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2024-04-27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共8篇)

篇1: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1、规划范围。集聚区位于县城南部,东至大广高速控制带,南至县城南环路以南300米,西至县城西环路以西640米,北临小潢河(官渡河),总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1.3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4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4平方公里。

2、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服装加工业。

3、发展目标。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亿元;2015年力争达到60亿元;2020年超过100亿元。

4、发展现状。截止2010年底,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四纵三横”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入驻企业55家,以羽绒为主的服装制品业17家,以茶叶为主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12家。2010年底实现主营收入25.9亿元,利税3.67亿元,从业人员10000人。

二、主要工作

1、狠抓了规划编制。按照全省统一要求,委托资质设计单位编制了《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2009-2020)发展规划》,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并得到正式批复;《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也已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评审,待批复。实现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三规合一”,无缝对接。

2、狠抓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近2亿元,新建成了中心大道、工业大道中段、航空大道中段等主干道路6公里,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跟进实施;同时,逐步加快安置工程建设,基本建成了渡河店农民新村。集聚区招商中心基本建成,近期可入住。

3、狠抓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08年以来,共招商引资工业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近2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分别是CTC颗粒红茶加工出口项目、港联水产食品加工出口项目、布鲁哈弹性针布项目和河南路畅“羽绒孵化器”项目等。2008年以来,新开工建设项目22个,新建成投产企业12个,有10个项目正在建设。

4、狠抓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立了集聚区建设指挥部,组建了集聚区管理委员会,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编制15人,机构规格为正科级,负责对产业集聚区的经济、科技文化、社会事务、开发建设、招商融资等行使统一管理职能,2008年5月将原槐店乡王寨村、冯畈村、盛湾村三个行政村整建制划入产业集聚区;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光山县加快发展十六条(试行)》、《光山县加快发展服务业优惠办法(试行)》、《关于鼓励扶持县内工业企业搬迁至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等优惠政策,土地、财税、金融、创新、服务等支持体系日趋完善。

三、2011年工作思路

(一)2011年工作目标: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1.2平方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投资6.5亿元,全面建成航空东路、航空西路、工业东路、工业西路和西循环路等主干道路;招商引资项目15个,协议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3亿元以上,新入驻企业10个以上;新建成标准化60000平方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亿元以上,实现利税4.5亿元以上;新增就业人员4000人以上。

(二)2011年工作思路

1、着力培育产业集群。把以羽绒为主的服装制品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主要基于:一是产业链条长,规模大。光山县现有现场充绒户1万多家,年加工服装1000万件,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以现场充绒业带动鹅鸭养殖、服装加工、绒毛加工、布料辅料经营、车辆运输、技术培训、灯箱广告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羽绒产业链条”;二是从业人员多,效益好。全县羽绒产业从业人员达12万人之多,经济总量达25亿元之巨,创纯利8亿元以上;三是经营区域广,市场大。从事羽绒服装制品经营的光山人遍及全国2000多个大中小城市,并开始进军乡村重点集镇;四是规模企业越来越多,品牌意识逐渐增强。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产业集聚区羽绒制品企业已达17家,“金三角”、“三江”、“鑫鑫”、“鑫鸳鸯”等品牌正在走入市场。

(1)做大现有企业提产扩效。对企业用地、用工、融资、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现有企业扩大规模,提产扩效。一是全力推进布鲁哈弹性针布二期生产线建设,力争上半年建成投产,使现有产量、利税翻番;二是积极帮助富邦非织造布解决二期生产线用地等方面的问题,力争二期生产线下半年建成投产,使其产量、利税翻番;三是引导现有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管理机构,使企业由家庭式管理尽快向现代化管理转变,增强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2)鼓励关联企业搬迁升级。按照《关于鼓励扶持县内工业企业搬迁至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要求,通过优先提供建设用地,在土地价格、费用收取、行政服务,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享受入驻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同等优惠的方式,鼓励关联企业搬迁至产业集聚区。一是快速解决白鲨针布公司搬迁中的电力、供气问题,力争早搬迁、早建成;二是全力推进鑫鑫、新兴、富源、阳光等搬迁企业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前建成投产。

(3)整合分散企业抱团发展。加快推进“羽绒孵化器”项目建成,将零星分散的羽绒企业集中到“羽绒孵化器”内,搭建规模生产平台。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同行业知名企业合作,逐步成为其加工生产基地,同时引进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促进零星分散企业抱团发展。

(4)开展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在抓好领导带头招商、全民招商的同时,积极探索大使招商、筑巢招商,聘请在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地区、尤其是在羽绒服装界方面有丰富人脉资源的成功人士任集聚区招商大使,开展招商引资。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建成航空东路、航空西路、工业东路、工业西路和西循环路等主干道路10公里以上,建设官渡河三桥;铺设供排水管道30公里以上;架设工业用电线路10公里以上,规划建设110KV变电站1座;铺设天然气管道到产业集聚区;加快污水处理厂,立项建设步伐;综合治理官渡河南岸一桥至三桥段;不断配套完善通讯和绿化、亮化、美化等设施。

(2)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积极采取BT、BOT等模式,并通过鼓励企业自建等方式,2011年新建成标准化厂房60000平方米以上。(3)加快安居工程建设。2011年完成28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廉租房建设;完成2个自然村民组的村庄迁并工作。

3、狠抓工业项目建设。

实行领导干部分包工业项目建设责任制,对于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县级领导分包,对于投资亿元以下的工业项目由集聚区领导班子成员分包,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化解矛盾,帮助解决难题。

按照“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的工作思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CTC红茶、港联水产、鑫泰食品、天首食品、东方祥瑞、鑫鑫羽绒、新兴羽绒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加快“中平能化光山生态产业园”、“上海美星光山电子产业园”、“海南中禾光山羽绒产业城”等项目的签约进程,确保项目早落地。

成立产业集聚区企业服务办公室,认真落实市委、市纪委《关于在产业集聚区推进企业和项目建设“零阻碍”实施办法》,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建立集聚区企业发展档案。及时兑现对入驻集聚区工业企业的优惠政策。

四、问题与建议

1、建设要各尽所能,形成合力。集聚区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同时,集聚区建设与相关部门又是利益发展共同体,是“双赢、多赢”,不是集聚区管委会一家之事,因此,要举全县之力建设集聚区。如:电力方面: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二个,一是白鲨、布鲁哈供电不足,保障不够,需要改造35KV变电站至布鲁哈全长4.68公里的线路;二是随着航空大道和项目建设的推进,电力线路改造十分迫切。供气方面:天然气还未进入集聚区,直接制约了白鲨等项目的入驻建设;供水方面:不能随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核心区供水管网还未实现全覆盖。上述问题,兄弟县区和其它地方都有好的经验,就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关部门各尽所能,县财政倾力支持。

2、服务要深化认识,落到实处。对集聚区企业和项目的服务,省、市、县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可以说是政策明确,要求具体,从总体上看,近年来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吃拿卡要的现象明显少了。但是仍有少数主管部门认识不够,把支持和服务停留在口头上,对企业和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够及时、有效地去解决。“绿色通道”、“限时办结”等并未落实。

3、管理要各司其责,齐抓共管。集聚区管委会承担着征用地、搬迁、项目建设、企业服务、招商引资等多项重任,又加之受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约束,集聚区的社会管理迫切需要各主管部门履行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计划生育工作:要么纳入县计生委直管,要么由槐店乡政府代管;土地规划方面:相关部门的确要加大依法管理力度,不能袖手旁观或片面地认为就是集聚区管委会的事;市政管理方面:集聚区是县城规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政管理要纳入县公用事业局统一管理。

4、招商要社会联动,全民招商。集聚区入驻企业个头小,数量少,客观地讲,原因是多方面。但从招商角度上分析,全县招商氛围不浓厚,全民招商意识不强烈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集聚区一班人要创新方式,勇当招商排头兵,同时,全县各个乡镇、各个部门、各个单位都要着眼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招商,努力在全县形成全民招商、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管委会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篇2: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按照市委、市政府2010年产业集聚区建设要有大突破的要求,柘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总体部署,坚持‚膨胀总量、优化结构、做强骨干、培育支柱、发展龙头、壮大实力‛的发展方针和‚又好又快、能快则快、更好更快‛的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填空计划‛、‚栋梁计划‛、‚壮骨计划‛、‚融资计划‛、‚筑巢计划‛,举全县之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截至目前,累计落地工业项目99个,总投资62亿元,其中建成项目73个,在建项目26个,从业人员达到20600人。2010年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柘城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6月份,我县产业集聚区代表商丘市迎接了全省的巡回观摩,省、市两级对柘城县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扬,现将产业集聚区2010年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的西部和东北部,全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发展和控制区面积 8.3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以机械制造(金刚石及其相关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和医药制品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坚持二、三产业和物流融合发展,达到宜业宜居,1

产城融合。

二、科学编制规划情况

按照‚现代产业、现代城镇、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集约经营、循环发展的原则,遵循‚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建设理念,完成了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全方位编制了产业集聚区空间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环境评价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了‚三规合一‛。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按照‚七通一平一大一美‛的建设要求,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机制,优先安排集聚区内道路、环保、通信、消防、垃圾处理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过政府投资、BT融资、招商引资、贷款融资、土地置换等多种渠道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实施了土地平整、道路、绿化、亮化、供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西核心区形成了‚四纵四横‛、东核心区形成了‚四纵一横‛的交通网络。特别是今年以来,投入资金超16亿元,实施了北海路、大连路、广州路、苏州路、杭州路、迎宾大道、未来大道等道路的拓宽、硬化、绿化、亮化、供排水、天然气、弱电入地等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了学苑路、长江一、二、三路、学府大道,加快了容湖生态公园和千树园项目建设。

为了增强产业集聚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县委、县政府在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厂壳经济‛。截止目前,累计投资9.8亿元,已建成标准化厂房98万平方米。

四、工业项目建设情况

2010年工业项目共完成投资35.64亿元,落地集聚区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8个,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14个,3亿元以上的项目9个,具体是德兴纺织、力量新材料制造集团、华商药业、海乐电子项目、惠丰金刚石、海涛面业、恒生药业、来堂服饰、哈药集团项目。

五、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招商引资要有大动作的要求,我们把2010年确定为招商引资提升年,进行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

1、完善招商措施。一是严格奖惩;二是加大项目扶持;三是加快项目组装。

2、优化投资环境。近年来,柘城县产业集聚区为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兴业,牢牢抓住环境建设这个重要环节,构建招商引资平台,增强集聚区吸引力和承载力。

3、转变招商方式。我们转变传统招商思维定式,主动与外地品牌企业协调对接,围绕对象企业的扩张需求,多元化筹集财力、物力,营造厂房、购置配套设备,吸引对象企业投入流动资金和一流的经营团队来我县开办分厂或第二车间。大力发展‚厂壳经济‛。我们称这种招商方式为‚造车找驾‛,转变了尾随发达地区的被动局面,使做大做强高科技产业、高税收产业有了可能。

4、有针对性招商。针对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新动向,把承接转移项目作为主攻方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作为,大力承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医药制品等产业转移项目。

五、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规划建设了金刚石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医药制品产业园和纺织服饰产业园,为项目的集中布局、集群发展搭建了平台。金刚石产业园已集中了以力量新材料制造集团、新源超硬材料为龙头的15家金刚石微粉及制品生产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已入驻的企业有河南省白师傅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泰森食品有限公司、柘城春海辣椒食品有限公司、柘城县恒星食品有限公司、柘城万昌食品包装有限公司等8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纺织服饰产业园已集中了德兴纺织、永利服饰水洗、财通制衣、双丰制衣、顺丰制衣等8家纺织服饰企业,并逐步形成了纺织、水洗、制衣较为完善了的产业链条;在医药制品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医药制品产业园主要企业有河南华商药业有限公司、商丘坤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中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河南老君堂制药有限公司、河南恒生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产品涉及兽药、沙坦类医药中间体、保健药品等,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产值高。集聚区

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基本实现了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基地化发展。

六、积极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加快产城互动发展情况

1.选准破解资金瓶颈突破口。柘城县属于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弱县。在基础较差的情况下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必须解决原始积累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问题。我们从旧城改造入手,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在旧城改造过程中,我们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精心选址。二是和谐拆迁,为破解拆迁这一旧城改造的主要难题,我们始终把握以‘三合’、‘三公’、‘三深’促进‘三动’。坚持‚三合‛原则,即合法、合情、合理,科学制定安置补偿方案,采取货币补偿、回迁安置、异地安置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使被拆迁居民能够自主选择。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赢得被拆迁户的信任;引导干部深刻领会方案精神、深入居民家中、深情开展思想工作,算好经济补偿帐、环境改善帐、生活质量帐和就业岗位帐,从而促进被拆迁户达到‚三动‛,即感动、主动、行动。三年来,实施拆迁项目46个,动迁面积160万平方米,拆迁居民5680多户、2.8万人,实现土地出让收入4.5亿元,有力地支撑了产业集聚区建设。

2.靠产城一体做强集聚区配套服务优势。根据我县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我们把产业集聚区分成西区和东北区两个

篇3: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产业园区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三化”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构建“三大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 ,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 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加快集聚区规划建设是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区域竞争优势的客观需要, 是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相关政策措施和实现跨越、促进崛起的关键举措。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确定了一主 (即新型建材) 二辅 (即轻纺、旅游产品) 三大主导产业。按照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产业发展方向, 重点围绕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新兴产业, 壮大主导产业, 延长产业链, 发展产业群, 创建产业基地, 建立和完善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新型产业化进程, 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新路子。

一、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现状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是省定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位于县城东北部, 规划面积为16.3平方公里, 辐射区域50平方公里, 发展空间100平方公里, 分为南北两个区。南区约7.4平方公里, 以纺织服装、旅游商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北区约8.9平方公里, 以新兴建材为主导产业。区内现有企业57家, 其中新入驻企业44家, 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截至2013年底, 完成6, 000亩土地储备和2, 500亩土地报批任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 建成光明路等总长12.5公里的道路6条;完成南北区24栋标准化厂房主体建设;开工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和后营社区项目。完成项目投资44.6亿元, 方圆碳素厂整体搬迁、鲁吉兰服饰、洁利康新材料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石材建材工业城一期、海威特种布、德意家纺织园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全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8%。目前, 南北两区主导产业已经明晰, 框架已基本形成,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呈现出稳步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经过几年的发展, 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 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 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但是, 当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主导产业不突出, 产业关联带动能力差。

主导产业规模小, 行业不集中, 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完善, 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 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 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 发展处于企业集中布局阶段, 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发展, 高、新技术单位少, 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集聚区内部还没有充分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存在技术水平偏低、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关联带动能力差, 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

(二) 基础设施尚显薄弱, 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

按照产业集聚、产城联动、统筹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 集聚区已初步形成“两心、四轴、七区”的空间结构, 区内规划道路已基本实现连通, 但与集聚区总体规划和企业的发展需要还有不少差距, 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居民生活需要的其他条件还较为薄弱。集聚区缺乏沟通、交流、法律服务、市场咨询、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 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

(三) 土地资源不足与利用率不高同时并存。

项目用地紧张, 对企业及即将入驻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影响较大, 是目前制约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瓶颈;同时, 个别项目摊子铺的很大, 建设内容不多, 大片土地搁置, 投资量和占用的土地面积与省市规定有很大的差距。

(四) 体制机制不完善, 相关协调机制不健全。

集聚区管委会在调动当地资源、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社会职能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用地手续审批、企业手续办理等需逐一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办理, 协调成本大, 效率不够高, 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速产业集聚, 培育产业集群, 重视产业发展规划。

任何产业都不能脱离其他产业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大量的相关企业集中在一起, 可以节约成本, 扩大生产和消费需求, 并有利于相互竞争和协作, 提高管理和办事效能。要重视产业发展规划, 合理布局、明确定位、完善设施、创新体制, 推进资源优化配置, 从而实现共享基础设施、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集群组团发展, 更好地发挥产业的聚集效应, 逐步形成有产业特色和配套产业的产业区, 形成稳定、持续、超强的竞争优势。

(二) 创新举措, 积极推进产城互动发展。

出台新举措, 探索新途径, 加快进行老城区与产业集聚区捆绑联动开发, 有效吸引社会资金, 高标准建设产业新城, 通过完善区内居住、学校、医院、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 积极推进城市道路、供排水和污水管网、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功能向集聚区延伸, 实现城区基础设施无缝对接。按照“群众满意、集中安置、转换身份、稳定生活”的原则,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区中村改造步伐。积极推进公租房建设, 加快推进人口向城镇转移。

(三) 统筹城乡发展, 做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工作。

随着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保障问题, 成为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没有一个长期保证他们生活、生产的可行的规划和办法, 势必将影响今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 一是要提高对失地农民的赔付标准, 解决失地农民的拆迁安置问题;二是在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方面, 要积极协调, 妥善安排符合用工条件的农民进入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就业, 或结合实际, 优先解决安置失地农民从事一些公益性的工作;三是要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 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 理顺管理体制, 建立协调机制。

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制度, 由县主要领导牵头, 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机构, 制定、落实支持政策, 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

(五) 要坚持走节约、环保、高效之路,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篇4: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一、基础设施情况

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已形成由园区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阳泽路、纬十路、纬十三路、纬十四路、纬十六路、纬十八路及景贤大道、华豫大道、巨人大道、桂陵大道、宏力大道、博爱路、德邻大道组成的“九横七纵”主干路网。投资40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一路、投资60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二路西延、投资36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二路东延、投资60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三路东延、投资650万元的起重园区纬四路西延、投资450万元的卫华大道西延、投资650万元的留晖大道南延等近10条路网建设工程正在实施。投资600万元的德邻大道下穿新河铁路立交桥、投资3000万元的起重机检测中心、投资3亿元的长垣县产业职业教育中心、投资5000万元的一中初中部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集聚区公共租赁房等一批其它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实 1

施;起重园区污水处理厂征地工作已经完成,设计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第二季度,长垣县产业集聚区计划完成起重工业园区纬二路西延、园区纬二路东延、园区纬三路东延、园区纬四路西延4条道路续建项目建设工程,适时启动德邻大道大修工程;同时,加快推进正在实施的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各类基础设施投资3亿元。

二、投融资平台融资及整合情况

1、融资情况。长垣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1月以长垣县河道综合治理改造工程项目,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长垣县支行融资9680万元,在长垣县联社、原阳县联社融资4000万元。截止目前2012年共融资13680万元。

2、平台整合情况。

(1)成立投资集团。长垣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目前正在与长垣县城投置业有限公司、长垣县城投实业有限公司、长垣县建投同力商砼有限公司三个子公司,联合组建成立长垣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投资集团)。

(2)壮大集团资产。根据县政府安排,投资集团组建成功后,长垣县卫生、教育、水利、交通等各部门,以其控制的国有资产,成立行业内国有投资公司,然后将股权归属于长垣县投资集团;进而壮大投资集团承贷能力,将以集团形式向金融部门融资。整合县政府可以控制的国有资产,划

拨进投资集团(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县政府接待宾馆、饭店等带有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均可以划拨)。

3、今年的目标计划。以投资集团为平台,参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产业集聚区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筹资计划。以三善园“引黄调蓄”水利项目参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百亿城乡计划”,计划融资4亿元;以保障性住房、公租房项目参与河南省豫资城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保障性住房融资计划”计划融资1.6亿元。

三、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进展情况

元至5月份,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新开工建设了投资15.6亿元的卫华集团重型机械产业园、投资6.55亿元的奇瑞起重机公司年产10万台高性能减速机、投资6.5亿元的河南中州集团立体停车库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重大工程机械项目。同时,集聚区汽车产业园也签约、实施了亿元以上汽车及零部件项目11个,计划总投资36亿元。其中,河南省瑞歌传动机械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汽车变速箱生产线、河南程普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年产300台抛雪机、河南新垣实业有限公司年产2.5万辆电动场地车等3个项目计划今年上半年投产;河南久星汽车零部件技术有限公司年产600万套汽车车轮和20万套汽车后桥、东江电器公司年产20万套(件)汽车线束(插接件)生产、通联科技公司汽车配件、浩翔企

业汽车配件标准化厂房、泰坦(河南)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年产2万辆特种车组装生产、江苏长盈机械有限公司汽车汽门生产等8个项目正在建设;另外,占地150亩,总投资

1.5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即将于6月份开工建设。

四、规划调整情况

为进一步打造独具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发展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保障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有充足的后续发展空间,抢抓全省产业集聚区规划调整机遇,按照“三规合一、严密套合”的要求,结合长垣县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长垣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计划新增范围为经九路以西、纬四路以南、博爱路以东、纬十路以北,面积5平方公里,调整后起重工业园区组团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长垣县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该调整方案已初步获得省集聚区联席会议通过,具体规划调整方案正在规划制定。

五、2010年省投资集团4亿元贷款使用及偿还情况 长垣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10年使用省投资集团资金3000万元,使用于长垣县产业集聚区道路及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偿还1000万元,2012年偿还1200万元,目前余额800万元。

六、晋位升级情况分析

篇5: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基本情况

2011年9月

日 16

杞县产业集聚区西十里铺小学

基本情况汇报材料

杞县产业集聚区西十里铺小学坐落于西十里铺村中部,开杞公路北侧,交通便利。学校占地8910㎡,服务人口2200余人。学校现有教师12人,全部中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8人。学校现有学生165人。

1、学校基本设施较为齐全,大门、围墙坚固完整;

2、学校共占地8910㎡,生均54㎡;

3、学校现有六班教学楼一栋,平房教室4所,其它辅助用房9间,总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生均5.5㎡;

4、教室门窗坚固无损,并安装了防盗窗,其中电教室、图书室等还安装了防盗门;

5、教室照明灯能正常使用,并且每个教室安装了11盏40瓦荧光灯(其中2只黑板灯),完全满足了学生学习需要;

6、我校七室较为完整,除普通教室外,并设有音乐教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电教室、实验室各一所;

7、学校有男女厕所各一处,蹲位各12个,基本满足学生生活需要;

8、我校图书室藏书2100余册,生均12册;

9、仪器室共有教学仪器300余件,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10、我校现有篮球场一个,乒乓球案一个,体育器材偏少;

11、学校操场虽有操场近2000㎡,环形跑道200米,但较为简陋,新操场跑道正在筹建当中;

12、我校教师工资和办公经费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没有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我校教学工作能正常运行,但是设施设备较为陈旧,随着生源的增加,学生的日益需求,很多地方仍需改善,增加。像图书、体音美器材需大幅增加,教学用房日趋紧张,操场需进一步规范,这些我校将努力改善,争取早日成为各项达标,校园环境优秀,教学质量突出的优秀学校。

篇6: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关于创建县级文明单位的申请报告

县文明办: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以创建文明单位为主题,以打造品牌产业集聚区为宗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着创建文明单位的八项标准,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按照文明机关建设的有关要求,强化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开展活动,完善创建措施、提高创建水平,有力地推动了产业集聚区的跨越式发展,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将产业集聚区建设文明单位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汇报如下:

(一)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打造品牌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坚持以服务项目为中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使干部职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 1

态,为实现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抓组织领导 ,落实目标责任

集聚区党政班子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始终做到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具体工作人员落实到位,把抓好理论学习,坚持法制教育,加强计划生育,强化优质服务,开展文体活动和创建文明科室等工作纳入年度的目标管理,与党建和集聚区建设工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统一安排,统一部署,并坚持做到年初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半年初查,年终考核的办法,加大了督查力度,做到了组织机构健全,目标责任明确,措施落实,工作到位,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聚区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圆满完成了县委、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抓学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集聚区党委坚持从抓干部职工教育的针对性入手,结合建设产业集聚区的工作之需,将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始终放在提高干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上。

一是坚持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素质。主要是针对职工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了国情教育、理想宗旨教育、党纪政纪教育、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强化奉献意识、法制意识、廉洁意识和文明意识,努力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政治责

2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是深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加强诚信建设,积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60字规范以及“五爱”基本要求,组织开展了知识竟赛和上街宣传活动。

三是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鼓励干部职工进行学历教育,拓宽知识面,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提高运用理论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制定了学历教育和鼓励政策。

四是重视对工作能力的全面培养。主要是教育干部职工要勇于探索,扎实稳妥,在解决问题和抓具体工作的落实上狠下功夫,并坚持将个人业绩与学历培训、职称评聘、先进评选和目标管理结合起来,增强了职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四)抓建章立制,整顿机关作风

在此方面,集聚区党委注重把纠风工作与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 ,坚持采取自律与他律,听取意见与监督检查相结合等形式,实行纠建并举,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坚决做到关口前移,依法行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一是抓工作纪律。集聚区从增强制度执行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出发,重新制订了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新的

3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和奖惩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单位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二是抓政治纪律。通过建立党委行政交办工作限期督办制以及首问责任制和限期办事制,有效地确保了政令和信息渠道的通畅,保证了交办工作和督办工作的协调运转,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是坚持制度督查。集聚区专门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牵头任组长的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干部职工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做到了纪律监督与自我监督,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五)抓班子建设,强化民主管

重点是围绕团结,突出解决好了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是坚持了集体领导和集体议事制度,加强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教育,克服了“ 个人说了算”和“ 议而不决等问题,真正做到了班子成员之间工作相互通气,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识大体,顾大局,合作共事,给职工带好头,形成了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的氛围。

二是以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为目标,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和任务落到了实处,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同时对一些经整改但易反弹的问题和久拖不决的

4问题都进行了跟踪监督,对工作实绩较差的班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帮助教育。

三是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有力地促进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管理意识的增强,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普遍增强了干部廉洁自律和自我约束的自觉性。

四是坚持中层干部年度考核,并将考核工作与工作实绩结合起来,与民主测评结合起来,与评选优秀中层干部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职工的参与意识。

五是严格执行谈心通话制度,适时掌握干部职工的学习、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的问题。

(六)抓示范活动,树立先进典型

近两年来,集聚区党委在抓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把培育“四有”干部职工队伍与树立典型示范结合起来,通过评选优秀中干、先进个人、先进科室和职称考核优秀,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创先争优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全面实施“党员先锋岗”活动中,集聚区党委以“党员先进性教育” 为有效载体,制订了《示范窗口和党员示范岗目标考核管理规定》 ,制发了《进一步加强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意见》。同时,还在分类指导上有针对性地在机关党员中开展了“亮

5出党员身份,树立典型示范”活动。通过上述工作的落实,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提高了党员自我学习教育的意识。

总之,在过去的两年里,我集聚区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单位科室各负其责、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具备了评选县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评选条件。现特向贵委提出申请,请在今年对集聚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安排检查验收,并授予集聚区县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篇7: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产业集聚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往往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自上而下的战略规划所致。河南省鲁山县是国家贫困县,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支柱企业。随着尧山旅游区的开发,县财政有所好转,但依然处于贫困线以下。为了驱动县域经济发展,该县以“旅游立县、生态建县、产业兴县、文化强县”为发展战略,成立了产业集聚区。该集聚区为2009年河南省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近年来受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受自身基础条件薄弱的限制,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运行状况总体欠佳,许多企业依赖订单生存,没有订单就处于停工状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12月“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中国县域互联网+扶贫协作联盟”相继成立,联盟以“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引领跨越、携手并进”为宗旨,拟通过政府间的结对帮扶,推动县域间的资源整合、生态共建,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创新各县域互联网+发展的模式与途径[1]。贫困县应抓住互联网+行动计划带来的发展机遇,创新管理模式和发展途径,破解脱贫难题。

2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基本状况

2.1 基础条件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位于县城东北部,规划面积为16.3平方公里,辐射区域50平方公里,发展空间10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南区约7.4平方公里,以纺织服装、旅游商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北区约8.9平方公里,以新兴建材为主导产业。区内现有企业57家,其中新入驻企业44家,在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2]。2011年以来,鲁山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基本完成了道路铺设、园林绿化、通水、通电、通信等基层设施建设任务。新型建材的原料可以在本地获得,但要获得市场份额,企业需要自身成长,树立起自己的质量品牌优势。鲁山县在移动互联网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特别是在尧山旅游景区,尚未有充分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无法实现移动支付,这与5A景区很不相配,也对产业集聚区开发旅游产品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2.2 基本政策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初始发展条件是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管理服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1年以来,鲁山县投入建设资金7.9亿元,改造河道2 135米,改建及新建道路35.2公里,绿化面积3.61公顷,铺设天然气管道12.1公里,标准化厂房、110KV变电站、水厂相继落成。主要的优惠政策为用地优惠和税收优惠。用地优惠是指以出让方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项目,按投资强度、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予以企业用地费用的不同比例的奖励。税收优惠是指给予新办工业企业前三年实际缴纳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50%的资金扶持。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要伴随着区域优质资源和专业化及分工,而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纺织服装和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并没有产业基础和优质资源的支持,主要是招商引资入住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要发展过于依赖成本优势,即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政府用地和资金支持。这些只能是发展初期的依靠,集聚区企业要持续成长,就要依靠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要开拓市场需求。

2.3 体制机制

鲁山县在产业集聚区的管理体制机制方面,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启动四级保障机制,根据解决问题难易相应的管理机构依次为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联席会议、县政府常委会、县委常委会。政府部门还通过考评机制加强管理,建立“月评比、季综合奖惩”的考评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的“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分包、一套人马服务”的“三个一”工程,并实施“一事一议”,相关行政审批手续均按各部门规定的最短法定时限办理。尽管如此,企业的生命在于有市场,有订单,这不是传统的管理服务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利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创新政府职能、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吸纳人才,开拓市场。

3 贫困县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机理及制约因素

3.1 贫困县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机理

产业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产业集聚区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企业和关联的机构,同处在某一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为集群是部门和地理上集中的企业,它们出售一定范围相关的或互补的产品,面临共同的挑战和机会。对于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工业产业集聚有别于农业集聚,工业产业集聚主要源于规模经济、低运输费用和高制造业投入,而农业产业集聚主要源于农业资源禀赋、合作需求和路径依赖[3]。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南区生产服装和旅游产品的企业是加工业,而北区的新兴建材企业也不是农业产业,不过依赖就近的原材料(特别是黏土)供应。

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显然不是一个随着自然分工发展的聚集过程,贫困县之所以贫困,是由于既缺乏主导工业企业,又缺乏农业资源优势和品牌农业。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是通过政府提供土地、资金和管理等优惠条件,招商引资,从县域外引入一些企业集聚发展,或扶持本县一些弱小企业在集聚区享有优惠政策得到发展。在贫困县集聚区的企业既没有品牌效益、也没有技术优势;既不是纯粹的工业集聚区,也不是纯粹的农业集聚区,是混合型,弱质型企业的政策性集聚。贫困县产业集聚区企业的成长过程无法遵循一般集聚区企业的发展规律,政策依赖性和市场依赖性都较强[2]。

3.2 贫困县产业集聚区的制约因素——以鲁山县为例

3.2.1 外部因素。

尽管贫困县为产业集聚区提供了初始发展条件,但存在许多制约集聚区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制约贫困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有融资难度大,资金支持不足,平台服务欠缺。受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趋紧等因素影响,产业集聚区融资困难,集聚区投资项目资金保障形势较为严峻。集聚区管委会在调动当地资源、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社会职能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困难。用地手续审批、企业手续办理等需逐一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协调成本大,效率不够高。融资平台利用不灵活,融资渠道单一,不能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商业银行迫于风险压力普遍收紧对融资公司的融资业务,小范围的融资模式,无法满足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产业集聚区仍侧重于单纯引进项目前来投资建厂,对于生活性或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服务平台的引入不够,产城相互渗透不足,学校、商场、医院、企业服务中心实施等配套建设跟不上。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居民生活需要的其他条件还较为薄弱。集聚区缺乏沟通、交流、法律服务、市场咨询、物流配送等配套设施,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2]。

3.2.2 内部因素。

制约贫困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完整,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欠缺。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技术为主,发展水平不高,主导产业不强,龙头企业不多,产业集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多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整体仍较落后,科技开发力量薄弱,造成这些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主打产品还是以初加工,低档次的为主,核心竞争力较弱,市场竞争后劲不足[2]。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形成、初步发展、成熟阶段和高水平发展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不同,在形成和初期发展阶段外部影响因素大,在初步发展起来以后的各阶段,内部因素作用大。在初步发展阶段,产业集聚区要由政策和资源驱动发展走向水平分工,再由水平分工发展至垂直分工,逐步形成集聚区企业之间较完善的产业链条。但是,由于贫困县产业集聚区的企业是通过招商引资入住,源于本地资源禀赋发展的企业力量弱小,市场需求不足,水平分工和垂直分工都不够成熟。驱动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技术、人才、资金、市场、信息等都比较欠缺。这些内部因素导致贫困县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极其缓慢,有些甚至处于停工停产的停滞状态。

4 贫困县产业集聚区的互联网+创新驱动分析

4.1 互联网+创新形成县域内部生态圈

发达的交通工具使人口密度变大,便捷的网络通信交流工具使人们的思想碰撞日益频繁,深度交流及感知能力加强。生物圈本意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随着农村地区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使县域产业集聚区具备与所在区域的各类群体连接和交流的能力,即可在县域内形成县域产业集聚区的互联网+交流感知生态圈。互联网+连接一切,聚集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动力。

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企业主要问题是产品影响力弱、生产力弱、市场份额小等,应通过互联网+营造的环境,以联系小众需求为切入点,通过微信公众号,参与到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发展县域电子商务,学习和打造互联网小镇,形成适应贫困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互联网+生态圈。通过现代媒体和交流平台促进县域产业集聚区企业与县城市场的产城互动,促进与各乡镇市场的产乡互动,挖掘县域内市场需求,就近找订单,就近找用户。把集聚区内每个员工与订单关联,实现如海尔总裁张瑞敏所提出的“人单合一双赢”,创造“企业即人,人即企业”的生态环境。

4.2 互联网+创新形成集聚区企业群体智慧

在县域产业集聚区,政府和集聚区公共服务及集聚区企业之间的关系为外生因素,企业自身的条件为内生因素[4]。在贫困县的产业集聚区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主要依赖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国家经济形势。企业之间垂直的产业链关系欠缺,企业之间的横向关联度也不足。要通过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发展能力,需要从人才、组织、技术和信息平台四个维度形成驱动力,创新企业管理模式。贫困县企业的创立者一般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管理能力,但这些企业为了形成低成本优势,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主要来自附近的村民。在互联网+环境下,应通过“互联网+”形成产业集聚区的人才集聚效应,构建人才成长的交流沟通平台。

移动互联网在县域发展很快,许多农村人已经在使用微信等服务,通过县域集聚区企业微信群的应用,各级管理人员与一线员工能够实时交流沟通,企业各级职员能够与用户实时互动,实现参与式管理,尊重每个员工,积累个体智慧,树立人人皆有专长理念,汇集个体智慧形成县域产业集聚区的大智慧。

4.3 互联网+创新变革集聚区企业组织管理模式

互联网变迁了关系结构,摧毁了固有身份,如用户、伙伴、股东、服务者[5]。各种身份可以自由切换,粘住消费者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在了解他们的基础上,用消费者喜欢的方式与其对话、交互。这一切意味着必须调整企业组织管理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连接一切的生态环境。互联网让组织、雇佣、合作都被重新定义,组织扁平化,自我雇佣、动态组织和自媒体日趋凸显。

集聚区企业的管理层应以开放平等的心态重塑组织结构,变革传统科层制的组织模式和信息沟通方式,把每个人都视为股东、客户、伙伴、服务者和管理者,变垂直的信息传递方式为网状,人人可及时沟通。微信为企业建立了企业号服务,企业号能够建立起企业、员工、上下游和IT系统之间的连接。灵活定制企业号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同用户的沟通交互。如“海尔日日顺”企业号使每个海尔一线员工可以随时、随地销售。“服务微课堂”“营销微课堂”方便企业向一线员工提供适宜的培训资料或产品销售材料[5]。

4.4 互联网+创新形成县域外部生态圈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是生态计划,重塑协作生态、创新生态、创业生态、虚拟空间生态、资源配置和价值实现机制、价值分配规则[5]。河南省在全省首批建立了180个产业集聚,每个产业集聚区有自己内部的生态圈。作为贫困县产业集聚区,在充分挖掘县域内市场需求同时,要借力于省域内产业集聚区,寻找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构建省域产业链和价值链,最大程度构筑促进企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传统县域集聚区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为集聚区内企业、集聚区管理服务机构和县政府部门。利益关系为政府通过集聚区管理服务机构为集聚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资金政策等支持,企业盈利后为政府提供税收,政府为集聚区管理者提供工资福利。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核心是集聚区企业要具备盈利能力,贫困县贫困的原因正是集聚区企业缺乏盈利能力。在互联网+条件下,应拓展利益共同体,在传统利益共同体基础上,政府、集聚区管理者和企业都应通过互联网途径加入各种相关利益主体。县政府除了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外,应通过互联网+连接县域外经济相关者。集聚区管理者通过互联网+与县域外产业集聚区管理者建立互联网+连接,学习和创新管理服务内容。集聚区企业通过互联网+激发内在活力和拓展县域外市场份额,形成县域外生态圈。

5 结语

企业依赖低成本要素驱动的时代即将过去,新时期唯有靠完善的市场、一流的市场环境来重获新生[6]。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需要树立开放性思维,构筑众智思想,汇聚创新资源。互联网+能够降低搜集信息的成本,激发大众创新动机。由于创新是一种组合活动,人们加入网络中的团体越大,越多样化,创新的理论收益就会越大。企业需要让客户(即消费者)参与生产设计与价值创造,让企业和客户紧密连接,从而企业与消费者共创价值、分享价值,并成为创新驱动的动力源。在河南的发展格局中,80%以上的人口在县城,90%以上的国土在县域[7]。

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贫困县的经济是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贫困县要重视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wifi热点的建设,加快微信公众号在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通过集聚区内部互联网+环境系统,促进集聚区内的新工艺、新技术能够快速在企业之间传播和新产品的研发[3]。通过互联网+平台邀请业内专家对企业讲学授课、沙龙交流,实现客户从产品设计到安装的全程参与和实时跟踪,线上线下一对一服务。客户参与式的经营,既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促进了企业成功转型[8]。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平台不仅是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还能够成为其他相关服务的平台,如开拓市场、移动支付、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技术创新等。通过互联网+构建的县域内部和外部生态圈,有助于把握小众需求,实现微创新,驱动持续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成立助推县域经济跨区域发展[OL].http://district.ce.cn/zg/201512/30/t20151230_7972929.shtml,2015.

[2]李会欣.鲁山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3):49-50.

[3]王栋.我国农业产业集聚区形成机理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4]姚永玲,郑轶.政府、管理机构和企业与创意产业聚集区成长[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7):39-40.

[5]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6]李景海,林仲豪.“互联网+"、创新驱动发展与广东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江淮论坛,2016(2):50-56.

[7]河南产业集聚区五年之回望:实现县域经济腾飞[OB/EL].http://www.hnr.cn/news/snxw/201404/t20140422_1063779.html,2014.

篇8: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汇报材料

项目编号:确政采招【2014】62号

1、招标条件:

确山县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工程已由确山县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招标人为确山县水务有限公司,招标代理机构为河南省兴豫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源为县财政资金及企业自筹。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工程名称:确山县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工程施工项目

2.2招标编号:确政采招【2014】62号

2.3要求工期:150日历天

2.4建设地点:确山县产业集聚区三里河南岸金城大道西侧

2.5资金来源:县财政及企业自筹资金

2.6质量要求:合格

2.7招标范围:设计施工图纸包含内容

2.8招标内容:新建处理能力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具体包括厂区内各单体建(构)筑物、厂区给排水及工艺管道、电气安装工程、厂区道路及绿化等附属工程的施工(不含工艺设备安装)。

3、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本次招标要求:要求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及以上资质;2011年以来财务状况良好,无不良债务;自2011年1月1日以来具有2万吨/日及以上污水处理厂施工经验(以合同原件和中标通知书原件同时具备为准)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

3.2、项目经理资格要求:具有市政公用工程专业贰级及以上建造师资格(不含临时)和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的有效证件且不能有在建工程。

3.3、其他要求: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4、招标文件的获取

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2014年7月16日至2014年7月26日(公休日除外)每日上午8时至11时30分,下午15时至18时持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和承建过的2万吨/日及以上污水处理厂项目的中标通知书或施工合同复印件(加盖公章)到确山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缴纳招标文件工本费500元(售后不退),并领取招标文件。

5.投标保证金:

投标人应在开标前交纳叁拾万元整的投标保证金,必须从公司帐户转入到下面指定帐户,凭银行汇款凭证到确山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换取收据。一律不准缴纳现金,否则将视为没有缴纳投标保证金将拒绝投标。

收款单位:确山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开 户 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确山县龙山路支行

帐户:确山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帐号:***001

联 系 人:翟先生

联系电话:0396-70191796、投标文件的递交

6.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2014年8月6日08时30分,递交地点:确山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楼开标交易综合大厅

上一篇:房地产策划职责下一篇:风情小镇规划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