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培训工作的改进

2024-04-18

新员工培训工作的改进(共6篇)

篇1:新员工培训工作的改进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

工作问题的研究

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有能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措施,是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实现“十五”计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人,在于干部的素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它紧密联系着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和效率。在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的任务相当繁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对各级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云龙县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使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施展了才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虽然近年来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部大开发、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的理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适应WTO规则、建设经济强县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无论从提高现有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水平和能力,还是从培养后备干部角度来讲,都要求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笔者就此问题,联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㈠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目标、质量、规划不是很周密,对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岗位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各类干部真正需要哪些方面知识,究竟应达到什么样的培训目的,以及是否达到等,没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预测和考核标准。

㈡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培训内容不够规范,针对性、实用性不强;通用性内容多,专业性内容少,理论性的多,实用性、操作性的少,突现不出层次性,缺乏多样性。

㈢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阵地作用发挥得不够。由于地方财政经费不足,党校基础设施老化,设备相对简陋,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㈣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还是“计划式作业”,“门朝里”进行。也就是说,想让干部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我上什么菜,你就吃什么菜”,受训干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客体,作为这一特殊服务的消费者,基本上是没有发言权和主动权。如何由“调训”向“申训”机制转变,有待研究。

㈤培训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现在,卫星传输、电脑网络等技术已经基本普及,但县一级教育培训方面用的却很少,还习惯于面对面师带徒式的培训方式。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㈠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紧迫性,缺乏充分的认识、缺乏战略眼光,认为抓经济工作见效快,抓干部教育培训难以在短期内直接受益。因而,重视不够,舍不得投资,对培训工作安排不周密,检查监督不到位,也有少数干部个人认为学不学照样干工作,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㈡培训与使用脱节。理论和实际密切联系,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是推进干部教育的关键环节。但这一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却缺乏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保证,不能完全将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与干部管理使用紧密挂钩,虽然规定了上岗培训、晋升培训、知识更新培训以及干部学习培训情况考核等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强调工作实绩,忽视学习培训,干部参训不参训,培训合格不合格,都不影响干部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㈢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投入不足,在培训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培训工作仅局限于完成上面要求的培训任务,无法开展更多的实践操作性强、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拓展不够。

三、思路及对策

㈠要改进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职能

干教委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党校是培训教育的主渠道,其主要职能履行得如何,直接决定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要进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必须改进和加强对培训教育的管理职能。

⒈要加强宏观管理的调控。及时采用行政、规划、制度、政策及评估、奖励、竞争、引导等综合手段,规范主客体的培训行为,以多样化、科学化的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保证培训规模、内容和层次与新形势发展要求相一致。

⒉通过调查摸底,有的放矢的开展培训工作。干部培训的管理和实施部门,要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发放意见征求书,深入各级领导班子调查研究等措施,经过归类、分析、总结摸清各级各类干部现有的政治理论、业务和文化水平状况,根据干部队伍现状,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队伍综合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⒊严格教育培训制度,加大监督力度。根据培训计划,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每期培训,管理部门都要跟班管理服务,坚持完善对学员的考勤、考试情况及时通报。同时建立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和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推动干部学习教育不断深化。

⒋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制度与干部选拔使用制度相结合。对参训干部,由培训机构,组织、人事部门对其学习成绩、纪律、政治表现、思想品德等方面作出鉴定,建立干部培训制度档案,存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对干部进行考察、评估、提拔、

篇2:新员工培训工作的改进

工作问题的研究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问题的研究2007-02-10 16:49:46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

工作问题的研究

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有能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措施,是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实现“十五”计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人,在于干部的素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它紧密联系着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能

力、水平和效率。在新的形势下,党面临的任务相当繁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对各级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云龙县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使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施展了才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虽然近年来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西部大开发、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的理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适应规则、建设经济强县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无论从提高现有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水平和能力,还是从培养后备干部角度来讲,都要求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笔者就

此问题,联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㈠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对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目标、质量、规划不是很周密,对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岗位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各类干部真正需要哪些方面知识,究竟应达到什么样的培训目的,以及是否达到等,没有一套非常完整的预测和考核标准。

㈡培训质量有待提高。培训内容不够规范,针对性、实用性不强;通用性内容多,专业性内容少,理论性的多,实用性、操作性的少,突现不出层次性,缺乏多样性。

㈢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阵地作用发挥得不够。由于地方财政经费不足,党校基础设施老化,设备相对简陋,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㈣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目前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还是“计划式作业”,“门朝里”进行。也就是说,想让干部什么时候培训就什么时候培训,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我上什么菜,你就吃什么菜”,受训干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客体,作为这一特殊服务的消费者,基本上是没有发言权和主动权。如何由“调训”向“申训”机制转变,有待研究。

㈤培训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现在,卫星传输、电脑网络等技术已经基本普及,但县一级教育培训方面用的却很少,还习惯于面对面师带徒式的培训方式。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㈠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领导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紧迫性,缺乏充分的认识、缺乏战略眼光,认为抓经济工作见效快,抓干部教育培训难以在短期内直接受益。因而,重视不够,舍不得投资,对培训工作安排不周密,检查监督不到位,也有少数干部

个人认为学不学照样干工作,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㈡培训与使用脱节。理论和实际密切联系,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是推进干部教育的关键环节。但这一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却缺乏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保证,不能完全将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没有与干部管理使用紧密挂钩,虽然规定了上岗培训、晋升培训、知识更新培训以及干部学习培训情况考核等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强调工作实绩,忽视学习培训,干部参训不参训,培训合格不合格,都不影响干部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㈢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投入不足,在培训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培训工作仅局限于完成上面要求的培训任务,无法开展更多的实践操作性强、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工作拓展不够。

三、思路及对策

㈠要改进和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管理职能

干教委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管部门,党校是培训教育的主渠道,其主要职能履行得如何,直接决定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因此,要进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必须改进和加强对培训教育的管理职能。

⒈要加强宏观管理的调控。及时采用行政、规划、制度、政策及评估、奖励、竞争、引导等综合手段,规范主客体的培训行为,以多样化、科学化的管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保证培训规模、内容和层次与新形势发展要求相一致。

⒉通过调查摸底,有的放矢的开展培训工作。干部培训的管理和实施部门,要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发放意见征求书,深入各级领导班子调查研究等措施,经过归类、分析、总结摸清各级各类干部现有的政治理论、业务和文化水平状况,根据干部队伍现状,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队伍综合结构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⒊严格教育培训制度,加大监督力度。根据培训计划,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每期培训,管理部门都要跟班管理服务,坚持完善对学员的考勤、考试情况及时通报。同时建立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和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推动干部学习教育不断深化。

⒋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制度与干部选拔使用制度相结合。对参训干部,由培训机构,组织、人事部门对其学习成绩、纪律、政治表现、思想品德等方面作出鉴定,建立干部培训制度档案,存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对干部进行考察、评估、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杜绝不培训就上岗,不培训就提拔的现象发生。

㈡要充分发挥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的作用

党校是在党委领导下培养党政领

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一个重要的干教事业单位。党校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中青年干部这项重大任务中,党校是干教工作的主渠道,肩负着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要使干部培训主渠道的党校教育发挥其重要作用,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⒈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党校办学条件。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党校教育要与建设经济强县的经济发展思路相适应,必须改进现有的教育教学手段和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党校教学手段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为此,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核定和拔付党校运转所需的经费,以保证党校教学、科研、教师进修、图书资料等需要,力求改善党校办学条件。

⒉要加强党校师资力量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包括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对现

在的教师建立培训进修和激励制度,要大力支持和帮助学校认真做好教师培训和选调工作,从社会各界广招有志于党校教育事业、政治理论水平过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人才到学校工作。

⒊要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加强适应性培训,努力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地区经济发展,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复合型人才。党校要发挥其主阵地作用,必须按照“按需办学、按需施教”的原则,开拓创新,主动、及时、有效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在认真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的前提下,要满足多方面的培训要求。

⒋要充分发挥县委党校的纽带作用。县委党校要协助基层乡镇党委,加强基层党校的建设,要积极为基层党校培养人才,选派优秀教师经常性地为基层党校授课,指导乡镇党校工作。以帮促学,充分发挥乡镇党校的作用。

㈢要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培训质量是培训的生命,要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必须从以下方面来抓:

⒈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具有针对性。凡计划内的培训,必须要执行培训前的需求调查,以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对象,以培训对象的实际素质状况确定培训内容,合理设置课程,分配课时。

⒉干部培训的内容上要力求创新、突出重点。在培训内容上,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题,大力抓好干部经济、法律法规、现代化管理、金融和高科技,各类文化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干部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增强具有“战略思维”和“全局意识”;其次,为了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各类专题培训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最后,干部教育培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设置不同的课程,力求突出重

点。对县级部门科级领导干部的培训,要注重领导艺术、行政管理、现代科技、廉政建设、依法行政等理论知识的培训。对乡镇领导干部的培训,重点要进行党性锻炼、形势教育、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农村法律法规知识等培训。对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主要进行村务公开、农村政策、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委会组织法》的教育培训。对村级其他干部的培训,由县委党校统编教材,主要以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岗位职责等内容进行培训。总之,整个培训要根据各级干部的不同特点,做到“学要精、要管用”的原则,突出“新、实”二字。

⒊培训要形式多样,灵活多变。要改变过去单

一、呆板的旧模式,教学方式要符合成人的特点,加大自学、研讨、答疑、考察的份量,把专家教授讲课、领导讲课与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相结合;理论讲座与研讨答疑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干部观看相关

课程的录像片,以及法律知识图片等,增强培训的效果和吸引力。

⒋要加强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在严格培训中的考试考核制度的同时,建立培训后的“追踪问效”制度,使培训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要积极研究培训后达标验收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制定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的质量评估标准,彻底改变学好学坏一个样的现象。

篇3:如何改进农机培训工作

1. 因势利导, 积极培育发展“四大体系”

一是农业学校教育培训体系。各类农业大中专学校和农业职业学校是开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 要以发展中等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 整合学校资源, 扩大办学规模, 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学历教育。二是农机推广教育培训体系。利用“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基础、综合服务”的农机推广服务网络, 在更大范围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三是农业科研教育培训体系。许多农业科研机构已经延伸到乡镇, 大量的科技开发直接面向农业生产, 为农民增收服务, 也可承担一定的农机技术培训。四是民间教育培训体系。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社团组织、各种能人是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辅助力量, 贴近生产实际, 要积极引导, 促其健康发展。

同时, 要加快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步伐, 整合当地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致富学校、农机培训学校、乡镇成人学校、科技科普示范园区等教育资源, 进一步合理规划, 统一协调, 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的功能, 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网络。可以利用农广校、职业学校、农机校、农村致富学校、农业科技部门的教育资源, 建成一个县级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结合各地的实际,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开展定向、定岗职业技能培训。

2. 依托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要着力提高科技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 使科技示范户能够自觉接受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率先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技示范户的自我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 使科技示范户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活动, 并能够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周围农户, 逐步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农民增收致富新模式。

加强对实用人才的培养, 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通过分类指导, 对农村中致富愿望较高的年轻人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注重对农民长短期相结合的培训, 适当加大职高、高职、中专、中技办学的力度;宣传农民致富的典型, 通过典型引导, 培养他们的就业观念、就业技能。对文化素质很低、年龄偏大的农民主要以就业引导为主。

3. 加强农机校领导班子建设

注意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准高、精力旺盛的干部担任农机校“一把手”, 切实提高农机培训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水平。

4. 加强业务协调

农机培训工作要赢得主管局领导的支持, 由主管局和县 (市) 、乡 (镇) 两级政府协调, 加大两级政府的组织力度, 由主管局统一下发文件, 利用农闲时节, 组织基层农机管理人员 (包括农机村管员) 和大型农机具驾驶员骨干进行培训, 组织农村驾驶员进行农机适用技术培训。另外, 结合农机监理部门年度检验和路检路查, 严管驾驶员无证驾车, 促使无证驾驶员参加初训考证。

5. 改革教学内容, 做到“以科兴教”

(1) 农机校教学骨干一般都是正规院校毕业生, 以此为桥梁, 加强和农业院校以及科研单位的联系, 广泛搜集教学科研信息, 注意新知识、新技术发展动向。

(2) 加强和农机推广、生产、销售单位的合作, 当新技术、新产品出现之后, 积极主动地收集相关资料及说明书, 快速消化吸收, 并加以运用, “以教促推、销, 以推、销促教”。

(3) 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课件和现场教学等手段充实教学内容。组织教师收看农机科教片, 要求教师注意收集、编制教学内容。

(4) 如果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 教学内容得到丰富, 还可以针对农民对高新技术的需求, 确定一些教学科研课题, 使教学内容具有再生性, 从而达到“以科兴教”的目的。

6. 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1) 坚持吸收高学历、高职称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同志充实到教师队伍, 提高资格达标率。

(2) 组织好教师进修学习和观摩竞赛, 参加各种实践技能操作培训。

(3) 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为了提高培训质量, 要有奖有惩, 不断激发教师发挥自己最大潜能。

7. 加大服务力度, 坚持做到“一个原则, 四个务必”

“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为农民服务的原则。现阶段, 农机培训也要用市场经济眼光去看问题, 只有把农民视为“上帝”, 踏踏实实地为农民服务, 农机培训才能真正步入正轨。

“四个务必”就是:第一, 务必做到低投入高效益。这一点要求是双向的, 作为农机校要争取以最低消耗去完成培训任务, 让农民以最低费用接受培训。同时, 要改变传统的集中培训方式, 可以采用“校乡联训”的培训方式, 送教下乡, 服务到家, 这就为农民节省了大量的食宿费用。第二, 务必做到教学内容和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农民增收相结合。第三, 务必满足农民技术需求, 踏踏实实帮助农民解决农机运用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让农民在获得效益中认识农机培训的重要性。第四, 务必便于农民接受。

8. 加强财务管理, “创收兴教”

随着农民参加培训自觉性的提高, 培训费收取肯定会日益到位, 这就弥补了事业费的不足;同时, 还要开动脑筋, 多想其他创收手段。如果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学内容改革到位, 还可以自办或联办一些成人大、中专班;如果教学内容科技含量大, 教师经验丰富, 也可以自办一些修理厂或者加工厂等。

搞培训创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

(2) 选准和培养好带头人, 要善于发现、大胆培养和使用那些有觉悟、有胆识、懂技术、会管理的能人。

(3) 注意资本积累, 扩大生产规模。

篇4:新员工培训工作的改进

重视干部培训工作,是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一贯思想。早在建军之初,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培养红军干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他亲自创办了红军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并为抗大三周年拟定了教育方针,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军事人才。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更是十分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他在领导恢复和重建院校的工作中,多次强调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江主席主持军委工作以来,对干部队伍建设十分重视和关心,作了一系列论述,为做好新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他先后发出了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号召,要求把院校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调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人才培养要先行。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掀开了新时期我军干部培训工作的崭新篇章。

我军干部培训工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促进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的更快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主要有:建设和依靠院校培养人才,实行不经院校培训不能提拔干部,全军干部经院校培训的比例发生了历史性飞跃;确立和坚持指挥干部三级培训体制,实行不经本级院校培训不能进入相应领导班子的制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本级受训率明显提高,对院校和干部队伍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重视提高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训层次,全军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产生了深刻变化;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接轨,逐步走开军地并举培养军事人才的路子,为军事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这些有益的经验,为做好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提供了成功借鉴。

我军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些年,全军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但总的看,我军人才状况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不适应。突出表现在:1、干部队伍的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目前全军干部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仅占40%左右,研究生学历的还不到5%,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函授、自学等途径取得的。这不仅远低于美、英等发达国家军队,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军队相比也有差距。2、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紧缺。各级指挥干部特别是高中级指挥干部,经历大都比较单一,在机关、部队、院校都任过职的不多,熟悉军兵种知识、有军兵种交叉任职代职经历的比较少,军政兼通、指技合一的复合型指挥人才更为缺乏,特别是联合作战指挥能力普遍比较欠缺。3、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全军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偏少,尤其是优秀后备人才不足。专业技术干部知识和技能比较老化,新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十分匮乏。这种状况表明,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矛盾。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加速推进和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这方面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培养大批思想政治过硬、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军事技能的新型军事人才,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一形势,既给干部培训工作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这个大背景下,干部培训工作必须把人才培养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大计,切实抓紧抓好。要把为军事斗争准备培养和输送大批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中心内容突出出来,以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部培训任务要根据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进行筹划和调整,培训数质量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军事斗争准备的需求,培训目标要紧跟部队武器装备更新和军事理论、军事技术、战法研究的发展,培训手段要灵活多样,积极吸收和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先进的教育方法,从而使我军干部培训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

——按需培训。切实按照现役军官法逐级培训的要求,下大力解决培训比例偏低、培训数量不足的问题。按照未来的仗怎么打,今天的人才就怎样培训。充分发挥军队院校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挖掘培训潜力,改善培训条件,扩大培训数量。积极利用地方教育资源,拓展培训规模,形成有效补充,最大限度地满足部队干部对培训的需要。

——突出重点。着眼全军干部队伍建设的全局,坚持普遍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军事斗争准备对人才急需为重点,坚持向重点部队和重点方向倾斜,优先满足作战部队特别是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战略预备队干部培训的需要,科学筹划,合理安排,使全军各类干部的培训相互协调、有机统一。

——改革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确立现代教育观念,认真借鉴国内外、军内外和地方干部培训工作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我军干部培训规律,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根据我军干培训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创新。强化高、中、初三级培训,积极落实逐级培训,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体系。针对存在问题和长远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干部送学、培养及毕业后使用等规章制度。实行全程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规定的落实。

——训用一致。正确认识培训工作同干部成长、促进工作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对象,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切实做到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的一致。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先训后提、不训不提和干部晋升逐级培训的培训与使用机制,纠正未训先用、训而不用的不良倾向,不断提高干部培训效益。把学习和运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指导部队工作实践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三、加快实现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

(一)生长干部的培训要加快实现由军队院校培养为主向军地“并举”培养的转变。军官大学化,是世界各国军队发展的共同趋势。过去,由于有的领导认识不足,造成我军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历层次长期上不去。这与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和与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极不适应,今后要尽快从招生环节上实现本科化。军队生长干部的培养实现军地“并举”,是江主席为我军干部培训工作指明的方向,是提高我军干部队伍素质,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的战略决策,必将对我军干部队伍的长远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项工作中,要抓紧相关立法工作,尽快使这项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进一步扩大依托培养规模,切实保证质量,无论是直接接收大学生入伍,还是选拔后备军官和招收国防生,都要在注重学历、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严把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关,确保依托培养的军队干部政治合格。要大胆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完善“3+1”、“4+1”的军地联合培养和在地方大学建立军事系班等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军队院校的培训任务要加快实现学历教育向军事任职教育的转变。军队院校在我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全屙陛、先导性的作用,是培养军事人才的“主渠道”,是我军干部培训工作的主阵地。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军干部的学历层次还比较低。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内,军队院校的培训任务仍将承担相当部分学历教育任务。但随着我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生长干部路子的走开,军队院校的职能将随之发生变化,应由学历教育向干部任职教育转变。除少量干部进行学历教育外,绝大多数干部的知识更新,主要通过短期培训解决。因此,大力开展任职教育,这是在职干部培养的发展趋势。说军队院校职能的转变,并不是说要削减军队院校的培训任务。军队院校的职能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今后,随着军队院校培养生长干部培训任务的减少,在职干部任职教育的任务要继续增加。军队院校培养人才的工作要在进一步突出军事特色,稳步增加培训规模的基础上,使培训质量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这是从根本上改善我军干部队伍知识结构的重要措施。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纠正“一次教育定终身”、“一张文凭用到底”的做法,使全军每个干部不断地学习、不断接受培训。新颁布的《现役军官法》,对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要求很高。院校承担任职教育的任务很重,无论是对教材内容,还是对教学要求都很高,因此,院校要充分认清地位和作用,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军事任职教育上来。总部机关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全军干部任职教育的政策规定,研究落实干部“逐级培训”的配套政策,促进任职教育制度建设。要切实落实好训用一致,使任职教育尽快与干部的岗前培训结合起来,逐步作为干部任职资格,建立学分制,进入干部档案,与职级待遇挂钩,使干部的培养、使用和管理一体化。

(三)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要加快实现由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从历史上看,我军开展研究生教育之初,由于受国家教育大环境、生源结构、传统用人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主要是为院校和科研单位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了教学科研单位人才短缺的矛盾。但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以及研究生培养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适应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需要对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格和培训模式进行调整,尽快把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重心,由培养学术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转变。从1978年我军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军研究生教育发展很快,培养规模已有了很大提高,培养形式多种多样,全军干部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逐步提高。但这一状况与“打得赢”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军事指挥类和工程技术类等急需专业的研究生,还远远满足不了部队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培养能够指挥作战、新武器装备维护和使用的应用型人才。加快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稳步扩大招生规模,坚持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在军队自己培养的同时,尽可能依托普通高校多培养一些高层次专门人才。二是要根据部队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调整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军事学学科,以及与“打得赢”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学科,尤其要加紧发展军事硕士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鼓励有实践经验的军、师、团、营职指挥军官和高级机关参谋人员攻读军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三是要注重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要坚持把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要改进课程设置,合理确定培养目标,狠抓导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中,从一开始就要抓好质量。四是要注重研究生的使用效益。在毕业研究生的补充上,目前分布很不均匀。今后研究生的补充要重点向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倾斜。要制定相关措施,从政策上吸引和鼓励高学历人才到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边远艰苦地区部队工作,把研究生放在部队建设的第一线锻炼摔打,通过实践增长才干。

四、着力提高新时期干部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影响干部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思想观念滞后、培养经费不足的原因,也有体制编制不尽合理、培训数量不足、培训渠道不宽、院校教学内容陈旧等因素。从当前来看,提高干部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改革组训方式。要按照培养联合作战指挥员的要求,抓好中高级干部的培训,继续办好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一些重要班次和军兵种指挥院校军兵种知识交叉培训班。中级指挥干部要落实军政、指技合训;本科层次的初级指挥生长干部要进一步走开“指技合训”和“合训分流”等组训方式。“基础教育合训、

专业训练分流”,是发达国家军队普遍采用的组训方式,要进一步加大这项工作的力度。要充分发挥综合院校和专业院校各自的优势,打牢生长干部的科学文化基础,提高第一任职能力和发展后劲,提高办学效益。

第二,深化教学改革。这些年,按照总部的部署,院校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促进了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部队反映,一些干部入院校培训回来后,从思想理论水平到实际工作能力没有明显的长进。一些毕业学员也反映,入学前的期望值很高,但毕业时的失望感很强。分析原因,主要是院校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部分教员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不高。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训质量,是院校改革和发展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停止,今后院校应进一步深入做好这项工作。针对落实军官“逐级培训”以及干部知识更新的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教材建设、考核制度等,如何加以改革,都要深入研究,拿出实在管用的办法措施。教学改革的动力在教员,阻力也在教员,培训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员队伍的水平,因此,要特别注意抓好教员队伍建设,加大对院校教员的培训力度,促进院校教员队伍建设上水平、上台阶。

第三,狠抓训用一致。培训是手段,使用是目的,培训人才是为了使用人才。坚持培训与使用的一致性,是干部培训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些年来,总部一直把增强培训效益作为干部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但培训效益不高的问题在一些单位仍然比较突出。有的单位训而不用,未训先用,影响了一些部队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改善,也挫伤了一些干部入学的积极性;有的单位没有按照培养目标选送和使用学员,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甚至多次进校,重复学习,造成有限培训资源的浪费。原因主要是个别领导人才观念滞后,重使用、轻培养,重眼前、轻长远,优不送学;有的单位在选送学员时迁就照顾,把关不严,使得“包袱学员”、“关系学员”、“问题学员”占有一定比例;还有一些院校在入学对象把关上也有不严格的现象。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培培训工作的整体效益。讲“训用一致”,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上的训用一致,其次才是入校培训与职务提升上的一致。如果仅仅把“训用一致”理解为“训提一致”,那就会出偏差。今后,应进一步从学员选拔、淘汰和使用等环节上,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切实抓好“训用一致”原则的落实。

五、正确处理培训工作中的若干重要关系

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和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作为,没有继承的创新,也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干部培训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我军在长期的干部培训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做好新时期的干部培训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要在继承我军干部培训工作优良传统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发达国家和地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打破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坚持从我国国情、我军军情出发,看准了的、成熟的大胆去试,尚不具备条件的,充分论证,积极稳妥。只有这样,干部培训工作才能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二是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在干部的培养上,不但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要见到成效需要一定的过程。这就要求干部培训工作要与武器装备发展保持同步并适度超前,不仅要满足当前部队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而且要瞄准世界发达国家军队的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如果只从现实情况出发,忽视未来发展的需要,必然使培训工作落后于军事领域迅速发展的客观实际。没有未来意识的培训是短期行为,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使军队在日益激烈的军事斗争中落后挨打。因此,要站在“明天的战争”的高度上考虑今天的工作,在充分满足培训对象第一任职需要的同时,还要着眼于培养对象将来的发展,使他们有潜力、有后劲、有能力适应未来需要。

三是突出重点和兼顾一般的关系。受院校承训能力的限制,在目前的条件下,只能优先保证重点对象的培训,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相一致。当前,要把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和新武器装备部队的干部作为培训重点,把为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研制、维修与使用提供知识和科技支持作为重要任务,把适应军队建设和发展需要的中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高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对重点部队、重点方向优先保证。这样,才能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才能推动我军的培训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还必须兼顾一般,在更高的层次上求得最佳效益,在整体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真正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四是军内培训与军外国外培训的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军队院校、训练机构和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培养部队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军队院校受教学条件、教育经费等方面相对薄弱的客观制约,特别是有些专业的干部军队院校无培养来源,培养数量不足,仅仅依靠军内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军队干部培训的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在立足军内培养的基础上,借助地方教育资源的优势,拓宽军队干部培训的渠道,更好地满足军队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还要走出国门,取众家之长,走自己的路。只有了解世界、学习世界,才能走在世界前列。要进一步加大向国外派遣军事留学生的力度,学习外军一切对我有用的东西,为我所用。

篇5:新员工培训工作的改进

为了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员工队伍,保证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就加强和改进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紧迫感 实现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人才是关键,培训是保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基本手段,教育培训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成为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当前,淮北矿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面对“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短缺的客观事实,员工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的现状,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矿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打造一支一流的员工队伍。这既是事关企业发展的战略性的基础工作,又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培训也是管理、培训就是效益”理念,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认真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富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开创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二、加强和改进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企业科学发

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积极推进员工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注重政策引导,机制激励,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突出抓好安全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安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完善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培训责任,统筹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流的员工队伍,为集团公司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富有活力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建立科学、可操作的员工教育培训考核体系,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

--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政策机制,营造有利于员工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员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安全培训质量明显提高。三项岗位人员、集团公司规定的特种作业人员、班队长持证率达100%,安全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

--教育培训基础更加扎实。培训基地布局科学合理,专兼职教师数量能满足培训需要,素质明显提升,培训教材数量充足、门类齐全、质量优良。

--到十二五末,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5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0000人;高级技师500人、技师4000人、高级工15000人、中级工35000人。

--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结构趋向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技能水平普遍提高。队伍建设水平位居煤炭行业第一方阵,从而为矿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统筹三支人才队伍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1、突出抓好高层次人员培训,提高领导企业发展的能力。开办科学发展观系列讲座;完善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带头授课制度;办好中高层管技人员研修班;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鼓励管技人员参加高层次学历教育;选送优秀高层管理人员到国内一流企业挂职锻炼,去国内名校学习研修,培养高层次、外向型、复合型人才。

2、加强科级及以下管技人员培训。实施管技人员轮训工程,科级及以下管技人员每三年轮训一遍。建立基层单位中层管技人员抽考制度。开办科区长(支部书记)系列培训班;继续实施和改进班队长轮训计划。由业务部门牵头,有针对性地分专业、分层次组织开展管技人员培训。建立由学科带头人组成的科研领跑团队,实施管技人员素质提升计划,以科研课题为平台,带动管技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严格限制管理岗和技术岗的准入,控制编制定员,对管理人员实行动态淘汰管理。实行管技人员提职测试制度,建立科级管技人员应知应会试题库,每年对新提职科级管技人员考试一次。

3、加强技能人员培训。实施“金蓝领”工程,搭建技能人才成长平台。充分发挥现有工作室的作用,通过品牌员工引路领跑,培养一大批两级拔尖技能人才,建立由技术大拿组成的技能领跑团队;以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为载体,开展传授绝技绝活培训,促进各类技能人才成长;选送1000名优秀青工到有关高校深造,培养优秀一线技能人才。实施员工素质整体提升工程,在认真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分系统、分专业、分层次开展全员培训;结合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项目

引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培训;强制推进应知应会培训,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依托煤电技师学院开展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员的培训。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着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改革薪酬体系,优化和延长纵向专业技术岗位层级设置,探索建立宽带薪酬,配套建立技术技能评估、业绩考核、薪酬激励等政策。逐步提高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确保分配向生产一线技能人才适度倾斜,切实提高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待遇。逐步改革现有的技能人才管理模式,在现有的初、中、高、技师、高级技师五个层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技能等级,并相应兑现工资津贴。按照“评聘结合”的方式,每两年对技术员工、技能员工进行一次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调整专业技术职务和技能等级。

四、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拓宽员工成长通道。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畅通三支人才队伍流转渠道,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可转任管理岗位。建立优秀人才评选制度,每两年评选一次集团公司级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比照基层副总执行模拟年薪待遇,聘期2年,并享受有关政治待遇。对参加集团公司及以上职业技能竞赛,获前三名的可直接申报技师,4-6名的初级工、中级工可晋升一个技术等级。对一些文化水平低、报考高一级技能等级有困难或条件不够,但日常工作表现突出、实际工作能力强的技术骨干,可破格给予高聘。提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大会表彰评比中的比例。

2、提高员工培训待遇。(1)对执行计件工资到煤电技师学院和集团公司实训基地参加脱产培训的一线员工,培训合格者,每

天给予60元的补助。(2)对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高校进修(一年以上的),学习合格,给予报销培训费用,培训期间每天给予10元的生活补助。(3)参加自学考试每通过一门课程,奖励200元,获得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按照大专、本科不同层次,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的奖励。(4)对参加集团公司批准的班队长中专班和部分专业学历教育给予报销80%的学费。

3、规范师带徒培训管理。全面推行“师带徒”计划,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样纳入“师带徒”培训,规范师带徒培训的组织管理,签订师带徒培训合同。严格师带徒培训“双向”考核,对完成师带徒培训目标,考核合格的,师傅按集团公司规定兑现奖励,徒弟按师傅奖励金额的50%予以兑现。无正当理由未完成师带徒培训目标的或徒弟经考核不合格的给予师徒每人罚款500元处理。

4、加强新进员工准入和培训管理。制定科学的人才人力补充规划和计划,提高准入门槛,真正变招工为招生。与有关职业技术学校建立战略同盟,签订中长期合作协议,委托学校培养,集团公司择优予以录用,从严控制社会招工,从源头上保障员工的素质。加强和改进毕业生的招聘工作。对新进员工的培训,除培训大纲规定课程外,还必须增加思想教育、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5、系统加强培训基础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集团公司培训教师师资库以及相关的评价体系,实现教师资源共享,提高授课酬金。实行领导者授课制度,集团公司及基层单位副处以上领导每年授课不少于8学时,并作为中心组学习刚性考核指标。

实施“培训者再培训计划”,专职教师全部持有教师资格证,持证上岗;分期、分批组织专兼职教师到有关高校参加专业进修,确保每两年将教师轮训一遍。建立健全专兼职教师考核制度,定期对教师的授课水平进行测评,对优秀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应及时予以解聘。

加强培训教材建设。(1)书面教材。组织编写应知应会培训教材(含题库),其中包括:公共知识,分工种、分岗位的专业知识,2012年6月前完成。(2)影像教材。制作规范性的班前礼仪示范片,以及综合性的事故案例分析、讲解教学片等,2012年底前完成。(3)实践操作培训教材。协调基层单位采取任务分解形式,组织编写实操培训教材,并制作完成相应配套的操作规范图片或影像。(4)开发教学软件。与有关高校或培训单位,合作开发教学软件,增强培训的直观性。(5)开展远程教育,建立集团公司网络教育平台,发挥集团化优势,实现信息共享。

加强两级实训基地建设。支持煤电技师学院创建淮北矿业实操培训基地和安全教育警示基地。科学布置,合理布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基层单位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在巩固完善现有实操基地的基础上,再建防治水、煤矿运输、钻探等一批实训基地,逐步形成煤炭主业实操系列培训。

6、提高职教经费计提标准。教育培训经费计提标准,由目前执行的员工工资总额的1.5%提高到2%,集团公司及基层单位各掌握50%。教育培训经费专款专用,列入集团公司专项审计计划,进行专项审计,并进行公示,对违纪违规者,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五、突出抓好安全培训,筑牢煤矿安全基础

1、抓好“三项岗位人员”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要按国家规定参加安全资格培训,持证上岗,并按时参加复训。煤矿矿长还必须接受矿长资格培训,取得矿长资格证。职教、安监部门要建立“三项岗位人员”培训档案及奖惩制度,动态管理,确保100%持有效证件上岗。

2、开展好集团公司规定的特殊工种培训。集团公司将小绞车司机等工种与国家规定的井下特殊工种同样要求,在集团公司内部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由煤矿四级培训机构组织实施,所在单位安监部门考核发证,报集团公司安监局、劳动工资部备案。各四级培训机构要按照集团公司统一编制的教学大纲,对小绞车司机等工种人员进行安全资格培训。

3、抓好全员安全教育培训。2012年,实施“安全知识人人过关”行动,基层各单位要结合安全生产实际,科学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人均年接受培训不低于20学时。组织开展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例、一月一考、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等培训,着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意识、现场操作能力和事故防控能力,推动全员素质达标。广泛开展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和现场培训,严格规范现场作业行为。

4、加强安全培训考核及监督检查。安全技术培训实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双培双考制,做到有训必考、教考分离。对安全培训不过关的,强制其离岗接受培训,直至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将安全培训纳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检查,以查促训,推动员工安全培训工作的开展。

六、加强领导,规范考核,建立健全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集团公司成立由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

导任副主任、有关业务部门为成员的员工教育培训委员会;编制《淮北矿业员工培训手册》,督促、指导、协调集团公司及基层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员工教育培训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分析、安排部署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集团公司职教部门负责开展教育培训需求调研,制定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各业务部门负责按照各自分管的业务范围做好本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安监部门负责安全教育培训的考核、发证工作。

基层单位对应集团公司相应成立员工教育培训委员会。教育培训工作由党委书记、矿长负总责,党委副书记具体分管,安监处长负责协助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3-5名职教专职人员,教育培训机构可作为二级单位单独设立,也可设在政工或人力资源部门,其负责人符合条件的可兼任上述部门副部长。

篇6:新员工培训工作的改进

一、xx安全培训工作的状况

xx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中心是国家四级安全培训机构。2012年主要经营从业人员培训、复训3751人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培训中心基本上不能满足我县安全生产的飞速发展,下阶段培训中心拟升级为三级安全培训机构,以适应我县的飞速发展。

从xx煤矿伤亡事故统计分析看,除受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以及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影响外,人的安全技术、技能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等责任因素而导致的事故在数量上占很大比例,是当前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培训中心今后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国有大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地方私营煤矿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大,整体素质不是很理想。

二、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煤矿体制讲,特别是私营煤矿,煤矿业主从赚钱的理念出发,对煤矿朝买夕卖(基本上把煤矿当做房屋买卖),根本上无长期经营的理念。对人才培养抱着对付的态度,需要人才时宁愿聘请十个人才,也不愿花时间培养一个人才。大多数煤矿业主、主要负责人没有将安全生产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计划,造成现阶段煤矿企业管理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一通三防专业技术队伍的普遍短缺。

煤矿从业人员安全文化素质相对较差,特别是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大多数来自农村,安全风险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自律意识不强,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和应急能力不够。

3、安全生产培训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煤矿业主、主要负责人不能用法律有效的制约他们使用未培训,假培训的从业人员。

4、安全生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有些煤矿企业瓦斯、水、顶板、火、煤尘、地压等各种灾害俱全,有些煤矿几乎没有什么灾害,但上岗资质培训的内容完全一样。

三、改进措施

1、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依法严格进行安全培训。必须运用法律、法规、标准和行政手段,强制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对其各种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是接受过安全培训并经考核获得资格的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由具有操作资格的人员来担任。否则,将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罚。

2、安全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由于岗位种类和工作层次不同,受教育的对象不同,所需掌握和使用的技能随之不同,因而必须有侧重地进行培训。否则,不仅起不到培训应有的效果,还有可能使受培训者产生逆反心理。

3、要强化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价。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认证资格、培训经费、安全监管力度,采取定期与不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4、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建议考虑将受训情况与职位晋升、工资考核制度挂钩,提高职工学习主动性。

从业人员培训是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素质从近期看决定着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长期看将直接影响企业参与市

上一篇:门店晨会流程下一篇:小班幼儿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