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龙舟三年级作文

2024-04-26

看龙舟三年级作文(共12篇)

篇1:看龙舟三年级作文

看龙舟三年级叙事作文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龙舟。

来到荔枝湾,第一眼看到的是兴高采烈的市民们和市民举起的伞。我找了一个阳光晒不着的地方,靠着栏杆,等待龙舟的出现。

不一会儿,“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不用说,一定是龙舟就要来了。

又等了一会儿,果然,龙舟来了。第一条龙舟又神气又划得快,龙舟上的人一边喊着,一边用力地划着龙舟。有三个人围着一个大鼓,用粗粗的鼓槌敲着鼓,声音很大。很快,第一条龙舟划走了。

接下来是一阵震天动地的鞭炮声。第二条龙舟在一片鞭炮声中划了出来。令我奇怪的是,怎么这条龙舟上的人全穿着救生衣?在我猜想的时候,第二条龙舟划走了。

第三条龙舟算是最威武、最有特色的`了。这条龙舟很长很长,我估计它应该有五六十米长吧!龙舟的前半段坐的是大人,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后半段坐的并不是大人,而是一些小朋友,他们也在划,而且是很努力地划。我觉得他们真棒。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是纪念古代(楚国)诗人屈原爱国之心的节日。

篇2:看龙舟三年级作文

我仔细一数,每条船上有22人,有18人在划船,站着的有4个人,第一个人在指挥,第二个人在敲锣,第三个人在打鼓,第四个人在掌舵。

有两种颜色的船,一种是红色的,另一种是黄色的,他们划的赛船两头都翘起来了,前面是龙头,后面是龙尾。

篇3:看龙舟三年级作文

一、认识——整体把握是前提

导学措施根据不同学段有所侧重, 通过单元导语、吐泡泡、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形式有机渗透、有序编排。黄色的提示性文字“小泡泡”作为导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材的一大亮点, 大部分是体现该学段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学习要求的提示语, 承载着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细细翻阅12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小泡泡的出现还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以各个年级下册为例, 小泡泡具体出现频率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发现吐泡泡编排的三大特点:第一, 吐泡泡频率随着年级上升呈递减趋势;第二, 五六年级课文中没有涉及吐泡泡, 而集中出现在综合性学习和课外导读;第三, “小泡泡”在二三年级课文中出现最为频繁, 往往成为课文学习的方向和拐杖。

但事实上, 小泡泡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此类教学研究薄弱, 许多教师对其编排意图不领会, 地位认识不深刻, 要求把握不到位, 或视而不见我行我素, 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或干脆将其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课外作业放任自流, 现状不容乐观。

二、思考———精心梳理是关键

面对教材中出现的许多小泡泡,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散落在教材角落的小泡泡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提示型

每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在低年级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词句规律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以拓展。在出示具有同一规律的词句后, 均以吐泡泡的形式予以提示, 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寻找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如:“我发现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 (反义词构词方式) “我发现每组的第二句话……” (比喻修辞手法) “我发现同一个字的意思……” (同一字不同语境的意思) 这些小泡泡语言简短, 配以一个省略号, 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 激励学生读而思, 思而行, 从而总结、归纳有趣的语言现象, 揭示了遣词造句的规律, 强化了语文本体。

2. 任务型

“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没有标题, 只有学习伙伴的图片和泡泡吐出的文字, 因此, 这里的小泡泡其实就是给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学习任务。如语文园地二中“展示台”三个小伙伴分别吐出这样的话:“这是我写的关于保护环境的建议书。”“这是我设计的保护环境的标语牌。”“这是我们办的‘保护绿色家园’的手抄报。”这里虽没有提出要求, 但胜过明确的要求, 小泡泡充当了标题的角色。学生可以在建议书、标语牌和手抄报三者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参与设计制作, 既落实了本单元保护环境的主题, 也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3. 理解型

这类小泡泡都随文出现, 有帮助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解词技巧的, 如在《亡羊补牢》文题下面, 吐泡泡:“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 我知道‘亡’和‘牢’的意思。”又如《她是我的朋友》一课, 在“输血迫在眉睫。”一句旁边, 吐泡泡:“联系上文, 我读懂了‘迫在眉睫’的意思”于无形中落实了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也有帮助理解句子、品味语言的, 如《七颗钻石》开篇描写人们焦渴难耐的情境时, 吐泡泡:“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

4. 疑问型

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中间和结尾, 以问题的形式呈现,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把握本文价值取向。这些疑问, 有些是学生读着文章油然而生的, 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 如《燕子》结尾“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有些是紧扣关键词句要重锤敲打的, 如《画杨桃》中“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有些是编者有意而为之的、在课文有悖常理之处引发学生矛盾冲突的, 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中“为什么说地球变成了小村庄呢?”这样不断用吐泡泡的形式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和路径, 学生不仅解决了疑惑, 也学到了质疑的方法, 而且活跃了思想, 发展了思维, 有助于培养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拓展型

《珍珠泉》文后吐出泡泡:“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旨在让学生仿照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 动笔描绘家乡的美景;而《一面五星红旗》文后吐出的泡泡“我想对那个面包店老板说……”则是让学生一吐为快, 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悟和收获;《可贵的沉默》一文, 在学生读懂应当学会表达爱的基础上, 文后吐出泡泡:“我也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更是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给那些天真纯朴的孩子布置了回报父母的实践作业。这类小泡泡一般出现在课文的结尾, 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 或练笔, 或交流, 或导行, 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宝贵资源。

三、实践——智慧引领是保障

针对小泡泡不同的导学功能,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 探索出相应的五种导学策略。

1. 整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本册教材中八个“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共有七个小泡泡, 都提示了构词规律和修辞手法。唯有“语文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没有配以小泡泡。为此, 我运用迁移理论, 将多个“我的发现”进行整合教学, 提高了教学实效。

如:语文园地七“我的发现” (没有吐泡泡)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前六个“我的发现”, 在小泡泡的提示下, 我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语文现象和规律?

生:我们发现了由反义词构成的词语, 有形声字、多音字, 有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还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不一样。

师:这里没有小泡泡, 你能帮他补一个吗?

生:“我发现这些词语都是……”

师:真聪明, 你已经学会自己吐泡泡了, 可以当小编者了。大家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生:这些词语都是AABC类的。

将八个训练点进行整合教学, 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能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的知识辐射到日常学习, 及时积累运用, 形成读写能力。

2. 前置———引领单元整组教学

有些小泡泡的提示语和单元提示语、课文导语紧密结合, 浑然一体, 提示整组课文学习重点, 此时可把它当作“大任务”, 放在一个单元开篇教学之前, 将其前置。

如:《夸父追日》文后, 吐泡泡:“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师:今天我们走进第八组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单元导语, 想想这组课文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师:是的, 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 我们要边读边浮现画面, 感受神奇的想象, 读出自己的感受。请看135页小泡泡, 希望同学们做学习的有心人, 带着这个任务,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积累真切的感受和学习的方法, 等学完这组课文后我们将进行读后感交流展评。

此法开门见山, 直击重点, 教学目标鲜明, 教学任务清晰, 使学生有的放矢, 避免了课文结束后重新梳理回顾。

3. 涵泳———探寻语言精妙秘诀

涵泳的“涵”是“沉浸”的意思, “泳”即游于水中。语文教师要学会指导、诱导、开导、教导、倡导涵泳, 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涵”, 自由地“泳”。许多文本将有价值、有意义的话题置于“小泡泡”中, 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遣词造句的精妙, 揣摩表达方式的精准, 这些小泡泡往往是最佳语言训练点。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发现, 在课堂上捕捉这些训练点,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推敲语言, 既丰厚文本的内涵, 也丰厚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文能力。

如:《荷花》一文写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吐泡泡:“‘冒’用得真好。”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

生:冒。

师:它还可以换成什么字?

生:长、露、钻、冲、顶……

师:读读这段话, 想想怎么样长出来才算冒?

生:一下子、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喜气洋洋、满心欢喜、兴高采烈……

师: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 仿佛_______

生1:想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

生2: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生3:想和飞舞的蜻蜓亲吻。

……

师:就这么一个“冒”字, 它不但把白荷花写美了, 而且把一池的荷花都写活了, 好一个神奇的“冒”字!我们再美美地读读这段话。

师:我们写文章就得这样, 反复琢磨, 不断推敲, 使词句不光优美, 而且传神, 这也是写作的秘诀!

上述案例中, 教师紧紧围绕小泡泡中的提示, 重锤敲击“冒”字。这样引导学生逐步体味“冒”所传达出的神韵, 思维训练和语言实践并重, 整个课堂赋予更多的人文内涵, 学生不但感受了作者用词的精妙, 也探寻到了语言精妙的秘诀。

4. 追问———激活学生无限思维

本册教材的课文中共出现34个小泡泡, 问题式的小泡泡多达11个, 约占三分之一, 而且这类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中心和重点编排, 是学生思维的指明灯, 也往往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 要把这些问题作为中心任务, 深究重点, 不断追问, 及时跟进, 让学生困惑迎刃而解, 使教学目标不攻自破。

如:《燕子》结尾, 吐泡泡:“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蓝蓝的天空, 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多么像五线谱啊!读到这里, 你有什么疑惑?

生: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师:这里的五线谱指什么?音符又是什么?

生:电线和停在上面的燕子就是五线谱。

师:难道仅仅是外形上像五线谱吗?

生1:燕子在跃动, 就像音符在跳动, 在演奏。

生2:燕子有大有小, 停得错落有致, 就像是音符。

生3:燕子是春天的音符, 正在唱春天的赞歌。

师:猜猜, 还有谁也在演奏着春天的赞歌呢?

生:小鸟、小虫、小鱼、风、小朋友、作者……

师:是啊, 我们也何尝不想唱一支春天的赞歌呢!让我们以读代唱, 一起美美地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郑振铎的《燕子》文质兼美, 画面感强, 但不少学生在理解“五线谱”时存在着肤浅现象。文中的小泡泡将学生疑惑抛出, 通过追问, 激活了学生思维, 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 学生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欣欣向荣的春之画, 也水到渠成地感悟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喜悦之心。

5. 拓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不少课文中间和结尾处吐出泡泡, 一般用“我想对某某说……”的形式表述, 这其实是进行文本拓展最佳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利用小泡泡, 找准课堂的延伸点, 用口语、书面、实践等形式进行拓展训练, 最大限度发挥小泡泡的作用。

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后, 吐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

师:课文学完了, 我们看着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变成了一片废墟。此时你站在小村庄的遗址旁, 看着被洪水肆虐过的地面和残存的树桩, 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写两三句话:人们啊人们______, (生交流)

师:的确, 这场灾难, 让小村庄的人们幡然醒悟, 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 珍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简短的提示, 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但不是每个提示都要求动笔, 除了拓展练笔,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劝说, 将阅读资源转化为口语交际资源。不同形式的拓展和延伸, 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实践天地, 语言训练更富有新意和实效, 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篇4:看龙舟三年级作文

[关键词]基本步骤 循序渐进 引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3-07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苏教版教材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安排了看多幅图作文的练习。此时,学生正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础,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掌握并不熟练,况且看多幅图编故事,学生刚刚接触到。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有效步骤,充分发挥例文的引导作用,尽力降低坡度,将习作的要求与方法巧妙融入课堂,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看多幅图作文的方法,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面对处于作文启蒙阶段的学生,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方法完成看多幅图作文的启蒙教学任务呢?笔者经过多年实践与思考,以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一”为例,归纳出以下五点:

一、研读例文,获得启示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文就是学生获取作文方法的极好途径。苏教版习作练习都安排了例文学习部分,例文为学生的习作练习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其示范与引领作用不言而喻。学生需要掌握的习作要点,在例文中都可以找到依据。教材中,例文后面往往会提出几个针对性很强的问题,暗含了本次习作要求学生掌握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带着教材所提的问题读例文,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对照图片,读一读例文”的环节,思考例文后面的问题:(1)段秋霞是怎样分段写的?(2)哪些话是画面上没有的?(3)读了这篇习作,你受到什么启发?有了例文的示范作用,加上问题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了写作方法:(1)要想层次分明,一般一幅图写一个自然段;(2)要写好看图作文,画面上有的要写,画面上没有的,发挥合理想象也要写。这两点正是这篇习作最重要的方法。如此一来,学生研读了例文,并从中获得了启示,了解了习作的方法,为进一步看图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图画,说出大意

学习了例文,掌握了习作的基本方法后,我们还不能直接让学生对照方法写作,这个坡度对学生来说,依然很高,我们需要进一步降低坡度。

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从习作练习提供的两组图中,任选一组,仔细观察,说出故事的大意。学生自己说一说,同桌之间又互相说一说,学生完成这个任务并不难。学生了解图的大意后,我让学生尝试给故事加个题目。学生纷纷发言,很快把《知错能改的孙小圣》统一为第一个故事的题目,把《亡羊补牢》作为第二个故事的题目。为了巩固成果,我还引导学生说说“亡羊”和“补牢”在故事中的意思,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大意。虽然例文后的问题没有提出“仔细观察,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弄清每幅图之间的联系”这个要求,但学生显然是有必要完成的。我设计“观察图画,说出大意”这个环节,不仅降低了习作的坡度,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作文常规训练,让学生明白:看懂图的大体意思再作文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至于“重点突出,选择一两幅图重点写”这样的要求,教师此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练习。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学生说出了图片大意)你准备写几个自然段?

生:一共是三幅图,所以我准备写三个自然段,一幅图一个自然段。

师:很好。你准备把哪幅图的内容写得最多?

生:我准备把中间的第二幅图多写些。

师:这样重点就突出了,这就叫“详略得当”。

这个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不少作文知识,也为学生更好地完成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方法指导,充实内容

一个完整的故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学生编故事的时候,这些要素大都会具备,但学生心中没有这些要素的概念,没有故事要完整的概念。况且要想把故事写具体充实,就要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等。教师该如何巧妙地渗透这些知识呢?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引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以第一个看图编故事《知错能改的孙小圣》为例,我是这样“引说”的:

师:星期天早晨,谁和谁一起去……

生:星期天早晨,小熊贝贝和小猴孙小圣一起去公园玩。

(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了。)

师:一路上,孙小圣一会儿……一会儿……

生:一路上,孙小圣一会儿跳到路边的大石头上,一会儿爬到大树上,可开心了。

师:你们所说的“一会儿跳到路边的大石头上,一会儿爬到大树上”就是动作描写。你们发挥的想象合理,非常符合猴子的特点。

(学生不仅运用了动作描写,还发挥了符合猴子特点的合理想象,学生在快乐中得到了方法的指导。)

师:他们来到公园的一座小亭子里。这时,贝贝觉得口渴了,说……

生:孙小圣,我去买两瓶水,你在这里等我!

师:这就是语言描写。

师:贝贝刚走,孙小圣看到两根鲜红的柱子,他想……

生:我的老祖宗孙悟空,曾在如来佛祖的手指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八个大字,我为什么不在这柱子上写点什么留作纪念呢?

师:太精彩了!这就是心理活动描写。把掌声送给这位同学!

如此引说,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写作方法,充实了写作内容,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四、分组活动,口述故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样的兴趣离开了学生的会说、想说,将成为“无米之炊”。在教师“引说”之后,学生尝试创作顺理成章。此时,笔者组织学生分组活动,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伴听一听。这样做其实是对学生因材施教,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己创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学生则可以照着老师的思路去编。分层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发展,降低了坡度,让学生感觉不到写看图作文的难度,因而能收获写作成功带来的欢乐,提升写作的兴趣。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畅所欲言、兴趣盎然,他们自编的一个个精彩故事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五、独立构思,完成习作

学生会说,往往就会写。极个别学生略有困难,参加了小组交流之后,创作能力也能随之提升不少。此时提笔创作,可以让学生熟练借助所学方法,趁热打铁,一气呵成。学生创作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习作的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难,尽量做到不打乱学生的思绪。习作结束,教师立即组织学生通过朗读自己的习作的方式发现问题,修改习作。学生自己修改过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修改,使习作的功效最大化。

实践证明,三年级的学生虽然是第一次完成看多幅图编故事的习作练习,但只要教师采用符合教育规律、符合教材特点和儿童实际的方法,降低难度,学生完全可以轻松驾驭习作。

篇5:端午节赛龙舟三年级优秀作文

每到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端午赛龙舟就要开始了。

那一天,人们个个都穿着节日的盛装,脸上喜气洋洋的,河面上悬挂着各种彩灯、彩条,五彩缤纷,大街小巷的商铺摆满了水果、烟酒、烟花炮仗、泳装雨具等各种应节商品,家家户户包粽子,欢声笑语迎客人,一派节日的繁忙景象。最为精彩的要算龙舟比赛了,你看比赛场上十几条龙舟都插着各自的标旗,在碧波荡漾的河面上自由划行,令人心旷神怡。

比赛就要开始了,鼓手、旗手、划手、舵手各就各位,严阵以待。只听一声号令炮响,龙舟如蛟龙入海,像离弦之箭,你追我赶,朝着夺标的终点飞驰而去……岸上观者如云,人声鼎沸,男女老少都到河堤岸边围观,为自己喜欢的龙舟呐喊加油。一时间,鼓声、哨声、水声、呐喊助威声响成一片,赛场上下一片欢腾。赛后,意犹未尽的人们又忙着搭台唱戏,锣鼓声把人们都吸引过来了,越发显得热闹非凡。

篇6:赛龙舟的场面描写三年级优秀作文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这一天,人们想吃粽子,赛龙舟。今年,我看了一场盛大的龙舟比赛。这条河挤满了人。即使不在现场,也能感受到那里的热闹。

当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时,所有的队一起出发了。这场比赛有七个队。一些队伍在弓长的鼓声下有节奏地前进。然而,一些团队很匆忙,以不同的速度前进。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沿河的人也不闲着。他们欢呼,甚至比砰的一声还响。而且像波浪一样,越来越大。各队球员之间有默契配合,士气高涨。随着比赛接近尾声,红队和黄队步调一致,谁也不会让步。这时,红队一名队员的桨突然断了,拖慢了红队的速度。黄队队员很紧张。船长看到这一幕,就更加用力地敲鼓。当运动员听到鼓声时,他们划得更用力了。最后,他们获得了第一名。海峡两岸的观众一起庆祝,一起鼓掌。

通过看这场比赛,我明白了,只有适当的鼓励,才能支撑自己实现理想。

篇7:看龙舟作文

我们在东山大桥附近等着龙舟到来。十五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四十分钟过去了……只听到一声声“咚咚咚”的锣鼓声,我们向远方眺望,终于看到了龙舟的龙头。一条条龙舟上坐着三四十个人左右,他们整齐的两个一排的坐着,而且每个人都有穿橙色的救生衣。我发现他们划龙舟时动作都是一致的。同时提浆,同时划浆动作非常迅速有力。我再发现敲锣鼓中间的那个人其实就是整个团队的“指挥官”。因为他每敲下锣的那个动作就是划浆的动作。随着锣鼓声越来越来越大龙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我数了一下,呵呵有九条那么多呢!

随着一声声吆喝声过来,我顺着声音看去。只见一只非常有气势的龙舟划了过来,他们的速度非常快把其他队都远远抛在船后。我非常看好,这一只龙舟,觉得它应该会得冠军。我把想法告诉妈妈,妈妈笑着问我:“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我说:“我觉得他们是划的最快最好的”。妈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你仔细看每一个人的动作,他们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可见他们的团队意识非常强”。我点了点头,认同妈妈的观点。

篇8:看龙舟三年级作文

一、原题再现

1.2010年题目:阅读下列文字, 按要求作文。 (150分/50分)

在你成长的历程中, 一定有一个“她”触动过你的心灵, 让你魂牵梦萦。“她”包含“她”“他”“它”。“她”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一本书、一段经历、一处风景、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请以“叫我如何不想她”为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 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2009年题目:阅读下列文字, 按要求作文。 (150分/50分)

生活中的人、事、物, 常常叩击我们的心灵, 由此所产生的情感一定会累积成一种表达的力量, 浓缩成一句话萦绕在心头。请以“心中早想说一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 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2008年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150分/50分)

父亲正在教儿子学骑自行车。儿子不过七八岁, 和自行车一般高。学了半个多小时, 仍旧没有进步。一上车, 车就倒了。即使车当时没倒, 也只是歪歪斜斜走上几米后, 就连车带人一齐摔倒。这时, 父亲郑重其事地对儿子喊道:“学会骑车注意三点:先要身子正, 上了自行车不要斜着身子, 身子歪了是骑不好车的;再是眼晴向前看, 选择好前进的路;还有一点是脚下要用力, 才能使你的自行车走得快, 走得稳……”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任选一个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 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命题规律

《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能对生活现象进行独立思考, 发现蕴涵其中的意义;能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 写下自己的感受, 表达自己的见解, 抒发自己的感情;能依据知识水平和生活积累展开想象, 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思考和未来的憧憬;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写出有感情、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的文章。”观察这三年的中考作文题, 我们不难发现, 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 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的命题走向和基于命题指向的作文阅卷, 使得一批直接取材于现实、写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文章凸显出来。镇江的作文命题有如下规律:

1.不设审题障碍。

三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以生活为核心, 引导考生关注社会, 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问题是, 命题有着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 内涵非常丰富。这样的命题, 一方面给了考生更自由的选择余地和发挥空间, 同时也增加了正确理解和把握命题内涵的难度。

2.以“我”为视角。

三年中考命题的核心或是从“我”的视角出发, 或以“我”为写作重点, 或以“我的周围”“我所处的群体”为写作对象, 让考生在关注自己、关注周围、关注社会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抒写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事情, 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充分体现了“我手写我心”的思想。作文题目的用语含蓄蕴藉, 需要考生经过一番品味和咀嚼, 才能悟透其中的深意和韵味。

3.命题形式灵活多样。

三年的作文命题, 有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 形式灵活多样, “文体不限”似乎成了定势。实际上, 即使文体不限, 多数考生也会写成记叙文。写作过程应该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 表现新时期中学生丰富而独特的内心世界。这不仅要求考生重视生活与知识的积累, 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还要明白作文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的一般道理, 进而跳出“小我”面向“大我”。命题的思路广阔, 可以让考生纵笔驰骋, 而且更能激发考生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真切体验以及积极思考的热情。

三、存在问题

1.形式与内容错位。

近年来, 中考作文出现了题记、采访录、日记、书信、网上论坛等较为新颖的写作表现形式。在新鲜的感觉淡化后, 随着对这些写作表现形式认识的深入, 它们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愈发明显, 存在着内容为形式的错位现象, 主要表现为内容简单而形式复杂。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学生没有遵循写作表现形式应当服务于写作内容的基本原则。作文的高下首先在于立意的高低与选材的优劣, 其次才是表现形式的新旧。作文的表现形式, 首先追求的是与表达内容相妥帖, 即这种表现形式要最大限度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其次追求的是这种表达形式对作者的吸引力;再次追求的才是表达形式的新颖, 满足作者的创造欲望与新鲜感。

2.行文过程中情感流失。

中考作文强调要有真情实感, 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否感染了评卷老师, 是中考作文是否具有真实情感的重要标志。列夫·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说:“艺术的感染的深浅决定于以下三个条件: (1) 所传达的感情有多大的独特性; (2) 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么清晰; (3) 艺术家的真挚程度如何。”他的这种见解可以给予我们很好的借鉴:作文的真情实感来自于学生真挚的情感;这种情感是独特的;要想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别人, 感染别人, 最起码的要求是要表达清晰;表达清晰是需要技巧的。

3.语言粗糙, 表达无力。

语言是作文的载体, 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无论哪种类型的作文, 都十分重视语言, 而语言又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语文综合能力。近年来, 中考作文评价标准中特别重视对考生运用语言的规范性、得体性、准确性和艺术性的评价。然而, 很多应试作文都呈现出语言的干瘪、粗糙, 毫无表现力可言。甚至在一次中考满分作文筛选中选出的十篇满分作文, 在出刊前都需要审稿老师对文章语言进行细致的修改。这既是一种无奈, 也是现实。

4.文体不清导致表意不明。

三年来, 中考命题基本上都是文体不限, 但不限文体不等于没有文体要求。初中生的作文训练, 重在通过自己的写作实践, 了解作文的基本套路、一般规律以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这些写作知识能力的获得, 必然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文体功能, 恰当地运用常见文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然而, 中考作文却存在着大量的文体不清导致表意混乱的现象。文体不清、表意混乱主要表现为粗略错乱的叙述、含意混沌的抒情、逻辑颠倒的议论, 杂糅烦琐, 不知所云。这种现象表明, 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既没有正确认识文体功能, 也没有有意识地积累典型的文章样式。因此, 在写作中借鉴使用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四、应对策略

1.用好教材, 丰富积累。

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提高考生的写作水平:从教材每单元提示中的读写要求、各类课文的阅读、相关课文后面的不同形式的作文训练、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教材的文体知识来提高写作能力。有了平时根据教材的循序渐进的学习, 对读写知识的理解和写作训练, 到考场上就能轻松从容地应对。平时用活页本搜集、记载、整理自己的作文材料;可以摘录、剪贴、写心得等;尽可能积累一些新近的材料, 比喻性、象征性的材料;对于典型、有代表性的材料要熟记。作文的工夫主要在于平时积累, 作文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是如此。经常诵读经典作品, 不仅能增加我们的语言积累, 而且还可以唤醒我们已有的语言积累, 在反复诵读中得到潜移默化, 从而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我们的思想修养。

2.主次结合, 强化训练。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的要求全面掌握, 对重点强化练习, 如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应该强化, 要加强审题、立意、表达、布局、文体五个方面的系列训练, 同时培养联想与想象力, 培养创新精神。2010年, 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得以重新调整, 一个错别字扣1分, 对考生运用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和艺术性的评价有了更明确的规定。综合运用表达方式、巧妙使用修辞手法、增加语言色彩, 还可以借用一些前人的经典名句, 模仿一些名家手法, 创造出精彩纷呈的语言色彩来。从语文学科的属性定位看, 作文评价关注考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永远是一条重要的要求, 今后中考作文对语言表达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3.紧密联系社会和生活。

中考作文题目都以关注社会和生活为主题, 我们不能只把视线停留在学校的“三点一线”上, 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 把阅读写作和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作文应该取材于现实生活, 因而要培养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热点、留心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习惯。考前总结近期的社会热点, 可以在写作中凭借鲜活的材料获得好成绩。作文是智慧地表达自己思想的产物, 它与人的知、情、意、行相统一。中考作文命题的内容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 中考作文的命题内容仍将引导学生继续关注自身和周围的一切, 形成自己特有的认识和感悟, 在写作中充分展现自我风采。

4.认真审题, 从容应对。

审题, 就是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文题的深层内涵, 准确捕捉命题信息。如果是命题作文, 要重点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命题的题眼, 命题的提示语, 命题的写作范围和方向等, 这些内容需要我们仔细捕捉。有些题目中的修饰限制语往往就是题眼, 比较明确。有些题目的题眼在题目之外, 比较含蓄而有深意, 有些是比喻意义, 有些是象征意义。一定要认真分析, 才能弄清其中的深刻含义。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作文题目, 考生所能选取的写作角度, 哪一个可以更新一些、更小一些、更有话说, 更能说得深和透、说得与众不同, 就应该从哪里入手。当然, 还要看哪个角度更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独抒心曲, 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5.调动语言的表现力。

篇9:对低年级看图作文的认识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开始有了看图写话,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的训练,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为三年级以后的作文打基础的。培养好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对解决高年级学生作文“无话可写,内容空洞,语序混乱”这三个难题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应重视这个作业,可是如何辅导孩子写好看图写话却又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那怎样来培养孩子对看图写话的兴趣呢?这是每个教师、家长都很关心的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首先要培养兴趣,不能操之过急。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启示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话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一、让学生把想说的说出来

学生看到一幅画都会有话想说,都急于表达。这时,让学生先想几分钟。想什么?想什么时间?想在哪儿?想想都有谁?说给同学听,同学听明白了,再说给全班学生听。这时学生说的内容基本是乱的,或者只说出他们看到感兴趣的,或者只说出其中的一点,也就是对图的内容只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一步每一个学生都会主动地去做,也是他们的兴奋点,也就是说话的第一步。

第二步有次序的说。老师这时应当加以指导了,把学生说的适当梳理一下,有顺序的说一遍学生听,让能力稍强的复述一遍让学生评比。如果经过几次训练后,可以全班说一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如:二年级上册的“秋天到了”这幅画,让学生从天上,看飞翔的大雁,瓦蓝的天上飘着白云;然后是树上的金色树叶和沉甸甸的果实,由金黄的落叶再到树下,树下的小动物;树的旁边是金黄的稻田。最后是小朋友们活动的画面,看看小朋友们的穿着在春天和夏天有什么变化。

第三步,发挥想象,说出画外的内容。根据画上的内容,大胆想象,需要强调的是,孩子的想象力最丰富,并且也充满了他这个年龄段的童趣,家长不要凭着自己的“经验”和“常规”来纠正或是反驳孩子,这样下去只会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多幅画的情况,更要学生发挥想象把中间过渡的部分串起来。

二、用上适当的词语

可提供几个和画面相关的词语或短语,让孩子在说话的时候运用到句子中去,这样可以锻炼孩子活用词语,也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生动。鼓励孩子用词的准确与生动,启发孩子大胆思维、合理想象。例如可问问孩子:“还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你猜猜他们会说些什么?”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行了。慢慢地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要求孩子不仅要写完整,更是要写得具体、生动。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但是孩子写出来的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是生动的、有趣的。

三、要注意格式和标点符号

写作时格式和标点符号是必须规范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要让孩子从开始就养成好习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注意的是:标题写在第一行中间、每个段落的第一行空两格起第二行顶格写、正确的使用(,。!)等、标题符号占一格、(,。!)不能出现在句首但可写在上行最后一个字的右下方。

四、注意书面整洁和错别字

作文考试中书面和错别字都是有扣分项的,良好的习惯都是从起步开始培养的。在书写过程中不要胡乱涂改,如有写错可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书写,不要直接在原字(句)上涂改,使整体的书面看起来干净整洁。因一年级的孩子识字数量有限,家长要注意纠正孩子的错别字,特别注意的是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学生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五、养成正确的写作态度

作文要从起步开始抓起,不能等到三年级才发现孩子的作文不会写了,到那个时候再来纠正和辅导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所有的问题应该是解决在萌芽状态,这样才不会使孩子感到有压力,才会有更大的信心去面对以后的任何一次作文。所以我认为,一、二年级练好看图写话是促进中高年级写不怕写作文的一剂良药,低年级的老师应当用好这个药方。

篇10:看龙舟作文300字

每年西溪湿地都会在端午前后举办龙舟胜会,为了提早一睹其风采,这个周末,我就跟爸爸来此打卡。

越剧,武术,婚俗等等各擅胜场,但龙舟胜会才是点睛之笔。这时浪花翻飞,锣鼓喧天,船上的水手们,气势如龙,整齐的挥舞着船桨,一上一下,伴随着这样的节奏,龙舟由远及近。即将靠近岸边时,所有的水手高高举起手中的船桨,发出胜利的呼声。

西溪的龙舟不赛速度赛表演,不赛成绩赛乐趣。半天装,满天装,赤膊龙舟,让我应接不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蒋村的龙舟胜会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同时也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

篇11:端午节看龙舟作文

其中赛龙舟最为重点,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一群群年轻有为的年轻人穿好救生衣做起了热身运动。

热身过后他们举起船桨,一个个部门都准备完毕了,然后开始了比赛,嘟的一声,事蓄待发的船开动了,他们喊破了嗓子一边呐喊一边划着船,将被我看好的那支队伍一次次的把别人反超,我更加起劲儿了。

篇12:关于看赛龙舟的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看赛龙舟的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看赛龙舟的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你一定知道是端午节来了。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其中,最令我激动和向往的就是——赛龙舟!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中午,要在柳州市的“母亲河”——柳江河上举行龙舟竞渡比赛。当我和妈妈早早来到九曲回肠的柳江边时,清澈的柳江河面上那一排排精神抖擞的龙舟早已整装待发。

比赛正式开始了,只见每条龙舟上的鼓手用力地击打船头的那一面大鼓,“咚咚咚”“咚咚咚”,鼓声响彻两岸,直达上空。龙舟上的选手奋力齐发,整齐地摆动双桨,几十条龙舟就像一支支离弦的箭一样射了出去。岸上,观看比赛的人们都在大声呐喊“加油!加油”……有的甚至还把自己特意带来的横幅展开来,只见上面写有两个醒目的大字——加油!这震耳欲聋的加油声和醒目的横幅似乎给正在比赛的选手加了一把劲,只见他们划得更快了,江面上水花四溅,在太阳的照射下,选手们身上亮晶晶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河水。眼看就要到达终点了,选手们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摆动双浆,巴不得他们的龙舟飞起来,直接冲到终点……“嘀—”哨声吹响,比赛结束,冠军产生了——是红队,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周围的人们也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汩罗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逐渐形成的传统节日。听了妈妈的话,我想:要是屈原有灵,看到这场比赛,一定也会十分高兴吧!

我期待着明年端午节的到来。

看赛龙舟的作文 篇2

能去看赛龙舟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很有幸,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次国际龙舟邀请赛。

这是一场湛江的国际龙舟比赛。气势如虹,只见那里人山人海,共有九个国家参赛。九面国旗迎风招展,有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我们中国的国旗威严地飘扬在九面国旗的正中间。

不一会儿,比赛开始了。九条龙舟在海面上一字排开,运动员们个个精神抖擞,似乎浑身上下都是力量,需要爆发出来。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冲上天空,九条龙舟像离弦的箭般,向对岸狂奔过去。开始九条龙舟你追我赶,不相上下。瞬间,挂着澳大利亚旗帜的龙舟脱颖而出,冲到了最前面。紧跟其后的是美丽队,而中国队紧贴美国队身后。海中央水花翻,像是一条条蛟龙海底冲到了海面,很壮观。

九条龙舟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海水里争先恐后地遨游。离对岸只有三十米了,这时,只见中国队的三十名划船手,一起高喊:“一二三,划!一二三,划!”拌随着节奏的喊声,船手们紧握船浆,不停地使劲划着。擂鼓的龙头干脆站了起来有力地敲打大鼓。随着观众的呐喊声,中国队终于不负众望第一支冲到了终点,场上一片欢腾,汇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欣赏完精彩的国际龙舟赛。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大家团结一心,向着目标前进,才能取得胜利。

看赛龙舟的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佳节,我好久没吃粽子了,好不容易才吃到一次,而且还看了龙舟比赛,真是难忘的节日呀!在下午5点,妈妈回来了,带着粽子皮、米、红枣,准备晚上吃粽子。

首先,妈妈包了一个给我示范,我就试着做了,我把粽子皮搞好,就5分钟了,谁叫粽子皮那么调皮,搞好一个另一个就出来了,好倒霉哟,之后我就用勺子把米填进粽子皮里(是包好了的),可我不小心,把米撒了,幸好百分之八十九,撒到了盆子里,其他的撒到了地上,妈妈就说“算了算了”我继续把米填到粽子皮里,终于把这个粽子给搞好了,还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你这粽子,要赔偿我精神损失费”我生气的说,“希望下一个乖一点儿,否则我就要挂了”。

之后我就开始搞第二个粽子了,我包皮搞到一半,那粽子皮“霹”的一下,打到我的鼻梁。“哎哟哟,我的鼻梁呀,好痛”我说,“我不拨了”,“好吧好吧”妈妈无奈的说“那你去做作业去吧”,“那好吧”我说。之后我就进了房间做作业。后来我作业做完了,我就去吃晚饭。吃好晚饭我就去看龙舟比赛咯。我打开电脑看,是这样的:口令一发,个个龙舟都冲向前方,“霹”的一声,9号船和1号船撞了一下,9号船差点漏水淹没,鼓的声音一刻不停,“隆,隆,隆……”的。

1号和2号赛的龙争虎斗,各有花招。快到终点了,9艘船,你撞一下我撞一下的,后来,7号赢了,又来宣布了一下排行榜是7,2,5,6,1,3,4,9,8、我看完了,我就洗澡睡觉了。今天真是太太太……高兴了,太太太……快乐了,除了被粽子皮给打了一下,其他的都很好。

看赛龙舟的作文 篇4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在这一天,人们有吃粽子、赛龙舟等民间习俗。

今天,我们全家人来到江边看龙舟比赛。江边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这拥挤的人群中,站在这人群中,我真有一种唐僧师徒步入火焰山的那种炎热的感觉。当主持人宣布去年冠军*——红队出场时,江边顿时沸腾起来。不一会儿,所有的队伍都出场了,他们做好了最后的准备,都蓄势待发。

当裁判员一声令下,所有的队伍一起出发。这次比赛共有七支队伍参加,他们的龙舟按彩虹的颜色顺序排列。有的队伍依照船头指挥员擂鼓的节奏前进着,拼命地前进着,一下子领先排在了前头。而有的却弄得手忙脚乱,落在了最后,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江上的选手们使劲地划着,在江边观赛的人们也没闲着。他们不断喊着加油助威的口号,助威声一阵比一阵强大。选手们在观众的助威声中显得更加卖力,更有冲劲。指挥员擂鼓的声音震耳欲聋,选手们配合默契,富有节奏,各个队伍都士气高涨。

比赛渐渐接近尾声,对于选手们来说,可以算是已经到了冲刺的阶段。观众们都屏住气,全场几乎没有呼吸声,只有船上指挥员的擂鼓声。红队依旧领先着,排在最后一名的紫队开始奋起直追。这时,有的观众忍不住了,高声地喊着,为紫队打气,这也让紫队更加充满信心。紫队连续超过了五个队,一口气将自己的排名提升到了第二位。这时裁判员鸣哨了,比赛也随着哨声结束了。最终,红队卫冕冠军成功,紫队获得了第二名,刷新了队伍的最好成绩。观众们再次沸腾起来,对紫队这种奋勇争先的精神给予鼓励。

比赛结束了,时间也在飞快地流逝着。今天,我看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也过了一个欢乐的端午节。

看赛龙舟的作文 篇5

鼠年的端午佳节,我到棠下溪观看了“天河农信杯”龙舟赛。这场竞赛虽然规模不大,却很有中国传统的龙舟竞渡的韵味。

一来到棠下溪,只见溪的两侧,人头攒动,锣鼓喧天,红旗招展,观者如潮。参赛队伍早已准备就绪,一艘艘仿龙造型的龙舟,一字排开。每艘龙舟上有20多名划桨手,一名击鼓指挥员。舟上各插有一面帅旗,每队着装不同,色彩缤纷;队员个个精神抖擞,阵势宏大,场面极为壮观。

竞赛就要开始了。队员们屏住呼吸,跪在舟板上,全神贯注地等待出发的那一刻。随着发令员一声令下,健儿们手举浆落,奋力划桨击水,各艘龙舟如箭离弦,此时舟上的击鼓声,溪边人群的呐喊声、助威声汇成一片,群情激昂,各队龙争虎斗进入白热化。此刻,一幅具有浓浓乡情的龙舟竞渡的风俗画卷呈现在眼前。你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

我国龙舟竞渡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是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自尽后,楚人划船拯救,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却无所获。从此,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都到江上划龙舟。于是端午佳节龙舟竞渡的习俗便这样流传下来了。

由于龙舟赛具有浓厚的娱乐性和激烈的竞争性,而且也体现了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如今已成为一种体育竞技活动,流传很广。今年举办的20xx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上,龙舟赛已经被确定为表演项目了呢!

看赛龙舟的作文 篇6

以前,我们家过端午节都是吃吃粽子就没了,但去年端午节我却用电脑看了赛龙舟,却使我记忆犹新。

端午节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兴致勃勃地打开赛龙舟活动的现场直播,电脑里,小河两岸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老人们从家里搬出靠椅,姑娘们如同参加一次盛会,青年小伙虽然没有能亲身参加赛龙舟,却也是热情不减,脸上充满了欢喜。小孩子们更是兴奋,有一些调皮的男孩甚至爬到河边的高树上,占据着好位置,居高临下地往河中眺望。而河中早已浮着四只最美丽的龙舟,船只狭而长,船舷上描绘着朱红的线条。

比赛开始了。青年滑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束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响”鞭炮挂到树上点燃。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我想,龙舟活动不就是要考验人与人之间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吗?如果把它用在学习上,那才最好。我们真要学习这种赛龙舟的精神,让我们在学习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看赛龙舟的作文 篇7

龙舟比赛,是家乡端午佳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这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佳节的第二天,天气很闷热。爸爸带着我和妹妹来到我外公的田野,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河边,挤进人群,坐在外公旁边。只见四周人山人海,彩旗飘扬,热闹极了。比赛就要开始了。参赛的有白队、黑队、黄队、红队。四只船各自的起点上准备比赛。过了一会儿,比赛正式开始了,看!随着枪一响,龙舟犹如离弦的箭一样的飞向远方。“加油,加油!”两岸的呐喊声此伏彼起,连绵不断。龙舟上的鼓手坐在龙头有节奏的鼓打着,运动员使尽全力,拼命的划着。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道道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跳起了芭蕾舞。最后,黑队第一名,白队第二名,红队第三名,黄队最后。我想;黄队输是因为他们不团结,有的刚抬浆,有的人的浆已下水,这是他们输的原因。

通过这次激烈的龙舟比赛,是我懂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要学习龙舟比赛的精神;奋勇拼搏,积极向上,齐心协力。

看赛龙舟的作文 篇8

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兴高采烈的.去西溪湿地观看划龙舟比赛。

当我们走到深潭口时发现有只硕大的龙舟“屹立”在岸边。只见“那龙”都长着两颗像乒乓球似的大眼睛、一排“闪烁着凶光的尖牙”和“尖锐的龙角”,身上的龙鳞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在深潭口那里很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了拥挤的人群中,找了个一席之地。随着三声鞭炮响比赛开始了,顿时,观众席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掂起脚向东望去,远处“运动员”们划着龙舟如许多凶猛的飞龙擦水而过,慢慢的飞龙变成了“一条彩带”横贯水面。响彻云霄的呐喊声夹杂着震耳欲聋的“雷鼓”声和着雷鸣般的铜锣声形成了一道音墙直逼观众席。龙舟越来越近,我终于看清了彩带的真面目:原来是一艘艘挂满五艳六色彩旗的龙舟,一个个穿白色衣服、黄色衣服、红色衣服的“运动员”们拿着桨随着鼓点的节奏飞快划着。只见他们满头大汗,一颗颗黄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面颊上流淌了下来,他们“爆出青筋”的手使劲的用金光闪闪的“龙鳍”划开沉重的水花,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观众席上突然发出了欢乐的笑声,“这是怎么回事呀,人们怎么都在捧腹大笑呢?”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龙舟“表演了一个侧翻动作”让船员们都变成了“落汤鸡”但他们的脸上还是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惹得观众们都哈哈大笑。

我喜欢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更喜欢习俗中的赛龙舟活动呀!

看赛龙舟的作文 篇9

端午节,回到家里,饭已经煮好了。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就打开电视。我拿起遥控器,刚想调到动画片,我爸爸一把抢过遥控器,说:“儿子,你都五年级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杀杀的动画片了,看点有意义的吧!”我极不情愿地说:“好吧!”。原来,爸爸端午节要看赛龙舟呀!

只见那些龙舟像一条条龙飞凤舞的神龙在江中游。比赛规则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龙船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分别有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真是壮观啊!

每艘龙船船长大约为20—30米,船上约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强体壮、力大如牛的人,他们一起划桨,同心协力、不言不语、竭尽全力的在奋勇前行!只见你追我赶,此起彼伏,真是竞争激烈、扣人心弦啊!各队的拉拉队,也在台下较起劲来,加油声连绵不断,有人还打起响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赛龙舟的人举起大拇指,心想:“你们真棒!”

上一篇:庄重的乞丐阅读答案下一篇:水平二体育教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