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二小有感范文

2024-04-15

读王二小有感范文(通用5篇)

篇1:读王二小有感范文

读王二小的故事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关于王二小的文章,主要讲了在敌人的一次扫荡中,年仅13岁的王二小为了掩护乡亲安全撤离,将敌人带到八路军的埋伏地,自己却英勇牺牲的故事。

读完之后,我感受到王二小对祖国的热爱。我无法想象,一个仅比我大两岁的王二小竟然能如此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再想想现在,人们生活如此幸福,不都是那些像王二小一样的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吗?

王二小的故事使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有了新的认识:爱国就是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的历史,认真学习国家的文化知识。

王二小,我敬佩你为了乡亲们,英勇牺牲的行为,你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是我的榜样!

西罗园学校小学部 五二班 龚莹莹

篇2:读王二小有感范文

每当我读到王二小的故事,每当我听到《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现在就让我来为大家来讲讲这个动人的故事。

王二小是河北一个小乡村的放牛娃。抗日战争时期,二小的家乡作为抗日敌后根据地,经常受到日寇的“扫荡”。二小热爱家乡,痛恨侵略者,于是时常一边放牛,一边为八路军放哨。有一天,二小在放牛时恰巧遇到一支在山中迷路的日军,日本人要他带路。二小觉得这真是一个消灭日军的大好机会,他一边装作听话的样子,在前面“乖乖地”带路,一边却暗暗地将日军引入八路军的包围圈。当日本人发现上当时,已经太迟了,他们残暴地用刺刀杀害了王二小。二小的鲜血洒满一地,染红了故乡的土地,更加点燃了中国人的熊熊怒火。八路军从山口冲了下来,消灭了这支侵略军。

在我看来,二小十分热爱祖国,在国家危难的关头,他小小年纪却挺身而出,为了消灭敌人,他冒着生命危险,机智勇敢地将敌人带入包围圈,最后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的事迹真是可歌可泣,代代相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不禁想到,二小生活的时代,中国贫穷落后,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又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正是有像王二小这样的革命先烈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赶

走了侵略者,才换来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我们的祖国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这个耻辱的称号!而我作为二小的同龄人,生活在改革开放、祖国富强的和平年代。父母对我疼爱有加,老师对我关怀备至,我有着党和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我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我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人民,勤奋学习,尊师守纪,奋发向上,将来为我们的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3:读王之涣《登鹳雀楼》有感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这是如此美妙的一个景观,太阳快要落山了,它似乎又在留恋些什么,流连在山峰之巅,群山,天空中的落日,还有落日在天空中所呈现的颜色,这三者是足以构成一副大气的摄影作品,摄影家会为了这样一个镜头,而在一个恰当的地方蹲上一天,去等类似镜头的出现,而且还觉得挺值得的。但不仅如此,在这,还能在高处目睹黄河的壮观,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河,其壮丽是可想而知的,而群山,天空中的落日,黄河、落日在天空中所呈现的颜色,还又偶尔的鹳雀光临,这样的`景色是许多摄影师所去追求的。而这一切的美,在鹳雀楼,在登高后,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合的点,这就能捕捉到。因此,盼望有一天我也登上鹳雀楼,去体味王之涣当时的感受,并用相机,把它定格在历史的瞬间,给我的登高人生一点“留言”。所以,登高是机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用十个字给我们一种生活哲理的启迪。这句话再很小的时候,就有长辈激励我们:只有登的高,才能望的远,我想也许就是这句话的诠释吧?

事实也是这样的,每一个高度,必然有一定的视野范围,就像温度一样,每一个高度有其自身的温度,每一千米就有8摄氏度的差异。在鹳雀楼,“欲穷千里目”还是可以“更上一层楼”的,它有楼梯啊,有一条明路,可是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人还是有上进心,进取心的,但是他们的路需要自己去开拓,要经过自己的努力,踏实地去走出来地,这样地“登高”似乎比等鹳雀楼难多了!

登鹳雀楼,只要你地脚愿意走,就可以去登高,可以去望远。现实生活中,不是人人想登高望远就能做到地,其外界地影响因素还有很多,所以,有成功的人,他们可以坦然地站在高处,欣赏他们不同视野,宽阔视野,所能望见的,而有许多人总是在平地徘徊,甚至还喂了排除那些阻碍的因素而努力,登高更无从谈起了,他的眼见就只有在平地所能看到的范围了。所以,登高还是要机遇帮助的。

登高望远有多少人是不想去做的,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在等待机遇,而有少数人在“制造”机遇。有句话说:机遇总是青睐于那些有准备的人的,而这里的“制造”就是指为机遇而做准备,有许多人正在做“守株待兔”的事,“守株待兔”,仅仅是偶遇,他们就是在低处所见到的视野,所能做出的行为动作就只有如此了。

我自己的登高也会有或多或少的阻碍因素,但我知道,我不能去等待机遇,而要去“制造”机遇,在“制造”机遇的基础上去排除阻碍,搬走登高路上的石头,或跨石而过,我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登上新的高点,去领略新高度带给我的新视野!

篇4:读王崧舟《好课的境界》有感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读书有三种境界,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同样,王崧舟老师在他的《好课的境界》一文中,也提出了三种境界说,只不过是关于上课的境界。王崧舟老师说,‘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可见这三种境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而且境界越高,人与课的关系就越紧密。

“人在课中、课在人中”指的是,上课不仅是指人在课堂上,更重要的是上的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过的属于自己的课。是啊,上课不仅仅是把教案上的内容照搬照抄的讲给学生听,也不是机械地模仿他人的课去上,而是所讲之课得让学生能接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多花点时间去考虑教案上的内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抛开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假思索地将教案上的东西呈现出来,学生有时会接受不了,自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所以,上课一定是要上经过自己思考的课,这样才能进入佳境。我想,对于我们教师来讲,这是首先要确立的教学理念。如果说,第一重境界所侧重的是教师依照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教案的话,那么“人如其课、课如其人”则是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对于我们刚踏入教师行业的人来说,由于经验欠缺,很有可能不自觉地陷入“模仿”他人的境地,这种模仿对于新老师的成长是有利的,模仿的过程会逐渐使教师找到教学自信,会使教师逐渐成长为一名教学熟手。但教师在熟悉教学后,不能就安于现状,以为模仿的方法已经很适合自己就不再需要改变了,殊不知一味模仿他人会埋没自己个性,而且也会限制自己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看其是否有新意,是否有自己的个性,是否有改善的空间,当有了这些意识后就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使课堂中含有自己的个性,从而达到第二重佳境。

篇5:读王二小有感范文

读了王文丽老师《百合花开》课堂教学实录,“自然流畅、清晰明白”8 个字油然而生。

说它自然流畅,清晰明白,那是因为王老师在这堂课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旁逸斜出,没有哗众取宠,没有刻意追求,一切都像是飘飘洒洒的春雨点点入地,“润物细无声” ;一切又都像是淙淙流淌的小溪,清亮透明、富于活力。

现在,怎样来看待和评价高年级的阅读课?虽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但《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已经非常明晰地告诉我们:评价一堂高年级的阅读课,第一要看学生读的能力与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第二要看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第三要看学生的语文积累是否有所增加。当然,这里还包括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十分重要的隐性要求,即是否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及认知能力的提高。

关于第一条学生的读的能力,可分为三个小项:一看学生的朗读和诵读的水平是不是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提高;二看他们是否学会了浏览;三看默读速度是不是提高到相应的水平,与之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边读、边想的能力的发展。有人说:读而不记则空,学而不思则罔。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对于这堂课读的指导与教学效果,我没有在现场,谈不出真实感受,但从实录的只言片语中,已经感受到王老师对读的重视和指导的得法。

第二条,关于理解、应用能力的提高。浓缩《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的阅读要求,最重要的是三条:

一是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三是对阅读说明性文章,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诗歌,提出了各不相同的教学要求。

条文是枯燥的,但在王老师的课堂,这一切都是活的,有的甚至可以用精彩来形容。

精彩之一:带领学生触摸、感受有体温的词语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词中曾这样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换句话说,《红楼梦》的中的词句浸透了作者的“一把辛酸泪”。难怪有人说:“语文本是有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引领我们的学生通过阅读去领悟、感受这些词句的内在情感,去触摸这些带着体温的词句。下面请看王老师对本课词句教学的片段(节选):

师:王老师先来听写几个词语,看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我听写两组词语,每个词语只读一遍,请大家听清楚。听写:

洁白

灵性

秀挺

风姿

讥讽

嘲笑

鄙夷

不屑 „„

师:你们发现第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都是描写百合花的。

师:说的好。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百合花的,都出现在文中的这一句话当中,请你们自己来读一读:(出示文字投影)

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富有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词语。(指名读,引导订正)你们发现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都是写野草啊,蜂蝶、鸟雀什么的看不起百合的。„„

看了这样一段教学实录的节选。首先我觉得,王老师让学生领悟和触摸词句的体温的方法不是告诉,而是在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让他们在自身参与的读写实践中去体验、去发现。古诗云:“春暖鸭先知”。我想,“鸭”之所以能够先知先觉,那是因为它们沉浸在盈盈的春水中。与之同理,词语的冷暖自然也应该沉浸其中。其次,这样的安排,把读、写、思,认知、理解、运用融为一体,一举数得,省时而高效。再者王老师的这段教学还巧妙地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古人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意思是说: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非常有效方法&O5377;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你看,仅仅是两行词语的听写,词语的感情色彩,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尽在其中。这样做不但能够加强学生的记忆,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特点,掌握其规律。

精彩之二:引领学生紧紧抓住行文思路,纲举目张

再读《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以及“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些要求,非常强烈地意识到,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的阅读教学一定要有很强的“篇章意识”。所谓篇章意识,就是要更加重视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我们说,重视重点词句、段落的教学固然重要,但忽视或弱化篇章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整体把握往往更能对课文获得深层次的理解,正如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所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呢?还是让我们重温王老师这堂课的两个教学片段吧。片段A:

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课文的名字叫—— 生:百合花开

师:百合花开是一种特别美丽、特别神圣的景象,该怎么读呢? 生:百合花开(感情充沛)片段B 师:这篇课文的自然段很多,数过吗? 生:数过,一共有16个自然段。

师:好,我来读第1到第9自然段,这位同学来读第10到第16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我们俩为什么这么分工?(师生分工合作读课文)生:(读毕)这样分工是因为1到9段讲的是百合花还没有开的时候,10到16段讲的是百合花已经开花了。

师:是呀,根据这个线索我们就可以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到第9段,是讲—— 生:百合要开花 师:第二大部分是从——

生:第10到16自然段,讲百合已经开花

师:课文的题目叫做《百合花开》,我们就先来看看百合花开的景象。请你自己来读一读10——16段,想一想:哪些语句,哪些段落直接讲到了百合花开?

中国有句古话叫“提领而顿,百毛皆顺”。那么,这一课的“领儿”又在哪儿呢?读了这两个教学片段,再加上前面讲到的听写词语和朗读相关句子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在王老师的心目中,本课的课题《百合花开》就是贯穿全篇课文的一根主线,就是全课的行文思路,就是应该牢牢抓住的“领儿”。只要牢牢地抓住了这根线,“百毛”就会顺畅起来。

精彩之三:既重视表达内容,又重视表达方法

前不久,温家宝总理在黄城根小学听完《新型玻璃》一课后,对任教的老师说:“这堂语文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表达、用词、口语、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还有些词语的应用,可以讲得更宽一些,就像‘藕断丝连’这个词,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这里,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温总理的讲话提醒我们:阅读教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而且要让他们读懂课文是如何表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任务和使命。当然读懂课文是如何表达的。并不意味着要回到以往的背诵写作特点的老路上去,而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领悟、去体验。

从课文看,本课最值得称道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二:一是拟人化的写法;二是课文两条线索,即主线----百合花开与副线----杂草和蜂蝶的嘲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还是让我们看看王老师在课堂上是怎么做的吧。片段A 师:想一想:你最欣赏百合的什么?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合适的词语表达出来。(学生默读,批注)(反馈,汇报)生:我欣赏百合不放弃开花的精神。(板书:不放弃)生:我欣赏百合坚持不懈的精神。(板书:坚持不懈)生:我欣赏百合花的自信。(板书:自信)师:那是一种源自骨子里的自信。生:我欣赏百合花的执著。(板书:执著)

生:我欣赏百合花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持之以恒)师:我和你一样欣赏他的不离不弃。

生:我欣赏百合花的那种隐忍的精神。(板书:隐忍)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隐忍的呢?

生:对于杂草和蜂蝶的嘲笑他都不在乎,很宽容,只专心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师:你认识的真好!这就是宽容与大度的百合,怀抱着内心里最纯洁的念头执著前行,那就是——开花。生:我欣赏百合花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师:你认为他是用什么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呢? 生:用开花这个实际行动来维护尊严。生:我欣赏百合花坚定的信念。生:我欣赏百合花努力开花的精神。

师:你们说得多好啊!每一句话似乎都闪着光亮。有了执著的信念,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在议论百合花的精神品质吗?是,也不是。因为学生此时说的是自己欣赏百合花的地方,更是在议论一个像百合花开一样的人所具有的高贵品质。你看,课文采用的拟人手法,学生不但领悟、体验到了,而且有了自己的见解。片段B 师:„„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百合花开,但是却用很多笔墨来写蜂蝶鸟雀,这是为什么?

生:为了衬托这种精神,所以写蜂蝶鸟雀嘲笑它。

师:这个衬托和我们刚才讲的那个衬托一样吗?刚才我们说的是从侧面来衬托,而这些是从—— 生:反面来衬托。

好一个反面衬托!学生们在王老师的引领下,不但读明白了课文的两条线索,而且明确了副线对主线的反衬作用。

王老师课堂教学非精彩不可能一一道来,但窥豹一斑已经能够知其全豹了。

上一篇:t梁安装首件总结下一篇:会计学实习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