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导游欢迎词

2024-04-30

南通导游欢迎词(精选4篇)

篇1:南通导游欢迎词

南通城市概况

各位游客: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游侠客旅行社对大家来南通旅游表示诚挚的欢迎。我是游侠客旅行社一名导游,我姓柴。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提供服务,使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拥有一次愉快而难忘的南通之旅。

各位初来乍到,我就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下南通。我们这座中国东部滨江临海的城市,雄踞长江三角洲的北翼,虽然还少些著名旅游胜地的名气,但许多来过南通的朋友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觉得南通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有着“兼收并蓄、包容会通”的隽永魅力,是一个值得来旅玩的好地方。

那么,南通究竟有那些特有的魅力,足以吸引人们前来观光旅游呢?概括起来是“五句话”,二十个字:“有江有海、有山有水、有古有今、有南有北、有中有外”。我可以放胆地说,在我们偌大的中华,具有如此综合性区位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地方,也许再也找不到第二处。这可不是在乱夸海口,我简要地解读下,至于是不是真有道理,那就需要您在游览的过程中细细地琢磨和体会了。

“有江有海”,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在这里汇入了大海,南通自古便有“江之尾、海之端”的说法。来这儿既可以观扬子江滔滔东去,又能览南黄水天一色;既可品尝江河名贵鱼鲜,又能享受海中珍馐美味。我们常说“追江赶海到南通”,江海特色在这里呈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南通被誉为“江海明珠”。

“有山有水”,这四个字还不足以概括南通的特色,在这里呢,我要扩展成八个字,即“一山一水一人一桥”。一座城市依山傍水不足为奇,而苏北千里绿原上仅有的五座青山,却偏偏拱卫着长江之滨的南通城,就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珍奇和灵秀,其中狼山居五山之中,为大势至菩萨在中国唯一道场,名气最响,影响最大,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名句,此为一山。绕城千年的泱泱濠河,如今又静卧在城市的环抱之中,形成了“水绕城、城抱水”的特有城市形态和秀美风光,是南通的一颗靓丽的城市名片。南通近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老先生,毛主席在接见工商界代表时,曾说过,“提到中国的轻工业,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个人就是张謇”,是对张謇先生一生事业的肯定。正是因为有了张謇,南通被誉为“中国近现代第一城”,中国第一个博物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盲哑学校以及中国第一个气象台,都是在南通诞生的,所以张謇是我们南通的骄傲,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苏通大桥——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桥梁建设工程。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横跨长江出海口,连接南通和苏州两市。苏通大桥的建成,使南通直接进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到这里来“游山玩水”,岂不具有别样的情趣?

“有古有今”,数千年来,长江、黄河夹带泥沙的沉积,让江海平原新生了大片沃土,南通东南部的许多城镇乡村,成陆不过二三百年,有的地方至今还在向海域延伸之中。然而,南通的西北部有超过五千年历史的古代陆地。因此,这种地域形成的渐进性、多样性,造就了从渔猎、农耕,到海盐、棉纺等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变迁,也形成了人文历史的丰富多采。南通史称“胡逗洲”,曾是流放胡人的地方,如今的南通又称“金豆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有名的五乡,即建筑之乡、纺织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文博之乡。

“有南有北”,南通的西北是豪放粗旷的江淮文化地带,东南是儒雅灵秀的吴越文化地带,南通处于两大文化的合围之中,在“包容会通”中形成了南通独特的方言、习俗、名产等文化现象,也就造就了许多卓越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南通建有名目繁多的博物馆,反映和表现了这种“兼收并蓄”而形成的独特文化,前去浏览一番定会让您觉得“不虚此行”!“有中有外”,南通凭着通江达海的优越区位,自古便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因此便有唐代高僧鉴真由此东渡出海、日本圆仁和尚从此登陆入唐的故事。近百年来,南通更成为中西借鉴交流的重要交汇点,在上世纪初曾聘邀一批外国专家学者,兴办了在国内外堪称一流的实业和文化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南通作为我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结出了更加丰硕的成果。来这里把玩“它山之石”,体味“包容会通”的深刻涵义,会使您获益良多。

以上介绍,难免有“自卖自夸”之嫌,仅供各位参考。千言万语还是一句话:南通秀美的山水、旖旎的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期盼着您去欣赏,希望南通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此预祝大家旅游期间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狼山A

篇2:南通导游欢迎词

各位游客:

大家早上九点钟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来南通观光表示诚挚的欢迎。我是×××旅行社的老板(此处停顿2秒)派来的导游,我姓×。我会尽我所能的给大家介绍家乡南通的风土人情,同事也希望各位能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使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成为一次愉快而难忘的南通之旅。

在各位初来乍到之际,我想从旅游的角度将家乡的地域概况和人文特点推介给大家,或许对您的旅游有所帮助。我们这座中国东部滨江临海的城市,雄踞长江三角洲的北翼,虽然还少些著名旅游胜地的名气,但许多来过南通的朋友都有深刻的感受,觉得南通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有其“兼收并蓄、包容会通”的隽永魅力,是一个值得人们前来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因为现代人的旅游,不仅仅是休闲度假、游山玩水,它还是一种对我们生活领域的关注和了解,是一种眼界的扩大、知识的吸取、生活的充实。探名山大川、走林海雪原、访古都名邑、观江南秀色,固然必要,而一些尚无盛誉、看似一般的地方,只要您去那儿认真地走走看看,仔细咀嚼一番之后,就会发现这也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地方。南通就是这样一个不可忽视的旅游胜地,值得人们去走一走、看一看。

那么,南通究竟有那些特有的魅力,足以吸引人们前来观光旅游呢?概括起来是“五句话”,二十个字:“有江有海、有山有水、有古有今、有南有北、有中有外”。可以放胆地说,在我们偌大的中华,具有如此综合性区位特点和地域文化的地方,也许再也找不到第二处。这可不是在乱夸海口,且听我作简要地解读,至于是不是真有道理,那就需要您在游览南通的行程中细细地琢磨和体会了。

“有江有海”,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在这里汇入了大海,南通自古便有“江之尾、海之端”之说。来这儿既可观扬子江滔滔东去,又能览南黄水天一色;既可品尝江河名贵鱼鲜,又能享受海中珍馐美味。我们常说“追江赶海到南通”,江海特色在这里呈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南通被誉为“江海明珠”。

“有山有水”,这四个字还不足以概括南通的特色,在这里呢,我要扩展成八个字,即“一山一水一人一桥”。一座城市依山傍水不足为奇,而苏北千里绿原上仅有的五座青山,却偏偏拱卫着长江之滨的南通城,就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珍奇和灵秀,其中狼山居五山之中,为大势至菩萨在中国唯一道场,名气最响,影响最大,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名句,此为一山。绕城千年的泱泱濠河,如今又静卧在城市的环抱之中,形成了“水绕城、城抱水”的特有城市形态和秀美风光,从空中俯瞰像一颗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链,是南通的一颗靓丽的城市名片。南通近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老先生,毛主席在接见工商界代表时,曾说过,“提到中国的轻工业,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个人就是张謇”,是对张謇先生一生事业的肯定。正式因为有了张謇,南通被誉为“中国近现代第一城”,中国第一个博物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刺绣学校、中国第一所戏剧学校、中国第一所盲哑学校以及中国第一个气象台,均在南通诞生,所以张謇是我们南通的骄傲,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苏通大桥——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桥梁建设工程。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横跨长江出海口,连接南通和苏州两市。苏通大桥的建成,使南通直接进入上海1小时经济圈。2008年建成后的苏通大桥将拥有四个世界之最:一是“最大主跨”:目前世界上已建最大跨径斜拉桥为主跨890米的日本多多罗大桥,在建的香港昂船洲大桥主跨1018米,苏通大桥跨径1088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二是“最深基础”: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2.8米的钻孔灌注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是世界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桥梁桩基础;三是“最高桥塔”:目前已建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钢塔,苏通大桥桥塔为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比在建的昂船洲大桥桥塔高6米,为世界最高桥塔; 四是“最长拉索”:苏通大桥最长拉索为577米,最大重量为59吨,比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多米,为世界最长斜拉索。到这里来“游山玩水”,岂不具有别样的情趣?

“有古有今”,南通是一个“与日俱增、与时俱进”的地方。数千年来,长江、黄河夹带泥沙的沉积,让江海平原新生了大片沃土,南通东南部的许多城镇乡村,成陆不过二三百年,有的地方至今还在向海域延伸之中。然而,南通的西北部有超过五千年历史的古代陆地,而狼五山伫立海域又何止千百万年。因此,这种地域形成的渐进性、多样性,造就了从渔猎、农耕,到海盐、棉纺等产业经济的发展和变迁,也形成了人文历史的丰富多采。到这儿来探寻“沧桑变化”的遗痕,应是很有兴味的事。南通史称“胡逗洲”,曾是流放胡人的地方,如今的南通又称“金豆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有名的五乡,即建筑之乡、纺织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文博之乡。

“有南有北”,南通的西北是豪放粗旷的江淮文化地带,东南是儒雅灵秀的吴越文化地带,南通处于两大文化的合围之中,在“包容会通”中形成了南通独特的方言、习俗、名产等文化现象,也就造就了许多卓越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南通建有名目繁多的博物馆,反映和表现了这种“兼收并蓄”而形成的独特文化,前去浏览一番定会让您觉得“不虚此行”!

“有中有外”,南通凭恃其通江达海的优越区位,自古便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因此便有唐代高僧鉴真由此东渡出海、日本圆仁和尚从此登陆入唐的故事。近百年来,南通更成为中西借鉴交流的重要交汇点,作为一个有过中国近代模范城市殊荣的城市,上世纪初曾聘邀一批外国专家学者,兴办了在国内外堪称一流的实业和文化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南通作为我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结出了更加丰硕的成果。来这里把玩“它山之石”,体味“包容会通”的深刻涵义,会使您获益良多。

以上介绍,难免有“自卖自夸”之嫌,仅供各位参考。千言万语还是一句话:南通秀美的山水、旖旎的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期盼着您去观览和欣赏,希望南通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在此预祝大家旅游期间心情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篇3:南通导游词(范文)

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南通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入海口的北岸。南临长江,东濒黄海,面向苏、沪、锡、常,背依苏北平原,呈准半岛状,位于中国“黄金水道”和 “长江黄金水道”的结合部,素有“江海门户”之称。1984年4月被国务院列为我国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南通下辖海安、如东2县,启东、海门、通州、如皋4市,崇川、港闸2区,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人口780多万。南通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独特的港口优势,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发达的文化教育,是长江入海口第一个港口、工业、贸易、旅游城市。

南通历史悠久,五、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儿居住,海安的青墩遗址曾经出土过5700多年前的玉璧和玉灯。历史上这里曾是流放胡人罪犯的地方,被称作“胡逗洲”。即胡人罪犯,流放于此。大家知道,古代交通主要以水运为主,而南通滨江临海。沿江西去,可达楚文化、蜀文化。沿海北上,有齐鲁文化、辽文化。沿海南下,有闽粤文化。因此取名为“通州”,指水陆交通,四通八达之意。

南通城建于五代时期后周显德5年,也就是公元958年,距今有1047年的历史。在旅游人眼中,南通有什么独到之处呢?

明朝,当时朱元璋的军师刘基给南通写下“崇川福地”,悬挂在南城门,有人不仅要问?为什么叫崇川福地呢?南通历史上有“风水宝地”的说法,有依据吗?有!

在南通有万里长江第一山---狼五山,即狼山、马鞍山、剑山、军山、黄泥山。从道家学说讲:狼、马、剑、军、黄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民间说法,福、禄、寿、喜、财应有尽有。南通老百姓常说“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南通”。按佛家的说法,一个地方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抱,出门见水,即为“风水宝地”。南通以狼五山为照壁,背靠钟秀山,左有观音山,右有云台山,并有长江、濠河二水,将南通城包围其中,足见这里是个“风水宝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上讲:南通的灵秀之气则是因为这里有两条龙。有人说,长江是一条巨龙,长三角地带是龙头,上海是左眼,南通是右眼,右眼睁开二百年,如此发达,左眼现在正在睁开。预示南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另一条龙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狼山。狼山建筑设计上采用了“金龙伏狼”的格局。狼山整体建筑是一条头朝下尾朝上,凌空而降的金色巨龙,山顶的建筑是龙的后半身,“支云塔”是高高耸立的龙尾,山道是龙的身躯,两旁的“葵竹山房”和“三仙祠”等是金龙的爪子,“紫琅禅院”这一片是龙头。南通虽小,但五大菩萨俱全,有狼山的大势至菩萨、军山普陀别院的观音菩萨、剑山文殊菩萨、如皋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陈桥峨眉山的普贤菩萨。所以,南通不愧为“风水宝地”.在旅游人眼中,南通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有一种说法:“唐宋元明清,从古看至今。”怎么讲呢?南通有建于唐咸通4年(公元864年)的天宁寺光孝塔,有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年)的广教禅寺支云塔,建于元代(公元1370年)的原市政府前的谯楼,建于明代万历46年(公元1618年)文峰塔,建于清代(公元1895年)的唐闸大生纱厂前钟楼。它们都是南通历史的见证。

明朝以前南通没有状元,只有海门出过一个探花。有人说长江水流入濠河后,在南通城里里转了个圈儿就流到海里去了,没在南通留下什么。因此明朝有人提议在东南方向建文峰塔,以“补山水之形胜,助文风之盛兴”,建文峰塔。它起魁星楼的作用。到清代南通出了两个状元,一个是乾隆年间的胡长龄,另一个就是张謇。关于胡长龄,有一付著名的对联,大家一定很熟悉。有一天,乾隆皇帝问胡长龄“爱卿,你的老家在哪里啊?”胡长龄说“臣是通州人。”乾隆说“哦,通州不是在北京吗?”胡长龄回道“臣是南通州人氏。”“既是通州人,那朕有个上联,你对个下联如何?”胡长龄说行。乾隆说“上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胡长龄沉思片刻,说“臣的老家当铺多,臣就对个: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由此这付对联就流传开来,南通也闻名全国。

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纵观中国近代史,中国的许多近代城市都是由外国列强所建。大连先后有俄、日两国,青岛由德国人建立,后被日本人占领,广州有英、美,上海更是帝国主义列强遍地,唯有南通是民族资本兴建。正是因此,南通才被吴良庸先生赞为“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还是中国最早有城市规划的城市,清光绪二十九年,张謇去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70天返回南通后,画出了南通第一张城市规划图,在唐闸建工厂区,有大生纱厂,在天生港建港区,在现在的文化宫附近建东西南北中五公园,作为休闲娱乐区,在启东建垦植区,在狼五山建旅游度假区,教育区。另外,南通还有许多中国第一,张謇先生在南通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建中国最早的纺织厂——1895年在唐闸创办了大生纱厂,建于1915年的中国最早的窄轨铁路,建于1906年的中国最早的乡镇级公路(天生港到唐闸),大生纱厂还发行了中国第一张股票等等,南通不愧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南通是中国著名的教育之乡、体育之乡、建筑之乡、长寿之乡、纺织之乡等等。

南通有“教育之乡”的美誉。南通民风淳朴,特色鲜明。教育界有句话叫作“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1902年张謇在南通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现在全市有国家级示范高中11所,省重点中学28所,省实验小学23所。南通的中学生在中学生奥赛中共获得了10金2银。有“中国女生第一人”---毛蔚;有美国奇才奖获得者---杜小威;有杨振宁的关门弟子---沙国兵等等。在高考中主要指标连续10年居全省第一,连续9年涌现高考状元。

南通被国家体委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南通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如林莉、葛菲、李菊、黄旭、陈玘、陈若琳、仲满7位奥运冠军,以及赵剑华等12名世界冠军,南通有12人48人次获得世界冠军,是中国地级市中最多的,南通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冠军之乡”。

建筑业是南通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南通每年建筑业创造产值450亿,名列全国第一。上海高楼的1/4,南京高楼的1/3,青岛高楼的4/5,都是南通人建的。南通人获得的鲁班奖占江苏省的40%.“建筑之乡”的美誉蜚声海外。

南通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中国于1992年进入老龄社会,而南通整整早了10年。判定长寿之乡的标准是百万人中有百岁老人30位,南通780多万人中有570位,如皋145万人口中就有170多位,90岁以上老人4千人,80岁以上4万人。

南通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独特的港口优势,扎实的工业基础和发达的文化教育。南通地处适宜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江海平原,盛产棉花和特种经济作物,为全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1984年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南通社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对外经贸日益频繁。据统计,2004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26亿元,人均GDP15806元,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100、江苏省的1/10。经国家权威机构评估认定,南通进入中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环境40优”的城市行列。中国目前最大的醋酸纤维厂——美国醋酸纤维、最大的日本投资项目——18亿美元的王子造纸、ITT集团的三德兴电子工业、日本东丽、帝人公司等大型企业纷纷落户南通。南通以轻纺工业为主体,形成了纺织、轻工、仪器、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材、造船、电力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其中,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船舶制造、精细化工已成为南通工业的四大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以江苏华容集团为代表的省级重点名牌企业,如江苏中洋集团、江苏申海集团、江苏文峰集团等等。

南通是长江流域进出物资的转运枢纽和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有长江沿岸最大的天然气港和散货港,南通港是全国十大港口之一,与65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港口通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通有230公里的江岸线,206公里的海岸线。中国现有最大的深水港——宁波北仑港,水深25米,连云港水深15米,大连港水深20米。如东洋口港保持深水岸线30米深,这里曾是古长江的入海口,是绝好的天然深水港,国家计划投资160亿人民币,建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深水港。还有长江汽渡、民用机场、宁启、盐通高速公路和新长铁路,形成水、陆、空配套的对外交通网络。2002年10月奠基动工,连接南通、苏州两地的苏通大桥,已经于2008年建成通车,国家沿海公路交通大动脉将经过南通,使南通成为太平洋西岸黄金走廊的枢纽城市。

南通的地理特点中国少有,世界罕见。地理成因属沉积平原,在全国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耕地大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南通每年生长土地6000亩。

近年来,南通市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工作,实行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的“五城同创”以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为目标,确定了“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积极致力于营造条件完备的基础设施环境、投资兴业的最佳办事环境,宜于人居住的现代生活环境,彰显传统的优美的人文环境,按照市区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目标,把南通建设成为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安全的开放城市。

军 山 风 景 区 导 游 词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军山风景区游览!我是讲解员,我叫***,大家叫我小*,今天由我为大家服务,祝大家在这里游览愉快。

【军山概况→观音净瓶→大观瀑→大山门崖→憩台→望江台→普陀别院→军山气象台】

【军山概况,得名和历史变迁】军山是狼五山中的最东边,也是长江北岸最东面的一座山,离南通城18里。在五山中,军山的山体最大,占地5.4公顷,同时也是最高的一座山,海拔118米。如果站在狼山上望去,军山顶部平坦,北部延伸,形似大象,因此又称为“象山”。相传,军山曾是秦始皇驻军的地方,所以呢,大家就叫它“军山”了。很久以前,狼五山中其它四座都已和大陆相连,而军山仍独居江中,四面是江流巨浪,汹涌澎湃,有诗云“军剑两峡断横处,浪花如百万兵甲”,就是描写了这样的壮观场面。直到康熙末年,军山才与长江北岸连城成一片。

【观音净瓶】走进军山大门,(大门楹联:真实不虚大慈悲度一切苦厄;意识无界空色相现五蕴光明。)

首先看到的是“观音”菩萨所持的法器——观音净瓶,这也就告诉我们,这里是供奉“观音”菩萨的佛门圣地。“观音”原来称“观世音”,也叫“观自在”,到唐朝为了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观世音”略称为“观音”。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尊净瓶,高9米19,暗合了“观音”菩萨的成道日农历九月十九,净瓶连同下部的巨型莲花座,总共重达10吨,全部为黄铜铸成,传说中观音所持为白玉净瓶,因此将上面的瓶状部分漆成白色。瓶口一枝杨柳,垂于瓶外,点点甘露从杨柳枝梢洒落向人间。此净瓶目前是世界之最,乃为纪念军山的开山祖师——法空而建。莲花台下面是甘露池,设婉转山溪,象征“八功德水环绕四方”,这里是承露台,大家可以在承露台上接引飘然而下的甘露。甘露池上云雾缭绕,好象是到了人间仙境,这是我们从美国引进的最先进的喷雾系统所产生的效果。

【大观瀑】各位游客,在我们眼前的是大观瀑。相传,法空大师曾在军山上凿出山泉,但后来日渐干涸,现在为了纪念法空大师,就在此处建此瀑布。大观瀑是迄今为止,长江以北最为壮观的人工瀑布,瀑布落差45米,宽10米,日用水量1000个立方米,日耗电量2000度。瀑布之水飞泻而下,水珠四溅,轰鸣之声不绝于耳。大家站在瀑布下,可以真实的感受一下李白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同时又有几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动感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的雄壮。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

【大山门崖】向前走几十米,现在大家就来到了大山门崖,上方突出的岩石叫普陀岩,一般大家都从这儿上山,所以称为山门。上面“大山门崖”四个字是民国时期所刻的。此处供奉着山神,据说非常灵验,一直到现在,依然香火不绝。并且老百姓传说,这后面有秦始皇藏的宝贝,只要能找到一根长一丈二尺中间没有节的芦苇,靠在大山门崖上,石门就会自动打开,里面全部都是金银珠宝,奇珍异品,但直至今天,依然没有找到有缘人,各位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试试。大山门崖东边的石壁上刻的“此海平线也,乙卯季测海平面下此十四尺”,这是旧时测量海平面的标记。

【憩台】这里是憩台。相传,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听说海上有三座仙山,名叫“方丈”、“瀛洲”、“蓬莱”,山上有“长生不老之药”,于是就派徐福去寻找。徐福坐船在江上老远看到几座山头,就连忙赶过来,结果一看并不是他要找的地方,而这里就是当年徐福登上军山休息的地方。

好,大家就在这里休息一下,乘这个时候,我给大家讲讲咱们军山的兴衰史。四百年前,法空来到这里,觉得这里好象世外桃园,风光不亚于南海洛迦山,于是就决定挂锡于此,和僧人崇玄一起在军山上共结茅庐。后来,在狼山总兵王扬德的帮助下,消灭了海盗,于崇祯三年冬,建起了普陀别院,供奉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使军山成为东南佛门胜地。

到了清顺治十五年,郑成功拥兵十七万,攻入南京江面,促使清政府执行海禁政策,军山也因此毁于战火。到了康乾年间,军山寺庙得到了重建,并一度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山上有僧舍近千间,庵堂16座,寺庙香火及规模甚至超过了狼山。后来,到了清同治年间,南通兴起了“一杯茶教”,他们以军山为活动基地,准备夺取通州,迎接太平军过江,后来因为有奸细告密而失败,清廷下令围剿军山,从而使军山再次遭到严重破坏。

经过了将近150年的沉寂,直到2002年,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军山才得以重建普陀别院。

【望江台】走过曲径通幽的情人路,现在大家来到了望江台。望江台独居军山西南峭壁之上,凌空搭建,视野开阔,是狼五山中欣赏长江美景的最佳地点

我们都知道,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海拔6221米的各拉丹东雪山,干流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公里,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南通是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与65个国家和地区的199个港口通航。并且南通的如东洋口港有30米的天然水深,国家正计划投资160亿人民币,建中国最大的天然深水港。由这里向上游80公里处,是悬索大桥中世界排名第六、中国第三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385米。向下游20公里处,矗立着一座雄伟的跨江大桥——苏通大桥,它是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它将拥有四项世界第一:世界第一大的主跨度,长1088米;世界第一高的主桥塔,高306米;世界第一长的斜拉索,长580米;世界第一大的群桩基础,平面尺寸113.75米 × 48.1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那么大,2008年苏通大桥通车之后,南通融入了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南通经济全面进入港桥时代。

【普陀别院,三门→概述→大门→圆通宝殿→千手千眼观音→三十三应身像→太师椅→香炉】

【三门】前面就是军山普陀别院的三门了。(三门对联,华藏风月:海纳百川龙奋风雷开宇宙;天容万象鹏飞穹冥启东西。法华山川: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三门,也叫“三解脱门”,因为寺庙大都在山中,所以“三门”也叫“山门”。“三门”中间的一个门叫做“空门”,两边分别是“无相门”和“无愿门”,或者叫“无作门”。通常,善男信女们走两边的“无相门”和“无愿门”,而中间的“空门”是僧人走的,所以“皈依佛门”也就叫“遁入空门”了。

(三解脱门:“解脱”者,解除世间之“脱”而得自在也,“门”者,能通,谓三解脱门,则能通至涅槃也。一曰空,二曰无相,三曰无愿。“空”者,无实体,自性本空,无我我所;“无相”者,离男女等之诸相,知一切法空,即得自在;“无愿”或称“无作”者,无因缘造作,若无愿求,则不造作生死之业,亦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

【概述】现在大家眼前的就是“普陀别院”了。为何称为“别院”呢?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的道场在浙江的普陀山,将这里称为“别院”,是与之有别的意思。并且,这座寺院的规模较小,等级略低,因此只能称作“院”,而不能称作“寺”了。

【大门,篇额→石碑】普陀别院重建于2002年8月,分为山门,圆通宝殿,翡翠观音楼三部分。山门上悬挂篇额,“普陀别院”原为明代礼部尚书董其昌所书,但原物已毁,这个是由南通籍的中国著名书画范曾所题。在进门右手边的山墙上嵌有一方石碑,上面刻的是军山新建普陀别院记,为崇祯三年,董其昌所书,牌文详细记述了军山新建普陀别院的经过和种种奇闻异事。相传建寺之时,狼山总兵王扬德(石碑上方的纹饰上有鹤,说明他是三品官,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别)做梦梦见鼓乐齐鸣,观音坐莲而来,又见白龙负舟而行。次日听说,江上有异木浮海而来,长约有16尺,上面刻有“观大士”三个字,破开此木见每个剖面都有观音形像。于是命人取木,雕成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菩萨的额头,鼻端都有花纹,眼睛如同释迦牟尼佛舍利子,佛像竟能发出奇光,透墙而出。从此,军山成为东南佛门胜地。民间有“军山养狼山”之说,可见,当时军山香火之盛。

【圆通宝殿,千手千眼观音】走过放生池,现在大家来到了圆通宝殿。“圆通”是观音的法号,意思是“明白”。大殿中央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目前,世界上像这样的真正有一千只手一千只眼睛的观世音菩萨像仅有三尊,一尊在香港,一尊在台湾省,第三尊就在这里。“千手”象征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伟大力量,“千眼”象征观音菩萨深不可测的智慧,可见“千手千眼”表示观音菩萨法力无边。这尊观音像同时又是“十一面观音”像,因有十一个面孔而得名。这十一张面孔重叠排列,像宝塔一样,自下向上代表大乘修行的十一个阶位(即“十一地”)。最顶上的一面呈佛面,代表最高的阶位(即“佛果”),正中的宝冠上有他的师傅“阿弥陀佛”的像,意为尊师重道。观音像高2米8,宽1米8,重约1吨。千手为法身8只手最大,其中二手合掌,其他六只手各执莲花,宝座,玉帛,乐器,文房四宝等各种法器。报身40只手稍小,各执法器。化身952只手,每只手中各有一只眼睛,塑得最小,手中都有一只眼睛,分十层排列,像孔雀开屏一般。

为什么观音会有千手千眼呢?传说,在春秋时期有个妙庄国的国王叫妙庄王,他有三个女儿,大公主、二公主吃喝玩乐,花天酒地,不思进取,三公主贤淑方正又聪明。妙庄王拿定主意后,就想给三公主招个上门女婿,尽早成家立业,将王位传给她。谁知,三公主死活不肯嫁人,出家当了尼姑,取名叫妙善。妙庄王派人去劝说三公主,要她回心转意,还俗回宫,谁知三公主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妙庄王劝说不成,就用重金买通了白雀寺的当家师姑,要她虐待三公主,逼她还俗。那师姑得了银子,黑了良心,千方百计折磨三公主。

这一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桃花岛上遍地白雪,打不到柴草,可是三公主知道,如果不背柴草回去,师姑肯定不会放过她。她只能冒着寒风,在雪地上爬呀爬,寻找柴草。渐渐地,手脚冻麻木了,一头栽倒在山沟里… …迷迷糊糊的,她听“哗哗”的水声,有人撑着船过来了。一会,船靠了岸,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走过来,他走到三公主身边,掏出一颗亮晶晶的珠子,放在她嘴里,“咕噜”一声,珠子顺着喉咙滑下肚去。说也奇怪,珠子一落肚,三公主顿时神清气爽,浑身舒畅。她一骨碌爬了起来,跟着老人登上小船,来到桃花岛东边的一个山头。三公主就留在那座荒山上,结茅为蓬,念经修行,与鸟兽做伴。

这样过了好几年,终于,三公主的行踪又被妙庄王发现了。这一次,他亲自带着人马,将三公主安身的小岛团团围住,登岸搜山。谁知山上蛇虫百脚一齐出洞,见人就咬,搜山的人连滚带爬逃了回来。妙庄王气得七窍生烟,命人用硫磺、硝石,点火烧山,顿时山上成了一片火海。突然,火海里升起一团红光,三公主穿着白袍,踏着莲台,出现在红光里,飘向岛对面的一个礁洞。妙庄王枉费心计,只好收兵回宫。

妙庄王回宫没几天,忽然浑身奇痒,长出无数脓疮。访遍名医,用尽良药,全然无效,眼看越来越严重,有法师占卜说,需要以亲生女儿的一只手和一只眼为药引,才能救命。妙庄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死不肯断手去眼,他只能等死。忽然,一个声音在他耳边说:“你要想活命,快去南海普陀求你的小女儿!”妙庄王听了,赶快命人准备车船去找三公主。

妙庄王来到礁洞前,哀声叫道:“好女儿呀,快来救救父王吧!”洞里透出一道亮光,三公主走出来,叹了一口气,向妙庄王合十稽首,说:“父王不必着急,将女儿一只手一只眼拿去作药引吧,您的病会痊愈的。”说着就折断手臂,挖出眼睛,抛到妙庄王面前。妙庄王又后悔又担心,只怕女儿成了残废。正犹豫着,洞中金光耀眼,三公主两肋突然长出无数条手臂,每个手心里都有一只眼睛。妙庄王看呆了:“我的女儿已修成正果,得道成佛了!”

此时,三公主的孝心和以德报怨的仁心感动了佛祖,佛祖赐给她千手千眼和无边法力,以降妖伏魔,惩恶扬善,她已位登三宝,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三十三应身像】在圆通宝殿的两侧,有观音菩萨的三十三应身像,左边17尊(分别是:蛤蜊观音、六时观音、威德观音、泷见观音、岩户观音、琉璃观音、持经观音、持莲观音、普慈观音、龙头观音、众宝观音、能敖观音、一如观音、多罗观音、延命观音、阿耨观音、洒水观音),右边16尊(分别是:不二观音、叶衣观音、杨枝观音、一叶观音、阿摩提观音、白衣观音、鱼蓝观音、德王观音、青颈观音、游戏观音、合掌观音、马郎妇观音、施药观音、水月观音、莲卧观音、圆光观音),是观音菩萨为百姓遇难呈祥,惩恶扬善时所幻化的变身,有一叶观音、洒水观音、马郎妇观音等,每一尊观音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太师椅】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翡翠观音楼内怎么摆着八把太师椅?相传在普陀别院兴建之时,在别院的后边就摆着太师椅,供名人奇士在此品茶论经,后因战火而流落民间,不知所踪。现在的这八把太师椅,是从民间收集来的明末清初的文物,红木制成,中间嵌着大理石,做工精细,价值百万,很是名贵。大家可以坐坐,休息片刻,同时享受一下高品的滋味。现在,请大家登上翡翠观音楼。

【翡翠观音楼】各位现在看到的是,军山的镇山之宝——翡翠观音。这尊观音像高78公分,宽71公分,重362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翡翠观音座像,价值连城。两边挂的经缦上,分别绣有“观音化身像”和“大悲咒”。这尊观音像与南通军山结缘,还有着一段动人而神奇的故事。

1994年,精明的深圳人韩风琴女士,在世界上唯一产翡翠的地方——缅甸,花巨资购得一块翡翠原石,形状神似观音,淡淡的藕荷色中露出的小块诱人的绿,尤如石破天惊,水头十足,是一好玉。

韩女士请来了玉雕南派大师冯德荣,精心雕琢,用了整整二年时间,才雕刻成形,单纯为了找观音的面,就耗时三个月。后来基本成形,但那是,观音像有很严重的瑕疵,观音双手泛黑,屡次修改,都没有成功。冯大师叹到:“玉,是有灵气的,我和这块玉的缘分尽了。”但玉的雕琢不能就此停步,韩女士经过真诚的邀请,玉雕界北派代表人物——吕琨,接下了这事。吕大师对着观音像,不眠不休的看了三天三夜,说“在这世界上,只有我能把它雕成绝世精品!”经过一年多的精雕细琢,观音像显现出了法像庄严,玉质玲珑,高贵典雅的气质。

韩女士为了观音的最后归宿,到南普陀向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普陀寺主持——圣辉大师求一谒言。当时,圣辉大师正在给学员上课,乘着中间休息的15分钟,仔细看了看观音像的照片,说“此观音和你没关系,他不在南普陀,也不在北普陀,他不在大城市,也不在小城市,他在有江,有海,有山的地方。”韩女士听了很为难,有山,好找,有海,好找,有江,好找,山海江三者相连,不好找!

直到2002年4月,南通市政府到深圳招商引资,在展示会最后一天,南通的一幅“追江赶海到南通”的宣传画,深深地吸引了观音像主人的注意。宣传画的背景是长江和黄海,主景是狼五山。南通,不正是玉观音要去的地方吗!她立即与南通市市长联系,得知军山在三百年前就曾经建有普陀别院,供奉观世音菩萨,后因战火而毁,现在正在等待重建。这更加应验了圣辉大师的谒言。

于是,韩女士将翡翠观音捐赠给了南通市政府,同时与南通五山投资公司商定,在军山合作投资,兴建军山风景区,市政府重建普陀别院,供奉观音菩萨,共同打造南通市的旅游品牌。这样,这尊翡翠观音像才得以与南通军山结缘。

【香炉】在翡翠观音像前放臵的香炉,是台湾统一集团技术顾问赠送的。这座香炉,五彩釉瓷质,做工精美,材质上乘,当时一共做了6个,精心挑选了其中一个,并将其余5个打碎,销毁了模具。现在,世界上这种形状的香炉,仅此一件,价值百超过百万。

【军山气象台】从观音楼出来,前面看到的一座两层楼建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民办气象台——南通的“军山气象台”。它是由清末状元张謇创办,1914年12月开工,1916年11月竣工,1917年1月1日正式开始工作。建气象台的基建、修路、购臵仪器等项费用,用了银元共11006.65元,都是张謇先生筹措的。当时,军山气象台开展各种观测、统计、科学研究和发布天气预报,观测资料与40多个国家的气象台交换,在国际上享有相当的声誉,曾被收入英国出版的《国际气象名册》中。因此,张謇先生在近代气象史上,也有了很高的威望,并曾以推举为中国气象学会第一、二届名誉会长。

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南通,军山气象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有仪器、原始记录和图书丧失殆尽,只幸存数册“气象报”。解放后,苏北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派员,筹资重建“南通测侯所”,这也是南通气象台的前身。鉴于历史上的珍贵价值,南通市人民政府于1991年,将此处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日本侵略南通,军山气象台房屋年久失修,破败不堪,1997年5月,狼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对原房舍结构进行修复,于同年7月竣工,并将珍藏的部分历史图片、资料和气象台早期使用过的主要仪器设备陈列在引,希望能对了解南通近百年的气象史方面有所启迪。

好了,军山的讲解就到这里,小*谢谢各位的合作,愿您在这里玩得开心。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狼山导游词

在到狼山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乾隆皇帝与狼山的故事。清朝的时候,南通有一位状元叫胡长龄,胡长龄经常跟在乾隆皇帝的身边。有一天,乾隆皇帝心血来潮问胡长龄:胡爱卿,你是那里人氏。胡长龄答道:启禀万岁,小臣是通州人氏。乾隆皇帝问:不知是哪个通州。(因为当时全国有两个通州,一个在北京,一个是南通。)胡长龄答道:臣是南通州人。乾隆一笑说:那么朕就以通州为题请你对个对联,上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胡长龄略加思索,想起了家乡城里的两家当铺,灵机一动,下联脱口而出: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下联对得又贴切又巧妙,连乾隆皇帝也不住的连声叫好,他接着又问:你们南通地方如何?胡长龄受了皇帝的称赞,话就多了,把南通说的如何如何的好,正说的起劲,乾隆皇帝说:好!寡人这次南下,别处不去,单到你们通州看看如何?一句话把胡长龄吓坏了,你想,皇帝要来,就要造行宫,净水开道,黄沙铺路,不知要化多少钱,岂不害苦了家乡的父老,可是皇帝金口一开,谁也不可以更改,只有让皇帝自己说不去,于是胡长龄磕头谢恩,一面通知通州准备,一面找机会打消皇帝去通州的主意。这天,乾隆闲来无事,问起胡状元到通州要走多少路,胡状元乘机说:到南通要经过十八里河口、五里树、三里暗(岸)桥,马躺(塘)的路,路虽然不多,但十八里河口白浪滔天,五里粗的大树毒蛇盘缠,三里长的桥天日不见,马躺路泥泞难行。乾隆心中一惊:好家伙,这路可不好走啊,但他硬冲好汉说:听说通州胜似天堂,路途辛苦也是值得的。胡状元见皇帝不肯罢休,眉头一皱,又想出一个主意,说:到了通州城外到处可走,惟独城内不能进去。乾隆问:何故。胡状元回答:万岁有所不知,通州城墙低矮,形似狗洞,万岁爷可万万走不得。乾隆当然不愿钻狗洞,可是他仍然不甘心:好吧,城里不去了,到狼山去看看,不知狼山那里有几座山。胡状元说:那里五山相连,山名叫狼(狼山)马(马鞍山)见(剑山)君(军山)王(黄泥山),话音未落,乾隆皇帝忙说:不去了,不去了,朕是真命天子,要什么狼马见君王啊!胡状元终于用智谋免除了家乡父老的一场灾难。不过今天我们就要去乾隆皇帝没去成的地方好好看看。大家请往前看,前面两峰突起如少女乳峰的就是狼山的军山和剑山。狼山共包括五座山,这五山是狼山、马鞍山、剑山、军山和黄泥山五座山,因狼山居中,又负盛名,故合称狼五山。狼五山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5年南通市政府为了发展狼山和南通的旅游事业,特别成立了狼山旅游度假区。

现在我们来到狼山,狼山分前山和后山,我们先游览后山北麓园,(进北麓园,穿过索道公司,指向狼山)大家请看,这就是狼山,它的北麓石色紫褐,北宋淳化年间,州官杨钧认为狼山之名不太雅观,下令改名“紫琅山”,但是老百姓仍然把这座山叫狼山,为什么呢?上了山我就会告诉大家。

(观音禅院河边)现在我们来到观音禅院,为近代南通名人张謇于清末民初时修葺重建的,(张謇是我国的最后一个状元,他不满清朝的官场生涯,怀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大办工厂、学校、垦牧和社会事业,大大发展了南通的地方经济,民国以后曾担任实业部长等职,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改革家,他的墓就在狼山北面的啬园内)明代以前这里就有观音禅院。相传古时候有一次大潮漂来一尊观音大士像,止于此处,后人于是在此修建了观音院,极有灵验。张謇先生中年无子,故携吴夫人来此求子,第二年果然于四十六岁生下儿子张孝若(张孝若与张作霖的公子张学良、孙中山的公子孙科、袁世凯的公子袁克定并称民国四公子,他的墓也在啬园里)因此他便出资重修观音禅院。(讲经堂后)对面的石牌坊上所题“灵山胜地”,即为张謇所书,佛祖释迦摩尼说法之地就是灵山,故称此地为灵山胜地,我们背后的大殿即是“观音堂”,为重檐歇山顶,当年张謇延请佛门高僧太虚法师来此讲经,他以六十四的高龄还坐在台下听讲《普门品》经。一时在全国传为佳话。(穿过石牌坊)这边是天祚山房,房后有天祚年间的著名石刻,左边为望岩堂,望岩堂后是语梅楼,张謇先生与梅兰芳是很好的朋友,张謇先生七十大寿的时候,梅兰芳到南通来为他祝寿,在城里的更俗剧场(就是现在的人民剧场)演了好几天的戏,并到这里住了几天,后来张謇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将他住的地方命名为语梅楼。现在我们来到“赵绘沈绣之楼”,为什么叫“赵绘沈绣之楼”呢?因为里面有赵孟頫的画、沈寿的刺绣。现在大家请跟我进来(进入赵绘沈绣之楼),楼中设供的是观世音菩萨像,佛教认为遇难众生只要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菩萨即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观音菩萨还可以应机化身为各种不同的形象,有白衣观音、送子观音、鱼篮观音、水月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共三十二身。两侧墙上所挂的就是历代名人所画的各种观音像。那么历代名人所画的观音像为什么会到南通来的呢?这里面还有一番曲折的经历。浙江台州有个叫张摩诃的人,曾经在普陀山当过和尚,后来还俗同杭州井亭庵的静法法师为知交,静法法师圆寂时将庵中所藏历代观音像一百五十多幅交给张摩诃妥为保管,这些画像最早为唐道子所画,有石刻摹本、纸本、绢本、缂本、刺绣等各种庄严画像,张摩诃得此至宝后,引得众多人生觊觎之心,他千思万想,自己势单力孤,恐怕不能护住这些宝物,当时张謇名满江浙,且经常做保护文物,襄助佛教的义举,张摩诃于是就将这些观音像尽数送交张謇。张謇得观音像后原来准备藏在南通博物苑(我们南通博物苑还是全国最早的博物苑),后来感到苑藏不恭,特在此地造了三重殿阁,连同自己所藏的各种观音造像,珍藏于此。(来到吴道子所画观音像前),大家请看这是唐朝吴道子所绘观音像,吴道子画的特点是“其势圆转而衣飘举”,被后人赞为“吴带当风”,“吴带当风”说的是吴道子画的人物衣带看起来真的好象在风中飘一样。因为年代久远,唐朝的画已经不能保存到今天,这是从石刻上摹绘下来的,多少失了原画的神韵,但是我们看到的这幅观音像,仍然衣带飘飘奕奕生彩。(来到赵孟頫观音像前)这是元代大画家赵孟頫画的观音像,赵孟頫为宋朝的宗室,他的笔墨“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有宋人之雄而去其狂”,以圆润苍秀见长,他主张画贵有古意,你看他画中的观音与众不同,古意盎然,别具一格,显示出画家超然脱俗的艺术风骨。这是近代苏绣名家沈寿画的观音像,她曾绣过意大利皇帝皇后及耶酥像,轰动于世,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她精心绣出“寿”字一幅进贡宫中,慈禧大喜,赐名为寿。•沈寿晚年被张謇请到南通办“女红专习所”,她的墓就在狼山西边的黄马山上。(穿过后门来到题名坡)现在我们来到天祚岩,它的左边是朝天岩,右边是海月岩(一名滴水岩、观音岩),这里山岩突出,势如刀劈,可谓鬼斧神功。称海月岩是因为狼山以前一直在水中,海上月出先临于此,这里夏天终日滴水,聚于下面滴水池故称滴珠岩,它昂藏向上、拱若朝天又称朝天岩,又称落帽岩(大家抬头仰望,帽子就落下来了)。称观音岩是因为前面所说海漂观音即止于此,后来就将观音石像供于朝天岩下的石坡上。这边是天祚岩,下面的题名坡上刻满了从唐以来历代题刻,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代十国时姚存的题刻:“天祚三年□月十四日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姚存上西都朝觐回到此”,天祚三年即公元937年,天祚是五代(梁唐晋汉周)十国之一的杨吴的年号,吴国当时据有江淮流域,狼山那时侯还在长江当中。为什么说这个题刻十分重要呢?因为它从实物上保有了南通最早的建臵称号。汉朝时吴王刘濞在南通煮盐,唐朝的时候,南通的大部分土地仍未成陆,一部分现在的陆地为江中的沙洲,称“胡逗洲”;一部分陆地属海陵县;当时在狼山设立了镇遏使。唐朝南通是全国主要产盐地,每年产盐六十万石,盐质优于楚州和浙江,每岁盐的收入相当全国租赋的三分之一。五代的时候南通又有一部分陆地成陆,命名为静海,杨吴设立了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南唐设静海军。当时南通的地理位臵和军事地位日益上升,因为它据江海之会,“由此历三吴、问两越、出东海、动燕齐,为南北之喉吭”。周世宗柴荣为了夺取这条南上北下、西进东出的江上要道,故派兵攻打南唐,夺取了包括南通在内的江北十四州,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即姚存题刻后二十一年)乃在南通筑城,因州通吴越故名通州。南唐失去江北十四州就失去了富国强兵的来源,于是派宰相冯延巳向后周献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米麦二十万担、茶五十万斤,请求赐还南通的盐田(因为盐在古代既是经济资源又是战略物资),柴荣不同意,只答应每年支拨军用盐三十万斛,南唐藉此募集士卒,维持残局。宋天圣年间,通州一度改名崇州,故南通又称崇川,也是在天圣年间,狼山之间与陆地连称一片,成为陆上狼山。

大家请往这边走(到香炉峰),这里叠石突起,“形若香炉,逢天阴晦欲雨时,云气从石逢间喷出,如烟飘渺”,故称香炉峰。峰下刻“五山拱北”四个大字,明朝礼部主事严尔珪曾作《五山拱北题铭》曰:登五岳而小天下、登五山而小崇川。“五山拱北”概括了五山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狼山扼守长江口,北拱南通,上卫南京,自唐末以来就一直有驻军,1949年解放军就是先攻狼山而迫使国民党军南逃的。这边的林溪精舍,是观音禅院的方丈室。精舍即书斋和讲学之所,佛教修行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精舍又取精进之舍之意。(磊落矶)这块石头为“磊落矶”,这块为“小磊落矶”,为近代书画家吴昌硕所题,你看这两块石头坦坦荡荡,一题之下,石头就活了,也题出了作者磊落的胸怀。这边是“翕石”为张謇所题,一个“翕”字描绘出石头安详的状态,也表明题者怡然恬静的心情。(鼓石)这快石头石面平整,四围略圆,似鼓而名鼓石,为明黄嘉宪所题。这是“松巅阁”,南北朝时陶弘景隐居茅山,梁武帝征召不出,朝中一有大事武帝就派人到山上向陶弘景咨询,时称“山中宰相”,陶弘景有一个癖好,喜欢听松风,松风一起就卧松下不去。听松于是被文人认为是很风雅的事,此地山松林立,松涛不断,故名“松巅阁”。阁南的石头古时受江波冲击,凹凸不平,叫“波痕石”。毛主席有诗写道“无限风光在险峰”,大家请再往上看,那深深林木中有一亭兀立,那就是“翠微亭”,翠微指的是青翠的山气,翠微亭就坐拥在清翠的山气当中搜尽无限风光。(回天祚岩路上)这一带景色以幽取胜,亭台楼阁分布左右,曲溪茂林环抱前后,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林木掩映,短楹临溪,平时人迹少至,清幽宜人,可谓“小园香径独徘徊”,让人徘徊不忍离去。

(鹁鸪岩)这里就是鹁鸪岩,这里岩如砌如截,石头挑出正好是鹁鸪筑巢的好地方。鹁鸪是一种羽毛黑褐色的鸟,名象其鸣声,阴雨天不叫晴天叫,陆游有一首诗(《东园晚兴》)云:竹鸡群号似知雨,鹁鸪相唤还疑晴。鹁鸪一叫天就晴了。(鹁鸪阁)这座阁是鹁鸪阁,也是张謇所建,阁前的这方古井有数百年历史,本来为“净智泉”,后来将山前宋朝古井的井栏移于此,就变成了“寒玉泉”。这眼井泉水清冽,在泉旁烹茶煮茗,谈古论今,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大家再来看这方横卧水边的巨石,叫醒石,又因形似巨盘而称“名盘醒石”,它广二丈余,方可平坐,古人多饮于此。上面有许多名人题刻:“醒石一名盘石”(宋理丞端方题),“可憩”(宋熙宁癸丑晁端彦题即1073年)。既然在这里喝酒,为什么叫醒石呢?这与陶渊明有关,陶渊明住庐山,常饮酒大醉,卧于一石上,时人称该石为醉石。这些隐士那里是真醉,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他们只不过借此佯狂而已,举世皆醉而我独醒,内心清醒的很,故这称这块石头为醒石。这个洞叫仙人洞,传说这个洞能穿过长江,通到江南,而且很近,近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到常熟去买一块豆腐,回来豆腐还是热的呢!现在看起来虽然不大,但以前比现在大多了,因为狼山登陆后,泥土逐渐堆积,将洞口堵住所以显得小了,像供观音的山坡以前就在半山腰,现在都接近平地了。(前至葫芦峰)这里的山峰高低起伏,宛似葫芦,所以叫葫芦峰,峰下的山洞只能照到夕阳所以叫朝阴洞,又称夕阳洞,里面有宋朝以来的题刻。好,北麓园我们就游览到这里,现在我们穿过山洞到前山继续游览。(穿山洞)前面我讲到狼山在军事上很重要,解放后南通根据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在狼山挖了很多山洞,现在我们穿过的就是其中的一条。

(石坊三墓)这里是唐骆宾王、元金应、清刘名芳的墓。骆宾王浙江义乌人,七岁即能作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极负文名,与王勃、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武则天即位后他与扬州刺史徐敬业起兵广陵,作《讨武照(照空)檄》,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时轰动,武则天读后被骆宾王的文才震动,说“宰相安得失此人”。后骆宾王兵败崇川,葬于南通。明朝时有一个姓曹的农民开荒掘地发现一墓,题名“唐骆宾王之墓”,他打开墓一看,见一人衣冠如新,非常惊讶又很害怕,立即将墓用土盖好,只将石碑带回,想想还是怕别人发现,就将碑打碎,清朝时刘名芳听说这件事,就到碎碑的地方搜寻,掘得残碑仅有“唐骆”二字,于是将骆宾王的墓移葬于此。金应将军为文天祥的随从,他与文天祥同被元军拘押,文天祥北上时其他人都离开了他,惟独金将军相随不渝,到南通后金将军一病不起,文天祥将其葬于城西,后人将他移葬狼山,至今城里还留有“将军园”的地名纪念他。刘南庐是福建人,乾隆三年到南通后,在军山“水云窝”居住七载,考订史实,搜寻古迹,最后写成了《南通州五山志》,为南通五山的文物保护和历史发掘做出了贡献。从骆宾王墓往上为金沧江墓,金沧江是朝鲜人,1850年生于开城,曾任朝鲜国史官,内阁参书官等职,1905年日本侵略朝鲜,金沧江毅然弃职来华,受张謇委聘担任南通翰墨林书局编校。他精通汉学,梁启超曾于1922年专程赴通会见金沧江。金沧江侨居异国,不忘故土,身在中国,仍着朝鲜冠服,与他人谈及朝鲜事,常痛哭不止,他为儿子取名“光祖”意为光复祖国。朝鲜被日本吞并,他着丧服三日,1927年因难酬复国愿望,加上中国局势动荡,在悲愤抑郁中服毒自杀。金沧江作为朝鲜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被后人视为“朝鲜的屈原”。

(护潮台)现在我们来到狼山的正门,这里以前是护潮台,狼山位于大江中,江潮朝夕拍打,有时还有淹入大江,为了保护狼山的建筑,所以造了这个护潮台,狼山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宋元以来水师的统帅经常在此江面操练水师,护潮台就成了阅兵台。现在沧海变桑田,大家请看,长江江面已经退到南边远处了。

(狼山广教寺碑前)我们狼山山包寺,寺包山,山是一座寺,寺是一座山,寺名叫广教寺,是全国首批开放的重点寺庙。为什么叫广教寺呢?传说到此山传法的第一个和尚为了确定寺名,随手从身携的佛经中抽出一本,一看是《椤严般若广教经》,于是就把寺名定为广教寺,这个寺名一方面说明了佛教思想是广教众生,另一方面也有广传佛法之义。现在大家请跟我来,这里是广教寺的山门,又称金刚殿,殿里塑着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佛教认为世界的中心为须弥山,四周各有一洲: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这四大天王站在须弥山的四腰,各守护一方,东方为持国天王,南方为增长天王,西方为广目天王,北方为多闻天王,后来民间为祈求风调雨顺,认为四大天王各主一事,南方增长天王持宝剑,谐义“风”,东方持国天王执琵琶主“调”,北方多闻天王持伞,主“雨”,西方广目天王持蛇,主“顺”,合称“风调雨顺”。山门朝外塑的是弥勒佛像,传说五代杭州有一个大肚子和尚契此,常身背一个布袋进城,逢人即笑,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行如疯癫,圆寂时作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这才知道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后人就根据布袋和尚的形像,塑成了弥勒佛宝相。你看他慈眉善目,雍容大度,有一付对联形容他“开口便笑,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于人无所不容。”真是大气度!另外有一付对联形容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你想世间人有的胆大妄为,有的终日营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所以弥勒佛教导世人要超脱物外,达观做人。寺庙将弥勒佛塑在大山门口,也显示出佛教与人为善的思想,接引众生进庙随喜。弥勒佛后面是韦陀像,韦陀手持金刚杵,有双手合什托杵相,也有持杵相,持杵的杵落地则表明该寺是不接纳挂单僧的,杵举中间,表示可以短期接纳落单僧,杵高举在上,则可以长期接纳挂单僧韦陀也是佛教的护法神。它面对大殿,使佛祖说法的时候不至有外魔邪道打扰,他还对内监督僧人的行动,僧人进出多要从他面前经过,接受他的监督,因此他就象寺庙的纪委书记。

这是轮藏殿,对面为大悲殿,两殿都为重檐歇山亭顶,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和格局。(轮藏殿)据说佛灭度后将佛经臵于轮车中,由天龙八部守护着轮车,并推转着轮车,使之运转不息。这样佛法就法轮常转,永得流传。梁代傅翕因为许多信众不识字或身忙无暇读经而根据佛经创制这种轮车,现在全国仅存两部,广教寺的轮车是唯一能转的一部。据说转一次轮车,等于念一遍佛经的功德,这在藏传佛教中受普遍信仰。各位有兴趣不妨一试。天龙八部包括天神、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诃罗迦八种神。它们各有各的脾气和特点,天神是天上的神,共有三十三诸天,等一下我们在山顶的大圣殿会看到其中的一些,他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也是要死的,不过比人能享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龙与我国传说中的龙差不多,也能呼风唤雨,共有八大龙王。夜叉原指吃鬼的神,它敏捷、勇健,现在专指恶鬼,《水浒》中有母夜叉的绰号是形容孙二娘凶恶无比的。乾达婆是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为溢养的神,它是音乐神,头戴人面冠,左手执笛、右手执剑,多达6000位,他们在佛前弹琴唱赞歌时三千世界皆为震动,他们是佛教的中央民族乐团。紧那罗则是歌神,它嫁与乾达婆为妻,人形,头上生角,善于歌舞。摩诃罗迦是大蟒神,印度是个多蛇并拜蛇的国家,蟒神也被收为护法,他也是乐神,人身蛇面,手执笙。阿修罗则非常好战,脾气很大,男的很丑,女的很美,它常与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部有美女无美食,帝释部有美食无美女所以互相妒忌争夺,经常打战。大战的结果阿修罗王被打败,上天下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不仅脾气暴躁,还多疑善妒,佛为他说法,说有“四谛”,他认为佛偏袒帝释,少说了一谛,他就说“五谛”,佛说“五蕴”,他就说“六蕴”。迦楼罗是大鹏金翅鸟,两翅展开有360万里,头上一个肉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吃龙为生,每天要吃一条大龙及五百条小龙,(因为龙就是古代的蛇)命终时毒发,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命终,肉身烧去,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以前说岳飞就是在大鹏金翅鸟转世。金庸有一部武侠小说,也是因为里面的人物性格各异,各有各的脾气,就像凡间的芸芸众生所以取名《天龙八部》。(大悲殿)我们常说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这里供观音菩萨,故名大悲殿。大慈就是给予一切众生乐,大悲就是拔一切众生苦,这里供奉的观音像全相庄严达六米,两壁刻着历代名人画的观音像。(若没有进后山赵绘沈绣之楼,也可于此讲历代名人画观音像的由来)。

(法乳堂前)身,•犹如母乳之于幼儿”之义,我们说如饮醍醐,醍醐是牛奶的精华,这里命名法乳堂,也比喻佛法是人间思想的精华。以滋养众生给人智慧给人清醒。法乳堂匾额门联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一堂都圣哲,万派皆朝宗”,因为法乳堂供的是佛祖释迦摩尼像,各派都来朝拜,一堂都圣哲是因为法乳堂两侧供奉着中国佛教史上的十八高僧像,这十八高僧像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参与选定,由南通籍画家范曾手绘,在北京制成陶瓷壁画的,这也是全国唯一的。法乳堂东面是方丈室,过去称俯涛轩,为文人聚会之所,当时狼山脚下便是大江,俯涛就是俯身即可揽到波涛之义。《维摩诘经》说维摩诘住的地方“地方一丈,可容千人”他在此说法后来方丈便成为寺院主持居住的地方和称号,室内挂的“善根寿相”的匾额是张謇先生写给当时的方丈海月法师的。(法乳堂壁画前)这是译经大师鸠摩罗什,它译了很多经典(300卷)其中《中观论》《百论》《十二门论》成了后来法相宗的祖典,《法华经》成为天台寺的祖典,《金刚经》成了禅宗的祖典,《成实论》成为成实宗的祖典。玄奘大家都是熟悉的,他又称唐三藏,因为佛教典籍有三藏数千部,经藏是记录佛祖语录的经书,论藏是后人论述佛经的著作,律藏是讲佛教戒律的书籍,通一藏才可称法师,历史上通晓三藏的人寥寥可数,玄奘就是通晓径论律三藏的法师,所以被称为三藏法师。唐僧赴印度取经,取回不少经文,其中他译的《瑜珈师地论》《成唯识论》后来成为唯识宗的宗典,玄奘后来被尊为唯识宗的初祖。这是禅宗大师慧能,他本来不识字,后来听人家读《金刚经》一听之下,如瓶注水,豁然开悟,于是投奔到禅宗五祖弘忍门下,弘忍为了传法考验弟子,命弟子各作一偈,他的大徒弟神秀作了一偈: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埃。慧能听人家读了以后,认为写得不够,他也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引得弘忍大惊,后来便传法脉给慧能。慧能的这首偈,含有深刻的佛教思想和哲学思想,菩提代表物质,明镜代表意识,菩提无树,明镜无台,这样物质和意识都是空的,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于是大彻大悟。慧能强调顿悟,认为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见性就能成佛。后来慧能被尊为禅宗的六祖。这位是弘一法师,他是近代律宗大师,中兴了衰微已久的律宗。在俗时为书画、音乐、篆刻、戏剧大家,少年时,风流倜傥,极富才气,“二十文章惊海内”,也曾到日本留学,他的成就很多:他最早将西洋油画引入中国,他和欧阳予倩等创办“春柳社”,是中国话剧运动的最早创始人,他也写了很多传颂一时的歌曲,如《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但是在艺术成果辉煌、如日中天之时,他却毅然于一九一八年八月十九日在杭州虎跑寺正式披剃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他怀著振兴南山律宗的宏愿,云游四方,萍踪无定,挂单弘法的寺庙达上百处。1928年后驻于闽南弘法利生,1937年日寇侵华他提出“念佛不忘爱国,救国必须念佛”,自题居室为“殉教”室。并说:“为护法故,不怕炮弹”。后厦门遭日机轰炸,弹片入室,大师泰然无惧,终不伤其毫发。诚如他的一首诗云:“亭亭一枝菊,高标矗晚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他持戒谨严,芒鞋衲衣,(据说出家后只穿一件衲衣,补钉二百多处,青白相间,褴褛不堪,还视为珍物),素食唯清水煮白菜,用盐不用油。信徒供养香菇、豆腐之类,皆被谢绝。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享年六十三岁,圆寂前写下“天心月圆,华枝春满”及“悲欣交集” 的偈语。他的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相表记》。

这方“十指成林”的匾额指佛教徒与人行礼时双手合什,所以叫十指成林,同时也因为佛教有众多宗派,这样各宗各派的力量合在一起,宏扬佛法,佛教才会兴旺,郑板桥是大书法家,这几个字写得维妙维肖,请看十指成林的指字,上面的一笔宛然象翘起的大拇指,我们平常问:“您贵姓”,说“姓成”,“是耳东陈,还是翘脚成”,这个十指成林的“成”字,最后一笔就象一只翘起的脚。大家再看“十”字,这一竖隐约便象一个闭目养神的老和尚,还留有胡须呢!据说与佛教有缘份的人便能看见。(到藏经楼)这里是藏经楼,东边是晒经楼,再东为忱山楼。广教寺的藏经楼原来共藏有两部大藏经,一是明代万历藏(6711卷),二是光绪年间近岸法师从北京就请回的龙藏(7168卷)。(藏经楼西紫琅禅院碑)这块碑题紫琅禅院,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这些建筑,据史籍记载,唐总章二年(669),这里就建造了寺院,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因为狼山尚在江中,要坐船才能到山上,故称“慈航院”,五代大宝年间才改名广教寺,清朝时因山名而改称紫琅禅院,广教寺为禅宗丛林,现属临济宗。这方《重修狼山寺记》,为明人顾养谦所记,记述了狼山的兴衰历史,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狼山或因毁佛、或天灾,或兵灾,沧桑变迁,共有十次兴衰,这方碑记载的是明嘉靖年间的兴衰过程。(幻公塔下)这边是紫琅园,旧称三仙祠,供的是张果老、吕洞宾和文昌君。后来为狼山七房之一的法聚庵,狼山以前共有七房(七个寺院),东大门口有福兴庵,法乳堂东为梵行庵,这里是法聚庵,山上望江亭下有福慧庵(文革时被拆除),望江亭西有白衣庵,山上还有鼎新庵,山腰葵竹山房为准提庵,直到建国后七房才由广教寺的老方丈月枚法师统一成一寺。这是幻公塔,为明嘉靖四十五年为纪念北宋高僧智幻而建。智幻在太平兴国年间(那时南通刚刚建城)主持狼山寺务,他广弘佛法,成为狼山的中兴祖师,山顶的支云塔也是智幻和尚所建。以前南通有三座塔,分别是狼山的支云塔,城内的文峰塔和天宁寺塔,俗语说“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座平地起,一塔云中插”,三座塔分别是四角、六角、八角,文峰塔和光孝塔造在城里,所以说平地起,山上的支云塔造在山上,所以说云中插。传说大圣菩萨向托塔天王李靖借塔,用扁担挑了两个,胳臂下夹了一个,袖子里还藏一个,到狼山手忙脚乱安顿好支云宝塔后,一不小心袖子中的塔滚了出来,一滚滚到山腰,待拣起来一看竟然没有坏,原来是实心宝塔,这座实心塔就是诸位面前的幻公塔。(抚台平倭碑)这块抚台平倭碑就记录着嘉靖三十八年,抚台李遂组织军民在狼山江面大败倭寇,最后又尽数剿灭狼山盘据的倭寇的功绩,也记载了明朝倭寇侵略的史实,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倭寇经常来江浙一带侵略,罪行累累,嘉靖年间年年都来,南通无岁不受其害,最厉害的嘉靖三十三年前后的三四年间,沿海被害的老百姓有数十万之众。抚今追昔让我们深感有一个强大国防的重要性。(山道上)狼五山自古在军事上非常重要,最东边的军山相传秦始皇曾在此驻军,狼山下的护潮台又是水师阅兵台,西面的马鞍山,隋炀皇攻辽也在此放马。为什么在军事上非常重要呢?因为五山扼守江口,且山在江中,易守难攻。刚才我还没有来得及向大家介绍狼山为什么叫狼山,有人说是山形似狼,但更重要的是与一个传说有关。很久以前,狼山废在江中,人迹罕至野兽横行,有一只白狼精盘据在此,狼山的开山祖师为弘传佛法,来到狼山,便向白狼精借一衲之地修行,白狼精听说只要一衲之地,便满不在乎的答应了,那知道和尚运起法力,念起咒语,祭起袈裟,顿时祥云密布,金光万道,那袈裟将狼山尽数罩住,白狼精知道和尚法力无边,于是只好认输,不过他向和尚提了一个要求,“我在此这么多年,希望能保留一个名字”,和尚认为无伤大雅,于是答应了他,这座山就称狼山,这就是大圣菩萨借狼山的故事,至今南通还流传着大圣菩萨借狼山—--有借无还的歇后语。大圣菩萨在江淮非常有名,等一下在山顶大圣殿我会为大家讲大圣菩萨的事迹。因为这座山是狼山,在建庙的过程中,就将广教寺的建筑建成龙伏狼的格局,法乳堂为龙头,山下的金刚殿为洞开的龙口,轮藏殿、大悲殿为龙的犄角,山道为龙身,山腰的葵竹山房等建筑为龙爪,山顶的支云塔就是甩入青霄的尾巴,古时候狼山在江中,尾上头下的云龙,又成龙入江海之势。从飞机上看,又仿佛巨龙在此饮江吸虹。

(去葵竹山房扁的石头叫琴石,月下弹琴当然是很风雅的事情。这边的建筑叫葵竹山房,以前就住着一个风雅的诗僧。待月坡的北面是饮虹涧,可惜现在狼山的水系受破坏,再也听不到淙淙的涧水声了。涧北一块巨石上建起了建筑,这块石头就是半千石,据说古时候有一位高僧在此讲经,共有500个虔诚的信众坐在这块石头上听讲,所以叫半千石。大家请看门口路上的这一溜石头,仿佛一排列队欢迎我们的小和尚,所以叫迎宾石,而那最里边为首的一个显然是等候的老僧了。您仔细看,这些迎宾石上还刻着古代游人游山的题诗呢。(御碑亭)这是御碑亭,里面存放着康熙皇帝的题诗,当然,康熙皇帝并没有到过狼山,这些诗是他赐给狼山总兵刘含高和知州施其礼的,皇帝赐诗不仅是一种慰问,更是一种荣耀,臣子当然要知恩图报,尽心作事了。(影壁)现在我们来到葵竹山房,葵竹山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因种植葵和竹而得名,这个葵竹山房的门额为张謇所书。葵竹山房以前为四贤祠,供的是宋代四位名贤,他们都与南通有关,范仲淹曾在南通修造范公堤,促进南通盐业和农业的发展,使人民免受海潮之患,后人赞曰:捍海成功百代崇,蛇龙区薮尽耕农。岳飞率领岳家军收复建康后曾任通泰镇抚使,岳家军也曾在狼山驻扎,至今南通还留着岳家军饮过水的“度军井”。文天祥曾从通州渡海,文天祥的随从金将军也是此时病逝在南通的,他的墓就在狼山山脚下。在南通短暂的时日,文天祥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如《扬子江》:几日从风北海游,回头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心,不指南方死不休。表达了他深深的爱国之心。胡安国是宋代经学大师,为官清正,为奸臣所恶,他素有足疾,而南通沿海地气潮湿,所以将他派往南通任知州。他在南通事无大小,见义必为,很受人民爱戴。(院中)这里东屋叫“塔荫堂”,南称“一枝栖”,西为“退藏精舍”,北为依山而建的“法苑珠林”。“法苑珠林”取的是一本佛教经籍的名字。一枝栖,《庄子〃逍遥游》有:“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义,一枝栖即栖一枝之地。退藏精舍,“退”即归隐,“藏”按《礼记〃学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指专心向学,业不离身,退藏即归隐后潜心学习,《易经〃系辞下》又有“君子藏器于身,待机而动”,这里又有深藏待机的意思。院内花木扶疏,可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大家请看这棵罗汉松,横斜飞出,造型独特,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中央电视台还专门来拍过电视呢。(法苑珠林往西)现在我们到了“水云深处”,这水中之亭称半粟亭,取“沧海一粟”之义。亭前石桥为“留云桥”。再往前行峰回路转,就到了“衔石楼”,楼下有一块形似小脚女人鞋子的石头,称“屐石”,此楼含住了屐石,所以叫“衔石楼”。衔石楼上以前住着诗僧芥舟,他是同治光绪年间人,一生迷于写诗吟诗,常是杜门谢客,足不出户,有客来访,也不过送到“水云深处”,他与当时的焦山诗僧芥航合称“二芥”,他的墓志铭就保存在“一枝栖”的墙壁上。我们脚下的这块大石就是“半千石”,半千石上不仅造了“衔石楼”,还造了一亭名“霁月亭”,霁月指雨过天晴后的明月,比喻胸怀宽广,心地坦白。颇有禅机。亭又称“让一着”,相传八仙过海时,曾在这里下棋。吕洞宾下不过张果老,急得要悔棋,众人都叫“让一着,让一者”,所以这个亭就叫让一着。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还是要且饶人。亭的墙壁间嵌有历代游山的题咏。(穿衔石楼底楼出)葵竹山房的建筑特色在于虽小而精巧可人,它的房屋萦回纡绕,造成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格局,同时巧妙地依山设景建造“水云深处”,园林有了水就活了。再加上富有诗意的题名,园林的内涵就更加深了。

(白雅雨墓)这是白雅雨烈士的墓,白雅雨为南通人,1868年生,先后在南菁书院和上海南洋公学就读,任教于天津北洋法政学堂和北洋女师,1905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创办“中国地学会”,第二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地学期刊《地学杂志》,为当时著名的爱国地理学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是他在北洋法政学堂的学生,他的革命思想影响了李大钊,也团结了一批有革命倾向的青年。武昌起义后,白雅雨在北方策应,组织共和会发动起义。1912年1月2日发动滦州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白雅雨担任参谋长,起义军在向天津进攻途中遭清军断轨阻击,白雅雨被捕就义,时年44岁。国民政府后追赠其为上将,先后在北京、山东泰山等地为他建立陵墓纪念,1937年还为他举行了国葬。白雅雨临终赋有绝命诗一首: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革命当流血,成功总在天。身同草木朽,魂随日月旋。耿耿此心志,仰望白云间。悠悠我心忧,苍天不见怜。希望后起者,同志气相连。传颂一时,还选入台湾的学生课本。

(振衣亭)这个亭叫振衣亭,建于明嘉靖年间,振衣即整衣之义,因为马上就要登上山顶之庙了,须肃衣以示尊敬。(南无大势至菩萨壁前)“南无”为归依礼敬之义,南无大势至菩萨就是致敬大势至菩萨的意思。我们狼山被列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是因为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大势至菩萨与弥勒佛、观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山上的圆通宝殿供奉了大势至菩萨的圣像。

(大观台)这里就是大观台。狼山当海之冲江之尾,这里南望大江如练,东西四山如带,目极吴楚云山,气吞海上蜃楼,这里奇峦叠嶂,蝉联呵护,吞天浴日,蔚为大观,故称大观台。古人形容这里“东邻日本连环岛,北接朝鲜破釜云”,王安石到此惊叹这里“影带诸夷,气吞吴会”,并赋诗: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还,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文天祥从南通渡海作诗:风急千重浪,潮生万顷沙......狼山青两点,极目是天涯。古人有诗:天地皆为水,维扬只此山,特登绝顶上,恍不在人间。这里的美景真的看不够,看不够怎么办呢,大家就照了照片回去慢慢看吧。

(向大山门)上面的“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就把狼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总结。胡耀邦同志对这副对联十分欣赏,两次到狼山来后都以此为题作了报告。据说宋朝文学家米芾到此极为惊叹,题下“第一山”,为什么题第一山,第一是这里是由海入江的第一座山,第二是狼山虽小,景色极佳,千里平原上五山崛起,狼山中峰耸峙,具泰山之雄;北麓岩深林嶂,具青城之幽;后山绝壁临崖,具华山之险;西山峰峦起伏,具峨嵋之秀,小小一山具雄幽险秀,所以称第一山,这就是米芾题的“第一山”,你看“第”字如美女梳头,“一”字如乌龙出江,“山”字如老僧坐禅,令人叹绝。(进山门)这里是金刚殿,两厢哼哈二将,都裸露上身,缠衣裳于腰间,作愤怒相,大家可不要偷狼山的东西啊,不然两位门将可要对大家不客气。大家看一看他们的神态,猜一猜那位是哼将,那位是哈将。(萃景楼)这里是萃景楼,宋朝初年为三会亭,明初为山顶庙门,明朝正德年间,河北霸州有一支农民军刘六刘七起义,纵横南北,所向披靡,后官军合力围攻,农民军就转战狼山,这时江面刮起飓风,将农民军的战船击碎,起义军于是据庙而战,官兵就在此地放火攻庙,庙被焚而起义军也被消灭,后来官军在此重修了这座萃景楼,萃景楼取的是万千景象荟萃一楼之义。

(圆通宝殿)这里就是供奉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宝殿,佛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记述了大势至菩萨的成道体会,故称圆通宝殿。明朝以前为僧伽殿,供大圣菩萨,由于明朝的那场农民起义,明官府以为得江神助飓风,后在此造江海神殿,将大圣菩萨移于后面的大圣殿内。现在供大势至菩萨,两边供十八罗汉。佛经说大势至菩萨“佛有大势力,能断众生之烦恼,以智慧之光遍照一切,使众生得力脱苦”,故名大势至。佛教认为修行有三重果位:罗汉、菩萨、佛。修持佛法的人达到了脱生死,即不再生死轮回就修成阿罗汉。我国汉族地区佛寺常塑有十八罗汉像,其实本应是十六罗汉。据佛经上说,佛陀曾嘱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盘,住世济人。菩萨即菩提萨缍,意为“觉有情”,既要自觉;还要有情。既要修持自度,上求菩提;又要教化众生,度众生到极乐彼岸。佛在梵文中的意思为觉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觉有三个意思: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据称,阿罗汉只有自觉,菩萨觉有情,只有佛才三觉俱全。

(支云塔下)这里是支云塔,它高三十五米,四面五级,为楼阁式砖木结构,腰檐成翘形,朱漆雕楼,上面覆以金色琉璃瓦,它首建于宋朝太平兴国年间,至今已逾千年,据说支云塔位处南通的中轴线上,支云塔的塔尖,和南通的南城门(江山门,已拆)及城中的钟楼,三点连成一线。为南通的风水门户。1984年重修时,曾在塔刹取出诸多经书宝物,修复后重又放入,作为镇塔之宝。历代名人登塔题诗,各有佳作,明朝人殷学思诗云:宝塔支青云,离天无尺五,天上星与辰,历历皆可数。这里曾有一联: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这便是龙池,据说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有九龙吐水,助其沐浴,池中的小孩便是释迦太子了。支云塔下为地藏王菩萨殿,佛经说地藏王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故名。佛祖嘱咐他在佛祖灭度后,弥勒佛出生前救助六道众生,他立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安徽九华山是他的道场,地藏王菩萨两边供的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和文殊菩萨。佛经说观音菩萨专为世人救苦救难,世上苦难太多,她就分身为一千个去救苦救难,这里的观世音菩萨像塑有四十二只手,佛教又有二十五情之说,四十二像二十五情共为一千身。文殊菩萨是诸菩萨的上首,他是智慧的化身,文殊像头梳五髻,代表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左手持莲花,花上安放《般若经》,体现般若一尘不染。

(大圣殿)这里就是大圣殿,你们看大圣菩萨,身披龙袍,头戴毗芦帽,右为弟子慧岸,左为弟子木叉,大圣殿的两侧塑的是二十诸天像,披龙袍的菩萨在全国可能也是唯一的。大圣菩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名僧伽,出生在西域碎叶,唐高宗时出游中原,在长安不久便到游化江淮,止于泗洲。一日晚上住在州官贺跋氏家,劝其舍宅为寺,并说此地古时即为寺。贺跋听之,掘地果然得石碑,为齐朝时古香积寺,并得佛一尊,大家以为是燃灯古佛,僧伽说是普照王佛,果然在佛像上刻有普照王佛字样。于是贺跋舍宅,造普照王寺。僧伽在江淮广行善事,广结善缘,有一次江淮大疫,他广采草药,以杨柳洒水救治了无数百姓,又与江淮百姓一起兴修水利,化解了几次大水灾。至今民间仍流传“泗洲大圣降水母”的故事。他在江淮赢得了极大的民心,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僧伽已名满天下,中宗乃延请僧伽赴长安,执弟子礼,奉僧伽为国师,第二年大旱,皇帝请僧伽大师祈雨,大师用瓶水向空中散洒,顷刻浓云密布,大雨顷盆。景龙四年,僧伽圆寂,留下遗愿将舍利运回江淮,继续服务众生。中宗不舍,留之荐福寺,一言甫下,长安满城恶臭,后来皇帝到僧伽灵前炷香许他归普照王寺立塔,顿时满城异香。李白有诗写僧伽:“真僧法号曰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此僧本住南天丝,为法头陀来此国......戒得长天秋月明,长如世上青莲色.”韩愈一向反佛,但也作诗赞僧伽“僧伽晚出淮泗上,势到众佛尤魁奇”,历代帝王都赐僧伽圣号,唐懿宗赐证圣大师,周世宗诏令天下造精庐,必立伽真像,赐号“大圣僧伽和尚”, 宋兹宁三年,赐大圣等慈普照明觉国师菩萨,同治帝谥“功昭淮海”,以后民间多称其为大圣菩萨,据说僧伽为大势至菩萨化身,以后又多次显灵救民:宋宣和三年,京都发大水,僧伽现身救灾;明正德年刘七起义,僧伽又作飓风等等,至今在广大信徒中广受推崇。我们在山腰已经看见幻公塔,据说幻公圆寂时作偈一首“当初不肯住长安,现相西归泗水间,今日又还思展化,东来海上镇狼山,”后人才明白原来智幻就是僧伽的化身,从此也知道僧伽来到狼山教化众生。清康熙十九年,泗洲大水,普照王寺也没到水中,狼山逐渐成为僧伽唯一的道场。

(魁星亭)这是魁星亭,魁星传说是古代主宰文运的神灵,他头象鬼,一脚向后翘起,一手执笔,据说被他点中的就成为举人。魁星亭的斗拱间镶嵌七十二快雕版,刻有猴、鹿、鹤等吉祥动物。顶上为二龙戏珠,飞檐翘角,十分漂亮。在魁星亭北放眼望去,只见田畴平野,一望无际,远处南通城高楼林立,西山逶迤,江入大荒,到晚上,万家灯火,灿若繁星,好一派壮美景象!

濠 河 导 游 词

濠河原是南通的古护城河,近10年来,经过历届市政府的整治和建设,它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濠河与长江、运河相通。历史记载,建城即有河,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这里还处在一片茫茫江水之中,是万里长江入海口的一块沙洲,史称“胡逗洲”。由于泥沙的大量沉积,水中沙洲逐渐与大陆相连,形成一片新生的陆地。到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开始筑城。筑城时需要大量泥土烧砖,于是就在城外挖河取泥,南通原为沙洲,发育而成大陆时,留有许多天然水泊,挖濠河时充分利用,因而南通的濠河一半源于天然,一半成于人工。当时建的城是方型的,到明代,又在城南筑新城,因而濠河分成南北两环,一小一大,呈葫芦状横卧市区。现在的城市已经扩大到濠河以外的周边,形成“水包城,城包水”的独特景观。濠河全长10公里,平均水深2.5米,水面1040亩,最宽处215米,水波浩渺,形同湖泊,最窄处不足10米,宽窄有序。整个濠河弯曲迂回,绕南通古城区流动,水城一体,被誉为“少女脖子上的翡翠项链”。

濠河风光带可分为东南濠河、西南濠河和北濠河三大景区。其中北濠河为天然河道,以人文景观为主,东南和西南濠河为人工挖掘,东南濠河以自然景观为主,西南濠河则集中了南通的历史文化景观。南通濠河风光带,以“健康、优美、舒适、和谐”的生态环境,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江苏省人居环境奖”。

这里是东南濠河景区,它紧靠濠河,以绿为主,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营造了南通特有的园林艺术。前面右手边看到一座园林,叫“范家花园”。

范家花园,始建于1931年,园主人范寅官,是江苏东台人。小时候家里很穷,到南通来读书,后来经营布庄。苦心创业,在濠河边购地造园。解放后,范氏后人将该园献给国家,1992年改建为“三友馆”。园内遍植松、竹、梅“岁寒三友”,因而得名,馆内最南边是“梅亭”,现在叫“梅庵书苑”,北边是“松屋”,西边临水的建筑是“竹轩”。三友馆内最吸引游人的地方,就是这座临水而建的“竹轩”了。扬州的古琴演奏家、广陵派传人——梅日强老先生曾多次来此,这位曾经为江泽民总书记两次演奏古琴、并为法国总统希拉克演奏过的古琴演奏家,对竹轩情有独钟,他曾经在此逗留四天,感受濠河美景。

右前方,是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

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之乡,从唐代开始至今,南通的蓝印花布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蓝印花布源于东晋时期的药斑布。它以手工刻版、手工刮浆、手工染色的民间工艺,简洁朴素的图案,鲜明而又和谐的蓝白色彩,闻名于世。至今,南通民间仍然着传承这一古老的印染工艺,并不断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最著名的蓝印花布产地之一。

前面水面逐渐变窄,一般护城河变窄的地方就快要到城门了。

这里呢,就是南通老城的东城门了,这座桥呢叫“友谊桥”。友谊桥南是濠河的最深处,水深6米,也是濠河最窄的地方。

大家请看,两边的桥栏上刻有龙纹,因为龙是镇水的。这里原来是座吊桥,人称“东吊桥”。1958年,南通城扩建,将原来的东城门吊桥改成了石头桥。1992年,人民路拓宽的时候,在原来石桥的基础上,改建了新桥,并且没拆除老桥,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在桥洞底下看到老桥的全貌。

过了友谊桥,我们就进入了北濠河部分。

这里属于濠东生态绿地的北段,这里绿树成荫,南通人称之为“天然氧吧”。右前方,是南通交巡警支队办公楼,原为木材公司的办公楼,它是濠河风光带上唯一的政府机构。此处的水湾原为木材公司的专用码头。

前面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是南通的城隍庙。这一带的濠河水面变得十分的开阔,再向前就到了濠河的最宽处。

在左手边的环城路上,是南通市实验中学。

解放前,这所中学是教育家——顾崇敬创办的私立学校,叫“崇敬中学”。人民艺术家、著名电影演员——赵丹,曾在这所学校度过他的中学时代。

赵丹,祖籍山东,幼年随父来南通定居,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喜欢演戏,曾经主演过《林则徐》、《马路天天使》等多部电影。1980年,赵丹病逝,南通人民就在赵丹的母校——南通实验中学,建造了“丹亭”和他的塑像,纪念这位人民艺术家。

右手边的这座小桥叫“新乐桥”,它看上去不太起眼,可却是我们濠河的进水口。这里外连通吕运河,直通长江,利用每月初一、十五的天文大潮,“北引南排”,使濠河水每15天换一次,濠河水才如此清澈。

在游船的正前方,是南通濠河上最长的一座桥——北濠桥。在北濠桥不到一点的濠河南岸,有一座高墩,砖石杂驳,近10米高,这是南通北城墙的遗址,也是南通古城残留的唯一遗迹。

后周挖河筑城时,东、西、南、北四门齐全。为了城防需要,在东、西、南三城门外建了三座木吊桥,分别为东吊桥、西吊桥、南吊桥,这三个门有街有市,居民集中,人气很旺。而北濠河又宽又深,无法架桥,北岸为偏僻的农村,人烟稀少,经常有强盗出没。

于是,到宋代,将北门堵塞,并在城上建玄武庙,供奉北方水神“玄武大帝”,因道教中称之为“上真”,老百姓又将称之为“上真殿”。原来的北极阁高耸于濠河河畔,飞檐翘角,颇有气势。殿内玄武大帝座前有一块约长0.8米、宽0.5米的青石板。据传说,这块青石板下镇着一条“铁索精”,这使北极阁充满了神秘气氛。在《明万历通州志》上有关于铁索精的记载“昔有渔者于北城河网得大鱼,尾带铁索,取之,长不可了,以刀断之,鲜血淋漓,渔人异之,遂镇于上真殿。”后来,殿庙拆除,也未见怪异出现。

解放后,为了方便城北交通,就利用水中土墩,造一便桥,现已改建成宽阔宏伟的七孔桥钢筋水泥桥――北濠桥。它宽6米,长142米,造价600万元,北通204国道,南接市中心。

现在,北极阁原址上嵌有一块罗盘,上刻方位图,标明“子午山向”。原来通州造城,讲究风水,以城南江边五山中心的狼山为定点,向北划定中轴线,北极阁正是这根中轴线上的重要标致物。

北极阁的对面,著名的百年名校——南通中学。

江苏省南通中学,创建于1909年,是由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集资兴办的。经几代人的努力,学校办学业绩斐然,已成为万千学子向往的学府圣地。该校以“诚恒”为校训,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中国两院院士中就有17位出自南通中学。南通中学出过许多的名人,如:著名书画家范曾、导弹专家保峥等等。西边是体育传统学校——南通市实验小学,这里曾经培养出了林莉、赵剑华、黄旭等十多位世界冠军,被称为“世界冠军的摇蓝”。在北濠河上向南岸望去,可看到一座巍然耸立的宝塔,那是天宁寺内的光孝塔。南通有民谣:“南通三座塔,角分四、六、八。两塔平地起,一座云中插。”光孝塔是南通著名的三塔之一,史载,初建于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南通素有“先有光孝塔,后有南通城”的说法。“古寺钟声”是“崇川八景”之一,光孝塔已成了古老南通的象征。

对面这一片,是濠北别墅区,初建时售价只有7、80万元,现在市价已经涨到300万元。这一块工地,原为南通的拆船厂,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成一座水上高尔夫球场。

右前方的这一组别致的建筑,是中国珠算博物馆,它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珠算专业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形态各异的算具2000多件,会让你眼界大开。

在濠河的西北角,有一组仿清建筑,这是1997年刚建成的濠西书苑。全苑占地1.4公顷,是南通市民晨练的好去处。濠西书苑,闹中取静,环境幽美。1998年7月在这里举办了《江苏省名人画展》,1998年9月举办了《历届**、**敬献中央政府礼品展》,2000年5月举办了《毛泽东遗物展览》,均获得好评。

“五亭”,是濠西书苑的标致性建筑,它们既有南方建筑的精巧玲珑,又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运用现代建筑手法,完整地体现了古代木构建筑的特点。五座亭子,绿色琉璃瓦的屋面嵌着金色琉璃瓦的剪边,色彩鲜明,由北向南分别命名为“长虹”、“观月”、“鱼乐”、“濠濮”、“薰风”,犹如五颗绿宝石嵌于碧玉之中。

前面岸边,有两个四方小亭,名叫“双喜亭”,两亭之间有九曲桥相连,名为“友爱桥”,这是日本名古屋银行的“日中友好协会”所赠,是中日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象征。

在濠西书苑向南边,是南通盆景园。园内展出的250多盆盆景,充分展现了“通派”盆景“寸结寸弯鸡爪翅,云头雨脚美人腰”的特色,其中还有不少曾在国内外园艺展览中娄获殊荣。

从这里远远的可以看到一座电视塔,那是南通电视塔,它可以同时自办制作5套广播节目,6套电视节目。电视塔高187.5米,站在114米高的观光厅里,可以俯瞰整个南通的美景。

前面水面又逐渐变窄,那我们知道又快要到城门了。这里呢,是南通老城的西城门,旧时叫做“承恩门”,因为南通历史上的官员上京觐见、或回城、或迎候上级视察,都是在这个门进出,当时这里是南通城最热闹的地方。南通老百姓有“穷东门,富西门,叫花子在南门”的说法,现在,附近还有“官地街”地名为证。

这座桥叫“和平桥”,原为南通城的西吊桥。2002年,和平桥拓宽改造时,在周边的土层里挖出了大量的带有人物、龙凤、花卉等精美花纹,及“福”、“寿”、“大明”等字样的陶瓷残片,并且发现了一座宋代瓮城的遗址。但是,为了不影响城市交通,就没有继续开掘。

现在在桥下的玻璃框内看到的,就是发掘出来的古瓮城的遗物。

下面,我们的游船就要进入西南濠河景区。前面,是咱们南通市民健身休闲中心——环西文化广场。

过了和平桥,在游船的左边有一组浮雕,主题叫做“江海风”。上面总共刻划了从80年代起,进京演出成功的十四种南通民间舞蹈,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海安花鼓”。它曾在国庆50周年时,到北京演出,还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沙花奖”。

环西文化广场,位于西南濠河的东侧,地处市区繁华地带,占地2.1公顷,是一个集文化娱乐和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这里建有江苏省最大的水上舞台。露天舞台占地2800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观。这里曾举办过“同一首歌——魅力南通”、“相聚南通”等大型文艺活动。

舞台对面,是2005年9月,为迎接“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及港洽会,而兴建的大型喷泉——“濠河神韵”。

它采用多媒体数控技术,设计出了20个不同变化的水景。其中,号称“一柱擎天”的主喷,喷出的水柱可以高达80米,是南通城最高的喷泉,此外,还有80米宽的激光水幕电影。

此处的濠河,水面开阔,两岸绿树成荫,风景优美,这里就是张謇规划近代南通城时,所建造的休闲娱乐区——东南西北中“五公园”了。

前面水中心的小岛,是中公园。它四面环水,岛上假山高耸,原有一座两层小楼,下层叫“日戒堂”,上层是“水星楼”,也叫“魁星楼”,现已改为“南通少年宫”。

旁边的西公园,当年是南通俱乐部的所在地,后来改为“南通市政府招待所”,现已成为濠滨绿化带的一部分。

在它旁边的西被闸。是南通早期的水利枢纽工程。

从这里上岸向西,可以到达“更俗剧院”,它是上世纪20年代中国最好的大剧院之一。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曾经多次在那里演出过。

五公园中最北边的,是北公园。它的西边原来有座小桥,通向四面临水的“观万流亭”,亭边有“来苏舫”。那时,张謇常与诗友,在此品茗吟诗。

1950年,在此建成“南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由陈毅元帅题写宫名。现在,它的一楼建有“南通风筝博物馆”。

在濠河东侧的,是东公园所在地。这里,原先是一片荒凉的坟地,后来张謇将这里辟为儿童乐园。

20世纪30年代,这里曾经开办过“南通电影制片厂”,有摄影棚,洗印车间等,并拍过几部无声电影,后因资金不足而关闭。现在,这里是南通总工会所在地。

穿过这座南公园桥,西侧的这个四面环水的小岛,就是南公园了。岛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座五开间的中式建筑,那是1920年,张謇为贺其兄张察70寿辰而建。

当时,张氏兄弟邀请了城内十多位名流人士前来庆寿,他们的年龄总和超过千岁,于是,就将它就取名为“千龄观”。解放后,刘少奇、胡耀邦等国家领导人,曾经在此下榻。现在,这里是南通市“工商业联合会”所在地。

前面看到的弧形建筑物,称为“奥运皇冠”。从空中俯视,很像摇篮,这里是南通的“体育公园”。

南通市从1980年起,至今已经有12人48人次获得世界冠军,被誉为“体育冠军的摇篮”。

游船从这里回头,马上就要到“文化节宫桥”了。前面看到的这组喷泉,叫做“火树银花”,它的主喷高50米,是为庆祝建国五十周年而建。

穿过文化宫桥,就来到了南濠河段。

濠河北岸的柳荫深处,有座青砖小瓦、红漆门窗的小楼,这里就是沈寿艺术馆。1914年,此处是张謇创建的我国最早的刺绣艺术学校——女红传习所。

1901年4月,清政府在南京召开南洋劝业会,张謇任总审查长,沈寿任国绣审查官。张謇对沈寿精湛的艺术鉴赏力及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极为赏识。1914年沈寿受张謇之聘,到南通任女工传习所的所长。她在南通任职8年,使南通的刺绣声誉大振,培养了大批刺绣人才。沈寿(1847—1921)原名云芝,字雪君,号天香阁主,晚号雪宧,祖籍浙江,后定居苏州,8岁开始学习刺绣。她天资聪颖,12岁时,绣制唐伯虎的《秋雨月上图》,惟妙惟肖。15岁就与姐齐名,誉满苏州。

1904年,为敬献慈禧太后七十寿辰,沈寿赶制了《八仙上寿》、《无量寿佛》等绣品,进呈慈禧,慈禧称为绝世神品,极为高兴,亲笔写了“福”、“寿”二字。从此,沈云芝,改名为沈寿,她的丈夫余觉,改名为余福。沈寿也从此声名海内,被誉为 “神针”。

后来,沈寿独创了“仿真绣”(美术绣),用了三年功夫,绣成《意大利皇后肖像》,1909年在意大利世界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15年,在美国芝加哥巴拿马博览会上,她的力作《耶稣像》荣获一等奖,还有1917年在美国纽约展出的《女优绣像》,这些国宝,皆收藏在江苏省博物馆。

沈寿后因积劳成疾,病中口述刺绣经验,由张謇记录总结,历时数月,编纂《雪宧绣谱》,流传于世。沈寿于1921年6月18日病逝,葬于黄泥山东南麓。

陈列室中还陈列了不少古今名画的绣品,如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唐代张萱的《宴乐图》及《荷香鸭肥》、《蛤蜊图》,古朴典雅,几可乱真。

沈寿艺术馆从199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伫立在濠河畔,更为南通濠河增添光彩。沈寿纪念馆东隔壁是张謇的另一座住宅——濠阳小筑。濠阳小筑的房屋是民间传统式建筑,建于1915年。张謇晚年因儿孙共居,室内喧闹,影响治事,于是就搬到濠阳小筑住了。

前面的亲水平台上,是荷兰水利专家特莱克的塑像。1916年,特莱克应张謇之邀,来南通负责沿江的保坍工程。他亲手设计了通濠河的“西被闸”。

特莱克(1890—1919),荷兰人。其父是荷兰著名水利工程师,特莱克也专攻水利工程,继承父业。当时从天生港至姚港10多公里江岸大坍,特莱克采用“塘柴木垫沉石法”,收到“分煞水势”的效果。特莱克在通3年,为南通、如皋、海门等地水利工程昼夜操劳。

1919年3月17日,他在遥望港九门闸检查工作时,不幸得了霍乱,溘然长逝,时年仅29岁,葬于南通剑山南麓,南通人民永远不会记住这位值得尊敬的荷兰水利工程师。

前面是五星级饭店——在斐饭店。

有斐饭店是仿法国凯旋门建筑,它的前身是张謇建的“有斐馆”。有斐是“有识之士汇聚南通,建设南通”的意思。

中远桥,也叫长桥,原是古南通城的南城门吊桥,始建于元代。它和市中心的谯楼,以及城南江边的狼山连成了一条直线,是南通城的中轴线,所以这里也称为“江山门”。

相传,明代名医陈实功,应苏州巡抚慕天颜之聘,为其母治病。病愈后,慕以重金酬谢,陈不受,只希望他能将南通城南的木吊桥改成石桥,于是巡抚依言造桥,并取名长桥,赞颂其“医德长存”。现存的长桥长8米,宽24米。

在这里的濠南路上,张謇与梅兰芳的塑像面向濠河并肩而立。1920—1922年,梅兰芳曾经三次应张謇之邀来通演出。南通更俗剧场建成后,张謇又邀清梅兰芳和欧阳予倩来通,同台献艺。现在,在更俗剧场内建有“梅欧阁”,以示纪念。

在濠河东南之滨,是中国最早的民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它是公元1905年由张謇创办的,其实,张謇很早就有创办图书馆和博物馆的愿望。1903年他从日本考察回来,认为国家要强大,必须兴教育、办实业。而兴教育又必须办博物馆和图书馆,1905年,张謇在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对河,辟地40亩,办起校办植物园,供师生“观摩研究”。次年,把植物园划归博物苑,同时进行了整体设计。园中陈列室主要有南馆、中馆、北馆。中馆起初为气象测候所,三间平房,中间加盖红气小楼,是南通博物苑的标志。南馆为博物楼,月台上有张謇手书对联:“设为痒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本之名。”充分说明了张謇办博物苑的宗旨。建博物苑,从规划、施工,到展品的采集,张謇耗费了不少心血。几乎所有的事情,他都一一计划周全。为充实馆藏,他自己带头,把家中文物尽数送于苑中。

南通博物苑建立到今,已有百年历史。中间多次遭受劫难,尤其是日寇侵占南通后,被破坏得不堪入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很快投入抢救、维修工作。近年,人民政府又对建设博物苑作出了一系列的改建,并新建了一座博物苑新馆。如果他老人家今天还在世,看到博物苑的新景象,又将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在南通长桥东侧的濠河边上,是张謇的住宅。别业是别墅的另一种叫法,“业”是事业的业,产业的业,张謇将它称为别业,是说明,这里不仅是用来住的,更是用来工作的。别业的主楼建于1914年。是张謇培养起来的年轻建筑师——孙支厦设计的。此楼中西合璧,气象轩昂。

西边的南通图书馆,原为张謇为其子张孝若建的书房。

与濠南别业隔河相望的,是新建的南通“城市博物馆”,分东、西两部分,东馆是“近代第一城展览馆”,西馆是“城市规划展示馆”。

城市博物馆旁边的,是“城南别业”,是张謇之兄,张察的故居。现在,是南通军分区所在地。

在濠南路靠濠河的一侧,是巨幅浮雕《强国梦痕》。这幅长69米、高1.5米的浮雕,反映了从1895年到1926年间南通工、农、商、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望着岸壁上的浮雕,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隧道它再现了大生纱厂、通海垦牧公司、师范学校等27座建筑的雄姿,重现出张謇、王国维、金沧江、李苦李、沈寿、特莱克等18位与南通有关的历史人物。

濠河上的这组喷泉叫“九九归一”,是为纪念1999年澳门回归而建。

南通博物苑向东,有一座五孔大石桥,叫做“怡桥”。怡亭、怡桥和怡园,皆为纪念教育家顾怡生而建。顾怡生是通州师范学校本科第一届毕业生,因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教,主讲《心理学》、《伦理学》,后攻读日文,并编译《伦理学》教本,编著《理学》教本,填补当时这类课程的空白。后来担任通州师范学校教导主任,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为止。

而今在怡桥之东,新建了一座小巧玲珑风景秀丽的怡园,园内树木葱茏,清新宜人。靠濠河边有一座长方形的亭子,叫“怡亭”,是当年通师党支部的旧址。

怡园边的近水平台伸向濠河,可让游客在此登上游濠河的龙舟,畅游濠河。怡亭、怡桥、怡园,珠联璧合,构成了濠河东南角一道独特的幽美的风景线。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南通博物苑

至1989年底,馆藏品有40115件,其中自然标本6126件,一级文物55件。藏品具有地方特色,如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骨角器,以及汉代的煎盐工具盘铁、1973年南通市出土的晚唐(公元827~907年)青瓷皮囊式壶(越州窑仿北方游牧民族革囊水壶形制烧造)。“陈若虚记”瓷乳缽,是明万历间(1573~1620年)南通名医陈实功(号若虚)特制研药用具。书画、刺绣等艺术品中,有扬州八家的李方膺(南通人)的画和近代刺绣家沈寿的绣品。革命文物中有抗日战争时期反清乡斗争的文献、手稿、武器和烈士遗物。

历史文物陈列的展品,上自原始社会,下至清末,其中有博物苑早期的藏品,如战国的錞于、汉代的铜鼓、宋代龙泉窑青瓷炉、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瓷枕、明代墓葬中出土的棉布;近代文物中,有张謇的手迹、文献及其创办大生纱厂、盐垦以及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实物和历史图片;历史文物陈列的最后部分是辛亥革命烈士、曾任北方革命军参谋长的白雅雨(南通人,李大钊的老师)的事迹;革命文物反映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南通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文物中有1922年入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吴亚鲁创办的《平民声》报,有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党旗,反清乡斗争的历史文献、证件和武器等。自然标本陈列品中,有须鲸亚化石和现代鲸骨骼以及启东陨石、本地珍稀鸟类和昆虫标本。

水绘园景区导游词

水绘园,坐落在古如皋城东北隅的内、外护城河交汇之处。南北东西皆水绘其中,故名水绘园。她已经走过了400多年的风雨历程,水绘园始造于明万历时,兴盛于清顺治到康熙前期。衰落当在康熙二十八年,时已是“荒芜三径对烟霞了”。如今,水绘园有幸,欣逢盛世,按照古要古到底的原则,由陈从周教授携大弟子路秉杰教授规划设计,在原址上依旧明代风格,保留“于自然中见人工”的构筑特色。恢复了古园的盛貌。使水绘园成为我国古典私家园林的经典佳作。2001年6月被国务院评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绘园之所的知名度,其中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冒辟疆与金陵名姬董小宛富有传奇色彩的恋情给这座古朴而又充满神韵的园林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浪漫色彩;其二,全国唯一依古城墙而建的私家园林;其三,水绘园曾是明清易代之际天下文士会集之所,他们在这里交流诗话,畅谈国事、寄托了天下文士情怀,这无疑是雉皋历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部分。难怪古典园林巨擘,同济大学老教授陈从周先生在《重游水绘园记》中开门见山的赞誉道“水绘园乃天下名园”。

朋友们,我们观在看到高高的大门上有一块鎏金门额,上面“水绘园”三个字原先为冒辟疆手书,后焚毁于战火。现在洒脱俊秀的三个字为陈从周先生所书。

进入园中,直冲眼帘的是一幅《水绘揽胜图》。在《水绘胜揽图》旁边的这座桥叫霞山桥。站在桥上我们可以看见有三条幽静小道深入园林深处。其一道可至寒碧堂,寒碧堂为明末清初时为冒氏家班演戏曲的场所。

在霞山桥北侧有一处障景,名为“妙隐香林”。这里翠竹弥漫,古木参天,小径西边有—亭翼然凌波,枕于浩淼烟波之上,名曰:枕烟亭。登上枕烟亭,有一种臵身红尘外的清静:令人神往!冒辟疆与董小宛二人啸邀其问,共享人间风流九载,演绎了凄艳动人的文坛佳话。

前行数十步,我们便来到一处僻静所在“壹默斋”。曾是当年冒辟疆会客的主要场所,明末时冒辟疆在金陵积极参加复社,成为声讨魏党余孽阮大钺的复社领袖与中坚人物,后来为躲避残酷镇压和迫害退隐如皋。“壹默斋”的“壹”是专一之意,“默”是沉默。可以看出,冒辟疆的隐居并非消极避世而是淡泊明志,宁静志远,蓄养待时之举。当年,东林党后人创办复社,大江南北的士子相应云起,会集金陵桃叶渡,冒辟疆也积极投入到这场正义的斗争之中。陈列在壹默斋东壁“五子同盟”,就是其作为志士豪杰的最好见证。

如果要谈及水绘园的文化影响,必然要说到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在这类忆语体散文集中的,冒辟疆情似江河滔滔不绝地表达了对亡妾董小宛绵绵不尽的哀思,虽是写个人遭遇,但也把自己的经历容融于明清之际的大时代背景中,反映了明清文人所共有的情怀。他用饱含深情之笔写出了与董小宛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九年生活经历。

穿过“壹默斋”大厅,来到月台。此处是水绘园最佳赏景处。向北望去,一幅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尽收眼底,悬留山峰,湘中阁,悬留山屋、因树楼、镜阁、涩浪坡,小三吾亭、碧落庐、波烟玉亭、棋台十多处佳景汇集在这里,让人留连忘返,兴趣盎然。

波烟玉亭:亭名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月漉漉》:“月漉漉,波烟玉”,是冒辟疆为怀念董小宛而建。

小三吾亭:是仿效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集的兰亭构建而成,“曲水流殇”它记录了明末清初之际一个文化群的文采风流,这不仅是文化史上的盛事,也是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神来之笔,使水绘名园的文气倍增。

悬留峰本是湖南衡岳七十二峰之一,冒辟疆爱其景,仿而堆之,“假山悬留一重重,南垣妙手无多让”这是前人对张南垣巧堆悬留峰的赞美。有人说,那日照下的悬留峰特别美,是的,山石黄一块、紫一块、绿—块,好像是画家的彩笔染过似的,实在诱人。游人沿山路拾级而上,便到了湘中阁。其构筑取衡湘诸胜,采用十字交叉歇山卷棚顶,下出斗拱,四面回廊,栏雕画窗。虽不似当年“碧琉璃上双宝壶,栏绕宛转如春花”,也可使人领略“推窗忽忆三湘景,米家画里听秋猿”的风韵。

悬留山房与湘中阁参差相衬。留者,为水流滴下之意,每逢“山”中一夜雨,臵身悬留山房,可闻清绝悦耳的泉水叮咚声。

悬留峰西边的镜阁,四面是月洞门,黛瓦、粉垣、朱栏亭立于平池阔水中,倒影极佳。阁中陈列古琴台一座,瓦而中空,饰纹古朴。琴臵台上,弹之发金石之音。当年,董小宛曾在此垂眸吟唱:“病眼看花愁思深,幽深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如今睹物思人,真令人感慨不已。

出月台,向北折,就可到达古城墙脚下的碧落庐。此庐是冒辟疆为纪念好友戴敬夫而建,戴敬夫,号“碧落道人”,曾来水绘园与冒辟疆诗词唱和,并打算在园内建一庐,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心中愿望。明朝灭亡后,戴敬夫就在家乡安徽休宁绝食而死。冒辟疆对戴敬夫的人品和气节深感钦佩,在园中建庐来表示景仰和纪念。缅怀其志,让戴之子戴本孝居住。戴本孝,是清初画家,能写诗,擅用干笔焦墨。他离开水绘园后上了黄山,以布衣终老。碧落庐则成为僧人晨夕击罄敲钟、焚香念经的佛地。这小小的三间房屋则记录了那个时空的爱国志士如鹃啼,如猿哭的泣血心态。铭刻了当年水绘园中的慷慨悲歌。

沿碧落庐向东,然后南折,可以去“澹园”参观。

“澹园”原名叫“余氏壶领园”。以寄托淡泊宁静之意,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到园中玩赏,将“余氏壶领园”更名为“澹园”。现在此园被开辟为盆景博物馆,是专家学者研究如派盆景发展与起源的珍贵资料库,进入园内,首先映入游人的眼帘的是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盆景“龙腾虎跃”。该盆景在1985年参加了全国盆景博览会并获“三等奖”:在它右侧造型奇特的盆景“灵山华盖”,树龄已有 600多年。不论从那个角度观赏,都能感受到它不同凡响的高贵气质。从两棵百年桂树下穿过,可以看到五颗巨型五针松在迎接着各位嘉宾。其中有五棵凝聚着如派盆景“云头”、“雨足”:“美人腰”的三大特色,盆景“蛟龙穿云”,是整个盆景园的镇园之宝。由于树干形状酷似一条青龙:树龄将近千年所以命名为“蚊龙穿云”。

走出盆景园,通向外面的是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古石桥,每到夏季,桥下一池碧绿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摆,那粉红打底的乳白色荷花,点缀在翡翠一般的荷叶中,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清香四溢,登临桥上,环顾左右,沿岸柳丝如烟,淡雅清幽,如入仙镜之感。

沿小桥南岸右转,有一座巨型的山石盆景,屹立于大厅之前,它是由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如果细细品赏,就会看到恍如九只狮子追逐嬉戏,因此命名为“九狮图”。苍老遒劲的扶芳藤攀缠其上,形成了“山包树,树包山”的奇特景观,又给假山增添了另一类意趣。

假山西边便是水绘园景区最古老的见证洗钵池,因宋代文人曾肇(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弟弟)洗钵于此得名。

现在我们到的这一部分是以水明楼为主体的古建筑群。

从南门进入大厅,松柏苍劲,绿竹成林,满目青翠,四季如春,这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为流水潺潺与风吹竹摇;静为古朴典雅的清幽、肃穆的亭台楼宇,前人曾有诗句写出了水绘的意境:“香林客隐花犹笑,水绘无声月自闲”。

大厅东侧是水明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为安徽盐商汪之珩为凭吊冒氏缅怀水绘园之意而建,其名取自杜甫“残夜水明楼”句。陈从周教授称之为“徽派建筑海内弧本”。它东西宽不足5米,南北长约42米,分前轩、中轩和楼阁。运用小中见大,虚实相兼,掩映借景、框景等各种不同的造园手法,配植多种花木,呈现出四季景色。在咫尺之间,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华,这在私家园林中实属罕见,水明楼总体布局十分严谨,前轩内悬挂着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画像。中轩安臵着红木竹罩,它是用整板红木雕刻而成的,逼真传神,细枝分明,若真的竹子,是难得的古代木雕艺术精品。登上阁楼,推窗而望,视线豁然开朗,游人穿行其间,仿佛臵身画舫,小桥流水,池面波光粼粼轻风拂柳、令人遐思迩想,心荡神摇.

水明楼西侧是雨香庵,旧时为尼姑庵.庵前植有一株苍老的古黄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庵内自成天地,异常幽静,漫步其问,似有超乎物外之感。由过道向西而行,可以直入隐玉斋。隐玉斋曾经宋代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弟弟曾肇读书处,其父曾易占在北宋时任如皋知县,遂将小儿子曾肇安臵在隐玉斋读书。斋内古桧相传为曾肇与其父亲手所植,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苍劲挺拔,枝叶茂盛,隐玉斋的后院是博物馆展厅。展厅内存有如皋历代名人简介、如皋通史、木偶戏等多种有关如皋的文献资料.

各位游客,到这里也就结束了这次水绘园景区的游览。但愿苏中平原上这颗璀璨的明珠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附: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简历。

冒襄,字辟疆,号巢民,1611年出生在如皋,1693年去世,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明万历年后,江河日下,特别是太监弄权,朝纲清颓。面对这种危亡局势冒辟疆与张明弼结盟参加了复社。当时冒辟疆和陈贞慧、方密之、侯朝宗、人称四公子。他们意气相投,看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得阮大铖之流如过街老鼠。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建立了大清国,阮大铖投靠马士英后准备报复复社诸君子,便派锦衣追捕,冒辟疆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战乱中“遇兵,杀掠奇惨,生平所蓄,玩物及衣俱全部丧失”。思想上产生了激烈变化,终于回归故里隐居。清兵平定全国后,当时有降清的复社成员特荐他入朝为官,冒辟疆坚决辞谢,表现了他爱国爱家胸怀。”

董小宛,1624年出生,1651年去世,南京人名白,字清莲,从小父母离异,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16岁已芳名鹊起,与柳如是、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绝,1639年冒辟疆乡试落第在苏州半塘与董小宛相遇,董小宛对冒一见钟情连称异人异人!虽然曾多次向冒表示过 倾慕均未得到冒的首肯。后来在柳如是的周旋下,董小宛被赎身,送到如皋,与冒辟疆结成伉俪。董小宛才艺出众,能诗善画,尤其擅长抚琴。她不仅秀外慧中,善解人意,更重要的才识过人,对冒辟疆忠贞不二。明朝灭亡以后,她在生活上处处体贴丈夫,跟着丈夫颠沛流离,矢志相随,她不但完全摈弃了秦淮河畔的脂粉生涯,而且理解丈夫决不在清朝为官司的崇高节操。1651年董小宛病逝于如皋,生前曾留下一书《奁艳》,专门收集了前人讲述中的轶事。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导游词

进入馆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天下第一奇碑”,也就是“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它之所以被称为“奇碑”,是因为它突破了传统纪念碑的形式,风格与众不同。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纪念碑都是由碑基、碑身、碑帽组成,而“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整个碑基结构复杂,碑身则是一把刺刀,令人称奇,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

整座纪念碑是紧扣着“苏中七战七捷”中的“7”字而设计的,可谓无“7”不成碑,而且每一处,都有特定的深刻寓意。

刺刀型纪念碑碑身,主体高27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把刺刀,它象征着华中野战军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927平方米的草坪,告诉我们七战七捷发生在苏中平原上;427平方米的喷沙地段,寓意着将士们转战沙场、欲血奋战;7个几何坑穴是华中野战军在七个战场上留下的足迹,和他们走过的崎岖不平的征程;碑基上的7段錾假石挡土墙,寓意着军民团结如铜墙铁壁,坚不可摧;两侧节节升高的台阶,象征着华中野战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正门左右的祝酒杯,是苏中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军民举杯同庆的意思;书卷式的碑墙高14米,寓意着“苏中七战七捷”这一伟大战役,和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将士们,将永载史册;碑墙上,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姬鹏飞题写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九个大字,金光闪闪,由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政府撰写,全文727个字的碑文,寓意着苏中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他们将在新时期创造新的辉煌;碑墙一侧的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和四周种植的柏树,象征着华中野战军将士们不屈不挠、奋战到底的精神,如松柏常青,永垂不朽。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的设计者是东南大学的建筑设计师——齐康教授,他曾先后设计了“周恩来纪念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是他的得意之作。碑文的书写者,是我国著名书法家——仲贞子。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型水景纪念墙,称为“群龙争雄”。在苏中战役中为了激发斗志,华中野战军发起了“立功运动”,号召全体指战员,发扬我军光荣传统,英勇杀敌,多立战功。这七个水柱似蛟龙出水,“欲与天公试比高”,象征着我军各部队,在战役中积极响应,立功比赛情景。

各位转身请看,这是苏中七战七捷陈列馆,馆正面是向天鸣放的七支步枪,那是庆祝胜利的礼炮。陈列馆外墙上,有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馆名。张爱萍将军早年参加红十四军,后来随陈毅、粟裕转战苏中,与苏中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文革期间,张爱萍受到冲击,我县一位姓赵的战士负责看管他。这位赵战士非但没有为难他,而且背着上面,处处关心他。张爱萍平反之后,千方百计地寻找恩人,但当时赵已退伍还乡。后来,经多方打听,在得知赵的下落后,将军专程派人接赵到北京定居,留下一段感人的佳话。

现在,请各位随我一同进陈列馆参观。

【第一大厅】在我们面前的,是陈列馆的第一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浮雕,上面有一块斜立的花岗岩石柱,柱子上有胡耀邦题写“苏中七战七捷”六个字。从侧面看,石柱与成像构成了英文字母“V”,代表“胜利”的意思,浮雕上不规则的文字指出?,苏中七战七捷,是在事先没有具体筹划好情况下,根据战场时局变化,灵活用兵的杰作。

【前言厅】现在,请各位随我参观前言厅。这个厅,是对苏中战役的总体评价和概括。1940年,陈毅率部队开辟了苏中根据地,抗战胜利后,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和平与安定,但国民党却在西南、西北加紧运兵,妄想抢夺胜利果实,恢复反动独裁统治。他们用和平谈判的手段,企图诱骗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的政权,同时加紧准备发动内战。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国民党完成了全面内战的准备,撕去伪装,国共和谈破裂。1946年6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起了全面进攻。

我华中野战军3万余人,奋起迎战,从7月13日到8月27日,总共历时一个半月,连续作战七次,抗击4倍于己的敌人,共歼灭敌军5.3万人,取得了苏中战役的胜利。此次战役,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主动迎击国民党进攻的序幕。

这七次战斗并非预先规划好后进行的,而是粟裕将军遵照中央军委“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指示,结合实际敌情,灵活用兵: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在什么时候打;什么敌人好消灭,就打什么敌人。苏中战役胜利后,延安总部发言人高度评价了苏中战役,将其称为“七战七捷”。

【分述厅】首战宣泰→二战如南→三战海安→四战李堡→五战丁林→六战邵伯→七战如黄路由此向前,进入了分述厅。七个厅按照七战顺序,依次陈列,而且一个厅比一个厅大,寓意着苏中战役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1、【首战宣泰】先发制敌。时间为7.13—7.15。为了错乱国民党军分路进攻的部署,粟裕决定“先发制敌”。于7月13日晚,向相对孤立,各有守敌1个团的宣(家堡)、泰(兴)两地的国民党军同时攻击。粟裕以第一、第六师各3个团攻城,两师其余部队和第七纵队一部,共9个团分路打击,以多胜少,不到3天,便全歼敌军2个团3000余人。这一战对整个战役全局进程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影响。

2、【二战如南】长途奔袭。时间为7.18—7.21。宣泰战斗发起后,国民党确信,华中野战军主力在宣泰地区,于是命令沿江各部向北进发,想乘虚攻占如皋。粟裕只留下了第六师少量部队,继续围攻泰兴,造成敌方错觉。主力则于15日转东,不顾疲劳,一夜行军百余里,长途奔袭进犯如皋的敌人。18日晨,乘敌人立足未稳,在如皋东南,歼敌10000余人,粉碎了敌军合击的企图。此时,从靖江、泰兴、泰州出动增援的敌军,想乘我第一、第六师主力休整的时机,向如皋、海安进犯。为了避免纠缠,保持主动,粟裕于23日,将主力主动撤离如皋城,准备再战。国民党军“得了”如皋,以为目的达到,又垂涎海安。

3、【三战海安】运动防御。时间为7.30—8.3。如南战斗胜利后,华中野战军将主力撤到海安东北修整。30日,国民党军7个旅,50000之众,进犯海安。粟裕洞察敌军的阴谋,为了避免正面与敌军拼消耗,就主力撤出了海安,给敌军以“粟裕被迫放弃要地”的错觉。同时,用少量的部队,运动防御,消耗敌人,赢得时间,确保主力休整,并顺势制造有利战机。在纵深仅10公里的狭小地区,连续备战4昼夜,抗击敌军的多次猛攻。以我军伤亡人数200余人,击毙敌军3000余人,创造了与敌方伤亡比1:15的崭新记录。

4、【四战李堡】乘隙奇袭。时间为8.10—8.11。华中野战军主力在海安东北,充分休整了两个星期,军民严密封锁消息,敌人一无所知。国民党军以为我军伤亡惨重,大势已去,占领海安后,立即向东进犯。粟裕见敌军调动频繁,决定集中兵力,乘隙奇袭,于10日晚上8时,突然发起战斗,敌军顿时大乱,指挥失控,至11日,全歼守敌。然后,华中主力在海安以东的洋蛮河一带,设下埋伏,全歼从海安向东,开赴李堡,准备接防的敌军新7旅。前后20个小时,共歼灭敌军9000余人。李堡之战,大获全胜。在此之前,增强的华中野战军第五旅,也从淮南到达苏中,准备参战。

5、【五战丁林】剑指敌腹。时间为8.21—8.23。李堡战斗后,敌军企图以第25师,北攻邵伯、高邮,威胁两淮的华中解放区。司令粟裕、政委谭震林,面对敌情,共商歼敌之策,决定以黄桥为进攻方向,缩小进攻面,从丁堰、林梓撕开缺口。20日晚上,华中第一、第六师和第五旅从侧后,插入敌军腹地,21日晚发起战斗,剑指敌腹,出其不意,共歼灭敌军3000余人。丁、林之战,突入敌后,向西作战的大门洞开。

6、【六战邵伯】阵地守卫。时间8.23—8.26。这是苏中战役中,唯一的一次阵地保卫战。23日,国民党军第25师,向邵伯、乔墅、丁沟一线进犯。邵伯是运河线上,保卫两淮的重要门户,必守无疑。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和第二军,分区坚守邵伯,采取各团轮番守备的战术,以连续的反冲击、肉搏格斗,消灭来犯的敌人。战至26日,我军虽伤亡千余人,且乔墅阵地被突破,但主阵地始终屹立不动。主力部队用“攻黄(桥)救邵(伯)”之策,向西进发夹击,调动敌军,寻机歼敌,以解邵伯之围。敌我激战到第七天,国民党军得知,从如皋、黄桥出动的国民党军第99旅已被歼灭,187旅也将不保。消息传来,敌军全线震惊,深深感到腹背都受到了严重威胁,且并已经伤亡了2000余人,于是慌忙撤兵,败回扬州。守卫邵伯之战,终于取得胜利。

7、【七战如黄路】预期遭遇。时间8.25—8.27。为了解邵伯之围,粟裕以“攻黄救邵”之策,将主力军队全部向西进发。敌军不知华中主力军已挺进黄桥,仍然判定粟裕必攻如皋,于是命令黄桥守军向东,增援如皋。24日,粟裕截获敌军情报,便命令部队随时注意敌情,准备打一场“预期遭遇战”。25日,敌军在黄桥东北的分界,遭遇华中主力军,当即展开激战。敌军增援的第187旅在途中,被我华中第一师包围。粟裕当即调整部署,灵活转用兵力。26日,先将第一师的第一旅从加力方向西调动,配合第六师,以十个团兵力,5:1的绝对优势,围歼敌军第99旅的两个团。然后,立即将第六师和第一旅向东回调,会同第三、第五旅,以十五个团兵力,5:1的绝对优势,围歼敌军三个团。26日,我军各部迅速开进,27日上午,十五个团全部到达预定位置,投入战斗。敌军以“营”为单位,分路突围,但仅有数百人逃脱,其余尽数被歼。如皋城内的敌军1个多团西出接应,被我军歼灭了一半。敌军逃兵在如皋西南,又被及时插上第5旅阻截,全部俘虏。31日,我军第5旅乘胜攻克黄桥。此役,华中主力打了一场漂亮的“预期遭遇战”,粟裕、谭震林及时转用兵力,以5倍于敌人的绝对优势,歼敌1.7万余人。

1、【战果厅】请由此向前,参观总结厅,这里是战果厅。

苏中战役大量杀伤敌人,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士气,坚定了人民必胜的信心。苏中战役探索了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规律,为解放战争胜利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开端。

这个沙盘,是根据当时苏中战役形势,制作的战斗图。从沙盘上,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当年的战斗经过。战果厅四周,是反映苏中战役前敌我态势和苏中战役战斗经过图,还有毛泽东、周恩来、粟裕等对苏中战役的高度评价和论述,另外还陈列着缴获的国民党军的战利品。

2【将军厅】现在参观将军厅,又称指挥厅。

这里主要展出当年苏中战役的主要指挥者的相关资料,和实物展品,其中有一部分是粟裕的夫人——楚青捐赠的。粟裕将军,湖南会同县人,侗族,生于1907年,早年参加革命,历任班长、排长、营长、司令员等职,建国后先后任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55年授予大将军衔,1984年去逝。为了纪念苏中七战七捷指挥者——粟裕将军,我馆专门邀请中国著名雕塑大师邱钧教授,塑了一尊铜质胸像,你们看,粟裕将军身着将军礼服,肩上缀着四颗金星,多么威武,胸前挂的分别是 “八一”、“自由”、“解放”三枚勋章。根据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分别葬在他曾经战斗过的江苏徐州、黄桥、南京、海安、东台、溧阳,浙江的长兴、温州、平阳、龙泉、遂昌,山东的蒙阴、临沂,河南的开封和雎县,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南昌,上海的吴淞口,安徽的黄山等地。在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有粟裕将军的衣冠冢。

苏中战役充分展现了粟裕远见卓绝的战略思想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他惯于在复杂的战局中理清线索和思路,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他惯于用各种手段调动敌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在运动中捕捉战机、制造战机,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他善于用不同的战法,出奇制胜;善于打破常规战法,以险取胜;善于灵活地调动部队,以快取胜;善于对时空的算计,以准取胜;善于把部队指战员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又能很好地爱护部队,恢复元气,以连续的战斗取胜。粟裕无愧于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称号。

苏中战役还展示了华中分局、华中野战军、华中军区领导邓子恢、张鼎丞、谭震林、刘先胜、钟期光等同志的军事才干和集体智慧。

3【缅怀厅】现在参观缅怀厅,这里陈列着全国各地来我馆参观和举行各种纪念活动的照片资料,以及新四军老战士捐赠的各种物品。

4【展望厅】现在请各位随我一同参观展望厅,这个厅主要展示的是自我馆建成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市、县各级领导关心我馆建设的一些图片资料等。

5【艺术厅】现在请各位参观最后一个展厅——艺术厅,这个厅陈列的是全国各地参观过我馆后的有关人士,有感而发而在我馆留下的墨宝,以及全国一些知名书画家题赠我馆的书法、国画等珍品。中间雕塑是“战争.和平”雕塑,它寓意着苏中战役的胜利,寓意着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枪亦已锈蚀,但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也寓意着苏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愿。

陈列馆的参观,到此结束。

篇4:南通狼山导游词

大家请看这是元代大画家赵孟頫画的观音像,赵孟頫为宋朝的宗室,他的笔墨“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有宋人之雄而去其狂”,以圆润苍秀见长,他主张画贵有古意,你看他画中的观音与众不同,古意盎然,显示出画家超然脱俗的艺术风骨。再请看这边,这是近代苏绣名家沈寿画的观音像,她曾绣过意大利皇帝皇后以及耶酥像,轰动于世,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时,她精心绣出“寿”字一幅,进贡宫中,慈禧大喜,赐名为寿。沈寿晚年被张謇请到南通办“女红专习所”,她的墓就在狼山西边的黄马山上。

我们穿过后门来到的就是题名坡,上面这边就是天祚岩,它的左边是朝天岩,右边是海月岩,这里山岩突出,势如刀劈,可谓鬼斧神功。下面的题名坡上刻满了自唐以来的历代题刻,现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代十国时姚存的题刻,大家请看,为什么说这个题刻十分重要呢?因为它从实物上保有了南通最早的建置称号。大家请往这边走,这里叠石突起,形若香炉,故称香炉峰。峰下刻“五山拱北”四个大字,明朝礼部主事严尔珪曾作《五山拱北题铭》曰:登五岳而小天下、登五山而小崇川。“五山拱北”概括了五山在军事上的重要性。狼山扼守长江口,北拱南通,上卫南京,自唐末以来就一直有驻军,1949年解放军就是先攻狼山而迫使敌对党军南逃的。

这边的林溪精舍,是观音禅院的方丈室。精舍即书斋和讲学之所,这块石头为“磊落矶”,这块为“小磊落矶”,为近代书画家吴昌硕所题,你看这两块石头坦坦荡荡,一题之下,石头就活了,也题出了作者磊落的胸怀。

大家请跟我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亭叫振衣亭,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古时水乡山村,道路旁都有建亭,供行人歇脚,有半山亭、陆亭、半江亭等。振衣亭建于明嘉靖年间,振衣即整衣之义,因为马上就要登上山顶之庙了,须肃衣以示尊敬。我们狼山被列为中国佛教八小名山,是因为狼山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大势至菩萨与弥勒佛、观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山上的圆通宝殿供奉了大势至菩萨的圣像。

这里就是大观台。这里奇峦叠嶂,蝉联呵护,吞天浴日,蔚为大观,故称大观台。大家请看大山门上面的“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就把狼山的美景作了很好的总结。据说宋朝文学家米芾到此极为惊叹,题下“第一山”。我们进入山门,这里是金刚殿,两厢哼哈二将,都裸露上身,缠衣裳于腰间,作愤怒相,大家可不要偷狼山的东西啊,不然两位门将可要对大家不客气。

再看萃景楼,宋朝初年为又称三会亭,明初为山顶庙门,明朝正德年间,因农民起义庙被焚,后来官军在此重修了这座萃景楼,萃景楼取的是万千景象荟萃一楼之义。

这里就是供奉大势至菩萨的圆通宝殿,佛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记述了大势至菩萨的成道体会,故称圆通宝殿。佛经说大势至菩萨“佛有大势力,能断众生之烦恼,以智慧之光遍照一切,使众生得力脱苦”,故名大势至。现在这里供大势至菩萨,两边供十八罗汉。

大家请看这就是支云塔,它高三十五米,四面五级,为楼阁式砖木结构,腰檐成翘形,朱漆雕楼,上面覆以金色琉璃瓦,它首建于宋朝太平兴国年间,至今已逾千年。

这里就是大圣殿,你们看大圣菩萨,身披龙袍,头戴毗芦帽,右为弟子慧岸,左为弟子木叉,大圣殿的两侧塑的是二十诸天像,披龙袍的菩萨在全国可能也是唯一的。大圣菩萨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名僧伽,出生在西域碎叶,唐高宗时出游中原,在长安不久便到游化江淮,止于泗洲。僧伽在江淮广行善事,广结善缘,清康熙十九年,泗洲大水,普照王寺也没到水中,狼山逐渐成为僧伽唯一的道场。

现在我们看到的墓碑是白雅雨墓,白雅雨是南通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是他的学生,他的革命思想影响了李大钊,也团结了一批有革命倾向的青年。武昌起义后,白雅雨在北方策应,组织共和会发动起义。后起义军在向天津进攻途中遭清军断轨阻击,白雅雨被捕就义,时年44岁。国民政府后追赠其为上将,先后在北京、山东泰山等地为他建立陵墓纪念。

大家慢走,这块斜坡叫待月坡,狼山赏月最佳就在此处,坡上那块扁扁的石头叫琴石,月下弹琴当然是很风雅的事情。这边的建筑叫葵竹山房,以前就住着一个风雅的诗僧。这是御碑亭,里面存放着康熙皇帝的题诗,当然,康熙皇帝并没有到过狼山,这些诗是他赐给狼山总兵刘含高和知州施其礼的,皇帝赐诗不仅是一种慰问,更是一种荣耀,臣子当然要知恩图报,尽心作事了。现在我们来到葵竹山房,葵竹山房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因种植葵和竹而得名,这个葵竹山房的门额为张謇所书。葵竹山房以前是四贤祠,供的是宋代四位与南通有关的名贤:范仲淹、岳家军、文天祥、胡安国。这里东屋叫“塔荫堂”,南称“一枝栖”,西为“退藏精舍”,北为依山而建的“法苑珠林”。院内花木扶疏,可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大家请看这棵罗汉松,横斜飞出,造型独特,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中央电视台还专门来拍过电视呢。现在我们到了“水云深处”,这水中之亭称半粟亭,取“沧海一粟”之义。亭前石桥为“留云桥”。再往前行峰回路转,就到了“衔石楼”,楼下有一块形似小脚女人鞋子的石头,称“屐石”,此楼含住了屐石,所以叫“衔石楼”。

现在我们来到石坊三墓,这里是唐代骆宾王、元代金应、清代刘名芳的墓。骆宾王浙江义乌人,七岁即能作诗,极负文名,与王勃、卢照邻、杨炯并称为“初唐四杰”武则天即位后他与扬州刺史徐敬业起兵广陵,后骆宾王兵败崇川,葬于南通。金应将军是文天祥的随从,他与文天祥同被元军拘押,文天祥北上时其他人都离开了他,惟独金将军相随不渝,到南通后金将军一病不起,文天祥将其葬于南通,至今城里还留有“将军园”的地名纪念他。刘南庐是福建人,乾隆三年到南通后,在军山“水云窝”居住七载,考订史实,搜寻古迹,最后写成了《南通州五山志》,为南通五山的文物保护和历史发掘做出了贡献。从骆宾王墓往上为金沧江墓,金沧江是朝鲜人,1850年生于开城,曾任朝鲜国史官,内阁参书官等职,19日本侵略朝鲜,金沧江毅然弃职来华。金沧江侨居异国,不忘故土,身在中国,仍着朝鲜冠服。朝鲜被日本吞并,他着丧服三日,1927年因难酬复国愿望,在悲愤抑郁中服毒自杀。

上一篇:男生干净个性签名下一篇:我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