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职业化规定军龄

2024-05-20

军官职业化规定军龄(精选2篇)

篇1:军官职业化规定军龄

退伍军人自谋职业 军龄是否计入连续工龄

1999年,李俊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入伍参军献身国防。由于李俊大学本科专业为通信工程,入伍以后就担任某通信连副连长,并先后完成多项技术发明,填补了部队的多项技术空白。2005年,李俊的大学同学孙伟给李俊打电话,希望李俊能够到深圳和他一起开办通信技术公司。此时,李俊的服役期也将届满,孙伟的电话打动了他。他决定直接向组织上申请领取安置费用后,不再占用部队转业安置的名额。2007年1月,李俊正式复员加入孙伟开办的伟业通信公司。不久,由于伟业通信公司的业务突飞猛进,被当地一家颇为有名的通信技术公司收购。2010年下半年,由于内部人员结构发生变化,通信技术公司要求与李俊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可是在如何补偿的问题上,双方产生了分歧。李俊认为,自己的工龄应当从1999年入伍开始计算,也就是说,从1999年至2010年都应算作经济补偿支付年限。而通信技术公司则认为,李俊到本公司工作还不到3年,只能按照3年的标准进行补偿。不久,李俊以通信技术公司没有支付足额经济补偿为由,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申请。

本案涉及的主要问题是: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军龄是否作为计发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根据《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中发[2001]3号)第37条,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 《关于退伍义务兵安置工作随用人单位改革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意见》(国发

[1993]54号)第5条的规定,军队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军龄,计算为接收

安置单位的连续工龄。劳动部 《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规定,经济补偿按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计发,因此,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计发法定的经济补偿时,退伍、转业军人的军龄应当计算为 “本单位工作年限”。

但是,我们还要弄清楚我国目前现役军人的转业安置政策。目前,我国现役军人在义务兵役期届满以后,一般应由所在部队与当地政府的军转办共同为转业转移安置就业提供工作岗位,即转移安置就业。但是由于就业岗位有限,近年来国家还采用一种自谋职业、提供补偿的方式,提倡转业军人自谋出路、自主创业。本案中,李俊的情况就属于后者。根据劳动部工资局对复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的工龄计算问题的复函,复转业、复员、退伍军人自谋生活出路者,其连续工龄自重新参加工作之日算起。所以,李俊的经济补偿年限应当从2007年1月开始计算。

篇2:军官职业化培训体系初探

摘 要:军官职业化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建立军官职业化培训体系对军官职业化具有推动和保障作用。在吸取世界各军事强国军官职业化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我军应结合自身特点,摸清职业化军官核心能力,科学设计核心课程,合理规划培训路径,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确保军官职业化培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军官职业化;职业化培训;核心能力;培训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建立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制度体系。军官职业化就是通过建立和完善职业军官制度(选拔、培养、激励和退役等机制),为军队建设需要保留的军官提供长期服役、甚至退休的保障过程。职业素养是军官职业化的基础,职业素养的获得和提升必须经过严格的职业化培训。如何进一步加强军官职业化培训,不断提高军官素质成为当前军队建设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军官职业化和职业化培训

(一)军官职业化

职业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概念,意指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逐步形成独特的知识、技能方法、地位以及专门思维模式的过程。军官职业化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军队的组织结构和装备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对军官的素质能力和队伍结构安排提出的职业要求。军官职业化就是通过建立和完善职业军官制度,使非职业军官转变为职业军官的过程。从军官自身层面讲,是指军官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社会安全为己任,致力于培养自身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的过程,同时也是军官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职业化的核心是专业化,推进军官职业化的关键是提高军官的职业化素质,必须加强军官职业生涯管理,根据职业规划,按照各军兵种、各专业军官的要求,设计军官的培训、任职和选拔晋升通道,引导军官根据部队需要和自身特点努力成才。

(二)军官职业化培训

军官职业化制度不是一个单独的制度形态,而是以服役制度、军衔制度、军官分类制度为基础,以选拔任用、交流、培养教育为主干,以工资福利、退役保障为支撑的庞大制度体系。军官职业化培训是军官职业化制度中一项重要组成,对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军官职业化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军官职业素养包括军官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一般来说,衡量军官职业素养的重要指标是军官是否从内心尊重军官职业,是否从内心尊重军官职业规则,是否能够按照军官职业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开展工作、服务军队。这些职业素养的获得和提升必须经过严格的职业化培训。军官职业化培训,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养训练,使军官获得与任职岗位要求相匹配的职业素养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对每一名军官的职业生涯的培训规划,即军官成长为职业军人和成长发展的培训线路图,可以清晰指示军官的职业发展路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军官在不同的任职岗位上获得相应的岗位任职能力或资格,面向全体即将委任和已经委任的职业军官,基于“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设计的培训,是一个阶梯状上升、前后衔接连续性的培训谱系。

二、外军军官职业化培训启示

(一)外军军官职业化培训经验

历经两个多世纪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美军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军官职业化培训体系。该体系将培训分为5个不同的层级,各层级与军官职业生涯中5个重要的阶段相联系,即:任职前教育(学员)、初级教育(少尉、中尉、上尉军官)、中级教育(少校军官)、高级教育(中校、上校军官)和将官教育。各军种的各级教育机构和国防大学负责实施相应层级的培训,以保障军官获得与其部别、级别、职业专长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俄军军官的培训体系既继承了前苏联军官培训体系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国家军官培训的优点,形成了比较有特色的军官培训体系。俄罗斯军官培训体系主要由国家教育标准、院校教育体系、院校后教育体系、军事教育管理机构及国家一些社会性联合会等部分构成,既是俄罗斯军事教育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俄罗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外军军官职业化培训的特点

1.合理规划培训路径,明晰职业发展方向

一是重视任职前培训。美军规定,除陆、海、空三所正规军官学校毕业的军官外,由其它途径选拔的军官,在正式任职前,陆、空军所选拔军官要到有关军兵种院校接受为期2~3个月的训练。法军规定,陆、海、空军官学校毕业的学员,必须转入有关兵种学校学习一年专业,才能分配到部队任职。

2.逐级逐衔晋升培训,择优选拔竞争激烈

重视晋升前培训。美军规定,军官在晋升连级指挥官或营、旅级的参谋军官前,须经兵种专业技术院校培训;在晋升营、团级指挥官或师级司令部参谋军官前,须经陆、海、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或武装部队参谋学院培训;在晋升师以上部队指挥官或军以上司令部参谋军官前,须经三军的军事学院或国防大学培训。

实行军衔等级晋升培训,是军官职业化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如美军规定,进入相关院校接受培训是军衔晋升的一个必备条件。在美军军官人事管理系统中,对不同军衔的素质能力进行了详细界定,这也是军衔晋升培训内容制订的重要依据。

3.积极开展专项培训,促进履职能力提升

外军对军官专项培训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军主张军官服役期间应重点学习军事技术,不要花太多时间学习民用技能,否则,会影响军事技能的提高。规定军官学校学员在校期间除了学习普通大学设置的课程外,军事教育比重要达到总课程的20%,暑期要进行军事训练。俄军要求军事院校必须开设战役(战术)课程与工程技术课程,并且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培训中,外军对专项课程设置了相当大的比重,以有效保证受训学员的履职能力能够通过培训得到大力提升。

三、关于我军军官职业化培训的几点思考

(一)准确摸清核心能力需求

军官职业化培训是以岗位需求为牵引、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培训。因此,能否准确摸清岗位核心能力需求直接影响军官职业化培训的成效。完善军官职业化培训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坚持分类分级培训为基础,分析不同类别不同层级军官的核心能力需求。

以指挥军官为例,指挥军官是指在军官队伍中以从事指挥活动为主的军官群体,平时负责部队的训练、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战时负责部队的决策、指挥工作。指挥军官的能力需求总体上涵盖政治领导能力、组织指挥能力、谋划决策能力、依法管理能力、团结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廉洁自律能力、身心适应能力等各种能力,但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指挥军官而言,这些能力要求的权重各异,结合调研和专家评定,可以将这些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

营连级军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基层部队的训练和管理,带领基层分队服务于本单位中心任务。对他们来说,其核心能力需求主要体现为组织指挥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师团级军官主管某一具体领域的工作,核心能力需求主要包括政治工作能力、规划计划能力、依法管理能力和身心适应能力。军以上指挥军官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各自主管领域内的全面工作,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和统筹性。对他们的核心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能力、谋划决策能力和科学用人能力。

(二)科学构建核心课程体系

职业化培训核心课程应当是对军事人才岗位任职能力生成起核心作用,对其军事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军官职业化培训核心课程休系则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从军官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出发,着眼核心军事能力生成,区分不同类型和层次,按一定逻辑和标准并采取一定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的核心课程系统。构建军官职业化培训核心课程体系,要把握和坚持课程体系建设的衔接性、系统性、指向性等基本原则。具体建设中应注意区分任职基础和岗位业务知识,以学科知识作为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础,以模块化为核心课程建设的基本样式。

针对军官的核心能力要求,以核心能力——核心课程的相关性分析为基础,采用功能开发矩阵法,按照基础模块、专业模块、拓展模块的设计思路构建出军官职业化培训的核心课程体系。

仍以指挥军官为例,营连级军官突出的核心能力是组织指挥能力、团结协调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因此其基础知识模块的核心课程应设置为党的创新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以及党性修养;其专业知识模块则应由以下核心课程构成:基层部队思想政治工作、基层部队指挥理论、基层部队管理理论;其拓展知识模块的核心课程则应有指挥自动化技术及其应用、信息化条件下部队训练理论与实践、心理学基础、外语等。师团级指挥军官比营连级军官在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为形成其核心能力,在基础知识模块方面应更为全面,宜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研究、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党性锻炼等核心课程;在专业知识模块方面,则应设置军事管理与领导艺术、新军事变革与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与控制、军事训练学等核心课程;在拓展知识模块方面,可开设党史军史、世界历史与中国传统文化、项目管理、战法研究等核心课程。军级以上指挥军官在战略思维能力上的要求更加突出,为此,基础知识模块应由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以及党的创新理论研究等研究性课程组成;专业知识模块则由战略思维与科学决策、军事理论发展与创新、军队建设、联合作战指挥、领导艺术等课程构成;拓展知识模块则有当代世界概况、我国形势与任务、军事变革与装备发展等。

(三)合理设计培训发展路径

设计军官职业化培训的发展路径时要求以人为本,以军官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综合考虑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在军官职业发展起点建立军官个人学分银行,按照院校教育、在职岗位锻炼、任职培训相衔接,分阶段进行设计,同时要统筹同一类型各个层级军官培训内容的衔接。以指挥军官为例分析如下:

大学毕业后拟任营连级指挥军官的干部,经单位选拔后,首先必须进初级指挥院校进行初级军官培训,培训合格后,达到规定的学分,可担任营连级指挥军官。在任营连级指挥军官期间,该军官还必须经历军事职业教育和岗位锻炼。军事职业教育是指营连级指挥军官在任职期间必须通过各种继续教育方式接受职业技能知识培训,获得一定学分;岗位锻炼是根据营连级指挥军官的核心能力要求考察该军官的岗位工作表现是否达到要求,并把岗位表现换算成相应学分。如果营连级指挥军官任职期间的军事职业教育和岗位锻炼学分达到规定要求,该军官就符合参加营晋团任职培训条件,通过选拔后可进入中级指挥院校学习,学习合格后达到一定学分要求可任副团职位。团级指挥军官在团级岗位上经历岗位锻炼和军事职业教育,累计达到一定学分后可获得团晋师任职培训机会,进入中级指挥院校学习合格后可任副师职位。师级指挥军官在师级岗位上经历岗位锻炼和军事职业教育,累计达到一定学分后可获得师晋军任职培训机会,进入高级指挥院校学习合格后可任副军职位,如图1所示。

(四)完善配套相关政策机制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联合育人的协同创新机制。职业化培训很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院校所能完成的,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集成训练、联合训练,需要院校与院校、院校与部队等无缝链接、联合协作,融合优势力量,深度合作攻关,共同培育人才。

其次要完善军官考评机制。构建职业化培训的质量标准体系,开发军官职业化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军官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和学习档案登记制度。规范考试组织形式,实行学习过程考核与课程结业考试相结合,大力发展远程考试,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实现学习成果量化评价。积极探索知识、能力、素质多维考核模式,把院校评价和部队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联合育人、联合评价的考评机制,达到对军官实施全面考核的目的。

最后要完善激励机制。坚持把职业化培训学分,作为衡量评价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逐步纳入军官任职资格体系。对参加职业化培训实行资格准入,将军官学习完成规定的课程,作为入校培训必备条件,将军官参加职业化培训的成绩纳入晋级晋衔、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钟苏法,杨树.军官职业教育探析[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6.

[2]郜汝凌.军队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8.

[3]裴士连,刘洪涛.军官职业生涯发展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9.

[4]褚益民.对建立有中国特色职业军官制度的思考[J].国防大学学报,2000(2).

[5]朱廷春.外国军官职业化建设对解放军的启示[J].教研参考文献,2010(2).

[6]李尧,贺军仓.美军职业生涯管理理论简析[J].西安陆军学院学报,2009(4).

[7]罗育林,应建华,肖晓勇.论我军军官职业生涯管理制度的完善[J].当代经济,2009(23).

上一篇:回首过去展望未来主题班会主持词下一篇:美丽的紫荆树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