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枝的中国画教案

2024-05-04

独树一枝的中国画教案(精选3篇)

篇1:独树一枝的中国画教案

第一课时《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和中国花鸟画的种类及寓意。

能力目标: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并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教学难点:

运用欣赏方法,学生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教材分析:

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这些作品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古代中国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古代中国画和文人画家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中国画?

回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样式。

小知识:按技法分:工笔画,写意画。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三、新课传授: 传神写照——人物画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人物画作品。

2、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种类。

人物画按题材分类的种类:人物(表现现实人物或历史故事);风俗画(表现社会风俗);仕女图(表现妇女形象);写真(人物肖像)。

鉴赏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人物画欣赏,要看它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1)、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提问:唐代阎立本《步辇图》是中国人物画哪一类? 回答:历史故事画。

内容:描绘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接见前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番使者禄东赞的情景。题材:人物历史画。表现手法:工笔画。

艺术特点:没有夸张化,借助眼睛、面容、姿态,画龙点睛的描绘了一代帝王宏大、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智慧的头脑。面容光滑,太宗一身便服出场。太宗颌下一撮胡须,以及唇上八字胡都很特别。太宗的眼神非常安详、平和,充分显示出一个满腹经纶、道德修养极高的封建帝王的形象。

提问: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回答:眼神、面容、姿态、表情、手势、身体动作、服装轻浅、呼之欲出。(2)、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提问: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回答:(学生自由回答)

提问:我们来找一找哪位是我们的中书侍郎韩熙载?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 回答:(学生自由回答)

提问:画家表现韩熙载在听音乐时是怎样的动态神情? 回答:其他宾客超然自适,韩熙载神情严肃。

总结: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对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的揭示。

第二课时 咫尺千里-山水画

教学过程:

1、首先由学生读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

景交融的意竟。

2、播放诗歌配乐的山水画。

3、屏幕显示图片: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

后人评价他的画风“峰峦雄厚,势状雄强”。画面取景高远。

4、屏幕显示图片:宋代马远《踏歌图》

5、屏幕显示图片元代倪瓒《六君子图轴》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代表作)

比较两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

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结合时代背景,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

(1)魏晋时期萌芽

(2)隋代时期独立

(3)唐宋时期高峰

(4)元明清时期主流

重点欣赏《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山水画的独特的透视)

第三课时 移情草木-花鸟画

教学过程

1、感知作品,了解花鸟画的题材,看看导学案上花鸟画的发展脉络。

2、学生自主学习

欣赏方法:①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②对内容的感受体验、理解。③对内涵的研究和领悟。

分析《写生珍禽图》

(1)形象姿态分析各种动物的形态、神态性格。(2)形式、用笔、墨色找不同。(3)自己融入画面,对内容理解体验。

(4)联系作者性格人生态度、时代背景领悟内涵意蕴。

3、中国花鸟画特点: A、以写生为基础。B、借物抒情。

C、托物言志——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的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通过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表达画家寄托在花鸟之中的情感和理想。

4、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鼓励学生自我表现,发表自己的见解。

篇2:独树一枝的中国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社会意义及审美价值,了解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方法。

2.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并理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3.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2.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3.启发学生在艺术家的作品中获得审美感受,明确作品的社会寓意、艺术表现及画家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本课的重点。

4.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5.花鸟画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新课

2、自主预习新知,小组合作探究分享知识并进行展示

3、知识拓展总结

教师活动:通过第一部分创设情景,预习新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第二部分—小组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实例,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引导过程中尽量放慢语速,教师借助投影仪通过典型图例质疑解惑,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并进行有效评价及总结,保持他们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开放”的情景中推进教学过程。

预设学生行为:希望学生得出古代中国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古代中国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写实美;古代中国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古代中国画的审美基点在于“意味”,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 …

设计意图: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堂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融入课堂。

教学流程示意

一、传神写照

二、中西美术文化差异

三、图例赏析:

1、《历代帝王图》

2、《韩熙载夜宴图》

3、《游春图》

4、《清明上河图》

篇3:独树一枝的中国画教案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这些作品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古代中国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古代中国画和文人画家有一个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和中国花鸟画的种类及寓意。

2、技能目标: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目标: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并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难点:运用欣赏方法,学生欣赏分析其他作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等。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提问:什么是中国画?

回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样式。

小知识:按技法分:工笔画,写意画。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二、课堂发展

1、传神写照——人物画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人物画作品。(2)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种类。

人物画按题材分类的种类:人物(表现现实人物或历史故事);风俗画(表现社会风俗);仕女图(表现妇女形象);写真(人物肖像)。

鉴赏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人物画欣赏,要看它传神是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a、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提问:唐代阎立本《步辇图》是中国人物画哪一类? 回答:历史故事画。

内容:描绘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接见前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番使者禄东赞的情景。题材:人物历史画。表现手法:工笔画。

艺术特点:没有夸张化,借助眼睛、面容、姿态,画龙点睛的描绘了一代帝王宏大、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智慧的头脑。面容光滑,太宗一身便服出场。太宗颌下一撮胡须,以及唇上八字胡都很特别。太宗的眼神非常安详、平和,充分显示出一个满腹经纶、道德修养极高的封建帝王的形象。

提问:传神是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回答:眼神、面容、姿态、表情、手势、身体动作、服装轻浅、呼之欲出。b、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提问: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回答:(学生自由回答)

提问:我们来找一找哪位是我们的中书侍郎韩熙载?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

回答:(学生自由回答)

提问:画家表现韩熙载在听音乐时是怎样的动态神情?回答:其他宾客超然

自适,韩熙载神情严肃。

总结: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对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的揭示。

2、咫尺千里-山水画

(1)首先由学生读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播放诗歌配乐的山水画。

(3)屏幕显示图片: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后人评价他的画风“峰峦雄厚,势状雄强”,画面取景高远。

(4)屏幕显示图片:宋代马远《踏歌图》

(5)屏幕显示图片元代倪瓒《六君子图轴》、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代表作),比较两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结合时代背景,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a、魏晋时期萌芽。b、隋代时期独立。c、唐宋时期高峰。d、元明清时期主流。

重点欣赏《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山水画的独特的透视)。

3、移情草木-花鸟画

(1)感知作品,了解花鸟画的题材,看看导学上的花鸟画的发展脉络。(2)学生自主学习

欣赏方法:a、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b、对内容的感受体验、理解。c、对内涵的研究和领悟。

(3)分析《写生珍禽图》:a、形象姿态分析各种动物的形态、神态性格。b、形式、用笔、墨色找不同。c、自己融入画面,对内容理解体验。d、联系作者性格人生态度、时代背景领悟内涵意蕴。

(4)中国花鸟画特点:a、以写生为基础。b、借物抒情。c、托物言志——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的遭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通过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表达画家寄托在花鸟之中的情感和理想。

上一篇:颜氏家训读书笔记感悟下一篇:2009—2010学年度高中德育工作期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