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质控员管理

2024-05-23

医院质控员管理(共9篇)

篇1:医院质控员管理

医院质控员管理办法

一、质控员的定义、分类及任职要求

(一)质控员全称为质量控制专员,其职责是如实全面反馈质量信息,探究质量问题原因,做出改进方案,监督执行效果。

(二)质控员分为两类:即由科室上报的科级质控员和经考核评定后遴选出的院级质控员。质控员与本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共同组成科室质控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的质量管理,尤其是医疗质量的安全与管理。

(三)为保证质控体系的规范,切实达到质量控制效果,我院质控员任职要求为:

1.初级职称并在医院工作五年以上或中级(含)以上职称的医、护、技、药系列人员。

2.科级质控员原则上以年为单位进行轮派。

3.院级质控员聘期为一年,下一根据考核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聘用。质控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完成质控员岗位工作时,院级质控员由质控办重新考核确定质控员人选,科级质控员由科室再推荐。

二、质控员工作职责

(一)科级质控员为本科室质控工作主要负责人,主要协助科主任、护士长做好科室质量控制工作,主要职责是: 1.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协助科主任、护士长进行医护质控工作和对医护人员进行质控教育,组织、制定和落实科室质量控制方案、目标、措施和奖惩细则。

2.对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做全面掌握,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处理,协助质控办及院级质控员做好后续情况追踪工作。

3.协助科主任、护士长做好迎检工作,配合实施和检查情况反馈的整理、记录工作。

4.组织落实科室质量与安全自查工作,重点检查科室医疗、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检查情况做好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5.全面负责科室病历质控,包括出院病人病历三天内提交,尤其是病案首页的审核。

6.做好各科室不良事件的汇总,发现医疗、护理缺陷及差错,及时通报科主任及护士长进行科内处理,并对不良事件及时上报。

7.协助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做好本科室各项医疗相关统计数据和指标的收集、汇总、分析及上报工作。

8.组织参加每月的质控例会,针对本月质控工作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及意见。

9.医技科室质控员应注意各科操作的规范性、处方及医嘱开具的合理和规范性、报告单填写规范性、各种仪器的标准矫正、维护是否及时、性能是否完好等。

(二)院级质控员具体职责除涵盖科级质控员职责外还包括: 1.院级质控员在质控办的领导下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全过程进行监控,根据各自专业方向,参与质控办及各职能部门的月度检查或专项检查,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院感等的质量与安全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及时收集科级质控员反映的问题,协助质控办跟踪督导问题改进情况。

3.参加院级质控员工作会议,针对医院科室在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及建议,推荐科室质控活动中的工作亮点。

4.参与质控办组织的其他活动。

三、质控员的日常管理

(一)医院统一制作质控记录本、质控会议记录本及各类质量检查考核表。

(二)每季度由质控办负责检查科室质控员的工作,做好监督与考评工作,年底组织评选优秀质控员并予以奖励。

(三)每月由质控办组织院级质控员参加质控办及各职能部门的月度检查或专项检查。

(四)定期组织质控员参加质量管理知识讲座,不断更新和提高质控员管理意识和水平。

(五)每月召开一次质控员例会,收集整理质控员反馈意见和建议,组织质控员开展专题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和措施。

四、考核与奖惩

(一)质控办对质控员实施月考核和年考核,考核标准详见《松山中蒙医院质控员考核标准》。

(二)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

(三)奖惩措施

1.科级质控员月考核合格给予300元绩效工资,由科室负责发放,院级质控员月考核合格给予500元绩效工资,由医院负责发放。

2.对考核评定为优秀等级的院、科级质控员,予以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并在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上予以倾斜,在选拔科室干部时优先考虑。

3.在年终评选目标管理优秀科室时,对优秀质控员所在科室给予加分,院级质控员加3分,科级质控员加2分。

4.对考核评定为不合格等级的质控员,不再继续聘任。

五、附则

(一)本办法由质控办负责解释。

(二)本办法即日起开始施行。

篇2:医院质控员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医院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控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质控员岗位考核管理办法。

一、质控员的岗位职责

(一)按照医院质量控制方案,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和质管科指导下,协助科主任做好本科医疗质量的监督管理。

(二)每天及时审签本科室出院病历,每月协助科主任开展本科的自查自纠活动,重点检查科室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每月协助科主任召开科室医疗质量分析会,认真做好质量分析,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四)质控员必须定时接受医院组织的各类质量教育与培训,同时还必须将医院的管理要求及质量培训内容及时、准确地传达到科室的每一个人,完成对本科人员的质量教育与培训。

(五)按时参加全院性的质量检查活动,积极配合医院对科室开展的环节质量监控,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实时跟踪,研究对策,并对整改效果做出评价。

(六)每月按时报送科室质控工作自查表及反馈整改表,认真填写本科室的医疗质量检查记录本,汇报本科室和个人开展质控活动情况。

(七)每季度参加质控员例会,对工作中发现的典型问题提交例会讨论,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质控员的任职、培训及考核

(一)质控员人选必须是本院高年资、有相关资格证,且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在医疗质量上起表率作用的医师,由科室推荐,每个科室设置1名质控员;

(二)质控员任职上岗前由医院组织岗前培训,每次培训结束都要进行测试,所有培训课程结束后,综合考评成绩合格者,医院正式下任职文件。

(三)质控员任职期限至少为 1 年,任职时间自医院下发正式文件之日起计算。质控员因特殊情况暂时离开医院或不能从事其质控员岗位工作时,由科室另推荐1名质控员替换,该质控员也须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四)质控员每月享受300元的岗位补贴,该岗位补贴由质管科负责考核发放。

(五)从2017年起,由医务部认定的称职及以上的科室质控员在评优、综合考评及晋升专业技术职称上,享有优先权。

三、质控员的日常管理

(一)医院统一制作临床科室质控工作自查表、医疗质量检查登记本以及各类质量检查考评表。

(二)质管科每月负责抽查1~3名科室质控员的工作,做好监督与考评。

(三)每月由质管科组织质控员参加一次全院性的综合质量检查、月底病案质量抽查及医院组织的突击检查。

(四)每季度召开一次质控员例会,收集、整理质控员反馈意见 和建议,组织质控员开展专题讨论,制订整改计划和措施。

(五)定期组织质控员参加质量管理知识讲座,不断更新或提高质控员管理意识和水平。

(六)每月进行质控员岗位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与其岗位补贴挂钩,综合考核排名前三的质控员分别给予300、200、100元奖励。

篇3:传染病医院护理文件质控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我院2012年9月~2013年1月的归档病历,共计1162份,其中,死亡病历32份,病危病历215份,病重病历130份;包括护理单元26个,其中,病房23个及产房、婴儿室、急诊室。

1.2方法

护理部质控办人员按照2010年卫生部医政司颁布的新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政发C20103)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抽查的1162份归档病历进行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和分析,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2结果

体温单、医嘱单、入出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存在问题见表1~4。

3讨论

3.1原因分析

3.1.1简化书写认识不充分

部分护士对简化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认识上存在不足,未能很好理解,尤其是一般护理记录单,多年来书写要求改来改去,使护士难以把握[3]。如患者病情变化时未及时记录;记录的内容与医嘱和化验单重复;护理措施记录不及时不到位;实施护理措施后的护理效果以及观察到的病情变化在护理记录中缺乏体现,不能充分体现护理行为;对于重要的治疗如输血、手术、各种穿刺、化疗等在护理记录内容中体现不足,影响接班人员对患者治疗情况的充分了解。如对于长期卧床皮肤有压红或压疮的患者皮肤情况描述不仔细、皮肤护理情况记录少、交接班记录太简单;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记录单用大篇幅记录了急查化验结果的回报以及医嘱所开的静点药物名称、剂量,而对于患者的主诉、生命体征、大便情况等未及时记录;某患者已连续几日无大便,体温单显示每日大便次数为零,但护理记录单无任何记录且护士遵医嘱予药物灌肠后无效果观察及排便情况描述等。

3.1.2制度执行不到位

个别医生和护士在处理医嘱时没有认真执行医嘱处理流程,尤其是对临时医嘱的取消,网络员对出院患者核对账目时发现多余的医嘱项目后自行用红色笔写“取消”并签字,然后告知医生签字,但医生由于某种原因将此事忘记,导致这条取消的医嘱缺少医生签字,或主管医生发现有多开的化验单医嘱后自行用红色笔写“取消”并签字,但并未通知护士核对后签字,导致这条取消的医嘱缺少护士签字;医生口头医嘱使用原则不认真执行,尤其在值夜班时,对于某些经常有失眠、腹胀症状的患者,医生查体后往往仅对护士给出口头医嘱,而未补开医嘱;查对制度松散,如护士漏签医嘱执行时间、名字,护士处理医嘱后未及时核对医嘱进行签字,未很好地执行二人查对制度及有护士长参加的医嘱大查对制度;护士记录处置时间在前而医嘱时间在后,护士在记录时不认真查看医生的医嘱时间而主观盲目记录等。

3.1.3护理文件书写能力较差

部分年轻护士由于业务水平较低、专科护理知识欠缺,对各种文件书写要求及规范不能认真领会,抓不住病情观察和护理的要点;危重患者记录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化及专科特点;病情观察不连贯;文件书写不正规;护理记录缺乏针对性的知识宣教等。如对患有肝性脑病的危重患者只记录每日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入量及简单的交接班情况,而对于患者的意识状态、饮食指导、生活护理、知识宣教以及是否有坠床、摔倒的危险等均未提及。

3.1.4责任心不强

某些护士缺乏责任心、怕麻烦,不观察和了解病情,凭主观随便填写,如脉率低于60次/min的患者体温单上却写为80次/min;各种表格楣栏填写不全;医嘱单、护理记录单漏签字;出院指导未填写;护理记录单书写不认真、字迹潦草;体温单漏记尿量、血压、大便次数等,不认真检查,工作马虎、应付差事,书写时注意力不集中,写完后不认真检查,以致缺、漏、错、不真实等现象出现。

3.1.5管理不到位

对于护理文件书写工作个别科室护士长不够重视,科室内检查力度不够,护士工作中缺乏自查及监督,质控护士检查不认真,管理上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以致有些问题在每月检查中屡次出现。如患者入院第一天漏记大便次数;体温单漏记尿量、血压;入、出院评估单填写不全,出院指导未填写;医嘱漏签字;取消医嘱无医生或护士签字;护理记录单重复记录内容多、护理措施记录少、无专科特点及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等。

3.1.6法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护理文件所具有的法律效力,以及在医疗纠纷中的举证作用,认为医疗纠纷都只复印医生书写的病历,护理记录无足轻重[4]。即使护理治疗上没有失误,但由于文件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错误记录等都可造成在纠纷处理和事故鉴定时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承担本可以避免的法律责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临床常常有因护理记录导致的医疗纠纷,这与个别护士法制意识不强有关。如对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的主观判断;对医嘱以及护理文件的涂改;医嘱漏签字;护理记录观察病情不仔细;记录不及时、不准确;生活护理、皮肤护理未记录等;记录内容与医生病程记录不相符;护士已做处置但无医嘱或处置在前而医嘱在后;盲目执行口头医嘱等。

3.2管理对策

3.2.1加强培训,规范记录要求

3.2.1.1各临床科室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领会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的目的、意义,重点对简化护理记录后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方式、要求进行统一。根据科室疾病特点分别制订出护理记录模板,将不同种疾病的观察重点、护理措施、健康宣教条目都直观体现以供科内护士参照使用,年轻护士通过模仿和学习,使护理记录不再难以下笔,增加书写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护理质量和教学质量的双重提高。

3.2.1.2护理记录的简化需要遵守以下原则:一般患者病情较轻或者病情稳定,不需另行书写护理记录,患者病情发生急、危、重的情况变化或根据医嘱需要记录时,护士及时进行记录[5]。医、护记录做到互补、统一。护理记录应当准确、客观、专业,突出生命体征、出入量、体位、管道护理、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等指标或客观描述,应与医生的记录互为补充、保持一致。表格式护理文件要科学、简明、易懂,表格栏目突出重点内容,避免繁复[6]。

3.2.1.3针对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上要分析原因,制定出整改措施,各科室认真落实执行,护理部护理文件质控人员认真检查,并及时将改进效果反馈到护理部。

3.2.2落实制度,加强管理

3.2.2.1科室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三级查房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医嘱处理制度及流程等,工作中做好自查与监督,落实岗位责任制,主治医师、护士长要严格检查监督,对出于现的问题要责任到人,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并与年度考核挂钩。

3.2.2.2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网络员要加强沟通,严格查对每一份出院病历,科室护理病历质控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发挥作用,对本科室的病历严格把关,及时发现并纠正在病历书写质量中的缺陷,确保合格病历出科。

3.2.2.3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存在的隐患在每日交班会上和护士晨会上进行分析、讨论,互相引以为戒,时刻提高医务人员医疗安全防范意识。

3.2.3加强质量监控

3.2.3.1各临床科室成立护理文件质量管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组长、责任护士组成,小组成员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在科室内及时纠正,使护理文件记录做到日常规范化,这样有利于护理文件记录水平的稳定提高,且充分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其参与管理的意识[7]。护士长每月对护理文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2.3.2护理部质控组人员定期到院内各科室检查运行病历的护理文件书写及归档病历的书写情况,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各个科室,科室内进行讨论分析及整改后,将整改措施以书面形式长期保留,相互借鉴[8]。

3.2.3.3护理部护理文件质控人员将每月护理文件检查情况上报护理部,并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3.2.4加强护士专业素质的培养

3.2.4.1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专科疾病的学习,掌握常见病及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观察及相关的护理要点。通过举办各种讲座、学习班及鼓励业余时间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技术能力,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能力及水平;科室内定期组织护师以上人员轮流讲课,内容可针对科室收治患者特点、专科常见病、危重病等,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为患者进行知识宣教;护理部定期组织新护士进行护理文件书写的讲课,认真学习领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

3.2.4.2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已成为临床一线的主力军,在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同时,加强对新护士的传、帮、带,以老带新,促进护理内涵质量的提升。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带教老师应乐观开朗,耐心细致,多鼓励少批评,多与新护士沟通,做到换位思考。改变传统的以护理操作技能为主的带教模式,提高新护士对书写护理文件的重视,认真批阅被带教护士书写的护理文件,及时指导,为其讲解书写护理文件时常见的错误和原因,指导其改正,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提高其书写能力的对策,为新护士书写护理文件提供有力的帮助。

3.2.5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慎独意识

3.2.5.1护理工作经常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即使未按要求执行,有时也不容易被发现。护士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支配和影响着护理行为,影响着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质量。因此作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在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使护士们真正认识到全面、动态地了解病情,正确地实施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准确、客观地书写护理记录,是护士知识技能的积累,是护理专业本质的体现。

3.2.5.2教育护士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爱心及职业奉献精神,对患者切实负起责任,时刻以患者为中心。作为护理人员,应从思想上认识到患者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体,这一护理观是搞好护理工作的前提。

3.2.5.3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不但要有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慎独精神,还需要有过硬的本领,敏锐的观察力。护理人员必须自觉认真学习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新技术和护患沟通技巧,并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主动深入病房,细致、有重点地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护理问题,并准确规范地记录,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3.2.6努力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3.2.6.1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法律观念不断增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的加强,医务人员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更要有依法行医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认真学习《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深刻理解医院相关的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考核标准,明确保护患者的利益就是保护自己的利益的深刻道理,充分认识到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书写护理记录,同时护理文件记录必须与医疗记录一致,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3.2.6.2医院及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汇编,并聘请法律专家来院进行法律知识讲座,从法律角度认识护理文件书写的重要性,提高书写护理文件的自觉性和严肃性,减少由于护理人员粗心大意、书写态度不认真而埋下的医患纠纷隐患,树立医患纠纷防范意识和应诉意识,认真抓好护理文件书写和管理,减少或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3.2.6.3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要严格注意护理文件记录的时间,如出入院时间、通知医生的时间、执行医嘱的时间、手术的时间、书写记录的时间、死亡时间等,一定要严谨、真实、正确,以确保记录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重点记录客观事实、护理行为、护士确实做过的事情,主管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不能有,含糊其辞的记录不能有。

3.2.7加强医、护、患沟通,避免记录不符

3.2.7.1工作中要与医生保持良好的医护合作关系,及时交流患者的病情及治疗信息,保证医护记录的客观性、一致性[9]。医疗护理记录不相符主要是由于医护人员双方在收集患者资料过程中信息来源的误差而产生的。责任护士要参以医生的查房,利于掌握病情及医护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关键性的语句与数字,护士要先同医生核查后再记录。护理人员发现医生记录与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不一致时,应及时与医生核实,避免医护记录相冲突。

3.2.7.2护士是连接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桥梁,护士不仅要了解、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护理记录的真实、准确,更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体现“以人为本”。护理记录的原始材料来源于患者,护士应深入病房,多与患者沟通,客观真实地收集患者资料,才能做到护理记录准确真实。

3.3小结

篇4:医院质控员管理

【关键词】二级质控体系建立实践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95-01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护理质量的好坏是衡量护理管理水平重要依据。我院是一所二级妇幼保健医院,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前业务重点以保健为主,临床医疗业务少,发展慢,管理不规范,中层护理管理者和护士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护理管理形同虚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院建立了二级质控体系,现运行较好,具体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现有床位200张,护士64人,7个临床科室。2013年护理出院病人8633人次,门诊观察17714人次,手术1568例,分娩2191人次。护理部主任1名,护士长7名,助产长1名,副护士长3名。护理管理者平均年龄36.0岁,参加管理年限1——15年,主管护师6人,护师6人。

1.2方法

1.2.1建立一支职责明确、权责统一的护理管理团队,实行分层管理。全院护理实行分层管理,护理部主任管护士长,护士长管护士,护士管病人,层层监督管理到位,各级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护士长、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1.2.2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护理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日常护理工作多,涉及面广,考核项目多,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多,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非常重要。护理部根据近几年的考核经验,以及这两年的护理工作重点,制订了15项考核标准,以百分制与科室的绩效工资挂钩。

1.2.3二级护理质量控质体系的建立和落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如何保证病人的安全是我们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2013年6月护理部及各科室共同制订了护理质控方案,成立了醫院护理质控管理委员会和科室质控小组。

1.2.3.1一级质控组织及职责。分管护理的副院长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组长,护理部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科护士长及副护士长为医院质控管理会委员。11名护理管理会委员每人负责一项,每周检查三项,每周五定期对各科室进行检查。护理部主任每周不定期到科室对环节质量进行检查,随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及时向护士长反馈,共同商榷解决办法。

1.2.3.2二级质控组织及职责。护士长为二级质控组组长,科室选择2——3名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高年资护士担任质控员,每周三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与一级质控检查项目相同。护士长每天不定时深入临床对各环节进行检查,每天晨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强调,每月定期开质控会。

1.2.3.3护理质量控制的落实、反馈与追踪。从一级质控到二级质控,每一质控项目有专人负责。二级质控先自查,一级质控再检查,双管齐下;每周有检查重点,每周有反馈和追踪,质控检查结果实行网络直报和反馈;每月有护理质量考核通报,定期召开护理质控会议,讨论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管理经验交流,管理知识分享。

1.2.4全院护士进行分层培训,提高护士素质。我院于2013年6月成立了护师带教组、护士理论带教组、护理操作带教组,各组每月定期进行培训。

1.2.5实行护士长绩效考核。2014年初制定《护士长绩效考核细则》,从经济目标任务、科室管理、护理安全、护理质量四个大的条目,13个二级条目,分别对科室的业务收入、综合管理、护士长执行力、科内业务学习的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管理创新、护理纠纷投诉、护理责任技术事故、护理考核质量等进行量化评分,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2结果

2.1护士长逐步进入管理角色。自从进行了护士长竞聘,实行了护士长绩效考核,护士长逐步进入管理角色,工作重点从日常护理工作转到护理管理工作上来,每天主动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晨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科室建立了奖惩制度,每一项错误处罚到人;护理管理委员会委员检查出的问题,护士长虚心接受,认真整改。

2.2护士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增强了。以前由于医院管理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护士仅仅满足完成日常护理工作,质量意识淡薄,年护理差错事故、纠纷多。通过学习培训,护士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再认为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的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经常进行自查与相互交叉检查,自觉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现在科室的每一个护理人员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增强了,护理纠纷及差错事故明显减少。

2.3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部坚持每月不定期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患者点名表扬的护士每月进行通报表扬,年终评先评优优先;对患者点名批评的护士,进行扣分处罚;科室整体满意度下降的,责令进行整改,第二月满意度再下降的,进行扣分处罚。通过这两年的管理,各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2.4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持续改进和提高。以前护理质量控制参入人少,检查面窄,认可度低。现在护理质量控制是参入人员多,质控面广,每一质控项目有专人负责。采取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避免了科室、护士的应对心里和行为。检查结果与科室绩效、护士长绩效考核、护士绩效工资挂钩,极大提高了科室主任、护士长、护士对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视。护理护理纠纷、投诉、差错事故明显减少。

3讨论

我院是一所妇女儿童医院,临床70%的工作都由护士去做,每一项治疗措施的落实都由护士去完成。护理质量的好坏关系整个医院医疗质量的好坏。护理质量的提高是医院的事,是中层护理管理者的事,也是每个护士的事。只有医院的管理者和护士上下联动起来,才能把护理质量控制做好,才能持续提高护理质量。建立一支具有高执行力的护理管理团队,培养一支高素质护士队伍,实行二级质控及护士长绩效考核,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和改进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这也是我院建立二级质控体系的一个初步尝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继平.护理质量管理.护理管理学,2013,5(3):221-241

[2]刘自成.二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医院管理,2009,2(28):62

篇5:医院质控员管理

1、临床医技科室实习生在岗、仪表、科室教学计划;

2、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记录(入科教育、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学风医德教育、学术讲座、临床技能操作、病历书写、出科考试)等;

3、助理全科医师考勤排班、理论讲座、参加查房、病例讨论、技能培训、病历书写,出科考核,培训人员手册填写等各项记录;

篇6:医院质控员管理

一、在科主任及科室质量管理小组领导下,根据医院总体工作要求,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计划、方案、措施,并具体组织实施质量管理工作,做好本科室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二、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具体事务,协助科主任、护士长进行质量控制,负责医疗质量管理指标的统计、报告和各种医疗文档的汇报整理工作。及时如实填写科室质量管理手册,为科内质量考核评价提供依据和资料。

三、负责科室质控自查,协助科主任、护士长组织科室质控会,每月审查病历及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成文字,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监督整改效果。

四、带头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落实。

五、参与医院的质控交叉检查工作。内容包括病历书写质量、临床路径、核心制度落实、合理用药情况、处方书写质量、患者安全情况、院感控制情况等。

六、按时填写好各种登统计,按时参加医院的质控会议及质控培训,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医务股、质控科汇报整体工作情况。

七、及时向科主任反映医疗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整改措施。

八、按医院规定如期将所有出院病历收集整理完善后,实数上交质控科。

九、定期进行全面质量工作检查、考评、汇总,考评结果与科室人员绩效挂钩,与评优、奖惩相结合。

篇7:医院质控员管理

1、督促在科人员在实施任何介诊疗护理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操作。

2、督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产房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4、强化特殊病人的识别管理:主要有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新生儿、手术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识别制度。在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患者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5、核查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要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等信息。

6、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检查有无因腕带使用引起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篇8:医院质控员管理

1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现状

1.1 安全意识薄弱:

医院检验科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患者标本生物危害程度较高[2]。虽然检验科内人员专业知识过硬, 但因为长期接触标本, 难免产生疏忽甚至侥幸心理。在工作中时刻心存戒备的检验科工作人员较少, 在工作较为轻松的情况下, 工作人员对自身防护工作做得比较到位, 而工作繁忙时期时常忽略自身安全。防护手套、护目镜、工作帽、口罩等必须的防护物品时常因工作人员赶时间而忽视, 甚至在检验科内进行喝水、用餐等高风险行为[3]。并且进行仪器操作时也时常不严格遵循操作规范, 导致风险发生率上升, 同时检验结果质量受到影响。

1.2 检验科人才培养问题:

检验科内老员工居多, 而在工作岗位上工作数年之久早已降低了工作热情, 并失去了创新追求, 不进行专业培训或采取针对措施, 检验科人力资源管理、自我优化等均会原地踏步, 工作效率以及质控管理均得不到有效进展[4]。在每个岗位上, 人才均是最主要的资源之一, 而检验科存在的人才培养问题是许多医院所共同拥有的。

1.3检验科清洁问题:

检验科内清洁工作十分重要, 但医院内招聘的清洁人员一般不具有太高的文化水平, 也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 因此也缺乏检验科内清洁常识以及生物安全、自身防护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承担较重的清洁任务, 甚至有时候会接触、发送、接收、处理标本因此属于污染接触危险人员, 稍微出现差错可能导致感染等严重后果发生[5]。

1.4检验科操作规范存在的问题:

违规操作是检验科难以避免的问题, 也是产生危险的重要因素。如操作进行时某环节的疏忽可能导致标本泄漏至试验台, 并产生气溶胶进行空气扩散, 在消毒措施进行不佳或防护未做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不良后果。同时操作规范也关系这检验结果的质量, 可能因为违规操作而导致检验结果受到影响, 引发严重后果[6]。

2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2.1 人员培养:

人员培养是指对检验科内现有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此项举措十分必要, 旨在减少安全隐患, 并且增加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7]。培训的进行是有利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行动, 做好思想工作, 时科内人员自觉参与培训, 定期学习相关安全知识, 检验科工作注意事项, 禁忌事项。并且可采用举例等方式引起科内人员警觉, 增强科内人员的责任心。另一方面, 人员培养还包括提升科内人员专业技能、提高工作熟练程度。并通过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最新技术、先进知识等丰富科内人员阅历, 提升科内人员工作效率, 并使其认识到检验科工作的重要性, 并强调工作潜力, 开发科内人员的工作热情以及创新能力。管理人员从旁辅导, 确保科内人员技术水平, 职业素养等稳步提升。

2.2 质控管理小组:

由于检验科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因此质控工作占据了检验科工作的重要地位, 质控管理小组的成立十分具有必要性[8]。科内应不断吸纳新人才、培养老员工, 并且成立质控小组, 对检验科内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需要注意的是, 质控小组的工作应杜绝形式化, 全面而细致的进行严查, 对于有利于科室发展、处理好、有有利创新意识的行为给予鼓励, 设立奖惩机制。同时密切注意是否有问题出现, 出现问题不应进行回避, 应在科室内提出, 并进行分析, 提出解决方式, 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9]。而未发现重大也应进行月末总结, 分析科室内待加强的地方, 对现有机制进行持续改善。

2.3 仪器方面:

仪器是检验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 医学检验仪器逐渐更新换代, 自动化仪器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10]。然而国外引进国内的设备较多, 且缺乏同类信息比较, 科内人员应对新引进仪器进行熟练, 增加质控稳定性, 并且平时应对仪器进行精心的日常维护, 确保生化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并且结果不受到影响。

3 小结

由于检验科工作存在重要性以及特殊性, 因此受到了广泛重视, 而检验科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便是质量控制工作, 检验科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而目前检验科存在包括人员、仪器、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影响质量水平。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善, 确切落实检验科质量控制工作, 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性, 提高检验质量, 增加检验结果准确性, 为患者带来保障。可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提高公信力, 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摘要:医院检验科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可确切提高检验科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安全性, 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关键词: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现状,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洪涛, 侯小平.检验科质量控制应与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有机结合[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23) :2937-2938.

[2]赵丙喜.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及对策分析[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3, 11 (1) :597-598.

[3]刘盛强.浅议如何做好基层医院临床检验科质量控制的管理工作[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8) :284-284.

[4]古丽娜尔·哈布赛提.在基层医院如何做好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工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13 (28) :152-152.

[5]郑安民.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在临床科室诊疗工作中的意义[J].健康必读 (中旬刊) , 2012, 11 (6) :565-565.

[6]李红丽.浅议如何做好基层临床检验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体会[J].健康必读 (下旬刊) , 2013, (3) :27-27, 75.

[7]黄平.检验科和临床互动式交流合作与分析前质量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 :138-139, Ⅰ.

[8]王林, 张国平.无偿献血者献血前ABO血型实验的质量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9) :2243-2244.

[9]Petersen UM, Dybkr R, Olesen H, et al.Properties and units in the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s.Part XXIII.The NPU terminology, 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Auser's guide (IUPAC technical report) [J].Pure Applied Chem, 2012, 84 (1) :137-165.

篇9:医院质控员管理

(试行)

一、各科建立科内《科室质控管理制度》,设立科室质控小组,确定质控员,明确质控检查的方法、方式及次数,要求质控范围覆盖本科医疗质量的每个环节,并保留质控检查原始记录备查。质控科将通过查看质控检查记录检查各科是否执行质控管理规章制度。

二、凡检查发现科室未成立或由于人员变动而未及时调整科室质控小组,无《质控管理规章制度》或不按质控制度落实,则每次扣科室主任100元,直至建立并落实制度。无质控工作计划或工作总结扣科室300元。

三、各科室质控员每月应在15日以前把上个月的医疗质量评估表上报质控科,迟交一天扣10元,逐日累计。报表数据必须填写准确,错填、缺项一处扣10元,以此累计。必须如实填写存在问题及科室整改措施,无分析或无具体整改措施扣科室100元。

四、医务科、质控科每季度组织环节质量检查小组到各科进行环节质量交叉检查,被检查科室不配合检查按每次扣科室200元。

五、环节质量检查或终末质量检查发现缺陷3天必须修改完毕,凡超时不修改则每份扣责任人30元,继续延期不改则每超过1天扣10元直至修改完备。

六、各科自查中,转科病历发现缺陷,应在24小时内由病历所在科室主管医师通知原科室主管医师修改完备。质控科抽查时发现转科病历存在缺陷,扣缺陷科室及病历所在科室各50元(如病历所在科室已通知缺陷科室,则不扣病历所在科室款而双倍扣缺陷科室)。

七、凡被质控科检查发现在科内自查中已发现病案缺陷,而责任人超过3天又未修改则扣科主任10元,质控医生10元,责任人30元。

八、临床各级医师须按《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书写规范》要求及时 完成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书写病案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记录全面、及时准确。⑴一般入院记录24小时内完成,危急重症入院当班完成;⑵首次病程记录、转出、转入记录、手术计划、术前讨论、术前小结、手术记录、术后记录要及时完成;⑶入院头三天连续记录;⑷术后三天连续记录;⑸对ICU或CCU及下病危的患者,至少每天记录一次,下病重通知的患者,每两天至少记录一次,病情有变化随时记录,病情稳定的病人病程记录时间间隔最长期限不能超过3天;⑹住院时间>37天者必须书写阶段小结。违反以上规定则按质控方案的病历评价标准扣分。

九、进入手术室手术前必须完成医疗文件书写的规定:⑴择期手术必须要书写术前小结、手术计划、大中型手术要有术前讨论,并签好手术同意书;术前要有上级医师查看病人并有记录。择期手术前必须完成上述记录,否则手术室应拒绝安排手术,如缺少上述医疗文件而手术室已安排手术则每例扣手术室50元。⑵手术记录必须及时完成,应由手术者书写,要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违反以上其中之一则每处扣责任人50元。

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对新开医嘱、停用医嘱、变更治法及用药要求有理有据,对各种检查回报结果必须前后对比及其分析,各种诊疗操作、会诊结论等及时记录,未记录则视为缺陷,每处扣5元。所有的理化检查治疗必须有针对性(医保病人严格按医保管理执行)。治疗用药必须有理有据,与病情、诊断相符合。对既往曾有过其他病史,对此次诊疗有一定影响的,如需做进一步追踪检查及治疗应与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并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对诊断未明,需做多方面检查以帮助确诊的,必须在病程记录上体现诊疗思路,说明检查原因。对有些需做诊断性治疗的也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并告知病人。凡缺漏记录者每处扣责任人5元。

十一、对病历中存在以下重大缺陷之一者,属乙级病历:⑴首页医疗信息未填写。⑵传染病漏报。⑶缺首次病程记录或缺辨证辨病依据、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诊疗计划。⑷危重病历缺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查房记录。⑸缺手术记录。⑹死亡病历缺死亡前的抢救记录。⑺缺出院记 录或死亡记录。⑻缺特殊检查(治疗)、手术同意书或缺患者(近亲属)签名。⑼缺对诊断、治疗起决定性作用的辅助检查报告单。⑽拷贝行为导致的原则性错误(病历中张冠李戴,左右不分,上下不分,前后矛盾等严重影响病案质量的)。⑾缺整页病历记录造成病历不完整或病历评分为75~89.9分均属乙级病历。

十二、对病历中存在以下重大缺陷者病历质量属丙级病历: ⑴终末病历缺入院记录(实习医师代写视为缺入院记录)。

⑵存在上述乙级病历重大缺陷超过三项者,或病历评分低于75分者为丙级病历。

出现乙级病历在医疗质量管理简报公布并每份扣责任人100元,扣科主任30元,一年内出现3份乙级病历的医生则待岗培训至考核及格方能上岗;出现丙级病历在医疗质量管理简报及周会全院通报批评并每份扣责任人300元,扣科主任50元;一年内出现2份丙级病历的医生则待岗培训至考核及格方能上岗。

十三、出院病案自出院日起四天内为自查自纠时间,四天后接受质控科抽查(扣分、扣款及修改时间按上规定执行)。

十四、住院病历在患者出院后七天内必须提交病案室,凡延迟提交的病历,每份每延迟一天,扣科室5元,累计到提交为止。凡出现丢失病历(含从病案室借病历引起的丢失)或重要医疗文件(如手术同意书等)每份扣科室或责任人300元,由此而引起医疗纠纷的,由科室负责全部责任,并承担因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十五、提交给病案室的住院病历项目必须完整,凡病案室终末质量检查发现内容错漏,即由质控按终末质量规定扣款,并由病案室书写通知责任人到病案室修改,病案必须在接到修改通知3天内修改完毕,凡在3天内未完成者,每延迟1天,每份病历扣科室10元,累计至修改完毕为止。

十六、首页填写必须齐全准确,对诊断不能随意简化或缩写,每错填或漏填一项扣责任人10元。病历内容刻意伪造者扣责任人300元,造成严 重后果的按执业医师法进行处理。

十七、凡各种检查单、报告单回报后必须及时粘贴,不及时粘贴者每次扣科室10元。在终末质量检查中发现缺漏化验单,按每张10元累计扣科室,并通知科室3天内补齐,否则每延期一天按每张扣10元累计至补齐为止。

十八、终末质量检查中,凡转科病历出现乙级病历、丙级病历由造成严重缺陷的科室承担乙级、丙级病历责任,并按乙级、丙级病历扣款,其它相关科室因未认真执行质控制度未能及时发现缺陷而造成乙级、丙级病历出现,亦按乙级、丙级病历扣款。

十九、各种医疗单据必须填写准确,凡填写不合格者,每处扣款5元,各种报告单内容填写必须正确,凡填写错误按每张扣10元(根据是临床科室责任或医技科室责任而分别扣款)。

二十、门诊病历按规范书写,收入院病人要书写门诊病历。出院病人要在门诊病历上书写出院记录。门诊病历书写不合格,按每份扣责任人10元。处方的质量管理根据《处方点评实施细则》执行。

二十一、各级医师做好带教工作,凡手写处方、各种手工单,由实习医师书写的,须有本院执业医师签名,违反者按每份扣50元。

二十二、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执行,使用三线抗菌药物,应请会诊(按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临床会诊制度执行),提倡按药敏用药。使用抗菌药物不记录者扣10元,违规使用者扣款30元。

二十三、未按规定开展单病种质控扣科室200元,要求每半年开展一次质控分析,达不到扣科室200元/次,分析太简单扣科室100元,无改进措施扣科室100元。

二十四、由于医疗文件书写缺陷引起医疗纠纷者按有关规定处理。二

上一篇:红楼梦中妙玉的性格与爱情下一篇:液氨安全使用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