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菁华师德演讲稿

2024-04-09

刘菁华师德演讲稿(精选6篇)

篇1:刘菁华师德演讲稿

快乐工作,辛福生活

濮阳站前学校刘菁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那么,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师德高尚的教师,而热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教师,也许大家对魏书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任校长、书记,省内外社会兼职达38项之多,他没改过一篇作文,没考过一次试,而他所教的学生的成绩却好的惊人。同样是一名教师,我们都想像他一样。毋庸质疑,魏书生的教学当然好,可是只有书教的好是不行的,有很多老师,书教的也不错,但效果不一定有他好,为什么?那就是缺少了成绩获得的另一个重要基石,就是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他的尊重是真尊重,不是虚情假意。他对学生的尊重,就如成人之间的你我关系。有的老师说,我也是爱自己的学生的,课下,我也会摸摸学生的头,开开玩笑;学生病了,我也会嘘寒问暖,带他们去医院;但是,骨子里,老师还是老师,学生还是学生,当他们犯了错,老师还是会站在老师的立场,去批评他们;当他们顶撞了自己,老师也会觉得他们冒犯了老师的尊严。所以,学生对老师只有一时的感动,而不是心甘情愿的折服。所以当老师从教室里出来,有些被强迫的学生就不愿学习了,这就是根本。

给学生快乐,自己也快乐。学生来到学校,会有严格的纪律来约束他们,做老师的我们这不让他们做,那也不叫他们干,他们会觉得学校就像一座监狱,是束缚他们的牢笼,于是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往外逃。这个时候,“堵”是一个方面,而想办法留住他们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做的。于是我就想到了我们现有的教学资源-----一体机。我给学生一个目标,比如说如果本周我们班不被扣分,周日下午3点集合在班里看电影。学生听了很高兴,那一周你可能会很省心。目标达到了,就兑现承诺,我让他们看过英文版的电影《音乐之声》,因为课本中以后会学到这篇课文以及里面的歌曲。尽管他们听不太懂英文,但至少他们了解了剧情,感受了这种语言。对以后的学习是有好处的。更何况电影中玛利亚和七个孩子的行为、对白让他们笑得前仰后合,这也会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的方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比如我们让学生养成好习惯,那我们自己也要有好的习惯去影响学生。每天早读时间,我到班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卫生打扫的是否彻底,哪里打扫的不干净我从来不叫学生去打扫,他们读着书,我自己去扫。其实老师的一举一动大部分学生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第二天值日的学生就会重点打扫老师扫过的地方。另外我每天下午都是等学生排队去餐厅后再回到教室,看看谁那里有垃圾,等学生吃了饭回到教室的时候我就已经在给他们打扫了。我从来不用说话,他们一进教室看见我在扫地都会主动打扫。久而久之,他们也养成了习惯,不管该不该值日都会帮着打扫卫生。现在,班里的卫生死角不“死”了,卫生打扫的也彻底了,学生乱扔垃圾的坏毛病也明显的改了不少。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种了爱与快乐就会收获爱与幸福。去年圣诞节的时候,有学生买了苹果送给老师,这时候你一定要接受,因为这是孩子向你表达他对你的爱和尊敬,是感恩的一种体现。我不但接受了,而且还流泪了。因为当他们把苹果送到你手上还扭扭捏捏的鞠上一躬说声“老师您辛苦了”的时候,您会由衷地感到那种幸福,那个时候你会忘记他们给你带来的一切烦恼。记得赵程程同学在给我的信中说:“老师,再过两天就放假了,回到家后,也许在梦中可以见到您,但我还是觉得有些想您,本来圣诞节想送您一个惊喜,但您却哭了。我知道您是高兴的,但我还是想看到您的笑。因为您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无闻的精神让天使宝宝看到了,她想送您一份礼物,所以她托我给您送一张贺卡祝福您,同时也代表我,代表全班祝您天天开心,健康幸福!”

有一句话说得好“把学生看做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在这美好的春天里,让我们把学生看做春天吧,让我们带着春天般的心情走进课堂,用快乐塑造学生们的快乐。我与春天同行,我要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走进春天,去播种期待,播种灵感,播种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来的世纪。因为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颗纯净的种子,都会在教师爱的沐浴下长成参天大树,也正为这个,我虽累,但乐在其中。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篇2:刘菁华师德演讲稿

尊敬的校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很感谢学校的各级领导能给予我这份殊荣,在今天这个明媚而又神圣激昂的日子里与大家认识。下面我先作个自我介绍,我是我校初中部宏志班班主任,我叫杨朗,以后大家可以叫我杨老师。说实话我从第一眼看到大家,就感到非常亲切,心中也万分喜欢,原因有三点:一是我早在两年前,也就是在大家就读四年级的时候,我也是小学部的一员,是我学部六年级的一名语文老师;二是早在十年前我就是在我校辛勤培育下考取大学的,从以上这两点来看我们可以说是师生是校友,这一师一友的双重关系,让我见到大家怎能不欣喜和激动呢?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最令我欣喜最令我振奋的一点,现在已是六年级的冲刺最后阶段,大家的生活是如此的繁忙,学习是如此的紧张,但我从你们身上看不到一点疲惫和迷茫,看不到一点萎靡和懈怠,相反让我看到的是大家蓬勃的朝气,力争上游的雄心,战无不胜的信念,这些都让我由衷感到钦佩和高兴!此刻,我想大家一定都很憧憬这即将到来的初中学习生活吧,因为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如果说小学是全程陪护,夯实基础,培养习惯的阶段,那么初中就是激发兴趣,改进方法,提高效率的最佳时期,古往今来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在初中时代就确立自己的优势,打下很好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造就自己光辉的一生。眼下同学们就处在迈入人生最关键的初中时期,为了使大家憧憬的初中学习生活更加的真切可感,下面我就从自己在初中部宏志班任教以来切实的感受与大家谈谈我们学校的初中。

众所周知我们学校是江苏省名校,当然按现在的趋势发展最终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名校,这从学校这些年的发展来看,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我校的初中部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小学交相辉映。有藏书丰富的阅览室,有标准的理化实验室,有现代化的微机室,个班都有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演播室,有宽敞的塑胶运动场,有遍布全校的闭路电视系统,规模宏大的校园网络。总之是一所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初中,这也是全县首屈一指的。

其次我学部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宗旨,把学生的需要当做第一选择,把学生的发展当做第一目标。多年来,视学生的笑脸为学校的阳光,家长的满意为学校的生命。学校领导勤政务实、团结进取、开拓创新、懂经营、善管理,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学校。教师们年富力强、爱生如子、教艺精湛;学校的每一位学生乐学善思,个个生龙活虎;学校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从学校历年来骄人的业绩可以证实,我校初中部是求学的圣地,成才的摇篮。因为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得到全县教育各级部门及各地学生家长的认可。历年来我们学校的中考一直名列全县前三,单科物理全县第二、历史政治全县第一。今年的中考还没有开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同学的成绩肯定会再创辉煌。另外学校每一年在张凌云、王军、王实甫、张明志主任、杨敏、彭德龙、杨硕同校长的辛勤指导下,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和各种文艺体育竞

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就以今年为例吧,仅就同学参加全国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获得国家二等奖、三等奖,全省一、二、三等奖等不胜枚举,获奖人次在全县同类学校中遥遥领先。值得指出的是我校今年在徐州市30所学校联考中宏志班和实验班成绩皆居全徐州市第一,普通版均分为全市第三,综合成绩出矿大附中我校遥遥领先。再如作文及诗歌竞赛更是成果辉,我们学校宏志班孙若彤、杨国龙、郭佳等同学入围扬子晚报杯征文比赛并获得了相应的名次;另外来杨国龙、吴亚浓等同学参加江苏省中小学诗歌竞赛包揽徐州市赛区一二三等奖,参加睢宁县经典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等。

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初中部的学生学习这么棒,成绩这么好,能力这么强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我们这里有一群视学生为己出的教师,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温暖和关爱!因为我们的老师很认真,很会上课,对学生很好。我们的老师是面向全县公开选拔的优秀教师。说实话要进我们学校初中做老师可不是很容易的,要先进行考试,考试成绩优异的老师再进行上课比赛,获胜的老师再接受师德调查,最后,师德高尚、工作认真、知识丰富、又会上课的老师才能到我们学校来上课。另外对教学不负责任、平时不学习、不进步、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可以自主解聘。所以,我们学校有一支很受学生欢迎的优秀老师,他们个个身手不凡,多媒体设备教学娴熟。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给你上课,你在学习上、生活上、身心上有什么困难都可以从老师那里得到帮助。你如果需要帮助,老师就在你的身边。哪怕是深更半夜,因为每天每个年级都有老

师在学生的宿舍里为学生值班。综上所述在我们学部,老师既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学生的朋友,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大家在一起很舒心,学习也自然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尤其对于我们本部的六年级升初中的学生,更是关爱备致,爱之弥深。

原因之二是我们初中的管理关注正常的教学常规的同时注重学生潜能的培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培养,这一点是可是同学们有目共睹的。正常的教学常规重在规范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学校有一套特有的教学方法,其目的让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系统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无穷。其次,这种教学规范不仅针对学生,老师同样如此,也就是说老师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要求老师做到的,校长首先做到。与此同时,学部还特别注意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注意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愿意听取学生的意见。除了学习功课之外,我们学校还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尤其重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每天“阳光运动一小时”开展的有声有色,学校有音乐、美术、体育等兴趣小组。其他活动还有读书知识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汇演等等。这些活动让我们放松心情、增长见识。每到活动开始的时候,站在校园中放眼望去,教室里,学习兴趣小组热烈探讨;花园里,美术兴趣小组挥毫泼黑、写生作画;操场上,体训队员刻苦训练,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广播操比赛精彩纷呈;大教室中的舞台上,文

艺汇演、辩论赛、演讲赛寓教于乐;广播里,校园之声广播站妙语连珠。美不胜收

今年,我们学部中学又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在总校各位领导及学部张校长的英明带领下,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大力改进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校容校貌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承建新的教学楼和文化墙,学部面积增大了;修葺了花园,曲径通幽,环境变美了,老师更加敬业了,学生更加勤奋了。一切都是那么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一切都充满和谐与温馨!

如果同学们有幸进入我们的宏志班深造的话,老师们定会让你梦想成真,因为我们这里有一流的教师队伍,确保每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老师们、同学们,新学期奋进的号角在不久就会吹响。展望未来,身为教师,我们踌躇满志、任重道远!我们深知肩负责任的重大,我们愿意并希望与大家一起,树立坚定的信心,拿出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精神,携手并肩,同心同德,共同弹奏世纪之初的最强音!

最后,衷心地祝愿领导、老师们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福大家:在不久的升学考试中再创菁华小学部的辉煌,美丽而务实初中部真诚而热情地欢迎你!老师们竭诚期待大家的到来!选择无悔,让你们的青春绽放出绚丽的风景!

篇3:刘菁华师德演讲稿

杨东援 (同济大学副校长)

我今天想谈的是如何从政府的角度来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公交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城市的整个公交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可持续发展则意味着我们的注意力不能仅仅局限于硬件信息, 而更需要关心公交向社会提供了怎样的服务。

我们必须有强有力的公交系统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支撑, 而要提高公交的竞争力, 从政府角度, 应该做好一件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来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政府应该用好手中的三大权力:政策审批权、资源配置权和运行条件的改造权。要想提高公交的运行速度, 很困难, 但是随着线网的调整, 我们能不能让大部分的人少绕路, 我们能不能让老百姓对于公交速度有更准确的把握?这些都在考验政府的管理能力, 这种管理不是一种简单的理念, 而是一种精细化的技术。

从需求分析的角度看, 政府首先必须掌握这些客流的分布, 这可能有几个手段, 一是移动通信, 比如上海有一万六千多个移动通信信号站, 可以得出每一部在其覆盖范围内的手机的位置信息, 通过这些位置信息的统计分析, 我们至少可以弄清楚机主的住所和工作地点 (当然经过技术处理, 这不会泄漏机主的隐私) 。经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 可以指导我们对公交线路做一些有益的调整。虽然这不能像出租车的FCD数据统计那样精确, 但是误差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了。

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把公交的分担率提高到50%或者更高, 如果我们的具体对策不能精细化, 不能有针对性, 这可能永远只是一个口号, 上海的公交分担率确实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但这是靠400多公里的轨道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的任务是非常繁重的, 我们必须要做一些精细化的研究。而各种各样的数据可以使我们对公交的竞争力的判断可以变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具体公式。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交监管平台, 这个监管平台承担着几个重要的任务, 一是在数据的基础上对公交线网进行调整, 二是监管公交的运营方式, 第三, 调查影响道路公交运行的瓶颈究竟在什么地方, 这也需要详细的资料作为参考, 第四, 通过监测公交的状态来判断政府补贴的使用方向和是否用到了实处。除了这样一个平台建设外, 还需要一系列基础建设, 比如为公交车辆安装可有效采集数据的GPS设备,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不少公交车已经安装了该设备, 但是有许多城市的GPS数据缺失达到了50%以上, 无法进行具体分析;我们还需要通过出租车的GPS、定点检测器, 对其运行的道路情况进行感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做一些深入细致的意愿调查等等。综上所述, 要想提高公交分担率, 必须提升公交的服务水平, 而在这一过程中, 政府责无旁贷, 更确切的说是大有可为, 只有用好了手中的各项权力, 依靠精确的数据分析和相应的技术支持, 才能真正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从而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

罗霞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 统筹城市多式公交系统是提升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和释放系统能力的关键措施。因此, 我们认为, 统筹是规避系统能力枯竭的有效方式。城市中的常规道路公交网、轨道交通网、BRT网具有一定的服务范围, 其网络不能孤立地进行优化, 而应进行一体化统筹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公共交通系统的系统特性不是反映在系统本身的方式种类, 而应注重加强方式间的协调和关联, 研究中应注重分析三者网络一体化后复式线网的结构问题。关于多式公交统筹的理念, 我们应该这样来理解。首先, 要从政策上扶持运能大的公交系统, 限制运能小且影响道路通行效率的非机动车发展, 最大限度释放城市客运系统能力。其次, 要实现客运模式多元, 客运结构多样。像深圳提出来的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就是这样一个理念的体现。第三:通过统筹衔接, 提升系统连续性, 实现地下和地面交通、大容量和中低运量交通、机动化和非机动化交通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

而对于如何做好特大城市多式公交统筹优化,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 促进城市公交网与城市功能布局相互配合, 在区域性中心城市主城区、副中心等区域性功能节点加强城际轨道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 提高城际出行全过程服务效率。第二, 建立与城市内外多式客运换乘便利的公交枢纽。在位于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的轨道交通站点或公路客运站周边, 首先要满足交通设施建设的需要, 加强各种交通方式、设施之间的衔接和资源共享, 通过优化步行系统实现交通枢纽内各种交通设施之间以及交通枢纽与外部公共交通、社会交通之间的便利换乘。第三, 合理搭配主干线路与末端交通线路。在城市主要的客运走廊上布设城市轨道交通或是BRT线路, 承担沿线中长距离出行的交通需求。公交线网的密度可根据各市实际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此外, 城市综合公交网络统筹还应关注末端公交线路的布局和密度, 以提高出行全过程的服务水平, 提升系统的客运能力。第四, 以需求为导向, 完善步行道等设施。随着城市公交走廊系统结构完备性提高和城市综合公交网络结构完整性加强, 走廊内居民出行需求具有可塑性, 在进行综合公交网统筹优化时, 应以需求为导向, 满足适应出行者流动性的增长需求。同时, 综合公交客运系统结构应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出行要求, 具有多样性。对于市区外围的轨道公交枢纽, 应规划大型换乘公共停车场, 引导市民通过停车换乘方式进入中心城区, 减少中心城区的交通流量。

陆锡明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顾问总工)

上海世博会结束以后, 关于后世博时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而我们认为, 交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值得研究的话题可能只有公交。十年前, 上海开始大规模发展地铁, 同时严格限制机动车数量, 到世博会举行时, 地铁里程已经从2010年的二十余公里扩展到四百公里, 而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得到有效的遏制, 从而形成了其低碳和易达的交通模式。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 按照中国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人口从现在7亿的基础上将再增加4亿, 机动车的数量也必将有巨幅的增长, 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 面临的交通压力可想而知。其实交通的本质问题就是通与达。朱镕基在担任上海市市委书记时曾提出城市交通通达较为理想的状态就是从任意一点到另一点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

2010年世博会期间, 上海的人口达到2000万之多, 依靠400多公里的轨道解决了2000万人口在世博会期间的出行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在一个一千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包括深圳, 一般都会依赖轨道为主的交通模式。轨道都市还有一个离不开的就是常规公共气电车, 世博会期间, 原来我们希望只有百分之二十多依靠公交车, 实际情况出现很大的差距, 公共气电车的舒适性和直达性使其成为游客进入园区的主要选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出租车, 各地对它的争议非常大, 但是数据显示, 世博会散场后有三分之一的乘客选择了出租车。作为轨道都市的雏形, 世博会期间上海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就是没有一辆私家车可以直达世博园区, 当时采取的措施是围绕高速公路道口及城市中环线设置P+R设施换乘点, 鼓励自驾车游客换乘公共交通到达园区。另外, 世博会期间还提出了汽车共享新的理念, 未来上海可以逐步探索和推广汽车共享、公共自行车、合乘车、快速个体公交等多样化的交通方式。

综上所述, 世博会期间轨道交通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为轨道都市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未来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 应从建设轨道都市的方向去努力, 同时合理发挥其公交模式的分担作用, 低碳易达的交通发展目标才更有可能实现。

林群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中心主任)

多年来, 深圳不管是城市规划, 还是交通规划, 都在围绕土地公交模式, 或者说是公交导向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事实上, 这些年来对于最为关键的公交模式的选择问题, 一直颇为纠结。这里面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重大交通枢纽的选择, 另一个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结点稳定以后, 几个关键的公交种类如何处理。

关于重要枢纽的选择问题, 国际上的大都市圈, 围绕高铁的综合换乘枢纽的选址往往是城市的中心城区, 但是这个话题在深圳一直颇多争论, 重大交通枢纽是应该选在主城区, 支持其发展, 还是在轴带末端, 支持外围新城的发展。不过最后, 深圳龙华客运枢纽最终落在仅靠主城的铁路枢纽, 当时的考量是如此大规模的枢纽应该支持主城区设施的完善发展, 放在外围可以拉开城市结构, 但是如果真放在轴带末端, 那里的城市设施空间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发展起来, 我们并不确定。因此我们修建一个重大的交通枢纽不能等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所以最后我参照了国际上诸多特大都市的经验, 把重大交通枢纽落到了主城

具体来看, 这一轮的规划, 有两个重大的枢纽。第一个是前海的枢纽, 它承担了整个前海新区的发展核心, 整个前海的发展其实是围绕这个枢纽来展开的。前海枢纽设想成一个只有陆侧, 没有空侧的航站楼, 它实际上共享了深港两个机场的五个跑道, 因为从前海枢纽到香港的航站楼只需十分钟, 到宝安机场也只要七分钟, 更关键的是它距离福田中心区也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 所以前海枢纽的存在大大提升了深圳航空客运的效率, 为深圳参与全球竞争加大了筹码。第二个非常重大的枢纽的落实是福田中心的选址, 坐落于北边的龙华车站和南边的香港西九车站之间的福田枢纽, 使得广深港客运专线进入深港地区有三个站都能进入这个都市最核心的地区, 在这个结构中最大的好处是几个枢纽其实是支撑了几个在主城区的主中心和次中心的发展, 有可能导致城市功能在主城区的混合功能的布局, 以及在主城区的交通双向的相对均衡。

第二个问题, 主要的公交通道上应该如何去组织客运。我们应该看到国际上的大都市, 忽略选择了复合公交走廊, 关键的是“公交”两个字。我们地铁修建的同时, 应该高度重视走廊上地面公交的高效组织。这么多年来, 深圳在小汽车调整增长的同时, 公交客运也正在经历一个更高速发展的阶段, 这其实是土地交通模式演变的结果。公交高度集聚的时代已经到来:深圳六月份已经开始网络化的轨道二期工程, 但是即便是轨道二期工程全面开通以后, 公交走廊上依然将存在非常严重的交通需求拥堵, 我们的预测是, 在可见的五年到十年内, 轨道供给的增量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根本无法满足或者改变深圳现在这种公交需求的急增趋势, 换句话说, 我们已经面临这样一种局面:必须在所有的主要公交走廊上, 全面推行更高效的公交组织方式, 即是采取路中式的BRT公交, 因为路侧的公交我们已经几乎开发到了极致。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 深圳所要采取的公交模式其实是以复合公交为骨干的公交新模式。

周涛 (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所长)

重庆的首条快速BRT示范线是在改造一条刚建成还尚未通车的城市主干道——高九路开行的, 线路全长12.34公里。之所以选择高九路作为示范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这条路刚刚建成还没有通车, 改造BRT的难度比较小。这条BRT线路当时建设的标准是比较高的, 2007底建成之初, 整条线设站10座, 采用中央岛式站台、站内售票、专用车辆、交叉口信号优先等技术手段。尽管如此, 从建设后的运营情况来看, 该线路客流从投入运营时的3000人次/日增长至2011年6月约1.2万人次/日, 离当初设计的8—10万人次/日仍然相差甚远。另一方面, 随着两侧车道社会车辆的增加, 因为当时两边还有机动车车道, 高九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很多民众 (以开车的为主) 以BRT运营效率不高, 浪费资源为由, 要求将其拆除。据悉,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已决定将其拆除, 改成普通的路侧公交专用道形式—重庆首条BRT示范线马上将名存实亡!

从重庆首条BRT示范线的失利上, 我们也总结了经验教训。首先, 示范线路的选择存在时间仓促、分析研究不够等问题, 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上工程而上。其次, 示范线刚建成时, 周边用地基本尚未开发, 至2011年6月底, 沿线用地也只开发了60%, 已开发地块的入住率也仅有65%, 这是造成沿线客流较小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 营运组织上也存在问题, 示范线投入运营后一直由专门的BRT公司运营, 线路单一, 与其他普通公交关系的协调也不是特别顺畅, 没有很快形成网络优势。随着该条道路机动车流量的增长, 加之政府部门没有进行积极的舆论导向, 认为BRT运营效率低、浪费社会资源的呼声日渐高涨, 这直接导致了该条BRT示范线最终将走向被拆除的命运。

黄良会 (香港何黄交通顾问有限公司主席)

大家都觉得香港、新加坡的公交做得不错, 香港公交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好是有其历史和政治原因的, 大家都知道香港过去是殖民地, 香港政府当初的规划把市政设施和道路设施设计得非常集中, 另一方面香港政府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限制小汽车, 提倡公交出行, 政府的交通规划更新过多次, 但是公交出行的政策直没有改变。大家都说TOD, 公交优先, 但是归根结底是要注意交通先行,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体现在城市规划上。

香港的城市规划是以交通规划为基础的, 先把每一个地区的交通规划好, 再根据最大的交通容量确定土地开发强度, 这一先见之明使香港公交有今天的成功。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国内很多城市做不到的, 不少地方的城市规划, 都是把其它的设施都做得差不多了再来规划交通, 当然已经摆不下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我们在讨论公交都市时, 强调财政补贴, 强调低票价, 在国内有其不得已的考量。而这也是与香港不同的地方, 香港是纯粹的市场化运作, 公交企业一开始就是市场化的, 由公司来运作, 政府不提供补贴, 只给政策, 如地铁、中巴、小巴, 有专门的公交车还有轮渡。所以在香港这样的公交都市, 老百姓出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任意选择。

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 许多市民不愿意选择公交出行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低廉的价格有损其社会地位, 而香港不同的公交模式之间的价格差额可以使不同阶层的人各取所需, 同时又都得到心理的平衡。另一方面, 要让老百姓选择公交出行就是要准点, 这就突显出换乘的问题了。在大陆, 虽然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快速公交, 应有尽有, 但是因为都属于政府公共事业, 又互不统属, 导致相互之间的协调性不足。而香港由于是市场化运作, 公交企业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收益, 这也促使大家可以相互协作, 创造一个共赢的模式, 这也是市场无形之手最大的优点—在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为香港市民缔造了一个高质量, 高准点, 高舒适度的城市公交。

杨涛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构建公交都市先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要处理好公交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公交都市》作者罗伯特﹒瑟夫罗在书中也一再强调, 一个城市能够称之为公交都市, 是它的公共交通服务与城市形态相互配合默契, 可以有效发挥公交优势。

公交都市并不在于公共交通多大程度上代替了小汽车, 更重要的是, 创造一种与公共交通集权式空间相契合的空间关系, 同时营造一种环境, 让公共交通能够成为小汽车替代品, 人们愿意用公共交通来替代小汽车, 其本质含义, 具体落实到城市发展中, 即是需要一种紧凑有序、集约的土地利用, 公交走廊、枢纽和城市形态结构相互契合, 相互支撑。

关于公交都市的目标, 有一点我认为有必要澄清, 我们提出的公交分担率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我们需要把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与步行、自行车统一起来考虑。如果使公交出行在全方式出行当中占到40%~50%, 这个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几乎不太可能实现, 如果这个数据限定在机动化出行当中似乎也是不合适的, 因为目前在许多城市交通结构中, 公交在机动化出行当中已经占有优势地位, 很多城市都是在60%~70%甚至80%以上, 所以这个目标有待商讨确定。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更恰当的、更可行的, 对城市交通有引导性的合理目标, 而且这个目标不是全国统一的, 是各个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可实现的目标。

按照交通白皮书的要求, 根据南京的整体规划, 我们制定了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的战略任务。首要一条就是全面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发展, 包括以“双快” (快速轨道、快速道路) 集中的复合交通走廊, 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支持, 促进南京与长三角其他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控制老城和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加强新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和人口与就业的平衡等。其次, 能扩大公共交通运输能力, 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 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在空间形态上, 构建“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一带五轴”的现代都市区空间新格局。在时空上制定了都市圈, 都市区, 中心城, 等不同层次的目标, 具体包括都市圈核心圈层1小时互通联系, 都市区内新城45分钟到达市中心, 中心城内新市区30分钟直达市中心。

我们坚信, 通过这些措施, 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人文公交、畅达公交、绿色公交和智能公交”四个基本目标, 确保南京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舒适、安全、环保、优质”, 成为具有国内一流、国际水准、人民满意的公交都市。

葛颖恩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我在英国求学生活了十多年, 回国以后由于住所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 我每天坐公交车上班, 国内公交车拥挤的状况不禁让我想起了英国的双层巴士。因此我就做了一些关于双层巴士的调查。我国的第一辆双层巴士是1934年初中国汽车公司从英国引进的, 换句话说双层巴士在我国已经有77年的历史, 从引入至今, 一方面双层巴士对于缓解交通拥挤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 由于受到安全性、可靠性、环保及价格等因素的制约, 其在我国城市交通中属于一种比较边缘化的交通方式, 而且有越来越小甚至有消失的趋势。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 为什么双层巴士并没有在我国发挥出它自身所独有的优势?双层巴士确实有它自身的优点, 载客量大, 运输效率高;其次, 双层巴士在车内的空间宽敞, 二层的视野开阔, 具有良好的观光效果, 乘客的舒适性也得到大家的认可;再次双层巴士作为混合动力型车型, 是清洁能源, 对环境的污染小, 相对来讲单座的油耗低, 能源利用率也比较高, 这非常符合当今社会节能环保的理念。

此外, 无论是和运量相当的铰接车相比, 还是和单节的普通公交车相比, 它的单个乘客占用的面积较小, 它可以和其它道路车辆共享道路空间, 无需另外建设专用的路线或者是基础设施, 虽然它的速度会受限于其它的交通车辆, 但其较高的舒适度可以吸引更多的出行者乘坐。事实上, 如果行驶在公交专用道上, 或许它能够发挥更佳的效果, 和地铁相比, 双层巴士所需投资较小, 安全更有保障, 即便出现故障也比地铁容易排除, 双层巴士事故的社会影响要远远低于地铁, 也容易对车内人员实施救援。

双层巴非常适合出行需求大而又不适合地铁等轨道交通的重要城市, 特别适合于地铁站, 需要大容量的车辆接驳。也正是这些优点, 使双层巴士在国际上日渐受宠, 这也说明双层巴士在我国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正视, 从而让他更好地为我国城市交通, 为建设友好环保公交都市服务。

与在欧美发达国家较为广泛的应用相反, 双层巴士在中国的数量越来越少, 甚至有被打入冷宫的趋势。究其原因, 安全问题无疑是最大的顾虑, 由于双层巴士车身高, 车体较为狭窄等原因, 容易发生侧翻等事故, 对车辆的底盘质量要求也非常高。这也是双层巴士购置和维修费用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辆国产双层巴士价值100万元左右, 而进口产品更是高达300万元, 制约了企业购买和更新双层巴士的能力。与此同时, 由于一些重要零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 这也带来了高昂的维修费用比较高, 另一方面, 再加上运营线路的制约, 目前国内的双层巴士线路主要都集中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 因为这些地区人口密集, 客流量大, 道路条件较为优越。

篇4:师德 刘春华事迹材料

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的刘春华老师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任教五年级的语文。当一名出色的教师是她努力的方向。在教学改革中,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共同研究,主动听课。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以学过的知识,在每单元的过关测试上她都煞费苦心,每次检测前她都要先做一遍,其用意一是看题目是否有出入;二是看题目的难易程度和出题的导向,以便检测时做到心中有数。测后都有详尽的质量分析,并让学生每次测后都总结经验和教训学生,同时又可作为课上和课下对学困生辅导的依据,尽管这样做会投入很多的精力,为了让学生多学点东西,完满的完成学业,这也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参加学校和中心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不放过每一次实践锻炼的机会,在中心校组织的评优课教学中获二等奖。

有人说敬业和奉献是一对孪生姐妹,奉献就是付出,她深有同感。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重而又紧张的,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甚至中心校,而今年又是教育质量年,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每天早晨踏进校门就感觉像是一个上足了发条的闹钟,总也有忙不完的事。教师的工作实践使她认识到,育人之道德在先。她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掌握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原则,严慈相济,在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决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也绝不姑息迁就。要求学生不迟到,自己总是在上课前到门口侯课,班里的脏活,累活带头干,从不袖手旁观。爱心,是想学生所想,不断给学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她总是注意去发现和利用一些小的契机去开导学生,比如学期评语,对每一位学生,她总是力求抓住特点,用殷切的话语给其以激励和警醒。杨浩同学刚到她班时,语文、数学都在40分左右,家长都放弃了说:“孩子就是来养养身板,不指望她考学了。”通过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她自己的努力,一学期后,杨浩期末成绩语文79分、数学69分,第一次看到了她的那么灿烂的笑容,听到她那句发自肺腑的“老师,谢谢你。”

刘春华老师特别重视用园丁的品质、春蚕的志向、蜡烛的风格、孺子牛的精神,为教育事业奋斗,把真诚的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她的事业,她的学生。相信只要心中有爱,有高尚的师德,只要不断的去学习进取,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就能做到最好!

篇5:刘菁华师德演讲稿

刘成林: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双师型”教师,汽车维修高级工、焊工中级工,现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组教研组长、全国示范校建设即重点专业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负责人及汽修专业课教学工作。

自2000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一线担任教学及班主任工作。2003年被评为庄浪县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庄浪县骨干教师,多次年度考核优秀;2007年通过自学和校级培训取得了中级焊工证书,2010年辅导的学生参加甘肃省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三等奖,同年被庄浪县职教中心评为优秀教师,2011年7月参加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骨干教师为期2个月的省级培训,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2012年3月辅导的学生参加平凉市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一等奖,被评为“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4月辅导的学生参加甘肃省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012年6月在学生集中实训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2012年7月被庄浪县职教中心评为“汽修专业骨干教师”,2012年11月参加了《汽车自动变速箱技术》“赛会”培训,取得了相应的培训证书,2013年3月辅导的学生参加平凉市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一等奖,被评为“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4月辅导的学生参加甘肃省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二等 1

奖;2013年9月被庄浪县职教中心评为优秀教师,并通过自学和培训取得了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2014年1月在学生实训作品展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2014年3月辅导的学生参加平凉市第四届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获一等奖,被评为“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

认真学习,积极参与教研教改活动,论文《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汽修专业课中的应用》荣获校级二等奖;本人承担的校级课题《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被列为校级规划课题,并已结题,荣获校级一等奖。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主持编写《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任务指导书》、《汽车维修技能大赛试题库》和《汽车维修综合实训》三本校本教材,其中《汽车维修综合实训》整理出版。

篇6:略谈《史记菁华录》之论“奇”

《 史记》 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凝聚着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毕生心血。 被鲁迅称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 史记》, 自问世以来, 先后有无数文人对其进行注释、解读和评议, 历朝历代与之相关的著述不胜枚举, 在这其中, 清人姚苎田的《 史记菁华录》 是一部特色鲜明、价值较高的选评本。 姚氏自少喜读《 史记》, 对《 史记》 的学术研究造诣颇深, 他独具慧眼地萃取《 史记》 中的五分之一篇目选编成《 史记菁华录》, 并加之以精心的剪裁和独到的评议, 使得《 史记菁华录》 在众多《 史记》 选评本中脱颖而出, 一度刊行无数, 风靡文人案头。《 史记菁华录》中有大量的评语散落于眉批、夹批和篇末评语中, 姚氏的点评从不同角度对《 史记》 进行了考察, 语言精妙绝伦, 简洁凝练, 发人深省, 这些评语是十分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在《 史记菁华录》 中的无数处评语中, 有一个字眼反复出现近百次, 与之相关的长评亦存在多处, 其出现频率之高是值得格外注意的, 这个字即是:奇。 在姚氏的点评中“, 奇妙”“ 奇绝”“ 奇文”“ 奇特“” 奇甚“” 见奇“” 离奇“” 奇伟”等等, 与“ 奇”相关的评论词句几乎在每一篇目中都能寻到, 这个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研究。

探究姚苎田的《 史记菁华录》 应当先从司马迁的《 史记》 中来追本溯源。“ 奇”字的意思是特殊、不常见的, 既可以形容与众不同的人物和事件, 也可以指一种不同寻常的观念。 很早以前, 就有人将“ 奇”字和司马迁的联系揭示出来, 汉代扬雄在《 法言·君子篇》 里首论“: 子长多爱, 爱奇也。 ”司马光在《 资治通鉴》 里也说:“ 司马迁好奇, 多爱而采之。 ”欧阳修对司马迁的评价是“ 博学好奇之士”。 近人李长之也有类似的论调“: 司马迁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 ”古今名家的评价大同小异, 都一致认为司马迁好奇、尚奇, 爱写奇人奇事。“ 奇”字堪称司马迁的创作心理和审美倾向之一, 姚氏显然对此知之颇深, 并且在《 史记菁华录》 中对司马迁的尚奇意识进行了多次的解读, 对《 史记》 进行点评时, 也有意识地侧重了这方面的相关内容。 在作者和文本两个方面, 姚氏都从“ 奇”的角度剖析了一番, “ 奇”字成为解读《 史记菁华录》 的关键字之一。

姚氏在《 史记菁华录》 中不止一次地提出司马迁尚奇的创作取向, 在《 孟子荀卿列传》 中提到司马迁的“ 好奇之心”, 在《 张耳陈馀列传》 中也写出“ 史公好奇如此”, 在《 曹相国世家》 中说道:“ 史公有意弄奇处”等等, 他敏锐地觉察出了司马迁强烈的尚奇心理以及好奇的个性对司马迁创作《 史记》的重大影响。

从人物的选取和立意中, 姚氏从“ 奇”的角度揣摩司马迁的心意, 他在《 游侠列传》中写道“: 史公酷嗜奇烈之士, 故次之独详。 ”对于司马迁将司马相如记入列传, 他认为“ 司马迁娓娓写之, 固欲传其奇耳”。 甚至在合传中, 对于司马迁下笔浓淡轻重的差异, 姚氏也据此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以《 廉颇蔺相如传》 为例, 他称赞“ 史公好奇而有奇识, 详蔺相如以著其奇, 右廉以见其识, 千秋良史之才, 岂偶然乎? ”在篇末总评中, 他还特意强调一遍“: 惟廉将军沈毅深远, 而一生无大奇节, 史公著笔颇轻……史公嗜奇, 所取者在蔺不在廉, 故文之工赡者, 亦在此不在彼。 ”以此说明司马迁之所以重点刻画蔺相如的形象是从“ 嗜奇”的动机出发的。

他对司马迁尚奇意识的把握及肯定, 不仅体现在他对司马迁本人的判断和评价中, 也体现在对《 史记》 具体文本内容进行点评的这一过程。 尚奇意识被姚氏接受和认可, 这种观念融入了他对《 史记》 字里行间的品读中。 通览《 史记菁华录》 就能发现, 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发展中的奇异之处常常洞若观火, 细察入微, 如萧何的无奇之奇, 朱公失子的奇波迭起等等。 他对人物对话中的奇言妙语也十分关注, 并感到趣味无穷, 蔺相如“ 完璧归赵”的辞令, 优孟谏庄王的滑稽之语, 高祖与丁公的对话, 他都特意标注了“ 奇”字。

一个“ 奇”字贯穿了《 史记菁华录》 的始终, 使得姚氏的文学评论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和高度的阐发性。 对于《 史记》作者司马迁, 姚氏怀着赞赏和敬重, 不吝笔墨地阐释司马迁的好奇之心、弄奇之意, 对于他尚奇的创作心理了解得十分透彻。 姚氏擅长品味文章的奇妙所在, 无论是蜻蜓点水地简要提示, 还是高谈阔论地大发感慨, 都能够展示《 史记》 的文字魅力, 给人们以有益的启发。 他在总评《 太史公自序》 中称赞《 史记》“ 洸洋玮丽, 无奇不备”, 可谓持之有故, 言之有理。 尚奇意识沟通了司马迁和姚苎田这对遥隔时空的作者和读者, 也成为后世人们解读《 史记》的钥匙。“ 奇”字指向了一种充满生命力和趣味性的创作心理及审美倾向, 作为《 史记菁华录》的作者, 姚氏深得其中三昧, 而从“ 奇”字切入, 来作为观照《 史记菁华录》的视角, 不失为一个巧妙的着眼点。

参考文献

[1]姚苎田.史记菁华录[M].中华书局, 2010.

上一篇:巧学名词下一篇:大学生电视台假期实习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