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线教学设计

2024-04-27

经纬线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经纬线教学设计

《经纬线的判读》教学反思

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定位的知识,历来都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为什么说是初中教学的难点呢?我们知道这部分内容是被安排在初一课本的第一章第一节,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虽然他们在小学的科学课上学习过有关地球的知识,但是仅限于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知道人类对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少之又少。另外,由于初一还没有学习有关坐标系的数学知识,再加上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分辨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就够成了本章的难点。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过课堂的实践,发现学生觉得这部分内容的难点以及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平面图中容易混淆经线和纬线;

(2)大部分学生对南北纬、东西经的划分不清楚,有些学生容易混淆东经、西经、南纬、北纬的代号。因此,我在这个课题的时候再三的思考,引入这种思路,将重要的问题进行逐层分解,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常见经纬网的形成过程。再加上借助地球仪和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来分解重点与化解难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最好的证明来至课堂。

我在这一堂课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通过对事物(地球仪)——立体图——平面图的反复分解、转化,利用多媒体动画,借助鲜艳的色彩来描绘经线、纬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观察起来更加明了,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来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强化学生的感官刺激,达到了增强记忆的效果。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点,分解了难点,这样就更体现出了达到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篇2:经纬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地球仪上纬线、经线的特点及经纬度的划分;

2、能利用经纬网确认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直接能力),从而获得空间思维力(间接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教学分三大环节。一是设疑铺垫,发现问题;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是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地理就在身边,对生活有用。

教学重点:地球仪上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以及利用经纬网判读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纬度的划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七年级学生还没有线与面、面与面的立体感认识,学生往往会进入感觉上的误区,因而本节通过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强立体感)。教学方法:

本节课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观察探究、趣味活动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具准备:

为了便于学生观察和活动,教学中准备了经纬网仪、九千万分之一地球仪若干(要求每两位学生至少一个)和自制的经纬度牌若干。教学过程:

(一)、设疑铺垫、提出问题(5分钟):

师生自我介绍,导入新课。教师寻找学生做自我介绍时,利用排、列的方式点名,为经纬网的学习做引子、做铺垫。

展示多媒体图片“我们的教室”,以描述学生的位置做铺垫,循序引入经纬网对任意一点位置的描述。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展示自学指导与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并结合手中的地球仪,完成以下学习任务:(突出学法指导)

1、了解概念:纬线和经线的概念各是什么?

2、知道特点:纬线和经线的形状、长度、指示方向各是什么?

(即教材P19活动题3并思考活动题4)

3、把握规律:纬度、经度的划分

0°纬线又叫什么?0°经线又叫什么?

纬度划分赤道以北叫什么?以南叫什么?最大度数是多少? 经度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叫什么?以西叫什么?最大度数是多少?

注意:同桌之间要利用地球仪学着演示以上问题并注意观察纬度、经度在地球仪上的度数标注及变化规律。用时10分钟。

(学生参照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并能与同学共同解决探究问题)

把全班同学分成经线组和纬线组,对学生的自学的知识进行反馈,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教师精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活动题4。(用时10分钟)

三、当堂训练,巩固新知(15分钟)

1、空间思维力的训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及度数,可以用手配合想象比划经纬线。

设计意图:此过程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以教室学生位置为参照,做经纬网练习。东西向为纬线,南北向为经线。设定0°纬线和0°经线,每相邻纬线相差10°,每相邻经线相差20°。(教师发放经纬牌)、学生手持地球仪,在教师的要求下在地球仪上依次找出下列几点:

北纬60°,东经150°;

南纬15°,西经45°

4、在地球仪上找出以下城市,并估计其所在的经纬度:

北京

伦敦

4、经纬网确定某点位置的事例,在电视或新闻媒体上时常可以见到,大家能否举个例子?

5、暑假期间,美国的艾伦小朋友邀请中国的、巴西的、澳大利亚的和法国的各一位朋友到纬度30°、经度90°的地方参加一次夏令营活动。请问她们在互不咨询的情况下能聚会到一起吗? 设计意图:此过程在于多练,提高学生判读地球上某地位置的能力。

四、答题接龙,理清脉络(用时5分钟)

地球仪上经纬网,东西是()线,南北是()线,0°线是基线,0°纬线是(),0°经线是(),最大纬度是(),最大经度是(); 赤道以北是(),赤道以南是(),本初子午线以东是(),本初子午线以西是(确定地球一位置,一纬一经来表示,南、北纬,东、西经,此时此地要分清。将以上编成顺口溜: 地球仪上经纬网,东西纬,南北经; 0°线做基线,0°纬是赤道,0°经是本初; 最大纬度90°,最大经度180°; 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本初以东是东经,本初以西是西经; 确定地球一位置,一纬一经来表示,南、北纬,东、西经,)。此时此地要分清。

五、课下选修作业: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制作地球仪模型,以加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

经纬网某某的座位:

第三横排

第五纵列

地球上某点的位置:

纬线(纬度)

篇3:经纬线教学设计

关键词:经纬网,有效教学策略,简易模型制作

一、经纬网相关知识教学现状和问题

地图被誉为“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 快速获取地图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能力目标[1]。经纬网是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目前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重要的起始内容。而现阶段的教学反馈是学生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不易理解且难度较大, 对后续地理教学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概括为两点:第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较欠缺;第二,本部分内容大部分老师会采取经纬网球仪、版画或是动画演示视频讲解,学生很少有亲自体验发现规律的机会。因此很难对知识点规律有深刻理解。从而对地理留下错误的心理印象,认为地理是一门很难的学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上述问题, 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突破经纬网教学将会产生重要意义。

二、教学策略理论基础

学习心理学[2]中,“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思维是适应于环境的,也就是说,是情境化的,因为人们所知觉到的,他们想象其活动的方式,他们身体上所做的,是结合在一起发展的”。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第一,知识是鲜活的实践;第二,学习是参与实践共同体。按照此学习心理学理论,我认为要有效突破经纬网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每一个学习认知环节,在鲜活的实际操作中, 教师和学习者在共同实践中获取感悟并达到知识的内化。

三、教学策略的实施

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 我把这节课设计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简易经纬网球模型的实操探讨课。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课前准备。准备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提前观察地球仪上经纬网排列分布有何规律。第二,准备好制作工具材料(废弃硬纸质包装盒、剪刀、圆规、量角器、三角板、直尺、铅笔、橡皮擦)。

环节二:课堂实践。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制作经纬网球模型。

步骤一:在纸盒上用圆规画5个半径为R(自定大小)的圆(如图1);

步骤二:在4个半径为R的圆上按图2所示画角度和线条;

步骤三:画两个半径为R30(图1所示)的圆,并以45°角画出四条直径,按照加粗部分剪出8条小槽(如图3);

步骤四:画两个半径为R60(图1所示)的圆,并以45°角画出四条直径,按照加粗部分剪出8条小槽(如图4);

步骤五:拿出一个半径为R的圆上按步骤四、五进行同样的操作;

步骤六:将剩下的四个半径为R的大圆,沿直径裁成两半,每个半圆按图6中虚线条所示部分剪出小槽。

步骤七:拼装。

环节三:成果展示与体验分享(如下图)。

四、教学反馈总结

篇4:经纬线教学设计

一、材料准备

毛衣针2根、与地球仪半径相同的纸圆3个、胶水1支。

二、制作经线和经度教具

在纸圆上画出相互垂直的2条直径,在其中一条直径上涂上胶水,然后把毛衣针沿着有胶水的地方粘上去,再把纸圆以毛衣针为轴折叠成半圆。

把制作完成的教具紧贴黑板面,毛衣针垂直于地面,左手压住紧贴黑板面的半圆,右手慢慢翻转上面的半圆,直到上面的半圆紧贴黑板面。

按照以上方法向相反方向翻转演示一次。

这样学生就能明白經线的形状是半圆,经度是面与面的夹角度数。

三、制作纬线和纬度教具

用毛衣针穿过两个重叠纸圆的圆心,将其中的一个纸圆沿半径剪开,并粘贴成圆锥筒的形状。

将毛衣针垂直立于讲台,整个教具像倒置的雨伞。

底面纸圆相当于赤道面,纸圆边缘的轮廓线相当于赤道。圆锥顶点抵住赤道面的中心,圆锥底面圆的轮廓线相当于北纬线,纬度就是该圆锥的母线与赤道面的夹角。慢慢沿着毛衣针向上缩小圆锥的底面,直到圆锥的母线与地轴重合。

按照以上方法向相反方向演示一次。

篇5:高中地理经纬知识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经纬知识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经纬知识教学反思地球地图的教学作为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衔接,不能花太多课时,但是基本和关键的内容特别是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是后续必修一教材学习的知识铺垫。争取在补课的两周时间内给学生巩固好基础。好的知识教学,首先应该是建立在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上,其次是让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是动手能力的培养。最后是引导学生观察和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昨天晚自习在高一4班上经纬线的知识,原计划要往后进行新的内容,临时考虑后进行调整,还是先看看学生的动手能力吧!我在黑板上画了三种不同地轴倾斜方向的地球草图,让学生上黑板加赤道和经线(要求将半球四等分)。目的是考查学生对于赤道纬线、经线定义的掌握程度。画赤道关键是过地心作地轴的垂线,而画经线关键是连接南北两极作弧线,四等分的要求是为了避免学生任意画。我提出要求后,学生表现很积极,首先上去一组三个学生。很快三个学生都下来了,我问下面的学生,台上三条赤道有问题没,学生都说没有问题,的确,没问题,我确信他们已经深刻掌握的赤道的基本特点。接下来第二组三位同学上去画经线。问题出来了,一位学生将几条经线画平行了(正确的画法应该是所有经线要交于南北极点)。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这个错误其实有很广泛的代表性。“横平竖直”的经纬线在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经过与学生的共同探讨,所有学生基本都意识到错误的原因所在,也把握住了经线连接南北极点的关键。后来上去画的全部都准确的将半球四等分了。经纬线知识巩固到此结束。下节课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会学生看不同角度的经纬线图(包括侧视图和俯视图),掌握俯视图、侧视图中经纬线的特征;第二是继续讲解有关经度和纬度的知识。

篇6:高中地理经纬线练习

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题号左侧!)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79°N,12°E)建成并投入使用。据此完成第1题。

1.估算黄河站至北极的距离约为

A.666千米B.1221千米C.2664千米D.3996千米

2.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20°W向北匀速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A.他们不可能相遇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

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D.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

3.在地球仪上

A.所有经线均相互平行B.所有纬线形状均为半圆

C.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D.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

4.甲地位置40ºS、120ºE,乙地位置40ºN、20ºW,甲地在乙地的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

图4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① 点以西是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约是3330KM,回答5—7题。

5.图中③点的经度是④

A.160°EB.130°E

C.180°ED.170°W

6.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点20分 C.14点20分B.2点40分 D.3点20分

③② ① 7.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A.8小时 B.16小时C.6小时 D.12小时

8.某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以北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以南为温带地区,这点的地理以经纬度是

A.(180 °,23°26 ′N)B.(160°E,23°26 ′S)

C.(20°W,23°26 ′S)D.(0°,23°26 ′N)

9.有关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任何地方,纬度差°的经线长都相等

B.经度差1°的纬线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两倍多

上一篇:参加会议人员名单格式下一篇:大学生追赶超越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