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2024-05-05

职工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共8篇)

篇1:职工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职工代表的权利

①在职代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②有权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及其工作机构对企业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和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有权参加对企业行政领导人员的质询和评议;

③职工代表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参加职工代表大会组织的各项活动视为提供正常劳动;④对职工代表行使民主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压制、阻挠和打击报复。职工代表在任职期间,除个人严重过失外,企业不得以其履行代表职责的原因,解除其劳动合同或作不利于就业的岗位变动。

2、职工代表的义务

①努力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技术业务水平和参加管理的能力;

②密切联系群众,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给的各项工作; ③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④立足本职岗位,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对职代会提案工作的认识

职代会提案是指提请职代会讨论、决定、处理的方案和建议。这些方案和建议是由职工代表或职工群众提出,经提案小组审查立案后,确定为职代会提案。职代会提案工作是职工代表履行职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手段和促进学院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渠道。提案质量的优劣,反映了职工代表综合素质的高低;提案的处理和落实,不仅是职工代表关注的焦点,更是广大职工评价职代会作用的尺度。所以,职代会提案工作从一个重要的侧面,标志着职代会地位的高低和职代会工作的质量水准。因此,提高职代会提案质量,是提高职代会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近年来职代会提案存在着数量减少、质量不高的问题

近年来,职代会提案出现了数量逐年减少的势头,提案质量不高更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反映微观事情多,考虑宏观事情少;站在局部立场提意见多,站在全局高度看问题少;知下情的多,知上情的少。使得有的提案参政没有参到点子上,议事没有议到关键处。具体表现在:有的提案成了要钱要物的“资金申请表”;有的提案所提问题太过宏观,无法操作;有的提案所提建议笼统空洞,可行性差等等。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与职工代表的思想觉悟、知识结构等综合素质有关。事实证明,职工代表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查研究,弄清情况,归纳提炼,提出可行的方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代表的综合素质高低。二是由于职工代表所处环境和所从事工作等原因,知情面窄。多数职工代表掌握的信息资源有限,很难了解公司当前对某个问题已经解决到什么程度,或者说是已经出台或正准备出台哪些政策措施。三是有的提案是在职代会期间临时提出,缺少思考的时间,反复推敲不够,影响了提案质量。

三、进一步加强职代会提案工作提高提案质量的几点建议

1.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意识,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和宣传,是提高职代会提案质量的首要环节。征集职代会提案,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工会要通过各种渠道在职工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要使职工代表充分意识到做好提案工作,是广大职工群众表达愿望、提出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克服消极思想,摒弃“提案无用”的错误想法,克服“提案与我无关”、是“空操心”的想法,使之能够将比较集中的意见和问题反映给本单位(部门)的职工代表,由他们作为意见的传递人按照提案的规范和要求写出提案。只有宣传动员工作做到位了,提案的质量、层次才能逐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所体现。

2.不断提高职工代表撰写提案的水平是提高提案质量的先决条件。首先,要引导职工代表选择职工群众所关心、所重视、有意见或反映强烈,而党政部门还没有注意到或正在寻找解决办法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带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提出提案。其次,职工代表要多做调查研究,不可道听途说,信手拈来,使提案等同于一般的群众来信来访,影响提案的严肃性。要以事实说话,所提提案要有一定数量的附议职工代表。第三,所提提案要力争做到“四有”: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建议。即,反映问题应明确具体、言之有物、持之有据、针对性强、力戒抽象空洞,“有骨无肉”或“有肉无骨”;说理部分要事实清楚,论据充分;建议部分应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

3.为职工代表知情明政搭建平台是提高提案质量的重要基础。知情明政就是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公司的重要事务等情况及时提供给职工代表。提案作为职工代表履行职能的方式,只有积极为职工代表知情明政创造条件,质量才有可能提高。要组织职工代表进行专题调查等形式,让职工知道各级干部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干成了什么,从而提高职工代表的知情面,让职工代表了解的情况更全面、准确。情况掌握多了,就能从感性的东西上升为理性,所提提案就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准确性、可行性,提案质量也就得到了提高。

4.抓好提案的审查,是提高提案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按照能够加强科学民主管理、促进和谐企业建设,认真登记、仔细分类、精心核对,进行审查筛选,坚持职代会提案宁少勿滥的原则,严把提案质量关,慎重立案。

总之,职代会提案工作是职工代表履行职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充分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促进党政部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一条重要渠道。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是提案工作的生命,我们在如何提高提案质量,增强提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何提高提案的办理质量,不断增强实效,提高职工群众的满意率等方面,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力争使职代会提案工作逐年有改进、有提高,真正促进学院的改革与发展。

篇2:职工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一、职工代表的权利:

(一)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审议权和表决权;

(二)对涉及本单位发展和职工权益的重要事项有知情权、建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参加与职工代表履职相关的培训、检查等活动;

(四)因履职活动而占用生产、工作时间,按照正常出勤享受应得的待遇。

二、职工代表的义务:

(一)学习、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联系选区职工,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表达职工的意愿和要求;

(三)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四)及时向选区职工通报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接受评议监督;

篇3:职工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right) , 在《辞海》里作为法律用语来解释, 它与义务相对, 指人们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但这一解释过于简单, 缺乏历史精神和伦理内涵。社会权利, 就是社会主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向他人、向社会要求某种行为或不发生行为;所谓义务, 就是社会主体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应该向他人、向社会提供某种行为或不发生行为。根据道德标准和法律标准, 它分为道德权利、义务和法律权利、义务。

权利与义务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 他们是在社会利益分配关系基础上而产生的, 是人们按照当时社会的公正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应当采取某种行为或不采取某种行为的社会意识和制度。基于权利和义务的正义就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一、罗尔斯对“正义”原则的描述

罗尔斯把他的正义观念确定为“作为公平之正义”。罗尔斯通过进一步概括以洛克、卢梭、康德为代表的契约论, 并利用卢梭的自由平等的观点、借助康德的社会契约过程, 采用原初状态来证明和确立正义原则。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分两个层面:平等自由原则和不平等原则即“正义的第一原则”和“正义的第二原则”。

平等自由原则称之为“正义的第一个原则”, 这种原则认为: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的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权利。“第一个原则”要求平等地分配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原因有二, 一是每个人都是人, 都是完全相同、完全平等的, 所谓的人权等基本权利便依据于人的天赋的、自然的本性, 也即是天赋人权;二是只要是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不论人能力大小、品德高低、贡献多少, 同样是构成社会的一分子, 同样参加了社会的缔结、创建;而结成社会、创造社会是每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最基本的贡献, 所以, 每个人不论对社会对他人的具体贡献如何不同, 但其基本贡献却是完全一样、完全相同的。不平等原则他称之为“差别原则”“正义的第二个原则”。罗尔斯认为, 对社会和经济不平等的安排应能使这种不平等不但可以合理地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 即使是最少受惠者也能获得最大利益, 而且这种不平等与向所有人开放的地位和职务联系在一起。“第二个原则”涉及的利益主要是像财富、权力和权威等的分配问题。只要分配的结果能给每位社会成员带来利益, 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 它们就是正义的。表明罗尔斯承认, 由于每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非基本贡献不相等, 所以社会应该不平等地分配每个人的非基本权利, 能力较强、品德较高的人, 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便较大, 因而应该分有较大的权利, 反之, 则应得到较少的权利。然而, 在这种不平等的分配中, 获利多者往往利用的社会资源较多, 应该对利用资源较少者以补偿, 因为获利多者做出的贡献是因为获利少者让出了自己的权利, 所以获利较多者应给获利较少者补偿, 获利越多, 补偿应越多, 否则就是间接占有获利较小者的权利。这一原则规定了经济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不平等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罗尔斯认为第二个原则优先于第一个原则。按照罗尔斯的观点, 就一个正义的社会而言, 基本自由极为重要, 它不应由于任何人的任何利益而受到限制和牺牲, 只有这点得到保证, 才能去努力满足第二正义原则的要求。而在第二原则中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优先于差别原则。

二、罗尔斯对公正正义的论证

引出公平的正义的是“无知之幕”这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任何人都无法认识到他在社会中的地位, 他的先天资质、能力、智力和体力方面的特别之处, 也不知道他们的特定观念或特殊的心理倾向, 他们会一致认为他们所选择的权利与义务是公正的。简而言之, 正义原则应当是一种社会契约, 人人一致同意即是它的证明。由于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的能力和资质不同, 不可能达成有关权利和义务的一致同意, 因此罗尔斯就假设了一个可以实现这种同意的状态:“无知之幕”, 也即是罗尔斯的契约论原则。正义原则所规定的是每个人一生中重要的利益:权利与义务;而在无知之幕的状态下每个人因为不知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 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利益, 那么他们在选择时就会以“最大最小值”规则做出选择, “以最坏情形做出决定。”这意味着, 处在原初状态的每个人在选择正义原则时, 必将根据他所认为的地位和能力最低下的人来做出决定。而地位和能力最低的人会选择平等地分配权利与义务;抑或选择这种不平等的分配:它不仅给受惠较多者带来较多利益, 而且给受惠较少者带来补偿利益;并且受惠最少者, 所得到的补偿利益便该最大, 也即是人人都有利益。所以, 无知之幕的作用在于它能够确保程序上的公正, 使结果不受任何无端的影响。罗尔斯看来, 处在原初状态下的人被迫对每个人公平。在理想的公平社会中人人都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事实上, 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在有限的生存空间和资源环境中都想得到较多的利益, 这一要求又不可能得到满足, 所以要制定某种规则, 以达到公正合理的分配。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紧紧抓住了公平正义的这两个基本点, 把探讨既保障人们的平等自由的权利不受侵犯, 又使社会的基本权利和利益分配公平合理作为其正义论的目的。

三、对罗尔斯正义原则的评价

罗尔斯的正义论在方法论上具有一种非历史主义的倾向。罗尔斯继承了西方近代社会契约论的传统, 把社会契约论作为其论证正义论的主要手段, 用虚构、假设的所谓“原初状态”, 来证明、推演自己的两个正义原则, 这种论证的方法确有它的合理之处。但是, 作为一种探讨社会正义的具有非现实对象的道德学说来说, 主要靠一种虚拟的抽象的方法还是很不够的。社会正义具有非常强的现实的基础, 探讨这一重大课题还必须有历史主义的方法, 把社会正义植根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植根于社会现实之中, 这样才能为正义原则确定可靠的基础。

正义原则的契约性的证明是人人同意, 人人一致同意也是有不同的阶级基础和形式的。比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资产阶级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 他们在经济和政治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来为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争取一切社会的认可。他们实行的剥削制是被工人所接受的也可以说是被工人默认的, 那么可以说对工人来说是公正的吗?因此, 罗尔斯的人人一致同意的证明, 只是一种虚构在现实中没有确立的根据。罗尔斯证明正义原则的正义性是主观的、随意的。既然是人人同意并没有做客观条件的限制, 就避免不了任意性和随意性。

其实, 罗尔斯的正义原则, 只是形式上公平正义, 实质上它并没有离开资产阶级的价值原则, 可以说是资产阶级价值原则的当代改造而已。资产阶级价值的核心是“自由、平等、博爱”, 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并没有离开这一资产阶级的价值核心。两个正义原则和自由、平等、博爱的传统观念是一致的:第一原则和自由优先性及规则对应自由;机会均等的原则以及第一原则中强调的人们对自由和平等权利对应平等;差别原则或曰惠顾最少受惠者利益对应博爱。可见, 罗尔斯的正义论虽然看到了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与人们的正义生活和自由平等之间的客观联系, 并对这些因素予以了足够的重视, 但由于他囿于资产阶级的偏见, 立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 不愿意把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的自由平等同改变社会基本结构——资产阶级私有制联系起来, 因而他所追求的社会正义和人的自由平等, 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平均主义寄托, 而不可能最终成为社会现实。

四、正义原则的价值论证

罗尔斯只是证明了正义原则的契约性。一种正义原则是不是真正的正义原则, 不是个契约论问题, 更应是个价值论问题, 因为正义是一种人们行为应当如何的道德原则, 属于应该、价值、道德价值范畴。因此, 对于一种正义原则是不是真正的正义原则的证明, 只能是一种价值论证明而不能是一种契约论的证明。

在价值领域里, 善是道德的总原则。正义是一种特殊的善, 是一类伦理行为应当如何的道德原则, 是通过社会制定的道德目的从一定的伦理事实中推导出的。因此, 道德目的是否是真正的道德目的, 伦理行为是不是公正的真正价值实体是判断正义与否的标准。如果二者都是, 正义原则必真。正义原则的价值实体应是利害交换的伦理行为。一种正义原则应是等利害交换原则。人际利害交换行为显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对等交换, 一类是不等交换。对照以上标准, 对等交换是道德的、善的, 即是所谓的正义, 小利换取大利和大害报复小害行为显然是不道德的、不应该的、恶的, 是非正义。可见, 正义、公平总原则是通过道德目的而从人际利害相交换行为中推导出来, 是通过二者而得到科学论证的。由此而来, 社会的根本原则是人们应该平等地分有基本权利和义务, 因为每个人都同样是社会的一员, 他们对于社会的基本贡献 (缔结社会) 是完全一样的;人们因其对社会的非基本贡献不平等, 而应该不平等地分有非基本权利与非基本义务;同时, 获利多者如果较多地利用了社会资源, 便应该补偿给获利少者相应的权利。所以罗尔斯的观点印证了此价值论断。

而权利与义务的交换原则又是公正的根本原则。一个人的权利与他的义务具有双重关系:一方面是他所享的权利与他所负有的义务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他所行使的权利与他所履行的义务的关系。一个人所享有的权利与他所负有的义务, 显然不是他自己能够自由选择, 而是社会分配给他的。社会分配给一个人的权利与义务只有相等才是公平的、应该的, 如果不相等, 则不论权利多于义务, 还是义务多于权利, 都是不公平的、不应该的。根据罗尔斯的公平原则, 由于每个人都具有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 那么也就有了尊重别人这种权利、保护这种权利不受侵犯的义务。有了保护权利的能力就应承担这种义务, 得到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对等, 这就是公正的。但由于不同的人资质不同、所拥有的资源不同, 社会分配给有能力的人的权力相应来说就大。社会对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仅仅有社会公平的根本原则“社会分配给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相等”是不能解决的。还须依据社会公平的根本原则, 进一步确立一些比较具体的原则。

怎样对有限的、稀缺的利益资源进行配置和分配才是“公正”的?这一标准是什么?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界定权利与义务时都面临的问题。虽然不同阶级、阶层和利益主体对“公正”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像恩格斯所说, 在社会中, 不同阶级、阶层和利益主体通过各种社会的活动的不断博弈, 最终会形成一个所谓的“客观”标准。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向往的东西, 但是由于各种冲突和阻力, 各人的愿望都不会原原本本地实现, 而是会形成一个中庸的平均数, 人们在博弈中逐渐接受这种结果, 以一定的社会原则行事, 而维护着社会的平稳。所以, 尽管公正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但是权利、义务的“公正”原则又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行为, 对于整个社会的权利、义务的“公正”原则来说只有从属的意义。权利、义务的“公正”原则和评判标准, 是由历史必然性所决定的。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的价值, 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

参考文献

[1] (美) 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 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2] (美) 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伦理学简史[M].龚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十八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篇4:职工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参保单位一般是指参保职工所在的单位。它是一个集合体,如厂矿、机关事业单位等。职工是企事业单位的主体,是劳动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参保单位的义务是:①按有关法律规定在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中提取福利费用,并按规定筹资比例及时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医疗保险(现阶段规定按职工年工资总额的6%交纳,有些发达地区定为8%),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拒交保险费用。否则,按有关规定处罚。②按规定代职工扣缴个人应缴的医疗保险费。其权利是:代表本单位职工利益,维护职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参保职工是医疗保险所要保障的对象,其义务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个人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费(职工工资收入的2%)。其权利是:当尽了缴纳保费的义务后,就具备了享受政策规定范围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权利。

基本医疗保险为何实行属地管理?

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必须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所谓属地管理的原则就是指:除了当地城镇所有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之外,中央和省两级机关和所属企业(如铁路、电力、远洋运输等)、事业单位都要参加其所在地的基本医疗保险,执行当地统一的缴费标准、改革方案和其他有关政策规定。属地管理是实现医疗保险互助共济的重要前提。只有实行属地管理,才能打破行业分割局面,使原先效益好的、医疗待遇高的行业与效益差、医疗待遇低的行业之间实行共济,即变行业纵向互助为社会横向共济,建立起统一的、互助共济能力强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于铁路,电力、远洋运输等跨地区、生产流动性比较大的企业与职工来说,如果不按属地管理原则参加当地的医疗保险,就不利于风险分散,不利于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不利于方便职工及时就医,给医疗保险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行业管理成本,不利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因此,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跨行政地区参加当地的基本医疗保险是十分必要的。

外资企业职工能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小李原先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过去一直享受劳保医疗。最近辞职后到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他很想知道自己能否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外商投资的企业工作的职工是可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这是因为:①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②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包括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在内的所有城镇从业人员。因此,外商投资企业职工有权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年轻力壮的人可以不参加医疗保险吗?

小王今年刚刚20岁,因为单位效益不佳,工资收入并不高。他现在年轻力壮、身体很好,故而不想参加医疗保险。他不知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其实,医疗保险具有分散疾病风险和实行社会互助共济的功能。疾病风险具有随机性的特点。现在年轻力壮,并不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一旦患上大病,高额的医疗费用将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参加医疗保险还能充分体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风尚。更为重要的是,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不管愿意不愿意,每个职工都必须参加。

退休的职工如何参保?

陈师傅退休5年了,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过去一直享受劳保医疗。因原单位经济效益不好,医疗费报销没有保障。他想了解一下退休职工能否参加医疗保险。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退休职工也必须参加医疗保险。但退休职工与在职职工参保方式有所不同。已退休的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仍需要建立个人账户,但个人不再缴纳医疗保险费。个人账户基金由参保单位从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中划入一定的比例。具体划入比例按各统筹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如某退休职工所在地的划入比例是5%,退休金是每月800元,则每月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是40元,全年个人账户基金是480元。个人账户上的资金用完以后,一般自行解决门诊费用。一些治疗慢性病的费用,可以从统筹基金中支出。在统筹基金中支出的时候,退休职工本人也要负担一定的比例,通常为所在地在职职工的一半。如在职职工个人负担的比例是20%,则退休职工个人负担的比例就是10%。

篇5:人大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为使人大代表履行好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职责,我国宪聊有关法律赋予了人大代表应当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一)人大代表的权利

1.审议权。审议是对列入会议议程的各项报告和议案进行讨论、发表意见、表明意愿和立场,给予肯定、否定或者提出修改意见的活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代表参加审议人大常委会;政府、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是代表参与决定国家事务的重要职责,也是行使代表权利的重要方面。代表应当本着为人民负责的精神,对报告和议案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2.提案权。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和决定重大问题,一般要经过提出议案、审议议案、表决议案和公布法律(法规)和决定、决议的程序。其中,提出议案是审议、决定问题的前提。法律除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和人大的机构有权提出议案外,还规定了代表有权联名提出议案,提议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3.表决权。表决,是指代表大会在通过报告和议案、决定有关事项时,由代表明确表示赞成或反对意见,并以法定标准来确定结果的行为。表决权则是指代表对交付表决的报告和议案、有关事项表明各种意愿(包括赞成、反对或弃权)的权利。表决权利的行使,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是表决结果的直接依据。根据全国人大议事规则的规定,全体代表过半数是衡量一件议案是否获得通过的标准。只有两类问题的决定更严于过半数标准:一是在修改宪法时,宪法修正案的通过,需要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赞成。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届满时,如遇不能进行选举的非常情况,可以决定推迟选举,延长本届全国人大的任期。延长任期的决定,须由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参加表决,是人大代表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代表应当珍惜这一权利,“投好神圣的一票”。首先要积极参加表决。由于表决采用绝对多数原则,即通过议案的标准是“全体代表过半数”,而非“到会代表的过半数”,不参加表决表面看是既非赞成也非反对,但在确定表决结果上,与投反对票作用相同。不参加投票的人越多,达到通过议案所需的法定票数越难,甚至妨碍议案的通过。第二,代表在行使表决权时,要充分反映选民或选举单位的意见,同时又要胸怀全局,从全体人民利益出发考虑问题,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4.询问权和质询权。询问和质询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实行监督的形式。在人大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可以就有关问题向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提出询问;全国人大代表有权向国务院各部委、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质询案;乡级以上的地方人大代表有权向本级人民政府及所属各部门、人民法院和检察院提出质询案;乡级人大代表有权向级人民政府提出质询案。质询和询问相同之处是,以提问方式要求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回答问题,说明情况,都有探询、了解之意。不同之处是,质询的方式更加严肃,现为一定程度的批评责问;质询有法定程序,要依照程序进行。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代表,地方各级人大会议期间,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可提出质询案;提出质询案应当以书面形式,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质询案交由主席团决定由受质询机关答复。根据情况,可以在主席团、专门委员会或者代表团会议上答复;代表对答复不满意的,受质询机关应再作答复。

5.选举权。选举权是指代表参加产生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权利。由全国人大选举的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有:国家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查

长。根据国家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选举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省长、副省长,自治区主席、副主席,市长、副市长,州长、副州长,县长、副县长,区长、副区长,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检察长需报上一级检察院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乡、民族乡、镇人大选举人大主席、副主席,乡长、副乡长,镇长、副镇长。全国人大的选举,候选人由主席团提名。地方各级人大的选举,候选人由主席团和各级人大代表联名提名,实行差额选举。

6.罢免权。罢免,是指由选举和任命产生的国家机关有关工作人员在任期届满以前,依法解除其职务的法律行为。罢免的范围大致与选举和任命产生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相同。罢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人大各种监督手段中最严厉的监督手段,也是最后的监督措施。因此,实施罢免,必须采取严肃、慎重的方针,在程序上从严掌握。既要对违法失职、失去人民信任的人员依法予以罢免,保证人大代表依法行使罢免权,又应坚持“对人的处理采取慎重态度”。为体现这些精神,法律对罢免程序作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在全国人大,只有主席团、三个代表团或十分之一以上的代表联

名才有权提出罢免案。罢免案应以书面形式在代表大会期间提出,并写明罢免对象和理由。由大会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再由大会全体会议表决;或由主席团提议,经全体会议决定,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由本级人大下次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在罢免案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前,被罢免的人员可以在主席团会议或大会全体会议上进行申辩。

7.建议权、批评权。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代表向本级人大或者其常委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看法、意见的总称。代表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是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联系群众、改进工作的主要形式。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可以个人提出,也可以提出;可以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也可以大会会议闭会期提出。

8.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活动的权利。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工作和闭会期间的活动,都是执行代表职务。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不但规定了代表在代表大会议期间的工作和享有的权利,也规定了在代表大会会议闭会期间的活动的权利。闭会期间的活动是大会会议期活动的延伸,也是大会会议期间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条件。

法律规定的代表在代表大会会议闭会期间的活动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参加视察和专题调研,应邀参加执法检查列席有关会议,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等。

(二)人大代表的义务

1.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已被庄严载入宪法。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是宪法和法律具有极高的权威和尊严,坚持法律面目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我国近290万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许多人是立法的直接参与者,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中坚力量,责无旁贷地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带头宣传和执行法律,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人大代表这方面的表率作用对于在全社会形成普遍的法治意识,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

2.保守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主要是:(1)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6)维护国家安全市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7)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由于这些国家秘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因而法律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人大代表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一是相当多的人分别

接触上述各种国家秘密,二是代表在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中,也会了解和掌握某些国家秘密。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应当严格地保守国家秘密,模范地遵守保密制度,如不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携带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外出不得违反有关保密规定;不在公共场所谈论国家秘密等。

3.联系群众。人民把意愿和要求委托给代表,再由代表将这些意愿和要求反映到国家权力机关中去。代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社情民意,了解人民的意愿所在,为人民行使好权利。代表也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会把自己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取得工作的动力,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为此,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应当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4.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代表是人民委派到权力机关的使者,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参与审议各项报告和议案,是代表的神圣权利,也是代表的法定义务,不能无故出缺。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依法行使代表的职权。“代表”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其代表资格终止。同样的,代表如果对人大审议的议案漠不关心,在选举和表决议案时不技票,也属于失职行为。

1、人大代表主要职责

一、学习、宣传并模范地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人大的决议决定,以及人大工作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按时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认真审议列入大会议程的各项议案、报告并发表意见,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和意见,参与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等,努力行使好大会期间的各项职权。

三、积极参加闭会期间人大组织的培训学习、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评议工作、代表向选民述职等各项活动;积极参加代表小组的各项活动。

四、保持同选民的密切联系,通过走访、座谈、接待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和反映选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篇6: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人大代表的权利

人大代表的权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会议期间的权利;另一类是闭会期间的权利。

代表在会议期间的权利可以概括为十项:

(1)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权。

(2)审议权。审议,就是对列入大会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进行讨论、研究和审查,并给予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时,一要明确审议工作的性质,特别是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等,是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不能把审议工作变为学习文件,领会精神。二要明确审议是人大代表发表自己政见的重要方式,又是权力机关作出决定和决议的前提。

(3)提议案权。人大代表的提议案权,是指人大代表具有依法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的职权。依法提出议案,是代表在会议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途径。

(4)选举权。人大代表的选举权,主要指人大代表有选举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和选举上一级的人大代表的权力。选举权是人大代表的一项重要职权,是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重要体现。

(5)询问权。在审议列入大会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时,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询问。

(6)质询权。可以依法向大会提出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7)罢免权。可以依法提出对本级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罢免案并对其投票表决。

(8)依法提出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权。

(9)表决权。表决就是经过审议以后对列入大会议程的议案和报告以投票方式或按表决器等方式表示自己的态度,赞成还是反对,还是弃权。在进行表决时,要坚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志;要坚持实事求是;要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能采取不负责的躲避态度。

(10)提建议、批评和意见权。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看法、建议、主张、批评和意见等的总称,通常被简称为“代表建议”。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相比代表议案,有更灵活,更及时,更方便的特点,因此,也便于人大代表随时提出。人大代表依法向本级人大或者常委会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是代表受人民委托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具体途径,是对国家机关工作进行督促的主要形

式。

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权利:

(1)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权。

(2)视察权。除了参加人大统一安排的集中视察外,也可以进行几个人联合视察或个人持证视察活动。

(3)约见领导权。如果代表约见本级国家机关的负责人,那么,这个国家机关的负责人应当亲自接待,或委托其他负责人接待,而不应随便指派秘书或一般工作人员接待,以便代表可以把人民群众的意见直接反映给有关领导,使所提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4)提议召集会议权。各级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联名,有权提出临时召开本级人大会议。

(5)列席有关会议权。代表可以应邀列席本级人大常委会会议和各专门委员会会议,也可以应邀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6)听取群众意见权。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是代表的天职,也是他们的权利,任何单位、部门、个人都不得阻挠。

(7)参加特定问题调查权。县级以上的人大代表,根据本级人大或常委会的决定,有权参加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8)建议权。这个权利跟大会期间是一样的。有关机关和组织对代表在闭会期间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同样应当认真办理。

2、人大代表的义务

法律赋予了人大代表比一般公民更多的权利,同样也要求要比一般公民履行更多的义务。代表的义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项:

(1)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2)保守国家秘密。人大代表在参政议政时,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一些秘密,尤其是大会期间所发的属于秘密范围的各种材料,不应随便泄漏,更不得随意扩散。

(3)代表应当接受选民的监督,回答选民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如果代表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或者犯法了,选民可以将他罢免。

(4)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5)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要结合开展各项代表工作,以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协助政府推性工作。如,经常开展视察、调查、检查活动,为政府各项工作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这些都是在协助政府推行工作。

(6)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代表的权利,也是义务,不能随心所欲。如代表未经允许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

人大代表提议案、建议的注意事项

议案

1、形成议案的条件:一是提出议案的主体要符合法定资格或法定代表人数。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乡级人大代表5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二是所提议案的内容必须是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议案问题的若干规定》对可作为议案提出的事项作了细化:需要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提请人大及其常委会听取和审议 “一府两院”专题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需要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的有关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应有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或者批准的其他事项。不应作为议案提出的事项有:人民政府行政管理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两院”审判权、检察权范围内的事项;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或者公民个人的事务;其它不属于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三是议案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每次会议的主席团第一次会议上,都要对代表提出议案的截止日期作出决定,代表的议案,必须在议案截止日期以前提出。

2、提出议案应注意的问题:一是要一事一案。一件议案只就一个问题提出案由、案据和方案,不要把几个问题放在一个议案中提出。二是要使用大会印发的议案专用纸。三是参加联名提出议案的代表,要亲笔签名,并填写清楚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和通信地址。议案是谁领衔,请提出议案的代表自己商定。以代表团名义提出的议案,需要由代表团全体会议的过半数通过,并由代表团负责人签名。四是书写要工整,字迹清楚可认,以保证大会秘书处按照程序及时处理。

建议、批评和意见

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对各方面工作的看法、建议、主张、批评和意见等的总称,通常被简称为“代表建议”。即可在代表大会举行期间提出,也可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提出。它与议案相比,有更灵适,更及时,更方便的特点。从提出的程序看,代

表提出议案有法定的联名人数,依照法定的程序提出;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可以个人提出,也可以联名提出。从涉及的范围看,代表提出议案的内容必须是属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而建议、批评和意见则是对各方面的工作都可以提出。因此,人大代表可以充分利用建议、批评、意见的形式,协助国家机关推进工作,改进作风。

人大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除做好充分准备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一事一议。一条建议只讲一个问题或一个内容。这样有利于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可以避免处理过程中涉及的承办单位多,出现忽视或遗漏某些内容。

2、有标题和具体内容。标题要简短明了,要把反映的意见和要求,解决的问题写得具体、明确。使办理代表建议的单位能够清楚代表反映的情况,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3、使用统一印制的建议专用纸。为了保证代表建议的严肃性,方便建议的提出与处理,代表大会统一印制了建议专用纸。代表提建议应使用建议专用纸,如果建议是事先打印好的,应剪贴在专用纸的有关栏目内。

4、亲笔签名。代表或者代表联名提出建议,每位代表都要亲笔签名,同时填写清楚自己的电话号码、邮政编码和详细通讯地址,以便有关部门及时同代表联系。

5、书写工整、字迹清楚可认。

6、对正在审理的案件,不要作为代表建议提出。代表可以建议当事人按法律规定的程序,提请主管机关处理。人民群众委托代表代转交的各类申诉状可以交大会秘书处或人大常委会机关的信访机构处理。

7、人民群众请代表转交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的各类建议了不宜作为代表建议提出,可以交大会秘书处或人大常委会机关的信访机构处理。

8、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建议,不要写上某位领导人姓名或其他机关的名称。因为代表的建议是向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提出的。代表写给某位领导人或其他机关的建议,人大常委会的办事机构不便处理。

人大代表学习制度

1、学习的主要内容:宪法和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代表的民主权利和应尽义务;与代表工作有关的专业知识等。

2、学习的主要形式:集中学习讨论;专题讲座;交流学习体会;个人自学等。

3、根据代表小组开展的视察、调研,以及参加的执法检查等活动内容,组织代表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4、学习活动由代表小组召集人(“人大代表之家”召集人主持;每次活动要安排人员做好记录。

篇7:权利与义务的总结

1、建立组织机构。为了贯彻“依法治校”的教育方针,加大我校“四五”普法的力度,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根据我校实际,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法制副校长、校委会成员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学校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召开了次会议,研究和部署青少年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建立了以政教主任、副校长主持的专门的依法治校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办事机构,负责日常组织工作,制订和完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各项规章制度,并切实得到执行,收集档案资料、保存完整、规范。

2、建立健全学校党支部学法制度。今年开始举办法制讲座,规定党员干部学法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做到管理有规范、活动有安排、学习有笔记、课后有考核检查。为了加强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意识,学校还组织教师集中培训学习3次,学法时间不少于20学时;并且给每位教师配备人手各一本省编的《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和《四五普法知识问答》,方便教师的自学。

3、全面普法。这学期我校规定,法制教育课与思想品德课一起合并开设,学生人手一册《四五普法知识》课本,各班至少要上3课时的法制教育课,举行一次以学法、知法、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班会课;并且要求各位教师做到:学习有教材、教学有教案、课时要保证。学校这学期结合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考核检查。

4、完成了聘请法制副校长的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学校依法治校和对少年儿童法制教育的力度,学校特聘铁山区分局干警吴宝钢为我校法制副校长。吴校长这学期给学生作了一次法制教育专题报告。国时吴宝钢副校长与学校每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向学校了解教学中的困难和要求,并尽力予以帮助和支持;学校也及时的向吴宝钢副校长反馈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及校园周边环境。

5、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和特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学正常有序开展、有利于营造良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协调,齐抓共管,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

为了贯彻“依法治校”的教育方针,我校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合法、规范、完善,使学校行政、教学、学生管理工作规范有序;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无违法违纪案件发生;加强教师的法制教育和师德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的观念和方法,校园内无歧视、侮辱、体罚、伤害学生现象发生。

通过开展创建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不断加强青少年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和自觉性,加强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确保了学校周围无滋扰、勒索、抢劫事件发生,使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2015法制教育总结(四)

在新学校开学后的近一年来,我校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统一要求,精心部署,扎实工作,面向广大师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灵活多样,开展了法制教育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我校分层次,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了“教”、“听”、“看”、“读”、“写”、“赛”等灵活多样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喜闻乐见,强化了教育效果。

(1)教。坚持将法制教育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品德课、班队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传授,在各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里涵盖的法制教育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高班会课、队活动的质量,各班开展了以“法伴我行”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锻炼了才干,寓教于乐,使法制教育活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2)听。听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一方面,我们利用红领巾广播台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明确各种常规要求。另一方面,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为学生作专题报告。陈平所长用自己积累的法律知识和经验,通过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联系当前青少年“爱好攀比”、“骄纵溺爱”、“善于撒谎”等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小学生如何遵纪守法,如何运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等知识进行了深入讲解,并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让学生们了解了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违法犯罪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如何预防犯罪等等,告诫同学们要用法律为自己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教育学生要知法懂法,做一个遵守法律的小公民。使学生受到了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高尚的道德引导。

(3)看。组织影视教育活动。由于学校刚落成使用,条件限制,我们只能组织学生在家观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片,指导学生上网观看相关资料,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学会自立自强,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读。开展“红读活动”。即组织学生阅读法制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书刊。学校开放好图书室,提供学生阅读。让学生积极阅读健康有益的书刊,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和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

(5)写。举办法制教育征文活动。配合影视教育、读书活动和法制讲座,开展征文竞赛激发了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促进了法律知识的普及。

(6)赛。我们开展了师生同学法的活动和法制教育竞赛活动。学生一头,我们举办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加大了普法的推动力。将有关法律知识的宣教融入班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班会上中受到法的熏陶。教师一头,我们组织了“五五”普法知识竞赛。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全方位推进了我校依法治校的水平。

二、互动协调,营造了法制教育氛围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加强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工作,使学校环境更具有艺术性;悬挂法制宣传标语,使校园环境更具有激励作用;利用广播台定期播出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建设规范化校园的环境,形成浓郁的法制教育氛围。

(2)用好法制教育基地。一方面与派出所建立了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开展好活动;另一方面是建立校内法制教育基地,为我校法制教育的规范化提供了阵地和保证。

(3)充分发挥少先队的组织作用。对学生进行纪律法制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节日庆典活动,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充分发挥队组织的帮助教育职能,以增强学生抵御各种不良现象的侵蚀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积极指导家庭教育。我们印发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知识问答题,继续以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的形式,开展“我与父母同学法”的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学法,尤其是针对一些特殊家庭及行为异常的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纠正缺点,改正不良的行为倾向。针对学生乘坐校园公交车这一实际情况,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开展了“乘车学生宣誓仪式”,使学生文明乘车,安全乘车,并印发“致乘车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也受到相应的法制教育。通过家校联系的加强和对家庭教育的系列指导,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

篇8:职工代表的权利与义务

于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产生的法国民法典, 在很大程度上是深受罗马法影响的南部成文法与以日尔曼、法兰克习惯法为基础的北部习惯法这两种传统制度的巧妙融合物, 其中物权和债等与资本主义关系联系更直接的部分主要源于罗马法, 但其遗失物拾得制度却与罗马法背道而驰。法国将遗失物明确划分为4种, 即海上之遗失物、湖川上之遗失物、沿海之遗失物以及陆地上之遗失物。海上之遗失物和湖川上之遗失物, 完全归国库所有, 但对于海上之遗失物, 国家应当向拾得人给予一笔奖金;沿海之遗失物, 拾得人可以享有1/3的所有权;陆地上之遗失物, 若遗失人在法定期间内未向拾得人请求返还, 则拾得人能够取得全部遗失物的所有权。由此可见, 法国采纳的是有限的拾得人取得所有权主义, 这明显是日尔曼习惯法影响的结果。在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 对遗失物拾得制度作了详细的规范, 后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德国于1976年对其中的某些条款作了修改。尽管与法国相比, 德国学者似乎更倾心于罗马法, 但从内容上分析, 不难发现《德国民法典》在制定遗失物拾得制度时, 却继受了日尔曼法的有关制度。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在民法发展史上的地位, 极为重要, 现代大陆法系诸国, 基本上是在这两部法典的影响下制定的, 在遗失物拾得制度方面也间接地继受了日尔曼法, 而摈弃了罗马法。

英美法系国家对财产权有着与大陆法系国家不同的理解, 这种财产权观念的分歧也表现在对遗失物拾得法律问题的规范上。在英国, “许多情况下, 法律关心的不是谁有绝对的占有权, 而是在两方中哪一方的权利更充分些。”故在拾得遗失物的情况下, 拾得人较之一般人享有优先占有遗失物的权利。按照英国法律的规定, 发现没有现实占有人的物, 且该物的主人又不能找到, 发现者有必要对其发现予以公告。如其更需要安全感的话, 最好向警察局报告, 如果不能够发现物的原占有人或所有人, 则拾得人就成为新的所有人。美国法虽然是在英国法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它对英国原有的法制有批判、有改造、有扬弃、有创新, 现在已有很大差异, 然而在遗失物拾得制度上, 美国法与英国法并无实质性的区别。因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 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许多法律原则和基本的法律规定, 故在处理遗失物拾得案件时, 法院所做出的判决结果也存在一些差异。美国许多州都有关于丢失财物的发现者权利的法律规定, 比较有代表性的法律规定要求发现者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告, 政府官员负责寻找真正的物主, 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找到真正物主, 发现者便成为该财物的绝对所有者。该法律规定优先保护财物所有人的利益, 也确定并保护发现者的合法占有权。此外, 在英美法中, 失主认领遗失物时, 拾得人有权要求遗失人支付一定的报酬。可见, 英美法系有关遗失物拾得制度的规定也是在日尔曼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综上所述, 可见罗马法与日尔曼法均对西方国家法律的发展具有主要影响, 但在遗失物拾得制度方面, 现代西方各国在权衡罗马法与日尔曼法相关规定的利弊得失后作出了继受日尔曼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参见[日]宫本英雄:《英吉利法研究》, 骆通译, 商务印书馆1932年版, 第85-111页。

[2]、向未适婚人的监护人购买了一栋房屋的人, 雇一工匠修理此房, 工匠在房内发现了一笔钱, 产生的问题是:这笔钱属于谁?回答是, 如果发现的不是埋藏物而是一笔被遗失的或者放错了地方的钱, 那么它仍属于原所有人。引自 (意) 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民法大全选译·物和物权》, 范怀俊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第71页。

[3]、如果拾者要求失者付给一笔酬金, 即付给一笔发现遗失物的酬金, 结果会怎样呢?虽然其要求不正当, 但他不被视为在盗窃。见前引[2], 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书, 第72页。

[4]、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条文、说明、理由与参考立法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

[5]、参见黄右昌:《民法诠解·物权编》 (上册) , [台]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第166页;另参见尹田:《法国物权法》, 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第228页。

[6]、参见[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 潘汉典等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第249页。

[7]、[英]G·D詹姆斯:《法律原理》, 关贵森、陈静茹等译,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 第159页。

上一篇:桥梁工程施工工艺分析下一篇:文明守纪班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