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安全行车防范要点

2024-05-08

春季安全行车防范要点(共9篇)

篇1:春季安全行车防范要点

春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季万物复苏、气候宜人,是客运行业的旺季,为保证春季行车安全,排除季节性的事故隐患,注意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

一、“四防”

1、防春困:春季气温回升,人的皮肤毛孔舒展,血液流量增大,这样供应大脑的血液就减少了,同时,天气转暖也使大脑皮层刺激与兴奋大为下降,大脑会处于一种昏昏欲睡的状态。而这种现象发生在驾驶员身上,就会影响行车安全。因此,驾驶员要加强活动和锻炼,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咖啡因和碱性的食物,行车时嚼口香糖或使用提神剂,以助克服春因。

2、防春雨:春季时晴时雨,天气多变。雨后路面的尘土与水混合在一起,使车辆轮胎附着系数降低,制动距离延长,紧急制动后会发生方向失控、侧翻等意外。雨后的沙土路坑坑洼洼,公路边泥土松软,行车险情多。这时,驾驶员务必不要开“英雄车”,应主动避让其他车辆。另外,雨中行人手撑雨伞,骑车人头戴雨帽,使他们的视线、听觉都受到限制,往往在车辆临近时突然转向或惊慌失措自行滑倒,使司机措手不及。因此,司机在雨中行车时应减速行驶多鸣笛,耐心避让莫急躁。

3、防行人:春季景色宜人,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道路上的行人、车辆剧增,车安全增加了难度。这时,驾驶员应时刻保持警惕性,以防发生交通事故。

4、防春寒:春季有时也可能出现寒冷天气,俗称“倒春寒”。驾驶员出车时,要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寒准备。

二、“三注意”

1、注意饮食卫生:驾驶工作流动性大,需要就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清洁卫生的餐饮店就餐,防止传染疾病。

2、注意休息:要保持充足睡眠,才能精力充沛、才能集中思想,开好安全车。

3、注意保持安全车距:行驶中,要保持足够的纵、横向安全间隔距离,时刻注意车辆、行人动态,切不可跟随前车太近或并排行驶,防止追尾和碰擦事故的发生。

三、“三不准”

1、不准违章超车:超车时,待前车让车后,对面无来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超越。发现对面来车,切不可产生冒险侥幸心理,凭自己的高速“插空”,低估对方及被超车车速,造成无路可走,引发事故。

2、不准超速行驶:超速行驶会大大延长车辆的停车距离,影响车辆的稳定性,使制动非安全期延长,并且超速驾驶影响驾驶员的视觉,对前方突然出现的险情不能作出准确判断,以致难以及时、准确、妥善地进行处置。从而造成事故。

3、不准在饥饿状态下驾车:在饥饿状态下人体内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头晕眼花,疲劳乏力,注意不集中,直接影响到驾驶者的反应能力,成为交通安全的隐性事故隐患。

安全行车常识

春季来临,天气渐渐变暖,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导致很多司机开车时精神不集中,甚至打瞌睡。同时,初春高低气压活动频繁,气温变化无常,各种细菌、病毒都大量繁殖活跃,稍不注意就会受到感冒和流感病毒的侵袭,给安全行车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因此春季驾驶员安全行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怎样预防“春困”

进入春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皮肤毛孔舒展、血液供应增多,而供应大脑的氧气相应减少,于是出现了懒洋洋、昏昏欲睡等现象,也就是春困,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现象。如何预防“春困”和春季疾病的发生呢?

首先,保证充足睡眠和体力。睡眠不足是造成疲劳的主要因素。据统计,因疲劳造成的事故60%是睡眠不足3.5小时引起的。睡眠不足导致驾驶过程中叹气、打哈欠。特别是长途行车,连续驾车时间不宜过长,如果在驾车途中感到倦意时,可以嚼嚼口香糖、打开窗户通通风透透气或者有意识地变换车速,改变行车节奏。如果还不能赶走倦意,就一定要停车休息一会,下车洗洗脸,活动活动。

其次,保持良好的车内环境。经常对一些卫生死角做好清扫工作,防止滋生各种病菌。保持车内环境的干爽整洁,也是保护好我们的身体。车干净了心情才会好,才能保证安全行车。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饮食方面进行调理。驾车人多吃些防止疲倦的食品也是防止春困的有效方法。如胡萝卜、白菜、柑桔等食品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是很好的清醒剂,它能将人体疲劳时所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另外,行车中需要就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清洁卫生的餐饮店就餐,防止传染疾病。

二、春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1、春季由于季节的变化和人体生理的反应,驾驶员在行车中很容易导致疲劳。因此,驾驶

员平时要正确处理生活事务,工作不要过分劳累,娱乐要适可而止,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以保证充足的驾驶精力。

2、天气暖和了,晨练者增多,早晨要注意在马路上跑步锻炼的人;晚上酒后驾车和“速成班”驾驶员较多,在市区驾驶一定要注意避让私家车。

3、春暖花开,是旅游包车的黄金季节。在旅游包车前,车辆单位要认真检查车辆技术状况,向驾驶员做好安全交待,教育驾驶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险路、人车罕至路段不得行驶。

4、春季雨天增多,车辆行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防视线不清。雨中行车,司机视线受阻,行车中应降低车速,多鸣笛,必要时打开防雾灯;刮雨器失效时应及时修复。夜间下雨时,为防止打开前大灯而形成炫目的光幕,应关闭前大灯使用防雾灯,同时降低车速;二防行车撞人。雨中行人手撑雨伞,骑车人头戴雨帽,使他们的视线、听觉都受到限制,往往在车辆临近时会突然转向或惊慌失措,使司机措手不及。因此,司机在雨中行车时应:减速行驶多鸣笛,耐心避让莫急躁;三防车辆侧滑。下雨时,路面上的雨水在车轮与路面之间形成“润滑剂”,使机车的制动性能变差,容易产生侧滑。为防侧滑,必须严格控制车速,严禁高速行驶,避免急转弯或急刹车,会车时应加大横向距离。当前轮侧滑时,可将方向朝产生侧滑的相反侧纠正;当后轮侧滑时,则应将方向朝产生侧滑的同侧转动,切不可打反。

5、春天也是多雾季节,雾天安全驾驶注意事项见《冬季安全行车常识》。

三、春季车辆保养注意事项

1、随着天气渐暖气温增高,要全面检查一下轮胎的气压;

2、春季要做好空滤的保养工作,要保持空滤的完好和清洁,必要时更换;

3、春季干燥、风沙大,空气中的杂质很多,如柳絮、沙粒等,要及时清洗空调冷凝器散热器、冷却水散热器;

4、如果水箱里的冷却液不足,须及时添加或更换;

5、仔细检查各部位胶管有无损伤或老化,以防爆漏造成严重后果;

6、检查制动液,必要时添加或更换,以保证行车安全。

篇2:春季安全行车防范要点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季万物复苏、气候宜人,是运输行业的旺季,为保证春季行车安全,排除季节性的事故隐患,注意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

一、注意饮食卫生。驾驶工作流动性大,需要就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清洁卫生的餐饮店就餐,防止传染疾病。

二、注意休息。要保持充足睡眠,才能精力充沛、才能集中思想,开好安全车。

三、春季气候宜人。长时间坐在驾驶室内易产生疲劳和睡意,思维紊乱,是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原因之一。

四、找好驾驶正确位置。把坐椅调正到合适位置当你伸胳膊时,手腕恰好搁在方向盘上,把头枕调正得靠近但不接触你的后脑。两手在方向盘上大约是时钟3-4时和9-10时之间处,有力握住方向盘,这样你就迅速而准确地左右转向。

五、行驶前。注意察看周围有无情况,确认安全前提下,在起动车辆。

六、行驶中。保持足够的纵、横向安全间隔距离,时刻注意车辆、行人动态,切不可跟随前车太近或并排行驶,防止追尾和碰擦事故的发生。

“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

七、未雨绸缪。时刻当心可能出现的交通突发事件,提前思谋好避让措施。

八、留神交通状况。放眼远望前方路面,注意提前发现问题,频繁查看后视镜。

九、发出信号。更换车道左右转弯时,超越前车时,要提前发出信号(开启转向灯)。

十、刹车要适时。拐弯前先降到安全车速,否则在拐弯中途紧急刹车有可能造成翻车事故。

十一、严禁下坡空档滑行。一旦气压不够或遇情况,低档“抡”不进,往往会造成车越溜越快,险情随之而来。

十二、涉水后。刹车鼓及刹车片沾水,制动性能降低,此时应慢速、轻踩刹车进行“热磨”,待制动性能恢复后方可正常行驶。

十三、超车时。待前车让车后,对面无来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超越。发现对面来车,切不可产生冒险侥幸心理,凭自己的高速“插空”,低估对方及被超车车速,造成无路可走,引发事故。

十四、道路平坦,视线良好时。易产生麻痹思想,缺乏防范事故的准备,尤其是酒后驾车,开快车者缺乏避让准备,容易出现车祸。

十五、倒车时。应下车观察,做到心中有数,不可凭一面后视镜快速倒车,往往过于自信而适得其反,酿成事故。

十六、雨天行车。一是不可盲目高速,二是要保持距离。雨刮

只能清除一部分地方,当视野变小时,就必须减缓车速。使自己有一个充分预见观察的时间,以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

十七、夜间行车。要有性能良好的车头大灯照亮前路,但必须正确使用灯光,两车交会时应互闭远光灯改用为近光灯,以免影响其他车辆的驾驶员。转弯时灯光也无法照亮远方,这时就要减缓车速来调正视力。

十八、积极参加安全学习活动,不断提高交通法规意识和驾驶职业道德,服从交通民警指挥,自觉遵章按道行驶,遵守行车规定:不疲劳驾车、不酒后驾车、不违章鸣号、不闯信号、不超载、超速、强超强会、不拦头猛拐、不乱停乱放、不滞留候客,严格禁止违反交通标线规定行驶,夜间行车要正确使用灯光,做到“礼让三先”,“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篇3: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对策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行业, 是中国陆上运输的主要手段。近几十年来, 中国铁路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列车的运行时速不断提升;另一方面铁路网的建设和客货运量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状态势。

在此背景下, 建立铁路行车安全体系非常重要, 不断完善、改进和提升管理方法更为重要。因为安全管理体系切实关系到每位乘客的生命安全, 也是铁路货运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尤其在高速铁路时代, 一旦发生行车安全事故, 其危险性无疑会比以往更高、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更大。

所以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体系永远“在路上”, 是所有铁路人永远要重视与研究的课题。

1 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发生原因

铁路行车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年年俱有。虽然每次事故的情况各不相同, 但导致铁路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11类:

(1) 列车部件的检修、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包括机车的电子设备、电机、变压器、转向架、制动装置、供电线路、车钩装置、车轮、弹簧、螺钉、轴承、阀门等。

1998年6月3日, 一辆时速200公里、载有287人的德国城际特快列车ICE884次在途经艾雪德 (Eschede) 小镇附近时, 因车轮爆裂导致脱轨。冲出轨道的列车将300吨重的双线路桥撞致完全坍塌, 八节车厢依次相撞后仅剩下一节车厢的长度, 共造成101人死亡、88人受伤的灾难性后果。此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列车检修人员工作的疏忽, 未能事先发现列车车轮上的安全隐患。

(2) 铁轨、道岔、电力线路、接触网等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包括钢轨、道岔的磨损情况, 轨道有无变形, 轨枕有无损坏, 铁路路基有无下沉, 弹跳设备有无损坏, 电力线路有无损坏, 接触网导线有无异常、支柱有无倾斜等。

(3) 行车调度环节的疏忽或失职。如值班员擅离岗位、违章操作, 排列进路错误, 未确认进路就开放信号, 使用电话闭塞时办理闭塞或办理进路错误, 道岔钩锁器未钩紧或遮断器未打开等[1]。

(4) 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或程序设计缺陷。电子设备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概率, 因此被普遍应用于铁路系统中, 但是它并不能带来绝对的安全。历史上因为行车人员过于相信或依赖电子设备, 未能在其出现故障时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曾经造成过很多悲剧的发生。

例如2011年发生的“七·二三”动车事故。由于温州南站沿线铁路LKD2—T1型列控中心的数据采集板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当雷击导致采集电路的保险管被熔断后, 在有车占用的情况下, 列控中心的设备仍按照熔断前无车占用的状态显示, 本应显示红灯信号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升级为绿灯状态。车站人员在发现红光带故障并向前方D3115次列车下达了转为目视行车模式的指令后, 却没有及时提醒后方D301次列车前方区间的情况, 进而导致了列车追尾事故的发生。

(5) 列车司机工作失职, 如疲劳驾驶、酒后驾驶, 工作时间看书、玩手机, 缺少瞭望, 超速行驶等。

列车司机在工作期间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导致冒进信号[2]。例如, 2008年9月12日,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查茨沃思城附近, 列车司机罗伯特·桑切斯因为收发手机短信而错过了红灯信号, 导致在铁路弯道处与一辆货运列车迎面相撞, 造成了25人丧生, 100多人受伤的惨烈事故。

超速行驶的危害同样非常大。在高速铁路时代, 列车脱轨事故发生最多的原因就是在弯道超速行驶。例如, 2005年4月25日, 日本兵库县一列由宝冢驶往学研都市线的快速列车因驾驶员欲追回误点时刻而来不及在弯道上减速导致列车出轨, 随后列车又冲入一座住宅大厦, 共造成107人死亡, 562人受伤。

(6) 列车超载、偏载或货物加固不牢。列车超载和偏载容易造成列车脱轨事故的发生;货物加固不牢则容易导致货物脱落, 进而危及领线列车的运行或砸伤路边的行人和车辆。

(7) 车站安检工作不到位。如旅客携带易燃易爆品上车, 携带具有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的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上车, 以及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上车等。

(8) 运有易燃易爆品、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的列车在装载、运输和人员管理环节不符合安全标准。如在运输过程中因温度、湿度、静电、密封不严、装载方式不合理、接触电火花或有人使用明火等导致发生火灾或爆炸;因脱轨、碰撞事故、自然灾害导致运输物泄露等。此类事故除了会危及到列车上人员的安全, 最大的威胁是对事故地点附近的公共安全可造成的潜在影响。

例如, 2005年1月6日凌晨2点30分, 美国南卡莱罗纳州格拉尼特维尔镇一辆装有氯气的罐车与一辆出于停驶状态的列车相撞导致罐车破裂。泄露出来的氯气覆盖了整个小镇, 导致至少8人死亡, 240人受伤。受此事件影响, 美国新一代铁路罐车均被要求使用更坚硬的钢铁和双层罐身设计, 以求最大限度减少此类事故造成的危害。

(9) 犯罪分子、闲杂人员在线路上或车厢内肇事。如偷盗铁路器材, 偷扒运输的货物, 破坏钢轨、道岔、道钉、枕木、信号灯, 破坏列车制动系统、关闭折角塞门、拔掉闸瓦纤, 在道心或钢轨上放置或丢弃障碍物, 在车厢内纵火或引燃爆炸物等。

(10) 线路旁的行人、动物上道, 机动车辆抢越道口, 以及线路上的施工作业与列车运行计划的冲突。行人非法上道和机动车辆抢越道口的问题一直存在且难以避免, 是每年铁路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列车与车站施工人员、线路上的施工设备相撞的事故多是因为施工单位与车站沟通不到位。

(11) 自然灾害, 如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沙灾、暴风雪、山体塌方、雪崩等不可抗拒因素。2004年, 印度洋大海啸曾造成斯里兰卡停靠在佩拉利亚站的海上火车“海洋皇后”号被洪水冲走, 导致车上近2000名乘客被吞没,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惨重的火车事故。

2 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建议

在高速铁路时代下, 铁路行车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会比以往更加严峻[3], 因为只要发生一次恶性事故, 就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花费巨资进行抢险以至于恶劣的舆论影响。在中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 相关的安全保障体系、保障措施必须同步跟进, 不能因为发展而留下安全上的隐患。

2.1 安全保障体系

在铁路史上, 绝大多数的铁路行车安全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些或大或小的事故虽然无法彻底杜绝, 但是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最大限度降低它们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即便对于少数因天灾等不可抗拒因素而导致的事故, 也可以通过事先建立防范措施, 减少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具体来说, 铁路安全保障体系大致包含以下六方面的内容:

(1) 设备、设施安全保障。这是铁路行车安全工作的基础。包括机车车辆零部件、钢轨、路基、道岔、信号灯、接触网、导线、电子设备、防雷设施等的检查、维护和保养。

(2) 行车过程安全保障。包括行车调度指挥、行车过程的监控、接发列车环节的安全等。这一方面的工作是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重中之重。

(3) 人员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的优秀与否对铁路行车事故发生的概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行车人员工作失误和安全意识的松懈是导致每年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也是铁路行车安全事故无法被彻底杜绝的原因。如列车司机工作不够专注导致冒进信号, 车站值班员操作失误导致错排进路, 货运列车工作人员在车上点燃明火等。

(4) 突发状况应对。即因车站停电, 设备、设施故障导致的非正常情况下行车安全的保障工作。

(5) 非铁路工作人员导致的安全问题的防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如乘客登车前的安全检查, 行人非法上道、司机抢越道口的问题, 犯罪分子偷窃铁路设备、运输货物、破坏铁路设施的问题等。

(6) 自然灾害防范。包括自然灾害的预警和紧急应对措施。

如图1所示, 以上六个方面的工作, 每一个方面做不到位都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第1章列举的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类原因, 都是上述工作当中的一项或多项不到位导致的。所以必须全面重视, 不留短板。

2.2 安全保障措施建议

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是铁路行车安全工作的基础, 是大方面的框架。落实到具体工作, 还需要依靠过硬的安全保障措施来实现。虽然铁路行业已经吸取了百年来铁路行车安全事故的经验和教训, 有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措施来保证各环节铁路行车工作的安全, 但是面对新形势下高速铁路的安全要求, 过去的安全措施仍然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对于安全保障措施的改进, 笔者想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对于列车运行的关键环节, 单一的防护措施并不可靠, 应尽可能设立多重安全防护体系, 防止单一防护措施意外失效后可能导致问题的发生;二是应尽可能让突发事件下的应对措施简单化。降低工作的复杂程度一直是铁路行车安全工作发展的趋势。因为工作越简单, 犯错的概率就越低, 安全系数也就越高。但是, 过去这一理念的应用基本上都是针对正常行车环境下的工作流程, 对于非正常行车环境下工作的简单化改进则做得不够。

下面, 针对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各方面的工作, 分别提出具体的建议:

(1) 设备、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这方面的工作虽很枯燥, 却很重要。为了保证工作质量, 应坚决落实责任制, 将责任分配到具体的人, 所有的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都要有科学和统筹的规划:首先, 要贯彻一线职工定期例行检查和上级部门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的双重检查制度, 对于查出的问题应有奖惩措施;其次, 检查、维护和保养工作的力度要根据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使用状态和历史问题数目来决定;再次, 一线检查人员和上级部门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 对于查出的问题和工作上的建议要能够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第四, 工作记录要有细节性的要求, 不能千篇一律、照搬过去;最后, 专业的工作必须由专业的人和设备来做。此外, 当发生天灾事件, 设备、设施工作状态异常问题, 以及犯罪分子破坏铁路、车辆等犯罪案件后, 必须及时安排人员进行专门的检查。

(2) 行车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此方面的工作要充分发挥电子和通信设备的优势[3,4,5]。过去, 这些设备的应用大幅简化了行车人员的工作, 增强了各方面信息沟通的效率, 为行车安全带来了重要的保障, 但这并不是铁路行车安全体系发展的终点。在未来, 通过加入更多先进的设备和安全程序, 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还有进一步向智能化迈进的空间和市场需求。例如, 为每辆列车安装GPS和速度监控设备, 再将每辆列车的实时运行数据传递给后台计算机。当列车出现弯道超速, 冒进信号或追尾风险等情况时, 计算机就能够自动识别并报警提醒司机, 同时将相关情况反馈到行车室。这种智能化的安全应用可以将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是铁路行车安全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 人员的管理工作。对于行车人员工作失误和安全意识松懈导致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发生的问题, 除了使用科技手段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概率以外, 最重要的是企业安全文化塑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 要有完善的安全制度和措施, 并且能够得到认真的执行;其次, 员工的作风和素质要高, 包括职工对工作的态度、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安全检查的力度、各部门沟通的效率、业务的熟练程度等;最后, 培训工作的质量要高, 因为优秀的培训工作可以让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始终保持在高水平状态。

(4) 对突发情况的应对工作。由于行车人员长期依赖电子设备工作, 当面对信号灯故障、电子设备故障、通信设备故障、车站停电等非正常行车情况时, 就可能会因为业务不熟练而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对于上述情况, 除了加强日常培训及定期开展演习和考试以外, 还应尽可能简化突发情况下的应对工作。例如, 将每个岗位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操作流程以简单明了的形式编制成手册, 以便职工在需要时查阅,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因业务不熟练而造成安全问题的出现。

(5) 非铁路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对于非铁路工作人员携带危险品上车、抢越道口、实施犯罪行为等安全问题的防范工作, 铁路部门永远都是被动的, 所以只能尽可能做好本职工作, 再辅以科技和法律等方面的帮助, 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和对犯罪行为的威慑力。例如, 对于机动车司机强越道口的问题, 应尽可能为所有车流量大的道口设立防护栏, 并安排道口员24小时看守;对铁路上的犯罪分子, 要加强与公安的协作、完善相关法律, 使处罚力度能够形成威慑力;对于行人非法上道的问题, 毕竟司机的目力有限, 也不可能在整个行车过程中一直保持专注, 建议在机车头部安装具备夜视功能的高科技摄像头, 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控前方铁路上有无行人, 以及铁轨上有无障碍物的情况, 一旦发现问题, 自动向司机报警。

(6) 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工作。中国铁路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塌方落石、风灾、路基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水灾和沙灾。对于自然灾害的防范, 一是要在铁路建设选址时注意规避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地势和地区;二是积极建造相关的防护措施;三是要多运用科技的手段进行防范。由于中国幅员辽阔, 各地区铁路部门需要重点防范的灾害类型也有所不同。对于山体滑坡事故多发的地区应建立山体滑坡监测系统;风灾多发地区要有完善的风力监测和预警措施, 并建造挡风墙;泥石流多发地区应大力种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并建设排导工程;水灾多发地区应尽可能将铁轨铺设在海拔高的地区, 并建造大坝、排水系统确保汛期的安全;沙灾多发地区因特别注意路基的加固, 并大力建造防护林。

3 结束语

在中国铁路建设快速推进、列车运行时速不断提升的同时, 行车安全保障工作同样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首先, 安全措施和管理方法还有向适应高速铁路环境下的行车需求而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其次, 由电子和通信等设备组成的行车安全保障体系还有进一步向智能化迈进的空间;最后, 对非正常行车环境下的应对措施还有进一步向简单化改良的空间。这些都是铁路行车安全工作在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铁路行车安全体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要:当前中国铁路运行实现了高速化和自动化, 行车安全保障体系能否到位关系到人民生命乃至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保证行车安全一直是铁路运行中最关键的研究课题。结合事故案例, 对导致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列举了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的结构和组成部分, 并针对相关工作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值得所有铁路同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铁道部安全监察司.铁路行车事故案例选编[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4-5.

[2]俞平.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02:50-56.

[3]曹松.铁路行车安全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1:17-20.

[4]张光远.高速铁路行车安全机理及相关应用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0:1-5.

篇4:春季安全行车10大秘籍

如果次日要驾车远行,当日晚上就应该排除备种干扰,早睡早起,避免过多的夜生活,给次日出车储备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春季气温回升,人往往会处于一种懒洋洋、昏昏欲睡的状态,直接危害行车安全。因此,驾驶人要加强活动和锻炼,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咖啡因的食物,以缓解春困。

二、车内环境,保持良好

车内尽量不要抽烟,保持良好的行车环境。要知道,烟雾中台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尼古丁初期对神经有兴奋作用,后期起抑制作用,使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逐渐下降;一氧化碳会降低红细胞正常输氧能力,造成人体因缺氧发生困倦。行车时,少开暖空调。开空调容易造成车内氧气不足,导致脑缺氧而降低警觉成都。车内可放置含薄荷、百合花香味的香水,这有助于提神。

三、晨练增多,小心碰撞

天气转暖,晨练的人增多。很多人习惯在道路边上快跑慢走,耍弄拳脚,进行锻炼,并且不注意交通安全,与早晨车速较快的车辆发生事故机会增多,所以开车时一定要当心。顺便说一下,习惯晨练的人应尽量不要在道路边锻炼,可到公园、河边等处去锻炼,一来比较安全,二来空气也好。

四、天气多变,险情较多

春季时晴时雨,天气多变,雨后路面上的尘土与油、水混杂在一起,使车辆轮胎附着系数降低,紧急制动后会发生方向失控、侧翻等意外,而且雨后公路两边泥土松软,行车险情也较多,因此駕驶员在避让其他车辆时也不要太靠路边。

五、遇见“翻浆”,减速缓行

春季土质路面多有“翻浆”之处,而且路基的色泽变化不大,往往开到跟前才能辨别出来。如果是载重车辆,仓促处理时,很容易陷入泥坑。路面选择不当时,还容易发生侧翻事故。因此,春季驾车时应将视野稍稍放远,注意观察前方较远距离的车辆行驶动向。一旦前方发现减速缓行或绕道通过的车辆,不管是否是“翻浆”路段,都应提前减速做好防范准备。

六、行车困倦,暂停休息

一般情况下,每行车3、4小时后应停车活动一下。如果出现困倦状态,不要再强打精神开车,也不要借助咖啡或浓茶提神。咖啡和浓茶只能带来一时的兴奋,不能使你清醒地观察路面,做出正确的反应。

七、就餐进食,定时定量

春季就餐,要定时定量,不要空腹开车。空腹开车,可能会出现心慌、四肢无力、困倦等症状,影响行车安全。另外,驾驶员在行车前最好不要大量食用牛奶、香蕉、莴笋、肥肉及含酒精的食物,这类食物容易使人产生疲倦感。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饮食方面进行调理,多吃些防止疲倦的食品也是防止春困的有效方法。如胡萝卜、白菜、柑橘等食品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维生素是很好的清醒剂,它能将人体疲劳时所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

八、防范风沙,采取措施

春季风沙天气多,灰尘满天,飞沙走石,不但影响驾驶人的视觉,还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在春季驾车,驾驶员要早预测、早防范、早采取措施。

九、预防感冒,关注天气

春季有时会出现“倒春寒”,驾驶员出门在外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往往会由于寒冷的突然袭击而患感冒,影响正常操作,危害安全行车。因此,驾驶员出车时,特别是进行长途运输时,要关注天气预报,备好防寒物品,做好防寒准备。

十、集中思想,以防不测

春季鲜花盛开,景色宜人,正是人们祭祖扫墓、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道路上的行人、车辆激增,给行车安全增加了难度。每个驾驶员在春季都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集中思想,密切注视道路上行人的动向,以防不测。

篇5:春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季万物复苏、气候宜人,是客运行业的旺季,针对春季驾驶员在行车中容易遇到行车安全风险,保证春季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行车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三防”

1、防春雨:春季时晴时雨,天气多变。雨后路面的尘土与水混合在一起,使车辆轮胎附着系数降低,制动距离延长,紧急制动后会发生方向失控、侧翻等意外。雨后的沙土路坑坑洼洼,公路边泥土松软,行车险情多。这时,驾驶员务必不要开“英雄车”,应主动避让其他车辆。另外,雨中行人手撑雨伞,骑车人头戴雨帽,使他们的视线、听觉都受到限制,往往在车辆临近时突然转向或惊慌失措自行滑倒,使司机措手不及。因此,司机在雨中行车时应减速行驶多鸣笛,耐心避让莫急躁。

2、防行人:春季景色宜人,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节。道路上的行人、车辆剧增,车安全增加了难度。这时,驾驶员应时刻保持警惕性,以防发生交通事故。

3、防春寒:春季有时也可能出现寒冷天气,俗称“倒春寒”。驾驶员出车时,要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寒准备。

二、“三注意”

1、注意饮食卫生:驾驶工作流动性大,需要就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清洁卫生的餐饮店就餐,防止传染疾病。

2、注意休息:要保持充足睡眠,才能精力充沛、才能集中思想,开好安全车。

3、注意保持安全车距:行驶中,要保持足够的纵、横向安全间隔距离,时刻注意车辆、行人动态,切不可跟随前车太近或并排行驶,防止追尾和碰擦事故的发生。

三、“三不准”

1、不准违章超车:超车时,待前车让车后,对面无来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超越。发现对面来车,切不可产生冒险侥幸心理,凭自己的高速“插空”,低估对方及被超车车速,造成无路可走,引发事故。

2、不准超速行驶:超速行驶会大大延长车辆的停车距离,影响车辆的稳定性,使制动非安全期延长,并且超速驾驶影响驾驶员的视觉,对前方突然出现的险情不能作出准确判断,以致难以及时、准确、妥善地进行处置。从而造成事故。

3、不准在饥饿状态下驾车:在饥饿状态下人体内血糖降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头晕眼花,疲劳乏力,注意不集中,直接影响到驾驶者的反应能力,成为交通安全的隐性事故隐患。

四、“三牢记”

1、驾驶员要搞好自我情绪及身体的调节,增强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针对各种气候变化特点,冷静思考面对,处理好每个情况,切记不急不躁,始终把安全防在第一位。牢记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保持中速行驶,遇有翻浆道路和路间松软地带一是合理操作漫速通过,二是尽量不要靠路边太近、提前减速、不争不抢、礼让三先。

2、行车中,遇有大风、下雨、下雪等气候能见度较低的情况,除降低车速外,要尽量避免行人、非机动车、与之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行经村镇乡路时,要注意瞭望,一是骑自行车带农具的,二是各种畜力车牲畜动向,尽量不要鸣喇叭,以免使牲畜受惊。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过。遇有施工占道或养路修路地域,要提前处理情况,按路标或指示牌示意,缓慢通过。夜间行驶尽量在路中间行驶,注意路两侧施工材料。

3、长途车要根据行驶路线或地域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前采取措施,在途中做好车况检查的同时,合理安排好途中休息,防止疲劳驾驶。驾驶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在途中感到视觉模糊、大脑迟钝、感知减弱时,必须立即停车休息,恢复体力后再开车。

篇6:夏季安全行车防范措施

酷夏已经来临。为了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地防范和预控交通肇事,有力保障企业有序地生产、基建和经营,根据夏季的气候特点,特制订《夏季安全行车防范要点》,要求各驾驶员对照防范要点加以检查、梳理、整改。

防范要点

一、加强人身安全防范,确保“四不伤害”:

1、夏季日长夜短,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谨防疲劳驾驶。

2、夏季易发疾病较多,如肠道炎、流行性乙肝等,一要注意饮食卫生,二要加强体格锻炼。

3、在行驶途中或回场后检查车辆时,应注意人身安全,特别是在检查发动机时,要做好防护,严防烫伤。

4、炎夏容易多出汗,严重时可能会造成中暑,车上应储备些仁丹和风油精之类的防暑药物,以防应急之需。

5、炎夏日光照射、折射和反光较强,驾驶员应配戴合格的防护眼镜,防强烈光射妨碍安全行车。

6、注意驾驶室内与外界的温差,谨防温差过大造成身体不适。车辆停驶时不得关闭门窗打开空调在车里睡觉,严防中毒和因缺氧造成的人身伤害。

7、兼特种作业车操作的驾驶员,应认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严防因高温造成的头晕脑胀、身体疲倦等导致误操作。

二、强化设备健康管理,遵循季节特点行驶:

1、全面做好车辆入夏前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车况始终处于良好的1

技术状态,特别是各部机件的润滑,制动液的质和量,要确保符合高温条件下运行的技术要求。

2、经常检查蓄电池的电解液和冷却水的液面高度,确保符合技术标 准。特别要注意保持蓄电池通气孔的畅通。

3、做好燃料系统的检查维护工作,确保无渗漏现象。加添燃料时应注意避高温,防燃料外溢蒸发,同时,严禁拨打和接听手机。

5、进一步检查随车灭火机,确保齐全有效,放置合理。

6、途中行驶应注意察、听整车工作状况,观察仪表,着重观察水温和机油压力情况,必要时进行停车检查。

7、停驶、待命或工作中暂时停驶待命的车辆,要定置或因地制宜地停放,严防曝晒。

8、炎夏运行的车辆容易使轮胎气压升高,需经常检查调整轮胎气压,特别要加强上高速公路前的轮胎检查,严防爆胎。

9、夏季是台风、暴雨、阵雨、雷电的多发季节,行车途中要特别引起重视,要积极防范规避风险,必要时选择安全地段应急停车。

1)途中遇有台风时:应及时调整车速,把车速降低到安全允

许范围内,谨防横向风力作用造成方向跑偏或侧翻;

2)途中遇有阵雨或暴雨时:应及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根据

能见度和路况控制行车速度。山区行驶应注意山体、路肩滑坡或塌方;乡村和机耕路面行驶谨防打滑、陷车和路面塌陷;城市行驶谨防避雨的非机动车和行人横穿或穿插;

3)通过涉水路面时:

a.查明情况后方可通过(路况复杂,必须有人指挥通过),情况不明严禁通行;

b.通过时要低速行驶,严禁在水域中停车,谨防发动机熄火或

进水。若因发动机进水熄火,严禁再行启动,须推行至安全地段,等候施救;

c.驶出水域路段后应临时停车对车辆检查,驶离时应低速短时间行驶,确保制动毂、刹车片的水份蒸发后,再按正常速度行驶。

4)途中遇有雷电时:应注意防范车辆周边的引电导体,关闭收

音机收回天线和暂停使用手机,谨防雷击。

10、夏季特别注意三个时间段的交通安全防范。

1)午间时分:上午11时至下午1时,经过上午的劳累,人的大 脑神经已趋疲劳,反应灵敏度减弱,应尽量规避该时间段行车,必须出车或行驶时要谨慎驾驶;

2)黄昏时分:下午5时至7时,视线不良,道路上行人和非机动

车较多,据不完全统计,该时间段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四分之一,因此,尤须谨慎驾驶;

3)午夜时分:午夜1时至凌晨3时,万物处于“休眠状态”,“空

旷”的路面和“空旷”的感觉,一是易使驾驶员瞌睡,二是易超速行驶,应尽量规避该时间段行车。

11、夏季行车中几种紧急避险及处理。(供参考)

1)行驶中轮胎爆破:当轮胎爆破时不要慌张。方向跑偏不是很 严重时为后轮爆破,可把稳方向,轻踏刹车,渐进式靠边停 车。当方向跑偏严重时为前轮爆破,应注意以下几点: a.全力紧握方向盘,保持车辆正直向前,有级变速的车辆应迅速抢挂低速挡,利用发动机牵制力制动车辆。切忌踏下离合器,切断发动机牵制力的操作;

b.不要为了矫正车辆的突然转向而过度转动方向盘;

c.在发动机牵制作用短时间内仍未达到控制车速时,也不要使用

制动,谨防车辆横甩或发生翻车事故;

d.注视行驶路线慢慢地平稳地停车,有条件的尽量靠边停车,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

2)行驶中发觉刹车失灵后:

a.不断地踩踏制动踏板,提高制动管路的压力(液压制动); b.制动仍无效果时,应迅速抢挂低速挡,利用发动机的制动减速(有级变速车),并采取紧急手制动,同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和大灯,再不断鸣号示警其它车辆和行人;

c.当汽车面临碰撞或下滑的危险时,应在低速挡内熄火发动机,同时利用自然条件、设施等迫使车辆停下,借助外在条件停车的,最好利用车的侧面和物体接触。

3)行驶中发觉方向失灵后:

篇7:雨天行车安全要点

第一,亮灯警示。

下雨时,雨帘阻挡视线,能见度很低,车辆冒雨行驶时要打亮小灯,这样可以使道路上其它行驶的`车辆及行人及早地看到自己,给予避让。同时,也能增强驾驶人员的自身视觉,对前后左右的动向作出准确的判断。视其情况可以把空调出风口转到除雾位置,有条件的还可以打开除雾热线,以便提高能见度。

第二,注意车况。

雨天的道路大大降低了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使抓地力减少,车辆容易失去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对车辆状况,特别是轮胎质量要做到心中有数。在雨天里行车,可考虑采用排水力较大的轮胎。如轮胎的沟痕磨浅,则排水性能就相对减弱。同时,要注意轮胎有正常的压力,避免胎压过低而影响轮胎的排水效果。

第三,谨慎操作。

雨天行车,道路上的情况更加复杂,特别是路面光滑,要避免紧急刹车、过快加速或突然变道等大幅度操作动作,也不要死踩刹车,防止锁死轮胎。如出现“水漂现象”,要冷静处理,使车速自然减缓,待“水漂”消失后,再继续前行,切不可急踩刹车和乱打方向盘,避免出现交通事故。

篇8:春季安全防病六要点

一、春回大地, 气温渐升, 肌肤新陈代谢还不能

适应气候变化的速度, 因此皮肤中的污垢易引起炎症、化脓。春季湿度逐渐加大, 而温暖的气候和湿度可以影响细菌、病毒在呼吸道的生长。湿度大时革兰氏阴性细菌易于繁殖, 湿度小时革兰氏阳性细菌及流感病毒易于繁殖。

二、暖空气活跃, 可诱发低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癫痫、产妇阵缩减弱等。

湿热天气则易诱发胃溃疡、脊髓灰质炎等。

三、正常人血小板浓度在3~4月份最高, 8月份则最低。

而凝血酶原含量在春季则偏低, 红细胞压积3月份明显高于7~8月份, 血沉在春季 (早春) 冷空气后可出现暂时性降低。毛细血管抵抗力则在暖锋后降低。

四、出血性脑中风多在春季发生, 心肌梗塞则在3~5月份最低。

感冒、流感、流脑、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病毒性肝炎等, 在春季常易发生。支气管哮喘是变态反应性疾病, 春季高发, 尤其是平均气温21℃时, 病人最易发作。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在春季常因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肝炎复发。

五、精神病人对某种天气特别敏感, 一般在4~5月份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最高。

六、春季乍暖还寒,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来

篇9:高速公路隧道行车安全分析与防范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照明;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7-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高速公路已成连接偏远山区与大城市的交通大动脉,而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是“逢山凿隧,遇水建桥”,几公里长甚至十公里以上的特长隧道也不算是新鲜事物。然而,随着道路车流的不断增长,近年来我国隧道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特重大交通事故频频曝光,对于隧道管理与交通安全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1 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环境的特点

广西百色至隆林高速公路被誉为“广西山区高速公路第一路”,桥隧比高达30%左右,通过两年多时间的观察、分析与实践,初步掌握隧道环境与驾驶员之间的一些关系。

一般高速公路的隧道都是采用不间断照明,尽管如此,每当汽车驶入隧道时,驾驶员的行为、心态仍是受到一定的影响。车辆在隧道中行进时,由于气压的充斥、发动机的轰鸣声、灯光的漫射、折射与反射等多重作用下,人的心脏、耳膜、眼睛、大脑等身体器官将承受很大的考验,复杂的环境从而导致驾

驶员产生视觉眩晕、心情浮躁等心理状态。

白天车辆进隧道,由于隧道外环境亮度高于洞内环境,视觉感知出现强烈反差,人的眼睛通常感觉不适。尽管洞内有加强照明,但驾驶员依然感觉进入一个“黑洞”,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黑洞效应”。当然,晚上从隧道出来也会出现“黑洞效应”。

反之,白天车辆从隧道出来(或晚上进入有照明的隧道),由于光线由弱瞬间变强,使得人的眼睛感觉很“眩目”,该现象我们称之为“眩目效应”。

2 隧道行车中的研究与发现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车辆在穿越隧道时,驾驶员的行为会不经意的做出细微调整,大致有三个阶段,即:隧道前期调整环节、隧道中期适应环节和隧道末期调整环节。

2.1 第一阶段——隧道前期调整环节

进入隧道前,因为隧道和路面的构造发生变化,驾驶员会第一时间降低车辆的运行速度,降幅通常在10%~20%之间。此时更有趣的是,车辆行驶的横向位置通常会往道路中心线偏移,偏移幅度在0.5~0.8m之间,偏移幅度比较明显。经实践体验后发现,车辆在进入隧道前驾驶员会根据隧道的线形、视距以及对隧道的熟悉程度,自行调整车辆的速度和横向位置,这完全出于人的本能意识。

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此阶段的行车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有研究表明,隧道入口前50m和隧道出口100m通常是危险的高发区域,又称之为红色区域。

2.2 第二阶段——隧道中期适应环节

车辆进隧道后为尽快适应内部环境,驾驶员会不断地调整车辆状态。刚开始会保持较稳定的速度和横向位置向前行驶,但随着驾驶员对环境的逐渐适应,车辆的运行速度将有所提升,车速升幅与隧道横向宽度以及隧道纵向长度是有一定关系的。在隧道内,人们的视野角度相对变小,尤其在隧道内的侧向净距小于隧道外路面的侧向净距时,驾驶员会继续保持隧道前期调整中车辆前进的横向位置。在两公里以上的隧道中,随着车速的提升,车辆的横向偏移也会逐渐调整向右侧,但车辆的中线仍然不会与车道中线重合,只是车辆的相对偏移幅度有所减小而已。

2.3 第三阶段——隧道末期调整环节

车辆即将驶出隧道时,驾驶员将再次面临环境的转换。对于速度较快的小型客车来说,此时车辆速度将会相应的降低。在长度较短的隧道,车辆的横向偏移与进隧道时基本一致。对于长度在2km以上的长隧道,车辆的横向偏移将会恢复到进入隧道时的状态。

3 隧道行车的安全防范措施

3.1 利用科技改良隧道的环境

目前,高速公路的隧道照明系统已越来越人性化,逐步实现对隧道环境的全方位监测,包括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温湿度、风速、噪音、一氧化碳含量、火灾监测、照明监测、车流监测、数字化交通控制等,通过有效的监控与调节,最大程度地改善隧道行车环境。

其中,在对隧道环境监测与控制的过程中,隧道监测系统可自动采集隧道照明的实时数据,计算出隧道内、外的光强比值,通过即时变换照明强度模式,调节照明亮度,有效地减轻“黑洞效应”与“眩光效应”对驾驶员的影响,从而保持良好的安全行车视野。

另外,舒适的隧道环境还需借助专业的空气动力学系统,如隧道射流风机系统的应用,对隧道内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以及一氧化碳含量等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有效提高隧道内环境的舒适度。

3.2 保持安全的车距,合理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

据相关研究表明,“黑洞效应”过程中人的眼睛会有短暂的“假失明”现象,此过程会持续0.2~0.8s,而人们从进隧道到完成适应隧道环境,通常需要10~20s的时间,适应的时间因人而异。按高速公路常规的行驶速度计算,在0.2~0.8s内车辆的行驶距离是5~25m;10~20秒内车辆的行驶距离是300~600m。所以出于安全考虑,进隧道前车辆应缓慢地将速度递减至60km/h左右,且前后车辆的距离分别保持在200m左右。

3.3 保持良好心态,消除心理影响,提高安全系数

环境差异会直接导致人体神经元做出本能的调节,人的心理状态亦受其影响,故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差异与心态的关系,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心态调整与主动应对环境差异显得尤为重要,驾驶员需应加强以下几点:一是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驾车习惯;二是客观认识自身弱点和缺点,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三是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增高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4 结语

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行车的调查研究,着重分析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强调改善隧道内环境的重要性,推广人性化隧道管理系统的应用,从而提升车辆高速行驶的安全系数。研究最后表明:客观环境因素与隧道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是存在不争的事实;人的心理素质与应对特殊环境的隐性因素在隧道交通事故占有很大的成分;加强隧道监测与控制,改善环境因素,可以有效降低隧道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秦利燕,邵春福,贾洪飞.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6).

[2] 裴玉龙,王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上一篇:快乐国学与师德修养心得体会 余正玲下一篇:茶叶广告策划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