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活动记录内容

2024-04-28

安全活动记录内容(通用14篇)

篇1:安全活动记录内容

混凝土机操工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一、应检查离合器、制运器、钢丝绳等是否正常。

二、应向操作工交待进料斗升起时,严禁任何人在料斗下通过和停留,工作完应将料斗固定好。

三、向操作工交待严禁手伸入滚筒内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四、检查时,应固定好料斗,切断电源,进入滚筒时,外面应有专人监护。

五、向工人交待工作完毕后清洗筒身内砼,做好润滑保养,切断电源,锁好箱门。

六、操作时,应经常检查各类架子是否安全牢固,机具零件、索具是否安全可靠,检修时要卸压、卸载,树立标牌警示。

七、应向工人交待向料斗倒料时,不得用力过猛和撤把。

八、应向工人交待浇灌框架、梁、柱、剪力墙砼时,应搭设操作台和运输道,防止失足坠落。

九、要检查各类振捣机具,是否绝缘良好。

十、检查个人防护用品是否齐全(绝缘胶鞋、手套等)。

泥工

一、工人讲解《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关砖砌体的规定。

二、对工人宣传安全纪律教育。

三、交待所使用的工具应放稳妥,斩砖方向应面向墙面。

四、检查个人劳保用品(安全帽、穿带携带)是否灵活、整洁。

五、对工人交待施工现场不准喝酒、穿拖鞋、高跟鞋、赤臂爬脚手架和乘吊篮上下。

六、检查各类架子是否安全牢靠,是否有安全隐患。

七、应检查机具、电器设备是否运转正常,索具零件是否完好。

八、应交待工人建筑物与外架连接的所有配件,严禁拆动。

木工

一、要认真学习《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有关支模拆模,木工机械的规定。

二、应对工人宣传安全纪律教育。

三、应检查岗位周围的安全生产环境是否有安全隐患。

四、应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携带是否整洁。

五、应检查使用的工具、材料、电器、设备是否安全。

六、应检查外架,以及临时工作台是否安全可靠。

七、应向工人交待拆除模板顺序,操作时应按顺序分段进行,禁止猛撬、硬砸或大面积撬落和拉倒,完工前不得留下松动和悬挂的模板,模板要成堆,防止钉子扎脚。

八、应检查机械防护装置,隔离措施是否齐全,运转是否正常。

九、圆锯台班前应检查锯片是否有裂口,螺丝是否有松动。

十、圆锯台班前要检查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帽、护眼罩)是否齐全。

钢筋工

一、认真学习《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有关钢筋的规定。

二、应检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携带是否整洁。

三、应检查拉直钢筋的卡头,地锚是否结实牢固。

四、应检查岗位周围的安全生产环境是否有安全隐患。

五、应检查外架及绑扎钢筋的临时架是否稳妥。

六、应检查各种钢筋机械的防护罩及运转情况。

七、应检查焊机是否设在干燥的地方,是否平稳牢固,接地装置及导线绝缘是否良好。

八、应检查焊机线是否被钢筋或模板压住,以防电缆线破皮触电伤人,造成不良后果。

九、圆锯台班前要检查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帽、护眼罩)是否齐全。

临时用电

一、必须认真学习临时用电规范。

二、应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三、必须认真检查所使用的工具及安全用具。

四、应对工人交待停电或低压带电工作,必须按规程作好安全保护措施。

五、应检查各种测量仪表,电器设备线路必要的安全措施。

六、应检查所使用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

七、应检查各类内外架、梯子是否安全可靠,对不用的梯子严禁使用。

起重工

一、应认真学习《塔吊起重机安全技术规范》中的规定。

二、应学习安全纪律,遵章守纪。

三、应检查塔吊与地面固定情况,防护措施,电器线路,制动装置和钢丝绳等是否合格。

四、如遇雨雪、大风(六级),停电后应进行空运行检查,然后才能带载作业。

五、检查周边生产环境是否安全,有无隐患。

六、要检查吊勾部分是否有发焊等现象。

七、操作前严禁喝酒。

机修工班前活动制度

一、检查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穿带、携带整洁。

二、应检查工作环境是否干燥、整洁,是否道路畅通。

三、应向班组人员交待扁铲、冲子尾部不准淬火,剔铲工件时,防止铁屑飞溅伤人,活动扳手不准反向使用,打大锤时不准戴手套,在大锤甩转方向前后不准有人。

四、应向班组人员交待,注意内夹钳夹工作应夹紧、夹牢,所夹工件不得超过钳口最大行程的三分之二。

架子工班前活动制度

一、要认真学习《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有关架子搭设拆除的规定。

二、应对所搭设的架子、架板、扣件安全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应对现场周边的防护栏杆“四口”进行检查,是否有松动现象。

四、应检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带好工具袋、安全带、安全带是否完好。

五、拆除架子时,班前必须向工人交底,严禁向下抛掷任何物件。

六、架工必须坚持班前、班后对架子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龙门吊操作工班前活动制度

一、应认真学习《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中的规定。

二、应学习安全纪律,遵章守纪。

三、应检查卷扬机与地面固定情况,防护措施,电器线路,制动装置和钢丝绳等是否合格。

四、如遇雨雪、大风(六级),停电后应进行空运行检查,然后才能带载作业。

五、检查周边生产环境是否安全,有无隐患。

六、要检查吊篮门是否开启灵活,吊篮部分是否有发焊等现象。

七、操作前严禁喝酒。

篇2:安全活动记录内容

一、内容和基本格式:

1、传达例会精神、(总结公司例会、工区例会精神),归纳重点,条理清晰、精神明确。

2、上周工作总结:

对班组上周安全工作进行总结,要体现在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有效安全防范措施,暴露出哪些安全隐患和不足,下步将采取什么措施改进和预防。

3、班组下周的重点工作:

(主要记录班组下周几项重点工作)结合重点工作内容要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

4、班组活动内容:

(主要记载班组活动学习内容,对工伤案例的讨论学习,举一反三,如何吸取经验教训,使类似事故不重复发生。)

5、对安全活动记录的检查要求:

工段对此项活动记录每周检查一次,要有段长签阅,工区半月检查一次,要有安全员的签阅,工区月检查要有工区主任签阅。(各级签阅要有批语,从2010年12月1日起纳入考核)

班前会活动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一、内容和基本格式:

1、对班组的前一天工作结果和防范措施的执行情况总结。(班组前一天的工作已经完成或没有完成。对危险因素辨识的安全防范措施贯彻和执行情况总结)。总结前一天班组具体承担了哪些工作任务及任务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2、班组当日的工作安排:

(记录班组当日的几项主要工作)

3、危险因素辨识:

(要结合班组当日工作内容,进行危险因素辨识,要把两

项分开写,如(1)危险因素:2)安全防范措施:

4、班前会活动记录的检查要求:

篇3:安全活动记录内容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江门市农业局成立由张景卓局长为小组长, 局分管农机化工作的领导黄少明副局长为副组长, 局农机化办、市农机安全监理所有关人员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检查、督导开展全市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及时制定下发《江门市开展2014年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与此同时, 各市、区农业局也相应成立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具体活动方案, 严格按照要求, 认真抓好落实,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具体部署, 确保组织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 完满完成预期目标任务。

二、深入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1. 深入开展农机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宣传

各市、区农业 (农机) 部门和农机安全鉴理机构结合实际, 领导亲自带队, 组织农机工作人员, 把安全宣传作为活动的切入点, 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咨询日”、农机事故警示教育活动, 结合农机年检审、农机补贴、科技下乡等进行送农机安全知识下乡活动, 和农机手面对面谈话, 接受农机相关政策和知识咨询, 发放宣传资料, 受到群众一致好评。重点放在农村赶集日、农村广场和农机二保点, 通过多种形式向机手和农民群众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宣传和普及农机安全生产常识。在活动中, 宣传咨询活动开展36场 (次) , 参加宣传活动监管人员400多人 (次) , 受益人数3500多人 (次) , 向农民群众发放《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5000多份, 发放短信、微信、微博3200多人次, 媒体宣传报道38篇, 播放警示教育光碟9场次, 展出农机安全警示教育展板13场次, 机构之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49份, 机构与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1000多份。

在活动中, 由江门市农机安全监理所统一订制的“严禁拖拉机载人”的警示牌2900副, 固挂于拖拉机驾驶室旁板上, 时刻提醒驾驶员严格遵守;统一编印的《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手册》3000本, 全部发放到农机主和参与活动的人员手中, 进一步普及了农机法律法规知识, 时刻提醒人们遵纪守法, 防范农机事故发生, 使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更具实效。

2. 加大宣传培训教育力度

江门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分别举办了“农机事故处理培训班”和“农机安全监理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培训班”各1期, 共培训农机安全监理人员96人 (次) ;并联合各市、区农机安全监理站举办农机安全知识培训班12期, 培训农民群众1000多人。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人的培训、考试工作, 严把驾驶人准入关,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市农机安全监理所还与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合办拖拉机驾驶人培训班和联合收割机驾驶人培训班各一期, 共培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驾驶人120人。为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班严格按照农业部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 开展教学培训, 同时开设安全警示教育课, 组织学员观看“安全宣传教育光碟”, 讲解交通安全宣传挂图, 剖析各类农机事故, 向每个学员发放《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手册》。每期培训班结束前, 都进行考试, 检验学员的学习情况。

三、开展各具特色的农机事故应急演练

为了通过农机事故应急演练, 进一步加强农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增强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在活动月期间, 江门市所辖三区四市中, 大部分区、市均根据当地实际开展各有特色的农机事故应急演练。共组织农机事故应急演练5场, 参加现场观摩407人。尤其是新会区农业局在“新会农机综合楼”举办的一场别有特色、切合实际的农机事故应急演练, 组织有各镇 (街) 农办、农机二保点、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关人员共70多人参加。整个演练组织严密、配合有序、处置得当, 得到在现场观摩的省农业厅农机化办主任陈楚楷、副主任刘亚平, 省农机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刘胜敏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切实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治理

1. 依法行政, 规范监理业务

以“安全生产月”活动为契机, 继续抓好农机安全源头管理、排查治理安全隐患、违规发放拖拉机牌证专项治理、农机安全生产领域“打非治违”等专项治理行动的开展, 进一步巩固以往专项治理行动成果。一是在健全现有农机安全生产制度的基础上, 结合我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 分别制定了《农机事故责任倒查及追究制度》和《江门市农机牌证订制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农业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业务档案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办理农机牌证业务, 加强规范管理, 建立业务档案信息库。二是认真做好农机事故报告和农机监理业务统计报送工作。三是把好农机登记关。四是严格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制度。五是严把农机驾驶考试关。全市依法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换证9865台 (其中联合收割机1815台) , 拖拉机驾驶证审验换证5681副, 拖拉机驾驶员考试领证1908副, 今年已年审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792台, 杜绝违规发放拖拉机牌证。通过深入农机生产第一线开展对拖拉机无牌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载人等的专项整治, 农机生产中的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安全生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2. 深入开展“三夏”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

在地市、县 (市、区) 两级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联合执法检查的基础上, 各市、区农业 (农机) 部门和农机安全监理机构, 根据今年“三夏”农机作业特点, 加强对田间、场院、库棚和作业现场,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耕户、机主及驾驶员进行农机安全生产检查, 抓好源头管理, 结合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专项整治行动, 向广大机手宣传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 提高机手自觉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五、主动联合公安交警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涉及农机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做到各司其职, 齐抓共管, 共同促进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各市、区农业 (农机) 部门, 积极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开展路检路查, 重点查处拖拉机违法载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不按规定参加安全检验、擅自改拼装等违法行为。

6月18日上午7时, 鹤山市农业局和农机安全监理办公室联合龙口镇交警支队, 迎着晨曦, 紧紧掌握在拖拉机出行高峰的时间节点, 在鹤山工业区的江肇路龙口路段设卡, 查处拖拉机各种违法行为, 仅1个小时就检查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0多台。

6月17-19日连续3天, 台山市农业局、农机安全监理站联合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对重点路段、重点镇进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6月9-16日, 开平市农业局、农机安全监理站联合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对沙塘、苍城、龙胜、马冈、塘口、赤坎等镇进行了重点检查, 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机车, 按规定发放安全隐患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

6月份以来, 全市共出动检查车辆86车次, 出动检查人员301人次, 检查拖拉机148台, 纠正违章行为37人次, 发出整改通知书23份, 对46名拖拉机驾驶人进行了现场安全宣传教育。

六、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篇4:安全活动记录内容

【关键词】健康 ; 安全 ; 重视 ; 素养 ; 活动; 自然灾害 ; 科学逃生 ; 体验 ; 鲜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64-01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之一,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健康、安全地生活的教学内容显得特别重要。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健康地活着生命才有意义,所以儿童的安全重于泰山。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孩子的生命关乎每个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1995年国务院7个部委联合发文,从1996年起,每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让社会、学校、家长和广大中小学生重视安全教育。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有50余万人次的学生遭受意外伤害。美国儿童学会专家研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来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御能力,80%的意外伤害可以避免。

在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海啸中,一位年仅10岁的聪明小女孩凭借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知道威力强大的海啸将吞没整个海滩,她立即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海滩上的游客全部疏散到了安全地带,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

在2005年,由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消防局联合举办的“寻找生活英雄,评选‘中网骄傲 ”的活动中,一个特殊的候选人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她就是年仅7岁的小女孩袁嫒。小袁嫒之所以会成为大众心目中的英雄,是因为她临危不乱,在性命攸关的时刻,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紧急自救知识,使得因煤气中毒而昏倒在浴室的父母最终获救。小袁媛的英雄事迹让人感动,更令人欣慰,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必需的自救逃生知识。

以上两个事例说明孩子的安全教育在生活中显得多么的重要。小学时期正是孩子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段,这一阶段针对其行为习惯的干预收效最为显著,是人生中接受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其良好安全素养的养成事关国民安全素养的整体提升,因为教育一个孩子,和谐一个家庭,文明一个社会。怎样让安全教育知识深入人心,让安全教育成为学校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孩子们通过安全知识学习,牢牢掌握一些常用的安全知识,紧急自救或者救助他人。作为一名教师该怎样让安全教育課鲜活起来,更具实效性,让孩子在教师引导下,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进行安全知识的教学,让孩子主动学习,乐于参与,获得知识,从而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和素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思。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区首席代表崔民彦表示,儿童的安全教育应该与孩子们的游戏活动融合在一起,并更多与他们的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和危险,逐渐形成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在美国,小学开设安全课就非常重要,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孩子们到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知识的学习和实地演练。让孩子们集中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然后模拟发生火灾: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房间紧锁,让孩子们逐个练习如何最快打开房门逃生,如何最快打开窗户逃生,如何在漆黑一片中找到逃生出路,如何做才不会被浓烟窒息等。同时,孩子们每年都要练习如何在汽车发生车祸时,从车里逃生。演练场地有各种各样的大小汽车,摆出各种各样的颠覆姿势,孩子们在里面练习如何最快从汽车里钻出来,车门打不开如何办,没有工具砸窗户玻璃如何办等等。美国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都给我们启发和思考。

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来进行教学,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去获得知识和道理,是学生品德内化最本质、基本的方式。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对周围的事情还不能做到客观、准确的认识,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我们的安全教育课是不是可以理论与孩子亲身体验相结合,让孩子去观察、体验、感受,身临其境,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孩子主动的、自觉的活动,使孩子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让安全教育课鲜活起来。南朝学者颜之推:“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从而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防备能力,当遇突发事件时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进行自救和施救他人。

让安全教育课的内容鲜活起来,更具实效性,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要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把教材上知识,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要求。教学的空间不能仅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要让孩子们积极参与体验活动,与各种社会环境相结合,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的道德情感会不断加深、各种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知识不断积累,从而会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之一,让孩子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不到危险的地方去玩,避免意外伤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情景,创设环境,分组体验,在学生学习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的基础上,教师在操场上设置一条人行横道线,让孩子分组自己去找到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体验怎样看红绿灯,过马路,其他同学观察,发现问题,组内讨论,在老师引导下得到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和家长自愿者带领孩子走到校门口的红绿灯处,让孩子们自己过马路。孩子们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了体验活动,知道该怎样安全过马路,通过体验,孩子的安全意识增强,独立性和自主性得到培养。

在教学《当灾害降临的时候》的这课,为了让孩子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紧急情况下逃生或求助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孩子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孩子生活之间的通道。在2011年3月18日日本大地震发生时,教师就可提前结合六年级教材内容《当灾害降临的时候》进行教学,让孩子们通过电视新闻和网络资源,及时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瞩目惊心的画面,让孩子感到震撼,知道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规律,人类无法改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依循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该怎样科学逃生,坚守生命。知道在不同的环境该采用不同的方法,特别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听从指挥,有序快速撤离非常重要。教师在体验活动中组织孩子进行有序的逃生演练,给孩子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孩子在教师引导下,很快正确掌握了灾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

篇5:安全记录内容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意思。禁止、停止和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红色的标记。如禁止标志、交通禁令标志、消防设备。

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需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黄色标记。如警告标志、交通警告标志。

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如指令标志必须佩带个人防护用具、交通知识标志等。

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供给信息的意思.能够通行或安全情景涂以绿色标记.如表示通行,机器,启动按钮,安全信号旗等.

2.比较色

比较色有黑白两种颜色,黄色安全色的比较色为黑色.红,蓝,绿安全色的比较色均为白色.而黑,白两色互为比较色.

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警告标志的集合图形和公共信息标志.

白色则作为安全标志中红,蓝,绿色安全色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及安全通道,交通的标线及铁路站台上的安全线等。

篇6:安全记录内容

小小的安全帽,其作用可见一斑。在施工生产中,安全帽的防护作用在于:当作业人员受到高处坠落物、硬质物体的冲击或挤压时,减少冲击力,消除或减轻其对人体头部的伤害。在冲击过程中,从坠落物接触头部开始的瞬间,到坠落物离开貌壳,安全帽的各个部件(帽壳、帽衬、插口、拴绳、缓冲垫等)首先将冲击力分解,然后经过各个部分的变形作用将大部分冲击力吸收,使最终作用在人体头部的冲击力减弱,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忽视安全帽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强调、不严管、无防护意识,意外的坠落物伤及人体的事故就会时有发生。这类事故突发性强,不易躲闪,作用时间短,冲击力大,一旦发生,受伤部位概率最大的是头部。头部是人体神经中枢所在,其头盖骨最薄处仅两毫米左右,一旦受外力冲击,就可能引起脑震荡、颅内出血、脑膜挫伤、颅骨损伤等严重伤害,从而造成人体机能障碍,轻则致残,重则危机生命,给个人、家庭及单位带来不可挽回的伤痛和损失。强烈的防护意识才能使伤痛和损失降至最低点。

篇7:安全记录内容

某电厂大修时,由于检修现场安全带数量有限,工具室内的安全带已被借光,而就在这时,有位职工急于上高空作业。当时现场周围有脚手架搭建的牢固护栏,护栏里面是平地,只要稍加注意,危险性不大。况且,检修现场的安全监督员也不在。该职工尽管急得火烧眉毛,但仍然没有盲目爬上去进行高空作业。最终,硬是叫另外一名正在高空作业的职工现场下来之后,解开安全带让其系好才爬上高空作业。该职工具有强烈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让我们钦佩不已,感触颇深。

在现实工作中,缺少的正是这种安全职责重于泰山的自觉性,往往把安全防护措施看成是做给安全监督员看的,安全监督员在场,就按规定去做安全防护措施,安全监督员不在场,就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在检修现场,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的现象随处可见,从而引发安全事故隐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几乎是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盲目违章作业者,并不是不明白要“安全第一”,而是喜欢冒险,存有侥幸心理。为了在生产任务上抢时间,争速度,任意减少工作程序。总以为,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是件烦琐的事情,不做这些没多大关系。其实是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职责心不强,安全自觉性不够。

篇8:安全活动记录内容

如何让小班的孩子们大胆地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我们在思考的。在这些精彩的科技活动中的有趣现象可能是转瞬即逝的, 而小班的孩子受年龄特点限制, 小肌肉群发育尚未完善, 动手能力较弱;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 极易受外部力量的支配。为了让孩子们能清晰地观察, 有目的地操作并捕捉这些瞬间的精彩, 我们觉得小班的孩子也能在科技活动中进行记录。那么记录什么?怎么记录?拿什么记录呢?

一、用“记录”帮助幼儿留住科学探索的瞬间

记录一定要伴随着探索过程进行, 在幼儿充分探究的基础上, 记录最关键、最有意义的环节和现象。要避免为记录而记录, 不能事后追记, 或还没有展开充分探究就让幼儿记录, 更不能事事都记。因此, 小班的记录重点就放在帮助他们记录一些孩子难以表达的东西上;鼓励孩子将自己的记录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孩子在失败的记录中寻找原因, 在成功的记录中得到启示。

1.“记录”梳理探索的“过程”

小班的孩子往往是想一出是一出, 过后很快就忘记。在活动中随着操作要求和材料的递进, 甚至受到同伴的影响, 对于自己的想法会一变再变。往往一个环节下来回头问问之前说了什么, 他们就一脸茫然。所以通过一些集体的记录形式, 可以帮助幼儿记录他们的思维过程, 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例如:科学活动《贪吃的大嘴兄弟》, 两次活动的差异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第一次活动教师请幼儿猜测哪些水果是哥哥“浮起来”爱吃的, 哪些水果是弟弟“沉下去”爱吃的, 实验后再回过头去回忆原来的猜测时, 孩子们已经完全忘记了。第二次活动时教师就利用集体记录的方式帮助孩子将这些猜想记录了下来。这样在最后的结果出来后, 就能通过比较这些“记录”知道孩子们认知上的变化了。

2.“记录”留住探索的“过程”

小班幼儿不够细致, 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 自主性不够, 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 就难以进行长久地观察和自觉地记录。针对小班幼儿的这些年龄特点, 要采用系统的、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 带动、启发、鼓励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科学发现。由于小班幼儿没有自觉记录的意识和管理记录工具、材料的能力, 他们不但不会自觉记录, 还会将常规意义上的记录表画得乱七八糟。于是我就尝试利用美术手段来进行“趣味记录”。

例如:科学活动《掉下来了》, 孩子们观察物体自由落下时产生的运动轨迹。教师利用“身体学一学”到“手指画一画”, 最后用笔画下来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 让幼儿巧妙地将自己的操作材料贴在长形纸条的最上方, 然后在它的下面用一根直白的线条画下运动轨迹, 别具一格地记录下瞬间发生的事。

又如《小积木动起来》, 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移动积木从而呈现不同的痕迹。孩子们将积木沾上颜料, 然后从纸的一端移动到纸的另一端, 不同的移动会留下不同的痕迹。这些痕迹就可以很好地表示出幼儿探索的过程, 甚至可以成为孩子们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3.“记录”呈现探索的“结果”

小班孩子受表达能力的限制, 就算是操作完全成功, 也很难完全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所以就要借助巧妙的记录形式了。

例如在《水变红了》的学习中, 教师的记录重点是结果有没有褪色, 而孩子则每人只能选择一样材料进行操作。教师选择了集体记录的形式, 用实物和磁铁结合的形式。孩子们每人一块磁铁, 上面有他们的名字。当孩子操作完的时候就马上用手中的磁铁进行投票, 放在相应的材料下面的笑脸或哭脸上。这样不但教师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孩子的操作结果, 孩子们还能通过全体的投票结果, 观察到材料之间显而易见的差异, 活动预设的目标较为圆满地达成了。

二、用“记录”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记录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 建构科学概念, 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科学态度

(1)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 使幼儿感知身边科学技术的存在, 初步形成科学技术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印象。例如:在活动中我们常常引导幼儿比较和观察, 在《咕噜咕噜滚》这一科学活动中, 幼儿就是通过观察圆柱、圆台、圆锥形态的不同, 然后尝试制作, 探索, 通过记录下的痕迹知道它们在滚动的时候所产生的运动轨迹是不同的。

(2)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对玩具和现代生活用品的摆弄, 萌发幼儿关心科学、好问、好奇、乐于尝试等的积极情感。例如:幼儿在《小积木动起来》《斜坡和小球》等这些借助美术手段进行记录的探索活动中, 感受到了物体的平面移动、不同高度的斜坡、自由落体等现象。活动中孩子们的脑海中就会泉涌出很多的“为什么”, 很多的“如果”, 在一次次的尝试、解答后, 又会有新的“为什么”、新的“如果”产生, 如同水中涟漪, 一个简单的玩具就能在孩子的心中荡漾出层层的问题。

2. 科学知识、技能

我们身边有很多的材料, 玩的、用的、吃的, 通过对这些日常物品的观察、摆弄和分类, 可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特征、区分、性质, 可以通过推、拉、滚等动作的描述和操作, 使幼儿意识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变化。例如:在本学期进行的《掉下来了》《车轮滚画》《玩球》等丰富的活动中, 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的形式感受到了物体丰富的动态, 活动借助美术材料让这些动态显现出来, 让小班的幼儿观察得更加直观, 有了颜色的帮衬, 物体在小班幼儿的手下生动了起来。

3. 科学方法、能力

在组织幼儿开展丰富的科艺活动之后, 我们最终欣喜地看到幼儿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 拥有了初步的科学能力。例如在我们班《咕噜噜》的科技区角中, 孩子们能根据老师提供的流程图搭建三层不同高低的斜坡, 并且能主动地询问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而询问的对象除了老师, 同伴则更为常见。

本学期我们在小班科技“两小”活动中“记录”的一些改变, 其实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改变。趣味记录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幼儿技法上的不足, 而且还能激励幼儿强烈的操作兴趣,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了很多的科学现象并保持较高的兴趣。但是, 如果记录的方式脱离了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 那么, 就会成为孩子学习科学过程中的负担。在本学期“移动”的主题中, 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的形式感受到了物体丰富的动态, 活动借助趣味记录让这些动态显现出来, 让小班的幼儿观察得更加直观, 有了记录的帮衬, 物体在小班幼儿的手下生动了起来。

摘要:尝试着让小班的孩子在科技小实验和科学小制作活动中进行记录,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了在活动的不同环节运用不同的手段, 采用不用的形式开展, 让小班的孩子也能在无意间记录下科学探索的痕迹。

关键词:“两小”活动,记录表,幼儿园小班

参考文献

篇9:护理记录与护理安全

按照治疗和护理规范及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工作内容的描述,避免过于简单字迹不清和涂改。当病人一旦对治疗护理不满时,使医院处于主动地位,使护理记录能够成为保护护士的重要依据。

一般患者的护理记录:①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记录病人一般情况及新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护理措施和不良反应。②记录化验检查的阳性结果,但不要记录属于主观分析的内容。护理操作的内容应记录操作时间、关键步骤、操作中病人的情况、操作者签名。③临时给药时应记录药品名称、剂量、服药后病人的反应等。④强调生命体征为记录重点。如病人有症状时医生未给予处理意见,嘱“观察”,“观察”同样也是医嘱,要记录医生的全名和嘱观察的内容。⑤患者出院当日或前1日,应写明病情及转归情况以及向患者及家属要交代的健康问题。⑥手术患者前1日应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病情有无变化等;手术当日记录要及时,术后前3天每班至少记录1次,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出院当天记录手术患者的术后伤口情况,有无引流管、拆线否以及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的健康教育指导内容等。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①在记录患者资料中,应记录患者的主观(主诉)和客观(观察)资料,目前出现的症状及异常检查结果等。②护理措施是记录针对患者资料按照操作规程所执行的实际护理活动,如护士为病人实施的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需要护士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抢救记录:经过抢救的患者要详细记录病情变化的经过,按时间顺序记录抢救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对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要记录具体时间。抢救结束后,务必准确记录停止抢救时间,具体到分钟。抢救过程中如不能及时完成记录,应在抢救工作结束后6小时内及时书写并补全护理记录,并注明补记时间。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灭菌检测的数据资料的保存,无菌物品的消毒、存放和使用制度,护理记录单的归档,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物品的清点等。每一项处置时间准确记录,对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抢救结束后及时补记,按当时的时间记录,对于生命体征数据不可概括,用數字记录,要求实际观察、检测、分析后做出的记录,与病人的病情、治疗措施、过程相符,体现专科护理的特点:卧床病人应清楚描述有无皮肤压疮、面积、大小、等级及采取的护理措施;外伤的病人,描述出血情况,功能状态程度和精神状态;儿童会走路的年龄,描述抱入病房,行走入院;心脏病人描述证状,记录心率、脉率用数字记录。

护理记录是对患者病情和治疗护理过程的连续记录,保证护理记录单不缺页、不漏记、不少项、签全名。特别转科、转病房,更换责任护士过程中,护士必须注意,对护理记录单完整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追查,尽快追记补记。护士执行特殊医嘱要及时记录,不可遗漏,保持护理记录单的完整性非常重要。

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同步,与其他护理表格相关信息保持一致性。护理记录是一项重要的关键的信息记录,应该与医生沟通,实事求是地记录真实的病情变化;保持护理记录和医疗文件的同步,与体温单上面的相关项目吻合。当护理记录与医疗文件记载矛盾时,护士有责任与医生沟通,分析记载不一致的原因,统一认识,避免发生问题。

从法律角度对医疗护理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全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服务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投诉和诉诸法律的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作为护理工作者,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主动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注意证据保全,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在执行医嘱时,注意医嘱的时间、内容、方法,如紧急情况下的口头医嘱,不可盲目执行。如含有钾离子和钙离子的针剂药物等,其浓度和用法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护士必须培养强烈的证据意识,认真审视所要执行的医嘱、区分医、护责任,经过评判没有问题再执行,保证自己的职业安全。由于护士人员缺,护理工作量大,目前还没能够作到每项操作,每一次健康教育都能够得到患者或家属签字,一般护理记录单或重症护理记录单的护理行为和患者情况,是护士单方面的行为,还不知是否得到患者和患者家属认可,在急救情况也是如此。提倡护士慎独精神,对自我保护尤为重要。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特别缺乏证据意识,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由于患者对护理行为理解不同,也可能导致患者一方的质疑咨询而引发护理纠纷,有一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现在就可能就成患者一方投诉的借口。护士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解释,就可能成为患者一方的证据。护士在工作中,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治疗经过和护理过程等进行客观记录。能反映护士根据病情观察搜集资料,确立护理问题,制定和修正护理计划的过程,是评估工作质量、衡量护士工作效果,评价护士责任心和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是护理工作者证明自己无过错的重要依据。

篇10:安全会议记录内容

篇一:安全生产会议(活动)记录

日期:201x年9月24日

地点:基地会议室

主持人:

参加人员:各产品部、综合部经理、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经理

会议内容:加强公司安全,为“国庆六十周年”保驾护航

会议围绕尹工的四点具体要求:

1、十一放假期间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必须由领导带班(部门经理或生产主管)。

2、强调安全生产意识(十月份生产任务重,不能只顾生产而忽视安全)

3、各部门全面检查生产设备,检验设备、电源线等、设备严禁带病运转。

4、新员工上岗前进行安全培训(各部门新近员工较多,没有进行安全培训就上岗的立即培训)。

5、强调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绝缘鞋、安全帽、防尘口罩等等)而展开。

张xx就十一期间的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做了细致分析,重点强调了十一加班期间可能出现的父母员工带小孩来车间的危险性、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防范事故的发生。

另外还就可能出现的员工“上访”事件,提醒大家予以重视。

以及通告了北京市为加强国庆期间的`交通安全管理,对我们公司的车辆管理提出的要求。

各位经理各抒己见,积极参与共三千问题的讨论。

张xx、姜xx、王xx同时对防砸劳保鞋的作用予以较高评价,建议公司推广防砸劳保鞋的使用,保护员工免受伤害。

苗xx就员工的安全培训、规范作业操作以及完善保险体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篇11:安全会议记录内容

活动主题:火灾来了怎么办?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字谜你们来猜猜看?

1、“人多了一点点”想一想是什么字?“火”

2、完全正确,谁想说一说你对火有哪些了解?

学生说火

师:看来火有他的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坏的一面就形成了火灾。

3、出示图片:

(1)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火灾造成53人死亡,71人受伤,其中重伤13人。初步调查结果为电路漏电引起火灾。

(2)上海一幢28层的教师公寓楼发生特大火灾,火灾造成了65人死亡,事故原因是有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所引起的。

3、看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生:交流

篇12:进班级活动记录内容

科能学校第一党支部以党员进班级活动为契机,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着手,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6月11日午时,在学术报告厅支部开展了以《男性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并为在“寝室是我家,规范靠大家”寝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寝室颁发了奖励。第一党支部党员、对接班级班主任及321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环境卫生上,支部以“党员进宿舍”的形式,深入开展了寝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对接班级所属47个寝室的学生统一购买了晾衣架、镜子、指甲刀、小绿植等物品,并在门后贴了“寝室卫生标准”;在个人卫生上,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同学们传授了在青春期应当注意的各种小知识,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

篇13:一篇瓷泥活动观察记录的研讨纪实

教研目标:1.通过研讨, 从尊重孩子学习方式和兴趣出发, 考虑材料投放是否有利于实现泥塑活动的教育目标。2.进一步拓展关于有效的材料投放和教师干预的策略。

教研准备:各位教师已经根据自己课题的研究方向 (教师干预、材料投放、技能支撑、生活经验和同伴交流等几个方面) 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评课。案例人手一份。

参与人员:专家、园长A、园长B、全体班长教师

教研过程:

一、呈现观察记录

本记录来源于王梅燕教师的大班瓷泥活动:《漂亮的泥板》。

这是一个装饰泥板的活动。活动中, 一个孩子运用已有的团圆、搓条等技能在泥板上装饰出了许多很好看的花纹, 但这个孩子的泥板形状不规则, 教师发现后, 对孩子说:“你的花纹装饰得很漂亮, 但泥板却没有花纹好看, 你能不能把泥板变得更漂亮呢?”孩子在听到教师的话后, 思考了一下, 然后用塑料小刀在泥板上画了一圈, 并且进行了多次的形状修改, 然后用小刀将泥板切出了圆形。孩子边切边说:“这样, 我的泥板就比原来的好看了吧!”

在另一组中, 一个孩子用笔套在泥板上印花纹, 印完后, 他又选择用牙刷将笔套的花纹一个一个压掉。接下来教师和孩子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

教师:“你为什么要把花纹都压掉?”

孩子:“这个花纹不好看!”

教师:“不好看的花纹你可以留着, 然后在旁边弄其他的花纹, 有了比较, 才知道你的花纹好不好看哪!”

接着教师用牙刷在孩子的泥板上示范花纹。孩子一直默默地看着, 不作声。

教师:“如果你不想这样, 那你也可以重新做一块泥板, 再进行装饰啊!你这样压, 你的泥板就变得不像泥板了。”

孩子还是不作声, 仍然用牙刷一个劲地在泥板上把花纹压掉, 直到所有的花纹都不见了。然后他又重新选择辅助材料来刻画花纹, 教师摸着孩子的头说:“那好, 你慢慢做, 希望你能做出一个和刚才不一样的泥板花纹来。”

二、初步分析案例

主持人:根据案例, 大家从材料投放和教师干预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A:这名幼儿是个特例, 他的行为给我的感觉是“只是为了探索而探索, 甚至说是在玩工具 (牙刷) , 并没有目的性。”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干预应重在关注他的操作过程。

教师B:在活动过程中, 我发现不止一个孩子有这样的行为, 用牙刷在泥板上刷花纹。我认为材料妨碍了幼儿的操作。

教师C:这个孩子是用牙刷去装饰他已经装饰好的泥板, 他在享受这个过程。

教师D:教师的干预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 像教师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案例中第一个孩子, 教师是用语言进行了干预, 孩子做出了回应, 而在第二个孩子身上这种方法没有效果。我认为此时教师可以把牙刷拿掉。

教师B:孩子就是在享受那个过程, 把它拿掉不好。

园长A:我认为教师在选择投放材料时应该遵循这一原则:适合孩子创作的, 有助于孩子创作的。不仅如此, 也要引导孩子学会去选择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操作, 而并非是样样材料都“玩”一遍。

专家:这种现象如果是个例的话, 可以让他继续操作, 但如果是普遍的现象, 教师则要进行适当的干预。这个孩子也许是玩牙刷的经历较少, 所以特别感兴趣。

三、小组讨论探讨干预策略

主持人:如果是你, 活动中出现孩子用牙刷把所有花纹都压掉, 你会采取什么回应措施呢?

教师E:我觉得可以在孩子做了一块泥板后, 让他再做一块, 再去用牙刷进行操作。

教师F:案例中前后两个孩子都有教师的干预, 前者在教师的干预下做了回应, 并有改进。后者并不受教师的干预而改变, 他依然在享受自己刷泥板的乐趣, 可以再给孩子一块泥板, 让他继续操作。

园长B:我非常赞同前面教师的想法, 既然孩子喜欢这种方法, 教师就应该支持他, 再给他一块泥板, 请他再次进行创作, 满足他的兴趣。通过两次操作, 孩子会有所发现, 这时教师再进行干预, 如问他“你在玩牙刷时发现了什么?”这样就能帮助孩子提升经验。

教师A:给孩子足够的探索时间, 比如在区域活动中让他继续去运用牙刷进行探索。

教师B:教师要选择合适操作材料进行投放。如果材料影响幼儿创作, 应该避免投放。

园长B:刚刚大家说得都很精彩, 下面请大家看看案例中这一段“一个孩子运用已有的团圆……装饰出了许多很好看的花纹, 但这个孩子的泥板形状不规则……你的花纹装饰很漂亮, 但泥板的形状就没有花纹好看。”通过这段文字描述, 我请大家思考一下, 此时这位孩子的兴趣点在什么上?而教师又关注着什么呢?

教师I:孩子的兴趣是在装饰, 而教师关注的是泥板。

园长B:对, 两者关注的内容不同。所以这就是我想引起大家思考的地方, 这时, 如果是你, 你将会怎样去进行引导?

教师D:我会引导孩子去思考:“你做的是什么?”假设他做的是块“蛋糕”那么就引导他想一想, 蛋糕有哪些形状的?从而使他去关注自己泥板的形状。

专家:这位教师的干预语言使用并不适宜。首先她否定了孩子的创作, 教师在教学中应避免这样的话语, 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我觉得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照片、图片, 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原来“泥板可以这样的”, 促使孩子改进自己的创作。

教师J:另外通过记录, 也反映了在集体教学中, 特别是操作性活动中, 个体差异的问题难以得到圆满解决。现在一对四十, 教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每个孩子都关注到。我认为,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 这种个体差异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在区角里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专家:所以教师要了解握每个孩子的发展现状, 这样在教学活动中, 能有意识地去多关注这类孩子。也就是,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去关注、干预那些能力发展慢的孩子。

教师F:碰到这种情况, 可以引导孩子之间相互合作、分工合作, 让幼儿管理幼儿。比如我带大班时开展陶泥活动时, 每组安排了正、副两位组长, 这两位组长可以直接起到帮带的作用。当某个孩子没有做好或是不会做时, 组长可以进行指导。

园长A:教师F的办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利用同伴来影响同伴。如果要以完成作品达到某个目标时, 则可以由组长来负责, 组长提醒其他组员, 特别能力发展慢的幼儿, 告诉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

教师B:这个方法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 比如一组完成一件大作品, 由组长做主要的, 其他人做部分 (搓泥条、泥球等) , 组长进行组合。这样的话, 能力强的孩子得到的锻炼就更多, 能力会越来越强, 而能力弱的孩子差距会更明显。

园长B:在大班操作性活动中, 怎样去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这是集体教学中一个共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去指导幼儿, 把握干预的时机, 通过多种方法如同伴互帮、提供多种材料照顾到每一个孩子。

四、总结提升经验

关于材料投放:1.要按照学习的顺序来投放材料。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顺序, 也可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投放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数量的材料。2.操作材料的投放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 不能投放之后就不管它的效果。教师在准备材料之前就应该设想好幼儿会如何用这些材料。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 要考虑材料投放的顺序、材料投放的分量以及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关于教师干预:1.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要让孩子自己去关注自己的行为, 从而使他们在泥塑活动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发展。2, 教师要避免负面、消极的评价, 如“你这样的不好看”等。3.教师的干预要把握一个宗旨:关注整体。干预的时机应把握好。干预的策略不要局限于语言上, 还可以利用材料进行干预。4.解决个体差异的问题, 可以采用同伴互助、教师引领、投放不同材料等策略。

篇14:科学活动记录例谈

一、猜想:什么纸适合做风车

为了了解幼儿关于“什么纸适合做风车”的原始想法,我们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什么纸适合做风车?”幼儿不仅选择了自认为最适宜做风车的纸,还说出了很多理由,如“我们每天喝的牛奶袋是锡纸做的,很滑,很结实,做风车一定很好。”“我们家的挂历纸不厚不薄又光滑,用它做风车一定转得快。”“报纸做的风车应该转得好吧,我家有很多报纸。”“绉纸又轻又软,风轻轻一吹它就会动,所以,绉纸应该最适合制作风车。”“我觉得手工纸结实,一定适合制作风车。”

幼儿的猜想各不相同,因此需要他们记录猜想的内容,以便他们根据猜想进行下一步的探究活动。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呢?虽然绘画是常用的科学记录形式,但在本次活动中,如果要幼儿将猜想的绉纸、宣纸、手工纸、报纸等画下来却很难,即使画出来,其他人也很难分辨。于是,我们选择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即将猜想的纸张贴在个人试验记录的猜想栏中(如图)。用实际的纸作记录,不仅具体形象地表达了猜想的内容,还减轻了幼儿记录的压力。

在将个人猜想记录汇总到集体猜想记录时,我们也同样运用了实物记录的方法(如图),统计选择各种纸的人数。结果,有人选择宣纸,有人选择手工纸,有人选择挂历纸……那么,到底哪种纸最适合做风车呢?

二、幼儿个体探究和记录:我猜想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吗

每个幼儿都根据自己选择的纸采用同样方法制作了风车,风车摆得琳琅满目。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问:“你用什么方法证明你选择的纸最适合做风车呢?”幼儿说:“我们从操场的这头起跑,一起停下来后,如果哪个风车转的时间最长,哪种纸就最适合做风车。”于是,幼儿站在起跑线上,教师一声令下,他们一起跑起来。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的绉纸风车怎么一点都不转啊?绉纸太软了,风叶都折到后面去了。”“奇怪,我的瓦楞纸风车怎么不转啊?”“我的也不转,是不是瓦楞纸太硬了?”“牛奶袋锡纸风车也有些硬,跑快了才转,跑慢了就不转了。”“宣纸风车太软,纸太薄,有时转,有时不转。”等孩子们一起跑到终点时,只有手工纸和挂历纸制作的风车在继续转,其他纸制作的风车都已经停止了,有些风车如瓦楞纸风车、报纸风车甚至都掉在地上了。

孩子们重新试验了一遍,结果还是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探究结束后,我请幼儿将自己的试验结果记录在个人记录表中。那么选择什么方法来让孩子记录呢?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们想,如果采用绘画记录让幼儿画一个能转动和不能转动的风车,一是所需时间比较长,而且幼儿停下来绘画会打断探究过程;二是风车转动的状态也不好表现,受幼儿绘画水平的局限,可能有的幼儿画不出转动的风车,或者画出来的风车只有幼儿自己明白,其他人就看不懂了。这样的科学记录不仅不能帮助幼儿客观真实地记录探索过程中所得到的信息,不能交流分享同伴的经验,还会成为幼儿的负担。于是,在该环节中,我们引导幼儿运用符号记录的方法,即用打“√”表示试验成功,选择的纸张适合做风车,用打“×”表示试验没有成功,选择的纸张不适合制作风车。

活动结果证明,这种符号记录的方法既形象直观,又便于幼儿观察和记忆,还减少了记录的时间,保证了探究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

三、小组记录: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

虽然在个人探究环节中,幼儿已获得了手工纸和挂历纸做的风车转的时间最长的经验,但这个环节主要还是验证和记录幼儿个人的猜想,孩子们的经验并没有得到分享和提升,大家对于什么纸最适合做风车也还比较模糊。为了对比各种纸制作风车的效果,从中发现规律,我们在每个幼儿试验后进行了小组探究、记录及经验共享活动。

我们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人当组长。孩子们先以小組为单位分散探索,然后进行小组记录。组长负责将幼儿的试验结果汇总在小组记录表上,在最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在不适合做风车的纸的试验栏中打“×”,结果第一组幼儿的汇总表表明手工纸和挂历纸最适合做风车,而其他的纸都不适合。而第二组的探究结果则是手工纸、挂历纸和报纸三种纸最适宜制作风车。

四、集体记录:发现问题,反复试验,解决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上面的情况?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为了共享经验,我们将两组不同的结果合在一起进行集体分享。如我们所料,幼儿在分享中果然出现了新问题。第一组幼儿认为报纸不是制作风车最适宜的材料,因为它太软。而第二组幼儿则认为报纸也是做风车最适宜的材料之一,因为它能转很长时间。那么到底哪一组的结论正确呢?于是我们请两组选派代表重新试验。试验的方法是用报纸、挂历纸、手工纸制作风车,然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跑向终点,看报纸风车是不是和其他风车一样转的时间很长。试验结果证明报纸风车转的时间很短。

那么第二组幼儿的结论又是怎么来的呢?经过了解我们得知,因为第二组的小组长从一开始就猜测报纸是最适宜做风车的,而在他制作和试验报纸风车时,报纸风车也确实转得较好,所以他就记录报纸最适宜做风车。这样的记录结果带有幼儿的主观意愿,但教师并未直接点破,而是引导该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再次试验,以事实来说明问题。

在两组幼儿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幼儿进行全班集体记录。集体记录仍然运用实物记录和符号记录相结合的方法,在每种纸张下面用“√”“×”表明它们是否最适宜制作风车。我们还引导幼儿在“最适宜做风车的纸“一栏中贴上手工纸和挂历纸这两种材料。

上一篇:种大蒜教案及反思下一篇:党支部资料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