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九年级人教新课标unit7说课稿

2024-05-20

英语九年级人教新课标unit7说课稿(精选7篇)

篇1:英语九年级人教新课标unit7说课稿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说课稿

问候语------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目标英语九年级第七单元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 的第一课时。说课包括四部分: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与学法;三说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四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围绕“Vacations”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用“I’d like to---/ I’d love to----”和“I hope to---”等句型谈论各自喜欢的旅游胜地,以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核心语言目标是“Talk about places you would like to visit”,核心问答是:---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go on vacation)?

/---I’d like(love)to visit---./ I hope to visit Hawaii one day.这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要向学生展示新的语言目标,着重训练听、说和写。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词汇:tiring ,educational,fascinating, peaceful,thrilling,take it easy,trek , jungle,fall , some day.B.句型---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go on vacation)?---I’d like to visit---.2.能力目标:

A、学会谈论自己想去的地方。

B、会使用基本句型。----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I’d like to visit---C、训练听说能力.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增强实际交际能力,开阔视野,加深对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人文教育的了解,自觉地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并让学生向往旅游,并逐步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世界以及爱和平的世界观。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目标对口语会话能力的要求,本课重点为:掌握有关国家或地点的词汇和描绘景点的形容词,能比较流利地描述自己想去的地方,灵活地运用句型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I would like to visit----2.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本单元的难点有两方面:A、正确运用句型来询问他人或表述自己向往的地方。B、学习关系副词where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1、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注意力易分散。本课以图片、动画等形式来展示,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2、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对英语感兴趣,但不稳定,机械记忆强,理解记忆弱,缺乏概括分析能力。主要通过他人评价初步形成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很在乎他人的评价,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更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任务型教学,情景交际,角色表演, 采访调查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3、初三的学生经过两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听说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因此采用活动教学法和 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学习新词汇、重点句型,自主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地完成任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法,使学生将所听到、所看到﹑所读到的语言信息转化成自己能说、能写的语言素材。三.说教学设计与设计理念

确定了本课时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和教学目标后,我将第一节课大致分成六个环节来设计:一)、热身和复习,即世界名胜景点欣赏;二)、目标语言呈现;三)、目标语言操练Pair work;四)、听力训练;五)、小组任务Make a survey;六)、课后练习homework。这六个环节按照从听说到读写、从单句到篇章、从模仿到创作的能力发展顺序,递进式地设计语言活动。

本课的教学活动始终遵循任务型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体会和掌握语言。自始自终贯穿了以交际为目的的原则(在做中学,学中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倡学生参与、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环节一:热身与复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欣赏并描绘世界各地的旅游胜地。教师适当地加以提示补充,同时引入新单词tiring、educational、fascinating、peaceful、thrilling、trek、jungle、take it easy等,从而创设语言的运用环境,为Section A activity1a and 1b做一个热身和铺垫。这一环节中描述景点是学生主动运用语言的平台,学生以此为新课做准备,老师则在学生的描述中教会学生本节课的新词汇。(5’)

环节二:目标语言呈现。给学生展示世界地图,并提问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Why? 让学生回答I’d like to visit…,并帮助学生用刚学的单词讲述理由(Because I want a peaceful trip)。此环节是对第一环节所学的单词进一步巩固,并学习了本单元的主要句型,为下一环节作准备。(10′)环节三:目标语言操练即Pair work。让学生适时操练目标语言---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go on vacation?---I’d like/love to visit---.并设置 “比一比谁说得又快又对”的小竞赛,竞赛在小组之间进行,要求学生交替问答并且变换答案,费时最少的一组获胜。这个竞赛利用本课的主要句型和词汇来练习说的技能,将听说结合,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将从第一、二人称的运用向第三人称的运用转移,这使学生对目标语言的运用和操练又向前迈进一步。(5′)环节四:听力练习。这一环节覆盖课本Section A 1b—2a---ab的内容。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准备,为学生听懂对话扫清了障碍。(10′)环节五:综合训练即小组任务Make a survey。这一环节覆盖课本Section A1a—2c的内容,让学生在本小组内展开调查,就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 Why?等句型询问本小组成员想去哪个国家或地方旅游,并记录相关的信息,根据记录的信息写一个report。这就把本单元的目标语言知识和旅游这一话题很好的结合起来了,写调查报告充分训练了学生写的技能。这样,环节一学的词汇,环节二学的句型为本环节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保证了话题写作的顺利进行。(10′)环节六:课后练习homework,自己设计一个旅游景点。要求每个学生总结自己喜欢去的地方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设计一个旅游景点并介绍给同学。

总之,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的四大语言技能已有较大的提高,对本节课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也有较扎实的掌握。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篇2:英语九年级人教新课标unit7说课稿

九年级英语第十四单元说课稿 课题: unit14.Have you packed yet?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人教版九年级unit14. Have you packed yet?本课的中心话题是为旅游做准备。通过为旅游做准备,使自己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整个说课我将分成五个大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目标》(Go For It)是人教社出版的课程标准系列教材之一的英语教材,它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近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辗治A、B两部分。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A部分基本的语言内容和文化知识。主要是通过Preparing for a vacation引起话题,要求学生能够谈论自己最近已发生的事情。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词汇:watered, travel guidebook, beach towel, bathing suit, refrigerator, cleaned out ,turned off

B:掌握句型:Have you packed the camera yet? Yes ,I have already packed the camera .

2.能力目标:

A:学会谈论已经完成和还未完成的事情。

B:学会使用already和yet,并能在实际情境中简单的运用,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实际交际能力,开阔眼界。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基本单词,词汇和句型。

2.难点:能够运用现在完成时谈论自己的已经完成和还未完成的事情。 二、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动画导入新课。

(2).听说教学法 通过听录音,模仿对话来巩固句型。加强听说训练。 (3).任务教学法 通过Pairwork, Role play 强化所学的知识。 (4).采用多媒体课件,增大教学容量和增强直观性 。 三、学法指导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会交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中国有句古话“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也是这样,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每一个从教者的.目标。本单元是口语会话课,以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重点单词与语法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合作、探究、小组活动等。注重学生的口语实践和学习体验,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积极参与,独特体验。 四、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我们常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适时适当的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法,通过设计有效地例句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的渴望。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让学生有充分的30分钟进行会话,以达到了解、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的目的,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有关国家、城市的相关图片或资料,使学生在预习中就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具备了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能力,这也恰恰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篇3:新课标英语九年级教学及复习指要

一、初三年级英语复习必须不忘素质教育

初中毕业班在复习中要不要搞素质教育?目前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初三年级英语复习就是“为了应付中考”,“没有必要提什么素质教育”;另一种认为,“初三年级英语复习必须不忘素质教育”。笔者认同后一种看法。理由是,初中毕业班的教师肩负着双重的重任,他既要帮助指导考生系统归纳、总结、巩固初中三年来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对中考的应试能力,使他们顺利地通过中考;又要“为进入高中学习,初步打好基础”。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听、说、读、写”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了,这个要求无疑是全面的、科学的。专家们研究表明“听、说、读、写”的关系是密切相连、互相渗透的关系。一般来说,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书面表达能力也强;听和读是说的基础,读和写能力的提高又必须建立在听和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断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时,离不开其依赖的基础———素质。这与中考总复习并不矛盾。在初三英语总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素质,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课堂效率应放在重中之重

效率就是时间,效率是整个九年级教学的生命线。提高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前提。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就是提高了质量。一项任务假定两分钟能完成,一种方法是拖拖拉拉十分钟,另一种方法是两分钟高质量完成,另外八分钟去休息放松,有张有弛。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不言自明。各科教师在教学中都以提高效率、提高兴趣为大前提,不搞时间战,不搞消耗战,团结协作,这不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吗?

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做合理统筹安排

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入手:

1. 定型期

(1)教材进度安排。毫无疑问,在九年级上学期必须要结束新课。全册书共14个单元,排除假期及一些特殊时间,时间还是比较宝贵的。每周一个单元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在期末考试前两周或一周必须要结束新课。如果有期中考试,教材的阶段性复习也很必要。

(2)此阶段必要的语法单项总结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这个环节的进行更要强调科学安排,千万不能因小失大,影响常规教学。每周可根据课程进度及难度以及学生的作业量挤出一到两节课进行语法单项复习(或自行安排时间)。复习中要配合一些习题,做到精讲精练。此环节教师要按部就班,一点点地把学生的思路理清,而且此环节对学生要求目标不要过高,一般学生掌握50%—60%就足以,程度好的学生要力争达到75%左右。仍需再次强调的是一定要以课堂为主,课内课外相结合,不要贪多,不要给学生增加过多负担。本阶段学习是最重要也是最艰苦的阶段,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咬牙坚持下去。

2. 巩固发展期

上学期考试后就进入了第二轮复习。此轮复习时间可持续到四月中旬,并也可分为两个阶段。此轮复习重点是初中三年教材复习,要紧扣课本,环环相扣,不要拘泥于进度,要进行同类内容的贯通提高。如果复习时间可持续两个月,第一个月要完成七八年级的内容,第二个月仍应以九年级为主。但若仅按此复习,势必会出现与九年级上学期学习的简单重复。为了突出它的发展期特征,一些辅助性复习也是必须的。每周的复习中,要适当加入课堂专练———听力和作文练习。

作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而且也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在日常练习的基础上,从此阶段开始就应该进行专项训练。练习要有实战性、综合性。最好固定一节课,选择一个题目,采取限时作文,然后抽取样本进行评改,从整体到细节,再从细节回到整体评出作文的成功和失败。剩余学生作文要课下批改,未达到规定分数线的要重新再写。目标是写一篇要收获一篇。补全对话也是写作的一部分,可以和作文交替进行强化练习。听力模拟练习也是必须的,固定到某一节课专课专练。另外,课本复习和强化练习要相辅相成,既抓好了课堂,又可避免某天作业过多、某天作业过少的窘境。

3. 飞跃期

篇4:英语九年级人教新课标unit7说课稿

关键词:阅读训练;情境设计;素质;能力;课堂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总之,就是强调能力。

那么初中毕业班在总复习中要不要搞素质教育呢?目前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持着两种见解,一种认为,初三年英语中复习就是“为了应付中考” ;“没有必要提什么素质教育”;另一种认为,“初三年英语中复习必须不忘素质教育”。笔者认同后一种看法。理由是,初中毕业班的教师肩负着双重的重任,他既要帮助指导考生系统归纳、总结、巩固初中三年来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对中考的应试能力,使他们顺利地通过中考的重大考试;又要“为进入高中学习,初步打好基础”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听、说、读、写”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了,这种要求无疑是个全面的要求。这应该是个比较全面的科学。专家们研究表明“听、说、读、写”的关系是密切相连、互相渗透的关系。一般说,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书面表达能力也强;听和读是说的基础,读和写能力的提高又必须建立在听和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断定:培养和提高学习英语能力时,离不开其依赖的基础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前提。这种教学思想与中考总复习并不矛盾。相反地,初三英语总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素质,其教学素质一定好的 。多年来,初中英语教学使我领悟到:要想达到总复习不忘素质教育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堅持听说能力的训练

如上所谈,为了提高素质,初三英语总复习阶段听说能力势在必行,不能忽视,笔者往往采取以下做法:

(一)坚持值日生报告制。充分利用5分钟,为学生提供听说机会,在这段时间,教师也经常口述或朗读一些短篇故事、对话,提供听说机会,同时补充一些有关英语口语中表达习惯的差异知识。如英语中用 “Hi” 、“Hi” 、“Good morning!”等称呼;而汉语则用 “Have you eaten yet?”或 “Where are you going ?”。其实在英语中,这两句分别是表示你邀请别人与你一道同餐和你对别人不礼貌,你干涉了别人的私事。

(二)复习每篇课文前,通过听新教材课文录音,模仿了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恢复了听力练习,也使学生再现课文的内容。

(三)适当补充难易适当的听力练习,再强化听说能力。

二、“听写”要贯于英语教学始终

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初三毕业班的不少老师忽视了听写,甚至取消听写。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有悖"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上高中后反馈信息证明了听写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坚持始终。我教过的大部分上高中学生说:“初中听写的效果对他们上高中听语音课感到容易”。有的来信写道:“Dict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English class.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study English further.”。几年来,我在毕业班坚持三听写:①听写单词、短语、写出划线音标。②听写课文有关段落。③听写结构简单、没有生词的材料。(如:便条、书信、通知等)从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读”有两种概念。一是出声“朗读”(即:“念”),二是不出声“阅读”。在毕业班复习中,自然以后者为主。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们认为,阅读技能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顺利完成阅读能力方法。它有三个基本的要素速度、理解、和词汇量。通过阅读同学们可以培养自己语感,而语感又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从中考角度看,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占重要地位,所以阅读训练在英语学习中是显得尤为重要的一环。

(一)强化阅读训练。英语阅读与其他学科不同,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学好,也不是几天就能突击的。它需要平时点点滴滴、日日夜夜积累的。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要求每个学生每日做一篇阅读理解题,每日在打印答题卡上写一个句子,让学生交上来批改;然后下堂课时在班上让学生讲这一篇短文的大意;尔后,就对学生错得最多的问题进行分析。由此而来,学生们的自觉性就慢慢提高了。为了让学生 “热”起来,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老师必须精心设置一些恰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每日读两篇短文。一篇即要看又要做后面的题目,谓之精读;一篇只看不做,培养语感,谓之泛读。持久下去,学生们一拿到阅读题就进入阅读的状态。这样强化训练:一来,适应中考;二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会学生带着问题理解。理解对阅读能力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师应设计一些合理的阅读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前、中、后都要向自己提出些问题;并鼓励学生都用自我提高的阅读 方法。

(三)训练学生阅读速度。我们在复习中一段时间进行单项训练,在限时的阅读(每分钟60左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纠正"回视"的坏习惯,培养“跳跃式”阅读法,逐步扩大“识别间距”和逐步克服“心译”的依赖。这样做,使学生在做完形、阅读理解、是非几类题时就不会感到棘手了。

(四)词汇的掌握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掌握词汇越多,阅读速度才能越快,理解程度才能越深。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诚然有量变到质变,大多数的学生提高阅读的技巧,也就是他们的素质潜能增加了。

四、素质教育在活动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系下良好基础。所以,我们不论在课内、外都要善于组织引导去培养、去发现那些优秀语言学习者,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语言交际欲望,给他们创造语言表达和各种机会。要培养毕业班的学生有这样的素质,就必须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书法、词汇、讲故事、演讲等竞赛,组织“国庆”、“元旦”、“五一”英语朗读会、英语晚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加校外“英语角”活动,只要有机会就鼓励他们与“老外”交谈。对那些表现好的,效果显著者,发点小奖品,以资鼓励。

总而言之,课堂改革就是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决不是一句空话,而必须加紧实施,否则很快就不适应当前改革的步伐。不仅低年级是这样,毕业班尤为如此。

参考文献:

[1] 冯其良 高安柱 主编,《初中英语拓展阅读(初中三年级版)》开明出版社 2005

[2] 蒋玉林,《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关键》,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5:英语九年级人教新课标unit7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生命生命》这篇文章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设问开头,通过写飞蛾拼命求生、香瓜子奋力生长和疹听自己心脏律动三件事的描写,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善待生命,感悟出珍爱生命就要珍爱时间的人生道理。文章篇幅短,但句意深。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条: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学生珍爱生命就要善待生命和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事例所隐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好奇好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采用启发引导法进行教学。语文教学,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因为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培养语感。因此,我还将采用以读代讲法进行教学,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比赛,做到人人参与,照顾后进生,避免了朗读时优生的专利局面。

三、说学法

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东西才会珍惜。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式学法。教师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后再合作交流、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示交流。堂应不仅开放而有活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领略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程序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结构非常清楚简略,整篇课文作者采用设问的写法,提问、例举三个事例、悟出道理。这篇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还是一篇写作的好范文。为了使本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质疑导入,激起探究兴趣

导语“同学们,《生命生命》这一课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他能然诉我们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二)、出示问题自主探究

1、学生读文、找含相关的重点句子,自主解答问题。

2、小组长组织成员交流讨论,发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集体智慧,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全班展示交流

小组集体展示,交流对问题的答案和见解,生以“我认为”的语气汇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然后以“谁还有不同的看法”、“谁来补充”,有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平等的交流平台,和谐积极的交流气氛。教师完全充当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说一说这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

(1)、文中那些句子能令人感觉到一股生命的力量?(感情朗读)

(2)、作者为什么回放了飞蛾?(及我为什么会震撼?)

(3)、你在捉蜻蜓活捉其他昆虫时,他们是怎样反抗的,这种反抗就是什么?

2、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思考练习:

(1)、找出文中写香瓜子生命力强的句子。(感情朗读)

(2)、一粒香瓜子令作者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3)、写草生命力强的诗,谁背一背?

冲破()

香瓜子没有(),没有()多么顽强的()!

不屈(),茁壮()

3、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出示思考练习:

(1)、从听诊自己心跳的律动你知道了什么?

(2)、利用生命有哪两种方式?

糟蹋就是()

我可以好好的使用(),也可以糟蹋()。利用了就是(

);糟蹋了就是()。

利用生命,我们就应该(),不应该()。(四)、归纳总结拓展

作者从这三件事认识到了什么?

举例说“有限的生命体现无限的价值”的意思。

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体现无限的价值?

五、说板书设计。

飞蛾挣扎求生}

瓜子不去生长}生命可贵,珍惜生命。

诊听心脏律动}

5月

篇6:英语九年级人教新课标unit7说课稿

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圆的周长第一课时。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是一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研究几何形体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的直线图形知识和上节课掌握了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学情剖析

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活泼,求知欲、表现欲都很高,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加之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我为他们创设的情境,他们将会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4、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确立本节教学目标为:

(1)知道圆周长含义,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计算公式

(2)经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并能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圆周率学习,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5、教学重点: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6、教学所需材料:圆纸片、直尺、绳、多媒体电脑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课堂上我主要采取演示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层层设疑。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我用生动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引出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圆的周长,归纳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教师先拿出教具--圆,启发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摸一摸,叙述出圆周长的含义;最后,让学生合作交流,用学具试一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引导总结测量圆周长的基本方法:绳测法和滚动法。

2、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疑问一:用滚动法帮小兔出跑道的长吗?那绳测法呢?

疑问二: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那圆的周长我什么有关系呢?

层层设疑,利用学具(大、中、小三个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将课本63页的表格填完整。

圆的周长(cm) 圆的直径(cm) 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cm)

通过认真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并且是直径越长,周长越长。通过计算、汇报,讨论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3倍多一些”。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比较数据,学生就会自主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倍感合作探究的乐趣。

3、自学圆周率,引导推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在学生体验成功的同时,我顺便升华本课的教学难点,利用课件介绍圆周率,并利用汇报的形式得出本课的重、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活动不仅可以突破难点,又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落实三个教学目标。】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依据本节知识特点,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层次:基础题

帮助小兔计算直径是100米的圆形跑道的周长是多少米?

2、第二层次:判断题

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大约是多少千米?(得数保留整数)

3、第三层次:拓展题

老师想知道文峰中路那棵老槐树的横截面的直径,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形成一条较完整的知识链,同时又能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

(四)归纳总结,共同提高

老师问:能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答:我知道了……  我学会了……

四、说板书

设计意图: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这样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设计理念

课前,我用一个生动的故事贯穿始终,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探索新知埋下了伏笔。课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习的多样化。

篇7:英语九年级人教新课标unit7说课稿

**学校

***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写的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旨在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不仅决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也为我对本课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一、说教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精品力作。本文讲述了家境贫寒的渔人之妻桑娜,在自己家已有五个孩子的情况下,毅然收养了死去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可怜的孩子的故事。文章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深沉的情感基调,令人心湖随着行文而波涛叠荡,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人文启迪的绝佳力作,让学生在充满深情的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在字里行间,理解穷人“虽家贫,但心富”的思想境界,从桑娜与渔夫的故事中受到人文的启迪,这便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目标所在。

二、说教法:

在教法上,本文教学主要运用主题教学的理念,构建一个学习的平台,预设一个提纲挈领的教学点,让学生通过自主的研读,落实语言文字的揣摩与理解,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得到三维目标的充分落实。

三、说学法:

而学法上,则相对应地通过学生的相互合作,自主探究,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的沟通与共鸣,以达到用情激情,用情促思的效果,再用到他们的朗读上,从而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与提升。

四、说过程:

(一)、披文入情,初识文脉

首先,我通过导入让学生回忆在自己脑中对穷人的印象,意在让学生对穷人产生同情之意,并让他们感受到穷人生活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课文埋下情的伏笔。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感受到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并了解课文所描写的主要内容。但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先让学生来说说读了课文自己从文中看到了什么,再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主要内容,从容对文章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样便也兼顾了我们班的部分学困生,让他们也有了一些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总是成为课堂学习的“客人”、“旁听”。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时间不长,但学生却与文本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紧扣“情眼”,激情碰撞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便大胆地从文章的“情眼”——“忐忑不安”入手,进行了“家穷”与“品富”的对比学习。

首先,让学生找到桑娜领养了两个孩子后心情矛盾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初步感受其内心的思想斗争、激烈碰撞。之后,由“为何忐忑不安”为线索进行探究,了解正是由于她家的“穷之极”才会产生其内心的“情不安”。这样便顺理成章地来感受她家的穷,让学生通过动容、动情的朗读,感受其家的凄凉境地。经过学生的挖掘与朗读的“真情演绎”,学生对桑娜一家油然而生同情之情。在这个基础上,我马上话锋一转:“既然他们家如此贫穷,她为何还要收养这两个孩子?”让学生的情陡然一转,马上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自然地设身处地地从桑娜的内心出发,去揣摩她内心的想法。朗读的味儿也由犹豫慢慢转为坚定,体会到了“嗯,揍我一顿也好”的从容与坚决。心里怎会不对桑娜产生崇敬之情?接下来,探讨渔夫的说法与做法,感受其心之善便显得游刃有余了。

(三)、真情交流,内化升华

在学生与文本、与主人公进行了多次、多角度的接触之后,心里必定会对其有深刻的看法。于是我便设计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课之后的感触,与主人公进行心灵的对话,谈谈读了课文之后的启发,让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得到人文的启迪。最后拓展部分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节选,简介作者,目的也在于让学生明白文章来自于现实,真情无价的道理,并充分了解作者对广大穷苦人民的阶级深情,从而对作者有一个深刻而又系统的了解。而课后作业——续写文章便在于让学生对课文的人文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为穷人设计一个美好的结局,深化他们的情感、净化他们的灵魂,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文笔,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五、说板书:

教学板书的设计上,我也采用对比出现的手法,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穷人虽然家境贫寒,但内心品质却如金子般富有。主题鲜明,结构清晰。

六、说特色:

本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我本着一个让学生在一个大框架中自己探究的原则,因而在设计中大胆地以“忐忑不安”为切入点,让学生从“穷”与“富”之间揣摩人物的内心思想,如此便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自由的喷发。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以大容量的朗读指导,来提升学生对文章情脉的把握,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动人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得到极大的人文启迪。

《穷人》评课

孝原学校

姚晓艳

一、整堂课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在讲课时把字词句的训练,句式训练,标点符号的运用。人物描写等方面内容穿插在教学中,让人觉得实在、不空洞。整堂课节奏明快,水到渠成的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注重人物的心里活动

。从桑娜的心里活动变化过程中体会她的品质,老师先让孩子们读课文,找找哪些词句是描写桑娜的心里变化的。再让他们细细品读这些句子,通过学生的交流以及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从句子中体味到桑娜矛盾、犹豫、坚定的心理变化过程。从桑娜这一系列的心理变化过程中感受到她的善良、爱心。

四、课堂上富有激励生动的语言技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敢说、有说、会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上一篇:广播电视专业求职简历表格下一篇: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