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人物简介

2024-05-06

昆虫记人物简介(精选11篇)

篇1:昆虫记人物简介

目录

第一章 蜣螂

第二章 登上旺杜峰

第三章 荒石园

第四章 舍腰蜂

第五章 蜜蜂、猫和红蚂蚁的寻家之旅

第六章 黑腹狼蛛

第七章 樵叶蜂

第八章 两种奇异巢穴

第九章 天牛吃路

第十章 新陈代谢的工作者

第十一章 西班牙蜣螂

第十二章 蝉

第十三章 螳螂

第十四章 椎头螳螂

第十五章 伟大的父亲:西西斯

第十六章 我的学校

第十七章 潘帕斯草原食粪虫

第十八章 昆虫的着色

第十九章 白面螽斯

第二十章 绿螽斯

第二十一章 蟋蟀

第二十二章 松毛虫

第二十三章 被管虫

第二十四章 白蝎“自杀”

第二十五章 化石书中的象虫

第二十六章 池塘中的世界

第二十七章 石蚕

第二十八章 孔雀蛾

第二十九章 林荫小道

第三十章 斑纹蜂

第三十一章 黄蜂

第三十二章 赤条蜂

第三十三章 捕蝇蜂

第三十四章 寄生虫

第三十五章 蜂螨

第三十六章 条纹蜘蛛

第三十七章 蟹蛛

第三十八章 迷宫蛛

第三十九章 蛛网的建筑

第四十章 蛛网上的电报线

第四十一章 蛛网中的几何学

第四十二章 克罗多蜘蛛

第四十三章 胭脂虫

第四十四章 萤火虫

第四十五章 菜青虫

第四十六章 金步甲

第四十七章 回忆童年

第四十八章 找枯露菌的甲虫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蜣螂

蜣螂第一次进入人们的生活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时间。在古代埃及,农民在春天灌溉农田的时候经常见到这种昆虫。它们黑黑的、肥肥的,忙着向后推着一个圆球形的东西。这个奇怪的圆球让古代埃及农民感到很惊讶,同今天这里的农民一样。

这个圆球被古埃及人想象成了地球的模型,并且蜣螂的动作也与天上星球的运转相合。因此,他们认定这种甲虫一定掌握了很多天文知识,便给它取名叫“神圣的甲虫”。当时他们还认为蜣螂滚的圆球中装满了自己的卵,小蜣螂也是从那里面出来的。但是他们错了,大多时候里面并没有卵,不过是一个食物储藏室而已。

你要是认为这是什么可口食品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蜣螂的工作,是把各种污物从地表上收集起来。这个食物球便是用它收集到的垃圾搓卷起来的。

蜣螂扁平的头前边长着六只尖细的牙齿,它们呈半圆形分布,就像是一种弯形钉耙。无论是刨除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还是收集自己挑拣好的食物,蜣螂都要靠这些牙齿。它的前腿也是非常有用的工具,这些弓形的前腿不但非常坚固,而且还在外端长了五颗锯齿,蜣螂就是用它来搬动一些障碍物的。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蜣螂制作圆球的步骤。它先是左右转动带锯齿的臂,扫出一块小小的空场,把自己收集来的东西堆放起来。然后,再用四只后爪去推。蜣螂的腿又长又细,尤其是最后的那一对,形状略弯曲。

篇2:昆虫记人物简介

在这本书中记载了所有昆虫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昆虫世界的奇妙。作者用生动有趣的笔触记录下了,在观察中所探求到的昆虫世界的秘密。而就是这些甚至小到用肉眼看不出的小昆虫,就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的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仿佛是自己在观察一样。就有这样一段描写蝉的部分:“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筱悬木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且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在这一段话中,作者巧用比喻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生动的叙述了蝉一般在什么地方“唱歌”。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蝉,就像是面对面一样。所有的昆虫都被作者描写的有声有色。也让我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坚持不懈,执着于科学的人。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的一次“观察”。在我们眼中蚂蚁是十分小的。但是,有一次,让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蚂蚁的团结力量的大:有一次,我在吃饼干时,一点小的饼干屑掉在了地上,这甜甜的香味立刻“钩住”了蚂蚁的鼻子。一只接着一只的蚂蚁,都爬了过来,在前面的蚂蚁用头或是触角,碰碰后面的一只蚂蚁,好像是在说:“前面有食物,大家一起去搬。”随后,很多很多的蚂蚁成群结队的来了,其中还有一只最大的蚂蚁,我想那应该就是蚂蚁王了。小的饼干屑大约是三四五,的一起搬,大的一般是五六只的一起用力搬。不过一会儿,大大,小小的饼干屑就被这些“大力士”给搬走了,让我震惊。同时,我在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团结的力量,大于一切的道理。的确,世上有许多细小的事物,只要你善于发现,也能在它们身上学到很多知识。

篇3:昆虫记人物简介

害虫防治,意义重大

在与周祖基教授交谈的过程中,他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亲切与热情,尽管已经是古稀老人,他始终保持着一位科研人员的精神风貌,对自己的科研工作兢兢业业,矢志不渝。从1979年至今,30多年的岁岁月月,在他的心目中,病虫害的防治对国家,对人民有着重大的意义。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破坏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业界人士都知道,川硬皮肿腿蜂是危害树木的天牛、吉丁虫等林木钻蛀性害虫的克星,所以大量使用川硬皮肿腿蜂对树木进行防护,既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又能降低农药等成本的投入,对树木的自然生长非常有益。于是,周祖基教授从1995年就开始了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在2005年获得突破。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主要包括寄主养殖、接蜂与育蜂。寄主养殖是以黄粉甲初化蛹的蛹体为中间寄主,包括幼虫养殖、老龄幼虫的养殖、蛹的挑选、成虫养殖与取卵。接蜂是指将初化蛹的蛹体放入已预放入川硬皮肿腿蜂种蜂的繁蜂管中、让雌蜂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在天牛幼虫体上完成产卵过程。育蜂是将接蜂成功的寄主移入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令幼蜂完成发育过程。此外繁蜂过程还得有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繁蜂管清洗、制塞、将种蜂—川硬皮肿腿蜂移入繁蜂管中,环境的无菌化处理等等。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不受自然寄主数量的限制,能够大量繁殖川硬皮肿腿蜂,大幅度提高寄生率。

周祖基教授的科研项目得到了林业部与四川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他建成了一个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中试基地。经中试研究,在2005年申报了“川硬皮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专利。第二年,该中试基地被国家林业局批准扩建为生物防治用天敌产品的生产点。2007年,该专利申报成功。到了2009年,该专利成为国家林业局生物防治基地建设项目。而从目前看,川硬皮肿腿蜂的防治试验、应用与推广已在全国十余个省市地区得到普及和认可,并在业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度和好评度。

昆虫利用,业界丰碑

周祖基教授在林业资源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域里已经取得了累累硕果,已经为我国生态资源的保护、社会效益的取得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他依然没有满足,他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要达成,那就是针对昆虫进行开发利用,做到以虫治虫。周祖基教授说过,全世界目前已知的昆虫大概有100多万种,其中可以食用的有3650多种,现代研究结果也表明,食用昆虫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多种人体需要的成分,营养价值极高。可见针对昆虫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让它们为人类更好的服务。

虫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蝠蛾属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壳体的复合物,主要活性成分是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有益于人体吸收的物质,其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可以说它的价值非常高,不过由于其生长条件很苛刻,不但海拔要高、气压要低、紫外线要强,并且还存在着大量的天敌因子,这一系列严酷的条件就使得虫草产量非常低,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基于此,周祖基教授把主要的精力投注到虫草的研究和培育上。由于周祖基教授在微生物、昆虫学等方面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对于虫草的研究可以说是轻车熟路。目前,在周教授的带领下,他的科研团队已经在虫草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并不断向产业化方向迈进。

另外,黄粉甲营养成分全面,营养价值较高,是喂养动物的理想蛋白饲料。不过因为其养殖成本高,目前仍不能代替鱼粉而成为饲料的添加剂。于是周祖基教授与他的同事们从产业化需求出发,对“黄粉甲”和“寄生蜂”进行了潜心、深入的研究,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真正做到了降低养殖成本,实现了产业化道路。当然,除了研究如何让黄粉甲代替鱼粉外,周教授还在进行着更深入的研究,开发黄粉甲的蛋白质为人类所用。

教研结合,实至名归

“森林卫士,昆虫专家”,周祖基教授在这样的称号面前是实至名归的。30多年以来,精勤不倦的周祖基教授在昆虫的防治和利用研究领域中,取得了许多创新和突破,也获得了诸多荣誉。另外他还在核心刊物的科技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副主编“21世纪教材”《园林植物昆虫学》。参编“十一五”教材《森林动植物检疫学》,参编并主审21世纪教材《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概论》,主审21世纪教材《林木保护学》,副主编21世纪教材《森林昆虫学通论》。从1979年起,周祖基教授一直在四川农业大学从事森林保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至今为止先后指导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生40名。他还十分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实验室的建设。2001年森保实验室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现如今也已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并三次获得企业颁发的研究生培养优秀教师奖励金。

篇4:昆虫记人物简介

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蝉、蜘蛛、飞蛾、螳螂、泥蜂、蝎子、天牛、萤火虫、金龟子、蝗虫、甲虫、蚂蚁、蟋蟀、毛毛虫,燕子、麻雀……关于它们的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描述,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原来昆虫们有这么多的奥秘呀!读过这本书后,我知道蝉怎样脱壳,屎壳郎如何滚粪球,蚂蚁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小蜘蛛如何从卵袋里出来,胭脂虫的幼虫怎样过冬,食粪虫为什么能“长寿”,蜜蜂怎么造房,蝗虫怎样孵化……书中人性化的虫子们纷纷登场,多么奇异而有趣!书里所写的许多情形,令我觉得比侦探故事还精彩,法布尔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令我感动……

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这位研究昆虫的科学家,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的细微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四十年如一日地去窥探昆虫世界的秘密,终于写成了《昆虫记》。

当再一次翻阅着《昆虫记》中许多昆虫的精美图片时,我仍然会被眼前的景象打动:童年的玩伴螳螂、知了、蝗虫仿佛又跳跃在身旁,我似乎看到了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吃掉新郎的螳螂新娘……这一个个可爱、神奇的小精灵,把我带进神奇的昆虫王国……

在《昆虫记》中,法布尔用月光一样的宁静之眼、大地一样的悲悯之心,观照着一个更细微而又更广阔的空间。他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及其日常生活习性、生物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如今,当我们通过法布尔的眼睛,享受着这份读书的乐趣,无不感受到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艰苦劳动。法布尔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研究作风,更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精神”博大精深的内涵。

篇5:昆虫记的主要内容简介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法国)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家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家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主要内容

在《昆虫记》一书中,作家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在书中,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应社会人生。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和散文的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家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家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创作背景

1823年12月,法布尔降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上小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靠自修,法布尔取得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作品后。1875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19,《昆虫记》第十卷问世,法布尔86岁。

个人简介

篇6:昆虫记好段昆虫记好词

2 . 清清楚楚:清晰明白有条理。

3 . 竭尽所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一件事。

4 .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5 . 坚强不屈: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6 . 一无所知:一:全,都。什么也不知道。

7 . 小心翼翼: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8 . 各种各样:具有多种多样的特征或具有各不相同的种类。

9 . 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透明,结构细巧,如同珍珠一样。

10 .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11 . 威风凛凛: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12 . 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13 . 丑陋不堪:十分的丑,难以入目,让人看了要恶心相当龌龊,多指行为。

14 . 历经艰辛:形容经过了很多的艰难困苦。

15 . 毫不迟疑:一点都不犹豫,形容非常坚决果断。

16 . 死而后已: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7 .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18 . 自叹不如:一种感叹,叹息。叹息自己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

19 . 干劲十足:做事情十分有干劲。

20 . 不遗余力: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21 . 摇摆不定:指心意犹豫不决,来回变化。

22 . 毫无疑问:没有任何争议的答案/结果。

23 . 烦吵浮夸:很吵很烦。

24 . 与生俱来:表示个人的特别、不可替代性,一生下来就是如此。

二 昆虫记好句

1 . 半透明的黄色如蜜的色彩,看来真如琥珀雕成的一般。

2 . 很少有昆虫能比这个小动物更美丽,翼盘在中央,像折叠的宽阔领带,前臂位于头部之下。

3 . 蝉“为饥饿所驱”。“为口渴所苦”。

4 . 当我考察它们的储藏室时,我是用手斧来“开掘”的。这个开掘用在这里很生动。

5 . 其实,它的举措简直像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

6 . 然后,它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着在旧皮上,翻转身体,使头向下,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7 . 当然了,要热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8 .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9 . 这样几下抖动便去掉了舍腰蜂刚刚初具规模的窠巢,就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它的蜂巢居然已经有一个橡树果子那样大了,真让人始料不及。它们可真是一些让人惊奇的小动物。

10 . 临近沟渠的时候,它当然就会注意到这件可喜的事情,于是就匆匆忙忙地跑过来取水边这一点点十分宝贵的泥土。它们不肯轻意放过这没有湿气的时节极为珍稀的发现。

11 .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12 . 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不大熟悉的,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是凡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虽然拉封敦并不是谈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

13 . 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14 .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15 . 普通的蝉喜欢把卵产在干的细枝上,它选择最小的枝,粗细大都在枯草与铅笔之间。这些小枝干,垂下的很少,常常向上翘起,并且差不多已经枯死了。

16 . 虫,与蝉一样,很能引起人的兴趣,但不怎么出名,因为它不能唱歌。如果它也有一种钹,它的声誉,应比有名的音乐家要大得多,因为它在形状上与习惯上都十分的不平常。它将是一名出色的乐手。

17 . 这些时候,它是在地底下梨形的巢穴里居住着的。它很渴望冲开硬壳的甲巢,跑到日光里来。但它能否成功,是要依靠环境而定的。

18 . 假使那贼安然逃走了,主人艰苦做起来的东西,只有自认倒霉。它揩揩颊部,吸点空气,飞走,重新另起炉灶。

19 . 梨紧贴着地板的部分,已经敷上了细沙。其余的部分,也已磨光得像玻璃一样,这表明它还没有把梨子细细的滚过,不过是塑成形状罢了。

20 . 这时候它的颜色是红白色,在变成檀木的黑色之前,它是要换好几回衣服的,颜色渐黑,硬度渐强,直到披上角质的甲胄,才是完全长成的甲虫。

21 . 在我自己的工作室里,用大口玻璃瓶装满泥土,为母甲虫做成人工的地穴,并留下一个小孔以便观察它的动作,因此它工作的各项程序我都可以看得见。

22 . 我已经说过,古代埃及人以为神圣甲虫的卵,是在我刚才叙述的圆球当中的。这个已经我证明不是如此。关于甲虫被放卵的真实情形,有一天碰巧被我发现了。

23 . 一会儿,它就要吃了。没有人教它,它也会做,像它的前辈一样,去做一个食物的球,也去掘一个储藏所,储藏食物,一点不用学习,它就完全会从事它的工作。

24 . 当然,我也曾做过这种试验,将干硬壳放在一个盒子里,保持其干燥,或早或迟,听见盒子里有一种尖锐的摩擦声,这是囚徒用它们头上和前足的耙在那里刮墙壁,过了两三天,似乎并没有什么进展。

25 .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瓢虫,鞘翅黄色、红色或棕色,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吓退天敌。

26 . 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拦路的荆棘,就把生命当成笨重碍事、一文不值的东西扔掉。

27 . 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端庄,严肃半立前爪像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诚心诚意的祷告姿势。

28 . 你有一处建在房子里面的小池塘吗?在那个小池塘里,你可以随时观察水中生物生活的每一个片断。

29 . 不久,又有一种突然的改变发生了。从前牺牲一切的母亲,现在对于家族的利益,已不再那么关心了。

30 . 自此它们各自开始管理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利益了。它们彼此之间也就不相互照应了。

篇7:昆虫记人物简介

《昆虫记》一书由法国文学家法布尔所撰写,被称为“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法布尔一生喜爱观察及研究昆虫,写下了这部不朽之作。此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作,更是一部经典传奇,前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多年来,法布尔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多次精密的实验,对于昆虫,不论是生活习性、行为百态,还是捕食、繁殖的方式,在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全书多运用拟人句,语气幽默风趣,使得书中的昆虫形象更加鲜明,读来回味无穷。

昆虫为大自然增添了色彩与生机,是人类的朋友,更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身体虽小,但是仍然值得我们去尊重。它们的一生中蕴含了许多奥秘,例如,蝉是怎样脱壳的?蚂蚁是怎样吃蚜虫的分泌物的?螳螂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什么?萤火虫是如何捕食蜗牛的……种种奥秘等待我们去书中探寻。此书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知道了许多从前并不知道的事情,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墙角里,在草丛中,在泥土内,都能见到小昆虫的身影。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昆虫体型小,活动不易被察觉,但法布尔仍能将昆虫们观察得如此细致,他有一双慧眼,也有一颗慧心,这是他成功的必要前提。书中的内容让我感受到了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以及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法布尔一生贫困,遭到过许多人的嘲笑,但他没有屈服于残酷的现实,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梦想的道路很远,在这条路上,法布尔经历了一路困难,一路艰辛,不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他都会去观察昆虫。他一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他的脚步没有停下,始终往前。正是因为他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很大,路很艰难,道路必有坎坷,但只要坚持走下去,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他的经历恰好应了一句话:“风雨之后见彩虹”,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要学习法布尔这种坚持不懈、百战不殆的向上精神,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篇8:昆虫记人物简介

法布尔

有许多昆虫, 它们在这世界上做着极有价值的工作, 尽管它们从来没有因此而得到相应的报酬和相称的头衔。当你走近一只死鼹鼠, 看见蚂蚁、甲虫和蝇类聚集在它身上的时候, 你可能会全身起鸡皮疙瘩, 拔腿就跑。你一定会以为它们都是可怕而肮脏的昆虫, 令人恶心。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它们正在忙碌着为这个世界做清除工作。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其中的几只蝇吧, 我们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所作所为是多么地有益于人类, 有益于整个自然界了。

你一定看见过碧蝇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绿头苍蝇”。它们有着漂亮的金绿色的外套, 发着金属般的光彩, 它们还有一对红色的大眼睛。

当它们嗅出在很远的地方有死动物的时候, 会立即赶过去在那里产卵。几天以后, 你会惊讶地发现那动物的尸体变成了液体, 里面有几千条头尖尖的小虫子, 你一定会觉得这种方法实在有点令人反胃, 可是除此之外, 还有什么别的更好更容易的方法消灭腐烂发臭的动物的尸体, 让它们分解成元素被泥土吸收而再为别的生物提供养料呢?是谁能够使死动物的尸体奇迹般地消失, 变成一滩液体的呢?正是碧蝇的幼虫。

如果这尸体没有经过碧蝇幼虫的处理, 它也会渐渐地风干, 这样的话, 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消失。碧蝇和其他蝇类的幼虫一样, 有一种惊人的本事, 那就是能使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有一次我做了一个试验, 把一块煮得很老的蛋白扔给碧蝇作食物, 它马上就把这块蛋白变成一滩像清水一样的液体。而这种使它能够把固体变成液体的东西, 是它嘴里吐出来的一种酵母素, 就好像我们胃里的胃液能把食物消化一样。碧蝇的幼虫就靠着这种自己亲手制作的肉汤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其实, 能做这种工作的, 除了碧蝇之外, 还有灰肉蝇和另一种大的肉蝇。你常常可以看到这种蝇在玻璃窗上嗡嗡飞着。千万不要让它停在你要吃的东西上面, 要不然的话, 它会使你的食物也变得充满细菌了。不过你可不必像对待蚊子一样, 毫不客气地去拍死它们, 只要把它们赶出去就行了。因为在房间外面, 它们可是大自然的功臣。它们以最快的速度, 用曾经活过的动物的尸体产生新的生命, 它们使尸体变成一种无机物质被土壤吸收, 使我们的土壤变得肥沃, 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良性循环。 (选自《昆虫记》)

【思考】

1.“新陈代谢的工作者”主要有哪些?

2.“新陈代谢的工作者”的种类很多, 作者是怎样对其进行介绍的?

3.“新陈代谢的工作者”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人们把蝇类当作是“可怕而肮脏的昆虫”, 读完本文后你觉得蝇们真是“一无是处”吗?请把你的看法说出来。

孔雀蛾

法布尔

5月6日的早晨, 在我的昆虫实验室里的桌子上, 我看着一只雌的孔雀蛾从茧子里钻出来。我马上把它罩在一个金属丝做的钟罩里。我这么做没有别的什么目的, 只是一种习惯而已。我总是喜欢搜集一些新鲜的事物, 把它们放到透明的钟罩里细细欣赏。

后来我很为自己的这种方法庆幸。因为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晚上九点钟左右, 当大家都准备上床睡觉的时候, 隔壁的房间里突然发出很大的声响。

小保罗衣服都没穿好, 在屋里奔来跑去, 疯狂地跳着、顿着足、敲着椅子。我听到他在叫我:“快来快来!”他喊道, “快来看这些蛾子, 像鸟一样大, 满房间都是!”

我赶紧跑进去一看, 孩子的话一点儿也不夸张。房间里的确充满了那种大蛾子, 已经有四只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 其余的拍打着翅膀在天花板下面翱翔。

看到这情形, 我立即想起那只早上被我关起来的囚徒。

“快穿好衣服, ”我对儿子说, “把鸟笼放下, 跟我来。我们立刻就要看到更有趣的事情了。”

我们立刻下楼, 来到我的书房, 那在整个房子的右侧。我发现厨房里的仆人已被这突然发生的事件吓慌了, 她用她的围裙扑打着这些大蛾, 起初她还以为它们是蝙蝠呢。这样看来, 孔雀蛾们已经占据了我家里的每一部分, 惊动了家里的每一个人。

我们点着蜡烛走进书房, 书房的一扇窗开着。我们看到了难忘的一幕情景:那些大蛾子轻轻地拍着翅膀, 绕着那钟罩飞来飞去。一会儿飞上, 一会儿飞下, 一会儿飞出去, 一会儿又飞回来, 一会儿冲到天花板上, 一会儿又俯冲下来。它们向蜡烛扑来, 用翅膀把它扑灭。它们停在我们的肩上, 扯我们的衣服, 咬我们的脸。小保罗紧紧地握着我的手, 努力保持镇定。

一共有多少蛾子?这个房间里大约有二十只, 加上别的房间里的, 至少在四十只以上。四十个情人来向这位那天早晨才出生的新娘致敬———这位关在象牙塔里的公主!

在那一个星期里, 每天晚上这些大蛾总要来朝见它们美丽的公主。那时候正是暴风雨的季节, 晚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们的屋子又被遮蔽在许多大树后面, 很难找到。它们经过这么黑暗和艰难的路程, 历尽困苦来见它们的女王。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 连那凶狠强壮的猫头鹰都不敢轻易离开巢, 可孔雀蛾却能果断地飞出来, 而且不受树枝的阻挡, 顺利到达目的地。它们是那样地无畏, 那样地执着, 以至于到达目的地的时候, 它们身上没有一个地方被刮伤, 哪怕是细微的小伤口也没有。这个黑夜对它们来说, 如同大白天一般。

孔雀蛾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 为了这一目标, 它们继承了一种很特别的天赋:不管路途多么远, 路上怎样黑暗, 途中有多少障碍, 它总能找到它的对象。在它们的一生中大概有两三个晚上它们可以每晚花费几个小时去找它们的对象。如果在这期间它们找不到对象, 那么它的一生也将结束了。

孔雀蛾不懂得吃。当许多别的蛾成群结队地在花园里飞来飞去吮吸蜜汁的时候, 它从不会想到吃东西这回事。这样, 它的寿命当然是不会长的了, 只不过是两三天的时间, 只来得及找一个伴侣而已。 (选自《昆虫记》, 有删节)

【思考】

1.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的具体内容。

2.从文中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孔雀蛾是一种比较大的蛾类?

3.本文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记叙还是说明呢?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石蚕

法布尔

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 它们叫石蚕。确切地说, 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 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 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 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 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 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在筑巢的时候, 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 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 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 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衲衣;有时候, 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 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 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 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 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一天, 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 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 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 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 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 不易抵抗, 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 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 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 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 受了石蚕的骗, 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 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 去别处觅食了。

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 重新建造它的新鞘, 准备着你们的下一次袭击了。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 它们好像是一只潜水艇, 一会儿上升, 一会儿下降, 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 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 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 使它们不至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 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 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 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 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 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 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 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 靠着里面的浮力, 使石蚕不至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 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 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 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 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 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 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 它就缩回前身, 排出空气, 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 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 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 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 这样的精巧, 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 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昆虫记》)

【思考】

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介绍石蚕的生活习性。

2.文章第三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说明的?

3.文中画线的“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4.从作者对石蚕在水中上升下降的原因分析的描写中可以发现作者怎样的科研精神?

篇9:经纬昆虫记

当Annemieke优雅地现身时,全场为这位被誉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织品艺术家之一的女士鼓起掌来。自从1971年以来,Annemieke有30年没有公开露面和举办展览了,68岁的她已经满头银发。那只著名的攀在树枝上的青蛙,也从她的布艺作品里跳出,成为脖子上的银项链了。

令人惊叹的软雕塑

以前听朋友说,住在澳大利亚就是住在动物园里,五步见松鼠,十步遇袋鼠。虽有夸张之嫌,却也对那里的自然环境充满羡慕。也以为Annemieke的作品是以考拉、鸭嘴兽、袋鼠等澳大利亚珍稀的动物为主题,却惊奇地发现她选择了令大多数人觉得难受的飞蛾、苍蝇、黄蜂、蚱蜢和变色龙等动物作图案。

一只粉色的飞蛾张开翅膀扑在长约60cm的树枝上,轻盈、安静,毛茸茸的身体没给观赏者带来任何不适,反倒有股想伸手触摸的欲望。无论是枝干的年轮,还是翅膀的纹理,密实的线脚乱中有序,层叠地将细节逐一展现。这件作品叫《粉蛾》,由丝绸、锦缎、羊毛、鸵鸟毛和兔毛制作而成。将各种不起眼的材料结合,是Annemieke独创的风格,在纺织艺术界里也十分罕见。

绸缎、毛皮、棉花、人造材料……这些都是Annemieke捕捉着大自然的活力元素,有时一件10cm×15cm大小的作品,就会用到30多种材质。

挑选材料是Annemieke创作前的第一步,必须与作品主题契合,之后再用手工和机织等方式进行加工。细看Annemieke的作品,你很难一次性数清她所运用的技法,刺绣、染色、镶嵌、绗缝、褶裥、毡制、编结、串珠、贴花等,这些技术被无限制地组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技法。远看,仿佛是刺绣和绘画的结合;近看,奢华繁复却主题鲜明,有着独特的质感。30年前,她的作品就被称为“软雕塑”,享誉世界纺织艺术界。

曾有人问Annemieke,“你数过一件普通的作品大概有多少针脚吗?我相信这个数字会令纺织机器也汗颜。”她平静地笑,“我只是在该表现的地方做了创作过程中应该做的事,针脚数字的多少只是作品内涵的辅助,我从不关心。”如Annemieke所说,从她指间流出的纺织作品的内涵,就是让社会对澳大利亚昆虫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生物学家查尔斯·麦卡宾曾说:“很多人认为无脊椎动物很恶心,或认为它们是害虫,因此被不明不白地杀害。Annemieke用她多年的手艺为昆虫们正名,让大家看到自然界美丽的一面,很棒的‘蝴蝶效应’。”Annemieke也因此成为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协会的第一位纺织艺术家,展览上那张拿着望远镜,蹲在草丛里观察的照片就是最好的证据。若不是常年的辛苦观察,难以想象她如何将昆虫形象地在布面上生动展现。

用布艺拯救自然

这一切成就,在Annemieke小时候就已注定。

Annemieke在荷兰出生,7岁时随父母移居澳大利亚,父亲是一个牙科医生,母亲是裁缝。由于不会说英语,又是家里唯一的孩子,Annemieke的童年时代几乎是在野外度过。她被澳大利亚丰富的昆虫物种吸引,画素描、收集各种蝴蝶和昆虫制作标本,之后学习艺术,用昆虫元素进行创作。

Annemieke的艺术创作灵感,大多来自一些令人难忘的画面。“我第一次目睹了蝗灾,于是创作了《草蜢》;看到成年的蜻蜓神奇地从水生幼虫羽化而成,便有了《蜻蜓》;‘飞蛾’系列则是表现一种生命的轮回。”Annemieke说,“我的所有作品,都需要广泛的研究、实地观察、标本采集,再画无数的草图和长时间缝制来完成。”

这些年来,Annemieke不断受到布艺界的展出邀请,都被她婉言谢绝。“我更重要的头衔是野生动物协会的会员,纺织是我向大众传递保护自然的一种方式。”30年后再出江湖,Annemieke有些痛心,“我已经看到令人不安的环境变化,亲眼目睹了金钱带来的冷漠、无知,希望通过我的纺织品,无论是立体雕塑,还是平面作品,让观赏者把爱和关心还给大自然。”

篇10:昆虫的世界——读《昆虫记》有感

19世纪末,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在法国出版了,这本书,共分十卷,刚一问世,就引起巨大的轰动!他就是,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的心血著成的《昆虫记》。

在这本书中,法布尔以充满爱的语言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螳螂的外表看起来很虔诚,但是性情非常凶猛,他有像镰刀一样的捕捉足,常常对过路的昆虫发出致命的一击;,人们都说蝉是一个懒家伙,但实际上他很勤快,自食其力,反而是蚂蚁才来抢它的食物;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发着亮光,给人无限美好的遐想,殊不知它却有着相当高超也相当残忍的猎食方法;,蜘蛛和蜂类都是天生高明的建筑学家,他们运用几何学,一个把网织得对称而结实,一个把巢建的稳固而精致!在这里,每一个昆虫的习性、劳作、繁衍和争斗,都表现的活灵活现,充满了灵性与智慧!

《昆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以丰富的内涵,优美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影响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的读者。作者以人性观照虫性,在描绘昆虫的生活,是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一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无限热爱!这是创作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这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蜘蛛了,人类对蜘蛛的印象从来都不是很好,很多人都认为蜘蛛是一种很可怕的动物,这也许是因为他,那,狰狞恐怖的外表,令人看了不由,的心惊肉跳,而且人

们,还认为蜘蛛是有毒的,所以总是对他敬而远之,蜘蛛确实有两颗毒牙,这种武器,可以立即把猎物置于死地!不过这种毒性对人类来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甚至还没有被蚊子叮一口的后果严重,所以认为所有蜘蛛都有很大的毒性,这种看法对大多数,无辜的蜘蛛,阿燕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是有少数种类的蜘蛛确实是有剧毒的,比如说狼蛛等等。

《昆虫记》自问世以来就以丰富的内涵,优美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普通的读者。作者以人性观照虫性,在描绘昆虫的生活时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熔于一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和无限热爱,这是创造史上的一个奇迹。

篇11:昆虫记人物简介

19世纪末,在法国,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书出版了,这本书共分十卷,它刚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它就是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法布尔耗尽毕生的心血著成的《昆虫记》。在这本书中,法布尔以其充满爱的语言,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在这一本书中,每一种昆虫:蜜蜂、蜘蛛、蟑螂……,它们的习性、工作、繁衍、死亡等等都被描绘的活灵活现,充满了灵性与智慧。

寒假里,我有幸拜读了这本伟大的著作。从作者法布尔的经历中,我悟到了一个道理:我们要发现大自然的奥秘,了解大自然的规律,不是凭空想象的,要从小到大对大自然充满热情。无论是对人、动物、植物,都要带着爱心、细心和耐心去面对,这就是我自己总结的“三心”原则。

首先,充满爱心是基础,没有对万事万物的爱心,没有兴趣,你就没有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你就不会去留心身边的一草一物,就没有了观察的动机与动力。

有了爱心与好奇心之后,细心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细心观察,才会发现问题,只有细心观察,才不会放过身边的细微末节的变化。

观察大自然,是一个枯燥而又漫长的事情,从一粒种子,到它落入泥土的那一刻起,再到它发芽、长叶子、叶片变大、植株长高……直至开花、结果。这一个多么漫长而又无聊的事情,没有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

所以,只要有了这三心,才会取得成功。爱心,有了爱心,才会行动;细心,只有细心,行动才会正确;耐心,有了耐心,行动才会有结果。并且,我发现,这个“三心”原则,不仅仅只适用于观察大自然,对于我们的工作、学习来说,都是必备的品质与行为准则。

这就是我从《昆虫记》中读出的道理,或者说是一点心得吧,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有用。

《昆虫记》有感400字2

昆虫记》这本书是出自法国法布尔。其中有许多篇集,作者用具体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了昆虫的习性,自己的感悟、与自己观察的好奇心编出了《昆虫记》这本著作。

昆虫记的英文学名为“Souvenirs Entomologiques”作者法布尔更是用放松而又充满有趣的态度写下了自己对观察的每一只昆虫的观察日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昆虫在干什么的时候做了哪些动作,或者外表凶猛却又可爱的昆虫,也或许是其他内容。作者坚强不屈和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发现或有趣的动作。一直观察昆虫作者法布尔并没有感道乏味,而觉得昆虫是他的生命的一部分。观察昆虫是他的习惯,比如说蟹蛛,虽然外表可爱但是内心却是个刽子手。小碧蝇虽然令人厌恶,但是却是腐蚀或垃圾的巨大强敌。蟋蟀在草地上用带齿条的琴弓和振动膜唱歌,甲虫无论如何都要抱着最爱的枯露菌。菜豆象在豆子上生活,“腐蚀”人们的谷物与干燥的豆子。外表凶狠的恩布沙性情却很温和。

上面的几个短文重点描写了法布尔坚持不懈,每天都仔细观察昆虫的句子。《昆虫记》有许多有趣生动的文章,真不愧于“文学之作”!

《昆虫记》有感400字3

去年暑假,我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布尔,《昆虫记》是他一生在荒石园观察昆虫写下的著作,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

这本书里讲述了许许多多的昆虫,比如:充满活力的音乐家--蟋蟀、草丛里的星星--萤火虫、勤劳的清洁工--蜣螂、能干的泥水匠--舍腰蜂、坚持不懈的掠夺者--红蚂蚁……每种昆虫在书中被作者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一看这本书就知道了这种昆虫的生活习性。

这本书里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螳螂外形苗条,别看它外表温柔,可是它的性格是凶狠残忍的,它不但吃黄蜂,蝗虫,而且自己的丈夫和兄弟姐妹都吃,当然这样可能是为了补充营养,攒足体力养育小宝贝,可是它产完卵就不管了。我喜欢奋斗不息的黄蜂,它们性格残暴,也从不好客,就算一只蚊子进来也不放过,可是在蜂窝里,雌蜂是温柔的,它们耐心地用蜂蜜喂幼虫吃。

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我不仅各种各样的昆虫的生活习性,还了解了昆虫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残杀,构成了生存永生的生物链。读了这本书,我也很佩服法布尔,佩服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昆虫记》有感400字4

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我一看外面,没什么兴趣。可一看书的内容,我却爱上它了。

这 本书主要讲了法布尔从小就对植物和动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仔细观察它们。书里还有萤火虫、红蚂蚁、蝉、天牛、松毛虫等动物的本能、习性、劳动、繁衍和 死亡,记录了它们在昆虫王国的漫漫旅程。比如萤火虫,法布尔讲述了萤火虫中只有雄萤火虫能发光,而雌萤火虫不会发光。萤火虫看似小,却是食肉动物,它主要 的食物是蜗牛。萤火虫发现了蜗牛,就会召集来同伴,然后一起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麻醉剂”,不一会儿,蜗牛就化成“肉粥”了,萤火虫们也就开始享用美食 了。

读 了这本书,我真的非常佩服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在法布尔的笔下,蜣螂忙忙碌碌制作粪球、推动粪球,固执的松毛虫坚持列队出行,小蜘蛛利用蛛丝飞到各个 地方,萤火虫用麻醉剂对付猎物,螳螂竖起前腿好像在祈祷和平……每一只昆虫都像是法布尔的朋友。我觉得,我们以前都不怎么注重自然,现在,我们一定要注意 观察自然,对自然中的动植物有更深切的认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真正地了解自然,驾驭自然!

《昆虫记》有感400字5

近期,我喜欢上了法国著作《昆虫记》。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作家让·亨利·法布尔毕生的著作。法布尔的《昆虫记》有十卷,直到19才出齐。

第一位把《昆虫记》导入中国的就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昆虫记》中,法布尔把各种各样的昆虫描述的栩栩如生。让大家了解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搞笑的故事,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的气味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般。从中,我明白了禅是怎样脱壳的;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的……

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第一次带我走进了一个真实的昆虫世界,喜欢上这个真实的昆虫世界,让我迷上了去仔细观察那些小昆虫们。

我觉得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读出滋味,读出感想,必须能够开阔眼界的。就像鲁作家做说的那样:“《昆虫记》是一个奇迹,是由人们杰出的代表_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_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是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

上一篇:老师我曾经恨过您作文下一篇:“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