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2022-07-12

第一篇: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七三班 赵明璐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大意;

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 3.朗读,背诵默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三.学生自学 1.解释下列词语:

[沁园春]词牌名。

[北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

[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

[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

[娇]美好可爱。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略输]稍差。

[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

[稍逊]稍差。

[风骚]义同“文采”。风, 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

[弯弓]拉满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数]数得上。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这篇文章作者是:

四.先学后教

(一)

深入理解思想和艺术

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

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其中前三句是概括写,中七句是具体写,后三句是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其中前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中七句是评论古代帝王,后三句是抒发壮志豪情。

上阕 写北方雪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下阕 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1)承上启下 (前二句)

(2)评论古代帝王(中七句)

(3)抒发壮志豪情(后三句)

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

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

上阕 写北方雪景 (写景)

(1)概括写北方雪景 (前三句) 实景

(2)具体写北方雪景 (中七句) 实景

(3)想象雪过天晴之景(后三句) 虚景

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

静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动景:万里雪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

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还可以他的《念奴娇 昆仑》、《沁园春 长沙》印证。

3.“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

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

4.“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5.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1)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2)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惜 (1)肯定他们是杰出帝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

(2)批评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文学才华欠缺。

(3)自信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必将胜过前人。

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7.主题句是哪一句?

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主题 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雄 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

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

重温高亨和柳亚子的评价以印证,说明毛泽东“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一身文武双栖,将军利剑诗人笔。

五.先学后教

(二)

指导分角色朗读

1. 朗读录音

2. 指导分角色朗读如下。

女领 沁园春 雪

男领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拉长)

万 里 雪 飘。↗(高昂)

望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慢)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俱 往矣──,(慢,拉长)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3.配乐分角色朗读

六.当堂检测

背诵这首词

沁园春 雪

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

莽莽

妖娆

分外

稍逊________

数风流人物

今朝_______

二 解释词语

沁园春

北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弛蜡象

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腰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弓

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填空。

1.《沁园春》是一首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__”是题目。

2.这首词的上阕写 。其中前三句是写,“望”字以下是______写。另外,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______景;“须”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雪过天晴之景。

3.词的下阕是评论______,抒发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起__________作用。“惜”字领起的七句属表达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属_____________。

4.这首词抒发了对____________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______和无比坚定的______。

四 指出下列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5.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

五 背诵默写

1.本词主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阕中概括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阕想象描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下阕之间承上启下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阕中评论古代帝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板书设计

3.上阕中具体描写北方雪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严明华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词,意境非常壮阔,气势异常豪迈。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学生对作者要有一定的了解,对词的知识也要做一点积累,因此,学生课前准备和教师的介绍都要注意这一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一般常识,通过正确的诵读感受词的音韵节奏之美;

2、理解本首词的内容和思想内涵,特别是要体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念,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3、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和精妙的语言

四、教学难点:

体会词的思想内涵和作者在词流露的豪情壮志。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达成教学目标1,同时理解词的内容。 第二课时:达成教学目标

2、3,并进行课堂检测。

六、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1、可用北方冬天的雪景图,配以本词的朗诵;

2、可介绍写作的背景。

二、有关词的常识积累:

词产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所谓词牌,就是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沁园为东汉汉明帝为他的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然变相强夺公主田园,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吟咏感叹之,渐成“沁园春”这一中国文人所钟爱的词牌。

三、简要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 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四、朗诵课文:

1、教师范读或录音播放,给学生直观的朗读指导。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内互相促进。

3、学生集体诵读,教师指导(正字音、明节奏、出感情等)。

4、小组展示朗诵。

五、体会词的大意:

1、根据课下注释,学生独立理解词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指导。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眺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河水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连绵的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一样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时候,(再看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娇艳美好)。 ”

“江山是这样的(壮丽),让无数英雄为此(倾倒)。可惜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的帝王,(略差文学才华);像唐太宗宋太祖那样的帝王,(缺少一点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只知道使用武力而不懂得得文治)。而这些都已经过去了,(真正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现在的人们。”

六、分析词的内容:

1、分析词的上阕: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上阕那几句概括描写了我国北方雪景的总特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用四个字概括。

(作者望见了长城、黄河、群山和高原。共同之处是雄伟壮丽或雄浑壮阔。) (3)上阕哪几句是作者的想象,表达力怎样的思想情感? (最后三句,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山河的赞美)

(4)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体会其妙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也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精美,富有表现力。等等。)

2、分析词的下阕: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找出承上启下的句子。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2)作者写了我国历史上哪些英雄人物,在作者眼里他们虽然是英雄人物,但是都缺少什么?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缺少文学才华,在作者看来,真正的英雄人物应该是文武兼备的人。)

(3)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呢?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即真正能够成为历史英雄人物的是今天的文武双全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坚信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成功,文武双全的共产党人会建立不朽的功勋。)

七、教师小结,学生再次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诵课文,体会作者在词中所表现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

二、体会词的思想内涵和深厚情感:

1、思考并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

(1)从整个这首词看,你能体会到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来表达作者的赞美和热爱之情、通过历史英雄人物的议论和评价来表达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对革命英雄的热情赞颂,传达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等等)

(2)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2、小组展示。

三、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生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传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四、体会词的精美的语言: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语或句子,体会这些语言的精美之处。

五、课堂检测:

1、注音

沁(

)园春

分(

)外 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2、解释: (1)、惟余莽莽 (2)、红装素裹

(3)、分外妖娆

(4)、江山多娇

(5)、略输文采

(6)、稍逊风骚

(7)、一代天骄

(8)、风流人物

3、填空: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题目是(

)

4、问答

(1)上阕中,作者望见哪四种景物?这些景物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用四个字概括。 (2)上阕中,哪几句诗是虚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4)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六、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词

第三篇:《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初,是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抒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因为本班学生与其他农村中学学生一样,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加上大多数学生未掌握学习方法,因而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体会诗人的胸怀、气度和思想感情外,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归纳欣赏诗歌的方法,从而学会欣赏诗歌,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本文学到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积累词语;感知词作形象;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把握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诗歌;通过想象对词作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学习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词作的意境;理解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相关内容(雪景,背景资料,毛泽东生平介绍等),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1、导语引入

毛泽东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学习《沁园春 雪》。

2、介绍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抽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听写后评价:莽莽

妖娆 稍逊风骚 折腰 红装素裹 2)指名朗读诗歌,全班评议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3、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词作意味,然后交流,师作点拨指导,明确词作大致内容。 上阕 描写北国雪景,下阕抒情、议论。

三、研读课文,深入赏析 一)赏析上阕:

1、提问:上阕是怎样写雪景的?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读上阕后,选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发言,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明确:

上阕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2、引导学生详细分析上阕(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

①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提问:展开想象,描绘一下这三句话描写的画面。学生发言后引导明确互文的用法。

②齐读中间七句,提问:这几句是由哪个字统领出来的?试对这几句话作点赏析。 学生发言后师指导明确:“惟余莽莽”与“雪飘”相照应,“顿失滔滔”与“冰封”相照应。这七句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体现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象,正能展现祖国的伟大形象。“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几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冰雪覆盖下的群山高原的活泼奔放的气势。

③自读后三句,思考:这句是实写还是虚写,从那个词可以看出?写了怎样的意境?

学生交流后是知道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写出雪后景象的娇艳,多姿多彩。

3、引导学生总结写法:先总后分、化静为动、虚实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4、自读上阕,加深理解并练习背诵。 二)赏析下阕。

1、提问:下阕写了几层意思?学生齐读后思考,然后交流,师引导归纳

明确: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2、详细分析下阕(多媒体展示相关问题):

学生自读诗歌,思考一下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师检查指导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学生小组交流后师指名回答然后引导明确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3、自读下阕,练习背诵。 三)、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提问,全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的?你又学到了什么?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明确写法:借景抒怀 四)、齐读本词,加深理解。

四、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

1、运用本课学到的赏析方法,赏析毛泽东《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3、写一段文字,描写自然界的一种景物,如梅兰竹菊、风雨日月等。注意运用本文学到的至少一种写作或写景方法。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赞美祖国山河 先总后分

“北国风光”—“望”—“须”

化静为动

虚实结合

运用多种修辞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抱负 借景抒怀

过渡—“惜”—“俱往矣”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从以下两点进行尝试:

一是尽量少的对诗歌进行零碎的分析,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整体的品味、感悟。

新课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等要求都是从这一角度提出的。、教学中的听读和自由读都是整体感知,促使学生通过朗读实践去感受整首词意境、感情。赏析的环节也是着眼整首词,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准确、精练、富于形象性。

二是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赏析句子、体味写法都是为了指导学生今后的阅读或写作。让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并且会运用所学方法独立阅读;让学生学习本文的写法,并且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所谓“授人于渔”就是这样。

经过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学得积极,掌握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第四篇:沁园春雪

俱往矣,数风流大人雕物。,

还看今朝!

一代天骄,成稍吉逊思风汗骚,。只

识弯弓射

惜江秦山皇如汉此武多,娇略,输引文无采数;英唐雄宗竞宋折祖腰,。

须晴日,看红装比素高裹!,

分外妖娆。

山舞银蛇,

原顿驰失蜡滔象滔,。欲

与天公试望长北城国内风外光,,惟千余里莽冰莽封;,

大万河里上雪下飘,

园春雪

第五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毛泽东)

设计者:吴小平

导入: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略) 他是谁?(毛泽东)(出示图片)

他不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他的诗词《沁园春·雪》,(板书)从课题上看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首先看今天的学习目标。(出示、齐读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出“分外、妖娆”等词语,会解释“折腰、惟余莽莽”等词语。

2、通过示例,品味本文精练、准确、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3、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目标的学习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预习的很充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

)

妖娆 (

)

数风流人物 (

)

稍逊 (

)

还看(

)

成吉思汗(

)

2、解释词语。(三位同学每人两个)

折腰:

惟余莽莽:

风骚:

红装素裹: 妖娆:

风流人物: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大意。(小组代表发言)

(看来大家都准备的非常充分,为自己鼓鼓掌,加油!)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今天我们就从诵读入手,来领会全诗,听一听演讲家侯希平老师的朗诵。听后说一说:我觉得这是一首————感受的诗词。

(侯老先生通过读,就让你体会到这首诗词的大气、磅礴,那么我们是否也能把这首诗词的意境通过读带给大家呢?老师相信我们能做到,一起试试。) 要求:注意把握好重音、节奏、语调、语速。(巡视并指导)

在巡视的过程中,有同学读得有青出于蓝胜而于蓝的势头,你就与大家分享你朗读的秘诀吧

二、指导朗读,赏析语言

1、你喜欢哪一句?你认为应该怎样读?结合诗词呈现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请选读词句,仿照示例,说说这样读的原因。

我认为

一句应该

读,原因是

2、本文的句子精练、准确,富有表现力。仿照示例,赏析下面的句子,并再找出一个加以赏析。

句式:我喜欢

一句,本句通过

修辞(手法、一字)写出了

示例:我喜欢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本句用“只识”一词传神的刻画出成吉思汗擅长武功而文学才华不足的形象。

(1)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三、归纳总结体会本词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特点。 把词的上下两片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片: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四、拓展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1925年他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后,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他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这样一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作出了有力的回答,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同学们想一想:

(1)谁主沉浮? (2)

五、小结:

这首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片: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全词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已经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尤其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同学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十几年后,你们也会成为新时代的主宰者,会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让我们满怀豪情,齐读《沁园春·雪》

板书:

沁园春 雪

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片:评论历代帝王,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说明:运用课件《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必须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并适当地补充一些教学资源,以此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及所表达的豪情壮志。 教法上: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活动式等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讨。

学法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反馈: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学习目标设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上一篇:企业参观实习心得下一篇:企业安保反恐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