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桂二号隧道施工总结

2024-04-09

松桂二号隧道施工总结(精选1篇)

篇1:松桂二号隧道施工总结

松桂2#隧道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1、松桂2#隧道位于大理至丽江线外资土建工程第九标段,是全线重点控制性隧道之一,属关键控制性工程。松桂2#隧道全长2337米,其中Ⅴ级围岩867米,IV围岩120米,Ⅲ围岩1350米。全隧均采用曲墙复合式衬砌,进口DK111+023~+790段通过古错落带、断层角砾及断层破碎带,出口DK113+290~+360偏压段采用抗震设防衬砌,其余地段采用一般复合式衬砌。进口采用挡墙式洞门,出口采用台阶式洞门。本隧道穿越格局古错落体段的施工为大丽线两大难点工程之一。

2、主要工程数量开挖方量123011m3;喷射混凝土7219 m3;混凝土29905 m3;Ⅰ18工字钢541505Kg;钢筋638979Kg;Ф25中空锚杆53336m(23520根);Ф22砂浆锚杆40104m(13518根);防水板6855m2。

二、工程特点

1、松桂2#隧道进出口埋深浅,地质差,位于坡残积体上,风化严重,坡残积体厚度较大,下卧强风化页岩,节理发育、破碎,较易产生滑塌坍方。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

2、地质复杂,隧道穿越格局古错落带、岩溶、军营至福田逆断层破碎带、涌水段等不良地质施工难度大。

3、洞口场地布置困难。松桂2#隧道出口紧临大丽公路,公路车辆流量大,该隧道需经由大丽跨公路弃碴,施工干扰大,隧道附近均有零散居民,施工干扰大。

4、隧道长,地质复杂,工期紧,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之一。

二、施工过程控制

松桂2#隧道于2005年10月份开工,分进出口两个工区同时施工,于2008年4月9日顺利贯通。

1、掘进施工

(1)、进洞施工:该隧道进、出口埋深较浅,地表植被发育,均位于坡积

2、层上,上覆含砂砾壤土,下伏强风化页岩、碎石土,节理发育、破碎,因浅埋,拱顶以上围岩自稳性差,易造成塌方,冒顶。根据预先制定的进洞方案,采用格栅钢架及超前小导管加强支护,并在洞口处施做1m的套拱。进洞段4~6m拱部采用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内外环的间距为20cm。小导管采用Ф42的无缝钢管,环向间距40cm,长3.5m,搭接长度为1.5m,导管上打Ø10 mm的注浆孔,注浆孔间距15cm,成梅花型布置。小导管打墙好后喷砼封闭岩面,作为小导管的注浆止浆墙。同时安排技术员跟班作业,做好压浆记录,控制压浆压力,确保压浆效果。

(2)、不良地质段施工:按“早探明、预加固、少扰动、强支护、勤量测”的新奥法原则施工;采用高密度电法、TSP203、地质雷达、红外探水、超前水平钻等综合的方法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提前判明前方地质情况,加强监测,采取的技术措施有针对性;3.根据不良地质段的规模、性质、采用超前支护、超前注浆加固地层等措施。

2、在松桂2号隧道施工过程中本科学组织、统筹安排,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计划安排施工。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施工中控制好每个项目、每道工序的作业时间,将流水作业运用到各项作业中,作到不间歇,不等待,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的交叉,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成。

3、开展技术革新和劳动竞赛活动。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及工程特点,安排专家到现场,主要针对隧道穿越格局古错落体和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同时成立TQC、QC攻关小组,运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结合我公司从事隧道施工的经验,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防患于未然。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调动广大参建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4.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成立质量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对本隧道工程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每周至少3次活动,主要检查隧道锚杆长度、小导管长度、注浆情况、锚杆的拉拔实验、喷射砼的厚度和外加剂的掺加情况、二衬钢筋的焊接

质量、防水板焊接和背带的质量等,小组检查后下发检查情况和限期整改措施,并限期督促整改落实。同时现场技术员跟班作业,加强“三检”制度的落实,建立和完善了质量责任卡,使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5、安全施工控制⑴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抓生产必须抓安全,以安全促生产。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为本隧道配备一名专职安全长,负责全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各施工作业对配备专职安全员,负责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检查安全隐患,作到了早发现、早整改。本隧道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三、对本工程施工的几点认识

1、资源配置基本合理,质量、安全措施控制有效,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发生过等级质量和安全事故。掘进超欠挖控制有效,混凝土内实外美。

2、工期保证措施有效。确保了铺架工期。

3、几点不足:①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需要加强,只有超前地质预报做细、做准确了,才能及早的对前方围岩进行正确的判断,及早上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安全施工。②员工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需要加强。③资金的配置不尽合理,有底改善。

四、结束语

我们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施工进度,突破了施工网络图中的瓶颈制约,并为国家节约了投资,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做法值得在同类施工中借鉴。

中铁十四局集团大丽铁路项目部

2008年10月20日

上一篇:消防安全知识会议记录下一篇:何人可《工业设计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