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县“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的“藏经屋”

2024-04-29

马龙县“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的“藏经屋”(通用4篇)

篇1:马龙县“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的“藏经屋”

文章标题:马龙县“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的“藏经屋”

马龙县“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的“藏经屋”

马龙县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针对农村“两委”班子换届后,新设立的党支部无活动场所、无专门时间、无工作经费、无学习内容、无明显成效、无管理机制“六无”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和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设立“党员活动中心户”,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认真选点设户,强化“中心户”管理指导。按照“党委统一抓,支部负责选、管理有制度、活动经常化”的要求,认真进行选点设户,抓党员活动的设立。县委要求,“中心户”的选定,要设立在思想政治素质高、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热心党务工作、有奉献精神的党员家中,有必要的活动房间、电视机、VCD播放机等硬件;乡(镇)党委统一制作“党员活动中心户”标牌,购买书橱、记录本、书籍,为“中心户”配齐各项设施;县直对口联系帮扶单位定期捐增报刊杂志等,丰富学习资料;村党总支做好对“中心户”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指导;建立健全活动登记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年终由乡(镇)党委负责评选出“十佳中心户”给予奖励。目前,全县9个乡镇464个农村党支部已设立“党员活动中心户”375个。

丰富内容形式,增强“中心户”的吸引力。各村党支部以“党员中心户”为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800余次,大大增强了“中心户”的吸引力。一是结合当前“三农”工作的要求,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云南省农村工作守则》、实施“云岭先锋”工程有关内容等;传达学习县、乡(镇)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组织党员收看先进党组织及优秀党员事迹等电教片;组织学习交流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经验及各种农科技术。二是适时组织党员、非党村组干部、共青团员、致富能手结合各村实际,研究发展思路,围绕农村“八难”问题,想办法出主意,使党支部与村民小组在思想、行动上统一起来。三是每季度举办一次党员科普培训,半年进行一次“双向”述职评议;讨论对农村党员进行设岗定责、分组管理,引导无职党员上岗履职;做好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使之经常化、规范化。

“中心户”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的“藏经屋”。“党员活动中心户”的设立,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村党组织党员活动“六无”的问题,不仅方便党员活动,提高了活动的次数和质量,同时发挥出“六大功效”,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活力。一是“中心户”成为宣传党的农村政策的阵地,基层组织经常通过“中心户”活动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到党员群众中去;二是“中心户”成为党员的学习园地,提高了农村党员的素质;三是“中心户”成为提供农村致富信息的窗口,党员群众通过学习培训交流,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提高了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四是“中心户”成为民主管村的重要场所,党员群众在这里议村务、谋发展,对支部工作建言献策,参与商讨村组发展、重大问题决策等,畅通民主渠道,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地行使。五是“中心户”成为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凡外出党员必须报告外出时间、流向,并严格填写流动党员外出管理卡后方可外出。流动党员回家后,到“中心户”了解全村经济发展状况,外出党员通过“中心户”向支部汇报外出工作情况;六是“中心户”成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村民邻里关系的“调解、稳定中心”,成为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龙县“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的“藏经屋”》来源于,欢迎阅读马龙县“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的“藏经屋”。

篇2:马龙县“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的“藏经屋”

文章性质:本站整理

发布日期:2005-05-2

4阅读次数:

2104

发布部门:qjzzbljm

字体:[ 大 中 小]

中共马龙县委组织部

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马龙县针对农村基层组织机构设置变更的实际,以阵地建设为突破口,在农村党支部设立了“党员活动中心户”,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党员活动难开展的问题,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抓好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促进“两个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五镇四乡和两个社区,有64个村民委员会、435个自然村、5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2万人。有乡(镇)党委9个、村党总支64个、村党支部464个、农村党员6172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74%。自去年4月在月望乡试点设立“党员活动中心户”后,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好评,随之在农村广泛推广,到去年6月,全县农村党支部中设立“党员活动中心户”375户、“党员活动中心”89个。目前,已建立县乡党委联系点“中心户”45个,“中心户”和“中心”活动开展好的有73户、正常的有364户、相对差一点的有27户。

二、初步成效

马龙县在农村党支部设立“党员活动中心户”以来,其阵地作用得到明显发挥,基本成为了农村基层宣传政策的窗口、凝聚党员的阵地、传授知识的课堂、联系群众的场所、发挥作用的平台,初步建成了“五个中心”一体化的综合阵地,其五个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正向农村各个领域拓展。

建成“政治学习中心”,发挥政策宣传的作用。通过设立“中心户”,把党员学习分散化、小型化、具体化,使之落实到村、入户到人。与过去相比,一是增加了学习次数。自设立以来,集中学习多的达10余次,最少的也有6次。二是提高了学习时效。“中心户”具有“党员集中、形式多样、组织方便”的优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后,广大“中心户”就及时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全会精神,并邀请县、乡领导进行现场指导。三是丰富了学习内容。有了党报党刊和农村实用科技电教片,使党员既能学习到党建理论、时事政治、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又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四是拓宽了学习层面。在“中心户”学习,多数是利用晚上或农闲时进行,可吸收群众参与,扩大学习范围、减少学习“死角”。一些老党员由衷地说:“有

了‘中心户’就方便多了,参加支部活动再也不象以前老远走到村委会,利用晚上时间在村里就可以参加学习活动”。

建成“组织生活中心”,发挥培养教育的作用。“中心户”设立后,进一步健全活动制度、明确工作责任,使“三会一课”得以很好地坚持和落实,既保证了活动的经常化,又能有效地解决过去由于开会难导致发展党员工作不正常等问题。如:月望乡2003年只有入党积极分子21名,仅发展党员9名;去年以来,组织生活日趋正常、支部活力日益增强,先后有70多人向村党支部递交了申请书,新发展党员23名。目前,全县在农村致富能手中确定党员培养对象464名,在党员中确定致富能手培养对象388名,在党员致富能手中确定村组后备干部培养对象402名;去年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74人,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59人,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98人。建成“民主议事中心”,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党支部按照民主议事制度的规定,定期把村里的大事交给“中心户”进行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充分发表意见,既调动了党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又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地行使。如:通泉镇马金田村“中心户”开展活动时,提出结构调整要“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并采取每位党员挂钩帮扶3—5户菌农,带头帮助农户种植食用菌,包技术指导、田间管理和生产目标,通过缪留焕等8名党员的帮带,去年投资60余万元,为44户农户建起食用菌基地45亩,菌农最高收入3.6万元,有20户收入超过1万元。通过吸收不是党员的村组干部、青年团员、妇女代表参加党组织活动,议村务、谋发展,对支部和村务工作进行探讨交流,增强了党员群众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党支部与村民小组的关系也融洽了,增强了基层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了“党员监督村民小组、群众监督党员、党支部带领群众”的互动体系,促进了决策的有效落实。如:纳章镇迤堵村“中心户”议事时决定修水泥街心路,党员鲁金宝私人贷款1万元并带领21名党员、团员率先行动,全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修建了1800米的水泥街心路,还在全县率先安装了村庄路灯。

建成“教育培训中心”,发挥传播科技的作用。主要依托“中心户”是“藏金屋”的功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员“素质教育”工程,逐步建立远程教育网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并结合“科普宣讲”及副科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下村讲党课活动,让县乡科技人员唱主角,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讲座和科技培训,使“中心户”成了传播农科技术的主阵地和党员教育的重要课堂,使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在“中心户”里看有书刊、学有内容,为农村党员群众“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丰富生活”提供了精神食粮,增强了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为帮助“中心户”丰富学习资料,结合“驻村帮户”活动,县委要求机关各党组织定期为挂钩联系“中心户”捐赠和征订党报书刊,并形成长效机制。去年,全县各单位向“中心户”赠

送党报1.9万份、党刊近1万本、农科书籍7000余册、各类电教片2500余张,征订报刊书籍300余份。如:月望乡群众去年通过开展万寿菊种植技术培训,450户农民积极种植万寿菊760亩,户均增收400多元。自“中心户”设立以来,多形式开展各类宣讲、培训1000余期,受训6万余人次。通过对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真正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及农业科技知识送到了广大农村,使群众纷纷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

建成“管理服务中心”,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一是搭建了先锋平台。充分发挥“中心户”的阵地作用,拓展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渠道,号召和鼓励党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农村党员积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通过在农村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把全县3000多名农村无职务党员安排上岗,使大多数党员由不愿或不会理事变为主动找事做。纳章镇大营村70多岁的老党员秦汝德,上岗理事的第一天,主动负责打扫街心水泥路,管理村庄的“三堆”放置,半年来,坚持每周至少维护街道卫生3次,使该村的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强化了教育管理。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依托“中心户”,实行“流动卡”制度,采取“双五一”措施,强化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克服了“失管”的现象,增强其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家乡服务的热情。大庄乡棠梨冲村流动党员角留申,常年在昆明打工,近日,在与村党组织的联系中,得知村里正在修建街心水泥路,便专程赶回家,把200元钱捐献给村党支部。自设立“中心户”以来,全县外出党员为家乡提出建议和意见600余条,主动为家乡提供致富信息65条,带出务工人员281人,办好事、做实事83件,引进项目2个,辐射了2000余名党员群众。三是密切了党群关系。“中心户”专门设立了“综合记录本”,随时记录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思想动态,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逐级反映帮助解决,切实化解了村民邻里关系,调解了各种矛盾,保持了农村稳定,成为党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四是促进了经济发展。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目的,探索出“支部+协会+中心户”的运作方式,把支部、协会、“中心户”有机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支部的领头作用、协会的连接作用、“中心户”的阵地作用,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创出了一条好路子。去年,月望乡月望村成立了“大洋芋营销协会”,帮助群众销售洋芋2.5万吨;纳章镇纳章村、方郎村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带领群众建起以荷兰大荚豆为主的2个蔬菜种植基地,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500亩;马过河镇组建了“苹果营销协会”,为群众销售红富士200吨。

三、存在不足

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以“党员活动中心户”为载体,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明显增强,但创建“党员活动中心户”是一项全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经验借鉴、也没有固定的组织模式,加之开展时间相对较短,总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干部和党员对设立“中心

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没有很好地统一到县委的总体要求上来,导致在行动上没有积极地参与和投入其中;二是极少数领导干部工作精力不够集中、方法措施不力、督促指导不到位,重安排布置、轻指导研究,重开头启动、轻管理落实;三是硬件设施普遍不足,主要表现为一些电教设备相对落后,书柜、桌椅还需充实,报刊书籍总体数量还少,特别需要一些农村实用科技方面的书籍或电教片;四是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周全的计划和系统的安排,活动还需要进一步规范;五是学习内容还相对单一,培训教育方式和手段相对简单化,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六是部分村支部书记或“中心户”户主的素质有待提高;七是缺乏必要的活动经费;八是党组织活动的保密性不强。

四、对策思考

针对“中心户”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步,我们将遵循省委组织部李江部长提出的三年内达到“四个有”(有一间党员活动室、有一套电教设备、有一套书刊资料、有一块宣传栏)的目标,按照市委组织部周云部长到我县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切实把农村“党员活动中心户”作为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突出重点内容、加强分类指导、总结完善经验,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总结完善,使“党员活动中心户”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支部班子建设,切实做到有人管事。

一是要选好配强人员。要认真落实党员“三培养”工作,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技术能手、优秀党员及退伍军人、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的年轻人中挑选合适人选,把政治强、文化高、懂经济,群众公认的党员选拔到村党支部班子中,特别是选好支部书记;另外是对不适应的“中心户”户主要及时调整、选准配强。二是要健全工作制度。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建立健全“三会一课”、“三公开一听证”、廉洁自律、“民情日记”、党员联系农户等制度,使村(组)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是要抓好教育培训。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党务工作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等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党支部班子和村(组)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中心户”户主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和管理技能。

(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切实做到有人理事。

一是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民主议事、科技培训、教育管理、活动记录、借阅登记等“党员活动中心户”的各项制度,保证活动正常化和规范化。二是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把报酬待遇同村(组)干部的工作实绩联系

起来,克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难衡量”的现象,增强村(组)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其工作热情和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各乡(镇)要与“中心户”签订责任书,坚持半年初评、年终考评,每年评选出活动开展好的“中心户”或优秀支部书记和“户主”,进行表彰奖励,并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报道;对工作不力的教育批评、限期整改。三是要继续推行副科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讲党课制度,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到“中心户”上党课不少于2次;同时,结合“驻村帮扶”工作,继续开展好“科普宣讲”及机关党组织“捐赠和征订报刊书籍”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为所联系“中心户”赠送书刊和开展科技培训,让县乡科技人员发挥作用。四是要建立和巩固“中心户”联系点,加强具体指导和管理督促,起好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整体工作。五是多方争取、积极协调,对“中心户”户主给予适当的活动经费补助。

(三)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切实发挥“两个作用”。

篇3:马龙县“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的“藏经屋”

关键词:目标导航 大学生党员 群众路线 作用

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一些高校的教育目标模糊,导致许多大学生党员发展错位。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以此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已经是势在必行。大学生党员的成长目标导航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而应运而生的。实施大学生党员成长目标导航,使大学生党员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既可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也可以满足大学生党员自我发展的需要。运用目标导航方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目标导航在大学生党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载体作用。

一、通过价值目标导航,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

价值目标,指的是大学生所追求的贯穿于自身一切活动行为中有其动因作用的最终目的。它支配着大学生去解决为什么活着以及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等人生的根本问题。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大学生价值目标的内涵,帮助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目标模式,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社会和教育的外部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培养其具有远景性和社会责任感的学习动机。

从广义上讲,价值目标包括政治觉悟教育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和伦理道德教育目标等诸方面,它是学校德育所需追求和塑造的人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诸要素的统一,且诸要素之间互相依存和制约,由此构成一个具有明确目的的完整体系。从狭义上说,价值目标特指学校的伦理道德教育目标,它包括伦理认识提高目标、伦理道德情感陶冶目标、伦理道德意志锻炼目标、伦理道德信念确定目标和伦理道德习惯养成目标等。价值目标是一个国家教育的阶级性、政治性的集中体现,是为所处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的,它总是与国家的教育目标密切相关,并在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设定价值目标是学校全部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在学校的德育教育过程中起着方向性、主导性、示范性作用,决定着德育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的选择。没有明确具体的德育目标,德育教育就很难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价值目标导航,可以坚定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引导其树立成长目标,指导其实施成长目标,帮助其实现成长目标。这样的目标导航方式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党员由他律向自律转变,有利于大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从而在大学生中起到模范带头和引领示范作用。

二、通过学习目标导航,夯实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基础

由于目标对动机亦有影响,因此,通过明确学业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对学生的目标定位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同时,老师要帮助学生进行人生的规划,树立新的奋斗目标。此时,对大学生的人生规划要包括总的目标和具体目标。对于具体的目标,要注意切实可行,使之不失成功的机会,使具有远景性动机的学习行为,能在具体情景中为一系列近景性动机所激励。如对一、二、三年级学生考研目标调查时,我们发现比例分别为53%、37%、29%,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太大,而是部分同学觉得考研成功离他们越来越远。此时,老师要帮助这些同学“量体裁衣”,制定可行的目标。让他们懂得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学业目标作为人生目标的一项基本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一项对“大学生党员的学业目标”调查显示,大学生党员中普遍存在学业规划欠缺、学业目标不实、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学业目标导航,对于大学生党员制定学业规划,明确学业目标,内化学业内容,增强学习动力具有促进作用。要实现学业目标,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学业目标的规划具备了,作为一种手段的学习能力,则必须具备。学习能力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党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通过学习能力目标导航,可以帮助大学生党员锻炼和提高各种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

三、通过职业目标导航,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就业竞争力

现今,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存在盲目性,有大学生党员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涉猎知识的结构失衡,适应社会的能力弱化。职业目标教育贯穿着大学生活四年,涉及方方面面,他不断地督促大学生挑战自己。明确大学生活的目标,帮助其“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各专业就业率不一样,要按专业、按学科对学生进行不同的目标教育。部分学生党员在学习中形成“只要能毕业,就有单位要”的错误思想。对此,我们要对他们加强更高更远的职业目标教育,引导他们成为优秀的毕业生,去竞争更好、更高层次的职位。

大学毕业生党员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目标,对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通过职业目标导航,一是让大学生党员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就业政策,明确就业定位。二是帮助大学生党员树立远大职业目标,清晰就业方向,制订就业计划,从而顺利实现就业。职业目标导航,应该开展“一对一”就業指导,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奉献意识,引导他们到国家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篇4:马龙县“党员活动中心户”成为农村党员群众的“藏经屋”

一、设岗定责活动是先进性实践的有效平台

无职党员是农村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农村不同时期入党,为农村的建设、发展发挥了作用,作出了贡献。部分无职党员,由于年老体弱、文化低、退休等原因,或放松教育管理,党员意识薄弱,影响了他们发挥作用。或认为年龄老化,作用不大。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也损害了党员的形象。群众反映说,党员挂个名,不如老农民。但不少无职党员困惑:唱戏没有台,有力无处使,使他们的作用发挥在客观上受到了制约。笔者认为,农村无职党员,无论从党员先进性,还是这支队伍的数量,其作用发挥如何,都应给以充分重视。金山区山阳镇10个村共有无职党员628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53.3%。其中60岁以上的有433人,46~60岁的有193人,分别占无职党员总数的30.7%和69.3%;文盲、半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529人,占无职党员总数的68.3%;大多数无职党员都已退休。统计资料显示,年老、体弱、文化低,是农村无职党员的一个明显特点。但有资料表明,农村无职党员组织生活不健全,党组织教育管理放松的情况也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发挥显然弱化,有的还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现状,无疑与党员先进性要求相距甚远,甚至不相符合。探索实践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展现党员魅力,就成为摆在农村党建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其重要性、迫切性不言而喻。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对农村无职党员触动很大,教育很深。他们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温党章,重温入党情景,对照党员标准,剖析党性,找出问题,认真整改,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党员意识,焕发了党员青春,激发了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强烈愿望。一些年纪大、身体差、文化低的无职党员,也不为这种客观因素所困扰,在他们身上展现的是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熠熠光彩。面对农村无职党员升华的思想、高涨的热情,党的组织能否给予正确、及时、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不仅关系到无职党员作用的发挥,还关系到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巩固。为此我们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在山阳镇10个村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

所谓“设岗定责”,即由村党组织根据本村实际,按需或因事设置一定的岗位,规定相应职责要求,组织无职党员上岗履行一定的职责。除少数确因年龄过大和身体健康原因外,绝大多数无职党员都以满腔热情投入了设岗定责活动。虽然活动时间还不长,效果已令人欣喜,具有显著的实效性。设岗定责活动的实践表明,无职党员在党组织领导下,态度认真,工作负责,对本村建设发展、群众关心的事情,热情关注,积极参与,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体现了先进性。一些曾经认为“有力无处使”的无职党员,在重新走上“岗位”以后,欣然感到“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一些自视“人老珠黄不值钿”的无职党员,又生出了“志高依旧老来红”的豪情。今天,当我们再度审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其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已清晰可见,不可低估。设岗定责活动为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平台,他们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支重要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设岗定责活动创新了农村党建工作,夯实了“双基”,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启示。从这一意义上说,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是先进性实践的有效平台。

二、准确把握设岗定责活动的基本环节

设岗定责活动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应运而生,这决非偶然。一方面,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励无职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催生了设岗定责活动,是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体现;另一方面,新时期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又使设岗定责活动成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伸,具有先进性建设在实践上的创新意义。因此,开展设岗定责活动,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在认识上、方法上、管理上准确地把握好“三个阶段”、“八个环节”的具体实践和有机连接。

1、把握实施“三个阶段”、“八个环节”的认识思辨

“三个阶段”,即在开展设岗定责中,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巩固提高三个工作阶段;“八个环节”为视情设岗、动员明岗、报名选岗、平衡定岗、签约上岗、履责爱岗、经常查岗、年终评岗,包含在“三个阶段”之内。山阳镇的实践表明,在镇党委和村党组织领导下,准确地实施设岗定责的“三个阶段”、“八个环节”,既能保护无职党员的积极性,又有村党组织合理平衡的主动性,确保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顺利连接、有序开展。这是由于,经过先进性教育的广大农村无职党员,以保持先进性的高度热情,就如当年入党时那样,再度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担负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自觉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然而,设岗定责活动具有时代性、组织性和实效性,参与的是丰富多彩的农村发展实际,干的是门类多样的具体工作,涉及到政策法规、经济建设、村务管理、村风村容等等,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党组织必须牢牢把住方向,从实际出发,有组织、有步骤,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其中包括合理设置岗位、正确引导选岗、适当平衡上岗等,从而把无职党员的个人能力和特长、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合理有效地统一在设岗定责上面,为无职党员上岗后的履责实践奠定扎实基础。

2、有序实施“三个阶段”、“八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三个阶段”、“八个环节”既是有机联系、紧密衔接的一个整体,又有上承下延,互为补充,具有每个阶段的特定内容。整体着眼,具体入手;分清阶段,紧扣环节,是确保设岗定责成功实施的关键。

第一,准备阶段。这个阶段的环节是“视情设岗”。这是决定实施设岗定责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村党组织应加强领导,着重摸清两个情况:一是本村各方面工作需要设置岗位情况;二是无职党员年龄、身体、文化、特长、能力等情况。在认真仔细地分析这两方面情况后,视情合理设置岗位。山阳镇在实施中设置了村务监督类、公共事务类、经济发展类、思想政治类共4个大类16个岗位,其设置原则是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按需设岗,因事设岗;确定岗位监督内容、目标、职责要求,达到与无职党员现有条件相适应,既非高不可攀,又非无事可做,形同虚设。视情设岗,为无职党员选岗、上岗做好了充分、扎实的准备。

第二,组织实施阶段。这是设岗定责的关键阶段,动员明岗、报名选岗、平衡定岗、签约上岗,是这个阶段的四个重要环节。村党组织以先进性建设为指导,深入动员教育,促进无职党员深刻理解设岗定责的目的意义;明确并公布岗位职责、监督内容和目标要求,指导无职党员报名上岗,都为成功实现设岗定责提供了重要保证。然而,任何事物存在总是相对的,而成功也要有相应的条件。无职党员在报名选岗中,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的岗位“热门”、有的岗位“冷门”的情况。这就要适度“调整”,适当平衡。因此,村党组织应在“平衡定岗”上掌握主动性,发挥主导作用。既要平衡选岗上的“冷门”和“热门”,又要调整无职党员骨干力量的岗位分布。经过平衡确定的岗位,向全村党员村民公示,予以公认。应该说,调整和平衡是相对的,但也是必要和必然的。但是,平衡定岗既要合理,又应重在引导,与体现党员先进性相一致。水到渠成,签约上岗。这是赋予无职党员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的特殊时刻。一般都要举行庄重的“设岗定责”签约仪式,由村党组织与上岗无职党员签订协议,授予上岗证书。我们由此看到,组织实施阶段的关键作用,不仅在于设岗定责活动从此开始,更在于无职党员接受使命,踏上了新的征程。

第三,巩固提高阶段。这个阶段包含履责爱岗、经常查岗、年终评岗三个环节。山阳镇10个村的实践启示我们,巩固提高设岗定责活动,根本在于基层党组织始终如一地加强领导,坚持先进性建设,促进无职党员认真履责,爱岗敬业,发挥作用。同时,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通过经常查岗,年终评岗,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进设岗定责活动不断完善,并且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时俱进,使设岗定责活动成为无职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广阔舞台、推进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设岗定责活动的先进性实践意义

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催生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新时期农村的必然产物。审视设岗定责活动,理性地进行分析思考,对于党员先进性建设和农村党建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强化了党员意识。设岗定责活动朝气蓬勃的活力,源自广大农村无职党员强烈的党员使命意识。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党员坚定了理想信念,强化了宗旨意识,增强了党员意识,在学习教育和“党在我心中,我在群众中”的主题实践活动中,体现先进性,实践先进性,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必须看到,党员意识,是党员先进性的灵魂;党员意识,决定党员的党性。增强党员意识,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核心和动力。党员意识激励党员体现先进性,指引党员实践先进性。党员意识对于保持党员先进性、实践先进性具有根本性的作用。如果党员意识不强,就不可能永葆党员青春。设岗定责活动由于使党员重新走上了新的岗位,强化了党员身份认同,因而进一步强化了党员意识,促进党员保持先进性,促进党员加强先进性实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样做也必然会使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在先进性实践中不断增强,体现先进性动机明确,追求目的明确,使命感、责任感强烈,持久地保持党员实践先进性的不衰活力。

2、塑造了党员形象。党员形象如何,始终受到群众关注。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党员尤其是无职党员一度曾经无所适从,困惑迷茫。农民群众批评有的党员形象不佳,并非没有根据。农村基层党组织努力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但却苦无良策。在先进性教育中产生的设岗定责活动,为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找到了新的途径。在农村无职党员中,不乏富有工作经验的老干部和一技之长的老党员。他们通过党组织设定的特殊岗位与内容、特定的工作任务与要求,实践先进性,模范地发挥新的作用。这个新,体现出了党员实践先进性的形式新、内容新、面貌新,树立了新时期农村党员新的形象。设岗定责活动的生动实践,对于树立党员形象,对于农村党建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3、密切了党与群众的关系。党以人民的利益为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的深厚基础。群众利益、群众关系,始终是党的重要工作。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从基层党组织到党员,关注群众利益,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密切了党的组织、党员和群众的关系。这使广大党员如鱼得水,水盈鱼跃。然而,党员与群众的关系是永恒的、变化发展的。这样,我们就不能也不应该停滞在一个阶段、一种形式上面,必须随着党的工作、群众利益的要求而发展与加强;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实践,始终不懈地创设切合实际、促进密切党员与群众关系的载体。设岗定责活动正具有这样一种合理性和有效性。广大农村无职党员以其实践先进性的特有形式,为党工作,为民服务,其作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党和群众的利益,从而把党组织和农民群众、党员与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创新了先进性建设实践。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因其实践先进性而具有旺盛生机,无疑给农村党建工作尤其是先进性建设,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例和新鲜经验。它启示我们:第一,在先进性建设指导下的设岗定责活动,有效地组织起农村党员具体地实践先进性、体现先进性。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党员实践先进性,才能激励党员保持先进性、体现先进性;只有通过数以万计的党员实践和体现先进性,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第二,先进性建设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农村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地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党员保持先进性、实践先进性,探索新的形式,创造新的载体。农村党组织应以先进性建设为指导,以高度的责任感、科学的态度、敏锐的目光,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可以预期,包括设岗定责活动在内的先进性实践载体,以其崭新的形式、强劲的活力,将在新时期农村一个又一个产生。这是先进性建设的发展必然。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

上一篇: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结构设计方法下一篇:大东区职称论文发表网-绩效管理企业管理薪酬论文选题题目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