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必备

2024-05-12

论述题必备(精选6篇)

篇1:论述题必备

司法考试论述题必背的20个点

时间:2010-08-21 18:26来源:学法网评论(0)条作者:宅哥的小脚丫 点击:3922次

学法网司考题库,众多高分司考过关考生强烈推荐,题库地址建议考前再看,希望那时候你们还能记住有这么一份东西。还有,一定花点功夫把他背下来,到时候考场上写论述题时才有内容,而且速度很快。再者,如果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论述时,也一定要把字数写够,而且要足够工整,像法治、法的价值、人权这些都是必备万金油。

1.法的局限性

尽管法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得作用,但法却不是万能的。因为法是以社会为基础的,所以他不可能超出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创造社会;其次,法律也是一种社会规范,因此必然要受到其他社会规范的制约;再者法律自身条件也制约着法律,如语言表达的局限等等。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一定要结合法律的特点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

2.自由

从哲学观念层面上讲,自由就是在没有外在强制力时能够按自己的意志和目的来安排自己的活动。马克思说过:“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那么从法的价值层面上讲,自由究竟是什么呢?应该是法以确认和保障人的这种行为能力为己任,从而使主体与客体之间能够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法律应该是给自由提供保障,而自由是评价法律进步与否的标准,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性最深刻的需要。没有自由,法律就仅仅是一种限制人们行为的强制性规范,而无法真正体现它在提升人的价值、维护尊严上的伟大意义。

3.秩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虽然这只揭示了法一个方面的价值,但由此可见秩序在法的价值中的重要性。法学上所言秩序,主要是指社会秩序,它表明的是通过法律结构、法律规范、法律权威所形成的一种法律状态。关于法服务于秩序是不容置疑的,关键是法服务于谁的秩序、怎样的秩序。秩序是法的基本价值,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统治阶级秩序的建立;其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期望着行为安全与行为、社会的协调,这决定了秩序是法的基本价值;再次,法还是其他价值的基础,虽然自由和正义位阶在秩序之前,但同样需要以秩序为基础。失去了秩序的保障,所有的价值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保障而面临现实的威胁而最后丧失其意义。但是,秩序一定要符合人性,符合常理为目的,所以它应当收到自由和正义的限制。

4.正义

正义存在于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不正义”绝对不会存在于孤立的个人之上,公正只是一种涉及利害关系的场合,要求平等地对待他人的观念形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把各人应得的东西还给各人。从实质内容上而言,正义体现在平等、公正等诸多我们所熟悉的具体形态中。正义是法的基本标准,是评价体系,也极大地推动了法律的进化。正义形成了法律精神上进化的观念源头,促进了法律地位的提高,推动了法律内部结构的完善,也提高了法律的实效。法律的执行不仅要有利于秩序的维持,更主要的是要实现社会正义。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到的方式得到实现。

5.法的实施与实现

⑴.法在制定出来以后,实施前只是一种应然的状态,一种书本上的法律。法的实施就是要使法律从书本上的法律变成行动上的法律,使它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人们的具体行为,从应然走向实然;

⑵.法的实现是指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

⑶.法的实施强调一种过程和行动,包括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的实效强调实施后的状态和结果,侧重于结果;

⑷.法的实现是将法的实施过程性和法的实效结果性结合的一个概念;

⑸.法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法作为一种通过规定人们权利、义务关系来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只有将抽象的行为模式转化为人们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6.司法

司法即法的适用,是法律实施的一种方式,是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1

⑴.司法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及合法性;同时司法还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司法对实现立法目的,发挥法律的功能有重要意义;

⑵.司法原则

①.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实质公正,也包括形式公正,其中尤其以程序公正为重点。司法公正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司法》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的违法行为更严重,因为这些违法行为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法的内在精神要求,是由其司法活动裁判案件的性质决定的,同时公正司法也是其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如果司法机关不能保持其公正性,司法机关也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社会基础。我认为有一句话怎么说都不为过:公正是司法的生命!

②司法独立

在我国,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在宪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阻止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都明确规定了这一原则。它体现了如下含意:司法权专属于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而且不受他们的非法干涉,但是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正确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卡尔.马克思这样说过:法官时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在贯彻司法独立的同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a.要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党组织的关系;b.在全社会进行有关树立、维护司法机关权威与尊重、服从司法机关决定的法制教育;c.积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7.法治

法治是指依据法律治理。社会主义法治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依法治国的原则和方略,与人治相对的治国理论、原则、制度和方法。⑴.法治明确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最高权威性。法治是众人之治,在我国,法律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协调和统一。法治的中国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全体公民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凌驾于法律之上。⑵.法治显示了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在全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必须依法办事;⑶.法治还表达了法律调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法治与专制对立与民主联系,维护公民自由,符合社会生活理性化的要求。所以在当今中国建立法治,具有空前的意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正确抉择。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进行的宪法修正就明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这一修宪,让法治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中将扮演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篇2:论述题必备

法律,有精美的语言表达,有一种穿透心灵的美。法律格言,将精神的法律平时讲述,使法律语言的精品,更显精致和富有魅力。论述题中恰如其分地插入些法律格言,能极大地提高论文的说服力。

1、法律的保护比个人的保护更有力。

2、法律有效力国民便昌盛。

3、造法易,执行难。

4、不确定性在法律中受到非难,极度的确定性反而有损确定性。

5、法律的解释具有法律的效力。

6、法学家的共同意见具有习惯的力量。

7、在用语中不存在模糊性时,不得允许探索用语的意图。

8、对制定法应当做严格解释。

9、习惯是法律的最好解释者。

10、没有法律就没有犯罪,没有法律就没有刑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11、实施违法行为或者是基于预谋、或者是基于冲动、或者是基于偶然。

12、审判不应依照先例,而应依照法律。

13、没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没有刑罚。

14、简短是法律之友,极度的精确在法律上受到非难。

15、警察是法庭的仆人。(警察必须根据法庭传召出庭作证)

16、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17、迟来的正义即非正义。

18、救济走在权力之前,无救济即无权力。

19、法律乃是改革的主要力量,是解决冲突的首要渠道。

20、如果行政权力的膨胀是现代社会不可豁免的宿命,那么为了取得社会的平衡,一方面必须让政治充分反映民众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法的体系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与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相抗衡。

21、法律的调整对象是行为,而所谓社会关系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或交互行为,没有人们之间的交互行为,就没有社会关系。法律是通过影响人们的行为而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22、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23、司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条件的地方,就越难看出在刑罚平等上有什么司法。

24、人与人是不相同的,人们不能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成平等就是一视同仁、人人相等。

25、我们作为人而有权拥有的平等是环境平等,而不是个人平等。

26、任何事情,只要与自然发颠扑不破的永恒要走向冲突,就是无效的,因而也就不能约束任何。

27、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它行使自己的权利。

28、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29、如同人们一般所理解的一样,法律行为是对特定法律秩序中所有事实要件的抽象,其中主要是那种不违法的行为,同时也不是法律交易的行为,这类行为也要产生法律上的后果。这种根据法律规定而导致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就是法律行为。

30、刑罚的严厉程度应该只为实现其目标而绝对必需。所有超过于此的刑罚不仅是过分的恶,而且会制造大量的阻碍公正目标实现的坎坷。

31、没有事先公布的法律就没有刑罚。

32、法律没有禁止的,都是公民的权利。

33、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不在于逻辑。

34、习惯法非但不比法令灵活,非但不必法令更容易适应新的条件,而且相反,它更趋向于抱残守缺、因循守旧、难以变化。

35、对于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不是刑罚的严酷性,而是刑罚的必定性,因为,即便是最小的罪恶,一旦成了确定的,就总令人心悸。

36、刑为盛世所不能废,而亦盛世所不尚。

37、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

39、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是已经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40、即使判决并没有准确的判定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争端各方只要确信他们受到了公正的对待,他们也会自愿接受法院的裁判结果。

41、法律如果没有法院来阐说和界定其真正含义和实际操作就是一纸空文。

42、我已经发现,混乱和一切火海的起源、原因和发展都与各种社会的腐败的法制有关。

43、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的基础。

44、让我们维护公平,那么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

45、法律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稳定的、可以理解的行动结构,在这个结构中个人能够执行其计划并多少意识到可能产生的结果。

46、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

47、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

48、正义可以提升一个民族。

49、法律是正义与善良之术。

50、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一慈悲的目光看人。

51、最好的法律从习惯产生。

52、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过一场冗长的官司。

53、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而不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权利。

54、法律用惩罚、预防、特定救济和代替救济来保障各种利益,除此之外,人类的智慧还没有在司法行动上发现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55、不论哪个时代,如果在法庭上和在教室里进行的各种阐述理论所产生的意见分歧太大,那么法律就会失去力量。

56、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

57、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58、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利,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是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

59、在忽视正义的地方,在作为正义核心的平等在成文法条款中不断遭否定的地方,那里的法律就不仅仅是“不公正的法律”,而是完全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60、法包含着一个民族经历多少世纪发展的故事,因而不能将它仅仅当作好像一本数学教科书里的定理、公式来研究。为了知道法是什么,我们必须了解它的过去以及未来趋势。

61、系统的法典化可以是法律生活的有意识的普遍的重定方向的产物,譬如作为外交部政治革新的成果,或者作为希望达到政治实体内在社会统一的各阶级、集团之间妥协的结果。

62、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这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

63、自由人得名于自由一词。自由是每个人,除了受到物质力量或法律阻碍外,可以任意作为的自然力量。

64、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65、昔之欲抑民权,必以塞民智为第一义;今日欲甚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

66、一般地说,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政治法规和民事法规应该只是把这种人类理性适用于个别的情况。

67、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的权利,甚至于是放弃自己的义务。一个人放弃了一切,是不可能有任何东西作补偿的。这样一种放弃于人的本性不相容,使自己的意志失去全部自由,就等于使自己行为失去全部道德价值。

68、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产生人人自感安全的心境平安状态。为了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要有一个谁也不必惧怕谁的政府。

69、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种预测,即对公权力通过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动产生影响的预测。

70、在企业立法中,全民抑或集体,工业抑或农业等所有制和行业的概念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71、法制不是法学家的产物,而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产物,所有的法律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律师、立法者、执法者,在这过程中都起作用,但是司法活动说到底主要不是一个理论论证过程,而是一种职业判断。从这个意义上,我要说,一个民族的社会创造了法制,而法学家创造的仅仅是关于法制的理论。

72、法律实质上即是物质的又是意识形态的这一事实是与以下事实相联系的;法律既是从整个社会的结构和习惯自上而下发展而来,又是从社会中的统治阶级们的政策和价值中自上而下移动。

73、所有的解释,若是可能的话,必是通过消除文本中的矛盾而实现的。

74、习惯与合意可以使法律无效。

75、不知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知法却不能开脱。

76、没有人有义务证明自己有罪。

77、法律不会强迫一个人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78、法律只能帮助警醒的人,而不帮助惫懒的人。(用来解释为何会有“诉讼时效”制度)

79、我们无力反抗真理。

80、法律旨在防止强势者为所欲为。

81、如果语句中并无模棱两可之处,则不能作出与该语句的明显含义相悖的解释。(法律解释及合同解释的一项基本原则)

82、一旦合同中出现含混不清的表述,应尽量做出有助于保障标的物之安全的解释。

83、享有权利的人可以放弃他所享有的权利。

84、沉默将被理解为同意。

85、法院不能主动寻找案件。(恰好是对“司法能动主义” 的批评)

86、无法在司法程序中被采信的事实就等于不存在。

87、当一部制定法所为之服务的理由不复存在的时候,这部法律也便会随之消失。

88、想用自己的财物应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度。

89、合法的婚姻以双方之合意为要件,不因同居之事实而成立。

90、平等者之间不存在司法管辖权。引申义:一个主权国家不得对另一个主权国家行使司法管辖权。

91、让法官来回答法律问题,而把事实问题留给陪审员去裁断。

92、坚持已经做出的抉择,且勿打破安宁。

93、一项基于人身的诉权随着权利人的死亡而消失。

94、土地上的负担永远追随土地。(土地的所有者须承担土地上附着的风险和负担)

95、破坏证据者应承担不利于他的推定。

96、对于一项含混不清的回答,应朝这不利于回答者的方向解释。

97、单凭行为不能判定某人有罪,除非他还有犯罪的意图。

98、在涉及自我利益的案件中自任法官是不公之举。

99、判决可以使白的变黑的,黑的变成白的;曲的变成直的,直的变成曲的。

100、人不能转让自己并不拥有的东西。

101、在适用上,特别法的效力高于一般法。

102、法律藐视夸夸其谈和冗长的句式。---爱德华。柯克法官语

103、借他人之手行为者,相当于自己行为。

104、自由裁量就是透过法律去发掘正义。

105、受托人不能把委托授权再行委托出去。

106、两害相权取其轻。

107、谁主张谁举证,而不是谁否认谁举证;因为事实之常理决定了否定者不易提出证明。

108、在涉及令人发指之罪行的案件中,程序规则可以暂缓适用。或:欲将暴徒绳之以法,程序规则暂止歇。

109、不公正的法律不是法律。或:恶法非法。

110、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在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便是完美的。

111、前人行过的路,必是安全的路。(用来正当化遵循先例原则)

112、欲寻词句义,应观上下文。(单个法律条文的含义应当放到整个法律文本中理解)

113、文本的灵魂在于它的意图。

114、取自相似案件的论式在司法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115、判决应当参照最新的判例。

116、公正是一种完善的理性,它解释并修正成文法;任何法典均无法写尽它的含义,而它只与理性相伴随。

117、当国家制定的法律朽坏的时候,自然法便会取而代之。或:国法既坏,天道遂行。

118、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119、法律的真谛,就是没有绝对的自由,更没有绝对的平等。

120、法律就像旅行一样,必须为明天做准备。它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

121、法律所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暴力、超越权利的声音,它所划定的权利边界虽然无形,却深深刻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

122、任何人不得转让超越自己权利的权利。

123、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

124、在法庭上,只有证据,没有事实。

125、特例不应成为立法之依据。

126、以公正的逻辑代替武力的逻辑是法律本质的全部所在。

127、人们在利用法律所给予的保护他们权利的机会时,财产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128、只要爱自由,就足以建立共和国,但是,能够维护共和国和使它繁荣的,只有爱法律。

129、那不知道自己缺乏自由之意志的人才是真正的贫穷者。

130、人一出生就口含一枚金币,一面写着平等,一面写着自由,这枚金币叫人权。

131、法律应当与道德保持一致。

132、法律应当与权利保持一致。

133、法律应当与正义保持一致。

134、任何人在被证明有罪之前,皆应被视为无辜。

135、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

136、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137、证明责任是诉讼的脊梁。

138、任何人不因思想受惩罚。——罗马法法谚

139、无犯意则无犯人——英国法谚

140、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141、法官不得因没有法律拒绝裁判。

142、一个共和国的自由存在于法律的王国之中,缺乏法律便会使他遭受暴君的恶政。

143、我们不应把全球法律产生的障碍归咎于文化多元性,而是应归因于不同的国家利益之间的不相容性。

144、哲学产生了诡辩家,雄辩术产生出了唱高调的演说学;民主政体则产生了野心勃勃的蛊惑人心者。

145、如果没有民主,没有地方分权、不取消法外处罚,那么,经济权力政治权的统一只会是一个新的、骇人听闻的暴政工具。

146、如果立法者一开始就不集中注意力去建立公民的财产和地位平等,那么,它的一切努力都将徒劳无益。

147、人类经常要重复不平等所产生的恶习。

148、司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平等:越缺乏平等条件的地方,我就越难看出在刑法平等上有什么司法。

149、法官对任何案件都应进行三段论式的逻辑推理。大前提是一般法律,小前提是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结论是自由或刑罚。

150、如同人们一般所理解的一样,法律行为对特定法律秩序中所有事实要件的抽象,其中主要是那种不违法行为,同时也不是法律交易的行为,这类行为也要产生法律上的后果。这种根据法律规则而导致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就是法律行为。

151、罪行是一种罪恶,在于以言行犯法律之所禁,或不是法律之所令。所以每一种罪行都是一种罪恶,但却不能说没一种罪恶都是一种罪行。

152、法律被抹杀便产生专制独裁。

153、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

154、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

155、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156、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

157、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厦,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磊在另一块砖石上。

158、不健全打法律统治时间不会长。

159、法律有权打破平静。

160、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161、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162、法律因罪恶而发展,并且惩办罪恶。

163、有多少罪孽就会有多少法律。

164、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迅速累聚,进而变成法律。

165、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步。

166、被败坏的道德践踏了的法律还有何意义?

167、人类受制于法律,法类受制于情理。

168、法立于上则俗成于下。

169、以法服人,其外若密,以德实疏;以德结人,其外虽疏,其中实密。

170、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171、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

172、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就不再配享受自由了。

173、法律总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个人的安全至上。

174、法律不可能给每个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于全体和大多数人,我们就该满足了。

175、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

176、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

177、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178、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179、谁都不应凌驾于法律之上,谁也都不应该受法律的欺凌,当我们要求人们遵守法律时,无需征得他们同意。

180、法律在你之上,你且不可逾越。

181、人人皆受制于法律。

182、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183、任何势力不应凌驾于法律律之上。

184、权力和纲纪是不能同存共荣的。

185、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

186、法律就像蜘蛛网,只捕捉入网中的小者,而遇到富者和强者就只好听其把网子扯得粉碎。

187、当权者的观点就是最有力的法律。

188、法律对不够处罚条件的对象是无能为力的。

189、若是没有公众舆论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

190、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糅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

191、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的一种网,触犯法律的人,小的可以穿网而过,大的可以破网而出,只有中等的才会坠入网中。

192、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因为他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是唯恐自己会成为这种行为的牺牲品。

193、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定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

194、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195、最经常与争议相连的不是法律而是事实。

196、造法易,执法难。

篇3:论述类文本的做题技巧

论述类文章一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 在实际考查中, 论述类文章就是社会科学类文章。它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美学、考古学等。这一类文章的选材, 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 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比较陌生的, 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新知识”, 新知识包含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是人们在深入学习到一定阶段时必然接触到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检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 选这种材料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那么, 如何有把握的把这一类题做好呢?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摸索, 我逐步掌握了以下技巧:

首先, 要仔细阅读全文。拿到试题后, 不看后面选项, 先通读全文。阅读时要平心静气, 全神贯注, 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 着眼于整体内容的把握, 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 或讲的是什么理, 文章涉及到什么人, 什么观点等, 。把握文章的大致结构, 抓住文章提供的重要信息。同时还要注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词句, 一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还有一些在文章的过渡处。有时文章的标题也暗含着作品的主旨。总之, 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 常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 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 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其次, 要读准题干。注意题干中打重点符号的部分, 是“符合”还是“不符合”, 是“正确”还是“不正确?”是找原因、找依据还是做出推断等。根据题干要求, 迅速找到选项在原文中的大致位置。要明白“答案就在文章中”是解读论述类文本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再次, 在筛选选项的过程中, 要做好四个比较:1、题干与原文进行比较。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中的位置后, 要把原文和选项仔细对照, 验明正身, 辨别正误, 注意题干和原文信息是否一致, 是增加了哪些信息, 还是减少了哪些息, 还是换掉了哪些信息。2、题干与选项进行比较。不少同学或由于情绪紧张, 或由于急于求成, 往往粗心大意, 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而失分。例如, 没有注意“主要”而选了“次要”, 没有看清“选错”而答了“选对”, 或对概念的理解有所偏颇, 往往是答非所问。这就要求我们仔细审题, 进行比较, 避免答非所问。3、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在辨析过程中, 把题中每一选项的表述与原文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看有无变化。其中有的变化可能是形式上的, 其核心内容并无变化;有的变化是本质上的, 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等, 其表述内容与原文不同。有时选项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语句, 这就需要仔细辨别是无中生有还是合理分析。同时还要注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词语, 如:表示程度与范围的词语, “最”、“个别”、“凡是”、“都”、“一些”、“几乎”、“绝绝大多数”、“唯一”、“全部”等;表时间的词语, “目前”、“打算”、“未来”、“必然”、“曾经”等;表逻辑的词语, “原因”、“因此”、“相反”、“大约”、“大概”等。甚至一些助词如“着”、“了”、“过”, 也不要轻易放过, 因为增加或减少这些词有时甚至会改变文章的内容或观点。4、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在把题干与原文、题干与选项以及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后还拿不准, 就在选项之间进行比较, 看看四个选项中是否有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型, 再结合题干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最佳答案。或者在两个选项之间徘徊不定的时候, 就把两个选项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中谁的错误较大, 并且属于本质上的错误, 判断之后进行选择, 这样, 准确率就会比较高。

最后, 还要清楚干扰项的设置方法。这些干扰项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如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模糊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答非所问、强加因果等。清楚了这些干扰项的类型, 在项与项的比较中就能确定题中的选项为什么与原文信息不一致, 是要选的项还是不要选的项。这样, 做题的把握就会更大一些。

篇4: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客观选择题,必须准确把握全文内容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要特别重视对文中重要长句和中心词语的理解,做选择题要注意:将题干与原文比较,将题干与选项比较,将选项与选项比较,将选项与原文比较。选项中,通常出现的干扰是: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模糊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主要涉及到表示时间、范围、程度的副词,对这些干扰项的设置角度,要了然于胸。另外,论述类文本还要分析文中运用材料的情况,运用材料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法。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对应。

简答题,一般是要求归纳文章的观点,而不要求“鉴赏评价”。因此,做题时要紧扣文本内容,紧跟作者思路,不能脱离文本空谈,脱离文本作答往往会造成偏离题意或理解失误。我们提倡用文本中的语句或压缩文本中的语句作答,不要随意更替原文中的中心字眼,以免造成语意上的偏差,要尽量就文章中的原句进行概括。

另外,平时要积累一些文化知识,在做题时,也要关注文本讨论的对象,对于文化交流与碰撞等热点问题,对社会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要适当关注。提升文化品位,开阔文化视野,同样有利于解题。下面将近年高考试卷上的议论类文本作简单的归类。

【文艺论文】

论述创作规律:如,《诗与歌词》(2009年全国Ⅲ卷),《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质论》(2009年辽宁卷),《诗与直觉》(2008年广东卷)。

讨论艺术现象:如,《昆曲》(2009年北京卷),《艺术上的“变形”》(2008年宁夏/海南卷)。

作品(人物)评论:如,《纯朴的嗜血者》(2008年江苏卷),《“龙城”还是“卢城”》(2007年山东卷)。

【文化论文】

学术文化现象:如,《说“异”》(2009年江苏卷),《甲骨文解谜》(2009年全国Ⅰ卷),《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2009年全国Ⅱ卷)、《专家与通人》(2009年上海卷)。

历史文化知识:如,《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2008年山东卷)。

天文知识,关于“盖天说与浑天说”(2008年全國Ⅰ卷)。

社会生活现象:有关“居民健康”与“健康国家”的文章(2009年天津卷)。

【自然科学文体】

科技探秘:如,讨论“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2009年重庆卷),《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2008年安徽卷),关于“人类的左右大脑的不对称”(2008湖南卷)。

生活百科:如,关于“塑料袋”的环保问题(2008北京卷)。

本文以文艺论文为例。请看下面的例子: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文学因何而伟大

李建军

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是这样两个朋友:他们既互相欣赏,也常有龃龉。屠格涅夫属于西欧派,托尔斯泰属于斯拉夫派;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明显的西方气质和唯美主义倾向,托尔斯泰的创作则是纯粹的俄罗斯现象。在托尔斯泰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精神特点——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利他主义倾向,民粹主义立场,蔑视威权的贵族主义气质,批判现实的人格独立原则。屠格涅夫的身上虽然有福楼拜式的对“纯艺术”的热爱,但他本质上不是一个“艺术至上”论者,而是,像绝大部分俄罗斯作家一样,他也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但是,他似乎并不赞成作家过于经常、过于直接地介入生活,因为这会影响作家的创作,会因为生活而牺牲了艺术。然而,对托尔斯泰来讲,艺术就是为了生活而存在的,为了现实中的人而存在的,所以,它天然地有着“功利主义”的性质——只有对生活有效用,只有成为人们之间交流情感的有效手段,它才是有价值、有生命的,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但他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却是因为它们包含了作者终其一生都不曾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事实上,文学没落和破败的显著标志,就是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文学”上,只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或者,都放在自己身上,只满足于对肉体快感的叙写和阴暗情绪的宣泄。在那些褊狭、平庸的作家看来,文学与他人是没有关系的,与政治是没有关系的,与道德是没有关系的,与苦难的历史、沉重的现实、茫远的未来,都是没关系的,总之,文学只为“文学”本身而存在。

文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真正的作家把文学当作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他关心、同情弱者和不幸的人们。他把写作当作帮助人们摆脱苦难、获得拯救的伟大的伦理行为。他大胆地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文学的这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常常被当作一种陈腐的教条和失效的纪律。

为他人而写作,而不是仅仅为自己写作;为真理而写作,而不是单单为荣利写作;敢于对抗邪恶,而不是与之同流合污;勇于直面苦难,而不是视若无睹;充满拯救不幸者的焦虑,而不是陶醉于掉臂而游的逍遥——这就是俄罗斯文学的精神传统,也是俄罗斯文学之所以显得伟大和高贵的根本原因。

对比起来看,中国文学则呈现出与俄罗斯文学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业”,诗歌则被当作“观风俗”的镜子和“正得失”的手段。我们的文学被赋予了被夸大的政治作用,写文章的人反倒失去了自由感和余裕心,而统治者则因为多疑和恐惧,常常通过“文字狱”等手段,来控制写作者的灵魂,长此以往,很多作家便恂恂然如辕下驹,完全失掉了灵气、朝气。然而,大地上总有巨石压不住的竹笋,总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从批判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角度来看,中国也有与俄罗斯大师一样伟大的作家。我们的优秀作家——例如司马迁、曹雪芹和鲁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贵气质,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经验,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作家和作品相比,都毫不逊色。

对那些被市场绑架、被欲望劫持、被时尚裹挟的作家来讲,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只有像太史公和俄罗斯大师那样勇敢地生活,那样无畏地写作,我们才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作品,才有可能使自己时代的文学显得高贵而伟大。

(有删节)

1.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屠格涅夫的创作属于具有西方气质和唯美主义的西欧派,托尔斯泰的创作反映纯粹的俄罗斯现象属于斯拉夫派;因此两人常发生龃龉。

B. 屠格涅夫像许多俄罗斯作家那样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过于经常和直接地介入生活,因而影响了创作,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艺术。

C. 托尔斯泰具有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利他主义倾向、民粹主义立场、蔑视威权的贵族主义气质和批判现实的人格独立原则。

D.托尔斯泰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其作品包含了作者一生都不放弃的“对真理和博爱的渴求”,特别是对“文学”本身价值的追求。

2. 作者认为文学的目的和作家的责任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为什么说“司马迁和俄罗斯文学意味着方向和出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述主旨

本文首先比较两位伟大作家创作的不同特点,特别指出托尔斯泰的可贵,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指出,中国现代作家只有勇敢地生活,无畏地写作,才有可能创作出文学精品,才能跻身于高贵而伟大的文学领域,无愧于时代。

命题思路

1. 本题检测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本题四个选项针对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的艺术创作特点出题,答题时应重点关注相关的第一、二段。

A. 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之间互相欣赏的是各自的才华,常有龃龉的原因很多,如艺术追求的不同和思想意识的差别,两人分别属于什么派别并非他们意见不合的原因。本项的错误是误加因果关系。

B. 原文说“屠格涅夫的身上虽然有福楼拜式的对“纯艺术”的热爱,……像绝大部分俄罗斯作家一样,他也将艺术当作影响生活的手段。但是,他似乎并不赞成作家过于经常、过于直接地介入生活,因为这会影响作家的创作,会因为生活而牺牲了艺术”,后半部分加点的字才是原文的意思。选项将意思弄反了。

D. 原文说“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选项后半句意思与此相反。

2. 此题考查同学们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案可以从第三段文字中概括提炼,不赘述。

3.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要求同学们对全文主旨有准确的认识。第四、五两段体现了本文写作的目的。作者写作此文就是要告诉今日作家,文学是件神圣伟大的事业,并指出被私欲裹挟的作家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答案

1. C

2. (1) ① 文学必须面对人的生存境况。② 文学是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

(2) ① 作家要关心、同情弱者和不幸的人们。② 作家要为他人而写作,把写作当作帮助人们摆脱苦难、获得拯救的伟大的伦理行为。③ 作家要为真理而写作,大胆地抨击罪恶,追求真理,探寻生活意义。

篇5:论述题必备

36.公有制经济是指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错误)

37.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误)

40.按劳分配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正确)

41.讲效率优先就不可能兼顾公平。(错误)

先富不会带来共同富裕。(错误)

42.43.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错误)应正确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44.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错误)

45.股份制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没有社会制度的归属性。正确。(1分)

33、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本命题错误。(1分)

34、实现现代化,就意味着改变农业的基础地位,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错误。(2分)

45.国企改革就是实行私有化。(错误)

46.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抓大放小”。(正确)

115.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要同步进行。(错误)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50.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正确)

5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错误)

52.民主是目的,不是手段。(错误)

53.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正确)

54、人权高于主权。本命题的错误的。(1分)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5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加强理想建设。(错误)

5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正确)

57.在我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正确)

58.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也就自然而然上去了。(错误)

59.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要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错误)

1.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错误)。

60、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正确)。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0、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错误)。

6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是一致的。(正确)。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错误)。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60、香港和澳门被外国势力侵占后实行殖民统治,沦为外国的殖民地。(错误)。

60.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意味着放弃使用武力。(错误)

6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错误)

62.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确)

63.“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正确)

147.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正确)

2.台湾问题绝不能无限期地拖下去。(正确)。

材料题

2.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摘自胡锦涛《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05年2月)

请回答:(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依据。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

(3)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

【答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为了切实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党中央总结过去的经验,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之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这一要求和目标,以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基础,以当代中国和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为背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柱。同样,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和谐社会建设。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社会气氛,形成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保证社会处于既有活力又有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都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具有重大意义。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综合施策,全面推进。

①是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经济。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要靠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同样要靠发展,关键是经济发展。

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着具体利益的矛盾。处理这些矛盾,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维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③是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更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是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的稳定有序、安定和谐,既要靠法治,又要靠德治。要把社会的他律和公民的自律有机结合起来。

⑤是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只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

体制,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秩序。

2、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现实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1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的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10分左右)

2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制度保障。(10分左右)

五、材料分析题

1.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材料分析题

篇6:简答题 论述题

5入党的基本要求: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是核心和本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验证条件和目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代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内容.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10廉政建设:?

11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12十八大召开的时间:2012年11月8日

1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14十八大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 1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7党的建设的四项基本要求: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

18大学生入党的四项基本要求:?

19入党的基本条件: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1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2党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标准: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立足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党员的八项义务: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政治方面的要求)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党员的基本权利: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的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24和谐社会的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纲领:最高最低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7组织原则组织制度:党的组织制度主要包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即民主集中制;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党的选举制度,党内议事规则等。

简答题:

1十八大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大学生入党的基本程序:

1、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主动汇报思想(申请人)

2、建立登记档案(党支部)

3、确定积极分子(党支部)

4、填写《积极分子登记表》(党支部

5、培养教育(党支部)

6、定期考察(党支部、党小组、培养人)

7、确定并上报发展计划(党支部)

8、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为发展对象(团支部、院团委)

9、参加党委组织的培训(党支部)

10、确定发展对象(党支部)

11、政审(党支部)

12、向党委汇报(党支部

13、发展前公示(党支部、院党办)

14、预审(党委组织部门)

15、填写《入党志愿书》(介绍人、申请人)

16、召开接收预备党员的党员大会,并填写党支部决议,上报党委(党支部)

17、与发展对象谈话(党委指派负责人)

18、召开党委会审批(党委

19、填写上级党委审批意见(学校党委组织部门)20、填发“发展党员通知”(院党办)

22、将预备党员编入党支部(党支部)

23、预备党员入党宣誓(党支部、党委)

24、进行预备党员培养考察(党支部、培养考察联系人)

25、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前半个月,向党组织提出书面转正申请,经公示、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组织审批合格者转为正式党员。

3新时期党员标准:

一、坚持理想信念,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党性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增强党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斗。

二、坚持勤奋学习,树立“知识危机”意识,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争做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四、坚持勤奋工作,争创一流业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大胆工作,爱岗敬业,奋发进取,乐于奉献,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五、坚持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坚持党的原则,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勇于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六、坚持“两个务必”,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严格要求自己。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4党的建设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5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社会主义荣辱观

6党的纲领:党的纲领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始终不变的。最低纲领则是根据革命或建设的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不同而有所不同。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也可以称为运动的最近目的和最高目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这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纲领。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论述题:一、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一,要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过把瘾就死”等。面对灯红酒绿的美食城、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第四,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树立“三观”的过程中,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如何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显,工作有失误,可危害一片。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十分珍惜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 如何端正入党动机,早日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1、入党动机:重要性: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切实端正入党动机是每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第一:端正入党动机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基础,第二,端正入党动机是端正入党行为的前提,第三,端正入党动机是成为合格党员的起点,第四,端正入党动机是经得起考验的基础。

上一篇:小语种专业大学排名下一篇:英语专业特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