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班手工活动教案

2024-05-24

幼儿中班手工活动教案(精选8篇)

篇1:幼儿中班手工活动教案

材料:彩色纸

制作步骤:

1. 将正方形的纸沿斜角对折二次后打开;

2. 分别将四角往内向中心的交叉点折;

3. 把纸翻过来,再将四角往内折一次;

4. 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就可以了。

游戏方法:将这个可爱的小指套套在手指上,即可上下左右的开合活动,非常的可爱。

篇2:幼儿中班手工活动教案

制作过程:

1.沿一次性纸杯的口画一个圆。

2.沿线剪下圆。

3.从中间剪开。

4.卷成锥形,用胶棒把边粘好。

5.在锥形口粘上老鼠的胡须。

6.剪出老鼠的耳朵。

7.粘上。

8.用彩笔画上老鼠的眼睛和嘴。

篇3:幼儿手工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策略

“手脑双全, 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教育学家陶行知的这句话阐述了手工活动的意义。在手工活动中如何有效地投放材料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看法。

一投放材料讲究生活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应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生活化的材料就是指生活中的物品。生活化的材料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中, 随处可见, 随手可得, 收集起来很方便, 经济实惠, 同时又能满足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关注范围、动手能力的需求, 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发展创造力与想象力。生活化材料解决了幼儿收集材料的难题, 让他们学会收集, 爱上收集。幼儿对生活化的材料都比较熟悉, 各种材料的性能都比较了解, 在进行手工活动中, 操作起来会更加方便。生活化材料的投放, 也有利于培养幼儿整理东西的能力。

如:手工活动——腰鼓, 在幼儿收集的前提下, 我们选择了生活化材料的投放, 就会发现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两个泡面的盒子连接, 穿上一个小线就成了腰鼓;饼干盒和茶叶罐的亲密接触成了腰鼓;油桶和易拉罐的完美组合也成了腰鼓……造型独特、大小不一的腰鼓们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完成了。于是, 一场别具一格的“腰鼓大合奏”音乐会正式上映……

生活化的材料投放大大解放了孩子的大脑, 让他们在手工活动中找到了自信的源泉。

二投放材料讲究多样性

“质材在艺术之内”。美术是视觉的艺术, 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在幼儿手工活动中, 教师应投放多种材质的材料, 让孩子感知材料材质的差异性, 并根据材料的特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材料的多样性, 开发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大大丰富了孩子想象的空间。

如:在手工活动“森林运动会”中, 教师投放各种材质的圆形物品, 如光盘、纸盘、饼干盒、礼品盒、糖果盒等, 让孩子们依据材料的质地设计制作动物的形象。有的幼儿在银光闪闪的光盘上黏贴一圈金黄色的毛线, 就成了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有的幼儿利用圆圆的饼干盒本身好看的图案, 稍作装饰就变身成乌龟、蜗牛, 既形象可爱又立体感十足, 还有的用色彩鲜艳的袜子来做小动物的身体, 造型奇特的夹子成小动物的耳朵……

再如:手工活动“坦克车”中, 教师与幼儿一起准备的材料超市真可谓琳琅满目, 有香烟盒、卫生纸筒、罐子、大罐牛奶盒、瓶盖子、冰淇淋杯等。坦克车的结构特征比较简单, 操作也不繁杂, 但孩子们在材料利用上的奇思妙想, 却让人大开眼界:有的孩子选择大小不一的方形盒子做成坦克的车身;有的孩子则用卫生纸筒拼成坦克的形状;有的孩子则用矿泉水瓶子进行组合, 用瓶子的盖子、冰淇淋杯子制作坦克车的轮子。

多样性材料的投放, 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 让孩子创造性地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投放材料讲究层次性

材料的投放要讲究层次性, 不能急于求成。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

1. 高结构材料

教师对材料加了特定的任务, 幼儿必须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 以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高结构化材料适合能力较弱的幼儿, 如:装饰花轿, 我借助图片引导幼儿从色彩、造型上欣赏各款轿子图片, 我启发孩子们:“你想用什么材料装饰?”幼儿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想用皱纹纸来装饰帘子”“我喜欢用彩色卡纸剪贴成花的纹样来装饰轿子的身体。”有的孩子说:“我发现材料超市多了个新材料——花片”。有的说:“我们可以把花片按颜色、图案来搭配, 这个方法有点创意。”

2. 低结构材料

低结构材料是指所投放的材料为幼儿预留了较大的创作与想象空间, 使幼儿的创作更加自由、多样。如:大班手工活动“我是发型设计师”, 让幼儿在材料超市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自由设计各种各样的发型, 有的孩子能把一个卫生纸杯剪贴、设计成男生的头部, 男生的五官用笔画在杯子的正面, 而杯子的上方则剪成时尚的板寸头;有的孩子更喜欢设计女生, 女生的做法更为特色, 发型就是用一次性纸杯剪成菊花的样子, 中间的花心就可以设计成脸, 一个完美的花仙子诞生了;有的孩子选择水果网袋来制作, 因水果网袋有其独特的纹路, 立体塑造能力强, 加上毛根条的装饰, 再搭上五颜六色的娃哈哈瓶子, 像穿上了漂亮的衣裳, 从制作上看, 既简单又能表现出美术的元素, 给孩子们提供了创作、想象的空间。

这个案例成功地表现了教师在投放材料时, 应考虑投放能留给幼儿想象空间的手工材料, 在活动过程还要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注重幼儿操作的层次性, 能力的差异, 为不同的幼儿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

3. 非结构化材料

非结构化材料是指教师投放材料时, 没有设定目标, 也没有设定玩法。新《纲要》中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 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如:手工活动“袖套变变变”, 这节课的亮点是以游戏化的情境为主线, 让幼儿运用袖套和废旧材料进行创意想象, 因为有前期经验的积累, 幼儿会自己动手探索制作的方法, 或是自己寻求同伴的帮助, 当幼儿在遇到困难时, 再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在活动中, 我让他们自由组合, 喜欢什么就创作什么。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我折服。有的用袖套、毛根条变成孔明灯;有的用袖套、盒子、瓶子摇身一变成了一棵棵绿树、一个个活泼可爱的机器人;有的用袖套、夹子创意设计成毛毛虫、蝴蝶;有的喜欢用袖套变成糖果、蚯蚓。

从以上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手工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重要性, 巧妙地投放材料, 让幼儿在手工创作的体验中, 感受到手工创作的乐趣。投放生活化、多样性、层次性的材料, 使手工活动能更有效地开展, 从而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的空间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 从而发展能力、积累经验、体验快乐。

摘要:游戏化的手工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 材料是幼儿进行手工活动的物质基础, 巧妙地投放材料, 可以让幼儿在手工创作的体验中感受到手工创作的乐趣。本文对幼儿手工活动中材料投放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希望能给实际的手工活动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手工活动,材料投放,“三性”策略

参考文献

[1]高晓敏.儿童自制玩具活动的开展[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

篇4:中班手工活动:纸袋玩偶

1.利用纸袋,通过对折、剪、贴、画等技能表现人物形象。

2.激发幼儿制作玩偶的兴趣,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作意识。

3.培养幼儿变废为宝的良好习惯与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视频动画《请朋友》,用纸袋制作的成品玩偶两个。

2.纸袋若干,各色卡纸,双面胶,毛线,棉花等。

活动过程

一、动画欣赏

播放视频动画《好朋友》,引发幼儿对纸袋制作玩偶的兴趣,引出主题。

二、情景导入

1.老师操作玩偶小熊猫和小兔跟小朋友们打招呼:“瞧,这两位好朋友来到我们中四班了,我们来和他们打声招呼吧!”在认识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好朋友”是用纸袋做成的。

2.教师讲解示范:

①观察纸偶的外形特征。

师:请你们好好观察一下这两位朋友,他们长得什么样?纸袋娃娃的脸上有什么?

②教师示范制作纸偶步骤。

我们将纸袋的嘴巴朝下放置,这样等我们做好纸偶后小手伸进去做玩偶。

用纸袋作纸偶的脸,先在纸袋上用铅笔画出纸偶五官,方便我们后面制作时知道五官所需的大小及粘贴的位置。

画好后,我们开始制作五官。想想自己想制作什么样的五官,然后找到相应的颜色纸对折,在上面画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再将画好的图案剪下来。我们一共剪了两个一样的图案,对称地贴在脸上。每剪好一个部位就用双面胶粘贴在纸袋的相应部位上。全部做好后,我们为纸偶人粘贴好看的头发,小朋友们可以自己设计发型。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设计不同的纸偶。

4.请做好的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纸袋玩偶,互相欣赏,并利用纸袋玩偶进行游戏。

三、总结,启发与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篇5:幼儿园中班手工活动教案

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孩子们都感受到了通州的变化:高楼变多了,马路变宽了,夜景变得更美了,在一次关于城市副中心的讨论活动中,赵梓涵说:“我最喜欢通州夜晚的灯光了,感觉特别美!”这个话题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张天心说:“我也发现了,那些灯的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吴朦宇说:“我爸爸告诉我,景观照明灯特别棒,还能够照明,又有艺术装饰和美化环境功能。随之讨论引发了孩子们对景观照明的兴趣,随着不断的探索孩子们了解到景观照明分为道路景观照明、园林广场景观照明、建筑景观照明等等,还得知朝阳区正在打造通往副中心景观灯光廊道,让我们城市中人、景、光和谐共生。顺着这个思路,孩子们也想为幼儿园打造一个六一艺术晚会的夜光景观,由此产生了创作灯光廊道的想法,在不断的探索中孩子们找到了一些即透光,又防水的生活中的零散部件进行创造,因此生成了此活动——《环保灯光廊道》。

活动目标

1.欣赏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艺术灯光,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观察零散部件材料的特点,运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重点难点

能够结合零散部件材料特征创作自己的艺术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观察过灯的外观,了解灯亮的简单原理(有电源、透光的外罩、如果是户外需要进行防水设计)

(2)幼儿对废旧玩具材料进行过拆解再利用。

2.物质准备:

(1)剪刀、胶钉、双面胶、胶条、乳胶、塑料纸等;

(2)废旧的矿泉水瓶、小地球仪、塑料一次性碗、绳子、一次性勺子、彩色亮片等;

(3)神秘福袋3个、盒子30个、拆解后的废旧小汽车、小电器、玩具、发夹、耳环等的零散部件;

(4)创设拆解零散部件材料区;

(4)纽扣灯泡、防水串灯等;

(5)垃圾小框(每桌一个)、小音箱、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看一看

1.出示几个神秘的福袋,激发幼儿观察材料的兴趣(福袋中是幼儿拆解废旧玩具材料产生的零散部件,在前期探索中幼儿将其认真观察,有序摆放好)

2.师:今天我们又多了几个神秘的福袋,请小朋友抽取一个看看会是什么神秘材料吧?

3.请感兴趣的小朋友依次打开神秘福袋,引出今天的新的材料——齿轮、发夹、耳环等

(二)探索活动:选一选、试一试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放入自己的盒子中),通过拼摆探索自己制作创意灯的想法和意图。

1.今天我们要开始制作六一晚会的灯光廊道了,需要很多的灯,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材料来创作一盏美丽、明亮的灯呢?

2.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探索过程,必要时好奇的询问了解幼儿想制作一盏什么样的灯。

3.对于正在进行排列设计灯罩的幼儿,运用描述的策略帮助幼儿重构他的想法,必要时给予建议,拓展幼儿的思路。

(三)探索创作:摆一摆、做一做

1.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在观察中有目的的给予不同幼儿支持。

2.走到幼儿身边观察幼儿的制作方法,发现其使用材料创作的效果,有讨论机会产生式,可以给孩子一些评论,鼓励幼儿描述他的行为。

3.认可幼儿大胆的创作行为,默默的陪伴,当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图案的描述和建议;

4.倾听孩子是有何描述自己的作品,如果孩子用材料进行了一些有特点的图案排列可以模仿他的行为。

(三)结束部分:

1.活动结束前运用一首音乐提示幼儿创作时间快要结束了,让幼儿在心里和创作上都有所准备,音乐结束后则开始收拾整理材料。

2.盥洗结束后拿着自己的灯到户外进行悬挂,完成我们的灯光廊道创意,期待夜晚的灯光效果。

活动总结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高,大部分幼儿专注力较好,能够积极与老师回应,并且通过多种感官来探索活动材料,最后完成制作环保灯。整个教学活动从材料,形成到组织的各个环节,层层递进,来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制作欲望,从而激发了孩子们

篇6:幼儿园中班五彩鱼手工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用报纸条卷曲固定成鱼的外形,并用彩纸设计、装饰鱼身上的花纹。

2、尝试自主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活动重点:用报纸制作固定成鱼的外形难点:用彩纸装饰鱼儿活动准备:

1、欣赏过“美丽的鱼”,对鱼的外形、花纹色彩有所了解。

2、五彩鱼”范例,半成品“五彩鱼”(缺少鱼眼睛)范例。

3、报纸、彩纸若干,双面胶,剪刀。

活动过程:

一、观察范例,推想制作方法

1、教师出示“五彩鱼”范例,提问:这是什么?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出这样一条五彩鱼?(引导幼儿说出用报纸搓成纸条卷成鱼的外形,用彩纸装饰鱼的眼睛、身体、鱼鳍、鱼尾等。)

二、倾听教师讲解,学习制作方法

1、教师示范讲解制作鱼身的方法幼儿园中班手工活动教案:五彩鱼幼儿园中班手工活动教案:五彩鱼。

教师:我用一张报纸卷卷卷,卷成一根粗棍子,再拧拧拧,拧成一条纸绳子,最后我将绳子两头交叉粘贴,看看变成了什么?

教师:鱼还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们可以用彩纸剪成粗细、花纹不同的纸条进行装饰,可以朝不同方向贴。

2、教师拿出范例讲解装饰鱼的方法。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彩纸剪成三角形、圆形或方形等,既可以作为鱼身上的花纹,又可以作为鱼鳍或用来装饰鱼尾。

三、难点讨论

1、教师出示半成品“五彩鱼”,提问:这条鱼少了什么?鱼眼睛可以怎么做?

2、教师用手指穿过“鱼”的头部并提问:鱼的头部是镂空的,做好的眼睛怎么放上去呢?

3、教师小结:鱼眼睛的粘贴方法有很多,可以先用一些细纸条粘在鱼形轮廓上,横贴、竖贴都可以,再把鱼眼睛贴在纸条上;也可以在剪鱼眼睛时两边各留出一段纸条,然后将它们直接贴在鱼头上。还有其他方法,你们等会儿可以试试。

四、幼儿制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教师:卷报纸时一定要卷紧;卷成鱼的形状后,尾巴处用双面胶固定;鱼身上的花纹可以自己设计,颜色可多一些;鱼鳍、鱼尾也要装饰。

2、幼儿操作

教师关注幼儿不同的操作设想,及时发现他们的创意,并鼓励他们尝试解决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幼儿园中班手工活动教案:五彩鱼教案。鼓励幼儿用合适的方法固定鱼眼睛。

(提出操作要求时,教师重复演示一些操作步骤,以帮助幼儿再次理解;巡回指导时,教师留意幼儿设计花纹的独特想法,鼓励他们把想法表现出来,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固定鱼眼睛。)五、欣赏、交流1、教师帮助幼儿将制作好的鱼用线串起来,错落有致地挂在活动室的背景墙上。

2、师幼集中欣赏、交流。

篇7:幼儿中班手工活动教案

3~4岁

3~4岁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处于好奇和好动的本能,对手工工具材料发生兴趣,有时引起自发的游戏活动,进入目的不十分明确的模仿活动,这是幼儿学习手工活动的开始,如纸工活动很少有独立创造的造型,大部是模仿为主,能按一定的顺序方法来操作完成,这时,成人应以游戏的口吻,同幼儿边玩边做,如玩动物园游戏时,小饲养员用泥捏只熊来做客等;奶奶过生日时,用笔画长寿面、还可把纸撕成长条、用泥搓成面条、用剪刀剪等表示长寿面送给奶奶,这样,边玩边做的同时,初步锻炼幼儿的思维,发展手的小肌肉灵活和协调性。

4~5岁

4~5岁幼儿开始把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东西,通过手工表现出来,如剪纸,这个时期能剪出较整齐的物体形状,把纸片折叠起来剪图案,打开纸能出图案形状,像三瓣或多瓣花,各种形状的树、车、房屋等,用泥捏、团、搓些水果、小动物、人物等,在玩泥的过程也会使用些辅助材料,做些进一步的加工、装饰,也可用些废旧物做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如纸盒、汽车、小家具,用报纸、挂历纸裁剪娃娃衣服,做些面具、头饰,用废药瓶做偶像等。

5~6岁

5~6岁幼儿在生活上比以前丰富,大脑功能不断趋向成熟,手的小肌肉群得到进一步的发育,因此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表现物体的主要部分。幼儿剪、折、贴的技能也逐步提高,喜欢把手工当作心爱的活动,喜欢折些较复杂、难度大的玩具,如飞机、龙船、花篮、头饰、陀螺、毽子、降落伞、风筝等玩具。玩泥时他们往往加些更多的辅助材料做些有情节的塑造。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幼儿手工活动都由幼儿独立完成,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再请成人指导。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篇8:幼儿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幼儿手工教育活动现状探析

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对象材料非常丰富, 可以是纸, 也可以是泥土, 甚至是一些废弃的纸盒等都可以成为其加工制作的对象, 而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也包含了手工、泥工、剪纸等多种类型。幼儿手工教育活动的开展, 一般是通过教师引导让幼儿产生制作动机, 然后再自己开始构思, 构思包括对形象的选择、对所选形象的自我改造以及方案的初步设想与筛选, 最后再通过制作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可能会在某个环节失败, 但是他们会再对构思进行重新调整, 从而反馈于实际制作中。过程如下图所示。

幼儿手工制作的过程, 首先是幼儿头脑中会先形成一个物品的形象, 在这个形象引导下幼儿进行制作活动, 通过对材料的加工与改变, 让其形象与头脑中的形成一致。实际来说, 就是幼儿一个心理形象具体化、外在化的活动过程。然而在传统教学中, 很多教师习惯于先给幼儿提供一些具体的实例和只限于制作实例的材料, 让幼儿直接模仿, 致使幼儿自发转化过程被省略掉, 制作过程被简化, 手工制作变成了模仿造型, 手工教育活动最终取得的成效仅仅关注于幼儿的作品是否与实例相似, 或者是在制作过程中是否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技巧, 完全与幼儿思维构建与思维创新无关。此外, 手工活动还包含了活动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活动材料的投放, 但从现状来看, 我国许多幼教机构对此不够重视, 不仅缺乏丰富的活动材料, 更缺乏有效的环境创设, 削弱了手工活动的教育功能, 更降低了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2~3]。

二、幼儿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幼儿手工创新活动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三个层面。

第一,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指出, 人类的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九大类型, 其中, 仅与手工活动相关的智能就包括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肢体动作、内省和自然探索六个类型, 由此可见, 手工活动是激发幼儿多元智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来说, 手工活动没有教育意义, 他们仅能体验到手工活动的乐趣, 所谓开发智能的教育手段对他们而言仅是一种游戏。但游戏也有着重要的教育效果, 其理论基础在于, 幼儿进行的每一次游戏, 都会在他的记忆中留下一个印记, 而这种印记即是人们常说的经验。进而, 经验是积累记忆表象的重要基础, 而表象则是提升幼儿接受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 有效的手工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 手工创新教育活动是一项区域性活动, 这种活动在三个方面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其一, 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活动空间, 在这种环境下引导幼儿开展手工活动,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思维, 从而提升幼儿的独立性素质;其二, 区域活动的规则隐蔽性为培养幼儿自律意识提供了良机, 能够有效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 让幼儿加强对“规则”的认识;其三, 区域活动的动态生成性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幼儿在体验中不断地成长, 感受学习的乐趣, 并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第三, 游戏是模拟真实场景的过程, 它所反映的是人类真实生活场景的一个侧面, 从本质上说, 游戏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例如, 中国象棋是一项竞技活动, 但象棋的本质也是一种游戏, 它所模拟的是古代军事, 而“求胜”则是进行象棋竞技的主要目的。换言之, “求胜”即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而幼儿教育的手工活动也是一种游戏, 它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能够带给他们丰富的快乐体验, 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使幼儿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三、幼儿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

在教育实践中, 幼儿教师应结合对手工活动价值的深刻认识, 以此为基础树立起创新教育的理念, 并确立以手工活动为核心的教育管理原则。同时, 创设以手工活动为主题的区域活动, 优化活动环境和活动内容, 加大对幼儿的引导力度, 以期彰显手工活动的教育功效, 让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手工活动的环境创设与利用

在教育实践中, 手工活动的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水平,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更好地利用环境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提升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对于教师而言, 需要重点关注幼儿的兴趣异同, 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游戏环境。例如, 在橡皮泥手工制作活动中, 以“排列法”对幼儿的兴趣异同进行摸底:准备四张绘有不同小动物的卡片, 分别让每一个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对卡片的顺序进行排列, 教师记录过程。随即, 将有着相同爱好的幼儿分配到 一组, 让他们用橡皮泥制作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如此, 则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使他们能够在兴趣驱使下学习新知识。此外, 教师还需要重点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在活动实践中, 许多幼儿教师都经常会发现幼儿乐于根据自己的意愿与其他玩伴组合共同开展一项活动, 而无论是单独活动, 还是组合进行活动, 教师都应将幼儿的最终情感体现记录下来, 并以此为依据为幼儿分组, 创设不同的活动内容, 从而满足不同幼儿的心理需求。

2.优化活动内容

传统的幼儿教育不注重活动的创设, 幼儿教师往往采用反复而又单一的活动类型对幼儿开展教育, 这种手工活动极具“套路性”, 且仍然没能脱离“灌输式教育”的范畴, 也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 应当如何优化手工活动的内容呢?笔者认为, 教师应结合对幼儿心理的了解, 并结合幼儿成长所需的条件, 用综合素质这一高标准作为创设手工活动的指导思想, 首先明确需要培养幼儿哪些能力或素养, 其次才制定或选择手工活动的内容。

例如“小动物过生日”。

游戏目标设定: (1)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 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3) 培养幼儿的爱心; (4) 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

准备活动材料:各种小动物的模型, 可塑性较强的橡皮泥。

分组实验:教师出示几种小动物卡片, 让每一个幼儿都选择其中的一张, 并以此为依据对他们进行分组。如有10名幼儿选择了老虎, 则将他们划分为一组。

活动过程设计: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物园小动物们过生日的动画片, 其次将幼儿分成3—5个小组, 分别用橡皮泥手工制作小老虎、小熊、小兔子等动物形象, 以及生日蛋糕、菜肴、面食等过生日用的“食物”。最后将每一组所制作的模型组合起来, 通过摆设形成给某一个小动物过生日的场景, 在总结时给予表现优秀的小组一定的奖励。

在行为表现方面, 有些幼儿天生的接受能力较差, 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极为模糊, 对于同样一个问题, 教师讲很多遍他们也不能领会, 而其他幼儿则能够快速了解教师的意图。对于这种类型的幼儿, 利用手工活动的方式开展教育引导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反应能力。如上述示例, 对通过分组、活动和模拟场景创设, 不仅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3.加强活动引导

在手工活动过程中, 幼儿虽然是区域活动的主体, 是手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但教师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幼儿如同一张白纸, 但不能任由幼儿自己在这张纸上乱画, 而是需要教师引导, 幼儿动手, 只有这样, 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 在手工活动中, 幼儿教师需把握 好重点。首先, 注重前期参与。前期参与是指在手工活动开展的初期教师完全参与活动创设, 与幼儿共同探讨如何开展活动, 并设立预期结果。此时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幼儿的玩伴, 引导幼儿逐渐步入活动的正轨。而当幼儿已逐渐进入状态, 对手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 教师需要渐渐的隐退, 将游活动完全交给幼儿独立完成。但即便是这样, 后期教师也不能采用“大撒把”的方式, 当幼儿在游戏中偏离了正轨, 教师应立即介入引导, 使幼儿能够正确地完成活动过程, 并从中获取知识[5]。

综上所述, 幼儿手工创新教育活动的创设是一项系统工作, 其中, 教师需要首先了解手工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教育意义, 并以此为基础, 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和多元活动材料的投放, 引导幼儿参与、探索和创造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幼教质量, 进而才能使幼儿更好地获取知识, 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菊.浅谈幼儿手工活动之点滴[J].幼儿教学研究, 2013, (12) :20-22.

[2]陈宁.在新理念的建构下发挥幼儿手工制作的创造性[J].新课程:教研版, 2013, (9) :179.

[3]邹怡, 吴桂芬.玩玩做做, 手巧心灵——谈幼儿园纸塑教学之有效路[J].幼儿教学研究, 2013, (12) :57-58.

[4]梁祥云.幼儿园组织幼儿“艺术创想”手工制作活动方法初探[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3, (25) :40.

上一篇:小学“最美少先队员”活动方案下一篇:史学概论课后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