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志抒怀古诗名句

2024-04-20

述志抒怀古诗名句(共3篇)

篇1:述志抒怀古诗名句

述志抒怀类的古诗名句鉴赏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形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非常伟大,万人景仰,青史留名)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不畏艰险,追求真理)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夫》(高洁情操)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坚守信仰)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对理想追求永不停息)

6.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豁达乐观、奋进不息)

7.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折杨柳歌辞》(互需互助,互利共赢)

8.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坚韧不拔、勇往直前、迎接挑战、永不妥协)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危难时才能考验出人的`意志的坚强和忠诚)

10.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坚守节操。长松:喻气节高尚的君子。桃李:喻逢时得意,谄媚权贵)

11.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危难关头显气节)

12.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乌江》(爱国;巾帼不让须眉)

13.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路在脚下)

14.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形容追求理想路上受挫)

1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16.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自信)

17.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正直,不阿谀奉承)

18.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扶善疾恶。翻译:我恨不得让新松长到千尺高,而对于恶竹,则必须全部加以芟除)

19.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不懈努力,铁杵成针)

20.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窦庠《醉中赠符载》(人的目光要放长远,劝人莫要张狂而轻视任何人和事物,谨小慎微)

21.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孤傲清高,坚守理想与信仰)

22.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志向坚定;成功在于长久不在迅速)

2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忠心报国)

24.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坚守节操)

25.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外不张扬,内有秀骨)

26.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奉献精神;生命的价值)

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28.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苏轼《赠刘景文》(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29.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蜀相》(英雄相惜,为英雄壮志未酬叹惋)

30.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安贫乐道)

31.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赠别崔纯亮》(坚贞)

32.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狱中题壁》(视死如归)

篇2:述志抒怀古诗名句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赠别崔纯亮》(坚贞)

32.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狱中题壁》(视死如归)

篇3:述志抒怀古诗名句

一、循景寻人, 读出诗中人的外在特点

这类诗一般都是先描景, 再写人, 整首诗是先景后人, 人在景中, 通过对某个场景或景物的描述, 展现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 表达作者的情怀。读这类诗可沿着作者描景的顺序去探寻景中的人物, 一般可分两步进行:一是通读古诗, 明了古诗所描之景;二是细心品味, 明确景中人物身份。

教学《江雪》这首诗, 首先要让学生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 有一位老人不顾寒冷, 划着一叶孤舟, 独自在江中钓鱼。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让学生借助对课文插图的观察和想象, 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走近诗中人物, 从人物的容貌和衣着两方面发现这是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满脸皱纹, 且饱经沧桑的蓑笠翁;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动作进一步发现这是一位寒江独钓的渺小的孤舟老渔翁。学生在读清楚诗中所描写的寒江风景的基础上, 自然地找出这个景里出现的人物, 弄清楚了“蓑笠翁”的形象, 明确了“蓑笠翁”的身份。

二、析行悟情, 体悟诗中人的内在情感

这类古诗对人物的描写多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 侧面烘托更多的是侧重于人物所处环境的描写, 所以很多这类古诗不仅仅对诗中人物的肖像进行正面描写, 而且注意通过对诗中人物所处环境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在描写环境的同时, 还特别关注人物的动作描写。所以读这类古诗时, 要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环境描写, 在读清楚古诗所描写环境的基础上, 紧扣人物的某个动作, 追问人物为什么会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这样的动作, 借助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所呈现的动作的分析, 生成出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画面, 在具体的画面中加深对人物特定动作的理解, 通过对人物所处环境和动作的深度思考, 在诗文之中, 品味诗句所特有的表达形式, 探寻人物的情感。

例如读《江雪》这首诗, 可扣住老渔翁“独钓”这一动作进行追问:一是通过这个“独”字,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借助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生成出“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的画面, 明了“蓑笠翁”所处的是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二是在这样的天气里, 只有老渔翁一人, 独自坐在江上的一艘孤零零的小船上默默垂钓, 你能体会出这位渔翁此时的心情吗?在学生感悟出老人孤独心情的同时, 引导学生再读全诗, 仔细读一读每一句诗开头第一个字, 思考这是怎样的孤独。在发现这是一首藏头诗的同时, 体会到这是“千万孤独”。三是雪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渔翁都快成为一个雪人了, 但他还是不肯离去。他为什么要在寒冷凄凉的天气独钓在寒江之中?他又有怎样的苦衷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生成出老渔翁家贫无粮、无家可归、孤独无助、独自忧伤、犯错流放、耐心等待、独享清静等画面, 在一个个画面的呈现中自然地感受老渔翁复杂的内心世界, 感受老人的无奈、伤痛、孤傲而又期待、坚持的内心世界。

三、据情明志, 走进写诗人的精神世界

描景写人在古诗中只是方法, 而不是目的, 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描景写人来表达一份情感或志向。所以诗人写这类古诗不是仅仅为了告诉人们有一个怎样的景和人, 而是想借助所描之景和所写之人来抒发自己的心志, 表现一种精神。读这类古诗, 可根据诗中人的情感去探究诗人的心志, 追问:诗人为什么要描写这样一个景和塑造这样一个人物?他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否和诗中所描写的场景类似?这个人物和他自己有何联系?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追问, 知人论世, 关注写作背景, 通过文景结合, 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 明了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人物的原因, 将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诗人形象融合在一起, 从人物身上生成出精神形象, 读出人物活动的意义及目的, 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心志, 从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自然地走进诗人的精神世界。

读《江雪》这首诗, 要引导学生在体会诗中人“千万孤独”心情的基础上, 沿着这个情感线索进一步探究: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为什么要塑造“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他想借助这个形象表达一种怎样的志向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就很容易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柳宗元很有才华, 很早就在朝廷做了大官, 协同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由于改革失败, 很多人被贬官, 他自己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样的小官, 在永州处处受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 十分孤独, 他觉得自己仿佛就是孤舟上的蓑笠翁, 于是写下了千古绝唱《江雪》。借用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借用“寒江雪”三个字抒发自己的悲愤, 控诉世道的不公, 借助渔翁独钓的行为来表明自己的坚强不屈, 无论命运多么不公, 无论内心多么孤独, 即使所有的人都不理解他, 他也依然像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样坚持改革。这个被诗人重彩塑造的渔翁形象, 实际上正是诗人自己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追问, 学生就很容易从诗中人走向写诗人, 将蓑笠翁的形象和诗人形象合二为一, 弄清楚诗人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 在心中立体呈现出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述志抒怀古诗名句】相关文章:

写景抒怀诗04-09

抒怀抒情散文04-10

雨夜抒怀杂文随笔04-08

言志抒怀的对联05-01

即事抒怀诗歌鉴赏05-02

“五一”抒怀朗诵稿06-01

咏物抒怀类散文05-25

咏物抒怀诗105-04

咏物抒怀诗鉴赏06-05

诗歌八十抒怀范文05-31

上一篇:三年级班主任月工作总结下一篇:用排比给抒情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