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4-04-10

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精选8篇)

篇1: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试卷名称:

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农村改革指出()。(分值:10.0/得分:10.0)

地制度改革试点

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

2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货币政策()。(分值:10.0/得分

:0.0)

策 追求稳健的货币政策 追求不刺激也不收紧的政追求稳健的货快速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稳加快进行农村土地改革

追求稳健,保持不刺激也不收紧的政策

币政策、保持不刺激政策

3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宏观经济取向()。(分值:10.0/得分:0.0)

积极进取 循序渐进 逐步推进

稳重求进

4政府报告中提出财政赤字增加动态化,在常规情况下,财政赤字按照占GDP比重()。(分值:10.0/得分

:0.0)

5%

5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指()。(分值:10.0/得分:10.0)

金融领域、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允许民营银行进入利5%的程度增加,最高不超过

6% 4%的程度增加,最高不超过2%的程度增加,最高不超过3%

2%的程度增加,最高不超过4% 利率市场化、允许民营银行进入金融领域

率市场化、允许民营银行进入金融领域、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6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长目标定为()。(分值:10.0/得分:10.0)

7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微观政策要活是指()。(分值:10.0/得分:10.0)

力 激发微观企业、个人的活力 激发企业、社会的活力

激发个人、社会的活激发企业、个人、社会7.5%

9% 10% 8% 的活力

8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的发展观是指()。(分值:10.0/得分:10.0)

展 提高质量效应、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推进转型升级的发提高质量效应的发展

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9政府工作报告中调结构的四大战略是指()。(分值:10.0/得分:0.0)

新型城镇化、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战略

战略 新开放、扩大内需、新开放、扩大内需、新型城镇化、产业优胜劣汰新开放、扩大内需、新开放、缩小内需、新型城镇化、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战略

小城镇化、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的必要举措是()。(分值:10.0/得分:10.0)深化私有企业改革

民营资本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资本

鼓励

篇2: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考试人员: XXXXXXX

提交日期: 2014-06-13 考试用时: 9分钟3秒

考试得分: 100.0 未评分试题: 0

答对试题数: 10 正确率: 100%

单选题: 共10题,正确10题 多选题: 共0题,正确0题

判断题: 共0题,正确0题 问答题: 共0题,正确0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农村改革指出(A)。(分值:10.0/得分:10.0)

慎重稳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快速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加快进行农村土地改革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GDP增长目标定为(A)。(分值:10.0/得分:10.0)

7.5%

9%

10%

8%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的必要举措是(C)。(分值:10.0/得分:10.0)深化私有企业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资本

鼓励民营资本政府工作报告中调结构的四大战略是指(A)。(分值:10.0/得分:10.0)

新开放、扩大内需、新型城镇化、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战略

新开放、扩大内需、新型城镇化、产业优胜劣汰战略

新开放、缩小内需、新型城镇化、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战略

新开放、扩大内需、小城镇化、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战略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微观政策要活是指(C)。(分值:10.0/得分:10.0)

激发个人、社会的活力

激发微观企业、个人的活力

激发企业、社会的活力

激发企业、个人、社会的活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宏观经济取向(B)。(分值:10.0/得分:10.0)

逐步推进

稳重求进

积极进取

循序渐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的发展观是指(B)。(分值:10.0/得分:10.0)

推进转型升级的发展

提高质量效应、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提高质量效应的发展

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货币政策(C)。(分值:10.0/得分:10.0)

追求不刺激也不收紧的政策

追求稳健的货币政策

追求稳健,保持不刺激也不收紧的政策

追求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不刺激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指(C)。(分值:10.0/得分:10.0)

允许民营银行进入金融领域、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允许民营银行进入金融领域

利率市场化、允许民营银行进入金融领域、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利率市场化、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政府报告中提出财政赤字增加动态化,在常规情况下,财政赤字按照占GDP比重(C)。(分值:10.0/得分:10.0)

5%的程度增加,最高不超过6%

4%的程度增加,最高不超过5%

2%的程度增加,最高不超过3%

篇3: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3年,中央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牢把握“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措施,着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改善民生, 经济社会发展平稳开局。

(一)“稳增长”政策逐步见效, 可以完成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适应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和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十八大后,我国不再追求高经济增长,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提高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从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科学确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保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就要尽量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扩大了“营改增” 试点范围,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领域改革。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增加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等方面的投资,促进养老、健康、文化、 教育等服务业发展。这些稳中有为的配套政策措施,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信心,保证了经济平稳运行。特别是三季度,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分别增长7.7%、7.5% 和7.8%,累计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9.6%,工业企业效益出现恢复性增长,前8个月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8%。预计全年GDP将增长7.6%,CPI将上涨2.7%,均可完成全年预期调控目标。

(二)需求保持基本稳定,投资发挥关键性作用

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2%,较上年同期放缓0.3个百分点,但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速同比加快约1.4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4.2%,增幅同比加快11.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19.7%,增幅同比加快4.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仅增长18.5%,增幅同比放缓5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55.8%,较上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 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0.1% 左右, 超过18% 的预期调控目标,房地产开发投资将增长18.5% 左右,增幅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消费增速基本稳定。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2.9%,增幅同比放缓1.2个百分点,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3%,同比放缓0.3个百分点。居民收入减速以及零售物价涨幅回落使得消费增速放缓。此外,中央提倡勤俭节约严格公务消费有效抑制了公款吃喝,1-9月餐饮收入增长8.9%, 增幅同比放缓4.3个百分点,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左右,大大低于14.5%的预期调控目标。

外贸出口平稳增长。1-9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8%,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不计算对港贸易的出口仅增长4.6% 左右。由于我国经济的逐步企稳回升以及大宗初级产品价格的明显上行,三季度我国进口增速回升至8.5%,较二季度提高了3.5个百分点。 预计全年外贸出口增长8% 左右,接近完成预期调控目标,进口将增长7.5% 左右,外贸顺差2585亿美元,增加11.9% 左右。

(三)消费物价温和回升,生产价格降幅收窄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连续下跌。在国内货币流动性相对宽松、工资等成本压力较大等作用下, 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1-9月份CPI同比上涨2.5%,涨幅同比放缓0.3个百分点。受新涨价因素累积、季节性以及极端灾害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四季度CPI将上涨3% 以上,全年CPI上涨2.7% 左右。受国内产能过剩、 供过于求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价格已连续保持了19个月的下跌状态,1-9月份PPI同比下降2.1%,降幅同比扩大0.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PPI将下降2% 左右。

(四)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服务业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长8.4%,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5.5%,同比提高了1.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迅猛,上半年, 全国信息消费规模达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0.7%,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24.3%。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 医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产业向中西部加快转移。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得到释放,东中西地区各自的动态比较优势逐步形成。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3.4%。放开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投资准入,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1-9月,民营企业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份额接近25%, 增速达到35.6%。

(五)就业弹性明显提高,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 特别是随着就业容量较大的服务业发展加快,相对较低的经济增速可以创造较多的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就业弹性大幅提高,每1个百分点GDP吸纳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由2005年的86万人, 增加至2010年的112万人,到2012年进一步增加至164万人。同时,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企业不会轻易主动裁员。前三季度,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6万人, 同比多增42万人,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加525万人,增长3.1%。

二、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及趋势展望

(一)国际经济环境总体稳定

1、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有望进一步好转。经过五年的调整,发达国家系统性金融风险明显降低,并率先启动了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除私人和公共部门经历持续“去杠杆化”外,欧美等国还提出了“再工业化”等结构性调整措施。从目前看,发达国家经济调整效果初显。美日私人消费重新启动, 房地产市场持续复苏,欧元区出口竞争力回升,工业产能利用率等指标较去年同期均有明显改善,制造业出现回流迹象。据IMF预计,2014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6%,比今年提高1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有望实现微弱增长。发达经济体经济好转总体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

2、部分新兴经济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新兴经济体增长动能疲弱、结构性矛盾突出,可能成为2014年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不稳定因素。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的影响难以避免,将引起国际金融产品的重新组合,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大宗商品市场波动,新兴经济体货币将承受较大的贬值压力。在增长放缓、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三者叠加下, 部分国家金融乃至实体经济可能出现危机。目前来看,三类国家面临的风险最大:一是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过高的国家;二是财政贸易“双赤字”国家; 三是资源型出口国家。

3、全球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一是美国高度依赖借新还旧维持其偿债能力的模式将不断增加联邦政府债务偿还能力的脆弱性,导致主权债务时刻处于危机边缘,这将不仅冲击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信心,而且进一步削弱未来美国经济复苏的动力。二是欧元区由于严苛的减支条款加剧了重债国执政当局与国内民众间的矛盾,2013年希腊、 葡萄牙、意大利等国都出现了政治动荡, 引发市场对欧债危机再度担忧,从而危及这些国家财政整顿和国际援助计划的顺利实行。三是中东地区动荡局势仍会持续。叙利亚内战、埃及政治动荡、伊朗在核问题上与美国的矛盾等,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和各方博弈将使该地区充满动荡,对国际能源价格和供给安全带来负面影响。

4、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由于我国低端制造业向外转移,发达国家需求回升对我国出口拉动有限,而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对我国出口将带来不利影响; 我国吸引外资难度将加大,外资流入将进一步放缓。但新兴经济体减速将推动国际市场大宗初级产品价格稳中趋降, 有助于降低我国进口成本,并减轻输入性通胀压力。

(二)当前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

我国经济从10% 左右的高速向目前8% 左右的中速转换后,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兴产业尚在培育中,货币政策扩张后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和其他虚拟部门,政府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使政府债务风险增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入减缓等。这些突出矛盾和风险与体制改革滞后有关,也是应对金融危机期间大规模扩张政策的代价。 这些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处理不好不仅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影响短期经济增长,也会降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 影响中长期经济发展。

1、产能过剩制约经济回升。我国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一方面,我国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 光伏、碳纤维等新兴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当中, 有的处于绝对过剩状态。另一方面,尽管产能呈现大面积过剩,但过剩行业的投资仍在增长,而且大部分为现有水平的重复投资,新的中低端产能继续积累, 必将导致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

2、财政金融风险增加调控难度。 目前,我国财政问题与金融问题不断交织,导致系统性风险加大,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稳定性。近年来,财政收支矛盾日渐显现,加上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根据IMF估计,我国广义政府债务已占GDP近50% 左右,这些负债的本息中很大一部分只能依靠出售土地收入偿还,或者举新债还旧债。为了规避信贷控制,继续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融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大规模扩张影子银行业务,随着国内企业效益下降破产增多, 部分理财产品信用违约风险提高,这些因素积累导致金融风险不断上升。

3、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系统性风险。一方面,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继续累积,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房价不断飙升,远远超出居民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由于土地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但产业升级步伐缓慢,难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房地产需求不足,出现了严重过剩局面,“鬼城”现象增加,部分城市房价出现连续下跌。一旦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普遍出现衰退,将可能引发房地产系统性风险,并引起融资平台偿还困难、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等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危机。

4、企业经营成本上升。首先,在产能过剩影响下,2013年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负增长,企业实际融资成本显著提高。新增资金主要流向大型企业、房地产和融资平台,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其次,2005-2012年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货币工资年均增 长14.4%,2010-2012年农民工 收入年均上涨17.4%,企业用工成本提高。再次,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地价攀高、水价上调等因素使企业面对的环境、土地等成本呈刚性上涨趋势。企业负担加重导致大部分企业在需求不足、 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微利经营,影响未来投资、技改等生产活动。

(三)我国仍具备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国内需求和供给潜力巨大,短期内企业库存回补仍将继续。

1、改革开放将继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新一届政府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在财政、金融、行政、 价格、城镇化等领域加快改革步伐,将极大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释放制度改革红利。

2、努力打造“经济升级版”,调整优化结构展现良好态势。区域方面, 东部地区不断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初步成效,经济增速率先企稳,并带动全国经济稳步运行。产业方面,第二产业比重回落,第三产业增长加速,新兴产业增势良好,新兴业态蓬勃兴起,经济增长潜力逐步累积。企业方面,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 在市场倒逼下,部分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升级,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水平有所提高。

3、我国国内市场空间广阔,扩大内需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储蓄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 在高铁、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 节能减排、棚户区改造以及保障房建设等领域仍有较大的投资需求空间。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收入水平都有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奠定了基础。我国不断突破户籍障碍,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为内需增长注入新动力。

4、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宏观政策仍具备运用空间。2013年以来, 我国在宏观调控上提出了“底线思维” 理念,确定了按“上下限”调控的合理区间,采取了“稳中有进、稳中有为” 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调控方向、力度和时机的把握上,在调控手段和工具的使用上,都增加更多的鲜活经验。总体上讲,当前我国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空间,国家总体资产负债安全,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均处于安全线内。银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有足够多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和工具。

三、2014年中国经济预测和目标建议

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如果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稳定,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一)我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态势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会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而释放改革红利、基础设施投资和库存回补因素将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国家信息中心开发的经济景气指数系统显示,至2013年8月我国综合先行指数已连续20个月稳中回升,表明我国经济2014年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预计我国GDP将增长7.5% 左右,工业增速稳中略降, 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9.3%,同比放缓0.3个百分点。

(二)投资增幅高位趋缓

基础设施建设是稳定投资的关键因素。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激励服务业投资,服务业投资将会加快。制造业产能过剩会降低企业投资意愿,制造业投资会稳中趋缓。受开工面积连续两年增速较慢和部分地区销量迟滞的影响,房地产投资将稳中略降。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19%, 较2013年放缓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增长15%,较2013年放缓3.5个百分点。

(三)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2013年我国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有所放缓,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但我国就业形势比较稳定,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财政支出不断向社保、公共卫生、教育、低保等民生领域倾斜,有助于推动消费稳定增长。信息消费、社区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进一步显示出较大潜力。严格公务消费对抑制餐饮等消费的滞后影响基本消失。消费需求基本稳定,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与2013年基本持平。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回暖,美国经济复苏势头增强,欧元区经济出现改善迹象,日本经济在强力政策刺激下步入复苏轨道,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压力减小,我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将有所好转。由于新兴经济体增速下滑,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出口难有大的改变。 国内需求减弱使进口增速难以加快。初步预计,2014年出口将增长9% 左右, 进口将增长7.5% 左右。进出口贸易增速与2013年基本持平,全年外贸顺差3000亿美元左右,国际收支保持小幅顺差。

(四)物价呈温和回升态势

从工业品价格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大。我国工业产能较大,供大于求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工业品价格会基本稳定。 从服务业看,人口结构变化带来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推动部分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价格上升。从食品看,2013年粮食再次增产,但夏季南方高温干旱以及北方主产区的涝灾将会对秋粮地域格局带来一定影响,有可能影响未来粮价的稳定。初步预计,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3.2% 左右,工业生产者价格将下降0.5%,房价同比小幅上涨。

(五)2014年的建议调控目标

考虑需要和可能,兼顾当前和长远,建议把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 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 以内;进出口增长目标确定为8%,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与经济增长率同步。这样的目标确定,一方面,能较好地协调经济增长、 就业、物价三者的关系,合理利用好现有的生产能力,使发展、改革与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留有一定的余地,可以引导政府和企业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度,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证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协调。

四、宏观调控政策建议

做好2014年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积极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此,在宏观调控中要把握好四项原则:一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按照改革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力求取得突破, 从制度建设层面防范和化解各种潜在风险,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二是坚持有扶有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市场调节为主,综合运用财税、金融、 产业、技术、区域等政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是稳定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和节奏,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和就业不滑出下限,价格总水平不超出上限。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发展。 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同时又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职能确定民生投入。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一是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建议2014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安排9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中央代地方发行5000亿元地方债, 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全国财政赤字规模增加到14000亿元,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与上年基本持平,保持在2% 左右。二是加快地方主体税建设, 除共享税外,地方政府逐步形成以消费税、房产税为主的稳定收入来源。三是加快深化政府预算体制改革,以法治为导向,建立“科学规范、完整透明”的预算管理体制。四是逐步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研究建立一个以市政债市场为基础的、由中央确定总盘子的市场调控性地方债制度。

(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是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并坚持中性操作,为“调结构”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为“稳增长”提供稳定的货币条件。M2增长13% 左右,“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规模在18万亿元左右,其中人民币信贷增长规模在9万亿元左右。二是继续以数量型工具为主, 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增强价格型工具的有效性。三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与窗口指导引导货币信贷资金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引导商业银行降低信贷资金成本。四是通过窗口指导在保证信贷资金总量合理、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强信贷资金结构调整,“盘活存量”, “用好增量”。

(三)切实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夯实消费增长基础

一是努力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尽量减少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对居民部门的挤压,同时缩小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 提高居民实际收入,为扩大消费打下坚实基础。二是不断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关注农民工、小型经济组织成员、社会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情况;重视结构性失业问题,鼓励技术教育培训,同时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研究考虑将国有企业上缴的部分红利投入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领域,实现国有资本收益全民共享。三是积极培育扶植养老、 医疗、保健等行业。尽快促使财政、税收、金融等配套措施积极跟进,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境外资本,打造多元化投资体系,建设多层次养老、健康消费市场体系。四是结合 “宽带中国”战略、 “信息惠民”工程等,促进信息消费发展,打造消费增长新引擎。

(四)大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增强投资增长动力

一是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切实保障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二是推进融资渠道市场化,为企业投资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通过发展非银行金融和直接融资来实现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市场化,提高全社会融资效率,切实有效地支持企业投资活动。三是提高政府投资效率, 发挥政府投资对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通过政府投资的宏观导向作用,促进社会对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资,促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增加对欠发达地区、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环境治理等公共投资支出。四是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新非公36条”,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促进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增强投资稳定增长的内生动力。

(五)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推动进出口稳定增长

一是全面推进上海自贸区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天津、深圳等地不同规模自贸区试点,不断探索改革新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服务全国发展。二是密切跟踪国际服务贸易协定及重大区域自贸区谈判进程,逐步完善金融、证券、保险、物流等服务业的制度建设,主动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积极参与制定新标准和新规则。三是加大对国际大通道内外互联互通建设的协调力度,积极推进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加快落实泛亚铁路大通道建设进程,努力开拓国际经贸合作新领域。四是充分发挥走出去对出口的带动作用,拓展企业出口途径,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五是抓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的时机,扩大战略性资源进口。提高原油、贵金属等初级产品进口,健全能源、资源储备体系; 增加农产品、粮食等商品进口,开展大宗商品直接贸易,提高相关产品国际定价能力。

(六)加快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当前,完善房地产政策的关键是增加住房持有成本,降低交易环节税费, 推动住房回归“居住”的本质属性。一是尽快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按照人均居住面积征收累进房产税,挤出投机投资房源,增加市场供应量;二是加快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联网,为征收房产税提供依据;三是增加中小户型商品房供应,加大保障房供给,满足普通居民刚性需求;四是降低交易环节税费,切实减轻普通百姓购房成本。尽快研究制定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七)下决心从体制上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快改革解决导致产能过剩的体制性根源。 一是改革财税体制,特别是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政绩考核体制,消除地方政府干预企业投资的强烈动机。二是推动金融体制改革, 硬化银行预算约束,理顺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关系。三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要坚决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 确保公平市场竞争,对国有企业采取必要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减少通过转嫁资源成本获益的项目上马。五是改革现有的环境保护体制,防止地方政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吸引外资, 鼓励社会公众广泛监督。

(八)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一是尽快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合理举债,短期内加大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的力度。二是加大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和规范力度。制定统一标准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严格限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将融资平台的资金、负债以及项目效益等公之于众。三是建立有效的偿债机制,地方政府应通过出售、转让或证券化国有资产偿还债务。四是研究中央政府救助地方政府的条件和惩罚措施,包括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约束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

我国财政问题与金融问题不断交织, 导致系统性风险加大, 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稳定性

篇4: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

从2005年起,将按照“解放思想,公平待遇,优化环境,改进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加强引导,提高素质”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

(一)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精神,切实做好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出台后的落实工作。各级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切实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要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研究制定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推动实施创业、融资担保和培训工程,深化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信息咨询等服务。

相关部门要加快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按照公平待遇原则,推动非公有资本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以及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的市场准入。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办法,使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要加紧完善保护私有财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援助体系,建立和健全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机制。同时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实现公平竞争,促进共同发展。

(二)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动态的监测和分析,切实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和各级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时向非公有制企业传递、公布国家有关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信息。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合力。

(三)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

目前,面向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坚持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原则,整合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完善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对外合作等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网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少、直接融资渠道窄、自有资金缺乏的突出困难,有关部门应积极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通过增加信贷支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开展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四)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篇5: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本讲提到,“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哪项发展理念()。

A.创新 B.共享 C.绿色 D.协调

2.“三去一降一补”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它放在工作首位,即“()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A.用创新的思维 B.用发展的眼光 C.用改革的办法 D.用实干的精神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本讲提到,关于“稳中求进”以下表述正确的包括()。

A.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B.稳中求进是开展经济工作的方法论 C.“稳”是“进”的前提和基础

D.经济发展要“稳”字当头,突出保底线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了九项重点任务。

正确 错误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五大发展理念贯穿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篇6: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课程的考试

一、单选(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中国经济走势可能从()一竖过渡到一横。

A.T型 B.L型 C.E型 D.H型

2.2016年,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全年降低企业税负(),所有行业实现税负只减不增。

A.5100多亿元 B.4700多亿元 C.5500多亿元 D.5700多亿元

3.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财政政策要更加(),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A.积极适用 B.适用有效 C.积极有效 D.符合实际

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2016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

A.1.5万户 B.2.5万户 C.1.0万户 D.2.0万户

二、多选(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1.下列属于2016年我国主要做的工作的是:()。

A.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结构有所改善 B.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C.强化创新引领,新动能快速成长

D.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2.2016年,我国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推动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A.开创性 B.引领性 C.机制性 D.独特性

三、判断(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1.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

正确 错误

2.2016年,我国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

正确 错误

3.中国正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

正确)错误

4.2016年,我国就业增长超出预期。

篇7: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热点解读

2014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两会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房市”信号

2014年,纷纷扰扰的“房市”中,每个人的“安居梦”如何圆?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调控思路:“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5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中,也强调“落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推动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这一系列措施将力促房地产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政府的调控思路非常清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院副院长窦晓玉指出,从民生属性来看,房地产是必需品,从市场属性来看,房地产是投资品。从保障人民“安居梦”来看,在房价居高不下的今天,必须首要保障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完善住房保障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告诉记者,不同历史阶段要进行不同的房地产调控。目前,除了抑制投资性需求外,还要增加供给。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及做好房地产税的立法相关工作。“推进房产税改革,就必须立法先行。”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

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开征房产税必须要先建立全国不动产信息联网体系,这些举措都将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深远。

“总体来看,政府是要构建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指出,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政府将更多依靠市场手段,同时加大保障房供应,加快解决中低收入群众基本住房问题。

针对保障房的分配和资金问题,政府工作报告还指出,“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每个人、每个群体的‘安居梦’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窦晓玉说。

“房地产仍然面临严重的区域不平衡和社会分化等问题。”蔡继明指出,政府要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让城乡居民都能圆“安居”梦。

改革主基调贯穿始终 报告中共77次提到“改革”,把改革作为当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改革作为报告的主基调贯穿始终,第一次把改革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2013年,我国经济在“困难比预料的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取得比预想好的成绩?汪同三分析说,去年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上半年中央财政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我们既没有增加财政赤字,也没有增发货币,而是抓住改革这条主线,最终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打破了“中国经济硬着陆”论断。“改革是重要原因,同样也是我们夺取2014年更大成绩的动力。”

改革,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词汇,共出现了77次。汪同三表示,报告把改革放在了最突出的统领地位,在讲到2014年各项工作的重要原则时,第一条明确提出“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在讲到今年的10项重要工作时,无一处不言改革。

敢于啃“硬骨头” 措施给力,正在往深处改

改革千头万绪,下一步从何处着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这是报告中字里行间彰显出的决心。”汪同三表示。

打开报告,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每一项都是重要领域的重点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改革的首要一条就是从政府自身做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汪同三说,全面深化改革,关键问题就是政府要放权、限权。“截至去年,国务院已经取消、下放400多项审批权限,报告提出今年还将再取消200多项,还有对于‘三公’消费的严格约束,都让我们看到行政体制改革确实在往深处改。”

“财税改革部分的亮点不少,可以说直面热点难点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报告提到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财政制度,不仅强调“三公”经费都要公开,而且强调群众看明白、能监督。“从企业层面来看,结构性减税关注度也很高,报告明确今年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还对消费税、资源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进行了布置。”

民生亮点暖人心 施政所向,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浓浓的民生情怀。“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报告始终强调把改善民生当做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再到扶贫开发、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每一项都是百姓的殷殷牵挂。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红利。报告提出了很多具体目标,更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如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保障性安居工程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贾康表示,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可以说是构建了一个民生的“铁三角”,构成民生保障与改善的重要支撑。

文风朴实看作风

语言生动有力,彰显改革信心和决心

从文风看作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文风朴实,语言生动有力,谈成绩简明扼要,重点着墨在今后的改革方向上,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这样贴近生活、特色鲜明的语句在报告中比比皆是。

专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平和朴实,娓娓道来,一些关键问题的表述简洁有力,彰显了本届政府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可以说是心中有底气,思路很清晰,决策有定力。

贾康表示,报告要求各级政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强调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都体现了本届政府求真务实、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的气魄。(解读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汪同三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 康 采访人:本报记者 冯 华 王 珂)

直接向部门利益开刀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不断推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显示出本届政府下定决心“自我革命”。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高培勇认为,减少专项转移支付这项改革直接向部门利益开刀,体现了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体现了改革发展取向,符合时代要求。

“‘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基层政府无法统筹使用,不能把钱用在‘刀刃上’办大事,影响了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高培勇认为,专项转移支付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专项转移在转移支付总量中的比重过大,违背了政策的初衷。

高培勇认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1/3,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是一个很好的改革目标,但要防止在执行中出现走样,就是表面上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了,但实际上是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得以减少的,用表面的变化掩盖了实质的固化。“比如某部门管着五项专项转移支付,现在要减少,他们合并一下,就把原来的都保留下来了。因此,减项目和减规模一定要齐抓共管。”

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经部研究员张小济: 以开放倒逼深层次改革 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张小济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目前已形成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负面清单管理方式,至于哪些行业列在负面清单中,可以后续逐步减少。

从上海自贸试验区本身来讲,全国人大授权地方突破现有法律法规,试行市场准入开放,对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意义重大。但现在来看,市场准入开放又遭遇“边境后壁垒”,涉及更多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扩大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法律法规授权,提出市场准入障碍所涉及法律法规条款清单,由相关部门及时加以修订。

“中国已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张小济说,发展服务贸易业,引进更多优势服务资源,可以促进国内服务业的竞争和整合,带动国内产业向微笑曲线两头延伸。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虽然不少属于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但相对传统货物贸易,环境压力小很多,也应鼓励发展。

张小济表示,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非常必要。原来,一般性境外投资项目要核准,说白了也是审批。企业对外投资先要做可行性研究。其实,可行不可行,企业自己非常清楚,再审批会浪费效率。实行备案制度后,企业“走出去”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更高。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 增强内需的主引擎作用

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稳定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拉动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将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4576亿元,并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有利于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改善投资结构,补齐基本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

与此同时,报告提出促进信息消费。赵弘认为,这体现了我国经济政策的与时俱进。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达到2.2万亿元,同比增长28%。信息消费不仅成为拉动内需的新热点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也将改变传统生产模式,成为调结构的新亮点。

“信息消费将对居民工作、生活产生变革式影响。”赵弘说,目前个人信息消费领域,信息消费的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快速发展。

赵弘指出,个人信息安全、金融支付安全、网络诈骗等信息违法犯罪现象也不断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建立信息消费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市场环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和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汉文: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 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2013年我国减贫1650万人,今年减贫目标定为1000万人以上,是否有点保守?“这个目标符合扶贫开发工作规律。” 陆汉文指出,扶贫有个规律:扶贫标准确定之后,每年减贫规模会递减。2011年中央将扶贫标准从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上调到2300元,当年减贫规模高达4329万人,但2012年递减到2339万人,2013年降到1650万人。

“新目标既考虑到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目标任务的需要,也考虑到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等问题。”陆汉文认为,新目标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一方面,扶贫开发将进一步加力;同时,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宏观层面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微观层面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将强力推动减贫工作更高效率地深入推进。”

报告明确,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播的重要方式。”陆汉文认为,下一步还要花更大的力气转移培训劳动力等,增强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加快增收脱贫。

“三个1亿人”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人的城镇化”最关键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三个1亿人”的目标: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李铁认为,这一提法突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即人的城镇化,找准了未来工作的着力点,有助于提升城镇化质量。

李铁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到53.7%,但跨越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短板”。比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部分城市存在棚户区、城中村等问题,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人口大跨度流动,加剧了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等。

“这些问题不解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一句空话。”李铁认为,让进城农民早日共享城镇化发展成果,当务之急是尽快将“三个1亿人”的目标细化,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和综合承载力,合理设定任务指标,以早日形成“硬约束”。同时,还需做好配套政策,既要从财税、社保等方面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的分担机制,增强流入城市吸引人口定居的动力,也要从产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手,给中西部地区、中小城镇更多支持,让更多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

淘汰钢铁产能2700万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 落后产能必须强制刹车 真正做到压下来,决不再反弹

陈剑认为,报告关于节能减排的表述,有两点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淘汰的落后产能量大,规定的指标任务高于以往。以钢铁为例,2012年全年淘汰钢铁为2015万吨,2013年只有1044万吨,而这次达到2700万吨。二是措施给力。包括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清理各种优惠政策,严控新上增量等等。

“淘汰落后产能之所以困难重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淘汰落后产能的能力较弱。淘汰落后产能必须理顺资源、环境、土地等要素的价格,使环境、资源等外部性成本能够进入企业的成本函数,使落后产能无利可图。”陈剑认为,之前相关政策在一些地方未见成效,一是市场有需求,在利益驱动下,顶风继续生产在所难免,二是相关部门整顿乏力,措施不够坚决。

“不能上面年年出禁令,下面年年能开工。”陈剑认为,淘汰落后产能,一是需要重新进行产业布局。通过重组提升企业的装备、工艺、技术和管理水平,实现区域的布局调整和升级改造。二是进行节能减排专项治理。督促每个企业环境治理设施一定要上到位,实现在线监控。同时也应当对各级地方政府实行问责制,对执行不力者严厉问责。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扩大到1000个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 社会建设要举措更给力

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报告进一步提升政府对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参保(合)人员补助标准,由2008年的人均80元,升至今年320元,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曾益新指出,深化医改以来,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合)人数在2011年底已经超过13亿,覆盖率几年来保持在95%以上。

曾益新认为,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上升至1000个,将全国半数以上县市纳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农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决心。

“报告关于人口计生政策,首先强调‘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曾益新认为,当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不会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改变,决定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对于报告提出的落实单独两孩政策,曾益新认为,稳妥有序实施该政策,应注意五方面事项。一是遵循基本程序,科学制定方案,依法启动实施。二是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做好再生育服务工作,简化审批程序。四是控制政策外生育特别是多孩生育。五是做好各地出生人口的动态监测和预警,确保生育水平不出现大的波动。

今年新开工保障房700万套以上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理事长孟晓苏: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保证公平分配,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在政府加强对低收入甚至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的支持力度同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淡化以行政手段为主、一刀切式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思路也逐渐清晰。”孟晓苏认为,可以预见,今后楼市政策将会更加突出长效、稳定、注重实效的特点。

“我们曾忽视保障房建设,造成低收入者也只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房,他们不买房就得‘蜗居’,买房则变成‘房奴’。”孟晓苏说,在本届政府上任以来,特别是在去年10月政治局第十次学习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在过去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强调保障房开工、竣工数字的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创新投融资机制和供给,提供长期稳定、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等,每一条都针对当前保障房建设管理遇到的核心问题,即资金来源、入住率和后续管理等。

孟晓苏认为,在我国,城市住房的30%左右作为保障房比较适宜。根据规划,我国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一个适宜的目标。

能源消耗强度降低3.9%以上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 用硬措施夺回绿水蓝天

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齐建国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生#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转载请保留此链接!。”齐建国认为,在向污染宣战方面,目前的制度和机制创新,做到了长短结合、主次分明。

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中国将遏制房地产投机。提出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业内解读: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这一措辞如今继续重申,表明官方的态度是,即便要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暂时仍不会放开对于投机投资性需求的调控,也就是说,限购限贷至少今年不会全面退出。

共有产权房供应方面较有新意,意味着将上海经验向全国推广。实质仍是经适房,只不过产权清晰后,在退出时可避免许多纠缠。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继续抑制房地产投资,表明楼市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调控存在继续加码的可能性,但“一刀切”的政策不会再出现。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分类调控,告别一刀切。针对不同城市分类调控,也即房价涨幅大的一线和少数二线城市,调控仍从紧。对于供大于求、房价涨幅小三四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维持现状。对于严重供大于求,房价止涨或下跌的,可以适度放松政策。

城镇化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未来的最大动力所在,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的工作之一。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着重解决“三个1亿人”的问题,指引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发展之路。{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提三个一亿人 以城镇化拉动内需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十八大以后,从中央对城镇化的思考和布局中可以看出,城镇化战略是未来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动力。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除了提打造经济升级版、释放改革活力,第三个就是强调城镇化。

汪玉凯认为,改造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城中村将改善城镇化以后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镇化的生活质量。提出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则是鼓励流动人口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和生活。他认为,“三个1亿人”是站在统筹城镇化的高度上提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首先将是民生的重大改善,同时也包含着拉动内需的巨大潜力。

张立群表示,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和1亿人的就近城镇化,会在消费市场增长方面提供巨大潜力。1亿人棚户区的改造则是在房地产投资和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些对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将形成可持续的支撑作用。

{要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要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制度。} 推动户籍改革 城市间差别化落户

过去持续多年的户籍制度,为农民形成了身份障碍,妨碍了城镇化的发展。中房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这恰是数据统计的我国城镇化率是52.5%和实际户籍人口仅是35%中间差别的17.5%的内涵所在。让已进城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让他们在城市中工作生活,不仅可以有效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而且可以有效提高这批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促进消费。

汪玉凯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居住证制度,从长远发展来讲,有可能使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向构建一个统一制度的方向发展。“我认为,这个进程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差异的,特大城市北京、上海是属于严格控制户籍的,这些地方可能通过其它政策举措来适度地控制。要通过建立一些产业门坎,来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所以我认可户籍制度的改革会加快步伐,但是不同规模的城市的政策是有差异性的,这个政策和对户籍的整体调控政策是一致的。”汪玉凯说。

报告

{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要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更加充满活力。} 中西部城镇化 各城镇要宜居宜业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对于加大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支持,可以结合这次提出的“三个1亿人”中的第三条“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一起来看。

汪玉凯认为,提出加强中西部新型城镇建设,是把中西部小城镇就地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让这些地区的农民就近就地城市化,避免扎堆儿到东部北部的一些大城市。加强这种新型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也是提高这些地区的吸引力,把农业转移人口向这些小城镇纾解。

此外,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各具特色、宜居宜业的小城镇,汪玉凯认为,不是说农业转移人口到城市居住了就是城镇化,还要发展相关配套的设施和就业机会,这部分人口只有在小城镇完成了就业,才能在这里居住生活,因此,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城镇是纾解农业转移人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会场传真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步长制药总裁赵超 政府应办培训促农民工创业

赵超建议,要健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建设,制定相关用工标准,逐步以有序、规范的用工形式,取代依靠传统的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等形式建立起来的用工形式。同时,应完善农民工信息档案管理机制,以农民工信息档案为基础,健全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缴纳体制机制建设。赵超还认为,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具有创业愿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积极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通过他们带动、促进农民工自主创业新机制。同时,还要维护好农民工相关权益,增强他们的城市归属感。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丰城市蕉坑乡驻台州流动党支部书记、办事处主任卢金生 留守儿童进城需要社会关怀

卢金生一直关注农民工子女进城接受异地教育的问题。他说,近年来,很多外来农民工的基本权益逐渐得到保障。但当前农民工的结构发生变化,第一批农村留守儿童开始进入城市。在城市中,他们感觉到心理落差。希望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在社会地位、政治地位方面给予更多关心关怀。

他认为,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流动性大、面临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农民工还是宁愿选择在自己家乡的小城市完成城镇化。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三大海洋看点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大力建设海洋强国。”这短短的57个字,为我国今后海洋事业的发展定下了调子、指明了路子。其中,有三大看点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全民树立海洋蓝色国土意识

目前,相较各主要海洋国家,我国民众的海洋意识十分淡薄,没有跟上时代的要求。多年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周边邻国在海洋意识宣传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海民”、“海洋日”、“蓝海节”等一系列新概念被相继提出。而在一次针对我国某沿海大城市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版图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对于我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全然不知。长此以往,将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创新困难、缺乏后劲的情况。因此,通过多种渠道树立全民的海洋蓝色国土意识势在必行。

二、首提“全面实施海洋战略”

海洋战略是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保障国家海洋利益安全的总体方略,是国家战略在海洋事务中的具体运用和根本体现。环顾全球,世界上各主要海洋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海洋战略来服务于本国的发展。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大国,中国决不能在海边徘徊,更不能望洋兴叹。中国必须积极制定并全面实施符合本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海洋战略,大力建设海洋强国,以此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助力。

三、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维权紧密结合起来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战略优势的制高点。发展海洋经济是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综合管理、海洋危机管控以及海洋国防现代化的物质保证;海洋环境的总体质量是海洋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一国海洋环保能力的大小同时也代表着该国海洋实际控制力的强弱;面对中国海疆波澜不靖的整体局势,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政治权益、经济权益、交通权益、安全权益以及科研权益成为了发展海洋事业的重中之重。总之,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与海洋维权三者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针对周边海洋争端持续频发的现象,共同开发等经济手段将成为化解纠纷、维护海权的重要选项;针对个别争端国在我管辖海域内毒鱼炸鱼、盗采珊瑚及海洋溢油等侵权行为,保护海洋环境也就成为了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

2014政府工作报告改革热词

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一线的企业经营者,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政府以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不断激发民间活力的新变化。好的发展环境才能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应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对企业来说,不仅将极大地增强发展信心,更是巨大的发展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爱莲 混合所有制经济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的活力。通过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激发企业的活力。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增强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解决民营企业产权保护等问题,都有很大好处。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国企先动,民企才能放心。——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学家 厉以宁 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近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改革之一,当前关键的一步是推出存款保险制度,这能够在改革过程中为存款人的利益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同时,利率市场化在推进中也要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有科学和市场化的监管体系,对市场主体来说,还需要市场化的企业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使银行和企业更有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 闫冰竹 阳光财政

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预算法正在修订过程中,修法理念就包括在原来只有公共预算的基础上,将更多的项目纳入预算,提高了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预算透明、阳光财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编制完成后应及时公开;改变预算粗线条审批;预算编制细化到项,让百姓看得明白、能够监督;行政部门预算调整权不应过大。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蒋 洪 收入分配

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要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既要靠做大总量盘子,也要靠构建规范的收入分配秩序。一方面,需要激发市场活力,做大GDP“蛋糕”;另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特别是缩小一次分配差距。当然,也要积极推进社会福利制度的配套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要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勤劳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仕民 投资带动

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经济发展中消费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也要看到,今后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依然很关键。与以往相比,不仅要保持投资力度,更要重视投资结构调整和投资方式转变。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国有资本投资的领域和方向,更好地发挥其投资引导和带动作用;有序推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等领域向民间投资开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周春艳 培育消费热点

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从市场需求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但现在重要的是供给端。我非常赞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要从供给方面发力。对于像TCL这样的制造企业来说,关键就是要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这其中最具有驱动力的是企业的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 李东生 农民财产权利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首先是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个前提,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不变,农村建设用地和生产用地的用途不变。在此基础上,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给农民充分的发展空间。比如,农地上的一切附着物都可以用来做质押,有了质押权,就会延伸出更多的财产权利。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张掖市委书记 陈克恭 社会救助

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们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针对的群体,是那些最困难也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应该考虑到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尽可能帮助他们,让弱势群体实现个体和家庭的自立。这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社会救助制度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 何水法 住房保障

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一个主要目的是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并将社会投资引向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建设,逐步创新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这是我们调控手段的创新和调控艺术的升级。与去年相比,住建部在今年的总体规划中增强了房地产调控针对性。在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城市,还要保持限购政策和差别化信贷政策。而对于房价有下跌趋势的城市,将重视其消化存量的进展,控制新开发规模。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 齐 骥 向污染宣战

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是燃煤和燃油,燃煤方面,提高煤炭高效利用率、通过输送清洁能源来满足一定的经济社会用电需求等,能减少大气污染;燃油方面,交通用油消耗很大,可以电代油。此外,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管制。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 张 宁 舌尖上的安全

建立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机制、社会共治制度和可追溯体系,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体现了政府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专项整治的决心和态度。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说明现阶段对违法行为打击的力度还不够,要真正保障人民“舌尖上的安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才能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篇8:宏观经济展望和政策取向——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深化改革

进一步简政放权, 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 取消或简化前置性审批, 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 推进投资创业便利化。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 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 一律向社会公开。清单之外的, 一律不得实施审批。全面清理非行政审批事项。

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 落实认缴登记制, 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 由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 让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的活力。

抓好财税体制改革这个重头戏。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着力把所有政府性收入纳入预算, 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 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 打造阳光财政, 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

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 清费立税, 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 做好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展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 减轻企业负担。

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 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 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 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稳步推进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引导民间资本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及融资中介服务机构。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实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规范发展债券市场。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探索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 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

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 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 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 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 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 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解读】简政放权;阳光财政;工商登记先照后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 减轻企业负担;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 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等经济实体;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等措施, 政府着力为企业营造更好的经营发展环境, 对于以民营经济、中小型企业为主的皮革行业企业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让我们看到了阳光、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扩大开放

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 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使中国继续成为外商投资首选地。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 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扩展内陆沿边开放, 让广袤大地成为对外开放的热土。

从战略高度推动出口升级和贸易平衡发展。今年进出口总额预期增长7.5%左右。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 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 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实施鼓励进口政策, 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 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 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 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

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推进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改革, 实行以备案制为主, 大幅下放审批权限。健全金融、法律、领事等服务保障, 规范走出去秩序, 促进产品出口、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推进孟中印缅、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推出一批重大支撑项目,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

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推动服务贸易协定、政府采购协定、信息技术协定等谈判, 加快环保、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积极参与高标准自贸区建设, 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加快与韩国、澳大利亚、海湾合作委员会等自贸区谈判进程。坚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实现与各国互利共赢, 形成对外开放与改革发展良性互动新格局。

【解读】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要稳定和完善出口政策, 加快通关便利化改革, 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在“走出去”中提升市场竞争力。皮革进出口企业也将在这一系列开放政策中得到实惠。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 是我们行业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增强内需

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完善消费政策, 培育消费热点。要扩大服务消费,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 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要促进信息消费, 实施“宽带中国”战略, 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 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 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 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 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清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 降低流通成本, 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充分释放十几亿人口蕴藏的巨大消费潜力。

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 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再推出一批民间投资示范项目, 优化投资结构, 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增加到4576亿元, 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重大水利、中西部铁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 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 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 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 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 建设长江经济带。以海陆重点口岸为支点, 形成与沿海连接的西南中南、东北、西北等经济支撑带。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 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 推动产业转移, 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 形成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海洋是我们宝贵的蓝色国土。要坚持陆海统筹, 全面实施海洋战略, 发展海洋经济, 保护海洋环境, 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大力建设海洋强国。

【解读】政府着力完善各种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推行“三网融合”, 降低流通成本, 这些措施也将有利于皮革制品的流通和消费;皮革行业可以在国家谋划区域发展新布局, 推动产业转移的大格局中顺势而为, 做好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文章。

■推进城镇化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遵循发展规律, 积极稳妥推进, 着力提升质量。今后一个时期, 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 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 建立居住证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 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提高产业发展和集聚人口能力,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从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和城镇发展后劲。优化东部地区城镇结构, 进一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 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 一边棚户连片。

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为指导, 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避免千城一面。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通过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 让我们的城镇各具特色、宜业宜居, 更加充满活力。

【解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破除二元城乡结构, 城镇化和工业化互动为皮革行业带来新一轮皮革加工业的发展, 人们购买力提高, 但也要预防由此带来的低端劳动力缺失问题, 及早升级产品技术水平, 用现代技术替代更多的人工操作。

■创新升级

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原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 牵头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措施。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 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

产业结构调整要依靠改革, 进退并举。进, 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 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 完善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 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 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 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退, 要更加主动有序。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 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 清理各种优惠政策, 消化一批存量, 严控新上增量。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 确保“十二五”淘汰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真正做到压下来, 决不再反弹。

【解读】国家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以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皮革行业也不列外, 我们不能总是只赚取廉价的加工费, 我们要发展品牌战略, 利用新技术改造我们的传统行业, 通过优胜劣汰, 兼并重组强筋壮骨, 找准我们在全球皮革产业链中的市场定位。

■保护环境

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 以细颗粒物 (PM2.5) 和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治理为突破口, 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 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 实行区域联防联控,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今年要淘汰燃煤小锅炉5万台, 推进燃煤电厂脱硫改造1500万千瓦、脱硝改造1.3亿千瓦、除尘改造1.8亿千瓦, 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 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 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实施土壤修复工程。整治农业面源污染, 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 坚决向污染宣战。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今年能源消耗强度要降低3.9%以上, 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都要减少2%。要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比重, 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 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 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采与应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建立健全居民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 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今年拟安排500万亩。实施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 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环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 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上一篇:2022年国考必备热点下一篇:李辛--《数字故事》教学设计 交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