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知识问答教案

2024-05-01

寨卡病毒知识问答教案(精选8篇)

篇1:寨卡病毒知识问答教案

寨卡病毒知识问答教案

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寨卡病毒知识问答更好的做好病人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将其危害将至最低。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2.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3.目前全球哪些国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 4.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

5.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6.伊蚊活动及叮咬人有什么特点?

7.伊蚊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吗? 8.哪些人容易感染寨卡病毒? 9.寨卡病毒病症状如何?

10.寨卡病毒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11.什么是小头症?

12.寨卡病毒病是否有疫苗可以预防? 13.个人如何知道是否得了寨卡病毒病? 14.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15.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诊断? 16.广大群众应如何保护自己?

17.普通公众可以到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吗? 18.孕妇是否可以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 19.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寨卡病毒怎么办?

三、教学内容:

1.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一般症状较轻,2-7天自愈。

2.哪里存在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孳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3.目前全球哪些国家有寨卡病毒病的流行?

目前全球正在发生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寨卡病毒病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办事处信息,截止2016年1月30日,发生本地疫情的国家已包括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30个国家/地区,其中:

美洲(24个国家/地区):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法属圣马丁、巴拉圭、巴巴多斯、玻利维亚、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海地、苏里南、厄瓜多尔、圭亚那、巴拿马、波多黎各、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库拉索岛、多米尼加、瓜德罗普、美属维京群岛;

大洋洲(5个国家/地区):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斐济、瓦努阿图;

非洲(1个国家/地区):佛得角。

出现输入性病例的国家/地区(16个):

美洲2个:美国、加拿大;

欧洲11个:丹麦、芬兰、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瑞士、奥地利;

亚洲2个:中国台湾、以色列;

大洋洲1个:澳大利亚。

4.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

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5.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有埃及伊蚊,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好发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而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6.伊蚊活动及叮咬人有什么特点?

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7.伊蚊能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吗?

伊蚊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弱的动物,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400米。但能够被人类无意中从一地携带到另一地(如车的后备箱、植物等)。如果它们能在目的地的气候中存活,理论上可以在当地进行繁殖,并将寨卡病毒传播到新的地区。

8.哪些人容易感染寨卡病毒?

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该病毒具备免疫能力。

9.寨卡病毒病症状如何?

寨卡病毒往往会引起轻微病症。人们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几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2-7天后消失。

10.寨卡病毒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由于在2007年之前并没有记录发生大型寨卡病毒病疫情,因此目前对这一疾病并发症的了解甚少。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在此期间报告称,吉兰-巴雷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正在对这一影响开展回顾性调查,包括寨卡病毒和其它可能因素发挥的潜在作用。2015年当巴西首次出现寨卡病毒病疫情时也同样观察到吉兰-巴雷综合征上升情况。

2015年,巴西当地卫生当局在出现寨卡病毒病疫情的相同时间也观察到出生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有所上升。除其它可能因素外,卫生当局和机构目前正在调查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然而,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关联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研究。

11.什么是小头症?

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这是由于婴儿在子宫或者在怀孕期间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大脑发育困难。

小头症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存有其它毒素;以及怀孕期间出现风疹感染。

12.寨卡病毒病是否有疫苗可以预防?

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病的疫苗。

13.个人如何知道是否得了寨卡病毒病?

目前除台湾地区发现1例来自泰国的寨卡病毒病输入性病例,我国大陆及港澳地区尚未发现有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如果你近期曾在有寨卡病毒病的国家/地区居住或旅行,并出现了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应考虑感染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但要最终确诊是否感染,需要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实验室诊断。

14.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

15.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诊断?

对大多数得到寨卡病毒病诊断的病人而言,这种诊断以病人症状和近期病史为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可通过血液检测法做出实验室确定诊断。

16.广大群众应如何保护自己?

防患寨卡病毒病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病,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帐内睡觉。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孳生的地方。

17.普通公众可以到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吗?

旅行者应当不断了解寨卡病毒病和其它蚊媒疾病情况。如存有疑虑,请征求当地卫生和旅行部门的意见。

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病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病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有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已有证据和当地危险因素的估计,对其本国民众提出公共卫生和旅行建议。

18.孕妇是否可以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

出于谨慎考虑,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孕期在三个月之内的孕妇暂缓前往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地区。美国疾控中心建议处在任何孕程的孕妇均考虑推迟前往有寨卡病毒传播的区域旅行。所以,孕妇以及正准备怀孕的妇女应尽可能避免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区旅行,如确需前往,旅行过程中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旅行归来,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自己的旅行史,注意定期进行孕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务人员。

19.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寨卡病毒怎么办?

曾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旅行的人员,如出现可疑症状,怀疑或者担心自己感染了寨卡病毒,应前往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和咨询,需要时可通过采血检验,确认是否感染了寨卡病毒。

四、课结:通过对寨卡病毒问答的学习,使医护人员更好的了解塞卡病毒掌握了寨卡病毒更丰厚的知识,能使医护人员更好的做好有关寨卡病毒的宣传教育和预防教育工作。

篇2:寨卡病毒知识问答教案

教学内容:如何寨卡病毒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寨卡病毒。

2、掌握预防疾病的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教学重点: 寨卡病毒如何预防 教学难点: 寨卡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实事导入:

师:2014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其中22个在美洲,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目前,最新央视新闻报道:2016年9月1日,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证实,有21名中国人在新加坡感染寨卡病毒,但病情并不严重,部分已痊愈。生:老师,该病毒是怎么传播的呢?都有什么症状呢?怎样去预防呢? 引入课题。

(二)寨卡病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1.病因 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几十年前,非洲的研究者注意到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疫情莫名其妙地跟随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疫情之后。类似的规律开始于2013年,当基孔肯雅病毒从西到东传播时,寨卡病毒紧跟而来。

2.临床表现 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从接触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尚不清楚,可能为数天。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急性起病的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足小关节)、结膜炎,其他症状包括肌痛、头痛、眼眶痛及无力。另外少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黏膜

溃疡和皮肤瘙痒。症状通常较温和,持续不到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三)预防

目前无疫苗。减少寨卡病毒感染来源(去除和改造滋生地)以及减少蚊虫与人的接触可减少感染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使用驱虫剂。

2.穿戴尽可能覆盖身体各部位的衣服,而且最好是浅色衣服。3.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蚊帐内睡觉。

4.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环境。

5.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七、教师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寨卡病毒,并学会如何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爱自己的生命健康。

篇3:寨卡病毒:一例科学急诊

美洲大陆最危险

寨卡病毒之所以能够走出非洲森林,主要因为该病毒通过伊蚊传播。最初很可能是从一只森林里的蚊子转移到了城市蚊子的身上,这为病毒打开了向都市人群传播的巨大空间。

据统计有20多种伊蚊都会感染寨卡病毒。这些蚊子当中的两种被认为是当前疫情的主要传播媒介。一种是在热带地区分布很广的埃及伊蚊,它在南美洲是优势种;另一种是白纹伊蚊,能够在温带气候下存活。科学家在实验室的研究ii丨:•表明,这两种蚊子的传播能力不相上下。但截至目前,科学家只测试了生活在美洲的蚊子,尚不清楚欧洲的白纹伊蚊是否也是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不过,这个问题应该很快就会有答案,但科学界对欧洲白纹伊蚊不传播寨卡病毒这样的惊喜不抱任何希望。因为它们早就能够传播登革热和西尼罗河病毒,而这两种病毒都与寨卡病毒相似。

白纹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之一,根据其在全球的分布情况,综合当地气候条件,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寨卡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美洲最严重、欧洲稍弱。毕竟在巴西,寨卡病毒可能就是由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的某位观众输入的;2016年夏天,很多欧洲人会到巴西观看里约奥运会,而这里是疫情的中心地带。与此同时,欧洲杯足球赛于六七月份在法国举行……白纹伊蚊已经遍布南美洲,疫情可能呈“爆炸式”发展。

给孕妇带来伤害

寨卡病毒的威胁主要集中在孕妇身上,损害子宫内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尤其导致小头畸形。小头畸形的定义是头围比正常尺寸小两个标准方差,正常情况下每一万名新生儿中会出现几例,除了寨卡病毒以外,小头畸形也可由酗酒、基因或感染因素所致。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几种其他病毒有时也可导致小头畸形的病例,比如风疹和巨细胞病毒。通常不严重的情况下,这一畸形对婴儿造成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情况严重时可造成发育极度迟缓、甚至死亡。在寨卡病毒经过后,巴西和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小头畸形婴儿数量出现高峰。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一份报告被《自然》杂志所引用,这篇报告指出,如果在巴西这样的国家寻找小头畸形患者,可能会找出很多之前没有记录的病例。

然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首先,科学家不清楚在妊娠期的哪个阶段感染寨卡病毒最危险,尽管前三个月貌似可能性最大;其次,量化这一风险非常困难。科学家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疫情爆发期间共发现1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此期间,约有4 000名新生儿诞生;最后,科学家不了解寨卡病毒越过胎盘后,在胎儿体内到底是如何产生影响的。有种担忧正浮出水面,因为对巴西第一批小头畸形婴儿进行的核磁共振检查揭示了比预想更严重的损伤,令人担心某些感染婴儿也会受到伤害,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

当前的疫情之所以蔓延得如此之快,是因为美洲大陆的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来自非洲的病毒。当很大一部分人群都被感染,并获得病毒免疫力时,疫情就会结束。通常,感染某种病毒之后,被感染者将获得对该病毒的抵抗力:他将不再被感染,也不再传播该病毒,传播链最终会自然中断。这样一来,孕妇就不再有接触寨卡病毒的可能性,而在怀孕之前已经感染过的人此后也将对此免疫。这些数据如果被证实,对听从专家建议推迟了生育计划的年轻夫妇来说还是很令人欣慰的,他们可以等疫情过去之后再将此提上日程。然而不排除意外的出现,一项关于寨卡病毒变异率的研究显示,寨卡病毒可能在十年的蛰伏期后卷土重来。

传播速度可怕

除了对某些孕妇产生的可怕影响外,寨卡病毒非同寻常的传播能力也令人担忧,它已经不仅仅在热带传播了。研究人员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看到寨卡病毒的传播速度比曲弓热或登革热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病毒在昆虫体内的生物周期是其感染能力的关键。可喜的是温度对病毒传播的影响非常大。科学家正在收集寨卡病毒这方面的数据:在28℃时,病毒需要3天在蚊子体内足量繁殖以控制其唾液腺,使之具有感染性。但在18℃时,时间可能达到10天。在第一种情况下,人类几乎束手无策;但在第二种情况下,科学家有时间采取行动并灭蚊。只有当蚊子吸取的人类血液中所含的病毒不能被其免疫系统和胃部摧毁时,它才会成为病毒性疾病的载体。所以蚊子不会传播艾滋病,它的胃能摧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幸存的病毒还需穿过蚊子的肠道屏障,在不同器官内繁殖并到达其唾液腺,在此足量聚集,才能在其叮咬人类时进入人体。寨卡病毒需要在机体内才能存活,不像流感病毒会附着于各种表面。还要指出的是,就目前的结论,寨卡病毒大约会在一周后从血液中消失。因此在这之前,至少在理论上存在输血传播的可能。

在治疗方面,目前什么也没有,既没有疫苗也没有抗病毒药物,甚至对血液中抗体的研究也不完善。这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间寨卡病毒未被视作具有危险性,所以没有进行任何疫苗研发的前期工作,一切都有待探索。这与可怕的埃博拉病毒不一样,在上次疫情爆发前,对埃博拉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不过,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承诺2016年底进行第一阶段试验。

向蚊子宣战

对很多专家来说,抑制蚊子-病毒组合的传播能力意味着灭蚊。尤其是在对病毒了解甚少的情况下,比如寨卡病毒。因为很久以来蚊子一直是我们的敌人,针对蚊子的防御手段层出不穷。除了个人防护(蚊帐、长袖衣服和防蚊服)和集体防护(剿除孑孓或化学灭蚊),多项灭蚊策略正在研发中。尤其是培育绝育的雄蚊,这是在巴西已经采用过的“辐射雄蚊”这一旧方法的一个现代翻版。然而这种理论上大有希望的技术未必就是万灵药:它意味着定期向环境中投放大量的绝育雄蚊,代价昂贵。

细菌来帮忙

最近,科学家发现一种被认为有望控制登革热流行的常见细菌,同样也能帮助控制寨卡病毒流行。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细胞宿主与寄生体》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的研究证明,给蚊子注射沃尔巴克氏菌后,蚊子传播寨卡病毒的能力大幅下降。沃尔巴克氏菌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共生菌,蚊子感染后会把这种细菌传给后代,因此能成为应对寨卡疫情一种“现实、有效的选择”。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感染了寨卡病毒的人类血液喂养蚊子,其中一些蚊子携带沃尔巴克氏菌。两周后发现,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体内与唾液内有较少的寨卡病毒基因,而且蚊子唾液内的寨卡病毒没有活性。这意味着,携带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很难传播寨卡病毒。目前,科学家正在与巴西政府卫生机构洽谈,争取获得支持开展野外试验验证沃尔巴克氏菌控制寨卡病毒传播的效果。

篇4:预防寨卡病毒问答录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但新年伊始,肆虐非洲和美洲的寨卡病毒陆续进入中国境内。自今年2月9日中国内地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以来,截至2月28日,一共确诊了8例,其中江西省1例,广东省3例,浙江省4例。寨卡病毒对中国影响有多大,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是当前民众非常关注的问题。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传播罕见。人感染后症状多为轻微发热、红疹,另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关节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症状,大多数持续2~7天后自愈,极少出现重症或死亡。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可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症状,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或死亡,但其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除蚊虫传播外,目前还发现了另外几种传播途径。①母婴传播:寨卡病毒可以由怀孕的母亲传播给胎儿,但传播概率尚不清楚,可能会在分娩过程中传播给婴儿,目前尚未发现哺乳传播。②血液传播:可能存在血液传播途径,目前仅有1例报告。③性传播:寨卡病毒可以由男性向其女性性伴传播,但目前尚未发现女性向男性性伴传播情况。

随着全球化、城镇化加快,人与人、人与动物接触日益密切,任何地方的健康威胁都有可能是全球性的健康威胁。从理论上来讲,随着气温的升高,蚊虫密度的上升,就有发生本地传播的可能性。我国当前气温较低,尚未进入伊蚊活跃期,病例在入境后被及时发现并隔离,因此疫情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较低。2月19日,WHO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寨卡病毒的人际间传播很罕见,但已有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例报告。中国在控制输入性寨卡病毒方面采取了完善而有力的措施。如果亚洲国家都能积极采取应对和防范措施,寨卡病毒就不大可能在亚洲地区蔓延。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是什么样的蚊子,我国有这种蚊子吗?

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同时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海南省、广东省和云南省的部分区域及台湾南部等地区均有埃及伊蚊分布,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高风险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在我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广大的区域内均有白纹伊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伊蚊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一年之久。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伊蚊是一种飞行能力较弱的动物,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400米,但能够被人类无意地从一个地方携带到另一地方(如车的后备箱、植物等)。如果它们能在目的地的气候中存活,理论上就可以在当地进行繁殖,并将寨卡病毒传播到新的地区。

防蚊灭蚊可降低蚊媒对寨卡病毒的传播风险,我国驱蚊灭蚊措施有哪些?

防蚊灭蚊是降低寨卡病毒病等蚊媒疾病传播风险的重要措施,我国南方地区尤其需要做好驱蚊灭蚊工作。南方地处亚热带地区,雨量充沛,气温偏高,适宜蚊媒孽生与繁殖,近年来常发生较大的蚊媒病流行。预防和控制蚊媒疾病的措施主要为“一防三早”,即防止蚊媒传播,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我国防疫部门制定了“社区参与,健康教育,环境制约”的模式控制蚊媒,其综合措施包括加强个人防护,加强环境防护和口岸管理等项内容。

环境防护 消灭蚊幼虫是减少蚊幼虫孳生最根本的方法。①消除孳生地和幼虫:翻盆倒罐,填堵树洞,对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换水,并加盖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内放养食蚊幼虫的鱼类或其他生物灭蚊方法消除蚊幼虫。对难以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②杀灭成蚊: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处等场所使用杀虫剂。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杀灭孳生地周围的成蚊可以使用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进行超低容量空间喷洒;室内可以采用纸烟剂、块烟剂等熏杀成蚊,或喷洒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口岸管理 对来自蚊媒疾病疫区的入境交通工具和集装箱实施严格检疫查验工作。来自疫区的飞机在入境前要提前实施灭蚊处理,入境时不准携带活蚊入境。来自疫区的集装箱入境前实施灭蚊处理或入境后经灭蚊处理,方可装卸货物。

广大民众的自我保护,有哪些防止蚊虫叮咬的措施和办法?

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防止蚊虫叮咬不仅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病,而且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他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为防止蚊虫叮咬,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最好是浅色衣服)、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

由于目前有研究证实寨卡病毒可以通过性传播,寨卡病毒病患者在体内病毒清除之前,应禁止性生活,或者在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防止传播给他人。由于目前尚不明确病毒在精液中可以存活的时间,因此尚不能明确告知寨卡病毒病患者采取的性传播防护措施需要持续多长时间。

各类人群包括孕妇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在有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地区生活或前往这些地区旅行会增加感染风险。近期曾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寒卡病毒病流行地区旅行的人员,若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或者担心自己感染了寨卡病毒,均应前往当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和咨询,需要通过血液检测进行实验室诊断,以最终确诊是否感染。

关于普通公众是否可以到有寨卡病毒病的地区旅行,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并不建议就美洲国家的寨卡病毒病疫情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我国也未发布旅行限制的建议。建议旅行者关注旅行目的地寨卡病毒病和其他蚊媒疾病的流行情况。如计划前往有寨卡病毒病疫情的地区旅行,请提前征询当地卫生、检验检疫或旅游部门的意见,并在旅行期间严格采取避免蚊虫叮咬的措施,避免感染。

目前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病的疫苗。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患者可能对该病毒具备免疫能力。我国专家已解析出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全基因组信息,为了解病毒的变异和开发疫苗及诊断试剂奠定了重要基础。

篇5:寨卡病毒知识问答教案

(一)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及其特点,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软件使用方法。提高学生防治电脑病毒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及从身边实例入手展开教学,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防治病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及危害。难点:掌握计算机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

硬件环境:建议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宽带接入互联网。

软件环境:WinXP以上操作系统、IE5.0以上版本、相关的病毒防治软件。素材资源:

教师准备:

1、学生汇报用表格(见附件1,课前提供给学生)

2、几张带有几种不同计算机病毒的软盘

学生准备:课前利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有关计算机病毒的资料(名称、发作时间、种类、传播途径和后果),并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整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问题

师: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到现在,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计算机开始逐步走进家庭。但是,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尤其是上网以后,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计算机病毒的资料向全班同学做汇报: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引导学生,不同的计算机病毒感染文件的区别(例如:CIH只感染EXE可执行文

件、蠕虫和尼姆达只感染Word和以EML为后缀的文件等)。

教师利用实物展台把学生收集到的有关计算机病毒造成严重后果的内容展示给大家看,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病毒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损失有多么巨大。

(二)教师演示点拨,自主学习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

在给出相关概念之前,教师可做如下操作:

将课前准备的几张含有不同(如蠕虫、CIH、尼姆达等)计算机病毒的软盘,利用计算机里的防病毒软件进行查杀,让学生亲眼看到被查出病毒的“样子”,和病毒被查杀后的情形。以此告诉学生这些就是计算机病毒。让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展开本课有关病毒的概念、特点、传播、危害等知识的学习,就会觉得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轻松。

五、教学总结

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

篇6:与寨卡病毒斗争

1. 哪里有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目前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已经发现病例。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法属马提尼克、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瑞内拉、波多黎各,这14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较为普遍。

2. 寨卡病毒如何传播到到人体

带有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在叮咬人体后将病毒传播,埃及伊蚊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属于同类型。

3. 寨卡病毒的症状是什么

寨卡病毒往往引起轻微病症,在被带有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几天内,人体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一些人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及疲劳感,但这些病症在2~7天后又会消失。

4. 寨卡病毒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的风险大大提升,这意味着婴儿从出生便带有先天畸形的脑部结构,会导致今后大脑发育困难。

篇7: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

伊蚊是罪魁祸首

寨卡病毒病主要通过蚊子(伊蚊)叮咬传播,血液和性传播罕见。多数病人仅出现轻微发热、红疹(多数为斑丘疹),另有一些病人会出现头痛、关节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症状,大多持续2~7天后自愈,极少出现死亡。近期有研究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可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症状,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并可导致小儿夭折,其因果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确证。

传播寨卡病毒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其中埃及伊蚊是具有银白斑纹、跗节有白环的深褐或暗黑蚊虫,是与人类居住地区关系密切的家蚊,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省、广东省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白纹伊蚊则是具有白色鳞片形成的斑纹,中等大小的黑色蚊虫,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广大区域。在我国中南部地区,4~11月份均可监测到蚊虫(成蚊),7~9月份为蚊虫的密度高峰期。在城区,蚊虫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型,5~6月份、9月份为密度高峰,而在农村蚊虫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7月份为密度高峰。

伊蚊多是凶猛的刺叮吸血者,它不仅传播寨卡病毒,而且还是黄热病、登革热、丝虫病等虫媒病毒的传播者。蚊子的适宜生长温度是25~30 ℃,超过35 ℃,人热得难受,蚊子也会夏蛰,这时路边井中的水温不超过25 ℃,它们便在那里栖息、繁殖。更能令其逍遥自在的是防空洞、地下室和窨井,这些地方的温度常年保持在16~20 ℃,个别可达24 ℃,所以堪称是蚊虫的“安乐窝”。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蚊子的滋生速度惊人,一个繁殖周期仅需7~10天,每次可产卵一两百粒,也就是说,一只雌蚊每月可产卵上百万粒。

伊蚊是天生的飞行家,能连续飞行5 000~6 000米,而且十分敏捷,可随心所欲地进行俯冲、急转弯、前后滚翻、突然加速或减速等高难度动作。难怪人们举起双掌对准伊蚊拍过去,满以为能置其于死地时,它却能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防止蚊虫叮咬可以有效预防寨卡病毒

目前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尚无针对性的药物和疫苗,但可通过防止蚊虫叮咬有效预防。

伊蚊主要孳生在积水池、花圃、草丛、居室内潮湿的阴暗角落里,针对输入性的寨卡病毒病患者,疾控部门会通过综合性的媒介伊蚊防控措施,划定核心区、警戒区和监控区,启动寨卡病毒病媒介伊蚊应急监测。建议我国公民尽量减少前往寨卡病毒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确需赶赴这些国家或地区时,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现在正是春夏交替之时,也是蚊虫蠢蠢欲动的时候,要有效预防寨卡病毒,首先要发动大家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对周围环境进行一次比较彻底的大扫除,清除蚊虫孳生地。例如,将房前屋后的瓶瓶罐罐、角落的积水、杂物清理干净,保持干燥;家庭水生植物要定期换水,保持水的清洁;在室内摆几盆盛开的茉莉花、米兰、玫瑰、夜来香,因为蚊子会因不能忍受这些花的香气而逃避;蚊子害怕橘红色的光线,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能产生很好的驱蚊效果;将阴干的艾叶等搓成绳索,点燃后放在室内,其烟味可驱蚊;将晒干后的残茶叶燃烧,可以驱除蚊虫;用空酒瓶装35毫升糖水或啤酒放在桌面或室内蚊子较多处,蚊子闻到甜酒味就会往瓶子里钻,被糖水或啤酒粘住致死。关上门窗,在窗前放置一个盆子,盆中加点混合洗衣粉的水,到第二天水盆中就会有一些死去的蚊子;应适时、适地、适量使用正规厂商生产的杀虫剂,浴厕、水槽、桌脚、橱柜等处多喷洒一些,且要注意房间里不要有人,尤其是儿童要尽量避免与杀虫剂接触。杀虫剂的种类应经常更换,以免蚊子产生耐药性。

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澡可以减少人体分泌的汗味,蚊虫也不容易叮咬;勤洗衣、被,以免污垢、臭气吸引来蚊虫;亦可以用调味品八角、茴香各两枚,泡于温水脸盆中,用其水洗澡,蚊子不敢近身;最好穿浅色衣服,因为蚊虫最喜欢停在黑色衣服上;许多人喜欢夏天光脚穿鞋,殊不知穿袜子后,蚊子感觉人的皮肤湿度降低、皮表挥发物减少,会减少叮咬;经常遭到蚊虫袭扰的人可以吃一点大蒜,蚊子不喜欢人体分泌出来的大蒜味。

另外,鼓励大家用蚊帐或纱窗把蚊子隔绝在外。蚊帐既能避蚊又能防风,还可吸附飘落的尘埃,过滤空气,尤其适合孕妇及儿童;纱窗则可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同时让有害的烟雾流到室外。如果能在进蚊帐之前在蚊帐上洒几滴风油精,可以改善蚊帐内的空气状况,增加驱蚊效果。

篇8:如何预防寨卡病毒

因此,家中和周边环境应尽量保持清洁,不给蚊虫的滋生创造环境。特别是夏天,小区或公共场所需要用药物灭蚊。我们还要注意安装纱窗和纱门,避免蚊子飞进自己的家里。床上要挂蚊帐,避免睡觉时被蚊子“暗算”。

如果出门在外,可尽量穿长袖长裤以减少身体裸露的部位。但是,就算我们再小心,如果周围蚊子很多,那也很难避免手部和脸部这些不得不裸露的部位被蚊子“偷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尽量克制自己的出行愿望,尤其是不要到寨卡病毒病流行的地区去旅行。

由于我国并非寨卡病毒的“原产地”和“流行地”,因此我国出现的寨卡病毒只可能是来自国外。国外的伊蚊有可能乘坐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漂洋过海来“拜访”我们。但是这种可能性相对较小,通过游客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则较大。

如果从寨卡病毒病暴发的疫区回来后出现相关症状,必须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初步估计为3~12天。所以,如果从疫区回来后两个星期内没有出现相关症状,一般就不大可能发病了。

上一篇:女儿怀念父亲的句子下一篇:高二英语人教版必修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