,主要探讨的问题如下:

(一)理解、赏析上阕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概括描写雪景的?哪些语句是具体描写雪景的?

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述,由哪个词领起?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景物?有什么深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赏析先有学生思考、交流,再有教师补充、明确

明确:静景--长城、大河诗人在“望”中见“长城”“、大河”,并借助想象感受到“长城”“、大河”的全貌全景,是热爱并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反映,在东北全部、华北部分国土已经沦丧,神圣的抗日战争即将开始之际,写“长城”,写“大河”,不能不寓有深意它蕴含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意思,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保卫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河山

动景--群山、高原写出了北方冰雪世界中群山与高原形象的雄伟作者化静态为动态,原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第二,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机勃勃,生动活跃第三,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运用比拟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3、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三句由写实转入想像,翻出一派新的气象,把人引入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4、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

明确:胸怀博大宽广;气魄雄伟旷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理解、赏析下阕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赏析先有学生思考、交流,再有教师补充、明确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有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3、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并品味含义

明确:“惜”

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六)重点研读,品味语言

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提出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阅读要求各地的中考也把它作为考查的重要内容,常常把各种形式的语言鉴赏题请上中考试卷确实,品味语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应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可以首先从关键词入手,其次从句式入手,第三,从修辞入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女生读、男生读等多种竞读形式,涵咏品味语言,记住文笔精华

(七)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说一说你从毛主席诗词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这一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

(八)交流感受,总结升华

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此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中的感受此环节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思维、参与能力,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学生分组讨论上阕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教师主要对下面的几个句子进行点拨:

生一:我读着“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这几个句子让人仿佛看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皑皑白雪在红日的映照下,宛如青春美少女一般妩媚动人。

生二:我喜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两句,冰封是写地面,雪飘是写空中,动静结合,读后感觉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粉妆玉砌的宫殿,还不时有雪花飘飘悠悠落下来,好富有诗意又好壮观!

生三:我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几句,运用了对偶、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起伏的群山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大片大片的高原像白象在奔跑,远远望去,雪山与蓝天相交接,似乎是在和天公比高低呢!那种辽阔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

该环节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学会欣赏诗歌,针对教学目标二设置的。

2、分析上阕的层次结构。

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板书)

3、学生齐读上阕两遍,再合上书齐背,检查背诵情况。

第六个环节:研读下阕(该环节包括六个小的环节,用时10分钟)

1、找出下阕中的过渡句,并指出过渡句的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2、“引”出历史上哪些英雄人物?这些人物原来在大家头脑中是什么样子?

战功赫赫、当世枭雄、封建帝王都对中国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

3、作者用哪个字对他们进行评价的呢?

“惜”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惜”中含贬,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委婉指出短于文治的缺点(略输、稍逊、只识);

“惜”中寓志,“惜”并不是苛求古前人,蕴含无产阶级后来居上豪迈气概,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4、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风流人物”是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就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当时作者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这句词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自励,是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句词也是全文的主旨句。”

同学们的人生刚刚起步,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具有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胸怀,做21世纪的主人,做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5、分析下阕的层次结构。

过渡评古论今(板书)

6、自由背诵下阕,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是继续培养学生品位诗歌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完成目标三的要求。

第七个环节:课堂小结

看黑板小结,总结本课语言的表达方式,疏通整篇文章的结构。

该环节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简单回顾,梳理所学知识,对整篇文章的把握更系统,更条例。

第八环节比较阅读(4分钟)

用幻灯片展示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比较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变革失败以后,被贬永州时写的,他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借诗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就是那个孤芳自赏、独钓寒江的蓑笠翁。然而柳宗元与革命领袖的胸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当时的毛泽东正欲东渡黄河,大展身手,他写的词也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显示出一代革命领袖伟大的气魄和胸怀。

该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知道同样是写雪景,不同的人,人物的心情不同,内容是不一样的,对比衬托毛主席的伟大胸襟,他的词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充满了“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第九环节作业布置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同学们,学了毛泽东同志的词不禁让我们心情激动,想到我们的田庄一中现在也是面貌一新,蒸蒸日上,仿照课文以《沁园春学校》为题,填一首词。

该作业的布置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试着来写《沁园春》,能让学生加深对这个词牌的了解。

下面我再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这节课的纲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就像一个微型教案,能使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使知识更系统化。

沁园春雪

毛泽东

1936.2

上阕写景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

下阕抒情议论过渡评古论今

该板书板书了这首词的层次结构,便于学生背诵记忆。

以上我从五个方面,把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简略的给大家做了介绍,如有不妥,请多指教,谢谢大家!

朱国霞

篇5:1、沁园春雪_导学案

毛泽东

一预习准备

1、背景了解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

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稍逊.()今朝.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借此读懂全诗

惟余:莽莽:

大河:顿:

须:妖娆:

折腰:惜:

输、逊:文采、风骚:一代天骄:俱往矣:风流人物: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4、上阕以,饱含着作者

5、下阕以的表达方式为主,纵论了了。

(二)理解分析

6、总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它描写出、的景象。

7、“望”字统领的内容有:

8、“惟余”强调“顿失”表明。

9、“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描绘出子,化静为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10、文中虚写的景象是 这句话的效果是。

1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

12、“惜”字统领的内容是

13、作者用“惜”字的目的是

14、本文的主旨句是

三课堂检测

15、本词上阕写景,融入了颂扬之情。

16、对北方雪景的描写逼真传神,其中既有静景描写,如”,又有动景描写,如“”,还有化静为动的,如“”。这样动静结合的作用是

17、“莽莽”“滔滔”都用叠词,作用是

18、作者评价五位帝王时的语气有何不同?四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两首小诗,回答问题。

(一)(二)墙角的花,空中的鸟,你孤芳自赏时,何必和笼中的同伴争噪呢? 天地便小了。你自有你的天地。

19、这两首诗的作者是 20、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

篇6:1沁园春雪教学案

一、教材分析

《沁园春 雪》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写于1936年的一首词,毛泽东咏雪言志,表达了伟大的抱负,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恢弘的气势、壮美的意境”。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开篇,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欣赏并背诵这首词;

2、感受词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

2、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悟作者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2、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认真理解诗意。

2、品味语言精炼优美的特色,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四、教学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和感受作者的伟大情怀和胸襟

2、分析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论,理解他豪迈的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五、教学策略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活动式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大力提倡自由研讨。

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

2、勾画圈点法

3、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的制作

七、教学环节

(一)课堂导入

设计的导语:播放《东方红》在我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不能不想起一位曾经引起世界瞩目的伟人——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大诗人今天我们就走近大诗人——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创作过很多诗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就属《沁园春雪》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品读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他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诗词选》。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选》。

关于课文的写作背景,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下线索或者答案: 课文题目下的时间1936年2月。

写作背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在1936年2月,毛泽东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准备转往绥远对日作战。在缮写清涧县袁家沟筹划 1 渡河时飘起了鹅毛大雪,因此,写下了这首词。毛泽东同志1945年10月7日致柳亚子先生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即谓此阕。1958年12月21日又批注道:“雪,反封建主义,批判二千年封建主义的一个反动侧面。文采、风骚、大雕,只能如是,须知这是写诗啊!难道可以谩骂这一些人们吗?别的解释是错的。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本篇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曾手书此词赠柳亚子先生,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但多有讹误,不足为据。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 学生听录音(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读带)

请同学们体会其豪迈情怀,并划出重音和停顿,掌握其朗读节奏。

②学习朗诵:看要求,先试读,自由读,然后分别请同学单个读、齐读。朗读要求:①读出重音,注意停顿、速度、节奏 ②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朗读时思考:词的上下两阙各写了那些内容?听完朗读后,你体会到什么情感? 明确: 上阙绘北国壮丽雪景,抒爱国之情

下阙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情感有高昂、豪迈之情。

(四)合作探究,问题研讨

1、理解、赏析上阕 ①这首词的题目是《雪》,概括描写雪景的是哪些部分?具体描写雪景的是哪些语句? ②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述,领起词是哪个?作者写了了哪些景观?想一想,作者为选择这些景物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深意?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赏析先有学生思考、交流,再有教师补充、明确 ③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三句由写实转入想像,翻出一派新的气象,把人引入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④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

明确:博大宽广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理解、赏析下阕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赏析先有学生思考、交流,再有教师补充、明确 ①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句作用是什么? 这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②“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只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勇武的帝王,却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却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而轻视了思想文化的建立)。③怎样认识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

本次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是在诗词中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议论的艺术典范。他将本来可能枯燥的一轮,加以艺术的处理,使之形象化、诗化,生动可感,耐人寻味。诗人以“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表现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韩旭地批评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才能不足。根据提示,可知是自指,因此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评价!④怎样理解“惜”所蕴含的情感?

明确:以惜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丰富。

a“惜”中含褒,肯定五位英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肯定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 2 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

b“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们的不足,讽刺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

c“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史英雄人物的自信。⑤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说一说你从毛主席诗词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这一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

(六)交流感受,总结升华

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此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中的感受此环节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思维、参与能力,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在有条件和时间段饿前提下,收集一些关于雪的古诗词。

八、板书设计

上阕:写景(描写)实写:

虚写:

前两句: 过渡

下阕:评古

论今(主旨)

篇7:《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二、 应该稍微留点空间对课文的词句理解和把握,如“惟余莽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晴日”、“红装素裹”、“风骚”等词句。虽然他们手头有书,但我还是应该着重提示一下的。我想,肯定有很多的同学还没有能够充分地理解这首词吧!

三、 读得不够。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他们齐读的时候,甚至没有指导一下,读本课应该饱含怎样的语气来读。其实,我可以也让学生感悟这首词的情怀,然后让他们对比着两种不同的语气,让他们在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用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革命必胜的决心,对自己满怀的信心来读。可以采用个别读、分男女生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

四、课堂上应该安排学生互动的环节。我今天的课显然太过于平淡了,没有高潮,这样的课是不能吸引人的。是什么导致了这样一个错误呢?是对课件不熟悉的原因。其实,我可以让学生在描述词的上片所写的景色的问题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专门留五分钟的时间给他们,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了。学生经过一个小小的高潮,对于下面的内容的学习和把握也会更有兴趣。

篇8: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第一环节:诱导激发

1、导语引入新课:

生活在北方的我们,对雪并不陌生,早已司空见惯了,可是诗人对雪却情有独钟。诗仙李白面对纷飞的大雪,产生的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惆怅;边塞诗人岑参面对突降的大雪,产生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伟人毛泽东登高望远,面对弥漫的风雪,产生的又是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走进《沁园春 雪》,去领略北国的风光,感受伟人那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吧。(板书课题——沁园春 雪)

2、解题,回顾词的相关知识,了解“沁园春”词牌的由来。

(1)“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2)温故而知新: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阙。

3、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其诗词作品气魄雄魂,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代表作有《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七律长征》等,作品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全集》。

4、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意气风发,一气呵成写下了这首名词。

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 雪》。当即,《新民晚报》登载了此词,重庆整个山城都轰动了。

蒋介石气急败坏,要求他的御用文人日夜埋头写作以写出一首在气势上、意境上胜过这首的词。然而,那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没有写出来。于是这首词就更加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

5、字词过关

(1)给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沁园春_____ 惟余莽莽______

稍逊______ 数风流人物_____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风骚______ 江山多娇

(2)、词讲究押韵。《沁园春·雪》押的是____韵,依次写出韵脚(押韵的字)

飘 滔 高 娆 腰 骚 雕 朝

第二环节:自学质疑

1、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课文,边听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眼前出现诗中的画面。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抑扬停顿,拖音,重音,轻音,有节奏,要读出感情,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音韵美,读出豪迈情,在朗读时感受词句的磅礴气势,体会词人的博大胸怀。

学生朗读训练:

学生根据朗读指导的要求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训练,教师指名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点评后再找两名学生进行朗读,直到学生能把握诗人的感情读出豪迈的气势为止。

第三环节:释疑答难

回归文本,诗人写的词虚实结合,想象丰富,启发学生眼前浮现出几幅画面(“雪中图”,“雪晴图”,“历史英雄图”,“今朝风流人物图”)

(一)设问思考 :

1、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文中的“望”字统领了哪些内容?

“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3、词中虚写雪景的一个句子是: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4、词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第四环节:教读课文

(二)学生探究问题:

1.这首词分上下两阙,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侧重?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上阙写景,抒发了毛主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下阙议论抒情,纵论历史人物,抒发诗人的远大报负。

2、诗人是怎样由上阕的写景抒情转到下阕的议论抒情的?你从哪个字中读出诗人评价历史英雄人物的态度的?

3、惜”中含有多种意味:

“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

“惜”字又委婉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短于文治,缺少文学才华。“惜”字还包含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魄,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

4、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你能理解它的含义吗?

主旨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含义:新的风流人物,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雄壮宣言,是全词主旨所在,是点睛之笔。

5、历代帝王在历史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但已灰飞烟灭,今朝的风流人物又指谁呢?

指诗人自己,也指无产阶级人民大众。过去的都已过去了,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欣赏秀美山川,并能承担起振兴中华重任的人,还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这样的风流人物应该具有军事家的胆识和艺术家的气质,一定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定能建立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6、纵观全词,你从哪几句词中读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本课重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欲与天公试比高。”诗人登高望远,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第五环节:综合训练

1、说说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顿失滔滔 惟余莽莽 略输文采 惜秦皇汉武

2、《沁园春 雪》中“沁园”是( ),( )是题目。

3、“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里的

( )和( )(时代)( )作的( )里的

( ),课文中指( )。

4、写出含“雪”的成语和诗句:

雪中送炭 风花雪月 雪上加霜 冰天雪地 阳春白雪

诗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第六环节:归纳总结

指名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及板书进行归纳总结: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布置作业:

上一篇:电力市场现状和改革下一篇:健康教育主题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