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和伤害学生学习心得

2024-04-17

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和伤害学生学习心得(精选6篇)

篇1: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和伤害学生学习心得

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和伤害学生学习心得

毛城子中心小学

林池艳

备课期间我校组织学习了《严禁教师体罚和伤害学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师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对学生,对老师,对教育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体罚学生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能达到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显得相对无效。

首先,受到伤害最大的无疑是学生们。小学生们还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不够成熟。老师的体罚很容易伤害他们幼小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体罚学生很可能因为某句话而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自暴自弃,荒废一生。他们还可能因为体罚害怕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什么都不敢做,导致本应有的智慧难以萌发出来,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最终难以融入社会。

其次,体罚对教师也不是没有危害的,体罚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影响教师的声誉,教师必定会为他这一糟粕的行为付出代价。教师体罚学生还充分体现着教师的无能。真正的教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明白“严师出高徒”的可取之处在于治学求和态度的严谨,他们会用说教代替体罚。所以,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老师,永远不会体罚学生,而是用笑容和慈爱去感化那些荒漠的心灵。每个体罚学生的教师不要追求眼前一时的效果,他必须明白:在我们这个法制社会,体罚这样的主观行为千万不能超越法制这个客观的规则,否则,法律是无情的。采用体罚的老师是不配称自己是教育工作者的,是会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

篇2: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和伤害学生学习心得

安固小学

张亚云

通过学习《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严禁教师体罚和伤害学生的紧急通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对教师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对学生,对老师,对教育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体罚学生难以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虽然体罚可能达到在特定情境中制止某种行为的目的,却很难转变学生不正确的态度。体罚与变相体罚只能使学生学会逃避体罚,而不是诚心转变态度,改正错误。这种体罚与变相体罚显得相对无效。

首先,受到伤害最大的无疑是学生们。小学生还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都不够成熟。老师的体罚很容易伤害到他们幼小的身体和脆弱的心灵。体罚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某句话而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自暴自弃,荒废一生。他们还可能因为体罚害怕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什么都不敢做,导致本应有的智慧难以萌发出来,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最终难以融入社会。

其次,体罚对教师也不是没有危害的。体罚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影响教师的声誉,教师必将会为他这一糟粕的行为付出代价。教师体罚学生还充分体现着教师的无能。真正的严师不是“罚”师。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明白“严师出高徒”的可取之处在于治学求知态度的严谨,他们会用说教代替体罚。所以,真正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老师,永远不会体罚学生,而是用笑容和慈爱去感化那些荒漠的心灵。每个体罚学生的教师不要追求眼前一时的效果,他必须明白:在我们这个法治社会,体罚这样的主观行为千万不能超越法制这个客观的规则,否则,法律是无情的!采用体罚的老师是不配称自己是教育工作者的,是会受到社会的舆论的。最后,体罚对教育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学生可能会以学习老师的这些暴力行为代替学习知识。凯洛夫说过说的:“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乐子效仿的榜样。”可见,教师对学生有着一种天然的影响力,倘若教师使用体罚解决大多数管理问题,学生就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学生们就很有可能学着老师的方法去欺负弱者,最终带来不好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体罚学生会导致师生间隔膜加厚,学生会因对老师的反感和恐惧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老师会因此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最终师生都不会得到好的成绩,从而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可见,在教育中,体罚这种主观的行为,是不宜提倡、必须反对的。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应遇到问题多采取“软方法”处理和表扬式教育。

篇3: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和伤害学生学习心得

关键词:教师体罚学生,道德,法律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法律与道德均属于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 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手段, 道德则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是法律的重要补充。法律与道德存在交叉和渗透, 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立法过程中, 应当充分考虑道德因素及道德标准, 以适当形式将道德的主导内容和根本原则法律化。另一方面, 在法的实施上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与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奖励, 来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守法意识, 使社会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教师体罚学生过去可能是一种道德上的调整范畴, 但现今教师体罚学生接二连三的出现, 有的手段可以说非常恶劣, 道德层面已经不足以调整这种行为。因而, 笔者主张就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应将其列入法律规制范围, 通过对好的师德进行奖励及对不当处罚学生的老师的严惩, 以更好地杜绝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 保持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法律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 法律属于制度层面, 而道德属于社会的意识范畴。首先, 道德与法律调整的范围不尽相同。道德的调整范围要比法律更为广泛, 道德调整的对象不仅调整人的现实行为, 也包含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特征。

法律调整的则是人的外在行为, 纯粹的思想动机不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 法律与道德内容不同。法律的内容比较明确, 具体。法律的内容包括权利和义务, 并且强调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而道德则侧重于强调人们的义务, 并不强调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最后, 表现形式不同。道德通常是约定俗成的, 一般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 比较抽象, 通常不具有强制力。法律则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一般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违反法律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弘扬尊师重道的精神, 希望社会和谐, 但是面对体罚学生的老师, 我们除了进行道德上的谴责之外, 并不能对其进行更多的责难, 因为我国的法律并没有将规制“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纳入法律的调整范围。面对教师体罚学生事件, 我们应当进行深刻的反思, 我们在谴责那些体罚学生的老师, 为他们的残忍和学生幼小心灵受到的创伤感到深深的痛惜的同时, 更应考虑要不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来规制这种行为以及深思如何杜绝教师体罚学生的恶劣行为。

二、从道德和法律层面规制教师不当处罚学生行为

(一) 从道德层面上转变教育理念,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自身修养, 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 提升自身修养, 言行举止都要为人师表, 在学识和道德两个方面, 让学生从心底认可自己;其次, 要宽容大度, 对学生能体谅、容忍, 宽容, 要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动, 进而很好的引导他们;让学生从内心依赖、信任教师, 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这样的教育功效是事半功倍的。最后, 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明确, 在内心和日常交往两个方面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构建的关键就取决于教师的心态,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他们那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 理解学生行为的内在隐含意义, 同时要认识到在人格上学生与自己是平等的, 老师并没有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权, 血神并不属于自己的专属物品。师生的交往应当是一种平等关系, 是一种心与心交流的过程, 老师对学生只有付出真心的才会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

(二) 从法律层面上依法治教

我国教育立法工作起步比较晚, 且是自下而上的, 从1986年起陆续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但直到1995年才颁布了作为教育基本法的《教育法》, 而后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单行教育法规、条例, 但体系仍然还不完善, 许多应当纳入法律调整范围的方面都没有被纳入法律。例如对于应如何合理惩罚学生, 如何认定不当惩罚的界限及其相关的归责事项, 法律均没有做出规定, 由此我们应加强这些层面的立法。可以这么理解, 教育存在的本身就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惩罚性质, 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提升人的认识、技术水平, 同时也规范着人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看具有一定强制性。但教师体罚学生中的惩罚已经严重超出了教育的范围, 这种变相体罚可以说是对学生心理、精神的虐待。教育层面的惩罚应本着基于教育的目的, 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权利要做到真正的公正合理, 行使应当非常谨慎。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在加强师德教育的同时, 还应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 使民主与法治能够深入教育领域,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到受民主、平等、法治的教育。

三、结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教师体罚学生事件触犯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教师体罚学生造成的悲剧, 让我们每个人无言以对。在接二连三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发生后, 笔者认为法律对教师体罚学生事件的干预应该视情形而定, 从多方面寻找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在关注激励和保护和谐师生关系, 加强宣传优秀教师的事迹, 做好奖励优秀教师等正向行为的工作的同时, 我们可以考虑将“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纳入法律法规的调整范畴。分别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 双管齐下, 以杜绝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 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刘作翔.法律与道德——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难解之题[J].法制与社会, 1998 (1) :5.

[2]王洪成.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02 (3) .

[3]徐向华.论法律与道德的作用关系[J].政治与法律, 1997 (5) .

[4]刘佳.道德法律化及其局限性[J].道德与文明, 1999 (5) .

篇4: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和伤害学生学习心得

《教师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教师体罚学生现象却屡禁不止,尤其是在民办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对学生缺乏爱心

有少数教师在学生的爱心上表现得很缺乏,学生稍微犯点错误,轻则破口大骂,重则拳脚相向,观其平时的言行举止,很少将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与家长的关系也处理得不恰当,根本就不配做教师。

二、教师个人的法律意识淡薄

有些老师认为打学生几下或骂学生几句难听的话,不值得大惊小怪,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挖苦学生的话,让学生难以接受的语言常常脱口而出;认为打学生是正常的事情,只要不把学生打伤打残,没有多大的事。

三、教师个人能力差,教育教学方式贫乏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常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呆板,陈旧,学生提不起兴趣,不愿听他的课。

面对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顶撞老师等行为,教师常常束手无策,却又不愿意在学生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无能,于是开始罚学生抄作业、把学生赶到教室外面等,体罚或变相地体罚学生。

四、控制不好个人的情绪

一方面是来自工作上的压力,如学校的创优评估、教学考核、能力提升等。在一些争创民办名校的学校里,活动多、任务多,要求老师完成的质量高、时间紧,教师工作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是来自教师工作之外的压力,如家庭变故、失恋等。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成为教师情绪发泄的对象。

五、工资待遇低,教师缺乏对职业的敬业感和稳定感

待遇低,面临着现实的生活压力,很多年轻的教师往往把教师这个职业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有了好的发展机会之后,大都一走了之,对教师这个职业缺乏敬业感。

而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增长缓慢,人员流动率高,让大家普遍缺乏职业的稳定感。因此,有些教师在体罚学生出了问题之后,往往是拍拍屁股就走人了事。

如何杜绝民办学校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 要求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递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爱心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情操,也是教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连爱心都没有根本没有资格做教师。那么,教师就应该了解学生,对全班同学一视同仁,尊重和信任学生,以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以智商高低、成绩好坏定优劣。

2. 教师要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

近年来,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家长法律意识的增强,有些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老师体罚学生的行为非常敏感。一旦发现老师对孩子进行了体罚,便以找媒体曝光或向上级部门投诉等方式,向学校提出天价的赔偿要求。最后,学校只能花钱免灾。

教师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知法、懂法、守法,更好地教书育人,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与教师这个职业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有关内容。法律法规知识掌握得越多,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多样化的、积极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与学生发生冲突,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情的发生。

3. 是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殊心理、生理特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导,有的放矢;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不能用老套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现代的学生,要注意改进方式,不断创造一些新的工作方法。传统的独白式教学方法只能让课堂机械、沉闷化,缺乏生气与活力,最终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或放弃。

教师应该以人为本,返回真实的生活世界,变教师独白为教学对话、变统一教学为创造性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顺应学生的天性和兴趣,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让自己的每节课都有亮点。

篇5: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近段时间以来,我校出现个别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甚至造成一定的伤害,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防范和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行为的发生,今天利用学习时间再次强调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教师体罚学生,不仅有悖职业道德,违背教育规律,而且是违法侵权行为。首先,教师体罚学生是违法行为。我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其次教师体罚学生是侵权行为。它侵犯了学生的生命权、健康权和人格权。

体罚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它不仅会造成学生身体上的伤害,影响学生心智发育,而且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孤僻、怯懦、畏缩、悲观,并且缺乏热情,也缺乏对热情的感召力;还会引起痛苦的情绪反应、自尊心水平严重下降及对心灵和人格的严重摧残。无端的惩罚不但不能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千方百计与教师对抗,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可能造成学生终身残疾、死亡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体罚学生要承担相关责任。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体罚学生造成伤害的,根据情节轻重,要分别承担三种法律责任:(1)行政法律责任,实施体罚者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2)民事法律责任,实施体罚者所在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实施体罚者不直接承担民事责任,但有被追偿的义务;(3)刑事法律责任,实施体罚情节严重者应受到刑罚处罚。各级部管理人员要切实教育和引教师充分认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可能造成的危害和自身可能承担的严重后果,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杜绝体罚现象的发生

要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作为职业道德的标杆,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以言传身教感染和教育学生。

1、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转变落后思想。在现时期,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对学生实行体罚,危害直接作用于学生身体,必然影响着学生心理的发展。大家要充分认识到企图靠体罚学生身体取得暂时教育效果的做法是无效的错误的,要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切实转变落后的教育思想。

2、努力提高教育艺术,转变落后方法。作为教师要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了解教育发展规律,了解学生成长的规律,正确认识学生的所思、所想及行为表现特点,要了解和理解学生经常表现出不良言行的心理原因,为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奠定心理基础;剖析学生的成长轨迹,明白不良惩罚并不能唤醒学生,只能让学生在迷途中越去越远;剖析成功教育案例,认识“爱”才是古今中外教育成功的真谛;通过学习、思考、讨论剖析,提高认识,形成观点,从而获得他律到自律的效果,自觉用“爱心”来教育学生,诲人不倦。我们要运用多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教育艺术素养,以便能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特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探索新颖、独特、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虚心向身边名师学,学习他们的教育技艺和成功之处;向中外教育名家学,学习名家的艺术精华,逐步积累各种教育方法和手段。要随着教育观念、目标、方法、环境的不断变化,与时俱进,加强实践探索与总结,获得鲜活的经验。

3、不断提高素质,转变教育态度。要在提高自己的威性和魅力方面多下工夫,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格尊严,自觉杜绝体罚学生的行为,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适应时代赋予教师的更高的要求。要耐心对待纪律较差、学习较懒的学生,用忍耐代替急躁,用爱心取代私心,用和颜悦色代替疾言厉色,以平心静气代替怒气冲冲,用平等交流代替发号施令,以常常自我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取代一味让学生认错低头,用恒心取代急功近利,以巧妙的方法取代粗暴的方法,以谈心代替动武,以正面的肯定、赞美代替负面的否定、指责。

篇6: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和伤害学生学习心得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全体教职工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

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让全体教师更进一步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基本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养的基本规范,是教师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各校要充分认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重要性,将防范和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行为纳入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加强学习,进一步掌握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正确的途径、恰当的方法,坚持正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学校管理,严格依法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我校进一步加强对教职工的教育和管理,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规范教职工从教行为。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定正确的育人方向。加强师德培训,将师德教育列为中小学教职工政治学习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围绕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对优秀教师事迹的宣传和学习,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

(二)增强教师法制意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侮辱、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使用讽刺性、污辱性、恐吓性、训斥性的语言教育学生。教师要做学生思想道德的引领者和健康成长的保护者。

(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我们一贯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注意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帮助教师调整心态,使教师能保持轻松、稳定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此外好教育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以平和心态从事教育事业。

我校建立健全了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并进行巡查和学生座谈,及时发现教职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不规范从教行为,及时处理损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违规违纪行为,使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工作形成常态、取得实效。

上一篇:开鲁县生猪定点屠宰资格 审核清理工作汇报下一篇:电影甜心先生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