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医务人员

2024-05-24

社区卫生医务人员(共10篇)

篇1:社区卫生医务人员

社区医务人员职责

1.准确掌握所管人群基本情况。建立居民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

2.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访视、巡诊中,以多种形式进行生理、心理、社会及其他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的教育,改变病人、健康人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和习惯,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并进行效果评价。

3.开展卫生防疫。对传染病病人进行疫源地管理及流行病学调查。检查指导集体单位的消毒隔离工作。执行计划免疫管理制度,准确及时掌握接种对象,督促其按时接种;开展免疫效果监测。

4.开展孕产妇和婴幼儿的系统管理,做好围产期保健宣传指导。组织做好本辖区妇女病查治工作及女工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宣传指导。及时做好新生儿建册、访视及母乳喂养指导,对学龄前儿童做好营养指导与生长发育的监测,督促保教人员做好健康体检。

5.开展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的宣传指导检查。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开展卫生宣传指导,对集体食堂开展监督检查。督促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并将变化情况及时反馈给专业机构。

6.开展慢性病人的管理。对慢性病与出院患者进行家庭继续治疗与康复、护理,建立家庭病床。

7.实行责任医师负责制,严格执行医疗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开展社区常见病的诊疗与处理,急症的判断、初步处置和及时转诊,并负责向上级医院转诊或请求会诊。必要时陪同病人转院治疗。

8.临终关怀及死亡诊断、登记。

9.建立社区医生工作日志,记载每日工作情况。

10.负责做好各项资料的登记、记录,对所负责的人群的健康问题及其变化形成动态的、连续的资料。

篇2:社区卫生医务人员

医德档

姓名单位 职务 职称

河北省卫生厅制

二0年月日

基本 情况

西固城乡卫生院

医德医风考评小组名单

组长:吴国良

副组长:吴建民

篇3:社区卫生医务人员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设计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社区高血压管理情况调查表》,对来自武汉市15个行政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高血压防治知识培训、高血压管理环节评价及管理质量评分等。

1.2 调查对象

共调查社区医务人员249 人,其中,男性123 人,占49.4%,女性126 人,占50.6%。最小年龄21 岁,最大年龄65岁,30~45 岁中年组人数最多,占72.3%。 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7.8%,其次为大专,占31.8%,有3.2%的调查对象为研究生学历。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占77.1%,其次为助理执业医师,占20.9%。在职称方面,初级职称人员占58.7%,中级职称人员占29.7%,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占4.8%,有6.8%的调查对象无职称。在编人员占65.1%。另外,调查对象对工资收入不太满意的占57.8%。

1.3 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于2015年元月利用社区卫生人员集中培训机会进行,共发放问卷254份,实际回收问卷249份,回收率为98.0%。

1.4 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EPIdata 3.1 录入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录入,用SPSS19.0 对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包括频数、率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血压预防能力培训情况

调查对象在3 年内接受培训的比例为80.3%,有19.7%的调查对象在3 年中未接受任何培训。调查对象接受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其他培训的平均次数分别为0.4、0.8、1.8、2.9 和1.7 次,以区级培训为主。仅有24.9%的调查对象认为自身知识结构能完全满足社区高血压管理要求,基本满足的占65.5%,认为不能满足的占9.6%,提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定期强化社区高血压管理培训工作。

2.2 社区高血压管理基本要素评价

从表1可知,有56.6%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很重视高血压管理工作,61.5%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能胜任高血压管理工作。但认为社区机构药品配置完全满足高血压管理需要的仅为8.0%;有57.0%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高血压管理经费较缺乏,不能满足高血压管理工作需要。另外,有69.1%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信息系统基本满足管理需要,尚有21.7%的调查对象认为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高血压管理的需要。

例(%)

2.3 社区高血压管理质量评价

2.3.1 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到位情况:62.7%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高血压管理基本到位,30.1%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很到位,7.2%的调查对象认为管理服务不到位。其中认为筛查工作、登记、随访、健康教育和档案管理很到位的分别为30.9%、35.8%、31.7%、39.0%、41.0%和30.9%,提示社区高血压管理工作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见表2。

例(%)

2.3.2 高血压管理质量评分情况:调查对象对社区高血压管理质量的评分,按照优(90~100)、良(80~89)、中(60~79)和差(0~59)标准进行处理。分析显示,本次评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为10分,平均(75.8±14.5)分。评分低于60分的有21 人,占8.4%;评分在60~79 分之间的有87 人,占34.9%;在80~89分之间的有83人,占33.3%;在90~100分之间的58 人,占23.3%。评分高于80 分的调查对象为56.6%,提示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高血压管理质量基本认同。

2.4 社区高血压管理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取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将职工对社区高血压管理质量评分作为因变量、自变量处理后,均为两分类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在编情况、对收入满意情况、政府重视情况、防治知识满足情况、胜任情况、高血压药品配置情况、经费支持情况、信息系统建设和知识培训等,采取进入法进行模型分析,经检验,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7.429,P<0.05),决定系数R2=0.318,模型有一定的解释能力。最终进行模型的变量,见表3,其中在编情况、政府重视、药品配置、信息系统和培训因素对社区高血压管理质量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与建议

高血压社区定向管理是高血压防治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血压类疾病的防控效果。目前,我国社区高血压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服务模式和管理质量保障体系还很不成熟。社区高血压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人员队伍建设跟不上、业务技术水平不高和高血压健康教育薄弱[2]。李莹等调查表明,有43%的社区医务人员未掌握慢性病防控知识和技能[3]。

本次调查显示,武汉市社区医务人员具备了一定的高血压管理能力,但完全胜任高血压管理的只有60.0%左右,而且培训不到位现象依旧存在。社区工作人员对高血压管理质量评分为75.8分,处于基本认同状态。调查中发现,工作人员对高血压登记、诊治、随访和健康教育等工作认可率较低,有值得改进的空间。

篇4:社区卫生医务人员

摘要目的:探讨一系列合理、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达到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将不同社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不同干预措施,通过自制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调查不同社区医务人员不同干预前后手卫生的执行率,探讨成立以社区医生为组长的感染管理小组参与培训监督与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在60人中医务人员在干预前对“在接触患者体液后”“脱手套后”及“无菌操作前”执行率较高,约为40%左右;而对“接触患者前”“戴手套前”执行率较低,约为20%左右;不同社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组(永和+夏港社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手卫生设施、形式多样的反复培训、强化内外监督等多模式的管理是提高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 手卫生 依从性 干预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73

手卫生作为医院感染防控及双向防护中简单却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手卫生执行情况差常成为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1]。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者共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焦点,手卫生执行现状的调查及干预主要基于大中型医院的开展,但对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认知、执行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很少。2009年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对医务人员手卫生进行干预,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永和+夏港、东区社区工作半年以上的医务人员60人。医生、护士的比例为1:1,所有医护人员取得执业证书。

研究方法:将永和+夏港医务人员设为研究组,东区社区设为对照组,两组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只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的指导培训、改善洗手设施的干预;研究组增加成立以社区医生为组长的感染管理小组、并对社区医生着重强调手部卫生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的专项培训、加强手卫生细菌学的随机监测进行干预。通过自制手卫生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及,了解干预前后社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洗手执行率。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是在参考卫生部医政司2009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洗手指征等有关文献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就手部卫生相关内容自行设计,并根据预调查结果进行修订。

现场观察:社区各选1名护士长、院感专职人员、护理部主任4人为观察者,统一进行标准培训,以保证观察标准及资料统计的完整性及一致性。手卫生执行率(M),M=实际手卫生次数/应该进行的手卫生次数×100%。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60人中医务人员在干预前对“在接触患者体液后”“脱手套后”及“无菌操作前”执行率较高,约为40%左右;而对“接触患者前”“戴手套前”执行率较低,约为20%左右;不同社区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一系列的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有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的影响不同,研究组(永和+夏港社区)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东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讨论

社区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因涉及范围广,对群众健康影响较大,做好其管理工作当务之急。手卫生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最重要、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也是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影响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我们借鉴国内外手卫生研究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宣传培训:采取宣传手册、集中培训等多渠道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及双向保护的意识,形成手卫生的自觉性。在所有洗手池旁均粘贴洗手指征和附文字解说的“六步洗手法”彩色示意图,提醒医务人员正确洗手。

完善制度及管理架构: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成立以社区负责人(医生)为组长、成员由1名监控医生、护士长组成的社区感染管理小组,制定了《开发区医院手卫生规范》,并对社区医生着重强调手部卫生对于医院感染控制的意义的专项培训,明确医生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责任,并督促其将认知转化为行动,培养规范操作的良好行为,并以身作则,树立一个良好习惯的榜样,影響和带动社区其他医务人员。

改善手卫生设施:增加洗手池,安装或退换为感应水龙头,提供洗手液洗手、推广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配备一次性擦手纸巾等。在治疗室、处置室、医生诊疗室内安装洗手池,安装或退换感应式水龙头,在治疗车、护理车及医生的诊疗台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快速手消毒剂的应用大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加强监督与管理:通过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及社区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医务人员手上的微生物进行监测,提供以事实为基础的知识,同时反馈信息,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将手卫生纳入每季度的社区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同时让患者主动参与改进护士手消毒中去,鼓励患者询问是否做到手消毒,从而起到监督作用。这些干预措施不仅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手卫生意识,而且也促进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进一步提高。

要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院领导的支持是基本前提,手卫生设施的改善是可靠的物质保障,全方位培训是强大的推动器,规章制度的落实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患者的教育和干预是有益的补充[3]。通过多模式干预,形成社区重视医疗安全的氛围,并将手卫生相关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中,把各项手卫生措施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社区医院感染管理模式,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Andrej T,Anbdreas F.Hand hygiene:a frequently missed lifesaving opportunity during patient care[J].Mayo Clin Proc,2004,79:109.

2 韩黎,朱士俊,郭燕红,等.中国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的现状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40-142.

3 侯铁英,江飞舟,张友平,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1):1576-1578.

篇5: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总结

医务人员手卫生作为现代医院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医院感染正在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我们知道因受污染导致的交叉感染占医院感染的很大一部分,为了解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和院内感染现状,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了手卫生培训。

大多数人员洗手意识较强,其中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略好于医生,与文献报道一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专业的紧密联系。不同类别的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合格率不同,说明不同科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有一定的差异,但院内感染已逐步得到控制,手卫生的重要性已收到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院医务人员重新学习了手卫生的指征,规范练习了洗手、卫生消毒和外科消毒的步骤、促进手卫生活动探入、有效的进行。

不合格的手卫生消毒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医务人员的双手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加强手卫生的管理、提高手卫生质量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切断传播途径作为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尤为重要,医务人员在各种医疗护理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规章制度,做好双手的清洁和消毒,减少或杜绝通过手传播疾病的发生,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同时也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通海县中医医院

篇6: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规范

一、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二、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三、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

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 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

进行;

6.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 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洁。

篇7: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时间:2009-10-03 09:01:58来源:作者:点击:1319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设施、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手卫生hand hygiene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3.2 洗手handwashing

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3 卫生手消毒antiseptic handrubbing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3.4 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3.5 常居菌resident skin flora

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3.6 暂居菌transient skin flora

WS/T313—2009

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3.7 手消毒剂hand antiseptic agent

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氯己定、碘伏等。

3.7.1 速干手消毒剂alcohol-based hand rub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3.7.2 免冲洗手消毒剂waterless antiseptic agent

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3.8 手卫生设施hand hygiene facilities

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等。

4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

4.1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4.2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与手消毒的效果。

4.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4.4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a)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b)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5手卫生设施

5.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5.1.1 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

5.1.2 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

触式水龙头。

5.1.3 应配备清洁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

WS/T313—2009

5.1.4 应配备干手物品或者设施,避免二次污染。

5.1.5 应配备合格的速干手消毒剂。

5.1.6 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应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5.1.7 卫生手消毒剂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b)宜使用一次性包装。

c)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等。

5.2 外科手消毒设施

5.2.1 应配置洗手池。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5.2.2 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5.2.3 应配备清洁剂,并符合5.1.3的要求。

5.2.4 应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可配备手卫生的揉搓用品。如配备手刷,刷毛应柔软,并定期检查,及时剔除不合格手刷。

5.2.5 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有效期内使用。

5.2.6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采用非手触式。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消毒剂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

5.2.7 应配备干手物品。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盛装消毒巾的容器应每次清洗、灭菌。

5.2.8 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6洗手与卫生手消毒

6.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6.2 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根据6.1的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a)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b)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

WS/T313—2009

口敷料等之后。

c)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d)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f)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6.3 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6.4 医务人员洗手方法,见附录A。

6.5 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方法:

a)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b)严格按照附录A医务人员洗手方法A.3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

c)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

7外科手消毒

7.1 外科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先洗手,后消毒。

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7.2 洗手方法与要求

7.2.1 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应不超过指尖。

7.2.2 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

7.2.3 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7.2.4 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7.3 外科手消毒方法

7.3.1 冲洗手消毒方法 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 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师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手消毒

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WS/T313—2009

7.3.2 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7.4 注意事项

7.4.1 不应戴假指甲,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7.4.2 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应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

7.4.3 洗手与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

7.4.4 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7.4.5 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揉搓用品应每人使用后消毒或者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8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8.1 监测要求

医疗机构应每季度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

8.2 监测方法

按照附录B进行。

8.3 手卫生合格的判断标准

篇8:社区卫生医务人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94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查阅文献与专家论证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专业、工作年限、工作情况、从业时间、收入等);(2)工作内容中涵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3)工作满意度量表(涉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18个指标,涵盖工作主观满意情况、工作负荷、工作人际交往、工作能力认可、社会生活环境情况5个方面)。满意度评价的18个指标采用Likert态度量表评分记录方法,按负向到正向对应分值1~5分,研究结果3~5分为满意,小于3分为不满意。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因子分析法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

1.2.2 分析方法。

数据应用Epidata3.0录入,SPSS for window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采用构成比,x珋±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对工作满意度总分进行单因素比较。满意度多因素比较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调查社区机构医务人员以女性为主(74.3%);在岗在编人员较多(85.2%),平均年龄(39.0±10.1)岁,文化程度以本科为主(56.7%);初级职称比例高(62.1%),公共卫生专业人数较少,仅占总数的8.1%。详见表1。

注:其他专业包括口腔、药学、检验、康复、放射等

2.2 满意度量表信度和效度分析

调查问卷的内在信度分析用克朗巴哈α系数反映,总体Cronbach’sα=0.883,逐一去掉每一个条目后再计算α系数,其值并没有因去掉某一条目而变小,调查问卷满意度量表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较好[1]。因子分析要求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运用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对社区医务人员满意度量表进行结构效度分析,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χ2=3763.321,P=0.001,量表的KMO值为0.891,接近1,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3 量表评价指标分析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多数因子共同度集中于60%~80%。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通过最大方差正交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提取的5个公因子使累计贡献率达到64.064%。原变量信息的5个公因子:因子1工作主观满意度(包括报酬、管理制度、目前总满意度、前景、工作量、休息时间和培训7个变量);因子2人际关系(包括同事间关系、领导关系、领导对工作认可及家人对工作支持4个变量);因子3工作负荷(包括压力、风险和业务提高帮助3个变量);因子4工作能力认可(包括患者尊重、社会认可);因子5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工作便捷、工作环境)。因子分析结果与量表设计维度基本一致。详见表2、表3。

2.4 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工作人员满意度水平

386(78.1%)名被调查对象的工作内容涵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得分(59.5±9.3)低于不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63.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19,P<0.05)。

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在工作主观满意度、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能力认可四方面的工作满意度得分低于不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社会生活环境满意度得分虽低于不从事的医务人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2.5 工作满意度单因素分析

社区机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年龄、职称、工作时间、收入水平以及工作时间单元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间所占比重不同有关(P<0.05)。见表5。

注:总满意度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其余各维度满意度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

注:其他包括口腔、药学、检验、康复、放射等

2.6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多元回归分析

以工作总体满意度得分为因变量,性别、年龄、职称、工作时间、在职情况、收入、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7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否、收入水平和工龄是与社区医务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独立相关因素。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满意度较不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满意度低;收入在2500~3000元之间的社区医务人员满意度得分比收入小于2000元的医务人员满意度低,而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社区医务人员满意度最高;从业时间小于5年的社区医务人员满意度最高,其工作满意度得分比工作15~30年的社区医务人员满意度高。见表6。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在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起关键作用。卫生部妇社司秦耕在全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与慢性病控制经验交流会上指出,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然面临许多新任务和要求,其中需首要加强的就是自身能力建设,即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满意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医务人员满意度较低的主要原因:(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中30%~90%用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时间中60%~90%用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满意度最低。相关文献研究显示,从事慢病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实际管理的慢病患者数远超其认为最多能管理的人数[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自09年实施以来,服务规范内容不断补充和完善,较大的工作负荷影响从事基本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2)人力资源不足,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缺乏,医疗专业医务人员工作量大。此次调查的滨海新区塘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主要以临床医生为主,公共卫生专业人员仅占总数的8.1%,相关文献也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普遍紧缺,多为20%以下[3,4];本次研究重点调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时间安排情况,工作时间小于30%和大于90%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较高,工作时间在60%~90%之间的医务人员满意度最低,这类人员多数由临床医生组成,不仅要负责临床治疗还要兼顾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导致医疗专业的医务人员满意度较其他专业的低,相关研究同样显示公共卫生人员和全科医生工作满意度得分均较低,多数非公共卫生专业的全科医生在从事一些既与基本医疗相关又属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时常出现不知谁来承担的现象,工作内容分配不合理,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影响提供服务的质量[5,6]。(3)收入水平低,薪酬分配不合理。本次调查的滨海新区塘沽社区医务人员2013年平均月收入2500元,收入小于2000元和收入高于4000元的社区医务人员满意度都比较高。收入小于2000元的社区医务人员一般都是年龄处于30以下,工龄不满5年且一般为见习和无职称者,这类人员一般为入职新人,对工作环境保持新鲜感且暂时不存在还贷晋升等方面的压力,对收入的需求度不高;收入大于4000的社区医务人员工龄较长,大多已晋升为高级职称且各方面情况都比较稳定,没有过多的生活负担,因此对工作较满意。近年来虽然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但并未取得显著效果,工资水平与其市场价值背离现象依然存在,收入问题仍是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之一[7,8]。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而非区域或全国抽样调查结果,对于其他区域或相关机构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的借鉴作用需要综合考虑样本的代表性。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提高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同时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进一步开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培训项目,提高卫生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基本医疗服务是根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主导,探索依托信息化平台的“医卫结合”及“家庭医生责任制”模式,在进行日常诊疗的同时兼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及时采取跟进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增加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认可度,提高居民依从性,有利于慢性病患者病情的控制。社区医疗机构仍需进一步完善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通过对社区医务人员工作量的测算,按照以预测工作量衡量、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修正、实际工作量分配的原则进行绩效考核,同时重视工作环境、职业晋升、培训机会等长效激励机制建设,避免业务骨干人才的流失[8,9]。建议相关行政部门进一步探索建立专项补助与付费购买相结合、资金补偿与服务绩效相挂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新机制,有利于促进优劳优得,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协调分配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时间和改革任务单元设计,也必将有利于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工作满意度得分相关因素。结果: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低于不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t=3.819,P<0.05),工作单元中主要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或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员比两项服务都从事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高(F=6.25,P<0.05)。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否、收入和工龄是与社区医务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协调机制,对于改善工作满意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作满意度,医务人员,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灿,辛玲.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的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08,25(5):541-544.

[2]张芹,李园,于浩,等.从事慢性病管理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2):105-108.

[3]张恩宇,陈娟.北京市某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满意度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8):44-47.

[4]苟锦博,王撷秀,安立群,等.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人力资源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2):243-244.

[5]金光辉,路孝琴,赵亚利,等.北京地区全科医生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7):1469-1473.

[6]买淑鹏,张建,符晓婷,等.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因子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8):3301-3303.

[7]张富华,赵丽颖,周宇琼,等.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6):1841-1844.

[8]李永斌,王芳,刘利群,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的满意度和反应性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3):172-175.

篇9: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与医院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手卫生、依从性、七步洗手法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46-02

日趋严重的医院感染至今仍然是全球医疗卫生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有限,在大型医疗机构,患者密集,医务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进行医疗活动,他们的手既要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又要与患者和污染品直接或间接接触,往往忽视或者来不及手部卫生,以致细菌传播,污染情况严重,直接导致了医院感染。因此,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光专家指出:手部卫生关系到医患安全,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的大事。而洗手是一种最经济、简便易行的、基本的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原体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强化手部卫生管理,强化手部清洁与消毒,以切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为探讨手部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某院医务人员手衛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手部污染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

1.1 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研究证实,病原菌从感染源排出后,需要经过连续的5步才能到新的宿主体内定植或感染,第1步病原菌生存于患者的皮肤或患者周围的环境中;第2步病原菌传播到医务人员的手部;第3步病原菌在医务人员的手上生存至少几分钟;第4步如果这双带菌手执行手卫生做得不够,进而又去进行其他的医疗活动;第5步病原菌就会从这双污染的医护人员的手传播到新接触的患者,就很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调查结果正是如此。

1.2 手部污染的原因调查

1.2.1 医疗操作 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中极易造成手污染,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体液、伤口敷料等都可造成医务人员手的污染。

1.2.2 接触物品 在医院诊疗环境中易受病原菌污染的各种环境物品,这些物品医务人员手接触频率最高,往往是造成医源性传播的重要途径。洗手用具的污染也可导致医护人员手污染。

2 手卫生管理是切断医院感染重要对策

2.1 医院领导应重视感染管理工作 医院的各级领导均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学的教育,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是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建立各项制度,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

2.2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理念 可反复多次培训,利用专题讲座、示范洗手方法、下发洗手示意图及手消毒技术资料,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掌握洗手指征与方法,做到人人重视,并将七步洗手法图文粘贴于各洗手池旁,时刻提醒医务人员规范洗手。

2.3 更新洗手设施 医院领导应投资一定的资金,购置非触摸式水龙头[感应式或脚踏式]、烘手机、快速手消毒剂,或者用消毒卫生纸擦手。

2.4 坚持佩戴手套 医用手套可避免操作者的手被污染,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篇10: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总结

医务人员收卫生作为现代医院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医院感染正在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我们知道因手污染导致的交叉感染占医院感染的很大一部分,为了解医务人员手部卫生和院内感染现状,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了手卫生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合格率87.93%。近年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合格率随年份增加呈逐步上升趋势,同期,我院院内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和院内感染的现状作为一所中蒙医院,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在控制院内感染方面非常重视,医务人员的手部消毒检查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占全院患者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大多数医务人员洗手意识较强,其中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略好于医生, 与文献报道一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专业的紧密联系。不同类别的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合格率不同,说明不同科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有一定的差异,但院内感染已逐步得到控制,手卫生的重要性已受到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

控制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①领导重视和管理完善。我院在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科室、检验科、药剂科、手术室、预防保健科、设备科、后勤等科室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组成,委员会在院长和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医院感染管理

科,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形成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②抓好教育培训,普及手卫生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手卫生培训,使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手部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提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我院对新调入和分配人员、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社会化保障人员在上岗前对其医院感染理论知识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上岗后由科室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其实施示范及带教培训,院内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其指导。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与院内感染管理科定期与不定期对在职人员进行手卫生宣传教育和检查教育。不断提高手卫生质量,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③加强手卫生管理。医源性感染关系到医务人员、患者、患者家属的健康,如何控制医院感染为首要问题。因此注意手部卫生,加强洗手、手卫生消毒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方便的方法。④加强监测管理。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定期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进行采样监测,并对其统计和分析,结果下发给科室,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上一篇:加拿大留学几大重要因素详解之一——【签证篇】下一篇:古诗文最经典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