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2024-04-27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共4篇)

篇1: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1、规划范围。集聚区位于县城南部,东至大广高速控制带,南至县城南环路以南300米,西至县城西环路以西640米,北临小潢河(官渡河),总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3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4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4平方公里。

2、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服装加工业。

3、发展目标。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2015年力争达到60亿元;2020年超过100亿元。

4、发展现状。截止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四纵三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入驻企业55家,以羽绒为主的服装制品业17家,以茶叶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12家。2010年底实现主营收入25.9亿元,利税3.67亿元,从业人员10000人。

二、主要工作

1、狠抓了规划编制。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委托资质设计单位编制了《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2009-2020)发展规划》,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得到正式批复;《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也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待批复。实现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三规合一”,无缝对接。

2、狠抓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近2亿元,新建成了中心大道、工业大道中段、航空大道中段等主干道路6公里,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跟进实施;同时,逐步加快安置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了渡河店农民新村。集聚区招商中心基本建成,近期可入住。

3、狠抓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08年以来,共招商引资工业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近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分别是CTC颗粒红茶加工出口项目、港联水产食品加工出口项目、布鲁哈弹性针布项目和河南路畅“羽绒孵化器”项目等。2008年以来,新开工建设项目22个,新建成投产企业12个,有10个项目正在建设。

4、狠抓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立了集聚区建设指挥部,组建了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编制15人,机构规格为正科级,负责对产业集聚区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事务、开发建设、招商融资等行使统一管理职能,2008年5月将原槐店乡王寨村、冯畈村、盛湾村三个行政村整建制划入产业集聚区;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光山县加快发展十六条(试行)》、《光山县加快发展服务业优惠办法(试行)》、《关于鼓励扶持县内工业企业搬迁至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等优惠政策,土地、财税、金融、创新、服务等支持体系日趋完善。

三、2011年工作思路

(一)2011年工作目标: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1.2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投资6.5亿元,全面建成航空东路、航空西路、工业东路、工业西路和西循环路等主干道路;招商引资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3亿元以上,新入驻企业10个以上;新建成标准化60000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以上,实现利税4.5亿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员4000人以上。

(二)2011年工作思路

1、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把以羽绒为主的服装制品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主要基于:一是产业链条长,规模大。光山县现有现场充绒户1万多家,年加工服装1000万件,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以现场充绒业带动鹅鸭养殖、服装加工、绒毛加工、布料辅料经营、车辆运输、技术培训、灯箱广告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羽绒产业链条”;二是从业人员多,效益好。全县羽绒产业从业人员达12万人之多,经济总量达25亿元之巨,创纯利8亿元以上;三是经营区域广,市场大。从事羽绒服装制品经营的光山人遍及全国2000多个大中小城市,并开始进军乡村重点集镇;四是规模企业越来越多,品牌意识逐渐增强。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产业集聚区羽绒制品企业已达17家,“金三角”、“三江”、“鑫鑫”、“鑫鸳鸯”等品牌正在走入市场。

(1)做大现有企业提产扩效。对企业用地、用工、融资、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现有企业扩大规模,提产扩效。一是全力推进布鲁哈弹性针布二期生产线建设,力争上半年建成投产,使现有产量、利税翻番;二是积极帮助富邦非织造布解决二期生产线用地等方面的问题,力争二期生产线下半年建成投产,使其产量、利税翻番;三是引导现有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管理机构,使企业由家庭式管理尽快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增强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2)鼓励关联企业搬迁升级。按照《关于鼓励扶持县内工业企业搬迁至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优先提供建设用地,在土地价格、费用收取、行政服务,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享受入驻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同等优惠的方式,鼓励关联企业搬迁至产业集聚区。一是快速解决白鲨针布公司搬迁中的电力、供气问题,力争早搬迁、早建成;二是全力推进鑫鑫、新兴、富源、阳光等搬迁企业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前建成投产。

(3)整合分散企业抱团发展。加快推进“羽绒孵化器”项目建成,将零星分散的羽绒企业集中到“羽绒孵化器”内,搭建规模生产平台。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同行业知名企业合作,逐步成为其加工生产基地,同时引进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促进零星分散企业抱团发展。

(4)开展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在抓好领导带头招商、全民招商的同时,积极探索大使招商、筑巢招商,聘请在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地区、尤其是在羽绒服装界方面有丰富人脉资源的成功人士任集聚区招商大使,开展招商引资。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建成航空东路、航空西路、工业东路、工业西路和西循环路等主干道路10公里以上,建设官渡河三桥;铺设供排水管道30公里以上;架设工业用电线路10公里以上,规划建设110KV变电站1座;铺设天然气管道到产业集聚区;加快污水处理厂,立项建设步伐;综合治理官渡河南岸一桥至三桥段;不断配套完善通讯和绿化、亮化、美化等设施。

(2)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积极采取BT、BOT等模式,并通过鼓励企业自建等方式,2011年新建成标准化厂房60000平方米以上。(3)加快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完成28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廉租房建设;完成2个自然村民组的村庄迁并工作。

3、狠抓工业项目建设。

实行领导干部分包工业项目建设责任制,对于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县级领导分包,对于投资亿元以下的工业项目由集聚区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化解矛盾,帮助解决难题。

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CTC红茶、港联水产、鑫泰食品、天首食品、东方祥瑞、鑫鑫羽绒、新兴羽绒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加快“中平能化光山生态产业园”、“上海美星光山电子产业园”、“海南中禾光山羽绒产业城”等项目的签约进程,确保项目早落地。

成立产业集聚区企业服务办公室,认真落实市委、市纪委《关于在产业集聚区推进企业和项目建设“零阻碍”实施办法》,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建立集聚区企业发展档案。及时兑现对入驻集聚区工业企业的优惠政策。

四、问题与建议

1、建设要各尽所能,形成合力。集聚区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同时,集聚区建设与相关部门又是利益发展共同体,是“双赢、多赢”,不是集聚区管委会一家之事,因此,要举全县之力建设集聚区。如:电力方面: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二个,一是白鲨、布鲁哈供电不足,保障不够,需要改造35KV变电站至布鲁哈全长4.68公里的线路;二是随着航空大道和项目建设的推进,电力线路改造十分迫切。供气方面:天然气还未进入集聚区,直接制约了白鲨等项目的入驻建设;供水方面:不能随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核心区供水管网还未实现全覆盖。上述问题,兄弟县区和其它地方都有好的经验,就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关部门各尽所能,县财政倾力支持。

2、服务要深化认识,落到实处。对集聚区企业和项目的服务,省、市、县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可以说是政策明确,要求具体,从总体上看,近年来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吃拿卡要的现象明显少了。但是仍有少数主管部门认识不够,把支持和服务停留在口头上,对企业和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去解决。“绿色通道”、“限时办结”等并未落实。

3、管理要各司其责,齐抓共管。集聚区管委会承担着征用地、搬迁、项目建设、企业服务、招商引资等多项重任,又加之受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约束,集聚区的社会管理迫切需要各主管部门履行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计划生育工作:要么纳入县计生委直管,要么由槐店乡政府代管;土地规划方面:相关部门的确要加大依法管理力度,不能袖手旁观或片面地认为就是集聚区管委会的事;市政管理方面:集聚区是县城规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政管理要纳入县公用事业局统一管理。

4、招商要社会联动,全民招商。集聚区入驻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客观地讲,原因是多方面。但从招商角度上分析,全县招商氛围不浓厚,全民招商意识不强烈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集聚区一班人要创新方式,勇当招商排头兵,同时,全县各个乡镇、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要着眼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招商,努力在全县形成全民招商、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篇2: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按照市委、市政府2010年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有大突破的要求,柘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总体部署,坚持‚膨胀总量、优化结构、做强骨干、培育支柱、发展龙头、壮大实力‛的发展方针和‚又好又快、能快则快、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填空计划‛、‚栋梁计划‛、‚壮骨计划‛、‚融资计划‛、‚筑巢计划‛,举全县之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截至目前,累计落地工业项目99个,总投资62亿元,其中建成项目73个,在建项目26个,从业人员达到20600人。2010年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6月份,我县产业集聚区代表商丘市迎接了全省的巡回观摩,省、市两级对柘城县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现将产业集聚区2010年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的西部和东北部,全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发展和控制区面积 8.3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以机械制造(金刚石及其相关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和医药制品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坚持二、三产业和物流融合发展,达到宜业宜居,1

产城融合。

二、科学编制规划情况

按照‚现代产业、现代城镇、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约经营、循环发展的原则,遵循‚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建设理念,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全方位编制了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环境评价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了‚三规合一‛。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按照‚七通一平一大一美‛的建设要求,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机制,优先安排集聚区内道路、环保、通信、消防、垃圾处理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政府投资、BT融资、招商引资、贷款融资、土地置换等多种渠道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实施了土地平整、道路、绿化、亮化、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核心区形成了‚四纵四横‛、东核心区形成了‚四纵一横‛的交通网络。特别是今年以来,投入资金超16亿元,实施了北海路、大连路、广州路、苏州路、杭州路、迎宾大道、未来大道等道路的拓宽、硬化、绿化、亮化、供排水、天然气、弱电入地等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了学苑路、长江一、二、三路、学府大道,加快了容湖生态公园和千树园项目建设。

为了增强产业集聚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县委、县政府在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厂壳经济‛。截止目前,累计投资9.8亿元,已建成标准化厂房98万平方米。

四、工业项目建设情况

2010年工业项目共完成投资35.64亿元,落地集聚区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8个,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4个,3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具体是德兴纺织、力量新材料制造集团、华商药业、海乐电子项目、惠丰金刚石、海涛面业、恒生药业、来堂服饰、哈药集团项目。

五、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招商引资要有大动作的要求,我们把2010年确定为招商引资提升年,进行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

1、完善招商措施。一是严格奖惩;二是加大项目扶持;三是加快项目组装。

2、优化投资环境。近年来,柘城县产业集聚区为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兴业,牢牢抓住环境建设这个重要环节,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增强集聚区吸引力和承载力。

3、转变招商方式。我们转变传统招商思维定式,主动与外地品牌企业协调对接,围绕对象企业的扩张需求,多元化筹集财力、物力,营造厂房、购置配套设备,吸引对象企业投入流动资金和一流的经营团队来我县开办分厂或第二车间。大力发展‚厂壳经济‛。我们称这种招商方式为‚造车找驾‛,转变了尾随发达地区的被动局面,使做大做强高科技产业、高税收产业有了可能。

4、有针对性招商。针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新动向,把承接转移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作为,大力承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医药制品等产业转移项目。

五、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规划建设了金刚石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医药制品产业园和纺织服饰产业园,为项目的集中布局、集群发展搭建了平台。金刚石产业园已集中了以力量新材料制造集团、新源超硬材料为龙头的15家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生产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已入驻的企业有河南省白师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泰森食品有限公司、柘城春海辣椒食品有限公司、柘城县恒星食品有限公司、柘城万昌食品包装有限公司等8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纺织服饰产业园已集中了德兴纺织、永利服饰水洗、财通制衣、双丰制衣、顺丰制衣等8家纺织服饰企业,并逐步形成了纺织、水洗、制衣较为完善了的产业链条;在医药制品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医药制品产业园主要企业有河南华商药业有限公司、商丘坤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南老君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恒生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产品涉及兽药、沙坦类医药中间体、保健药品等,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值高。集聚区

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基本实现了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

六、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加快产城互动发展情况

1.选准破解资金瓶颈突破口。柘城县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弱县。在基础较差的情况下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必须解决原始积累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问题。我们从旧城改造入手,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精心选址。二是和谐拆迁,为破解拆迁这一旧城改造的主要难题,我们始终把握以‘三合’、‘三公’、‘三深’促进‘三动’。坚持‚三合‛原则,即合法、合情、合理,科学制定安置补偿方案,采取货币补偿、回迁安置、异地安置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使被拆迁居民能够自主选择。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赢得被拆迁户的信任;引导干部深刻领会方案精神、深入居民家中、深情开展思想工作,算好经济补偿帐、环境改善帐、生活质量帐和就业岗位帐,从而促进被拆迁户达到‚三动‛,即感动、主动、行动。三年来,实施拆迁项目46个,动迁面积160万平方米,拆迁居民5680多户、2.8万人,实现土地出让收入4.5亿元,有力地支撑了产业集聚区建设。

2.靠产城一体做强集聚区配套服务优势。根据我县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我们把产业集聚区分成西区和东北区两个

篇3: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产业园区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三化”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构建“三大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 ,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 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加快集聚区规划建设是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客观需要, 是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相关政策措施和实现跨越、促进崛起的关键举措。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确定了一主 (即新型建材) 二辅 (即轻纺、旅游产品) 三大主导产业。按照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产业发展方向, 重点围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壮大主导产业, 延长产业链, 发展产业群, 创建产业基地, 建立和完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新型产业化进程, 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子。

一、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现状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是省定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位于县城东北部, 规划面积为16.3平方公里, 辐射区域50平方公里, 发展空间100平方公里, 分为南北两个区。南区约7.4平方公里, 以纺织服装、旅游商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北区约8.9平方公里, 以新兴建材为主导产业。区内现有企业57家, 其中新入驻企业44家, 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截至2013年底, 完成6, 000亩土地储备和2, 500亩土地报批任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 建成光明路等总长12.5公里的道路6条;完成南北区24栋标准化厂房主体建设;开工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和后营社区项目。完成项目投资44.6亿元, 方圆碳素厂整体搬迁、鲁吉兰服饰、洁利康新材料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石材建材工业城一期、海威特种布、德意家纺织园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8%。目前, 南北两区主导产业已经明晰, 框架已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呈现出稳步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经过几年的发展,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 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但是, 当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主导产业不突出, 产业关联带动能力差。

主导产业规模小, 行业不集中, 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完善, 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 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 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 发展处于企业集中布局阶段, 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发展, 高、新技术单位少, 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集聚区内部还没有充分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存在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关联带动能力差, 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

(二) 基础设施尚显薄弱, 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

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联动、统筹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 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两心、四轴、七区”的空间结构, 区内规划道路已基本实现连通, 但与集聚区总体规划和企业的发展需要还有不少差距, 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居民生活需要的其他条件还较为薄弱。集聚区缺乏沟通、交流、法律服务、市场咨询、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 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

(三) 土地资源不足与利用率不高同时并存。

项目用地紧张, 对企业及即将入驻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影响较大, 是目前制约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瓶颈;同时, 个别项目摊子铺的很大, 建设内容不多, 大片土地搁置, 投资量和占用的土地面积与省市规定有很大的差距。

(四) 体制机制不完善, 相关协调机制不健全。

集聚区管委会在调动当地资源、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社会职能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用地手续审批、企业手续办理等需逐一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办理, 协调成本大, 效率不够高, 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速产业集聚, 培育产业集群, 重视产业发展规划。

任何产业都不能脱离其他产业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大量的相关企业集中在一起, 可以节约成本, 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 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 提高管理和办事效能。要重视产业发展规划, 合理布局、明确定位、完善设施、创新体制, 推进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实现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集群组团发展, 更好地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 逐步形成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的产业区, 形成稳定、持续、超强的竞争优势。

(二) 创新举措, 积极推进产城互动发展。

出台新举措, 探索新途径, 加快进行老城区与产业集聚区捆绑联动开发, 有效吸引社会资金, 高标准建设产业新城, 通过完善区内居住、学校、医院、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 积极推进城市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功能向集聚区延伸, 实现城区基础设施无缝对接。按照“群众满意、集中安置、转换身份、稳定生活”的原则,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区中村改造步伐。积极推进公租房建设, 加快推进人口向城镇转移。

(三) 统筹城乡发展, 做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工作。

随着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障问题, 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没有一个长期保证他们生活、生产的可行的规划和办法, 势必将影响今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 一是要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赔付标准, 解决失地农民的拆迁安置问题;二是在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方面, 要积极协调, 妥善安排符合用工条件的农民进入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就业, 或结合实际, 优先解决安置失地农民从事一些公益性的工作;三是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 理顺管理体制, 建立协调机制。

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制度, 由县主要领导牵头, 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机构, 制定、落实支持政策, 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

(五) 要坚持走节约、环保、高效之路,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篇4: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一、基础设施情况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已形成由园区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阳泽路、纬十路、纬十三路、纬十四路、纬十六路、纬十八路及景贤大道、华豫大道、巨人大道、桂陵大道、宏力大道、博爱路、德邻大道组成的“九横七纵”主干路网。投资40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一路、投资60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二路西延、投资36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二路东延、投资60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三路东延、投资65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四路西延、投资450万元的卫华大道西延、投资650万元的留晖大道南延等近10条路网建设工程正在实施。投资600万元的德邻大道下穿新河铁路立交桥、投资3000万元的起重机检测中心、投资3亿元的长垣县产业职业教育中心、投资5000万元的一中初中部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集聚区公共租赁房等一批其它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实 1

施;起重园区污水处理厂征地工作已经完成,设计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第二季度,长垣县产业集聚区计划完成起重工业园区纬二路西延、园区纬二路东延、园区纬三路东延、园区纬四路西延4条道路续建项目建设工程,适时启动德邻大道大修工程;同时,加快推进正在实施的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各类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

二、投融资平台融资及整合情况

1、融资情况。长垣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1月以长垣县河道综合治理改造工程项目,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长垣县支行融资9680万元,在长垣县联社、原阳县联社融资4000万元。截止目前2012年共融资13680万元。

2、平台整合情况。

(1)成立投资集团。长垣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目前正在与长垣县城投置业有限公司、长垣县城投实业有限公司、长垣县建投同力商砼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联合组建成立长垣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投资集团)。

(2)壮大集团资产。根据县政府安排,投资集团组建成功后,长垣县卫生、教育、水利、交通等各部门,以其控制的国有资产,成立行业内国有投资公司,然后将股权归属于长垣县投资集团;进而壮大投资集团承贷能力,将以集团形式向金融部门融资。整合县政府可以控制的国有资产,划

拨进投资集团(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县政府接待宾馆、饭店等带有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均可以划拨)。

3、今年的目标计划。以投资集团为平台,参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筹资计划。以三善园“引黄调蓄”水利项目参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百亿城乡计划”,计划融资4亿元;以保障性住房、公租房项目参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保障性住房融资计划”计划融资1.6亿元。

三、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进展情况

元至5月份,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新开工建设了投资15.6亿元的卫华集团重型机械产业园、投资6.55亿元的奇瑞起重机公司年产10万台高性能减速机、投资6.5亿元的河南中州集团立体停车库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工程机械项目。同时,集聚区汽车产业园也签约、实施了亿元以上汽车及零部件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36亿元。其中,河南省瑞歌传动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汽车变速箱生产线、河南程普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年产300台抛雪机、河南新垣实业有限公司年产2.5万辆电动场地车等3个项目计划今年上半年投产;河南久星汽车零部件技术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汽车车轮和20万套汽车后桥、东江电器公司年产20万套(件)汽车线束(插接件)生产、通联科技公司汽车配件、浩翔企

业汽车配件标准化厂房、泰坦(河南)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万辆特种车组装生产、江苏长盈机械有限公司汽车汽门生产等8个项目正在建设;另外,占地150亩,总投资

1.5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即将于6月份开工建设。

四、规划调整情况

为进一步打造独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发展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保障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有充足的后续发展空间,抢抓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机遇,按照“三规合一、严密套合”的要求,结合长垣县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计划新增范围为经九路以西、纬四路以南、博爱路以东、纬十路以北,面积5平方公里,调整后起重工业园区组团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该调整方案已初步获得省集聚区联席会议通过,具体规划调整方案正在规划制定。

五、2010年省投资集团4亿元贷款使用及偿还情况 长垣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10年使用省投资集团资金3000万元,使用于长垣县产业集聚区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偿还1000万元,2012年偿还1200万元,目前余额800万元。

六、晋位升级情况分析

上一篇:房地产策划职责下一篇:风情小镇规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