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因缘感悟随笔:因缘

2024-05-07

浅谈因缘感悟随笔:因缘(精选12篇)

篇1:浅谈因缘感悟随笔:因缘

因缘

世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每件事情,都是宇宙合力完成的,你的一举一动,既有其因,也有其果。你无需要向世人证明你在改变世界:你在,你就在改变世界;你不在,你也在改变着世界。

宇宙中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也不会减弱分毫。事物会流转,变化,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但宇宙整体是守恒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或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或联系紧密,或联系松散;或是并行关系,或是顺承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会牵引其他事物的变化,层层推动,进而搅动宇宙的变化。

为什么说一念起,万念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因为我们的念头,会转化为行动,世界会响应你的行动。

把杂念转变成愿力,单纯如一,精进不殆,其影响不可估量。

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每件事情成与败,每个组织的合与分,每段恋情的聚与散,都有其因果。因果循环,便是轮回。

世界轮回,不是说发生过的要再发生一遍,而是有了因就有果,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人在里面晕头转向,痴心妄想。

所以佛说要不入轮回,不入因果。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你会遇到那些你喜欢的人,你的同类,因为你自己就在寻找,等待,你没有错过任何人,一切错过的,也都有其因果。

怎样用平常心去看待世间的生灭,爱恨,贪嗔痴,颠倒妄想,聚散,成败,这是个问题,也是种智慧。看透了,看懂了,便得自在;看不透,拎不清,便生烦恼。

我们理解这些道理,但生活中还是会生怨念、痴迷,大抵是因为我们业力太重,累世习性太深,要瞬间拔除,殊为不易。虽不易,也要努力。

佛说: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篇2:浅谈因缘感悟随笔:因缘

2. 世间的事情都有前后因缘。

3. 同轮十二因缘是由圆满六因六果而感果的。

4. 因缘里头要是没有果的话,它怎么会从缘出呢?我们一般人都讲一切法生,一切法有。

5. 从花和佛菩萨的密切因缘中,我们看到花的「清净佛心」。

6. 有木头的因缘才有讲台,讲台是空的,仅仅是个假名,般若讲「性空」。

7. 因缘果报是整合不能分割的,是不能用边见.成见执取的。

8.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从因缘空也可说,从对待空也可说。

9. 如能掌握了因果及因缘的精义,便是掌握了整个佛教的教义。

10. 佛陀说法需要有大因缘。

11. 求佛道的人从根本上来说先要广泛学习诸法因缘,明了因缘果报,信心就会坚固。

12. 苦集灭道无所有,十二因缘无所有,六度无所有,佛的四无所畏无所有,佛的十力无所有,佛的十八不共法无所有。

13. 了知总的因果缘起或粗细分缘起之义,尤其通达个别的十二因缘的染净因果实属必要。

14. 因缘有四种:因缘第一;次第缘第二;缘缘,也称为所缘缘第三;增上缘第四。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15. 因缘不破,因为因缘是有为法,有为法破了,无为也破,无为有为真破了,叫归入断灭,所以它不破因。

16. 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没有一切法,我们说一切法空。

17. 因缘差一点,事物的境相都会层层衍变。

18. 因缘也包括有疏的.也有亲的。

19. 如以下一世感得投生为人道的胎生而言,是随著业习气,依因缘成熟,从中阴的最后边际心,最初投入父精母血时的结生心识,就称为果位识。

篇3:因缘与福报

护眼色:绿 橙 棕 黑 字体:粗体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1-11-26 23:16:33 繁體版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登上《扬州讲坛》,主讲《因缘与福报》。纵横政坛多年的他,解读世间百态。在吴伯雄讲演后,星云大师、周立波、钱文忠先后登台,给观众们奉上了一场精神盛宴。

我是佛光山的弟子,师父说过,70岁以后就可以坐下来讲。扬州的父老兄弟姐妹们,大家好。我来到这里,压力很大,今天不能讲佛,因为师父在,不能班门弄斧;又不能讲学术,因为之前有很多大学者在这里讲学。所以,我就讲讲70多年的成长。

谈扬州:愿为扬州赴台推介作见证

扬州,是一座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城市,这里走出了鉴真法师。我3天前参观了上海世博会,看了中国馆、日本馆。在日本馆内,就是强调中日文化交流,当然会提到鉴真,他东渡日本,对于日本的文化、艺术、医药,都有很深的影响。

我去过日本的奈良,那里有昭提寺,就是宣扬他的事迹。在我看来,扬州的文化气质,超过奈良,很多地方都值得一看。扬州应该多到台湾去作推介,宣传“2日游”、“3日游”,如果成行,我愿意来到现场,作一个见证。

谈星云大师:全家都和大师结缘

鉴真大师之后,扬州又出了星云大师,这些年来,星云大师“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在全世界都有很深的影响。

我去过巴西,佛光山就建立了一所寺庙,里面还收容了很多穷苦的孩子;在马来西亚,星云大师在当地也很有影响;星云大师还在南非建立了非洲最大的寺庙:南华寺,里面有很多黑人法师在一起传教;我到美国的时候,在旧金山、洛杉矶、拉斯维加斯,都有星云大师的道场„„

星云大师不遗余力地宣传人间佛教,我就跟随在他之后。星云大师大我12岁,还在为理想奋斗,这种精神令我非常折服。

我的全家,都和星云大师结缘。我祖籍福建,来到台湾后,我已经是第4代。“二战”结束后,星云大师来到台湾,当时他没有“入台证”,如果被抓住就会很麻烦。好在,星云大师遇见了当地的警民协会理事长,他看星云大师很有慧根,就帮他去报户口,这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这位理事长平时胆不大,却做了一件很大胆的事情,他是我爸吴鸿麟。所以说,我父亲是第一代佛光人,我是第二代,我的孩子是第三代,孙子是第四代。

谈佛性:要常有忏悔之心

小时候,每天都要烧香拜佛,开始是仪式性的,到了后来就成了习惯。慢慢面对佛教,你会有所感触。上学的时候,有时候在考试前夕没有准备好。出门前,父亲说你去拜下佛,拜佛时内心就不安,觉得不能作弊。如今面对佛像,经常问自己,佛说要慈悲,那么我的慈悲有多少?还有哪些事做得不慈悲?佛说要智慧,那么我的智慧有多少?还有哪些事做得不智慧?礼佛,时常提醒自己的内心,要常有忏悔之心。

星云大师说:“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你这样做下去,自然而然就有了佛性,每天佛性都在增长。星云大师曾教我,大喊:“我就是佛”,这样其实就是自我勉励,一直激励自己,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谈佛法:有佛法自有办法

佛光山这么多年来,没有得到政府一分钱的资助,但是却做成了很多功德无量的事情。但凡有地方发生灾难,佛光山的弟子们肯定会来到现场,救助灾民,提供无偿的服务。

星云大师对我说,佛光山要修建世界上最大的佛陀纪念馆。我问他,钱从哪来?星云大师说,我也不知道钱从哪来,但是并不担心,因为有佛法,自有办法。

从无到有,星云大师能够号召很多人认同自己的理想,四处办学,每一点都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我也在尽自己的力量帮他推进,还有很多人都参与了进来。

谈信念:对错往往在一念之间

对与错,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我担任过台北市市长,我曾经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市民的公德心。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安排了很多赏月的好地方,第二天一看,真是惨不忍睹,到处都是瓜果皮屑,我就很生气。

但是,同样的一批人,在佛光山上参加活动,几万人齐聚散去,地上连一片纸屑、烟头都没有。我就对警察说,小心你们都会失业。因为事实证明,这些市民的公德心都很高,犯罪率都很低。所以说,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父母、学校的教育,宗教的教育力量也不容小视。

我有个朋友,很怕坐飞机,一上飞机就脸色不对。我就不一样,坐飞机可以欣赏山脉起伏,云彩变化,多么美好的景色,这就是一念之间。

谈平等:人人都需平等心

每个人都要有平等心,并且尽力去帮助别人。在佛光山,我有位朋友来,我的师姐给他倒茶。我朋友说,你的师姐很面熟,很像一位大企业董事长的太太。我说是的,但在佛光山没有高下,每个人都有平等心,每个人都会尽主人职责。

还有次在台北,来了个日本观光团,恰好几位懂日语的法师都出去了。我就用手势搭配着日语和他们交流,有位太太想去洗手间,我也指引了道路。后来,她知道我的身份后,连连说不好意思。我说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只是义工。

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弱势群体,大家应该尽可能去帮助他们。我经常对一些有钱人说,只有社会上没有太大的不平,没有人生活过于艰难,你们的财富才有保障。群策群力帮助别人,是所有人的共同责任。

谈名利:财富的使用权更有意义

我33岁时,担任桃源县县长,现在是我的儿子,以前是我的父亲。我经常对儿子说,得到这么多民众的支持,一定要心存感恩。

星云大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比如说在财富的观念上。在他的登记簿上,没有一片土地是属于他的,他的银行户口里,也只有一些零用钱,但是他可以号召很多人。身体健康,夫妻和睦,子女奋进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我也认识一些企业家,因为太有钱,所以去世后,子女们争夺财产,水火不容,正所谓“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子女上公堂”。这样的财富,再多也没有意义。

在我看来,财富的使用权比所有权更重要,也更为轻松。一座城市,拥有好的公共设施,能让公众们使用,就很有意义。如果你一出家门,到处路都不平,卫生也很脏乱,这样的财富使用权肯定不行。扬州的环境都很美,生活在这里的人,财富使用权非常丰富。

谈交流:“同”去化解“异”

两岸关系往和平的方向发展,老百姓的福祉最为重要。现在大陆来到台湾的观光客,每年有数百万人。台湾民众来到上海看世博会的,超过300万人,交流多了,隔阂就少了。求同存异,同的多了,就化解异了。

现在两岸实现直航了,扬州也快要有机场了,我很希望扬州能够有一个直航点,可以直飞台湾。

星云大师:和平才能强大

我今天来到扬州,本来是替讲座致词的,但是开始没有安排我讲话。(全场笑声)他一直在说我的好话,所以轮到我讲他,怎么能不讲好话?(全场笑声)

我23岁来到台湾,幸好得到吴鸿麟的帮助,最终才顺利报了户口。现在呢,大陆人认为我是台湾来的和尚,台湾人认为我是外省人,我很可怜,没有人要,所以我就自己想,那干脆做个地球人,地球会要我。(全场笑声)

中国人说叶落归根,长江、黄河,滋养了中国人,台湾也是中国的一块土地,和平才能强大。

吴伯雄说自己担任过很多职务,一生做了很多“长”,但是总要下台的,但是做佛光人,就永远不会下台。

他刚才说,希望台湾民众来扬州“2日游”、“3日游”,我说希望他们移居来扬州。(全场掌声)

周立波:学会让自己快乐

我今天一天都忐忑不安,因为做梦也没有做的事情居然发生了,还能坐在他们刚坐过的椅子上,感受到他们的余温。这要感谢我的师兄钱文忠,是他引领我来到大师身边。

我经常想,什么是不开心,人为什么会不开心。我是“60后”,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在30年前,几乎什么都没有,而现在则什么都有了,其实我们不要害怕失去,因为以前原本就一无所有,学会让自己快乐。

有前辈说我很聪明,但是没有城府,我仿佛是用所有的聪明才智来证明自己的愚蠢。(全场笑声)可是人为什么要有城府,心口不一,强颜欢笑,那是会憋出病来的。我宁愿去相信一个人,也不愿意去猜忌一个人,因为相信只需要一秒钟,而怀疑则需要一辈子。(全场掌声)

钱文忠:富而好礼

我师弟不是佛光山人,所以不必遵循师父所说,“年过七十才能坐下讲。”(全场笑声)但是我必须要站着讲。

扬州很了不起,出了两位在人类历史上精神领域的导师级人物:鉴真大师和星云大师,他们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全场掌声)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很快,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但是人的内心不一定宁静。以前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以GDP为标准,现在才知道,GDP不过是手段,不是目标。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到每一个人都是和谐的。富而好礼,这样的社会才能和谐。

篇4:佛家禅语因缘

2. 对待因缘方有果法,对待果法方有因缘,它成立的焦点在「对待」。

3. 十二入唯心造,十八界唯心造,六根唯心造,六尘唯心造,六识唯心造,苦集灭道唯心造,十二因缘唯心造,六度唯心造,佛的四无所畏唯心造,佛的十力唯心造,佛的十八不共法唯心造。

4. 一切法皆是因缘所生,都是空的。

5. 彼不善因缘,未见缘生义。此中无可见,亦无少安立。

6. 世间的人,因为从前布施的福德因缘,现在得到大富的果报。

7. 有因有缘,一切事情才能成就,如果自己破坏了因缘,自己不能把握因缘,万事万物就很难圆满了。

8. 有外在与内在的不同,外在的因缘是一般因缘,内在的因缘是价值因缘。

9. 人怎么迷呢?因方而迷,分辨四方才迷惑。你不执着四方的因缘,就不迷惑了。

10. 只有正确地认识因缘,体证般若定慧,不拘泥于世相,不执滞于人我,才能和诸佛一鼻孔出气,游心法界,逍遥自在!

11. 性空就是因缘生,所以空就是有,因缘生是有嘛!

12. 因缘成熟不是用思维来考虑的,能看得到的。

13. 十二因缘的次第是无明而行等 ―― 当然在行之前必有恼 ―― 造了行业后转成业习气的形态存在,安立在意识上(因位识),临命终时即由爱取烦恼为助缘予以滋润此业习气的有支。

14. 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东西,大自然因缘聚合会生森罗万象,吾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恶诸法,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篇5:佛家禅语论因缘

2. 菩萨道业是身口意奉行十善业,包含一切助道因缘的十波罗蜜法。

3. 无生,是因缘无生,因缘无自性,所以无生就是生。

4.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就是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人与人之间相敬相爱.相争相逐.相善相恶……的种种关系,就是“因缘”。

5. 诸法无自性,因为诸法从因缘生。

6. 人也是这样,假如烧坏了一个身体,罪业因缘仍然存续,没有消灭。

7. 改邪归正.忏悔罪业修积福报的因缘,后世转生直至成佛,会始终遇到明师和善知识,寿命无量。

8. 色也是因缘有,因缘有,没有自性,就是空。

9. 你看得到的,摸得到的,想得到的,那因缘都快过了.快没了。

10. 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缘叫做缘。

11. 因缘空,空是因缘有,因缘有是假法,因缘就表现有,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

12. 同轮十二因缘的感果次第,应为:六因六果 ―― 即无明.行.识.爱.取.有六因。

13. 因为无自性就是因缘,因缘就是无自性。

14. 因缘有正.邪,有的人生了病,知道是身心失调,就接受对症下药的医疗,病就好了,这是“正因缘”。

15. 直到成佛,无不是由般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习气因缘,成无上正觉。

16. 如果能够相信因缘果报,又有惭愧心,因为此心的缘故,能够除灭罪过,增长善根。

17. 他生,诸法从因缘而生,因缘是「他」,生果法。

篇6:关于因缘的禅语

2. 因缘也是因缘生,再有因缘也是因缘生,那无尽了,落入无尽过。

3. 不可能先有果法,不可能先有因缘,也不可能两者同时俱有。

4. 生是因缘生,灭是因缘灭,生灭是因缘,于法无所有。

5. 空也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

6. 「缘」是有法,是因缘法,因缘法没有自性,所以不生。

7. 为了厌离轮回的过患,欲求涅槃的功德,当勤精进,反观自照,思维我与有情之所以流转生死受苦,以及得以出轮回得解脱的流转还灭因缘,依此遮止苦及苦因,造作乐及乐因,这才是修学十二因缘的主要意趣。

8. 生是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无生,生即无生。

9. 实际上因缘时时刻刻都在。

10. 从因缘的观点看世间诸法,无非是幻有的,暂有的.假有的.本性是空的,既无一物可以永久存在,也无一物可以普遍存在。

11. 因缘为缘起空,诸法为自性空。

12. 有是因缘有,因缘有无自性,不生。

13. 不假因缘,一切法不生。法不孤起,因缘而起嘛!

14. 佛教不是发明因缘果报,佛教是尊重因缘果报,改良因缘果报。

15. 不论是自利或利他,证悟十二因缘是欲求决定胜的行者所必须修习的。

16. 缘无有自性,从两方面会:一方面因缘生无自性,一方面依他起无自性。

17. 十二因缘也是因缘所现,十二因缘不落尘相,会入依他起了。

18. 你随顺着佛法,随顺着清净去做,那就是因缘成熟。

19. 人世间的因缘,就像这个女子出家一样,忽然邂逅,忽然离散,总有个理则在,很多事总要事先有因有缘,才会结缘结果的。

篇7:关于因缘的禅语

2. 随着正法.佛法.戒律来决定因缘成熟和不成熟,不能用世间法来衡量。

3. 世间一切皆因缘所生,说法当然也离不开因缘,所谓“法不孤起,仗缘而生”。

4. 由于从前的福德因缘力量,再次听闻正法,如法修行。

5. 因缘,有善缘和恶缘之分。善知识要引导你修学佛法是缘,恶知识要引诱你去参与坏事也是缘。

6. 一般人经由各种学识.经验,容易了解世间许多痴妄的因缘。

7. 世上生生灭不已的因缘有四种:一.无因无缘;二.无因有缘;三.有因无缘;四.有因有缘。

8. 知因畏果者修人天善法,通彻因缘者修出离法。

9. 如果道心坚定,信念不变,那么,所成就的因缘就会是光明.善良的因缘。

10. 因缘有四种层次:就是正见.因缘.空.般若。

11. 什么是因缘成熟呢?就是当你知道这个事情该做的时候,你毫不犹豫地去做,那就是因缘成熟了。

12. 因缘所生法,我说就是空。

13. 没有就是真谛,接受十二因缘就是俗谛。

14. 当你知道出家的时候,马上就出家,那就是因缘成熟。

篇8:人生初见因缘起

子清蓦然,收拾好就去上班了,出门前天对我说:等我回来吃饭。我没有回答。

子清走好,我简单收拾了下自己随身携带的东西,准备离开,经历了昨晚的.事情,我不知道怎么再去面对那个男人。可是准备出门才发现她没给我留钥匙,门被他从外面反锁了,我出不出去。

我懊恼的在家待了一整天,和子清认识后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我的脑子里过了一遍,从面试时的随口回答,到他披着一身阳光洒进我的内心,到他颓然在灯光下的落寞神情,我对他是感激?是冲动?是爱慕?仿佛都有点,似乎又都不是。我抱着膝盖在沙发上坐了半天,下午无聊,子清的屋子又凌乱不堪,我实在觉得扎眼,便帮他收拾起房间来。

篇9:魏源与佛教的因缘

魏源与佛教的因缘

魏源(1794-1857),字默深,原名远达,别号良图,晚年法名承贯,湖南隆回(原属邵阳县)金潭人.这位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经学大师、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和佛教的关系,是他生平行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他的学者每在这个问题上唏嘘感叹,乃至众说纷纭,得出不同的结论.

作 者:胡光曙  作者单位:湖南隆回县文物管理所 刊 名: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Y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4 3(z1) 分类号:B9 关键词: 

篇10:舟中校友因缘散文

当代古典文学家、文史大家、资深出版人金性尧是舟山定海人。195月5日,金性尧在定海出生。他在定海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光。1922年,刘鸿生等旅沪乡绅创办了舟山中学。(先称定海公学,1924年改为定海中学,是舟山中学前身)已经兴办开学。正是金性尧上小学,然后读初中的时段。但是,定海舟中的小学部和中学的学生名单里,没有找到金性尧的名字。

原来金性尧6岁开始就接受私塾教学,进的是定海阮氏私塾。老师以“富”“贵”二字为启蒙教育,在认识“人手足刀尺”之后,读的是《百家姓》《三字经》《幼学琼林》《古文观止》《论语》等历史上流传的教材,由阮家父子阮乃逊与阮洁生教书,他一直读到12岁。13岁开始就到定海王家祠堂私塾上学。这时除了学习古文外,增加了英语和数学。私塾的教育,是极度的灌输。金性尧一方面刻苦识记,把枯燥的“之乎者也”文言文刻录在他尚稚嫩的脑海深处。尽管到上海20岁后,师从忻江明进士,读《春秋左氏传》等经传,但年少时古文功底基础扎实,为他日后“散文牢固地扎根于传统之中”提供了条件;但他又从“所受于他们(私塾、塾师)的痛苦和流弊而论”,“从心底里送出憎恶”。

那么金性尧为什么没上现代学校,应该跟当时的舟山教育现状有关系。因为尽管当时舟山学校开始发展,但还是不发达,而舟山的私塾根深蒂固,并很发达。人们习惯把孩子送到私塾开开眼界,即使大户人家也大都这样。1933年9月24日的《定海舟报》一篇题为《县政会议议决派警取缔私塾以利学务案》的报道分析取缔私塾原因时说:“本邑教育之不发达,可谓超峰绝顶。原因虽多。而私塾林立,教授无方,要亦为其最大主因。各岛各海山固无论矣,即城岛各地私塾林立。一般塾师稍加自爱改变教授方法者,虽亦有一二,然头脑冬烘,沿用《百家姓》《三字经》者,仍居八九;平日用胁肩谄笑之手段,笼络各生之家属,使聪明智慧之青年学生,牺牲于塾师的绳头微利之下。迭经党政机关淘劣剩良,设法肃清,终以渠等神通广大,不已时而死灰复燃……”

而读私塾的学生如要读舟中,就要进行入学考,除了考国语外,还要考数学和自然,而这些是私塾所根本没学过的。像丁公量先生原本也是读私塾,后来私塾要取缔,想读定海中学,就在暑假请人补数学和自然。后来数学经过补考才进入定海中学。所以一般来说,读了私塾再上中学有知识衔接的困难。

可能因此,使得金性尧没能来舟中就读。有资料说金振华是金性尧的化名。就此问题,10月底,我曾去信请教在北京的乐时鸣将军。12月25日,乐将军写了回信,说:“金振华和金性尧不是一个人。金性尧没有在舟中上过学,不是舟中学生。金振华是舟中学生,与我同班,是1932年初中毕业,同班毕业的共13人。除刘念忠(刘鸿生先生的七子)等四人外,我们九人,包括我和胡世奎、金振华等都于1932年秋去上海在刘鸿生先生的企业中任职。”“全国解放后,金振华曾任无锡人们银行行长,不幸英年早逝。)”金振华于1986年因病去世。金振华是金性尧的化名应该是一种误会。

那么为什么金振华跟金性尧会有这样的误会呢?为什么后来在上海舟中校友会的名录里,有金性尧的大名,成为特殊的舟中“校友”呢?这里面有什么因缘呢?

二被请为《微明》“社长”

讲到其中因缘,自然要提到《微明》文艺月刊。

当时舟中出去的学生追求进步,热爱文学。乐时鸣到上海工作后,就着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在1933年和1934年两期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中学生文艺》上刊发。其他同学也是这样。几个初入社会又热爱文艺,关心时局,兴趣相投的同学经常一起在乐时鸣的住处,谈论人生,谈论文学,于是1934年萌生了自己出钱办一份杂志的念头,经过商议后,决定杂志的名字叫做《微明》,就成立微明文学社。乐时鸣将军(原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政委)后来回忆说:“那个时候,你说是幼稚也比较幼稚,进步也比较进步,是吧,这个明,大家知道光明,一点点光明。我们小孩子,这么一班年轻人,想有一个自己的刊物,既表示比较进步,也不敢自己吹牛啊,所以叫‘微明’,现在想想这还比较合适。”后来,1933年毕业的忻元锡(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周中奎(后改名周山,江苏周山镇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等也来到上海刘鸿生公司工作,并参加了办刊活动。

乐将军在给我的信中说:“1935年我们创办《微明》文艺月刊,原是我们舟中同学酝酿筹备的,由我任编辑(刊物小,不敢自称主编),胡世奎任总务,推选金振华任社长。因金性尧的工作单位和我们在一个楼里,他在一楼,我在三楼,胡世奎在五楼。同是定海人。而且知道他喜好文艺,能写杂文(散文)……因此我们就请金性尧为社长。《微明》的实际工作仍由我和胡世奎主持。因经费和稿源困难,《微明》只出了七期,就停办了。”

从信中乐至,原来微明社的社长是金振华,而开办以后,他们请金性尧当社长。这“社长”前后的变化,也就许是产生“金振华是金性尧化名”这个误会的原因吧。

1933年,金性尧随全家迁到了上海。1934年他就在中华煤球公司工作。从1933年开始他就在《定海舟报》副刊“欸乃”上发表文章。1934年年底还与鲁迅通过四封信。他比乐时鸣年长一岁。即是老乡,又有写作名气。乐时鸣他们开始创办时向他约稿,金性尧慨然同意,1935年1月出版的创刊号就有以他的笔名“毛杆”刊发的两篇文章:《‘安分守己’》和《看马戏》,语言幽默,以诙谐讽刺的笔调,对国人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自吹的现状进行艺术批判。这样,金性尧就进入了舟中校友的文学团队。而《微明》杂志后来刊登“长城牌热水瓶”的广告,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我国最早用“长城牌”热水瓶注册商标的是定海商人甘斗南创立的立兴热水瓶厂。而金性尧的母亲甘葆壬,就来自是甘氏家族。而金性尧的.妻子武桂芳的父亲可能又在这个热水瓶厂任经理之类职务。可以推想这个广告是金性尧给办过来。据说每月给广告费十元。这对自费办刊的小青年来说,是一个有力的资助。

金性尧支持舟中校友办刊,并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不单写文,而且办来广告,资助办刊,尽心尽力。于是,大家就视他如同校友,尊他为社长,是很自然的延伸。

三在上海校友名录的“校友”

说到舟中校友会,其实三四十年代,上海、定海都分别建立过。但是建国后真正开始筹备校友会还是1980年代以后。1985年10月20日,以忻元锡。丁公量为正副会长的舟山中学上海校友会筹备会成立,胡世奎等是顾问。筹备会广泛联系校友,填表登记。这些曾经一起办过微明的同学,自然记得这个“校友”。金性尧收到了登记表并填写上交。筹备会经过努力,决定于1986年1月5日召开上海校友会成立大会,并出大会特刊,负责会刊的校友请金性尧写点文字,当时他正在忙着他的《炉边诗话》出版工作,但他欣然答应,几天后即写就了一首《乡思——为舟山中学(上海)校友会作》寄交筹备会,诗曰:

我家曾住北门头,一别乡关海上留;十载伶俜伤老大,千般风土最绸缪;小桥流水窗迎月,僧寺红泥竹报秋;却喜相逢云雾后,梓情遥寄故翁洲。

诗中他回忆往昔,想起定海老家美好的景象。“梓情遥寄故翁洲”把他浓浓的思乡之情深切表露。读了这首诗后,我特地去北门寻找曾被称为“金家大屋”的金老故居。在桑园弄路口找到了在白色的高墙中闭锁的房子。四周被高墙紧围,南即桑园弄,西有移动公司大厦,北面老屋两层楼房屋顶,却被一幢现代大楼紧紧逼压,东墙有小门,门边墙上嵌一石碑,是舟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6月29日里的“舟山市文物保护点——金家住宅”,而门则有一厕所,小门边乱堆杂物很脏。这老屋关闭着,无人管理,任凭雨水侵蚀腐烂,将要塌坍,变成危房。作为民国定海工商“八大家”之一的“金家住宅”这样一个文物保护点竟是这样的景象,不禁有点心寒。其实文物是文化古城的一个历史文化体现,如果能够很好的保护,加以修复,那可是古城历史文化的基点,一个个亿基点链接那就是古城的整体文化内涵。定海有这么多文物保护点,都修复起来,挖掘那些文化内涵,并连一体,加以开发,就是古城文化的良好展示,胜于那些仿造建筑不知几百倍,这样的两全其美的事,无人问津,令人心颤。金性尧回忆老家大屋,表达思乡之情,是种乡愁。于此看来,加入舟中上海校友会,也是他浓浓乡愁的一个寄托吧。

1986年1月5日,上海校友会召开成立大会,金性尧便早早地赶去参加,并会见了舟中老校长方同源和忻元锡、丁公量、胡世奎、陆修熙等校友,非常欢欣地交谈,情意浓浓。

上海校友会成立后,一年总会举行几次校友茶叙联欢会。1990年9月15日在化工局老干部活动室他们举行该年的第三次校友茶叙会。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修熙请金性尧来谈谈他的写作。75岁高龄而病衰的他欣然答应。他预见可能那天会下雨,担心雨天挤车不便,就预约了出租车。那天果然下雨,谁知等到八点三刻,出租车却没有来,他就赶快上21路车来。一到会场,他先连升道歉,接着就娓娓不倦地谈了他所写《新注唐诗三百首》。他以乡音舟山话漫谈,偶然插入普通话、上海话,幽默风趣,谈笑风生,如拉家常;有时,校友们也插入交谈,显得活泼生动。

篇11:读《啼笑因缘》有感

张恨水,现代著名小说家,原名张心远,安徽潜山人。笔名愁花恨水生、恨水。1895年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其父曾在景德镇任地方税务官,在他十七岁时去世,由此家道中落,肄业于蒙藏边疆垦殖学堂,不得已以卖文为生,1918年开始写作生涯。曾任北平《世界日报》编辑,《世界日报》、南京人报社社长,北平《新民报》主审兼经理,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191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因其父曾在江西上饶广信税务当职员而在上饶出生。他特别喜欢《红楼梦》的写作手法,还是“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人之一。他自1914年开始使用“恨水”这一笔名,其名源于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句。他的前期作品以描写痴爱缠绵为内容,消遣意味浓重。后来张恨水发表了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金粉世家》,从而扩大了他的影响。但真正使张恨水先生出名的却是长篇小说《啼笑因缘》,这部小说影响很大,由它改编成的戏剧和曲艺不在少数,为《啼笑因缘》而作的续书更是很多。他还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他曾经到过陕西和甘肃,亲自见到当地人的艰难生活,大受震动,其后写作风格发生很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七七事变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作抗战小说中,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主要讽刺和揭露国民党的黑暗和腐败。1967年初,张恨水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七十三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先生的作品无疑是最多的,在他五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的作品字数不下三千万,中长篇小说达一百部以上。而建国后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因他后期参与抗战文学的创作而远在其他民国旧派小说家之上。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著作有小说《啼笑因缘》、《雁归来》《白蛇传》、《春明外史》、《金粉世家》《雁归来》、《夜深沉》、《梁山伯与祝英台》、《满江红》、《欢喜冤家》、《杨柳青青》、《秦淮世家》、《荷花三娘子》、《水浒新传》、《孔雀东南飞》、《落霞孤鹜》、《纸醉金迷》、《美人恩》、《大江东去》等。张恨水先生一生共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然而这些做平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热诚关心并积极再现社会现实,不仅继承了章回小说的特点,同时吸取了西方小说的某些技巧,使传统形式与现代内容相适当,章回体与新文学相融,而且悬念丛生,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张恨水的小说虽通俗,却追求词章笔法的典雅,雅俗共赏,大大提高了中国通俗文学的水平。与现实联系紧密,应该是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很多人都对张恨水先生及其作品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我想,这并不仅仅因为他的文学造诣,更在于其人格魅力。其人虽穷,其志不短。蒋介石夫妇曾亲自前往拜访,他虽然亲自迎接,却并不亲自送别。国民党想请他出面,给他600元的月薪,他却不为所动,而且他终身未曾加入任何党派。

介绍完他的作品,我还要特别介绍绍他的代表作《啼笑因缘》。张恨水流传最广的小说当推《啼笑因缘 》,这部小说应该算得上是老幼皆知了。张恨水先生写于1929年,当时在《快活林》上连载,后来,因为战争的原因,曾停止了一段时间。小说以上世纪三十年代为背景,描写了青年人的爱情故事。杭州富家子弟樊家树来北京读书,从而以樊家树为核心,平民女子、艺人沈凤喜、部长千金何丽娜和一代江湖侠女关秀姑都喜欢他,从而在这一男三女之间演绎了一段啼笑皆非的爱情传奇。该书突出至今版本较多,至少也有二十多种,虽说只有二十万字,但是却赢得了许多读者的青睐。该作品不仅故事情节生动,而且还确立了言情小说的创作模式,有人曾这样评价《啼笑因缘》:“它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品,我想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一百年的时候,也不可能有一部作品能超过《啼笑因缘》”,更有甚者,还有人评价说:“二十世纪,我国产生了很多名家名作,但是最轰动的一部作品,不是鲁迅的《阿Q正传》,不是矛盾的《子夜》,不是曹禺的《雷雨》,不是郭沫若的《女神》,而是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央视百家讲坛、北大著名教授孔庆东于《啼笑因缘》<编者的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市京都六环印刷厂印刷,2008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由此足以见得《啼笑因缘》在现代小说中的地位。

介绍完这部作品,为了下文的方便起见,我还得简单介绍一下书中的主要人物。

樊家树:杭州富家子弟,到北京读书,住在表哥陶伯和家,此人心地善良,同时也是一位比较传统的男人。虽是如此,他却没有富家少爷的架子,他喜欢结交朋友,与人为善。

何丽娜:部长千金,擅长社交,曾长期出入于电影院和舞厅等场合,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思想开放,接触樊家树后被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最终于樊家树喜结连理。沈凤喜:一位唱大鼓书的平民女子,有着一口好嗓子,曾和樊家树有一段恋情,后被刘将军引诱和逼迫,和刘将军在一起,却最终受不了刘将军的折磨,被其逼疯。

关秀姑:江湖侠女,其父关寿峰曾为强盗,打家劫舍,有着一身的本领。她也因此有着侠女的风范,好打抱不平。父女两都受到过樊家树的帮助,因此和樊家树的关系不一般,后来她杀了刘将军,转到东北,加入了义勇军,最终战死。

介绍完主要的人物,就要转入正题了。

人们常常说,评价作品必得知人论世,我是很赞成这句话的。张恨水先生的父亲早逝,家道中落,正如曹雪芹写《红楼梦》一样,他的作品,大多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的。《啼笑因缘》则更是如此。如书中描写凤喜家里的生活环境,第一回写樊家树进沈家时的情景:“屋子里也是床铺锅炉盆钵椅凳,样样都有,简直没有安身之处,再转一个弯,引进一间套房里,靠着窗户有一张打土炕,简直将屋子占去了三分之二,剩下一些空地,只设了一张小椅桌,两把破了靠背的椅子,什么陈设也没有......”(选自《啼笑因缘》第二回第26页,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三河市宏达印刷有限公司,2004年5月份第1版第1次印刷),以上这一小段描写,虽然只有区区几十个字,却将沈家的家境描写得绘声绘色,仿佛读者亲临其境似的。而且,其家境之贫寒,恐怕不能简单的形容了。而我们又常常习惯于以小见大,这也是评价许多小说都会使用的方法。沈家只是众多百姓人家的一个缩影而已,他们凭着自己的一点本事,再怎么清贫,至少还可以过日子,而那些没有才艺,完全靠体力生存的人们呢,他们的生活有该是如何呢?

与其说人们喜欢看世俗小说,还不如说人们在看自己的故事。因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无处不在。沈家时贫苦的,然而,在那个社会,像沈家这样的人家,又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是不是又应了人们说的那句话呢?“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小说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刚才所讲的,只是说《啼笑因缘》反应了当时下层阶级或者说老百姓的生活状况。然而并不是说仅仅如此而已,具体说来,它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包括中上层阶级。下面我再简单的谈谈它所反应的中上层阶级是怎样的。要说《啼笑因缘》中的中上层阶级,那可就多了去了,如樊家树,陶伯和一家,何丽娜、刘将军、沈国英等。这些人在那个社会上都可算作中上层阶级,然而这些人的生活状态,那可真算得上是千姿百态了。樊家树虽为富家子弟,他却愿意去天桥听戏,愿与关寿峰为友,并慷慨地出资给关寿峰治病。而且还出钱让凤喜去念书,让她从那个世界中解放出来。这些都足以可见樊家树是一个善良的人。他的这种善良,正是他区别于其他人的重要因素。北京的富家子弟不少,可是像他这样善良的人恐怕不多;北京善良的人越不少,然而身份是富家子弟的也恐怕不多。我想:这也是何丽娜喜欢他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再看陶伯和夫妇,这夫妇两人可算得上是大闲人了。陶伯和虽然在衙门里供职,却并不见得怎么忙碌,因为这夫妇两人去饭店或者舞厅,跳舞和看电影那是常有的事。可以这样说,他们活着,就是为了享受生活。除了不必为生计发愁以外,他们似乎也没有太大的人生目标。他们拿着票子消遣生活,既不帮助贫穷的平民百姓,也不会像刘将军那样欺压百姓,强占良家妇女,他们总是安心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事情。然而我却认为,一个人生活着,若是没有了理想,失去了目标,生活也就失去了动力,失去了意义,一个人就如同一具行尸走肉。那没,生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可是,在当时那个社会的人们,大多数就处于这种生活状态,他们的思想近乎麻木。这可真是一群可悲的人啊。

又说何丽娜,此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遇到樊家树之前和遇到樊家树之后。尽管在遇到樊家树之前的生活,作者并未过多的涉及,而我们却可以知道,她的生活是极其奢侈的,随便一杯咖啡就可以花上好几块钱,给小费比给咖啡钱还多。而且这些,已经成为一种消费习惯了。因此,金钱对于她,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只要自己高兴就行了。然而,在遇到樊家树之后,她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她不经常去舞厅了并且认为这种生活状态很糟糕。同时,也注意自己的消费了。人有时是很奇怪的,可以为了另一个人而改变自己,但有时也会被另一个人改变,这看起来好像并不矛盾,但是仔细回味,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怎么说呢,就是简单的主动与被动之别了。有地位的人,常常是主动改变自己;没什么地位的人呢,其命运常常是被别人改变着,别看这小小的的主动与被动,这其中的故事可就多着呢。而《啼笑因缘》可是把这两者间的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沈凤喜被刘将军逼疯,最后悲惨而死,让读者看后都觉得可怜,而何丽娜呢,后来却和樊家树共赴德国留学,学成归国后又得父辈支持,大办实业,可以说是结局完美了。

书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刘将军。这个刘将军,仗着自己的权势,欺压百姓,强占良家妇女,可以说是被读者深恶痛绝的。凤喜的悲剧,可以说是由他一手造成的罢,尽管凤喜自己也有一点责任,然而,她一个手误缚鸡之力的女孩,又哪是刘将军的对手呢?我于此间又想到了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难道这不正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吗?弱肉强食。由此,我又想到了我朋友说的一句话:“唉,社会的丑恶现象我经常看到,但我却无能为力”。不可否认,像刘江明军这样的人,在当时的社会也绝不会只有一个。由此,我又想到了张恨水先生的另一部作品《夜深沉》,那个所谓的大学生宋信生和灯泡厂刘经理,这些不都是“吃人”的禽兽吗?再想想《啼笑因缘》中的凤喜和《夜深沉》中的杨月容、二姑娘,这些,全是被逼、被害的对象。悲哉!幸而就是像刘将军这样的人,也并不是就一手遮天的,总有一天会有人出来主持公道的,刘将军后来不是被秀姑杀了吗?杀得好,这样的祸害,留在世上做什么呢?让他多害几个人吗?我想,刘将军被杀,这也算是应了那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小说里看到希望。总不能让恶人永远逍遥法外吧?

以上几个小段,算是我对《啼笑因缘》里反映社会现状的一些看法吧,然而,小说如果只能反映社会现状,那可是大大的贬低了它的价值了。《啼笑因缘》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那就是它的讽刺和揭露社会的作用。怎么说呢?我也简单的谈谈吧。

在《啼笑因缘》中,有很多地方的对比是非常明显的,如樊家树的善良和刘将军的无情,凤喜的生活悲剧与何丽娜的生活状态,关秀姑的仗义和沈三玄的势利等。樊家树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用自己的钱把沈凤喜从“牢笼”里救出来,原本是一番好意,但是这却是她与各界名流认识,撞上了刘将军。他有能力让她去读书,却不能把他从刘将军的魔爪里救出来。这好像是好心办了坏事。这是不是张恨水先生在借此来讽刺那个社会呢?你把她救出来了又如何,这个社会有她的容身之地吗?她也配拥有幸福吗?在那个社会,像刘将军这样的人,又还不知道有多呢,那么,有刘将军这样的人物存在,老百姓想要生存又谈何容易呢?

沈凤喜的悲剧和何丽娜的结局,也算是对比中的一大讽刺罢。沈凤喜只是一介平民,只不过凭着一口好嗓子,才能勉强维持生活。樊家树把她送进学校,她当然是感激不尽的,然而,在那个社会,女子是没有自由可言的,谁让她被刘将军看上了呢,被刘将军看上了,她也就不属于她自己了。仿佛她的人生自由,她的喜怒哀乐,全是别人赐予的。你瞧,唱大鼓书,那是家庭所迫,生活所逼,无奈;上学校吧,高高兴兴,可是那是樊家树出的钱啊,这可算作樊家树赐予的吧?后来被刘将军逼疯,就更不用说了。至始至终,她都是身不由己的。然而,在那个社会,像凤喜这样身不由己的人,又何止千千万万?那些老百姓的生命,难道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的吗?不,不,不,从来到没有过。悲哉!

还说刘将军吧,刘将军是干什么的?当然是一名职业军人了。军人的任务区是干吗呢?保家卫国。然而,他拿着国家的粮饷,做的却是鱼肉百姓之事。老百姓没有死在敌人的枪下,没有北欧疾病折磨死,却反被本应该保护自己的军人给逼疯逼死了。这是什么样的社会?黑暗与腐败,由此可见一斑。说到这里,顺便提一下另一位 军人,沈国英。沈国英原为一位旅长,后来做了北平寓公,本也过着平凡的生活,后因遇上了关秀姑,被其爱国主义精神影响,决定倾家纾难,他不仅把自己的钱拿出大部分来补充义勇军的军饷,还变卖家邸,亲自前往东北前线,任义勇军司令,后来战死在东北。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军人,即勇于承担责任。国难当头,他能挺身而上,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军人的形象。

《啼笑因缘》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它的人物个性十分鲜明。举例说吧,樊家树的善良和柔情,关秀姑的侠义和贤惠,刘将军的冷酷和无情,何丽娜的开放和热情,沈凤喜的娇小和聪明等,这些都是十分明显的。也许有人会说,这有何难?其实不然,世俗小说不比神话小说,人物个性可以十分夸张怪戾,它必得遵循一定的现实规律。举个例子吧,我们看过《水浒传》,对其中的人物印象可以说是很深的,嫉恶如仇的林冲,粗中有细的鲁智深,蛮横的李逵,深谋远虑的吴用等等,这些人物个性都是十分突出的,所以,我们一看到这样的人物,印象总是很深的。可以说,《水浒传》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人物个性的描写。同样,《啼笑因缘》的成功,也有这一因素在内。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让人一看了就记忆深刻,不易忘却,却又符合现实生活,符合实际,这些人物个性,在现实生活中也无处不在。同样,书中的故事情节和整本书的结构也很成功。关于故事情节,可以简单的谈谈。书中所写之事,可以说大多都是出乎意料的,悬念较多,比如凤喜背叛樊家树,秀姑出东北并战死边疆等,都是大家未曾预料的,然而却是这样发展了。可又事事合符情理。这就可以深深地吸引读者了,让读者回味无穷,又急于知道下文。这恐怕也是张恨水先生的高明之处了。

张恨水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的文学作品,而我却只读过其中的三部,即《啼笑因缘》、《燕归来》和《夜深沉》。而这些作品,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的,尤其是《啼笑因缘》和《夜深沉》,这两部作品都反映了社会现状,描写了那个时代“人吃人”的社会现象,老百姓是身不由己的,就好比浮云,只能随风飘荡罢。这又使我想到了那句名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篇12:啼笑因缘阅读笔记

对于这本书,我想先从作者说起,因为作者所写的东西与作者本身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张恨水先生的婚姻比较坎坷,共有三段,但有两段是不幸的,直到第三段婚姻,他才接近了自己想要的爱情,或许只有经历的多了,才能写出这样优秀的作品。特别是家树与凤喜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那种如胶似漆的样子,被刻画的极为生动,虽然张恨水先生生活在民国时期,对于感情的描写却与现今生活中青年男女情窦初开的模样相差无几。

虽说他俩的感情是我所羡慕的,但是更吸引我的却是故事情节。主人公家树对于凤喜的爱是真挚的,他一心想着通过自己的经济援助,让凤喜变得更加优秀,但并非嫌弃她出身低下,而是想让她从气质、学识等各方面有所提高,从而让她摆脱别人对那种对唱大鼓书的女子的蔑视。可她不争气的叔叔沈三玄亲手葬送了自己与家树的姻缘,虽然她并不喜欢所谓的刘将军,但权势的压迫和利欲的诱惑让她无法再脱身,最终落得个神志不清的下场。令人感到宽慰的是,关氏父女亲手解决了这个无恶不作的刘将军,并逃脱了官军的追捕,但是凤喜对家树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使得家树既心疼却又心存怨恨,终选择放弃他爱了那么久的“凤喜”。而对于关、何两个女子,家树并未表露出对她们的喜欢,更多的是出于礼节互相往来,结局他并未选择任何一个人,却也未说明他会选择谁,把一个悬念留给读者猜想。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浅谈因缘感悟随笔:因缘】相关文章:

因缘,孽缘散文04-16

关于佛家禅语因缘04-25

因缘福报的人生哲理04-08

舟中校友因缘散文04-23

生命因缘分而美丽07-15

感悟随笔参考05-11

随笔感悟青春范文05-31

生活感悟随笔范文05-31

感悟生活随笔作文07-02

教师生涯感悟随笔07-06

上一篇:物理竞赛专题十一:图像法下一篇:高中班级学风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