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学研合作暨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2024-05-03

在产学研合作暨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精选8篇)

篇1:在产学研合作暨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产学研合作暨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邵瑞庆

(2012年11月20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产学研合作暨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非常感谢我校30家主要实习基地的领导和专家在百忙中来到我校,和我们一起探讨产学研合作问题,我代表学校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路径,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机制,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建设特色鲜明财经类大学不断取得新进展。2011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合格评估,这是我校长期坚持教学中心地位,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出的硕果;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获得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标志着学校人才培养的层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2年,学校与东海证券、东海期货、大智慧及富晶资产联合,设立“立信海集方金融工程实验中心”,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机制;我们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诚信品质、国际视野、复合适用的人才培养要求,以“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系统培养为基本思路,积极构建“应用型为基础、国际化为方向、创新培养为引领”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做法得到了教育部及社会各界的认可,被评为“2011-2012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成为今年唯一获奖的上海市市属高校,也成为评奖以来唯一获此殊荣的上海市新升本院校。

“学验并重”是我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校外实习基地是我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为传承“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拓展产学研教育合作,学校与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应用研究、企业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在多年的办学中,我们得到了各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今天邀请各位,目的在于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实用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共同打造校企 “产学研” 合作的项目品牌,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在如何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如何进一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在今后的合作中,给予我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以期建立产学研一条龙的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单位与产业实体的优势互补,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做出精品,实现产学研相得益彰,助力立信应用型人才培养再上新水平。

对各位的出席,再次表示感谢!

篇2:在产学研合作暨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日我们在XX学院召开本地校企校地人才合作暨产学研对接推动会,主要任务是:以党的XXX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围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探究部署今后一个阶段我市本地校企校地合作工作,进一步推动本地校企校地人才合作、产学研对接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一轮创业创新供应顽强的人才智力支持。

会议一开头,大家参观了XX学院的校企校地合作成果展,并听了XX书记的状况介绍。会议还宣布了校企校地挂职、结对名单,进行了签约仪式、聘任仪式,XX学院、XX职业技术学院、XX市和精诚时代集团又作了发言,会议议程很多,内容也很丰富,我想有这么几个特点比较明显。一是合作意愿特别猛烈,我市高校这几年发展特别快,已具备了服务地方的较强实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对与本地高校合作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二是合作形式比较丰富,刚才,我们看到有校地战略合作,校局全面合作,博士挂职部门,教授结对企业,企业高级人才到高校兼职,校企共建试验室、实训室、研发中心、探究所等等,可以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三是合作成效较为明显,从XX学院的成果展、XX职业技术学院的宣扬画册可以看出,本地高校与地方、企业开展的一系列合作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合作各方都受益匪浅。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生疏,进一步明确加强校企校地合作的新要求人才、科技是区域竞争中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XX新一轮创新发展中最关键、最急需、最紧缺的核心要素。

本地高校是我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的摇篮,也是我市创新成果、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推动本地校企校地合作,是XX企业快速猎取人才、科技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实现与XX共同发展的一个有效平台。大家确定要站在“人才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的高度,着眼发展,进一步提高对推动校企校地合作工作重要性的生疏。

(一)进一步推动校企校地合作,是我市实施“三个XX”战略、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迫切要求。

回顾XX改革开放30年历程,展望新一轮创业创新前景,可以发觉XX的发展始终受到了人才、科技要素资源缺乏的强力制约,此次我市患病国际金融危机正面冲击,经济增速消失下行,很重要的一个缘由就在于此。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假如不能有效突破人才、科技瓶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三个XX”战略、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战略谋局,必将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关乎成败。这几年,我市几所高校立足XX实际快速发展,已经培育和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储备和累积了一批最新科研成果。大力推动本地校企校地合作,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释放高校人才智力和科技资源优势,快速缓解当前我市人才、科技要素资源不足的现状。实施“三个XX”战略、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重视人才科技资源开发,进一步推动校企校地合作。

(二)进一步推动校企校地合作,是XX企业推动转型升级,加快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最终要取决于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力量。当前,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作用下,我市企业界掀起了一股转型升级热潮,纷纷加大了对人才、科技的投入,但是我市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底子薄、基础差,独立开展转型升级投入大、难度大风险系数也高。开展校企合作,从本地高校猎取急需的人才,科技支持,是XX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最经济、最可行的方式,这不但能有效降低转型升级的投入和难度、削减风险,而且能快速提升人才、科技开发水平。为当前计,为长远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都必需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要把校企校地合作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区域发展的有力举措来抓。

(三)进一步推动校企校地合作,是本地高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发展壮大的必定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高等训练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转变。中心领导同志多次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训练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是高校推动产学研结合最科学、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高校融入市场、猎取发展资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我市高校发源于XX、根植于XX,都始终将立足XX、服务XX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战略。校企校地合作,既是本地高校立足XXX、服务XX的重要载体,也是本地高校猎取本地资源、加快自身发展的有效平台。全市高校确定要深刻生疏校企校地合作的重要作用,全心全力推动校企校地合作,在融入XX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宏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二、整体推动,全力实现校企校地合作的新突破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影响,可以说XX已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困难、最严峻的时期。在当前“保稳促调、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地方实际,不断提高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

高校要立足XX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加快在专业布局、人才培育上与地方需求对接,切实提升发展内涵和层次。要从XX实施“三个XX”和打造“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动身,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师资结构,使之与XX产业结构状况相适应,与支柱产业相对接,更好地服务XX经济建设主战场。科研实力不足是我市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影响校企校地合作的关键。要优先发展汽摩配、医药化工、塑料模具、家用电器和船舶制造等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想法设法快速提升这些专业的科研实力,将其建设成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精品专业。要改革人才培育模式和培育方向,立足企业实际需求,面对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育有用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要改革管理体制与科研机制,进一步激发老师服务地方的主动性。

(二)不断探究创新,大力拓宽本地高校与企业、地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要拓宽校企沟通渠道,实现高校与本地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当前我市高校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合作不畅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必需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高校要定期举办合作沟通洽谈会、企业家沙龙、校企高层论坛等活动,加强与本地企业的接触和互动。要开展老师进企业活动,实行专业课老师到生产第一线见习和挂职熬炼制度,通过互换、互聘、兼职等多种形式,聘请企业高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校授课、试验辅导。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和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互利共贏是校企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章。要真正建立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贏的合作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要建立校地对话的常常性机制,不断探究新的校地合作运行模式,大力推动在发展战略询问、探究机构共建、紧缺人才培育、干部挂职沟通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

(三)主动加强合作,主动借助本地高校人才科技资源实现企业新发展。

校企合作能否推向深化、形成良好态势,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企业的主动性和主动性。目前,地方高校服务企业的愿望特别猛烈,但往往得不到本地企业的主动回应。有些企业遇到科技难题,常常舍近求远,而没有留意到本地高校的地缘优势和成本优势。事实上,本地高校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早已今非昔比,师资队伍已较雄厚,科研实力大为提高,XX产业的很多课题都已经能够解决。企业要加深对地方高校的生疏,理性看待本地高校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正确分析与本地高校进行合作的优势所在。要提振对本地高校的信念,有项目合作时可以优先考虑本地高校。要主动加强与本地高校的合作,主动探究托付研发、联合开发、科技入股、订单培育、智力引进等合作模式,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促进技术、管理升级。

(四)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努力打造校企校地合作的良好发展环境。

校企校地合作,除市场机制发挥基础配置作用外,还需要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要建立健全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工作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与引导,强化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连续探究搭建新的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为校企双方建立越发常态、稳固的合作对接渠道。今年,要重点实施好“十百千”行动方案,建立10所大院名校XX高层次人才实践基地,推动百所高校、千名教授与企业合作对接,做出声势、做出影响、做出成效。要连续探究出台推动校企校地合作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要建立校企校地合作的嘉奖制度,对校地校企合作中成果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好的项目及相关人员进行嘉奖,激发合作活力。要加强对校企校地合作的宣扬引导,加大对合作意义、合作成果和本地高校的宣扬力度,努力打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狠抓实行,主动开创校企校地合作的新局面

大力推动校企校地合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困难的任务。我们确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领导,统筹谋划,科学推动,不断开创本地校企校地合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构建推动校企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

后,市里和各地要把大力推动校企校地合作作为人才、科技、冈训练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将该项工作纳入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中,与人才工作一并探究、部署和实行。各县市区也要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责任部门,不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近日,市委组织部将全面部署校企合作“十百千”行动方案,各地要主动协作,抓好实行。

(二)加强协作,形成推动校企校地合作的工作合力。

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推动校企校地合作的工作运行机制。训练、经济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制定发展规划,探究建立校企定期联系机制,做好对这项工作的挺直指导和推动。人事、科技部门要探究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实时动态地向高校、企业供应合作意向的供需信息。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主动向校企双方传递供需信息和合作意向,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各高校要结合企业、地方实际,大胆探究合作的新模式,实行有力措施,多形式、多途径推动校企校地合作工作。各企业要把校企合作作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主动走进高校寻求合作。总之,要把各方面力气分散成强大工作合力,全面深化地推动本地校企校地合作。

(三)明确责任,确保校企校地合作项目落到实处。

推动校企校地合作不是简洁的签个协议,更实的工作和更重的任务在于真正抓实行,在于取得互利共贏的丰硕成果。期望各有关高校、县市区、部门和企业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实行和实施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相互协作、支持,确保项目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各高校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为签约项目供应服务,保证必要的条件支持。相关企业要依据合作协议,为高校供应经费、场地、人员等应有的条件支撑。有关部门要留意检查实行和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确保这些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篇3:在产学研合作暨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的聚会举行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建院五十周年庆典暨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此我谨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向研究院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十周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研究院人,在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满怀着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对科技事业的追求,艰苦探索、开拓进取、团结协作、锐意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与优秀设计奖100多项,专利50多项。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的优秀科研人员,承担了数百项机械设计和产品研发工作,特别是在超高压焦联电缆工程设计、数控装备、新材料、模具技术、工业检测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

目前研究院已发展成为具有机械工程设计、共性技术研究、新产品研发、技术信息服务、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和人才培育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科研院所,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研究院历任专家学者和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省科研工作者相互协作支持的结果,也是兄弟省市的研究院所以及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全力关心支持的结果,我谨代表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大家辛勤的工作和关心支持表示中心的感谢!

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竞争更趋激烈,要想走出困境最终要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姜大明生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都会引发科学技术的新的突破,会带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更大转变”。所以当前机械工业装备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和基础性行业,既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更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省机械设计院全体干部职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学新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代会的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不断开发新技术拓展新领域取得新成果。为推进我省机械产业振兴发展,为促进我省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提供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努力在机械设计关键和关键领域取得突破,要大力加强创新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引进和使用三者的关键环节,紧紧把握当前有利时机,积极创造环境适应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到研究院创新创业。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内部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科学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把研究院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篇4:在产学研合作暨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几年来,通过“百镇千村试点”、“县(区)整体推进”到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吉林省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建设完成总投资227亿元,全省新农村建设产业项目9430个,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屯4205个,新修农村公路4.7万公里,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泥草房58.9万户,新建大型秸秆气化站13个,户用沼气池8.36万户,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37.1万个,公共厕所1.44万个,垃圾处理场点3.3万个,改围墙82969万延长米,修建排水沟2939万延长米,安装路灯5.05万盏,绿化美化23365万延长米,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呈现出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共同增长,精神风貌和村容村貌共同改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同时也探索了思路,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主要是: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有效机制;建立了整合领导、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新农村建设的制度;推广了旧村整治、新村建设、迁村并点、生态移民等分类改造建设模式;丰富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等发展形态;探索了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村民管理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其中,军民共建新农村成为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特点和推進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

多年来,驻吉部队坚持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拥政爱民,在加强部队建设的同时,积极支持吉林地方建设。子弟兵同吉林省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担重任、冲在前、打先锋,哪里条件最艰苦就向哪里挺进,哪里的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通过心贴心地帮,实打实地扶,面对面地带,在迅速改变吉林农村面貌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吉林省新农村建设的每一项成果,都留下了人民解放军深深的光辉足迹。

勇士部队官兵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为吉林新农村建设雪中送炭,造福当地百姓,密切了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谱写了新时期拥政爱民的壮丽诗篇。子弟兵的无私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对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天气冷暖变化还比较频繁,地下冻土还没有完全解冻,不利于工程的环境因素还有很多,部队的同志们在野外施工,还有许多困难去克服。地方有关人员,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积极为部队提供最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部队安全顺利完成援建任务。

尽管这次任务很艰巨,条件很艰苦,但我们坚信,有着光荣传统的勇士部队官兵,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

篇5:在产学研合作暨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2012年1月18日,阿联酋·沙迦)

尊敬的沙迦酋长苏尔坦殿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早上好!

很高兴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企业家大会,衷心感谢东道主的周到安排。两天来,我会见了阿联酋领导人,出席了世界未来能源峰会,广泛接触了各界人士,充分感受到阿联酋人民的友好情谊。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兄弟的阿拉伯人民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良好的祝愿!

伟大的阿拉伯文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阿拉伯民族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典章制度等领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对东西方文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在知识和艺术创新方面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他们的眼光之所以能看得远,正是因为他们站在穆斯林世界巨人们的肩膀上。热爱和平、理性宽容、崇尚科学、鼓励求知的伊斯兰精神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人类文明的璀璨苍穹中,处处都闪耀着伊斯兰文明的星光。

这是我第一次访问海湾国家,此行使我对阿拉伯世界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迪拜高耸的哈里发塔令我震撼,它象征着阿拉伯人民在荒原上追求梦想、创造奇迹的顽强意志。海湾既是一片沙漠遍布、生存不易的土地,更是催人奋进、自强不息的土地。这不禁使我想起我青年时代曾经工作过的中国西北地区,那里的自然环境与海湾相似,到处是戈壁荒滩,当地有一种胡杨树同海湾地区随处可见的椰枣树一样,抗干旱、斗风沙,生存能力极其顽强。我很赞赏这种精

1神,这正是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所具有的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伟大精神品格。拥有这种品格的民族,一定能够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拥有光明的未来。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交往由来已久。多少年来,我们风雨同行,患难与共,结下了深厚感情。我们两个伟大的民族有着相似的遭遇,都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深重的灾难。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走过茫茫沙漠,穿越惊涛骇浪,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成为互惠互利的好伙伴。近代以来,无论是在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尊严的斗争中,还是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漫长历程中,中阿之间始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成为肝胆相照的好朋友。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2008年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时,阿拉伯兄弟慷慨解囊,及时提供援助。路遥知马力,患难见真情。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史,就是一部友好往来、互助合作的历史。

中阿关系中最久远、最活跃的是经贸合作,这是连接中阿人民的重要纽带。双方优势互补,是天然的合作伙伴。过去几十年来,中阿经贸合作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近10年,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阿贸易克服困难,逆势而上,再创历史新高。阿拉伯国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也是中国企业开展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场。除了传统的贸易和投资领域,双方在金融、航空、旅游、农业、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合作也在蓬勃发展。经贸合作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增进了中阿人民的福祉。中阿经贸合作越发展,双方的关系就越紧密,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就越牢固。

维护和推动中阿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是双方政府的重要责任。2010年我在中国天津出席了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双方在这次会议上建立了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将中阿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我这次访问海湾,仍是为了推进中阿友谊与合作。中国和沙特决定在战略框架下进一步提升关系,中国与阿联酋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两国政府在经贸、能源、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人文等各领域达成10多项合作协议,其中经贸合作协议涉及金额达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中国与阿联酋政府签署了35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这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签署的首个本币互换协议。我还会见了海合会的领导人,我们就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开展多种形式

交流、不断提升双方关系水平达成了许多共识。我们希望,这次访问能推动中国与海湾国家的合作再上一个台阶,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更加密切。朋友们,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历史性剧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危机与动荡此起彼伏,地区热点和全球性挑战相互交织。西亚北非地区形势也出现了重要变化,给地区国家带来重大挑战和冲击。作为阿拉伯国家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国高度关注本地区的发展变化,愿意为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认为,阿拉伯国家当前面临的困难是暂时的,阿拉伯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有着热爱和平、崇尚理性的光荣传统,有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阿拉伯人民过去也曾历经磨难,但都靠着卓越的智慧和顽强的毅力经受住了考验。中国人民相信,只要伟大的阿拉伯人民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顺应时代潮流,就一定能够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

中阿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始终把发展中阿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和重点。回顾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历史,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和困难,双方都能珍视传统友谊。坚持做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可以依靠的好伙伴、可以同甘共苦的好兄弟。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阿这对老朋友更应该同舟共济,精诚合作。这里,我愿提出几点主张:

一、巩固政治互信,深化战略合作。中阿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球四分之一,土地面积占全球六分之一。增进彼此了解与信任,推进双方战略合作,支持对方核心关切,符合中阿双方的共同利益。中国是支持地区国家实现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支持海湾国家和海湾合作委员会为维护稳定、保障民生所作的努力。我们主张地区的事务要由地区国家和人民自主决定,尊重地区国家和人民追求变革的愿望诉求,支持地区国家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主张构建稳定、均衡的地区力量格局,鼓励地区国家本着相互尊重、睦邻友好的原则处理彼此关系,通过对话协商理智解决彼此分歧。我们愿与阿方共同努力,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国与国的合作,只有互利才能持久。中阿经济互补性强,发展经贸合作的前景广阔。我们要相互扩大市场开放,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增加双边贸易规模。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愿意更多进口阿拉伯国家的产品,尤其是非能源类产品,使双边贸易更趋合理和平稳。我们要进一步增进理解和信任,深化能源资源合作,构建长期稳定、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我们要共同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环境和优质服务。中方将继续鼓励企业赴阿拉伯国家投资办厂,实施更多有影响力的大项目,我们也欢迎阿方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作为阿方的真诚朋友,中国始终关注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振兴。我们愿意继续向有需要的阿拉伯国家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实施更多惠及普通百姓的民生项目。

三、扩大人文交流,弘扬传统友谊。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应该在世界文明多样性和交流对话中占有重要位臵。我们要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大力推进和不断丰富双方的人文交流,促进不同种族、宗教、信仰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实现和谐共处。中方支持继续举办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友好大会、中阿新闻合作论坛,欢迎双方举办更多的展览和艺术节、文化周等活动,出版更多的优秀作品。鼓励双方互派更多留学生,继续在中国推广阿拉伯语教学。我们愿意与阿拉伯国家加强人力资源合作,将如期完成2010年至2012年间每年为阿拉伯国家培训1000名各类人才的目标。中方欢迎阿拉伯人民到中国旅游,支持更多阿拉伯国家成为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人文交流越深入,中阿人民的心就会贴得越近,共识就会越多,中阿友谊就能世代相传。

这次会议是企业家的聚会,也是投资研讨会。在座的企业家朋友都是中阿经济界的精英,是双方经贸合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促进者。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显现,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还较多,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包括海湾国家在内的阿拉伯国家也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形势下,这次会议就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我们都是发展中国家,都处于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键时期,都面临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我们应当携起手来,推动中阿互利合作向更大规模、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更好地造福双方人民。深化中阿经贸合作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建设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这项工作对中阿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双方谈判已历时7年半,加快谈判进程是企业界的共同心声。目前谈

判已接近尾声,双方要拿出更大的政治意愿,尽快结束谈判并签署自贸区协定。中方理解海合会国家的诉求,愿意以最大的诚意,推动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果。自贸区建成后,必将给双方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大展宏图,为中阿经贸合作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

朋友们,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都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曾为人类幸福劳神焦思、殚精竭虑,推动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今天,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存更加紧密,全人类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求同存异,消除偏见,合力化解纷争,加强互利合作,共同呵护和平,努力缔造一个幸福安宁、和谐稳定的世界。一位哲人曾说过:“我们不是为了制作书本,而是为了制作人格,不是为了赢得战役和疆土,而是为了实现秩序和安宁。真正的大师,是为人类创造一种合宜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携起手来,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朝着人类持久和平、繁荣兴旺的幸福未来阔步前进!

篇6:在产学研合作暨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洛社镇首届科企合作恳谈会暨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这是我镇连续两年成功举行科技创新大会之后,举行的又一次科技盛会,对推动我镇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洛社镇党委、政府围绕“开放建镇、科技强镇”的总目标,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努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了鲜明的洛社特色,科技创新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各乡镇前列。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镇高新技术产业销售完成45亿元,占工业总销售的比重达30%。全镇现有太湖锅炉、天奇股份、惠源润滑油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蓝天电子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二是承担多项科技项目。我镇先后共承担了省级以上星火、火炬计划项目13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3个,仅去年全镇就获得区级以上政府科技扶持资金421万元。三是自主开发意识强。我镇已拥有区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四是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共申请国家专利1003件,占全区总数的35%,并被评为无锡市专利规模最大乡镇。

当前,洛社面临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新课题,科技创新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选择一批承担市以上科技项目的高新技术示范企业,发挥示范企业的示范效应和行业龙头作用。培育一批具有科研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树立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大力开发、申请、拥有专利技术,特别是发明专利,培育著名商标和国内知名品牌。对年专利超百件的企业,重点进行表彰奖励。二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我镇将不断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步伐,每年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走出洛社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寻找合作伙伴共建研发载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市场配置科技资源为基本途径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共同体。三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健康发育和成长的良好土壤。通过引进、培养人才,建设自主创新型人才高地,引进和培养一批科研领军人物,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使洛社成为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崇尚创业、宽容失败、充满活力的现代人才良港。

篇7:在产学研合作对接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黄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同志们: 为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产学研合作,积极实施“2011计划”,加快我校应用型本科建设,XX科技局、XX企业家联合会组织了60多家企业来我校进行合作对接,我谨代表学校对市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对来我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对接的企业家们表示热烈欢迎!

xx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现有校园面积3200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余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1.6亿元,馆藏图书388万册。现有教职工933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达到72.5%。设有15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51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学生近2000人。学校与美国、法国、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交流与合作,200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近期还获批成为委托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升本以来,学校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荣获XX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高校、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12年11月,我校作为XX省首家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高校,在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下,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合格评估专家组的来校考察评估工作。此次合格评估是对我校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将进一步促进我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目前,我校正在认真贯彻专家意见,落实评估整改方案,切实抓好整改工作。

一直以来,学校依托黄山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和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资源,强化地方特色、打造优势品牌,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综合实力较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主动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日益成为地方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XX委、市政府一直给予大力支持,在土地划拨、项目建设、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市领导也经常来学校调研,指导学校工作;有关部门主动联系学校,帮助学校解决了不少具体问题;许多企业与学校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训、实习实训、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应该说,学校所取得的成绩与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和广大企业家朋友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一直关心、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和企业家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推行学术骨干制度,下达科研任务,搭建科研平台,培养创新团队。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积极组织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四年来,共获批校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41项,合同经费670多万元,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742篇,其中,一类84篇,二类204篇,SCI、EI收录72篇;出版著作15部,教材27部。长期以来,学校十分注重与企业合作,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协同创新,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年来共签订横向合作项目97项,合作经费700多万元。荣获XX省科技进步奖2项,XX青年科技奖1 项,XX科技进步奖2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申报各类专利,2011年,我校发明专利申请数居全省高校的前十位,2012年我校专利授权40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排名并列全省高校的第9位,各类专利的申请量居同类院校前列。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抢抓机遇,筹建“现代制造与测试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有机硅新型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绿色精细化工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学和企业是不同的创新主体,具有各自实施创新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但要破除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创新动力障碍,激发创新活力,必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此,寻求大学与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能力的有效选择。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不仅是大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责任,也是推动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次“XX百家企业进校园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必将进一步推动校地校企合作,促进协同创新,实现互利双赢。

衷心地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校的建设和发展,对我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学校也将进一步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主动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篇8:在产学研合作暨实习基地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

目前,大学在校生规模因扩招而增加,但教学资源和师资却并没有同步增长,培养质量较以前有下降的趋势。如此,真正意义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就无法保证,更不用说扩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模了。

现阶段,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企业实际生产是直接而有效的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快的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但是,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政府等多方面合作与共建[2]。

下面将从目前产学研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国外产学研基本模式及特点和产学研合作框架构建的举措三方面加以阐述,最后通过介绍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在产学研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期望能够对产学研框架下构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产学研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1. 1“双师型” 教师队伍缺乏

“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和职业资格,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是提高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质量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高校普遍缺乏 “双师型”教师队伍,很多教师并不具备实践经验,难以承担实践性教学任务等[3]。

1. 2 企业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企业既看中经济效益又注重生产安全,对于接待高校学生的校外实习既无兴趣又有顾虑,实习就很难得到企业全面配合,造成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和弱化的趋势[4]。不少企业忽视产学研合作办学有益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企业未来的发展[5],这是因为企业都希望能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经济效益出现。

实际上,企业知道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和开发新产品等,但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利润一般有限,要安排实习学生,很可能会打乱企业正常工作秩序,还会增加企业成本。大多数实习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工作中出事的机率较高,若学生在实习单位出事责任划分比较困难,有学校与企业相互扯皮的现象[6]。而对于接纳实习,企业从政府和高校得到的利好政策和经费极为有限,这就使得有些企业接纳实习的成本较高。

1. 3 高校对于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缺乏深刻理解导致重视不够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模式虽形式多样,但都未凸显人才培养的目标,即使是将学生送入到企业进行实习,校方也缺乏具体的培养目标、措施和管理途径。有些学校重形象和政绩工程,只在乎实习基地的挂牌和签约,对如何建设、发展和利用好实习基地资源开展多元化工作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行之有效的实施举措。最终时间一长合作不融洽便会出现,企业生产一线员工对学生实习的指导也缺乏热情和责任心,使学生实习逐渐流于形式[4]。加之因为企业追求的是效益与利润,学校追求的是教学质量,导致两者出现了合作困难[7]。

在强调实践教学的时代,高校的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却差强人意,既难以跟上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也无法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的需求[2,8]。

1. 4 政府的政策保障和支持力度不够

政府在产学研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研究学者发现,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是政府高度重视并强力主导[6]。而我国在政府方面则缺乏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活动加以规范,政府对产学研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作用没有高度重视,对产学研合作缺乏应有的辅助与扶持,导致产学研合作政策不配套、体系不完善等相关问题[1]。

2 国外产学研教育基本模式及特点

国外产学研开展的时间比我国早,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

2. 1 德国

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和社会适应能力,将企业和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采取的是一种 “双元制”的模式[1]。“双元制”模式是一种双重职业训练制度,是指学生分别在企业和学校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及文化知识教育。表1[9]从4 个方面示出了 “双元制”模式的特点。

2. 2 美国

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特点体现在政府的调节作用和企业的资金保障。具体来说,美国的产学研教育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政府的鼎力支持。美国政府颁布了多部旨在推动产学研教育的政策法规。美国政府还通过提供大量科研资金支持,开设诸多科研资助部门鼓励校企技术合作,支持国家实验室与企业合作。二是参与主体多样化。这主要体现在从工农业到服务业,从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到民间组织等,各行各业都是产学研合作的积极参与者,高校则涵盖了各种类型的大学。第三,充分利用互联网,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与潜在的合作者、投资者、服务提供者和其他科研工作者联系和洽谈的机会[10]。

2. 3 英国

英国最具特点的是 “三明治”培养模式。英国的本科学位一般是3 年,但是 “三明治”的课程则需要四年才能获得本科学位,即学生先在英国大学读两年,并由大学联系工作,带薪实习一年后再回到学校完成后续学业。硕士则实行 “上课+带薪实习+论文”的模式,即第一年全日制学习,第二年去企业带薪实习[11]。

实际上,带薪实习项目,很多国家都会有,但不同的是,英国大学还非常重视帮助留学生来实现角色的转换。尤其是带薪实习硕士课程,会在上课期间开设一些短期的不带薪专业实习和职业指导课程。

2. 4 日本

注重互动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大学向社会开放、教师到内地留学并从企业招聘教师; 企业派人到大学进修、聘请大学教师讲学; 大学生到企业实习等形式进行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两种方式的共同研究。国立大学和企业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研究,结合国立大学的研究能力和企业的技术能力,或是企业、大学和国家行政部门所属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一起从事大型项目或跨学科领域的研究。

灵活的教育捐赠财会制度。受赠国立大学可灵活使用捐赠资金用于产学研基地建设或学生的实训实习环节上[12]。

3 产学研合作框架下构建实习实训平台的举措

3. 1 就近就便和专业对口原则

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在构建实习实训基地时应考虑就近就便原则。目前许多高校都存在实践环节经费不足的问题,一是学生扩招硬件条件跟不上,二是物价上涨给实习实训带来的实际支出增长。因此,采用就近就便原则可以节约实习实训的开支。

其次要专业对口。高校开展实习实训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较早的接触企业生产环节,对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如果专业不对口,很难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认知的效果。因此,选择一个企业实习要考虑专业是否对口,岗位设置中是否包含社会工作内容,能够达到实践锻炼的目的。

3. 2 事先准备,相互沟通,共建基地

高校应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积极倡导、建立和组织校企及行业专家组成专门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合作中的专业教学,即明确实习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及实践环节内容和学时,为高校提供市场人才需求的信息,协助学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3]。

还可以依托重点实验室参与构建实习实训基地,提升实习实训基地的水平。邀请企业人员共同编写实习实训大纲和教材,建立一支实习实训的双导师队伍,使得实习实训成为迎合双方需求的一项实践活动。

为更加紧密的切合实习实训企业的生产和文化,也可以请企业实践能力丰富的工作人员走进课堂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接触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甚至可以参与教学大纲的补充、教学方法的完善。这样既能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又能加深行业对专业的理解,有利于实习基地的稳固与壮大,实现双赢[14]。

3. 3 政府方面的政策保障

首先政府要对产学研教育模式给予正确的政策导向。纵观国家出台的政策和相关举措都强调企业是主体,科研人员是核心,这说明现行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更多的是以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提出的,并没有以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来。而高校作为人才储存的资源库,本着面向地方经济需求,服务地方和社会的前提下来制定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模式[1]。

第二,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政府做主导,联合企业和高校共同投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目前,政府宏观政策与指导力度不够,部门之间工作协调、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对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从而没有牢固确立产学研合作、相互促进的政策导向[15]。

第三,政府还可以借鉴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的方式,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等,鼓励、引导、扶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这样就为校企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6],必将增加企业参与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动力和积极性。

3. 4 增强和提升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责任感和业务水平

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实习指导老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是实习企业与高校间联系的纽带,在实习实训基地中代表高校,既要争取实习实训单位的支持,又要在实习实训生、高校和实习单位三者之间进行协调,起到中介与桥梁的作用。还要加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把实习实训的整个环节纳入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完善奖惩制度,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13]。

现在网络越来越普及,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可以带来很多便利。事实表明,网络平台能够有效地解决在产学研教育中信息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高校之间要利用社会网络资源加强实习指导老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与专业培训,增加其工作经验[14]。

实习实训老师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直接影响实习实训基地单位对高校的认同度。认同度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也就增加,有益于建立和发展长效机制的实习实训基地。

4 实践中的经验做法

海南大学是海南省唯一的 “211 工程”重点大学,承担着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同时作为地方高校也肩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因此,密切联系地方企业,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所需,解决企业所求是必要的。在这方面,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走访了多家企业,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着眼于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出订单式培养模式,实现了产学研最为紧密的一种结合方式。通过订单式培养,既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又大大节约了实践环节经费支出、同时还解决了学生的就业,最后还形成了一个奖助学金的新渠道。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先后与海南中航特玻有限公司和海南赛诺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针对两个企业的实际先后成立了 “特玻班”和 “赛诺班”。本科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二年末,企业来学校进行 “特玻班” 和 “赛诺班” 推介会,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入选的学生除完成正常的本科教学任务外,还要专门学习针对企业的课程。对于进入 “特玻班”和 “赛诺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企业都会每月给予固定的生活补贴,研三和进入毕业实习的本课生补助进一步提高。拿到毕业证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且没有实习期。

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实训活动,使学生能够将书本知识结合到生产实践,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通过实践,学生们变得更成熟、更自信,同时掌握了工作技能,很多学生会通过在实习的公司企业最终实现就业。

5 结语

上一篇:上海正规房屋租赁合同下一篇:工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