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绿色证书”培训花名册

2024-05-17

安龙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绿色证书”培训花名册(通用8篇)

篇1:安龙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绿色证书”培训花名册

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

农业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后续产业发展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项目建设效益,根据《安徽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后续产业发展涉及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基地项目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 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应围绕退耕还林地区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产品,加快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第四条 后续产业发展农业项目是建设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基地,基地建设涉及退耕农户要在80%以上,确保退耕农户真正受益。

第二章 年度实施方案编报

第五条 根据年度任务计划,县农委于每年7 月31 日前,编制年度实施方案,报省农委审批后下达各项目镇。实施过程中,年度实施方案原则上不得调整变更,确需变更设计和概算的,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第六条 县农委负责项目建设的检查监督和竣工验收,按时向省、市级主管部门上报项目建设情况和建设进度。

第三章 项目实施 第七条 各项目镇按照批准后的年度任务计划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技术规程、资金使用等相关制度,确保工程按期按质完成。

第八条 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项目要落实具体建设内容,专项资金只能用于种苗、肥料和工程建设原材料,中央专项项目资金补助要执行国家现有工程建设标准,没有标准的要从严控制,合理确定。

第九条 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年度任务计划完成建设内容,不能延期或推迟建设期限,不能擅自改变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性质、建设标准等。

第十条 建立健全项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归档,档案资料由项目建设单位保存。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按照《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资金拨付实施细则》规定,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建立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二条 用于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要实行公示制度,明确建设内容和标准,接受项目区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五章 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 项目建成后,及时做好工程决算、财务核算和审计工作,具备验收条件后,由县农委牵头,会同县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林业局等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竣工验收。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细则由县农委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篇2:安龙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绿色证书”培训花名册

项目单位:

地点:

建设性质

联 系 人:

邮编:

电话:

申报部门:

申报日期:

一、项目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一)单位及法人基本情况

(二)人员情况

(三)财务状况

二、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建设背景(项目涉及退耕还林情况)

(二)建设规模及内容

(三)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筹措情况及申请补助(贷款贴息)资金的数额、方式

(四)建设条件落实情况、项目进展及已完成的投资额

三、经济效益和退耕农民受益情况

附件:

1、核准(备案)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批复意见,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无需新征土地项目,由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出具说明)。

2、申请贷款贴息的项目,需提供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项目贷款资金进账单及付息凭证(复印件),贷款合同应明确贷款用于申报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

3、项目单位营业执照和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4、项目建设单位对申报材料及所提供文件、资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篇3:安龙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绿色证书”培训花名册

XXXX(具体项目名称)建设项目

编制单位(加盖公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XX年XX月

XX市XX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

XXXX(具体项目名称)建设项目布局图

一、总论

1、项目概要:应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地点、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名称、项目法人代表、项目主管单位、项目性质、项目建设目标、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效益、编制单位等。

2、可研报告编写依据

3、可行性研究结论

二、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

2、项目建设必要性

三、项目建设条件

1、项目区现状:地理位置与范围、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劳动力资源、退耕还林状况、基础设施、其他需要分析的项目建设条件。

2、土地资源权属现状

3、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4、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四、项目建设方案

1、指导思想

2、建设原则:

五、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项目建设目标:

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六、环境影响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

1、环境现状调查、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

2、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按国家有关要求和相关标准编制。

七、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和进度安排

1、投资估算及编制说明:

2、资金来源

3、进度安排:确定项目实施年限,起止日期及项目的建设和进度安排。

八、项目组织管理

1、组织机构:

2、项目管理:

3、项目保障:

九、招标方案

1、招标范围:

2、招标组织形式:(自主或委托)

3、招标方式:(公开)

十、效益分析

主要分析预测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简述项目的新增效益、年新增收入、运

行成本及盈余多少;退耕农户所得经济效益,占退耕户年总收入的比例等。

2、社会效益:对当地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的作用与意义;项目受益人群、受益面、退耕户增收或改善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提供社会就业人数,其中退耕户就业人数等。

3、生态移效益:简述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效益、对退耕还林成果巩固效益等。

十一、综合评价

篇4:安龙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绿色证书”培训花名册

梓潼县林业局(二0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各位领导:

我县自2002年开展退耕还林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提出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思路,将退耕还林工程确定为我县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认真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将退耕还林和后续产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治理水土流失,恢复林草植被的重点工程;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林业产业的社会工程;作为促进农村增收的惠民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效益,林业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为生态状况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取得的成效

(一)退耕还林取得明显成效

1、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我县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开始。截止2011年,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11.1万亩(退耕地还林4.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9万亩)。工程覆盖全县22个乡镇,惠及25677户农户79599人。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截止2010底累计完成投资8296.26万元,其中种苗补助525万元,政策兑现7771.2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投资8033.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364.5万元。2008年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841.2万元。

2、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显现。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增加了森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5.1%。据退耕还林效益监测,坡耕地营造乔木树种的地块与退耕前相比,其径流量、泥沙含量分别下降81%、92%。工程区泥沙流量明显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3、增加了退耕农户收入,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截止2010年,退耕农户已户均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直接获得收入 3027元,人均获得收入976元,工程完成后,退耕农户户均累计可获得收入11820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已成为当前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工程实施还促进了农村劳务结构的调整,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从事多种经营和外出务工创造了条件。2010年退耕农户人均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82元,占退耕户期内现金收入的6%,高于全县农户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

4、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培植特色经济林,推动林产业发展。10年来,全县结合退耕还林建设产业基地11万亩,其中发展特色经济林0.5万亩,工业原料林8.7万亩。在退耕还林工程的辐射带动下,各地发展特色经济林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县进入了发展特色经济林的新一轮高潮。

5、建立了生态保护屏障,粮食生产连年稳产增产。虽然退耕还林减少了部分陡坡耕地,但工程的实施,改善了退耕还林区生态环境,减轻了水土流失等产生的危害,建立起农业增效的生态保护屏障。同时,各地通过加大对高产、稳产 农田的建设和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全县粮食生产连年获得稳产增产,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达 20.45万吨。实现了县政府提出的科技兴农、精耕细作、减地不减产的目标。

6、提高了全民生态保护意识。随着工程的推进,政策的落实,生态效益的显现,经济效益的体现,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产方式的调整,从工程起步时的担心、不积极、压任务,到今天地方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积极要求,争任务、抢任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1、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近年来结合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造林、林业灾后重建林业等重点工程,紧紧围绕全县建设40万亩纤维林基地目标,以建丰、新锐企业等为龙头,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33.6万亩,其中新建以桤木、杨树、巨桉为主的短期工业原料林8.6万亩(到2015年我县将建成工业原料林业40万亩),流转建丰和种植大户25万亩。以若源公司、添宝柑桔协会等为重点,围绕特色经果林生产和新品种开发两条主线,从引进品种、建立种植基地和建立专业协会入手,逐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拓展需求市场,增加就业和增收,特色经果林成为我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全县已发展特色经果林基地3.8万亩(到2015年我县将发展特色经果林基地6万亩),建协会(或专业合作社)9个,可实现年收入13900万元。

2、林产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县对木材加工利用进行了合理规划布局,按照“经营加工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工艺设备先进、加工利用率高、产 品附加值高,社会效益明显”的要求,对原有经营加工户进一步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行为,鼓励扩大经营规模。全县共有木产品加工、经营企业94户,就业人员2687人,主要是人工商品林经营、自用材加工、家具制造销售等,年实现产值51000万元。其中建丰公司建成了年产20万立方米的中纤板生产线、年产5万吨甲醛工程项目、年产600万平方米强化地板项目,年产值达4亿元;绵阳新瑞木业公司板材生产和实木家具生产,年产值达4000万元。

3、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森林生态旅游全面兴起,围绕七曲山古柏自然保护区、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长卿山森林公园、两弹城建设,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旅游与汉唐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科考等相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同时,以生态建设成果为依托发展新农村休闲旅游36家,已成为林农新的增收点。今年上半年生态旅游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收入达9560万元。

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体,以优化林业资源为基础,以工业原料林产业、特色经果林产业、林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供销一条龙、工农贸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化生产格局。2010年实现林业总产值7.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39元,其中来自林业产业收入10387元。

二、工作措施扎实有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和林业产业发展工作,列为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和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各级政府分别成立了退耕还林工作和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 公室,并层层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为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出台《梓潼县退耕还林考核奖惩办法》、《梓潼县林业产业发展考核奖惩办法》,把每年对乡镇责任状考核的50万元奖励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实行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县级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合力推进工程建设。

(一)全力以赴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政策深入人心。为使国家政策传播到退耕农户,县里在县广播电台开展了面向广大农村的退耕还林专题宣传,宣讲退耕还林政策,并对工程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广泛报道;在梓潼电视台设立《退耕还林在梓潼》专栏,宣传全县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和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在中国绿色时报专版报道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和巩固成果所取得的成绩。国务院《通知》下发后,及时在《绵阳日报》、梓潼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并针对国家新的政策,组织开展了全县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培训班。各地通过采取制作宣传标志碑牌,印发各种宣传手册、宣传制品等宣传方式,提高了广大农户对实施退耕还林重大意义的认识,加深了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使退耕还林政策深入人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二是优化树种配臵,促进农户增收。工程实施中,各地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因地制宜地引导退耕农户选择杨树、桤木、苦楝、巨桉、竹类等既能发挥生态效益,又有很好经济效益的树种造林,努力培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为农户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并通过合理配臵造林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采取林果、林药、林草结合模式,千 方百计增加退耕农户收入。

三是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成效。在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政策规定的同时,结合梓潼实际,县林业局制定了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大户承包、确权发证等一系列技术规程和规范性文件;与县财政局共同制定下发了资金管理、政策兑现等管理办法,规范了工程管理。建立了县级自查、州市级抽查、省级复查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健全了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按验收结果兑现政策补助的操作规范,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四是创新经营机制,发展产业基地。积极鼓励公司、企业、集体、个体、大户等社会各方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推行公司和大户租赁、承包荒山造林,提高荒山荒地的造林成效,推动产业发展。推行户造户管,户造村管,大户承包等管护机制,确保了造林成效。2000~2010年,全县40多家公司和大户参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杨树、桉树、竹子等8多万亩。公司参与工程实施,既解决了农户在退耕还林中种苗费不足的问题和市场问题,又解决了公司原料短缺的问题。为我县退耕还林注入了活力,加快了我县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步伐。

五是扎实有效工作,圆满完成规划。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工作经历了方案准备、调查摸底、汇总编规、评审修改和上报审批等五个阶段,特别是退耕还林专项规划涉及资金量大、覆盖面广、建设内容多、涉及部门多,林业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县林业调查规划队,编制完成了《梓潼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三)注重森林资源培育质量

我县始终以林业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以营造林招商引 资为突破口,调整林种结构,重点发展以杨树、桤木、巨桉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和以核桃、柚子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林业重点项目。严格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的要求,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评估、总体设计、施工设计、技术模型到选地、种苗、整地、栽植、抚育、环保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二是全力建设不同林种的示范基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适时调整林种树种结构,重点发展以杨树、桤木、巨桉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全县发展工业原料林8.6万亩,其中通过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新发展工业原料林3.7万亩,2008年全县纤维林基地建设栽植工业原料林2.4万亩,2009年春季新栽工业原料林0.8万亩,2010年春季新栽工业原料林1.7万亩。同时,大力兴建以核桃、柚子、黄金梨为主的特色经果林示范基地。许州天宝柑桔协会始终坚持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队伍、统一销售,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成立协会9家,现已发展农户12500多户,有柚子3000多亩,碰柑500多亩,年产柚子5000吨,碰柑600吨,实现销售收入3600多万元,仅此一项,果农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绵阳科兴公司在东石乡皇观村建立黄金梨示范基地1500亩,每亩年收入4000元以上。丰裕农场豢龙乡红江村建设1200亩核桃示范基地,若源公司在宝石乡核桃示范基地2600亩,长势良好。

三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推进低效林改造。为了确保低效林改造达到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县林业局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和四川省林科院多位专家来我县实地考察论证,因地制宜确定更新树种、制定栽植 技术和管理措施,以科学技术推进低效林改造。

四是加快林地流转,奠定产业基础。通过林权合理流转,适度扩大规模,依法重新明晰和落实租赁期内森林资源所有权、使用权,从而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高质量、高规格、高起点、大规模地建设产业基地,依法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林业生产经营秩序。近两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建设40万亩纤维林基地目标,通过县林业局的牵头协调,各乡(镇)配合,完成流转建丰公司林地18万亩,林业种植大户流转8万亩,为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做大做强林产工业

积极转变林产工业发展思路,实现由单一林产品加工向以市场化、低消耗、高效益规模经营发展。

一是严格遵循“总量控制,扶优扶强”的原则,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行为。我县原有林产品加工、木材经营单位94个,大多数生产设备差、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加之“5.12”地震灾后农房重建的巨大木材需求量,使我县资源保护面临严重挑战。为有效缓解加工利用和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县上对木材加工利用进行了规划布局,进一步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行为,鼓励扩大经营规模。

二是加大林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林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因为只有龙头企业才能把生产和加工组合起来,把农民和市场联结起来,促使农村经济结构由林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农村产业化向工业化迈进,最终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2007年我县引进了全市规模大、全省也排名前列的林产 加工企业——绵阳建丰林产有限公司,该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化生产、销售中密度纤维板、印刷装饰纸、浸渍胶膜纸的材料制造商之一,同时经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从建厂至今已在我县投资近4亿元,建成了年产20万立方米的中纤板生产线,年产5万吨甲醛工程项目10月份投产、年产600万平方米强化地板生产线,可为农户带来420万元务工收入,实实在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公司加快了二期项目的实施,主要内容有:热能中心、2000万㎡浸胶纸生产线、1200万㎡压贴生产线、堆料场、纤维林地建设配套苗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一、二期项目可实现年工业产值12亿元,利税2亿元,提供1500以上人员就业,带动老百姓年增收300元以上。绵阳新瑞木业公司是我县2007年扶持发展起来的实木加工及家具制造企业,已建成板材生产和实木家具生产线各两条,年产值达4000万元,创税220万元以上。公司的生产原料是柏木,为了有充足的原料基地,现已通过流转购买了5000多亩林地作为原料基地,并将逐年采伐更新,在采伐更新中可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200元以上。这些企业的引进对调整我县林产品结构,提升林产工业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新兴的“生态工业”和“朝阳产业”,也是一个综合带动效应很强的产业。近年来按照“旅游兴县”的要求,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强化核心景点打造,初步形成了核心旅游品牌,林业资源逐步转化为旅游资源,对县域经济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一是围绕七曲山古柏自然保护区和AAAA级风景区——七曲山森林公园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旅游与汉唐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科考等 相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近年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旅游直接收入3400多万元。二是依托生态建设成果发展休闲农家旅游。通过近几年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我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县城周边乡村纷纷以休闲山庄、农家乐为载体兴办休闲农家旅游,全县现已发展农家乐36家,实现农家生态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

三、推动全县退耕还林和林业产为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扎实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一是深化认识,把握机遇。国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既是巩固建设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后续产业、加快贫困山区退耕农户脱贫致富的重大机遇。我县需要巩固的退耕地还林面积4.2万亩,专项资金总额8033.7亿元,专项规划涉及22乡镇32766户87162人。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各建设项目,直接涉及党和国家对广大退耕农户惠民政策能否落到实处,涉及广大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能否得到改善,涉及退耕还林成果能否稳得住、不反弹,涉及退耕还林工程区的社会稳定,政策性强,责任重大。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通知》精神,准确把握当前退耕还林新的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调整思路,抓住机遇,用好用足政策,扎扎实实做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

二是开展政策宣传,加强技术培训。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任务,要开展退耕还林十年看成效主题宣传活动,继续在梓潼电视台开办专板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专栏,在县电视台、政务网开展系列宣传报道,通过印制、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将国家延长补助期限、补助方式、补助标准和退耕农户的责任传播到村村寨寨、千家万 户,使完善后的政策措施家喻户晓。针对工程建设主体是广大退耕农户的特点,采取集中讲授、现场示范、参观等方式,加强对退耕还林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退耕农户经营管理能力。

三是规范项目建设,实施好专项规划。一要抓紧编制实施方案。要根据省市下达的任务,编制实施方案,重点是要明确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布局区域,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二要抓实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以退耕还林集中区为重点,覆盖一定比例的退耕农户,落实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三要规范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坚持技术规范、综合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管理办法和标准,逐村调研,逐户设计,统一施工;实行标准化和专业化施工,施工人员必须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要因地制宜地引导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猪沼果”和“五配套”等生态家园模式建设,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确保农村能源建设取得综合效益。四要严格执行统计报告制度。要定期报送项目建设进度报表和项目建设总结报告,及时准确地反馈建设项目动态,认真总结项目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上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四是大力发展后续产业,促进退耕农户增收。以国家完善补助政策、配套安排巩固成果专项资金为契机,以“增收富民”、“兴林富民”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优化树种、更新品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采取林药、林茶、林桑、林草、林菜间作,矮杆农作物套种等方式,促进退耕农户加强抚育管护,提高退耕还林地的林分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户增收。并带动种植、养殖、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后续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 产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良好运作机制,实现巩固成果与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五是抓好阶段性验收,及时兑现政策补助。对补助到期和即将到期的退耕地保存面积和质量,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并对合同签订、政策兑现、确权发证、抚育管理、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自查,为兑现政策、加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对因灾受损、征占用林地等造成面积不足的,采取措施,重新落实地块和农户,补足造林面积;对质量不合格的面积,指导农户及时补植补造,做到地块落实、面积真实、质量合格。同时,根据阶段验收结果,及时足额兑现原有补助和延长期政策补助,确保政策补助落实到位。

六是精心组织,圆满完成造林任务。紧紧抓住继续实施荒山荒地造林的机遇,结合全县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等林业产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突出发展核桃、竹子、茶等特色经济林,加快林产业发展。同时,要总结推广成功的造林模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成效。及时落实任务,编制作业设计,确保全面完成造林任务。

七是强化监督,做好信访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证的原则,在任务安排、政策兑现、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公开、透明,特别是任务安排要通过村民委员会集体讨论,张榜公示的程序,从源头上遏制问题的发生。认真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群众来信、来访及案件办理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强化责任追究,严厉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发生问题的地方,依据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是加强工程管理,巩固建设成效。一要强化补植补造。根据县级自查和阶段性验收结果,指导农户结合补植补造调 整或配臵经济价值高的树种,确保退耕还林促进农户增收。二要落实管护责任。通过签订合同、检查验收、兑现政策和确权发证等工作,落实退耕农户的责任和权益,将补助政策与退耕还林管护成效挂钩,促进退耕农户加强管护,确保造林质量。三要加强档案建设和管理。加强工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的完整收集、规范整理和安全保管。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全面提高全县退耕还林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和效率。四要加快林权证发放工作。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退耕还林地和荒山荒地造林地确权发证工作,切实维护退耕农户合法权益。同时,要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杜绝“一地两证”现象。五要开展效益监测工作。继续加强退耕还林地区工程建设效益监测,为科学评价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状况提供基础依据。六是加强基层退耕办管理能力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管理能力,履行管理、指导职责,发挥协调、服务功能,切实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

(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一是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全力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推进配套改革,建立并完善林业管理服务、林业投资融资等体系。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加快全社会办林业进程。

二是强化资源保护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凭证运输制度。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护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实行群防群治。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各类森林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兴建以杨树、桤 木、桉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和以核桃、枣子、柚子、香桂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不断完善科学营林长效管理机制,普及应用林业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贡献率和转化率。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推广新工艺,引进新设计,拓宽销售渠道,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将产品向更广大地区幅射。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抓好森林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使其成为农村经济新的亮点。

四是以科技兴林支撑发展。一要引进优良品种。尽快选育一批最适宜梓潼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优良品种,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低产、低效林实施改造,大幅提高产品产量。二要强化技术推广。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别要注重加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等丰产高产技术部与经营管模式的集成和推广运用,不断提高产业基地的经营水平和效益。三要提升装备水平。加强林产加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提高企业对小径村、木材在“三剩物”的加工利用率,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篇5:安龙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绿色证书”培训花名册

一、项目摘要

项目名称:宕昌县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暖棚养畜建设项目 主管单位:宕昌县发改委 宕昌县农牧局

建设单位:宕昌县畜牧中心

建设年限: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

建设地点:宕昌县理川镇大舍沟村、何家堡乡白杨村、新城子乡老树川村、贾河乡坑里村。

建设规模:在以上四个村选择退耕还林户325户,新建暖棚羊舍150座4950平方米,猪舍175座5775平方米;引进良种羊900只,良种猪1050头。

投资及资金来源:该项目总投资51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投资260万元,农户自筹253.5万元。

资金概算:新建暖棚畜舍325座10725平方米(其中羊舍150座4950平方米,猪舍175座5775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400元,计429万元;引进良种1950头只(其中良种羊900只,良种猪1050头),每头(只)400元,计78万元;培训费6.5万元。以上三项总计513.5万元。

二、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西秦岭山地交汇地带,总土地面积3331平方公里,南北长90公里,东西宽74公里,位于东径104゜01'—104゜48',北纬33゜23'—33゜46'之间。2、气候

境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候变化复杂。西部高山地带寒冷潮湿,东南部峡谷地带暖热微干,半山地带微温湿润,气候明显的呈垂直分布,海拔1138—4154米。年平均气温8.7℃,绝对最高气温34.3℃,绝对最低气温-16.9℃,年降水量482.5—775.8毫米,≥10℃积温2628.8℃—4212.2℃,年日照时数1950—2085.1小时,年均无霜期160天。

(二)社会经济情况

理川镇大舍沟村位于理川镇中部,有4个合作社,205户1310人,耕地面积1426亩,人均1.1亩,人均纯收入1490元。

何家堡乡白杨村位于何家堡乡中部,有2个合作社,105户427人,耕地面积564亩,人均1.3亩,人均收入978元。

贾河乡坑里村位于贾河乡北部,有6个合作社,280户1381人,耕地面积3255亩,人均2.4亩,人均收入710元。

新城子乡老树川村位于新城子乡南部,有2个合作社,130户563人,耕地面积448亩,人均0.8亩,人均收入1350元。

项目区畜牧业发展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科技文化素质高,且气候相对冷凉,适宜于暖棚养殖。

三、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施退耕还林后,退耕户享受国家直补政策,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随着退耕还林补助陆续到期,部分退耕户的生活很可能会再次陷入困境,由于我县山大沟深、气候冷凉、土地瘠薄,粮食作物产量低,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广种薄收仍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因此,要保住退耕还林成果,使其“稳得住,不反弹”,就必须组织和带领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拓展增收渠道。

2、我县天然草场和牧草资源丰富,但由于没有很好地管理和维护,草场退化严重。通过发展暖棚养殖,可以促使退耕农户对现有牧草资源的管理、养护和合理利用,使退耕还草成果得到巩固。其次,发展暖棚养殖,还可以调动退耕农户种植牧草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扩大我县退耕还草面积。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我县是典型的农牧业县,农牧业收入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而畜牧业又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来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重视。项目区农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优越的饲草及农作物秸秆资源,为发展暖棚养殖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由于近年农副产品市场低迷,农资市场价格持续攀升,粮食作物种植成本逐年增加,边际效益下降,实现粮食和秸杆转化增值,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的趋势明显增加,为项目实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宕昌县地理位置特殊,区位优势明显,国道212线贯通全县境内,交通运输便利,信息网络发达,为项目产品的外销和降低运营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

4、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科学规范。项目建设单位宕昌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有职工35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人,中级技术人员6人,初级技术人员8人。全县25个乡镇设有25个畜牧兽医站,有专业技术人员53人,可从牧草基地建设、草种选择、良种引进、暖棚畜舍建造到全程运营管理进行科学规划,合理搭配。逐步形成无害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运营模式。使每一个生产环节到最终上市产品均达到国际无公害产品标准,为营造良好的市场份额打下了坚实技术基础。

四、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以退耕农户为对象,坚持农户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相结合,普遍规划与集中布局相结合。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遵循规划原则,采取综合措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计,促进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基本原则

1、项目规划与退耕农户相结合,优先安排生产生活条件差、经济困难及退耕地没有收益的贫困退耕农户。

2、合理布局,成片规划,相对集中,稳步推进。

3、国家支持与退耕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

五、项目建设内容

新建暖棚羊舍150座4950平方米,猪舍175座5775平方米;引进良种羊900只,良种猪1050头。

1、贾河乡坑里村新建暖棚羊舍80座2640平方米,引进良种羊480只(每户6只)。

2、理川镇大舍沟村新建暖棚羊舍70座2310平方米,引进良种羊420只(每户6只)。

3、新城子乡老树川村新建暖棚猪舍100座3300平方米,引进良种猪600头(每户6头)。

4、何家堡乡白杨村新建暖棚猪舍75座2475平方米,引进良种猪450头(每户6头)。

六、设计方案(一)暖棚设计方案

1、规格:长5.5米,宽6米,后墙高1.8米,顶高2.5米。

2、方向:暖棚背北朝南。

3、设计要求:(1)饲料道水泥摸面,要求光滑,便于清理。

(2)畜床水泥打底,表面粗糙。(3)内墙水泥摸面,要求表面光滑,便于清洁消毒。

(二)生产技术方案

1、借助项目实施,推广以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为主要内容的“五良”配套生产技术。

2、品种改良:引进良种,改良当地品种。

3、青贮工艺:青贮原料铡短——入窖——压实——发酵——出窖——饲喂。

4、氨化工艺:麦秸铡短——溶化尿素水喷洒——入窖——压实——出窖——饲喂。

七、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51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投资260万元,农户自筹253.5万元。

1、贾河乡坑里村发展退耕农户80户,新建暖棚羊舍80座264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400元,投资105.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52.8万元,农户自筹52.8万元);引进良种羊480只,每只400元,投资19.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9.6万元,农户自筹9.6万元)。共计投资124.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2.4万元,农户自筹62.4万元。

2、理川镇大舍沟村发展退耕农户70户,新建暖棚羊舍70座231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400元,投资92.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6.2万元,农户自筹46.2万元);引进良种羊420只,每只400元,投资16.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8.4万元,农户自筹8.4万元)。共计投资109.2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4.6万元,农户自筹54.6万元。

3、新城子乡老树川村发展退耕农户100户,新建暖棚猪舍100座33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400元,投资13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6万元,农户自筹66万元);引进良种猪600头,每头400元,投资2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万元,农户自筹12万元)。共计投资15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8万元,农户自筹78万元。

4、何家堡乡白杨村发展退耕农户75户,新建暖棚猪舍75座2475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400元,投资9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9.5万元,农户自筹49.5万元);引进良种猪450头,每头400元,投资1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9万元,农户自筹9万元)。共计投资11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8.5万元,农户自筹58.5万元。

八、项目的组织管理与运行

宕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暖棚养畜建设项目是中央财政对我县畜牧业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为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单位采取以下措施,以确保全部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1、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

成立由县发改委、农牧局、县畜牧中心主要负责人及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负责人组成项目建设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技术规范、资金使用等工作的规范化操作,并对项目方案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督察,及时发现和解决方案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健全管理制度

项目建设严格按照暖棚养畜建设项目建设的要求,实行项目法人责任追究制。实施农户由村委会提出,乡镇政府、农牧局、畜牧中心共同审核确定。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技术要求开展,确保及时完成项目建设。

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实行专账专户、专款专用,由农牧局拨付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实施单位直接面对项目农户,经项目验收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一次性下拨补助资金,制作农户签字花名册报账。

4、人员培训

宕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暖棚养畜建设项目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从事暖棚养殖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技术基础。乡镇政府与县畜牧中心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退耕农户的业务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项目的示范、辐射作用。

九、环境保护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粪尿虽然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如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改善生态微循环,促进该村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减少污染,促进农业生产体系和农业生态体系的持续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1、通过退耕还草和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发展豆科绿地,减轻放牧压力,缓解草畜矛盾,从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通过积肥发酵、沼气发酵方式,对粪尿杀菌、消毒、脱臭,从而减轻粪尿对环境的污染。

十、效益

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从第三年开始,每年可出栏肉羊5000只以上、肉猪2000头以上,退耕农户户均年收入1.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2、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加快项目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退耕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解决我县肉品供应短缺的问题,并能大大促进我县草产业和草食畜的开发,同时又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3、生态效益

通过大量养畜可以促进草产业的开发,草产业的开发又能保持水土流失和生态平衡,同时又能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使人身心健康,从而提高整体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附件:

1:宕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暖棚养畜建设项目2009年度资金概算表 2:宕昌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暖棚养畜建设项目2009年度工程项目明细表

篇6:安龙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绿色证书”培训花名册

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畜牧业生产健康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根据《南宁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的通知》(南财农〔2010〕390号)精神,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这一核心,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扶持隆安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退耕还林地区农民的增产增收,推动隆安县社会稳定、经济稳步发展。

二、目标任务

计划实施圈养山羊500只、果园配套养鸡8000羽、饲养良种猪2000头,总投资99.9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6.6万元,农户自筹33.3万元。

具体为:修建畜舍3300平方米,投资99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6万元,农户自筹33万元;种草30亩,投资0.9万元,其中中央补助0.6万元,农户自筹0.3万元,参与项目建设农户年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三、建设内容规模

(一)扶持山羊圈养户。要求每个基础户饲养规模达到山羊存栏50只以上,种草3亩以上,修建羊舍50平方米以上;共饲养山羊500只以上,修建羊舍500平方米以上,种草30亩以上。

(二)扶持养鸡专业户。要求每户饲养规模达到肉鸡存栏2000羽以上,修建鸡舍200平方米以上;共饲养肉鸡8000羽以上,修建鸡舍800平方米以上。

(三)扶持养猪专业户。要求每户饲养规模达到存栏500头以上,修建猪舍500平方米以上;共饲养良种猪2000头以上,修建猪舍2000平方米以上。

四、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地点选择在退耕还林村。

(一)山羊圈养规划在南圩镇南圩社区、那湾村,城厢镇震东村、大林村、良兴村、东安村、四兴村,雁江镇那朗村,都结乡都结村,屏山乡刘家村实施。

(二)养鸡规划在城厢镇宝塔村、震东村,雁江镇那朗村、和济村、联隆村、龙庄村,丁当镇保湾村、都结乡陆连村等退耕还林村实施。

(三)养猪规划在古潭乡中真村,南圩镇望朝村,城厢镇新兴社区、小林村实施。

五、项目组织实施

(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县发改局局长、水产畜牧兽医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发改局、财政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城厢镇政府、南圩镇政府、雁江镇政府、丁当镇政府、都结乡政府、古潭乡政府、屏山乡政府分管领导组成。负责对项目实施工作的管理和领导,组织协调项目的实施,落实项目经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县水产畜牧兽医局,主任由水产畜牧兽医局分管副局长担任,负责处理项目日常管理事务。

(二)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负责项目农户、项目地点的选定、制定羊舍、鸡舍、猪舍规范建设标准要求,指导农户进行羊舍、鸡舍和猪舍的建设,指导农户进行牧草高产栽培以及加工利用,指导农户开展科学养殖。

(三)项目由农户按照项目实施小组制定的统一规范要求进行建设。

六、项目进度计划

(一)1月底前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

(二)2月底前完成项目地点、项目农户的选定、完成畜舍的设计。

(三)3月上旬召开项目农户会议,布置项目任务,签订建设合同,明确项目建设内容和做法。

(四)3月中旬至6月,项目具体实施。农户自筹资金按照统一标准要求进行畜舍建设、并按照要求种植牧草。项目实施小组派出技术人员深入项目点指导农户开展项目建设、实施科学养殖。举办科学养殖技术培训班,对项目农户进行技术培训。

(五)7月中旬,对项目进行验收和总结。

(六)7月下旬,对完成项目建设内容的农户兑现项目补助资金。

七、项目验收和资金使用计划

先由农户自筹资金进行建设,建设完成后向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验收。由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验收小组进行验收并对验收结果进行公示,验收合格的,扶持补助款直接打入养殖户的银行存折或银行卡。

篇7:安龙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绿色证书”培训花名册

2月8日至12日,昌宁县在漭水镇、耉街乡举办201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民技能培训班,沿江、联福、翠华、金马、水炉、团山、挖沙7个村委会的700多户农户参加了培训。

昌宁县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2011年底,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14.9万亩,涉及13个乡(镇)106个村民委员会、583个村民小组、13475户60968人。全县从2008年开始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班,已对田园、翁堵、勐统、大田坝、苟街、温泉、卡斯、更戛等8个乡镇的部分退耕农户进行了核桃栽培及管理、农业生产、桑园建设、茶叶栽培及管理、畜禽养殖、农田种草、青储饲料加工、农村沼气池建造及维护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培训,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次培训由县退耕办组织,邀请县林业局、农业局等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工程师进行授课。采取知识讲座及现场实际操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向参加培训的农户具体讲解核桃栽植、抚育管理;茶园管理;蚕桑管理及畜禽养殖等实用技能。共发放《核桃早实丰产栽培技术讲义》、《农村家用沼气池安全管理手册》、《茶园管理技术培训讲义》等培训资料4000份。

(供稿:昌宁县林业局高雪燕 王桂兰)

篇8:安龙县农业林业和扶贫开发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绿色证书”培训花名册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2008年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以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安排情况

2008—2014年下达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万元。2008年项目总投资966.6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577.6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389.05万元;2009年项目总投资1941.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195.8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745.7万元;2010年项目总投资3395.1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349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2046.1万元;2011年项目总投资1486.3万元,其中:专项资金621.5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864.8万元;2012年项目总投资2387.4万元,其中:专项资金1279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1395.4万元;2013年项目总投资11532.43万元,其中:

专项资金1469.2万元,各级配套及群众自筹10063.23万元。2014年下达专项资金1115万元。

二、2008-2014年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任务及完成情况

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361万元。建设任务1.3万亩,分别为新建基本口粮田500亩,改造提高0.67万亩,田间配套2300亩,土壤改良0.35万亩。目前,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520万元。

农村能源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投资万元,群众投工投劳万元。建设任务为沼气池建设117口,节柴灶4口,任务涉及2乡3村。目前,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17.6万元。

生态移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元。完成乡村7户21人的搬迁任务。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10.5万元。

补植补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9元。完成总建设任务17000亩,其中:补植4200亩,补造1300亩,共栽植柚松49.7万株。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29.5万元。

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30.1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417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213.1万元。建设任务10425亩,分别为新建基本口粮田1000亩,改造提高5925亩,田间配套1500亩,土壤改良2000亩。目前,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520万元。

农村能源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3.9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投资81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02.9万元。建成沼气池300口,节柴灶500口,太阳灶400台。目前,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81万元。

后续产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30万元,其中:国家专项投资618万元,群众投工投劳412万元。涉及三岔、范家卓子、崾崄、柏峪、界头庙、石堡6个乡镇,36个行政村,涉及农户2118户,833个小班,20300亩(包括300亩采穗圃),其中新建8000亩,改建12300亩。建设大型标志牌2座,小型标志牌6座。目前,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618万元。

补植补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97.5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79.8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7.7元。完成总建设任务17000亩,其中:补植14000亩,补造3000亩,共栽植苗木60万株。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79.8万元。

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项目:项目总投资117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480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694万元。总建设任务12000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1600亩,改造提高6000亩,田间设施配套2900亩,土壤改良1500亩,完成国家补助资金480万元。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2010年项目总投资248万元,其中:中央补助98万元,地方配套150万元。建成沼气池600口、太阳灶200口,项目涉及界头庙镇、范家卓子社区、白马滩镇、石堡镇、红石崖社区,目前,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98万元。

后续产业项目:

1、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德来良种肉猪养殖场扩建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35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自筹85万元。新建猪舍1000平方米、改造猪舍600平方米、引进种猪56头及购置相关辅助设施和设备。完成国家补助资金50万元。

2、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核桃经济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700万元。总建设任务18000亩,其中:新建标准化核桃园10000亩、改造核桃低产林示范园8000亩,建设大型标志牌2座,小型标志牌4座,购置小型工器具120套,项目涉及界头庙、三岔、范家卓子和石堡四个乡镇。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600万元。

农民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2万元,其中专 4

项资金21万元,培训任务为1400人次。完成中央补助资金21万元,主要用于核桃丰产示范园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以及防虫、施肥、管理等综合技术培训。目前,该项目已完工。

2011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项目:项目总投资1376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836万元。总建设任务13500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4000亩,改造提高5720亩,田间设施配套1460亩,土壤改良2320亩。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480万元。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万元,地方配套20万元。发放太阳能热水器200口。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40万元。

生态移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元。完成三岔乡曹家塬村2户7人的搬迁任务。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3.5万元。

农民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1.8万元,其中专项资金万元,培训任务为2600人次。完成中央补助资金万元,主要用于核桃丰产示范园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以及防虫、施肥、管理等综合技术培训。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2012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项目: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

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904万元。总建设任务15000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3420亩,改造提高6120亩,田间设施配套3000亩,土壤改良2460亩。目前,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600万元。

生态移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元。完成柏峪社区柏峪村25户100人的搬迁任务。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50万元。

后续产业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黄龙县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万元,地方配套326.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63万元;新建大型标志牌4座,小型标志碑4座,购置小型工器具105套,浇水车1辆。目前,已完成国家补助资金我515万元,占计划的85.8%。

农民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专项资金万元,培训任务为2600人次。完成中央补助资金万元,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项目:项目总投资1009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地方配套及群众自筹万元。总建设任务10000亩,其中:新建基本口粮田2800亩,改造提高3440亩,田间设施配套1720亩,土壤改良2040亩,完成国家补助资金50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工。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90万元,其中:中央

补助万元,地方配套万元。建成沼气池100口、发放太阳能热水器500台。目前,项目已完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120万元。

生态移民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38.3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139.2万元,地方配套而及群众投工投劳699.1万元。完成界头庙镇和马连坪村57户232人的搬迁任务。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139.2万元。

后续产业项目:

1、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核桃局)

该项目总投资700.73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350万元,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工投劳350.73万元。建设总面积11000亩,其中新建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5000亩,改造核桃低产低效林6000亩。目前该项目作业设计正在制作,完成国家补助资金100万元,占计划的28.57%。

2、中药材种植项目

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万元,单位自筹万。已完基地配套设施建设,该项目目前已完工,完成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

补植补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6万元,其中:国家专项资金3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6元。完成总建设任务17000亩,其中:补植14000亩,补造3000亩,共栽植苗木60万株。目前,该项目已竣工,完成国家补助资金79.8万元。

2014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任务是:

基本口粮田:2014年下达我县投资计划为中央专项资金万元,建设任务22000亩,其中新建口粮田5500亩,改造提高9200亩,田间配套1800亩,土壤改良5500亩。2014年建设任务刚下达,还未实施。

农民技能培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专项资金万元,地方配套1.5万元,培训任务为1000人次。完成中央补助资金15万元,主要用于核桃丰产示范园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以及防虫、施肥、管理等综合技术培训。目前,已经全部完成培训任务。

三、项目管理情况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一项民生事业一直以来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此,我们不断强化管理措施:一是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经发、财政、林业、水利、农业、畜牧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发局,经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协调办理相关事宜。二是落实责任。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工作推进责任制,各相关单位都能按照巩固完善退耕还林工程的总体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层层落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标责任,将规划编制、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等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全面完成。

四、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我们要求项目实施单位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在项目完工时及时邀请审计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在资金拨付方面,项目完成后,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项目实施符合相关要求,项目实施内容与实施方案一致,项目实施结果达标的,及时将资金兑现到项目实施单位和个人,兑现过程要求公开透明,手续完备,杜绝了截留挪用现象, 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五、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的基本措施和做法 一是有效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统筹安排好各项目建设资金,安排在退耕还林区域内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其他支农资金,只要有条件与退耕还林结合的,都尽力做到了统筹使用。

二是积极发展后续产业,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整合了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畜牧业、等项目资金,使退耕还林工程与生态移民、劳动力培训转移、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攻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后续产业培育,大力推进退耕还林与发展生态畜牧业相结合,全面实现封山禁牧、舍饲圈养,逐步改变传统放牧方式。进一步优化畜种结构,大力推行科学饲养管理,搞好繁育技术应用和疫病防治工作,推进畜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同时积极探索林草发展模式、林药发展模式、林果林菜发展模

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三是大力加强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减轻使用传统生活燃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加强节柴灶、薪炭林建设,适当发展小水电,多渠道满足农村生活能源的基本需求。

四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区域劳动力专业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该村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以阳光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为依托,以退耕还林工程区富余劳动力继续就业作为培训为重点,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集约化经营的温棚蔬菜、花卉、畜禽养殖等产业转移。

六、成效

通过项目建设,巩固了我县退耕还林成果,极大的调动了退耕户的积极性,对退耕还林面积的保存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提高了退耕农户的收入,不同程度上解决了退耕农户的生活困难问题,改善了退耕户的生活条件,有效弥补了林业生产周期长、投入大的不足。

一是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基本口粮田建设,单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贫困缺粮农户进一步减少,退耕还林工程县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农村能源建设不仅优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而且通过建沼气池和发放太阳能热水器,降低了森林资源的消耗。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实现了资源合理配置,将偏远山区、生态脆弱区的分散农户迁移到统一规划的居民点,直接降低了农户的生活成本,也避免了为单一或少数农户交通、供电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投入。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提高了退耕群众就业、创业的能力,扩大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任务安排了大量补植补造,连同以前退耕地造林,有效增加了工程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增强了生态功能。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经济收入显著增长。坚持依托退耕还林做文章,立足绿色产业求突破,一手抓退耕还林,一手抓核桃产业,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7万亩,人均8.4亩。农民技术员技术输出可获得劳务费500万元,核桃产业总收入突破2亿元,核桃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七、下一步打算

一是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强化宣传。认真贯彻《退耕还林条例》,深入学习《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等有关文件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对退耕还林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作为抓好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之

二是进一步理清思路,抓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有利时机,结合我区林业产业实际情况,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培植一批有发展优势的果经果林基地建设。鼓励和扶持具有区域特色优势、能替代传统产业的生态经济型产

业,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和壮大地方林产业发展。

三是认真开展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回头看”工作,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认真总结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取得的经验和成效,确保我区退耕还林成果得以巩固。

上一篇:日常计算机维修心得下一篇:202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