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学校下学期教研计划

2024-04-13

x学校下学期教研计划(通用7篇)

篇1:x学校下学期教研计划

2013-2014学年(下)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教体局及教研室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镇教育办教研工作安排,以“实施优质教研,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以“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更好地成长成才”为目标,依托与市实验小学的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骨干教师团队,整合教学研究资源,优化课程实施,培育学生良好学习素质,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工作思路

以研究和评价为重点,确定学科主要教研项目,用科学、先进的教研成果引领教学改革,用全面、有效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手段规范教学工作,用富有针对性、层层推进的主题活动提升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三、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办学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以及《章丘市义务教育教学常规》,加大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监督和调控。采取常规检查、随堂听课、巡课、作业抽查等形式,对教师的计划制定、备课、上课、课后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单元检测及质量分析、理论学习、听课、评课、教科研活动等加强监督与指导,规范教学行为,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认真研究落实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不断提炼教学模式,积极参加“立学达”的活动。积极开展常态课、公开课、骨干教师高效课堂模式课、小班化教学展示活动,落实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加大集体备课力度,把听课、巡课作为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在手上,重视学法指导,进一步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三)以新课程实施水平评估为切入点,开全开齐课程。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与地方课程”建设,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打造符合国家课程要求,体现地域特色,切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建设品牌。提升“五节”活动内涵,将“五节”纳入校本课程规划、实施与评价之中。

(四)依托市教研室开展的教研活动,以及与实小的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加大教研力度,扎实推进教研组建设与管理,加强教学指导与展示交流活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高。

(五)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实现质量检测的经常化。注重教学过程管理,抓好随堂检测,重视单元检测和期末检测,采取座谈、对比分析等有力措施及时了解教学情况,迎接教研室不定期进行的学科随堂检测、单元抽测和期末抽测,及时总结反思,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六)积极参加校长、分管教学校长、教研组长论坛以及全市教学工作会,拓宽交流渠道,创新交流形式,多方面加强交流、沟通,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七)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及时了解全市小班化教学改革动态,聘请专家名师指导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改革,注意总结经验做法,力争抓出实效。

(八)参加省、市教学示范校展示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做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九)开展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采取多种措施促使教师尽快成长成才,组织参加镇及市音体美信科品优质课评选和市学科教研交流中心展示交流活动,着力培养学科骨干教师。

(十)切实发挥网络教研的作用。充分利用好省教师远程研修网、市教体网的教研平台、学科qq群、实小论坛、学校网站,开展网上教研和专题研究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十一)抓好专项课题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聘请专家进行课题指导,指导“小学低年级快乐识字” 等章丘市级课题做好结题准备工作,对新立项的山东省课题“小学低年级快乐识字”做好阶段研究工作。

四、主要工作安排

二0一四年二月:

1、传达2014年上半年上级教研工作要点、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2、参加市学科中心教研组集体备课;

3、市语文、英语抽测情况反馈

三月:

1、迎接市教研室教学视导

2、参加片区教研活动

3、随堂听课

4、教学常规检查

四月:

1、参加省市级教学示范学校展示交流

2、参加片区教研论坛

3、迎接市教研室对小班化教学的指导

4、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单元检测

5、参加镇、市音体美信科品优质课评选

6、教师素质大赛

7、教学常规检查

8、期中检测

五月:

1、组织参加镇及市语文、数学四十岁以上教师优质课活动

2、迎接市教研室的小班化教学指导

3、参加教学校长论坛

4、参加片区教研

5、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单元检测

6、骨干教师高效课堂模式课展示

7、教学常规月查

8、课题研究资料整理、申请结题,阶段总结

六月:

1、参加市学科教研交流中心展示交流活动

2、参加济南市第九届农村镇(办)小学教学研讨会

3、指导制定复习计划,组织好期末复习

4、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5、教学常规检查

6、组织参加市教学质量抽测

7、组织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实小垛庄分校2014、2

篇2:x学校下学期教研计划

共基础课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立足本系教研,以研促教,以教代研,通过教研工作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我系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树立责任意识,自觉参与教研活动,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2.通过教研培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形成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三、工作思路与重点

1.强化教师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2.以教研为主线,立足校本教研,开发适合我系特点的校本教材。

3.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四、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增强教师的业务素质

1.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四学习一次,学习内容有三种:一是教务处下发的各类文件资料;二是本组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是自学与本科目相关的知识,在学习中把重点放在当前教学理念代更新,对新课标正确理解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每次学习要记好学习笔记,组长每月检查一次。以备教务处统一检查。

2.继续完成培训工作

(1)校本培训,通过三个不同层次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增大培训。范围。即指导层面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普及层面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以计算机和多媒体应用为主,主要体现在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正确应用。力争在期末80%的教师能熟练操作,50%教师能够熟练制作课件。

(2)外出培训,继续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走出去,进行校际之间的听评课、研讨、观摩优秀课参加各种学习、聆听专家报告及讲评等,外出学习的教师要填好学习记录和外出学习报告单上交教导处存档并及时在组内传达所学内容和学习体会。

(二)加强备课研究

1.集体备课要以教研组或同科为单位,集体备课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确定上,导课的创新上和联系设计上。

2.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发言人。在组内讨论后形成框架性教案,教案应体现“四统一”原则,即统一学习目标,统一教学结构,统一课件,统一联系的设计。

3.个教研组组长对每次集体备课记录在教研活动记录上。

(三)在教研中,以研促教

1.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教师可结合各年级教学特点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条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开展课题研究。

2.加强课堂教学指导,教导处经常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听课,及时反馈、共同研究、改进方法、促进教学。主管教学副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教导主任不少于5节。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本学期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活动。

1.组内汇报课活动。时间为三月下旬至四月末,每人一节汇报课,要求尽量在“四室”上,教导处统一安排,课后把汇报课教案上交存档。

2听评课活动。本学期每位教师完成组内及校组织的听评课任务,要有听评课记录。

3主题研究活动,每位教师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写出主题研究方案,要在备课上体现主题,在教学中实施主题研究方案,期末写出主题研究报告。

4.示范课活动。在五月中旬学出两名骨干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个上一节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5.本学期在各教研组广泛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五)积极参加科研活动

除研究组的教研主题外,学校认真做好沈阳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英语分层教学和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研究的验收工作及小学英语“四位一体”的实验工作。

(六)认真完成“十二五”期间的继续教育各项任务。

(七)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各教研组要制定好计划,做好以下工作:

1.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

2.组内汇报课和听评课工作。

3.记好校本教研活动记录,内容有:教研计划、三项专题研究、四次集体备课、所有汇报课、两次质量分析等等。

4.组织好组员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

5.及时收集教师资料并统一上交到教导处。

篇3:x学校下学期教研计划

1. 教学目标

按照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教学基本要求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科研、评价及学生管理等制度,保障新课程稳步推进。以课程建设、课堂改革、质量保障、特色创建为重点,努力创造新课改理念下的高水平教学。

2. 实施方案

(1)课程建设。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建立并完善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构成的多层次课程体系。研究落实选修课开设内容、方式,形成科学可行的选课、上课模式。挖掘课程资源,编写出版校本教材。采取点面结合(“点”即单独设置研究型课程,“面”即把研究型学习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之中)的方式,落实研究型课程。拓展实践性课程的实施空间,探索实践性课程的实施新模式。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

(2)课堂改进。推行“自主”、“启智”、“高效”的教学新模式,进一步“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并建立相应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评价指向引领课堂改进。 (1) 教学观念要“五个转变”:由教师权威讲解向引导、合作、互助转变;由学生被动学习向自主、探究、创新、实践转变;由单纯传授知识向“三维目标”转变;由教师是教材的执行者向课堂的开发者转变;由一刀切的课后作业向分层作业、课堂作业转变。 (2) 教学目标要“四个带进”:把尊重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方法带进课堂、把创新带进课堂。 (3) 教学方法要“五个让”:新知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让学生掌握运用;重、难、疑点让学生讨论;规律结论让学生总结;新问题让学生带着走出教室。 (4) 教学组织要“四个多”:多一点预习指导、多一点自习时间、多一些活动空间、多一些提问机会。同时要重点落实“四精”、“四必”和“五统一”,即“精备、精讲、精练、精批”、“有练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和“统一计划、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统一练习、统一测试”。

(3)质量保障。全面全程督查,进一步完善“教学督导”制度。 (1) 建立以校长室、教学处、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为核心的多元化督导体系,建立并完善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为一体的学校督导组织网络。加强以教科研部门为核心的学校学术委员会建设,组织学术委员以深入课堂调研、组织学术专题研究等形式,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教学改进方面的监督、引领和促进作用。 (2) 建立过程质量监控体系,坚持“发现问题,反馈意见,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引导发展”的工作方针,努力使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完善期中、期末、月考分析制,每次考试结束后,均有教师个体、备课组、年级组、教学处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分析,找出问题、形成对策、落实措施。

(4)特色创建。坚持实行“自主”、“高效”的教学模式,推崇兼容并包,不断融合创新,形成教学特色。加强学生实践探究及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凸显学校实践创新教育特色。

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1. 建设目标

教师队伍建设要体现六个方面的要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并重并举,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比翼齐飞;不跪着教书,用一生备课,有仰望星空的能力,是学生的精神领袖;校内是模范教师,市内是知名教师,省内是特级教师,国内是一流教师;读书品高,研学养心,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智慧方式,让科研成为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有哲学家的厚重,科学家的精深,艺术家的情怀,宗教家的虔诚;时时处处恪守师道,信守良知,心境纯粹,怀着崇高的希望优雅而欢欣地舞蹈,教育路上不走神;立德、立功、立言,唯学、唯新、唯风范,要著书立说,成名成家,让歌者继其声,学者继其志,留一种芬芳文化浸润校园,福泽教育,光大未来。

2. 实施方案

(1)创设愿景。鼓励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校通过帮助教师逐步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逐步建立起与学校愿景相匹配的个人愿景,实现教师工作态度上在“遵从—投入—奉献”三层次间的上移,提高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指数、魅力指数和创新指数。

(2)创新机制。 (1) 建立教师业务培训进修的管理制度,使教师业务培训进修实现制度化、科学化。建立与国内名校定期互访制度,定期进行校际对口交流互访;建立国内名校研修制度,定期派遣教师到国内名校挂职研修;创造条件,派遣教师到国外参观考察学习,培养教师的国际视野。 (2) 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完善激励机制。对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及发展有引领、值得作为档案留作校史用的著作,学校制定相关政策予以基金支持。 (3) 完善规范性、奖惩性条例的实施方案,加大执行力度,强化过程的监控与反馈改进,努力创设一种既有利于教师个体创造力的发挥,又有利于团队协作的激励、竞争和循环制衡的学校工作软环境。 (4) 建立教师自身发展需求征询体系,及时了解教师的个性化需要,使师资培训更加符合教师的个性需要,提高师资培训的有效性。

(3)创建平台。 (1) 教研平台。建立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个体四级教研平台,从不同层面开展专题研究、主题研讨、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2) 展示平台。定期开设特级教师荣誉课、高级教师品牌课、一级教师特色课、初职教师汇报课、新上岗教师过关课,让教师在这一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4)两大工程。实施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和名、特、优教师的“名师工程”,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三、教育科研方面

1. 科研目标

通过教育科研打造一支优秀的研究型师资队伍,争创省、市科研一流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加强校本培训,完善课题研究,做好课题结题评审和成果推广工作。重视专家引领和先进教育理论指导,带动全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引导教师针对教育实际从事行动研究、反思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问题研究,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科研主体。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搭建平台,鼓励教师总结、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营造实在、实用、先进、精致的科研文化。

2. 实施方案

(1)制度保障。强化各处室、各教研组、各年级组指导本部门、本学科、本年级教师教育科研的职责,在各自工作计划中,确定教育科研阶段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 (1) 实行课题定期检查制度,重视课题研究过程管理。通过课题成果评比、激励和展示等活动,将课题研究常规化、规划化、实在化。 (2) 形成有效激励制度,在重视教育科研质量的同时,兼顾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增加教育科研人员。 (3) 完善教育科研审核制度。以学校之名送审的各类教育科研成果,须经学校相关机构或部门审核推荐;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成果须由教科研部门登记审定。

(2)形成“三助”。 (1) 专家帮助。每学年请不同领域的教育专家作专题讲座,为教师更新理念提供机会。并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联系,根据需要聘请专家来校指导科研工作。 (2) 同伴互助。建立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资料库,通过科研校刊、校园科研网等信息平台,开辟教师教育教学交流空间,给同伴互助架设平台,在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中更新观念。 (3) 学习自助。学校拟定学习书目,建立科研网站,多渠道、多方位提供教育科研信息,让教师自主实现专业成长。

(3)强化“三性”。 (1) 强化教育科研的服务性。在课题申报、研究、结题等环节,在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评比活动中,教科研部门要踏实高效做好服务工作,在服务过程中实现指导功能。积极建立专项联系,加强与教育类杂志社和教育科研有关机构或部门的经常性联系,为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及发表教科研论文提供机会。 (2) 强化科研骨干的示范性。 (3) 强化教育科研的导向性。引导广大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和德育实践从事教育科研,重视日常教学活动的反思,从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命题研究、中高考研究、教学效率研究、学生研究等方面开展教育科研,其表现形式、体裁式样应丰富多彩,生动鲜明,富有时代性。

篇4:x学校下学期教研计划

摘要:作为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前途。促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强调学校系统化模式的顶层设计,明确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多举措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关键词:教研;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1-0073-04

在职业学校教研视角下,结合“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主题文献研究,对江苏省内24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98份),总结实验学校——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经验,不难发现职业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应寻求适当对策。

一、强调学校系统化模式化的顶层设计

系统论原理认为,系统决定功能,系统是由各个相关要素有机组成的整体。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与诸多因素有关,要使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因素协调发展,就必须进行系统化的顶层设计。系统化设计就是要充分考虑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因素,通过规划设计,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师整体专业化发展的模式,这种系统化设计包括制定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导向激励制度,如教科研奖励制度、教师岗位职称晋升制度等,提供切实可用的辅助手段,以体系化的制度和措施引导和保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系统化设计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就会曲折坎坷。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学校可以参照图1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的顶层设计。

二、明确学校在教师专业

化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职业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除了通过合理完善的顶层模式设计外,还要进一步明确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具体而言,职业学校不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组织者和监控者,而且是引领者和辅助者,应积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硬件及软件条件支持。如图1评价体系中呈现的督导室的作用重在“导”而不仅仅是“督”。督导员应在随机听课后主动与被听课教师进行沟通,在保护热情、激励进步的同时,对教师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对教学提升空间较大的教师,可由督导室组织课程专家团队对其进行跟进式督导,跟进团队人员在一学期的开始、期中、期末三个阶段对教师进行跟进式听课,并在下一阶段听课中针对改进建议观察改进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导”的作用,促使教师反思与改进教学行为,最终获得教学能力的大幅提升。

三、充分发挥校内3个教师群体的重要作用

(一)青年教师——借助组团跟进式贴身指导,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当前,各学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他们都有着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强烈的创新意识、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且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专业发展速度和质量决定和承载着学校的未来。新入职时期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实验学校自2011年对新入职教师采用的组团跟进式培养模式经过3年的实践,效果显著。该模式将以往理论层面上的说教性培训转变为操作指导性培训,实现了将教师通用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融合。通过多方面的交叉整合培训与指导,学校帮助新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组团模式及培训目標与任务见图2。

(二)高级教师——借助团队活动实现高原停滞期向发展腾飞期的过渡

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功底相对深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其专业发展与其他教师群体有特殊性,外部激励模式通常很难满足其专业发展需求,多数高级教师专业发展往往会进入高原停滞期。促进这部分教师在更高平台进行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进入专业的又一个发展腾飞期,除了更高层次的职称评审等外部目标激励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措施将这个特殊群体从专业发展的边缘地带拉回到正常轨道,根据这些教师的兴趣,通过各种教学研究、课程开发、课题研究、项目活动吸引他们通过更高平台的团队活动摆脱职业倦怠感,找到工作的新乐趣与成就感,向专家型教师迈进,实现专业发展的再次腾飞。这里的更高平台团队活动是指校内外各种学术团体、教育教学科研项目、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各种学术会议、兼职督导工作、各类评选评委工作、组建工作室及组织策划校内观摩研讨活动等。

(三)教研室主任——发挥其在转换教研室职能中的关键作用

教研室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教学工作、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的基层组织,是大多数校本研训活动的实施者,在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可是,在调研和文献研究中发现,多数职业学校都存在教研室功能退化的现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阵地荒废了,成为上传下达的“通信”联络处,行政性、事务性、管理性特点显著,而学术性、专业性、研究性功能消退。要改变现状,一方面需要学校在制度上改进,另一方面需要发挥教研室中的关键人物——教研室主任的作用。当前,教研室主任日趋年轻化,年轻的教研室主任愿意干、肯吃苦,但在团队合作策略、专业引领、领导力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这需要学校对教研室主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其如何组织教研室内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进行专业研究、分工合作与经验分享,指导其发挥学术、专业引领作用,并创建基于倾听与对话的教研文化,从而实现教研室职能的转换。

四、多举措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只有“自主发展意识”的真正觉醒,教师才有可能把教育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念结合起来,不断思考,寻求对策,达到内在的发展目标。教师的自主教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学校应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发展环境,激发其自主发展意识。除通过激励制度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外,还可从以下方面帮助教师提高自主研修意识。

(一)帮助教师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

通过填写“个人成长三年规划表”,促进教师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思考并规划,于每学年年终考核时对照该表进行自我评价。必要时,可由其“青蓝工程”指导教师或教研室中的其他优秀教师指导新入职教师制订该规划表,以便目标切实可行。

(二)提供不同阶梯层次的专业发展平台

没有目标就没有发展。教师在专业化道路上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目标,除了职称晋升、参加各级赛事外,实验校提供的“五阶梯”教师成长平台(见表1),为有效促进教师个人争先,为学校形成专业梯队发展的优势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组建各种项目团队等学习型组织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较高层次的需求为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教师的这三种需求,需要在个体以外的群体活动中获得。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研室或項目团队等学习型组织中,通过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在自我尊重、自我评价及尊重别人的过程中增强归属感,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组织内所期望的人,才能最终达到最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学校应引导各级教研室、各专业群围绕一个个项目组建各种团队,通过团队共同愿景吸引年龄、知识、能力结构不同的教师,在团队协作、实践、学习、反思过程中实现教师个体与团队愿景,取得组织与个人双赢,最终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提供指导性强的学习资料和网络学习平台

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受到某些条件的约束,往往更愿意自己去解决。因此,在教研室里备上一些具有较强指导性的工具书将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除此之外,可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促成教师在该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形成学习型网络社区,促成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通过留言、在线答疑等方式帮助教师及时解决问题,进行反思和自主学习,并通过网络教研平台营造出教研文化、团队文化,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除了交互式平台外,学校还可提供一些信息服务平台,如知网、读秀、致远知识平台等,通过优质的文献传递服务,为教师学习、研究、写论文、做课题提供获取知识及资源的捷径。

五、重构形式多样的

校本研训活动并分类指导

学校校本研训内容多来自于教科研部门的设计,往往与一线教师的需求脱节。因此,在内容设计时要多听听一线教师的需求,开展基于教学实践的反思性研究,重点推动教学中真实问题的研究及相关教学策略研究,组织开展优质课观摩和校企合作研究。创新校本研训形式,尽量少用讲座式培训,推进交互式研讨,如围绕教学中某个共性问题展开的主题辩论、情景案例分析研讨、微格教学展示与教学经验分享等;实施操作层面的分类指导,如教学比赛的指导,对青年教师上课的指导,对中青年教师科研指导等。研训活动取得的良好的效果可帮助教师专业发展,消除教师的抵触情绪,激发其求知和发展的欲望。实验校项目式、跟进式培训模式已取代传统的培训模式,与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相配合,构建与企业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吸收有条件的企业人士走进培训或教学研讨活动中,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胡维芳.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探析[J].职教通讯,2009(1).

[2]肖加平.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4(6).

[3]霍自自,王海林.基于校本教研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1).

[4]刘晶.组团跟进式新教师培训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5]陆永健.校本教研与五年制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培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14).

[6]沈瑾.整体规划、精心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

[7]郭岩.厘清教研室智能,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篇5:x学校下学期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教科室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思路,乐观走“以科研促训练、教学,德研、教研、科研相长”的道路,进一步仔细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精神,增加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的和责任感,深化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训练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进展为本的现代训练理念,充分发挥教科室的先导、服务功能,以课题讨论为载体,努力提高教科研质量,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持续快速进展。

二、主要工作

㈠常规工作

1.重抓课题讨论,强化过程管理。

我们将坚持科研与德研、教研相结合的原则,把教科研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学校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狠抓课题讨论工作,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实效,重视课题讨论的资料积累、过程管理,力求做到科科实施课题讨论,人人参加课题讨论。

⑴重续省级课题的讨论。

在市教培研中心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的“十一五”课题滚动,连续开展黑龙江省训练学会课题《学科教学活动化》讨论工作,将依据我校的总体进展目标和学校详细状况对主课题方案、子课题方案作适当修改,调整参加课题讨论的人员,邀请专家来校指导,重新整理、筛选原有的子课题,连续开展讨论工作,逐步形成教学特色活动课程。

⑵乐观申报子课题。

我们鼓舞老师乐观申报小课题,确立新的讨论课题。将在体育、数学、阅读、作文等学科开展课题讨论,通过课题讨论进一步提升我校各科老师的教学力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⑶连续抓好教学试验讨论。

本学期将进一步抓好教学试验讨论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实践讨论,加强资料积累,为结题做好充分的预备。

⑷强化课题讨论过程管理。

强化教科研的群体合作,着力进行个案讨论、案例讨论、行动讨论,使老师在讨论中学习,在讨论中提高,在讨论中进展。本学期将以各级子课题为中心成立课题讨论协作组,围绕课题讨论定期开展沙龙活动,仔细学好相关理论,结合各级各类实践课,凸现课题讨论内容,探讨讨论方法,沟通讨论心得,共同提高讨论水平。并准时评价、总结、反思,建好讨论档案,丰富形成性资料。

2.落实新训练试验,提升师生素养。

新训练试验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实施素养训练的重要途径,我们将乐观实行措施,鼓舞广阔师生走进新训练试验,追求抱负的训练,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规范我们老师的教学行为,通过新训练试验使新课程理念真真实切地落实到老师的每一个教学行为上,融会于师生学习的每一项活动中。

⑴营造书香校内。其一,开展老师读书活动。首先保证老师读书时间,把老师读书排入课表;其次转变记录方式,本学期我们将以往每月抄写肯定字数的做法,改为写读书记录卡(每学期不少于5张),把读书过程中发觉的一些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找资料;另外,供应资金上的保证,为鼓舞老师乐观阅读,我们将在学期初组织老师赴上海书城购书,每位老师自主选择一本与训练教学有关的书购买,读完后于学期结束前凭发票到学校报销,并把书上交至学校图书馆,这样既能为学校图书馆添置新书,又能激发老师读书的主动性、乐观性。其二,开展学生读书活动。连续加强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的管理,向学生开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织学生背诵古诗文和经典英文,开展“每周一诗”或“每周一文”活动,培育学生阅读习惯,陶冶学生情操,并将组织古诗文诵读竞赛。

⑵师生共写随笔。每位老师完成2篇以上训练随笔、故事、案例等文章,并发至校内网,分别于4月10日之前上交第一篇教学随笔,6月10日前上交第二篇,鼓舞老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将结合教育处工作支配及试验课分别开展语文、数学、英语老师随笔评比活动。鼓舞学生在校内网上发表随笔、日记,四月份将组织六班级学生进行优秀学生日记评比活动。

⑶构筑抱负课堂。抱负的训练、抱负的课堂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们将连续提倡共性化的训练,培育与进展学生、老师的共性和制造力,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参加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充分体现课堂的生活性、生命性和进展性。结合教育处工作支配,沿用上学期的教案书写方式,把教学过程分为老师活动、学生活动、生成与随笔三大块,并规定5年以上老师可以用电子稿。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管理,使教研活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⑷建设家长学校。定期举办面对家长的培训活动,开展讲座、现场询问等活动,向学生父母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有效地传播先进家教观念、科学家教方法,组织座谈会等活动。

⒊推广科研成果,强化反思行为。

⑴强化反思行为。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老师理论水平的基础上,连续加强课后反思,要求老师准时撰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并有肯定的针对性,切忌流于形式、泛泛而谈,使老师养成勤于反思、擅长反思的习惯,从而不断提升业务力量。

⑵推广科研成果。鼓舞发动老师乐观撰写课改讨论阅历,课题讨论论文、训练教学案例等,并将准时进行评比、沟通,仔细关心及热忱鼓舞老师向各级训练教学刊物投稿,加高校校工作的宣扬力度。整理汇编老师的各类获奖论文、案例,结合市级以上各类征文活动及优秀随笔集评比,组织老师开展校级预选赛,教科室将对老师的论文进行仔细评比筛选,把好质量关,推举至市级以上评比,力争做到参赛面广,获奖率高。做好校刊、校报的出版工作。

㈡创新工作

1.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很抓课题讨论工作。把德育工作和教科研活动紧密结合。

2.成立课题讨论协作组,定期组织开展沙龙活动。

3.改革老师读书活动方式。保证老师读书时间,把老师读书排入课表;转变记录方式,将以往每月抄写肯定字数的做法,改为写读书记录卡把读书过程中发觉的一些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找资料;另外,供应资金上的保证,为鼓舞老师乐观阅读,我们将在学期初组织老师赴上海书城购书,每位老师自主选择一本与训练教学有关的书购买,读完后于学期结束前凭发票到学校报销,并把书上交至学校图书馆,这样既能为学校图书馆添置新书,又能激发老师读书的主动性、乐观性。

4.做好校报、校刊的出版工作。

5.在综合活动中组织开展英语角讨论等活动。

6.结合校级评优课活动,组织课题组开展英语、数学、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评比活动。

三、工作支配表

三月份

1.制定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方案。

2.邀请专家指导,修改课题方案,组织申报小课题。

3.组织参与各级各类论文、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4.开展师生读书活动。

5.校教学设计评比。

6.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及协作组。

四月份

1.组织老师仔细学习训练理论。

2.课题组正常开展试验讨论。

3.试验课研讨活动。

4.老师月底前至少上交一篇教学随笔。

5.六班级学生优秀日记评比。

6.协作组开展沙龙活动。

7.语文老师教学随笔评比。

8.英语老师教学随笔评比。

五月份

1.各课题组正常开展试验讨论。

2.试验课研讨活动。

3.一、五班级学生古诗文诵读竞赛。

4.老师教学随笔评比。

5.协作组开展沙龙活动。

6.数学老师教学随笔评比活动。

六月份

1.各课题组正常开展试验讨论。

2.协作组开展沙龙活动。

3.组织老师撰写或修改学科论文,预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4.月底前上交第二篇教学随笔。

5.各课题组总结、沟通、收集、整理材料。

6.总结与反思一学期的教科研状况。

篇6:x学校下学期教研计划

独田小学数学教研组

胡家平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的重点是以学校总体教学工作为依据,以提高教研质量和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发掘教研工作的增长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教研计划,坚持以数学教学课堂和多媒体教学为主阵地,认真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抓好各年级的课堂常规教育,逐步探索各年级数学教学新模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体组员共同努力下,踏踏实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积极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又将结束,回顾一学期教研工作,主要从以下几各方面谈起:

一、发挥群体优势,以教学为中心,力求常规和创新有机结合

本组12位数学教师,思想态度端正、对工作兢兢业业,平时能积极学习、深钻教材。这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尽可能的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对作业能严格要求,认真及时批改、及时反馈,效果明显,大家能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 实在,学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每个月都要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辅导学生和学生的作业等教学常规进行自查和教研组的互查。本学期教研组绝大部分教师都能达到公开教学1节,听课10节或以上,上完课后,认真撰写教学反思。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学期初教研活动有计划,学期末教研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为了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本学期以来,我校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规范备课管理,加大有计划的随堂听课,辅以学业质量检测进行评价反馈。

加强教师间的学习,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本学期我组加大教师的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同时教师公开课都能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自觉地、经常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并能利用网络上网了解教学信息。对于测试与反馈,依照教学规划与实际教学效果,合理组织各种形式的测试与训练,教师能有计划地组织单元测查,并且能密切关注优秀率和及格率,做好每次测试后的分析与讲评。

三、共同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对学困生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交流中,老师谈得最多的是对学困生采取了哪些好的方法,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更多的关注学困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再教给他们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们在平时对学困生辅导的时候,能注意进行分层辅导,对不同的学困生采取不同的辅导方法和辅导不同的内容,给不同的学困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让他们不同层次的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激励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的活动

1、骨干教师上数学展示课。

2、年轻教师上数学汇报课。

3、通过校内课堂讲赛,选派我组年轻教师白浩泽参加全县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讲赛活动。

五、取得的成绩和前进的方向。

一学期来,通过全体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组全体教师均有论文不同程度的获奖,白浩泽老师在县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讲赛活动中获奖,并回校上了精彩的公开课。

但我们组在教师获奖情况还远远不够,课题研究工作也远远不够。

六、存在的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

1、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今后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使大家的教学艺术进一步得到提高。

2、课题探索研究工作力度不够,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把加强课题的研究作为一个工作重点。

3、营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待于提高。

4、教师课件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今后我们应在这方面加强检查和督促。

5、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

6、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总之,一学期以来,数学组教师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深深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以及学校其他学科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取得的。我们还知道,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需要提高改进的地方,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让我们的教研 工作更上一层楼。

篇7:学校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教本教研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以教育理论为指南,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教育创新为动力,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为此,马场垣金星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以本校校情为基本点,以推动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促师资、促质量、促校风、促声誉为根本点,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水平。因此我校特制定校本教研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继续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强化以备课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健全备课的校本教研功能。

(1)注重对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使其真正发挥学科综合的校本教研作用。

(2)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力争使我们的校本研训发挥长效作用。

三、工作思路

1、以自我反思为依托,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

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课程实施前的反思,课程实施中的反思,课程实施后的反思;包括课程实施者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对自己的课程有较高的理论分析,这就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组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同时自己积极学习有关理论。

2、以同伴互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的目的。

3、以专业引领为契机,提升教师校本理论研究与校本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水平。

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教师都具有较为丰富的校本教学实践经历,也都具有一定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但在如何将校本教研理论较好地运用于校本教学实践,在校本教学实践中如何总结概括出自己的校本教研理论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专业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具体措施

1、健全业已存在的良好的学习机制,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夯实教师的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矗

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学习时间不动摇,平时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校本教研理论。着重把握、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学通、学透,力争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2、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实践,提高校本教研实践能力。

(1)积极参加学校校本研讨。通过研讨,教师们交流校本教研心得体会,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也可以展现我校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成果。

(2)大力推荐富有特色的新课程教学课和优秀远程教育资源课程,参与学校的新课程展示。形成展示课设计、案例、反思等多样形式的呈现。

(3)以示范公开课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教学反思撰写,教育叙事研究以及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同时注意保存研究资料,及时上交教导处,真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发挥长效作用。

(4)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同伴互助效能。每次重大的校本教学活动(如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教学论文等)都应该以备课组为组织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至少本备课组的成员都应该参加,必要时可以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务必使每次集体备课都能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成员之间的思想相互交流,互相碰撞,产生集体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真正提高校本教研能力的效果。

(5)重视听课调研,进行阶段小结与反馈,促进校本教学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听课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校本教学过程中,对校本教学理念的领会贯彻情况,教学行为的转变情况以及师生角色的定位等情况。对好的、富有特色的课堂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问题的课堂及时指出,及时改进。

(6)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教校本教研实践中的问题理论化,通过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系统,再对校本教研进行理论指导。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及时形成研究成果,同时注意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3、依靠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整体水平。

1)真正发挥我校名师、新秀、骨干等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整体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2)发挥教研组的优势,经常性的进行教研组的交流,互通有无,通过向其他教研组学习,博采众长。

上一篇:优秀班主任自我介绍下一篇:空辍保学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