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满教育心得体会

2024-04-22

完满教育心得体会(共6篇)

篇1:完满教育心得体会

完满教育学生组织庆典主持稿

男:首先欢迎xxx为我们带来开场舞《xxx》

(开场舞)

女:感谢xxx的精彩表演,下面有请今晚的主持人登场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女: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

合:晚上好!

男:此时此刻我们与您相约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2020完满教育学生组织庆典,我是主持人xxx。

女:我是主持人xxx。很高兴在此与各位完满教育学生组织的小伙伴们见面。那在开场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现场观众的热情,你们好吗?

男:看来现场的观众还真是热情十足,相信对今年我们的庆典也是期待满满。

女:是啊,完满教育已经不知不觉陪伴我们走过八个春硕寒暑,而学生组织庆典也成为我们学校完满教育成果的展示平台之一。

男:所以说呀,每年的这个时候对完满教育学生组织的小伙伴来说,都是他们展露锋芒的时候。

女:每年的庆典都是我们万众瞩目的时刻。那今年的庆典更是精彩纷呈,好戏不断。那首先 由我来为大家介莅临本场晚会的嘉宾 他们分别是

(名单另附)

男:还有来自完满教育各个职能部门的老师们、各院系辅导员老师们和各书院的发展导师们,欢迎大家。

女:以及我们完满教育学生组织的小伙伴们,欢迎各位的到来!!!

男:2020年我校为贯彻信息产业商学院的总体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响应培养具有专业背景的未来社会中坚力量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形成“商科教育+完满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教育培养一技之长,通识教育提高文化素养,商科教育增强商业意识,完满教育促进全面发展基于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完满教育是我校“心系中国根、怀揣世界梦”探索创新的素质教育大平台,是学生从校园人成长为社会人的重要路径,是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

女:是啊,完满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构建了社团活动、志愿服务、艺术实践、竞技体育为主要内容的育人体系。我们缘聚完满之路,在一场场的活动中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翱翔正此时;在这里,我们沿着师长走过的道路,步履坚定,路漫不畏险;我们不断地适应不同的环境,更好地发展自我逐渐蜕变,俯瞰迎新篇。而作为一线的完满教育推进者、践行者,我们走在完满之路的最前沿,日益成长,羽翼丰满之际,回眸更赏欢。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知道我们今晚的主题了吧?

男:没错,今晚的主题就是完满之路中的起·承·转·合。在完满教育中,每个人作为践行者,在成人、成才、成功教育的路途中,起承转合的经历都不可或缺。

女:那么,在过去一年里完满教育上的“起·承·转·合”的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视频回顾。

(视频播放)

男:今夜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见证完满教育的魅力与文化,回望这一年完满教育之路的起承转合,向过去在完满教育路上默默付出的榜样致敬,激励全校师生续写更灿烂的新篇章!接下来我宣布

合:2020 年完满教育学生组织庆典现在开始!

男:今夜注定令人难忘,千思万绪在此汇集,举手投足间往事历历在目。

女:过去一年完满教育的成功源于大家的努力,今后完满教育的发展依然离不开你们的拼搏。

男:明日又是新的起点,众志成城,势不可挡,期待下一年更加精彩。

男:完满教育中的“起·承·转·合”依然在继续,我们人生之路的起承转合也在一直演绎。在完满教育中,学生组织要无所畏惧,奋勇向前,在完满之路上不断践行着完满之态度,在完满之态度中不断地展露锋芒;要步履坚定,潜默相授,让同学们在前行的道路上不畏艰险;要做好“传帮带”,带领着新一届的完满教育学生工作者,共同走好完满之路;要辛勤奋斗不断成长,在完满旅程中秀出风采。

女:也许,因为年轻,我们曾经迷茫生活。但也正因为年轻,我们有足够的时间从完满中站起。这一年在完满教育下,我们尽情的绽放,奋力的拼搏,在汗水中付出,在收获中成长,却永不言弃,因为我们坚信在完满之路上,我们每个人的努力终将成就无可替代的自己。那么,2020年完满教育学生组织庆典也因此落下帷幕,朋友们,我们明年再见

男:明年再见

篇2:完满教育心得体会

本人从

****年**月**日到

车管所参加汽车驾驶证满分后的交通安全学习培训班,通过理论学习,使我懂得了不少交通安全法规知识,在驾校各位教官的耐心认真的讲解下,使我看到了违章驾车发生事故后的惨苦及后悔,更使我暗下决心,今后驾驶汽车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行车中按照道路交通法规定的条条框框来操作,好好驾车。

通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是我认识到“交通安全关乎生命,生命没有彩排”。车祸,让许许多多温暖的家庭支离破碎,让幸福在车祸中断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车祸中转瞬即逝,许许多多肇事司机在一失足间铸就了千古恨。触目惊心的数字,成千上万的亲人就在车祸的转眼间中沉浸在悲痛之中。

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意识觉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交通安全有了更为深刻到位的理解。学习驾驶机动车,首先要心平气和,不可急躁,要谨慎冷静。其次,要集中精力,不要走神。第三,要多了解交通法规,做到知法守法,宁等三分,不抢一秒。第四,全身心投入,多加练习,不久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另外,如更换车辆,必须先了解“新车”的车况,知道其“脾气”,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防。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交通安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严格自觉地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最基本的义务,也是保障国家、人民以及个人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必要行为。把道路交通安全警示牢牢扎根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惟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奉献社会,实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展现青春和生命的价值。

通过理论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驾车时不得随意变更车道并占用应急车道。驾车时不得打手机,不系安全带,不乱闯红灯等等一切交通陋习要改掉,要做到在驾车中礼让斑马线,在堵车中要按序排队通行,停车要有序停放,并文明使用车灯,及认真遵守交通信号等等。这些好的文明交通行为。

通过这次交通安全教育学习,使我感触很深,学到了不少知识,懂得了不少驾驶技术要领,这些成绩的取得和驾校的优秀教官们分不开的,我真诚的感谢交通驾驶学校的各位领导及教官们。今后我要好好驾车,争取不再有违章行为。

为保障在以后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驾驶,提高自身安全驾驶意识,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保证:在今后的行车驾驶中,一定时刻紧记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警示和要求,在思想上牢牢树立安全驾驶的意识,一刻也不能松懈;在作风上坚定贯彻谨慎行车的要求,杜绝一切不利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杜绝带情绪开车,行车、乘车一定系安全带,不边开车边接打手机,严禁超速行驶、酒后驾车和疲劳驾驶。从我自身做起,为测井站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年**月**日 在学院的组织之下,我们班参加了一次未来交通电影展播活动,在观看了几部展播的电影之后,作为一名交通学子,对交通的认识有了新的体会。

一:交通的概念转变

曾几何时,对于交通这个字眼的理解就是路上来来回回的车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交通也有了新的理解。但这一层次上的理解,也是只限于运输这一个方面,而看过了这次展播的电影,交通的概念,更有了新的理解。

交通不单单是简单的物品于人畜的运输,这只是它广义概念的一小部分,在交通的概念里,能够达到人类所需事物空间移动的的过程就是交通;它即可以是人畜与物品的运输,也包含信息图形与图象的传递等。

这是对于运输概念,自己新的体会。而在运输方式上,电影更是给我了新的理解。

从最原始的徒步到运用牛马代替人力,从简单热电力到新时代的内燃机以及更尖端的核动力,这些动力的转变,对于运输方式的发展便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现在运用公路、铁路的运输方式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但在前人的眼里这也许都是奇迹,但是在运输发展的道路上,交通人没有停止脚步,时代在发展,需要更快更好的运输方式,而这些方式就必须由我们交通人来开发来发现。经历多年的探索,海底管道,跨国、跨陆管道相继建成,远洋运输安全性能更高,航空运输更是方便快节。

这都是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受用的新时代交通方式,而在交通人心里,未来交通更会有新的发展。从电影中,我见到了几种新的运输方式,这里我只想谈谈我最感兴趣的。其中有一种是将公路与航空相结合的新型运输设想,简单的说就是让公路上的汽车拥有飞行的能力。这中设想对于解决当今交通拥挤、运输速度不及人需的现状提出了新的方案;在现在的生活中我们都会发现公路多了,随之而来的车更多了,车辆增长速度远大于公路的建设,于是公路上越来越拥挤,公路交通事故越来越频繁。但如果我们可以让汽车象飞机一样在空中行驶,从原始的平面交通转变为立体交通,空间的扩大便会完全解决现有交通问题,达到这中运输方式的成功,最直接的作用就是空间运输的加快,想一想不必为堵车与赶时间着急,不必为路途状况而担心,只要你想去,何时何地想去就去!太美妙了!

二对于新式交通的疑问

新式交通的确诱人,但如何实现新式交通呢?恐怕现在还没人有这样的能力,这也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交通人努力的方向。

如何实现新式交通,首先要解决能源问题,能源的问题已经一直困扰着我们,而实现这种飞行汽车的运输方式,那必将加大对能源的需求。其次,新材料的研发。要制造这种新型的汽车,原有的钢铁已经不能达到要求,如何寻找新材料,使用什么新材料,这又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第三,但飞行汽车成功研制时,还需要相应的交通路线,如何规划这看不见的空间,这将又是一个问题。

最后,当飞行汽车成功飞行在天空,如何对它进行管理?出现事故如何及时的解决?这也是现代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虽然对于这种运输方式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它的积极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篇3: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

关键词:化学,生活,发展

“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 这是美国核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博士的著名论断。的确, 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学好化学大有可为, 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 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 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并因势利导, 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 进而转化成志趣, 那么, 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 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 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就实验教学而言, 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 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家庭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尤其是当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紧的体验, 它具有亲历性、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原创性等特征。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根基和源泉,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基础。生活化的课堂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载体, 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 以现实的体验和直接的经验来丰富、拓展和提升个体的认知, 把生活世界中的教学资源和书本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的作用。

2. 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生活素材。

化学教材的内容既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因此要运用教材的内容指导生活, 必先将其还原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化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 必须利用与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在笔者看来, 这里所提及的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从最细小的层面上来说, 那就是要求教师从平凡但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化学教育价值的素材, 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等引入课堂, 让他们去探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 营造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

生活化教学氛围即是营造轻松愉快、健康积极的课堂气氛, 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师生互动, 兴趣盎然。为此, 作为化学教师在角色定位上, 要摆正位置, 减少“身份角色”, 不以势压人, 多注意感情上的交流。在语言表达上, 多用商讨、对话式的口吻, 循循善诱, 因势利导, 以平等的姿态、平易近人的风格来教育人、引导人、感染人。在课堂教学中发扬民主, 允许学生发

河北省藁城市第三中学黄军辉

表不同的意见, 鼓励学生、师生间的辩论, 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三、实施“生活化课堂”

通过“还课堂以生活本色”的实践, 使课堂、学生、教师都“活”起来, 师生双方在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里尽情地吸纳知识的“营养”, 受益匪浅。

1. 课堂“活”了。

课堂“活”起来, 不仅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景活, 而且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使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成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 学生“活”了。

学生变得爱学习了, 且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产生学习兴趣、探索知识的愿望;教师的职能从传授变为了指导;学习的目标从单一到综合;学习的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从课内向课外、向社会延伸;学习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 拓展思维的训练, 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

3. 教师“活”了。

通过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可以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程结构, 形成一种“大课程体系”。在学生实际运用中, 既能让学生的所学得以正确地运用, 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让教师回到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反思、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促进自我提升和发展。

篇4: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课程与教学

【关键词】 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同构;耦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2014年北京市启动了“高校、社会力量支持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简称“高参小”。“139所小学与高校、艺术院团和艺术机构、体育俱乐部等结成‘对子’,2015年新增22所中小学,总数达到161所,高校及社会机构也新增4所,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和北方昆曲剧院。”[1]“从一年级新生开始,采取滚动方式至2020年,并逐步普惠到小学其他年级。”[2]在这样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高校如何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科研教学优势?如何成为小学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社团发展、教师培养、理论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参”?高校参与“高参小”之“高”何在?应该说,高校除了提供高校艺术家专业指导、高校丰富艺术资源之外,为小学提供符合教学实际的音乐教育理想和实施方法路径的“前瞻”视野与“高端”规划是更为紧迫而长远的方策。也就是说,“高参小”是一次高校聚焦学校艺术教育的学术契机。探索根植于中国社会文化、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符合体育美育发展规律的、具有独立原创思想的体育美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是高校参与“高参小”的“高”之所在。于此,笔者以高校音乐教育研究者身份,从音乐教育切入,提出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理念,阐释该理念统领下学校儿童音乐教育,包括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在内的系统内涵。

一、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的提出

自清末民初,我国“远法德国、近采日本”,开始了以学堂乐歌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音乐教育。100多年来,学校音乐教育一直在学习西方与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授技艺与满足审美、统一管理与照顾地区差异之间徘徊。建国初期“学习苏联”,至“文革”前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音乐教育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牵头,1986年至1998年先后举办了七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这个期间,瑞士达尔克洛兹音乐教育、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前苏联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日本铃木音乐教育等先后被介绍到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进入开放多元的发展时期。21世纪初教育部出台了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经过6年实验之后,2008年将课程理念修订为“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院长高建进创立的“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以发展情商为主的教育目标,以实现音乐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感性音乐经验为主的学习成果的考评要求”[3]44的教育理念,开创了一条博采世界音乐教育精华、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的改造之路。由此,中国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儿童现实与未来生活结合、音乐与其他艺术结合的综合性音乐教育成为业界的共识。

然而,要改变“音乐就是唱歌”“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的现实状况需要更多高校教师,乃至每一位中小学音乐教师参与到学校教育研究中来,实验中国本土的、各具特色的、综合性音乐教育。比如,在小学音乐课堂里,要么儿童喧闹翻腾、无拘无束,教师软弱无奈;要么教师声色俱厉,儿童噤若寒蝉、谨小慎微;师生之间缺乏共同规则下的协商与合作。儿童音乐表现要么中规中矩,了无生气;要么胡乱叫喊,恣意放纵;学科规范与个性表达之间缺乏过渡与联系。音乐教学知识技能条块分割清晰,要么讲、要么唱、要么看、要么舞,音乐教学行为与儿童个体生命状态和生活意义之间分离。如何走出20世纪以来以“技术理性”为特征的音乐课程与教学樊篱?如何在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背景之下,引发儿童对自我存在的认识、比较、超越、升华?如何在现实与理想、学科与生活、教师与学生等关系之间找到一种相互协商与平衡的机制?由此,笔者提出了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观念。

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促进儿童全面整体发展和儿童完满生活为目标的教育观念。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整体主义哲学,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世界观为思想基础、以人的全面完整发展为目标的整体教育。

所谓儿童完满发展,是促成儿童在现实生活中以自我实现为目的和手段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包括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对自我角色认识、设计和满足,自我身心需要的认识、设计和满足,人际交往需要的认识、设计和满足等。儿童完满发展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完成式,是既肯定“现在的自己是最好的”、同时期待“未来的自己可以更好”的一种理念,即,“儿童此刻发展是完满的、儿童正朝着完满发展”的理念。

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促进儿童感知自我、认识自我、创造自我,以及感知世界、认识世界,最终实现自我与社会和谐关系的活动。具体而言,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以正视、肯定并满足儿童身心的现实需要为前提,儿童是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中心;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儿童多样丰富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社会是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条件;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文化综合学科为工具,音乐等学科课程是音乐教育的手段。总之,在儿童是音乐教育目的、社会是音乐教育环境条件、音乐艺术是音乐教育手段的综合作用下,建构儿童-音乐-社会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和有机融合的关系。

儿童完满发展是儿童发挥主动性,自主成长,形成自我人格尊严,实现自我精神意志的必需。换而言之,是尊重生命的教育。正如一位美国中学校长所说:“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我请求你帮助学生成长为有人性的人。只有使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为有人性的人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价值。”[4]321

nlc202309081251

二、兒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的理论依据

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载体,建构儿童社会生活与教学活动同构关系的社会活动。音乐艺术具有实现这种同构关系的属性。在音乐中,个体因为自己悲伤而感受到音乐的悲伤,因为自己快乐而体会到音乐的快乐。音乐成为每个个体自我情绪、意志、想象的投射,用波兰美学家丽莎的话来说:“音乐是一种创造‘自己的现实’的自在的艺术。”[5]29每个个体通过自己对音乐的体验、注解、意义赋予而体验、认识、实现自我。这种音乐音响的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物理现实与自我情绪、意志、想象的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心理事实之间存在镜映或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称为异质同构。“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仅从时间的连续中看到心理事实与物理现实之间的同一性,而且在它们的某些属性当中,比如其强度和响度、简单性和复杂性、流畅性和阻塞性、安静性和骚乱性中,也同样能看到它们之间的同一性。”[6]614即,音乐与自我、作品与人、音响与情绪、乐句与呼吸、和声与色彩,等等,性质相异的事物存在彼此结构特征相似的关系,即异质同构。

什么是异质同构?“一件艺术品反映着,或者说解释着某种现实事物,并借助于这种反映或解释来表现特定意义。艺术反映或解释事物、表现意义的手段不是一般的再现,而是依靠简化原则,即抓住事物的结构特征来加以抽象。这种抽象的内在依据是艺术家所要表现的意义的结构,而这种意义的结构只有借助于某种事物的外在结构特征才得以显现。连接意义结构与事物外在结构的中介因素即是所谓‘同形性’,或‘异质同构’原理。”[7]50一首音乐作品,其语言组织与进行的轻重缓急与某种情感经历的跌宕起伏或事情发展的疏密张弛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心理体验。

由此,依据异质同构理论,体验音乐艺术的过程也是儿童心理起伏变化的过程,或者儿童心理起伏变化可以外化为某种相应的音乐艺术形式。总之,借助音乐艺术这种艺术载体,儿童得以观照自我。不仅如此,除了儿童自我情感与音乐体验相互关联,儿童也能通过音乐建立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联,建立自己与外界事物的关联。再者,教师个体情感体验与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是相互关联的,音乐抚慰人心、激励上进的价值与社会进步追求是一致的,音乐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可以激励人们共同合作的责任,等等。音乐艺术与儿童、儿童生活之间的异质同构,使儿童可以通过完善音乐艺术活动达到实现和完善自我的目的。一句话,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就是以音乐艺术独特魅力促进儿童完满发展的观念与实践系统。

以这种“自我的现实”目标为依据的音乐课程,旨在建构音乐教学活动与儿童生活的同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儿童整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将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儿童的生活经验与音乐学科知识能力统整同构,可以形成“经验统整、社会统整、知识统整、课程设计统整”[8]146。

三、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的整体性

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儿童-音乐-社会协同发展的整体教育,其整体性体现为生活整体与学校空间、学科整体与教学事件、社会整体与师生关系等诸如此类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儿童音乐教育中生活背景与当下教学场景、学科背景与当下教学内容、社会交往背景与当下教学关系之间的联通。具体陈述如下:

其一,社会整体。儿童社会文化生活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背景,音乐教学活动是这个背景在学校课堂有限场域的投射。当下的时令节气投射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就是春的脚步、夏夜的星空、秋的收获、冬的温暖等教学主题;日常社会生活,投射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就是校园一景、我爱我家、小区游乐园、菜市场叫卖等主题;节日习俗投射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就是春节、国庆节、儿童节、火把节、清明节等历史文化习惯;儿童生活习性投射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就是认识自己的身体、动物园、动漫、游戏等主题,等等。这些儿童现实生活内容都是构成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内容主题、过程方法的背景资源,成为儿童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机联系。可以在儿童所熟悉的生活经历、生活场景、生活事件、生活情感、生活意义等内容中,寻找相应的教学主题。

其二,学科整体。音乐学科规则与音乐艺术惯例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学科背景,音乐教学是师生选择、解释、享用、创造适合于儿童自我表达的音乐匹配活动。音乐内容教学,是在明确内容的音乐中,如情感、意义、事件、场景、画面、人物、故事等背景下,构建儿童所熟悉的生活经历、生活场景、生活事件、生活情感、生活意义等内容;音乐形式教学,是在明确的音乐语言中,如节奏、音高、音色、强弱、主题、旋律、乐句、结构等框架背景下,构建儿童视、听、动、言等感知觉对音乐语言所做出的朗诵、歌唱、演奏、律动、表演等行为反应;音乐经验教学,是超越具体完整的音乐作品教学,促成儿童生成自我表达意愿、选择自我表达内容与自我表达形式的意识和行为。总之,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在音乐学科规则与惯例背景下,儿童个性化音乐表达内容与形式的生成过程,是对学科既有结构的儿童化的音乐内容与形式的填充或镶嵌。比如一堂主题为《小猴子过大年》的课程,就是以春节这种民族民俗文化为社会生活大背景在课堂的局部呈现:儿童会关注什么?会说出哪些春节事物?这是儿童对各地春节民间风俗习惯的主动回忆和选择;在老师选择的音乐作品中,儿童可以加入哪些春节里有的音响、画面、动作?这是儿童对既定的音乐语言规则的填充;除了老师教过的音乐作品,儿童还想表达什么?还有哪些儿童熟知的音乐?还可以找到哪些春节音乐?等等。每一个过程环节都是已有社会文化模式与儿童自我感知和认识之间的镶嵌活动,既有的作品成为个体感知、享有、创造的背景和资源。

其三,交往关系整体。儿童社会关系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人际关系背景,音乐教学是师生关系在课堂中的角色互动。首先是角色设计,在分析读解音乐作品构成,如节奏型、旋律、曲式结构等的基础之上,进行具有情感、场景、事件等意义内涵的角色赋予,如音符走动、休止符停止、下属音离家、主音回家等等角色设计;其次是设定角色关系,在分析理解师生需求、兴趣、能力基础上,师生进行主次、对话、重叠等关系的角色分配,并对音乐内容与语言做出模仿、接龙、对答、填空、镶嵌等行为反应;再次是角色扮演,在熟悉理解音乐作品意义基础上,儿童伴随完整作品进行自主、流畅、连贯的角色表演行为。“以‘学习者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创造的氛围为特征的, 这种氛围使每一个性得以生长、表现。”[9]39“建立基于信任、爱和希望的‘教育者共同体’,充分发挥想象力,揭示在课程和学校行为中被隐藏或埋没的道德价值和精神价值。”[9]39

nlc202309081251

除了以上所述的社会完整、学科完整、交往关系完整之外,儿童-音乐-社会协同发展的儿童完满发展教育还体现在三者之间关系的纵横交织与彼此渗透。这一方面表现为音乐教育总目标守恒与每个教学阶段目标的游移:有的教学过程环节侧重儿童活动,有的环节侧重学科内容,有的环节侧重社会意义。另一方面,在一定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内的阶段教学总是与音乐教育总体目标和性质保持一致的。

总之,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以社会、音乐、人际交往为背景的儿童当下存在、儿童当下存在的关系互动,以及儿童对当下存在的状态与关系的超越。儿童可以切实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自我情感满足、自我意志的力量。通过音乐艺术,儿童能更好地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满足自我,实现自我-音乐-社会三者的有机统一。

四、儿童完满发展音乐课程

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旨在建构儿童音乐教学与儿童现实生活的关系,形成结构性质相似的异质同构。因此儿童完满发展音乐课程是课外生活与课内教学、知识教授与实践活动、师生交往与教学组织等内容异质同构的统整,即课程统整观。

课程统整观,指课程由现实社会生活与课堂教学情景同构、音乐学科内容与儿童学习过程同构、师生交往方式与教学组织方式同构等统整的内容构成。统整内容模块详述如下:其一,社会人文模块,指儿童现实生活的事物,如校园、小雨、大雾、星空、四季、劳动、新年等,在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或部分呈现。其二,音乐艺术学科模块,指音乐艺术语言,如音乐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节拍、节奏组合、歌唱技巧等,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儿童综合感官参与的体验过程。儿童通过视、听、嗅、触、动觉的参与,体现教学情景下的自我存在感,实现自我存在的意义。除了音乐语言,其他各艺术门类,如童谣、诗歌、舞蹈、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都是儿童感官参与的方式。其三,交往关系模块,指儿童人际交往方式,如平等对话、命令服从、合作协商等,在音乐教学组织中运用和转换。儿童可以自主选择或听从安排担任角色,将自己语言、行为、表情、动作加以角色化地呈现,并通过与其他儿童的配合完成艺术作品,从而实现自我存在的表达与超越。

在课程统整观中,课程内容模块的组织结合是确定性与生成性的过程,每个内容模块都是确定性与生成性的统一。比如在确定的社会人文背景下,每次课堂教学的情景依据现场情景、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在确定的音乐艺术作品前提下,每次课堂教学依据现场情景、对象学习基础不同而教学内容主次、先后顺序、组织结构而不同;在确定的人际交往关系下,每次课堂教学儿童角色分配、配合方式存在个体差异,而且主体参与度高低、主体间合作默契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课程组织是结构性的也是即兴生成的过程。目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情景游戏、故事表演、音乐情景剧、情景戏剧等都是课程组织结合的成果显现。如此,儿童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自我与生活进行反思、评价与自我价值的升华,守候音乐学习的人文意义,促成其行为态度与精神意识的成长。

五、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学

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儿童、音乐、社会(环境)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作用场,是“以音乐为媒介促进人自身与其所在场所环境、人际关系、学科素养交互作用和成长的关系机制。”[10]40因此,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学是促成儿童社会生活与教学情景、学科内容与教学任务、师生关系等交互作用、彼此联动的活动机制,这种彼此联动、交互咬合的机制称为耦合观。音乐教学耦合观,就是预留、促成场所环境、学科、师生关系的交互作用的意识行为。音乐教学的耦合内容主要包括情境设定、角色分配、组织完形等方面。

情境设定,是综合历史、现实、理想需要设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情境设定也称虚拟情境法。它将所有教学内容和活动设置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景中,结合学生生动、具体、形象的想象,实施相关音乐知识内容的教学。比如根据一年级学生刚入校的心理特点,以及帮助儿童熟悉与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教育任务,将音乐教学第一课以《我爱新校园》为主题进行音乐起始课,将第一堂课音乐教学内容和活动都设置在校园情景中,再现小学生入校心情、小学教室、小学教师与学生、学校校训等内容。角色分配,是将教学任务分别分配给师生的差异性活动。根据音乐教学主要知识与技能,将一种知识点或一种技能命名为一个角色或一个身份,在角色介绍中引入知识点或技能,在知识点或技能学习中赋予角色以想象,在角色扮演中巩固升华知识点或技能表现的教学。组织完形,是将师生担任的任务活动与教学设置的情境有机融合,根据课堂中儿童任务活动完成情况,或交换任务、角色,或回归教学情境,形成当下情境与角色交融和谐的作用场。

虽然音乐教学的耦合通过情境设定、角色分配、组织完形几方面实施展开,但是贯穿以上诸多方面的师生交互是所有耦合关系的灵魂。教师在引发儿童参与的过程中,语言、表情、情绪、行为都可能是唤起学生情知意参与交互的无声媒介,因此教师言行是音乐教育教学耦合关系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心理体验在教师声情并茂的组织示范作用下得到实施,并且可以儿童多种艺术实践的方式加以拓展、深化音乐教学。

六、儿童完满发展音乐学习

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建构儿童-音乐-社会三者关系实现自我的教育,是通过儿童感知、认知、意义赋予、创造等过程方法综合体验的活动。即,音乐学习体验观。

感知,指儿童在一定社会场景下亲身感受、感官接受信息的音乐实践活动。认知,指儿童对感官信息的符号化加工和处理的心智活动。意义赋予,指儿童对当下音乐意识行为赋予情感价值的精神活动。创造,指儿童能用音乐反映和表达自己心中、眼中的社会生活。感知、认知、意义赋予、创造是彼此联动、互为联系的活动。首先,感知是儿童身心与外部世界的联通。儿童需要各种感官潜能的全面开发与培养,如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动觉等感觉器官参与体验,又需要整個身心,包括体质、情绪或情感、智力、社会交往、人格品质或精神追求等各个方面协调成长,从而避免无视儿童存在、“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其次,认知是儿童现实生活与社会文化惯例的联通。这一方面是儿童当下学习与人类艺术文化活动过去、未来演变与发展历史的关联。另一方面,儿童需要发展人际交往关系,包括儿童对自我的主观认识、对他人认识、与他人合作分享等意识与行为;又需要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等有机联系,从而避免其学习与生活隔离。再次,意义赋予是儿童外在行为与内心情感态度的联通。儿童对当下活动的情感喜好与主观意愿的表达,包括学习基础、学习规划等学习行动和心理变化的过程。最后,创造是儿童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儿童运用自我知识技能改造现有的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的社会角色的转换,达到个体与社会的融合,从而避免历史文化规范与儿童自主创造的分离。总之,儿童完满发展是通过感知-认知-意义赋予-创造等过程方法来达到儿童-音乐-社会三者相互作用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儿童个性发展、社会持续发展、音乐文化多元共存。

结 语

总之,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是儿童在追求实现完满自己与完美生活的意愿下,认知自己心理、情绪、行为与外部环境、音乐学科、人际的关系,发现自我表达与实现的更多可能性,建立追求完美的艺术思维模式,养成积极的个性心理,塑造自我文明行为和建设文明生活的社会活动体系。音乐与儿童的情感产生共鸣、儿童在音乐中体验到自我存在的时候,音乐教育才是成功的。也就是说,“在音乐中找到自己”或“找到音乐中的自己”是儿童完满发展音乐教育的阶段性与终极性目标。

参考文献:

[1]初中校“加工力”显著增强 助力学生更多“获得感”[ED/OB].人民网-教育频道.http://edu.people.com.cn/n/2015/1015/c227057-27702973.html.

[2]林露.今年9月高校将向北京多所小学派艺术、体育校长[ED/OB].人民网-教育频道.http://edu.people.com.cn/n/2014/0506/c1053-24983310.html.

[3]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J].人民音乐,2014(1).

[4]Ginott,Haim.Teacher and Child: A Book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M].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1972.

[5](波)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M].于润洋,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6](美)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7]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8]安桂清.整体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张华.体验课程论——一种整体主义的课程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2).

[10]任也韵.音乐教学空间论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

篇5:完满教育心得体会

结大会讲话稿

羊辞旧岁,猴闹新春。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忙碌而充实的一个学期接近尾声,我们带着过往的美好,怀着新的希冀,在XX年的最后一天,回顾总结,仰望未来。在解xx老师的主持下,我系辅导员老师白xx、史xx、肖xx、王xx,学生会主席王xx,系主任杨xx教授依次总结了自己独有的观点,带着我思我感对我们就行了一次总结教育。

继续探索

加强创新

完满教育,完满班级开展的如火如荼,白xx老师作为大四毕业生辅导员说到,将继续在完满之路上进行探索。史晨老师则就宿舍安全教育,奖助学金等方面进行了讲话,并反思了自身学习的不足,回顾以往,感叹我们的完满活动应变组织能力差,内容枯燥,为活动而活动,相反,我们应集思广益,加强创新。

回顾过往

美好永存

刘xx老师作为艺术模块的分管老师,回顾以往完满班级活动的一些优秀案例,并对近期举办的元旦晚会付出努力的学生会表示了感谢,与此同时还不忘我们学生的考试挂科问题。王旭老师作为公益模块的分管老师,提出了公益的力量不容忽视,团队的力量不可战胜。回顾了本学期公益完满的成果。“德爱人之本,孝爱应为先”,我们一直在前进。

我收获了

我用心了

我收获了,我成长了,我用心了,我会更加努力的。肖xx老师主管竞技体育模块,她向我们分享竞技体育取得的好成绩,感慨自己收获颇多,并提出在新的一年里会更加努力。王帅老师是我们15级大一辅导员,他汇报了新闻稿、展板及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成果。

经管不败

精神永存

学生会主席王xx总结了各部的成果,简洁明了的对我们做了解说,充分了解了各部的优异与不足。我们有值得肯定的,有值得改进的。我们保持好的,积极创新,为明天做奋斗。即使我们有的奖项没有得到,有的得的荣誉少了,但经管的口号永远喊的最齐、最亮。

美好之路

挤掉泡沫

“充实精彩”这四个字是系主任杨xx教授做出的总结,他由完满教育扩展到了我们的人生。他语重心长的说到,人生需完满,需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轨迹,不断的奔跑,努力进取。挤掉泡沫,充实感才饱满,我们学习很重要,方方面面不偏科,向海绵汲取知识才是硬道理。

篇6:哲学引导人生走向完满

内容摘要:

人生就像脚下的路,既有蜿蜒曲折上的山路坎坷,也有一马平川的自由;人生就像一首钢琴曲,既有那得意尽欢时的高调,也有黯然失意时的低音。人生注定会遭遇坎坷与艰辛。而哲学的目的,就在于发现更光辉更灿烂的生命,在于更深刻更完美的表达自己,在于把希望、自由、幸福都带到人生里来,在于给予生命做人的勇气、信念和智慧。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是人生存在于世界的事实。而价值与意义的实现要通过对知识的汲取,道德的塑造,价值的确立,美德信仰的追求。通过这些让自己不完美的的人生因为价值与意义的实现而走向完善,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可能有完美的人,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通过学习,思考使自己获得独立、自由的人格,走向完善。

关键字:人生哲学生命完满

尼古拉-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羊人》画面上讲述的是三位青年和一位年轻的姑娘在游历中发现一块刻有古希腊文字的墓碑。身披蓝袍的青年蹲在地上企图看清墓碑上的文字,他后面的青年在沉思,另一位青年试图向少女阐述其中

蕴含的哲理:即使在最幸福的理想国,人生也是短暂的,死亡不可避免。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在这被世俗裹挟着的一生中怎样实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使我们的人生走向完满?

一、快乐的汲取知识

哲学在希腊语中被译为“爱智慧”,因为睿智的哲学家总如先知般,能够最先听到“历史的马蹄声”,不仅能用他们的智慧为人类的未来预测和指引。其实他们的智慧不在于储备的知识有多少,而在于懂得利用已有的知识在不断的感悟和反思中,去探索出更为幽深的智慧。而在他们达到通彻后,他们又会告诉人们如何汲取知识中的智慧,并在其中获取有关人生的养料与快乐。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能够为人们插上一双翅膀,以使我们一种更为开阔的眼界来看待万物和自身,这也就是知识为什么能够使人们走向完善的原因。尼采曾今说过“哪里有知识之树,那里就有天堂。”虽然哲学家的知识不是我们生活的准则,但是哲学可以引导我们怎样快乐的走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让知识变成我们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又进一步变成一种逐级增强的力量。哲学还正确引导我们获取知识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名为了利,还是仅仅只为了生存,诚然生存是第一位的,但一如“吃饭是为了活下去,但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所以那种只把人生的目的看作是生存的人,早

已丧失其“人之所以为人”的最为本真的人生使命了。所以我们应该以哲学为导向,学会快乐的汲取知识,最终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二、塑造自己的道德法则

道德从来都不是仅仅依靠说一说就可以的了的。它需要我们在内心深处时时的警醒。在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最后一章有这样一句话“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于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道德不是从来就在我们心中,而是随着我们知识的增加,经历的增长而在我们心中塑造起来的。在人生中我们应该积极地汲取知识,并把知识与我们的灵魂结合起来幻化为内心的道德法则。我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一路左右并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思维模式与准则。儒家的“仁者爱仁”“内圣外王”,主张舍生取义,杀生成仁,讲究忠、孝、礼、义。最终达到与生活的和谐,是积极的。道家的超脱俗物之累,达到意志自由,无物无欲,复归于婴儿的混沌状态。佛家的博爱,行善,勿恶。在三家互融互补下建立自己的道德法则,使人不仅能够应对各种人生的处境。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美感是要让心灵能够超越,不仅仅局限于追求现实中功名利禄,还让人们在现实与理想当中怀着一颗悲天悯人之

心。

三、确立人生价值取向

人生价值的取向:一是定位,二是方向。每个人都必须作选择,那是对自己的人生的期望,也是对人生价值的定位。真正的伟人不是要让别人欢呼,而是要让自己满意,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人生经由不断地选择,而塑造出自己的风格。风格是一个人的言谈和行为原则,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还会轻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在梭罗看来人生的目的与实现目的的方式是不同的概念,在我看来实现人生价值的定位就是实现人生的目的,而方向恰是那方式。大多数的人都在拼命追求着各种生活方式,但却失去了真正的生活目的。所以他才来到森林,为的就是探索自然,探索自然也就是为了探索他自己,发现自我的价值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而不是栖身城市,做一个文明的寄居者。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情,歌德说人生的秘诀是生活。在我看来这两句话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一个人价值的实现——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完成自己的愿望才不虚此生。就像梭罗那样。人生当中我们不能因为心血来潮的奇思妙想和放任自流的本能左右我们的生活,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生意义的取得必须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取得快乐、美好、幸福和希望。

这也是我为什么重视知识与道德的原因,知识可以化为我们的才能,而道德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

四、追求美的信仰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人与超越力量之间的关系。在《哲学与人生》中指出它的三种类型:人生信仰,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人生信仰:人所认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政治信仰:对某种政治的理想,并且希望通过一群人的组织,得到政权实现这个理想。宗教信仰:最纯粹,牵涉到的是所谓的“超越力量”,是宗教信仰的内涵所在。在人生的旅途中信仰要求我们反省思考自己的过错,认真忏悔,也就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并时时警醒自己是否偏离生命的轨迹,在不断反省与思考中使我们走向完满。

我们的信仰杂而不同,黎巴嫩的卡里-纪伯伦把美当作一种信仰,在这里我想是一种人生信仰,美是贤者的宗教,因为美是万物的象征,体现在理智的成果上。他更是指出“只有在美中才有真理,那真理是颠扑不破,毫无疑问,只有美中才有光明,那光明驱散黑暗,使你们免受蒙骗。”而我国的美学大师宗白华也指出我们应该把美当作人生的一种信仰来追求,使人生变得优美、丰富、有条理、有意义。总之,就是把我们的一生生活,当作一个艺术品似的创造。这样在我们清楚地活在这个世界的同时,还具有一颗优美自由的心。

五、总结: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读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人生注定会有缺憾,但这正如希腊女神维纳斯的雕像一样,在缺失中自然地表现出的完满。我们学习知识,塑造道德,确立价值,信仰追求都是在不完美的人生当中给自己一个完满的人生。即那,心中深藏的世界!在内心世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追求行动上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德国,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我们缺什么》

2、《世界哲学大师名篇之深度阅读》

3、《跟随大师,感悟人生》

4、美国,梭罗《瓦尔登湖》

5、《儒释道与基督教》

上一篇:听作家报告会心得体会下一篇:驾驶员培训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