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刻章申请

2024-04-25

公司刻章申请(共15篇)

篇1:公司刻章申请

xx市公安局(或xx区公安分局):

兹有我单位因工作需要,刻制xxx印章,望给予办理有关手续为荷。印文如下,名称:xx,规格:xx。

此致

敬礼

盖章或签名:

日期:

篇2:公司刻章申请

我单位部门因业务需要,现申请刻制以下x枚印章,请按有关规定给予办理。

印章内容如下:江苏xx工程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xx监理项目部

工程监理部(章)

篇3:公司刻章申请

一、引言

实务中经常碰到公司解散后未依法清算, 其中尤以被吊销营业执照未依法清算为典型。由于理论界、实务界和司法界对法人认识不一致, 由于控制股东 (1) 原因, 导致企业法人无法及时进行清算, 严重损害小股东利益。公司法之规定, 虽赋予股东申请解散公司的权利, 却并没有明确规定申请公司清算的权利。公司法对股东申请清算之规定是任意性或是强制性的, 实务界、司法界一直缺乏统一性, 不确定性使法律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本文即是以此为逻辑切入点, 展开论述。所幸在本文成文之际, 2008年5月19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二) 》, 切实保障法人退出机制的健康有序, 保护了公司股东合法权益, 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价值取向。

二、正文

涉及清算, 主要是强制清算问题, 而本文则主要是股东作为清算的申请主体来展开。据此本文首先介绍清算概述, 后重点阐述股东是否为申请公司清算主体及实务操作。

(一) 清算概述

何谓公司清算?是指处理并结束已解散公司的各项尚未了结的对内对外权利义务关系, 分配其剩余财产、消灭其法人资格的法律行为。根据公司属于资合性质还是人合性质, 一般将公司清算分为法定清算与任意清算。纯粹人合性质的公司, 由于公司本身即是依赖出资人之间的信赖和意志而建立和运行, 那么在公司解散、清算方面法律仍然尊重出资人之间的意思自治而执行任意清算, 如无限公司。而资合性质的公司一般采用法定清算, 由于我国公司法只规定了有限责任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态, 因此我国只有法定清算。

公司清算源于法定或约定事由, 由于解散公司此时尚存在大量权利义务关系没有终结, 为了外部社会关系以及公司内部关系的稳定, 解散公司的法人资格并不立即丧失, 而是要通过清算程序终止公司各项法律关系, 最终消灭公司法人资格。除了因公司合并、分立外, 其他情况下解散的公司都应当进行清算, 理论界又将公司清算分为普通清算和强制清算 (2) 。

(二) 股东的申请主体资格

由于对公司本质是法律拟制的产物还是公司各方当事人通过合意形成的自治合同认识得不同, 影响了股东的申请清算权的司法适用问题。在解释 (二) 出台前, 对于公司的清算纠纷, 由于对公司自治和司法干预的界限存在着不明朗, 股东是否为强制清算的申请主体, 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 作为以盈利为目的进行市场经济活动的公司, 自治是公司治理的主要路径, 而多数原则———少数服从多数是团体决策的基本机制, 团体的意志由多数派的意见形成, 团体的行为体现多数派的利益。公司的资合性质, 决定了公司的决策优先体现控制股东的意志。小股东可以通过诉讼途径直接追究大股东怠于履行义务的责任, 来保障自己权益, 不一定通过清算程序来保障自己的权益。由于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由股东契约自治和公司章程规定, 属于私法调整的范畴, 未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 一般不实行国家干预。且由于国家不可能比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更明确自身的利益, 因此通过公司法律规范就很难以合适的方式对相关各方的利益进行恰当的保护, 所以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 应当严格遵循《公司法》基本原则, 重视和尊重公司的高度自主权, 只有在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面临受损时才可适时的、适当的介入公司内部运作, 而不能依个别公司、个别股东的要求而随意或强制的进行清算, 否则会影响交易的安全和市场经济生活的有序, 使司法调整陷入被动。[1]由此, 对于申请公司清算的主体, 只能是公司债权人。因为对于股东而言, 其自身影响公司行为的只能是通过资本多数来决定, 而不能通过行政的、司法的形式来加以干预, 影响公司的独立人格。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作为已解散的经济主体, 公司已陷入僵局, 为保障相对方的权益, 在公司怠于履行义务时, 要赋予小股东申请公司清算来维护自己权益。多数统治是一种决策机制, 其合理性勿庸置疑。但多数统治的意义也仅限于此, 它只是合理的决策机制, 并不能作为决策正当性的权威根据, 不管是苏格拉底的殉道, 还是雅各宾排的专政都时刻提醒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对多数决的警惕, 任由民主的激情盲目主导公共生活。资本多数决的决策机制使得控制股东实际居于控制少数股东利益的地位, 由于控制股东的僭越行为损害少数股东权利的案件频繁发生, 我们应认识到控制股东实际控制着公司, 其行使权利的行为具有支配性和外部性, 即具有少数股东不得不接受的效果, 直接影响与其关系密切的少数股东的利益, 危及小股东的地位。而小股东与控制股东形成合意、加入公司的行为意味着他们对实际或将来控制公司的控制股东寄予了信任, 加入公司时, 控制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在英美法上就产生了信义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控制股东对小股东负有信义义务则属理所当然。根据大陆法系的法律原则, 同样可以导出信义义务。合同当事人之间不仅存在给付义务, 而且依据诚实信用原则, 还存在附随义务, 以促进实现主给付义务或维护他方当事人人身或财产上利益。控制股东与小股东之间既已存在合同关系, 则控制股东不仅应履行给付义务, 如兑现承诺的出资, 而且还应履行立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的对少数股东的附随义务, 保护后者的固有利益。这种义务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 在通过公司章程, 公司正式注册后, 由于公司的独立人格, 而转嫁到公司上, 由此在公司怠于履行清算义务时, 应赋予小股东相应的申请权以维护权益。

笔者更赞同第二种结论。诚然公司自治为一般性原则, 但法律干预已成为公司法发展的一个无法逃避的趋势, 民法上通过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对私法自治或契约自由进行了限制, 在此背景下, 公司法的公法性也不断增强。[2]承认公司是法律拟制的, 并不代表必须通过公司法律规范调整各种类型的公司行为, 赞成公司是合同的集合, 也并不意味着一切公司实务都要纳入当事人自治的范畴。依法履行公司清算程序, 既是股东所负之义务, 也是股东享有的权利之一。针对控制股东在抽逃、席卷公司资产后, 故意不办理年检, 公司登记机关在吊销此类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后, 侵害了小股东的权益的行为, 应实现股东的申请权。为此, 对当事人自治在公司领域受到的种种干预, 也可以不被看作时对股东自治的否定, 而时由形式自治转变为实质自治, 其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当事人自治。为此公司法解释 (二) 已明确赋予了小股东该权利, 这不可不谓是我国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促进生产力发展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是符合历史趋势的。

(三) 司法层面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法律制度要实施, 在司法层面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

1. 关于被申请主体和清算义务人、清算组成员区别

公司解散后, 公司治理僵局已形成, 公司依法必须进行清算, 此时怠于自动进入清算程序, 因此股东提起申请, 则被申请主体为谁?

一种意见认为, 被申请主体应为控制股东, 由于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陷入僵局后, 公司已实际不能正常运作, 公司管理层已实际不存在, 已不能正常的作出应对处理, 也不能正常有序的执行相关强制清算的判决, 因此申请公司成立清算组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 应直接跳过公司, 将义务直接加诸于控制股东身上, 直接申请其为公司进行清算。

一种意见认为将公司和控制股东列为被申请人, 要求成立清算组。公司作为怠于履行清算义务的直接行为方, 是当然的被申请主体。同时由于在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 陷入僵局后, 控制股东以自身行为, 使得公司怠于履行清算义务, 构成对小股东权益的侵害, 公司和控制股东行为已违发了公司法关于公司成立清算组的有关法律规定, 怠于履行相关义务, 使得申请人可以直接请求公司和控制股东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 股东应首先申请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 被申请主体为公司, 若公司不履行的, 法院可经申请人申请指定成立清算组。这种意见的理论支持是, 股东在履行了出资协议的有关义务, 通过了公司章程, 公司取得了法人资格, 就意味着股东已相对地独立于公司, 公司拥有了自己的自治力。由于控制股东的原因引起公司怠于履行清算义务, 但直接的义务履行主体应为公司, 而与股东无涉, 在资本多数决的决策机制下, 控制股东违反信义义务使得小股东可申请法院对公司进行清算, 以打破公司僵局, 但控制股东该行为应由公司对该控制股东提起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方式来维护, 清算的被申请人只能为公司。

与被申请主体相关的即清算义务人、清算组成员区别问题, 公司法及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区分, 这不可不谓为遗憾。传统概念里我们总将清算义务人和清算组成员相混淆, 以此造成实务理解上存在偏差。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 实务界普遍认为股东即为公司清算义务人又为清算组成员。但严格区分两者概念, 再仔细研读法条, 我们就可以得出股东仅为法定的清算组成员, 但却不是清算义务人。而且根据清算义务人之概念, 其在清算过程中, 应协组清算组进行清算。作为一个股东, 在脱离公司的日常管理实务时, 要求其履行上述义务是苛刻的, 最适宜的应为公司的董事, 其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掌握着公司的一切资源, 其为天然的清算义务人。由于现实中身份的重合使得我们经常将两个概念加以混淆。

2. 关于诉讼请求

由于没有统一标准, 导致当事人的申请事项不一而足。[3]笔者认为根据公司法的规定, 法律明确规定了公司清算组成员, 无需法院在通过裁定书的形式再次予以确认, 法院只需裁定公司成立清算组, 故申请人的请求事项无需再要求法院指定清算组成员。股东虽为法定的清算组成员, 但并不是必然的清算组成员, 具体的人员确定应由法院在实际的审理过程中, 依据诚实信用、能力等各个方面因素来确定。

3. 关于适用程序

清算纠纷作为非讼案件, 根据最高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之规定, 却属于与公司有关的民事纠纷案由。由于其特殊性, 法院应在具体审理过程中, 区别于特别程序和一般民事诉讼程序的独立程序来处理该类纠纷。究其性质及程序, 清算纠纷宜参照申请破产清算来受理。

由此必然涉及案号问题, 作为非讼案件, 不宜用民初案号却又无类似于破产案件单列案号。对于这个问题, 温州中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建议设立民清案号来解决。

4. 关于申请费用

决定当事人是否能顺利的通过此种途径来主张自己正当、合法权益门槛, 则是诉讼费用的交纳标准问题。由于2007年4月1日起施行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对公司清算纠纷并未有明确的规定。由此存在有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以公司注册资本金为财产标的, 按照一般民事财产纠纷案件来预交诉讼费用。既然最高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规定了公司清算纠纷不适用特别程序, 则按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之规定应属于需交纳诉讼费用的案件范畴, 而办法第十、十四条已列举式规定了按照申请费交纳标准交纳申请费的案件范围, 由此公司清算纠纷应按一般财产案件的交费标准, 以公司注册资本金为金额来计算诉讼费用自有其合理性。通过设置清算启动门槛来保障申请清算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寻求一种利益上的平衡。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 作为以申请书形式提起的有别于一般民事诉讼案件的公司清算纠纷, 在适用诉讼费用交纳标准时, 应首先排除适用一般财产案件的收费标准, 既然也没明确规定按照一定标准交纳申请费, 则在比照相应申请事项交纳标准的前提下, 通过对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合理性解释及使用的基础上, 参照最相近的申请事项即破产案件来收取诉讼费。

笔者倾向第二种意见。通过对《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及《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理解, 第一种意见没错。但从立法本意出发, 从现状来看, 国有公司正全面改制, 成为自负盈亏的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 我国之所以在近两年出台大量关于企业的法律、法规, 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

从公平正义的角度, 应参照破产案件, 为什么在实务当中会存在按照一般财产案件交纳费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法院虽已基本实行收支两条线, 但由于利益关系, 一些法院将公司清算纠纷按照一般财产案件来收取受理费用。对此问题最高院宜尽快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加以统一规定, 以免司法门槛的高企成为公司清算的另一个障碍。

三、结语

现实中的公司法虽然在走向合同理论的一端, 但却仍处偏传统公司法理论的一侧。不能以合同自由理论, 放任公司控制股东因对公司的控制权而肆意侵害小股东的权益, 雅各宾派专政告诉我们, 法律不应使得人民一提到自由就感到不寒而栗。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 值得欣慰的是, 我国的法治正朝着这个方向渐行渐远、渐行渐稳, 有力地为经济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明, 宋才发.公司合伙纠纷案例.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1 (1) .

[2]王红一, 公司法功能与结构法社会学分析-公司立法问题研究.北大出版社, 2002-6 (1) :79.

篇4:公司刻章申请书

*****公安分局:

******公司于XX年XX月XX日于当地工商局注册成立,现因工作需要,申请刻制“******有限公司”公章、发票专用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各壹枚。

现委托本公司员工***(身份证号: **********)前来办理刻章备案手续。特向贵局提出申请,望予以办理。

******有限公司

股东签名: 法定代表人签名: 经办人签名:

篇5:公司部门刻章申请书

由于本部门因**************************什么原因,现需刻*******章*****枚,以********。

请批示

XXX部门

篇6:越秀区新成立公司(刻章申请)

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局:

公司于201 年月日成立,现因业

务需要,申请刻制:“”章、章各壹枚。

现委托(身份证号:

刻制印章的相关手续。

公司名称:

法人签名:

股东签名:

经办人签名:

广州刻章http:///

2011年)前来办理月日

越秀区新成立的公司所需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的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一份,请在复印件上签名及留联系电话;

3、经办人身份证的原件和复印件一份,请在复印件上签名及留联系电话;

4、股东身份证复印件(股东在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上签名留电话);

(如果股东是以公司名义的,则需要股东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一份,股东公司的法人身份证复印件,请签名留电话,请在两份复印件上盖股东公司的公章,并在刻章申请上签名,盖股东公司公章)

5、公司法人授权委托书(刻章申请),请把要刻制的印章内容写上,印章数量一定要大写及委托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写上,然后公司法人、股东签名;

篇7:两公司委托合同纠纷申请再审案

委托事项:对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申请再审

受理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代理结果:胜诉 (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审本案)

承办部门: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大要案中心

主办律师:向阳

承办律师:欧阳黎炯

【案情简介】

2006年3月20日, 某科技公司 (下称乙公司) 与甲公司签署一份《备忘录》, 主要内容为: (1) 合作方式:为了尽快使科技公司产品进入中国石油钻机配套市场, 由甲公司法定代表人出任乙公司执行总裁助理。 (2) 合作职责:由甲公司全权负责拓展中国石油系统钻机配套发电机组市场, 全力跟进乙公司产品的销售。 (3) 利益分配:由甲公司负责或启动的项目原则上由甲公司负责报价, 以乙公司最后确认的价格为准进行结算, 结算价格以上部分为甲公司收益。在特殊情况下, 需要由乙公司向用户直接报价, 报价应在甲公司认可后再报。该报价所包含的甲公司的利润, 一般情况下不低于总价的10%, 特殊情况双方协商确定。

201 1年12月7日、12月31日, 乙公司向甲公司寄出了公证过的解除《备忘录》书面通知, 均被退回。

2012年5月15日, 乙公司在网络上发布重要合同公告:乙公司与某特种车辆公司签订了柴油发电机组采购合同, 总金额为×亿元。此项合同的签订标志着本公司产品批量进入石油领域。

2012年5月30日, 乙公司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在年初乙公司成功交付某油田×万元电动石油钻机主用发电机组。

随后, 甲公司从网上知悉这一情况, 向乙公司提出收取×万元利润的要求, 但乙公司以《备忘录》已经解除, 且该两笔业务是其自行完成为由, 拒绝付款, 遂成诉。

【一、二审情况】

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一审判决;

乙公司不服一审判决, 上诉于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 做出二审判决:撤销了一审判决中部分内容。

甲公司不服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20××) 赣民二终字第×号《民事判决书》第二项判决, 委托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大要案中心律师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律师意见】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大要案中心接受委托后, 根据一、二审判决书、《备忘录》等证据材料, 经研究、分析后, 以如下三点理由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第一, 《备忘录》约定的委托范围是中国石油系统钻机配套发电机组市场, 与客户是否为中国石油系统关联企业没有关系。

双方在《备忘录》中约定的合作范围是“中国石油系统钻机配套发电机组市场”。“市场”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它是一种泛指, 并未限定为特定的合同主体。根据合同目的及合理解释, 合作范围中的“中国”是地域界定、“石油系统”是行业界定、“钻机配套发电机组”是产品界定, 因此, 凡是与双方发生的与“中国境内”、“石油系统”、“钻机配套发电机组”相关的交易, 均应认定为符合《备忘录》约定, 属于双方合作范围, 完成的每一单业务, 都是双方合作的成果。乙公司应当按《备忘录》的约定, 支付甲公司应得收益, 这与购买发电机组企业的性质、是否石油系统关联企业没有任何关系。

乙公司在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告中, 已经确认其已与某特种车辆公司签订了采购石油电动机钻机配套的主用柴油发电机组的合同, 并称该“合同的签订标志着公司产品批量进入石油领域”。这足以证明, 乙公司与某特种车辆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涉及了中国石油系统, 完全符合《备忘录》中“中国石油系统钻机配套发电机组市场由甲公司全权负责拓展”的约定内容。在乙公司与某特种车辆公司签订采购石油电动机钻机配套合同之后, 甲公司有权享有获得相应利润的权利。

第二, 现有证据足以证明某特种车辆公司为中国石油系统关联企业。

即使甲公司在原一审中已经提供, 以及二审后新发现的以下证据, 也足以证明某特种车辆公司是中国石油系统的关联企业。

从企业改制上说, 某特种车辆公司是中国石化集团某总厂按国家八部委《关于国有大中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 (国经贸企改[2002]×号的规定, 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资分配[2004]×号) 文件批准, 在原厂址、原设备、原人员基础上整体改制而来。

从资产来源上说, 某特种车辆公司注册资本×万元均是由股东以某石油勘探局的建筑物、运输设备等实物 (非货币) 出资, 而不是以货币方式出资, 且这些实物出资已经进行资产评估, 并经国资委备案。

从股东身份上说, 某特种车辆公司自然人股东均是中国石化集团某石油勘探局特种车辆修造总厂原有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 除此之外, 没有其他企业或行业人员。

从行业管理上说, 某特种车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会成员、监事会、经理的审查意见上都盖有中国石化集团某勘探局的公章。该公司还获得了“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五十强证书”、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 (CPEIA) “2012年度行业五十强企业和名牌产品”。

综上, 某特种车辆公司的企业改制、资产来源、股东身份、行业管理等均与中国石油系统有关联, 仍为中国石油系统关联企业。

第三, 甲公司已经履行并完成了《备忘录》中的委托义务, 乙公司应当按约定向甲公司支付应得收益。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 (20××) 赣民二终字第×号生效判决书、最高人民法院 (2009) 民申字第×号民事裁定书, 以及本案一、二审法院民事判决书, 均已认定:经过甲公司努力运作, 使乙公司成为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特邀理事, 乙公司及其柴油发电机组的资料在中国石油和石油石化设备工业协会主编的《石油、石化优秀供应商暨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推荐专刊》中刊登, 乙公司生产的发电机组被中石化指定为一级网络供应商。甲公司履行了为科技公司的发电机组进行市场开拓的工作, 完成了双方约定的委托义务, 甲公司再无为乙公司履行其他事项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5条规定:“受托人完成委托事务的, 委托人应当向其支付报酬。”双方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备忘录》约定的收益分配模式进行收益分配。根据《备忘录》的约定, 如果由乙公司直接向客户报价、签署合同, 应当向甲公司支付不低于合同总价10%的收益, 现有证据已经证明乙公司与某公司签署了×亿元石油发电机组采购合同, 而乙公司拒不向甲公司支付相应的应得收益×万元, 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代理结果】

最高人民法院最终采纳了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大要案中心的代理意见, 认为:甲公司的再审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下达了 (2013) 民申字第×号民事裁定书, 裁定: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由最高人民法院提审本案。

【主办律师评述】

篇8:越秀区分公司新成立(刻章申请)

广州市越秀区公安局:

分公司于年月日成立,现因业

务需要,申请刻制分公司章、章各壹枚。

现委托(身份证号:)前来办理刻制印章的相关手续。

分公司名称:

分公司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经办人签名:

情况属实,同意本公司分支机构刻制

分公司章、章、章各壹枚。

总公司名称(盖章)

总公司法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

广州刻章http:///

越秀区新成立的分公司所需资料:

1、总公司《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一份,请盖总公司公章;

2、总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请在复印件上签名及留联系电话,请

盖总公司公章;

3、总公司出一份刻章申请;(可与分公司刻章申请写在一起)

4、分公司《营业执照》副本的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5、分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的原件和复印件,请在复印件上签名及留联系电话;

6、分公司的开业通知书;

7、经办人身份证的原件和复印件一份,请在复印件上签名及留联系电话;

篇9:刻章申请书和刻章委托书

遵义市公安局红花岗区分局:

因我院原有印鉴损坏,现我院因业务需要,需重新刻公章壹枚,望贵局给予批准为盼!

特此申请 申请单位: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卫生院法定代表人(签字): 二0一0年十二月三日

刻 章 委 托 书

遵义市公安局红花岗区分局:

我院现委托沈金杰同志(身份证***619)办理本院在贵局重新刻制印公章事宜。望予以批准为盼。

特此委托

申请单位: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征镇卫生院

法定代表人(签字):

篇10:刻章申请

尊敬的领导:

现**公司单独设有人力资源部,由于本司员工有关“离职证明”、“收入证明”及“工作证”等均使用到人力资源部部门章,为使本部能顺利的开展日常工作,特申请刻章一枚,公章名称“**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

妥否,请批示。

篇11:公司刻章申请

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主导力量, 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在制药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各大跨国制药公司都通过研发新药并结合专利保护的模式获取巨额垄断利润与市场主导地位。但专利药的高额回报是有时限的, 据统计药品的平均有效专利寿命为11.5年[1]。可见, 制药行业中的专利资源是跨国公司竞相争夺以保护其市场垄断性的落脚点。

在中国药品市场, 由于研发生产链条技术复杂, 进入壁垒较高, 因此专利药申请只能来自企业或者大型科研机构, 在外国申请人场合, 跨国制药公司是主导性的力量。专利申请策略运用的成功与否, 对于跨国制药公司新药品种开发及在华市场投放规划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此外, 对跨国大型制药厂商成功模式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本土企业规划高效的技术创新与专利保护途径提供参考, 以应对跨国制药巨头在华逐渐形成的行业垄断。

2 方法

2.1 样本采集

研究样本选取了2007年《福布斯》公布的全球制药企业前十八强 (如附表1所示) , 其覆盖了大部分跨国医药公司在华的专利申请及市场份额, 在药品专利申请及市场投放的特点和趋势上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和指向性。

2.2 数据来源

研究通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检索, 获取样本公司从1992年至2006年共15年间在华的专利申请信息, 以及对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产及进口药品数据库检索, 获取样本公司药品批准文号和进口药品注册证数据。

2.3 统计分析

研究对样本公司产品专利及注册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斯皮尔曼相关分析 (Spearman correlation) , 进而对跨国公司制药领域在华专利申请分布特点, 产品资源投放布局, 以及二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3 结果

3.1 按专利标准类型划分申请量比例分析

从1992年至2006年, 样本公司在华专利申请总共5377件, 其中发明专利5215件, 占申请总量的96.99%;实用新型专利7件, 占申请总量的0.13%;外观设计专利155件, 占申请总量的2.88%。发明专利占据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专利申请的绝对主导地位。

3.2 按公司类别划分专利申请量分析

专利申请数据是研发创新与技术产出的直接反映, 所以将专利申请数量和公司类别相结合, 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跨国医药公司的技术发展水平[2], 对华投资状况以及对于中国医药市场的重视程度。从1992年至2006年, 样本中辉瑞公司在华专利申请总量最多, 达到1056件, 成为专利申请量唯一超过千件的跨国公司;默克、惠氏、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安万特、武田制药、默沙东、强生处于第二集团, 公司的专利申请总量均在300件以上;诺华、百时美施贵宝、罗氏、安进、雅培、礼来、McKesson、梯瓦、Cardinal Health专利申请总量均不足百件, 处于第三集团 (如图1所示) 。结果显示跨国制药公司在华专利申请阶梯状分布态势明显, 世界排名第1的辉瑞公司在专利申请领域处于强势领先地位, 专利申请总量前10位的公司有8家来自于跨国医药公司世界排名的前十强, 显示出规模越大、发展水平越高跨国医药公司, 在华专利申请越积极, 越重视对于中国药品市场的技术资源投放和布局 (表1) 。

3.3 典型公司在华专利申请分析

3.3.1 治疗类别分析

将专利申请数量按治疗类别分类, 能够分析得到跨国制药公司不同的技术发展方向。研究选取辉瑞和赛诺菲-安万特两个专利药品种跨越全部20类临床治疗类别的典型公司进行分析。

辉瑞公司神经系统与精神类药物, 中间体、方法类, 抗炎镇痛类药物, 抗肿瘤药物, 心脑血管药物的申请数量均超过100件, 为该公司在华的重点申请药物, 其中以神经系统与精神类药物为最多, 高达167件, 抗肿瘤药、抗炎镇痛类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的专利申请其次, 分别有105件, 129件, 101件。内分泌、代谢类药物, 骨骼肌肉类药物, 制剂类药物等处于第二集团 (如图2所示) 。

分析得到, 辉瑞公司在华药品专利申请基本以化合物专利, 中间体及制备方法专利为主, 生物技术专利及检测方法专利为辅, 其技术研发在传统医药领域依旧投入很大的力量。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在华医药专利申请技术领域分布呈现如下特点:内分泌、代谢类的专利申请量最多, 高达91件, 明显高出其他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 并与心脑血管药物, 中间体、方法类, 神经与精神类药物, 抗糖尿病类药物为专利药重点申请类别, 其他临床用药类别的申请并不突出 (如图3所示) 。

分析得到,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在华医药专利申请集中在内分泌、代谢类领域, 同时其专利药品及技术涉及几乎所有的临床用药类别和多个技术领域及多种化学结构。

3.3.2 专利申请特点分析

辉瑞公司在华的专利药申请体现了明显的集中性和发散性。集中性指在某一个年度中针对一类临床用药申请许多件组合式专利。如1996年, 辉瑞公司在华申请了一系列雌激素激动剂/拮抗剂和其他若干内分泌激素如前列腺素等的药物联合组合物, 在骨质疏松症联合疗法方面形成了网状覆盖的优势。发散性指以一种新型化合物为核心进行局部结构修饰衍生出多种化合物系列专利。如1993年, 辉瑞公司以一种治疗头痛、偏头痛的吲哚类药物为中心, 发散出近10件具有相同或相似药理作用吲哚类衍生物专利, 形成了以点及面的格局。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在华专利申请具有范围广, 均一性强的特点。该公司在保证内分泌、代谢类等重点专利药数量和质量优势外, 非重点药物申请类别广泛, 均一性较强。另外,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在华专利药申请具有年度延续性。尤其是对于重点类别药物, 例如在治疗脂肪酸代谢病症和葡萄糖利用障碍病症的专利药申请上, 该公司于2003年至2006年连续4年每年都有超过10件的专利申请, 集中体现其强化优势、突出重点的策略选择。

3.4 专利申请与药品市场投放品种相关性分析

药品批准文号 (批号) 和进口药品注册证 (注册证) 分别是国产和进口药品生产合法性的标志, 每一个生产企业的每一个品种都有一个特定的批号 (或注册证) 。由于单一的药品规格对应单一的批号 (或注册证) , 因此不同跨国医药公司的在华药品批号和注册证数量可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出该公司在华市场的药品投放力度和规模。

将专利申请量分别与批号, 注册证, 注册合计三项要素的样本值 (如表2所示) 按秩次排序, 进行斯皮尔曼相关分析 (Spearman Correlation) 得到 (如表3所示) , 专利申请量与注册证数量相关系数0.473, P值0.048, 与批号数量相关系数0.537, P值0.022, 与注册合计数量相关系数0.490, P值0.039, 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因此跨国医药公司专利申请量与分别与这三组药品注册数据存在显著性秩相关。

统计推论反映出专利申请与药品注册数据之间在独立层级水平, 存在秩次上密切的相关程度与关联的发展趋势, 表明跨国医药公司专利申请投入程度与其在华市场产品投放水平呈非线性相关关系, 即在产品投放国 (中国) 市场, 跨国药企利用自身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 强势投入专利申请, 为新药注册生产取得法律、技术、定价等保障, 进而通过药品市场中多品种多规格的投放, 达到扩大在华市场占有率, 实现技术与产品双重垄断的策略规划。

4 结论与讨论

研究显示, 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专利申请以发明专利为主。公司规模越大、发展水平越高, 在华专利申请越积极, 越重视对于中国药品市场的技术占领及投资布局。

跨国公司专利药申请涉及的治疗类别多, 每一治疗类别涉及的化学结构类型多, 化合物专利多, 全新的化学结构多。专利药按临床用药类别划分主要集中于七大领域:神经系统与精神类药物、心脑血管药、内分泌与代谢类药物、抗肿瘤药、免疫系统用药、抗炎镇痛药、抗糖尿病与肥胖症用药。

总结跨国医药公司在华专利申请策略, 可以归纳为将核心技术申报基本专利, 取得某项核心技术或产品的专利权, 进而拥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衍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力。其次是构筑严密的专利保护网, 即一方面围绕基本专利不断进行研发, 抢先申请大量外围专利, 覆盖该技术领域, 另一方面利用从属专利延长专利药的市场独占期, 通过改变剂型、传递系统、剂量, 或者引入专利到期药品的化学改变体等方式, 在该治疗领域专利数量和药物品种上形成集团优势, 确保市场优势价格和垄断地位, 达到利润和市场潜力的最大化。

此外, 跨国制药公司专利申请和在华药品市场投放活动紧密结合。跨国制药公司在华专利申请数量与其药品在华注册数量具有显著性秩相关, 揭示了其专利申请投入与药品市场占有程度的联系, 显示其在华专利申请策略与业务拓展方向, 产品资源分布状况, 及药品品种市场投放水平紧密结合, 以实现技术与产品的双重垄断。

综合以上, 药品专利申请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不但对于技术创新活动本身, 而且对于跨国公司商业回报机制, 都具有重要的考量价值[3]。具体到中国市场, 跨国医药公司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利用强势的专利申请资源优势, 以专利先行, 与其投资发展规模、产品投放布局相辅相成, 通过专利数量与质量优势, 掌控市场先机和主导权。可以说, 跨国医药公司利用缜密的专利申请布局和固有的技术资本优势控制中国市场的趋势已日趋明显, 某些领域已基本被跨国公司的专利或产品所覆盖。为此, 本土制药企业要积极强化专利申请规划意识, 借鉴跨国公司的成功模式, 运用专利武器来保护自主创新的技术药品,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 为摆脱制药巨头对中国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与市场空间的挤压奠定基础。

5 备注

专利数据引用备注:由于专利申请延迟公开, 加上国外申请多为PCT申请, 以致2007年以后的专利申请大多没有公开。因此, 实际分析数据截至2006年的专利申请, 2006年以后的数据不纳入趋势分析。

* 0.05水平下显著性相关** 0.01水平下显著性相关

摘要:在中国药品市场, 跨国医药公司是专利药申请的主导性力量。本文通过对具代表性的跨国医药公司在华药品专利与注册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解析其在华专利申请特点与策略, 及专利申请与药品市场投放活动的内在联系。为本土制药企业规划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途径提供相关依据。

关键词:跨国医药公司,专利申请,市场投放

参考文献

[1]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rs of America,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Profile 2007 (Washington DC:PHRMA, March 2007) .

[2]赵伟晶.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及中国企业的对策, 经济与管理, 2006, 20 (2) :18-21.

篇12:刻章申请

XXX单位成立于201X年X月X日,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代码:

,法人代表:

,现因工作需要(委托XXX)申请刻制以下公章: 1.(XXX)公章

特此申请

申请人: 联系电话:

篇13:刻章申请书

为规范管理公司的**事务,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现根据公司的工作需要,建议刻制***专用章,具体情况如下:

一、印文样式

印文内容:***公司

**专用章

印文模板:

二、使用范围

三、使用流程

妥否,请批示。

篇14:刻章申请书

根据xxxx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合同审查审批表、履行审查审批表需加盖分公司合同审查专用章。由于分公司合同管理部门为xxxx科,因此使用xxxx科公章暂代分公司合同审查专用章功能。后经xxxx公司合同专业路检查后被认定为不符合管理规定。鉴于上述原因,特申请刻制xxxx公司合同审查专用章。

妥否,请领导批示。

此致

敬礼!

xxxx科

篇15:公司刻章申请

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史表明, 持续的自主创新 (包括技术、管理、制度等) 才是企业持续成长、做强做大的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唯有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而自主创新能力则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所谓自主创新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专利是自主知识产权的表现之一。上市公司是宏观经济的窗口, 因此, 研究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既有理论价值, 也有实践指导意义。

1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专利申请现状

据统计, 截至2008年9月, 西部地区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上市公司299家, 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16.6%。在这299家上市公司中, 自2001年1月至2008年9月, 有过专利申请记录的有133家, 其中以制造业为主, 有112家。

资料来源:根据新浪财经地域板块数据整理。

我国专利法中将专利分为三种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是专利“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 相对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从表2可以看出, 2001年至2008年西部上市公司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719,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2655, 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3048, 分别占西部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总数的23.16%、35.77%和41.07%。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年鉴, 2001年至2008年,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总数为7422, 只占全国工厂企业专利申请量的0.7%。

资料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2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企业或地区依靠自身科技资源, 通过独立的研究开发活动, 获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核心技术以及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主导全球发展的潮流。

专利是自主创新的产出之一, 也是维护创新的有效手段之一。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不占有自主品牌, 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创新。发明专利是反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核心指标, 也是衡量一国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 我们所追求的自主知识产权, 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指的是发明专利。而根据以上数据分析, 2001年至2008年,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三种专利的申请量均呈上升趋势, 但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增长速度明显不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增长速度。发明专利申请量只占专利申请总数的23%, 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则占据主导地位。西部地区所有上市公司近八年的专利申请总数只占全国工厂企业专利申请的0.7%。

以上数据表明,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专利申请质量并不高, 自主创新能力还很薄弱.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企业创新意识薄弱

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因素及国家宏观政策等原因, 西部上市公司的创新意识不强, 创新成果也很少。从近八年的西部上市公司申请专利中, 有过专利申请记录的企业只有133家, 所占比例不到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总数的50%。且专利申请总数只占了全国工厂企业专利申请数的0.7%。

2.2 专利的科技含量低

从表2可以看出, 在三种专利申请中, 科技含量最高, 最能体现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所占比例最高也只有33.26%。而科技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量长期占据专利申请量的主导地位。这与发达国家发明专利占据主要地位的情形截然相反。

2.3 科技资源缺乏

人力资本、研发经费等科技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从全国范围看, 西部各省市无论是资金投入、技术人力投入以及目前的技术水平等各方面都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据统计, 2004年, 北京、广东、江苏三个省的R&D人员和R&D科学家工程师人数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0.2%、31%, 比西部各省市的总和还要多。这三个省市2004年研发经费总和是西部地区各省市研发经费总额的2.9倍。

从表3可以看出, 西部地区高层次科技人员在各省市分布不均, 四川、陕西、重庆是R&D人才最为集中的三个区域, R&D人员和R&D科学家工程师人数分别占西部地区总量的57.95%、56.74%。同时, 各省市支撑自主创新的研发经费投入也不尽相同, 四川、陕西、重庆依然是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三个省市, 这三个省的研发经费总量占西部地区研发投资总额的67%。并且, 这三个省市发明专利授权数总量占整个西部地区发明专利授权数总量的比例为49.44%。这些数据说明, 高层次科技人才集聚、研发经费投入较多的地区, 自主创新能力也较强。反之则较弱。

资料来源:科技部网站。

3 提升西部地区上市公司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3.1 加强企业创新意识,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我们不妨看看国外的例子。美国千方百计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而事实上, 中小企业是美国自主创新的绝对主体。2006财政年度, 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为1320亿美元, 而据测算, 私人企业的研发预算可达2000亿美元。在日本, 大中型企业将自主创新能力看成生命线。企业拥有庞大的科研人员, 也注意利用社会人才, 为开发新产品服务。在这个国家, 企业科研人员占全日本科研人员总数的70%。韩国在近20年间能够崛起, 得益于其大力培养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韩国最早是从引进先进技术开始的。伴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 目前, 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从1980年0.77%增加到2001年2.96%。与此同时, 企业研发机构也从1978年48个增加到2003年的近10000个, 企业已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应转变发展理念, 以自主创新谋求长远发展,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

3.2 加强对研究开发活动的资金投入, 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

研发经费是支撑自主创新的源泉。据信产部相关报告, 2006年百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434亿元, 比上届增长21.1%, 研发投入强度 (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 达到3.9%, 比全行业平均水平 (2.1%) 高出1.8个百分点。其中, 海尔集团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研发经费分别达到67亿元、59亿元、28亿元和28亿元, 均比2005年有较大增长。信产部表示, 高额研发投入使百强企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 不断积累自主知识产权, 使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国内专利申请的增长速度、申请数量都已超过国外专利申请量。

同时,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要想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应当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培养, 不断地引进和培育各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建立并完善对人才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3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 选择自主创新模式

自主创新模式有三种: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即自主研究、自己设计, 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 这种创新模式有利于开拓新兴产业及其市场, 但是投资大、风险大, 开发时间也较长。集成创新即将已经掌握的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 再创一个或多个新的科学和技术, 形成新的产品和产业。这种创新模式的创新内容和创新主体多元化, 与市场需求联系密切, 对于现有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很高的要求。消化、吸收再创新即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 经过研究、消化和吸收, 再创造出新的技术和产品, 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并超越“巨人”。这种创新模式的优点是投资小、风险小、见效快。

西部地区上市公司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实力等具体情况, 按照自身发展目标的要求, 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模式。例如, 对于有条件、有能力的大型企业, 应充分利用政府给与的资金、税收、信贷、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 大力开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进行原始创新;对于已经积累了一定创新能力, 但原始创新能力又不足的企业, 应通过技术联盟、技术合作、技术贸易等形式, 进行集成创新;对于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 应在政府的引导下, 抓住其创新方向和重点, 坚持技术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这也是适合大多数西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自主创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董建忠, 王琛玮.山西省专利发展与自主创新研究[J].科技论坛, 2007, (3) :181-182.

[2]王剑峰, 邵云飞, 郑浩然.基于发明专利指标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6, (5) :38-43.

[3]宋养琰.论自主创新与超越[J].理论视野, 2006 (3) :28-30.

[4]宋婷婷, 向刚, 屈晓娟, 王正刚.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研究[J].企业管理, 2008, (9) :82-83.

上一篇:生产实习报告书下一篇:1维护新疆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