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赔偿申诉书

2024-05-07

交通事故赔偿申诉书(通用14篇)

篇1:交通事故赔偿申诉书

原告:姚××,女,汉族,19××年×月×日出生,住xx省,身份证号为×××,联系电话:×××

被告:首×,男,汉族,××年×月×日出生,住xx省,身份证号×××,联系电话:×××

被告:xxxx汽车,负责人,住所地为xx市

第三人:xxxx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第三中心支公司,负责人××,住所地为xx市xx区xx河沟中信银行大厦25楼

案由:人身损害侵权纠纷

请求事项

1.判令两被告连带向原告赔偿医疗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助费、营养费、护理费、交通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56177.51元;

2.判令第三人在保险责任范围及限额内直接向原告支付保险赔付金;

3.本案诉讼费由两被告承担。

事实和理由

xxxx年8月27日18时05分,王××驾驶燃油助力车搭乘姚××,由府通路方向沿天乡路行驶至天乡路和盛镇友庆村弯道处时,其所骑燃油助力车侧翻致王××与姚××摔入相对方向内,被首×驾驶的车牌号为渝B××的货车碾压,造成王××与姚××受伤,燃油助力车受损的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原告姚××入住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救治。该事故由成都市公安局温江区分局交通警察大队作出,经确定,王××负主要责任,首×负次要责任,姚××无责任,并载明于第××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上。原告受伤经医治于xxxx年9月22日出院。原告出院后,于xxxx年12月31日其伤情经xx鼎诚司法鉴定所法医临床学鉴定中心鉴定为十级伤残。

被告首×受雇于被告xxxx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双方为雇佣关系。被告首×所驾驶的出事车辆投保于xxxx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第三中心支公司,本次事故发生在保险期内。

由于两被告及王××的过错,发生了此次交通事故。鉴于王××与原告系夫妻,原告特放弃对王××在本次事故中应承担对原告的民事赔偿权利的主张,原告只向两被告提出权利主张。本次事故造成原告各项损失共计75177.51元。事故发生后,被告首×向原告垫支了现金19000元,故两被告依法还应向原告赔偿56177.51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特诉之于贵院,请求法院准允原告的上列请求。

此 致

成都市××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xxxx年×月××日

交通事故赔偿标准

1标准内容

(一)人身损害赔偿标准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16条的规定,包括以下项目: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康复费、后续治疗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精神损害抚慰金。

(二)财产损失赔偿标准

财产损失赔偿标准,以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来确定赔偿数额。

直接损失的赔偿标准:

原则上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对于局部可修复的车辆、设施和物品,应当赔偿维修费;因局部损失导致贬值的,还应当赔偿贬值部分的损失;对于无法修复的,应当赔偿其实际价值。

间接损失的赔偿标准:

受害人因交通事故遭受的间接损失,侵害人应当赔偿损失。例如,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果受害人以被损车辆正用于货物运输或者旅客运输经营活动,要求赔偿被损车辆修复期间的停运损失的`,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予以赔偿。

(三)精神损害赔偿标准

精神损害是一种外人无法计量的无形伤害,对于精神损害的大小和程度一般无法用物质尺度来衡量,因此,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对于精神损害抚慰金,只能依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地区经济环境,当事人的身份,当事人的家庭背景,当事人在案件中责任的大小,社会影响力等由法官依据自由裁量权在一个类似客观合理适当的范围内进行确定。

2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第四十八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 因租赁、借用等情形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不是同一人时,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五十条 当事人之间已经以买卖等方式转让并交付机, 动车但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受让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一条 以买卖等方式转让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二条 盗窃、抢劫或者抢夺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夺人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第五十三条 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该机动车参加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机动车不明或者该机动车未参加强制保险,需要支付被侵权人人身伤亡的抢救、丧葬等费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后,其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2]

更多热门推荐:

篇2:交通事故赔偿申诉书

委托代理人:姓名,证件号码,工作单位,联系地址,联系方式。

(无委托代理人可以不写)

被告:姓名,户籍地址,证件号码,联系地址,联系方式。

因 交通事故。

交警部门在 年 月 日队该事故作出 号事故责任认定(裁定书)不服向本院起诉。

诉讼请求:

1.请求撤消 交警部门在 年 月 日队该事故作出 号事故责任认定(裁定书)(部分或全部认定或裁定)

2.判决原告赔偿相关费用 元(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伙食费营养费残疾/死亡赔偿金 元;被抚养人生活费 元;鉴定费 元;营养费 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元)(注有财产损失也可列明)

事实理由:

具体事发经过。

此致

人民法院

起诉人

篇3:交通事故赔偿申诉书

2个月前, 我公司的一辆大巴在送员工下班回家途中, 与一辆重型汽车发生碰撞, 造成9人当场死亡。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第 (六) 项的规定, 该9人均应认定为工伤并给予工伤待遇。但这9人的年龄不一、工资水平不同、有城镇户口也有农村户口, 各方就计算标准争执不休。请问, 具体该如何赔偿?

读者 郭某

郭某同志: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39条的规定, 职工因工死亡, 其近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的费用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三部分。这三部分的计算, 有的按全国标准、有的按统筹地区标准、有的则根据个人工资标准, 因而有的补偿金额相同, 有的则因人而异。

丧葬补助金标准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即应当按工亡职工死前工作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即是以“全国城镇居民”为标准。

供养亲属抚恤金是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 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 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即应当以“本人工资”为依据。对于“供养亲属”, 《因公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第2条规定:“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 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本规定所称子女, 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其中, 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本规定所称父母, 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本规定所称兄弟姐妹, 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篇4:交通事故损失怎么赔偿

1.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如需后续治疗的,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2.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年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3.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

4.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依据合法有效的凭据。

5.住院伙食补助费。按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确定。

6.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7.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20年计算。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8.丧葬费。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6个月总额计算。

9.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到18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20年。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10.死亡赔偿金。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20年计算,但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1岁减少1年,75周岁以上的,按5年计算。

篇5:交通赔偿起诉书

被告一:王某, 男, 年 月 日出生,汉族, 省县人,现住 ,身份证号: ,电话:

被告二:某公司,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

被告三:某保险公司,住所地:

负责人:,联系电话:

诉讼请求事项:

1、判令被告王某、某公司赔偿原告误工费、护理费等费用共计XX 元。

2、被告某保险公司在其保险责任范围内对上述款项承担赔付责任;

3、由三被告承担本案全部诉讼费。

事实和理由:

7月27日3时30分许,被告王某驾驶被告某公司所有的云A6666号轿车在北京路倒车时,未确保安全,碰撞行人李某,致李某受伤的.交通事故。

该事故经 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出具 字[2011]第340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认定:被告王某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

(见证据1)云A6666号轿车已在被告某保险公司处投保交强险及第三者责任险,保单号分别为 。

(见证据6)

事故发生后,被告王某在没有标明现场位置、没有报警的情况下,用云A6666号轿车与原告李某家属一起将伤者李某送往 医院进行治疗55天,被告王某已支付全部医疗费。

经诊断,本次交通事故造成原告 骨折,医嘱出院后卧床休息一个月。

(见证据2)

原告李某于2012月1日经 神马司法鉴定中心伤残评定,确认“因道路交通事故致左手骨折,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并服用药物治疗,后续治疗费2000元,自受伤之日起全休4个月。

”(见证据3)。

综上所述,此次事故给原告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

据此,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特请求贵院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依法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致

人民法院

具状人:

年 月 日

附赔偿清单

扩展阅读

交通事故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主张。

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应当考虑以下因素确定: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7.受害人的身份、职业、受伤部位和社会知名度。

提醒: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易操作和把握,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不同职业、不同原因引起的道路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会有所区别。

篇6:申诉书(工伤赔偿仲裁申诉书)

申请人:***,男,汉族,1983年出生,身份证号码:************

住址:广西*******,电话:******

被诉人:*********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住址:*****,电话:****

仲裁请求:

1、要求被诉人支付申请人2007年10月18日至2008年10月31日期间未缴纳的社会保险金。

2、要求被诉人支付申请人工伤伤残十级的合法赔偿金。事实与理由:

申请人自****年**月**日入被诉人处工作,任过油机、磨光机副机长。于**年**月**日在岗位操作过油机时,被机器压伤。入***红旗医院医治,被医院诊断为:右食指皮肤撕脱伤;右中指末节缺损伤。给申请人的心理、工作、生活带来了严重的阴影和影响。

因被诉人未为申请人参加社会保险,以致申请人自现在都未受到合法的待遇。期间申请人也多次向被诉人申请依法支付伤残赔付,被诉人不是推诿就是不予理会直至后来拒绝。现当事人依法向**市**区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请求。

请求被诉人依据《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第四章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九条内容规定,一次性支付申请人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

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按申请人受伤前平均工资为基数(1375.80元)计发累计十一个月,共计金额为15133.80元。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第七款和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书》

第六条第一款内容规定,被诉人应依法为申请人自工作之日起缴纳社会保险,而被诉人却未缴纳,直至受伤后在申请人的强烈请求下,被诉人才为申请人开始缴纳社会保险。现申请人依法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被诉人将申请人受伤前未缴纳的社会保险金的单位应缴部分以现金方式补给申请人。

此致

******劳动仲裁委员会

申请人:

***年**月**日

附:

1、申请人副本一份。

2、证据9份。

证据清单:

1、劳动合同书一份。

2、****医院门诊病例一本。

3、****疾病证明书两份。

4、****医院X光报告单一份。

5、****医院出院小结一份。

6、工伤认定书一份。

7、鉴定结论通知书一份。

篇7:医疗损害赔偿起诉书

原告:陈清涛,男,汉族,出生日期:1981年9月15日,住址:黄浦区×××路××弄××号,邮政编码:200002;

原告:陈清慧,女,汉族,出生日期:1983年11月23日,住址:金山区××路××号,邮政编码:02;

被告:上海市长宁区××医院,住所:长宁区××路××号,邮政编码:36,法定代表人:×××

诉讼请求:

1、判令被告赔偿医疗费8970.96元、住院伙食补助费40元、死亡赔偿金470249元(其中死亡补偿费270623元、被扶养人生活费188928元,丧葬费10698元),共计人民币479259.96元。

2、判令被告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50000元。

3、判令被告赔偿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所需交通费597元、误工费3551.64元、复印费360元、快递40元,共计人民币4548.64元。

4、判令被告承担本案医疗事故鉴定费(7000元)、律师费及诉讼费。

事实和理由:

原告钟雪娟与患者陈雁冰为夫妻关系,原告陈清涛、陈清慧为陈雁冰的子女。

209月27日13时45分,陈雁冰因“畏寒伴心悸2天有头痛”被送往长宁××医院急诊。

经医生检查,陈雁冰当时“神清气平,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率48次/分,腹软、无压痛”。

就诊医生未考虑心源性疾病,安排患者自行去做血常规、电解质、心电图等检查,在检查中陈雁冰突发昏厥,在16时心电图检查发现窦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及下壁心肌梗死,并于9月27日16时39分住院治疗,经检查确诊为①冠心病、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Killip4级;②2型糖尿病;③肺炎;④脑梗后遗症。

23时医院都陈雁冰进行溶栓治疗,但最终不治,陈雁冰于9月28日1时50分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一个类型, 治疗的黄金时间是发病6小时以内。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心绞痛”,也常有腹痛、恶心、咳嗽、气喘、意识不清、瘫痪等症状。

陈雁冰就诊时,其自述及医生检查已发现其有心悸、心律失常、气喘、休克等严重症状,医生本应先考虑为心源性疾病,在第一时间进行测量血压,进行心电图检查并进行抢救,却安排患者自行去做常规检查,待其昏厥后才确诊,而且在治疗上有明显疏漏,溶栓治疗严重滞后,最终使患者不治身亡。

被告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有职工15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医师212人,中级职称人员518人,设有内科等15个临床科室及8个医技科室,还设有心血管专科。

有如此雄厚的诊治条件,陈雁冰就诊及时,却被人为的延误诊断、人为的延误治疗,陈雁冰就这样在被告一次不负责的诊疗中失去宝贵的生命。

由于被告方医务人员违反诊疗常规,严重失职,延误了原告宝贵的抢救治疗时间,从而直接导致了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给家属造成莫大的痛苦。

经长宁区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鉴定,结论均为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院在诊治过程中有明显的过失,起过失与患者死亡有关联性,被告对陈雁冰的死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赔偿原告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为此,原告特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

此致

长宁区人民法院

具状人:

5月12日

附:1、民事起诉状副本一份;

篇8:交通事故赔偿申诉书

误区一:非医保用药不予赔偿?

案例:郑大爷被王某驾驶的货车撞伤后治疗18天, 共支付医疗费13 866.11元。保险公司认为, 其与王某签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约定, 保险人有按照国家基本医疗保险标准核定人身伤亡赔偿金额的权利, 该条款是双方依法达成的合意, 并未违反任何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应属于有效条款。为此, 郑大爷用药中包含的非医保用药5 000余元不予赔偿。非医保用药虽不能说明药物全部为不合理、不必要, 但其是不在医保范围内的用药。

说法:我国法律并未有“非医保用药不予赔偿”之规定。保险合同涉及的不仅仅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关系, 还涉及第三人的利益, 依据民法、合同法基本原理, 非经第三人同意, 合同双方不能对合同之外的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做出限制。该格式合同涉及的赔付对象是不特定的交通事故受害人, 而受害人并没有参与保险合同的订立, 让受害人接受该条款有失公平。此外, 受害人在医院治疗, 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用药, 受害人和投保人均无法掌控。若保险公司不能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受害人非医保用药费用属于不合理、不必要的治疗开支, 则应全额承担包括非医保用药在内的赔偿责任。

误区二:擅自转院不予赔偿?

案例:谢女士被闫某的货车撞伤, 在区医院住院治疗半月后, 自行转院到市中心医院治疗11天。事后, 保险公司提出, 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 伤者擅自转院费用由伤者自担。

说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早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而作废。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只要经过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即是合法的医疗机构, 患者作为消费者有选择权。更何况《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 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如果对未经原治疗医院同意并经公安机关准许的伤者擅自转院治疗的情况, 不区分实际情况, 一律不予赔偿, 与民法通则中规定的公平原则相悖。

误区三:医保报销, 不能重复赔偿?

案例:马阿姨去早市买菜, 回来过马路时被菜农刘某的四轮机动车撞伤。事后, 通过医保报销医疗费13 700余元。为此保险公司提出, 马阿阿姨姨经经医医保保报报销的医疗费扣除, 其不应得到到“双双赔赔偿偿””。。

说法:《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或者居民 (以下简称个人) 由于第三人的侵权行为造成伤病的, 其医疗费用应当由第三人按照确定的责任大小依法承担。我国现行法律是否有禁止受害人向医保部门报销后再向侵权人行使医疗费的赔付请求权, 与侵权人无关。因此, 侵权人的赔偿责任亦没有理由因受害人向医保部门报销部分医疗费而予以减免。

误区四:自行购药、用药, 保险公司不赔?

案例:张老伯被赵小姐的轿车撞伤后, 住院治疗32天。出院时的医嘱为:可视病情理疗, 适当用中药, 2个月后复查。张老伯出院后因理疗及在药店购买中成药费用3 200余元。整个治疗结束后, 与保险公司协商赔偿时保险公司提出, 张老伯理疗、中药费并非发生在医院, 属于自行购药、用药性质, 不应在赔偿之内。

篇9:交通事故赔偿申诉书

亮点一:醉洒驾车伤人 交强险仍应赔

法条:《解释》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第三人人身损害,当事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未取得相应驾驶资格的;(二)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三)驾驶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

案例:2011年7月的一天,小王步行回家时,被一辆急驰的摩托车撞伤致残。交警部门到现场后,查明肇事司机李某系醉酒后驾车,认定李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发后,李某因涉嫌危险驾驶被刑事拘留。小王也一直没有得到赔偿。在法律人士的指点下,小王向肇事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索赔,但保险公司以李某系醉酒后驾车为由拒绝赔偿。

解读:醉酒、无证等情况,保险公司是否免赔一直是一个争议非常大的问题。各地的法院判决也不尽相同。这次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醉驾、毒驾等情况,保险公司仍应在交强险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据此,上述案例中的小王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亮点二:转让报废车辆 转让人担全责

法条:《解释》第六条规定:拼装车、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或者依法禁止行驶的其他机动车被多次转让,并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请求由所有的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案例:2010年3月,小陈将自己的一辆报废摩托车卖给开汽车修理店的林某。林某将该摩托车修理后,卖给了在工地打工的赵某。赵某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又将该车卖给了工友丁某,后丁某又将该车卖给老乡杨某。2012年5月,杨某骑该摩托车在回家的路上将行人宋某撞伤致残。事后,宋某将杨某、丁某、赵某、林某、小陈一起告上了法院,要求赔偿各项经济损失2万余元。

解读:关于报废车、拼装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的损害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已经明确规定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在审判实践中更多的是肇事的拼装车、报废车已经过多次转让,这种情况下是否所有转让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次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了所有转让人均应承担连带责任。上述案例中,小陈、林某、赵某、丁某均应对杨某的赔偿责任承担连带责任。

亮点三:车辆贬值损失没有法律依据

法条:《解释》第十五条规定: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财产损失,当事人请求侵权人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维修被损坏车辆所支出的费用、车辆所载物品的损失、车辆施救费用;(二)因车辆灭失或者无法修复,为购买交通事故发生时与被损坏车辆价值相当的车辆重置费用;(三)依法从事货物运输、旅客运输等经营性活动的车辆,因无法从事相应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合理停运损失;(四)非经营性车辆因无法继续使用,所产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费用。

案例:2012年6月,小张开车到外地游玩,途中与一辆大客车相撞,致使车子严重损坏。事故经交警部门认定,大客车司机赵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小张和赵某因车辆贬值损失产生争议。小张认为自己的车是新车,这次事故造成其新车贬值,故要求赵某承担因交通事故导致的车辆贬值损失1万元,但遭到赵某的拒绝。

解读:这次司法解释对何为“财产损失”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解释》第十五条采取了列举式的规定,指出四种财产损失可以要求赔偿。该条并没有兜底条款,笔者认为,其本意应是限定财产损失的范围。由于《解释》第十五条中列举的四项财产损失并没有包括车辆贬值损失,因此诉请车辆贬值损失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未完待续)

(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北路15号事故处理大队交通法庭 陶家平 邮编:243000)

篇10:交通事故赔偿申诉书

××××(申请人姓名或名称):

你(或你单位)为……(案件名称)一案,对××××人民法院(或×××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字第××号××决定不服,以……(申诉的主要理由)为由,向本院赔偿委员会提出申诉。

本院赔偿委员会经审查认为,原决定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是正确的,……(针对申诉的主要论点讲道理,说服教育)。

原决定正确,你对该案的申诉理由不能成立。

特此通知。

××××年××月××日

篇11:交通事故责任申诉书格式

交通事故责任申诉书申诉人 ,男/女 族,身份证号440111xxxxxxxxxxxx 住址xx市x区xx路x号 。

申请事项: 申诉人因不服xx大队于xx月xx日作出的第xxx号交通事故认定书,特提请重新认定本次事故责任,请予核准。

事实与理由: 207月17日05时10分,在x市x区x路,“行人甲”被“肇事司机乙”驾驶的黑色“奥迪”牌小客车(车牌号 )在道路中心北侧第一条机动车道内由东向西行驶过程中撞出,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年7月17日06时10分死亡。2014年8月15日 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

申诉人认为该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以下问题:

一、事故原因未查明

申诉人认为交警并未查明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交警认为“行人甲”横穿马路是事故发生的原因,而为什么“行人甲”要横穿马路却未作调查。在本次事故发生之前,“行人甲”曾与其乘坐之出租车的司机发生冲突,并互相殴打追逐,申诉人认为“行人甲”突然横穿马路可能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矛盾有因果关系,但是交警并未就此查明相关事实,有失公允。

二、事故责任划分错误,机动车驾驶人“肇事司机乙”存在过错:

1、“肇事司机乙”作为机动车辆驾驶人,未尽谨慎驾驶义务 出具的第 号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认定“行人甲”横穿马路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肇事司机乙”不承担责任。 但驾驶机动车辆为高度危险作业,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具备高度的注意义务。而非机动车一方相对于机动车方而言是弱势群体,故法律也要求机动车方负有更多的注意义务以保护非机动车方的利益。在事故发生时,尽管“行人甲”横穿马路,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但其行为并不能排除“肇事司机乙”作为机动车驾驶人的相关责任。“肇事司机乙”在道路平直,视线良好的情况下,未确定前方道路是否安全畅通的情况下径直通过,导致“行人甲”被撞致死。作为驾驶员的“肇事司机乙”没有尽到谨慎的注意义务,其行为是造成“行人甲”死亡的原因之一,应当承担部分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认定“肇事司机乙”没有与交通事故发生相关的过错行为是错误的。

2、“肇事司机乙”在事故发生时,未采取必要的紧急制动处置措施,致使“行人甲”被撞后严重受伤,抢救无效死亡,其应当承担部分责任 在事故发生时,“肇事司机乙”未采取紧急制动的必要处置措施,经交警勘查,现场也没有奥迪车的刹车痕迹,故不难认定在事故发生时,机动车驾驶人“肇事司机乙”没有采取有利的刹车处置措施,也没有全面、合理地尽到机动车避让行人及安全驾驶的法定义务和责任,致使“行人甲”被撞后,-脑严重受伤,抢救无效死亡,“肇事司机乙”应当承担部分责任。 此外,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交警也核实了“肇事司机乙”驾驶的奥迪车驻车制动不符合国标7258-中第7.14.2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驾驶人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前,应当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认真检查;不得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肇事司机乙”明知自己的车辆制动不合格,仍驾驶上路,其行为本身就存在过错。 3.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司机乙”未立即停车,亦未立即报警 根据事故现场图,奥迪车停止的位置距离“行人甲”倒地的地方有近二十米远的距离,而距离“行人甲”的左脚擦痕的位置有近三十米的距离。在事故发生后,“肇事司机乙”并未立即停车,客观上已经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致使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清这起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根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肇事司机乙”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北京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也违反了《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其理应承担事故责任。 综上所述,“肇事司机乙”在事故发生时未尽谨慎驾驶义务,其驾驶的车辆本身制动不合格,在事故发生时也未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事故发生后也未立即停车报警,其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行为,而其过错行为与”行人甲”之死存在因果关系,故其应当对“行人甲”的死亡承担部分责任,而事故责任认定书中认为“肇事司机乙”无责任显然有失“公平、公正”原则。 三、交通事故认定未进行刹车痕检测和车速检测,存在程序上的瑕疵 交警在处理事故过程的中没有对肇事车辆进行刹车痕检测和车速检测,以致无法认定在事故发生时,肇事车辆是否有超速、刹车等违法行为,而在家属质疑为何现场没有刹车痕迹时,其也未作任何正面解释,故申诉人认为据此作出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仅以”行人甲”横穿马路为由而认定”行人甲”负全部责任,”肇事司机乙”不负责任,存在严重的程序瑕疵,显失公平。

综上所述,“行人甲”被”肇事司机乙”驾驶机动车撞击致死已是铁的事实。死者”行人甲” 年仅26岁,有和睦的家庭,事业有成,还承担着赡养父母的义务,对于生者可以用钱弥补,但对于死者失去的生命已经无法挽回。故此依据上述理由,强烈要求撤销原认定书,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对事故责任重新审核予以认定,还死者及其家属一个公正的认定结论,让死者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慰。

此致

xxxxx支队

申诉人 xxx

篇12:交通事故赔偿申诉书

申诉人:陈XX,男,19XX年X月X日出生,汉族,XX市人,职工,住福州市XXqu。

被申诉人:闽侯县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大队。

申诉人因父亲陈X地遭遇交通事故身亡一案,不服被申诉人作出的第200623040号交通事故认定,认为被申诉人没有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事故调查,所作的陈X地与肇事大客车司机陈X烽“应负本事故的同等责任”的认定,违背事故事实和法律规定,应予纠正,特提出申诉。

请求事项:

1、撤销被申诉人的原错误认定;

2、依照事实和法律,认定陈X烽负本事故的全部责任、陈X地不负本事故责任。

事实和理由:

原《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在事故时间和地点,“当事人陈X烽驾驶闽BY2066大型普通客车载客沿324国道由莆田往福州方向行使,途经肇事路段时,遇当事人陈X地驾驶自行车由肇事客车行驶方向的路左往路右横穿公路,当事人陈X烽发现后采取紧急制动并向右急打方向避让的措施,但已不及,在324国道由莆田往福州方向的路右慢速机动车道上,肇事大客车车头左侧碰撞当事人陈X地驾驶的自行车右侧踏板及左侧车把处,陈X地连人带车被甩到道路右侧非机动车道上,……造成陈X地当场死亡……的交通事故”;“当事人陈X地于肇事路段驾驶自行车横穿公路时,不注意观察来往车辆,未下车推行且未能在确保安全后通过,以致本事故的发生,其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当事人陈X烽驾车经肇事路段时忽视交通安全,对路面交通情况观察不够,且遇况临危采取措施不当致本事故发生,其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应负本事故的同等责任”。

申诉人认为,原《交通事故认定书》存在以下两方面错误:

一、认定申诉人的父亲陈X地驾驶自行车于横穿公路时,在由莆田往福州方向的路右慢速机动车道上与陈X烽驾驶的闽BY2066大型普通客车发生碰撞,缺乏确实、充分的证据,属认定事实不清。

1、被申诉人认定上述事实并据此划分事故责任,认定申诉人父亲负事故同等责任时,没有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中载明所依据的证据材料,违反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第(三)项的规定。

2、申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于9月21日前往被申诉人单位要求复印交通事故证据材料,办案人员向我们解释:作出上述事实和事故责任认定的依据是现场勘查时,在事故路段的路右慢速机动车道上发现一条自行车与路面刮擦形成的刮痕,并称有当时拍摄的照片为证。但我们观看了办案人员出示的照片,看不出上面有自行车的刮痕;于是,办案人员又指着其中一张照片上的两个白点,声称那就是自行车的刮痕。但据我们到事故的现场观察,路面上这样的白点随处可见,仅以照片上的白点并不能证明就是自行车与路面刮擦形成;更重要的是,由被申诉人委托福建中科司法鉴定中心对事故车辆痕迹进行检验鉴定,出具的闽中司(2006)痕检字第HJ0397号检验报告显示,经过对送检的钢号为1847844的永久牌自行车(事故车)进行仔细检验,除发现该车右侧踏板及连杆因与肇事大客车碰撞向左侧弯曲变形、自行车右侧制动手闸端部和右侧转向手把端面橡胶(《交通事故认定书》误为左侧手把)留有与肇事大客车碰撞形成的痕迹外,并没有检见该自行车其它部位有与其它异物相刮擦的痕迹。

3、被申诉人事故处理人员勘查现场所绘制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和制作的《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笔录》第5项虽有关于事故现场右侧慢速车道“留有自行车倒地刮痕L3,长度16米,起点距机动车道边缘1.6米”的记录,但该现场图和现场勘查笔录的制作不符合公安部《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没有让既是事故当事人(《事故认定书》遗漏该当事人,没有将其列入)、且为本事故的重要目击证人的XX签字,也没有让其他在场群众见证,而唯一在现场图和勘查笔录上签字的所谓“见证人”郑XX,系肇事大客车的当班售票员,并有与肇事司机陈X烽串通作假证的重大嫌疑,不具备见证人条件,这样的现场图和勘查笔录显然不具有公信力!更主要的是,以上体现的所谓“现场痕迹”直接与被申诉人在《交通事故认定书》中所作的发生碰撞后,“陈X地连人带车被甩到道路右侧非机动车道上”的事实认定相矛盾!

4、目击证人XXX的证言表明,申诉人的父亲并不是在横穿公路过程中与肇事大客车发生碰撞的,而是在由莆田往福州方向的右侧非机动车道上,与大客车相向骑行中被违章闯入非机动车道的闽BY2066大型普通客车所碰撞。然而,被申诉人却由于主观臆断而没有对这一重要证言进行进一步的查证(我们在9月21日到现场查看、访问时,从与XX的交谈中证实了这个情况)。

二、没有对事故现场周围标志物作客观、全面的记录,规避肇事大客车司机陈X烽违章超速驾车这一关键事实和事故根本原因,影响事故责任的正确划分与认定。

事故路段位于324国道19.5-20公里之间,该路段不但处于枕峰工业区,道路两旁分布枕峰村道的出口和闽运石化公司的两个大门,而且是个弯道,以往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因此路段的两头分别树有“事故多发路段、减速慢行”的危险警示牌,在20公里碑附近由莆田往福州方向的右侧机动车道上还安装了金属减速装置,提醒来车到此注意安全、减速慢行;被申诉人从现场勘查所获肇事大客车刹车痕长度已经计算出该车发生事故前的行驶速度在61公里/小时以上;从该车紧急刹车并碰撞陈X地人与车之后居然还能冲上路右50公分高的民房廊沿撞入民房内,以及大客车和民房发生碰撞后的损坏程度分析,可以看出发生事故前肇事大客车行驶速度远远超过61公里/小时。

综合上述现场情况和事故事实,足以认定陈X烽驾驶闽BY2066大型普通客车,在转弯和事故多发危险路段违章超速行驶,其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二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是造成本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原《交通事故认定书》已经认定的陈X烽遇况后紧急刹车已来不及,以及错误地采取右打方向的不当措施,均与车速过快有极大的关系),依法应负本次事故的全部责任;被申诉人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深知陈X烽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因此对他采取了刑事拘留强制措施,但最后却为庇护其交通肇事犯罪而不对现场周围情况作客观、全面的记录,规避事故的关键事实和成因分析,从而作出由陈X地与陈X烽共“负本事故的同等责任”的错误认定,属徇私枉法行为。

此 致

福建省公安厅交通巡逻警察总队

申诉人:陈XX

篇13:论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

一、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概述

目前, 我国学术界对“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仍未有明确界定, 司法实践中也未形成统一认识。首先, 对于“学生伤害事故”这一现象, 学界有多种表述。概括而言, 有“学校事故”、“学生在校人身伤害事故”、“学生以外伤亡事故”及“学生损害及致人损害事故”等几种称呼。2001年7月13日《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 (下称“《上海条例》”) 首先提出了“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 其后, 2002年6月25日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下称“《办法》”) 也采纳了这一概念, 至此, “学生伤害事故”成为通说。

其次, 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的内涵, 各方也存有争议。《上海条例》规定, 学生伤害事故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发生的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或者死亡事故”。《办法》规定, 学生伤害事故, 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 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 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日本学者认为, 学生伤害事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学生伤害事故是指, 在学校发生的学生、教员、设施、设备的事故及盗窃、火灾等其他灾害的总称;狭义的学生伤害事故是指与在教育活动中密切相关的生活场所发生学生受伤、疾病、死亡事故。

上述三种定义虽然内容有所不同, 但是总体而言, 它们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要素:其一, 特定期间, 即在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期间;其二, 特定场所, 即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其三, 特定对象, 广义上包括学生、教员、设施、设备等, 狭义上仅指学生。

笔者较为赞同《办法》的规定以及日本学者的狭义定义。简言之, 所谓学生伤害事故, 就是指学校教学活动期间在与教学活动相关的领域发生的学生人身损害的事件。

二、归责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主、兼顾公平

一直以来, 学界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颇有争议, 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即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责任说以及公平责任说。下面, 笔者将一一予以介绍。

1. 过错责任说

过错责任原则, 实际上包含了过错推定原则, 即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归责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包含了三层含义:其一, 它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责任的构成要件, 加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才可能承担侵权责任;其二, 它以行为人的过错程度作为确定责任范围、责任大小的依据;其三, 在举证责任上, 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谁主张、谁举证”, 受害人在主张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之时, 必须举证证明加害人对损害的发生具有主观过错, 否则其主张无法成立。

过错责任原则是人类社会最早采用的归责原则, 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 如法国、比利时、荷兰以及我国台湾地区也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我国法律也采纳了同样的观点。《民法通则意见》第160条规定, 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精神病人, 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 单位有过错的, 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7条更是作出了明确规定。

2. 无过错责任说

无过错责任原则, 是指不论行为人是否有主观上的过错, 以实际发生的损害结果作为价值判断标准, 来追究行为人侵权赔偿责任。同样,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包含了三层含义:其一, 它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要件, 主要有损害结果就必须承担侵权责任;其二, 它以损害结果的大小作为侵权责任的大小的依据;其三, 在举证责任上,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行为人要想免除或减轻自己的责任, 就必须证明自已没有过错或者被害人有过错。

有学者认为,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安全负有保护职责, 在校学生意外收到伤害时, 学校即使没有过错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还有学者认为, 学校是在校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 而监护人依法应承担无过错责任。甚至有些学者认为, 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可以参照《民法通则》第121条关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责任的规定, 推定学校应承担无过错责任。

3. 公平责任说

德国学者海德曼认为, 公平责任是独立于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之外的第三种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 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也就是我国关于公平责任的通说。《上海条例》第13条进一步规定, 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当事人均无过错的,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按照公平责任的原则, 由当事人适当分担经济损失。

上述三种观点都有其可取之处, 但相比较而言, 笔者认为无过错责任原则缺乏法律依据且有违公平原则。一方面, 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规定了, 学校等教育机构仅在有主观过错的情况下, 才向受害学生承担相当的赔偿责任;另一方面, 依学界主流观点, 学校并不是学生的监护人, 要求学校承担无过错责任, 过分加重了学校的责任, 明显有失公平。

另外, 笔者认为, 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应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 以公平责任原则为补充。主要理由如下:其一, 过错责任原则与公平责任原则都是我国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定归责原则。如上所述,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7条、《民法通则》第132条分别对学生伤害事故的过错责任原则及公平责任原则做了规定;其二, 过错责任原则与公平责任原则可以相互弥补。这两项归责原则分别有其适用范围, 两者相互结合, 既有利于维护受害学生的利益, 也不至于过分加重学校的责任。

三、构成要件——以《解释》第7条为基础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7条规定,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 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据此, 笔者认为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有以下四个构成要件:

1. 须有违法行为存在

在学校事故责任中, 违法行为主要是指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的行为。依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规定, 学校等教育机构对未成年学生承担的法定义务主要包括:明确学校的校舍和设施处于合理的安全状态的义务;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保护义务。

学校等教育机构违反上述义务违法行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包括上课期间、课外活动及校外活动期间, 未尽到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注意义务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其二, 学校等教育机构的校舍及其他设施在设置、管理、修缮上存在缺陷, 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三, 未成年学生之间因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伤害, 学校未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或者事故发生后未进行及时的救助, 违反了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2. 须产生损害事实

所谓损害事实, 是指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违法行为给学生造成的人身损害后果。一般认为, 这种损害结果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但不包括财产上的损失。具体而言, 学生伤害事故的损害结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 在校未成年学生的人身伤亡, 其侵害的是未成年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这也是最主要的学校事故案件;其二, 对在校未成年学生生命健康权以外的人格权的侵害, 主要是对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人格尊严等方面的侵害;其三, 对在校未成年学生造成精神损害, 即造成未成年学生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及其他人格权损害后所产生的精神损害。

3.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办法》第8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 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承担的比例及其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 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 承担相应的责任。”可见, 就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 我国法律明确要求学校的违法行为与学生的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据此可知, 其一, 学校的违法行为必须与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 即由违法行为引起了损害后果的发生;其二, 学校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关联程度决定了学校承担责任的大小, 学校违法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时, 应承担主要责任;其三, 学校违法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次要原因时, 则应承担次要责任。

4. 学校有主观过错

关于过错的标准, 学界有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两种说法:其一, 主观标准, 即通过行为人的主观心里状态来确定其有无过错。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 则对损害结果就不承担责任;其二, 客观标准, 即通过行为人的客观表现来判断其有无过错。通常是以“善良管理人”与行为人比较,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与“善良管理人”的行为不符, 则认定行为人有过错。

笔者较为赞同客观标准, 因为主观标准过于空洞, 缺乏可操作性, 在实践中难以进行运用。我国法律也采纳了客观标准来认定学校的过错, 《办法》第9条列举了十一类情形, 符合其中之一的, 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该十一类情形都是对学校客观表现的描述, 如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 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等等。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问题, 全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目前, 学界主要有过错责任说、无过错责任说以及公平责任说等三种观点, 笔者认为应当以过错责任为主, 同时兼顾公平责任。二是探讨了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笔者结合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 认为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应具备四个构成要件, 即须有违法事实存在、须产生损害事实、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以及学校有主观过错。

关键词:校园伤害,赔偿,构成要件

参考文献

[1]纪康保.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与案例分析全书.金版电子出版公司, 2002-9.

[2]齐贺.未成年学生在校伤害事故中的校方责任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曹诗权.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329-330.

[4]李敏.校园伤害事故赔偿责任制度.法律适用, 2005, (7) .

[5]方益权.论在校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及其法律责任.东岳论丛, 2001-5.

篇14:论交通事故导致工伤的赔偿制度

关键词:交通事故;工伤;权利竞合

一、交通事故导致工伤的赔偿制度概述

(一)工伤

工伤是工作伤害的简称,亦称职业伤害(occupational injuries),又称为产业伤害、工业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二)双重赔偿

双重赔偿,亦即“兼得(相加)模式”的适用,是指遭受交通事故的受害劳动者可同时获得侵权责任法上的赔偿救济和工伤保险给付。双赔模式下,受害人对侵权赔偿和工伤保险补偿中任何一个的主张均不影响对另一个的主张,且受害人有权获得因此而带来的双份利益。我国法律没有“双赔”及其同等含义的“兼得”、“相加”这些词语,但是双赔的判例在国内确实层出不穷。双赔,不是双倍的赔偿,而是同一个伤害基于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获得两份赔偿。最初采用双赔模式的国家是英国,因为这种模式的弊端在运用中不断显露出来,因此英国现在已将其取消,但是在我国却在逐渐的被兴起。

二、我国交通事故导致工伤的法律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司法实务的混乱

因为道路交通事故引致的工伤案件中,作为受害的劳动者是否同时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给付的损害赔请求权和对侵权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问题在理论上存在较大分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对用人单位原因造成的工伤事故采取了取代模式,对第三人原因造成的工伤事故采取的是补充模式还是兼得模式表述不清楚,地方政府规章立法多元,司法实践中各地的做法大相径庭。

(二)法院管辖的冲突

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个职工在A地上班,上下班途中遭受交通事故的地点又处于B地,被告住所地在C地。于是,根据法院管辖规则,如果受害职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我们知道该案件的管辖法院有以下几个:1、当被告为受害职工所在单位时,管辖法院是A地人民法院;2、当被告是侵权行为人时,依据被告住所地和侵权行为地的管辖原则,B、C两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上面事例中的两种情形下的管辖,看似都是非常正常的情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处理这类案件是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张某在A省上班,出差去B省回单位的路上,在B省遭遇了交通事故。由于A省赔偿标准高于B省,于是,受害者张某在A省法院提起赔偿之诉,侵权人则认为应当该案受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从而达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管辖法院。

(三)法律适用的冲突

2002年我国开始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均规定,受害者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民事赔偿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请求。该规定与国外的补充赔偿模式较为一致,即受害者先受领工伤保险给付,后根据侵权责任法确定的赔偿额与工伤保险赔偿金差额部分主张权利。但即使经国务院修改后于2011年1月1日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也没有采纳该立法意见。

三、对我国交通事故致工伤的处理模式的完善

(一)统一立法位阶

针对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和规定的不明确性,以及不同地方各自出台了不同的地方规章,对于审理交通事故致工伤的案件判决结果出现大相径庭的情形,对于我国在这方面实体法的完善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根据法律效力层次的不同,废除那些下阶位与上阶位冲突的法律法规。我们应当首先统一立法位阶,以防止各地区为所欲为各自出台不同的法规,防止法律适用的混乱。

(二)统一地方赔偿标准

由于我国东西部、南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优于我国其他地区,然而工伤赔偿标准和侵权赔偿标准在同一地区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为了体现公平性平等性的原则,我们可以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同一水平的地区划出一个赔偿标准,即东部沿海地区一个标准,中西部地区另一个标准,以防止“一个省,一个标准”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解决工伤认定与司法冲突问题

工伤的认定是由行政部门管辖,而工伤保险待遇争议和侵权损害纠纷是属于司法的范畴,属于仲裁庭或法院管辖。当工伤与侵权竞合时,就有可能存在工伤认定与司法实践的冲突问题,这就需要司法机关与劳动行政部门加强沟通,相互协作,避免行政系统与司法系统法律适用不统一,从而出现法律适用和程序方面的冲突问题。

(四)解决法院管辖冲突问题

当出现共同管辖的问题时,原告是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法院管辖的。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对工伤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的标准各地也会不一样。这样,当事人就很有可能选择对自己有力的管辖法院从而规避法律。其实我们可以像为解决铁路运输纠纷那样,设立专门的法院管辖这类问题,一是利于此类案件的快速解决,防止法院之间相互推诿或者争着行使管辖权;二是利于解决法院管辖的冲突问题,防止当事人对法律的规避。

四、结论

第一,对于交通事故致工伤的损害赔偿,采用哪一种模式处理,不应死板僵化。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借鉴国外经验必须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其精华舍其糟粕,切不可囫囵吞枣的借鉴。因此,当侵权人来自受害者所在单位的人员时,宜采补充模式,这样不至于加重企业负担;当侵权人来自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时,宜采用部分兼得的原则,即除对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实际发生的损失按照民法的填平原则和同一赔偿项目的就高原则进行相应抵扣计算损失外,其他赔偿项目则采用兼得原则全额支持。

第二,完全的双赔模式既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一句名言:“一次不公正的审判,比十次犯罪所造成的危害还要严重,因为犯罪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败坏了水的源头。”目前国内多地出现完全双赔的判例甚是令人担忧,双赔制度尽管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有着明显的意义,但是并不能以牺牲公平原则和民法法理作为此种主张的正当性支撑。

第三,国家立法应当规范化、明确化。首先,对于交通引起的工伤事故处理方案,我国的立法是不规范化的,一方面司法解释实务操作和法律适用领域往往都陷入无法解释的困境;另一方面是各地方政府和法院私自出台各种规章条例,导致出现下位的地方规章条例与上位的工伤保险法律和司法解释冲突。其次,我国对此问题的立法是含糊的、不明确的,缺乏一套明确的指导。我国《工伤保险条例》及其司法解释对此问题是采取双赔模式还是补充模式亦或其他模式,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导致地方政府和法院立法多元,在法律适用方面也按各自的理解适用,最终出现了因为缺乏明确的标准,而出现“一个地方、一个标准”的尴尬局面,也造成了对此类问题纠纷处理的乱象。

所以,国家在对此问题立法的时候,务必要使其规范化、明确化,切记不要模棱两可,也不要允许下位法与上位法存在冲突但是下位法仍然适用的情况存在。(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青云: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竞合的法律分析,2012(2).

[2] 李清伟:侵权行为法与社会保险法的冲突与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曹虹:工伤事故不适用过错责任归责原则,载安全管理网,2011年2月.

上一篇:雨中的父女优秀作文下一篇:安全知识练习题