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2024-05-23

幼儿教学活动教案(精选14篇)

篇1: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篇2: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每天学习1小时,3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4天记忆1000单词,30天轻易突破中小学英语、四六级、商务英语、GRE。适合于各类想学英语的人群! 中国最领先的`英语学习。点击进入>>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你能想象吗?用100万倍的记忆力来学习英语,将是怎样一种震撼!也许.....你可以成为这项重大突破的最大受益者!点击进入>> 20最火爆的英语学习方法!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激活100万倍英语记忆潜能,使英语就像录音一样永久储存于右脑中,绝对的英语语感,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 点击进入>> 幼儿英语教学法教案

篇3: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一、幼儿教学活动应该丰富且生动有趣

“小学化”发展趋势极大地阻碍了幼儿教育建设, 这是忽视幼儿特性、违背幼儿教育本质的错误行为。从某种意义而言,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启发幼儿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在引导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前提下为小学教育提供基础。

以语言活动为例, 幼师如何将幼儿语言活动打造得更加生动有趣, 如何迎合幼儿的喜好和生理特点成为一个难题。首先, 幼师可以设计更丰富的语言活动种类, 包括唱歌、朗诵、讲童话故事等。其次, 幼师也可以以童话剧的形式开展语言活动。例如, 幼师以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为基础设计情境故事, 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 并在角色扮演中进行语言教学和练习。这就打破了传统语言活动枯燥死板的限制, 迎合了幼儿的兴趣, 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在达到语言教育的同时让幼儿保持快乐。

二、幼儿教学活动应该考虑幼儿的兴趣

幼儿阶段是人类成长的重要阶段, 是塑造孩子心理和兴趣的关键时期。例如, 教师在组织和安排某项教学活动时应该征集幼儿的意见。教师提出多种方案供幼儿讨论和选择, 不但能够更准确地迎合幼儿的兴趣,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尊重, 也有利于幼师引导幼儿做出恰当的选择。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 部分幼儿喜欢以故事会的方式进行教学, 部分幼儿则喜欢以某种主题为核心与教师进行交流。对此, 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前提供给幼儿更多的选择, 如让幼儿选择以故事会、讨论会或者歌唱会等形式开展语言活动, 提高幼儿主动参与的热情。

总的来说, 幼儿教育应该由丰富趣味的教学活动进行填充, 真正引导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幼儿的兴趣, 提高自身能力, 制订更丰富且高质量的教学活动, 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基础上, 切实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摘要:思考优化幼儿教学活动旨在丰富幼儿教学活动的形式, 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趣味性, 进而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和提高幼儿教育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优化策略,幼儿,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篇4: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吴巧云.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J].考试周刊,2016(73):187.

篇5: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绘本教学教案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AB血型

幼儿园绘本教学教案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_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_AB血型 TITLE=幼儿园绘本教学教案  04月20日 适合能自由发挥的职业。 埋头事业之后,金钱、名声及头衔自然而来。 只要持之以恒,获得成功并非难事。 加强金钱观念,拥有一定的积蓄,以备急需之用。 AB血型 AB血型人的`主要特点是:给人以优雅、柔软的印象。 一、具有自我约束、忽冷忽热之基本特质。 二、具有自我发现、科学分析之固定特质。 三、具有自我警觉、疏离意识之变动特质 AB血型人的长处是思想敏锐、观察仔细、热心、认真、富于同情心和自我牺牲精神、善于反省。 性情急躁、反复无常、忧郁、爱发牢骚等是AB血型人的缺点。 尽管知识渊博,但仅能将一小部分付诸实行,这是AB血型人的缺点之一。特别是对sina

篇6:幼儿探索活动方案幼儿园教案

1、材料准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收集“光”的相关资料、图片和仪器,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三棱镜、望远镜以及能在透镜下观察的各种标本和实物,还有教师自制的暗箱、多面镜、太阳能热水器模型、动物转盘、变色陀螺、潜望镜、万花筒等材料。

2、经验准备:设置“问题箱”,请幼儿将自己发现的有关光的“小秘密”和“为什么”采用文字、画面、符号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放入“问题箱”中,教师以此来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兴趣点,师幼共同确定研究方案和主题网。

系列活动

美丽的彩虹

活动目标:

1、了解光谱现象并认识彩虹的七种颜色。

2、引导幼儿在探索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色彩的美,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在盛水的玻璃鱼缸两端倾斜30度左右各放置一面镜子,调整适宜的位置使阳光斜射入水中,折射后在墙上出现一段“彩虹”。

2、平面镜、水盆、三棱镜、手电筒等材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活动室的“墙上彩虹”,自由讨论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1)说一说“彩虹”由几种颜色组成?

(2)猜一猜“彩虹”从哪儿来?

2、将盛满水的盆和平面镜放在阳光下,鼓励幼儿尝试调整平面镜和光照的角度,自己寻找“彩虹”,从中发现阳光与“彩虹”的位置关系。

3、观看有关的碟片“彩虹的产生”,讨论问题:“为什么我们现在在夏季的雨后很少看到彩虹了?”从而引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区域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早、中、晚三个时段活动室内“墙上彩虹”的位置、大小变化情况,并画出相应的观察记录。

2、将三棱镜、手电筒等材料投放科学区中供幼儿继续探索光谱的秘密。

家长参与

请家长为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看到的彩虹,要求讲清时间、地点、景象,并和幼儿一起画出美丽的彩虹。

各种各样的镜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镜片,了解其特性和用途。

2、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细致性、敏锐性,发展幼儿的分析、综合能力。

活动准备

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各类昆虫标本和图片。

活动过程

1、自由观察,发现问题。

请幼儿用不同的镜片看昆虫标本和图片,并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描述。

2、引导幼儿归纳概括各种镜子的特征。

如:中间厚、周围薄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大,是凸透镜;中间薄、周围厚的镜片看东西会变小,是凹透镜。

3、思考它们各自的用途,对幼儿的大胆想象给予鼓励。

区域活动

1、利用平面镜、废旧长条纸盒制作潜望镜和万花筒。

2、在凸凹不平的泡沫板上粘贴铝箔纸作成简易哈哈镜。

3、用凸、凹透镜、纸筒、橡皮泥做望远镜。

家长参与

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家庭中的生活用品如:近视镜、老花镜、穿衣镜、汽车反光镜等,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镜片?有什么用途?

光的直线传播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及有趣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性质。

2、培养幼儿动手进行科学小实验的兴趣与习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及各种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手电筒、中粗软管、暗室

活动过程

1、通过开展户外游戏“踩影子”和室内游戏“有趣的手影”,引导幼儿思考问题:

(1)为什么在阳光下我们会有影子?

(2)还有哪些发光的物体会使我们出现影子?

2、将幼儿带入暗室,利用手电筒和中粗软管做小实验“光不会拐弯”,教师适时帮助幼儿确立“直线传播”这一科学概念。

实验方法: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拉住软管的两端,一名幼儿用手电筒从管口向内照,另一名幼儿观察软管在拉直和弯曲时,看到的光有何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3、说一说光的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区域活动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自制“阳光时钟”。

其它活动内容

1、在室外、向阳的窗台、室内分别种植菜苗,幼儿观察每种菜苗的生长情况并做记录,通过对比使幼儿感知植物的向光性。

篇7:幼儿谈话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1、 学念儿歌,学习使用礼貌用语。2、 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念儿歌。活动准备:玩具娃娃一个,CD 活动过程:1、 教师出示玩具娃娃,和幼儿握手问好,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分句学念儿歌。教师:小娃娃是我们的好朋友,瞧,她来了。让我们跟她打个招呼吧。(引导幼儿边对娃娃招手,边说“你好,你好”。)

教师:小娃娃来了,我们要怎样欢迎她?(引导幼儿边与娃娃握手,边说“欢迎,欢迎”。)

教师:小娃娃会怎样呢?(用娃娃表演边拍手边高兴地说“谢谢,谢谢”。)

教师:小娃娃要走了,我们跟她说再见吧。(引导幼儿边摆手边说“再见,再见”)

教师小结:大家这么有礼貌,一定会有更多的好朋友。

二、学念儿歌《好朋友》。

教师:有一首儿歌是说好朋友的,我们一起来听听。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学念儿歌2-3遍。

好朋友

我有一双小小手,

拉来许多好朋友。

“你好,你好”招招手,

“欢迎,欢迎”握握手

“谢谢,谢谢”拍拍手。

“再见,再见“摆摆手。

三、儿歌表演。

教师:你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请你喝好朋友一起念一念儿歌。

幼儿自由找朋友,并和朋友一起边念儿歌边表演。

篇8: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一 )案例描述。在一次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参观活动中 ,老师在向学生展示“蝴蝶”的图片之后台下议论纷纷,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对蝴蝶的看法。小明说:“夏天到了,我们家的窗台上能看到蝴蝶,它有黑黑的翅膀,上面还有一些小点点。”琦琦说:“我经常在我妈妈的头发上看到它,它一闪一闪的,五颜六色。”每个小朋友都在争着描述自己看到的蝴蝶,但是老师认为这样打乱了教学秩序,一直在限制学生的发言,频繁地使用“大家安静”、“专心听老师讲课”的语句 ,使很多学生无法说出自己眼中的蝴蝶,“说画”活动到此为止。随后便开展了教学活动,描述一些黑板上蝴蝶的样子,并教学生具体的绘画步骤。这时,小明说:“老师,我见到的蝴蝶和黑板上的不一样。”小明的话语使大家产生共鸣,台下孩子又开始交流。老师立刻发表自己的言论:“大家都安静,认真听老师讲课,到时谁画的蝴蝶和老师的不一样,我就找谁。”本来又一次热烈的“说画”活动再一次被老师给压制下去了。在随后课堂绘画中,有的学生向老师反映自己不会画,老师便过去握着孩子的手,一笔一画地教孩子, 让孩子按照老师的思路画。这位老师跟我说:“孩子年纪还小 , 不要奢求他能画得多好 , 只要动笔就行了 ,如这幅画三分之二都是我画的。”但一位学生跟老师说:“老师,我不会画,我不想画了。”而老师的回答是:“来幼儿园就是要学会画画,小朋友们都不要向他学习。”课堂结束后,那位学生没有画出蝴蝶,老师便在他的画纸上自己画了两只完整的蝴蝶。

(二 )案例分析。通过以上案例描述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1.幼 儿 “说画 ”易受老师的压制

从案例可以看出,课堂开始之前,很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对蝴蝶的认识,并且进行描述,但都被老师的“安静”两个字给压制住了。在课堂开始的时候,鼓励儿童将自己看到的物体说出来,可以让老师清楚地知道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便于教师调整本节课的开展方向,更好地激发儿童参与课堂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同时儿童能学到更多绘画本领。而这些全被老师的“安静”两字破灭了,拦截孩子的“说画”。

2.教 师对儿童 “说画 ”理解错误

(1)认为“说画”是注意力分散的表现

在开始之初,很多学生发表自己对“蝴蝶”的描述,但很快都被老师给制止住了。课后跟老师交流时发现,老师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孩子的讨论是分散注意力的表现, 因此老师对孩子讨论现象非常敏感,一旦发现便会制止,以免孩子注意力分散现象。但是很多时候事实并不是这样,在老师禁止学生说话之后,很多学生开始偷偷交流与课堂内容根本无关的东西,注意力彻底分散。

(2)忽略“说画”体现的是孩子的审美

在打断孩子“说画”之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蝴蝶的样子,并教孩子一笔一画的具体步骤,让孩子模仿自己的步骤。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用自己的权威控制课堂,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骤进行,将话语权掌控在自己手中,孩子根本没有发表言论的机会,而孩子“说画”体现的个人审美却受到老师的忽视。

二、绘画教学中对幼儿“说画”的改进与建议

(一 )案例分析。在一次教学观摩当中 ,一位小女孩的图画被要求重画,原因是老师要求画的是春天的景象,而小女孩由于涂了过多颜色,整张画纸呈现出黑色。此时老师便向小女孩描述春天应该出现的东西, 并要求小女孩画出自己描述的事物, 但是小女孩还是说:“老师, 我看到的春天不是这个样子的。”但老师并没有理睬,只剩下小女孩无奈地画着老师眼中的春天。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另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面对一张黑色的春天画,并没有责备小女孩,而是耐心听完孩子对这张画的诠释。

两个老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 体现了他们心中的教育观的不同。而提高孩子参与课堂的激情,引导孩子的“说画”正需要老师改变自己的观念 ,树立“感同身受”、“欣赏”的教育观。

(二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幼儿和成人的思想毕竟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成人应当尊重他们的世界,并且感受他们的世界,而不是将自己的感悟、想法强加给儿童。幼儿的“说画”就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展现的过程,老师应当明确自己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尊重儿童的“说画”,感悟儿童的内心,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

(三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老师应树立以“感受与欣赏 ”、“表现与创新”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活动当中 ,老师对儿童的“说画”应当表现出自己的理解与尊重,并且为孩子创造机会,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美,抒发自己对美的感受,提高其创新和创造能力。其次,教师应引导孩子抒发对美的理解,通过对孩子精神的领导,而不是绘画技能的领导,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的现状,并且提出自己的一些教学意见。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发现,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出现儿童“说画”现象是难免的,但是由于教师对儿童“说画”的错误理解,导致很多儿童“说画”现象受到老师的压制,无法充分表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因此,应当重点从教师的角度对幼儿“说画”进行改进。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明确“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明确自己与儿童在课堂当中的角色分配, 转化自己的教育观念, 引导幼儿“说画”,提高幼儿的审美。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两个案例具体分析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篇9: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关键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 幼儿 提问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14-02

一、问题的提出

提问是一种言语交流活动,是儿童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也是儿童合作学习的一个工具。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随着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视,儿童的问题发现、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拟探讨3~6 岁儿童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的现状,为教育科学实践提供事实资料。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观察对象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提问行为,为保证研究收集资料的可靠性、可信性,特别选取了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中的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2.问卷调查对象

分别对六个班级的带班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从教师角度了解幼儿平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情况,包括提问的频次、内容、类型等以及他们所观察到的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提问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三、研究过程

(一)幼儿提问的总体现状

1.幼儿提问的数量

本研究共观察了六个班级共计31个集体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分年龄班随机抽取,其中包括小班11个,中班11个和大班9个,均为集体教学活动,涵盖了各领域的教学活动。

在所观察的31个集体教学活动中,发生幼儿提问事件的活动为17个,约占总数的55%。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在当前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提问的现象客观存在,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主导,教师剥夺幼儿发问权,培养“无问题”儿童的现象,这也体现了幼儿教育改革中提倡促进幼儿主体性发挥,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理念初见成效。但是,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还是占较小的比例。

2.幼儿提问的诱发原因

A真正的好奇。

B环境干扰。

C教具或指导模糊。

D期望评价。

E检查愿望。

F遇到困难。

G引起他人注意。

结果表明,诱发幼儿主动向教师提问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呈现教具时或做出指导时不够明确甚至有错误的情况,也就是幼儿的探究行为或其活动的实施受到阻碍;其次当幼儿自身遇到困难寻求教师帮助或者希望教师对于他(她)的愿望给予满足时幼儿会向教师提出问题。另外有部分幼儿渴望得到教师的正面的评价,部分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这些幼儿也会向教师发问。由此可见与教师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提问。

3.幼儿提问的类型

本研究发现幼儿的提问类型以探究求知型居多,他们的提问大多是為了获取知识,解决活动过程中自身所遇到的困难和疑问。其次,在幼儿提问中,幼儿为了满足自己情感的需求,寻求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表现出的提问行为也较常发生。

曾有研究者发现幼儿在日常提问中探求性的提问内容较少。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好相反,原因在于本研究将提问处于集体教育活动的环境之中,并且界定为以教师为提问对象的提问行为,规定了特定的研究范围。较日常一日生活而言,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是更紧张、有序的环境。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提问时,提问内容多数是围绕教学活动中的内容展开,特别是当幼儿在完成任务时发生困难、产生疑惑需要探究问题时常常引起幼儿主动的思考和发问。先前的研究与本研究也取得了相同的研究结果,即幼儿提问中有相当数量的问题与情感需求有关。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幼儿的提问经常与其自身的情感需求相联系,当幼儿解决困难时需要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或者帮助时,幼儿会主动向教师提问以满足其自身情感需求。

(二)幼儿提问的性别差异

从总体上看在集体教学中,男孩的提问数量虽高于女孩,但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小班阶段,女孩的提问多于男孩,但无显著差异;中班阶段,男孩的提问多于女孩,但无显著差异;但是大班阶段,男孩的提问明显多于女孩,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出的现状与幼儿的语言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通常来说, 女孩言语能力发展早于男孩。因此, 在小班组中, 女孩提问多于男孩,是因为女孩的语言能力和积极性早于男孩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 动作更加灵活, 相比较而言, 男孩的活动能力比女孩强, 他们的欲望和探索的范围也较女孩广, 中、大班的幼儿中男孩的提问多于女孩。在观察中发现特别是在探索活动中, 常常男孩子比女孩子更积极, 提问涉及的内容也比女孩要广泛。

1.提问内容上的性别差异

从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男孩探究求知型提问的比例高于女孩,女孩在情感需求型提问的比例高于男孩。在观察中发现,男孩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比女孩更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在完成任务遇到困难时更喜欢自己钻研探究,向老师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以帮助自己解决困难。在这方面,男孩比女孩的提问更具积极性。另一方面,女孩在提问时多是与自身情感和需求相联系的问题。在情感方面,女孩比较感性,男孩比较理性。当遇到问题时,女孩更习惯于向老师寻求帮助,较男孩而言略缺少探索精神;在体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女孩略低于男孩。这就决定了女孩的提问更多地是向教师寻求帮助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幼儿提问的年龄差异

1.提问数量的年龄差异

结果显示,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数量随着年龄增长存在显著差异。小班提问数量为5人次,中班为12人次,大班为32人次。观察所得数据显示,三个年龄组在提问数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5—6岁组(大班)提问数量最多,4—5岁组(中班)提问数量次之,3—4岁组(小班)提问数量最少。由此可证明,提问数量会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提问内容的年龄差异

结果显示幼儿提问内容上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

但是根据所收集数据的比例以及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存在以下现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提问的总体数量显著增长;探究求知型内容的提问占各年龄阶段幼儿提问的主要部分,在大班中表现更为突出;常识了解型内容的提问所占各年龄班总提问比例的数量以中班最为突出,在大班较少出现。

四、研究结论

(一)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以教师为提问对象的提问行为的发生比例仍然较少。尽管发生提问行为的活动的数量占到了所观察的教学活动总数的一半,但是在班级中,发生提问行为的幼儿数量的比例却很低。可以说,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提问行为发生比率低。

(二)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影响幼儿提问的因素有很多,各种因素都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特点的幼儿起着刺激作用。其中,阻碍幼儿探究的教具及指导语模糊因素以及和幼儿情绪情感的需求相关的因素对幼儿提问的影响作用较大。在研究中,也发现教师的指导语、行为、教具准备等因素也成为引起幼儿提问的重要因素。

(三)根据幼儿提问的内容,将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以教师为提问对象的提问分为常识了解型、探究求知型和情感需求型三种类型。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提问多为探究求知型,其次情感需求型的提问也较频繁。

(四)幼儿提问现状存在着年龄差异。在提问数量上,提问数量与幼儿的年龄成正相关,存在显著差异。在提问内容上,不存在着显著的年龄差异,但是男女生在提问内容上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篇10:幼儿数学活动教案

学习区别宽窄、厚薄、长短并能正确用词表达。

学习按照长短、宽窄、厚薄的差异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教具:宽窄不同的纸条,厚薄不同的毛衣、纸、书。

学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区别宽窄。出示两张宽窄不同的纸条。

“这是什么?有什么不用?”“哪个宽?哪个窄?你怎么知道的?”“找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是宽的?哪些东西是窄的?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宽的?哪些东西是窄的?

区别厚薄“我这里有几样东西,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摸一摸,它们有什么不同?”“哪个厚?哪个薄?想想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厚有薄的?

小组活动:

第一组:按宽窄排序。

第二组:按厚薄排序。

第三组:按长短排序。

篇11:幼儿小班活动教案

一、来园活动: 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玩钻圈圈游戏,鼓励他们多人有秩序进行。

2、带领幼儿动作有力,有节奏地做好早操。

3、观察幼儿在活动中出汗情况和活动量情况,及时提醒幼儿擦汗和调整活动量。活动准备:

1、早操音乐

2、钻圈圈所用到的道具 活动引导:

1、检查幼儿衣服、鞋子等情况,为活动做准备。

2、引导活动,放松关节

转转转,我们小手转起来;扭扭扭,我们身体扭起来;跳跳跳,我们小脚跳起来;跑跑跑,大家一起跑起来!

3、教师领操,引导幼儿有精神动作有力,合拍做操。

4、随机练习个别做得不到位的操节。

5、引导幼儿排好队进行钻圈圈游戏。

6、提醒出汗的幼儿用纸巾小毛巾擦汗,减少活动量。

7、鼓励幼儿介绍并演示自己玩了什么新花样。

二、生活活动(盥洗、喝水)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用正确方法洗手。

2、引导幼儿喝水时要慢点不要呛到。活动指导:

1、幼儿盥洗:观察幼儿洗手情况,是否手心手背搓干净,是否在水槽中将水甩干等等,并随机指导。

2、幼儿喝水:观察幼儿喝水情况,及时指导个别幼儿喝水要慢点,不要撒出来或者呛到。

三、活动名称:自由活动 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自选玩具、自由结伴,玩自由的游戏。

2、鼓励幼儿积极与同伴交往。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小玩具

2、幼儿园提供玩具 活动指导:

1、观察幼儿与谁结伴,玩怎样的游戏。

2、引导幼儿玩健康的、安全的游戏。

3、鼓励个别较内向的幼儿与其它幼儿交往,并学说简单交往语:我们交换玩具好么?我们一起玩好么?等。

4、简单讲评:根据幼儿实际游戏情况简单讲评。

四、集体学习与游戏(一)学习活动:快乐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螺旋线三种曲线。

2、提高手的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提高观察智力、模仿智力、构思与想象智力。活动准备:

1、电脑制成的动画:螃蟹、金鱼、蝴蝶的动态及留下的痕迹并配上儿歌。

2、幼儿每人一支勾线笔,画有背景的画纸,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3、每组一盒浆糊,毛巾若干。活动过程:

1、放电脑动画,引起幼儿兴趣。

指导语:今天有一些小动物要来和我们小朋友做朋友,你们开心吗?我们来看看是哪些小动物?它们是怎么来的? 放电脑画面:小金鱼,尾巴大,摇摇尾巴游呀游;花蝴蝶,来跳舞,圆圈舞呀真漂亮;小螃蟹,力气大,东爬西爬找朋友。

2、引导幼儿用手描绘各种小动物留下的不同痕迹。

提问:来了哪些小动物呀?它们是怎么来的?(请幼儿分别讲述,并进行模仿各动物的动作)“看花蝴蝶飞来的时候,在后面留下了一条痕迹,是怎样的呀?”(一圈一圈的)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用手描绘螺旋线。

“那金鱼游来的时候,会在后面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一弯一弯的)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用手描绘波浪线。

“那螃蟹来的时候又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呢?“(一折一折的)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念儿歌边用手描绘折线。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指导语:还有好多小动物都来了,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它们画留下的痕迹,你们愿意吗?你想帮哪些小动物画呢?等会儿小朋友可以自己去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先帮它粘在画纸上,然后想想它们走路会留下什么样的痕迹,用勾线笔在动物的后面画下来。

提醒:手脏了,用毛巾擦一下。

4、欣赏作品,评价。

请幼儿说说:你选了哪些小动物?哪个最快乐,是一折一折的,一弯一弯的或是一个圆圈一个圆圈在跳舞的? 活动延伸:

1、你还想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会留下什么样是痕迹呢?请你回去问问爸爸妈妈或到书上去找找。

2、继续培养幼儿的理解智力、发现慧力等。(二)健康活动:圆圆的脸上有什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头部的外部形态,知道五官的名称和功能。

2、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知道不把异物放在嘴、鼻、耳中。

3、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操作卡三张、香水、铃鼓。活动过程

1、歌曲:《找五官》。认识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用唱歌的形式请幼儿指一指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师:今天呀,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个“指五官”的游戏,老师说什么,小朋友就指什么。准备好了吗?(鼻子、耳朵……)现在老师的速度要加快了,看看谁指的又快又准确。小耳朵竖起来,听仔细了(眼睛、嘴巴……)小朋友真是聪明,难不倒你们,这样吧,我们交换一下,你们说,老师来指,好不好?(鼻子、嘴巴……)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五官的功能。

用五官了解桌子上有那些东西。

师:小朋友真不错,老师在桌子上准备了一些东西,请小朋友看一看,玩,然后举手告诉老师:桌子上有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儿操作后,提问:桌子上有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 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本领真大,眼睛能看到了篮子里有很多的东西,鼻子能闻出了毛巾、清新剂是香的,耳朵能听出了八宝粥瓶子里有东西,小球能够发出声音来。那么我们的嘴巴有什么用呀?(可以吃东西、讲话),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本领真大,它们各有各的本领。

3、观察操作卡,知道要保护自己的五官。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的一张好看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想)出示操作卡一;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肚子痛?(师:对了,这个小朋友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所以肚子痛了。)师:老师这里还有二张好看的图片呢?你们想不想看?(想)那先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等老师数到三再睁开来。出示操作卡二、三;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医生为什么要帮小朋友看耳朵和鼻子?(因为他把东西塞到了耳朵和鼻子里,结果怎么样?结果只能上医院去找医生帮忙拿出来了。)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学他们,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五官,不能吃那些不干净的东西,不能把东西塞到鼻子和耳朵里。我们的眼睛呢?你们知道不知道应该怎样来保护它呢?(不能用脏脏的手揉眼睛,不能看很长时间的电视,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篇12:幼儿英语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反复听、说、读、练,掌握英语字母:“F”、单词:“Fish”的正确发音及译义,理解短语:“Sing!Sing!Sing a long.!”的实际译义

2、激发幼儿用英语进行对话的欲望

活动准备:准备手偶Amy、Co Co;字母卡F一张;录音机及《阳光幼儿英语》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师幼例行问候,引起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幼儿进入英语活动状态。

2、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律动《Good moring》,激起幼儿的活动欲望。

3、复习、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奖励复习出色的幼儿,并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内容的重点

4、教授新字母及新单词:“F”“Fish”。

(1)教师利用肢体语言,教授字母“F”的正确发音

(2)教师利用Amy、CO CO钓鱼的游戏,教授单词“Fish”正确发音及译义,通过让幼儿进行反复练习及强化,逐渐掌握单词“Fish”的正确发音及译义.

(3)贴片游戏:《谁的“Fish””》巩固练习。

5、表演律动“《Good moring》”

篇13: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幼儿歌曲是专为3岁至6、7岁学龄前儿童所演唱的歌曲。即由幼儿演唱、主要唱给幼儿听的歌曲, 是以幼儿生活为题材、反映幼儿思想感情、体现幼儿心理与审美特点的歌曲。含有数学性知识的幼儿歌曲是指在歌词里含有数学知识的歌曲, 如:“数字歌”“十个小矮人”“数字儿歌”“小鸭子过桥”“长和短”“五只小青蛙”和“五只小鸭”等。

人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才会思维活跃、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想象丰富, 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持久, 学习的效率也比较高。将幼儿歌曲运用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 不仅能为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支架, 使单一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情景化、故事化, 也使幼儿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 无意中就学习了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为幼儿选择含有数学知识的幼儿歌曲时, 不仅要看歌曲里是否含有数学知识, 还要看这些数学知识是否符合幼儿在数学和音乐领域的最近发展区。

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如:可以采用歌曲辅助数学教学活动 (数学为主, 歌曲为辅) ;也可以采用歌曲教学活动和数学教学活动结合 (两者并重) 等。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如:可以借助游戏、文学 (故事) 、表演、欣赏、律动、美术、多媒体 (Flash) 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下面通过一些幼儿歌曲实例对如何选择含有数学知识的幼儿歌曲和如何组织其教学活动加以详细阐述。

谱例1:小班《小金鱼》

一般来讲, 3岁~4岁幼儿的音域在d1-a1之间, 但偶尔有个别音会超出这个范围。如《小金鱼》这首幼儿歌曲的音域在c1-a1之间, 虽然出现了c1, 但这首歌曲是建立在幼儿熟悉的c调基础上, 在c调的基础上唱c1对于幼儿来说难度不算太大, 而且这首歌的乐句短小, 很适合小班幼儿演唱。

《小金鱼》讲的是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的故事, 里面包含着1、2、3的点数, 也包含着3的实际生活意义 (理解3的含义) 。

鉴于《小金鱼》既符合小班幼儿音乐领域的教育目标, 又符合小班幼儿数学领域的教育目标, 我们可以采用歌唱活动和数学活动并重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小金鱼是幼儿熟悉、喜欢和乐于饲养的小动物。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幼儿对于小金鱼的经验来开展活动, 然后通过观察班级饲养角里的小金鱼, 引入唱歌活动, 通过对歌曲里歌词的学习继而进入数学活动。当然, 歌唱活动和数学活动并非是割裂开的, 也可以同时进行。如, 在唱歌过程中, 可以提前准备三个小鱼缸, 一个鱼缸里放一条小金鱼, 另一个鱼缸里放两条小金鱼, 第三个鱼缸里放三条小金鱼, 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 也无意间让幼儿学习了数学领域点数等关键经验。

谱例2:中班《小猪数数》

从幼儿音域的发展情况来看, 《小猪数数》是适合大班演唱的歌曲, 但其歌曲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是属于中班幼儿6的点数的关键经验, 考虑到这种情况, 可以将这首歌曲在中班组织音乐欣赏活动, 将音乐欣赏活动与数学活动结合;当然也可以采取歌曲辅助数学活动的形式, 以数学活动为主, 歌曲穿插在导入、过渡、结束等教学活动环节中。同样歌曲的呈现方式可以采用播放音乐、播放Flash、讲故事等多种形式。

比如, 在网上可以搜到很多很美的幼儿歌曲的Flash。下面这些图片是我从《小猪数数》Flash里截取的,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图片给小朋友讲述歌曲里发生的故事, 讲故事的活动就这样悄然拉开了帷幕。讲完故事之后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 幼儿无意间就学习了6的点数和理解了数字6的意义。

谱例3:大班《凑数歌》

从幼儿音域的发展情况来看, 《凑数歌》是适合大班幼儿演唱的歌曲, 歌曲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也恰恰是大班数学关键经验———10的组成。因为这首幼儿歌曲不仅适合大班的歌唱活动, 还适合大班的数学活动, 所以组织活动时, 完全可以采用歌唱活动和数学活动并重的形式。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玩音乐游戏, 也可以看动画Flash, 还可以让幼儿编故事等。现以《凑数歌》的音乐游戏为例加以介绍。

玩法 (一) :将全班小朋友分成两组, 每组推选一人代表本组用猜拳的方法决出胜负, 胜的一方当鸭, 负的一方当鹅。也可由各组的排头当代表。此歌中鸭鹅的总数为10, 鸭鹅的数应分别为1和9, 2和8……

游戏开始, 鸭方代表先唱出鸭的数字, 紧接着鹅方代表唱出与之相加为10的那个数。如4只鸭子, 6只鹅。第[5]-[6]小节 (前奏不计算在内) 鸭鹅各按数字顺序走出, 边唱边摇摇摆摆地走。第[7]-[12]小节, 鸭鹅对唱, 第[13]-[16]小节鸭边唱边做上坡状, 第[17]-[20]小节, 鹅边唱边作下河状。

玩过游戏的小朋友到本组的末尾。游戏重新开始, 再用猜拳决出胜负, 分出鸭鹅, 交换数字继续游戏。

玩法 (二) :游戏开始与玩法 (一) 相同, 小朋友坐在座位上, 鸭方代表唱出数字时, 同时用手指指示出数字, 鹅方小朋友也同时用手指指出数字。鹅方小朋友及时地用歌声和手指数字来对应。第[7]-[12]小节鸭鹅对唱, 第[13]-[16]小节鸭方以手势做出“上了坡”, 第[17]-[20]小节鹅方以手势做出“小了河”。这样全班小朋友可同时参加游戏活动。 (李晋媛编游戏)

含有数学知识的幼儿歌曲还有很多, 如《量词歌》《几何形体歌》《几只小鸭几只鸟》《打电话》和《九只小蝴蝶》等等, 只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就会发现很多潜在的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篇14:幼儿教学活动教案

关键词: 教学活动 幼儿教育 社会性品质 培养方法

现代社会中,人类接受启蒙教育除了家庭外,最重要的场所外就是幼儿园。家庭的血缘属性决定了这种小范围内的教育更加倾向于满足幼儿生物性方面的需求,而在增加人类社会属性方面存在较大欠缺。而幼儿园的群体生活则恰恰填补了这样的空缺,使幼儿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间不断形成更加饱满的社会性人格,并为未来进入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教学对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常见问题

多年来,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及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当下众多家庭产生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想法,于是常规的教育逐渐演化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对于未成年人智力的开发和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包括阅读、数学、绘画、歌唱等知识类项目的内容比重在不断攀升,甚至出现了幼儿园为迎合家长增加生源采取小学化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学习写字、学拼音甚至学英语,等等,经常组织表演活动,家长和幼儿常常为能否参加表演有比较极端的现象。幼儿在同伴面前稍有表现就得到大人的表扬,幼儿小小年纪便在这样关注教育的氛围中培养了强烈的功利意识,为了得到表现的机会和获得老师的表扬而在幼儿园努力学习,成了幼儿园环境中“标准”的好孩子、乖孩子。可是,回到家庭后,由于没有了“挣表现”的环境要求,幼儿个性中的所有缺点便暴露无遗,出现了一个宝宝两个样的情况。

二、幼儿园教学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本质

幼儿其实与一张绘画用的白纸并无二致,包括家长、教师在内的成人恰如画笔,其言行举止和一切教学过程都是成人通过自身活动施加的外部影响在幼儿这张“白纸”上作画。在正式的学校教育开始前,包括家庭生活过程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更多的意义其实是在帮助幼儿在维持动物性本能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人类特有的社会属性。或者,更准确地说,幼儿园教学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本质其实并非单一的智力水平提升,而是进行一系列生命教育,帮助幼儿历经生存、生活、生命三个生命成长层次而基本形成相对稳定、健全、健康的人格特质。

三、幼儿园教学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的途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主要内容,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卢梭思想教育观念中的“生存、生活、生命”三阶段是对人生发展过程的理论总结与归纳,把这一观念与幼儿园社会性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对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有积极作用。

(一)“生存”阶段的基础性教学

属于这一层次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认知、情感表达等社会性品质。比如学会十三字的礼貌用语,并且在幼儿园和家庭中持之以恒地运用:早晨到达幼儿园时和老师与其他小朋友说“你好”或“早上好”;收到老师发的点心或其他物品时说“谢谢”;希望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或者一起做事情时要先用“请”或“请问”询问;在游戏或学习时与其他小朋友发生摩擦要勇于表示“对不起”或“没关系”;在下午放学时和老师与其他小朋友说“再见”等。

强调应用礼貌用语的目的在于使幼儿从小形成向外界表达正向和善意的情感,一旦礼貌用语养成习惯,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甚至本能,则幼儿在未来人生成长阶段中就能形成与环境保持友好“界面”的潜意识。同时,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促使幼儿在社会性交互行为中展示自身积极的一面,这不仅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培养及其未来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在人生各阶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与外界环境的和谐与融洽。

(二)“生活”阶段的发展性教学

属于这一层次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主动适应环境的社会品质、与环境交互的能力及正确面对压力与挫折等。具体而言,有教育幼儿学习遵守秩序,学会分享与宽容,以及面对失败勇于尝试和坚持等。比如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养成先举手、得到同意后再回答的习惯;帮助老师收拾教具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把散落的玩具收拾到柜子里;或是在做手工时不断尝试争取做到最好,等等。

可以说,处于此阶段的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的过程其实可以较简略地概括为“抑扬”的过程。所谓“抑扬”,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的天性、本能向更加符合社会性人格要求的方向发展。或者说相对抑制本能的动物性如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以暴制暴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成分,而更加褒扬、突出人类社会性品质的成分如合作、奉献、自制、锲而不舍等。

(三)“生命”阶段的最终教学

属于这一层次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主要是培养幼儿爱与同情等社会性品质。这一层次可谓生命教育中最高级别的社会性人格培养过程,也是相对困难的部分。尤其是在大量独子女存在的当下,培养这一层社会性品质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付出更多的努力。

培养爱与同情等社会性品质一个比较好的教学切入点是对其他生命的养育与呵护,比如种植植物或养殖小动物等。教师利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引入生命的平等性、脆弱性、不可逆性等更加高等、严肃的教育主题能够帮助尚在懵懂期的幼儿形成基础的生命意识。这一教学过程有助于在幼儿社会性品质发展中突出人与环境的和谐意识、生态意识等。这将对幼儿未来的社会性品质中形成更加高尚的人格特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四、结语

社会性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但是这样的过程中少不了家庭、家长的支持与延续。应当说,幼儿园教学活动其实和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双方必须互相扶助才能有所成效。否则,老师在教学时间内煞费苦心试图培养幼儿互助友爱、互谅互让等的优秀社会性品质,却很可能被家长一句“他敢打你,你就打回去”的负面指导给破坏殆尽。因此,在教育幼儿的同时,加强对家长的指导,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昆.幼儿园武术教学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影响研究[J].科技展望,2016,08:291.

上一篇:环境优秀作文下一篇:班会6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