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安全事故

2024-05-12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安全事故(精选8篇)

篇1: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安全事故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安全事故

[摘 要] 施工安全在建筑工程中是个永恒的话题,据统计,近年我国的建筑生产伤亡人数约占全国生产事故总伤亡人数的25%,频繁、严重的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文章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主要安全事故进行探讨。

[关键词] 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 李健勇,南宁品正建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工程监理,广西 南宁,530000

一、建筑工程主要安全事故

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事故一般有以下几种: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火灾、中毒等。而上述事故中又以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物体打击为常见,其比例约占到事故比例的90%,以下主要以高处坠落及坍塌事故进行具体分析。

二、高处坠落

(一)高处坠落的形式

据专家总结分析,发生高处坠落事故主要有以下十种形式:洞口临边作业的坠落;脚手架上的坠落;卸料平台的坠落;悬空高处作业坠落;轻质板材断裂坠落;屋面临边坠落;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和塔机在安装、拆除过程中坠落;在安装、拆除模板过程中坠落;登高过程中坠落;结构和设备安装时坠落。

(二)高处坠落的原因

造成高处坠落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的因素;环境的因素。

1.人的因素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1)指派无登高架设作业操作资格的人员从事登高架设作业;

2)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的人员擅自从事高处作业;

3)未经安全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4)不按规定的安全通道进入作业面,随意攀爬阳台、井架等安全通道;

5)拆除脚手架、井架、塔吊或模板支撑系统时无专人监护且未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6)不按劳动纪律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操作失误

1)在临边洞口作业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

2)因作业人员配合失误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

(3)注意力不集中。

2.物的因素

(1)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强度不够、安装不规范、磨损老化、安全装置失效

1)防护栏杆扣件等材料因壁厚不足、腐蚀、扣件不合格而折断导致变形失去防护作用;

2)钢丝绳因摩擦、锈蚀而破断导致坠落;

3)脚手板因强度不够而弯曲变形、折断等导致其上人员坠落;

4)整体提升脚手架、施工电梯等设施的防坠装置失灵而导致脚手架、施工电梯坠落。

(2)劳动防护用品缺陷。表现为作业人员的安全帽、防滑鞋等用品因破损、断裂、失去防滑功能等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

3.管理因素

(1)没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者有但不健全。

(2)未按规定编织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所编制的安全措施无可操作性。

(3)未按要求对高处作业实行逐级的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

(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整改不到位。

4.环境因素

(1)露天劳动作业使临边、洞口、作业平台等处的安全防护设施的自然腐蚀、人为损坏频率增加。

(2)特殊高处作业的存在使得高处坠落的危险性增大。

三、坍 塌

(一)坍塌事故分类

坍塌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和重力作用下,结构稳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体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的事故。事故类型主要有:土方坍塌、模板坍塌、脚手架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坍塌五类。

(二)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

1.质量事故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工程中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严格按照有关程序、方案施工,这样使安全埋下了隐患。

2.安全意识淡漠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被急功近利,拜金主义在侵蚀。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重进度,无视质量及安全隐患,这样便会导致安全事故。

3.安全和质量责任制度不落实

实践证明,大量的安全事故是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及有关领导对安全和质量制度的检查力度松懈,责任制度形同虚设。班组、项目部、公司三者之间配合不协调,责任不明确,甚至对上级部门查出的安全隐患不及时彻底整改。

4.建筑市场管理失控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部门无资质越级设计;建设单位不执行投招标规定,暗箱操作;有的监理单位不履行职责,监理不严;施工企业层层非法转包,使不具备施工资格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给安全和质量埋下隐患。

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

有果必有因,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吸取安全事故的教训,结合自身施工现场的特点,进行安全施工管理。同时,各监管部门需尽职尽责,加大安全管理力度,确保施工安全。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专家罗云曾指出:“没有安全文化的理念,事故就会一个接一个,永远纠缠于事故处理中。”安全常识天天讲,一看就明,一讲就通,但一做就难,主要原因在于安全文化的理念没有深入人心,没有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要实现人人安全,首先要转变观念,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观念,要做到零事故。要实现安全生产,首先就要实现人的安全,而树立安全文化理念,对于实现人的安全至关重要。

(二)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筑施工的安全,除企业领导重视外,更关键的是现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因素:(1)具备系统的安全专业知识;(2)能把握关键和大局;(3)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4)反应敏锐,随机应变。安全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安全。

(三)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施工队伍是工程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工程建设中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工人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实行规范化管理,杜绝工作凭感觉靠经验,形成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习惯。

1.重点抓好施工队中班组长的安全意识,特别对其重点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使班组长行为规范,在工程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施工班组中还应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重点检查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抓好特殊工种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必须经过严格培训考核,持证上岗。临时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让其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

3.施工队伍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增强工人的安全知识。我国现阶段施工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必须简单易懂。施工单位可不定时地举行安全文化和竞赛活动,活动时采取互动形式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工人积极参与,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奖励,一举两得。

(四)加强安全工作的监督力度

1.施工项目部的上级部门每周或每半月到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时进行整改;拒不整改的,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2.安全监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处处留心,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杜绝因拖拉而造成安全事故。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3.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不定时的对各工程建设进行检查监督,涉及安全问题的严肃进行处理,对不符合要求施工的工程,进行通报批评。

五、结 语

工程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项目管理的方方面面,保障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国家和企业的财产损失以及工程项目管理风险,是工程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建筑企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建立一套长效的预防和管控机制,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的施工管理,这样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2: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安全事故

根据人机工程学的事故致因理论(如下图所示),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人、机、管理和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根据统计数据,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事故不到事故总数的10%,因此这里主要分析其它三方面的原因。

1.人的原因

由于建筑行业相对而言门槛较低,且所需要的劳动力较多,因此从世界范围来看,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即便是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因而许多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匮乏,安全意识较弱,安全操作技能较低,自我救护能力较差,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和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本身也缺乏安全管理知识,安全管理水平不高,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2.管理原因

管理薄弱的体现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安全投入不够。一般来说,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且大多数企业认为安全是一种纯粹的消耗而没有产出,因此往往缺乏足够的激励加强安全方面的投入,从而使得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是政府监管薄弱。对于许多国家而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整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相对落后,政府的资金不是很充裕,带来的必然是重点发展生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安全的监管。这从发达国家的历史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3.环境的原因

篇3: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安全事故

关键词:建筑基坑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重点是加强对于基坑施工的关注, 确保基坑的稳定性, 要针对相应的支护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 保障其基坑支护工程能够发挥出较为理想的稳定性保障价值, 从这一方面来看, 重点加强对于建筑基坑支护工程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是极为必要的。

1. 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特点

在进行基坑工程的施工前都应当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 对施工地点进行整理, 施工时所应用到的各种材料和工具, 移动相关机械设备等相关工作。鉴于基坑工程的建设大多属于室外作业, 且施工条件较差, 劳动强度很高, 这使得基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对于基坑工程的建设来说, 质量也属于其关键内容, 一旦工程建设出现质量问题很难进行重新建造。因此如何在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成为了业内人员面对的问题。

2. 建筑基坑工程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对于建筑基坑工程的施工来说, 首先安全经费的投入力度就对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影响。通常情况下, 在进行基坑施工时都要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施工人员也应当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这些安全防护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经费的供给程度, 如果安全施工经费的投入不足, 施工环境的安全性将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与此同时, 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对于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来说也具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 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能够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工作, 明确安全管理责任, 以便在遇到安全事故时能够对安全责任进行划分。在这样的环境下, 施工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将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进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企业应当在未来的施工建设中重视起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 注重从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入手, 切实强化施工环境的安全系数, 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3 建筑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措施

3.1 技术措施

3.1.1 设计方面

(1) 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当前国内外在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 缺乏先进的精确的计算方法。我国在这方面也存在很大的缺口, 缺乏统一的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规范, 在计算土压力时采用的依然是库伦理论, 这样计算的结构会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存在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设计人员转变传统的“结构荷载法”, 而应该更侧重于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汁体系。

(2) 建立变形控制的设计方法。在进行深基坑结构设计中, 当前应用最多的依然是极限平衡理论, 可以说该理论的设计计算结构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其设计结构能够极大的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 但是却不能在刚度上满足要求。建立变形控制的设计方法要着重在支护结构变形的控制标准上进行研究, 以及对支护结构由空间效应转化为平面应变和地面超载时的研究和其对支护结构造成的影响等问题上研究。

3.1.2 施工方面

(1) 基坑施工中最怕的是有积水, 基坑土方开挖必须采取防水措施。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是比较常见的, 及时的排出的积水可防止地表水渗透入基坑的周围, 造成不良影响。若基坑中有积水, 应在排水施工完成并达到预期要求后再进行土方的挖掘。

(2) 基坑工程开挖为避免长时间的暴露应该在遵循“自上而下, 先撑后挖, 分层开挖, 严禁超挖”的原则下连续性的施工, 在利用锚杆做支护结构时, 应按照设计的要求, 及时进行锚杆施工且必须等锚杆张拉锁定后方后才可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开挖。

(3) 深基坑开挖时应该限制或隔离坑顶周围的振动荷载作用, 坑边尽可能的不要堆放建筑材料, 如不可避免, 可在距离基坑上部边缘大于2米处堆放, 在不超过设计载荷值的情况下, 弃土一般不要超过1.5米高。当重型机构在坑边进行作业时, 应设置专门的平台或深基础等, 若遇到软土地区就不宜在坑边堆置弃土, 若是垂直坑壁, 堆放建筑材料的边距还应适当增大一些, 防止坑壁塌落。

(4)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时, 为保证基坑的土体结构保持原状, 应由人工对预留的150—300mm原土层进行修整。并做好挖土机械, 车辆的通道布置, 不得在挖土过程中碰撞围护结构, 做好机械上下基坑的坡道支护。开挖按顺序完成后, 要及时清底验槽并铺设垫层以防长时间的曝晒或是雨水浸刷而对原状结构造成破坏。如果基底超挖, 应用素混凝土回填或夯实回填, 使基底土承载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5) 挖掘机械工作时, 最大的开挖高度和深度不得超过机械性能的规定, 土方机械严禁在离电缆1米距离内作业, 机械运行中, 严禁接触转动部位或者进行检修。如要修理, 必须使其降到最低的位置, 并应在悬空部位垫上垫土。

(6) 基坑周围应设有护栏和安全标志, 严禁从坑底抛扔物体, 在坑内应设有安全出口, 方便人员的进出。

3.1.3 勘察方面

对地质情况的掌握, 勘察单位应及时的做好工作, 准确的提供完整的地质勘察资料文件, 包括了对边坡的稳定计算, 支护设计时所需的一些关于岩土技术的参数和施工降水情况的参数等, 还包括对地下水浮力以及水位设计的计算等资料情况。对软土性质的地基勘察, 除了对它的承载力进行了解外, 对它的基坑稳定性以及基坑的变形性验算也是很重要的。其次, 在软土基坑开挖时与支护的稳定情况确定, 坑底抗隆起的验算及对积水的抗渗漏情况也都是影响基坑工程的重要参数。

3.1.4 基坑工程监测方面

基坑工程的监测主要是针对建筑物的基坑情况进行监测掌握, 还包括对基坑周边的情况, 如对基坑周边的构建物, 道路情况, 地下设施, 地下的管线以及地下水体等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基坑工程监测是为了防止在施工中遇到异常情况, 而进行的一项有效监控措施, 如遇到大风, 大雨以及地下水位的涨落等复杂地质情况时, 可加强对深基坑和周边环境的沉降、变形等的观察, 可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事故隐患。这项工作应当交由有资质的正规单位来承担, 监测单位采集的数据当达到报警的界限时可及时通知有关各施工建设方并采取措施, 或提出合理建议。

3.2 管理措施

3.2.1 施工安全管理

深基坑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应该针对工程的概况, 工程的地质水文条件, 工程的风险因素的分析, 工程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 实施监测的要求以及工程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组织管理措施, 工程重点难点的控制等方面入手进行调查。

在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时, 应满足: (1) 针对有危险的项目部分应据其危险的来源, 特征和安全等级来具体设计实施安全技术应对措施, 并按照消除, 隔离, 减弱危险源的顺序来选择基坑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 (2) 采用并依据科学有效, 合理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安全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3) 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时, 要明确控制原则以及重点监控部位和最低监控指标要求。

基坑专项方案设计好后, 在进行基坑工程开挖前, 为保证施工安全, 应当严格按照方案设计的进行, 对相关的毗邻建筑物以及地下的管线设施等进行专项的防护措施, 避免在施工时盲目作业, 违章操作等引发安全隐患。在基坑工程施工完成后, 要组织相关单位来进行验收, 把对基坑的开挖, 支护工程情况进行有效的验收并把相关数据用书面形式给出建议后, 上报给主管部门管理备案, 工程合格, 再进行下一步的工程作业。

3.2.2 对基坑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

基坑施工看似简单但也有很多复杂的数据, 这个时候就用到了信息化的管理, 对基坑的各方面进行的监测或者其他数据参数的选择都可以输入到电脑里, 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数据对基坑周围的建筑物情况进行掌控, 判断基坑施工的周边情况, 从而根据施工现场的第一手信息预测下个阶段的工作状态, 合理安排施工步骤。

结语

建筑工程中基坑施工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 需要完成挖坑和保护等多项工作, 其中受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 受技术水平和管理方法的影响, 施工质量的高低由技术和管理决定, 所以要做好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陈保国。建筑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的影响因素研究[J].门窗, 2015, 09:322.

篇4: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安全事故

关键词:建筑施工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1 概述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是履行安全责任的主体,应更加注重和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使用的特种设备是建筑塔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应特别注意加强特种施工设备在建筑施工作业中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而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安全事故。本文就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探讨。

2 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特种设备年度周期检验未强制落实,使用“三无”产品的特种设备。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对在用特种设备必须按时定期检验的认识不足,致使特种设备超期未申报检验,从而埋下了特种设备事故的安全隐患。如:十堰项目部未取得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合格报告占该项目部整个特种设备的47%;铜陵项目部11台(套)、西涧项目部14台(套)的简易物料提升机属当地安检站禁止用于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设备,且以上共25台(套)简易物料提升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个别外协队伍为了节省资金,购置中小企业生产技术能力较差的特种设备,一般这种中小企业生产的特种设备无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设计能力差,而且又缺乏完整的工艺装备、技术力量及生产条件和经验,因此市场上产品质量差距较大,有的存在塔身、臂架、平台等主要钢结构件的焊缝高度不够、局部咬肉或夹渣等产品质量问题。

2.2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操作或操作证到期而未参加主管部门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复审。个别单位或外协队伍,对从事特种设备操作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操作管理不严,部分操作人员未经建设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未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无证上岗,或已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的但未按规定定期复审。如:车口片项目部有特种设备20台(套),项目部只提供4名塔式起重机、2名简易物料提升机操作人员的操作证,其余均未提供其证件。其中:2名简易物料提升机操作人员的操作证由于到期未在有关机构进行复核,操作证已失去法定有效性等。

2.3 特种设备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未完全落实。个别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比较薄弱,基本未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及规章制度,并对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缺乏认真的自检自查,无特种设备的运行维护保养记录,无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监控,尤其是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等不重视,走过场。如:十堰项目部未对操作人员进场前的安全教育和操作规范培训,没有统一组织开展月特种设备检查,没有编制特种设备检查表,特种设备检查表是由外协队伍编制了“塔吊设备月检表”,但保养维修内容记录不具体等。在提供的所有记录上没有显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控制装置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等进行过调试、检验、检修等。

2.4 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待加强。个别单位虽然制定了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但其内容不够完善,缺少演练,无法提升特种设备应急处理能力。

2.5 现场警示标志较少,重点区域的功能标识不够完善,塔机基座存在安全隐患。在现场中发现,安全警示标志较少,而且有的塔机基础被泥浆掩埋,而有的塔机基座有积水、轨道两侧杂物摆放混乱,这些都存在安全隐患。

3 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大隐患排查整改力度,依法进行定期检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设备,特种设备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使用单位必须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各单位还要加强与外协队伍的沟通协调,形成整体合力,并对特种设备依法进行定期检验,以便于对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和不符合相应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项目进行整改和维护。

3.2 加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管理。为了避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违反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管理规定的情况的发生,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培训且持有效证件的熟练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坚决杜绝无证上岗现象。

3.3 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依据相关法规、规范的要求,各单位需编制特种设备的办法及规章制度,对特种设备的进场检验、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拆卸、运输等环节要明确管理制度,还需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及相关档案,台账内容应包括特种设备是生产厂家、型号规格、主要技术参数、出厂编号等,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管理实际,制定相关档案管理规定,明确管理职责,督导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使技术管理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的同时,注意将每台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及时反馈设备运行情况。档案应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设备验收记录、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的检验鉴定记录等,以不断充实特种设备档案内容,实现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的真实对应,真正使特种设备档案为设备使用、检修提供准确依据,做到预防性管理和安全使用。

附件二:特种设备台账清单

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定期组织各外协队伍人员、操作人员集中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外协队伍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其安全素质。并根据规范和相关要求,统一编制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记录表,每月组织一次特种设备联合检查。在日常巡查中,须加强特种设备的检查和维护保养,观察特种设备仪表、仪器直接反应的数据,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负荷、载重量、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的变化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没有达到极限值或最低值。对特种设备和重要附件要做到定期检验维护,注意有无异响、闪烁放电、泄露、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系统保护装置是否灵敏,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告知作业队,并跟踪验证处理情况。单位或外协队伍还应在年初编制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维护保养,做好详细记录。

3.4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项目部要修订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演练,为此提高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特种设备事故的危害,不断建立健全事故预警和应急机制,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

3.5 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

在特种设备附近悬挂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标语,并需尽快清理掉特种设备基础四周的物质,消除其安全隐患。

4 结语

建筑施工现场中特种设备常见问题的预防和控制是系統工程,应从特种设备的生产质量控制、人员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安全基础管理、应急预案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预防和控制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2008.3.

[2]《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工程有限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2011.7.

[3]颜艳.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若干问题[J].价值工程,2011(22).

篇5: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安全事故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问题是我国建设安全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建筑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方面存在不足,建筑市场不健全,以及大量使用农民工,都给我国建筑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安全理论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建筑工程事故安全评价是基于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将事故安全评价理论应用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实践中,为建筑工程事故预测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建筑工程事故安全评价侧重于事故的预测以及安全等级的评价,对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企业的承受能力确定安全等级,从而启动工人对自身的意识安全和相应的预警措施。

[关键词]事故原因探讨分析

中图分类号:S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8-0096-01

【一】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原因

(1)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综合分析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建筑施工的不安全隐患也多存在于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以及使用各种电气设备工具上,事故类别主要发生在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及坍塌五个方面。从施工特点看,主要由于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高处作业防护不严、基坑及模板工程支护不牢、施工临时用电不规范、机械设备使用不当造成。究其根源,主要还是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善、教育培训不力、不文明施工等原因造成。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每年建筑施工在这五方面的事故是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5%以上,其中高处坠落事故占35%左右,触电事故占20%左右,物体打击占15%左右,机械伤害占10%左右,坍塌事故占5%左右,如果能采取措施消除这五个伤害,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将大幅度下降。事故的发生让我们对建筑更引起重视

(2)2月1日下午13:40左右,郑州市心怡路祥盛街绿地原盛国际3号写字楼C座着火,记者在现场看到,写字楼20层上下有明火,火借风势不断向上蔓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2月1日13时35分,郑州消防指挥中心接警,郑东新区心怡路与祥盛街交叉口,绿地原盛国际办公楼外保温材料起火,指挥中心调集临近8个消防中队到场处置。

分析原因外墙保温材料起火原一是行业标准不健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二是建筑施工周期长,作业现场隐患丛生。三是合格材料成本高,施工单位以次充好。而目前防火材料等级主要有5个如下;

A 级:不燃性建筑材料,几乎不发生燃烧的材料。

A1级:不燃,不起明火

A2级:不燃,要测量烟,要合格。

B1级:难燃性建筑材料:难燃类材料有较好的阻燃作用。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难起火,不易很快发生蔓延,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立即停止。

B2级:可燃性建筑材料:可燃类材料有一定的阻燃作用。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会立即起火燃烧,易导致火灾的蔓延,如木柱、木屋架、木梁、木楼梯等。

B3级:易燃性建筑材料,无任何阻燃效果,极易燃烧,火灾危险性很大。

【二】房屋建筑安全措施

1,外墙保温防火安全措施

解决外墙保温防火安全问题,一方面要在技术上采取措施,使外墙保温材料、保温系统具有保障安全状态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措施,达到系统的和谐,以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

措施之一:严格外墙保温防火安全技术

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相关规定。建设、施工单位必须使用难燃或不燃的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或选用经过阻燃处理的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指标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中规定的单体燃烧性能分级试验)。

2.将外墙保温防火安全技术问题分为4个层面

1、建议正在修订的标准中,做出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不得低于B1级的规定

对外保温系统的燃烧性能等级可不作要求或不作强制性要求,应要求外保温系统具有阻止火焰传播的能力。防火隔离构造措施宜作为外保温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导向问题,鼓励外保温生产企业对其原有的系统进行合理改进,满足防火安全要求

2、建议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超过24m的建筑严禁使用有机可燃保温材料,因此聚苯板外保温系统只能用于低于24m的建筑中,高于24m的建筑大部分使用不燃或难燃岩棉外保温系统。而由岩棉等不燃材料组成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则可广泛应用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现已成为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的外墙外保温做法之一

3、防火等级的测定和相关测试需进行两次:一次为整个体系,另一次仅为保温材料。在测试时需要考虑火焰在系统保温材料中蔓延的可能性,系统供应商应推?]一种防火隔离来防止火势蔓延

4、对于满足(2)前提下,使用的粘贴聚苯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通常要考虑的两个问题是火灾条件下维持系统稳定性的能力和系统阻止火焰传播的能力。

3.应采取以下措施:

防火隔离带:水平设置在建筑的层与层之间或竖向设置的防火隔断,一般采用不燃或难然保温材料,系统的任何材料之间都不留空隙,具有一定的宽度。在每1个窗楣和门楣上口加入不燃高强矿棉防火隔离带,厚度同聚苯板,向上宽度大于200mm;长度为窗口两侧向外延伸300m以上,用满粘的方式铺帖。主要防止室内发生火灾时,火势从窗口部位点燃外墙外保温系统并引起火灾蔓延的发生

挡火梁:一种门窗洞口的隔火构造方式,与防火隔离带类似,水平设置在门窗洞口的上边缘,并伸出门窗洞口竖向边缘一定的长度。为维持火灾条件下系统的稳定,保障系统不具有火焰传播性,可考虑使用金属固件。

措施之二:严格外墙保温防火安全管理

强化管理,根据现有的消防条例和保温工程施工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保温工程施工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采取与外保温系统的构造相对应的合理的技术手段,如考虑在可燃保温板材进入施工现场前涂刷防火界面剂等,以期满足施工过程的防火安全性要求。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一定要严格执行省建设厅发布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标准》,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尤其对动用明火必须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需要进行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特别要严密高空焊等特殊电焊环境下的防护要求: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严重的部位确定为重点防火部位,实行严格管理。

参考文献

篇6:建筑工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1、架子队队长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发现或预见安全事故(事件)问题时,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向项目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及建设方汇报。

2、凡属较大、重大事故发生后,必须在1小时内及时如实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地的市、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检查、劳动(如有人身伤亡)部门报告。

3、发现重大事件和问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架子队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赶赴现场。如有人员伤亡,先组织人员送医院抢救,落实保护现场应急救援措施,并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内立即向项目部汇报,并按事故处理规定要求报相关部门。

4、发生事故后,填写《因公伤亡事故快报表》加盖公章后传真上级有关部门,快报的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5、配合项目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配合事故调查部门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查明事故责任单位和主要责任者,负责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发生措施。

6、事故报告、整改情况应及时存档,事故处理完毕应建立事故档案。

7、按时上报《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月报表》和《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年报表》至上级有关部门。

8、对不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迟到、漏报和谎报事故现象的个人给予相应处罚。

附:

1、事故报告内容;

篇7: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做好员工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能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从事建筑工程所必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建筑公司必须要保证施工人员上岗前习得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并且要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具备相关安全生产思想的同时,施工人员必须接受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学会了如何自我保护,才能更有效的避免安全隐患。

2、安全组织机构合理构规范化

安全生产就必须有合理的安全生产策略,施工企业对此责无旁贷。没有明确的分工,工作就没有办法顺利进行。而合理的分工就需要有相关安全负责人,大型工程需要有总的安全负责人和各级负责人以及完善的安全管理章程,合理的档案管理。除此之外,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有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负责安全监督和各项安全设备的检查和维护,这项任务要贯穿施工过程的始终,而且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安全标准进行。

3、落实“科技兴安”策略

在各项基础安全措施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依靠科技来完善建筑安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科技不仅可以兴国,还可以有效的促进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科技化不仅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还能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也能及时的对突发事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4、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所有的人为活动都要受到法律的监督,建筑业也不例外。执法监督是企业生产所必须的一道防线,它不仅可以对安全隐患起到预防的作用,还能保障施工人员的利益最大化,必须加大力度执行之。

预防措施技术化

1、施工用电规范化

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参数进行配电箱的合理使用;配备持有合法证件的电工和防护人员;规范总配电房的配电设置。

2、井字架搭设规范化

架体和建筑物的连接必须按照规范搭建;限位保险设备的配置必须合理稳固;搭设结构必须经过检测证实其稳定性。

3、救援措施规范化

篇8: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安全事故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 建筑施工企业事故率居高不下。据统计, 从1990年到2005年以来, 我国每年发生在建筑行业的事故死亡人数依然超过千人,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百亿元。根据近几年我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类型的统计数据, 可以看出事故类别主要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和触电, 这五大伤害占事故死亡总人数的90.27%, 其中以高处坠落事故最为典型, 事故死亡率占到事故总人数的50%之多[1]。因此, 在分析高处坠落事故原因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对降低建筑工程事故概率及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建筑施工的特点

1.1产品固定, 人员流动任何一栋建筑产品一经选址, 破土动工兴建后就固定不动了, 短则几个月或一年, 长则持续三五年或更长时间。期间作业人员要围绕着它上上下下进行生产活动。这就形成了在有限的场地上集中了大量的操作人员、施工机具、设备零件和建筑材料。

1.2露天高处作业多, 属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栋建筑物从基础、主体结构、屋面工程到室外装修等, 露天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70%, 高处作业约占整个工程的50%之多。而大多数工种需要手工操作, 属繁重的体力劳动。

1.3施工变化大, 规律性差每栋建筑物由于用途不同、结构不同, 危险有害因素也不相同;同样类型的建筑物, 因施工工艺和方法的不同, 危险有害因素也不相同;即使在一栋建筑物中, 从基础、主体到装修, 每道工序不同, 危险有害因素也不相同。因此, 施工现场的危险有害因素随着工程进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所以决定了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施工条件的差异性。

2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2.1事故案例

2002年2月20日, 深圳市某电厂续建工程发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 造成3人死亡。该主体结构为钢结构, 钢屋架跨度为27m, 南北长63m, 共7个节间, 钢屋架间距为9m。屋架上部为型钢檩条, 间距为2.8m, 檩条上部铺设钢板瓦。截止20日前, 已完成51~52轴一个节间的铺设。20日继续铺设钢板瓦, 铺完第1块板, 但没有进行固定又进行第2块板的铺设, 为图省事, 将第2块及第3块板咬合在一起同时铺设。因两块板不仅面积大且重量增加, 操作不便, 5名人员在钢檩条上用力推移, 由于上部操作人员未挂牢安全带, 下面也未设置安全网, 推移中3名作业人员从屋面 (+33m) 坠落至汽轮机平台上 (+12.6m) , 造成3人死亡。

2.2事故原因分析

2.2.1直接原因。 (1) 在铺完第1块板后, 没有用螺丝固定便继续铺第2块板, 且作业时又一次铺设两块板, 给继续作业带来危险。 (2) 作业人员没有按要求将安全带系牢在安全绳上, 下方也未设置安全网。

2.2.2间接原因。 (1) 安全管理不到位。承包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未经审批程序, 以致安全防护措施过于简单。 (2) 安全教育不到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忽视挂安全带或在挂安全带后操作不便等情况下, 缺乏其他保护措施。且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 (3) 对现场缺乏检查, 没人制止工人的违章操作。 (4) 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按照规定在高处的钢屋架上作业时, 应在节间处设置安全平网, 而此作业场所却未设置。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3.1安全管理问题

3.1.1政府监管方面原因。 (1) 法律法规不全, 执行力不够。工程建设的目标体系已经由传统的“成本-造价-质量-工期”体系转向“成本-造价-质量-工期-环境与健康”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已制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此外, 由英国国家标准化协会和爱尔兰国家标准局等13个组织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0标准也已被广泛适用。我国虽颁布了GB-T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但在建筑行业尚未被引起足够重视。 (2) 管理部门职能滞后, 管理机构职能不清。在“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中, 缺乏安全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发展, 建设部及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政府机构的职能转变不能一步到位, 因此造成精力不足, 管理不到位, 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其中, 综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职责不清也是当前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2]。

3.1.2企业管理方面原因。 (1) 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实际情况中, 安全管理机构一般由生产科或技术科来兼管, 安全员一般也是挂名或由施工员、监理员兼任, 造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 安全生产没有保障。再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也不完善, 比如缺乏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或者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制度等[3]。 (2) 对现场缺乏检查和指导, 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等相关方对施工现场缺乏检查, 致使很多安全设施在搭设完成后没有组织验收就投入使用, 以致发生防护设施达不到标准的情况。或者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事故隐患不及时治理, 导致事故的发生。 (3) 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施工企业对作业人员安全教育不及时, 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特别是农民工, 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技能差, 自我保护意识差, 违章作业的现象严重, 多数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

3.2对策研究

3.2.1完善建筑行业安全管理体制。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 应明确制定各项安全施工管理体系及责任制度, 明确施工安全管理主要负责人以及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建立“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企业法人、项目经理、班组长、作业人员做到“四位一体”, 形成有效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制。

3.2.2加大对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 (1) 建立劳务工教育培训基地。教育培训按两个层面进行, 一个是强制性培训, 由施工企业出资建设;一个是自愿性培训, 培训工作按照分散进行、统一教材、统一管理原则进行。 (2) 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鉴于现阶段安全教育的局限性, 可以将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扩展至劳动保险、职业病防治、健康管理、噪声危害预防、有害物质的处理等方面。在宣传方面, 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在施工现场张贴关于安全及健康的相关标志和标语;在办公室配备全套的安全法规和标准供施工人员参阅;在工地入口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等。

3.2.3加大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力度。要求施工企业每个月对本企业所有项目现场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要求项目施工现场每半月对本施工区域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检查;要求班组每星期对本班组的安全生产进行一次检查工作, 尤其应重点检查危险部位及薄弱环节[4]。

4结语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企业综合素质和综合管理水平的反映, 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形象标志。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应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 在改进中不断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 以适应形势不断发展的需求, 努力开创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新局面。

摘要:建筑施工企业是我国三大高危行业之一。近年来, 我国建筑业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但是建筑业事故率依然居高不下, 以高处坠落事故最为典型。本文通过分析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 指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高处坠落,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孙雪娜, 赵颖.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应对方法[J].中国房地产业, 2011 (03) .

[2]张立平.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建筑, 2009 (35) .

[3]王斌.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上一篇:点赞十个全覆盖征文下一篇:2022上半年度社团工作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