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贫困学生简报

2024-04-18

关爱贫困学生简报(精选8篇)

篇1:关爱贫困学生简报

福泉市龙昌小学简报

(龙小学校管理2013第6期)

福泉市龙昌小学

2013年5月30日

关爱孩子,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 关心儿童,就是关注民族的希望

——2013年“六·一节”福泉市各级领导到龙昌小学开展慰问活动纪实

关爱孩子,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关心儿童,就是关注民族的希望。2013年5月30日上午9点30分,我校正在举行新少先队员入队宣誓,福泉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梁玉林同志一行突然光临我校,对我校10名学生(含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残疾儿童)进行慰问,随行的有市妇联主席胡连碧,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蒋仕萌,市计生局、财政局、水利局、人劳局和龙昌镇政府等领导,他们给孩子们带来了节日的问候、学习用品和慰问金。

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梁玉林同志作了慰问讲话。他说:“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六一”国际儿童节,是我们全世界少年儿童盛大的节日。在此,我代表市委四大班子向你们表示真诚的祝福,祝同学们节日快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向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同学们,你们是幸福的一代。因为,你们可以在龙昌小学这么美丽整洁的校园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你们有默默奉献的老师带领你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你们有友谊深厚的同学陪伴你一起成长;你们有任劳任怨的家长时时刻刻地关心你,呵护你。同学们,你们更是肩负重任的一代。你们是家庭中的宝贝,能够懂得感恩,孝敬长辈,家庭就充满欢歌与笑语;你们是学校的花朵,能够全面发展,品学兼优,学校就充满生机与活力;你们更是祖国的未来,能够志存高远,报效祖国,祖国就充满希望与辉煌。所以,我衷心地希望你们努力成为家庭中的好孩子,学校中的好学生,社会中的好少年,祖国的好人才。我殷切希望你们:在人生漫长的征程中,要牢记母校老师们的教诲,做一个自强、自信、自立、诚信的人,常怀感恩之心,永立报国之志!你们的成材,就是对母校最大的回报!就是母校最大的幸福与骄傲!亲爱的同学们,愿你们象一只只小船,在人生的海洋中扬帆启航;愿你们象一棵棵小树,在爱心的哺育下茁壮成长;愿你们象一只只小鸟在纯洁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展翅高飞!”

会上,龙昌小学蒋富贵校长也致了欢迎辞,孩子们也亲身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怀,并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报答领导、老师及所有给予过他们关爱的人。

(摄像:付青松 撰稿:付青松)

篇2:关爱贫困学生简报

常言说: “孩子就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需要教师用爱去滋润、去熏陶”。为了践行这句话,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帮助。1月15日,林园长和蒋副园长带领着我园教师深入到贫困户家庭,了解家庭状况、孩子各方面情况,并与家长做了深入的交谈,随后根据交谈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引导、鼓励、关注,家园合力,让孩子在无形中增加其自信心,因需对孩子给予帮助,真正做到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质。

本次走访分组进行,主要是针对贫困儿童,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帮扶。带着满满的关爱,老师们深入家中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生活情况、在家学习表现等,全面准确地掌握贫困儿童信息,做到帮扶精准定位,同时,为孩子们送去准备好的礼物,让孩子们感受到幼儿园如家般的温暖,让家长们了解国家对贫困孩子的关爱和资助。

此次关爱帮扶活动的实施,通过进家庭,充分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的实际情况,宣传各项资助政策,促进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我园会时刻把贫困家庭幼儿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在经济上扶持,在生活中照顾,在学习上帮助,在心理上疏导,全方位关爱贫困家庭幼儿,努力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篇3:关爱学生关爱心灵

一、发展观点, 分析心理状况

人生过程即人的发展过程, 人的发展即人的素质发展。从人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 儿童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变化很快, 因此班主任切忌用固定的眼光, 带着成见去了解、研究学生的心理和进行心理教育。

以智力为例, 传统的观点认为正常人的智力发展到17岁止, 智力落后儿童几乎是“无药可救”。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智力落后不仅仅是遗传基因的缺陷, 或是后天脑机能的损伤, 而“缺乏适当的教育也使儿童的智力发展迟缓, 例如对适当的行为 (如学习环境) 缺乏奖励和指导, 没有培养儿童的学习动机等。如果及时发现儿童智力发育迟缓现象, 给予特殊帮助和训练, 将能使大多数这样的儿童成为智力正常的儿童。”总之, 只有以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学生, 心理教育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心理教育中坚持发展的观点, 首先要求德育工作者在思想上要明确发展的要求, 明确增进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既是心理教育的出发点, 又是它的归宿。其次, 要注意发展的全面性, 既要注意学生心理某个方面的发展, 也要注意其整体心理素质的发展。最后, 要使心理教育走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前面。所谓“走在发展前面”, 即心理教育的要求必须高于学生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 要促进各个学生向心理上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 否则, 学生的心理 (认知、情感、意志等) 就会因缺乏应有的锻炼而衰退。

二、平等尊重, 关爱每一颗心灵

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是搞好心理教育工作、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在愉快的心理氛围中进行, 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应该把每一个学生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 把其看做是独立有价值的人。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片金钥匙, 是通往学生信任的一扇大门。只有让学生信任你, 才能让学生从心里接受你, 从而尊重你。尤其是性格孤僻、不善言语的学生, 更需要教师的心理暗示, 让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被老师关心, 才会放松心情, 树立自信心, 敞开心扉, 被每个人所接受。有一次我调查一个班级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 专门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 要求学生不记名地向老师说说心里话, 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看法。我欣喜地发现, 孩子们都在白纸上写下了自己的肺腑之言, 如觉得体育老师不近人情, 对学生太苛刻, 总是偏袒女生, 对男生要求比女生要高得多, 希望体育老师能够一碗水端平;很多学生觉得美术课上得枯燥无味, 建议老师在教学组织形式和课堂教学方法上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希望考试科目教师作业布置灵活多变, 甚至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发挥。为此, 我为此专门开了一次交流会, 主题为“你觉得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受欢迎的老师”。孩子们发言踊跃, 分别从教师素质、师德品质、外在形象等多方面谈到现代最受欢迎的老师具备的哪些条件。比如, 觉得最受欢迎的老师应该善解人意、不歧视学生, 能够关心学生, 知识渊博, 幽默诙谐, 有气质, 教学方法多样等。我对学生这种善意的建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并鼓励学生当碰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时都可以采取这种师生相互沟通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得到别人肯定的同时, 也肯定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 要想和学生取得平等, 进行双向交流, 就不应是独断专横的权威与单向教育。教育工作者应避免使用诸如“我告诉你, 你听我说”之类命令式、灌输式的语气, 而要来用“你的意思是……”“我觉得你应该……”等商量语气, 应该把学生摆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 要主动接受学生, 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 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并待之以真诚的关心和爱护, 这样, 学生才能产生信任、坦诚、温暖等积极的情感, 才能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舒畅、开诚布公、无拘无束的相互交往氛围, 也才能真正实现“情通理达”。

我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寻找春天”的活动, 某次在神龙公园进行“探险”活动之后准备返校时, 我发现彭勋同学不见了, 四处寻找, 最后在公园门口不远的一张凳子上看到了他, 同学们大声呼喊着他的名字:“彭勋!彭勋!”奇怪的是, 他没有回应, 转头就朝门口走去, 我和同学们紧紧地跟在了彭勋的后面。回到学校, 我悄悄地把彭勋带到了办公室, 耐心询问他, 但平日特别开朗的他始终没肯说出原因。最后我平静、温和地说:“今天很累了吧?今天晚上什么都别想, 躺在被子里好好地睡一觉。明天想起什么了, 随时可以找我聊一聊。好吗?”他点了点头就走了。第二天早上, 他一见到我就把日记本塞到了我手中, 我一看, 才知道那天在公园, 他想要方嘉伟帮他照相, 方嘉伟朝他吼了一句:“滚开啰!”他去找王三桂, 没想到王三桂更是让他难堪:“猪哦!不要烦我!”他这才一气之下走了, 并且在日记中写下一句:“我与他们势不两立!”我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处理不当, 也许就会使他们的关系就此弄僵, 使得矛盾加深。我叫住了彭勋, 笑着对他说:“彭勋, 聪明的你能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吗?”彭勋疑惑地点了点头。“你觉得你是他们所说的猪吗?”见我发问, 彭勋愣住了, 随即笑了笑, 干脆地说:“不是!”“猪哪有你这么聪明?哪有你这么通情达理?对不对?”随即我给他分析了人在什么情况下通常会说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无心的话, 并且把方嘉伟和王三桂喊到办公室一一询问、交流, 冰释前嫌之后自信的笑容回到了他们的脸上。

三、活动创新, 带动心理教育

学校、班级活动是载体, 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增进情感交流的一种桥梁。活动也是心理发展基础。要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就必须让学生走向社会, 让学生学会社会性的交往, 才能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没有社会性的活动和交往, 个体的心理就只能停留在动物的水平上。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 不可能在某一种或某一次活动中形成, 它需要反复训练与练习。所以要想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有关活动就应该循序渐进、不间断地进行,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 让每一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享受到集体的温暖, 走向社会, 在社会中走向心理成熟。远足、烧烤是很多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 因为这类活动是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活动, 所以在这类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就能得到充分展示。记得有一次开展的烧烤活动就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自己分好组, 打点行装、背着食品, 没有家长送行, 没有坐车, 一路徒步来到公园。天再热, 物再重, 人再累, 没有谁吭半句。一到目的地就“安营扎寨”, 点火烧炭, 而这些对很少光顾家务活的孩子来说, 不能不说是很陌生的。有的跟家长偷偷学了一手, 还能应付。烟冒起来了, 火着起来了, 鸡腿烤焦了, 香肠烤掉了……火熄了, 油撒了, 碗翻了, 东西糊了……怎么办?要是在家里, 东西一扔, 算了。在这里, 有了困难, 只有自己克服。活动中, 学生的耐挫折能力得到了加强。“学雷锋”活动月中, 我布置学生分组设计活动方案, 形式多样。月底进行汇报评价时, 有的学生还拿出了自己的采访日记, 当堂读着自己采访的“酸甜苦辣”。一部分学生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斗争才战胜自己, 勇敢地在大庭广众之下走向环卫工人与他们交流, 帮助他们运送垃圾。一位学生这样写道:“硬着头皮上去, 第一句话我感觉连自己都没有听清, 好在这位阿姨积极配合, 不断鼓励我, 后面就顺利多了……我尝到了采访的乐趣, 也体会到了清洁工的辛苦。”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得到了升华, 与外界的交流使自己也得到了一次锻炼。

四、特点不同, 力求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哪片树叶完全相同,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就像一片绿叶, 都有各自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开展心理教育也必须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 做到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首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每个年龄阶段, 孩子的心智都会有所差别。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 我们要掌握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 量体裁衣。二是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因为每个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 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或者家庭贫富悬殊, 或地位悬殊, 或观点的偏激等, 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 学生之间就会造成攀比、排挤等不良现象, 久而久之, 学生的心灵就会蒙上阴影。

不经意读到女生李珍的日记, “我要减肥!”“我要做淑女!”这些文字老在我脑子里跳动。她向我阐述了一个女生青春期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心理。从什么时候开始, 她也开始失去自信了?是这个社会使她产生自卑了?我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她可爱的面孔:高高的身材, 白白胖胖的面庞, 性格热情直爽, 虽然有些大大咧咧, 但活泼可爱。很多人开玩笑说她不像淑女, 还称她为“胖妞”。可事实却是, 她很匀称, 也很漂亮。难道是现代学生的审美观有了问题?我不是常常把大文豪歌德那句“如果是玫瑰, 它总会开花的”当作口头禅送给女生了吗?在我的眼里, 女生全都是不同颜色的玫瑰, 多姿多彩, 那些不碍眼的刺就是他们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有什么理由让她们失去个性?

寻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我征得李珍的同意, 把她的日记在班上读了一遍, 也许是言由心声, 文章真实感人, 引得学生的一阵掌声和赞叹声。我让学生就这件事情进行讨论, 帮助他们形成了正确的审美观。随后, 我单独邀请李珍到我办公室进行面对面长谈, 谈各自的烦恼, 各自的快乐。最后, 我塞给她一本书, 这本书名叫《我要做我自己》, 并且对她说:“李珍, 这本书, 我以前看过, 现在介绍给你, 我想你看了之后一定会豁然开朗!”过了一段时间, 她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付老师, 我想我还是做不了淑女, 干脆做我自己算了!”

在一次音乐会上, 我被学生邀请到了音乐课上充当了评委。“信誓旦旦”扬言要做淑女的李珍唱起了动听的歌, 表演了引人发笑的小品, 那生动的话语, 幽默的动作, 丰富的表情把同学们逗得哈哈大笑, 快乐、轻松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合唱室。试想, 李珍真的变成了淑女, 还会那么乐观、自信、有趣吗?这是一朵红色的玫瑰, 热情、大方, 浑身散发一种蓬勃的生命力, 有什么理由改变她的颜色和芬芳?我想:只要是玫瑰, 总会开放的。

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差异。没有哪个孩子天生就是后进生, 因为很多原因, 多元智能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并没有得到完全体现, 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与大家格格不入, 在人群中显得自卑, 沦为了所谓的“差生”。作为教育者,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激发每一个孩子的潜能,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发展。后进生一般是品德行为与学习成绩兼差的学生。在小学处于后进的儿童, 只要教育得法, 一般都能转化为个性健康发展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而所谓难教的学生, 是无能的教师臆想出来而为自己的教育无能找借口。因此, 为了保险起见, 难教这个词经常被加上引号, 这样做比较安全。”所以, 作为教师, 从入学起, 就要优化后进生转化过程, 提供个性发展的公平机会, 尽量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 不要分个优胜劣汰, 就必须处理“扬”与“抑”的矛盾。扬, 指教师对后进生的表扬、鼓励和奖赏等强化手段;抑, 则是教师对后进生的责备、批评以致处罚等负强化手段, 对后进生应坚持以扬为主、抑为辅, 要见微知著地捕捉闪光点, 当扬则扬, 该抑就抑, 抑扬结合。教育工作者要敢于承认学生之间发展潜能的差异, 不要急于求成, 更不要因为学生每一个方面不尽如人意而冷眼嘲讽, 带着偏激的眼光看待他们, 应该一视同仁, 给后进生多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 让他们和所有的学生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一同前进。

五、积累成功经验, 正确对待失败

“失败乃成功之母”,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心理学研究表明, 成功和失败不仅可以提供反映活动的信息, 而且还能对从事后续活动的动机产生影响, 但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正因为这样, 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 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而提出不同的要求, 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体验, 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让学生在获取成功的基础上, 能够勇敢地抬起头来, 提高自信心, 降低自卑感, 拥有健康的心理生活, 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反之, 如果学生多次经受失败的体验, 就可能会丧失自信, 情绪低落, 就会变得偏激、孤僻, 过度封闭自己, 久而久之, 就会容易产生种种心理健康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特长, 发现每一个学生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帮助他们确立适宜的目标, 并给以正确的引导。

周岳十分聪明, 是个乒乓球迷, 打乒乓球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但学习老是偷懒。因为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被体育老师撤掉了体育委员的职务。中午, 他多次和我比赛乒乓球, 但从未赢过。有一次, 我故意输给了他, 他的信心倍增, 说他以后还能赢。我说:“你乒乓球打得这么好, 就一定能把体育委员这个位置重新争取来, 等你争取了, 语文作业做好了, 我再和你打!”他表现出畏难情绪, 我又鼓励他说:“一个乒乓球打得好的人, 证明他反应敏捷, 思维活跃, 一定是个聪明的人。以前是你没有把学习当作一回事, 所以你没有学好。现在你把打乒乓球的劲用到学习上去, 还有学不好的道理吗?”后来, 他果真暗暗地把对乒乓球的自信心迁移到了学习当中去, 数学成绩、习作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在这个星期一, 他把“寻找春天”活动的感受写成了一首诗, 还像模像样地在诗题的旁边写上了“小诗人:周岳”。他还信心十足地告诉我, 他要重新竞选班级体育委员这一职位。

六、心理咨询, 培养健全人格

心理咨询并不是高深的理论和一些教条化的道理, 作为德育工作者, 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趋向, 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处理。高年级学生面对很多隐私问题, 很难对老师和同学敞开心扉。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 便于及时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我设计了一份“心里话”日记本, 善于用文字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同学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把自己心里的困惑、苦恼用笔写下来, 将内心感受直接传达给教师, 我可以采用评语的形式进行疏导, 或者约孩子面对面交流和沟通。另外设立了一条心理咨询热线, 我采用了班级QQ群的形式,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便捷, 开辟了“付老师在线”的网络交流专线, 孩子们有什么心理困惑或者苦恼不便于面对面倾诉, 都可以在网上留言或者直接QQ交流。

每当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之后, 班级群里都十分热闹。孩子们或者倾诉今天的心情不悦, 或者谈到自己外出的一次收获, 他们利用这种交流的方式及时排解压力, 倾诉情感, 释放自我。班上有一个贫困生, 平时不善言语, 班上有几个男生总是嘲笑他穿着寒酸。他在QQ里给我倾诉了他的苦恼, 我发现这个孩子虽然成绩不是很优异, 但是他十分喜欢看书。于是, 我利用QQ经常给他留言, 鼓励他:“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时间能够证明一切。”我还向推荐他各类有益的课外书籍。每周习作讲评时, 我发现他的习作总会有一些精彩的句子令人惊叹。在一次习作讲评课上, 我大胆推荐他上台展示自己的习作, 并语重心长地利用这一契机, 开展了一次交流活动, 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经济原因看不起同学, 并让每一个学生回家阅读清贫的学生立志成才的故事。班上很多这样家境不是很优越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之后, 纷纷在QQ上给我留言:“老师, 听了您的一番话, 我觉得其实家庭条件不富有没什么关系, 我会努力读书, 不辜负父母的辛劳。”还有一个条件特别好的男生留言:“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贫困生, 没想到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同学, 我觉得我们应该团结起来, 努力帮助这样的同学, 帮他们树立自信, 感受集体的温暖……”

通过周记和网络的作用, 每当学生遇到难题, 心情不顺畅的时候, 我都会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当孩子们喜笑颜开的时候, 我会经常打开QQ, 分享着他们美好的心情故事。在课余时间, 我经常会向同学介绍心理健康知识, 我提供材料, 让学生展开讨论, 学会处理成长中的困惑、烦恼。如组织全班女生了解了女孩生理期怎么处理;让全班男女生学习“我的身体我做主”“如何消除与家长的代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篇4:广西慈善总会关爱瑶族贫困女生

家住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乡嘉会村豆腐榨屯的王金菊,父母体弱多病,一家五口人挤在一间房子里,王金菊放假在家时只能到邻居姐妹家里搭铺。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亩多的果树,由于土地贫瘠,资金投入不足,果树收成一直不好,三兄妹读书,都靠学校、社会扶助,她就读中学时的费用是县信用联社资助的。贫困却挡不住这个家庭的孩子们致力求学的步伐,大哥王祥坤考入桂林医学院,二哥王友祥考入陕西理工学院,而王金菊本人在2005年高考中以642分的成绩被中央财经大学顺利录取。

当王金菊手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忧虑。两个哥哥上大学,已经导致这个家庭背负着两万多元的债务。就在王金菊还在为求学生涯是否能继续延续下去担忧之时,希望之门却已经悄悄为她打开。由中华慈善总会与澳门科技大学、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杂志社共同发起的“澳门科技大学爱心助学”项目,经广西省慈善总会积极争取,王金菊获得一个赴澳门科技大学就读的机会。受这个项目资助的学生,就读期间的学习生活费用全部由澳门科技大学承担,4年共计30万元人民币。

当王金菊接过“澳门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及1000元人民币时,这个坚强的女孩再没能忍住久蓄的泪水,她久久地握住了叔叔阿姨的手。就是这些手,给了她一个美好的未来,给了这个贫困家庭的希望。

恭城县虽然是边山穷县之一,但是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区前茅,2005年高考,一个不到28万人的瑶族县,被北大录取3人、清华3人、中国科技大学5人,全国名牌、重点大学几乎都有恭城的學子。恭城人民尊师重教,人杰地灵。但是,经济上的不发达一直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贫困学生考上大学却无力支付学费的情况让人担忧。恭城瑶族自治县于2005年4月成立了恭城县慈善会。

恭城慈善会积极争取助学助教项目,2005年7月,经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董事会同意,决定从2005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在恭城县开展助教助学项目,三年共资助经费80万元人民币。近期,又争取到香港宏施慈善基金会奖教助学项目,申请资助项目资金96万元。

篇5:关爱贫困儿童送温暖活动简报

1月29日,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高新一小开展了“爱心助成长 新春送温暖”关爱贫困儿童献爱心活动,为该校的18名建档立卡贫困生送上了关爱与帮助。

捐赠仪式上,副校长周艳勉励这些学生要勤奋学习,要自信自强自立,要学会感恩,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校长刘志春带着全校师生真诚的爱心,对高新一小18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及其家长献上由江西喜乐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牛奶,家长对学校的献爱心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学生们表示将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立自强,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通过此次捐助慰问活动给贫困学生送去了学校的关爱和殷殷期望,使孩子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以快乐的心情迎接新春。

篇6:关爱贫困学生倡议书

你们好! 当我们安然有序地备战期末时,身边有一位急需帮助的同学在紧急呼救!

徐萌,女,21岁,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级大三女生。本月13日10时许,在去银行取打工工资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跌落摔伤头部。经诊断颈椎骨裂,脑外受伤严重,目前已脱离危险,病情趋于稳定。

徐萌来自邯郸一个农村家庭,家庭经济情况非常困难,受伤当天的手术费也是同学老师凑钱垫上的。目前她急需手术费、住院费等后续治疗费用。

谁说人世无情,您的仁爱之心,您的点滴之恩,就有可能拯救一个年轻的生命;谁说命运不公,您的无名关怀,您的善意之举,就是她最大的幸运。众人拾柴火焰高,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贵在有份爱心。希望广大同学和校内外的朋友们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徐萌同学与伤病抗争!

愿我们的点滴付出汇成爱心的暖流,让暗淡的生命重新迸发出灿烂的霞光。我们热忱地期盼您量力援助!

“爱人者,人恒爱之!”感知您的关爱,致以诚挚的谢意!我们的捐款也许能帮助她和她的家庭脱离困境!燃起希望!

在此代表徐萌及其家人感谢您的关心与捐助。

倡议人:xuexila

篇7:关爱贫困学生的倡议书

1.关爱贫困大学生倡议书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可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们一样轻松享受灿烂的阳光,演绎美丽的青春。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同学中,还有那么多企盼和无助的眼神。生而不可选择的家庭使他们有的没有了父亲或母亲,有的遭受天灾人祸。为了生活、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的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劳苦奔波。孤独的孩子自强不息、缩衣节食。当同学们每天都有零食吃的时候,他们却每月都要为生活费而发愁……为了继续读书,他们攒下每一分钱,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否将学业完成……老师们、同学们,关心、帮助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向全校师生倡议:

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献出一份爱心,慷慨解囊,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也许你们的点滴付出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他们暗淡失色的生活重新焕发出灿烂与多彩。让爱心点燃的希望之光照亮他们的前程。老师们、同学们,“爱人者,人亦爱之”,你的慷慨解囊被他人铭记,你的乐善好施被他人尊重。你伸出的援助之手可以为他人的生活增添一份感激之情,也会为你的生活增添一份温馨。你撒下的虽然是点滴温情,成就的却是高尚的人生品德。

“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老师们、同学们,捧着你的爱心,加入到崇高的关爱行动中来吧!让我们携手互助,奉献出我们的真诚与爱心,让关爱充满校园,让温情的阳光撒向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生命因有了爱而更为丰富

生命因付出了爱而更有价值

大安区回龙镇中学

20XX年5月11日

2.慰问贫困户倡议书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我县有众多学生,以理想的成绩考入了梦想已久的.大学,但也有一些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虽然考出了好成绩,却因家庭无法承担过重的经济负担,仍然面临着上大学难的问题。为此,作为致力于青少年及弱势群体工作的组织,共青团xx县委员会,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诚挚发出倡议:奉献出您的爱心,帮助贫困大学生,圆大学梦。

您可以采取“1(家)+1”帮扶的方式(即一个集体或个人与一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或向希望工程基金办公室捐款等方式奉献您的爱心,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详实的大学生信息,并做好相关协调、走访工作。

奉献爱心,收获希望。您的一份关爱,会改变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您的一次善举,将换回更多感恩的回报。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受助大学生们必将重燃新的生活希望,在大学的校园里,努力成才,早日成为社会的栋梁!

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美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爱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推动力量。共青团xx县委员会携全体待资助大学生,竭诚期待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共青团**县委员会

3.关爱贫二代学生捐款倡议书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新学期开始了,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一个群体:家庭特别困难、孤儿以及因重大疾病或特殊事故而陷入困境的学生们。他们的生活状况极端堪忧。那一双双无助的手,那一张张苍白的脸,那一道道无奈的目光在呼唤着人间的真爱。

也许,我们并不富有;也许,仅凭我们个人之力,无法“达济天下”。但是,我们可以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奉献一点爱心,给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一点帮助,一丝温暖,让他们了解社会并没有忘记这个群体,激励他们振作精神,尽快摆脱困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以此回报社会的关爱。希望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少抽一包烟,少花一块钱,少买一袋零食,献出一颗爱心,从精神上去关怀他们,捐出几元钱,一个书包,一个本子,哪怕是一块橡皮,让我们从物质上、精神上去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圆他们的求学之梦。

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杨柳中学团委呼吁社会各界朋友伸出援助之手,用真诚的心纺织爱的网络,用诚挚的情营造温馨的家园!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家的慷慨解囊和爱心奉献,也将会为自己的美丽人生增添无限光彩。

1.捐款时间:20XX年3月20日----3月30日

2.捐款范围:全校各界爱心人士

3.捐款方式:现金、新文具用品

4.善款由校团委、校政务处组织捐款人员到实地慰问。

共青团杨柳中学委员会

20XX年3月18日

4.关爱贫困学生倡议书

全旗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们畅游知识海洋,是否想到学校贫困生里那无数双眼睛充满了求知的渴望?当你们在书籍中获取知识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时候,是否想到身边还有很多孩子连基本的知识供给都无法满足?亲爱的朋友们,你我都曾有过美好的人生理想,也深深理解理想的可贵、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满足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请献出您的爱心,帮助他们实现那或许简单的梦想,让他们和我们一样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为贫困优秀学生献出一份爱心,依靠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学子圆梦;给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就会更快地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也许您并不宽裕,但只要我们人人献出一点爱,这星星之火必将迸发出璀璨的光芒。只要我们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涓涓细流,定可汇聚成滔滔的江河湖海。大家共同努力,放飞的将是贫困学子飞翔的梦想。

“弘扬雷锋精神、关爱贫困学生”行动期待着您的热心参与!

篇8: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探析

调节能力不强, 自卑心理突出。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 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且以为他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1]。自卑心理是高校贫困大学生中较突出的心理问题, 高校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老、少、边、穷”地区,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 他们无法像经济条件好的学生那样消费。无论是在穿着打扮、还是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 都显得比较寒酸。再加上他们的调适能力不强, 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 不能坦然面对生活上的困难, 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穷, 在人际交往中常以回避的方式加以掩饰, 久而久之逐步造成孤独的性格和封闭的心理, 在遇到困难时, 也会陷于无人诉说, 无人声援的处境。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曾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结果发现近18%的贫困大学生选择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贫困, 其中4%左右的贫困大学生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处处不如人”。

思想压力较大, 焦虑心理明显。很多贫困大学生是在父母的期盼和亲戚、朋友的资助下进入大学校园的, 他们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或更高的期望, 并希望通过发奋成才来彻底的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境遇。这使他们在入校之初就有了较大的思想压力, 再加上他们中的一些人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 而在现实生活中因其目标期望过高而不切实际, 面临着许多现实难题, 这又无形中给他们添加了心理压力。焦虑是个体主观预料将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 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2]。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贫困, 经济压力很大。读书、吃饭没有一样不需要花钱, 每年都要为高昂的学费、必需的生活费四处奔波, 经常处于一种不安之中。

自我认识不足, 抑郁心理较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瑞克森 (Erik-Erikson) 把人生分为八个阶段。他说, 每个人在青年期都会面临“寻找自己角色”的心理。换句话说, 就是自问:“我到底是谁?”我们在大学期间经历“青春期”和“成年初期”, 发展的危机与转机的关键分别是“自我认同与认同混淆”和“亲密关系与孤立”。贫困大学生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 因为客观经济条件上不如别的学生好, 他们就否定自我, 以偏概全, 认为自己的各个方面都不如人意。从而产生抑郁心理, 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无法与同学正常交往, 不能融入到同学之中。与周围人群的疏远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抑郁心理。

内心较为敏感, 偏激心理凸现。由于强烈的自卑感和心理焦虑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容易形成“晕轮效应”心理, 即以点盖面, 以偏概全。容易把同学交往中的一些正常行为加以误解, 或者是把一些小的误会加以放大。由于激烈的竞争、繁重的学习、陌生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的冲击, 一些贫困大学生变得敏感多疑。他们感到自己不被别人接纳, 怕别人瞧不起自己, 因而封闭自己, 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愿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 也尽量不参加同学们的聚会活动, 独来独往, 甚至在自己的心中筑起一道围墙。他们常常给人以一种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

2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成因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确立, 一方面, 激烈的竞争促进了社会各领域的迅速发展,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环境通过个体的行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施加影响。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就业压力让贫困大学生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另一方面,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高校无法成为世外桃源, 高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 社会大环境不断刺激学生的消费欲望, 新潮的发型和时装打扮成为校园的流行风尚, 造成学生之间相互攀比。

社会捐助机制不健全。近年来, 以资助高校贫困生为目的的社会捐助得到飞速发展, 捐助的参与者越来越多, 捐助的总金额越来越高, 其所发挥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善意的捐助实施不当会造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失衡。由于我国社会扶助机构还不健全, 慈善事业也不发达, 再加上高校贫困生的自尊心比一般人要强得多, 心理特别敏感, 一些学生虽然经济上得到了救助, 但心灵上却受到了伤害, 感到自己是在接受“施舍”, 从而加重了心理压力。因此, 他们不愿向人们袒露其贫穷的真实一面, 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里。面对现实生活中巨大的困难, 他们有些力不从心, 失去了应有的青春活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性。高校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那里的中小学教育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主, 无论社会、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人, 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成绩上, 并不重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再加上这些地方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不够重视, 很少有学校有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碰到心理上不能理解的问题也没人及时加以疏导和化解, 导致贫困大学生心理上的先天不足。而考上大学后, 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落后, 普遍存在编制混乱, 分工模糊, 管理松懈等诸多问题。

奖助体制的局限性。以往大多数学校的奖助学金普遍存在面小、额少的问题, 只能满足少数贫困大学生的需求。而2008年秋开学后, 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实施新的助学政策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助金额投入不断加大并达到154亿元, 且预计在2009年达到308亿元[3]。新的助学政策虽然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金投入, 但也引发了许多现实问题。在大部分学校新实施的国家奖学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励志奖学金, 其奖助范围较小, 对象主要是学习成绩优秀, 自强自立的贫困大学生;另一种是助学金, 其奖助对象则是所有的贫困大学生, 由于助学金的奖励范围较大, 且一次性付给贫困生全部的金额, 因此在许多学校出现对贫困生重复奖励的情况, 而且一些不算贫困的学生也挤入到竞争助学金的行列中, 使得学校较难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的实际情况, 也无法对已付的助学金的实际用途进行跟踪, 这样, 国家的奖助资金就无法切实起到奖优、助贫、促学的作用。其次, 高校中勤工助学岗位少、稳定性差、基金短缺等问题突出。

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一般情况下, 由于环境的改变, 所有的大学新生入学后都会有一个心理适应期。大部分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帮助和自身的努力, 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开始新的生活。但对那些贫困大学生来说, 这个适应期可能会更长久、更困难一些, 处理不好, 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就是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 由于绝大多数大学设在大中城市, 有较浓厚的城市色彩, 贫困大学生要适应大学生活, 就要逐渐养成城市的生活习惯, 而这种习惯的建立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这对那些生活消费只能限于吃饱穿暖的水平、艺术修养水平较低的贫困大学生来说, 是相对困难的。

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从高考竞争中取胜的贫困生,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胸有成竹, 在其它条件不如人意的情况下, 他们把成绩看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标准, 因而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但是进入大学以后, 他们发现自己身边的每一个同学都很优秀, 自己不过是其中普通的一员, 便逐渐失去了优越感。其次, 由于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改变, 部分贫困大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感到无所适从, 不知道怎样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使得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又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了纯粹应付的心理, 如此循环使得他们心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校园文化的不适应。从中学到大学, 衡量评价学生的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学时期主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习好就是好学生, 正所谓“一好遮百丑”。而大学衡量人才的标准则是多元的, 更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而农村长大的孩子没有这些优势, 加上中学时期埋头苦读, 与学生、教师很少交流谈心, 导致入大学后不但学习成绩不那么突出, 而且在个人特长、兴趣爱好及社会交往与沟通等方面都不及别人, 于是, 他们常常为出身农村或为自己的家庭贫困而自卑、痛苦。

3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调适途径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完善资助体系。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政策和措施, 但相对于数量日益扩大的贫困大学生的需求, 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助学工作及其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 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 深入研究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一方面, 应该由政府出面, 统筹安排, 以政策、条例等形式将助学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明确下来, 并不断建立合理的资助体系;另一方面, 政府也要不断扩大和完善高校学生贷学金管理制度, 增加贷款数量, 放宽贷款对象和类别限制, 建立并完善借贷还贷的相应法规。另外, 需要提到的是, 在政府和学校助学的过程中要采用合适的帮助贫困大学生的方式和方法, 尽量维护其隐私和自尊, 使他们在一个相对自然、轻松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构建学校、班级、寝室三维帮扶的网络。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与城市学生相比, 他们进入高校会有更多的不适应。由不适应转变为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这种转变取决于个人性格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这就需要通过学校领导、班级师生、寝室同学的三维帮扶与关心, 让贫困学生感受到学校和师生的温暖, 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以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利用社会支持的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而使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校园活动为载体, 优化校园环境。首先, 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品位的文化、科技、娱乐、体育等学生活动, 鼓励贫困大学生利用寒暑假从事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让他们走出封闭的校园, 多接触社会, 了解国情、民情, 学会与他人交往, 增强认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塑造健全健康的人格。与此同时,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校园环境, 能给大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和精神上的启迪, 能使大学生感受到良好的文化气息, 缓解心理上的压力, 有效地调整心理状态。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强化心理健康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对维护和增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 高校要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向贫困大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使其掌握心理调节的基本方法, 教育贫困大学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贫困, 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其次, 要通过心理咨询引导贫困大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正确面对贫困, 勇敢迎接困难和挑战。教师要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面对贫困, 鼓励他们勇敢迎接困难和挫折, 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心, 增强承受能力。贫困大学生现在虽然面临着物质上的贫困, 但却已经站到了获取精神财富道路的起点。贫困大学生要认清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合理位置, 努力消除自卑, 树立远大理想, 真正做到“贫而不坠青云之志”。

正确认识自己, 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高校教师可以通过树立贫困大学生中自强自立的典范, 引导和鼓励贫困大学生向典范学习, 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 并通过自强不息的坚强意志和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 最终自我减压、自我解困。

正确对待社会捐助, 加强诚信感恩意识。高校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 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树立起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高尚情操, 才能在扶己的同时有效的回馈社会。在获得社会的种种捐助和便利的同时, 除了要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更要打造高尚的人格, 使自己在这一过程当中完成人格的塑造。例如, 贫困生可以经常参加“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志愿者活动、用自己的经历去影响身边同样遭遇的学生, 让他们在公益活动中奉献力量、升华自我。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存在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 涉及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社会的支持、学校的关注、家庭承担的责任、以及大学生本身付出的努力等多方面因素。而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关键在贫困大学生自己要把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有效的自我调适来建构健康的自我, 建立积极适宜的生活行为模式。因此, 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中贫困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高校贫困生在当前人们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 很容易出现另一重贫困——心理贫困, 这种隐形的贫困, 若不能及时妥善地帮助解决, 会直接影响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发展, 甚至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 及时有效地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心理贫困”, 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全方位、多层次的扶助体系, 同时充分挖掘贫困大学生自身的潜力, 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潜力

参考文献

[1]金春雷.大学贫困生“心理贫困”的分析及教育对策[J].社会纵横, 2008 (6) :45-47

[2]戴晓英.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其对策[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8 (1) :62-63

上一篇:新南京市玄武区跆拳道协会章程下一篇:滤波器调试员测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