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

2022-08-19

第一篇: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

七年级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

七年级三科统编教材(历史)教师培训简报

2017-10-11在文综教研活动室汇报外出培训知识讲座及心得

张华校长亲临现场听取汇报并做指导,提出宝贵的建议。 2017年8月12日—8月13日围期一天半的培训—三科统编教材

培训内容如下:

刘新宇老师对统编教材(历史)的讲解如下: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点内容: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课堂教学设计的新观念、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何进行新教材的课堂设计。

霍俊峰老师对统编教材(历史)的讲解内容如下:

历史教科书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编写,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教材内容依据人类发展的阶段和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

首先,针对教学课堂设计的含义主要是: 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设想和计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生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景做出精心的安排。

新教材之“新” 时序性:在内容编排上,坚持历史学科“时序发展”特性,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符合初中性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感受到中国历史是在纵横交错的历史时空中不断前进的。

时代性:中国古代史历史的短镜头拉近到21世纪,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这样的设计,在体现时代高度的同时,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切性: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删除过难、过偏的知识,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如: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所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全以大字形式呈现,以使课文更为通畅。 课文前设:导言:结合本课内容要点,以问题设置为主,以激发学生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课文旁设:相关史事: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史事,作为知识的补充,如名词解释、事件说明、现象描述、历史小故事、文物赏析等。问题思考:结合课文内容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 课文后设:知识拓展: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还设有大量的插图,平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达到了图文并茂,可使学生拓展视野。

新、旧教材之比较: 1.教学课时的变化 原有七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22课,还有五节活动课,新教材四个单元21课,其中活动课一节。原有七年级下册教材共三个单元22课,还有活动课一节。2.教材内容的变化

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4、学生学习方法的变化(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2)合作学习: 新的课改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3)探究性(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管是理论梳理也好,案例分析也罢,对于我来说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了解了新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特点,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参与每一次的培训,完成每一次记录,完成每一次反思,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更好地把历史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从历史中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做事,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第二篇: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刚刚完成了为期三天的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这一轮培训主要内容是对最新版历史教材进行分析。最新的历史教材是教育部版。为我们培训的是来自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王玥老师。她主要从三个方面为我们分析新教材:

一、新初中课标的变化。

二、新教材内容的介绍。

三、新教材使用的建议。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此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回来之后,我认真思考、总结,对初中历史的预习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并作了汇总,在此提出与大家共享。

一、新初中课标的变化

(一)、对于课程基本理念的变化

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本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中;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课程设计思路的变化

对每一个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做了弱化,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事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的展开。在内容的编制上,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历史发展基本进程。

(三)、对课程内容的修改

依据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导言将该徐诶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实进行了概述,使教师能够了解每个学习板块内容的基本结构。在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实,适当删除过难、过偏的内容,降低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与试验稿的内容相比,新课标减少了五十多个知识点,增补了二十多个必要的知识点,实际减少了三十多个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难度降低,使重点更加突出,更适用于教学操作。

二、新教材内容的介绍

(一)、教材的课文部分

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其功能主要是呈现一节教学课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课标要求的主干知识,并有一些相应的必要内容。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是根据课题分为三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史实。没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以内,全文以大字呈现,以使课文更加通畅。

(二)、教材课文的辅助部分

新教材围绕教学设计了多样的栏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这些辅助部分的栏目设计,是新教材作为“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拓展了教材的信息,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文中的插图是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新教材内容的特色

1、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重点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的史实,使这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始终。据统计,六册历史教科书涉及的知识点共计176个,其中直接或间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点占全书的88%,做到了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加强叙述,重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共计50处。涉及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名人45位,科技文化著作56部。通过以上的编排,向学生展现出我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3、教材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决定作用给予充分的介绍。

4、教材涉及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南海诸岛、台湾、钓鱼岛、新疆、西藏等内容。

三、新教材使用的建议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

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主要是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逐步树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史:重点放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上。

中国近代史:重点放在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和人民抗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所作出的贡献。

中国现代史的教学:重点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二)、整体把握教科书的框架、脉络

历史教师要用好教科书,必须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科书的体例、结构、脉络和内容上,并以教科书为依托,精心的进行教学设计。因此,教师要钻研教科书,搞清楚教科书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力图做到融会贯通;要梳理清楚没课课文的逻辑层次,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各个环节,并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提问和教学活动。

3 初中历史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以七年级历史教材为例

培训教师: 杜 艳

第三篇: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9月30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部颁新编初中历史有关九年级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初探的培训。听了韩老师的讲解,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培训让我受益非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韩老师首先讲解了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故事的引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不但了解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同时也知晓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及课堂的重要意义,理解了课堂革命让核心素养落地。而后又讲了有关教材的解读与策略初探,单元教学解读与教学建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新课标的教育宗旨及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等内容。

通过主编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1.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 “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问题思考”、“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做到课文旁设充分用,课文后设课内用。引导学生依托课本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准确理解当代的政治特点。历史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3.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如注意让学生列表进行纵横比较、中外对比,注意引导学生读图、填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注意运用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某一问题,并能用所学内容解答与材料有关的历史问题。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新教材培训

2016年历史新教材

(人教版)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历史新教材(人教版)培训心得体会

历史学科是记录我们人类成长的学问,它所反映的是人类何以经过这样的成长而达到今天的高度。新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2011年课标版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调整,此次新教材培训给了我很多思考:

一、新教材的特点

首先在内容方面

1.新教材内容更精简明了,同时更突出重大历史史实。

新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提升了一些知识点,诸如甲骨文、孔子、都江堰、《史记》等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因为这些都是重要的历史事物、历史人物,也就是新课标和新教材中强调的“点”,突出这些重要的“点”,目的是“以点连线”。 2.在表述上更加规范科学,体现历史学科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3.新教材专题与时序性相结合,更注重历史发展的脉络。 基于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新教材坚持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力图帮助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正确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初步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进步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精选增补了更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图片资料、历史史料,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信度,增加学生的直观性。例如,在第4课中增加了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镶嵌绿松石的铜牌”等体现夏朝的文明。 新教材以文字叙述与历史地图呈现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历史进程的空间背景,了解我国历代疆域变化,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的时空观。平均每页都有两三幅图,图文并茂。

5.新教材与时俱进,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张及国家意志。 其次,在教材的结构方面

具体的呈现方式,是在单元框架下设课,在每课中设子目。每一单元的前面设有单元导语,概述本单元的内容。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新教材的课文,一般根据课题分为相关的三个子目,个别课文有四个子目,分别叙述基本的史事。每课的课文大约在1000字内,全以大字形式呈现,改变了原有教材大小字结合的模式,以使课文更为通畅。课文辅助部分是指配合课文学习所设计的有关栏目,有激发兴趣、拓展知识、提供材料、促进思考、展开活动、巩固提高等多方面的功能。

二、新教材新理解

新教材的使用,对于历史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怎样用好教材,怎样很好地完成课标提出的任务,怎样让我们的历史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需要我们每一位历史老师的认真思考和大胆实践。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依据《课标》,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合理补充相应的资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知识储备情况,身心发展特点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完成《课标》规定的任务,打造高效课堂。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依靠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1.提升教学立意,用史学“育人”。

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堂,不仅要告诉学生历史“是什么”、“为什么”,更要依托鲜活的历史事实,引导学生对历史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怎么很好地发挥这些育人素材的教育作用,做到史学育人,有很多的方法。但关键的一点就是“无痕”,我们不能为了育人而对学生进行说教。很多例子证明了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将历史学科蕴含的育人素材“无痕”地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渗透,可以进行这样的一些尝试:

一、情由景生——创设恰当合理的情境是育人的良好前提。

二、润物无声——育人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三、渐进发展——育人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

四、心灵交流——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升华认识。 2.抓住每一课的中心,即课魂。

何为“课魂”呢?它是一节课的灵魂,它是一节课的精神,它是一节课的核心价值观。课魂体现在课堂中教师教的状态和学生学的状态,学生因课魂而兴奋,教师因课魂而幸福,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历史课堂。因此,精彩的历史课堂需要精彩的“课魂”。 历史课之“魂”,所有的教学活动及材料准备都应围绕这个“魂”并为它服务。那么历史课的“魂”究竟是什么?是一堂课的核心目标,或是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历史课的“魂”是由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确定,当然也要结合班情实际。 3.将培养学生的史学素养落到实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 学生的历史素养,重要的就是历史的思维能力,即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主干知识的学习,以相关的历史学理论为指导,去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弄清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解释历史发展的重要现象,并根据历史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提出自己正确认识的能力。

4.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 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5.用精彩的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

导入新课要寓趣味于其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多媒体具有强大的音像等功能,也能使导入自然,趣味横生。 6.设置有效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7.有效组织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有效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教师要识大体,顾大局,要有的使命感,认识到中学新一轮课改是势在必行,新版教科书的使用势在必行。我们的认识必须跟上形势的变化,变被动使用新教材,为积极主动使用新教材,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争取抓住新教材使用的这一契机,在课改中有所作为。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新教材培训感想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我主要学习了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点内容: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课堂教学设计新观念、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何进行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含义主要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设想和计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作出的精心安排。教学设计不只是文本化了的教案,而主要是指教师思维中,脑海中的教学筹划。

其次,在追求课堂教学设计新观念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到以下几点:

1、文本化的教学设计既是“教案”,也是“学案”。

2、教学设计由静态走向动态。

3、教学设计就是教学研究。

4、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创造。

5、教学设计的本质是教学活动的设计。

第三点,就是有关新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在这一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构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设计、预设教案形成、课堂应变二度设计、教学反思。在这几个环节中,最根本的宗旨还是关注学生。

最后一点,便是如何进行新教材的课堂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研读课程标准——构建教学目标,然后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最后使课程内容教学化——追求真实的课堂效果。

在分析第一点,研读课程标准——构建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主要探讨了以下几点:

1. 明确“教什么”; 2. 明确“怎么教”;

3. 明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在分析第二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的过程中主要探讨了以下几点:

1. 用课程单元主题思想统领每课教学内容;

2. 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文明史内容,体现文明的因素与历史时序感; 3. 根据便于学生理解和教材结构,合理整合课堂教学内容。

在分析第三点,课程内容教学化——追求真实的课堂效果的过程中主要探讨了以下几点:

1.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化;

2. 教材重点难点的设计讲情景、讲方法;

3. 课堂教学的随机评价要有利于学生学习(非正式评价);

4. 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参照初中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补充教学内容; 5. 反对教学课件“程式化和序列化”,提倡“结构式”的板书。 在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设计案例中,主要从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教学目标两方面来分析七年级历史课程中的前四课。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不管是理论梳理也好,案例分析也罢,对于我这样一位新教师来说,值得借鉴的地方很多,对于我个人教育教学方面的发展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参与每一次培训,做好每一次记录,完成每一次反思,珍惜每一次培训的机会。

上一篇:离散数学作业题截图下一篇:律师事务所合伙协议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