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宗祠的对联

2024-04-18

杜氏宗祠的对联(精选14篇)

篇1:杜氏宗祠的对联

杜氏宗祠位于池州市贵池区茅坦乡茅坦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杜氏宗祠是杜姓迁居贵池的祖祠。杜姓,位于古代贵池“杜、李、姜、章”四大姓之首。据《杜氏宗谱》记载:杜氏祖先本姓祁,为尧的后裔,虞时为陶唐氏,夏为御龙氏,商为豕韦氏,周为唐杜氏。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改封唐,其子孙于杜城(陕西京兆)杜县。杜氏到了汉代,杜固为西汉御史大夫,便成为杜氏的远祖。汉、魏、晋、唐数百年间,杜氏祖先世代为宦。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年)任池州刺史。传到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杜绍先由太平迁居贵池茅坦。杜绍先为贵池茅坦杜氏鼻祖,明清两代,杜氏子孙科第不绝、世代有宦,既有状元及第,又有武举赐官,既有翰林学士、尚书、又有御史大夫等等。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杜氏宗祠为砖木结构,座北朝南,三进,白墙青瓦。均以藻井相属,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

篇2:杜氏宗祠的对联

诗圣著千秋

朱德(1886-1976)撰书四川省成都杜甫草堂联。

学业醇儒富

星斗焕文章

此联为佚名集杜甫诗句联。

耽思乎经籍

图像于凌烟

篇3:杜氏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38~69岁,平均53.5岁。其中2例有消化性溃疡史,1例有过度饮酒史,1例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其余均为无前驱症状的出血。

2 病情观察

2.1 观察患者有无血压下降、脉搏增快且细滑、面色惨白、皮肤湿冷、出冷汗、头晕、黑朦等内出血征象;注意患者有无呕血、黑便;观察患者神志、尿量、周围静脉充盈度、皮肤温湿度;严密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变化,注意听取患者不适主诉。

2.2 正确进行出血量的评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大于5~10ml;黑便提示出血量50~70ml;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超过400ml时即可出现全身症状;超过1000ml时可出现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

2.3 观察患者出血是否停止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即考虑有持续或再次出血 (1) 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加,颜色变为暗红色,伴腹胀明显,肠鸣音亢进。 (2) 周围循环衰竭经扩容治疗后无好转。 (3) 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持续下降,而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3 临床护理

3.1 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是指根据病人发病先兆或潜在诱发因素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2]。杜氏病的特点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大出血,常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清除诱因和潜在的危险因素,减少再出血。其护理的主要内容为:观察患者神志、皮肤温湿度、尿量、大便色、质、量;定时测量血压、脉搏;监测血常规;倾听患者主诉;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及健康教育,取得患者配合;帮助患者掌握再出血先兆的观察及应对。

3.2 心理护理

病人突发呕血、解黑便,加之衣被污染造成的不良刺激,往往表现出极度紧张、恐惧情绪。护士在执行治疗和护理时,应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善于倾听患者主诉,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尤其在发病之初的24~48h内。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患者身心需要,同时向患者做好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取得患者信任和配合。

3.3 一般护理

3.3.1 建立静脉通道:大出血时迅速建立两路静脉通道,有条件时采用大号留置针,配合医生迅速实施扩容,同时留取血标本,予配血、输血,同时予止血抑酸药物应用。患者输血时应单独静脉通道,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使用心电监护需频繁监测血压时,应避免在输液肢体测量,防止输液外渗。

3.3.2 体位护理:患者有呕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取侧卧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床边备吸引器。患者头部及臀下可垫一次性尿垫,方便污染时更换,呕吐时予塑料袋应用,利于保护床单元。有条件时应予气垫床应用,增加患者卧床的舒适度,避免因绝对卧床而发生压疮。患者解黑便时,需卧床休息,协助床上翻身,但避免坐起,大小便在床上进行,应用尿壶、扁马桶。患者解黄软便,无头昏乏力,可协助下床入厕、床边活动、室内活动,循序渐进。如有头昏乏力应立即卧床休息,并注意观察有无再次出血。

3.3.3 饮食护理:杜氏病致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出血时应暂禁饮食48~72h,出血停止后24h可进低温流质,以米汤为宜,逐渐增加稀藕粉、菜汤、鱼汤等。72h后可进无渣半流质,恢复期宜进软食,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忌粗纤维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粽子、团子、笋等食物。适当的饮食可以减少再次出血的危险,护士应当加强宣教,使患者能主动积极配合。

3.3.4 基础护理:患者禁食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出血停止后,可协助患者活动四肢,帮助翻身,床栏保护,防止坠床;呕吐物及排泄物应及时清理,脏污床单元在病情稳定时及时更换,保持床单元清洁,患者卧床舒适;病室减少探视人员,环境保持安静,床边床帘应用,保护患者及同病室其他患者。

3.3.5 需行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时,应备好抢救物品、药品,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和观察。

3.4 健康教育

防止再出血是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生命的关键[3]。因此,护士应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知识;遵守饮食原则,合理饮食,避免使腹压增加的动作,如下蹲、用力咳嗽、用力排便、打喷嚏等;注意休息、保暖,避免受凉;正确锻炼身体,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乐观;戒烟戒酒;按时正确服药,定期门诊复查;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如有心慌出冷汗、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禁食,呕吐时头偏向一侧,立即送医院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杜氏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本病的发生率有增多趋势,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有效配合医生进行高质量的护理,同时为患者和家属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全方位了解杜氏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提高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从而使患者能尽快恢复,减少再次出血的危险。

参考文献

[1]刘国祥, 黎洁, 司雁菱, 等.杜氏病16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 2003, 10, 19 (10) :904~905.

[2]刘宝华.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 (护理版) , 2007.3 (1) :61~62.

篇4:扬州出土的东汉杜氏神仙人物镜

仪征龙河杜氏镜(见图1),直径15.lcm,1975年出土于仪征龙河乡凌东大队高山生产队,现藏于扬州博物馆。圆形镜,镜面光滑。镜背面为圆形钮,钮中穿孔。钮外一圈圆形、三线纹共十组。主纹以五个乳丁分成五个区,构成五组不同的花纹图案,其外为铭文带和边缘纹饰带。五个乳丁形制相同呈圆锥形,乳丁外围为四瓣柿蒂纹。中心纹饰主题为西王母和玉女,她们旁边分别阳文书“西王母”“玉女”铭文。西王母头戴胜,衣领交叉,双手相接插于袖中,席地而坐。右侧玉女亦衣领交叉,跪地于西王母身后。逆时针旋转,第二组纹饰为玉兔捣药,两只玉兔相对而跪,各自一手持杵、一手扶臼,面对一臼先后捣药。第三组纹饰为一羽人骑着奔跑的瑞兽,羽人长发后飘。第四组纹饰为一羽人骑着奔跑的马,马后立一朱雀,羽人长发后飘。第五组纹饰为羽人捣药,两个羽人均长发后飘,留有长须,各自一手持杵、一手扶臼,面对一臼先后捣药。中心纹饰外围为阳文隶书铭文:“杜氏作珍奇镜兮,世之未有兮,涑五解之英华毕毕而无极兮。上西王母与玉女,宜孙保子兮,得所诊。吏人服之曾官秩,白衣服之金财足。与天无极兮。”铭文外为一圈绚纹与一圈三角形锯齿纹。其外饰双鱼、龙、人、虎、鸟、羽人、象、三足乌和瑞兽等纹饰,三角缘。铜镜边缘因长期与铁器接触产生一块锈斑。

邗江西湖杜氏镜(见图2)2012年出土于扬州邗江区西湖镇蜀冈村宗巷一座东汉时期砖室墓中,现藏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铜镜为圆形,镜面直径24.5厘米,重1550克。铜镜背面边缘因长期与铁质棺钉接触,产生一块长3厘米、宽2厘米的锈斑。铜镜正面光滑,有少量锈斑,中心略凸,背面为繁复的浅浮雕纹饰(见图3)。

铜镜背部略内凹,中心为直径5厘米的高圆钮,中间穿孔。圆钮外围两周水波纹。主纹区域被四乳分成四个区域,四乳形制与中心圆钮相同,外围各有一圈乳钉纹。自镜钮右侧按顺时针方向将四个区域依次编为一、二、三、四区。一区中主体纹饰为西王母,头戴帽,面部用线条勾勒出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背部向外伸出羽翅一对,身穿长裙,双线条勾勒出裙裾,长裙拖地,左手掌前伸五指张开竖立向上,跽坐之物为椭圆形。背后一站立玉女,帽子衣着与其相同,双手拱于胸前,插于袖中。正面四位女子跪立状,向前举圆形物品,四人脸型各异,均长发后飘、身穿襦裙、衣袖下垂。该侧乳丁与中心圆钮之间为一蟾蜍形象。二区主纹为六骑,六骑形制相同,六人每人骑一马,马前腿牵伸,后腿后蹬作奔跑状。男子坐于马背的方形马鞍之上,肩部扛一旌旗,头戴巾帻。最前面一人手部握一权杖。波云纹做底纹。该侧乳丁与中心圆钮之间为带羽翅九尾狐,头部一双硕大的竖耳,抬首作奔跑状,背部一对羽翅上扬,尾部为后伸的九尾,尾巴下垂。三区主纹为东王公,头戴王冠,顶部带三个尖,脸颊及下颌有茂密胡须,背部向外伸出羽翅一对,身穿长袍,右衽。左手掌前伸向上,跽坐之物为方形。背后立玉女,衣着与一区玉女相同,执团扇。东王公面前置一碗,碗内立一物似烛台,正面四位女子形象与一区相同。该侧乳丁与中心圆钮之间并无神兽图形。四区主纹为宴舞图。右下角一人上身赤裸,下身穿长裤单手倒立于一案上,另一只手执碗。其上一人双腿向外下蹲,左手举一拨浪鼓,右手弯曲上举。中间一女子半跪起舞,身穿长袍,挥舞长袖,侧身回望。近中心处一人跪坐双手举于口部作饮酒状,面前为一圆案,案上置物,应为食具。西侧三人跪坐面向中心舞者,身穿长裙,长裙拖地,作吹奏状。该侧乳丁与中心之间为一鸟雀,其下三足。纹饰外侧为阳文隶书:“尚方作竟(镜)真大好。上大仙兮,神仙左东王公西王母,人四仙侍左右,后常侍名玉女云中作倡口之样。尘中之人好且茼。连倚洛泽上奉仙,九毛之狐,三足乌,四起人,上神儋除(蟾蜍)。君服此竞(镜)女为夫人男公侯,杜氏作。”铭文外为绚纹与三角锯齿纹一周,边缘为神兽纹饰一周,三角缘。铜镜外圈被四组变形羽人分割成四组纹饰,与中心四乳相对应。每组羽人为同向的两人,羽人皆身体前倾,左手、左脚向前,右手、右脚后伸做奔跑状。四乳依次对应白虎,豹子,蟾蜍、三足鸟、青龙,神人、九尾狐四组图案。

两面铜镜出土地点相距11公里,均处于汉代墓葬密集区的蜀冈山脉。通过对比发现两面铜镜整体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单细节部分又略有区别。

首先两面铜镜虽然尺寸相差较大,但是纹饰布局方式一致:中心为高圆钮,用乳丁将中心纹饰分为若干区,其外为铭文、绚纹、三角形锯齿纹一周,外侧神兽纹一圈,三角缘。其次纹饰内容具有许多相同点,如西王母、玉女、三足乌、虎、龙以及各类神仙人物形象,其中的虎、龙、三足乌造型几乎一模一样。最后两面铜镜均表明“杜氏作”,而且铭文内容层次相同,先表明铜镜铸造精良,再列举神仙人物,最后提出美好的祝愿。巧合的是两面铜镜边缘均有因与铁块接触产生的锈斑。

两面铜镜主体纹饰组合中,仪征龙河杜氏镜由西王母、捣药图、羽人骑马等五幅图像组成,邗江西湖杜氏镜由东王公、西王母、骑马、舞蹈杂技四幅图像组成。仪征龙河杜氏镜外圈纹饰较之邗江西湖杜氏镜更为繁复。从铜镜背部纹饰铸造的雕刻技法上看,仪征龙河出土铜镜为弧面浅浮雕,而西湖蜀冈出土铜镜为平面浅浮雕。依据杨玉彬先生《汉神兽、画像镜中的西王母演变——兼论神兽、画像镜流行的年代关系》一文的认识,从纹饰的雕刻方式以及西王母与东王公出现的情况判断仪征龙河杜氏镜的铸造时代要晚于邗江西湖杜氏镜;但是其相距时间应当不远,具有传承性,应当同为杜氏铸镜作坊铸造。

从铜镜的铭文可以看出,杜氏铸镜的早期还会借用“尚方”这样一个官方机构来标榜自身铸镜的精良,这也是汉代许多私人铸镜作坊常用的宣传手段。但是到了后期,或许是因为私人铸镜的高度普及,或者杜氏铸镜在市场上具有高度的知名度已经不需要借用尚方局的名号。从两面铜镜尺寸的变化也可以看出,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同样类型的纹饰已经可以在更小的尺寸里铸造出来。

篇5:伊氏宗祠的对联

任圣名臣:上联典指三国时期蜀汉国的伊籍,从先主入益州,为从事中郎,擢昭文将军,奉使适吴。孙权闻其才辩,欲逆折以辞,方八拜,权曰:“劳事无道之君乎?”答曰:“一拜一起,未足为劳。”下联典指商朝时期的伊尹,相汤伐桀救民,以天下为己任,汤尊之为阿衡,年百岁卒,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礼,孟子称为“圣之任者”。

河南世泽;

篇6:郭氏宗祠的对联

据郭氏《重修大宗祠记》记载,明正德年间,郭氏大宗祠始建于横槎之西,即广州市芳村将军庙旧址,后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迁建于横槎之南的现址,建筑占地1191.4平方米。

光绪三十一年(19),郭氏第十七代孙郭泽乾在该祠创办“东]郭氏学堂”,校名后来改过多次,直至1988年,在该祠堂的东面由旅港乡亲捐建“东]侨联小学”,才把该祠内的课室搬到新校舍。1993年再由海外港澳乡亲捐资重修。现为“海外郭氏宗亲联谊会”和“东]老人文娱康乐中心”。

四言通用联

北宫史表;东国人伦。

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臣郭隗。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郭泰。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名震京师。

道学千士;纲佐一人。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郭忠孝,进士出身,靖康年间官永兴军路提点刑狱,金人侵永兴,他最终守城战死。下联典指唐代大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洛阳,因功官至中书令,后又晋封汾阳郡王。郭子仪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二十年。

汾阳世泽;虢国家声。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虢国为周诸侯国,后裔改虢姓为郭。

金台师事;竹马欢迎。

上联典指战国郭隗,燕昭王为隗筑黄金台,以招徕人才,乐毅、邹衍等闻风而至。下联典指东汉郭常有德政,民乐年丰,儿童数百,骑竹马,迎拜道次。

五言通用联

双阙家声大;汾阳世泽长。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相国家声大;汾阳世泽长。

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汾阳家声远;鄂渚世泽长。

此联为湖北省汉口沿长江一带的郭氏宗祠联。

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

此联为唐代诗人郭向诗句联。

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

此联为唐代大臣郭震诗句联。

六言通用联

共赏松石间意;自谓羲皇上人。

此联为清代诗人郭麟撰书联。

晋水功勋世族;汾阳将相传芳。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七言通用联

晋水功勋绵祖德;汾阳将相旧家风。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

潇湘水云留雅韵;关山春雪展新图。

上联典指南宋古琴演凑家郭沔。有《潇湘水云》等流传于世。下联典指北宋画家郭意。工山水,与李成并称“李郭”,为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有《关山春雪》等存世。

郭子精忠复唐室;燕招贤士筑金台。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下联典出指战国郭隗事典。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织女赐词,汾阳寿考;郭主好礼,真定芳徽。

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封为汾阳王,相传织女赐其词“大富贵亦寿考”。下联典指汉·郭昌,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好礼节俭,绰有母仪。

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代郭子仪事典。

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

此联为福建莆田县郭氏宗祠联。

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

——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

汾阳诗礼传家,科甲名未即光绳祖武;晋水簪缨奕世,尽忠孝已涅克裕孙谋。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代郭子仪事典。

谱衍汾阳,念祖德之贻,谋世传忠孝;堂居晋水,承天朝之宠,渥罔替簪缨。

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代郭子仪事典。

万里寻根乡关何处,黄河岸边虢国文明光华夏;千秋祭祀鼎豆所在,崤函大地郭氏宗裔遍寰宇。

篇7:葛氏宗祠的对联

赏析:上联指东晋思想家葛洪。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江苏句容人。初任咨议参军。少好儒学兼及神仙导养之术,晚年辞官谢客,于罗浮山精研炼丹,以蕲长寿。著有《抱朴子》一书,主张人有病应治以药石,另撰妇寸后备急方》对急 及其诊治颇有己见,

下联指南宋大臣葛。,字楚辅,江苏丹阳人。隆兴进士,国子博士,中书舍人,刑部尚书。光宗即位,劝光宗专法孝宗。绍熙四年(1193年)拜右丞相,仍专守祖宗法变。翌年,知建康府。

清节著誉;文记知名。

赏析:上联说北宋江阴人葛密,字子发,庆历进士,为光州推官,善于审决案件,官至太常博士。他性情恬淡,五十岁时辞官退居家乡,自号草堂遗老。能写诗,诗学李商隐,风格与西昆体相近。著有《上湖集》、《弋阳酬唱》等。下联说东汉梁国宁陵人葛龚,字元甫,和帝时以善为文奏知名。安帝时为太官丞,后历任荡阴、临汾县令,均有政绩。[5]

市无喧鹊;饭可成蜂。

赏析:上联指宋朝葛。下联指三国吴人葛玄。号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仙班位列;罗浮炼丹。

赏析:此联指三国吴人葛玄。

绥山得道;定海成仁。

赏析:上联指西周葛由。下联指清朝道光武进士葛云飞。官至定海镇总兵.

荡荫金石;句漏丹砂。

赏析:上联指汉朝葛龚。历官荡荫、Il缶汾令,皆有政绩。下联指东晋葛洪。

望出梁郡;源自葛天。

篇8:关于宗祠的对联

下联:路遥何日还乡。

上联:丁兰刻木思亲孝; 千百年祖宗如在; 不忘孝友为家政; 水源木本承先泽;

下联:孟母断机教子贤。 亿万世子孙同荐。 还冀诗书着祖鞭。 春露秋霜展孝思。

上联:百代孝慈山仰泰; 以燕以翼宏堂构; 先代贻谋由德泽; 孝友传家绳祖武;

下联:万年支派水流东。 孔惠孔时洁蒸尝。 后人继世翼孙谋。 诗书礼乐尽修齐。

上联:孝孙弟恭皆学问; 金鼎焚香香结彩; 春露秋霜崇祀典; 秋霜春露怀先泽;

下联:先祖是皇礼莫愆。 银台秉烛烛生花。 父慈子孝笃伦常。 霞蔚云蒸启后人。

上联:俨若思孝孙在庆; 祖功宗德流芳远; 祖泽百年惟礼乐; 祖砚父田垂燕翼;

篇9:国姓宗祠的对联

全联典指国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礼成以敏;

遗爱难忘。

篇10:劳氏宗祠的对联

攻史称二劳。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进士劳钺,字廷器,江西德化人。历知江浦、临江、山阳三县,俱有政声。成化中迁湖州太守。下联典指清代诸生劳权,字平甫,仁和人。其与劳革,专攻群史,时有“二劳”之目。

六言:

德被莱阳黎庶;

贤列兰亭等伦。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

篇11:劳氏宗祠的对联

望出武阳。

――佚名撰劳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劳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罗田兴利;

景泰扬名。

――李文郑撰劳性宗祠通用联

篇12:费氏宗祠的对联

上联典指唐朝双流人费襄。著名孝子,曾割股(大腿肉)给母亲吃,以治病。母亲死后,他背土筑坟,又在坟旁筑庐守孝,产业则多推让给哥哥继承。下联典指明末思宗的宫人费氏,崇祯末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克北京,十六岁的费贞娥投井自杀,被钩出。起义军士兵要争夺她,她自称是公主,被李自成赏给了罗某。与罗某成亲时,她用怀中所藏利刃刺断罗某咽喉,再自刎而死。

诗才横溢,落笔数千言;道法高妙,乘杖十余春。

篇13:池氏宗祠的对联

在生活中很多场所都会见到一些具有学问的对联,也为场所增加了一些中华民族的文学,接下来是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宾馆对联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西平世泽,中牟家声:广东梅州平远明杨池氏家族堂联。

生春仪法;显方诗文: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楚雄人池生春,字a庭,清道光年间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举止有仪法(讲礼仪,有法度),以诚实为本,工书法,著有《入秦日记》、《直庐记》等。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同安人池显方,字直夫,天启年间举人。工诗文,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

诗书启后;仪礼传家: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同安人池显方,字直夫,天启年间举人。工诗文,著有《晃岩集》、《南参集》等。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楚雄人池生春等。

篇14:汝氏宗祠的对联

拳拳报国心。

——佚名撰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常州训导汝可起,行间,宿韩生家,寇数骑突入,众散走,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杜氏宗祠的对联】相关文章:

葛氏宗祠的对联04-17

凌氏宗祠的对联04-17

白氏宗祠的对联04-19

甘氏宗祠的对联04-19

龚氏宗祠的对联04-21

邴氏宗祠的对联04-22

曾氏宗祠对联04-09

阙氏宗祠对联04-07

严氏宗祠对联04-11

蒲氏宗祠对联04-30

上一篇:杨滨性格测试及答案下一篇:相关初三学生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