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2024-04-07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通用12篇)

篇1: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陆生动物类群、懂得一些简单的分类学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倡导学生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关爱生命”活动,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尝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各类陆生动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使学生能确立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2、通过对大熊猫等稀有、珍贵动物的学习,使学生对野生珍贵稀有动物产生关注之情,让学生知道有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唤醒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意识。

3、通过对大熊猫等珍贵稀有动物栖息地学习,使学生关注动物栖息范围正在缩小,确立要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紧迫意识,形成随时宣传保护自然、关注珍稀动物的观念,并要与不法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使学生能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各类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使学生阐明陆生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教学方法

演示法、归纳总结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多种陆生动物生活片断的光盘或影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2)不同类群代表动物的干制标本或净制标本。

2、学生准备:(1)家养宠物或陆生动物图片。

(2)瓶装小活鱼,每组一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总结,实验导入]

教师用谈话式和组织学生做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对水生环境进行总结,进而引出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如下引课。

教师:请各小组将本组准备小鱼拿出来,放在课桌上,观察鱼的活动,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鱼不能“站立”了。

学生:小鱼不能吃东西了。口与鳃不停地闭合。

学生:小鱼不能游泳了,可是能蹦!

教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如果长时间把鱼放在外面,鱼会怎样呢?

学生:不能呼吸死了。

教师:对,这就是俗话说的“鱼儿离不开水”的道理。那么,现在大家来思考,水给了鱼儿什么?

学生:水能让鱼儿“站”在水中。

学生:鱼在吞水呼吸的同时,也把食物吃进去了。

学生:水里有鱼需要的氧气。

教师:很好!大家说得非常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投影片总结水生环境可供水生动物生存的原因。同时,要提醒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语言描述生物学现象,请大家对照投影片上的内容,看自己哪一点说得不好。投影内容如下:

1、水中有大量可供水生动物食用的饵料。

2、水中有溶解于水中的溶解氧,可供水生动物呼吸。

3、水中昼夜温差不大,对动物来说是一种温和的环境。

4、水对水生动物还有浮力,解决了动物支撑体重的问题。

教师:与水生动物相比,陆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看一段录像内容。

[观看录像,推进新课]

教师播放有关多种陆生动物生活片断的录像内容或光盘。

观看录像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根据片中具体情节,教师应首先让学生列举片中出现的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积极参与意识;其次,让学生描述片中出现动物的生存环境,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陆生动物生存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区别,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师生可进行如下活动,以突出本课时重点。

篇2: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案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生物学第六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陆地生物中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以蚯蚓为例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介绍了蚯蚓形态结构特征,特别是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本节也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侧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出发探究各类群动物的主要特征,从水中到陆地过度过程动物怎样去适应环境,让学生对这类群有大致了解,也是为学生学习有关进化的内容奠定一些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陆生动物类群、懂得一些简单的分类学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倡导学生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关爱生命”活动,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尝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各类陆生动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使学生能确立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2.通过对大熊猫等稀有、珍贵动物的学习,使学生对野生珍贵稀有动物产生关注之情,让学生知道有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唤醒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意识。 3.通过对大熊猫等珍贵稀有动物栖息地学习,使学生关注动物栖息范围正在缩小,确立要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紧迫意识,形成随时宣传保护自然、关注珍稀动物的观念,并要与不法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著不同。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教科书提供的图片,总结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分为六组,以小组为单位。 2、教学器材:动物标本和模型,有关动物的录象。 3、教学课件:CAI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探究 意图点评 一、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 1、大家回忆上节课内容,鱼类是怎样适应水中环境的? 2、鱼儿能不能离开水? 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得知识,说出: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窒息死亡。 引导学生回忆水中的动物。有水中动物到陆地动物,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陆地动物与它们生活的环境。 2、与水域环境相比较,陆地环境要复杂的多.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检测 启发学生观察课本14页中的动物图片,让学生自己说出图片中动物栖息的环境以及它们的运动方式? 演示课件:可以在找几组图片,让学生一起说。 1. 陆地气候相对干燥 为了防止水分散失,陆地动物的皮肤外都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 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水中动物一般是游泳,而陆地上的动物有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 3. 陆地上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 陆地动物用身体里的肺或气管呼吸. 4. 陆地上的动物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能够更好的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总结概括出陆地生活的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 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小组讨论说出图片中动物的栖息地:金丝猴(森林,攀援) 袋鼠(草原,跳跃) 蚯蚓(土壤,蠕动) 猎豹(草原,行走和奔跑) 白熊(冰原,行走和奔跑) 丹顶鹤(湖泊,行走和飞行) 虎(草原和森林,行走和奔跑) 蝴蝶(森林和草原,飞行(幼虫爬行) 学生观察水中动物和陆地动物的皮肤,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陆地动物的皮肤干燥? 。 学生观察陆地生活的动物与水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总结出它们的不同点? 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水中动物鱼是怎样呼吸的,比较陆地动物有鳃吗?陆地动物怎么呼吸? 让学生思考陆地和水中的环境是不同的,陆地上的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地壳的运动,人为的破坏都可能造成环境的改变,动物要去适应. 学生自己去总结. 提问: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课本中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由它们的栖息环境来与水中的环境进行比较. 学生对比水中环境和陆地环境联想.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填写记录表等教学活动.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探究 意图点评 1、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 2、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3、观察蚯蚓的运动。 4、了解环节动物的特征。 5、了解蚯蚓的.呼吸过程。 6、蚯蚓如何保持体温 7、回顾本节主要内容。 说先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找到的蚯蚓,并请同学讲述自己找到蚯蚓的过程。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总结出蚯蚓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结构特点,并要求学生写出书面观察结果 教师首先强调在做对照实验时要保持变量以外的其他条件都相同。并统一好实验的时间和规范好蚯蚓爬行距离的方法。 教师汇总全班的实验数据,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蚯蚓的运动特点。 总结蚯蚓的特征。 由蚯蚓的环节特征引出环节动物的定义,并介绍环节动物身体分解的意义。附带介绍一下环带、环节、体节的区别。 首先强调我们这里所说的呼吸是气体交换,纠正一些同学头脑中老是把呼吸理解成喘气。 蚯蚓靠皮肤呼吸。蚯蚓的皮肤和人的肺都是气体交换的界面,它们都有进行气体交换的作用。他们的差异只是在形态结构和部位上的不同,或者说一个是“外置的”一个是“内置的”。 教师简单介绍体温对动物的意义。 教师带领大家简单回顾本节主要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蚯蚓及如何找到的蚯蚓等,总结概括出蚯蚓的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 学生小组观察,并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完成书面观察记录。特别注意蚯蚓的腹面刚毛。 学生进行实验,多做几次重复实验并记录好实验数据,最后计算出蚯蚓在糙纸上和玻璃板上的爬行速度。 学生需了解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的意义,及环带等三个概念的区别。 学生需要真正了解呼吸的实质。理解蚯蚓的结构特点如何适应陆地环境。 了解体温对生物的意义,及蚯蚓如何维持体温。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复习本节内容。 首先激发同学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并为下面教学作铺垫。 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培养学生使用科学语言的规范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抽取有用的信息,并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来。 使学生在了解蚯蚓运动情况的同时,进一步熟悉对照实验需注意的问题。 使学生区分清楚一些易混淆的概念。 进一步强调陆地动物如何适应陆地环境。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教师导学 学生主体探究 意图点评 1、观察兔的外部形态。 2、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 3、比较兔和狼的牙齿 4、观察兔的内部结构 小结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5、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先让同学们观察课本中“观察与思考”的图片,或者播放与兔有关的录像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总结出前后肢的长度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 教师让同学们观察课本中“观察与思考”的图片 引导学生总结 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观察课本中“观察与思考”的图片和录像片,描述图的外部形态 观察兔的运动并测量其前后肢的长度,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前后肢的长度与运动方式的关系。 学生小组观察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之处,分析原因,总结出牙齿的不同与食性的关系 学生进行观察,并与人体的内部结构进行对比 各小组汇报调查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结合课本大熊猫的有关资料分析出保护动物气息的的重要性。 首先激发

篇3:《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反思

在本节教学中,存在几方面的不足有待改进: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本节中导入部分虽然能很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但花时间较多,导致后面的重难点时间上略显仓促,也导致在实验部分不能充分的.展开,实验教学的也显得有形无实。

2、课堂小实验做得效果不明显,可以说是失败的。这主要原因是教师课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充分预设。蝗虫的呼吸器管是气管,尽管在实验中把胸和腹浸在水里,虽然会导致蝗虫无法呼吸,但事实在蝗虫并不会因此而死亡。主要是由于蝗虫有气囊储存气体,蝗虫能在水中还能生存很长时间。以此为题材的题目很多,很多老师和学生都认为蝗虫会很快死亡,但事实与假设太不相同。所以课堂实验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篇4: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陆地生活的动物

这堂课我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资源利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模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教学,通过学生调查、资料收集、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实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养成教育。

篇5: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2、鼓励儿童大胆地在众人面前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3、学会用“我认为……因为……所以”句式连贯地说话。

二、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儿童已了解辩论的知识,并组织儿童看浅显易懂的辩论赛。

2、物质准备

字卡:我认为……因为……所以、虽然……但是……我认为、特别、有趣、独特、精彩、响亮、苹果队、雪梨队。

彩旗六面、知识问答题十道、号码牌十四个。

三、活动过程:

1、师生谈话,导入活动。

生:我认为人生活在海洋里好!

生:我认为人生活在陆地上好!

师:小朋友,人到底生活在海洋里好还是生活在陆地上好呢?请你们找一个同伴讨论一下。

2、儿童讨论后,教师小结。

师:原来小朋友当中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那今天我们就进行一次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人生活在陆地上好还是生活在海洋里好?》。

3、向儿童介绍辩论赛的规则。

教师组织儿童自由选择自己的立场,正反两方队员、拉拉队分别为自己队喊口号打气。

4、一一辩论环节。

教师向儿童介绍一一辩论的要求,要求儿童学习用“我认为……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儿童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给予简单的鼓励和评价。

5、驳论环节。

教师向儿童介绍驳论的要求,要求一方儿童用“我认为……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用“虽然……但是……我认为”的句式进行反驳,儿童进行对应驳论,教师在这个环节同样进行简单鼓励和评价。

6、教师小结。

我们的辩论赛到此告一段落了,小朋友都表现的很好。其实人生活在陆地上还是生活在海洋里都有好处和不好之处,关键的是我们从小要热爱学习,学会爱护环境,等我们长大了做科学家,我们一起到月球上住好吗?虽然今天辩论赛双方不分上下,但是我们必须分出输赢。怎么办呢?不过不要紧,下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更加精彩、刺激的知识抢答赛。

7、知识抢答赛。

篇6: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一天, 一群候鸟口渴了,飞到湖边,畅游湖中甘水。金鱼闹闹和伙伴们好奇地游过去,问:“你们是谁?你们从哪儿来?”一只候鸟停止了喝水,回答:“我们是一群候鸟,我们从东北来。”金鱼闹闹问:“那里好玩吗?我还从没去过那里呢。”候鸟想了想,说:“好玩是好玩,不过那里太冷了,我们没办法,才飞往南方过冬的。”“那你能带我去看看吗?”闹闹迫不及待地问。“这时候可不行,你会被冻僵的。”候鸟展开翅膀,准备继续飞向南方的旅程。“明年春天,春天行吗?”金鱼闹闹大声喊。“当然!”候鸟飞走了。

开春的时候到了,闹闹天天盼着候鸟飞来。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闹闹天天盼,天天盼,盼呀盼。终于,在春天的最后一天,候鸟飞了回来,还叼着一个氧气瓶。候鸟给氧气瓶里装满水,给闹闹背上,把闹闹驮在背上,飞向东北。

“哇!下面好美呀!”闹闹大声说。“ 这是山西,那儿是河南......”候鸟给闹闹指地名。

大约飞了几天,不知道停了多少地方,最终到了东北。此时,正是夏夜。候鸟们都飞到房顶上,叽叽喳喳地聊着天,“这里有什么好吃的?”金鱼闹闹急于知道这里的情况。“这里有榛子、山葡萄、蘑菇、木耳......等进了森林,你就能大开眼界了。”候鸟拦了拦翅膀,看着天空,说。

第二天一早,候鸟就启程去森林里,寻找食物。“木耳!”闹闹一跳一蹦地向木耳跳去,一口一口地吃掉那朵木耳。“你要尝山葡萄吗?”候鸟啄下一颗葡萄,递给闹闹“嗯,真好吃!”金鱼闹闹高兴地蹦了好高,他们愉快地度过了半年之久。

“闹闹,你要给家人带些吃的吗?”候鸟啄了一株人参,和闹闹一并驮在背上,展开翅膀。“就拿它啦!”闹闹指指驮在背上的人参,做好准备。“起飞啦!”候鸟驮起闹闹、人参、又采了一串山葡萄,飞往闹闹的家-----碧湖。

几天后,金鱼闹闹回了碧湖,给大家分人参和山葡萄,在这继续过回宁静的生活。候鸟和闹闹也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

作者|李秋实 三年级 西安交大阳光小学

篇7:《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

第一节 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海陆分布基本情况

了解与陆地和海洋相关的基本概念

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大小

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及组成

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能力目标:绘制简易的大洲、大洋经纬分布图

构建大洲、大洋分布的心理地图

根据经纬网图识别七大洲、四大洋的重要地理事物 教学重点:与陆地、海洋相关的基本概念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界线及组成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教学难点:构建大洲、大洋分布的心理地图 教学方法:设疑---观图---叙述---绘图---识图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设问:地球表面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展示幻灯片:地球表面海陆的立体空间分布)

转入新课:今天通过平面地图我们学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第一节《七大洲和四大洋》(幻灯片展示课题)新课教学: 一 海陆分布

1、设问(幻灯片展示问题):

a.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比例各占多少?陆地主要集中在哪半球? b.海陆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c.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布的是陆地还是海洋? 2学生看书并回答(课件展示结论)二 陆地

1、陆地基本概念

a大陆、半岛、岛屿、群岛、地峡、大洲(课件展示概念名称)b 学生看书

c 看图巩固识别基本概念(课件展示亚洲地图)

2、七大洲

<1> 七大洲分界线(课件展示问题)a学生看图查找

b 看图巩固识别分界线(课件展示世界地图)<2>七大洲的位置

A宏观把握七大洲的位置(课件展示问题及要求)a学生看图并叙述(课件展示世界经纬网图)b 绘图(方格经纬网图上绘制)

B 具体把握各大洲的组成及重要的经纬线(课件展示问题要求)

a学生看图并叙述及组成(课件展示各洲经纬网图)b识别并标注重要的经纬线及地理事物: 亚洲范围:中高东经,中高低北纬

经度: 60°E———东西经180° 30°E(西亚土耳其)—120°E(中国)

纬度:10°N(西亚、南亚)—70°N、10°S(东南亚)——70°N 0 60 E 经线: 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阿拉伯半岛东侧

090 E 经线: 叶尼塞河、阿尔泰山脉、吐鲁番盆地、昆仑山东侧(青海与新疆、西藏的界线)、不丹、孟加拉恒河河口

0 E 经线:漠河西侧、秦皇岛、渤海中部、青岛、太湖、杭州、福州、台湾西侧、菲律宾群岛西侧、澳大利亚西侧

0 E 经线:日本群岛东侧、新几内亚岛东侧、澳大利亚东侧(悉尼)180 0 经线:白令海峡以西、新西兰以东 欧洲范围 :小东经,中高北纬

经度:10°W(爱尔兰)——60°E

纬度:35°N———70°N 0 0 经线: 伦敦、英吉利海峡、伊比利亚半岛东侧

030 E 经线: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芬兰与俄罗斯的国界、黑海海峡东侧 60 0 E 经线: 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与阿富汗的国界、阿拉伯半岛东侧

非洲范围 :小东经,低纬度

经度:10E(本格拉寒流东岸)—40E(莫桑比克海峡)20°W(北非东部)——30°E(埃及尼罗河三角洲)、50°E(索马里半岛)纬度:35°N——34°30′S(好望角)

0 0 经线: 西非几内亚湾中部,20°E穿过非洲中部,30 0 E 经线:苏伊士运河、南非东海岸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23°26′从非洲北部和非洲南部穿过

北美洲范围: 大中西经,中高北纬

经度:180°—60°W 纬度:10°N(巴拿马运河)30°N(墨西哥湾)—70°N

180 0 经线:白令海峡以西、新西兰以东,120 0 W 经线:北美西海岸(洛杉矶),90 0 W 经线:哈德逊湾、苏必利尔湖西侧、密西西比河河口、墨西哥湾中部、中美洲,60 0 W 经线: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纽芬兰岛西侧、南美洲中部

南美洲范围:中西经,中低高南纬 经度:80°W——40°W

纬度:10°N——53°S 赤道西部是安第斯山脉,东部是亚马孙平原

60°E自中部穿过,自北向南是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拉普拉塔平原

南极洲范围:全经度,南高纬

经度:跨经度最广大的大洲

纬度:绝大部分在南极圈以南,但南极半岛除外。

我国的南极考察站: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中山站(在南极圈内)三 海洋

1、海洋基本概念 a大洋、海、海湾、内海、陆间海、海峡(课件展示概念名称)b 学生看书

c 看图巩固识别基本概念(课件展示欧洲地图)

2、四大洋

<1> 四大洋分界线及大洲大洋面积大小比较(课件展示问题)a学生看图查找

b 看图巩固识别分界线(课件展示世界地图)<2>四大洋的位置及组成

a学生看图并叙述其组成(课件展示问题要求)

b具体把握各大洋的组成及重要的经纬线(课件展示世界海洋经纬网图)四 课堂练习

1、绘图展示(学生作业)

2、经纬网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幻灯片展示)

3、高考演练(幻灯片展示)五 课堂小结

1、知识小结(幻灯片展示)

2、学习方法小结:区域地理在高考中是以区域地图为载体,考查高中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要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做的是区域定位,也就是要根据经纬度、海陆分布、及重要的地理事物确定区域位置。六 板书

陆地----七大洲(组成及位置)

海陆分布

海洋----四大洋(组成及位置)

篇8:《生命动物怎样生活》的教案

【教学要求】

1、经历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2、培养学生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归纳,从而感知动物是怎样生活的。

4、培养学生互相交流的动力,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同学们分享,从而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生对一种动物较全面的动态观察过程。

2、难点:围绕主题进行针对性的交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猫、鸽、龟、青蛙、鱼、蜻蜓等动物或图片。

2、每人一份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1)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2)回顾以往见过的动物。① 回顾上一学期观察过的蜗牛、蚂蚁、蝗虫、蚕等动物。② 问:其他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又是怎样生活的呢?(注意引导学生从动物的基本生活需要,生长变化过程,繁殖后代的方式,怎样运动,以及环境等因素对它们的反应等。为下面有目的进行观察作准备)。

2、分小组对选定的一种动物进行观察。讨论: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① 问:我们要观察一种动物,那么观察什么?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进行板书。(学生们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教师引导学生从动物的基本生理特征、生长变化过程、繁殖及运动、环境等主要关及到动物生存方面进行观察。)

② 问:怎样观察?碰到观察不到的内容怎样办?(这里教师既要交代观察时注意事项,比如不要伤害小动物、小组合作、做好记录等。同时对一些无法在课堂上进行观察的内容如怎样繁殖、环境对它们的影响等,引导学生进行查资料的方法解决。)

3、学生分小组观察,并作记录,教师巡视。(小组可以按所观察的动物名称分组。)

4、小组对所观察记录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作好汇报、交流的准备。

5、分小组全班交流。

(1)小组中选出一个代表上台交流。小组的其他成员作补充。

(2)其他小组提出各类问题,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指正,对不完整处进行补充。如果问题不在他们小组观察范围内,或无法回答,下课后小组成员再进行观察、研究,作课后的延伸。

篇9:地理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

2、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教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七大洲、四大洋挂图、拼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提问: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是谁?他进入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什么样子?

回答:杨利伟,蔚蓝色的星球。我们今天学习一下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活动: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地球仪,用透明胶将地球仪一分为二(可选择任一方式),要求学生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回答:海洋大。

讲述: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提问: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该叫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回答: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因此叫做地球。

课件展示:大陆、岛屿、半岛等示意图。请同学们在地球仪找出任一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并说出其区别。

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活动: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小结:东半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西半球:南北美洲

北半球: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半球: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南极洲

赤道穿过: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亚欧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活动:玩拼图,记轮廓。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学生积极参与,在拼图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就请别的学生来纠正。)

篇10:第四单元 动物的生活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运动第一节运动的基础

学习目标:1.识记骨、关节、骨骼肌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2.知道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3.能列举出脊椎动物运动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新知自学

知识点一:脊椎运动的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

骨:杠杆作用;

骨连接:支点;

骨骼肌:提供动力。知识点二:长骨

2、长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

(2).长骨的生长、再生

长粗和再生:靠_骨膜 内层_成骨__细胞的分裂。

(2)长长:靠__骺端软骨层

细胞的分裂。

(3).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硬而不脆。坚而不重、硬而不脆的性质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支撑和运动。知识点三:关节

3、骨连接的种类:(1)无活动性的骨连结,如颅骨的连结。(2)有一定活动性的骨连结,如椎骨之间的连结。(3)关节:能够活动的骨连结,如肩关节、膝关节等。

4、关节的结构:

(1)、基本的结构:

(2)、关节周围或关节腔内有_韧带_,增强了关节的__灵活性和牢固性__。(3)、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有关的结构分别有:

提示:(1)灵活性: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和关节囊、韧带。

(2)牢固性:关节头和关节窝的结合,关节囊和韧带。

知识点四:骨骼与骨骼肌

5、骨骼肌的组成:肌腱(两端)和肌腹(中间)。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完成

学习目标:1.理解动物躯体运动的发生。

2.概述屈肘和伸臂的机理。知识点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1、骨和骨骼的区别:

(1).上肢骨就是骨骼,因为它是有尺骨,桡骨等许多块 的骨组成的整体;成年人骨骼是由206块骨通过不同的方式连结成的。(2).单独的一块则是骨,如肱骨、肋骨等。

2、哺乳动物运动的完成:骨骼和骨骼肌协调配合完成。骨骼由骨和骨连接组成。

3、曲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 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垂直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某人右上肢瘫痪(肌肉不能收缩),是由于(控制右上肢的神经受损)

5、运动产生的过程:神经刺激→骨骼肌(收缩)→骨(绕关节运动)

6、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

神经系统:控制运动,提供运动的指令。

消化系统: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呼吸系统:提供能量利用和转化时需要的氧。

循环系统:运输氧和养料,排除废物。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

1、动物的行为就是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它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以及动物的取食、繁殖、攻击和防御等动作。

甚至动物竖耳静听、发出声音、改变体色、静止不动、注目凝视等都是动物行为的一部分。

2、动物行为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它不仅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并且还包括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第二个特点:它是由于适应环境而产生,对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第三个特点:动物行为是 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和激素调节产生的,所以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3、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对人有益的动物,控制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

2.举例说出研究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特点 难点:动物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 实验:(课本80页)蜗牛取食行为靠身体的 结构完成。

大家谈(81页):

阅读知识链81页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行为的概念 2动物行为的产生是由

3动物行为的意义 阅读实际用回答

人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测一测:

1.动物行为泛指动物的动作或活动。下列是动物行为的一项是()A. 田鼠的取食 B.大雁南飞 C.猫捉老鼠 D.以上三项均是

2.动物在自然界表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对其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的适应。那么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A. 只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B.把有害的动物全部消灭

C.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D.以上三项都是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 孔雀开屏 B.两只蟋蟀在斗架 C.蜜蜂的舞蹈 D.鲸“喷”水 4.对于动物行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行为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B.动物行为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C.动物行为是由适应生活环境产生的,对于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D.动物行为是动物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产生的 5.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之一是控制有害的动物,鼠类是有害动物。其危害是()A.咬坏衣物、污染存粮 B.盗食谷物、传播疾病 C.啃咬青苗、破坏田埂 D.以上三项都是 6.动物的行为是指()A. 动物的心脏跳动 B.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 c动物的呼吸 D.动物的动作或活动

7.鼠类的行为表明鼠类是有害动物。常用的灭鼠方法有()A.器械法 B.药物法 C.生物灭鼠法 D.以上三种都是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两只公羊在打架 B.鸡的育雏 C.老虎心脏的搏动 D.变色龙改变体色

9.动物的气味在个体间起通讯作用是动物的“语言”。下列不起通讯作用的是()A. 椿象在受到攻击时,释放臭气 B.狗在走路时,隔不远撒尿留下气味 C、黑尾鹿遇到危险时,释放香草味 D.老虎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撒尿留下的气味

课题:第二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教学重点难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兔子在逃跑时竖起尾巴;鸟类在逃跑时发出鸣叫声。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动物们各种有趣的行为。运用所学的知识,想一想,各种动物的行为对它自身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新课导入: 一探究课本84页:

二、阅读知识链区别7种动物行为,回答问题

1、动物行为类型包括、、、、、、2、攻击行为是动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相互攻击。其特点是

3、防御行为是动物之间发生的保护性行为。

三、检测

1.两只狗为了争夺一块骨头在打架,属于动物的()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社群行为 D.繁殖行为

2.有一种无斑雨蛙,在光滑的绿叶上面时呈绿色,而在粗糙的树皮上时呈棕色。对于无斑雨蛙来说,这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体色的行为属于()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贮食行为 D.以上三项都对

3.一种鹈鹕成群地在海滨岩石上筑巢,从周围的海洋里捕食鱼类,并且在这里进行繁殖。这种行为是()A.防御行为 B.繁殖行为 C.社群行为 D.节律行为

4.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和图案,这种行为对比目鱼来说()A.不利于保护自己 B.属于节律行为 C.属于防御行为 D.属于觅食行为 5.下列行为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A.杜鹃把卵产在大尾莺的巢里 B.家鸽用“鸽乳”喂养幼鸽 C.两只狗在争夺一块骨头 D.天冷时,老母鸡把雏鸡护在翼下 6.下列几种动物有社群行为的是()A.蚂蚁 B.野兔 C.绵羊 D.猪

7.驯鹿在最北部地区度过夏季。夏天过后,它们便迁往南部过冬。这种行为属于()A.繁殖行为 B.社群行为 C.防御行为 D.节律行为 8.每当春季的夜晚,常会听到猫的叫声,这种现象属于()A.繁殖行为 B.节律行为 C.贮食行为 D.社群行为 9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 两只雄海豹为争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B 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c.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 D.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 10.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 两只公鸡为了一只虫子而打架 B.两只狗为了争吃一块骨头而争斗 c.黄鼬在追小鸡 D.两只蟋蟀为争夺巢穴、配偶而发生战斗 11.在繁殖后代时,既不孵卵又不育雏的鸟是()A.杜鹃 B.大雁 C.海鸥 D.孔雀 12.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行为? A.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E.节律行为(1)清晨喜鹊在树梢上鸣叫()(2)新西兰有种原始蜥蜴,一年中有半年冬眠()(3)孔雀开屏()(4)两只黄鼬为争夺一只鸡而争斗()(5)黄鼬遇到敌害,肛门旁的臭腺释放臭气()(6)老猴发现猛兽后,高声吼叫并带领猴群逃跑()

课题:第二章第三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举例说明两种行为的概念。区别这两种行为。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 教学过程: 身边事资料分析 89页 大家谈 知识链

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以将动物行为分为_______行为和_______行为。1.实际用

1.动物的精彩表演2.警犬的应用3.特殊训练的海豚4.山喜鹊 想一想:试试看

1.有一种蜜蜂的工蜂,它会掀开已死的幼蜂的巢室的盖子,然后把死蜂取走。这种行为是___________,是由体内的________决定的。

2.母狼如果在哺乳期失去了幼仔,它会继续哺育其他动物的幼仔,甚至人类的婴孩(如狼孩)。母狼的这种行为属于()A. 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攻击行为 D.贮食行为

3.蜜蜂采蜜、鸟类迁徙等动物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所以叫做()A. 学习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贮食行为 D.防御行为

4.刚孵化出的小蝴蝶,立刻就能腾空飞翔,这种行为是()A. 攻击行为 B.节律行为 C.学习行为 D.先天性行为 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 蜜蜂采蜜和猫捉老鼠 B. 蚂蚁做巢和牛耕田 C. 母鸡育雏和蛇的冬眠 D. 蜘蛛结网和马拉车

6.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 红雀喂幼鸟 B.蜘蛛结网 C.野鸭的迁徙 D.鹦鹉学舌

7、决定先天性行为的是()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体内激素 D、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 8.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它们()A. 适应复杂环境 B.逃避敌害 C.找到食物 D.找到配偶 9.把两边相关内容写在横线上。

①蜘蛛织网 A.先天性行为 ②黑猩猩设法取到挂在高处的香蕉 ③大雁南飞

④经调教的猪,能定点吃食、睡觉、排便

篇1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精选教案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判读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能在找出七大洲,说出与周边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

3.能够说出各大洲的分界线并在地图上找出相应位置;

过程与方法

1.展示图片和阅读地图册,提高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学习定义,区分不同海陆的定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读图与识图,提高学生热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世界各大洲基本状况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陆地的相关概念;

2.七大洲的地理分布、概况、分界线;?

3.各大洲大致的经纬度范围及通过的主要经线。

教学难点

1.构建学生的心理地图,准确描述七大洲相对位置;?

2.说出一些大洲大致的经纬度范围及通过的主要经线。

【导入新课】?

ppt展示太空视角下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对思考对地球的基本认识。?

提问:准确的说,地球是“地球”还是“水球”

相关知识拓展: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对地球的描述:“天空非常的幽暗,而地球是蓝色的,看起来一切都非常清澈。”并加以解释:蓝色是海洋的颜色,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四环导学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课前完成《自主手册》P141相关内容;

2.同学展示其自主学习成果;

【合作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完成下列活动,各组派代表展示。

1.结合地图,描述七大洲地形特征。

洲名 地形主要特征 亚洲 ⑴地形 ,起伏很大, 面积广;

⑵地势中部 ,四周 ,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⑶大陆东缘有 带,靠近火山地震带和 火山地震带。 非洲 ⑴地形以 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⑵东部纵贯着巨大的 裂谷带;

⑶山脉少,分布在西北和东南角高原边缘 欧洲 ⑴ 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⑵地势 ,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 ,中部 ;

⑶冰川地貌广布 北美洲 ⑴地势东西 ,中部 ;

⑵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 ,东部是 、,中部是 ;

⑶冰川地貌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⑴西部为南北纵贯的 山脉;⑵东部为 、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⑴地势 。地表起伏和缓;

⑵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 ,中部为 ,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⑴世界上平均海拔 一洲(2350m);

⑵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2.在世界地图中标出各大洲重要的半岛、岛屿、海峡、运河和海域。

亚、欧洲: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土耳其半岛、朝鲜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中南半岛、日德兰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日本海、北海、波罗的海;

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朝鲜海峡、白令海峡;大不列颠岛、冰岛、斯里兰卡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台湾岛、海南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莫桑比克海峡;

北美洲: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纽芬兰岛、格陵兰岛、拉布拉多半岛、佛罗里达半岛、尤卡坦半岛、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麦哲伦海峡、火地岛;

大洋洲: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

篇12:高中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案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和降水的水平分布规律及主要气候类型。

3.世界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4.世界人口的增长及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分布、世界面积大国及领土。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占29%。

分布特点: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在任何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各大陆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略呈倒三角形。

某些大陆还南北对称,某些大陆的东部边缘被一连串的岛屿群环绕,形成向东突出的岛弧。

二、世界陆地

1.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

一般把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叫做大陆,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半岛。

世界最大的陆地是亚欧大陆。

世界最小的陆地是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2.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1)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及亚洲和大洋洲岛屿部分。七大洲中,欧洲、南极洲没有热带,非洲、南美洲没有寒带,亚洲、北美洲跨寒、温、热三带。

(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各大洲分界线:

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欧非两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

三、世界的海洋

1.洋、海、海峡概念

广大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通的四个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排列)

上一篇:下沙中心小学少年宫简介下一篇:上班工作要求与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