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测量实习报告

2024-05-20

太白山测量实习报告(共6篇)

篇1:太白山测量实习报告

长安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太白测量实习报告

实习过程及实习时间安排

10月18日清晨,阳光明媚,我们匆匆奔赴太白。第一次实习,比较兴奋,也有好大的好奇心。但很快就转入到实习前的准备中,当天下午我们就召开了动员会,实习前的讲解,以及上山选点。次日,我们就开始了水准测量,由于我所在的组有两个女生,所以男生们就比较累,因为第一天对水准仪的使用不熟练,每个人的分工不明确,导致了我们第一天的数据出现了问题,幸亏发现及时,21号当我们再次进行水准测量时及时有效的进行了补救,但也减慢了我们的进度,使得在24号之前我们只进行了往测,反测没有测完,但测量数据都还符合要求。再说一下20号,我们进行了导线测量,有了第一天实习的经验加之老师对全站仪使用的讲解,我们很快完成了导线测量,检验了测量数据,结果也很理想,测量误差在规定范围内。24号,我们进行了数据的计算,成果还是很好的,都很成功的闭合了。接下来,25号到27号开始了碎步测量,这三天比较紧,之前各组都比较分散,碎步只测量山下六个点(16、17、18、1、2、3号点),各组竞争比较激烈,甚至某组组员早上6点去占点,经过赶制,在太白我们组也只完成了一大部分,一点细节(如图示)和等高线没有完成,回校完成。28号中午我们返回了渭水。

实习时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注意事项)

太白山实习基地位于宝鸡眉县太白山脚下,属秦岭山脉。基地内有建筑物、水塘、花园、山丘(植被茂盛)。既有平坦的的生活区域,也有陡峭崎岖的山地,这为控制测量提供了很好的地物地貌条件。测区的山上部分虽植被茂盛,但多数为矮小的灌木或者其它杂草,无高大的能遮挡视线的植被,所以通视情况优良,便于控制网的施测。其次,无论山上还是山下,都有方便的道路,各个控制点都方便到达。但是,山上部分地区地形起伏非常大,高程起伏较大,对于三角高程测量来说,垂直角较大,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另外,山上土质疏松,对于架设仪器有些许难度,易费时。山上植被多,早晨刚出太阳的时候,露水蒸腾,会使得观测条件非常差,易产生很大的观测误差。天气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期间,有下雨和大晴天,我们都需要认真处理这些工地测量中经常遇到的气候条件变化。下雨时和大晴天日光较强烈时,撑伞的要求是仪器先于人。首先,所选点很重要,因为基本上每届都是那些点,因此点还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导线测量由于精度要求高,要 进行较繁杂的数据处理,但这些并不影响进度,用李小龙的名言是“快,准。”,没有狠字是因为对仪器必须温柔,要和仪器融为一体是测量的最高境界。任何时候 都不要忘了课本知识,遇到问题可以参考课本,可以询问老师,可以与同学讨论。一系列的动作是高效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地形图的测绘对跑尺员要求较高,跑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成果的好坏和进度,仪器的架设也是一门硬功夫,必须扎扎实实,如前所说,必须交好仪器这个朋友,和仪器换心,才能达到交融的极致。操作仪器,对中整平观测记录(手记与电脑存储)工作贯穿测量的始末,务必注重对细节的重视。当水准仪瞄准、读数时,水准尺必须立直。尺子的左、右倾斜,观测者在望远镜中根据纵丝可以发现,而尺子的前后倾斜不易发现,立尺者应注意。每一测站,通1过上述测站检核,才能搬站;仪器未搬迁时,前、后水准尺的立尺点,则均不得移动。仪器搬迁了,说明已通过测站检核,后视的立尺人才能携尺前进之另一点;前视的立尺人仍人不得移动尺垫,只是将尺面转向,由前视转变为后视。经纬仪观测过程中,每测20点左右要重新瞄准起始方向进行检查,初始定向,若水平度盘读数变动4′,则应检查所测碎部点数据。测图过程中应保持图面的整洁。碎部点高程的注记应在点位右侧,字头朝北。导线测量由于每个测站测得的数据都要满足这个要求,因此需要当场记录数据并且当场计算出误差值。之前实习都是在相对水平的地面上,所以我们第一次测1-2高差时只增加了两个转点,后视还可以,前视就看不到尺子,导致前视的视线离地面高小于20厘米。之后我们1-2两点之间增加一个转点,才正确的把1-2的高程计算出。水准测量我们用的是双面尺法。因为一开始没有太注

意k105和k106两种水准尺的交替,导致在3点到4点之间尺子交替出现错误。3点在山下,4点在山上,两点的高差达到米,中间测了十多个转点,第一次在这样的地形上测量,对我们是个不小的考验。在山顶凉亭往7号点走的方向是一个坡度比较小的斜坡,我们本以为在这里最多两个转点就能完成测量,结果因为水平距离太大,两点的高差实际上接近10米,让一心想取巧的我们白费了不少时间。并且在这期间组员发生了争执。经过了这次不大不小的争执,我们明白了测量中最重要的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之后的测量中我们进行的比较顺利。但是,由于没有彻底理解“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0米”这句话,导致我们测量的时候存在连续的几个点视距差都是正值,结果此段的视距差过大,导致重测了两个点。总之测量不能总想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也要注意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配合好,而配合好的关键在于组长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尤其是因测量思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测量和处理数据时一定要认真细致。外业测量时,度数人在读出数据后要再读一遍,记数人要将数据反馈给度数人。内业计算时,两个人同时计算,避免抄错看错算错。

实习心得

这四周全部任务的完成都倾注了我们小组五人的大量心血,一次测量实习做完整做好,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 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实习过程中协同问题也常发,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更快,更强”,所以最终站在一条战线上破城斩将,得以全线突破。所以 只要我们五人精诚合作,相互交流切磋以及相互配合理解,一切问题都将不是问题。我深深体会到通过这次实际的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实验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碎部的测量、导线的测量和地形图的绘制等课堂上难以接受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的能力。现在回想起实习时:我们每天七点钟起床,八点多点就出工了。从山下到山上的石阶路不算很长,但却每每让我们从打冷战走到热血沸腾;中午有时为了能早些测完,我们一般都是让同学帮忙把饭送到山上而不下去休息。最让人郁闷的吃饭,饭菜很贵,打的量也不算多,很多同学开始都抱怨吃不饱,只能买方便面和饼干充饥,有时收工稍微晚些就很可能没有饭吃了。这样的日子貌似有点苦,但却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快乐。我们更加理解周围的同学,更加体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更加增进了我们的友谊。我们一块吃饭,一块生活,一块聊天,一块算数据„„实习,让我们的友情更亲近,让我们的团队更出色!累中有甜,苦中有乐,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激情满怀,完成任务收获丰硕成果。

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桥梁工程)

班级:2011210202

学号:201121020207

篇2:太白山测量实习报告

西 北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生 物 工 程

2008115209

周 倍

实习时间:6月20日——7月9

指导老师:朱晨辉

马晓轩 实习报告

太白酒业公司

实习报告

陕西省太白酒业公司于1956年公私合营建厂,现有员工900多,总资产上亿元,年产太白酒系列产品1.5万吨,销售收入3亿,占地148753平方米,建筑面积37304平方米,拥有白酒生产、科研检测先进仪器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是国家酿酒行业中型国有企业。

陕西省太白酒业公司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下,渭水之南的眉县金渠镇,自然环境优美,水质甘甜爽口,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便利,酿酒条件得天独厚。主导产品太白牌太白酒始于商周,盛于唐宋,成名于太白山。据当地出土文物考证已有6000多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酒钟之一。该产品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大麦、豌豆制曲做糖化发酵剂,配以土暗窖固态续渣分层发酵,混蒸混烧传统老六甑工艺精心酿制,酒海储存、自然老熟,科学勾兑而成。其品质清亮透明,醇香秀雅,醇厚丰满,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曾被列入《中国名酒传》,被评为“陕西名酒”、“陕西名牌产品”、“中国优质酒银奖”、“中国名优食品”、“全国食品行业诚信企业放心食品”等五十多项大奖。近年来,公司根据市场产品消费需求,再保持持传统凤型酒的基础上,相继开发研制出兼香型、清香型、浓香型、营养型和保健型五大系列六大规格八十多个产品,建立健全了市场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管理体系,使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海外,深受中外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

白酒的分类

1.按生产工艺方法进行分类:

(1)固态法白酒:采用固态糖化、发酵及蒸馏的传统工艺。(2)半固态法白酒:采用固态培菌、糖化、加水后,半固态发酵或始终在半固态发酵下发酵后蒸馏的传统工艺。(3)液态法白酒:采用液态发酵蒸馏工艺制成。

2.按香型分: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董型(药香型)、兼香型、凤香型、豉香型、特型白酒和芝麻香型九大香型。

3.按酒度高低分:高度是>55%,降度是40%——54%,低度是<39%。一.制曲车间 与白酒有关的微生物:

A.霉菌类:主要是黑曲霉、根霉和红曲霉。B.酵母菌类:啤酒酵母、酒精酵母和生香酵母。C.细菌类:枯草杆菌、己酸菌和甲烷菌。

D.放线菌:主要存在于窖泥中,起脱臭和生香作用。

大曲生产工艺标准

1.大曲生产工艺流程

配料粉碎 → 压制成型 → 入室培菌 → 出房贮存 2.配料及要求

大麦:颗粒新鲜饱满,无虫蛀,无毒无霉变,无污染,水分14.5%以下,淀粉55%以上。

豌豆:颗粒新鲜饱满,无虫蛀,无毒无霉变,无污染,水分14.5%以下,蛋白质25%以上,淀粉50%以上。

小麦:颗粒新鲜饱满,无虫蛀,无毒无霉变,无污染,水分14.5%以下,淀粉60%以上。曲粮配比(%)

风曲∶大麦∶小麦∶豌豆=60∶20∶20(不分四季)粉碎细度24%~32% 高温曲∶大麦∶小麦∶豌豆=50∶30∶20(根据工艺要求调节比例)粉碎细度21%~32% 水:清亮透明,无异味,无污染,PH6~8,并符合酿造用水标准。3.工艺要求及作业步骤 A.踩制定制

凤曲:曲粮加15~30℃水搅拌均匀,无疙瘩,手捏成团不粘手,化验水分为38~42%。踩制成型后曲薄厚薄均匀一致,软硬适中,六面平滑,四角饱满,棱角分明,内无夹粉,水花和裂缝。

高温曲:粉碎前润湿小麦2小时,加水量为小麦的3~5%,40℃温水,粉碎后曲粮与水搅拌均匀,大疙瘩,手捏成团不粘手,化验水分为38~42%。最适为38.5%,曲块厚度较凤曲厚,软硬适中。(1)入房排列(凤曲与高温曲相同)

曲房内应保持潮湿干净,室温不低于15℃,入房排列行距2—4cm,间距3—5cm。每行3层,底撒稻皮,中隔竹根,行间距均匀,上下左右对整齐,横竖曲胚放端正。a.入房培菌 上霉

凤曲:曲胚排列完毕,最好晾曲一段时间后,再在曲顶用湿润的芦席覆盖,周围门边及墙壁处用麻袋围严密,将全部门窗封密使其保温上霉,控制温度缓升,使曲胚变型发胀,表面均匀上霉。控制上霉温度为冬季33~38℃,夏季35~40℃

高温曲:参照原凤型工艺标准,上霉结束,先揭去覆盖物,关门自然晾霉,曲被不粘手时,第一次翻曲,此时底曲为顶,若曲皮干,穿衣不好,及时给墙壁、地面补水,增加温度,也可给曲上喷雾器喷洒上少量水,增加曲皮温度作为补救,翻毕后,小开窗,做到昼夜两开两闭,温度两起两落,时间各半,晾5—6小时,关窗6—7小时,在晾5—6小时,关窗6—7小时。控制品温夏季38~42℃,冬季为34~38℃。既要控制品温缓降缓升,又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操作同前,第二天控制品温夏季36~40℃,冬季30~34℃。曲心温度,关闭门窗,曲胚周围加盖芦席和麻袋,保温起火,温度缓升,隔日,进行第四次,第五次翻曲,第四次翻曲,品温度在40℃左右;第五次翻曲,品温在48℃左右,均匀拉开区间行距。温火(前火)

凤曲:关闭或小开门窗,夏季根据温度情况灵活掌握,保温起火,温度缓升,每隔一天,进行第四次,第五次翻曲,第四次翻曲,曲温在40℃(冬)/45℃(夏)。

第五次48℃(夏)/45℃(冬),均匀拉开。

高温大曲:温火前两天,控制曲心顶点,温度45℃(夏)/40℃(冬),昼夜窗户两开两闭,温度不低于40℃(夏)/45℃(冬),隔日曲温上升到45℃(夏)/40℃(冬),昼夜操作同前,隔日曲温上升到50℃(夏)/45℃(冬),升五屋,清糠,缩小曲间距和行距,保持3~4cm,曲堆周围用草帘围起来,顶上盖席或草帘(根据温度灵活掌握),关闭窗户保温起火。③清糠扫霉

曲块表面干硬时,进行清糠扫霉。要求刷净曲胚表面粘的稻糖壳,重霉,浮霉,曲胚六面俱到,底层铺竹根围起来,顶上盖席或草帘一根。关闭门窗保温起火。④大火(中火)

凤曲:温度连续升高曲心温度上升到(55~58℃)(冬)/(58~60℃)(夏),控制温度保持3~5天,使其缓慢降温,此间,每隔一日进行第六第七次翻曲。

高温大曲:五次翻曲后1~2天,曲温控制在(60~65℃)(夏)/(58~63℃)(冬),隔日翻第六次曲,两天当中顶温达到63℃,要小开窗缓慢降温,控制温度缓降,但不低于60℃(夏)/58℃(冬),曲间温度55℃(夏)/52℃(冬)左右,52℃(夏)/502℃(冬),第3~4天翻第七次曲,打开覆盖时,停止排潮,继续覆盖,翻完曲后,继续覆盖,大火期保持(56~63℃)(冬)/(60~63℃)(夏),时间3~6天。⑤收火(后火)

凤曲:收火期曲温下降到48~50℃,开始接收,进行第八次翻曲,将曲胚靠拢,缩小曲间行距,曲温下降至32℃时可进行紧收,进行第九次翻曲,将曲胚靠近,曲距1cm,行距2cm,曲胚用芦苇和麻袋围严,保温养曲。

高温大曲:当曲温降到50℃时,曲间温度45℃(夏)/40~45℃(冬)左右时即可收火,进行第八次翻曲,缩小曲间距和行距,保温养曲,保持温度缓慢下降,期间可根据温度和湿度进行小排潮 ⑥晾架

凤曲:当曲温降至室温时进行通风晾曲,排尽潮气。

中高温大曲:当曲温和曲间温度降至室温时,即可取掉曲顶覆盖进行晾架,一周后即可检评出房,掌握曲块成熟情况,选定排潮频次。4.入库贮存

入库贮存后,曲库底铺油毡或竹竿,各层以竹棍相隔,曲探四周要留有空隙,大曲贮存期为3~6个月,按大曲鉴评结果分等级贮存。感官要求

青茬曲:皮薄色白,茬青一色,茬口坚硬,清亮,味清香。槐瓤曲:皮薄色白,茬青一色,茬口坚硬,清亮,断口部分又含有黄色或金黄色直线(俗称黄金一条线),味浓情香。

红心曲:皮薄色白,茬青一色,茬口坚硬,整齐清亮,颜色较暗,味浓郁。

5.成品大曲理化质量指标 凤曲

水分:中温曲14%以下,中高温曲水分4%以下 酸度:中温曲0.8以下,中高温曲1.0以下

糖化力:青茬曲800单位以上;槐瓤曲700单位以上;红心曲600单位一下。中高温曲400~800单位。二.白酒车间→分段摘酒工艺流程 1.分段摘酒

头酒→酒头→前段酒→二段酒→糟子酒→酒尾 2.操作要求

头酒每个活接取1Kg; 放入酒尾中再次蒸馏; 酒头每个活接取1Kg,共计5Kg; 前段酒每个活接取15Kg,共计60Kg; 酒尾每个活接取25Kg。3.装甑时间≥40min 4.流酒气压 0.01—0.02Mpa 5.蒸馏流酒速度3—4Kg/min 6.流酒温度 25—29度

注:夏季(7、8、9月份非正常月份,酒头的酒度70V/V,前段酒70V/V,二段酒62V/V,糟子酒60.5V/V;正常生产阶段:酒头72V/V,前段酒72V/V,二段酒62V/V,糟子酒60.5V/V)三.窖泥培养工艺 1.配方

黄粘:土塘泥:太白老窖泥=70:29:1,配制时加太白大曲粉5%,其中中温曲占4%,中高温1%,窖底黄水6%,酒尾3.5%,白散酒(糟子酒0.2%),酒糟10%,豆柏粉1%,磷酸氢二钾0.3%,硫酸镁0.1%,己酸菌扩培液10%(浓缩液0.5%),适量产香酵母(武汉佳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加入适量大于80℃的水充分混匀踩制并使PH=5.5—6.5,用塑料薄膜密封培养30—45天左右。2.工艺流程及具体操作(1)己酸菌液扩大培养(2)工艺流程:

原料预处理→加配料(固体原料)→人工翻到搅拌均匀→加液体物质(>80℃的水也可以)、浸润→和泥→堆积发酵→做保养 A.配料:

均匀铺展开黄粘土,然后加入塘泥、大曲粉、鲜酒精等固体原料 B.人工翻倒搅拌

用锄头将A中物质翻透均匀,并将异杂物挑出。根据情况用黄水、酒尾、酒精或开水(>80℃)来补充水份。使窖泥的干湿度为40%,再搅拌使之充分混匀,消除内部残余硬泥块。C.堆积发酵

将堆积池铺展开成薄膜,池底与四周全部密封,再将混合好的窖泥入池,堆满盖好并用黄粘土密封,培养30—45天,温度保持在32—35℃,加强保养防止池边开缝、透气。D.感官评定要求

起泡现象要明显,颜色呈现深灰至青灰色,手感细腻,气味有较浓的己酸菌臭味和一定的脂香。

四.制酒工艺流程(每窖投粮是高粱700㎏、大曲130㎏、稻皮135㎏)

从窖池中取出窖泥再加入稻皮、高粱等其他辅料并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到甑中进行糊化蒸馏,然后取出再加入水和大曲进行晾床,再入窖继续循环发酵。

注:(1)每窖四甑,一甑的三分之二另堆,其他的加入辅料、蒸馏、入池循环发酵,那三分之二加曲发酵、蒸馏后成为废料。(2)温度控制: 晾床上要吹到20℃(夏季)、26℃(冬季),入窖温度控制在31~32℃(3)温度变化

第一阶段:入窖的5~8天温度会升到最大,第二阶段是稳定期,温度保持在27~30℃,第三阶段是酯化期,品温缓慢降低。(4)上甑要领

装甑前,酒醅和辅料要翻拌均匀,目的是消除疙瘩并使之松散。底锅水要勤换,如果不及时则会溶解大量的蛋白质。蒸馏过程起泡沫上升串入酒醅内会造成“淤锅”。(5)影响蒸馏糊化的主要因素

原料的粉碎度、酒醅母糟的水分及酸度、配料、润粮的温度、上甑快慢与酒醅松散度、蒸馏时间等

五.包装车间(包含手工线和流水线)

其中手工线工艺流程主要是:计量领瓶→质检→洗瓶→拎瓶→验瓶→计量罐装→质检→压盖→质检→贴标→质检→防伪标→质检→装盒→质检→封口签→喷码→封箱→总检→合格(三无一清即无杂质、无悬浮物、无沉淀和清凉度)入库

流水线的工艺流程是:计量领瓶→质检→洗瓶→拎瓶→验瓶→计量罐装→内塞→质检→压盖→质检→贴标→质检→防伪标→质检→装盒→质检→封口签→喷码→封箱→总检→合格(三无一清即无杂质、无悬浮物、无沉淀和清凉度)入库 六.凤型白酒生产分析检测

1.成曲采样处理:成品曲在曲房取样时,采样点为每层对角线和中心,取出的曲块从中间断开,将半块曲分为4小块,取其对角线的两块磨碎,使能通过60目筛孔,按四分法缩分至500g左右,装入磨口广瓶中备用。

2.大曲粉采样处理:大曲粉采样从曲粉堆的上中下各层随机取,四分法缩分至500g左右,再经磨碎,使能通过60目筛孔,装入磨口广瓶中备用。

(注:60目即每一平方英寸上有60个筛孔,60目=0.2mm=孔径,一英寸=2.45cm,目除了表示筛网的孔眼外,还表示能通过筛网的粒子的粒径,目数越高,能过的粒径就越小)

3.凤曲水分的测定:烘箱干燥法和红外线干燥法;依次检测凤曲的糖化力、液化力、蛋白酶活力和发酵力。

4.对酒醅的检测包括有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酸度(酸碱中和反应,酚酞作指示剂)、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酒精含量(酒精计测量)。5.对酒糟中微量酒精的测定:用比色法检测,酒精浓度的下限可达0.02%;也可用蒸馏法,用重铬酸钾将馏出的酒精氧化为乙酸,铬离子被还原然后用比色法测定。

七.污水处理:利用生物和化学方法结合进行污水的处理

污水→储水池并加入工业用碱→集水池一级厌氧池→二级厌氧池→SBR反应罐→达标排放

实习心得

在太白酒业短短12天的生产实习期间,我主要学习和了解了以下内容: 1.大致了解了太白酒业的总体布局、各车间的配置和主要设备装置的安装布置等。

2.重点参观和了解了制曲和白酒车间的布局,弄清楚了该车间的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白酒的加工技术、各种原辅料的作用等等。3.在包装车间,看到每一道工序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从检查洗瓶、罐装、压盖、盖胶冒、喷码、贴商标、最后装箱,观看了整条生产流水线白酒的整体包装过程,看到白酒在短时间内就成箱累放,真的感受到了现代科技技术的震撼。

4.学习和了解了白酒的各项指标的检测和检验工作。

总之,短暂的十多天的生产实习是我我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学校里所不能学到的东西,这以前我总是徘徊在理论知识里,从没实践过,这回让我看到和学习到以前所不知道的(包含了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知识和为人处事的准则),学到的专业知识很有利于我结合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掌握生物工程技术,从而对生物工程这个专业学科更加的热爱。

篇3:太白山测量实习报告

1 基本资料

采用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的方法, 对18例 (其中:4年4班14例, 4年5班1例, 6年5班2例, 2年3班1例;其中男7例, 女11例;其中:13岁3例, 12岁4例, 11岁10例, 9岁1例) 食物中毒学生逐一调查, 其内容包括:发病前72h的进食情况, 临床症状及出现临床症状时间, 同时对未开封八宝粥进行采样, 中毒学生呕吐物采样, 分别进行微生物和理化检验。

此次中毒事件的首发病例发病时间是6月4日13:30,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 (上腹部阵痛) 、头痛、头晕, 其他未见异常。此后相继有17人发病, 均在15点10分 (末次病例) 之前发病。经医院初步治疗, 18例均有好转于当日离院回家。6月5日早上 (7:50) 因出现症状反复14例住进池北人民医院, 经治疗 (抗生素、对症) , 6月6日出院2人, 6月7日出院8人, 6月8日无出院, 6月9日1人出院。6月10日早上6名已出院学生上课后又因恶心、腹痛等症状重新入院治疗。截至6月17日所有住院学生全部痊愈出院, 无新发病例出现。

从发病时间分析, 此次发病潜伏期为1~3h (最短50min, 最长2小时40分, 其中:0.5h:无, 1h:1例, 1.5h:9例, 2.0h:7例, 2.5h:无, 3.0h:1例) ;症状详见表1。

从临床症状分析, 此次发病的临床症状较一致, 其中:恶心16例, 腹痛13例 (上腹7例, 脐周5例, 下腹1例) , 头晕12例, 腹泻9例 (水样稀便) , 头痛6例, 发热4例 (分别为:39.3℃, 38.0℃, 37.8℃, 37.7℃) , 呕吐4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症状详见表2。

2 流行病学调查

接到报告后, 调查人员立即赶赴医院和学校进行调查,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 18名学生发病前72h内摄入的食物不同, 但均在6月4日中午12:30左右食用学校门外荣鑫商店出售的罐装八宝粥 (“银鹜牌”) , 发病时间在进食八宝粥食后1~3h, 首例病例发生时间短, 病例集中。

未食用的学生无发病 (对4年4班未发病的10名学生进行抽样对照调查, 均无八宝粥进食史) 。长白山疾控中心对荣鑫商店已售出的其他八宝粥 (“银鹜牌”) 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共调查出22名池北三小学生在今年4-5月份不同时间, 共购买了同一品牌66罐“银鹜”八宝粥, 其中17人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 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 (与6.4发病的18名学生症状相近, 其中:腹痛12例, 恶心8例, 腹泻8例, 头痛3例, 头晕2例, 呕吐2例, 发热1例 (37.5℃) ) , 经自己治疗好转, 无住院。其余5人无异常反应。症状详见表3。

经调查, 近期学校未开展群体疫苗接种、未进行装修, 饮用水未见异常, 学校周边无污染源。经质量技术监督局调查, 荣鑫商店出售的八宝粥 (“银鹜牌”) 为假冒产品。

3 实验室检验

采集未开封八宝粥进行微生物检验, 6月4日经安图县疾控中心检验, 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均未检出。6月7日经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 汞、砷、黄曲霉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均未检出 (低于方法检出限) , 锡、铅符合标准, 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2007) 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符合标准。已开封半罐的食用剩余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由于该半罐样品采集时已经被污染, 不具备代表性, 故不做实验室依据。

4 结论

篇4:太白山测量实习报告

【关键词】 太白山;药用植物;资源

【中图分类号】R93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3-0154-05

秦岭是横贯我国东西的著名山脉,是我国南北地理、气候与水系的分界岭。秦岭主峰太白山位于渭河平原的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07°19′~107°,北纬34°40′~34°10′,海拔3767.2m,是我国大陆半壁最高点,森林植物以华北区系为主,兼有华中、华西、青藏高原区系成份,具有明显的过度性植物特点。随着秦岭海拔高度的逐渐上升,气候自下而上可分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等4个气候带。其土壤自下而上有山地褐色土、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灰化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等,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同时,太白山地貌形态为东、西太白山及其间的主脊跑马梁与一系列南北延伸的峰岭和深切河谷的组合体,由主脊和南北延伸的峰岭构成太白山的骨架,海拔在2600m以上。从构造成因上看是一个断块山地,太白山占据了太白断块的主体部分。顶部微向西倾,东西长,南北窄,北坡极为陡峻;南坡较缓,河谷稍开阔。地理位置、地貌形态、水热条件、干湿程度和海拔高度的差异使之形成独特的太白山植物垂带谱,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笔者对太白山地区的药用植物进行了专项调查,并结合历年来对该区域内几个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的标本和资料,对该地区内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

1 调研范围与对象

1.1 实地调研 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区:药王谷、七女峰、药王庙。

1.2 文献调研 分布在该区域内的可作药用植物(包括大宗药材、中草药及民间习惯用药等)的植物名、中药名、效用及分布[1-8] 。

2 太白山地区药用植物资源

太白山地区药用植物大多为栎林、针叶林、草本植物,乔木较少。根据对有关资料的整理和调查,太白山地区常用的药用植物资源32科,94种,见表1。

3 结语

目前,天然而具有长期民间应用基础的中药及传统药物已成为新药开发和投资的热点。秦岭是亚洲东部暖温带的分界线,又是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交汇影响的季风边缘区,不同环流系统造成了秦岭南北气候的较大差异性,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与药材资源。陕西省拥有中药材资源达到4700种以上,其中植物药材达到3219种[6] 。此次调研主要针对秦岭太白山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特别是民间外伤和骨伤科常用药用植物,在当地俗称“七药”[3] 的珍贵民间药物。经调研,该类药物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民间应用的失传,现已处于濒临枯竭状态。因此,保护和开发应用“七药”资源,建立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加强该类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深化野生变家种及引种驯化研究,运用生物技术缓解资源压力,做到合理开发与保护生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为中药多样化和现代化及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穆毅.太白本草[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66.

[2] 宋小妹.太白七药研究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6.

[3] 毛水龙.秦岭七药[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1-66.

[4] 陕西省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组卫生办公室.草药性书[M].陕西:汉中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组卫生办公室内部资料,1970:9-87.

[5] 中国中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一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46.

[6]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98.

[7]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秦岭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

[8] 《华山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华山植物志[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37.

篇5:长白山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报告

08地科 08508056 张思佳

一、前言

大学阶段的学期转眼已经进入了第二年末,出于要将两年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目的,学院里组织了地理学科中传统的地质实习。今年我们前去的是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许多相关专业进行自然和生态考察的地方。整个实习日程为7天,其中来回的路程就占了4天的时间,所以行程还是比较辛苦的。但是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既学会了很多植物和土壤考察的方法,又观赏了长白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此外还增强了团队意识,因此此次实习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此文就着重介绍长白山实习的主要内容。

二、长白山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地理位臵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7°56′—128°06′、北纬41°58′—42°06′它涉及范围较广,跨延边、白山和通化三个地区。其范围大致北起自我国安图县的松江镇,南和东南则沿伸至朝鲜境内,西始于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的南岗岭。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唯有长白山的纬度最高(长白山天池位于北纬42°00′,东经128°03′),也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海拔高达2749m)。

2、地质地貌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亚欧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经过几次地质运动以后,喷出的熔岩和各种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形成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庞大的火山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

长白山在地貌上明显地可分为三个环带,从下到上分别是:山前熔岩台地,山前熔岩高原和火山锥体。山前熔岩台地在海拔1000m以下,在长白山火山体的最下部,多为起伏的丘陵地带,但大体上地势是比较平坦的,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山前熔岩高地是火山锥体与熔岩台地的相连的缓斜地带,海拔为1000-2000m,呈环状围绕着山体,为一熔岩高原区。二道白河、三道白河、漫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发育在高原面上,将地表切割成波状起伏、岭谷相间的状态。火山锥体是长白山的最上部分,范围为海拔2000-2700m,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坡度很陡,河流沟谷呈放射状分布,流速湍急。下部为山麓斜坡,如裙状围绕锥体,上覆较厚的火山灰、火山砂,坡度较陡,冲沟发育较多,河流以侵蚀为主,多“V”型谷。

构成长白山山体的地层较为简单,均为长白山—天池火山岩类,其中最主要的是凝灰岩、集块岩、碱性流纹岩质粗面岩,寄生火山玄武岩及浮石等。长白山顶上有一喷火口,地势低洼,并积满了水,成为湖泊,这就是著名的天池。湖水碧蓝、澄清,景色美不胜收。天池水的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包括融雪水),北面有一缺口,使得湖水能够外流形成高68米的长白瀑布。此次实习的时候天公不作美,在长白瀑布观景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紧接着就是冰雹,着实是很狼狈。但万幸的是,在我们准备游览天池的时候渐渐地云开雾散了,我们全班同学有幸看见了天池整个波光粼粼的水面,这也是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之一。

众所周知,长白山是我国一处著名的休眠火山。既然是火山,它的周围就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在长白山考察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热气腾腾的泉水,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据说,长白温泉有“神水之称”,可舒筋活血,驱寒祛病,特别对医治关节炎,皮肤病等疗效十分显著。这里设有温泉浴池,供游人洗浴,池水温度可以调节,出浴之后,倍感轻松,这也是长白山吸引游人的另一亮点。

3、气候、土壤与植被

长白山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而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年多云雾,自下而上有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带。长白山在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隔日本海面向太平洋;在高空正处西风带,终年以偏西风为多,山的顶部全年吹西风。由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场的配臵,使长白山区风向随季节更替呈有规律的变化:冬、春、秋多吹西风、西北风;夏季主吹东南、西南风,表现了明显的季风性。此外,高大的山体成为气候上的自然屏障,对吉林省中东部的气候及天气系统演变有着很大的影响。

长白山海拔600-1000米的地带属于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这里冬季长而寒冷,夏季温暖,年平均气温在3°C左右,年降水量700-800毫米。这个气候带的代表植被为红松阔叶混交林,代表树种为红松、沙松、白桦、香杨等。土壤为山地棕色森林土。

在海拔1100-1800米的为山地针叶林气候带,由于浓密的林冠的阻截,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足5%。林内相对湿度大,气流静稳,蒸发量小,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这一带的主要植被为山地棕色针叶林,主要树种为鱼鳞松和臭松,由于地面阴冷潮湿,生长了各种地衣藓类。土壤为山地棕色泰加林土。

海拔1800-2100米的地区,山势陡峭,为山地岳桦林气候带,这里常年寒冷而多强风,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这一地带的主要植被为岳桦一杜鹃林和岳桦一越桔林,土壤为山地泥炭化生草灰化森林土。

海拔2100-2400米的地区,属火山锥体上部,为高山灌丛气候带,这里寒冷多大风,日照充足,紫外线强,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多大雾。这一气候带的主要植被为笃斯越桔地衣群丛、包叶杜鹃地衣群丛、牛皮杜鹃地衣群丛等,土壤为石质山地苔原土。

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区属于火山锥体的顶部,这里的气候属于高山荒溪气候带。本带是长白山最冷的气候带,以寒冷多雾、降水多、风速大为主要特征,年降水量平均有1407毫米。这里的主要植被有仙女木群落、高山罂粟、长白虎耳草等。这里常见基岩裸露及大片火山砂加浮石铺地的裸地。

三、长白山植物地理实习内容

长白山的植物情况是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大二上学期,我们就已经学习了植物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也大致了解了几种实习方法。这次实习主要是利用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对长白山地区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每个地带植被的类型和特征进行大致的考察,以深化植物地理学的知识。

1、实习方法

A.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总体数量的方法。

B.生态序列法:选择某一种或数种环境因子逐渐变化的地段作观察。本次实习中我们选择的是园池生态系统。

C.样线法:沿园池中环境变化显著的方向拉开30m-50m的皮尺或测绳,详细记录绳尺所通过植物的名称及植株生长的高度,以及生境的特点。

2、植物区系分析

由于长白山自然地理情况的复杂,其植物区系也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包含有少量的热带成分,主要体现在阔叶红松林带;随海拔的升高,温带性质逐渐减弱,寒带亚寒带逐渐增强。植物区系的垂直变化反映了长白山低海拔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北极成分之间的联系。

3、植被类型

A.针阔叶混交林

a.自然条件

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长白山海拔1100米以下的地带,是面积最大、坡度最小的绥平玄武台地。这里冬季较寒,夏季温暖,年平均气温为3°C,年降水量为700-800毫米。由于山地水往低处流,这里是水量最大的地带,适宜农耕和聚居。

b.植被特征

这一地带的植物群落以常绿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为主,红松为其优势种。在整体上呈现温带特征,带有少量的温带成分。群落外貌雄伟壮丽,结构复杂,层次明显。部分地区外缘有天然次生林:山杨—白桦林。

B.针叶林

a.自然条件

针叶林分布在长白山海拔1100-1800米的较斜缓的地带,由于浓密的林冠的阻截,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足5%。林内相对湿度大,气流静稳,蒸发量小,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由于本带海拔高度变化大,影响了植物种类成分的变化。

b.植被特征

针叶林带的主要群落为山地棕色针叶林,建群种为鱼鳞松、红皮臭及臭松,阔叶树只有硕桦。在海拔1400米一下的针叶林中主要有红松,还有些零星存在的美人松。这一地带的植物区系主要以亚寒带成分为主。

针叶林带可以分为下部针叶林带和上部针叶林带:下部针叶林带的针叶树种复杂,乔木层主要有鱼鳞松、臭松、红皮臭和沙松,喜阳的赤松和落叶松,另外还有些零星分散的阔叶树;灌木层多为矮小灌木,主要为越桔;草本植物主要为林奈草、舞鹤草、鹿蹄草等;苔藓层发达。上部针叶林带主要的植物群落为暗针叶林,林木郁闭,因此灌木的发育很弱;草本植物也不发达,只有林奈草、七瓣莲稀疏分布;苔藓植物非常发达。

C.岳桦林

a.自然条件

岳桦林分布在针叶林之上,海拔1800-2100 米的地带,这里常年寒冷而多强风,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雨量丰沛。

b.植被特征

这一带的植被以岳桦林为主,灌木以高山牛皮杜鹃为主,草木植物比较发达,多为高草,主要有胡枝子、圆叶地榆。

D.山地苔原

a.自然条件

山地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100-2400米及以上的长白山山顶部。本带气候常年低温、寒湿、风力特大,风云无常,一日数变,冬季酷寒。

b.植被特征

由于气候阻碍了森林植物的生长,这里的植物群落都非常矮小,密集于地面成为垫状。生长在这里的典型苔原植物有瑞多杜鹃、高山罂粟、仙女木、圆叶柳、矮柳、石蕊等。植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寒带成分的特征。

4.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由于长白山地势高峻,不仅地貌呈现着明显的上中下三带的变化,其他自然要素也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地带性。其中,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是最直观、最明显、最具代表性的。大致1200米一下,气候较温暖湿润,生长着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1200-2000米之间的气候寒冷潮湿,自下而上依次为针叶林和岳桦林;大概2100米以上为无林地带,常年低温湿冷,而且风雪较大,这里的代表性植被为山地苔原,之上还有小部分的冻原荒漠。因此,上述的植被垂直地带性规律形成了长白山独特的景观特征。

5.园池生态系统绘图(附图)

四、长白山土壤地理实习内容

1、实习方法:土壤剖面的挖掘与观察

2、土壤类型

长白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同气候、植被一样,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呈现出垂直变化的规律性。长白山的土壤由基带向上依次为暗棕色森林土、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苔原土。

A.暗棕色森林土

长白山海拔1200米以下,气温较为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上,因此这里的化学风化较为强烈,铁铝获得解放,生物小循环作用旺盛,引起大量盐基在表土层的积聚,土壤进行棕壤化成土过程。土壤的主要形状为暗棕色或棕色,质地较黏重,多为块状结构或者团粒状结构,适宜红松的生长。

B.棕色针叶林土

系山地暗针叶林带中的主要土类。该土类分布于长白山海拔1200-1800米之间,是长白山垂直带上保存最好的森林地段,以鱼鳞云衫、臭冷杉为优势构成多层异龄的各类云冷杉林。由于所处地带冷湿,土壤冻结,枯落物中缺乏灰分元素,富含单宁、树脂,土壤中残余酸性物质较多,且不能完全被盐基中和,致使土壤呈酸性,甚至强酸性反应。加上因冻层造成的土壤上层湿度较大的水分状况,使微生物不能完全分解,适合在针叶林下进行活动的当年凋落物的真菌,其活动也受到抑制,因而逐年积累形成了泥炭化的粗腐殖质层,也叫毡状层。此外,还有酸性淋溶过程和铁铝在表层聚积的过程。该土类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的残积物、坡积物以及火山灰和其它岩石的风化物。土壤的主要性状为土层较薄,土壤剖面层次清楚,多成灰色或灰白色,砂质,无明显结构。

D.山地生草森林土

该土类分布与长白山海拔1800-2100米之间,因所处地势较高,常受强风侵袭,空气湿度大,温度低,土壤的成土过程以物理风化为主。这里坡度较大,母质为崩塌风化的石块、角砾和砂土,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在6.5以下。土壤多成褐色和棕色,腐殖质含量大,质地较疏松。

E.山地苔原土

山地苔原土主要分布在长白山海拔2100米以上,其主要发育在火山灰上。土壤剖面较薄,发育不明显;植物生长季短,微生物分解缓慢,有机质堆积较多,有泥炭化过程,由于火山灰等母质蓄水性不好,泥炭层很薄。土壤多呈褐色,质

地松软,肥力低。

F.其他非地带性土壤

除以上的地带性土壤以外,长白山还发育着一些非地带性土壤,如沼泽土、草甸土等。沼泽土所在的地形部位和植被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布在落叶松甸子和莎草甸子的较高处,土层一般较薄。这种土壤层次发育不好,并有潜育化的现象。草甸土则分布在岳桦、落叶松疏林之间,地形多为缓坡的平坦地域。气温较低,降水丰富。植被以小叶樟、山牛蒡等为主。土壤生草作用较明显,剖面夹有碎石,母质是玄武岩和火山砾等,并有微度潜育化影响。土层总厚度,一般在20-30厘米。植物根系较为密结,淀积层呈棕黄色,质地从中壤到砂壤,结构是小团粒到粒状。

3、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由于土壤类型的发育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地带性相关,长白山的土壤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带性特征。长白山由基带向上的土壤依次为暗棕色森林土、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苔原土。

四、总结与建议

这次的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但我们却收获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永远也不会忘却的美好回忆。可爱的几位老师,在这次实习中都展现出了他们不同于课堂上的另一面;可爱的同学,走出了校园,我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使得这次的实习在快乐中度过。

但是关于此次实习,我还有一些个人的建议。首先,我希望以后能延长实习的时间,短短的三天实在让我们意犹未尽,长白山的美丽景色着实令人流连往返,所以我希望能够让我们再多一些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时间,这样的机会也实在难得。其次,我希望以后条件如果允许的话,能尽量缩短在路上的时间。这次实习在路上来回就耽搁了四天,旅途实在非常疲惫,所以我希望能够将路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作更长时间的实习。

篇6:长白山野外考察报告

206月19日晚18:55我们一行39人由黄老师带领乘坐沈阳开往松江河的K7379次列车,开始了为期2天的考察。本次实习考察主要有两个景点:望天鹅和长白山西坡。

6月20日早我们到达松江河站:到达后乘车赴素有“小九寨沟”之称的――望天鹅风景区 。景区内有灰色气孔状玄武岩、黑色致密块状玄武岩、灰色板状鞍山玄武岩的形成的石壁、柱峰其柱状节理十分发育,多为四棱、六棱体,横向发育的柱状节理犹如天梯,放射状节理似孔雀开屏,纵向发育的节理外形多为四棱或六棱体。望天鹅山远看有如一只昂首翘盼的天鹅,顾名“望天鹅”。主峰周围怪石林立,古树参天,与长白山主峰的皑皑白雪相映成辉。望天鹅风景区奇石怪岩多,泉水瀑布也多,让慨叹大自然的天工巧造。望天鹅的瀑布多而奇特,或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或丝丝巧挂;或从岩缝中冒出一股,悄然静流。宛如山中藏着一把看不见的巨壶在源源不断地倾倒着琼浆玉液,这里仅有名的瀑布就有蘑菇泉瀑布、母子瀑布、珍珠帘瀑布、九叠泉瀑布等,而无名的大大小小的瀑布就更多了。结束一天行程晚上回酒店入住,期待第二天的天池之行。

21日早7:30我们从松林酒店出发,前往长白山西坡观赏天池。到达山门后我们改乘观光车,沿途边听导游的讲解边欣赏山地垂直自然带。最引起我注意力的是如地毯般铺展开去的草地上,常常可见松树和桦树两两相依的动人情景:松树高大挺拔,庄严肃穆,象一位阳刚伟男子;桦树枝叶舒展,体态婀娜,似一个柔媚俏 佳人。它们如同一对对情人在长白山幽会,又像在举行盛大的集体婚礼,形成了阵容强大的“松桦变”景观。

途经梯子河,我们下车5分钟时间。梯子河很独特,说它是地上河流吧,却只深藏于地下、只闻隆隆水声难见河水;说它是地下暗河,拨开茅草俯身探望,却分明可见湍急的水流。()这条河流,多数地方人们一步就可跨过去,其最宽处也不过三米。梯子河虽窄却深,平均深度有十几米,最深处竟达三十多米。站在桥上或河边,小心翼翼地探头望去,只见沟谷直立如削,非常狭窄,两侧长着青苔,潮湿光滑。谷底河水如黛,弯弯曲曲, 时有时无。站在河边,只觉一股凉气沁人心脾,加上峭壁湍流,令人心惊胆战。扔个石头下去,好一会儿才听到回声。

坐车前行来到天池,到达地点下车我们开始徒步登1442级台阶到达神秘的天池。听说上面很冷,早做好了准备,自备了小棉袄,没想到走了一会,就开始气喘,冒汗,干脆脱掉棉袄,轻松上阵。沿途见到警示牌“十步一歇”,真是如此啊,陡的很,比平时登山要累,当看到山上积雪是着实令我们兴奋。来之前听说开天池是靠缘分的,当我们来到山顶时,哇!这是何等的缘分啊,山上雾气缭绕,灰蒙蒙的天,我们居然能看到传说的天池,一阵猛拍照留念。

时间的限制我们恋恋不舍的下山了,归途中我们游览了长白山大峡谷又称“锦江大峡谷”,是长白山最为壮丽的一大景观,被誉为“中国的克罗拉多”、“火山天然熔岩盆景园”。 原始混沌的大峡谷里,一座座、一簇簇岩状体拔地而起,有的似奇峰,有的似石笋,有的似利剑,活脱脱的一组组巨大盆景撂放在游人面前。更加奇怪的是,岩状体很像某种动物,如骆驼、狮子、犀牛、黑熊等等,有些样子更加奇特,使人联想到天池怪兽。

上一篇:使用沾沾自喜来造句下一篇:写给十五中的弟弟妹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