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其应用

2024-05-20

工业工程其应用(共8篇)

篇1:工业工程其应用

1950年,国务院成立了以林一山为主任的长江水

利委员会(下称长委,1956年3月改称长办,1989年10月 以后又复称长委),担负起统一规划长江治理、开发、建 设的重任。

1953年,毛泽东主席乘“长江”舰自汉口起东下南 京,召林一山陪同视察长江3日。当他询问并听取了南 水北调的可能性和长江流域洪水成因及对策的详细 汇报后,便在地图上圈定了三峡,指着三峡峡口上问: “那为什么不在这个总口子上卡起来,毕其功于一 役”,并说“我早就想这个问题了”。

1954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之后,毛泽东等 第一代领导人更加坚定了建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 决心。同年12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同志在从汉 口到广水的列车上召见林一山,听取三峡工程在技术 上的可行性汇报。1955年10一12月,以当时水利部李 葆华副部长为首的由中苏专家143人组成了长江查勘 团,国家各相关部委派人参加,对长江汉口以上干流 和主要支流进行查勘。周恩来听了查勘结果汇报后指 出,三峡工程具有“对上可以调蓄,对下可以补偿的独、特作用。三峡工程应是长江流域规划的主体”。1956年6月,毛泽东在3次畅游长江之后,乘兴写 下气势磅礴的诗篇:“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不仅抒发 了他的宏愿,而且也坚定了水利建设者的信心和决

心。1957年12月,周总理亲自题词:“为充分利用五亿 四千万千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 远大目标而奋斗。”

但是在三峡工程问题上,国内意见并不一致。

1956年,促进和反对三峡工程的两派在报刊上公开论 争。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广西南宁召开工作会议, 毛泽东要求会议安排讨论三峡工程问题,并将持两种 不同意见的代表接到南宁。毛泽东在肯定修建三峡工 程必要性的同时,又充分吸取不同意见的合理部分, 提出“积极准备,充分可靠”的三峡建设方针,并请周 恩来挂帅,以加强对三峡工程的领导。

2月底3月初,周恩来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 潞

要成为三峡大坝的试验坝。他说:“葛洲坝是万里 长江第一坝,这里出现的问题不处理好,在三峡同样 会出现。”在限期修改设计,进行施工准备铂命令下 达后,病卧床榻的周恩来仍然反复念叨着一句话: “一定要把葛洲坝建设好,这样才对得起党,对得起 人民„„”

经过修改设计,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复杂的科学技 一

术问题,1974年第四季度工程复工。1985年葛洲坝大 江工程基本建成二198吟12月发电厂最后一台机组投 产发电。至此,长江葛洲坝永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在 曲折中建成的葛洲坝工程,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 益,还促使三峡问题的决策走上了一条更加民主、更 加科学、更加实事求是的轨道。

1卯8年,长办提出补充设计报告对低蓄水方案做 补充研究,并再次确定三斗坪为三峡坝址。长江三峡 的水利枢纽工程才正式进人论证阶段。

1980年7月11日,邓小平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 王显、四川省省长鲁大东、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主 任魏廷峥等人的陪同下,从重庆顺江东下,视察三峡 坝区和葛洲坝工地。

一路上,魏廷睁向邓小平汇报三峡工程研究的经

过、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方案、设备制造、资金筹集等 问题。当汇报到当年周总理确定先建葛洲坝工程为三 峡工程做实战准备时,邓小平表示赞成,并指出葛洲 坝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一定要很好地应用到三 峡工程上。

船行进到三峡,邓小平又将魏廷睁叫到船头会议

室,一面观看两岸,一边谈三峡工程建设问题。邓小平详细询问了大坝、电厂、船闸的设计,并和国内外已达 到的水平进行比较。他对设计所依据的基本资料包括 水文、地质各种试验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大型水坝建 设中发生过的一些重大问题也都做了了解,特别是和 葛洲坝工程的对比询问得更为详细。他还特别问到, 三峡工程会不会出现黄河三门峡工程出现过的泥沙 淤积问题。魏廷峥把他所知的情况向邓小平作了详细 汇报。邓小平还问到三峡工程资金筹集问题。魏廷睁 提出可用葛洲坝发电收人作为三峡建设资金,如果每 度电0.1元,葛洲坝年发电160亿度,可得16亿元。船到宜昌后,邓小平参观了葛洲坝工程,他看得

很仔细。邓小平询问了葛洲坝一期工程的截流时间, 他指示现在工地的各项设施以及机械设备将来凡是 能用之于三峡的都要用上,那时不要再重复搞一套, 要注意勤位节约,不要浪费。在葛洲坝参观时,施工的 同志汇报了工程施工情况,邓小平参观后比较满意。邓小平对修建三峡工程后船只航行有无影响也

很关注。当他了解到修建三峡大坝以后航运不致受到 阻碍,而有利方面是主要的,放了心。

邓小平到武汉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 负责同志也专程从北京赶到武汉,研究三峡工程问 题。在会上,邓小平指出:此行看了长江三峡工程,听 了汇报,了解到长江水运运量不大,长江中下游两岸 防洪问题很严重,洪水淹到哪里哪里要倒霉,人民要 遭殃,同时,长江两岸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三峡大坝建 成以后航运问题可以解决,三峡工程可发大量的电, 可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问题也可以解 决。他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效益很大,轻易否定三峡工 程是不对的。请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 志回北京后抓紧研究。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提出“在本世纪末,工农业 总产值翻两番”后,为适应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对能源 的要求,结合改善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航运条件,国务 院领导同志认识到应立即着手兴建三峡工程,但考虑 到当时的国情,尽量减少水库淹没,建设规模要适当, 三峡工程建设方案采用低坝方案—正常蓄水位为巧0米。经过国务院16个部委和鄂湘川3省以及58个科

研施工单位、11所大专院校的专家的努力,编制了正常 蓄水位为150米的综合利用方案的可行性报告。1983年,由国家计委组织审查这项报告。1984年4 月,国务院初步确定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150米的 低坝方案。葛洲坝集团公司迅速组织一支900人的施 工队伍,欢天喜地、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三峡工地;三峡 省筹备组也宣告成立;三峡工程的各项准备工作相继 紧锣密鼓地展开。涵

转华巍鬓

家,实地勘察三峡工程的预选坝址—南津关和三斗坪。根据周恩来考察的结果和专家讨论的意见,同年

3月的中共中央成都会议通过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 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提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 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 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但是最后下决心确定修建及何 时开始修建,要待各个重要方面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之后,才能作出决定。估计三峡工程的整个勘测、设计 和施工的时间约需15年到20年。现在应当采取积极准 备和充分可靠的方针,进行各项有关的工作。” 1958年3月29日,成都会议一结束,毛泽东就乘坐

“江峡”轮由重庆顺江东下,视察三峡坝址。他在驾驶室 观察地形和河势,并对身旁的船员说:有些地方航道仍 然不好,要在三峡修一个大水闸,又发电,又便利航运。4月5日,毛泽东在武汉会见一个外国代表团时说,“我 们准备在三峡筑一个水库。准备工作需要5至7年,连筑 成就要巧至20年”。“这将是我们的第一个大水坝”。1958年8月,周恩来主持召开北戴河长江流域规 划座谈会,研究进一步加快三峡设计及准备工作的有 关问题,要求在1958年底完成三峡初步设计要点报 告,并提出“为1961年开工做好准备”的要求。这次会

议还批准兴建三峡试验坝—丹江口水利枢纽,为三峡工程建设开辟通路。1959年,按照中央成都会议决定,长办正式提出 三峡枢纽工程初步设计要点报告,成立了由国家科 委、中科院牵头的三峡科研领导小组,全国先后有200 多个单位上万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科技大会战考察设 计。5月,专家们在武昌一致通过选用三斗坪坝址。经 过各方面共同努力,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具备开工条 件。可是就在这一年,我国经济出现困难,党中央着手 调整国民经济,决定放缓三峡工程建设进程。同时,美 国和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激烈。接踵而至的又是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毛泽东十分担心国家的安 全,没再顾及上三峡工程。但在1970年他批准了先上 葛洲坝工程。

1970年9月,武汉军区和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向

党中央和国务院写了《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 利枢纽工程的请示报告》。12月16日,周恩来主持国 务院业务会,听取葛洲坝工程设计情况汇报。周恩 来指出,在目前情况下,在“四五”计划期间,三峡和 葛洲坝两个工程不可能同时都上。24日,周恩来将 武汉军区、湖北省的报告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兴建 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复》送审稿等, 呈送毛泽东。周恩来在写给毛泽东的信及报送的 《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批复》 送审稿中,说明了葛洲坝工程酝酿、论证情况,提出 在“四五”计划期间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可 行的;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 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伟大理想的实战准备。“至 于三峡大坝,需视国际形势和国内防空炸的技术力 量的增长,修高坝经验的积累,再在`四五’期间考 虑何时兴建。”

12月26日,毛泽东在77岁寿辰的这天,看了周恩

来的信和《关于兴建宜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 批复》后,批示:赞成兴建此坝。根据中央的决策,1970 年先在长江三峡下游修建反调节水库—葛洲坝工程,同时加紧对三峡工程的补充研究。葛洲坝工程作

为三峡总体工程的一部分,于1970年12月20日开工, 1971年初主体工程上马。

由于受“极左”思潮影响,建设中暴露出施工质量、设计分歧等很多问题,坝基地质层里发现了泥化夹层, 再加上施工中出现了严重的质量事故,如果继续建设 将导致严重后果。周总理得知后,虽然他已重病在身, 仍于1972年11月3次亲自听取汇报,并果断地决定大坝 主体工程暂停施工,“工程必须停下来!”要求进一步修 改设计。同时决定改组工程领导机构,成立由林一山主 持的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设计方案,解决 各项技术问题。委员会直接对国务院负责。周总理强忍病痛的折磨,在中南海西花厅主持

会议,用长达30多个小时的时间,听取了李先念、余 秋里、粟裕、钱正英、张体学、林一山等关于葛洲坝方 方面面的情况汇报。强调指出:对这项工程,要抱有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修葛洲 渗

琴华巍黔

1985年,三峡工程问题引起全国各界人士关注。

三峡工程上或不上、早上或晚上、高坝或低坝等各种 不同意见相继提出,探讨中涉及三峡工程对长江的泥 沙淤积、生态环境、水库移民、经济影响等一系列问 题。随着各种意见的提出,对三峡工程的论证也逐步 深人。

1985年1月19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广东 核电投资公司与香港核电投资公司合营合同签字仪 式后,特地把李鹏留下,询问三峡工程情况。李鹏汇报 了三峡建设的安排,以及三峡工程中争论比较大的两

个问题—泥沙淤积和坝高,并着重介绍了1984年底重庆提出的“180米”方案,即中坝方案。邓小平听完汇

报后指出:三峡工程是特大的工程项目,为我们子孙 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要考虑长远利益。过去是四 川人不赞成把坝搞高,现在情况变了,四川人,主要是

重庆人同意“180米”方案。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 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筹备。中坝可以多发电,万吨 船队可以开到重庆。以后可有意识地把国家重大工业 项目放在三峡移民区。

就在三峡工程紧锣密鼓进行开工准备的时候,全

国政协副主席、93岁的孙越崎率众考察三峡,向中共 中央提交了《三峡工程近期不能上》的长篇调查报告;一些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纷纷发表言论,撰写文章,反 对三峡工程上马;海外也对此迅速作出反应。邓小平和党中央对此非常重视。1986年3月31日,邓小平会见 美国《中报》董事长博朝枢,在回答他关于三峡工程的 问题时,邓慎重地说:对兴建三峡工程这样关系千秋 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 处最大、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决不会 草率从事的。4月3日,李鹏在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在回答记者关于三峡工程情况 的提问时,也作了回答:三峡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对这项工程,中 国政府的态度既是积极的,又是非常慎重的。现在还 没有就这项工程是不是正式开工作出决定。

1986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巧号文件,即《关 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由水电 部负责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一步论证,重新提出 三峡工程可行性报告。这次,国务院从全国65个单位、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抽调412名专家时,不仅着 重吸收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参与,而且还将方方面面的 不同意见印成7大本资料,人手一册,分发给全体专家 讨论、参考。最后形成14个专题论证报告。据此,1989 年5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审议稿)》 在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通过,并于当 年7月上报国务院萝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建比不建 好,早建比晚建有利。报告提出的三峡工程实施方案 是:坝高185米,蓄水位175米。此项报告的完成,使论 证工作终于告一段落。

1989年7月21日,江泽民在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记后的第26天,就风尘仆仆地赶到三峡,先是参观葛 洲坝工程,接着又考察三峡大坝坝址,察看荆江大堤。他从沙市顺江而下的船上,详细听取了关于三峡工程 的专题汇报;到了武汉,又参观了三峡水库泥沙模型 试验。4天时间,他边看边听边问,从三峡工程的效益 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得非常具体。这次实地 考察,进一步坚定了他的决心:三峡工程要争取早日 上马,把几代人的伟大理想变为现实。

1990年,国务院召开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后,组

成审查委员会。7月,以邹家华为主任的国务院三峡工 程审查委员会成立;至1991年8月,委员会通过了可行 性研究报告。

1992年2月20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 委会,讨论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决定将这个议

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92年4月2日,七届 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 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 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终于被列人中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十年规划。

三峡工程从提议到论证的全过程,党和国家采取

了长期准备、慎之又慎的策略,全国许多科研机构、勘 测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和地方政府都先后参加,做了 大量工作。在此期间,国内有的部门和一些人士对三 峡工程建与不建、早建与晚建提出不同意见。其他一 些国家传媒对我国三峡工程之争亦大肆渲染。党中央 对这些意见都非常重视,要求不断加强扩大论证。有 人曾问力主三峡工程上马的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 “谁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回答是:那些反对三峡工 程和提出了许多不同意见的人贡献最大。确实,回顾 三峡工程论证的全过程,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学 者,从另一个方面使工程避免了盲目,使设计更加细 致、精确、稳妥和成功。

篇2:工业工程其应用

从出产工艺来看:工业级聚合氯化铝,首要接纳滚筒出产,产物光彩为棕褐色或黄色。食物级聚合氯化铝采用板框压滤型技能或喷雾枯燥技能。分歧工艺所用的原资料也不尽一样,这也是决议聚合氯化铝质量的主要要素。

1、工业级别由技能监视监管,只监管氧化铝含量和盐基度,水不溶物含量,其它含量应为是处置工业废水的不在它们的监管局限。

2、食物级别由省级卫生监管部分监管,因食物级其余大局部用于自来水厂的给城市自来水供给,所以触及饮食平安,所以监管比拟严厉,各企业颁布有渡水卫生答应证。

3、食物级其余可以用在任何行业,但工业级其余只能用于工业水处置,工业产物添加剂等,就是不克不及用在饮用水处置和食物添加中。

工艺分类

1、滚筒式聚(合)氯化铝 铝含量一般,水不溶物高,多用于污水处理。

2、板框式聚(合)氯化铝 铝含量高,水不溶物低,用于污水处理和饮用处理。

3、喷雾干燥聚合氯化铝 铝含量高,水不溶物低,聚氯化铝用途

a、城市给排水净化:河流水、水库水、地下水。

b、工业给水净化。

c、城市污水处理。

d、工业废水和废渣中有用物质的回收、促进洗煤废水中煤粉的沉降、淀粉制造业中淀粉的回收。

e、各种工业废水处理:印染废水、皮革废水、含氟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造纸废水、洗煤废水、矿山废水、酿造废水、冶金废水、肉类加工废水f、污水处理。

g、造纸施胶。

h、糖液精制。

i、铸造成型。

j、布匹防皱。

k、催化剂载体。

l、医药精制

m、水泥速凝。

篇3:工业工程其应用

1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范围和分类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土工合成材料使用范围比较广, 在现在的水利工程中, 施工质量被不断提高要求, 还有水工建筑在防渗防漏功能上要求也被提高, 土工合成材料防渗性好、耐腐蚀性也很好, 所以它很适合被用在土木工程或者岩体工程中, 所以在水利工程中有好几项工程都适合使用它例如:渠道、坝体和防渗墙等那些对结构防渗能力要求较高的的工程中。一般情况下, 该种材料在工程基层的施工中用得最多。因为采用土工合成材料, 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与整体性能, 还有很重要的节能与环保价值, 对于推动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同时还能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浪费, 有效做到高效节能。

土工合成材料的制造原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这些高分子材料, 主要分成土工种类的织物、膜、复合材料和特种材料。在这些年的工程施工中土工织物、膜和复合材料被使用的比较多, 土工织物分成有纺的和无纺的两种, 在大坝工程施工中一般都采用针刺无纺的土工织物来当成配水泛绿设备, 主要是因为它的空隙率高、渗透性大和排水型好等优点。土工膜有较好的防渗特性, 而且价格便宜。但是因为它的CBR顶破强度比较低, 所以不适合用在对方渗性能要求较高的施工中。因为土工复合材料把两种及以上的土工材料经过组合成为一种产品, 不仅种类多、功能多, 并且还有防渗与排水两个功能, 所以大坝工程施工中土工复合材料被应用的较多。

2 该种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方法

被用于大坝防渗方面。垂直与坡面的铺膜防渗对于防渗土工材料来说是两个比较大的应用方面, 期施工和铺设工艺根据其铺设结构的不同而不同。土工材料很容易被尖棱物穿刺造成破坏;土工薄膜承受水压力与土压力时因为没受到约束支持发生鼓破;薄膜受到下层气体或者液体顶托作用发生应力集中而遭到破坏;被铺在支撑土和混凝土之间土工薄膜因为受到这些方面影响例如:温度、重力、土体移动、水体击打与水位变化等, 结果造成薄膜发生过度拉伸、撕裂或者擦伤;斜面上选择土或者混凝土面板来保护薄膜, 在水位发生骤然下降时, 土体的孔隙水压力与库水位会处于不平衡状态从而发生滑动。施工时为了尽可能避免或者减少发生这些问题必须按施工规范与施工组来施工并确保施工质量。

对于防渗结构设计上下垫层用来保护土工膜避免受到破坏, 而且下垫层拥有排水与排气功能。铺设完土工膜后, 因为土中的气体或者沼气聚集太多就会发生顶起土工膜从而破坏土工膜, 膜下方会由于缺陷造成渗漏进而发生积水, 所以为真正降低土工膜受到的破坏程度, 特别是所铺膜的面积增大时必须详细考虑排水和排气等其它措施。有毒物质到了水体中以后会污染环境, 也会对人畜生命产生危害, 结合以往的经验渠道防渗膜的厚度需要在0.25毫米以上。如果所用土工膜太薄时会经常产生气孔, 施工过程中也很容易被破坏, 然后它的防渗效果会降低不少。因为隧道和洞室周围的岩石都存在渗水, 所以为了保证防渗衬砌的顺利和安全进行, 需要把渗水经过排水沟排出去, 很多情况下在这个时候都采用复合土工膜或者较好的防排水材料。

堆石坝中的应用。某水库大坝是粉土斜墙类型的堆石坝, 坝体被填筑了两次而成。因为当时的技术落后而且碾压的质量和效果都不好, 所以斜墙密实度也很差, 甚至有些地段发生很多透水现象。内坝坡右方距离坝轴大概5到12米的地方发生了渗透变形, 坝体表面发生了塌陷, 后来对这个塌陷做出了相应处理, 但斜墙处和反滤料施工质量很差的部分没有被处理, 所以还有不少安全隐患。通过水文地质的有关试验, 斜墙部位产生的透水性超出了规范值得要求。处理大坝问题过程中曾将提出了四种方案, 分别是换土重做斜墙、就地翻压、复合土工膜和灌浆, 因为复合土工膜有较好的防渗性、抗变形性能和施工方便等优势, 根据工程的施工情况和透水性超出规程要求值等来确定土工膜的铺盖方案并作出相应处理。为不影响正常蓄水, 土工膜施工一般在第二年3月到5月进行, 工期是92天左右。大概的施工步骤为:拆除发生损坏的护坡石, 挖基础, 坝面开挖然后清理和夯实, 挖防滑槽, 挖接合槽, 铺设下垫层, 铺设土工膜和薄膜, 铺设垫层, 对防滑槽和保护层进行回填, 回填接合槽, 铺设反滤层, 护坡支砌, 验收。

土工合成材料被用在加筋土挡墙中。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元法是现在对土挡墙进行设计所常用的两种。因为在建设紧材与填土时它们的本构关系无法做到准确协调, 加筋挡土墙选用的筋材包括两种, 由于它们的抗拉模量存在差别并且缺少破坏准则, 土挡墙施工中大多数都选择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只是被当成一种辅助方法。选择圆弧法来计算垫层的滑动, 结合实践能够看到所提升的稳定系数较小, 这表示所用的稳定分析法并不能准确反映出筋材的全部作用。根据有关研究显示, 潜在滑动面经过加筋以后也可能往深处发展, 受到周围的限制和地基中的应力变化, 地基的测向移动也会发生变化, 但是计算时并没有把这些因素计算在内, 所以分析法需要改进。

土工合成材料被用于反滤方面。水利工程施工中要重视水土流失现象, 如果土质流失太多就会引起管涌与流土危害, 当水从细土中流入粗土中或者从土内逸出时, 如果不设反滤层, 土粒失去保护以后受到水流作用会被带出土体。以往的反滤材料所用原材料是砂砾粒, 因为其粒径不同所以通常情况下分成2到3层来铺设, 所以施工工艺比较复杂。施工中很多时候选择土工织物替换以往的颗粒层, 主要因为它们的过滤功能相同。地下水在发生渗流时, 选择土工织物不仅防止土颗粒大量流失而引起的破坏, 还能实现排泄水流的目的, 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为孔隙水压的升高而引起土体滑动。

3 总结

综上所述, 土工合成材料有不少优良性能, 它是一种新型岩土材料, 是把纤维、塑料与合成橡胶这些聚合物和玻璃纤维当成原料制出来的不同类型产品, 放在土体表层或者多层土体中间, 对土体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护与加强作用。它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被更多的应用,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水工建筑的防渗和防水特性, 此外还有过滤、排水与防护隔离等作用, 还能起到相应的加固效果, 相信以后的水利工程中不断发展的土工合成材料会发挥更大作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新型材料被不断开发出来, 并迅速被应用和推广于几乎所有的工程建设中。土工合成材料是有着优良性质和新型的工程材料, 这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现在对该种材料被应用在水利工程中和相应施工方法做一下简单探究。通过分析该种材料适用范围, 然后详细介绍基于它的施工方法, 最后提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法经常发生的几个问题, 以方便和广大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白雪虹.水利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及施工[J].工程技术.2014 (1) :13.

[2]杨耀升.土木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 (11) :86-90.

[3]姜洪华.水利工程中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及施工[J].工程技术.2013 (11) :7.

篇4:工业工程其应用

关键词:继电器;电气工程;自动化;低压电器

近些年,科学技术产业的不断进步,带动着我国的各个行业飞速发展,我国的自动化以及电气工程行业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在电气工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继电器,随着电气工程的发展,继电器的发展也得到了不断的进步。而电气工程与继电器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它们的共同进步,推动了整个产品向着更高的境界进发。

1.继电器的设计原则

继电器还有一个别称,那就是电驿,在自动化领域中,继电器属于是一种对电子进行控制的器具,在它本身包括完整的输入和输出回路,控制继电器的整个控制部门就是它所自带的输入输出回路。使用继电器装置就是为了用较小的电流对较大的电流进行控制,从而使其成为一个自行調节的开关,在一些自动控制的电路中,继电器装置被应用得非常广泛,不仅能给予整个装置安全的维护,还能自动对装置内部的电能进行调节,从而达到电路转换的功效。继电器的功能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能够对光、电流、压力、速度等一些难以控制的量进行控制和反应,而且能够使电路自动的连接或者断开。除此之外,继电器将驱动中间机构,全面的处理和分析整个系统的输入量。由于不同的继电器所要求的输入量是不相同的,所以可以将继电器划分成固态、电磁或者热继继电器三种。自动化电气中的一些低压电气,随着继电器的不断进步,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和发展。这种形式将电气领域的局限性有效的缓解了,使产品在设计技术方面都变得更加的合理化,人性化。

2.在电气工程领域继电器技术的具体应用

随着电气工程的飞速发展,其应用的领域变得越来越广,几乎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气行业,由于继电器在电气工程中属于一种比较重要,应用较广的组成配件,所以继电器也随着电气的发展而被大量的使用。我们针对其发展在市场中进行了基本的调研,通过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很清晰的了解继电器在各个行业中的使用情况。

2.1继电器使用在汽车领域

从汽车的构成来看,在汽车的内部配件中,大量的使用到了继电器装置,其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继电器装置有以下这些:在汽车发动时,要事先将电动机启动,在启动电动机的过程中,就安装了启动继电器;汽车在鸣笛时,所使用的喇叭也属于是喇叭继电器;除此之外,在汽车内部还包括发电机电动机短路继电器、玻璃窗升降继电器等许多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汽车的领域中,继电器的使用情况是非常广泛的,所以,我们应当加大力度对继电器进行开发和研究,打破继电器中存在的局限性。

2.2继电器在一些家用电器中的使用

许多加用电器中都包含着电动机、压缩机等装置,在家用电器中使用继电器,也主要是为了对这些装置进行很好的控制,在一些使用到冷却泵、风扇的加用电器中,也需要继电器对其电机进行协调和控制。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家用电器已经成为了各家各户不可缺少的用具,由于家用电器生产制造的技术在不断得到进步,居民们对家用电器的追求也变得越来越好,为了能够使加用电器的质量过硬,这就要求我们对电机的质量有很好的把控。所以我们将继电器装置使用到了家用电器中,这样不仅能够是家用电器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且能够使继电器装置越来越完善。

3.继电器在技术上的更新与发展

随着继电器领域的拓展,固态继电器随着产生,这是一种新兴的继电器类型。在这类继电器产生后,继电器的耐磨、抗震以及抗腐蚀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这种继电器拥有耗能低、对电路拥有完整保护的优势。如果将这种继电器,与其他种类的继电器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这种节电器的负载相对比较大,在这种继电器中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克服。

第一,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将固态继电器使用在比较固定的地方,如果一些区域会有火花产生,那么这些区域我们不允许使用继电器,由于只能在特定的区域使用,这给继电器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在对产品研发或者在制造家用电器的过程中,都有可能给电器造成一定的风险,这样影响了整个电器的使用。

第二,当继电器在进行吸合时,将会产生出一定的电流,而其中最小的电流一般被称为吸合电流,如果想要继电器能够稳定并且非常正常的工作,那么我们所设定的给定电流必须要比吸合电流大,才能保证电气工作正常。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在使用继电器时,有很大的限制因素,这些限制因素很有可能限制电气稳定的工作,这样人们在使用电气时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给使用者带来很多的不便利。

4.结束语

由于电气工程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各种日常行为都已经开始以来自动化低压电器,由于继电器在整个电气工程中都属于比较核心的地位,而且继电器的性能非常具有优势,所以继电器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继电器装置中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只有不断的对继电器装置进行完善,才能是继电器更好的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中。

参考文献:

[1]苏波,王莉,王福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09,15:42-44.

[2]王鹏.方波脉冲电压对局部放电特性及电机绝缘寿命影响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3]姚传明.高温液态铅铋材料回路控制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4]陈涛.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问题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1:22-23+4.

[5]杜成龙.继电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168.

篇5:法向量的求法和其应用

引言:本节课介绍平面法向量的三种求法,并对平面法向量在高中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作归纳和总结。其中重点介绍外积法求平面法向量的方法,因为此方法比内积法更具有优越性,特别是在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方面。此方法的引入,将对高考立体几何中求空间角、求空间距离、证明垂直、证明平行等问题的解答变得快速而准确,那么每年高考中那道12分的立体几何题将会变得更加轻松。

一、平面的法向量

1、定义:如果a

,那么向量a叫做平面的法向量。平面的法向量共有两大类(从方向上分),无数条。

2、平面法向量的求法



方法一(内积法):在给定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平面的法向量n(x,y,1)[或n(x,1,z),或n(1,y,z)],在平



面内任找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由n,得na0且nb0,由此得到关于x,y的方程组,解此方程组即可得到n。

方法二:任何一个x,y,z的一次方程的图形是平面;反之,任何一个平面的方程是x,y,z的一次方程。

AxByCzD0(A,B,C不同时为0),称为平面的一般方程。其法向量n(A,B,C);若平面与3个坐标轴的交点为P1(a,0,0),P2(0,b,0),P3(0,0,c),如图所示,则平面方程为:为一般式即可求出它的法向量。

xa

yb

zc

1,称此方程为平面的截距式方程,把它化

方法三(外积法): 设 , 为空间中两个不平行的非零向量,其外积ab为一长度等于|a||b|sin,(θ



为,两者交角,且0),而与 , 皆垂直的向量。通常我们采取「右手定则」,也就是右手四指由

的方向转为

的方向时,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规定为ab的方向,abba。



x1z1x1y1y1z

1,,设a(x1,y1,z1),b(x2,y2,z2),则:ab

yx2z2x2y22z2

(注:

1、二阶行列式:M

ac

bd

adcb;

2、适合右手定则。)例

1、已知,a(2,1,0),b(1,2,1),

试求(1):ab;(2):ba.

Key:(1)ab(1,2,5);(2)ba(1,2,5)

2、如图1-1,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key求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n。:法向量nAFAE(1,2,2)

二、平面法向量的应用

1、求空间角

(1)、求线面角:如图2-1,设n是平面的法向量,AB是平面的一条斜线,A,则AB与平面 所成的角为:

图2-1-1:





n,AB



|cosn,AB|



图2-1-2:n,AB

arccos

(2)、求面面角:设向量m,n分别是平面、的法向量,则二面角l的平面角为:

图2-

3m,narccos

mn

(图2-2);

|m||n|

m,narccos

mn

(图2-3)

|m||n|

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方向选取合适,可使法向量夹角就等于二面角的平面角。约定,在图2-2中,m的方向对平面而



言向外,n的方向对平面而言向内;在图2-3中,m的方向对平面而言向内,n的方向对平面而言向内。我们只要用两个向量的向量积(简称“外积”,满足“右手定则”)使得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一个向内一个向外,则这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即为二面角l的平面角。

2、求空间距离

(1)、异面直线之间距离:

方法指导:如图2-4,①作直线a、b的方向向量a、b,

求a、b的法向量n,即此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

②在直线a、b上各取一点A、B,作向量AB;



③求向量AB在n上的射影d,则异面直线a、b间的距离为

d

|ABn|

,其中na,nb,Aa,Bb

|n|

(2)、点到平面的距离:

方法指导:如图2-5,若点B为平面α外一点,点A 为平面α内任一点,平面的法向量为n,则点P到

n

平面α的距离公式为d

|ABn|

|n|

(3)、直线与平面间的距离:

方法指导:如图2-6,直线a与平面之间的距离:

ABn,其中dA,Ba。n

是平面的法向量 |n|

(4)、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

方法指导:如图2-7,两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

d

|ABn|

,其中A,B。n

是平面、的|n|

3、证明

(1)、证明线面垂直:在图2-8中,m向是平面的法向量,a是

直线

a的方向向量,证明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所在向量共线(ma)。

(2)、证明线面平行:在图2-9中,m向是平面的法向量,a是直线a

的方向向量,证明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所在向量垂直(ma0)。

(3)、证明面面垂直:在图2-10中,m是平面的法向量,n是平面

的法向量,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mn0)

(4)、证明面面平行:在图2-11中, m向是平面的法向量,n是平

面的法向量,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共线(mn)。

三、高考真题新解

1、(2005全国I,18)(本大题满分12分)

已知如图3-1,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AB∥DC,DAB90,PA底面ABCD,且PA=AD=DC=1

2AB=1,M是PB(Ⅰ)证明:面PAD⊥面PCD;(Ⅱ)求AC与PB所成的角;

(Ⅲ)求面AMC与面BMC解:以A点为原点,以分别以AD,AB,AP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如图所示.

(I).AP(0,0,1),AD(1,0,0),设平面PAD的法向量为mAPAD(0,1,0)

又DC(0,1,0),DP(1,0,1),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DCDP(1,0,1)



mn0,mn,即平面PAD平面PCD。



(II).AC(1,1,0),PB(0,2,1),AC,PBarccos

ACPB

arccos

AC||PB|

|

(III).CM(1,0,1

2),CA(1,1,0),设平在AMC的法向量为mCMCA(11

2,2,1).

又CB(1,1,0),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CMCB(

12,

12,1).

m,narccos

mn

arccos(

2|m||n|).面AMC与面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arccos(2

3).[或arccos23

]

2、(2006年云南省第一次统测19题)(本题满分12分)如图3-2,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AB=AA1=a,BC,M是AD的中点。(Ⅰ)求证:AD∥平面A1BC;(Ⅱ)求证:平面A1MC⊥平面A1BD1;(Ⅲ)求点A到平面A1MC的距离。

解:以D点为原点,分别以DA,DC,DD1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3-

2D-xyz如图所示.

(I).BC(2a,0,0),BA1(0,a,a),设平面A1BC的法向量为nBCBA1(0,2a2,2a2)



又AD(2a,0,0),nAD0,ADn,即AD//平面A1BC.

(II).MC(

a,0,a),MA1(

a,a,0),设平面A1MC的法向量为: mMCMA1(a,

a,

a),又BD1(2a,a,a),BA1(0,a,a),设平面A1BD1的法向量为: nBD1BA1(0,2a2,2a2),





mn0,mn,即平面A1MC平面A1BD1.(III).设点A到平面A1MC的距离为d,

mMCMA1(a,

a,

a)是平面A1MC的法向量,

又MA(22

a,0,0),A点到平面A1MC的距离为:d

|mMA|

a.|m|

四、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三步曲”

篇6:工业工程其应用

Tsar(Taobao System Activity Reporter)可将收集到的数据存储在磁盘上,另外可以支持将数据存储到MySQL中,也可将数据发送到Nagios报警服务器。在展示数据层面,可以指定模块,并且支持对多条信息的数据进行Merge输出,如果带--live参数,还可以输出秒级的实时信息。

从架构上来看,Tsar基于模块化设计,源代码上来看主要包含两部分:框架和模块。框架源代码主要存放在src目录,模块源代码主要在modules目录中。框架提供对配置文件的解析、模块的加载、命令行参数的解析、应用模块的接口对模块原始数据的解析与输出。

Tsar的运行流程图如下:

主要执行流程:

解析输入

读取配置文件信息

加载相应模块

Tsar的三种模式(print、live和cron)执行

释放资源

本次开源消息公布后,受到了社区开发者的欢迎:

TriChaos:喜欢没有浮华的字符界面,像和没有废话的人对话,

电脑资料

_Yuen:代码少逻辑清晰模块化又好,不得不说是一个好工具的典范。

淘木名:事后线上问题分析必备利器。

淘叔度:目前只支持C语言开发的插件。不过写个模块非常简单。

得益于淘宝开源

淘宝开源平台于6月上线,至今,该平台已经发布了若干开源项目,其中不乏来自于淘宝之外的项目在此落户。目前注册会员数13002人,收录项目已达到2875个。目前,该平台关注度最高的5个项目分别是tfs、tair、webx、OceanBase、athrun。

篇7:工业工程其应用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内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观摩寿县一中许士友所授的《弹力》一课之后感受颇深。听了本堂课,收获颇多。许老师的整堂课方法灵活多变,教材处理巧妙,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将学生引入到一个主动探究知识、积极参与的课堂。课程设计流畅自然,各环节衔接紧密,过渡合理有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许老师一开始从回顾初中的知识,力会产生哪些效果为突破口将教学引入。从引入弹力到弹力的应用,都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整节课中,许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徐老师通过设问“腾空而起的人,离弦前后的箭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让学生主动积极思考。接下来就进入的新课阶段,在新课阶段让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式的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在学生已经完全具备弹力知识基础后,老师带领学生继续在求知的路上前进,即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许老师还是让学生亲自动手,主动思考,然后由学生们自己得出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并总结了它们的方向判断问题。随后许老师用课件展示了几个针对性很强的练习题,叫几位学生上台画出力的示意图,再次从例题中引出“弹力判断有无”的问题。在讲解弹簧弹力大小问题时,许老师安排了实验仪器,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做实验前,明确了五个问题,这样学生就更有针对性的做实验了,最后还是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正确答案。整体看本节课课堂教学有序,教师能够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以及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积极体会弹力的因素,从而自然得出结论。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教学实施,学生不仅得到了广泛的认知范围、深层次的认知深度,同时还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积极参与了教学,获的成就感,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工业工程其应用

1 简述继电器

1.1 继电器的作用

继电器是一种可以实现对电流的安全控制的开关元件, 通过相关的感应结构可以对一些电力中的输入变量进行充分的反映。并且, 继电器可以实现对具体的相关电路的通断控制。继电器的运行过程中, 一项重要的枢纽部分就是继电器的驱动。继电器具有很多作用, 包括对多路电路的控制、对电力信号的综合控制、扩大控制能力和实现电路的自动化运行。

1.2 继电器的组成

一般情况下, 继电器的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2个部分, 分别是触点和线圈。但是在不同类型的继电器中, 为了保证相关电路工作的顺利畸形, 会加上一些不同的相关器件。继电器的电路符号, 进行标示的是一组触点符号, 或者是一个长方形。如果继电器的线圈增多, 需要相应的增加长方形。并且, 应在长方形旁边或者内部标上相应的“J”形字符。组合触点和线圈的时候, 在长方形的一侧可以直观进行字符的刻画, 也可以在相关的控制电路中实现对触点的具体刻画, 并且按照不同的继电器类型, 标注不同的符号。通常, 继电器的符号包括H型、Z型和D型。

1.3 继电器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运行方式, 对继电器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很多种。分类的依据, 主要是不同的外形、防护类别、负载和动作原理等。具体的来说, 按照不同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可以分为温度类型的继电器、高频类型的继电器、电磁类型的继电器、舌簧类型的继电器、固体类型的继电器、极化类型继电器和时间类型的继电器等。根据继电器尺寸的不同, 则可以分为微型继电器、超小型继电器和小型继电器。对不同功率的继电器进行划分, 可以分为微功率继电器、弱功率继电器、中功率继电器和大功率的继电器等。虽然继电器具有不同的种类, 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 主要是按照相关的原理进行运用的。

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应用

2.1 继电器的测试

在应用继电器之前, 需要对继电器进行测试, 以保证继电器的正常使用。其中, 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触点测试法、线圈测试法、吸合电压及电流测试法和释放电压及电流测试法。继电器中, 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触点。触点功能的稳定, 会对继电器实现对电路控制的功能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 需要对继电器的触点进行测试。在测试继电器中的触点的时候, 对开关和电阻的测试, 是应用万能表实现的。在测试的过程中, 继电器的阻值应该为0, 而继电器中动点和触点的阻值应该是无穷大。在继电器的应用过程中, 应用这种测试方法, 可以对继电器中的常开开关和常闭开关进行准确判断。

2.2 电气工程中继电器的应用

继电器是电气工程建设施工中, 应用比较广泛的一项设备, 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固态继电器的运行检测中, 发现相关的器件和半导体继电器相同, 可控硅器件是一项主要的组成器件。其中, 继电器中的线圈, 在电压作用下可以形成相关的电磁效应。而且, 线圈受到弹簧拉力的作用, 衔铁回到铁芯之后, 可以吸合电气工程中的动静触点。如果断电, 继电器中的电磁作用消失, 衔铁位置重新回到原点, 吸回电气工程中的动静触点。相关的电路, 在释放和吸回作用下可以实现电流的开和闭作用。电气工程中, 一些低压电器的运行对继电器的这种控制作用的运用十分广泛。

电气工程学科, 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 包括不同的门类和内容。例如, 电气工程中包括模拟电子的技术、信号系统、相关电路技术原理、微机的运用和原理等一些和电气相关的领域。在人类现代化文明程度的发展过程中, 一项重要的发展成果就是电气。不断的完善电气工程,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还能推动我国电气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继电器在电气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发挥了较好的功能作用。对继电器进行不断的完善, 可以在电气工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

2.3 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继电器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效率, 实现了人类所基本的对世界进行改造和创造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信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社会的发展中,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发展前景也更加广阔。自动化装置是科学技术下的一项先进产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自动化相关设备出现, 有效的改善了相关劳动的过程和方式。自动化低压电器在继电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适应继电器运行的相关电力要求, 实现对电力电路的开合, 有效地提高了继电器中自动化的运转效率。根据不同的工作电压, 可以把低压电器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情况下, 自动化低压电器的划分依据主要是直流1500v, 交流1200v, 分为两大类, 分别是低压控制电器和高压控制电器。目前, 我国低压电器的发展已经十分迅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为自动化低压电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新的自动化低压电气产品不断推出。从我国低压电器发展历史来看, 我国低压电器的发展, 一开始只是单纯的进行装配和模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逐渐实现了自主研究。不断的对低压电器进行创新和改善, 促进了我国继电器在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应用和发展。

3 结论

我国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低压电气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全面了解继电器的作用、组成和不同类型, 对继电器进行测试, 实现继电器在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良好应用, 才能充分发挥继电器的作用, 保证电力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郑顾平.配网自动化系统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 2012.

[2]贺元康.赵鑫樊.江涛.变压器相间短路后备保护中负序阻抗继电器应用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15) :76-77.

[3]孙思培, 徐习东.继电保护装置状态检修的可靠性研究[J].机电工程, 2012 (4) :131-131.

上一篇:试述幼儿园中的民间艺术教育论文下一篇:初中新的起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