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基层转序自检报告

2024-05-04

级配碎石基层转序自检报告(通用3篇)

篇1:级配碎石基层转序自检报告

级配碎石基层转序 验收自评报告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级配碎石基层转序验收自评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感谢大家参加我公司承建的*******道路新建、改扩建项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转序会议,首先衷心的感谢在施工过程中给予我们帮助与支持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相关单位和部门。现在我代表******项目经理部对本工程的施工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工程2012年1月10日开工建设,2014年9月7日全面完成了级配碎石基层的铺筑工作。现具备级配碎石基层转序工作,申请对级配碎石基层进行转序验收检测工作。

一、项目概况

(一)工程范围及规模

******道路全长为4025m,工程建设范围为K0+000~K1+712.665为城市次干道路,双向四车道,路幅宽度24米,设计时速20km/h;K1+712.665~K4+025为城市主干道路,双向六车道,路幅宽度36米,设计时速30km/h。

(二)主要建设内容及工程数量

级配碎石基层工程:

K2+000~K5+088.149段级配碎石基层铺筑面积:71232㎡。

二、检测依据

本次检测工作的主要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市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903-2013);

4、市政道路工程技术标准,相关施工、监理规范及规程等;

5、富源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文件、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批复和批示;

6、质监站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三、检查项目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转序质量检测的检查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频

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检测。

(一)自检项目

级配碎石基层检测项目:

1.压实度检测184个点,合格184个点,合格率100%; 2.弯沉检测1860个点,合格1860个点,合格率100%; 3.纵断高程检测312个点,合格296个点,合格率94.9%;中线偏位检测64个点,合格62个点,合格率96.9%;平整度检测636个点,合格624个点,合格率98.1%;宽度检测158个点,合格158个点,合格率100%;横坡检测624个点,合格610个点,合格率97.8%;厚度检测126个点,合格126个点,合格率100%;

4.内业资料检查。

四、相关工程技术资料

1、报验粗集料进场复试,试验报告25份,评定为合格。

2、报验细集料进场复试,试验报告9份,评定为合格。

五、工程质量情况

1、本工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建立了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格按照质量认证体系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把材料关、工序交接关、分项工程验收关。

2、在内部分工上管理班子配置齐全,职责分明,分工到人,做到全过程控制管理。

3、在施工组织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质量安全强制性条文标准施工、严格按照监理、业主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对于重要的分部工程的施工,首先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上报审批,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同时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人行道工程及附属工程依据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施工,各种施工工艺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及设计要求。

4、进场材料品种、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并随货附有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每批材料进场时,及时上报监理单位,由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一同进行材料品种、规格、数量的见证取样检验。

5、资料的收集、整理设专职资料员负责,做到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并保证及时、准确、系统、完整,资料内容齐全、真实。

六、工程质量总体评价

本次验收的*****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转序,现工程已完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全部内容,资料完整,工程质量符合国家规范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施工资料及质量控制资料严格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城建档案工作指南》《云南省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范围及组卷顺序》的要求填写和收集整理,技术、质量资料及施工管理资料齐全。本工程经自检评定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工程质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验收要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工程经自检评定为合格。已具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转序条件,现申请建设单位,组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转序。

七、工程质量保修承诺

我公司将一如既往的秉承公司质量方针及政策,凡属于工程质量保修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我公司承诺第一时间内给予修复,并积极努力做好缺陷责任期内的修复工作。

我公司通过本工程的施工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素质、增强施工管理能力,提高工程质量,发扬创优精神,提高本公司的信誉,为富源县的城市建设做更大的贡献。借此我代表我项目部全体员工对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以及参加转序的各位领导与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谢谢!

云南*****集团有限公司

2014

年5月

篇2:路面级配碎石基层设计方法探讨

级配碎石作为基层时主要承受由上部沥青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向力, 并扩散到下面的底基层中, 起到扩散路面荷载、减小路面变形、防止和减缓路面病害的出现等作用, 可以有效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为此, 该结构层应均匀, 具有高密度、高强度、良好的透水性及良好的抗永久变形性能。

1 原材料选择

1.1 材料强度

轧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除软岩石外的各种类型的岩石、圆石或矿渣。级配碎石基层的强度主要来源于碎石颗粒本身的强度及碎石间的嵌挤力, 因此要求集料具有一定的强度。我国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按公路的等级及级配碎石使用的层位规定了石料的压碎值, 作为材料强度的评价指标, 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的级配碎石集料压碎值应不大于26%。

1.2 集料液限、塑限指数

当小于0.5mm粒料的含量较大时, 其塑性指数对级配碎石性质有较大的影响, 无塑性集料的CBR值及抗永久变形能力远好于有塑性集料。集料的液限、塑性指数越大, 其水稳定性也越差。塑性细料遇水易膨胀, 降低了混合料的透水性和水稳性, 并增加了冰冻敏感性。随着塑性指数的增大, 集料的CBR值迅速下降。有试验表明, 当细粒料含量少时, 其塑性指数对强度的影响很小;而当细粒料的含量增加时, 其塑性指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为此, 应严格限制级配碎石中小于0.5mm颗粒含量及其塑性指数。我国规范规定液限<28%, 塑性指数<6% (潮湿多雨地区) 或9% (其他地区) 。当材料的塑性较高的时候, 应限制细料的含量。

2 级配选择

级配碎石没有黏结材料, 其强度和模量低于一般稳定粒料基层, 选择合理的级配是提高级配碎石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一般来说, 密实的级配易于获得高密度, 从而使级配碎石获得高的CBR值、回弹模量及抗永久变形能力。级配碎石基层除了应具有较高的密实度、强度和稳定性以外, 还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以及时排出渗入基层的水分, 避免过多水分导致结构强度的下降。因此, 好的级配碎石应是能获得最密实集料, 并使之有较好透水性的级配。

通常认为影响级配的因素主要有最大粒径及集料中通过4.75mm、0.5mm和0.074mm筛的含量等。

对于集料最大粒径, 一般认为, 集料的粒径增大, 有利于提高路面的抗变形能力。最大粒径不同的密实级配碎石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在同一侧向压力下, 级配碎石所能承受的正应力随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从获得最大CBR值来看, 级配碎石最大粒径以37.5mm为最佳;而最大粒径为50mm的级配碎石可以获得最大干密度, 37.5mm次之, 31.5mm最小。良好施工、较大粒径的级配碎石作为基层, 可以显著提高路面的强度, 路面弯沉较小且在服务期间变化不大, 从而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结构的抗疲性能, 并降低了车辙深度。

但随着集料粒径的增大, 其在运输与摊铺过程中也越可能发生离析问题, 使施工的级配碎石偏离了设计的级配, 降低级配碎石的性能。采用较大的粒径时, 也不容易机械整平;而且, 大的集料粒径很容易造成拌和与摊铺设备的磨损。因此, 我国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当级配碎石用作二级和二级以下公路的基层时, 其最大粒径应控制在37.5mm以内;当级配碎石用作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以及半刚性路面的中间层时, 其最大粒径应控制在31.5mm以下。

对于4.75mm筛孔通过率, 有研究表明, 其对级配碎石的密实度和强度影响较大。当4.75mm筛孔通过率在38%左右时, 级配碎石可获得最佳的干密度和CBR值, 并建议其范围可控制在25%~50%。

0.5mm和0.075mm筛孔通过量对级配碎石的密实度、强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其液限和塑性指数与级配碎石的水稳定性直接相关。0.075mm下集料的洁净程度还直接影响了级配碎石的使用质量。

3 级配碎石设计

目前我国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对于级配碎石的设计方法采用的是重型击实设计方法, 没有规定CBR, 要求级配砾石4d饱水CBR不小于160。级配碎石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只要进行各档集料筛分, 按照基层施工规范的级配范围确定材料配比和目标级配曲线, 然后通过重型击实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就可以了。

3.1 不同成型方法下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级配碎石成型方法主要是击实方法和振动成型方法两种。随着振动成型技术的发展, 级配碎石也应逐渐采用振动成型的的方法, 我国现行规范对水泥稳定类混合料提出采用振动成型方法, 级配碎石仍采用击实成型设计标准。为研究两种成型方法的差异, 用以下两种粒径六个级配材料进行土工试验, 见表1。

分别用击实法 (T0131-93) 和振动法确定表1中各级配的最佳含水量。重型击实采用直径15.2cm×高12cm试筒分三层击实, 每层击实98次。振动成型法仍采用重型击实法相同试筒, 将其固定于振动台上, 振动台频率为60Hz, 振幅2mm, 以模拟路上实际压实情况。压块施加压力为13.8kPa, 分三层振实, 每次振动时间为5min。

原材料选用轧制石灰岩, 其性能指标如下:压碎值19.5%;液限26;塑性指数5;针片状颗粒含量<12.2%。

对于最大粒径为31.5mm的三个级配材料的含水量与干密度在不同成型方式下的关系, 可通过表2表示。

不同成型方式下的最佳干密度和含水量见表3, 对于同一级配, 两种成型方法下的最佳含水量基本相近, 但振动成型的最佳含水量略高于击实成型0.2%~0.3%。通过两种成型方式的密度曲线可知, 在粗颗粒含量比较大时击实成型比较平缓, 而振动成型的密度变化比较大, 对比可以看出, 含水量的变化对于振动成型的影响比较大, 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 可能导致干密度大大减小。而当较细的集料含量增加时则产生相反的趋势。所以, 对于振动时尤其要控制好试件含水量。

击实成型在我国是一个常规试验, 但是与振动成型方法比较而言, 不能更好地反映材料现场的施工压实成型状况, 在振动成型方式下, 材料的颗粒能够更好地嵌挤具有更大的密度, 并且在级配粗料含量较多的情况下, 击实成型方式使粗集料有被击碎的可能。因此,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振动成型, 有可能的情况下尝试搓揉或者旋转压实成型试件进行研究。

3.2 不同成型方法下的力学性能

在最佳含水量下配置表1所示的六种级配的混合料, 每一种混合料在每一种成型方法下成型三个试件。分别作重型击实和振动压实实验, 测试其在最佳含水量时的干密度、空隙率和CBR值, 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相同的材料和级配, 使用振动成型能够得到较大的CBR值。这可以说明振动方式成型的级配碎石在力学性能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在现场施工中加强振动碾压对于提高级配碎石的路面结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最大粒径为31.5mm的CBR均值要大于最大粒径为26.5mm的级配。集料的最大粒径越大, 其CBR值越大, 即强度、刚度也就越大。而且, 较粗级配和中间级配较易获得大的CBR值, 而细集料含量多的级配CBR值较低。

3.3 级配碎石料配合比设计

为保证级配碎石基层形成骨架密实结构, 配合比设计时可在级配范围内选取粗、中、细三种级配, 分别进行试验, 选取CBR值大的级配为设计级配。配合比设计程序如下:

(1) 按实际使用的集料, 分别进行筛分, 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 确定各种集料的组成比例。

(2) 按步骤 (1) 确定的三个级配, 选取5个含水量进行重型击实试验, 确定级配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

(3) 确定完级配碎石的最佳含水量及最大干密度后采用最佳含水量下成型试件, 进行级配碎石浸水4d的CBR强度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室内CBR值要求应大于100%, 在满足此要求的前提下, 选取CBR最大的级配为设计级配。

4 级配碎石的性能

4.1 级配碎石的应力应变特性

级配碎石是非线性的弹—塑性材料, 在荷载作用下, 其应力-应变曲线呈现非线性, 卸载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加载段不重合, 总应变由可恢复应变和永久应变组成。在荷载力比较小时, 在加载的反复作用下, 回弹应变和永久变形随作用次数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 材料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弹性性质。

影响级配碎石回弹模量的因素有:竖向和侧向的应力大小、材料的含水量和密实度以及材料的级配。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应力情况, 这是因为级配碎石具有非线性, 其回弹模量是应力的函数, 应力水平越大, 级配碎石的回弹模量越小。

在试验室内测定级配碎石回弹模量的方法主要是重复荷载试验。在同一侧向作用下, 回弹模量随偏应力增大而逐渐减小;不论轴向应力多大, 当侧向应力增大时, 回弹模量值也增大。

含水量对级配碎石的回弹模量的影响较为复杂。因为其影响不仅取决于含水量本身, 还取决于材料的类型与组成等。通常, 回弹模量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

级配对回弹模量有一定影响。在相同的压实功作用下, 不同级配的材料可达到不同的密实度, 密实度相对大的材料, 其回单模量一般也较高。

4.2 级配碎石的永久变形

级配碎石是非线性的弹塑性材料。在荷载作用下, 其总应变由可恢复应变的永久应变组成。在荷载力比较小时, 永久变形随作用次数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但当应力较大时, 永久应变会在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逐步积累, 达到一定荷载作用次数后, 材料的应变迅速发展, 导致破坏。

影响级配碎石永久应变的最主要因素是重复应力的水平, 在应力水平低时, 随时间的永久变形积累逐渐趋于稳定, 荷载作用下仅在材料中产生弹性应变。应力水平临界高时, 级配碎石的永久变形累积速度在初期逐渐下降, 并趋于稳定, 但在荷载作用下一定次数后, 永久应变又会增长, 并迅速进入破坏状态。应力水平很高时, 级配碎石的应变累计不断增长, 没有稳定阶段, 直接进入破坏状态。在路面设计中, 应尽量使级配碎石层所受的应力水平为其处于变形稳定的阶段, 以避免在路面上发生过大的永久变形破坏。

含水量对级配碎石的永久变形有较大影响, 特别是细料含量高时, 在低于最佳含水量时, 增加含水量会增加粒料的强度。但在含水量接近饱和时, 行车荷载的快速作用会在粒料中产生较大的空隙水压力, 从而减小其抗永久变形能力。

压实度对级配碎石永久变形存在重要影响, 增加压实度可以大大改善级配碎石在重复荷载下的抗永久变形能力。

级配碎石的组成对其抗永久变形能力有一定的影响。级配良好的密实粒料具有较好的抗永久变形能力, 而细料含量的增加会降低粒料的抗永久变形能力。

5 结语

篇3: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关键词:继配碎石;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U41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59-01

104国道睢宁段改扩建工程加宽段进行了左幅慢车道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的铺筑。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随后我部召集了所有参加试验段铺筑的工程技术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机械操作手,对施工全过程及各项检测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确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施工方法及有关的技术参数。现将我部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工艺有针对性的作一总结。

1 试验段铺筑的时间、桩号

时间:4月20日

天气:阴,气温5~15 ℃。

桩号:K825+300~K825+500(左幅慢车道)

2 前场准备及测量放样

清除原慢车道下承层表面的浮土、积水等杂物,并洒水湿润。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10 m,在平曲线上为5 m,做出标记,并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厚度,挂好导向控制线。

3 混合料的级配及控制

室内试验级配碎石垫层的配合比(1-2-3)碎石:(1-1.5)碎石:(0.3-0.8)碎石:(石屑)碎石=17:32:19:32,最大干密度2.28 g/cm3,最佳含水量4%。在试验段的试生产过程中经筛分试验发现混合料偏细,经调整碎石垫层的配合比为(1-2-3)碎石:(1-1.5)碎石:(0.3-0.8)碎石:(石屑)碎石=19:32:19:30,筛分曲线符合规范2号级配要求。

4 运 输

拌和机出料采取配带活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前后移动,按前、后、中卸料方式三次装料,自卸车每车装料数量大致相等。车辆装料结束后,由放料人员签发 “发料单”。运输车辆数目可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进行适当增减,保证摊铺机前有2台料车等待卸料。

5 摊 铺

根据我部厂拌的平均产量(500 t/h),结合试验段的铺筑用料情况,确定在以后施工过程中,采用1台摊铺机铺筑慢车道垫层的顶层(16 cm),摊铺速度为1.5~2.0 m/min,同时增加车辆运输摊铺垫层调平层,施工工艺采用装载机配合平地机施工。对垫层顶层摊铺机后出现的局部大料集中现象,设专人进行处理。

6 碾 压

土路肩与垫层摊铺面同时碾压,防止垫层边部混合料产生侧向推移,这样既保证了垫层边部压实度,又杜绝了垫层边部因侧向推移面产生的塌边现象。试验段碾压过程中,为调整和验证碾压工艺,取30 m为一碾压段落。在规模施工中,可根据摊铺速度适当调整,将其控制在40~50 m之间。

通过几种形式的机械碾压顺序组合取得的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看,方案一(K825+400~K825+500):振动压路机(XSM220型)前静后弱振1遍,前强振后强振1遍,三轮压路机碾压2遍,最后胶轮压路机(XP260型)光面2遍;方案二(K825+300~K825+400):振动压路机(XSM220型)前静后弱振1遍,前强振后强振1遍,三轮压路机碾压3遍,最后胶轮压路机(XP260型)光面2遍。两种方案见表1。

通过对照压实效果方案二比方案一更为理想。因此,在规模施工中采用此种碾压方案二完全能够满足规定要求。

对于碾压过程中出现的压路机粘轮现象,设专人跟踪用扫帚清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由于粘轮而引起的麻面现象,从而改善垫层的外观质量。

7 纵、横缝的处理

处理纵、横缝时需要认真、仔细,从试验段的处理效果来看,可设人专门处理纵缝中易出现的粗料集中、表面粗糙现象;在处理横缝时,要求处理为同时满足高程和平整度要求的同一横向断面,施工缝垂直于地面,断面无松散现象。第二天摊铺时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由先铺结构层上跨缝处渐移向新铺结构层,配合人工对横缝处出现的集料离析和台阶进行处理。

8 松铺系数的确定

通过对试验段9个断面18个点位松铺厚度、压实厚度的测量及计算,测定松铺系数为1.32。经综合考虑,确定在规模施工中松铺系数采用1.32。我项目经理部将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测量,取得更加接近实际的松铺系数指导施工。

9 检 测

在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及时地将压实度、标高、横坡、宽度等各项检测结果反馈至摊铺现场,现场技术人员可根据检测情况,对不合格部位进行处理(补压或整形),以保证大规模施工的工程质量。

10 养生及交通管理

施工完成后及时封闭交通进行养生,在养生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11 对检测结果的评析

粗、细集料筛分试验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垫层混合料级配控制准确,符合规范要求。从现场检测结果来看:标高、横坡、宽度、厚度控制准确。当复压完成后,压实度已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再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终压,既充分保证了压实度,又改善了表面质量。

12 通过试验路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①拌和场料仓没有进行加高隔离,容易出现不同粒径原材料混合,造成级配变化,生料的料堆的挡墙太低,使不同的料混合。②车辆运输太慢,使前场等料出现。③慢车道施工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尽量缩短倒车时间,造成摊铺机停顿,影响施工进度和表面平整度。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措施:④在料斗上安装隔离板,在原材料加高挡墙,避免不同粒径原材料混合现象。⑤根据实际情况,运距太长,我项目部又增加2辆自卸车。⑥在下一步施工过程中,采用每50 m用混合料设一个临时路口,缩短倒车距离,保证摊铺机正常均速摊铺,摊铺机施工到临时路口位置时用装载机清除路口。

13 结 语

通过对试验段各项检测结果的总结和分析,经讨论并确定,级配碎石垫层规模生产的标准施工方法及有关技术参数如下:

①垫层混合料集料组成按实际筛分配比控制。(1-2-3)碎石:(1-1.5)碎石:(0.3-0.8)碎石:石屑=19:32:19:30,以后随原材料变化及时调整,保证级配合格。②混合料最大干密度为2.30 g/cm3,最佳含水量为4.0%,施工时含水量保证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左右,并随天气变化及时调整。③摊铺速度为1.5~2.0 m/min。④松铺系数采用1.32进行控制。⑤碾压。碾压段长度:根据摊铺机的进行速度,将碾压段长度控制在40~50 m之间。天气晴好时进行跟机碾压,保证含水量不致散失过快;碾压工艺:振动压路机(XSM220型)前静后弱振1遍,前强振后强振1遍,三轮压路机碾压3遍,最后胶轮压路机(XP260型)光面2遍;结构层边部压实度保证措施:级配碎石垫层边部与土路肩同时碾压,保证垫层边部压实度。⑥级配碎石垫层施工结束后,封闭交通养生,禁止车辆通行。

在今后的大规模施工中,我部将加强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不断优化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 JTG F1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

[3] 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S].

[4]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试验规程[S].

[5]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6] 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S].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商业化进程的提速,运输业、物流业的繁荣。重载交通日益凸显,对路面结构层的要求同样适度调整,文章就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的确定作出论述。

关键词:继配碎石;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U41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59-01

104国道睢宁段改扩建工程加宽段进行了左幅慢车道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的铺筑。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随后我部召集了所有参加试验段铺筑的工程技术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机械操作手,对施工全过程及各项检测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确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施工方法及有关的技术参数。现将我部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工艺有针对性的作一总结。

1 试验段铺筑的时间、桩号

时间:4月20日

天气:阴,气温5~15 ℃。

桩号:K825+300~K825+500(左幅慢车道)

2 前场准备及测量放样

清除原慢车道下承层表面的浮土、积水等杂物,并洒水湿润。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10 m,在平曲线上为5 m,做出标记,并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厚度,挂好导向控制线。

3 混合料的级配及控制

室内试验级配碎石垫层的配合比(1-2-3)碎石:(1-1.5)碎石:(0.3-0.8)碎石:(石屑)碎石=17:32:19:32,最大干密度2.28 g/cm3,最佳含水量4%。在试验段的试生产过程中经筛分试验发现混合料偏细,经调整碎石垫层的配合比为(1-2-3)碎石:(1-1.5)碎石:(0.3-0.8)碎石:(石屑)碎石=19:32:19:30,筛分曲线符合规范2号级配要求。

4 运 输

拌和机出料采取配带活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前后移动,按前、后、中卸料方式三次装料,自卸车每车装料数量大致相等。车辆装料结束后,由放料人员签发 “发料单”。运输车辆数目可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进行适当增减,保证摊铺机前有2台料车等待卸料。

5 摊 铺

根据我部厂拌的平均产量(500 t/h),结合试验段的铺筑用料情况,确定在以后施工过程中,采用1台摊铺机铺筑慢车道垫层的顶层(16 cm),摊铺速度为1.5~2.0 m/min,同时增加车辆运输摊铺垫层调平层,施工工艺采用装载机配合平地机施工。对垫层顶层摊铺机后出现的局部大料集中现象,设专人进行处理。

6 碾 压

土路肩与垫层摊铺面同时碾压,防止垫层边部混合料产生侧向推移,这样既保证了垫层边部压实度,又杜绝了垫层边部因侧向推移面产生的塌边现象。试验段碾压过程中,为调整和验证碾压工艺,取30 m为一碾压段落。在规模施工中,可根据摊铺速度适当调整,将其控制在40~50 m之间。

通过几种形式的机械碾压顺序组合取得的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看,方案一(K825+400~K825+500):振动压路机(XSM220型)前静后弱振1遍,前强振后强振1遍,三轮压路机碾压2遍,最后胶轮压路机(XP260型)光面2遍;方案二(K825+300~K825+400):振动压路机(XSM220型)前静后弱振1遍,前强振后强振1遍,三轮压路机碾压3遍,最后胶轮压路机(XP260型)光面2遍。两种方案见表1。

通过对照压实效果方案二比方案一更为理想。因此,在规模施工中采用此种碾压方案二完全能够满足规定要求。

对于碾压过程中出现的压路机粘轮现象,设专人跟踪用扫帚清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由于粘轮而引起的麻面现象,从而改善垫层的外观质量。

7 纵、横缝的处理

处理纵、横缝时需要认真、仔细,从试验段的处理效果来看,可设人专门处理纵缝中易出现的粗料集中、表面粗糙现象;在处理横缝时,要求处理为同时满足高程和平整度要求的同一横向断面,施工缝垂直于地面,断面无松散现象。第二天摊铺时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由先铺结构层上跨缝处渐移向新铺结构层,配合人工对横缝处出现的集料离析和台阶进行处理。

8 松铺系数的确定

通过对试验段9个断面18个点位松铺厚度、压实厚度的测量及计算,测定松铺系数为1.32。经综合考虑,确定在规模施工中松铺系数采用1.32。我项目经理部将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测量,取得更加接近实际的松铺系数指导施工。

9 检 测

在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及时地将压实度、标高、横坡、宽度等各项检测结果反馈至摊铺现场,现场技术人员可根据检测情况,对不合格部位进行处理(补压或整形),以保证大规模施工的工程质量。

10 养生及交通管理

施工完成后及时封闭交通进行养生,在养生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11 对检测结果的评析

粗、细集料筛分试验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垫层混合料级配控制准确,符合规范要求。从现场检测结果来看:标高、横坡、宽度、厚度控制准确。当复压完成后,压实度已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再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终压,既充分保证了压实度,又改善了表面质量。

12 通过试验路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①拌和场料仓没有进行加高隔离,容易出现不同粒径原材料混合,造成级配变化,生料的料堆的挡墙太低,使不同的料混合。②车辆运输太慢,使前场等料出现。③慢车道施工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尽量缩短倒车时间,造成摊铺机停顿,影响施工进度和表面平整度。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措施:④在料斗上安装隔离板,在原材料加高挡墙,避免不同粒径原材料混合现象。⑤根据实际情况,运距太长,我项目部又增加2辆自卸车。⑥在下一步施工过程中,采用每50 m用混合料设一个临时路口,缩短倒车距离,保证摊铺机正常均速摊铺,摊铺机施工到临时路口位置时用装载机清除路口。

13 结 语

通过对试验段各项检测结果的总结和分析,经讨论并确定,级配碎石垫层规模生产的标准施工方法及有关技术参数如下:

①垫层混合料集料组成按实际筛分配比控制。(1-2-3)碎石:(1-1.5)碎石:(0.3-0.8)碎石:石屑=19:32:19:30,以后随原材料变化及时调整,保证级配合格。②混合料最大干密度为2.30 g/cm3,最佳含水量为4.0%,施工时含水量保证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左右,并随天气变化及时调整。③摊铺速度为1.5~2.0 m/min。④松铺系数采用1.32进行控制。⑤碾压。碾压段长度:根据摊铺机的进行速度,将碾压段长度控制在40~50 m之间。天气晴好时进行跟机碾压,保证含水量不致散失过快;碾压工艺:振动压路机(XSM220型)前静后弱振1遍,前强振后强振1遍,三轮压路机碾压3遍,最后胶轮压路机(XP260型)光面2遍;结构层边部压实度保证措施:级配碎石垫层边部与土路肩同时碾压,保证垫层边部压实度。⑥级配碎石垫层施工结束后,封闭交通养生,禁止车辆通行。

在今后的大规模施工中,我部将加强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不断优化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 JTG F1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

[3] 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S].

[4]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试验规程[S].

[5]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6] 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S].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商业化进程的提速,运输业、物流业的繁荣。重载交通日益凸显,对路面结构层的要求同样适度调整,文章就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方案的确定作出论述。

关键词:继配碎石;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U416.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29-0159-01

104国道睢宁段改扩建工程加宽段进行了左幅慢车道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的铺筑。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技术规范要求。随后我部召集了所有参加试验段铺筑的工程技术人员、试验检测人员、机械操作手,对施工全过程及各项检测数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确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施工方法及有关的技术参数。现将我部级配碎石垫层试验段施工工艺有针对性的作一总结。

1 试验段铺筑的时间、桩号

时间:4月20日

天气:阴,气温5~15 ℃。

桩号:K825+300~K825+500(左幅慢车道)

2 前场准备及测量放样

清除原慢车道下承层表面的浮土、积水等杂物,并洒水湿润。开始摊铺的前一天要进行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10 m,在平曲线上为5 m,做出标记,并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根据松铺厚度,挂好导向控制线。

3 混合料的级配及控制

室内试验级配碎石垫层的配合比(1-2-3)碎石:(1-1.5)碎石:(0.3-0.8)碎石:(石屑)碎石=17:32:19:32,最大干密度2.28 g/cm3,最佳含水量4%。在试验段的试生产过程中经筛分试验发现混合料偏细,经调整碎石垫层的配合比为(1-2-3)碎石:(1-1.5)碎石:(0.3-0.8)碎石:(石屑)碎石=19:32:19:30,筛分曲线符合规范2号级配要求。

4 运 输

拌和机出料采取配带活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装车时车辆前后移动,按前、后、中卸料方式三次装料,自卸车每车装料数量大致相等。车辆装料结束后,由放料人员签发 “发料单”。运输车辆数目可根据运输距离的远近进行适当增减,保证摊铺机前有2台料车等待卸料。

5 摊 铺

根据我部厂拌的平均产量(500 t/h),结合试验段的铺筑用料情况,确定在以后施工过程中,采用1台摊铺机铺筑慢车道垫层的顶层(16 cm),摊铺速度为1.5~2.0 m/min,同时增加车辆运输摊铺垫层调平层,施工工艺采用装载机配合平地机施工。对垫层顶层摊铺机后出现的局部大料集中现象,设专人进行处理。

6 碾 压

土路肩与垫层摊铺面同时碾压,防止垫层边部混合料产生侧向推移,这样既保证了垫层边部压实度,又杜绝了垫层边部因侧向推移面产生的塌边现象。试验段碾压过程中,为调整和验证碾压工艺,取30 m为一碾压段落。在规模施工中,可根据摊铺速度适当调整,将其控制在40~50 m之间。

通过几种形式的机械碾压顺序组合取得的现场压实度检测结果看,方案一(K825+400~K825+500):振动压路机(XSM220型)前静后弱振1遍,前强振后强振1遍,三轮压路机碾压2遍,最后胶轮压路机(XP260型)光面2遍;方案二(K825+300~K825+400):振动压路机(XSM220型)前静后弱振1遍,前强振后强振1遍,三轮压路机碾压3遍,最后胶轮压路机(XP260型)光面2遍。两种方案见表1。

通过对照压实效果方案二比方案一更为理想。因此,在规模施工中采用此种碾压方案二完全能够满足规定要求。

对于碾压过程中出现的压路机粘轮现象,设专人跟踪用扫帚清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由于粘轮而引起的麻面现象,从而改善垫层的外观质量。

7 纵、横缝的处理

处理纵、横缝时需要认真、仔细,从试验段的处理效果来看,可设人专门处理纵缝中易出现的粗料集中、表面粗糙现象;在处理横缝时,要求处理为同时满足高程和平整度要求的同一横向断面,施工缝垂直于地面,断面无松散现象。第二天摊铺时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由先铺结构层上跨缝处渐移向新铺结构层,配合人工对横缝处出现的集料离析和台阶进行处理。

8 松铺系数的确定

通过对试验段9个断面18个点位松铺厚度、压实厚度的测量及计算,测定松铺系数为1.32。经综合考虑,确定在规模施工中松铺系数采用1.32。我项目经理部将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加强测量,取得更加接近实际的松铺系数指导施工。

9 检 测

在施工过程中,质检人员及时地将压实度、标高、横坡、宽度等各项检测结果反馈至摊铺现场,现场技术人员可根据检测情况,对不合格部位进行处理(补压或整形),以保证大规模施工的工程质量。

10 养生及交通管理

施工完成后及时封闭交通进行养生,在养生期间,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11 对检测结果的评析

粗、细集料筛分试验结果表明:级配碎石垫层混合料级配控制准确,符合规范要求。从现场检测结果来看:标高、横坡、宽度、厚度控制准确。当复压完成后,压实度已基本满足规范要求,再用轮胎压路机进行终压,既充分保证了压实度,又改善了表面质量。

12 通过试验路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①拌和场料仓没有进行加高隔离,容易出现不同粒径原材料混合,造成级配变化,生料的料堆的挡墙太低,使不同的料混合。②车辆运输太慢,使前场等料出现。③慢车道施工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尽量缩短倒车时间,造成摊铺机停顿,影响施工进度和表面平整度。对发现问题的处理措施:④在料斗上安装隔离板,在原材料加高挡墙,避免不同粒径原材料混合现象。⑤根据实际情况,运距太长,我项目部又增加2辆自卸车。⑥在下一步施工过程中,采用每50 m用混合料设一个临时路口,缩短倒车距离,保证摊铺机正常均速摊铺,摊铺机施工到临时路口位置时用装载机清除路口。

13 结 语

通过对试验段各项检测结果的总结和分析,经讨论并确定,级配碎石垫层规模生产的标准施工方法及有关技术参数如下:

①垫层混合料集料组成按实际筛分配比控制。(1-2-3)碎石:(1-1.5)碎石:(0.3-0.8)碎石:石屑=19:32:19:30,以后随原材料变化及时调整,保证级配合格。②混合料最大干密度为2.30 g/cm3,最佳含水量为4.0%,施工时含水量保证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左右,并随天气变化及时调整。③摊铺速度为1.5~2.0 m/min。④松铺系数采用1.32进行控制。⑤碾压。碾压段长度:根据摊铺机的进行速度,将碾压段长度控制在40~50 m之间。天气晴好时进行跟机碾压,保证含水量不致散失过快;碾压工艺:振动压路机(XSM220型)前静后弱振1遍,前强振后强振1遍,三轮压路机碾压3遍,最后胶轮压路机(XP260型)光面2遍;结构层边部压实度保证措施:级配碎石垫层边部与土路肩同时碾压,保证垫层边部压实度。⑥级配碎石垫层施工结束后,封闭交通养生,禁止车辆通行。

在今后的大规模施工中,我部将加强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做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不断优化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2] JTG F1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S].

[3] 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S].

[4] 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试验规程[S].

[5]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

上一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温暖》说课稿下一篇:杨彪案件及其警示教育活动小结—总结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