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讲座的学习心得

2024-04-21

新教材讲座的学习心得(精选10篇)

篇1:新教材讲座的学习心得

新教材讲座的学习心得

这个讲座非常全面的介绍了新教材,从阅读量,单元导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对于第一次接触新教材的老师来说非常具有指导意义。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让语文老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这是陈先云老师给出的一个观点。同时也是很多老师在纠结并且想弄清楚的问题。相信很多老师听这样的言论听了很多次了,但都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问题上。陈老师在这次讲座中也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二者的一个区别也就是“课程、教材、教学论”的联系与区别,相信只有明确这一点,才能区别“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当然只是知道这个答案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到底怎样去做还需要每个老师结合实际去理解、去应用。

大家都知道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好教”但“教好”并不容易。小学语文新教材学习了国外母语教育的优点,相信本次教材能对教学起到更好的指导意义。

也提出了增强6个意识,教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1、国家意识:在任何一个国家里,母语都在传递着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取向。感觉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

2、目标意识:主要强调用核心素养替代之前提出的三维目标,更多的强调语言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初步审美能力。这比三维目标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3、文体意识:在教学中老师时时刻刻要有文体意识,那就要我们老师要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自己想弄明白、搞清楚。

4、读书意识:强调自主、全面阅读思想。新教材阅读量增加,主要多在课外阅读。新教材相对现用教材课外阅读课程化、边缘化。新增了“快乐读书吧”环节。

5、主体意识: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主体和主导关系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辅放结合、辅放适度。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6、科研意识:也就是要有问题意识,要提出问题形成课题。要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经验的积累。

总的来说,教材改革,即使机遇也是挑战,希望对于一个初涉教坛的我来说更多的是机遇。新教材改革值得期待。

篇2:新教材讲座的学习心得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

(一)自己的事自己做

做父母的不要事事替孩子包办,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的人格和学会承担义务。我在日本看到一岁多的孩子,父母就送到学校里,孩子自己学会吃饭,饿肚子也不要父母帮忙喂饭。书包也是孩子自己背着,父母是不会帮忙的,除非真的非常重,孩子的力气不够才会帮忙。我们看看自己的孩子,都是父母背着书包送孩子上学,回到家里都是父母盛饭,都是父母收拾碗筷。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统统包干了,这不利于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担当。

(二)犯了错误要认错

有一次我们一家去逛超市,谢锦炜看到打保龄球的游戏,就排队去玩,结果玩了五分钟后面一个8岁的小男孩就冲到前面插队,众人责备她母亲和孩子不排队,母亲不但不教会孩子认错,反而变本加厉与大家吵起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教育错误,它不但会纵容孩子不讲秩序,还会培养死不认错的思想。

我跟日本人共事多年,工作上犯了错误,日本领导从来不怪罪下属,经常听到“对不起,这是我的错,这个问题是我造成的,我来解决。”

我们国内很多家长或者领导,出了问题从来不检讨自己的过错,总是归咎下属或者他人的错。比如:有些领导经常责备下属:你怎么又被客户投诉了?你这个月的绩效怎么这么差?

(三)造成损失要承担

有一次看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逛服装店,服务员非常热情地给妈妈拿衣服试穿。孩子看到店里一只陶瓷做的老鹰,孩子想玩去搬动了一下,一不小心老鹰摔在地上,满地都是碎片。妈妈从试衣间出来,说衣服不合适,带着孩子就走。店员说“女士,你的衣服不买没关系,但是你的孩子打碎了我们店里的LOGO,这只鹰要300元,你要赔偿哦。否则,明天店长来巡视我的店子,我要被罚款的。”女士大声地说”“孩子又不是故意的,为何要我们陪?”说完拉着孩子的手就走,店员就是不放,两个人在那里争论不休,孩子在一旁大哭起来。好妈妈应该告诉孩子说“阿姨,对不起,我损坏你的东西了,我们陪你300元”

还有一个例子,上周去一个新开的酒店吃饭,人满为患,好不热闹。服务员非常忙,我们一家坐下来正准备点菜,我发现对面的一桌一个小孩子打碎了玻璃杯,于是妈妈起来,拿着扫把扫干劲碎片了,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虽然服务员没有发现,但是这种侥幸的逃避心理,也会让孩子长大之后,学会采取投机行为!孩子心想:为什么妈妈不着声,也不赔偿呢?

(四)承诺的事要做到

妈妈应该从小就教会孩子信守承诺,答应的事要做到,这种品质非常重要,也是极其负责任的表现。比如,孩子答应今晚10:00要睡觉的,结果看电视【爸爸去哪儿】,看到凌晨才入睡;说好第二天上午去爬山的,结果因为今晨起不来,又不去爬山了;等到中午,本来孩子答应了妈妈要学做一道菜,结果孩子在写作业,你又纵容他不学了。这种连锁反应的不讲诚信行为,会导致孩子今后承诺的事总是不能做到。信口开河就成了一种习惯,请问今后如何取信于人? 我在外企工作是非常信守承诺的,比如:说好了下午2:00开会,所有人就必须准时到场。在日本,哪怕你迟到一分钟也要打电话向领导报备。可是,我们国内很多企业的领导开会都喜欢拖延,从不守时。

(五)凡事不要找借口

学校里经常会听到杨老师要求孩子们周日下午六点到校,结果有个别孩子没有准时到校,老师问她为什么没有准时到校,孩子说路上堵车!有些爸妈顺便还补充和验证一句“杨老师,今天路上确实车多,堵得厉害。”做爸妈的非但不认为迟到的行为不妥,应该向老师道歉,反而为孩子辩解,迟到是没有办法的事。我请问:为什么不可以早一点出发呢?这是一种对学校老师和制度的敬畏,但凡对人对事欠缺敬畏感的人,都会找借口。

我在外企工作时,有一个助理叫李晶,我交代她“今天晚上必须来加班把报表完成。”晚上她来到办公室,开灯不亮,结果发现停电了。第二天我问她“为什么昨晚没有把报表做出来?”她说:“昨晚我来了,因为停电所以没法完成报表。”这就是典型的找借口。难道办公室停电就没法完成报表吗?可不可以带着笔记本电脑去咖啡厅完成报表?可不可以去网吧里完成报表?找借口总比方法多,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和敬畏不足!

(六)遇事要归因于我

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归因理论,说的是成年人遇事都喜欢归因于他人,很少反省自己。有一次去一个朋友家串门,朋友很高兴的迎接我入屋,我看到客厅里摆放了一束鲜花。

朋友说是从昆明带回来的。晚上他的太太拖地,不小心拖把撞到了花瓶,花瓶打碎,地上到处流着水,鲜花也掉了8多花蕊。朋友大怒,斥责他的太太:“你怎么搞的,这么不小心,我辛辛苦苦带回来的花,都被你弄坏了。”她的太太也不依不饶:“你这个猪脑袋,谁叫你放在客厅的,明明知道客厅里容易碰倒,你还怪我。”两个人互相骂起来。

我在想,要是换一种思维也许就没有问题。要是朋友这么说:“太太,都怪我不该把花瓶放在客厅。”太太就会说:“都怪我做事不小心,下次我会注意了。”遇事归因于我,夫妻就会和睦,家庭就会幸福。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天你带着孩子去春游,到了树林里听到鸟叫,孩子非常好奇,抬头一看,正好一鸟屎拉在孩子的头上,孩子非常生气,捡起石头去打鸟,还揣了大树两脚,做父母的就应该开导孩子:我们是来春游的,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坏了自己的心情。再说我们来到森林里,森林是小鸟的家,是它们的领域,我们打扰了它们,因此是我们不对,请不要怪罪小鸟。

(七)做事要力求完美

在家里,家长要教会孩子,做事要力求完美。以前,我们总是发现孩子做事非常随意,总会留下很多收尾工作给爸妈。现在我家就要求孩子每次洗澡完毕,要求毛巾要洗干净挂起来,洗发液、沐浴露的瓶子必须归位摆放整齐,地上的水必须用拖把吸干净,免得后面洗澡的人不小心滑倒,造成身体伤害。电吹风用过之后必须关闭电源插座等等。

我在5年前去深圳麒麟山庄讲课,建设银行的行长们145人参加培训,中午有行长提出做一份通讯录。我安排助教刘芳统计和制作通讯录。结果145人就只统计了143人,有一个刘行长在教室外面抽烟,有一个李行长在洗手间,他们返回教室一看,就发现没有自己的名字,非常不高兴。于是要求通讯录重做,第二次做出来下发,结果刘行长带着老花眼镜看了看通讯录,说他的邮箱又搞错了。于是又收上来进行第三次修改。第三次改好下发到每个人手上,结果他们抱怨没有订书针。散页的通讯录4张,他们翻阅起来不方便。第四次收上来装了订书针。这次有些人不满意的说,订书针有国际标准,应该要订在A4纸的左上角成45度角。于是又拆下来进行第五次重工。最后总算完成了。这就是一个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做出一份通讯录被修改五次的经历,从小没有培养追求完美的精神,长大后走向社会还是会遇到很多批评,甚至让领导感觉她们做事不放心。如果让领导感觉做事都不放心,哪有晋升和发展的机会垂青她呢?

(八)不给别人添麻烦

大家都有去麦当劳吃薯条和汉堡的经验,我发现在日本吃完了薯条和汉堡,他们会很自觉的将台面收拾干净,把餐盘端起来,将垃圾倒掉,才能离开出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因此,消费者用餐完毕都会非常自觉收拾台面,不要给服务员添麻烦。为什么我们国内很多人去麦当劳用餐,吃完了用纸巾擦干净嘴,桌上一片狼藉也不收拾就走了?看来我们还是缺乏这种“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意识。

很多人的潜意识认为:我是来花钱消费的顾客,我不收拾桌面,也会有服务员收拾。麦当劳公司在全世界的管理方法和标准都是一致的,估计到了中国就要修改服务的标准。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办法擦干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虽然没擦干净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会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意识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日本人的心中。

大家想想我们的家庭教育,估计很多人不会这么做。有一次我去一家上市公司讲课,远远看到一个女孩在打水喝,饮水机的水用尽了,她本应该换一桶上去的,结果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后来一个男孩子打水喝,结果发现没水了,他非常失望。女孩还站在一边大笑。这就是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了麻烦。也许你会说女生没有力气,扛不动一桶水。我觉得扛不扛得动一桶水,这是能力问题;有没有服务他人的意识,这是态度问题。

再举第三个例子,家里的卫生间纸巾用完了,就应该教会孩子马上换一卷新的上去,洗手间马桶弄脏了,孩子要自己擦干净,不要给家人添麻烦。这种品质日后在工作中、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篇3:新教材讲座的学习心得

摘要:在新目标《Go for it》这种教材丰富多彩, 教法摇曳多姿的环境下, 英语教学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局面, 同时给许多教师带来不少困惑和挑战。下面就本人的教学体会谈谈新目标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探索。

关键词:教材,阅读技能,语言沟通

参考文献

[1].梁镛.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马俊明.英语教师的艺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1.

篇4:识字与写字教学改革讲座学习心得

我们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而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每一个教育环节。教师如果能够认真地落实课标的要求,精心地设计教学,就能够让学生在入学不久就喜欢汉字,做到自主识字。培养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的渠道很多。有的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识字。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识字,有的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学校的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可以作为识字的途径,作为学生识字的课堂。还有的老师在墙报上开辟一个专栏,叫“识字树”,引领学生把他们识字的成果,用各种果实的形式直观形象地挂到树上,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定期的交流。这些措施不仅开辟了识字教学的另一个渠道,也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1.如何提高识字的教学效率

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效率。”情境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最好方法。创设一些情境就等于给学生创设一些识字的机会。或者在课堂识字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识字的愿望更为重要。除了用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进而提高识字的效率之外,有的老师还会利用游戏、竞赛、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很多老师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创造识字的条件,让学生建立汉字与实物的联系,让识字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组织游戏,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识字策略。

总之,汉字不仅仅是一种符号,它还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识字的过程应该是理解音形义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理解民族文化的过程。每个汉字都不是一个毫无生命的符号,而是充满无限生命、无限文化的载体。识字教学的方法是很多的,不同的识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是有些方法也有局限性。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选择合适的识字方法来教学。

2.如何解决“识字量大”的问题

在识字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识字量大完不成教学任务。很多从事低年级教学的教师反映,低年级识字教学没法教,一节课要求认那么多字,写那么多字,是过去两倍的量,根本完不成。这些反映代表了一批老师的心声。他们认为识字量大,在课时量固定的前提下,教學任务无法完成,或者草草地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效果也不够扎实。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不能盲目地拔高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上还有很多陈旧的观念。建议各位老师,尤其是教低年级的老师,一定要把一到六年级的教科书全都看一看,在看的时候树立一个观念,就是我一年级干一年级该干的活,不要去干人家二年级、三年级的活。如果你把人家二年级、三年级干的活干了,那么你肯定觉得负担非常重,而且,这是违背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教学要求的。

第二个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识字教学渗透汉字构字规律缺乏认识。我们使用的教材的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掌握18~20个基本笔画,一年级下册让学生对18个偏旁部首进行列表归纳。其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汉字是表意的道理,让学生积累表意,了解部首的名称和所对应的字义的关系。

第三个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问题。有些字学生已经会认了,但是我们很多老师仍认为班上所有的学生都不认识这个字,认为他们都是零起点。我们老师们经常把学生的学习看做零起点,把学生当一张白纸,每个字都要教。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教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让已经认识这些字的学生当小老师,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3.如何解决生字回生的问题

篇5:新教材讲座的学习心得

孩子为什么没有责任感

当今时代,做父母的都希望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60、70后都在当心85、90、00后的孩子没有责任心。如今各行各业都在提到责任意识的重要。那为什么我们都有这个当心和顾虑。为什么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国人缺乏责任感。

本人通过一些生活事例来说明:父母缺乏培养责任意识的方法。

(案例一)一个2岁的孩子在公园里玩,如果想尿尿了,父母会怎么做,一般都是就地解决,很少带孩子到洗手间去。所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原来尿尿是可以随时随地的,长大之后孩子就缺乏维护环境卫生的责任,随地吐痰,随地乱扔东西,开车时都会打开玻璃窗向车外吐口水,扔东西。

(案例二)3-4岁孩子读书放学回家,父母经常会问,宝宝在学校里老师有没有打你?同学有没有欺负你?同学有没有抢你的书?我在日本发现,父母通常会问:宝宝在学校里,你有没有向老师问好?你好吃的东西有没有跟同学分享?你的书有没有借给有需要的同学阅读?所以,日本培养的是奉献利人,我们培养的是自私心理。

(案例三)6岁的孩子不小心头碰上桌角,痛得在地上耍赖,哭着不愿起来,有的父母马上就去拍打桌子,都是桌子的错,不是孩子的错,这样孩子是高兴地起来了,殊不知这种行为是一种责任的转嫁,明明是孩子的错却归咎桌子,所以孩子潜意识里就形成了今后什么事情都是别人的错,都不是自己的错,长大之后推卸责任就是这么来的。要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日本孩子身上,日本父母马上就会问:孩子,你这点痛你都承受不了,将来怎么保卫祖国,保护爸妈?是男子汉就给我起来,父母用激将法让孩子起来了。妈妈问你:“你的头碰上桌子了,也许有三个原因:一是地上很滑;二是你自己不小心;三是这个地方不应该放桌子,没有桌子你就碰不上,请问你是哪一种?”孩子哭着说是第二种情况。妈妈说既然是自己不小心,那今后怎么办?孩子说:“我今后走路会小心了。”妈妈说:“你现在走一遍给妈妈看。”于是孩子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起来,采取机会教育。而我们往往怪罪桌子,推卸责任。

(案例四)2008年我在山西太原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我看到一对中国夫妇,父亲抱着一个7岁的男孩,母亲给他喂果冻吃,孩子不喜欢吃果冻,母亲就从包里掏出一个梨子,削皮喂孩子。后面一对美国夫妇,父亲扛着一个大包,母亲扛着一个小包,孩子背着一个书包,我提着一个电脑包,我们整整齐齐的排着队。孩子的书包有点重,总是往下掉,美国父亲回头看一眼就当没有看到,这个书包是孩子的就必须孩子扛起了。我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父母喂东西,美国孩子自己吃东西?为什么中国的孩子要父母抱着,美国的孩子自己站着?为什么中国的孩子要父母扛着书包,美国的孩子自己背着书包?这就是一个责任意识的培养方法问题。

篇6:《化学新课标学习》讲座心得体会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初级中学

王煜

聆听了由西安文理学院所请特级教师王磊老师所作的《初中化学新课标学习》专题讲座尤其有感触,虽说时间很短,却让我受益非浅。培训课上,王磊老师对课程标准的研制基础、新课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对于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再理解三方面内容作了精彩报告,听后深受启发。

学习新课标后,主要的体会如下:

一、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在新课程下,教育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校课程等方面,必须围绕施素质教育这个中心,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新课程标准下还要求教师学习、探索和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新课程标准还认为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

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新课程标准认为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

三、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组织性和协调性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加发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教师的劳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不再是在课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讲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开展种种认知性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探讨教育的神奇世界;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他们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社会和整个教育的文化。可以说,促进人的发展,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教师的根本任务

篇7:新教材培训 学习心得

2013年的10月11日,12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德州市的新教材培训,通过对教师口语的培训以及《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PEP)(三年级起点)四年级教材介绍》的大致介绍教材的讲座以及观看两节公开课,心里感触良多。

首先,初步认真地了解了改革春风的实施,同时对于小学英语教材的删、减、调整顺序还是变化、要求以及义教课标的目标等等的改动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其次,对于以后的教学,我在心理暗下决心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

一、在课堂中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关键看你在平时的准备工作中如何做到,如何让这种不断创新的理念为教学服务。其中,从义务教教材的设计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看,都非常适合设计一些含有“唱、演、听、说、动、玩”等环节,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兴趣保持,还有利于教师自我的提升与突破。每大胆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背后一定会有一定的收获。

三、英语教学要创设一定的英语学习情境、了解外国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不是用英语的方式学习,而是习惯性运用自己母语的方式,从而对学习已经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事例中尽量做到创设清境,比如“打电话用语、聚餐餐桌礼仪、过生日、过节”等等。做到详细地为学生讲述并假设正在进行。

四、英语课堂要尽量全英上课。

本来中国孩子要学习汉语又要学习英语,两种不同的文体之间又没有太大的联系,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很吃力了,再加上我们老是用中文讲解和教授知识,学生更没有机会体验真实的英语语境,不能养成良好的说英语的胆量和习惯。所以,为了扭转这一艰难的乾坤,改变这一种局面,就得不断用力去用全英上课,哪怕是加上哪个动作、表情以及一些辅助教学的工具也好,也不要在墨守成规地去讲中文。

篇8:新教材讲座的学习心得

一、新教材标题新颖, 内涵丰富, 衔接性强, 具有时代特色。

《化学 (1) 》作为高一级起步的必修课程, 以一系列与我们的时代密切相关的专题展开。专题标题新颖, 内涵丰富, 贴近社会生活, 构建新课程改革理念, 具有时代特色。在专题中又开设相关单元, 单元中又设置了[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和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回顾与总结]、[练习与实践]等, 意味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再是被动面对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 而且要求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 学会研究。另外, 新教材注重初中化学知识衔接, 以回顾与探究初中化学基础内容为主线, 逐步引导进入高一化学知识体系。生动的素材, 描绘了新课标理念, 体现了学生是主体, 让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 让学生在“做中学”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

二、新教材注重教学的互动探究, 体现新课标理念。

教材改革的重要意图是注重能力培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强调知识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的联系。教师应认真领会教材改革意图,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能力。

化学是实验性科学, 而互动探究实验是新教材闪亮一角, 如专题3介绍铁的性质内容中有关Fe2+与Fe3+的转化就是典型的教学互动探究, 它由提出创设探究实验课题—猜想实验转化条件—观察与验证实验转化条件方案—归纳与总结实验转化条件的结论。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索, 通过互动探索验证, 学生能探究理解Fe、Fe2+、Fe3+、之间的转化条件, 也验证其猜想条件与方案实验是否符合, 从中探讨和巩固课本的知识内容, 也能构造“铁三角”关系, 即如图所示:

这样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索验证, 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变, 使教学实验在合作、交流、帮助中圆满完成, 彻底改变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 探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的途径,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初步探索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总之, 在新课标条件下, 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实现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转变, 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体验探究的乐趣, 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 培养科学素养。

三、新教材对化学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新课标提倡学习从问题开始, 让学习活动围绕问题进行,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这就给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过去的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始终占据主体地位, “满堂灌”、“粉笔加黑板”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 千校一面。而现在, 新课标要求注重教学的互动探究, 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 还搞“填鸭式”的教学, 就很难达到新课改的预期目标。所以, 我们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1. 注重转变观念。

课程改革给化学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教师应转变观念, 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化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合作者”。

2. 注重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教师可把握自己的教学实际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1)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 建立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3) 对教材要创新地使用。

3. 注重教学手段。

化学是实验性的科学, 新教材注重探究性实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体验探究实验的乐趣, 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另外,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具, 发挥其在教学中作用。

最后, 我认为新教材的不足表现为: (1) 新课改教材内容简单, 学生难于理解, 只能靠老师多补充, 多梳理。否则, 教学效果难以达到。 (2) 由于教学场地设施和学生基础的原因, 课堂过程中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讨论问题和搞活动有一定的困难, 讨论时, 仍有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参与, 上课无精打采, 自主能力差, 教师课堂组织较困难。 (3) 化学课程需要演示实验, 如课堂教学中需要最基本化学仪器设施在农村中学多是比较薄弱的, 何况是学生的分组实验, 更是难以实行。 (4) 新课程改革现在进行得有一定的盲目性, 上级教学要求怎么样, 学校要求怎么样, 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只能靠自己及同行认真钻研探索, 参考一些有关化学新课改的书。

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是真正素质教育实施的开始, 它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 而且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应仔细地研究和总结这一改革成果, 让我们的教学能真正切合新教材特点, 让教材改革能切实发挥其带动教育改革作用。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热潮中, 我们应抓住机遇, 开拓新思路, 勇于承担这沉重而又光荣的任务。

摘要:作者以高一化学新教材的整体内容体系构建及对新教材的教与学的体会, 论证了在新课标条件下, 如何用好新教材, 适应新课改, 改革课堂教学, 探索新课标理论下应有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一化学,新教材,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 (必修)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66-67.

[2]王祖浩吴星主编.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1 (必修)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1.

篇9:新教材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新教材;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101-02

新教材注重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具体地说,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注重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日历中的方程》这堂课。这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堂课,因此,让学生感受方程模型的优越性,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最终让学生把方程思想烙在大脑思维皮层中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教材中以小颖和小明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1.圈出日历中一个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的和告诉我,我能马上知道这三天是几号。2.改为圈出竖列上相邻的四个数,告知它们的和,求日期,等等,同时穿插方程解的合理性。虽看上去循序渐进,但缺点是:亦步亦趋,框得很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难以达到思维的高潮。因此我设想通过生日数和日历中的数的规律来引入。

问题一(引入):大家对日历中的规律都比较熟悉,今天我来考考大家,在日历上,老师的生日上下、前后四个数之和是88,猜猜老师的生日是几号?

课堂反应:两种情况,一类是用算术思想来解决问题,学生高度概括了这五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上下、前后四个数之和是中间数的4倍,求出中间数是22。另一类是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问题,找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用含相同字母的代数式来表示相关量,列出方程求解。两种情况的对比忖托了方程解法的优越性——数量关系简单,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反思:好的初始问题不应该是一个孤零零的问题,而应与整堂课的知识体系“血肉相连”,有较强的情景性和艺术性,且使课的大体方向和大体框架确定,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一个较大的思维空间里发挥它的张力并在思索中起到让整堂课按照问题自身的逻辑展开的作用。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仍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日历中的方程》这堂课为例。

问题二: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日历中的规律,结合你的生日编一个题。有两个要求:

1、让组内同学求你的生日;

2、小组活动,选出小组内有创意的题目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本问题设计期望达到的效果:1.感受编题的乐趣,2.让第一类同学逐渐适应和喜欢用方程模型去解决问题;3.为学生编出有新意的问题提供拓展思维的空间时空。

在教学组织上,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采用游戏形式,依靠组长来组织,教师是弱势小组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课堂反应:学生思维活跃,选出一些自编题目。

交流的题目如下:

1、我的生日是竖排5个数的第一个,它们的和是75。我的生日是几号?

2、我的生日那一横排和为77,竖排(四天)和为54,问我生日为几号?

3、我生日上下、左右4个数之和是80,我的生日是几号?

4、我的生日号码周围8个数的和是104,我的生日是几号?

5、我的生日下面2个数和右边2个数相加的和是152,我的生日是几号?

6、我的生日号数与周围8个数的和为225,我的生日是几号?

7、竖排相加4个数的和比横列连续(生日数是第一个)4个数的和大36,我的生日是几号?

8、我的生日是日历上竖排最的大一个数,它们的和是80,我的生日是几号?

后续活动的交代:

利用学生编出的题目,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反思:1、学生的潜力、创造力如此之大,超过我的想象;2、学生的创造力是教学的宝贵资源,要充分利用;3、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否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生成的知识的预测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4、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评价调控,用肯定的语言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从多点、多面、多角度、多层面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应变能力,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篇10:英语新教材学习心得

在课程目标上,各个层次上分为九级,每个级别上作了不同的要求,从知识难度和情感能力上每级各有不同,基础级别是一级和二级,高级别是九级,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上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得到了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善性,比以前较乱也不统一的现象得到了改进,教材上也根据不同的级别有所选择,保证了百花齐放的多选择性和灵活性,做到有统有分。

在内容标准上面: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文化教育上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在这个方面保持了完整性,根据内容的不同它的分级标准和目标也有所不同。在这方面,新大纲就特别强调它的文化性,所以在教材上和标准上都有文化意识和现象的学习。以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强调“学生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目的就是加强语言在实际中的运用,这也和现实的要求相等的。

在教学的实施实施建议上,《课程标准》注重灵活性,没有只是单一注重和教材相结合,而是注重它和原始教材挖掘新的功能语言项目,充分挖掘语言功能。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达到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在情感和知识上进行评价。

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要:

一、根据学情,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尤其是在三年级的教学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的发音器官较成人的灵活,因此模仿外语的语音远比成年人容易。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不强。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他们坐不住,坐不久。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各种方法: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让他们在快乐中幸福地学习英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把自己的想法、感受给表现出来,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的动作、表情,鼓励他们用课堂用语:stand up very good sit down 等。还可以根据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

我们还可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特点,应用事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

第一、我们的学生学习英语就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作为老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浓厚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从学生刚接触英语开始,我就用英语课堂用语,首先是一些常用的句子:Hello !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Stand up Listen to me Read after me 等,以后每节课坚持使用,并逐步增加句数,日积月累,学生基本听得懂简单的课堂用语,增强了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在课堂上营造了生活中的情景,使课堂生活化,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探究新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二、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授辅导孩子学英语的方法。大部分家长没有英语基础,因此觉得辅导孩子学英语是最难的事。要通过与家长交流、沟通,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家帮助孩子学英语仅仅是监督和鼓励的角色,应该每天监督孩子去听读英语,及时给予孩子鼓励,有问题可以让孩子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并帮助解决。

三、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多鼓励,少责备,常给学生“减负”。多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及时了解学生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便能够及时解决。多采用分层教学,无论是课堂设计,还是作业布置以及词汇、课文默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背诵大纲所要求的词汇和词组,而基础较好的同学除此以外,可以适当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量和课文的背诵。

上一篇:福星高照七字春联下一篇:油画名家张雷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