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2024-04-14

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方案(通用6篇)

篇1: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质 量 缺 陷 处 理 方 案

一、概况

金威源工业厂区(A栋、B1、B2栋、C栋厂房、宿舍楼)工程位于深圳市坪山新区大工业区青松西路与青兰二路的交界处,由深圳市金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设计单位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理,深圳市坪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土建工程的施工。

该工程为框剪结构,层数:7~9层;总建筑面积76929.48 M²。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公司针对本工程可能会出现的质量缺陷,特制定此专项处理方案。

二、报验制度

施工中,对发现的一般质量缺陷汇报于监理及建设单位,经监理及建设单位现场实体考察,确认处理方案后方可进行缺陷处理工作,处理完毕后报请监理、建设单位到现场对处理结果进行验收。三、一般质量缺陷的处理方法

1、钢筋缺陷处理:

(1)电渣压力焊钢筋缺陷处理:

经外观检查,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大于1/10钢筋直径,超过2mm者,接头处弯折大于4°时和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将其切除重焊。(2)钢筋绑扎接头不规范处理: a)检查已安装的钢筋构件,各种规格钢筋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如有不符之处,要及时加固处理,或拆除后更换合格钢筋;如无法更换时改加电弧焊接方法。

b)检查Ⅰ级钢筋的绑扎接头末端是否有弯钩,如没有弯钩,必须用电弧焊补焊。

c)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为: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如有超过以上规定必须设法错开。(3)柱钢筋错位处理:

在楼、地面上弹柱模板位置线,发现钢筋凸出模板时须及时纠正;如偏位大于钢筋直径时,则要将上部竖钢筋加直角弯钩到混凝土面,再将偏位钢筋纠正后焊牢。

钢筋错位的处理,必须会同设计、质量监督部门研究加筋方案。

2、混凝土缺陷处理:

拆模后检查发现构件的缺陷的修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蜂窝或露石的混凝土表面,可用1:2~1:2.5的水泥砂浆抹平,在抹砂浆前必须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冲洗基层面。

较大面积的蜂窝、露石和露筋,应按其全部深度凿去薄弱的混凝土层和松动的骨料颗粒,然后用钢丝刷或加压力水洗刷表面,经质量检验人员检查认可后,再用比原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的细骨料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振捣。抹平、收水后二次压实,防止收缩裂缝。湿养护7d。

对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必须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研究处理方法。

3、轴线偏位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2)、原因分析

轴线放线错误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发生偏位后不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支模时,不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总垂直度控制措施。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混凝土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3)、预防措施

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 和顶部位置准确。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 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构件变形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墙模板无对销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竖向承重支撑地基不牢,造成支撑部分下沉。

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梁,柱模板卡县问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握以致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 致局部爆模。浇捣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份。

(3)、预防措施

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

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

梁底支撵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

部若为泥士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措施,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 支撑不沉陷。

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擦及对销螺栓间、规格应按设 计要求设置。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 截面尺寸略小。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 4m 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 1‰~3‰。

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

(2)、原因分析

每层楼无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未做平。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不按标记施工。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厚度差。

(3)、预防措施

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表面出现蜂窝,严重 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

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钢模板变形不及时修整。

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 开密缝。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要及时休整平直。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要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缺棱掉角

(1)、现象

结构构件边角处或洞口直角边处,混凝土局部脱落,造成截面不规则,棱角 缺损。

(2)、原因分析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 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造成混凝土脱水,强度降低,或模板 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冬期低温下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或混凝土边角受冻,造成拆模 时掉角。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科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3)、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 1.2MPa 以上强度。

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书吊运模板时「防止撞击棱兔: 运料时,通道处的棍凝土阳角,用角钢、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4)、治理方法

较小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用钢丝刷刷干净,清水冲洗并充分 湿润后,用 1:2 或 1:2.5 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整。- 对较大的缺校掉角,可将不实的馄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

透,然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士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灌捣实,并认真养护。混凝土裂缝

(1)、现象

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混凝土后出现裂缝。混凝土楼板上表面在初凝时出现裂缝。混凝土梁、板在拆模后发现下部出现裂缝。混凝土墙体沿预留洞口部位出现裂缝。(2)、原因分析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种类繁多,裂缝出现的部位、原因、裂缝长度、裂缝 宽度、裂缝深度各不相同,裂缝的性质也不一样。发现裂缝应首先请项目技术部 门汇同甲方、监理对裂缝的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对可确定其性质为不涉及结构安 全的可商议确定其处理方案,对于有可能涉及结构安全要请设计或裂缝方面的专 家进行分析,以确定处理方案。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A、底板等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不久后出现裂缝。B、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特别是中午浇筑完混凝土后,经太阳暴晒,混凝土楼板面出现裂缝。

C、跨度大的梁,阳台、雨棚等悬挑结构,由于模板拆除过早,或由于抢进 度施工荷载加载到结构上过早,造成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D、由于钢筋错放、漏放造成的构件出现裂缝,如洞口附加筋、板角放射钢 筋等。(3)、预防措施

底板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要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从设计配筋,混凝土配 合比,掺外加剂,控制施工入模温度,加强养护等方面预防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 缝产生。

夏天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在混凝土初凝时二次压光,同时加强养护,条件允 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浇筑时间,避免高温天气。

执行签署拆模令制度,对强度没达到拆模要求的构件严禁提前拆模,控制施 工荷载的加载。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质量部门应加强对重要构件,重要部位的检查,发现问 题坚决要求整改完成才允许浇筑混凝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放置钢筋,杜绝少放、漏放、错放等施工错误。(4)、治理方法

发现裂缝后,首先要对裂缝进行分析,确定裂缝的性质后再进行处理。对于某些细微的裂缝不会影响到使用,可以不用进行处理,有些细微的裂缝 可以随时间推移自行愈合。

对于混凝土初凝时出现的裂缝可以通过二次压光的方法使裂缝愈合,之后加 强养护。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 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

于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在请设计或专家考察后,另行商议确定处理方案,方法有,注浆、灌环氧树脂等,或进行结构加固,采用粘钢,碳纤维加固等。需 出专项的结构加固方案,请专业的队伍进行施工。混凝土强度不足(1)、现象

试块的试验报告不合格,混凝土强度等级没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结构验收时,回弹发现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没达到设计要求。(2)、原因分析

混凝土没搅拌均匀,没有严格按配合比下料等。

试块制作问题,如取样后,制作试块时没有重新拌和,制作试块时没有振捣 密实等。施工时混凝土发生离析。

局部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造成粗、细骨料分离,砂浆浮面,抽样回弹时发 现局部混凝土强度不足。(3)、预防措施

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加强对配合比的控制,严格按配合比下料。试块的制作要按规范要求取样、制作,注意制作前重新拌和及振捣密实。浇筑混凝土时,高差超过两米要采用串筒进行浇筑。混凝土振捣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同一点的混凝土振捣时间不能过长,不 能少振、漏振。(4)、治理方法

出现试块的试验报告不合格的情况,可通过对结构进行回弹,对结果进行统 计评定或非统计评定,评定结果合格的,可以不用对结构进行处理。

回弹中发现构件的强度不足的,通知设计单位对结构进行复算,看是否需采 取加固措施。

3、楼地面质量缺陷处理:(1)地面空鼓处理:

a)用小锤敲击检查脱落的范围,用粉笔划清界限,用切割机沿线割开,并掌握切割深度:当面层脱壳时,切割到基层面;如基层也脱壳时,切到结构基层面。凿除空鼓层,从凿开的空鼓处检查分析空鼓原因,刮除基层面的积灰层、水泥中的游离质薄膜或基层面的酥松层,扫刷、冲洗、晾干。在面层施工前,先涂刷一遍水泥浆,随用搅拌均匀的同原面层相同的砂浆或混凝土,一次铺足,用刮尺来回刮平。如为混凝土面层,需用平板振动器振平振实。新、旧面层结合处要有专人负责细致拍实抹平,在收水后抹光,初凝时压抹第二次,终凝前以全面压光无抹子痕为标准。隔24h喷洒水养护7d,或在终凝压光后喷涂养护液养护。b)大面积起鼓和脱壳,应全面凿除,按上款的施工方法重做面层,但必须控制好原材料质量达到规定。(2)地面起砂或麻面处理:

a)表面局部脱皮、露砂、酥松的处理方法是,用钢丝板刷刷处地面酥松层,扫刷干净灰砂,用水冲洗,保持清洁湿润,当起砂层厚度小于2mm时,用聚合物水泥浆(107胶:水:水泥=1:4:8)满涂一遍,然后用溶液调制的水泥砂浆(水泥:细砂=1:1)满铺刮平,终凝前用钢抹子抹光。随喷一遍混凝土养护液养护。成品保护28d后方可使用。

b)因使用不当,表面酥松或粘有灰疙瘩,但经检查强度和质量比较好时,可用磨石子机配160~200金刚石磨平磨光。(3)管道穿楼板处漏水处理:

凿开渗水管道周围的地面面层,挖除管道穿楼板孔中的酥松层,刷除孔周的浮灰,积砂和其他粘附物,用水冲洗干净。认真垫好楼板底的模板.。用107胶:水=1:4的溶液调制水泥浆,满涂孔洞口壁。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水泥:砂:石子=1:2:2)加溶液搅拌,灌入并捣实,第一次灌板厚的1/2,次日用BW止水条嵌入,随即用1:3水泥砂填缝(比板面低10mm)隔天浇水养护。上面浇水,下面检查以不漏水为合格。

4、外墙抹灰缺陷处理:(1)外墙抹灰渗水处理:

a)外墙面渗水,须查明原因。应针对其原因分别采取下述不同方法处理。因抹灰层墙面裂缝但不脱壳的处理方法:将缝隙扫刷干净,用压力水冲洗晾干,采取刮浆和灌浆相结合的方法,用水泥细砂浆(1:1)刮入缝隙。有的裂缝深度大于20mm,砂浆刮不到底时,刮浆由下口向上刮高500mm,下口要留一小孔。随用大号针筒去掉针头吸进纯水泥浆注入缝中,当下口孔中有水泥浆流出时,随即堵孔。然按该方法继续向上施工。

b)有裂缝又脱壳的抹灰层,须产出后重粉。将墙体面扫刷干净、冲洗湿润,再将砌体所有的缝隙、孔洞用水泥砂浆(1:1)填嵌密实。头度会指在墙面刷一遍聚合物水泥浆(107胶:水:水泥=1:4:8)。抹灰砂浆要求计量准确、搅拌均匀、和易性好。头度灰厚度控制在7mm,抹好后用木抹子搓平,在新旧抹灰层接合处要抹压密实。隔天,按原分隔弹线贴条,分隔条必须和原有分隔缝连通,要求绝对平。面层抹灰以分格条为准,要求新面层和原面层一样平。待原面层稍收干,用软毛刷蘸水、沿周边的接槎处涂刷一遍,再细致抹压,确保平整密实。c)沿分隔缝渗水时,要将分格缝内的灰疙瘩铲除,扫刷冲洗干净,晾干,用原色相同的防水柔性密封胶封嵌密实。(2)抹灰层裂缝、空鼓处理:

a)砖砌体抹灰面空鼓、脱壳时,先用小锤敲打,查明起鼓和脱壳范围,划好铲除范围线,尽可能划成直线形,采用小型切割机,沿线切割开,将空鼓脱壳部位全部铲除;用钢丝板刷刷除灰浆粘结层,用水冲洗洁净,晾干。先刷一遍聚合物水泥浆,在1h内抹好头度会,砂浆稠度控制在10mm左右,要求刮薄刮紧,厚度控制在7mm,如超过厚度要分两层抹平,抹好后用木抹子搓平,隔天,按原分隔弹线贴条,分隔条必须和原有分隔缝连通,外平面要和原有抹灰层一样平,因面层抹灰是依分格条面为准的平整度。要求抹纹一致。抹灰层稍收干,用软毛刷蘸水、沿周边的接槎处涂刷一遍,再细致抹平压实,确保无收缩裂缝。铲除缝内多余砂浆,用设计规定的色浆或防水密封胶填嵌平整密实。

b)混凝土基体面的抹灰层脱壳的处理方法和砖砌体不同。铲除脱壳的抹 灰层后,采用10%的火碱水溶液或洗洁精水溶液,将混凝土表面的油污及隔离剂洗刷干净,再用清水反复冲洗洁净,再用钢丝板刷将表面松散浆皮刷除,用“人工毛划”处理,是用聚合物砂浆(107胶:水:水泥:砂=1:4:4:10)撒布到基层面上,要求撒布均匀。组成增强基体和抹灰层的毛面粘结层。如需大面积“毛化”,可用0.6m3/min空压机及喷斗喷撒经搅拌均匀的聚合物水泥砂浆,湿养护硬化后同砖墙基层处理方法同。(3)水泥砂浆抹面析白处理:

对析白的处理是充分湿润,将混合粉剂(硫酸钠:亚硫酸钠=1:1)拌合 均匀,用湿布蘸混合粉擦拭干净,再用清水清洗,干燥后刷一遍掺10%的水玻璃溶液。

5、内墙抹灰缺陷处理:

(1)内墙抹灰层空鼓裂缝处理:

a)已完工的抹灰层有空鼓、脱落,需查清范围和面积,沿周边割开或凿 开,铲除空鼓部位,用钢丝板刷刷干净基体面的灰尘,用水冲洗和湿润。用原抹灰砂浆的配合比计量搅拌砂浆,分层抹灰,靠周边要细致压实压密,抹灰层的平整度、颜色都要与周边想一致。用排笔蘸水沿周边涂刷、抹平。

b)有裂缝但不脱壳时,先将缝中灰尘扫刷干净,喷水湿润,用聚合物水 泥浆(107胶:水:水泥或白水泥=1:4:12)涂刮嵌密裂缝。

6、砌体质量缺陷处理:

众多工程实践证明,砌块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有:砌体结构的强度不足,建筑物发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不同构件,材料兼变形不协调,和材料有很大的干缩变形,温度较大变化等。

我们要注意的是:一是在设计方面,减少屋面温度影响和变形,增强墙体抗裂能力。设置适宜的伸缩缝。二是在施工方面,确保砂浆的饱满度和提高强度,正确处理梁柱和接缝处,做好预留及二次装修的基础工作。

由于温差引起的裂缝,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如建筑是否保暖,所处地点的温度变化等,设置合理的伸缩缝;预留施工后浇带,等一段时间再浇筑带中混凝土,这样可以避免裂缝;混凝土要分段施工。但如果砌体的承载力不足,则在较大荷载的作用下,会出现各种裂缝甚至出现压碎,断裂,崩塌等现象,使建筑物处于极不安全的状态。这类裂缝的出现是非常严重的,很可能导致结构的破坏,所以应对裂缝的长度,宽度随时进行观测,并采取相应措施。裂缝较细,数量较少,但裂缝已基本稳定时,可采用灌浆加固。当裂缝较宽但数量较少时,可在与裂缝相接的灰缝中,用强度等级高的砂浆和细钢筋填缝,也可用块体嵌补法即在裂缝两端及中部用钢筋混凝土楔子或扒据加固。当裂缝数量较多时,可用局部钢筋网外抹水泥砂浆的处理办法。

7、屋面防水质量缺陷处理:

屋面防水工程位于房屋建筑的顶部,它不仅受外界气候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还与地基不均匀沉降和主体结构的变位密切相关。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寿命,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历来普遍受到关注。

在进行屋面防水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和使用要求,如工业与民用,城镇与农村,南方与北方,防水与保温结合与否,雨量与风力大小等。施工人员还要现行防水材料品种,性能多了解,根据防水工程施工图,合理选择防水材料。防水工程的质量如何,一般要在建筑物竣工后2,3年才能定论,因为防水层要经受高温,冻结,雨雪,阳光,侵蚀介质等的考验,而此期间是屋面防水管理维护的关键时期。对屋面防水层和节点部位要不定期地检查;屋面的杂物等要及时清除。并在雨季来临前,对屋面进行一次大清扫,彻底清除积灰,杂物以确保雨水口畅通。

8、外墙砖质量缺陷处理:

1.因冬季气温低,砂浆受冻,到来年春天化冻后容易发生脱落。因此在进行室外贴面砖操作时要保持正温,尽量不要在冬期进行施工;

2.基层表面偏差较大,基层处理或施工不当,如每层抹灰跟的太,面砖勾缝不严,有没有洒水养护,各层之间的粘结强度很差,面层就容易产生空鼓脱落。3.砂浆配合比不准,稠度控制不好,沙子含泥量过大,在同一施工面上采用几种不同的配合比砂浆,因而产生不同的收缩,亦会空鼓,应在贴面砂浆中加适量108胶,增强粘结,严格按工艺操作,重视垫层处理和自检工作,要逐块检查发现空鼓的应随即返工重做。

4.墙面不平:主要是结构施工期间,几何尺寸控制不好造成外墙面垂直、平整偏差大,而装修前对基层的处理又不够认真,应加强对基层打底工作的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分格缝不匀、不直:主要是施工前没有认真按照图纸尺寸核对结构施工的实际情况,加上分段分块弹线,排砖不细。贴灰饼控制点少,以及要砖规格尺寸偏差大,施工中选砖不细,操作不当等造成。

6.墙面脏:主要原因是勾完缝没有及时擦净砂浆以及其他工种污染所致,可用棉丝蘸稀盐加20%谁刷洗,然后用水来冲净,同时应加强成品保护。

篇2: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1、概况及说明

工程施工中可能经常发生各种质量缺陷,对于质量缺陷要提倡预防为主,从“人、材、机、法、环”五个方面严格管理,做好事前控制,尽可能避免质量缺陷发生,确实发生质量缺陷后,对于小的缺陷,不影响到建筑安全及使用功能的,可以按本方案所述方法进行处理,对于重大质量缺陷,影响到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的,应请设计单位对结构安全重新进行核算,评定,降级使用或拆除重做。

2、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缺陷及处理方法 2.1 模板工程 2.1.1 轴线偏位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偏移。

(2)、原因分析

轴线放线错误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发生偏位后不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支模时,不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总垂直度控制措施。

模板刚度差,水平拉杆不设或间距过大。

混凝土浇捣时,不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捣高度过高挤偏模板。

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偏位。

(3)、预防措施

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

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

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 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2.1.2 变形

(1)、现象

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翘曲现象。

(2)、原因分析

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截面小,刚度差。

墙模板无对销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竖向承重支撑地基不牢,造成支撑部分下沉。

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梁,柱模板卡县问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握以致混凝土振捣时产生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浇捣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份。

(3)、预防措施

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

梁底支撵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士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措施,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 4m 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 1‰~3‰。2.1.3 标高偏差

(1)、现象

测量楼层标高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有偏差。

(2)、原因分析

每层楼无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未做平。

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不按标记施工。

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厚度差。

(3)、预防措施

每层楼设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2.1.4 接缝不严

(1)、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空隙,造成混凝土浇捣时漏浆,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

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缩造成裂缝。

木模板含水过大,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不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2.2 钢筋工程

2.2.1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1)、现象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没有达到规范要求。

预制板制成后,板底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

(2)、原因分析

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得太少。

浇筑阳台板、挑檐板等悬臂板时,如保护层处在混凝土浇捣位置上方,由于没有采取可靠措施,钢筋网片向下移位。

(3)、预防措施

检查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平板面积大小适当垫够。

钢筋网片有间能随混凝土浇捣而沉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保护层偏差,例如采用专用的大理石垫块和焊接钢筋马凳;

(4)、治理方法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保护层不准,可以采取以上预防措施补救;如构件已成型而发现保护层不准(经凿开混凝土观察或用必要的仪器探测确认)则应根据平板受力状态和结构重要程度,结合保扩层厚度实际偏差状况,对其采取加固措施,严重的则应报废。2.2.2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1)、现象

在绑扎或安装钡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 L1 的 1.3 倍区段 L 内,所存有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过规范规定的数值。

(2)、原因分析

钢筋配料时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安排原材料下料长度的合理搭配。忽略了某些杆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接头的规定。

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

(3)、预防措施

配料时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注明哪个分号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加文字说明。

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如屋架下弦、拱拉杆等)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

弄清楚规范中规定的“同一连接区段”含义。

如果分不清钢筋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办理;如果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安装人员与配料人员对受拉或受压区理解不同,则应讨论解决或征询设计人员意见。

(4)、治理方法

在钢筋骨架未绑扎时,发现接头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应立即通知配料人员重新考虑设置方案; 如果己绑扎或安装完钢筋骨架才发现,则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一般情况下应拆除骨架或抽出有问题的钢筋返工,如果返工影响工时或工期太长,则可采用加焊帮条(个别情况下,经过研究,也可以采用绑扎帮条)的方法解决,或将绑扎搭接改为电弧焊搭接。2.2.3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

(1)、现象

构件施工时钢筋网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例如图 2-3 的平板,按施工图要求应如图中(a)所示,而操作时却按图中(b)放钢筋网(其中对于简支板,1 号钢筋为主筋,2 号为副筋)。

(2)、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疏忽,使用时对主、副筋在上或在下,不加区别就放进模板。

(3)、预防措施

布置这类构件施工任务时,要向有关人员和直接操作者做专门交底。

(4)、治理方法

钢筋网主、副筋位置放反,如构件已浇筑混凝土,成型后才发现,必须通过设计单位复核其承载能力,再确定是否采取加固措施或减轻外加荷载。2.2.4 钢筋网上、下钢筋混淆

(1)、现象

在肋形楼盖系统中,楼板的钢筋网所含两向钢筋以哪个方向的钢筋在上、哪个方向的钢筋在下,图纸未表示,以致出现含糊混淆、莫衷一是的情况。

(2)、原因分析

在高层建筑中,楼面和基础底板多以纵横交叉的肋梁形式出现,肋梁的布置随楼面各功能区的布置而改变,因此,各交叉梁构成的矩形板大小不一,沿整个楼面的某方向或为塑短边” 或为“长边”是不确定的。对于四边支承板,配筋方案是依据板的边长关系确定的(即所谓

“单向板” “双向板),或按受力特征(考虑使截面有效高度较大),则由于板的长边与短边长度接近(主要指双向板),受力状况就两个方向而言,基本上是对称的,板面钢筋网哪个方向钢筋应放在上面或放在下面,本来就没有“规矩”,兼之楼面很大,每个方向总是布置着许多边 长不向的板,它们的配筋又是统一的(整个楼面一般只配置两片网,截面一下部和上部各一片),沿某方向的几块板,无法为考虑板的受力特征进行配筋布置,所以设计人员一般不作说明,让施工人员自行处理,导致施工图上不明确而引起施工管理的人员无所适从。

(3)、预防措施

当前,施工作业管理日臻完善,施工规划、现场技术、质量检查、工程监理、班组交底等各个环节都要牵涉到这个问题,因此,防止施工过程出现意见分歧,必须取得确定性做法的依据。但是,现有的许多工程施工图中对楼面配筋表示含糊,一般仅在平面图上画出两向钢筋,而缺少立面截面图,分不清哪个方向钢筋应在上或在下,既然问题出自设计单位,故应要求设计部门出具一份明确的说明,以使施工管理人员认识一致。

为避免有关部门为此事取得澄清意见而延误施工,应在图纸会审时或钢筋施工前提前向设计部门提出。

对类似肋形楼盖结构的工程(例如对筏式基础,虽然与肋形楼盖受不同方向的力,但性质类似),应作类似预防措施的做法。

(4)、治理方法

钢筋网上、下钢筋难以区分位置,施工人员应加考虑并事先联系,为避免随意施工,可向设计人员索取书面说明,以供有关部门作为依据。2.2.5 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操作简单,用料省,工效高,接头质量优良,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但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焊接工艺参数选择不好,也会产生各种缺陷。2.2.5.1 接头偏心和倾斜

(1)、现象

焊接接头的轴线偏移大于 0.1d 或超过 2mm(图 2-14a);

接头弯折角度大于 4°(图 2-14b)。

(2)、原因分析

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

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和移位。

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使上钢筋倾斜。

(3)、防治措施

钢筋端部歪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采用气割或矫正,端部歪扭的钢筋不得焊接。

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焊接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

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正后再用钢筋下送加压时,顶压力应适当,不得过大。

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后约 2min 再卸夹具,以免钢筋倾斜。2.2.5.2 咬边

(1)、现象

咬边的缺陷症状如图 2-14(c)所示。主要发生于上钢筋。

(2)、原因分析

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

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

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3)、防治措施

钢筋端部熔化到一定程度后,上钢筋迅速下送,适当加大顶压量,以便使钢筋端头在熔池中压入一定深度,保持上下钢筋在熔池中有良好的结合。

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是电渣压力焊焊接的重要参数,详见表 2-4e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可延长。

2.2.5.3 未熔合(1)、现象

上下钢筋在接合面处没有很好地熔合在一起,即为未熔合(图 2-14d)。

(2)、原因分析

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时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

焊接电压不足、电流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

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住,未能及时压下。

(3)、预防措施

在引弧过程中应精心操作,防止操纵杆提得太快和过高,以免间隙太大发生 断路灭弧;但也应防止操纵杆提得太慢,以免钢筋粘连短路。

焊接前检查市电电压值是否正常,适当增大焊接电流和延长焊接通电时间,使钢筋端部得到适宜的熔化量。

及时修理焊接设备,保证正常使用。

(4)、治理方法

发现未熔合缺陷时,应切除重新焊接。2.2.5.4 焊包不匀

(1)、现象

焊包不匀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挤出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很不均匀,大的一面熔化金属很多,小的一面其高度不足 2mm;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 缝厚薄不匀,如图 2-14(e)所示。

(2)、原因分析

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加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头四周分布不匀。

采用铁丝圈引弧时,铁丝圈安放不正,偏到一边。

焊剂填装不均。

(3)、防治措施

当钢筋端头倾斜过大时,应事先把倾斜部分切去才能焊接,端面力求平整。

焊接时应适当加大熔化量,保证钢筋端部均匀熔化。

采用铁丝圈引弧时,铁丝圈应置于钢筋端部中心,不能偏移。

填装焊剂尽量均匀。2.2.5.5 气孔

(1)、现象

在焊包外部或焊缝内部由于气体的作用形成小孔眼,即为气孔(图 2-14f)。

(2)、原因分析

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渗入熔池。

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焊接处在焊剂中埋入深度不足。

(3)、防治措施

焊剂在使用前必须烘干,否则不仅降低保护效果,且容易形成气孔。焊剂一般需经 250℃烘干,时间不少于 2h。

焊前应把钢筋端部铁锈及油污清除干净,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影响焊接质量。

均匀填装焊剂,保证焊剂的埋入深度。2.2.5.6 钢筋表面烧伤

(1)、现象

钢筋夹持处产生许多烧伤斑点或小弧坑〔图 2-14g)。II ,11I 级钢筋表面烧伤后在受力时容易发生脆断。

(2)、原因分析

钢筋端部锈蚀严重,焊前未除锈。

夹具电极不干净;

钢筋未夹紧,顶压时发生滑移。

(3)、防治措施

焊前应将钢筋端部 120mm 范围内的铁锈和油污清除干净。

夹具电极上粘附的熔渣及氧化物应清除干净。

焊前应把钢筋夹紧。2.2.5.7 夹渣

(1)、现象

焊缝中有非金属夹渣物,即为夹渣(图 2-14h)。

(2)、原因分析

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进行顶压,熔渣无法排出。

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

焊剂熔化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

预压力太小。

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气体渗入熔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3)、防治措施

应根据钢筋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

更换焊剂或加入一定比例的萤石,以增加熔渣的流动性。

适当增加顶压力。

焊前将钢筋端部 120mm 范围内铁锈和油污清除干净。2.2.5.8 成形不良

(1)、现象

接头成形不良,一种是焊包上翻,见图(2-14i);另一种是焊包下流,见图(2-14j)。

(2)、原因分析

焊接电流大,通电时间短,上钢筋熔化较多,如顶压时用力过大,上钢筋端头压入熔池较多,挤出的熔化金属容易上翻。

焊接过程中焊剂泄漏,熔化铁水失去约束,随焊剂泄漏下流。

(3)、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焊包上翻,应适当减小焊接电流或加长通电时间,加压时用力适当,不能过猛。

焊剂盒的下口及其间隙用石棉垫塞好,防止焊剂泄漏。

避免焊后过快回收焊剂。2.3 混凝土工程 2.3.1 露筋

(1)、现象

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2)、原因分析

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致使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面外露。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由于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或钢筋骨架绑扎不当,造成骨架外形尺寸偏大,局部抵触模板;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3)、预防措施

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

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如设计图中未注明时,可参照表 2-5 的要求执行

注:1.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棍凝土结构设计规 程》的规定.

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 10mm.3.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0mm:梁往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 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5mm。

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垫着,垫块与钢筋绑在一起却不能防止它向内侧倾倒,因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形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 3/4。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浇筑高度超过 2m,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离析。

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或带刀片的振动棒进行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踏或脱扣等应及时调直纠正。

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压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装,损坏梭角。

(4)、治理方法

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 1:2 或 1:2.5 无收缩加界面剂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露筋部位附近混凝土出现麻点的,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然后用砂浆抹平,为保证修复灰浆或砂浆与混凝土结合可靠,原混凝土面要用水冲洗、用铁刷子刷净,使表面没有粉尘、砂粒或残渣,并在表面保持湿润的情况下修补,重要受力部位的露筋应经过技术鉴定后,根据露筋严重程度采取措施补救,以封闭钢筋表面(采用树脂之类材料涂刷)防止其锈蚀为前提,影响构件受力性能的应对构件进行专门加固。2.3.2 缝隙、夹层

(1)、现象

混凝土内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2)、原因分析

施工缝或后浇缝带,未经接缝处理,将表面水泥浆膜和松动石子清除掉,或未将软弱混凝土层及杂物清除,并充分湿润,就继续浇筑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在施工间歇时,施工缝处掉入锯屑、泥土、木块、砖块等杂物,未认真检查清理或未清除干净,就浇混凝土,使施工缝处成层夹有杂物。

混凝土浇筑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下料,造成底层混凝土离析。

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密实:或浇筑混凝士接缝时,留搓或接搓时振捣不足。

柱头浇筑混凝土时,当间歇时间很长,常掉进杂物,未认真处理就浇筑上层柱常造成施工缝处形成夹层。

(3)、预防措施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处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

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 2m 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

在施工缝或后浇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浇筑柱、梁、楼板、墙、基础等,应连续进行,如间歇时间超过表 2-6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 1.2MPa 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注:当混凝土中接有促凝或缓凝型外加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如接缝时间超过表 2-6 规定的时间,可采取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方法是对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3)、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4)、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应铺一层水泥浆或浇 5~10cm 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 10~15cm 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良好接合,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使之密实。

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与抗拉强度关系如表 2-7 所列。

5)、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于清理杂物和冲洗。全部清理千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4)、治理方法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

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捣实,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2.3.3 缺棱掉角

(1)、现象

结构构件边角处或洞口直角边处,混凝土局部脱落,造成截面不规则,棱角缺损。

(2)、原因分析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造成混凝土脱水,强度降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冬期低温下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或混凝土边角受冻,造成拆模时掉角。

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模板未涂科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3)、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 1.2MPa 以上强度。

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时防止撞击棱角,运料时,通道处的棍凝土阳角,用角钢、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冬期混凝土浇筑完毕,应做好覆盖保温工作,防止受冻。

(4)、治理方法

较小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用钢丝刷刷干净,清水冲洗并充分湿润后,用 1:2 或 1:2.5 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整。

对较大的缺校掉角,可将不实的馄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然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士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灌捣实,并认真养护。2.3.4 混凝土裂缝

(1)、现象

混凝土底板浇筑完混凝土后出现裂缝。

混凝土楼板上表面在初凝时出现裂缝。

混凝土梁、板在拆模后发现下部出现裂缝。

混凝土墙体沿预留洞口部位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的种类繁多,裂缝出现的部位、原因、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深度各不相同,裂缝的性质也不一样。发现裂缝应首先请项目技术部门汇同甲方、监理对裂缝的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对可确定其性质为不涉及结构安全的可商议确定其处理方案,对于有可能涉及结构安全要请设计或裂缝方面的专家进行分析,以确定处理方案。

常见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A、底板等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不久后出现裂缝。

B、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特别是中午浇筑完混凝土后,经太阳暴晒,混凝土楼板面出现裂缝。

C、跨度大的梁,阳台、雨棚等悬挑结构,由于模板拆除过早,或由于抢进度施工荷载加载到结构上过早,造成混凝土构件出现裂缝。

D、由于钢筋错放、漏放造成的构件出现裂缝,如洞口附加筋、板角放射钢筋等。

(3)、预防措施

底板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要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从设计配筋,混凝土配合比,掺外加剂,控制施工入模温度,加强养护等方面预防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夏天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在混凝土初凝时二次压光,同时加强养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调整浇筑时间,避免高温天气。

执行签署拆模令制度,对强度没达到拆模要求的构件严禁提前拆模,控制施工荷载的加载。

严格执行三检制度,质量部门应加强对重要构件,重要部位的检查,发现问题坚决要求整改完成才允许浇筑混凝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放置钢筋,杜绝少放、漏放、错放等施工错误。

(4)、治理方法

发现裂缝后,首先要对裂缝进行分析,确定裂缝的性质后再进行处理。

对于某些细微的裂缝不会影响到使用,可以不用进行处理,有些细微的裂缝可以随时间推移自行愈合。

对于混凝土初凝时出现的裂缝可以通过二次压光的方法使裂缝愈合,之后加强养护。

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稳定和对结构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进裂缝的处理。

对于影响结构安全的裂缝,在请设计或专家考察后,另行商议确定处理方案,方法有,注浆、灌环氧树脂等,或进行结构加固,采用粘钢,碳纤维加固等。需出专项的结构加固方案,请专业的队伍进行施工。2.3.5 混凝土强度不足

(1)、现象

试块的试验报告不合格,混凝土强度等级没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结构验收时,回弹发现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没达到设计要求。

(2)、原因分析

混凝土没搅拌均匀,没有严格按配合比下料等。

试块制作问题,如取样后,制作试块时没有重新拌和,制作试块时没有振捣密实等。

施工时混凝土发生离析。

局部混凝土振捣时间过长,造成粗、细骨料分离,砂浆浮面,抽样回弹时发现局部混凝土强度不足。

(3)、预防措施

要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加强对配合比的控制,严格按配合比下料。

试块的制作要按规范要求取样、制作,注意制作前重新拌和及振捣密实。

浇筑混凝土时,高差超过两米要采用串筒进行浇筑。

混凝土振捣要遵循快插慢拔的原则,同一点的混凝土振捣时间不能过长,不能少振、漏振。

(4)、治理方法

出现试块的试验报告不合格的情况,可通过对结构进行回弹,对结果进行统计评定或非统计评定,评定结果合格的,可以不用对结构进行处理。

回弹中发现构件的强度不足的,通知设计单位对结构进行复算,看是否需采取加固措施。2.4 砌体工程 2.4.1 混水墙通缝

(1)、现象

砖层间竖缝相互搭接小于 25mm,出现错缝。

里外皮砖缺丁砖拉结,互不相咬,形成“两层皮”及周圈通天缝。

(2)、原因分析

主要是由于组砌方法错误造成的。

1)、碎砖集中使用,上下皮砖竖缝错不开,影响砌体整体强度

2)、砖柱采用包心砌法。

3)、打制七分砖数量不够,排砖满足不了内外砖墙竖缝相互搭砌的要求。

(3)、预防措施

应使操作者不但要掌握砖砌体组砌方法,同时还要懂得正确的组砌形式不单纯是为了美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传递荷载的需要。

为了节约,允许使用半砖头,但上下皮砖竖缝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四分之一砖长,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

不论清、混水砖墙,砖竖缝搭接长度均不得小于四分之一砖长,内外皮砖层最多隔三皮砖就应有一层丁砖拉结。

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2.4.2 砌砖留搓错误,接搓不严

(1)、现象

纵横墙交接处、转角处留直搓。

在 120mm 砖墙留阴搓或只放拉结筋不留搓。

构造柱不留大马牙搓,或留了大马牙搓上下不顺直,断面过小,搓口先进后退。

拉结筋长度、间距、数量不够,120mm 墙每道拉结筋只理一根。

接搓缝不平、不直、不通顺,塞砂浆不严实,接砖的上缝、竖缝透亮。

(2)、原因分析

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搓过多或随意留搓。

操作人员对留搓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习惯留直搓或留阴搓,图方便漏放拉结筋或拉结筋间距、数量不够。

退留搓方法不统一,使接搓砖的上部灰缝难塞严,平直度难控制,接搓部位不顺直。

(3)、预防措施

在做施工组织计划时,应统一安排施工留搓,尽量减少留搓部位,减少留搓洞口对墙体断面的削弱,以利于房屋整体性。

砖墙的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而必须留搓时,应砌成斜搓,斜搓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如留置斜搓有困难时,除转角外,也可留直搓,但必须砌成阳搓,并加设拉结筋,其数量为每半砖墙厚放置一根直径 6mm 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超过 500m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搓处算起,每边均不小于 500mm 长,其末端应有 90°弯钩,抗震设防地区不得留直搓。

非承重的隔墙与墙如不同时砌筋时,可子墙中引出阳搓,埋入拉结筋(构造与上述相同),但每道不少于两根。

如纵横墙均为承重墙,在丁字交接处留搓可在搓处下部(约三分之一接搓高)砌成斜搓,上部留成阳直搓,并按要求加设拉结钢筋。

墙与构造柱沿墙高每 500mm 设置 2φ6 水平拉结筋,每道不少于两根,每道伸入墙内不少于 lm,大马牙搓应选退后进,每一马牙搓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 30cm。

统一退搓留置方法,控制好退搓位置及垂直度、灰缝平直度,接搓时应先将搓口处砂浆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用大铲或瓦刀将接搓砖的上部灰缝塞严实。2.4.3 砌砖墙体裂缝

(1)、现象

在纵墙的两端,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发生的斜裂缝,其方向向沉降较大一边倾斜,由下向上发展。

在窗口墙的上下对角处成对的出现水平裂缝,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

纵墙中央的顶部和底层窗台处出现竖向裂缝,上宽下窄。

(2)、原因分析

主要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或水平剪力、集中荷载等,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3)、预防措施

设计上应合理设置沉降缝,并且应有足够宽度。沉降缝都应从基础开始将建筑物分成若干部分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和防止裂缝产生。

加强基础整体性,加强上部结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适当调整地基的不均匀下沉。

施工中注意不要把沉降缝浇在一起,要保证宽度符合设计要求,落入沉降缝内的砖头、木块、砂浆等杂物应及时清除。

砌体施工严格按规范规定留搓,加设拉结筋,提高砂浆饱满度,保证砖层间粘结,提高砌体抗剪强度。

地基软弱部位应按规定进行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对于墙体产生的裂缝应先做好观察工作,视裂缝性质及严重程度,由设计部门提出是否加固。

2.4.4 砌块排列不合理,组砌方法不对

(1)、现象

砌块上下皮竖缝搭接长度小于砌块高度的三分之一或 150mm,有断裂的砌块。

大于 3cm 的竖缝用同一强度等级的砂浆砌筑或用非整砖镶砌。

(2)、原因分析

没有绘制砌块排列图,或不按排列图施工,排列和砌筑时不分主次规格,随意排列。

图方便,不考虑组砌方法不对会给砌体强度带来损失,随意使用断裂砌块,利用碎砖镶砌,用同一强度等级砂浆砌筑。

(3)、预防措施

中型砌块在砌筑前,应根据建筑物平面和墙体情况绘制砌块排列图,尽量采用主规格砌筑,上下皮砌块错缝搭砌,纵横墙交错搭砌,保证砌体强度、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砌块上下皮错缝搭砌的长度控制在不小于砌块高的三分之一,也不应小于150mm,如个别排列不开,无法满足搭砌长度要求的,应按规定在水平灰缝内放置拉结筋或钢筋网片。

大于 30mm 的竖缝应用 C20 细石混凝土灌实,大于或等于 150mm 的竖缝用整砖镶砌,镶砌部位不应集中,应均匀分散布置,但墙角部位不得镶砖。

不准使用断裂的砌块。2.4.5 砌块灰缝砂浆不饱满

(1)、现象

水平灰缝砂浆疏松,不饱满。

竖缝有空心缝。

(2)、原因分析

砂浆用砂偏细,砂浆的施工配合比不准,和易性、保水性不好。

砌块砌筑前浇水量不足,湿润程度不够。

竖缝过小或灌缝不实,表面擦缝形成空心缝。

砌筑时铺灰过长,砂浆失水后松散。

(3)、预防措施

配制砂浆不用细砂或含泥量过高的砂,配合比计量应准确,一般稠度控制在5~7cm,应有良好的和易性、保水性,砂浆随拌随用,不准用隔夜砂桨,水泥砂浆在初凝前用完,混合砂浆在 4h 内用完。

混凝土空心砌块不宜过多浇水,但是粉煤灰硅酸盐密实砌块在砌筑前 1~2d要浇水或浸水充分湿润,按气候情况控制好砌块湿度,砌筑时应保持湿润。

灰缝应均匀,一般中型砌块灰缝 15~20mm,小型砌块为 10~12nmm,砌筑时随砌随用原浆勒缝,应密实。

铺灰不应过长,一般情况下密实砌块铺灰长度不应超过 3~4m,空心砌块铺灰长度不超过 2~3m。

2.4.6 砌块墙体裂缝

(1)、现象

圈梁底墙体水平裂缝。

内横墙和纵墙尽端阶梯形裂缝。

竖缝和底层窗台下有竖向裂缝。

砌块周边裂缝。

(2)、原因分析

砂浆强度低,粘结力差,水平灰缝抗剪强度差。

砌块表面有浮灰等污物没有处理干净,使砂浆与砌块之间的粘结力差。

砌块出广存放期不够,砌块体积收缩没有停止就砌筑,产生收缩裂缝。

砌块就位校正后,经碰动、撬动使周边产生裂缝。

砌筑时铺灰过长,砂浆失水后粘结力差。

砌块排列不合理,上下二皮砌块竖缝搭砌小于砌块高的三分之一或 150mm的,没有在水平灰缝中按规定加拉结筋或钢筋网片。

墙体、圈梁、楼板之间纵横墙相交处无可靠连接,砌块墙与砖墙咬搓不好。

砌体顶层在浇圈梁前没有将垃圾清理干净,没有浇水湿润。

砌块体积大灰缝小,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易在砌体中出现阶梯形裂缝‘

(3)、防措施

配制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设计配合比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砂浆稠度控制在 5~7cm,施工配合比必须准确,保证砂架强度雄妇设计要求。

不准使用刚出厂的“热砌块”,砌块出厂存放 30d 以上,待砌块收缩基本稳定后再使用。

砌筑前应清除砌块表面污物,保持砌块湿润。

纵横墙相交处,按砌块模数字,一般每隔二皮加一道 2φ6 水平拉结筋或网片(间距控制在 800mm 左右)。

设计上考虑采取一些增强房屋整体刚度的措施,如窗洞口处加设水平钢筋;在房屋四周大角、楼梯间角等处,沿房屋全高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将基础、各层圈梁连成整体;对五层及五层以上的小砌块、空心砌块建筑,应沿墙每隔二皮砌块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与构造柱连接的拉结钢筋等。

按规定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内不得留有砖、木、垃圾等硬物。2.4.7 砌筑砂浆强度不足

(1)、现象

砂浆试块的试验报告不合格,强度等级没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由于砂浆强度低,粘结力差,使砌体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没有严格按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拌制砂浆,较凝材料不足。

拌制的砂浆和易性、保水性、稠度不符合要求。

水泥等原材料不合格。

砌块出广存放期不够,砌块体积收缩没有停止就砌筑,产生收缩裂缝。

砌块就位校正后,经碰动、撬动使周边产生裂缝。

砌筑时铺灰过长,砂浆失水后粘结力差。

砌块排列不合理,上下二皮砌块竖缝搭砌小于砌块高的三分之一或 150mm的,没有在水平灰缝中按规定加拉结筋或钢筋网片。

墙体、圈梁、楼板之间纵横墙相交处无可靠连接,砌块墙与砖墙咬搓不好。

砌体顶层在浇圈梁前没有将垃圾清理干净,没有浇水湿润。

砌块体积大灰缝小,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易在砌体中出现阶梯形裂缝‘

(3)、防措施

配制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设计配合比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砂浆稠度控制在 5~7cm,施工配合比必须准确,保证砂架强度雄妇设计要求。

不准使用刚出厂的“热砌块”,砌块出厂存放 30d 以上,待砌块收缩基本稳定后再使用。

砌筑前应清除砌块表面污物,保持砌块湿润。

纵横墙相交处,按砌块模数字,一般每隔二皮加一道 2φ6 水平拉结筋或网片(间距控制在 800mm 左右)。

设计上考虑采取一些增强房屋整体刚度的措施,如窗洞口处加设水平钢筋;在房屋四周大角、楼梯间角等处,沿房屋全高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将基础、各层圈梁连成整体;对五层及五层以上的小砌块、空心砌块建筑,应沿墙每隔二 皮砌块在水平灰缝内设置与构造柱连接的拉结钢筋等。

按规定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内不得留有砖、木、垃圾等硬物。2.4.7 砌筑砂浆强度不足

(1)、现象

砂浆试块的试验报告不合格,强度等级没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由于砂浆强度低,粘结力差,使砌体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没有严格按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拌制砂浆,较凝材料不足。

拌制的砂浆和易性、保水性、稠度不符合要求。

篇3: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1.1 C FG桩基施工中出现的质量缺陷

馨泰小区10号楼系十三层框架结构, 桩基础采用CFG灌注桩。当桩基施工完后, 进行桩头清理时发现, 有的桩头过深, 未达到设计标高, 有的未找到桩头, 有的桩头位移, 经小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 结果如下。

严重串孔桩:共11根已无法接桩;严重缺陷桩:设计标高以下两m左右桩共3根, 另6m处严重缺陷桩一根;断桩:浅层断桩共6根。虽桩身完整, 但桩径不足:如桩直径设计400mm而实测300mm;330mm;340mm各一根。

1.2 质量缺陷成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 经现场实地踏勘, 原因如下。

一是桩严重串孔原因, 二是桩身混凝土浅层疏松碎裂原因, 三是浅层脆断原因, 四是缩径原因。

2 CFG桩基质量缺陷的处理

根据本楼的低应度检测报告, 对其中严重串孔的桩, 按原桩图补桩, 首先对其原桩孔用1∶1砂石级配回填, 分步夯实后再补桩。对桩顶实际标高, 低于桩顶设计标高2.5m以内的一二类桩, 采用接桩至设计桩顶标高, 处理时需保护好桩间土。对桩体以外部分, 用1∶1砂石级配回填, 夯实至设计桩顶标高, 见图1 (要求边提套筒边夯实, 严防侧歪) 。

对现桩顶实际标高低于设计标高2.5m以下的一二类桩, 包括断桩者, 采用按新桩位图补桩处理, 做法见图2。

对现桩顶实际标高低于设计桩顶标高2.5 m以下的桩孔, 包括严重串孔桩, 其原桩孔周围用1∶1砂石级配分步夯填, 虚铺300厚, 木夯夯实5遍见图2。

3 CFG桩基质量缺陷处理方案的实施

3.1 接桩处理

依据处理方案, 桩头接桩部分用C20混凝土, 采用620mm直径铁皮套筒, 接至设计标高, 步骤如下:

步骤一:桩头剔至密实处, 清理桩头浮土, 并报验。步骤二:隐验合格后, 桩四周填1∶1级配砂石至桩头下30mm~50mm分步木夯夯实。步骤三:安放模板, 用8#铅丝固定, 清水湿润桩头。步骤四:桩头满刷1∶0.5素水泥浆一道, 随后模板外侧边填级配砂石边浇灌混凝土每300mm~500mm, 插捣25次。步骤五:用木夯夯实模板外侧砂石, 每150mm夯实一次, 缓慢提起模板200mm~4 0 0 m m, 保证桩身垂直, 模板埋深保持200mm, 重复以上工序至混凝土面达设计标高。步骤六:提出模板进行下个桩头施工。步骤七:每班留试块2组。步骤八:当混凝土龄期达4天后, 可进行低应变检测, 用振捣棒振实桩外侧级配砂石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达设计强度后可进行桩静载荷试验。

3.2 补桩处理方法

按所补桩位, 对补桩作业场地用素土回填500mm后压实, 然后测放桩位, 用长螺旋钻机按设计要求依次进行补桩施工。施工完成后, 人工清土至设计标高, 剔桩头至设计标高。

4 处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检查

(1) 对2.5m以上桩接桩检测6根, 结果桩所在位置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小于250kN, 单桩竖向承载力为810kN。 (2) 对2.5m以下桩补桩处理后进行检测, 结果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900kN, 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 认为本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4,5]。本工程按此方式补强处理后, 自施工到竣工历时360天, 至今已使用二年, 情况良好。

5 结语

经过馨泰小区10号楼CFG桩质量缺陷的探讨研究及实施, 我们应总结如下经验并遵照执行:

篇4: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关键词:T梁预制施工 外观质量控制 缺陷处理

中图分类号:U445.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047-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桥梁工程项目的新建和发展,桥梁工程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路与路之间、两岸之间最重要的交通渠道。而在桥梁工程中,T梁预制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时候如果施工没有达到相关标准规范,桥梁混凝乳表面就是出现明显的瑕疵,影响整个桥梁混凝土结构外观。因此,加强对T梁预制的缺陷处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确保T梁施工质量,进而确保整个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

1 T梁预制施工外观质量问题及原因

1.1 麻面和蜂窝问题

麻面主要是指T梁预制施工中,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够光滑,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施工材料配合比例不是很合理,原始材料中含有砂子、石子,或者是水泥和水撇和比例不够科学,造成砂浆少、石子多,如果施工中使用这种材料,必然会导致外观上出现麻面的现象。

1.2 混凝土结构气泡

混凝土结构气泡主要是由于在施工中,混凝土搅拌不够均匀,或是搅拌时间不够,水和水泥没有充分融合,导致混凝土施工中和易性比较差,振捣不够密室造成的原因。这种问题会直接影响外观结构,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和控制,会直接影响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

1.3 表面水纹问题

表面水纹是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下料作业不够合理,没有分层下料,进而导致混凝土施工时,其表面就会出现水纹现象,这种问题也会影响T梁施工外观质量。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就会出现裂缝或者断裂等现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分布比较密集,使用的石子颗粒比较粗,导致在浇筑过程中马蹄上口斜面排气困难,变截面钢筋,波纹管密集,受到混凝土钢筋应力的影响,混凝土商砼振捣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在T梁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技术人员要注重施工技术控制,针对常见的施工技术问题,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2 T梁预制施工外观质量控制和缺陷处理措施

2.1 混凝土配制质量控制

T梁预制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材料的配合比例对施工外观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提升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很关键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混凝土配置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并且利用根据初次压水试验确定混凝土的稀释程度。一般可以使用小料、大料两种配比的砼,前两斗砼使用小料搅拌,水平分层浇筑马蹄部分,在搅拌过程中配合振捣器振捣,避免混凝土干涸,而导致混凝土浆液出现结团现象。同时还要采用先进的搅拌机具,在配制过程中要对构件角点和相结合部分进行反复检查,特别注意振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劳动力振捣,人工插捣这种方式能确保砼在振捣过程中不会出现空隙,在T梁预制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总用。此外,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该要掺加高效减水剂,确保砼的流动性能,使之能满满足施工需求,在砼运输、浇筑的每一个环节中,应该要针对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标准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和施工方法,一定要确保砼不会出现离析现象。

2.2 蜂窝麻面缺陷质量控制

蜂窝麻面是T梁预制施工中最为常见的外观质量问题,针对这种问题一般在施工时砼搅拌的时间应该为1~2 min,并且还要遵循一定的振捣规律,在振动棒插入直到拔出来前,这段时间应该控制在20 s,20 s时间是最佳的处理时间,插入下层5~100 mm,振捣范围不能超过振捣半径的1.5倍。并且为了施工时,能确保表面的平整和光滑,振捣工作人员一定要注意观察混凝土施工浆液的变化情况,振捣材料直到表面平坦泛浆、不会出现气泡,浆液中无明显沉淀物,这时为最佳的振捣状态。振捣过程中,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砼的工作度相适应,振捣工人必须要严格按照振捣操作流程和作业规范,尤其要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各部位的振捣,严格执行带浆下料和赶浆法振捣,振捣时间不能过久,但是也不能太短,振捣时间一般是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现场观察浆液的振捣情况,当发现浆液已经呈融合状态时,并且混凝土浆液中没有明显的结团状物体,这时就可以停止振捣,在砼运输过程中,可以轻度滚动,避免混凝土浆液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凝固现象。

2.3 浇筑施工质量控制

T梁预制施工中,在浇筑阶段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浇筑必须要符合相关标准规范,一般在浇筑过程中适合采用分层浇筑法,并且要严格控制每层的浇筑厚度,每一层浇筑的厚度不能超过15 cm,混凝土浇筑管道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有助于排气和排水。如果在振捣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直接使用附着式高频振动器结合人工插捣的方式进行振实。此外,在浇筑时不论哪种模型,在浇筑前一定要施水,确保湿润性,但是不能积水,浇筑前应该检查模板拼缝,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针对经常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部分采取防控措施,在可能出现漏浆的裂缝中,将裂缝堵住,避免后期出现外观上的质量问题。浇筑前检查模板湿润性是很重要的工作,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请专拣检查模板质量情况,并且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间。

2.4 裂缝防控措施

T梁预制施工中,外观质量不达标中,裂缝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质量问题,针对裂缝问题,首先应该要控制原材料,选用收缩小、放热小的水泥品种,控制水泥的安定性。其次要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材料,控制水与水灰的混合比例,惨人适量减少剂和掺和料,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放热量,避免过多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从而导致T梁预制施工出现裂缝问题。同时,要十分重视养护工作,养护工作人员必须要十分细心,注意加强养护,一般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个工作日,在养护期间工作人员还要根据混凝土预制板的湿润情况,定期给予施水,保持湿润性,但是不能积水。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最终确保T梁预制施工外观质量,避免出现缺陷问题。

3 结语

综上所述,T梁预制施工中影响外观质量的原因有很多,而一般常见的外观质量问题,如麻面、气泡、水纹、蜂窝等现象,造成这些外观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混凝土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材料配合比例不够合理,其中含有大量的砂、石子,在掺和混凝土浆液时,水和水泥灰的配合比例失衡,进而导致在施工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注重材料配合比例,并且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要求,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确保浇筑前的洁净、浇筑时的湿润以及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只有这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T梁施工外观质量,避免出现缺陷问题,确保整个工程的使用周期。

参考文献

[1]邱定松.T梁预制施工外观质量控制及缺陷处理[J].城市建筑,2012(27).

[2]梁艳华.库普河大桥T梁预制的质量控制和外观缺陷处理探讨[J].科学之友,2009(8).

[3]张磊.T梁预制施工外观质量控制及缺陷处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0).

[4]丁国娟.T梁的质量控制和外观缺陷处理探讨[J].山西建筑,2009(19).

[5]蒋登辉.T梁预制施工外观质量控制及缺陷处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6).

篇5: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中铁十八局集团洛湛铁路工程指挥部 贾建有

【摘 要】 为了克服钻孔灌注桩存在的质量缺陷,在钻孔灌注桩成桩后,采用高压注浆泵经预埋注浆管注入水泥浆液,通过浆液的劈裂、填充、压密、固结等作用,从而提高桩基侧摩擦力和端承载力。

【关键词】 灌注桩 压力注浆 施工工艺 工程概况

洛湛铁路YQ9标段大河三线大桥,跨度为3(12×32m),全长409.81m,设计钻孔桩共计157根,该工程正在施工之中,其中7号墩设计桩基础共12根,单桩长度19m,已施工完毕。其线路左侧桩基经柳洲铁路局桩基检测中心检测,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工程桩承载力偏低的原因

对工程桩静载、动测和取芯检测结果分析,造成工程桩单桩承载力偏低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桩底持力层力学性能不良、强度低。

2.2 施工对桩周土体扰动产生应力释放降低了桩端和桩侧土体强度,地下水对桩周土体的水泡软化作用又进一步加剧其强度降低。

2.3 桩护壁与桩周土体之间空隙影响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2.4 施工中现场管理和技术水平低造成桩底沉碴和桩身离析对单桩承载力影响。2.5 桩底没有置于持力层上。3 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机理分析 3.1 改善持力层条件、提高桩的端承力

灌注桩成孔中,对桩周土扰动降低了桩端土体强度,水的水泡软化作用又进一步加剧其强度降低。桩端注浆通过渗透、劈裂和挤密作用使桩端持力层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浆液和土的结石体,从而改善持力层的物理力学性能,恢复和提高了持力层土体强度。

桩底沉碴的存在因其强度低严重影响端承力的发挥。桩端注浆通过浆液对沉碴的置换、挤密和固结作用改善或消除桩底沉碴对端承力发挥的不良影响。试验证实,桩端注浆使桩的端承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3.2 大幅提高桩侧摩阻力

钻孔灌注桩桩周泥皮和人工挖孔桩护壁与桩周土体间空隙降低了桩侧摩阻力。桩端注浆在压力作用下,浆液从桩端沿桩侧向上,通过渗透、劈裂、充填、挤密和胶结作用,对桩周泥皮置换和空隙充填,在桩周形成脉状结石体,如同树根植入土中,从而使桩侧摩阻力大幅度提高。

3.3 改善持力层受力状态和荷载传递性能

桩端注浆通过渗透、劈裂、挤密和胶结作用形成桩端扩大头增大了桩端受力面积,并且注浆对持力层加固又改善其受力状态。施工工艺

4.1 桩端注浆工艺流程

①造孔→②高压水洗孔→③注浆管埋设→④压水试验→⑤制浆→⑥注浆→⑦达到设计予定注浆量和终压→⑧封孔→⑨检验。若检验合格,结束该桩补强加固。若不合格,重复①→⑨步骤直至合格为止。4.2 施工方法

4.2.1 钻孔:根据设计要求,对准孔位,根据不同入射角度钻进,要求孔位偏差不大于2cm,入射角度偏差不大于1°。

4.2.2 注浆管埋设

桩端注浆处理灌注桩需在桩中心造一注浆孔直至桩端持力层一定深度,然后埋入注浆管至孔底,并封闭孔口一定范围注浆管与孔之间空隙。

4.2.3 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不仅起到疏通注浆通道的作用,而且注浆设计的有关参数也应根据压水试验结果做相应调整。

4.2.4 浆液

采用32.5普硅水泥与水搅拌制成水泥浆液,水灰比1:0.6,平均单桩注浆量、水泥用量根据具体工程特点确定。

4.2.5 注浆

灌浆应连续进行,压力采用从小到大逐级增加的原则。注浆压力0.3~0.5Mpa。在桩端注浆中,浆液浓度经历了由稀浆向浓浆变化的过程。稀浆渗透性强可扩大桩端注浆加固范围,浓浆有利于提高桩端注浆加固区强度。

4.2.6 拔出注浆管,封堵注浆孔:采用粘土或其他材料封堵注浆孔,防止浆液流失。

4.2.7 冲洗注浆管:注浆完毕,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注浆管,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废水,搞好清洁工作。

4.2.8 转入下一孔位施工。

4.3 注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桩端注浆压力随注浆进展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变化规律。若注浆过程中压力突然急剧下降,表明发生冒浆或漏浆现象,应在浆液中加入相应的添加剂和采取间歇灌浆措施以确保桩端注浆效果。压力注浆施工特点

压力注浆法从施工方法、加固质量和适用范围等方面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相比,有其独到之处,其主要特点如下:

5.1 施工简便。通过高压胶管连接预埋注浆管与高压泵,泵吸已拌制的水泥浆液至桩底,固结后在桩端形成“梨形体”,增加了桩端的承压面积。

5.2 设备简单。由高压胶管、压浆器、搅拌机、高压胶管等组成,体积小,机动性强,占地小,操作简单,能在低矮、狭窄的现场施工。

5.3 料广价廉。压浆的浆液以水泥为主,还可以加入适当的粉煤灰降低注浆材料技术,亦可加入外加剂达到抗冻、高强等效果。

5.4 技术新、噪音小、速度快、效益高。6 工程质量措施

6.1 钻孔施工:开钻前,严格按照施工布置图,布好孔位。钻机定位要准确,开钻前的钻头点位与布孔点之距相差不得大于2cm,钻杆度不得大于1°。

6.2 配料:采用准确的计量工具,严格按照设计配方配料施工。6.3 注浆:注浆一定要按程序施工,每段进浆要准确,注浆压力 一定要严格控制在0.3~0.5MPa,专人操作。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溢浆,应立即停止注浆,每段注浆量应严格按设计进行,跑浆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6.4 注浆完成后,应采用措施保证注浆不溢浆跑浆。6.5 每道工序均要安排专人,负责每道工序的操作记录。7 安全措施

7.1 建立健全各种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现场交接制度。7.2 钻机注浆泵及高压管路必须试运转,确认机械性能和各种阀门管路,压力表完好后,方准施工。

7.3 每次注浆前,要认真检查安全阀、压力表的灵敏度,并调整到规定注浆压力位置。

7.4 安装高压管路和泵头各部件时,各丝扣的联接必须拧紧,确保联接完好。

7.5 注浆过程中,禁止现场人员在注浆孔附近停留,防止密封胶冲式阀门破裂伤人。

7.6 注浆时不得随意停水停电,必要时必须事先通知,待注浆完成并冲洗后方可停水停电。

7.7 注浆施工期间,必须有专门机电修理工,以便出现机械和电器故障时能及时处理。

7.8 注浆现场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劳保用品,方可进行注浆施工。结论

8.1 实践证明,桩端注浆在桩基加固处理、提高桩基综合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量方面不失为一种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方法。

篇6:施工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专项处理方案

一、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泉州晋江220kV洋埭变电站工程地下室剪力墙交接及生产综合楼1#和2#楼柱交接、楼板反梁、楼梯处部分漏浆导致蜂窝、麻面及较深孔洞,还有部分由于拆模不当至柱、梁边角破损等缺陷整改。

二、编制依据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 10-2011 《混凝土裂缝修补灌浆材料技术条件》JG/T 333-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基建质量〔2010〕19号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质量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12-2014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技术管理规定》国网(基建/2)174-2014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6-2014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国网(基建/3)187-2014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

(一):施工工艺示范手册》(2011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

(三):工艺标准库》(2012版)《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

(四):典型施工方法》(2012版)工程涉及的主要国家或行业规范、标准、规程、图集、地方标准、法规图集

三、作业流程

采取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修补,施工流程为:旧混凝土凿毛→用清水冲洗饱和→支模→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修补→养护,具体为:

3.1首先对待修补部位的松散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伤结构钢筋。3.2对凿除部位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

3.3进行支模,要求模板支设牢固,并留设浇筑口和清理口,确保支模时的垃圾能清理干净。清理后及时封堵清理口。

3.4对修补处涂刷一层水泥浆进行界面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3.5 采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进行浇筑修补,用钢筋仔细捣实。

3.6 砂浆或混凝土终凝后拆模,加强洒水养护,避免新旧混凝土结合处开裂。

四、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质量控制要点 4.1 施工准备 4.1.1 人员配备

施工人员根据缺陷存在的数量及部位,由施工员合理安排。

要求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防止漏浆。

模板涂模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砼振捣必须落实到人,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4.3 混凝土蜂窝

4.3.1 现场现象

现场部分柱、剪力墙底部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4.3.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末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2)、未按操作规程浇注砼,下料不当或下料自由倾落高度过大,造成骨料分离。3)、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4)、模板孔隙不严密,或模板稳定性不足,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水泥浆流失。

4.3.3 整改处理方案

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钢丝刷加水刷洗干净,充分湿润后凉干(内湿外干),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修补(为保证混凝土表面颜色一致,要求水泥采用与商品混凝土同品牌、同批次的水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碎石和薄弱松散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凉干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对较深的蜂窝,清除困难时,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再放水泥砂浆,把蜂窝中的石子包裹起来,填满缝隙结成整体,必要时可进行水泥灌浆处理,并加强养护。

4.3.4 防治措施

1)、保证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发现缝隙大时要及时修补,防止漏浆;木模板要充分浇水湿润;浇筑前要清除干净表面灰浆等脏物,并刷好脱模剂。

2)、混凝土应拌合充分均匀,颜色一致,宜采用减水剂。

3)、控制好下料,保证混凝土浇筋时不产生离析,现场混凝土浇筑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5)、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4.5 混凝土柱缺楞少角 4.5.1 现场现象

现场部分柱、剪力墙在拆模后发现柱边缺楞少角。

4.5.2 原因分析

1)、浇筑前模板内未清理干净,有小木块、模板等杂物掉入。2)、木模板湿润不够,吸水粘结,在拆模时带出棱角。

3)、过早拆模,混凝土未达到足够的强度,拆模时用力过猛、过急,碰坏棱角。4)、混凝土成品未保护好,在后期施工被破坏。4.5.3 整改处理方案

先将缺楞少角处松动的碎石和薄弱松散颗粒剔除,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润,凉干后支模,模板安装必须横平竖直,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或者混凝土浆仔细填塞捣实,修补完后要适时浇水养护,注意成品保护。4.5.4 防治措施

1)、在浇砼前先清理干净模板内和垫层上的杂物,对于梁里面采用长钳子或者火钳清理。2)、在柱模底部留设清理口,确保支模时的垃圾能清理干净,清理后及时封堵清理口。3)、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浆。

4)、拆除柱模板时,混凝土也具有足够的强度;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5)、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时,混凝土阳角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五、修补后的检查

各项整改工作应组织技术经验较丰富、工作责任性强的工人进行修补,并随时接受项目部、监理部的认可和检查,确保100%达到修补要求,不得再发生一次较明显的质量缺陷,保证本次修补质量。

上一篇:在全县2011年医保工作总结暨2012年城乡居民医保筹资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区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