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活动记录表

2024-04-30

安全活动记录表(精选9篇)

篇1:安全活动记录表

安全教育活动记录表

时间 5月17 日

年 级 一年级

指导教师 陈克涛

地 点 教室

活动主题

用电安全

活 动 过 程

1、看图片,认识图中的家用电器;同学自由发言说说如何用这些电器。

2、同学互评:说说其他同学的用法对还是不对,为什么?

3、出示图片,师讲解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的正确用法。

4、示范图片,让学生明白错误使用电器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5、师总结,结束

活动 总结

这次活动,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利用多媒体课

件和视频演示,但效果很好,学生对生活中如何使用

电器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

安全教育活动记录表

时间

6月23 日

年 级 三年级

指导教师陈克涛

地点教室

活动主题:防溺水安全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主题:夏天天热了,大家都喜欢怎么样来解暑、同学们踊跃发言。

2、同学互议,小组讨论,推举同学发言,谈游泳的好处。师反其道而行之,说游泳不好,就论点与同学辩论。

3、大家积极发言,找出学校附近,所住村庄附近的水源及水湾,并申明是否适合游泳。

4、教师总结

活动总结

学校和同学们的家都在黄河沿岸,所以这话题大家

有说不完的话,就游泳问题的大讨论,让大家明白了

珍惜关爱生命的道理。

安全教育活动记录表

时间9月23 日

年级二年级

指导教师陈克涛

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主题关注 交 通安全

活动过程

1、播放交通事故类短片,讲解现实中的交通事故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推举同学发言,谈发生在身边的交通违规、违法实例,在对比中让学生意识到对与错。

3、大家积极发言,找出学校附近,所住村庄附近的交通安全隐患,并申明自己该怎么做。

4、教师总结

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由于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演示,效果很好,对学生们的内心触动很深。

安全教育活动记录表

时间10月26日

年级一年级

指导教师陈克涛

地点教室

活动主题

如何合理安排课间休息时间

活动过 程

1、设立问题:

“下课铃响后,我们大家都在怎么做?”大家积极发言,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2、小组讨论,大家找出哪些同学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

3、师引导,大家谈在教室内外、过道、操场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我们的哪些活动习惯是有危险的。

4、选举安全监督员,大家商议制定课间安全活动规则。

5、总结活动

总结

这次活动,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利用多媒体课件

和视频演示,但效果很好,对学生们的内心触动很深。

篇2:安全活动记录表

安全生产会议(活动)记录表 会议主题:H01 本安全生产目标计划落实会议

备注:安全活动包括安全会议、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安全比赛、企业安全文化创建、参观学习等 会议主题

日期

会议地点

主持人

参会人员

召集人

会 议 内 容

篇3:少教多学科学设计活动记录表

“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

作为幼儿科学活动中反映教与学关系非常重要的记录表,我们很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研究,以发挥其载体的作用,帮助幼儿教师实现课堂教学“少教多学”的目的。

一、记录表的形式

(一)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和全班记录

幼儿的个人记录表现出幼儿个体对事物、现象及关系的理解。幼儿的个人记录不断积累就形成了幼儿的“成长记录”“发展记录”。这既是幼儿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师评估幼儿发展的依据和证据。

幼儿小组记录反映了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索发现的过程与结果。这些记录是具有共同经历的小组同伴间经验交流和分享的内容与依据,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争议和讨论,从而引发他们开展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

幼儿全班记录常常是在幼儿个人记录、小组记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多以主题墙饰的形式展示出来。它呈现了全班幼儿在围绕某个主题经历一系列的探究之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和达成的共识。

幼儿从个人记录到小组记录再到全班记录的经历,能使幼儿初步感受知识产生和经验获得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化和普遍性的过程。

(二)描述性记录和统计性记录

描述性记录是幼儿科学记录常用的方式,它是用绘画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如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某天的天气状况,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当日天气的理解和认识,在他们的记录中甚至会有人物和与天气无关的背景。

(三)不同探究阶段的记录

在探究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幼儿采用各种适宜的记录形式来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

活动前的猜想记录是指幼儿在活动前记录所要探究的问题、探究方法以及预想的探究结果,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的初始想法和已有的经验水平。

活动中的记录是幼儿记录自己在探究(主要是观察和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幼儿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也可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便易行的表格上记录。

活动后的记录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记录活动的结果和发现,一种是记录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活动后的记录和活动前的猜想记录设计在同一张表格上,有利于幼儿将亲身经历后的发现与活动前的猜想作比较,从而丰富、扩展和改进自己的经验。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记录表的设计

众所周知,就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来说,幼儿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观性、以自我为中心和拟人化,这使得他们往往不能客观地、真实地认识事物和现象。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鼓励他们用艺术、文学的语言和形式,甚至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为孩子们提供探究和了解事实的机会,鼓励他们在探究的重要阶段进行记录,使他们以尊重事实的方式对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客观解释。通过我们的反复研讨,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实验记录表的设计方面,我们获得了许多经验并进行了总结。

(一)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实验记录表的设计

对于幼儿来说,虽然只能用绘画、简单的符号等方法来进行记录,但为了能从细节上培养幼儿执着、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们还是强调记录表格设计要正规,禁止随手绘制;为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记录表的表述建议采用图文结合的表达方法,文字要求采用正楷字体;同时为避免记录表的设计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建议每张记录表采用同一个色系来设计制作。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别提出四个词———关注、尊重、理解和重视,即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实质上阐明的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秉承的基本教学态度。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幼儿才会在活动过程中呈现积极的意识和行为,进而实现“少教多学”。

(二)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来设计或使用实验记录表

针对科学活动中记录表的使用,我们能够形成一些策略性的认识。

1.基础的定位

是否提供空白表格、是否标注明确指向、是否使用单一图示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思考,均应建立在活动及幼儿本身的基础之上。不同的科学活动有不同的记录表提供方式,我们必须站在一个客观、严谨的高度之上,以教师的适当引领成就幼儿的真正发展。

(1)把握思维特点,确立培养重点

小班幼儿思维简单、具体形象,多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小班幼儿应尽量采用实物进行记录,记录的时间应尽量缩短;应更多采用集体呈现的形式,逐步培养其记录的意识。如吹泡泡实验观察记录表:

中班幼儿已形成了记录的意识,教师可重点引导其识别各种标志、符号,并学会用简单的图形、符号详实地记录自己的操作发现。

到了大班,记录已成为幼儿自发的需要,他们会按具体活动的要求,用图形、数字、符号或绘画的方式记录。科学活动记录表应体现探究性,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独立设计记录方法。

(2)分析活动要素,选取不同样式

根据不同活动特质,作出具体分析,选取相应的记录及指导样式。在科学活动“旋转荷花”中,不同材料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现象,材料与现象都是实验的决定因素,所以教师提供的是空白表格;而在科学活动“乌龟跳舞”中,实验重在发现光影的变化,其与光源的位置具有单一的对应性,因此教师可以明确一定的指向性。

(3)了解前期经验,采用不同方式

记录情况的呈现与幼儿自身发展水平及习惯表现模式不无关系,教师对此应有相当的了解,并能据此作出准确判断,进而采用不同的设计和指导方式。在科学活动“找找油宝宝”中,幼儿具备一定的表现基础,且乐于发挥,教师便应予以适当的支持。

2.样式的设计

设计科学合理的记录表能引领幼儿的探索和观察,使探索有序、有理,提高科学探索的效果。下面以科学活动“找找油宝宝”的记录表设计为例,来说明要确保记录在科学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对记录表进行精心的设计。

第一次设计的记录表对工具和探究的材料都做了很好的预设,孩子们可以根据老师的预设进行逐一尝试。这次设计的记录表其优点是记录结果整齐化一,缺点是没有分层设计,没有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

第二次教师为幼儿设计了三份记录表(见下页),有两份是同一个维度的,为幼儿预设好了探究的材料或预设好了部分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另一份是空白表,适合能力强、条理性强的幼儿使用。

第二次投放的记录表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帮助幼儿主动建构科学经验:要求幼儿带着目的观察和探索,更主动地建构经验,同时新的经验获得能促进其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不断探索,不断建构新的经验;二是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是求真求实的,通过记录表这个载体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三是促进幼儿观察力、表达能力的提升;四是促进幼儿创造力的提升;五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六是更能体现少教多学的理念,让互动更为有效:师幼互动、生生互动、与记录表的互动、与材料的互动充分体现,让“教”变为“不教”的艺术。

总的来说,记录表的设计要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的意图,隐性的指导

好的记录工具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把教学目的、操作规则、操作要求、操作任务蕴含于其中。

有目的性的操作。幼儿带着记录表操作有一种任务意识,防止幼儿盲目操作或只满足于单纯地玩的过程。因此,记录表在这时起着隐性指导的作用,将教师的“教”暗含其中。

有针对性的分类。记录的元素必然不止一个,因此需要记录什么内容、孰前孰后都是值得斟酌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并分类,给予幼儿的是清晰的认知。

有辨识度的结论。记录的意义在于给予幼儿一个将操作结果再现的机会,所以无论成功与否,势必会有一个个真实结论。这也是记录表的重点,必需有相当的辨识度,能让人一目了然。

(2)一定的弹性,合适的空间

科学活动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样的,个体操作的习惯也多有不同。因此,记录表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留有合适的空间,并允许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或设计,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幼儿作更多的尝试,更大程度地实现其“多学”。

3.成果的分享

成果的分享能为解释讨论、表达陈述环节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验结束时,教师要让孩子带着实验记录与同伴分享、交流、讨论。可以自由交流,也可以小组或全班集体讨论,将记录的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再把讨论的结果表达出来。

(1)及时交流,强化意识

记录后的交流,不仅是实验的再现,也是意识的强化。通过记录表,幼儿将个人的结论与他人的呈现联系起来,并在质疑和肯定中达成共识。这是在原有经验上的提升,是新经验的建构。

(2)积极互动,了解意图

交流分享环节能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在幼儿自我解说中,他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其意图。无论是幼儿还是教师都能在此过程中实现“多学”,而此行为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篇4:安全活动记录表

关键词:做中学 记录表 不同年龄 幼儿

引言

“记录”作为“做中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记录幼儿的猜想以及他们在实验中的发现,对比猜想与实际之间的异同,帮助幼儿梳理认知与经验,培养幼儿归纳、分析的能力和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精神,还可以促进幼儿主动建构知识与经验,也是教师了解幼儿思维过程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科学发现活动所需要的记录表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科学现象和表达科学经验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差异。

基于这些,为了让幼儿科学又方便地记录探索的足迹、提供交流的依据,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设计适宜实用的记录表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就来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经验体会。

1. 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设计记录表

1.1 小班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年龄特点

(1)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动手能力较弱,部分幼儿连执笔都有困难。

(2)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极易受外部条件、兴趣的支配,很难操作后进行记录。

(3)有关科学活动记录的经验很少,记录能力也很不足。

1.2 小班幼儿的记录表设计

1.2.1 教师提供的记录表格必须浅显易懂,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并易于操作。

在“做中学”活动中,小班幼儿的教学显得尤为让老师头疼,孩子们很容易受兴趣支配而忽视记录。因此,在这类的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特点,表格的设计必须浅显易懂,如:照片、图画等,要让孩子们明确记录的对象和内容。而在记录的方式上,也可以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的粘贴、搭扣的方式方便幼儿的操作。对此,教师在巡视中不能一味地督促记录,而应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因此,小班幼儿的记录可能更多的是在教师带领和帮助下的全班记录,而不是个人记录和小组记录。

1.2.2 注意在区域活动中“做中学”记录表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把很多关于“做中学”的内容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自由地操作。但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主动性不够,他们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后就难以进行长久的观察和自觉的记录,而所谓的探索成了纯粹的游戏摆弄。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不断地更新活动区中的记录表,注意记录表的层次性。

案例1:《颜色变变变》

起初,孩子们只是简单地认识到两种不同颜色的水相遇会变出另外一种颜色。这时,我提供的记录表是很简单的,主要是让幼儿记录下用什么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旨在让孩子主动探索。

当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再提供颜色卡片,让孩子猜一猜可能会变成什么颜色,再去操作验证。

到后期,孩子们对于这一实验已经得心应手,孩子们认知水平和记录能力也提高了,我又提供了第三张记录表,用有趣形象的卡通形象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图1)。而且,类似填空的图形也增加了活动的难度,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真正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同时也达到了预设的掌握颜色变化规律的目标。

图1《颜色变变变》学生记录表

2. 针对中班幼儿年龄的特点设计记录表

2.1 中班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年龄特点

(1)在集体中行为的有意性增加,注意力较易集中。

(2)随着身心的发展,对周围的生活更熟悉。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了解新鲜事物。

(3)喜欢寻根刨底。

(4)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开始增强。

2.2 中班幼儿的记录表设计

2.2.1 记录表须简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创造空间

中班幼儿在“做中学”活动中,已可以用比较直观的感觉去感知物体特性,并能运用简单的记录进行表现。在很多活动中,孩子们已经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和实验后得到的验证结果。此时的记录表应尽可能简洁,可以图文并茂,但要注意文字少一点。

案例2:《沉与浮》

在这个实验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用“↓”表示“沉”;用“↑”表示浮;对于悬浮在水中的可以用“-”表示。而中班的幼儿已具备合作、协商的能力,因此,多可以采取个人或小组的记录形式。在这里,我选择的是个人记录(表1)。

表1:《沉与浮》记录表

中班后期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经验的积累,对于实验记录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如果在这个时段进行关于“沉与浮”的实验活动,记录表可以给孩子们留有一定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来决定实验操作的对象和记录的方式,如图2。

2.2.2 从活动内容及其目标出发,凸显其辅助性作用

要设计一张适合中班“做中学”活动中的记录表并非易事。有很多老师为了要有记录而随便去设计一张表格,很多时候表格会浅显于教学目的甚至偏离活动内容。其实,在活动中的记录表主要是辅助我们的教学,即让幼儿在探究的重要阶段进行记录,使他们以尊重事实的方式对待自然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客观解释。因此,在设计活动记录表的时候,要从内容和目标出发,并赋予一定的挑战性。

图2 《沉与浮》学生记录表

案例3:《溶解》

在第一次的记录表设计中我只设计了一个溶解速度,对于孩子们的观察记录来说,偏简单了;同时记录表没有为活动服务,不能帮助幼儿探索、发现不同水温下物体的溶解速度的快慢不同。因此,我又设计了第二张记录表(表2),在活动时孩子们不但明确了要观察的对象,而且,对于活动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表2:《溶解》记录表

3. 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设计记录表

3.1 大班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年龄特点

(1)对周围世界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愿望,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

(2)开始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

(3)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识字的积极性很高,记忆力也很强。

(4)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

3.2 大班幼儿的记录表设计

3.2.1 记录表应体现探究性,还幼儿一个真实的探索世界

大班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记录经验,他们的记录能力也较强,文字的量可适当增加。但在很多活动中,教师限制了孩子们的记录形式和方法,孩子们总在一个“高控制”的探索模式下探索出一个同样的实验结果或发现,这样的活动还有什么“探索”可言呢?

案例4:《物体下落》

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物体下落现象后,向幼儿出示记录单(上画一些物体),并讲解记录方法:将这些物体抛向空中,观察记录看到的现象,在物体下做记号(用“↓”表示物体下落)。我们都知道,所有的物体抛向空中都会下落,如果教师只要求幼儿用“↓”记录物体是否下落,这样的记录还有什么意义?在第二次活动中,教师重新制作记录表扩充记录的内容,先让幼儿进行猜想记录,然后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下落时的状态(如图3)。这样目的明确的记录必然会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此外,从记录方式来说,幼儿观察到沙袋和气球下落时速度不同,用“↓”表示沙袋快速落下的情况,用“∫”表示气球飘落的轨迹,而后针对记录情况各自分析并发现物体下落速度的不同。

3.2.2 发挥孩子们的创意,自己设计记录表格

由于大班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已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而且他们在这一时期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因此,可以鼓励大班幼儿自己设计记录单,以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

幼儿虽然只能用绘画、简单的符号等方法来进行记录,但为了培养幼儿执著、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记录表格设计要正规,而不要随手绘制;为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记录表的表述应该采用图文结合的表达方;同时为避免记录表的设计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每张记录表都应采用同一个色系来设计制作。

总之,科学地设计实验记录表,引导孩子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是“做中学”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切实考虑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并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这样设计出来的记录表,幼儿也就愿意记录、乐意记录,从而使记录这一特殊方式在“做中学”科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图3《物体下落》活动学生记录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

[2]付丽玮.浅谈“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成才之路. 2011(2).

篇5:幼儿园班级安全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名称

安安全全玩滑梯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2、懂得用不正确方法玩滑梯易造成伤害;

3、初步养成一定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户外滑滑梯;毛巾

活动过程记录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兔妈妈(老师扮):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子们,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看,那是谁?(小狗)他们在干什么?(滑滑梯)

2、介绍滑梯及其玩法。

(1)狗妈妈是怎样教小狗玩滑梯的?为什么要这样玩?

(2)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玩滑梯?

小结:玩滑梯人多时要先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推拉。从楼梯这边上去两手扶好了,一层层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楼梯,爬到顶,坐稳后,两手扶着滑梯两边,两条腿并拢,再滑下来。如果不这样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确的动作,就会发生危险。

3、幼儿练习玩滑梯,教师指导幼儿按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1)兔妈妈:刚才我们看了小狗滑滑梯,你们会不会象它们那样玩?

(2)兔妈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再玩一遍?这次,你们玩的时候,妈妈给你们每个拍张照,看谁滑的好。(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活动效果及反思

篇6:安全教育活动记录

现象1:摩托车安全令人堪忧

农村供电所几乎人手一辆摩托车,骑车不带安全帽,单手骑车现象屡见不鲜。曾记得,很久以前的一次查线,三人坐一辆摩托车。由于超载,车胎破了,还好车速较慢,都只受了点轻伤。还有些农电工堪称飞车一族,坐他的车都能感觉自己心惊肉跳。

发生交通事故,轻则伤筋断骨,重则一命呜呼。个个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自己有个三长二短,父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妻儿又靠谁来照顾?

讲安全从细节做起,戴帽、双手、低速、轻载,都是很小的动作,但能大大提高安全系数。为了牵挂你的妻子,为了等待你回家的孩子,为了你的自身安全。战友们、同事们,请不要轻视这些小小的动作吧!

现象2:根深蒂固的习惯

“以前带电装表没问题,这次一样没问题。” “低压那么点电压打不死人的。”“断开了开关,不会有人敢送电的,悬不悬挂标示牌没有问题。”“上杆过程中还要打安全带,这不是浪费时间吗?”“今天没有领导检查,不办工作票,也没有啥子问题。”这些是在一线经常听到的声音。

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一直这么干的,突然让他们一板一眼的做事,他们不习惯,也觉得麻烦。有领导检查时,为了不被罚款,他们会按规定办事;没有领导在场时,我行我素,自己觉得怎么好就怎么干,怎么快就怎么干。但领导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你呀,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很可能为了自己的舒服、痛快,丢掉了性命。

改变人的习惯是最困难的事情。为了改变你的习惯,扣你的钱,你会认为,事情做得越多,犯规越多,扣钱也多,还不如不做。“宁听骂声,不听哭声。”钱也不罚你的了。第一次发现你违章,警告;第二次违章,挂牌子曝光;第三次违章,待岗停薪再学习。

现象3:既要做文官,又要做武将

当一些工作要填写工作票、操作票时,而我们的农电工业务水平又不高,把票填好,黄花菜都凉了;不及时恢复送电,客户也有情绪。所以他们都怕填票。

回过味来想想,他们每天不仅要辛苦地奋战在一线,还要按规定填好两票。既要当文官,又要做武将,还真难为他们了。

我认为,对于诸如装表、移箱等一些常见的施工流程,公司可以编制教程,进行现场模拟演示;对于两票的填写,可以有针对地出台一些样票,让农电工可见、可比、可学,照葫芦画瓢。

篇7:班组安全活动记录

第一条为使班组安全日活动更有实效,真正达到干部员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使班组安全活动日制度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各单位必须开展以班组、车间、处室为单位的安全日活动,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五十分钟,一般活动时间为每周二下午。安全日活动时间不得挪作它用。

第三条活动内容

1、学习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技术知识,总结一周的安全生产情况,提出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的对策和要求。

2、结合上级下发的事故通报,组织分析、讨论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3、根据事故预案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生产异常情况紧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和演练,定期开展防火、防爆、防中毒和自我保护能力的训练。

4、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操作法等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考试。

5、进行安全座谈,就安全管理和隐患整改等内容提出合理化建议等。

第四条安全日活动要做到有领导、有内容、有记录(即班组安全活动记录),基层单位领导和安全员要对记录进行检查和签字,并写出评语。安全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

第五条车间领导必须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公司、厂的处室以上领导也要定期参加基层班组的安全日活动,具体规定为:

1、公司领导每季度参加一次。

2、公司处室领导及厂领导每两月参加一次。

3、各厂处室领导每月参加一次。

4、原则上各有关领导要参加所承包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班组安全日活动。

5、公司处室以上领导参加活动时间由公司质安环处安排,各厂处室以上领导由厂质安环处安排。

6、认真执行《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回执单》制度。

第六条要充分发挥班组兼职安全员的作用,落实班组安全员的安全职责,提高活动效果。

第七条安全管理部门要做好日常检查和考核,并将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当中。

开展班组安全日活动要求

第一条 班组安全日活动可由一个班组自行组织或多个班组联合进行。原则上由班组长主持,班组安全员协助,也可由班组成员轮流主持。全体班组人员必须参加。

第二条 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并对所参加班组安全日活动的实效性和质量负责。其中,二级单位领导、专工、安全员每周参加一个班组安全日活动,并签署指导意见;厂领导每月参加一个班组安全日活动,并签署指导意见。

第三条 各班组每周或每个轮值进行一次班组安全日活动,活动时间不能少于2小时。检修班组安全日活动必须在每周三下午进行,如有串动必须向二级单位安全员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串动。

第四条班组安全日活动主持人负责在活动前做好分析研究、提炼精粹,确定活动的重点,在活动时引导班组成员结合本人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进行学习和讨论,全体参加人员都必须发言,缺席人员应及时自行学习相关内容,补全发言记录。

第五条 班组安全日活动要详细如实地记录,基本要求是:内容详实、记录及时、字迹工整、保管良好。参加人员的发言记录也可由专人进行整理。记录内容包括:活动时间、主持人、记录人、班组职工人数、应参加活动人数、实际参加活动人数、活动题目、参加(补课)人员的本人签名、活动内容的梗概、参加(补课)人员的发言等。

第六条学习上级安全信息(包括安全文件、规程和规定、事故通报、安全简报、会议精神、反事故措施等),根据本班组生产实际及存在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

第七条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企业各种规程及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第八条总结本班组本周安全生产工作,表扬好人好事,布置下周安全生产工作重点。

第九条分析本班组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及习惯性违章现象,并提出整改措施(由相关责任人主持)。

第十条根据本班组工作对象和作业环境,针对人员思想变化、工作表现、设备存在的问题、运行情况的变化,分析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预控措施。

第十一条 安全技能培训或根据现场实际进行生产技能培训。

第十二条 本班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班组安全工器具的检查。

第十三条 本班组所管辖的生产现场安全隐患自查、互查并进行点评。第十四条 观看安全生产教育片、漫画集、图片展等。

第十五条 根据本班组实际情况,自行组织的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猜等。厂级一年应该不少于40小时;(每年集中培训3天,每天8小时;每半年一次安全活动,每次不少于8小时。)

车间级一年应该不少于76小时;(每年集中培训5天,每天8小时;每月一次安全活动,每次不少于3小时。)班组级一年不应该少于52小时,(每周安全活动一次,每次不少1小时。)

车间、班组安全教育的内容,应根据车间、班组生产、设备、工艺、人员的特点来确定,各个车间、班组各有其侧重点。一般来说,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

①安全思想教育

安全思想教育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基础,是最根本的安全教育。其内容应包括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和事故案例等内容。通过教育,要让每个职工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从我做起”搞好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真正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纪律、安全与环境、安全与行为等的关系。

②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安全生产知识包括:一般生产技术知识,即车间、班组基本生产情况,工艺流程,设备性能,各种原材料和产品的构造、性能、质量、规格;基本安全技术知识,即职工必须具备的安全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车间、班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车

间、班组内危险区域和设备的基本情况和注意事项,有毒有害物质安全防护知识,起重及厂内运输安全知识,高处作业安全知识,电气安全知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知识,防火防爆知识,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知识,等等;岗位安全技术知识,即某一工种的职工必须具备的专业安全技术知识,主要内容有本工种、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标准化作业程序,事故易发部位,紧急处理方法,等等。③安全技能教育与训练

在实际生产中,仅仅有安全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因而还要十分重视安全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安全技能是从实际生产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一般情况下,都以学习、掌握“操作规程”等来完成,有的通过教育指导者的言传身教来实现。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受教育者都要经过自身的实践,反复纠正错误动作,逐渐领会和掌握正确的操作要领,才能不断提高安全技能的熟练程度。

④安全生产经验教育

安全生产的经验是职工身边活生生的教育材料,对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增强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生产先进经验是广大职工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安全生产成果,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是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理论的基础。及时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既可以使被宣传的单位和个人受到鼓舞,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又可以使其他单位和个人受到教育和启发,促使安全生产的比、学、赶、帮、超活动的开展。

⑤事故案例教育

与经验相对应的是教训,教训往往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因而它的教育意义也就十分深刻。事故案例是进行安全教育最具有说服力的反面教材,它从反面指导职工应该如何避免复杂事故,消除不安全因素,促进安全生产。因此,运用本系统、本单位,特别是同工种、同岗位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教育,可以使职工更好地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预防措施,防止在本车间、本班组、本岗位发生类似事故。

篇8:安全活动记录表

如何让小班的孩子们大胆地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在这些精彩的科技活动中的有趣现象可能是转瞬即逝的, 而小班的孩子受年龄特点限制, 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 动手能力较弱;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 极易受外部力量的支配。为了让孩子们能清晰地观察, 有目的地操作并捕捉这些瞬间的精彩, 我们觉得小班的孩子也能在科技活动中进行记录。那么记录什么?怎么记录?拿什么记录呢?

一、用“记录”帮助幼儿留住科学探索的瞬间

记录一定要伴随着探索过程进行, 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 记录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要避免为记录而记录, 不能事后追记, 或还没有展开充分探究就让幼儿记录, 更不能事事都记。因此, 小班的记录重点就放在帮助他们记录一些孩子难以表达的东西上;鼓励孩子将自己的记录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孩子在失败的记录中寻找原因, 在成功的记录中得到启示。

1.“记录”梳理探索的“过程”

小班的孩子往往是想一出是一出, 过后很快就忘记。在活动中随着操作要求和材料的递进, 甚至受到同伴的影响, 对于自己的想法会一变再变。往往一个环节下来回头问问之前说了什么, 他们就一脸茫然。所以通过一些集体的记录形式, 可以帮助幼儿记录他们的思维过程, 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例如:科学活动《贪吃的大嘴兄弟》, 两次活动的差异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次活动教师请幼儿猜测哪些水果是哥哥“浮起来”爱吃的, 哪些水果是弟弟“沉下去”爱吃的, 实验后再回过头去回忆原来的猜测时, 孩子们已经完全忘记了。第二次活动时教师就利用集体记录的方式帮助孩子将这些猜想记录了下来。这样在最后的结果出来后, 就能通过比较这些“记录”知道孩子们认知上的变化了。

2.“记录”留住探索的“过程”

小班幼儿不够细致, 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 自主性不够, 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 就难以进行长久地观察和自觉地记录。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 要采用系统的、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 带动、启发、鼓励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科学发现。由于小班幼儿没有自觉记录的意识和管理记录工具、材料的能力, 他们不但不会自觉记录, 还会将常规意义上的记录表画得乱七八糟。于是我就尝试利用美术手段来进行“趣味记录”。

例如:科学活动《掉下来了》, 孩子们观察物体自由落下时产生的运动轨迹。教师利用“身体学一学”到“手指画一画”, 最后用笔画下来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 让幼儿巧妙地将自己的操作材料贴在长形纸条的最上方, 然后在它的下面用一根直白的线条画下运动轨迹, 别具一格地记录下瞬间发生的事。

又如《小积木动起来》, 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积木从而呈现不同的痕迹。孩子们将积木沾上颜料, 然后从纸的一端移动到纸的另一端, 不同的移动会留下不同的痕迹。这些痕迹就可以很好地表示出幼儿探索的过程, 甚至可以成为孩子们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3.“记录”呈现探索的“结果”

小班孩子受表达能力的限制, 就算是操作完全成功, 也很难完全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所以就要借助巧妙的记录形式了。

例如在《水变红了》的学习中, 教师的记录重点是结果有没有褪色, 而孩子则每人只能选择一样材料进行操作。教师选择了集体记录的形式, 用实物和磁铁结合的形式。孩子们每人一块磁铁, 上面有他们的名字。当孩子操作完的时候就马上用手中的磁铁进行投票, 放在相应的材料下面的笑脸或哭脸上。这样不但教师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孩子的操作结果, 孩子们还能通过全体的投票结果, 观察到材料之间显而易见的差异, 活动预设的目标较为圆满地达成了。

二、用“记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记录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 建构科学概念, 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科学态度

(1)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 使幼儿感知身边科学技术的存在, 初步形成科学技术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印象。例如:在活动中我们常常引导幼儿比较和观察, 在《咕噜咕噜滚》这一科学活动中, 幼儿就是通过观察圆柱、圆台、圆锥形态的不同, 然后尝试制作, 探索, 通过记录下的痕迹知道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所产生的运动轨迹是不同的。

(2)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对玩具和现代生活用品的摆弄, 萌发幼儿关心科学、好问、好奇、乐于尝试等的积极情感。例如:幼儿在《小积木动起来》《斜坡和小球》等这些借助美术手段进行记录的探索活动中, 感受到了物体的平面移动、不同高度的斜坡、自由落体等现象。活动中孩子们的脑海中就会泉涌出很多的“为什么”, 很多的“如果”, 在一次次的尝试、解答后, 又会有新的“为什么”、新的“如果”产生, 如同水中涟漪, 一个简单的玩具就能在孩子的心中荡漾出层层的问题。

2. 科学知识、技能

我们身边有很多的材料, 玩的、用的、吃的, 通过对这些日常物品的观察、摆弄和分类, 可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特征、区分、性质, 可以通过推、拉、滚等动作的描述和操作, 使幼儿意识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变化。例如:在本学期进行的《掉下来了》《车轮滚画》《玩球》等丰富的活动中, 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的形式感受到了物体丰富的动态, 活动借助美术材料让这些动态显现出来, 让小班的幼儿观察得更加直观, 有了颜色的帮衬, 物体在小班幼儿的手下生动了起来。

3. 科学方法、能力

在组织幼儿开展丰富的科艺活动之后, 我们最终欣喜地看到幼儿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 拥有了初步的科学能力。例如在我们班《咕噜噜》的科技区角中, 孩子们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流程图搭建三层不同高低的斜坡, 并且能主动地询问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而询问的对象除了老师, 同伴则更为常见。

本学期我们在小班科技“两小”活动中“记录”的一些改变, 其实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改变。趣味记录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幼儿技法上的不足, 而且还能激励幼儿强烈的操作兴趣,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很多的科学现象并保持较高的兴趣。但是, 如果记录的方式脱离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 那么, 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科学过程中的负担。在本学期“移动”的主题中, 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的形式感受到了物体丰富的动态, 活动借助趣味记录让这些动态显现出来, 让小班的幼儿观察得更加直观, 有了记录的帮衬, 物体在小班幼儿的手下生动了起来。

摘要:尝试着让小班的孩子在科技小实验和科学小制作活动中进行记录,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了在活动的不同环节运用不同的手段, 采用不用的形式开展, 让小班的孩子也能在无意间记录下科学探索的痕迹。

关键词:“两小”活动,记录表,幼儿园小班

参考文献

篇9:护理记录与护理安全

按照治疗和护理规范及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工作内容的描述,避免过于简单字迹不清和涂改。当病人一旦对治疗护理不满时,使医院处于主动地位,使护理记录能够成为保护护士的重要依据。

一般患者的护理记录:①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记录病人一般情况及新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护理措施和不良反应。②记录化验检查的阳性结果,但不要记录属于主观分析的内容。护理操作的内容应记录操作时间、关键步骤、操作中病人的情况、操作者签名。③临时给药时应记录药品名称、剂量、服药后病人的反应等。④强调生命体征为记录重点。如病人有症状时医生未给予处理意见,嘱“观察”,“观察”同样也是医嘱,要记录医生的全名和嘱观察的内容。⑤患者出院当日或前1日,应写明病情及转归情况以及向患者及家属要交代的健康问题。⑥手术患者前1日应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病情有无变化等;手术当日记录要及时,术后前3天每班至少记录1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出院当天记录手术患者的术后伤口情况,有无引流管、拆线否以及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等。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①在记录患者资料中,应记录患者的主观(主诉)和客观(观察)资料,目前出现的症状及异常检查结果等。②护理措施是记录针对患者资料按照操作规程所执行的实际护理活动,如护士为病人实施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需要护士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抢救记录:经过抢救的患者要详细记录病情变化的经过,按时间顺序记录抢救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要记录具体时间。抢救结束后,务必准确记录停止抢救时间,具体到分钟。抢救过程中如不能及时完成记录,应在抢救工作结束后6小时内及时书写并补全护理记录,并注明补记时间。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灭菌检测的数据资料的保存,无菌物品的消毒、存放和使用制度,护理记录单的归档,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物品的清点等。每一项处置时间准确记录,对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抢救结束后及时补记,按当时的时间记录,对于生命体征数据不可概括,用數字记录,要求实际观察、检测、分析后做出的记录,与病人的病情、治疗措施、过程相符,体现专科护理的特点:卧床病人应清楚描述有无皮肤压疮、面积、大小、等级及采取的护理措施;外伤的病人,描述出血情况,功能状态程度和精神状态;儿童会走路的年龄,描述抱入病房,行走入院;心脏病人描述证状,记录心率、脉率用数字记录。

护理记录是对患者病情和治疗护理过程的连续记录,保证护理记录单不缺页、不漏记、不少项、签全名。特别转科、转病房,更换责任护士过程中,护士必须注意,对护理记录单完整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追查,尽快追记补记。护士执行特殊医嘱要及时记录,不可遗漏,保持护理记录单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同步,与其他护理表格相关信息保持一致性。护理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关键的信息记录,应该与医生沟通,实事求是地记录真实的病情变化;保持护理记录和医疗文件的同步,与体温单上面的相关项目吻合。当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记载矛盾时,护士有责任与医生沟通,分析记载不一致的原因,统一认识,避免发生问题。

从法律角度对医疗护理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服务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投诉和诉诸法律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作为护理工作者,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主动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注意证据保全,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在执行医嘱时,注意医嘱的时间、内容、方法,如紧急情况下的口头医嘱,不可盲目执行。如含有钾离子和钙离子的针剂药物等,其浓度和用法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护士必须培养强烈的证据意识,认真审视所要执行的医嘱、区分医、护责任,经过评判没有问题再执行,保证自己的职业安全。由于护士人员缺,护理工作量大,目前还没能够作到每项操作,每一次健康教育都能够得到患者或家属签字,一般护理记录单或重症护理记录单的护理行为和患者情况,是护士单方面的行为,还不知是否得到患者和患者家属认可,在急救情况也是如此。提倡护士慎独精神,对自我保护尤为重要。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特别缺乏证据意识,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由于患者对护理行为理解不同,也可能导致患者一方的质疑咨询而引发护理纠纷,有一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就可能就成患者一方投诉的借口。护士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解释,就可能成为患者一方的证据。护士在工作中,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和护理过程等进行客观记录。能反映护士根据病情观察搜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制定和修正护理计划的过程,是评估工作质量、衡量护士工作效果,评价护士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是护理工作者证明自己无过错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金乡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促脱贫保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